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营销

2024-09-28

就业营销(通用11篇)

就业营销 篇1

摘要: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全球经济的衰退, 社会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大学生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笔者提出利用广义营销理论为指导, 做好“产品”、“渠道”、“促销”、“价格”4p策略, 以不变应万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广义营销

大学生就业是人们每年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2002年以来,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凸显出来, 每年大约有几十万的大学毕业生待业。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495万后, 每年更有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待业;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 大学生就业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面临严峻挑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

1. 就业观念错误, 就业期望值高

目前,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着很多误区。很多大学生无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预警, 仍抱守自己是社会精英、天之骄子的就业思想, 挑肥拣瘦, 拼命往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等单位挤, 不愿到私企、基层等就业, 奔向沿海大城市, 而不愿到中西部偏远地区工作。这些错误的就业观念导致了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就业期望值很高, 凌驾于人才市场对大学生需求的接受程度之上, 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正确选择。

2. 没有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

现实上, 很多大学生从入学时就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科学的规划, 没有按照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人生理想等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和学校, 只是按照社会的热门专业或家长的意见做出了选择。进入大学后, 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产生了厌学情绪, 更不可能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做出科学的规划, 浑浑噩噩, 到毕业求职时, 就业结果可想而知。

3. 综合素质有下降的趋势

(1) 专业知识不牢固, 社会实践能力差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校在师资、实验和图书等方面的建设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 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式还占有主导地位, 造成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社会上各种诱惑增多, 大学生的自控力下降, 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和时间没有集中用在学习上。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社会实践能力差。

(2) 就业素质和能力的缺陷。对于大学生来说, 就业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要具备各种就业素质和能力, 如正确的人生观、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 这些都是职业生涯开始时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就业能力和素质的缺陷, 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4. 掌握的就业信息片面和肤浅

获取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求职的第一步。目前, 很多大学生只注意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而对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一知半解;面试前关注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面试后坐等用人单位的通知, 不注意用人单位对自己面试的反馈;只注意具体的招聘职位信息, 不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行业的变化对企业招聘大学生的影响等。信息的片面和肤浅使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就业的良机。

事实上, 大学生就业自身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如果大学生从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就借鉴现代市场营销的思想, 直面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 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中心提高自己, 何惧就业之难?

二、大学生广义营销就业策略

现代市场营销思想告诉我们: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必须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 以消费者满意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 大学生是“待卖产品”, 用人单位是“目标消费者”, 大学生怎么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呢?现代市场营销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转变就业思想观念

当前, 随着我国人口高峰、社会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 大学生就业前景今非昔比。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首先要转变就业思想, 由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用人单位为中心, 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自己就业的根本标准。大学生应该清醒认识就业形势, 变感性的、攀高的就业思想为理性的、现实的就业思想, 变“我想去哪里工作”为“哪里需要我去工作”, 变“我是社会精英”为“我是大众一员”, 变“先择业, 后就业”为“先就业, 后择业”。这是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思想基础。

2. 正确认识自己, 科学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现代市场营销思想认为, 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细分市场, 然后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吸引力、可为之提供有效服务的部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匹配的营销组合, 即制定适当的价格、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 采取有效的促销沟通方式, 向目标市场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实行目标市场营销。相应地, 大学生必须冷静研究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 根据专业、兴趣、能力和理想等选择相应的用人单位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 据此搜集和准备与目标用人单位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采取正确的就业策略, 实现目标用人单位的求职成功。这就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

大学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寻找切合自身实际和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选准方向并进行职业定位, 关心自己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价值的提升, 实现个体和职业的良好匹配。开展科学的职业规划, 有利于大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做好求职准备, 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职业规划为大学生树立了事业的方向和目标, 能够消除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焦虑、迷惑和不安, 有效提高其就业能力。

3.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毕业生是用人单位要“购买”的“产品”。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 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某一目标和任务, 因此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首要因素。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对大学生来说, 要找到理想的工作, 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在大学学习期间, 一是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二是要多参加学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三是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建设,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这不仅为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而且也是大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举措。

4. 采取低价策略。

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求职, 就相当于新产品入市。新产品定价策略中有一个策略是渗透定价, 是指企业将其创新的产品价格定得相对较低, 以吸引大量顾客, 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目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情况下, 大学毕业生很难得到一份报酬满意的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 获得薪酬是次要的, 学习实践经验提高就业能力是主要的。选择工作时, 要选择一份能学到实践经验, 并且对将来的职业生涯有拓展性的工作, 加入那些虽然薪酬较低, 但奋发图强、生机勃勃的成长团队中, 个人随着团队的发展而发展。

5. 做好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要多渠道地对外宣传自己, 同时还要搜集用人单位的信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沟通的信息渠道很多, 具体的有互联网、报纸杂志、职业中介、招聘会、亲朋好友、直接登门拜访等。这些渠道, 对于大学生求职来说, 效果不一。越是能和用人单位直接联系的、目标越有针对性的, 求职效果就越好。当然, 大学生要综合运用这些渠道, 发挥各种渠道的优势, 做好与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 一味地抱怨导致就业难的各种因素是无济于事的。身处就业难的宏观大环境中, 大学生个体只有积极面对就业形势, 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扬长避短, 制定和采取正确的就业策略, 才能成功地迈开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就业营销 篇2

主要课程:基本会计、统计学、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商业心理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国际贸易、大学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应用等。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开始一般多会从事销售类的和市场类的工作,刚开始基本都是做业务,工作比较辛苦,压力也会比较大。但是工作提升的空间很大,如果业绩出色的话,职位可以提高到业务总监或者从事营销策划的工作。就单纯的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市场营销一直在需求量上居前三位,而且公司从经营的角度来说,市场开拓是必不可少的业务板块。

美国大学Marketing下面分为几个不同的方向,如Brand Management(品牌管理)、Advertisement Management(高端市场)和Luxury Management(奢侈品管理)等之分,这些都是Marketing专业的分支,而且美国对申请人的工作经验要求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将Marketing设为MBA项目的原因。

市场营销角度透视大学生就业 篇3

摘要:拜金融危机所赐,大学生就业又一次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

走进就业市场,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尤其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它最重要的核心特点就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中心的。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会轻视职业的长远发展和目标的实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了同一个目的一就业的实现,求职者们动用了各种推销自我的策略:实习、充电、网申,海投·这恰恰与营销观念的几个特征是相一致的:①企业的营销是以顾客为中心的;②企业注重与长远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③企业必须通过各种营销策略及各部门的整合营销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于是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就业的本质就是求职者的自我营销。

关键词:市场营销角度大学生就业

1营销环境分析

宏观来看,当今世界,第三产业的数量和比例进一步加大,新职业大量出现,职业层次形成若干大的“高新第三产业”职业群(如金融、商贸服务、传播、智力服务业等),出现“第四产业”、“第五产业”范畴。这是我校毕业生面对的主要市场。然而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量企业减薪裁员,市场容量出现萎缩,近期前景不容乐观。

在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今天,没有任何职业经验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常常被名目繁多的职业种类弄得晕头转向,茫然不知所向。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采用完全市场覆盖的手段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更为优化,有选择的确认一类或几类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可以避免分散精力和过度竞争,从而使自己在就业市场的自我营销更加有效。

2市场细分

3目标市场潜力及竞争分析:

3.1地域:一般来讲要考虑该地的人才竞争与需求情况、优势行业与企业、经济发展潜力、人文与居住环境、人脉或其他资源等因素。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最好,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政策宽松,工作、生活条件好,收入高,自然成为大多数毕业生向往的地方,市场竞争自然也最为激烈。

内地的二三线城市发达程度不及沿海城市,名义收入较低。但人才相对不足,竞争相对缓和,大学生更容易崭露头角,实际生活方面,中小城市可能会优于大城市。同时还要考虑语言、习惯、社会关系对自己工作地点选择的影响。

3.2单位类型:单位的选择要考虑工作的条件和环境与自身性格能力的吻合度,单位的发展潜力和个人的成长空间,薪酬福利待遇,工作稳定性等等。

外企合资企业以其良好的经济待遇、完善的培训制度、良好的用人机制、明晰的成长路线而对毕业生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只要看一眼外企招聘时人头攒动的笔试考场,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对学生巨大的吸引力。

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以其高稳定性而吸引着大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减薪裁员,更增加了很多毕业生对稳定性的渴求,招考公务员报考的火爆现象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然而上述单位由于应聘者众多而用人数量有限,竞争也自然更为激烈,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而且即使应聘成功,这样的企业也必然卧虎藏龙,高手如云,进入后未必能够得到想象中的重视和待遇,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我国的企业中80%是民营企业,但由于企业本身用人观念、人才奖励机制、企业文化等因素以及毕业生对企业社会知名度、稳定性等条件的期望,除去少数“航母”外,却很少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首选。而实际上,私企、民企挑战性强,人才紧缺,成长空间大,

4目标市场与毕业生目标及资源优势的吻合度分析

4.1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力SWOT分析:

Strengths:①上财的培养方向更注重实践,学生就业的自主意识强,专业理论扎实,外语水平良好,具备基本的财经知识基础,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更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以顾客需求为中心)。②上财毕业生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用人单位中有良好声誉。(品牌效应)。③学校对就业的重视程度较高,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零级渠道,采用积极主动的战术,占领市场份额),进行就业指导(产品包装)。

Weaknesses:①专业性强,知识领域较为单一,局限性较大,发展后劲不足。②心态比较浮躁,权衡偏向功利,就业期望(如地区,行业)集中,容易“短视”。③本科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有限,知识结构不完善,缺乏实际经验。

Opportunities:①财经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财经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比如财经记者,培训机构,理财师等。市场需求量大且稳定,与发达国家财经类从业人员的数量相比,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Ⅱ自也比较小。②金融危机影响下,各地相关部门正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辟途径,帮助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鼓励毕业生创业,吸引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和农村地区,灵活就业。③急需高级复合型财经人才,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行业知识、法律、外语、行为学、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沟通协调等软技能。

Threats: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用人需求减少,尤其是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将比较稳定,但其他类型单位的就业市场都有所萎缩。②财经类专业毕业人数众多。③一些破产企业或失去工作的中高层管理者以及毕业一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毕业生的有力竞争者。

4.2市场历史及现状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①金融机构48.40%②全球四大35.00%;③事业机关7.60%;④其他9%。

数据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注明: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证券、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我国金融机构绝大多数为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或股份制改革企业。

我们可以看到,上财绝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都选择了就业市场M1、M4、M7这首先是与上财在中国财经界,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品牌效应有关;其次也与上财本身的地理位置有关,市场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财经类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上财的生源地绝大多数是沿海地区。

5目标市场定位及策略

M1、M4、M7仍会作为上财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市场而存在,但其市场容量已趋于饱和,局部市场可能已出现超负荷现象,并且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M7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受经济增速减缓影响,大量民营企业遭遇困境甚至倒闭,因此M10市场的需求量短期内可能会有较大程度的萎缩,但长远来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民营企业必将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因此MIO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开拓M2,M5,M8,M11市场,开发M3、M6、M12市场,在MIO、M11、M12中,毕业后自主创业或者说有一定工作经验后的自主创业可以成为新的亮点。

6结束语

就业营销 篇4

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营销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与传统的就业方式的比较来描述大学生利用网络营销寻找就业机会的优势。

请看下面的几个简单比较:

第一, 传统的就业方式, 是用人单位与应聘者面对面的交流。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更有效的传递信息的空间, 使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的沟通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而是随时随地的。

第二, 传统的就业方式, 很难确定那些真正需要人才的单位。通过互联网, 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所有的用人单位, 并能快速的加以比较、选择, 提交你的简历。

第三, 传统的就业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距离的约束。通过互联网您可以完全不考虑距离的因素, 远在天边与近在咫尺都变成了理论上的距离, 更多人关心的不再只是某个应聘单位、而是某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网络可以随时提供各种信息, 全天候为网民服务, 信息更可以随机更换, 速度快, 瞬间即可传到全球。”

因此, 根据以上的几个简单对比, 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运用网络营销就业的优势所在。

根据网络营销在就业求职中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实践, 有这样一些策略值得我们参考:

策略一:权威网站一定要去看。以身边的同学为例, 有很多想考公务员, 但是除了上网查信息外就没什么好做的了。想给人事主管发封电子简历, 也很难找到他们的电子信箱地址。所以政府网站一定要看看。上这些政府网站, 会帮助你找个收入稳定、比较传统的工作, 对你报考公务员也会有所帮助。

同时, 我们虽是利用网络寻找就业机会, 但也不要漫无目的地在所有招聘网站上瞎逛, 既浪费时间又不会有所收获。一些招聘网上的用人单位几乎都要求工作经验, 而且相当多的单位是不能接收应届毕业生的小公司。

策略二:网上简历要有特色。优秀的简历无疑是网上求职中的重要一步, 写出出色的个人简历的一个原则是要有重点。不要忘记用人单位寻找的是适合某一特定职位的人。因此, 如果简历的陈述没有工作和职位重点, 或是把你描写成一个适合于所有职位的求职者, 你很可能将无法胜出。

例如, 家住河北的赵宁希望毕业后回河北工作, 因为学校地处吉林的长春, 而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会多在河北召开。为此, 他不得不经常坐车赶回河北, 十分不方便。于是, 他便萌生了在网上试试看的想法。按照网站上规定的格式, 赵宁填写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 此外还要填写希望工作岗位的条件、工作的地区和薪水, 以及外语、个人专长或特殊才能等。这让他仔细斟酌了一番。他说:“网上求职不是面对面的交流, 招聘单位只能从简历获得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 然后才谈得上面试或录用。我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重点院校, 但我的优点是动手能力强、做事认真, 而且我还当过学生会干部, 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我把这些优点全都写在简历中, 可能会引起招聘单位的注意。”

但是赵宁的简历在网上挂了一段时间, 很少有人问津。他又试着给几家公司发过邮件, 也是石沉大海。这种平铺直叙的描述很难产生令人眼睛一亮的效果。请记住, 人事部门通常会收到上百份申请同一职位的求职信和简历, 因此你要做的, 是从其他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给对方深刻的印象, 以此争取获得面谈的机会。这时, 你就成功一半。

策略三:把简历看作一份广告, 推销你自己。工作介绍不要以段落的形式出现, 一句话即可;尽量运用动作性短语使语言鲜活有力。“有了好的思维方式, 寻求到了创意内容, 还需要好的表达, 才能把创意内容展现出来。创意的内容与创意的形式归结于一点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例如, 把自己的优势列出综合性的几条;在简历页面上端写一段总结性语言, 陈述你在事业上最大的优势, 然后在工作介绍中再将这些优势以工作经历和业绩的形式加以叙述。

千万不要忘记求职主页是你的杀手锏。如果你是一位程序设计人员, 网页设计制作者, 艺术家或者演员, 一些图片、图形、动画或声音可能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时你可以考虑制作个人主页, 把你的网址告诉人事主管。

如果你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 不妨准备一堂高质量的专业课, 让用人单位在网上就可以看到你得体的服饰, 自然的教态, 精练的语言, 简洁而引人入胜的引言, 精心设计的板书, 和你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策略四:要有针对性地发送简历。许多求职者认为网上的信息来得方便, 所以以为“捡到篮里都是菜”, 频频向招聘单位发简历, 殊不知最后只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例如, 为了能在网上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林虹用搜索引擎找到许多网上求职站点。上面有许多用人信息, 按地区按工种都可查询, 相当方便。林虹发简历时秉承“多多益善”的原则, 对自己心仪城市的学校一个不落地“全面发送”, 觉得这样就可以增加保险系数。如果遇到特别中意的学校, 在第一次发出简历没有面试消息后, 她总会将简历重复发送一遍。

一转眼, 林虹上网求职已有一个多月, 她遗憾地对我说:“我每天都上网查看我的电子信件, 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我只是害了‘单相思’, 好长时间过去了仍杳无音信。”

许多求职者与林虹一样, 殊不知只求量的“广种”, 其结果往往会是“薄收”。首先, 如果不合“硬”条件的话在第一轮过滤条件时就会被刷下;其次, 这样做会让人力资源经理认为你不明确自己的定位, 缺乏明确的求职意向, 不具备职业素质。所以, 请把自己最好最适合的一点加以突出表现, 有针对性地发送简历。

另外, 尽量避免在三天之内重复发送简历至同一个应聘单位, 这种行为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过滤掉你的邮件。

策略五:多管齐下, 了解用人单位的可信度。一些信息量大、发送个人信息成本低以及职位针对性强的招聘网站受到普遍欢迎, 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空间, 但是网上也存在着诸多陷阱, 比如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 这些都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以识别。比如, 大学毕业生小楠今年的求职就有些惊险。为了能寻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小楠不得不整天泡在网上。一次, 他在某人才网上得知一家企业广告部正在招聘, 曾经在报社实习过一段时间的小楠感觉很适合, 就将自己的简历通过电子邮件发了过去。不几天, 对方就回信说基本同意小楠的应聘申请, 但得经过考察后, 才能签订协议。小楠欣喜不已。

过了几天, 小楠又收到该企业的E-mail, 并被告知, 按照招聘程序, 他需要先期交纳存档费、培训费、工装费等各项费用。为不失去这个不错的就业机会, 心存犹豫的他最终还是将钱寄了出去。但在这以后, 小楠就再也没办法与该公司取得联系。200元对小楠来说不是个大数目, 却还是很心疼。他找到了当时求职的那家网站, 却被告知该网站只负责登载招聘广告, 不负责确认广告的真伪。

事实证明大学生应该抓住机遇, 同时也应小心陷阱。大学生利用网络营销扩大就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也是社会向更高文明发展的体现。招聘人才的工作是不会停止的, 有形市场也许是千里之遥, 但无形市场就在你的眼前, 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充分利用自身条件, 积累一些技巧和经验, 最终实现网上求职。

“在因特网上, 消费者不会看到同样的商品。”大学生正是新时代网络前线的“消费者”, 面对就业, 用人单位就如同“商品”一样供他们选择。如果说大学生活的勤学苦练是择业成功的基础, 那么, 掌握择业技巧则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两者缺一不可。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 利用互联网求职, 方便快捷, 能够向更多的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让这杯“美酒”香飘万里, 事实会证明这将是我们大学生最佳的选择。多年艰辛, 多年耕耘, 我们在收获的季节更应再接再厉, 摘下属于我们的丰收之果。可谓今朝运筹网络之中, 明日决胜千里之外!

摘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的社会, 要想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实现最大的自身价值, 利用网络推销自己是尤其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应抓住机会, 充分利用自身条件, 积累一些网络营销的技巧和经验, 最终实现网上求职。

关键词:网络营销,就业,策略

参考文献

[1]、褚福灵.网络营销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杨坚争, 汪芳, 李大鹏.网络广告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3]、杨猛, 许乃学.广告创意之神[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2.

医药营销就业前景 篇5

不管是国际还是我国,医药企业的产品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医药营销行业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对医药产品有营销功能,同时通过其对产品的保养与维护,也使医药产品有保值、增值功能。

目前,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可供选择岗位多,学生就业面广。而且学生就业待遇比其他专业高。根据不完全统计,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一般在各大医药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医药营销业务工作,也有的担医药公司区域营销经理、终端营销经理、产品营销代理。在东南沿海地区人均月收入一般在3000-8000元左右。少数同学自主创业年收入有百万元之多。

就业营销 篇6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研究企业如何确定市场需求,使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诱发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应用科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密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理论,把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可控因素归纳为四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1967年,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确认了这一理论。下面,我们就这一理论来探讨一下中职生的就业问题。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中职毕业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产品,学校就是设计和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学校要做的就是设计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再通过适当的渠道将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少不了恰到好处的促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设计生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产品是指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的一切东西,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信息、服务、劳务等)两大类。

1.核心产品——最基础的层次

核心产品,即产品的有用性,也就是“产品”要能够满足消费者或用户的某种需求,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这就要求作为人才生产机构的学校要把好用人企业的脉搏,掌握企业真正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这些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及能力。然后对症下药,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合理调配自己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产品”的核心层次部分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

2.形式产品——核心产品的载体

形式产品,即产品的基本表现形式,包括质量、款式、颜色、包装等,在这里主要指人才这一产品的质量及包装。“产品”的质量,即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或者说是适应工作的能力。现在很多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素质存在质疑,认为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实践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此,中职学校应该不断强化“产品”的质量意识,以出色的“产品”质量打造属于自己学校的品牌。

当然,质量好了,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包装也是必要的。关于毕业生的包装,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行能体现职业能力要求的多种证书制度,比如计算机证、职业资格证等,丰富“产品”的内涵;二是中职生要能够进行自我形象包装,这包括服饰、行为举止、语言交流能力等。

3.附加产品——产品的延续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把产品销售出去并不意味着营销活动的结束。因此,中职学校要努力做到让用人单位对其“产品”真正满意,实现与学校长期合作,甚至建立起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学校应该明白,仅仅把毕业生送入用人单位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甚至还可以对毕业生进行后续培训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当然,为了使以后生产的“产品”更受企业欢迎,我们还应该收集企业的意见及建议,据此对“产品”进行改进,提高企业满意度。

二、价格策略——建立正确的价格坐标体系

根据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定价必须以价值为基础制定,而市场营销观点认为,除此之外,定价还表现为一种艺术,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毕业生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产品,我们在定价时首先要考虑定价的下限,即产品的成本。据调查研究显示,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基本上高达十几万元,而培养一个中职毕业生的成本不足十万元;从时间成本的角度考虑,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要比培养一个中职生多用四年的时间。所以,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对薪酬期望值不宜过高,否则将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当然,他们在积累了工作经验,有了较强的工作能力之后,其薪酬应另当别论。

在市场营销理论中,产品定价的上限是市场需求,也就是说产品的生产者在定价时,要考虑需求者对产品价值的感受及理解程度。拿到较高的薪酬是毕业生及学校的共同愿望,但是我们要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和用人企业对毕业生价值的理解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估计,要价过高,导致企业对我们的“产品”丧失了需求,就会导致“产品”卖不出去,毕业生将面临找不到工作的被动局面。

最后,我们在对“产品”进行定价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市场竞争的情况。根据数字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各类中职学校在校生有1960万,毕业生的人数达到678.1万,数量庞大,竞争激烈,这必然导致中职生在就业之初的薪酬水平不会太高。

综上所述,中职生在就业时应建立正确的价格坐标体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薪酬期望。

三、渠道策略——拓宽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营销渠道指的是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时所经过的通道。4P理论认为销售平台与渠道对产品销售来讲具有战略意义,构建良好的销售平台与渠道会大大促进交易的产生。在这里,主要指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何种渠道找到工作,将自己的劳动力资源“销售”出去。根据资料显示,通常情况下,中职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学校推荐。在现在的就业形势下,仅仅依靠传统的就业渠道显然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就必须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1.举办人才交流洽谈会

各个中职学校可以联合起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帮助下,利用当地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就业服务机构,举办人才交流洽谈会等,给学生充分的与企业接触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就业的双向选择。

2.运用校企结合,实现订单培养

学校依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甚至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从一入学就意味着找到了工作,达到企业与毕业生都满意的目标。

3.强化学生的创业教育,实现学生“创业就业”

创业教育指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并能在社会上进行自我谋职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

四、促销策略——做好就业促销

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吆喝,就业过程也需要促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中职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过程的促销包括学校的促销以及学生自身的促销。

首先,学校要有宣传促销的意识,学校的就业办公室要把促销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形成自我宣传促销的理念。学校可多参加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比赛等,并且要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自身,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形式介绍、推销自己的学生。

其次,学校也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推销意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比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行模拟招聘会等形式,使毕业生及时掌握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并能灵活运用面试的技能技巧,从满足企业招聘职位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自我情况介绍,充分展现自己能力和特长,最终成功地把自己“推销”出去。

总之,中职毕业生的市场营销策略,一定要贯彻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销售都要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赢:中职学校解决了毕业生就业这一难题,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很好体现,而企业则获得了大批合格的人才。

就业营销 篇7

在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一体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经营条件下, 技术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速度空前加快, 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企业之间乃至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 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心在于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以获取持续市场竞争优势。“未来并非遥远, 它已经来临, 然而, 它的命运在不同的公司、行业和国家却大相径庭” (菲利普·科特勒, 2003) [1]。公司在其目标市场中通常占据着主宰型、强壮型、优势型、防守型、虚弱型、难以生存型六种竞争地位的一种 (Crego&Schiffrin, 1995) [2], 事实上, 企业之间或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尤其在更多企业难以采用成本领先而选择差异化竞争 (Porter, 1980) [3]的情况下, 更是如此。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和一定的竞争优势, 关键在于营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高校作为培养“营销专业人才”主要“基地”, 能否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的营销专业人才, 关键取决于其专业建设水平, 尤其取决于营销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

自从我国在八十年代引进西方营销理论以后, 市场营销学成为各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 营销专业成为多数高校设置的专业, 有关消费者行为、市场调查与预测、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大市场营销等新的理论和营销观念不断得到引进。从理论教学方面来看, 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国外差距不是很大, 最大的差距还在于实践教学水平。

事实上, 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惊讶的现象: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感到营销人才不足, 合适或理想的营销人才难寻, 另一方面许多营销专业毕业生感到就业困难, 找到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尤其值得我们高校营销专业教师深思:造成这种现象的问题出在哪里?解决问题的出路又在哪里?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拟就我国高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 从就业导向的视角, 就营销实践体系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困境与不足

在对国内关于营销实践教学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参阅基础上, 结合多年在企业营销管理岗位和营销实践教学中的体会, 我认为, 就目前而言, 我国高校营销实践教学可能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 教学方向不明确。

要使营销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 达到培养学生营销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营销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和能力?营销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营销人才还是销售人才?就我的体会而言,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才, 需要具备差异较大的理论基础、能力和素质, 营销人才培养偏重的是培养学生市场调查研究、市场策划、营销管理和战略性营销思考能力和素质, 它培养的是营销者或营销管理者;而销售人才培养偏重的是与客户沟通、交往、建立关系的素质和能力, 偏重培养学生礼仪、人际交往、人际沟通和说服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据我了解, 许多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 在营销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 存在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部分环节培养的是某一方面的营销能力, 部分环节培养的却是某一方面的销售能力, 这样教学的结果可能就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既不是营销员, 又不是销售员。

事实上, 这样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在我和一些民营企业家接触过程中, 也经常听到他们的一些看法, 认为有些大学生存在“高不成, 低不就”的问题。例如, 有位私企老板甚至说他的公司招聘销售人员宁愿要职高生也不要大学生。的确, 如果一位营销或销售专业的大学生, 销售业绩比不上一位职高生或更低学历的销售人员, 就让人不能不怀疑我们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否存在问题。

(二) 教学模式或安排不尽合理, 创新不足。

营销实践教学的特点在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营销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然而许多高校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约束, 在设计营销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课程时, 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实战性不强的问题, 往往与“真实世界”中营销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例如, 利用实验室的模拟软件平台, 很难模拟真实企业的实际营销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同时, 很多时候教师会将实验过程、程序和方法交待得很清楚, 学生按部就班, 缺乏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从而降低实验的效果。又如, 营销实践教学中有时侯会安排一些实际的推销或促销活动, 但是这样的实践活动往往千篇一律, 历届学生都参与类似的活动, 创新性不强, 学生参与兴趣和激情不足, 往往与工作中面临强大压力和明确任务的推销或促销工作存在显著差异, 周而复始, 甚至可能使这些营销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此外, 多数高校会将毕业前的实习作为最后的实践环节。然而, 这样的安排往往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原因在于学生在最后一年或半年, 思想上存在就业和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压力较大的问题, 很难安心或按照实习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 如果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存在过程难以控制和监督的问题, 很可能导致实习也流于形式, 成为营销实践教学缺失的一环。

(三) 师资队伍结构失衡。

由于市场营销是一个实战性很强的专业, 它既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 又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企业营销实践中的问题, 这对营销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销专业老师不仅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 科学和严密的思维头脑, 而且需要对企业营销管理和实践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要满足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 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 平时与企业接触也不多, 很难了解企业营销实践的真实情况和对人才的要求。因此, 除了传授书本知识外, 部分老师很难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

三、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出路与方向

针对现有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我认为, 要走出营销实践教学的困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 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需求而言, 商业界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然而, 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甚至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是不同的, 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没有一定程度的针对性, 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 将会严重影响到高校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因此, 我认为, 高校在进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教学环节安排时, 最好首先对本校学生来源、将来大致的就业区域或行业有所分析和了解, 然后, 对学生将来可能就业的地区或区域的企业展开深入、系统和全面的调研 (可以作为教师科研课题进行) , 全面掌握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掌握企业界对营销人才需求的普遍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 高校可根据多数企业的共性需求进行本校的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必修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 根据行业差异或企业差异, 按照学生兴趣和将来的就业取向, 设置营销专业教学的选修课程和教学安排。这样就有可能使高校培养的营销专业学生更具针对性, 更能满足企业需求。

(二) 进一步明确营销专业定位。

如上文所言, 高校在进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安排时宜充分考虑学生来源与将来的就业区域企业的需求, 在此过程中,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根据本校的特点、师资力量和专业发展方向。明确本校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 对有的完全应用性普通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来说, 可能更适合将营销专业学生培养方向定位为培养销售人才, 对部分比较综合的普通高校而言, 可以同时考虑两个方向, 对学生进行分类或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哪一类培养方向, 而综合素质较高、有志于向营销管理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以选择营销方向, 其它学生则选择销售方向, 总之, 对于不同方向的学生应设置不同的实践课程和环节。对全国重点大学或研究性大学而言, 营销专业宜定位为培养高级营销人才, 并进一步加强理论深度和宽度的课程设置, 以便为我国培养营销科学和理论研究的后备军。对以销售人才为培养重点的学校, 在构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 应偏重案例教学、销售实践活动教学、销售礼仪培训和语言演讲能力培训;对以营销人才为培养重点的学校, 应偏重开展营销策划、案例研究或营销咨询等方面营销实践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三) 优化营销专业教师结构。

对以培养销售人才为重点和方向的高校而言,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宜注重引进具备较好的营销理论基础, 且具有丰富的销售实践经验和企业经历的人才。近年我国MBA教育的兴起为部分职高或省属普通应用性高校提供了较充足的人才来源, 在该类人员中引进营销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强的人才作为补充, 是解决师资结构失衡的有效方式。对以培养营销人才为重点的高校而言, 宜注重引进营销方向的博士或学科带头人,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弥补现有师资结构失衡的缺陷。此外, 在优化营销专业教师结构建设中, 宜注重培育能促进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和改革的环境和条件, 加强教师之间的横向沟通与优势互补。

四、结语

高校如何有效培养企业欢迎的营销人才, 是营销教学永恒的主题。我在对现有高校营销实践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以就业导向为分析的视角, 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即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研确定营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根据学校特点确定营销专业定位并因此而设置相应的营销实践教学课程, 通过教师人才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当然, 因为分析主要基于我的体会和经验, 所以相关建议不一定完全合理或科学, 可能存在一些不足, 仅供相关读者参考。未来更科学的研究需要广泛的调研和定量研究才能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11.

[2]Crego & Schiffrin.Customer center reengineering[M].Homewood, IL:Irwin, 1995.

就业营销 篇8

1 调研及分析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这两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XX学院市场营销专业300名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为280份, 问卷有效率为98.2%。

从就业地区、是否愿意创业、职业倾向、最看重的因素这四方面考察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从是否专业对口, 薪金期望考察毕业生的就业期望, 从专业技能准备情况、“吃苦”准备考察毕业生就业准备。

1.1 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分析

1.1.1 就业去向的调查结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 地域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作用正在降低, 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的着眼点放在了该地域是否有利于开创自己的事业, 占总人口的50.2%。令人可喜的是还有17%的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去工作, 积累经验, 锻炼自己。

1.1.2 自主创业意向调查

当问及是否把选择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途径时, 有69%的同学给出肯定答案, 这说明该专业的毕业生有很高的创业热情, 已经把自主创业作为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且男生选取创业的比例要远高于女生, 占到了44.8%。这说明男生希望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1.1.3 职业倾向

本次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有63.6%的学生选择到职场谋职, 选择考研的学生有16.3%;有12.35%的同学希望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来解决就业。此调查结果还显示,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公开化,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对社会和自身都有一个现实的认识, 他们选择去各种各样类型的企业来开创自己的未来。

1.1.4 就业最看重的因素

由表3可以看出, 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择业时最看重的是个人前途, 比例达到54.5%。这表明他们的择业观念已经趋向成熟, 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选择。当然, 对工资的高低、单位发展前景、福利待遇等看得也很重, 但相对于个人发展前景来说比例相对还是小的。

1.2 就业期望

1.2.1 所学专业对口

由表4可以看出, 只有3.1%的同学认为要学以致用, 专业与就业有直接关系;而37.5%的认为可以接受专业不对口;52.4%的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断充电解决, 很明显专业是否对口已经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1.2.2 对薪金的预期

X院校所在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由表5可以看出, 毕业生选择月薪1000元以下的人很少, 1500~3000元之间人数最多, 占62.1%, 期望月薪3000元以上的人数比较少, 仅仅占总10.2%。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一味追求高薪水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不高, 他们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清晰, 接近实际情况。

1.3 职前准备

1.3.1 专业技能准备

由表6可以看出, X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认为面临毕业和择业时自己的专业技能:很好的占14.3%, 较好的占15.4%, 一般的占56.75%, 较不好的占8.00%, 很不好的占5.55%。这说明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知识都比较一般, 在专业知识方面为求职做好准备存在不足。

1.3.2 深入基层的准备

当问卷提到是否愿意基层工作时, 如表7所示, 在没有合适工作的情况下, 只有9.1%的学生愿意去基层, 有50.7%的学生回答可以考虑, 有40.2%的学生不愿意深入基层, 他们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想去基层的岗位工作。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毕业生深入基层积累经验的意识相对而言比较淡薄, 吃苦能力较差。

2 研究结论

2.1 就业意向较明确, 有清晰的自身认识

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加, 其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 大学毕业生择业面也越来越广泛, 选择已经不再受地域的局限。随着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大, 很多毕业生选择去西部地区就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市场营销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已经不再受地域的限制, 而更为关注是否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事业。因此, 在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 很多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当前的大学毕业生“考公务员热”在本次调查中并未显现出来, 可能是由于市场营销专业限制的实际情况, 使他们考录公务员专业对口职位较少, 或者是公务员岗位竞争过于激烈, 难度较高等原因造成的。调查发现考研人数也不是很多, 可能由于即使读取研究生仍然要面临几年后的就业, 且就业难度逐年增加, 造成该专业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人数并不多, 而选择最多的就是就业, 占到一半以上, 说明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清楚, 面对择业有清晰和理性的认识, 这些都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适应当前社会环境。

2.2 就业期望符合现实情况

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对自身和专业有着清晰的认识, “先就业”的观念已经非常明确, 对工作自身要求并不高, 将近85%的人将自己的薪金水平定位在1000~3000元之间, 而且在问及到“是否在意工作和专业是否对口”这一问题时, 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不是很看重, 将来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学习。”可以看出,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比较务实, 有更开阔的就业视野, 而不是把自己限定在某一范围内, 而且具备就业后再学习的思想准备。

2.3 专业信心不足, 吃苦精神缺乏

当今有很多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 他们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 还积极考取各种证书, 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时能拥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更具有竞争力。然而调查发现, 当被问到“是否具备就职的专业技能”时, 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所需要的技能, 而大部分持不确定的观点。由此可见, 同学学生虽然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训练, 但大部分学生仍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信心不足, 说明毕业生虽积极考取各种与就职有关的证书, 但却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 调查发现, 虽然毕业生对薪金、工作地区等总体上已有了较为现实的认识, 但从是否愿意从事基层工作的调查结果看, 有40.2%的人选择“宁愿待业, 也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 说明大学毕业生缺乏吃苦精神, 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从某种层面来讲, 可能大学生仍然具有“清高”的一面[1,2]。

3 对策思考

3.1 院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新生入学后, 高校应对新生进行系统的学习教育, 包括校规校纪、大学生生涯规划、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内容。要从新生开始加大管理力度, 使大学生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 对于违反校规校纪, 通宵上网逃课等不良现象, 要采取有力的措施, 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和存在。只有有效抑制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生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 才能在将来走出校门时, 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比较自信, 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同时, 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善于与他人相处、合作, 才能适应当前社会, 因此, 大学期间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从而为将来就业做准备。

3.2 建立就业服务中心

就业服务中心既能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又能给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因此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十分必要。首先, 就业服务中心应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 从而得到各种就业信息, 加大毕业生就业机会;同时, 面对网络上各种就业信息, 有真有假, 使得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分辨, 因此, 就业服务中心应发布权威的就业信息给大学毕业生。其次, 就业服务中心应加强和毕业生的交流与沟通, 让毕业生更清晰地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 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 从而面对现实, 准确定位自己;同时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 使大学生面对未来的就业更加自信, 从容不迫。

3.3 提升自身素质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1,3]。首先, 大学毕业生应树立从基础做起的意识, 摆正心态, 虚心学习, 对于不会的问题积极请教学习, 使自己掌握更多的就业资本。其次, 学好专业知识, 理论结合实际, 学以致用。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 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 积累经验,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更快融入社会, 把所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第三, 树立终身学习观。除了在学校中学到的各种知识外, 还应做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的思想准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知识不断更新, 大学毕业生也应树立终生学习观, 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才能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林路.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几个因素[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6) .

就业营销 篇9

(一)双向信息交流,一对一式信息沟通

高校就业网站作为自由开放的信息沟通平台,必须具备信息交互功能,可以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实现一对一的信息交流和直接沟通,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得高效率的信息,直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决策,实现零距离、低成本、无障碍就业。从高校就业工作角度来说,通过就业网站数据库信息查询服务,可以将最新的就业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毕业生。

(二)网站联盟推广,促销式网址链接

网站联盟推广就是利用网络营销策略扩大原网站的知名度,增加网站点击量,实现网站和网站内容的宣传和推广。借于此,高校就业网站便可不断改进、完善网站信息化服务功能,充实与相关各大网站的友情链接,加强与联盟网站成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增加用户访问人数,使就业工作网站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进而达到合作共赢。

(三)针对性网络调研,交互式信息反馈

网上调研相对传统的市场调研,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因此,高校就业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招聘方面的调研资料,如制作问题调查问卷,一份问卷是针对已就业的毕业生,问卷内容包括对现工作学校或单位的环境、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信息搜集;另一份问卷发给用人单位,以期反馈给高校已签约学生目前的工作状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等高质量、高价值的信息。这种交互式新型网络调研提供了更可靠的信息反馈,使得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1]

(四)全方位销售渠道,跟进式顾客服务

就业网站本身是一个网络沟通平台,是就业市场人才销售渠道在网上的延伸,网络营销的顺利开展得益于拓宽直接与间接、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人才营销渠道。在促进高校就业方面,互联网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在线服务,拉近毕业生与本校的关系,高校可根据以往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情况,适时地调整就业指导及服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最新最适合的求职和发展提升机会。由此可见,建立全方位销售渠道、开通跟进式顾客服务,是网络营销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也是就业网站成功的关键。

二、网络营销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营销时域灵活性

传统营销是一种交易营销,强调将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地点一般固定在某一空间场所,如商店、交易公司等。迈卡锡教授提出了传统营销模式“4P组合”,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进。这种理论的出发点是企业的利润,而没有将顾客的需求放到与企业的利润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的互动性使得顾客能够真正参与整个营销过程,而且其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都得到加强,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买卖双方现实的需要。高校就业工作网站,作为无形网络市场上的新式营销手段,有助于推动求职方式更加丰富,开创就业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二)营销双方个性化

网络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带来了革命性的可能。互联网上的促销是一对一的、由消费者主导的,富有理性的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促销。顾客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满足品。在高校就业网络营销阵地上,一方面用人单位通过互联网更加明确了对所需人才的认知程度,随之对人才的要求也进而上升,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在浏览招聘信息中,寻找最贴近自身最初就业期望的契合点。由此看来,用人单位主导化和毕业生个性化是就业网络时代的普遍形态。[2]

(三)营销费用经济性

网络营销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代替以前的实物交换,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可以无店面销售,免交租金,节约人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迂回多次交换带来的财力损耗。就业工作网的营销同样达到经济性的效果。将就业信息分类别、分地域、分行业发布,使毕业生足不出户便可尽览资讯;网上视频、远程招聘不仅大大降低了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同时也减轻了用人人力、财力的支出,能够满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共同的需求。

(四)竞争合作生态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众所周知,网络信息具有极高的透明度和共享度,不同的人才网站含有不同高校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才信息,面对众多的高校人才,用人单位可根据自身需求,在众多高校人才中进行比较,从而能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3]

(五)网络营销技术性

网络营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自然十分紧密,网络营销是建立在高技术作为支撑的互联网络的基础上的,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投入和技术支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功能,引进懂营销与电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具备市场竞争优势。高校就业工作者通过网络市场直接传递人才信息并进行人才营销,在更广泛的时空中设计、包装人才“产品”,通过友好的沟通界面与有效的互动方式创造推介环境,使购买人可利用更综合的判断,以获得同传统采购一样甚至更佳的经历与体验。

三、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中网络营销的主要不足

高校应该从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实施网络营销策略,创造新价值、挖掘新市场、甚至建立新营销组合来提升高校就业市场竞争力。但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中网络营销手段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对网络营销的高度认知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工作者在工作中缺乏网络营销意识,不能从学校就业工作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握网络营销的重要性。有的仅仅是为了展示就业工作与网络的结合,在网络时代的热潮中盲目跟风,因此,在这场高校就业的无形竞争中,丧失了很多的机会,丧失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缺乏正确的网络营销定位

学校开展网络营销效果甚微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目标和清晰的营销策略,没有确立好网络营销的第一步定位,导致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同时,面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缺少对应的服务机制。

(三)缺乏网站推广意识

很多高校做出好的网站却没有进行好的推广。其实网站只在网络营销中扮演门面店的角色,做了网站需要采取一些增加网站访问量的措施。很多高校对如何推广本校就业网站知之其微,不知用什么样的推广方式才会实现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三方受益的效果。

(四)缺乏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人才

缺少相关专业人才成为高校就业市场无形竞争的最终瓶颈,就业网站能否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人才因素。

(五)浅乏网络营销应用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希望借助网络开辟一片新的就业市场营销阵地,网络营销在就业工作的应用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选择,但由于缺乏网络营销应用常识,导致网络营销工作脱离精深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四、高校就业工作营销手段变革的前景展望

迈克尔·波特说过,创新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源泉。联系到目前各大高校就业情况、创新的营销理念,一方面要求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人才市场供求规律,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求以市场需求引导人才培养,甚至应创造需求,也就是说,由“适应需求”走向“创造需求”,由“分享市场”走向“创造市场”。高校首先应该做的是开展四项“转变”,进一步处理好传统营销与现代网络营销、传统信息竞争模式与现代信息竞争模式、传统营销观念与现代营销观念及营销模式的关系,实现从经验推介到科学营销、从简单推广到精细化营销实践的转变。

(一)转变传统市场营销观念

高校既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来看待就业,与时俱进,又要转变观念,勇于尝试与实践新型网络营销策略,积极总结探索适合自身的网络营销策略,将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作为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要做好就业率统计工作,也要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就业满意反馈工作。转变被动地适应市场的传统就业观,主动参与市场、开拓市场和营运市场,实施以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人才营销模式,树立毕业生就业“全员营销”思想。将“全员营销”思想落到实处,开辟新的就业市场发展空间和需求增长点,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新的机遇。[4]

(二)重塑高校信息竞争优势

信息优势是高校在当今就业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重要依据,将信息优势转化为营销优势,将不断推进高校就业市场的开发。网站管理和运用用人单位数据库,创立先进的数据库,从事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传送,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轨迹,集中分析个性需求,向用人单位提供“按要求定制的”人才,从而实现互动的、一对一的个性化营销,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有效地筛选和使用数据库中的信息,追踪用人单位的需求动态,以此了解市场的多端变化,抓住最好的营销机会,加强与客户的联系,最后,有针对性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有助于高校打造自身在新环境下的营销优势。

(三)进行营销观念的变革

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的营销活动的动态过程。它不仅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达到人才交流的目的,更是以传统营销方式为基础,有机地将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互联网为载体来进行人才的营销活动。这就是要求我们树立整体战略的营销观念、双向沟通的营销观念、创造需求的营销观念等。

(四)创造全新的营销模式

1. 营销环境

互联网将营销理念导入信息经济环境中,它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这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很大的网上优势及便利。对此,高校有待于加强网络营销环境的建设,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专业、高效、科学的网上“绿色通道”。

2. 营销决策

高校应与用人单位构建信息系统的综合环境,将毕业生资源和用人单位需求有效整合及对接。利用信息的传播速度,及时了解最新市场需求,反馈市场信息,实现对推举人才策略的及时调整,为在网络营销环境下的就业决策提供可靠帮助。[5]

3. 产品

高校应对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产品”——毕业生,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全方位加工及包装,争取达到最大化、最优化销售。

4. 促销

就业网站是主要的营销阵地,高校要尽可能多的创造市场机会借助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营销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5. 个性化服务

这可以说是个性化服务营销的实施阶段,学校应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向用人单位提供“按要求定制的”人才,从而实现互动的、一对一的个性化营销。

总而言之,在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下,作为就业部门,就业工作不仅在于就业率的统计,更在于挖掘新的就业资源、新的就业策略和技巧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在如今的新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应以市场为中心,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网络营销发展趋势,采用市场营销理念指导工作,按市场需求及营销理念培养人才、销售人才,把网络营销的新手段、新策略应用到就业指导工作当中去,从而实现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科学定位,实现学校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谌姿.基于网络营销的高校就业策略研究[J].职业时空,2009,(7).

[2]刘丹.信息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组织市场营销管理体系[J].2009,(7).

[3]连漪,梁健爱.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4,(4).

[4]李涛.营销理念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创新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就业营销 篇10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市场营销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显著特点是直接为错综复杂的营销管理工作服务。这就要求应用型人才具有综合应用知识、复合创新能力、开拓创业精神。因此, 可以将其归纳为“一个导向, 两种能力”的基本目标。

“一个导向”是指以就业为导向, 满足技术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市场营销应以技术人才市场为培养方向, 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及职业岗位群。“两种能力”指的是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其毕业生能够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行营销策划和营销管理。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国内和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 客观上需要大量高水平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二、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1. 教育观念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高校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跟上高校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 并且把教学过程视同为认知过程, 而教学时大部分采用简单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 最终不能很好地把专业教育与就业导向联系起来。这些缺点表现在平时教学上, 就是很多专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完全照搬传统教育模式, 并以比较高深的理论知识为教学目标, 平时的教学也不注重对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上逐步脱节, 最终难以构建毕业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2. 专业培养目标模糊

目前的专业教学目标通常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的, 能使用计算机从事现代营销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力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从事“商品推销、市场研究、营销策划、营销管理等工作, 也可在经济管理部门或学校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培养目标过于宽泛, 和其他学校相同专业相比彰显不出本专业的专业优势或行业特色。

3. 教学计划设计不合理

从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来看, 有关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较少, 而且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所占比例较低。虽然有些专业课安排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但多年来的实践教学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 效果不够理想,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即将毕业仍在抱怨所学习的课程杂而多, 且感觉所学课程没什么用处。说明很多学生不了解通过某些课程的学习, 能为将来就业准备哪些技能, 因而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4.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大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教学内容空洞且抽象。因为缺少足够的专业技能训练, 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显得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传授的知识很难演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欠缺, 背离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5.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随着近年的扩招, 高校教师规模迅速增加, 绝大多数来自于高等院校毕业生, 虽然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 但大都缺乏实践能力。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 从学校到学校, 接触的除了书本还是书本, 没有在企业真正从事过营销, 对营销理念的认识仅停留在理性上, 缺乏感性认识和体验, 缺乏必要的实际运作技能。而且, 由于各种原因, 大部分企业并不欢迎教师到企业内部调研和锻炼, 其关键技术、关键岗位和整个生产过程不愿对教师开放, 教师缺少到企业进行锻炼和调研的机会。这就造成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模式改革建议

应用性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岗位实践和适应能力, 学校应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将理论和应用结合起来。

1. 更新观念, 把握专业建设的导向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转变观念, 在专业建设上表现出认识的高度和前瞻性, 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以提高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同时, 以就业为导向制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案, 慎重审视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 把握好专业建设的导向。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明确教育理念, 以服务于学生、企业、社会为宗旨, 明确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2. 明确培养目标

营销专业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瞄准产业的发展进程, 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为依据,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使人才培养工作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只有目标明确了, 才能够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改革, 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

3. 按照职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岗位和能力为主线修订市场营销教学计划, 对照专业岗位群必备的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进行分解, 遵循强化基础、紧扣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思路, 按照“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 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 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增加学生实习、实验、实训机会, 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量的比例应超过40%以上。

4. 调整教学内容, 强化营销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课程。以英、德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将职业证书教育纳入本科教育, 实现了人才的应用型与大众化的同步适应。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学科本位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实践需求, 倾向对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征。为此, 在教学环节应以“就业为导向”, 努力促进教法、学法的推陈出新, 综合运用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发展。

5. 建设实习基地, 提高专业建设的平台

市场营销专业是贴近市场前沿的专业, 必须很好地适应这一潮流, 才能有生命力。实习基地建设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从书本到书本, 从理论到理论的不足,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强化实践能力, 为专业建设构筑一个较高的平台。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包括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两个层次。一是注重校内教学硬件建设, 结合营销专业实际配备所需的各种教学软硬件设施。二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来自高质量的教学。要真正培养出符合实际需要的高素质营销人才, 还有赖于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进一步开创联合办学的新路子, 让行业、企业直接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参与营销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 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办实验实训基地, 将教学真正融入行业中去,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消化、巩固和提高, 以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6. 依托实习就业基地,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一是要选拔高层次人才充实实践教学队伍, 如鼓励教授、高工担任实验实训中心主任;二是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 特别是要求所有新进年轻教师必须在实验室、实训基地或对口企业工作两年以上的时间, 进行专业训练、挂职锻炼、新技术培训、现场考察或技术开发, 让他们更多地贴近现场、接触生产实践, 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三是利用社会智力资源。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企事业单位的营销管理者到高校任教或做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 以提高有实践经验教师的比例。

摘要:随着国内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市场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向高层次发展, 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的许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大多沿袭着传统的建设模式,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条件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模式存在着培养目标模糊、教育观念滞后、教学计划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轻实践、课程设置缺特色等弊端。而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对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就业导向,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方华, 刘沂.就业导向下的金融类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J].浙江金融, 2005, (5) :60-61.

[2]罗兴社.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架构性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1) :26-27.

[3]王雷.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5) :131-132.

就业营销 篇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营销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社会对专业化的营销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在招聘面试时,企业会着重考察应聘者的某些能力,但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所挑选的人才有足够的能力来胜任职位。营销专业大学生在招聘面试与后期工作所需的能力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工作中展现的不足学校应当引起重视的。

本研究将根据招聘面试的能力需求与大学生在后期实际工作中的胜任力进行对比,找出应届毕业生的不足,以期为高校培养营销专业本科生提供方向性支持,也为在校大学生发展自身能力提供指导。

2营销专业大学生就业面试能力需求调查分析

本研究对参加招聘面试3次以上的营销专业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研,主要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招聘面试时被问到的问题,以及该生对问题的回答;②招聘面试时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考察;③企业对学生的试用期考察。

共发放问卷206份,实收问卷187份,回收率90.7%。本课题组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企业在招聘面试时对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和总结,构建了营销专业本科大学生招聘面试选拔性能力体系,具体分析如下。

2.1 沟通能力

所谓沟通能力就是营销人员将自己的观念、想法、方案等推销给客户、同事、竞争对手和上下级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谈判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沟通能力是毕业生在就业面试中,最需要直接展现的能力之一。面试其实就是推销自我的过程,而推销自我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首先,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可以使营销人员在接受对方传递的信息的同时做出准确的分析决策,而且可以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进行达到影响对方决策的目的。其次,现在不少企业表明,在选拔人才时,对应聘者的专业成绩可以要求不高,但是沟通能力一定要强。营销人员作为企业对外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与顾客进行着第一线的沟通,直接影响着客户的满意度,公司的持续性发展。这种能力在后期工作岗位的实践中,更是作为衡量营销员能否胜任职位的标准之一。

2.2 管理能力

营销中的管理能力就是在市场行为中,以赢利为目标,把组织、架构、人员、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等众多要素综合制定、优化实施的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内的员工团结合作,销售人员之间互相帮助以取得整个团队的最大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管理者除了对人员管理外,更多的是对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在全面调查与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促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最后,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管理者树立创新意识,在产品设计、产品推广等方面创新,使产品脱颖而出。

2.3 操作能力

营销操作能力指的是营销人员在实际营销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市场策划能力和推销能力。营销人员的操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然而,由于不少高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导致实践基地形同虚设,培养出的营销人才都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2.4 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营销人员为了在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以达到企业需求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调节能力等。初入职场,对企业以及市场环境的陌生使得营销新手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发挥受阻,若要顺利进入工作状态,就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3 企业胜任力调查分析

本研究通过某高校营销专业毕业生信息反馈平台,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近两年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35份数,实收问卷101份,回收率74.8%。问卷采取开放式调研形式,主要涉及毕业生个人发展、工作匹配、领导期望、自我评价、晋升状况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我们构建了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体系,分析如下。

3.1 认知能力

广义的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特征、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市场认知能力、营销认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良好的认知能力可以使营销人员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动态,并对市场信息做出全面的分析。

3.2 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决定管理者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握并且提升组织效率的关键。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管理能力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作为管理者,要以实现企业目标为责任,参与企业从制定经营决策到实施决策的全过程。

3.3 学习与创造能力

学习与创造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提升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一方面,市场营销环境瞬息万变,营销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吸取新知识,对自我能力进行提升,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营销模式及产品大都相同,企业很难脱颖而出,这是就需要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3.4 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是指在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能力。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营销能力主要包括市场策划能力、销售能力、商务洽谈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对一个营销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就是营销能力,具有最重要最核心的地位。

4 两种能力比较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对营销专业大学生招聘面试能力需求研究和企业胜任力研究进行对比,如下表所示。

根据下表营销专业大学生招聘面试能力研究和企业胜任力研究,可以看出两个时期的能力虽然大致相同但不能完全吻合。也就是说,营销专业大学生在招聘面试时所展现的能力在后期企业的发展中还是有所欠缺的。

首先,营销人员不管是在招聘面试时还是后期在企业工作,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操作能力、学习适应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面试过程中通过展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来推销自我,一方面,可以在面试中凸显优势;另一方面,强的沟通能力使自己能够在后期实践中胜任企业的工作,向客户推销商品,为公司带来持续性发展。其实管理能力不仅表现为对他人他物的管理,我认为还包括对自己的管理,面试过程中流露出对自己的严格管理,能够得到面试官的欣赏,而实际上好的管理能力又是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组织好自己的团队才能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关于营销操作,这是刚刚进入企业对工作能力的最直接表现,但是企业往往更看重有营销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具备这种经验的大学生更符合招聘需求。在企业的后期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具备好的学习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企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这样的大学生也是面试官比较看好的招聘人才。

其次,刚进入企业的营销人员缺乏认知能力。营销人员在经过大学四年的理论学习后,进入企业进行实际工作。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营销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分析市场环境,更不知道运用何种营销手段来处理实际问题。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若要继续健康发展,营销员就必须对市场的动态及其所包含的丰富的信息进行准确把握并做到全面分析。必须要知道市场环境需要什么,企业如何做才能满足市场需要,进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胜出。步入职场的大学生缺乏实际经验,本身对市场关注较少,如果再缺乏认知能力,不能对企业产品的构成、(下转P104)(上接P47)性能、特征、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有很好把握的话,就不可能有比较出色的营销方案。即使眼前方案不错,但不能满足长远利益,也会使企业缺少竞争力,最终淘汰出局。一个人缺乏认知能力,不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不利,同时也会对自己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营销人员不能准确把握市场的动态,营销业绩不理想,不仅不利于升职,而且还会让企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当前营销员的工作。所以说,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对企业和个人都有很强的积极影响,需不断提高才能使个人和企业同时进步。

对营销专业本科生选拔性能力的分析,为高校培养营销专业本科生提供了思路,也为营销本科生如何做好自身能力培养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邓辉.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3).

[2]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3]陈伟.21世纪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

上一篇: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下一篇:团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