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2024-10-13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精选3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篇1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5、〘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

6、〘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9〕15号)

7、〘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9〕34号)

8、〘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粤劳社发〔2009〕23号)

9、国家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

10、〘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教毕〔2010〕1号)

1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训练〙

12、〘高校毕业生就业手册〙

一、基层就业:

1、三支一扶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9号)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粤人发〔2007〕141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发〔2009〕93号)

2、西部计划

〘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关于做好我省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的通知〙,广东省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3、村官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08〕18号)

4、教师特设岗位

〘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

5、预征入伍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4号)

〘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办理就业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09〕5号)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政策50问

6、“上岗退费”

〘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教师〔2008〕7号)

二、科研项目

1、〘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9〕97号)

2、〘关于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签订服务协议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47号)

3、〘关于利用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粤教科〔2009〕60号)

三、自主创业政策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

四、就业援助政策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7号)

2、〘关于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的通知〙(总工发〔2009〕20号)

五、就业派遣

1、〘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6号)

2、〘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暂缓就业协议书〙

3、〘关于200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报到证签发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粤教毕函〔2009〕14号)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篇2

(一)实证调查

1、问卷调查

围绕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诸多因素,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制作网站在网络上进行调查,主要针对已毕业的02级毕业生。另外,针对没有时间上网填制调查问卷的02级毕业生我们进行了电话调查,共获得02级毕业生就业情况样本1820份。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面试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而展开。

2、企业实习调研

我们利用暑假实习的机会深入企业用人单位,主要了解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特点和选择毕业生的标准。并且参与了上海,北京等人才招聘会,发放企业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大体可以反映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3、因素分析法

从宏观范围上针对所有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做内外部因素分析,我们以学生自身的竞争力状况为中心,围绕影响其发挥作用的多点外部因素展开分析,将学生就业竞争力看作由就业市场需求、学生职业规划、学校品牌影响力、社会相关就业服务与辅助机构培训、个人机遇与不确定因素组成。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1、从总体就业情况看,02级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良好,在回收的1820份有效问卷中,考取研究生的330人,占18.1%、工作的980人,占53.8%、待业的510人,占28.0%。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在已就业的980人中,在外商企业的150人,占15.3%、在国有企业的205人,占20.9%,在政府部门的21人,占2.1%,在其它企业的604人,占65.3%。

2、薪酬状况。在980个已就业者中我们随机抽取了600人进行网络兼电话匿名薪酬调查,结果发现月薪在4000元以上的有70人,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的有360人,在1000-2000元之间的有140人,在1000元以下的有30人。由此可见,毕业生的薪酬状况良好。针对以上02级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现状,我们结合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七种因素,从供需关系角度出发来集中分析和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

1、企业对人才的标准因素。

在此我们根据调查结果绘出企业人才需求因素权重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见,企业在选择新人时,对于实践能力(87%)、适应能力(72%)、团队精神(61%)实干精神(45%)非常看重,而对于个人素质(42%)创新精神(37%)、专业素质(26%)相对看的轻一些。可见前四种因素特别是实践能力因素是毕业生求职面试是否顺利通过的最重要门槛。

2、大学毕业生自身具备因素。在此我们根据调查结果绘出大学毕业生的具备因素权重图(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毕业生已具备的七因素中最多的是专业素质(82%),其次是实干精神(75%),个人素质(62%),团队精神(45%),适应能力(40%),创新精神(37%),最后是实践能力(24%)。

我们通过软件将上述供求因素权重数据生成两条散点折线图(见图3),图中虚线代表企业对七种因素的需求情况,实线代表毕业生所具有的七种因素的供给权重情况。从图3不难看出,毕业生所能提供的前四种因素的水平都远低于企业的要求(尤其是企业最看重的实践能力因素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差最大),于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前四种因素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因素对于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命中率至关重要。这也是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缺乏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就业单位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02级毕业生的600份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就业层次的条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硬条件,它包括专业知识、双语能力和职业道德三因素;另一种是软条件,它包括谈吐、性格、人际沟通能力和实践适应能力四因素。在所调查的已在外资企业工作的02级高层次毕业生的143人中,除共同具有的双语和专业知识等硬条件之外,有95人提到自己成功面试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所具备的谈吐表达,人际沟通和实践适应能力等软条件。在140人中,在校期间从事过管理工作的有113人;有目的的定期去相关公司实践的有124人;在大四之前就有明确就业目标的有143人;大学入学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有147人。由此可见,软条件的培养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至关重要。就业层次的高低,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薪酬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其工作的满足感和扩大今后的发展空间。而在所调查的其余461人中,有403人(87%)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是很满意,有强烈跳槽倾向,大家对工作不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兴趣,性格与职位不匹配,与自己之前的就业预期不相符。纵观02级整体就业现状,我们认为影响就业单位的关键在于具备软条件的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兴趣与职位脱节,性格与择业的冲突,寻找工作的盲目与缺乏理性规划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关键。

三、对策建议

1、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就业竞争筹码。所谓能力主要指实践适应能力和专业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在外商企业或其它条件较好企业工作的学生无不例外的都在寒暑假选择企业实习,积累宝贵工作经验。所以实践适应能力的提高除了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外,学生主动、有目的实践态度非常重要。

2、合理制定就业期望,做好兴趣,性格与职位的匹配。既不要做出不切实际的高攀,也不要盲目从容的低就,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性格选择合理的职位搭配。

3、明确人才市场需求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应时刻关注人才需求情况,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从入学时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自身性格,兴趣,市场需求三点定位,正确做出职位选择。根据职位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相关能力,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同时依据市场变化相应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的针对性,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摘要:本文基于对企业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因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许溪沙,王若光.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浅议[J].中国建设教育,2006,(01).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篇3

(共计216个,其中带“△”号的为《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本科)专业建议增设目录(2010版)》收录的专业)

一、地矿类

采矿工程 石油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地质工程 矿物资源工程△ 煤及煤层气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能源与资源工程

海洋油气工程(2010年战略新增)

二、材料类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稀土工程△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电子封装技术△

功能材料(2010年战略新增)纳米材料与技术(同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同上)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同上)

三、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车辆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 微机电系统工程△ 制造工程△ 体育装备工程△

四、仪器仪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五、能源动力类 热能与动力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 工程物理△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风能与动力工程△ 核技术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核反应堆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010年战略新增)

六、电气信息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息工程 光源与照明△ 软件工程 影视艺术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光电信息工程△ 广播电视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 计算机软件△ 电力工程与管理 微电子制造工程△ 假肢矫形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医学信息工程△ 信息物理工程△ 医疗器械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医学影像工程△ 真空电子技术△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电信工程与管理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波传播与天线△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仿真科学与技术 电机电器智能化

物联网工程(2010年战略新增)传感网技术(同上)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同上)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同上)水声工程(同上)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同上)

七、土建类 建筑学 城市规划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景观建筑设计 水务工程△

建筑设施智能技术△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风景园林 景观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2010年战略新增)

八、水利类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

九、测绘类 测绘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十、环境与安全类 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水质科学与技术△ 灾害防治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监察△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核安全工程(2010年战略新增)环保设备工程(2010年战略新增)

十一、化工与制药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化工与制药△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资源科学与工程△

生物制药(2010年战略新增)

能源化学工程(同上)

十二、交通运输类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飞行技术 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 物流工程△ 海事管理△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交通建设与装备△ 航空器适航技术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

十三、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 救助与打捞工程△

海洋工程与技术(2010年战略新增)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同上)

十四、轻工纺织食品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 轻化工程△

包装工程 印刷工程 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酿酒工程△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轻工生物技术△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数字印刷△ 植物资源工程△ 粮食工程△ 乳品工程△

十五、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 航天运输与控制△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十六、武器类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武器系统与工程△

十七、工程力学类 工程力学△ 工程结构分析△

十八、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

十九、农业工程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农业工程△ 生物系统工程△

二十、林业工程类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学与工程△ 林产化工△ 二

十一、公安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 消防工程 安全防范工程△ 交通管理工程△ 核生化消防 公安视听技术 网络安全与执法 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

二十二、其他(暂未列入国家目录)地热科学与工程 电力节能技术 电子化工材料 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可再生能源工程 先进陶瓷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与工程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 新能源动力工程

上一篇:自书遗嘱格式范本下一篇:九年级数学下册不共线三点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学案新湘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