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再就业政策问答

2024-06-15

就业再就业政策问答(共12篇)

就业再就业政策问答 篇1

最近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以“安静的革命”为题,总结了当前发达国家的女性就业情况。报道认为女性已变成欧美地区劳动力的主力军。在欧盟国家,自2000年以来女性占据了新增8百万工作岗位中的6百万。在美国,“男性衰退”开始流行,四个男人中间就有三个失业。而到2011年,美国的女性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比男性多出260万。显然她们在就业时会占据更多优势。

女性的经济权利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社会变化。过去女性被限制在主要从事重复生产和仆人工作的岗位上,而且结婚和怀孕时可能被要求放弃工作。在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国家,女性大学生的比例正在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女性管理着许多世界级别的大公司,从美国的百事可乐到法国的Areva公司都是如此。

总的来说,男性是欢迎女性“入侵”职场的。但这项进步也带来了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女性在公司的高层代表性仍然不足。二是很难平衡工作和抚养小孩。双职工家庭的夫妻总是抱怨他们照顾孩子的时间太少。性别歧视已不是主要的原因:在美国,无子女的女性跟男性赚的一样多,只是做母亲后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被迫改为从事一些时间灵活的底薪工作,从而出现收入的下降。事实上,主要是冗长周期的带薪产假在使一些公司放弃雇佣女性。而母亲遇到的困境对孩子的成长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各国都在寻求成本更低且细致的方法,以便让女性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福利国家过去倾向于让女性成为家庭妇女,现在则需要改变这种运作方式。例如,一些美国的特许学校正在尝试提供更长的上学时间和更短期的假期,以减少儿童需要父母照料的时间。但美国现在仍然是唯一一个拒绝为母亲提供带薪休假的发达国家。这和它过于重视自由市场的劳动价值有关。而北欧国家则提供了许多国家出资的托儿所,从而拥有了全世界最高的女性就业率和最少的社会问题。这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就业再就业政策问答 篇2

1.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 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工作岗位上从事 有报酬或经营收入合法劳动。根据这一定义满足一下三个条件就是就业:(1)在法定年 龄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2)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 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3)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收入。2.凡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都算就业:(1)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 工等原因,暂时没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 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没拿报酬,也算就业。而下述情况不算就业:(1)童工;(2)不以获得收入或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

3.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决定了就业的具体形式。依据不同标准就业形式 有不同划分。按灵活和稳定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指无固 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规模 经营的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分三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派遣就业。

4.按劳动力饱和程度分为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源自英国经济学家凯 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 人都能得到工作”。充分就业失业率不等于零,二是等于自然失业率。国际劳工组织认 为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男子和妇女能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 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包括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两个方面。

5.就业的意义:是人们获得收入得以谋生的基本手段;是个人融入社会、使得自身得以全 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

6.在我国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或失去工作及职业,在一定时间 内,虽进行求职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或职业,从而失去收入的状态。7.失业在我国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 指年满 16 周岁的为能升学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即没有就业经历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 的人口。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指已有过就业经历的、又失去原有工作的人员,包括曾离开 劳动力市场现在又重新会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口;还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企业倒 闭等原因失去工作,现又面临再就业问题的失业职工,失业的个体、私营等企业的从业 人员。

8.我国的就业方针:以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镇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 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保 持就业局势稳定。

9.我国的再就业政策:(1)五大支柱: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 保险;(2)六个领域:中小型企业;第三产业;多种经济形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务 输出;灵活就业。

10.小额贷款期限一边拿不超过 2 年,借贷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商业 银行可以按规定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 1 年。

11.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主要是以就业服务为载体的。作用:一是促进劳动保障的政 策的贯彻和落实;二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有序流动;三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良 好发展;四是促进教育培训的改革。

税收新政策支持再就业 篇3

根据这一通知,国家鼓励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或超过职工总数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和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的30%,但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审核,3年内可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对于新办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或超过职工总数的30%,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认定和审核,3年内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但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审核,3年内可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根据《通知》的解释,“新办企业”是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新组建的企业。对于现有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和现有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除外)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或超过职工总数的30%,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认定和审核,3年内对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减征30%。

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凡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或超过本企业职工总数30%;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通过认定和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但以下除外: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商贸企业中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企业。

对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通知》还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在增值税方面,将销售货物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月销售额600元至2000元提高到2000元至5000元;将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月销售额200元至800元提高到1500元至3000元;将按次纳税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每次(日)销售额50元至80元提高到每次(日)150元至200元。在营业税方面,将按期纳税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月销售额200元至800元提高到1000元至5000元;将按次纳税的起征点由现行每次(日)营业额50元提高到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就业政策亟待梳理 篇4

如何将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 哪些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 紧迫之声连发中国能否破解就业难题?日前, 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

记者:国家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并出台了具体措施。但就记者对同学们的调查看, 由于基层就业与城市相比在环境、收入等多方面存在差异, 一些同学望而却步。您认为, 现行的促进基层的政策如何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杨伟国:国务院日前出台七措施扶助大学生就业, 其中一项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同时扩大中央有关部门实施的面向基层就业项目规模, 这一政策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会起到作用, 但是我们要关注两个问题。首先, 从政策本身看,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牵涉到很多细节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农村和城市在生活环境、收入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 一般不可能成为学生的首选。目前, 基层政府部门的确可以增加岗位, 但是在政策的执行力度上, 能否有效的将现行推广的补助、参保等措施落实到位, 是关键的问题。

由于角度不同, 政府考虑问题的思维和学生还是有差异的。

另一方面, 大学生们要想清楚, 去做这个事情是为什么, 它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间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临时的过渡, 还是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去的时候该怎么做你才能够清楚, 否则的话, 就会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下去抱怨, 但是外界的环境你作为大学生个体来说几乎是没有能力改变的。所以, 对于这个问题, 我想是大学生自己本身要去考量。第一, 我既然做了村官, 在这段期间需要达到什么, 这可能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你也愿意在这里长期发展, 那么你的整个身心就要转到以这种职业通道为基础的学习体验, 融入到所处体系中。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过渡或者一种经验积累, 那么你就需要考虑到我要在这里所获取的经验是什么, 你想干什么, 为将来做好准备。此外, 大学生应该把政策理解清楚, 现在各地村官计划大体上有时间限制, 和以前所说的挂职锻炼相比是不一样的, 相当于就业预备或见习的色彩, 2-3年后, 你可能还会选择其他的工作。

所以, 政策的最终落实, 一方面取决于政策的规定本身能否有效执行,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政策本身的理解。由于角度不同, 政府考虑问题的思维和学生还是有差异的。举一个例子,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地方政府可能首先会想到当地是否需要更高水平的人。第二, 这么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对社会来说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所以相关部门需要想办法解决就业压力, 而这个压力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而并非每个个体的就业状况是否都很好的问题, 以上两点是政府考虑问题的初衷。而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 他可能的期望是我去一个地方做事情有我期待的工作环境, 我的职责, 我需要的条件。但是在农村, 这些要求不能被一一满足, 所以导致一些人真正到基层后很难适应当地环境。那么, 这必然会导致微观个体的期望和政府解决问题的目标之间有差异的。

从形式上看, 大学生村官计划如果实现了每年每村有多少名大学生村官, 已经满足了所有的要素。但是形式上的满足是否解决了本质上的要求, 如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是否有需要深究的问题?对报名参加村官的学生, 政府是否需要给出其明确的权利、义务、职责、今后的发展机会?除了安排工作岗位外, 是否有补偿的计划, 比如参加公务员、研究生考试加分?接下来就要考量落实的情况如何, 这又是政策执行方面的内容。所以我认为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问题, 始终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对于国家制定的政策, 首先, 政府有责任把这个计划执行到位, 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出现了一些没有实施到位的事情, 政府有责任将其完善。然而, 政府制定的政策是宏观的, 也很难顾及到每一个人, 尽管我们从理论要求上是这样的, 但是政府没有做到的时候, 我们也不能整天去抱怨。所以作为个体, 要回到现实的问题上来想, 我要干什么, 我将来要做什么, 这个村官计划给我带来的是什么, 我利用这个计划能做什么, 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核心问题。所以, 这两项内容结合在一起, 我个人认为, 大学生本身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基本上给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但是, 不同的人因为所处的位置、社会关系不一样, 获取成功付出的代价可能有些差异, 而这也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情况。所以, 从个人发展的现实角度看, 在没有办法解决个人和外部宏观环境的“矛盾”下, 你需要思考自己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什么。

记者:在就业吃紧的形势下, 不少同学选择创业作为另一条就业途径, 国家和各省市也出台了诸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但是, 同学们的创业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据相关调查显示, 创业资金依旧是大学生创业路上的“拦路虎”。您认为, 目前大学生要真正实现创业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加以引导呢?

杨伟国:从政府的政策角度看, 对想要创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数量的创业贷款支持, 是很好的政策扶持, 然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还需要多项配套政策跟上。我不认为有好的主意, 能满足社会需求, 会有人不给你钱, 关键是, 大学生是否有能力想到好的创意, 将其转化为好的产品或服务, 是否能让企业的运行保持良好的状态。

就我了解的情况看, 中国大学生创业能力有待提高。作为一名大学生, 对社会的需求、职业市场的关注, 对于创业过程中间的环节了解的程度都要清楚, 才是一名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要求, 不过目前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是很少被提及的, 也没有受到大学生们的重视。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 一般情况下, 对于某个问题我们都在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恰恰忽略了在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创业, 大学生要有多方面、多维性、多角度的思考, 才能在看似没有机会的条件下抓住好的时机。

记者:针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国正全面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 从拓展就业渠道、放宽户口限制到提供创业帮助、落实《就业促进法》, 完善劳动合同法。您对目前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怎么看?

杨伟国:2008年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利好政策, 到目前很有针对性的“国7条”, 我认为从国家层面上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已经很充分了, 除了直辖市的落户政策之外。现在的户籍问题是, 对大学生而言, 到一个城市的小企业就业到底能否真正落户。据我从求职学生那里了解到的信息, 在一些地方如果办理落户也是附带其他的条件, 那么这样似乎就很难执行大学生自由落户的政策, 大学生真正实现落户没有办法得到保证。我看到很多省也相继出台了购买本省产品和服务可落户的政策或者是口头说法, 但是这对于国家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这个国家的资源配置肯定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变成一个国家内部市场分割的做法。所以, 我觉得户籍政策更多的是要关注到底有多少学生享受到了这样的政策。当然, 这项调查不能只到政府机构去了解, 也不能用一个绝对值说某个城市今年落户了多少大学生都不是本地户口的, 这样意义不大。肯定会有学生到当地落户就业, 但是在这个圈子之外还有多少人没有落户呢。我认同北京、上海有地域上的特殊性, 但是我个人不认同因此有户口限制的做法。我的原则一直很清晰, 实现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因为即便大学生暂时没有找到工作也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成为我们社会的负担吗?

我们国家政策方面有两个较大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政策不是没有, 而是政策太多了, 有些政出多门, 显得凌乱。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国家的政策始终面临着执行力和执行效果的问题, 比如现在国务院出台的户籍政策, 到底执行到什么层面, 在各个省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从政策执行的角度看, 我觉得政策不是不够, 而是让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所以我觉得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机构, 比如教育部, 其他所有涉及大学生就业的机构要和教育部联名联署发布相关政策, 如果这个政策在教育部的层面不能够得到实施, 那么就上升到国务院的层面来发布政策。另外, 由于现在实施的政策之间各有侧重, 那么事情的面就牵扯的很多, 也让政策变的难以执行。所以, 我认为政策的出台, 要有明确的为数很少的机构, 并且有层次性的分解细化, 而非多头政策。国务院不可能制定非常详细的政策, 如果能够逐级分解, 那么必然会制定一个非常详细的细则出台, 在这个基础上, 政府可能还需要有一个监督检查机构, 毕竟宏观政策和其运行中间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需要了解政策执行效果。

就业办政策问答 篇5

职业介绍(个人求职、单位招聘)

一、我想找个工作需要怎么做?

答:携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寸免冠照片两张、学历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登记求职。

也可通过开发区人才网进行网上求职登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宣传栏定期更新企业招聘信息,求职者可自主选择。

二、企业招聘要提供什么资料?

答:初次招聘:携带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和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到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厅登记备案并填写《招用人员简章》,招聘简章必须如实注明用人单位的性质、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招用专业工种和需求人员数量、录用条件、工作期限、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条件等情况。

《就业创业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

一、什么条件的人员可以办理《就业创业证》(就业失业登记)? 答:就业登记条件: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城乡单位就业人员、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不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

失业登记条件:失业登记范围是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乡常住人员,包括城镇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

二、如何办理《就业创业证》(失业登记)? 答:(1)办理就业登记

一是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后,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登记。

二是自主就业。从事个体经营人员或灵活就业人员,应在实现就业后30日内,到就业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申请就业登记。

(2)办理失业登记

一是有单位就业经历的人员,应在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60日内,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个体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应在终止就业后30日内,到就业地或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创业证》。

二是无就业经历的人员,到常住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所办理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创业证》。

三、办理《就业创业证》(失业登记)需要什么材料? 答:(1)就业登记。

一是单位就业需要的材料。①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②单位法人代表身份证及复印件;③录用人员花名册;④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⑤录用人员身份证复印件;⑥《招用职工就业登记表》;⑦《就业失业登记表》(初次就业者)或《失业职工再就业审批表》(失业再就业者);⑧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二是自主就业需要的材料。①工商营业执照或社区出具的《灵活就业从业证明》;②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簿本人页复印件;③《就业失业登记表》;④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2)失业登记

一是有单位就业经历人员需要的材料。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证明;②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③《就业失业登记表》;④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二是有自主就业经历人员需要的材料。①个体工商户停止营业的证明或社区出具的终止灵活就业的证明;②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③《就业失业登记表》;④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三是无就业经历人员需要的材料。①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 印件;②《就业失业登记表》;③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下列人员除准备以上材料,还需提供以下相关失业证明: ①毕业年度内或毕业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学生证》或《毕业证》、报到证(派遣期内毕业生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②失地农民: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国土部门出具的被征地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③乡村失业人员:村委会(社区)出具的失业证明; ④零就业家庭:社区出具零就业家庭证明2份; ⑤退役军人:《退伍证》原件及复印件; ⑥刑满释放人员:释放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办理劳动事务代理参保手续

一、哪些人员可以办理劳动事务代理参保手续? 答:开发区户籍、在开发区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办理。

二、办理劳动事务代理参保的程序是什么?

答:个人携带相关材料,到劳动事务代理中心签订代理协议书。

三、办理劳动事务代理参保需提供什么材料?

答:

1、个人档案;

2、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

3、一寸照片6张;

4、身份证复印件3张。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发放

一、什么人群可以领取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 答:根据《关于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聊劳社字[2007]94号)规定,符合4050的失业人员,经过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养老、医疗保险)的,可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可享受多少额度? 答:根据当地最低缴费基数和规定缴费比例给予60%的社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三、灵活就业人员的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的程序? 答:灵活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就业创业证》及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有效证明(用人单位或经营场所管理机构等证明),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提出申请,进行就业登记,填写《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申报表》。经过就业认定后,于每年10月上旬持当年个人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到所在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提出申请,经乡镇(社区)受理上报后,由区级劳动就业办公室审查后,转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款。

技能、创业培训

一、个人或单位想参加技能、创业培训应该去那里报名? 答:各乡镇人社所,开发区内的定点培训机构及开发区就业办都可以进行报名。

二、什么人员可以参加技能、创业培训?

答:对有就业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全体城乡劳动者都可以参加,重点对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发区籍的被征地农民、毕业学年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企业在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和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

三、就业培训是否收费? 答:不收取任何培训费用。

四、培训有哪些项目(专业)?

答:培训分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专业主要有计算机操作员、营业员、电工、机械操作员等多项可以职业技能鉴定的项目组成。创业培训专业主要有创办你的企业、改善你的企业、扩大你的企业组成。

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一、什么样的个体工商户或小企业才能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答: 个体工商户申请: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被征地 农民、残疾人、随军家属、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乡妇女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的。

小企业申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条件是什么?

答:个体工商户的条件要求:①经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②有固定场所和自有资金;③从事的经营项目必须是微利项目;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无不良金融信用记录、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小企业的条件要求:要求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除建筑业娱乐业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养吧等国家限制性行业,以及其他国家产业政策不予鼓励的企业外)吸纳8类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随军家属、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乡妇女等符合条件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100人以上的企业达15%)。

三、小额担保贷款额贷款额度、期限多少?如何贴息? 答: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最高额度1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政府全额贴息。对于贷款满2年,且安置人员多、扶持带动就业效果好,还款及时、无不良信贷记录的,允许再申请一次小额担保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但原则上不再贴息。

小企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最长不 超过2年,按贷款时银行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四、我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需要怎么办理?

答:个体工商户:申请人→所在地人社所自主就业登记(办理《就业创业证》)→项目实地考察→人社部门审核→小贷中心审查→签订反担保合同→银行放款→贷后跟踪管理→贷款回收→贴息申请→贴息拨付。

小企业:贷款申请→贷前调查→担保机构初审→人社部门、财政部门认定审核→贷款担保→贷款发放→贷后跟踪管理贷款回收→贴息申请→贴息拨付。

五、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答:个体工商户(合伙经营)提交如下材料:①就业创业证及复印件;②申请人配偶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③工商营业执照,属于特殊部门需要提供相关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④经营场所租凭合同或自由房产证;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提交如下材料:①营业执照副本;②税务登记证副本;③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④招用符合条件人员的就业创业证等有关证明;⑤职工花名册及工资发放表;⑥企业与招用符合条件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创业两项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创业岗位

开发补贴)

一、什么样的人员或企业可以申领两项补贴?

答:登记失业人员、开发区籍派遣期内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城乡各类从事创业活动的劳动者。二、一次性创业补贴申领条件是什么?

答:在开发区内初次创办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工商营业执照或持有民政部门出具的有效资质证明,且有效期限在1年以上,经营期间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可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三、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申领条件是什么?

答:在办理营业执照或资质证明后招用本市登记失业人员、聊城籍派遣期内高校毕业生,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照有关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四、两项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按10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招用人员符合条件的,按照每招用1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五、两项补贴申领程序是什么?

答: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可向开发区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填写《一次性创业补贴、岗位开发补贴申请表》,并提报以下7 类材料:

①企业法人身份证、(高校毕业生提供学历复印件或失业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②税务登记证;③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和毕业年度年度高校毕业生名单(毕业证,派遣证)及就失业登记证、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明细账(单);④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⑤正常经营1年内3.6.9.12月份全部职工工资支付凭证;⑥完、免税证明;⑦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

创业孵化基地(园区)政策扶持

一、开发区有没有创业孵化基地(园区)?

答:开发区共有2处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其中:汇通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东外环高速路口汇通金属物流园内,兴隆市级创业孵化园区在辽河路东首兴隆金属物流园内。

二、怎样入住孵化基地(园区)?

答:创业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向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进行申请,通过基地(园区)组织的项目评审后就可以办理入住手续。

三、入住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后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 答:创业者入住后可以免费享受孵化基地(园区)提供的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配套创业服务,还可以享受房租、水、电减免等优惠政策。

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和社保补贴

一、企业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享受生活补贴和社保补贴?

答: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生活补贴。

引进的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特殊专家,5年内每年给予4万元的生活补贴及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补贴。

引进的正高级职称人才,5年内每年给予2万元的生活补贴及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补贴。

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才,5年内每年给予1.6万元生活补贴及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补贴。

引进的硕士、副高级职称、高级技师及其他具有特殊技能的紧缺人才,5年内每年给予1万元生活补贴及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补贴。

引进的211工程院校毕业的本科学历人才,只补助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费。

二、企业引进人才享受的生活补贴和社保补贴多长期限? 答:最长不超过5年,并根据单位落实人才待遇和人才发 挥贡献情况进行考核和动态管理。

档案借阅和调动

一、如何办理档案借阅手续?

答:个人没有借阅档案的权利。需借阅档案时,应由借阅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借阅申请,在“借阅登记表”上进行登记。

二、档案可以借阅多长时间?

答:借阅基础时间不能超过一周,如需延长时间,需提出延长借阅申请,并到期按时归还。

三、如何办理人事档案调动手续?

答:转移企业人事档案必须本人携带人事档案调动函或失业再就业登记表、城镇劳动合同制工人转移审批表,并在“人事档案转出登记表”上登记。

高校毕业生报到

一、高校毕业生如何报到?

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问答 篇6

答:具有广西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半年以上进城务工经历的农民工;具有广西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农民。

问: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认定条件有哪些?

答:农民工,是指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农民工;农民,是指经 “第一书记”推荐,且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农民;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就业创业证》的农村转移劳动者。

问: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最高是多少?

答:广西农民工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最高不超过10万元。

问: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期限是多久?

答: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贷款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或担保机构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经办银行可以按规定给予展期一次,但展期期限不得超过1年,且展期贷款不予贴息。

问: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利率是多少?

答: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最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合同有效期内如遇基准利率调整,按贷款合同签订日约定的贷款利率执行。

问: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申请与审批程序有哪些?

答:(1)自愿申请;(2)组织推荐;(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4)担保机构担保;(5)经办银行发放贷款。

问:申请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答:(1)贷款项目用途说明、抵押担保意向和还款计划;(2)劳动合同或村委会出具的外出务工证明(经“第一书记”推荐的农民不需要提供);(3)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已婚人员还需要提供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核原件、收复印件);(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核原件、收复印件);(5)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问: 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人范围有哪类人员?

答:具有所在地户籍或在所在地工作的下列人员:(1)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2)垂直机关工作人员;(3)在规模以上企业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员工;(4)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的村“两委”干部和公职人员。

问: 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哪种情况可以免除担保?

答:对信用社区推荐的贷款人,以及妇联组织推荐的创业妇女,凭其与信用社区或妇联组织签订的《借款承诺书》,原则上可免除反担保。对参加创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且创业项目计划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机构评审通过的,也可免除反担保。

问: 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如何申请、拨付与清算?

答:(1)贴息资金的申请。经办银行于每季度结息日后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同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备。圆贴息资金的审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送同级财政部门。(2)贴息资金拨付。各市、县财政部门收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送的审核材料后,于5个工作日内预拨上季度财政贴息资金,并将贴息拨付隋况抄报当地人民银行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3)贴息资金的统计和清算。各市、县财 政局拨伺贴息资金后,在每季度后l0日内向财政厅上报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情况,并提出追加贴息资金申请。各市、县财政局在年度终了后25日内编制贴息资金年度决算报财政厅审核清算。

就业再就业政策问答 篇7

答: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 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最后才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 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 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 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高校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转变择业观念, 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 尽快实现就业。

二问:毕业生就业有哪些应注意的关键时间?

答:就业准备——时间:大二大三期间

内容:听取就业工作处举办的各类讲座, 了解就业政策、形势, 掌握就业基本技巧, 准备个人简历、自荐信及推荐表、成绩单等个人推荐材料。

获取信息——时间:大四9月至次年6月

内容:通过院系、就业工作处、老师、校友、专业招聘机构等渠道, 利用媒体、招聘会等形式, 广泛收集需求信息, 并分类整理出适合自身条件的有效信息。

参加择业——时间:大四11月至次年6月

内容:参加学校、院系及社会举办的招聘会、双选活动, 参加国家、北京市和各地方公务员考试以及选调生、三支一扶等选拔活动。

办理手续——时间:大四11月至次年6月 (具体时间见通知)

内容:签就业协议书、签劳动合同、提供用人单位证明, 提交考研录取通知书、出国留学申请表等, 填写毕业生登记表、鉴定表, 进行毕业体检。

证书颁发——时间:6月下旬

内容:举办毕业典礼, 发放学历、学位证书。

毕业离校——时间:6月底或7月初内容:毕业生统一离校, 持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到接收单位或当地就业主管部门报到。

三问:毕业去向有哪些?

答: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毕业生要明确自己的毕业去向, 并根据自己的去向, 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

1、签署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俗称三方协议书, 由教育部统一制订。该协议书一式三份, 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各持一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署此协议书, 以此解决户籍问题, 之后交至学校。

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从学校毕业派遣至前往用人单位报到的一段时间内发生效力的一种书面文本, 经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署后生效, 协议各方须严格履行协议内容:毕业生要保证自己能正常毕业, 按时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要按照合法的用人程序接收毕业生, 妥善安置毕业生的户口、档案;学校要按照规定程序派遣毕业生。

注意, 当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并解决户籍问题方可签署就业协议书。用人单位凭此协议书向人事主管部门审批, 否则不需签署该协议, 毕业生可与用人单位双方签署劳动合同, 毕业时学校将其户籍转至生源所在地就业主管部门。

2、签署劳动合同

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 但两者分别处于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 具体表现在:

(1) 就业协议书是一种双方达成的书面式民事合同, 是预约合同, 它的效力不是确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 而是约定双方当事人在毕业生报到后要缔结劳动合同。

(2) 就业协议书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派遣毕业生的依据, 学校是其中签证一方, 而劳动合同中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 也不是劳动合同的鉴证方。

(3) 就业协议书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达成一致, 学校同意派遣毕业生使毕业生能顺利落户用人单位, 而不涉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所享有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 且更为具体, 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4) 一般来说就业协议书签订在前, 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 亦可在就业协议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 日后订立劳动合同时对此内容应予以认可。

(5) 就业协议书从毕业生签约后在校到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报到的这一段时间具有约束力, 一旦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落户, 则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约束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3、升学 (包括考博、考研、考第二学位等)

多数考研、考双的毕业生在择业时, 结果还未确定, 这类毕业生就业时应向用人单位声明, 双方取得一致意见, 并在就业协议中注明。

如果毕业生被录取为研究生或双学位, 则就业协议书无效;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接收此条款, 则不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4、出国留学

凡出国留学毕业生向学校提交申请, 经审核同意后报北京市教委备案, 学校不再为其办理就业派遣事。也就是说, 出国留学、就业二者只能选择一个,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旦申请出国留学, 毕业生的档案、户口会按照本人填写的《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不参加就业申请表》中提供的地址进行迁转。即使出国未能成行, 也要按照毕业生本人提供的地址迁转档案和户口, 一般不办理就业手续。

5、项目就业

包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3]49号) 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西部计划, 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从2003年开始, 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 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 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2003年, 选派志愿者6000名。此后形成制度, 长期坚持, 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规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中办发[2005]18号) ,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决定, 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即简称“三支一扶”计划。其目的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经受锻炼, 健康成长, 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6、用人单位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

除通过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参加就业的形式之外, 其他各种就业形式均为灵活就业, 包括“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具体形式。“签订劳动合同”不再赘述, 其他几种就业形式指:

(1) 在用人单位工作但不签就业协议书 (不解决户口) 、也不签劳动合同的毕业生, 由用人单位向学校所在院系递交的证明毕业生工作或试工的材料 (用人单位需盖公章) ;

(2) 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 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属于以“自由职业”形式就业的毕业生, 须个人递交说明 (无格式限制) 或所在院系统一出具证明。

(3) 属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 如自主创立公司已注册成立, 须递交所创立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如自主创立公司尚未注册, 须递交个人自主创业说明 (无格式限制) 或所在院系统一出具的证明。

此外, 还有“拟升学”“拟出国留学”“未就业”等去向。

四问:为什么要重视就业手续办理情况?

就业再就业政策问答 篇8

就业问题几乎是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就业政策也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那么, 中国不同阶段的就业政策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 计划经济时期———统包统分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 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了公有制占绝对地位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下, 我国高校采取了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自1950年起, 国内各高校的多数毕业生开始由国家统一分配就业, 形成了以‘包当干部’‘统包统分’为特点的就业制度, 制度规定毕业生就业按计划分配、由国家负责。”也就是说, 培养大学生的开支由国家承担, 而学生毕业后被分到全民所有制的单位中就业, 并且要服从分配。这样的政策明显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

(二) 过渡时期———逐步实现双向选择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 这是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的过渡时期。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实施对统包统分政策的突破给予了指导, 明确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择优聘用等政策。到了199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又指明了大学生就业应主要在市场的作用下进行双向选择, 少数人通过计划分配就业。这时,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基本上迈入了自主择业的阶段。

(三) 市场经济时期———自主择业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我国建立了自主择业的新政策。1995年, 《关于1995年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 它要求附属于中央部门的高校毕业生在本系统内原则上实行自主择业, 并在条件成熟后将这一政策过渡到大多数毕业生。1999年, 教育部又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并于当年6月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至此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以市场为导向, 国家开始提倡大学生自主就业。2002年和2009年, 国务院又分别下发通知, 开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并提出“简化大学生自主创业审批手续”“减免大学生自主创业税费”等鼓励政策。

在这三个阶段中, 本文主要针对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就业政策进行对比。

二、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就业政策的比较

(一) 政策产生的背景

1. 经济状况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 经济非常落后, 工资水平很低, 因此女性和男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并不激烈, 而这种低工资的情况也要求女性通过参加工作来为家庭创造更多的收入。而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转轨期后更加快速发展, 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经济方面, 市场经济给予企业和个人更多的自由, 企事业单位的运行开始走上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轨道, 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使劳动力市场并没有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2. 社会文化发展情况

在社会文化方面,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正在提倡妇女解放, 呼吁人们抛弃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 渴望在工作、家庭、政治等方面树立男女平等的形象, 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参政水平都有所提高, 尽管提倡妇女解放是否能够彻底改变人们心中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和女性的弱势地位仍是各界学者争论的问题, 但是至少对当时的女性就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 在计划经济时期全民建设的大环境下, 人们思想较为保守, 向往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 男女平等这一愿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使女性在就业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 人们对成功女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她们不仅要相夫教子, 还要事业有成。此外, 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 在就业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特长、喜好与工作的契合度。

3. 人们的受教育程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 由于当时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大学生总数少, 加之当时人们对经济建设有着盲目的热情, 但对教育尤其是女性受教育情况则不够重视, 导致女大学生人数少之又少, 劳动力市场上有着很大缺口。这种意识形态必然导致国家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统一分配的结果, 以此来保证计划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 在计划经济时期, 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突出。而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 人们认识到教育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 受教育程度普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男女受教育程度相差不大, 女大学生数量较计划经济时期激增, 富余劳动力较多。因此, 在市场经济时期, 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值得关注。

(二) 政策实施的效果

显而易见, 统包统分政策和自主择业政策都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1.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统包统分政策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适应, 在人力资源方面最大限度地支援了我国的经济建设, 尤其是边远地区的经济建设。但自主择业政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诞生的, 经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的经验积累, 更加具有科学性。在经济方面, 自主择业政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市场的调控和导向作用, 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使企业的运行更加有效, 既节省了成本, 又提高了效益, 更加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

2. 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引导

在社会文化方面, 统一分配使男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基本平等的地位, 减轻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也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但是, 当时人们意识形态中所谓的男女平等并未考虑到女性与男性的差异, 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塑造女性和男性具有同样工作能力的形象。与之相比, 市场经济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女性需要的不仅是平等, 更重要的是公平, 忽视男女差异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不公平, 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也使拥有高学历的女性越来越多, 增加了女性的竞争砝码。自主择业政策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应运而生, 同时又很好地配合了自由价格机制。自主择业不仅强调个人的意愿以及个人与企业的双向选择, 同时也兼顾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更加趋于公平化。虽然女性通常在体力上不如男性, 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承认男女有别才是实现男女平等的第一步, 因此自主择业政策也使女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岗位, 对社会文化尤其是男女平等的价值观起到更加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两个时期就业政策对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作用的对比

虽然我国的就业政策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然而, 它们真的能够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吗?

(一) 计划经济时期———平等却不公平

统包统分政策虽然让女大学生都有了“铁饭碗”, 但是也剥夺了她们选择的权利, 虽然平等却不公平, 已经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淘汰。

(二) 市场经济时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自主择业政策真的给女大学生带来福音了吗?尽管男女平等的口号已经喊了数十年, 但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西方理论中关于‘母性’的理解仍被视为主流思想, 当遇到家庭和事业产生冲突的情况时, 女性被认为理应放弃事业”, 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默认这种思想, 因此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并不被看好。北京大学妇女法律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 在找工作期间, 被调查的女性中有25%的人曾因为性别而被拒绝录用。自主择业固然给了女性就业选择权, 但是距离社会主义基于能力和需求的社会公平定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女性有生育职能, 身体相对柔弱, 需要更多的关怀, 但是自主择业让用人单位提高了对女性的要求, 忽视了女性的能力, 最终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需要整个社会转变对女性劳动力只具有边际价值的传统认知, 这不单单是自主择业政策能够解决的。摘下女性头上“弱者”的帽子依然任重而道远。

摘要:就业问题几乎是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就业政策也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国不同阶段的就业政策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需要整个社会转变对女性劳动力只具有边际价值的传统认知, 这不单单是自主择业政策所能解决的。摘下女性头上“弱者”的帽子依然任重而道远。

就业支出政策两难困境的思考 篇9

一、就业支出的分类

为了便于理解, 按照各项就业支出所承载的功能, 可以的将其划分为三类:创业型就业支出、培训型就业支出和补助型就业支出。

创业型就业支出, 是指通过该类就业支出的投入, 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并借此带来联动效应进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该类支出促进创业作用明显, 应从效率和经济性上体现其支出效果。包括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贷款贴息。

培训型就业支出, 是指通过该类就业支出的投入, 目的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生成新的就业或者是通过该类就业支出的投入来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与就业层次。该类支出是典型的保障型支出, 从潜在的经济性以及运用效果上体现其支出效果。包括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 (含创业培训补贴)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补助型就业支出, 是指通过该类就业支出的投入, 目的是对就业困难对象 (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 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提供基本补贴与保障的支出。该类支出表现为完全被消耗掉, 不能产生新的就业和经济效益, 需要从实现的社会效益与公平价值上体现其支出的效果。包括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特定政策补贴。其中的公益性岗位补贴, 在实践过程中通常被称作政府“花钱买岗位”。

二、相关人群的价值取向

在就业支出运行的过程中, 通常的主体有政府和作为资金受众的百姓两方, 而独立第三方也就是学术型机构近年来也对政府绩效评价的过程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但因其对学术性的关注我们不做介绍。

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就业支出的过程中, 具体涉及到财政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这个过程中, 财政部门期待用于就业的每一分钱, 都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更好的成绩, 就业率是他们十分关注的数字, 当然近年来也较多的关注充分就业和有尊严的工作。从供需关系的角度看, 创业成功所带动的就业岗位增多, 与培训能带来的失业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 是提升就业率最为直接的方式。显而易见, 在对就业的分类中, 创业型和培训型的投入应该是人社部门最为推崇的领域。而补助型支出中, “花钱买岗位”部分和社会保险补贴部分, 因其消耗性, 对促进就业所带来的成果并不经济。

在公共服务精神兴起许多年后的今天, 作为就业支出的受众, 是就业支出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总理所倡导的能否体面就业, 有尊严的生活, 是“需求导向”的治理理念, 契合人性对于“尊重”的需求。令人意外的是, 就业支出所针对人群的需求, 由低到高包含了马斯诺需求理论提及的所有方面。其针对性之强在其他同级支出中是不易见到的。

补助型就业支出所针对的失业人群, 在就业过程中多半属于就业能力较弱群体, 对于这类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 社会保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须支出的。对于一部分人来说, 如果没有补贴, 缴纳社保所需的费用很可能就是从基础生活支出中挤出来的。而政府在进行“花钱买岗位”的过程中, 所聘用的工作者领到的每一元钱, 在流通到市场交换为粮食蔬菜的过程中, 除满足生计需求的效果之外还带来了安全感。这部分人群对于所享受到的政策帮助是感激的, 但是生活所迫, 这部分人群往往对于享受额度的满意度是最低的。他们期待更高的公益性岗位补贴, 能让自己获取更高的报酬;期待更高的社会保险补贴, 能让自己支付更少, 甚至不支付社保, 但却能无差别的享受到需要支付才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

培训型就业支出所面对的群体需求有所上升。这类人群往往具备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就业能力, 或者学习能力。他们期待更多的不是政府的补贴, 而是更快的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工作。那么在匹配这一直接目的下的更为便捷的职业介绍平台, 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可参与性更强的职业技能培训, 以及更具“包装性”的职业技能鉴定, 就是这类人群的间接需求。

创业型就业支出服务的对象为需要或者正在开办自己企业的企业主, 这类人的主体往往社会经验较为丰富, 有一定对于政策的把握能力。他们要解决的不是吃饭问题, 而是蕴含了对于个人实现的需求, 以更多的经营利润为表现形式。更低的门槛, 是潜在人群入围的需求;更高额度的补贴, 是主体人群的间接需求。

三、就业支出蛋糕的划分

为了清晰起见, 我们以某省 (以下简称A省) 2010年所进行就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为例。用以观察政府与受众在就业支出实践对接中的状况, 并做出分析。

通过对A省所有市州2009年就业支出数据进行绩效评价, 发现评价结果中最能体现政府与受众对接状况的指标当属就业支出资金流向比例。按照上文提及的分类方式, 创业型就业支出占总就业支出的比例为一成, 培训型所占比例为二成, 补助型所占比例为七成。

近年来A省对于促进就业工作十分重视, 政府也在着力推动。由于财力的有限在现有政策背景下, 就业资金总量短时期内已经难以大规模增长。对于三块资金的流向, 事实上就是一个分蛋糕的过程。作为政府相关部门“最为推崇”的能够显著提升就业工作成绩的创业型与培训型就业支出领域, 在实践的过程中该省全部市州都不约而同的将二者总量比例调至资金总量的一至三成。对上述三类支出本身以及受众的分析, 我们发现任何一项支出都具有资源稀缺的属性, 政府所能提供的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所有需求。而在受众数量上来讲, 补助型就业支出的受众数量是最大的, 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为根本的“吃饭问题”, 即马斯诺在其需求理论中所提及的生理需求。那么对于就业支出蛋糕分配问题, 可以得到结论:是受众的需求引导了分配比例, 而不是政府 (此处所说的政府是指政府促进就业的相关部门) 对于政绩的需求。

四、就业支出政策的“鱼”“渔”之辨

民间故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故事, 讲的就是对于需求的把握, 进一步讲就是价值取向的问题。在就业支出的分配过程中创业与培训是提升受众就业能力水平增加就业岗位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是捕鱼的技巧。而“政府掏钱买岗位”与进行“社会保险补贴”则是授人以鱼。蛋糕分配过程中大量的资金进入老百姓的口袋, 紧接着转移到家家户户的饭桌上。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评断这样的措施是非理性的。如今政府对于就业工作中价值评断, 除了对于刚性数字的追求, 还大量的融入了以人为本的关怀, 刚刚结束的两会也是再次强调了政府对于百姓幸福感的关注。

创业型与培训型就业支出是促进就业工作的发动机, 创造岗位与提升就业能力是该项工作中的不二选择。但是各级政府不应将关注点放在如何降低补助型支出的比例, 而是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方式, 提升资金总量, 尤其是提升上述两项支出的总量, 并探索更优化的资金使用模式。

补助型就业支出满足的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总量大不是问题, 而保证构成合理是最重要的问题。对于政府购买到的岗位, 合理规划数量。对于享受补助的人群应当有合理的机制保证其提升就业能力, 并有系统的监督促进机制。同时还应该着力监管的是“养懒汉”现象, 资源稀缺更应保证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建立合理补助发放方式与数额, 促使其尽早有更好的就业岗位、更高的工作收入, 才是关键。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政府促进就业工作最直接表现是在就业方面进行的支出。本文通过对政府就业支出进行功能划分, 厘清相关人群价值取向。根据2009年甘肃省实际就业支出情况, 分析就业支出价值取向理论与实践的差别, 得到对于就业支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支出,价值取向,政策制定

参考文献

[1]Aaron Wildavsky.The New Politics of the BudgetaryProcess (M) .Addison Wesley, 2000.

[2]马骏, 赵早早.中国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3]Mikesell J.Fiscal administration (M) .New York:Hart-cou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9.

就业再就业政策问答 篇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精神,现就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具体操作办法继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请遵照执行。

就业再就业政策问答 篇11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就业政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制定符合现实的就业政策是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先决条件。因此,梳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对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河北省针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遵从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分为下面三个阶段[1]:统包统分阶段、双向选择阶段和自主择业阶段。每个阶段就业政策的制定均是符合当时特定的社会发展情况。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河北省也在不断出台众多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学生就业,其中包括:“三支一扶”政策、 “村官政策”;志愿服务西部政策等。这些项目以及政策的实施,对于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毕业生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二、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273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涵盖了理科、工科、艺术、及管理四大类毕业生。在受调查的毕业生当中,男生153人,占总人数的5667%,女生117人,占总人数的4333%。

1对近年河北省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了解程度、对于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讲解的必要性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有4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清楚;有31%的学生表示曾经听说过;有17%的学生表示对此有了解;而只有3%的学生表示非常关注。在是否對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讲解的问题上,有5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非常实用”,有40%的学生选择“有机会愿意了解一些”,只有4%的学生认为“意义不大,不知道也不影响就业”,1%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用”。

这一结果说明政府和高校不仅要制定和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积极的就业政策。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重视就业政策的解读,让学生真正了解就业政策文件的精神,起到指导意义。

2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的促进就业的政策

对于这一问题,有34%的学生认为应该“打通户籍壁垒”,有23%的学生希望能“提供公益性岗位援助”,有21%的学生认为应该继续促进“三支一扶”政策的实施;另有20%的学生觉得目前学校所学知识还远远不够,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二次培训”。如图1所示。

图1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的促进就业的政策

目前限制学生顺利就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户籍问题。对于一些专业较为冷门的学生来说,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但是由于户籍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即使在大城市有就业机会,但是考虑到以后的生活,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而对于二次培训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学校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要求,不少学生认为学校实践环节少、知识“不够用”,对实际工作帮助不大,造成求职困难。

3对了解河北省就业政策的影响因素

有33%的学生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就业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有21%的学生表示“自身不太关心、了解国家政策”,有17%的学生认为“学校给予的就业政策指导不足”,有16%的学生表示“就业压力大,没有时间学习就业政策”,有10%的学生认为“就业政策、就业知识不重要”,另有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如图2所示。

图2影响高校毕业生对就业

政策的认识程度的因素

这一结果指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加强政策解读,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就业政策,让就业政策真正能发挥其重要作用,能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明方向。

三、围绕就业政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河北省需要继续将扩大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不仅要从政策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还应从高校培养模式入手、从改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入手,扶持毕业生顺利就业[2]。

1建立就业政策体系,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实力

政府可以指定一些企业作为大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同时企业向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期间[3];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新创业制度体系[4];设立学生专项创业基金;建立毕业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可实施的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积极扶持女大学生就业[5];让广大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从而提升毕业生创业意识。

2摸准政策脉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毕业生

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更新校内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校内实习提供实验场地;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专项就业经费,能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为全面的就业服务;分别针对一至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求职技巧教育等,从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力。

3改变观念,瞄准未来,全面提高就业力

引导大学生改变以往传统的就业观念,从“城市”转向“基层”,从“专业对口”转向“全面人才”,理性择业;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参加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考试,增加就业竞

争力,通过社会实践丰富阅历提高实践能力;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平等、尊重、真诚的态度表达,学会克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克荣,安立峰,范伟,王鹏燕“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 齐子玉.新时期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81~83

[3] 吴聪聪,李仁杰,张凝宁.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调查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33~134

[4] 许志坤, 程爱军.河北省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27)74~81

[5] 田晓丽,晋颖,薛晓静.河北省女大学生就业性别因素实证分析——以河北省高校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山东纺织经济,2013(3)54~57

中日大学生就业政策比较 篇12

一、中日两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异同点比较

(一) 相同点

1. 政策出台的背景类似——毕业生数量大, 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达610万人, 加上2007年、2008年约有250万毕业生未就业, 2009年的就业人数达到约860万人。单从人数来看, 庞大的基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比较之下就业岗位数量相对不足。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2月份的调查数据显示, 今年3月毕业生数量为80.4万人, 但大学就业内定率为80%, 同比下降6.3%, 短期大学的就业内定率仅为67.3%, 同比下降8.5%。就业形势正处于恶化的状态。

2. 主管机构类似———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

我国负责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部门是人保部和教育部, 协同工作的部门有财政部、科技部、团中央等。日本的负责机构是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 协同工作的主要是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主要负责宏观上制定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 提供总体性的指导。厚生劳动省负责毕业生就业管理, 包括职业介绍、指导及劳动供需调整、主办就业面试会、促成大学生就业内定等相关事务, 一般通过各地各类分支机构的具体工作来保证以上各项职能的切实履行。

3. 国家高度重视, 高层出台政策和法规———以引导性的就业援助为主。

基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前瞻性战略思考, 近年来我国政府特别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人保部、教育部等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有《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等, 以上就业政策基本属于引导性的援助。日本政府除设立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紧急雇佣对策本部外, 还联合学生综合支援中心、经济联合团体等NGO, 制定了《紧急雇佣对策》《职业安定法》《雇佣对策法》《学校教育法》《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等一系列法规。

(二) 不同点

1. 政策性质——中国以通知为主, 日本以法规为主且已形成政策体系。

我国出台的政策基本以《通知》和《意见》的形式下发, 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 缺乏强制力;社会保障水平低且碎片化, 没有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多部委出台的若干政策没有构成完整的体系。日本制定的政策以细节化的法规为主, 加上“就业体验政策”和年金制度、国民健保制度、劳动灾害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 形成了一整套为大学生提供良好就业环境的公共政策体系。

2. 政策落实———日本更加细节化。

中国的高校缺乏针对毕业生的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 通常以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为主, 缺乏一对一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就业指导。日本通过政府和高校协力,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日本雇佣信息中心、日本人才介绍事业协会、日本人才派遣协会、日本招聘信息协会等大量服务性机构, 工作人员直接面对学生个人, 根据最新出台的就业政策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工作非常踏实仔细。

3. 政策体系———日本有详细的评估体制。

我国的政策制定体系上缺乏合理的评估体制, 因此很难得到有效的反馈来验证其政策是否合理, 对存在的问题很难发现和纠正。日本自2001年起, 以各省府为对象, 以国民为本位, 从国民视角出发, 最终向国民负责的立场为基点, 全面实施并同时公布评估方法、时间和人员, 发表的评估结果包括政策目标、实施目标、达成目标、改善对策、实绩评估、事业评估、规制评估、综合评估等方面, 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4. 就业体验制度——日本毕业生就业的必经途径。

就业体验制度是就业服务机构, 如就业体验研究中心开设的, 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支援型就业指导制度。该制度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特长、就业意向等信息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人的企业信息, 指导学生准备就业材料、进行模拟面试、消除恐惧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既从宏观上认识就业形势, 又从微观上根据自身特点务实地选择未来。值得一提的是, 就职体验的时间并不长, 每周2-3天, 最长不超过4个月, 不会耽误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

二、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问题提出建议

建立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平台方便、快捷、高速的特点进行网上供需交流,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网上信息查询和网上招聘等服务。

目前, 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基本上是经济导向的。然而, 现在的情形是, 最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 往往又是经济条件达不到大学毕业生要求的地方。我国中西部地区、基层和中小型私营企业能吸收大量大学毕业生, 却只能接收比例很小的大学毕业生。因此, 应该对中西部薄弱地区增加更多的投入, 吸引毕业生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上一篇:混凝土砖下一篇:通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