石油企业安全管理

2024-09-28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精选12篇)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 篇1

一、企业战略缺乏科学依据、缺乏战略举措

企业战略缺乏科学依据、缺乏战略举措, 导致出现很多细节失控, 并最终造成重大损失乃至企业全局战略的失败。例如, 缺乏科学依据, 缺乏战略性举措, 单纯依靠简行政命令来控制压缩成本, 势必导致安全设施的减少, 降低设备投入, 利用延长企业员工劳动时间来控制压缩人工成本, 这样的结果势必造成安全事故多发。

1. 人员多了, 效率低了

当企业不能适应市场, 员工过多, 管理人员分配密集, 工作流程紊乱, 问题出现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的治解决, 员工之间小摩擦不断, 工作怠慢, 底层问题不能及时反映相关领导。

2. 落后的专业技术、操作标准

没有先进的专业技术就无法研究创造新的工艺技术, 直接导致企业无法发展, 停滞不前。关于生产方面的专业是技术手段需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国内先进的专业技术, 专业的操作标准, 能在问题出现时及时处理, 甚至消灭在萌芽状态。

3. 企业整体管理与思维方式的偏差

企业整体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任何偏差, 都会导致细节失控, 进而导致全局的损失与失败。

(1) 紧抓对外发展, 怠慢内部管理

企业的转轨时期是问题的多阶段, 这一时间段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当前局势的复杂性、特殊性需要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 有利于解决各样突发的问题以及矛盾, 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于投入精力在对外发展, 怠慢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与先进技术的引进, 忽视企业内部管理成效, 问题不断, 根基不牢何谈发展?

(2) 基层建设与现场管理得不到重视

管理层面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底部基层, 不了解基层工作的内容, 不知道实质的工作制度操作技术, 每年输出的人才都汇集在上层部门, 基层部门员工素质不高, 违规操作, 无常识作业时有发生, 现场发生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继续处理事件积压, 诸多细节工作处理不善是生产过程中极大的隐患。

(3) 生产中的管理问题

个别企业注重员工队伍的礼仪建设, 轻视了生产过程中超高温而引发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处理与操作规范的研究与实施, 导致事故发生。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细节着手, 日常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靠安全员、安全科和相关上级领导监督检查现场巡视, 没有实际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对于奖金的扣除与处罚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安全教育工作也多停留在传达上级领导讲话、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层面, 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

二、引进QHSE管理体系

在加快现代企业管理步伐中, 采油二厂树立全新的科学管理经营理念, 建立和完善适合采油生产单位的国际上先进的QHSE管理体系, 为早日跨入百万吨级采油厂提供了保证。

成立QHSE管理体系认证办公室, 发布实施ISO9001质量体系和QHSE管理体系, 进入试运行阶段, QHSE管理体系的顺利通过内审并贯彻实施, 进一步规范了全厂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员工的管理行为。

在加紧原油生产的同时, 确保生产、认证两不误, 经过QHSE管理体系一阶段现场审核、年度审核、现场审核, QHSE管理体系的全面规范运作和实施, 客观地分析了生产、经营及每个员工生产、生活中的有害危险因素, 制订出了相应的风险消减措施, 使每一位员工明白自己岗位上有哪些风险, 并制订出预防措施, 如何消减风险, 如何执行消减措施等, 确保了安全生产。

借用QHSE管理体系开始整合, 需要经过QHSE管理体系年度内审、年度管理评审等几个阶段, QHSE体系共编制了两套手册、56个程序文件、65个作业文件, 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 对这些文件在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后都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换版工作。通过落实、检查各单位制订的"两书一表"、风险评价报告、各项应急预案, 保证了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QSHE体系组织机构健全、资源配备较为合理, 生产经营活动严格按照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根据公司实际, 不断规范、改进、完善管理体系。在满足顾客需求, 提高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的同时, 努力实现“科学管理、和谐发展;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企业方针及“精益求精、持续改进我厂总体业绩, 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 推动企业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

通过评审, 认为公司建立的QHSE管理体系方针、目标、承诺是适宜、有效的, 组织结构、职能分配及资源的配置满足体系运行要求,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控制及质量、健康、安全、环保措施到位, 应急计划有效, 没有健康、安全和环境事故。QHSE管理体系活动及结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上级部门及地方政府的要求, 各单位遵守QHSE管理体系文件切实有效、适宜。

结语:

此外, 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选拔高素质、有能力、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企业领导人和各级管理者, 对于企业运营细节管理与控制也非常重要。中国石油企业频发的重大事故, 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迫使人们痛定思痛, 深入反思, 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思想、经验和理论, 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积淀的问题与矛盾。

摘要: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论大多数来源于西方管理学, 在该方面的管理理论, 从大学教材中的安全工程课程可以看出我国的相应管理理论极其匮乏。管理理论的缺乏使我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原因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 篇2

石油企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生产过程中有较大的风险,因此安全工作是石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搞好安全生产,防范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降低事故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但是安全教育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一些企业行动上走过场,方法简单陈旧,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改革的深入、职工队伍的新老交替、安全工作经验和教训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根本,我们只有抓好这项根本性的源头工作,才能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因而探索和研究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安全教育水平和实际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1.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思想,加强企业领导、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岗位职工安全教育.1从根本上说,安全教育是意识领域的教育。企业要通过电视台、内部报刊、杂志、黑板报等多种媒体,使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作用和长期效应,摆正安全教育工作的位置,在思想上建立下列现代观念:安全教育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教育具有综合效益的观念;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的源头观念。企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提到安全生产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从上到下建立安全教育网络和管理制度,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定出企业的短、中、长期安全教育计划,狠抓落实,使安全教育工作早日步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不再成为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2目前,企业把安全教育的对象单一指向生产一线职工,而忽视或放弃对领导和管理技术人员的教育,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企业领导者、管理技术干部是安全生产的决策者、组织指挥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识更多。他们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法规政策掌握理解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影响着一线生产人员的安危和合法权益。因此,对他们的安全教育更为重要。鉴于他们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需要,教育内容应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政策,行业的标准、规范,企业的制度为主,使他们在决策、组织和指挥生产时不发生违规违章现象。.3一线岗位人员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其工作岗位性质,偏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思想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而引起的事故会对国家、企业、家庭、个人造成的危害和伤害,进而建立起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树立起事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而在工作中自觉遵章守纪,让“三不伤害”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二是教他们避免事故的具体方法。通过学标准、规程、安全措施等,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从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的安全教育应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企业领导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一线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

2.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安全教育教材.1安全教育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生产现场进行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要有一定的资质、足够的设施、整齐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其培训的权威性和培训的质量。各类安全教育教师(生产现场和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也要有一定的任职资格并具备胜任安全教育工作的条件:懂生产、懂教育;具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安全工程学、劳动保护、工业卫生等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安全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和现场生产安全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绘画、摄影等技能。安全教育教师还应了解本企业重点要害生产部位、掌握相应装置的工艺流程,使所授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另外随着生产过程中新设施、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培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应及时更新。培训教师应率先了解和掌握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成为新工艺、新技术的学科带头人,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安全教育要求。

2.2教材是安全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劳动部对部分特种作业人员(电工、操作手等)编制了相应的安全教育教材。但还有很多工种要求我们安全教育工作者在掌握和了解安全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安

全生产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自行编制培训讲义,并通过整理和审定使其成为适应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3.完善安全教育步骤,加强教学管理,开展多样式培训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安全教育培训应由以下步骤组成:调研、课程设计、实施、总结。3.1调研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通过调研可了解与培训有关的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法规、标准、规程及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也可了解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及其对本工种的安全法规、标准、规程等的掌握情况。3.2课程设计是根据调研的情况确定培训的教学内容。培训内容一定与生产实际相联系,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根据培训对象、岗位、工种、工作环境、可能发生的问题、造成的危害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另外还可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将培训内容设计为拼盘式、菜单式、提纲式等。

3.3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严格的教学管理、考核制度,要抓好教学质量、学纪学风、考纪考风三个方面的工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法穿插应用,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座谈(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相结合等。在生产现场也可将培训的形式演变为:安全知识问答(或竞赛);事故预想、危险预知演讲会;仿真(应急)反事故演习;事故现场参观调查分析会;安全生产情况和趋势分析会;当年事故今日反思讨论会;请历险、睹险职工现身说法等。另外在培训的同时进行生产现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价,查隐患、不安全因素,提防范措施等工作都将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为企业增加效益。.4培训完成后的总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阶段要建立学员档案、完善教学资料、查找整个培训过程的优缺点。特别是将学员遇到的事故案例和提出的疑难问题加以整理和分析,将会对今后的培训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安全教育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需要研究

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探讨

石油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和最基本的能源之一。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每年需要大量原油及成品油,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石油行业具有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装置大型化,过程连续化,原料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特点,如果放松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或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且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是石油行业的一项长期、艰巨而又需持之以恒抓好的重要工作。

1.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1.2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1.3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許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4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安全制度体系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规范安全防控体系。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起人人重防范、事事有措施的预防监控体系。根据建筑施工的工作实际,在预防上下功夫,在监控上动真的,在措施上求严密,逐级、逐岗、逐事制订完备的安全防控措施,使防控措施进一步明确了防控人员、防控对象、应对办法、操作流程等事项,避免了任何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统一规范企业层面的安全规定,进一步理顺管理主体,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和检查。同时,加快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

2.2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强化监督、严管狠抓是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强化安全监督可前移事故控制关口、及时消除隐患。在安全管理上,只有严格要求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运行机制和符合生产施工作业实际的安全监督模式。

2.3深化HSE管理体系建设

推广实施HSE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HSE管理体系是国际先进的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模式,可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全员HSE意识,避免“三违”、减少事故,提高企业安全和环境管理水平,企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抓好企业HSE标准的宣传,在管理体系运行比较成熟的单位做好换版工作。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两书一表”,按岗位编写HSE作业指导卡,巩固提高基层“两书一表”的运行效果。

2.4加强应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突出抓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各企业、地区分公司要按规定,分类、分级健全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响应预案。按照规定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做好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预案的衔接和联合演练。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突出抓好防火防爆安全工作要加强生产管理,严格施工作业场所动火、临时用电、工艺点火等各类票证的审批、签发和执行。加强消防能力建设,做好消防、气防达标工作。同时加强民爆物品采购、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杜绝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3.结语

安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着企业的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参考文献

[1]高明.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石油化工企业电气安全 篇4

危险因素

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人受伤害的原因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不正常或不期望的释放。可见,电气危险因素是由电能的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电气火灾爆炸危险、触电危险、电气系统故障、静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和雷电危险等。基于石油化工企业工艺操作条件严苛、化学品易泄漏的特点,本文将重点探讨电气火灾爆炸危险、触电危险、电气系统故障与雷电危险因素。

火灾爆炸危险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中,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占很大比例,仅次于明火。由于一般电火花温度很高,而电弧温度更可高达6 000℃,因此,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大都由电火花及电弧引起。电弧的高温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而电火花能否构成火灾危险,主要取决于火花能量,当该火花能量超过周围空间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有可能引起爆炸。而部分石油化工厂内的环境中会存在易燃介质,其最小引燃能量较低,恰好提供了着火爆炸的条件。

2006年10月28日,某公司27名施工人员在原油储罐浮顶隔舱内进行刷漆作业,在作业接近结束时,隔舱突然发生爆炸,造成13人死亡、6人轻伤,损毁储罐浮顶面积达850 m2。调查显示:施工现场电气线路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使用的行灯和手持照明灯具都没有防爆功能,电气火花引爆了达到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导致这起重大爆炸事故的发生。

人员触电危险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电气设备和线路几乎遍布每一个生产岗位,除了固有的生产电气设备风险,如电缆线接头暴露在水中、现场检维修未停电或送电后继续作业、带负荷拉闸等外,现场作业活动还涉及各种电气设备或工具,一旦出现绝缘老化或损坏、接地不良、短路或人员误操作等,都容易导致人员触电事故的发生。

电气系统故障

石油化工企业供电系统比较复杂,用电负荷大,电气设备多,线路分布面广,易导致各种电气系统故障。石化工厂内易存在导电介质、酸碱液等腐蚀介质以及高温等极端操作条件,将电气设备、导线、电缆等安装在这些介质或环境中,其绝缘材料容易老化、损坏,还会在设备外层附着一层带电物质,形成放电通道造成漏电,引发电气系统故障。

2004年4月26日,某石化变电站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户外设备腐蚀严重,外绝缘性能下降等原因,导致主变高低压开关跳闸,站用电母线失电,数百台机泵停机,8套主体生产装置停车。

雷电危害

化工企业铁塔林立,塔罐众多的特点决定其极易遭受雷电的侵害。一方面,企业生产过程中所用介质大都为易燃、易爆物质,直接雷击很可能产生电弧,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引起火灾爆炸;另一方面,工业过程的相互关联与控制更加紧密,对相应的过程信息与检测管理的依赖加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存在因雷电感应损坏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的事故隐患。可见,雷电对电气系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危害。

2008年6月3日,某石化公司厂区遭受雷雨天气雷击,引起乙烯厂裂解装置3台裂解炉电路短路起火,随后猛烈燃烧,火头最高时约30 m,经20多辆消防车1个多小时紧张扑救,大火才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

本质安全设计

石油化工企业的电气设备,除了要按照正常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外,还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特殊设计处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有毒有害化学品众多,导致其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高风险性,而在此环境下进行电气设备操作,必须加强电气设备的本质安全,从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前期介入,高标准进行风险控制,提出安全角度的建议。

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电气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首先考虑生产的安全性。进行设计时应判断和确定环境性质,并对环境进行危险区域划分,掌握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和产品性能,严格细致地进行电气设计,从而有效防止爆炸条件的形成,并减轻爆炸、火灾等的危险程度,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设备隐患排查

在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经过严格设计之后,如果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安装、维护不当,容易造成企业的麻痹大意,比非防爆电气设备更危险。因此,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和防静电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处于正常可靠工作状态。

企业要进行三级电气设备检查,包括每季度公司级检查并贴红黄蓝绿标签,承包商级月度检查并贴所属公司标签,以及日常级的电气设备工具使用前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电气设备工具的外观、绝缘性、接头松动、电缆线暴露等。除三级电气设备检查外,企业还应每月组织一次电气安全专项检查,以确保现场防爆电气设备正常可靠性与非防爆电气设备使用环境适用性。

安全操作规程

严格的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是确保电气设备稳定运行与电气工具正确使用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加强电气安全规范化操作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力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安规”和“三三二五制”(三票:工作票、操作票、临时用电票;三图:模拟图、二次接线图、电缆走向图;三定:定期检修、定期试验、定期清扫;五规程:电气安全、调度、运行、检修、试验规程;五记录:电气运行、值班、巡回检查、试验、检修记录)、能量隔离等电气运行与安全操作规程,更严格地规范日常作业行为及倒闸操作标准化的执行程序。

能量隔离

为预防现场检维修作业带电操作引发人员触电与电气设备故障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现场检维修作业前,须评估是否涉及电气能量的释放,凡检修涉及电气隔离的,要办理能量隔离许可证,按照许可证隔离电气并挂牌上锁。在完成作业后,解除隔离,实施解锁,确保作业期间电能隔离操作。

人员要求

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若发生人员误操作极易导致人为设备事故和人身死亡事故。这就对石化生产设备的制造、维护以及操作人员素质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电气维护人员除按照国家规定取得操作证外,还需知晓化工企业易燃易爆环境作业的特点及相应的应急处置知识。公司需根据自身电气设备特点组织电气人员参与专项培训,包括装置不同区域电气设备特点、不同物料及应急处置原则等方面培训。操作时须执行双人操作,能量隔离必须挂牌上锁,交接班时需说明电气设备情况,如涉及倒闸操作,不能进行交接班。同时,需对电气操作人员加强监管,杜绝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降低施工作业风险,将电气项目施工作业的责任、计划、措施、监督从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方面加以控制。

气体检测

基于石油化工厂内极易出现大量易燃易爆场所的特点,在这些场所使用非防爆用电设备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并每2个小时进行重复性检测,如涉及电气设备使用变动或使用环境改变,需重新进行气体检测。工厂内非防爆用电设备主要有手机、照相机和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电火花的电气设备等。

个人防护用品

为现场每一位员工或承包商提供合适的绝缘防静电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服、安全鞋、绝缘手套、安全帽等。同时,确保现场的电气工具绝缘、防静电,对电气工具要进行静电接地。

雷电防护

企业应统计所处地区的雷暴日数、企业范围内的高大建(构)筑物的几何尺寸(高度等)和电气设备(架空线路、变压器等),设置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和避雷器等。同时,要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防雷装置是否完好、齐全;避雷针、避雷器是否定期检测、记录;防雷接地装置与建筑物的出入口和人行道的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按期检查和检测。

结语

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篇5

为了统一和规范平顶山石油公司突发性事故、事件(以下简称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省公司hse管理体系文件《应急管理程序》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2基本情况

中石化叶县石油分公司建于5月,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平顶山石油

分公司,公司现有职工35名,中级工4名,初级工31名。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平顶山叶县石油分公司所有部门。

4术语

4.1应急救援

是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清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或行动。

4.2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或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订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求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5应急准备

5.1确定危险目标

加油站是易燃、易爆场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做好了一系列安全防范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制定有效的抢险应急预案,以确保员工生命安全不受到伤害及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经过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确认加油站春夏季节雷雨及台风天气是危害加油站安全的主要灾害因素;其它自然灾害(地震、雷击、海潮等)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可能发生;火灾、油品跑、冒、漏事故是加油站需主要防范的应急事件,加强对事故灾害进行全面的预测与防范,根据预案中各自职责,履行各自应急工作职能,使应急预案快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

5.2应急救援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应急救援的现场处置应立足加油站,充分发挥加油站的应急抢险资源的优势。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人身安全。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治理,努力减少未遂事件的发生,常抓不懈,防患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等级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案启动后,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应急的最高统一指挥部门,零售管理部门按职责设置的指挥部要服从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加油站设立的应急组织要服从指挥中心及其指挥部的领导,落实应急职责,积极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级零售管理部门按照属地为主原则,实施应急救援。实行加油站站长负责制,把事故控制在有限范围内,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加强管理、提高素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石化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使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教育和演练工作,提高广大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5.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职责

5.3.1组成人员

应急小组组长:许金尧

应急小组成员:

报警:王华

疏散:温宏杰

扑救:马二进

警戒:候春梅、肖艳丽、王晓刚

值班人员及联防单位的有关人员分别承担抢险、消防、警戒、疏散及救护等工作。

5.3.2主要职责

制定本部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各岗位员工进行预案演练,发生事故时向本公司领导报告,并组织有限力量进行抢救、对外来人员及车辆进行疏散。

根据灾情向有关部门报警(消防119、救护120、治安

110、交通事故122),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发生事故周边危险距离内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及时疏散及清理,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对无关人员及车辆进行疏散,对负伤人员及时送就近医院抢救。

5.4报警及通讯联络方式

主管领导:****

6应急响应

6.1应急响应条件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优化对策探究 篇6

【关键词】石油;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石油行业的风险系数很高,因此石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在石油生产过程中,石油企业的投资项目不仅具有投资大的特点,同时安全管理相对其他行业来说也尤为重要。石油企业在日常运转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会对企业的经济以及社会造成重大的影响,企业不仅要为此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要处理社会稳定等相关问题。为此,石油企业的领导者非常重视安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石油的安全生产。然而,新闻中还是不断出现石油事故的报导,并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

安全管理不仅要引起石油企业的领导者的重视,更需要全体职工具备石油生产安全管理的意识。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各个部门都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亲自进行监督,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甚至落实到具体的个人[2]。各科室、各部门的直属领导对自己部门的人要看好并管好,同时,结合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丰富安全管理的形式,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企业要定期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职工树立安全管理意识,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具备更强的责任感,做好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仅仅具备安全管理意识是不够的,石油企业还需要构建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立足于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自身发展方向,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合理选择,确保安全管理能够发展效用,真正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其次,对于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排除。要根据发现的这些隐患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排除安全隐患。同时,企业还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的检查工作,实时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分析,能够将相关数据记录下来提交给领导者,以便领导者进行决策。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在事故得以解决之后需要对事故原因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以提出有效的意见来加强日常安全管理。

3.建立健全安全评价体系

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来说也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安全管理必须是系统全面的,只有对安全进行有效评价,才能及时发现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通过对石油企业的安全进行评价,能够进一步评价整个管理系统,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管理现状,提高整体的企业管理水平[3]。所以说,石油企业需要重视和健全安全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对石油企业安全的全方位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提升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对石油企业安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发生爆炸或者是火灾事故的可能性,从而加强对设备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管理,这也是安全评价体系的主要目标。

4.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工作

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要从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醒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方面,才能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这就需要石油企业要通过讲座或者是视频教育等多种方式来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意识与责任感,减少由于个人工作失误而产生的安全事故。这个方面也是目前部分石油企业所不足的方面,更需要进行完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培训方案,同时聘请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来进行讲课,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等各方面的管理,使得员工能够掌握安全系数较高的生产技术。除此之外,企业要发动全体员工的力量,提高员工自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的意识,并学习兄弟企业先进的安全隐患排查方式,还需要提升员工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对员工进行实践培训,让员工在发生一些小事故时能够自行处理,避免事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扩大危害。

5.加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日益紧密,甚至已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工具。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石油企业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具有信息反馈不及时,安全管理现代化程度不够等弊端,为改善这些问题,石油企业应建立与企业生产相符合的安全管理系统,使信息技术与企业安全管理进行有效融合,以满足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石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应形成一套完善体系,才能使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确立信息安全管理的章程;其次,在制度确立后就要严格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进行适时反馈,不断对制度进行调整,使其充分适合企业生产需求。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由于涉及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并且技术性极强,因此,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并非朝夕便可完成,石油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大技术上的投入,提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安全管理在各个领域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危险系数较高的石油行业,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石油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本文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以期能够提升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高明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田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125-126.

[2]禹建东谈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与改进田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4):77-78.

浅析石油企业车辆安全管理办法 篇7

1 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车辆安全管理意识

在很多石油企业中, 往往重视企业的盈利, 然而车辆安全管理在企业中属于支出项, 所以较为缺乏车辆的安全管理意识, 但是在大部分石油企业所处环境中, 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在企业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就算有规章制度的要求, 也会在实际的管理中十分懈怠, 缺少对车辆安全重点的把握。

1.2 车辆维护不及时

由于石油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大多较为偏远, 道路难行, 所以在车辆的日常使用中磨损和损坏现象十分严重, 而在实际车辆管理中, 为了节约资金, 往往有对车辆保养不及时的情况发生。如果在良好的道路行驶或许可以适当的延长规定的保养时间, 但是如果长期在路况不好的道路上形势, 对车辆较容易造成大的损伤, 这就需要时刻注意车辆的行驶状态是否正常, 适当缩短保养周期, 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 避免由于忽略小问题而酿成大事故。

1.3 车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石油企业中, 都会制定相关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却往往忽视车辆日常维护和使用要求等的详细规定, 只是按照管理人员自己的意愿随意管理, 这样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

1.4 缺乏对于车辆使用过程的监督

因为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对车辆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 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也不能及时处理, 所以车辆的使用过程是车辆安全管理最不容易把握的环节。而且车辆的驾驶人员多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 自由散漫, 安全意识淡薄, 加之驾驶人员流动性较大, 导致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车辆安全管理办法

2.1 加强对驾驶人员的管理

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经验、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在进行驾驶人员任用时要严格把关, 考核其行车驾驶实践能力, 参考以往从业经历和驾驶类型,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驾驶人员坚决不予录用。同时加强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 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 对驾驶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提升发现故障、排除故障、解决故障的能力。加强对驾驶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行车安全与驾驶员的状态和情绪息息相关, 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驾驶人员的思想动态, 疏导驾驶人员的不良情绪, 让他们在石油企业的大家庭中有归属感, 从而也能降低驾驶人员的流动性, 也可以建立一些奖惩措施, 提高驾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2 建立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是执行车辆安全管理的基础, 车辆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比如车辆使用制度和车辆保养制度等, 同时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 用制度进行约束, 努力促进石油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2.3 强化车辆的维护保养

在车辆每次使用前, 驾驶人员都应该对车况进行检查, 排除车辆隐患, 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的行驶状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驾驶人员也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爱护车辆, 及时观察注意车辆是否有安全隐患, 保证行车安全。在车辆保养的工作中, 要认识到车辆及时保养的重要性, 制定合理的保养周期和保养标准, 对车辆的保养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保证车辆保养工作的有效落实, 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加强车辆关键部位的检查, 比如制动系统、油路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天气季节变换的时候也要加强车辆的保养, 使车辆尽快适应天气变化, 保证良好的性能。

2.4 完善道路建设

由于石油企业所在位置多为山区或者偏远地区, 行车道路大多是土路、砂石路, 而且路面颠簸, 道路狭窄、坡陡弯多, 缺少交通安全提示和指示设施, 都为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所以石油企业应加大道路投资, 完善道路建设, 保证车辆行驶路况的良好, 改善石油企业道路环境, 降低行车的危险性。

石油企业的车辆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的管理工作, 是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虽然石油企业越来越重视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然有很多问题, 这就要求石油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 不断的总结探索有效的车辆安全管理办法, 尽可能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银国.打造军车安全文化提高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效益[J].汽车运用, 2010 (04) .

[2]马改恋, 吕惠平.浅谈企业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0.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 篇8

1 安全职责归口偏差问题剖析

目前公司设安全环保处及安全监督总站, 定员21人, 行使公司安全环保管理与安全监督职能;在24个专业化分公司机关分别设立安全环保科和安全监督站, 定员5-15人不等, 行使分公司安全管理与监督职能;分公司下属各项目部分别配备1-3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行使项目部安全管理与监督职能;项目部下属各基层队分别设一名主管安全副队长, 行使基层队安全管理职能。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看, 公司在各级单位均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和监督人员, 岗位分工比较明确。

但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 公司过去的安全管理制度中, 对于安全职责的归口存在很大偏差。在过去的多项管理制度以及实际工作部署中, 较大程度上只是将安全职责片面地归给了仅占基层参战员工总人数极小比例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而对于其他专业路管理人员, 以及人数占绝大多数, 且对油气井工程真正动手实施的众多直接参战员工, 却没有强制性地明确其安全职责, 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安全风险管理。尤其是, 对于企业全部重大事宜直接决策, 地位至关重要的各单位主要负责人, 也没有明确其在安全风险防控中的职责。

2 安全职责归口管理改进措施

2.1 明确分公司经理、项目部经理、基层队长安全职责归口

公司通过2014年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完善了公司现有的B版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形成了新的C版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其中的“职责”篇明确规定公司经理、项目部主任、基层队长等主要负责人在油气井工程风险管控工作方面承担安全管理的第一职责, 对风险管控全面负责。同时, C版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职责”篇中要求, 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年初与上级单位经理签订安全责任状, 明确自身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内容和具体目标, 并具体约定, 一旦职责目标未能达到, 将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处罚。C版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还明确规定了, 根据安全责任状的条款, 各基层队长进一步细化, 编写个人安全工作计划, 详细列出为了保证责任状中的职责能够得到落实, 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每年年底, 公司劳资部门和安全部门一同对各基层队长的安全履职情况进行考评打分, 评分高低直接影响年底兑现奖金。

2.2 明确各专业路副职领导和机关管理人员安全职责归口

公司的C版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职责”篇中, 明确规定各专业路副职领导及机关各部门人员在油气井工程风险管控工作方面的相关管理责任。其中, 各级安全专业路副职领导及其麾下的安全管理人员, 包括基层队的副队长、技术员等, 在安全管理中, 承担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的规划、指导和监督工作。文件尤其强调安全专业路各级人员对于安全工作并不是大包大揽, 亲力亲为。各级技术、市场、设备、物资、劳资乃至党群等各专业路副职领导及其麾下的各机关处室、科室、组室管理人员, 均对各自专业路活动的安全负责, 对于安全工作中应当由其专业路参与协作的工作负责, 实现“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工作理念。同时, 各部门管理人员编写各自的年度安全行动计划, 列举自己为了尽到安全管理职责, 准备具体开展哪些工作, 采取哪些行动, 年底时由其领导对其安全履职情况进行评估, 以此作为岗位履职总评的一个重要考评项目, 以充分激发各专业路各司其职进行风险管控的动力。

2.3 明确岗位员工安全职责归口

自2014年起, 公司根据钻井、井下作业、录井、测井、固井等基层队的现场实际, 为基层队各岗位员工编制了属地管理卡, 将工程作业现场分区划片, 分别分配给司钻、副司钻、大班司机、小班司机、井架工、内钳工、外钳工、场地工、泥浆工等各岗位操作人员, 做到每个施工区域都有专人负责, 不留死角, 没有交叉, 并且明确规定了岗位操作人员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操作来控制本人属地内的作业风险。

2.4 明确相关方安全职责归口

公司的C版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方”篇中, 明确了施工相关方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 包括与施工相关方签订明确的安全协议, 并由各路专门负责人员与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监督, 向相关方提供“相关方告知书”等安全提示文件, 实现对交叉作业中的相关方安全风险进行充分管控。

3 结语

(1) 通过分析当前钻探企业安全职责归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明晰了企业各级主要领导、副职领导、机关管理人员、基层岗位员工及相关方企业的安全职责归口。

我国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研究 篇9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物资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一是, 保证必要的资金供给, 从而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二是, 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企业的资金, 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 减少成本支出, 从而达到提升利润率的目的;四是, 加大对物资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我们从企业物资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着手, 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实施物资财务管理。

1 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企业资金

流动资金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物资财务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把对流动资金的管理放在首位。我们发现, 有一半以上的流动资金是备用的, 管理好和使用好这部分备用资金关系着物资财务管理的成效。企业的这些备用资金是用来购买企业正在生产活动所需的物资, 应该与企业的基本建设资金和专项资金实行分开管理, 互不占用资金, 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对备用资金进行有效的分配管理, 可以很好地节约资金, 降低采购和资金的管理费用支出;除此之外, 还可以提升资金的流转速度, 从而达到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2 加强对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利润

笼统的计算, 将企业的营业收入减去各种支出后的余额则是企业的利润, 这是企业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通过财务管理, 对各个部门合理的有效的分配资金, 要求各部们合理的使用, 减少成本费用的支出金额, 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在各种支出中, 可以说采购支出所占的比例最大, 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降低采购成本则直接增加企业的利润。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降低采购成本。一是, 批量采购。对于耗用量较大的物资采用批量采购,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议价的筹码, 还可以减少订货成本、运输费用等。二是, 增强采购人员的谈价议价能力。采购人员的谈判技巧也是控制采购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谈判高手至少会给企业带来5%的利润空间。因此, 企业应该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 提升谈价议价的能力, 为企业增加利润。三是, 与信用等级较高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供应商, 采取以中长期框架协议、年度采购协议的方式实现对战略资源的控制, 改变了传统的一料一单式的业务谈判模式, 减少重复劳动, 降低采购成本。

3 加强对企业货款回收的管理

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进行流通流域参与买卖后, 企业就会陆续的收到货款。对企业的回款进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货款的回收能够及时的补充企业购买原材料等方面的支出, 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持续下去, 保障了企业的资金链;同时货款的收回也是资金运动一个回合的终点, 它与企业的整个经营状况的效益息息相关。对于企业货款回收的管理, 需要做到如下的两个方面。一是, 及时的收回货款。货款收回的时间长短关系到企业的整个运营周期。如果企业货款收回的越迅速, 企业资金的流动速度就越快,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 则越差。因此, 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对应收账款做好管理, 积极的做好货款回收工作, 加速资金的回笼。

4 控制费用支出, 降低物流费用

企业商品的物流费用指的是商品在物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支出。在管理中, 我们说物流不是产出任何价值, 它只会抵消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 商品所产生的物流费用越高, 其获得的利润就越低。因此, 我们应该努力的降低商品所发生的物流费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控制费用支出, 降低物流费用是增加企业利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物流费用包括商品的运输费用、包装费用、仓储费用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具体实施。一是, 降低运输费用, 在物流费用中运输费用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可以说通过对运输费用的控制可以很好地起到降低物流费用的目的。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 选择那些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的供应商;在销售商品的时候, 采用批量销售策略, 以此来降低运输费用。二是, 降低包装费用。在选用包装材料时, 尽可能的采用那些能够重复使用的安全包装, 对包装材料实行回收处理。三是, 降低仓储费用。合理的控制物流的库存, 一方面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仓储租金和物流的损耗。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办公费用、广告费用等方面的控制, 将节约的意识灌输给每一位员工, 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自发的节约。

5 结束语

企业的物资财务管理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复杂的过程, 它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以及企业的整体资金运动情况。对企业的物资财务管理, 主要是关于备用资金的合理有效的分配和使用, 强对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对货款回收的管理, 以及降低物流费用, 对各种费用进行控制。通过对物资财务管理, 来达到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速资金的收回, 缩短经营周期, 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费用, 对费用加强控制, 最终实现提高利润,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物资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还要加大监督的力度, 真正的让财务管理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监督企业科学、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

摘要:石油企业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资金的健康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商品流通入手, 从资金的合理有效分配和使用、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回款回收和降低物流费用等四个方面来研究企业的物资财务管理, 以此来达到增加企业利润,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物资管理,采购管理,货款回款,物流费用

参考文献

[1]吴晓平.论物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1, (09)

[2]宋颖.浅析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08)

石油企业物资管理方法探究 篇10

1.1、物资计划管理环节

在物资计划管理方面, 物资计划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物资供应管理相当分散。造成同一物资在各部门、各环节间流动时, 出现一方积压, 另一方短缺告急的现象。由于石油企业生产的复杂性, 生产设计的更新, 设备型号的交换, 并且由于层层设库, 多级储备, 导致大量的无效积压物资, 增加了库存的保养管理费用和劳务费用, 同时许多物资由于存放多年, 生锈腐蚀, 使用价值降低, 甚至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 造成极大的浪费。还增加了物资市场动态管理和决策的困难。

1.2、物资采购管理环节

采购环节多而复杂, 周期长, 采购费用高, 石油企业物资供应采购环节复杂, 难以适应现代化快节奏生产的需要及成本控制和效益提高的要求。从一线生产单位申报物资需求开始, 首先是信息的收集汇总, 主管审核, 领导审批, 逐级上报, 然后寻找产品和供应商, 调查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再次是采购订货, 发货运输, 过程复杂, 并且石油企业的生产单位分布散, 运输路线长, 需求量大, 环节多, 这就导致了物资采购周期长的问题。

1.3、物资使用管理环节

物资信息不能共享, 调剂困难, 由于各单位的行政隶属不同, 管理分散, 物资信息不能共享, 信息反馈方式基本上还是口头述说或书面文稿, 或电话交流, 然后物资从一部门转到另一部门, 既费时又费资金, 所需物资不能快速地在全企业物资库里进行搜索查询, 往往造成同一物资一方积压, 另一方短缺告急, 两者都造成了经济损失。

1.4、物资储备管理环节

多种管理体系同时并行, 每个系统都要搞一套方法和文件来用于物资管理过程, 重复的、不一致的、冲突的描述太多, 各个体系各自为政, 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和刚性, 造成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疲于应付,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物质管理工作。同时目前交叉设库、重复储备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物资配送

2.1、加强配送车辆保养和维护工作

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趋势, 提前做好准备和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在天气出现大幅降温前要对所有车辆进行了突击性的全面检查, 重点检查防冻、防滑等应对降雪冰冻天气的器材准备情况, 防止次日送货出发时, 配送车辆发生“趴窝”现象, 影响配送工作的准时性。

2.2、做好物资安全防范工作

应及时提醒配送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同时应组织全体配送货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督促送货人员做好对物资配送全程的安全防范, 以及掌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措施, 以保证人、货的安全。

2.3、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为保证物资配送工作顺利进行, 必须落实好应急措施和替代方案。机动调配车辆, 科学合理安排运能, 同时要督促配送人员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防止出现人员冻伤现象, 保证物资配送正常、高效运转。

三、提高石油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对策

3.1、提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的科学认识

物资管理是一门科学。在企业里, 上到企业老总下到基层物管人员, 都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目前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 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加强对企业的物资管理力度, 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真正选配一些具有较高政治觉悟、较好业务素质、较强事业心、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人员进入物资管理岗位。

3.2、加强物资管理中的物资采购管理

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科学的、好的物资采购体系, 可以很好地降低采购成本。在这个环节, 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原则, 实行灵活的采购制度。要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的影响程度, 科学划分采购管理分工。如果消耗的物资品种繁多, 消耗量差别大, 可以实现批量采购。也可以通过集中批量采购来降价节支。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未来趋势, 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

3.3、进行物资管理系统整合, 实现部门业务垂直管理

目前石油企业各分公司大多采取相互独立的运作模式, 车间等各级单位物资管采取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模式, 管理难度较大, 物资管理部门点多面广, 事权分散, 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且易造成计划人员腐败的机会。建议可参考财务系统机构改革的模式, 将所有物资管理部门统一归口到物资供应系统, 人员关系也归属到物资供应系统, 但仍为原来所属单位提供服务。这样可以集中事权, 较好地解决多头采购问题, 避免浪费, 为企业节约资金, 减低经营成本压力。

四、剩余物资管理

4.1、从源头上进行管理

物资形成的原因以及石油建设工程物资剩余的情况, 合理规划工程进度和预算, 加强采购环节的计划性, 尽可能避免盲目采购。针对物资积压的情况, 则应当改变石油企业各个供应局自己的储备品, 做到相互之间互通有无, 内部调剂, 同时做好这些储备物资的管理维护工作。

4.2、对剩余物资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理

剩余物资的积压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积压的时间越长, 损失越大, 剩余物资必须保证能够及时合理的处理。第一, 针对第一类剩余物资的积压, 由于并未降低它的使用价值, 可以由各地区公司的物资部门进行沟通协作, 进行内部调剂, 实现物资的合理使用。对第二类剩余物资的积压, 由于无法满足石油建设, 技术改造, 因此对于本单位属于废品, 可以通过物资管理部门申请废品处理, 由上级的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 如果其他落后地区有需求, 可以调拨给这个部门使用。

摘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成本控制密切相关, 而企业的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那种重生产轻管理的思维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 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必须要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和控制, 降低采购成本, 缓解经营压力,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立于不败之地。

石油企业科技管理机制研究 篇11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科技管理存在六个问题:体制上的缺陷导致科技管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科技体制严重制约石油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和发展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科技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差,科研开发能力不足;在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针对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国应结合石油企业实际,在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机制创新。

[关键词] 科技管理;石油企业;机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09)03-0010-(04)

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越来越大,以及飘浮不定的油价风险,各石油企业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从近20年国内外石油企业的发展进程来看,油气新的发现和油气储量的增加,勘探成功率的提高,发现成本的降低,采出程度的提高及开采成本的降低均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如高分辨率和四维地震技术、欠平衡钻井和完井技术、测井成像和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型计算机软、硬件智能化的应用,赋予了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新的内涵。科技在降低油气勘探开发成本中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所认同,并引起越来越多石油企业的重视,而油气价格的竞争就是成本的竞争,成本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科技的竞争。[2]

随着全球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更加先进和完善的技术将是石油勘探开发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科学的科技管理模式是石油企业保持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国内外石油企业的科技管理措施

近年来,国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世界各石油企业纷纷采取加大科技投入的低成本发展战略,因此,世界石油工业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物探方面,三维地震技术、地震遥测记录仪、综合处理系统提高了勘探效率和探井、开发井的准确率,降低了发现成本,提高了老油田的开发寿命;在钻井方面,水平井钻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小井眼钻井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钻井质量,降低了油气开发成本;在油气开采方面,注水开发技术、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稠油开采技术、气藏开发技术、油藏描述技术、压裂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三次采油和物理化学采油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油气采收率。燃气发电机、变频电机、新型抽油机等新型采油和动力设备的应用,降低了吨油操作成本。

国外石油企业采用高新技术采油取得了明显成绩。三维地震提高了勘探辨识能力和解释能力,使世界石油储量不断增长,根据对驱油机理的研究,提高了油田采收率。一次采油可采出地质储量的5%~10%,二次采油可采出30%~45%,三次采油可采出50%~65%。目前,北海采收率达50%,美国本土为60%~80%。通过三次采油技术,世界各地共多产原油218.5万桶/日,其中注气多产118万桶/日,热驱多产82万桶/日,化学驱多产18.5万桶/日。钻井技术的提高使水平井的钻井成本已降到直井的1.2~2.0倍,而产量已达到直井的3~5倍,大位移井技术开发海上油气和从陆上开发近海油气田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益。据统计,科技进步使勘探开发成本下降了40.8%,生产成本下降了24%,完全成本下降了33.8%。

中国的油气勘探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现了大庆、胜利、克拉玛依、四川等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使中国的石油工业跻身于世界前列,原油生产能力超过1.6×10.8吨,居世界第五位,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了200×10.8吨。由于特殊的地质背景和油藏条件,

中国含油气盆地中,小型多,大型少,中小型油气田数目多,大、特型油气田比较少,因此,中国油气资源量虽然较多,但目前发现的地质储量相对较少。与国外易于勘探的大型、特大型油气区相比,中国的油气藏条件不是“得天独厚”而是某种程度的“先天不足”,这给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3]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存在状态隐蔽,所以,油气田发现的任何一次新成就都与科技进步有关。

在中国,油气勘探和寻找新油气田的工作都需要不断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难题,这些题目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也是很难的,相当数量也是没有解决的。这就要求中国不能满足当前的状况,要继续发扬科技兴油的方针,发展高新技术,为高难地区的油气勘探服务。

二、石油企业科技管理的重点

科技管理的关键是科技先进水平、科技转化程度、科技应用水平,在这方面中国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中国科技管理的潜力和重点所在。[4]石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集中体现在技术战略规划的制定、核心技术的发展、组织体系的研发、研发项目的管理、外部资源的利用、人才队伍建设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5]

(一)以获取战略性竞争优势为核心,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核心技术

中国应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作为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注重源头创新,做到有所取舍、集中力量研发适合自身业务需要的特色技术和专有技术或附加值高、市场份额相对较大的技术,以确保中国在优势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为确保特色技术的持续发展,中国各大石油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投入,科技投入一直稳步上升。

(二)根据企业业务战略和技术需求设置技术创新组织体系,确保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协调管理

在研发机构的设置方面,中国石油企业上游相对集中,研究工作集中在一两个研发机构中完成,而下游比较分散,往往有多个研究中心,研究重点也不相同,不利于研发成果的管理及转化。一些跨国石油企业建立的完备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保证了研发活动紧密围绕企业的当前利益和长远战略,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较高。

(三)强调开放式研究,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不意味着这些技术只能完全通过自己开发获得。专利买断、技术收购、合资等方式获得的技术同样是属于自己的专有技术和品牌技术。国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采用了多种技术获取方式,如技术合作、技术联盟、技术外包或雇佣、技术收购等,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对于周期长、耗资巨大、风险较高的研发项目一般采用技术合作或联盟的方式。合作对象和形式有多种:油企业与油企业、油企业与服务企业、油企业与政府及非政府研究机构、大学等。对于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常常采用技术外包方式。为了快速获得垄断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常采用技术收购的方式。

(四)有效规避技术风险

技术创新是一种风险性很大的活动,从萌发商业动机开始,到产品开发、中间试验直至进入市场,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技术上或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只有贴近市场和生产经营,准确预测,着眼于产品和工艺的超前研究开发,才能有效地规避或减少技术创新风险。所以,企业应增强效益观念,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有效地组织研发活动,使研发工作与市场紧密配合,准确把握市场机会,及时开发市场急需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要立足于企业资源实际,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利用自有资源发展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的同时,还应积极扩大对外科技交流和合作,及时了解世界石油石化科技发展动向,选准合作的课题和合作的伙伴,尽快攻克一些关键技术,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对于急需而又一时难以攻克的技术,应该及时引进、消化和吸收。要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以保证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石油企业科技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面对国外石油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严峻挑战,国内石油企业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在科技理念和科技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逐步建立了适合国情、企业自身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与管理运行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国外大石油企业相比,国内石油企业在科技管理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6],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行业体制上的缺陷,导致科技管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石油企业重组后,油田的主要业务是勘探和开发,而为勘探和开发服务的测井、钻井等技术的研究机构都划归存续企业,两大阵营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石油企业对油田下达的成本指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勘探没有大的地质发现的情况下,油田为了降低勘探和开发成本,希望用到廉价的和有效的技术服务。而存续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则希望用相对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大的利益,在现有技术还足以支撑勘探和开发需要的情况下,在科技投入上就不可避免地减少投资,这样就会进入恶性循环,使科技力量逐渐下降。而且两大阵营的分立,还使双方的技术沟通受到限制,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二)科技体制严重制约石油科技的发展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封闭的综合性大型石油企业尚未解体,导致企业“自给自足”的观念依旧,科研院所依靠上级拨款的方式未变:企业养活科研院所,以解决自己的问题;科研院所为本企业服务,无须与他人竞争;科研与技术产业化脱节;科技成果商品化规模很小。

(三)石油科技进步和发展缺乏有效的机制推动

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才外流,大大降低了科技力量。现有的激励手段不足以真正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从油田流失了许多科技人才,其中大部分都是科研精英和带头人,他们的离开使油田的科研力量大受损失。另外,人员分属于各单位,导致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单位之间阵营分明,缺乏合理流动与协作配合,导致了人才资源投入的不经济,阻碍了科技合作。同时,石油企业还缺乏对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科技人才的优势。

(四)科技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国外大石油企业近十多年在科研投入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科研投入占其总销售额的比例多在0.5%以上。中国石油企业重组改制以来,油气当量与国外大石油企业已经非常接近,但每吨产量的科研经费只占当年原油销售收入的很小的比例,与国外大石油企业相比,相差很多。在资金投入结构上,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少,而用于固定资产和原材料购置的费用过多,科研与开发活动中各环节之间投入不协调。一般说来,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必须经过科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实验发展)、批量生产三个环节,石油企业在这三个环节及其内部的有关环节的科技投入均不太合理。另外,中国石油企业科技队伍中非科研活动人员比重大,科研活动人员经费使用率很低,影响了对技术进步的有效投入,限制了技术进步作用的发挥。

(五)科技创新能力差,科研开发能力不足

中国石油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在形成和应用自己的主体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很多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大多数的理论和前沿技术基本上是跟踪国外,缺少创新,只有极少数理论是由中国提出并居世界领先地位,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加以具体运用。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所产生的后果是石油科技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在引进技术时,把较多的资金和精力放在了设备的投入上,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力度不够,对于设备的再开发和利用,以及先进的理论研究和探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软”技术依赖于国外,而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足。其结果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六)石油科技在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待改进

新技术在广泛推广应用前,会在作业单位进行实验,但往往遇到作业单位不合作的现象。因为上级给作业单位下达了一定的成本和产量指标,由于地质情况比较复杂,通过科技增油,有时有效果,有时则出现相反的情况,不但没有增油,反而因为实验使井口产油量下降,影响指标的完成,使作业单位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四、石油企业科技管理机制创新措施分析

针对科技管理的潜力及存在问题,中国应结合石油企业的实际,在科技管理的各环节,围绕科技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机制创新。

(一)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

石油企业多承担相对大型的课题,这些课题在专项及部分主题课题中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虽然中国石油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的数量在过去几年中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从绝对数量上看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石油企业在承担国家项目的同时,应当积极地开展相关课题的研发工作,充分发挥带动效应以便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应设立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增强科技工作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制度执行力度是石油企业目前技术创新的一个滞后因素。

(二)合理安排资金投入节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资金促进作用。科研资金投入在石油企业生产活动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石油企业作为国家重要依托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大规模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经验。为了适应石油资源开发领域技术创新项目资金投入量大的要求,在今后的技术创新活动中,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类似项目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国家资金带动作用,利用国家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调动石油企业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金充足的优势,利用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考虑到总体科研资金投入尚不足的情况,建议在今后的科研资金投资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均匀地进行资金投入,避免部分年度投资过度集中引起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科技管理引进与消化吸收机制

当代石油科技呈现出复杂性、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同时,石油科学领域学科的高度细化、分化和综合,研究不断深化——多维化、定量化和高精度化,新领域的汇入、交叉、融合使石油科技体系快速膨胀。中国不可能在所有的石油科技领域都领先,也没有能力和必要在所有的石油科技领域实施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是一种普遍的创新行为,是当今许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模仿同创新相比,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进入快等优点。从中国石油企业科技发展的微观层次来看,大部分主体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过早地、过多地强调自主创新是不现实的。中国石油企业只有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培育出一支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并在模仿创新中不断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最终才能过渡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

(四)科技管理培养和人力资源投入

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少是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滞后因素。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无论从人员数量上还是人员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石油企业技术研发的需要。人才队伍不足已经严重制约技术研发活动的开展,很多研究项目都处于研发人员配备不足的状态,虽然合作技术创新可以部分缓解科研人员不足所带来的弊端,但是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储备,同时合作创新中因为信息交流延迟、利益不统一等问题,容易造成技术创新资源浪费,降低技术创新效率。因此,石油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的步伐,解决目前人才匮乏问题,为未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五)科技管理合作创新机制

加强合作技术创新制度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积极性。合作技术创新是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最主要的执行形式,有效弥补了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科研人员不足的缺陷。但是,对外部科研人员过度依赖不利于调动本单位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积极性,影响了创新团队整体目标的实现,阻碍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石油企业科研管理机构应加强合作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的建设,石油企业应稳定与长期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对自有科研人员的培养。吸收外部企业参与创新尤为重要,特别是项目较大、内容复杂、成本较高时,合作创新的意义更大,有利于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五、结论

油气勘探开发业是高风险、高科技型行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石油勘探开发发展的主要动力。科研管理机制研究对提高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资金投入规模和方式、科研单位之间合作创新方式、研究选型和规模确定、提高合作科研人员效率等方面仍可进行部分调整,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各类科研投入的产出作用,提高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这有利于节约原材料、能源消耗和管理费用,从而使企业降低成本成为可能。重视并加强石油企业科技创新的管理,对于推动石油企业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海燕,王伯安.提升我国石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1):34-37.

[2] 傅诚德.科学技术对石油工业的作用及发展对策[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14.

[3] 张海韵.中国石油石化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40.

[4] 鲁贵宝,曾繁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8):1-4.

[5] 朱剑贤.石化企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口[J].石油经济,2000(1):44-45.

[6] 杨振武,张泽华,赵庆卫.关于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几个问题的思考[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16-18.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浅谈 篇12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进行发展,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石油化工企业早已经变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企业, 并且其自身也占据了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成为了现阶段的国民经济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产业支柱。但是由于石油化工产业其自身的危险性较大, 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事故, 这样就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以至于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想要更好的去保证生产安全, 就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安全性管理, 这种管理是帮助石油化工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探究出改进和优化安全管理问题的措施, 提出建议。

1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 其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1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管理的观念较为传统, 不能够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如何更好的去进行企业的经营。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 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安全管理的不到位, 那么对于其自身的企业来讲是有实质性的影响的。想要让自身的石油化工企业更好在现如今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和理念。而目前来看, 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其自身的安全管理理念是相对落后的, 很多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 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理念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更重要的事情是如果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的员工没有足够的安全管理理念, 那么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进而影响企业形象和企业工作进度。

1.2 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的力度不到位, 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很多时候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知度不够高, 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管理的首位, 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在进行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 出现了问题。并且很多的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这一问题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 这让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十分不方便, 并且一个不够完善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办法更好的帮助一个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生产和运行。

2 如何更好的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进行安

全管理

2.1 加强在理念上的创新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对这件事有一个理念有一个想法,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如果不在安全管理理念进行创意和改革, 那么无论其使用怎样的创新方法都无济于事。理念上的创新是创新策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有在这一环节上做好才能够在其他方面上做的更好, 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整个企业的改革。目前, 我国很多的企业仍然将将经济效益作为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而忽视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新形势下很多企业的安全效应和安全意识十分淡薄, 这就直接造成企业的经常出现安全事故, 也让企业没有办法在市场上长久的发展。想要完成企业在理念上的创新, 就需要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安全条件和安全内容更加用心, 发现企业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正。

2.2 加强石油化工企业人文上的创新

在现代的石油化工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往往成为了一个石油化工企业是否能够更好的在市场有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并且进行创新, 才能够让石油化工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发展。不仅如此无论是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哪一个部门, 都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做到以人为本, 设身处地的为石油化工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着想, 只有这样员工才愿意更好的为企业效力, 并且更好的去进行安全管理, 因为他们知道企业是心系每一位员工的, 这样也可以加强对于企业的凝聚力。

3 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讨论可以知道, 在新形势下, 想要更好的去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做好安全管理, 首先就应该时刻刷新和跟进新的安全管理理念, 不仅如此还需要企业自身的管理人员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安全意识, 在企业的人文创新上也努力的做好, 让员工们知道企业对于每一位员工都是关心且关爱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的让企业中的员工去努力的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同时也能更好的去保护好企业其他的员工的自身安全, 让企业的安全管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红钻.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浅谈[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 03:172-174.

[2]张琦, 李莉华, 岳中德.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 2013, 16:61.

[3]王超.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5, 03:68.

[4]于菲菲, 田文浩, 王廷春.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 04:112-115.

上一篇:电针治疗仪下一篇:就业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