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通用10篇)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篇1
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长,其就业问题也越发严峻。政府和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毕业生及其他群体的就业。
在2009年3月11日召开的“北京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市人事局公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出台了若干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措施一:2009年北京市将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规模,增加高职升本科的接收院校及扩大升学规模,扩大中职升高职招收规模,使各类应届毕业生升学规模增加1万人左右。措施二:北京市教育系统今年将提供3000个中小学教师岗位,公开招聘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一方面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一方面加大对中小学师资结构调整力度。措施三:今后,北京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的,将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创办公司制企业的,投资人可用专利、非专利、股权等非货币资产出资。对于开办个体工商户或企业的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经营项目属于微利的,可享受贷款贴息。措施四:各高校、科研单位、大学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承担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聘用北京地区高校硕士以上 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参与研究。聘用期间,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课题结束后,对于在聘用期间完成科研任务、连续考核为合格以 上且符合进京条件的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可按照程序办理北京市户口。措施五:对于小企业招用北京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在职职工人数规定比例的,可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各有关部门要为这些毕业生提供档案、人事代理等服务。
除此之外,国家财政部税务局于2010年10月22日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财税[2010]84号通知,其中涉及应届毕业生的通知内容为: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经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认定,取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仅在毕业年度适用),并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取得《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直接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应届生”是广大毕业生求职的常用网站,在此我搜集了该网站的八个就业实例并进行了加工整理:
就业实例一: 中国银行(某非211本科男生连拿10个offer,进入大型国企,2011年)
这是给我提供人生中第一个offer的企业。中国银行一笔一面,笔试很简单,行测,英语四级水平高一点点,都不难。面试是小组群面的形式,我们的题目是拯救岳飞,最开始是每个人选定一位自己喜欢的、敬佩的名人,然后根据自己所在组选择的名人,扮演相关角色,拯救岳飞。最后有淘汰环节。我认为我得表现中规中矩,重要的是在讨论环节中要让企业看到你存在的价值,参与讨论,让小组内部人员能够接受,肯定你的意见,并在最后淘汰环节中抓住整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看清问题所在。
就业实例二:佳兆业(网友yan_chan, 2011年11月1日)
今天中午,接到佳兆业的offer,分为笔试、一面、终面。全程也就是三四天时间。笔试是1小时行测+1小时专业测试。行测倒不太难,专业测试时间稍微紧一些。一面形式是8人无领导小组讨论。抽到的题目是:一卖鞋厂要卖鞋给火星人,但火星人没有脚,都是坐轮椅的,要讨论出一营销方案。流程是首先个人思考并在纸上写出自己的思路,然后每个人发言先说自己的看法,再自由辩论,最后得出小组结论,限时20分钟。我们组一
开始的发言大家说得都还不错,有种平分秋色的感觉,但到后面开始出现抢话,到考官喊时间到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做最后的总结。
总结群面经验: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亮点。如果可以选择,最好不要在最前面发言,因为很难比后面的人说得完整,当然选择最后发言也要小心,很容易有缺乏新意而被考官忽略的感觉。另外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给出另外的时间做最后的总结,考官在整个讨论过程相当于隐形人,是不会提醒最后还要给他们作总结的。终面是HR总监和经理面试。一定要记住考官30%,面试者70%的原则,自己要多讲,特别是考官对你的情况感兴趣提出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过机会。另外要注意自我介绍的内容,面试过程是可以很清楚感受到面试官对你的讲话是否感兴趣的。你适合应聘岗位的特点、相关经历、其他非常出彩的经历(社团、成绩、项目)、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可度等等,这些都应该尽可能在面试过程中多提及,多吸引面试官的目光。
就业实例三:华为(网友renzhengongzuo,2011年9月21日)
我毕业于一所普通二流学校,本科,没实习经历,没吸引人的项目经验,更没校园职务,学习成绩一般,没什么特别的长处,英语只是普通的过了一个六级,本人性格偏向内向,自己也喜欢研究一点,于是想找一个研发类的职务。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毫无压力的跑去华为面试。一面一对一,就一张课桌,面试官看了看我打印的简历,没有让我做自我介绍,微笑着问我你是XX的,好地方啊,然后说了几个小地名儿,感觉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我一点都不紧张了。接着他问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请你简单的谈谈及画出你做的项目,简单介绍下收音机的原理吧,画出激光产生的原理及简单介绍下,光纤的传输三个波长等相关专业问题。面试完了,一张纸上写了很多(后来我才知道这张纸和你简历是放在一起进入二面,作为你个人的面试资料)。二面是boss面,也没问什么特别的问题,先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谈谈你的优缺点,希望工作地,然后就是一对一的跟你聊聊你简历上的东西。总结下面试中的问题,第一点,至关重要的,一定要有自信。第二点,诚实诚恳,你的简历上的东西千万别造假。诚实,可靠,这也是企业所最看重的东西;第三点,准备一定要充分,对这个企业,对这个职业,其实面试就是要回答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公司会选择呢,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公司这个职业,你把这两个问题想明白想透彻了,估计你面试成功的几率就有百分之七十了。
就业实例四: 海尔Offer(网友annikaxz,2011年10月22日)
本人黑龙江大学本科,东北林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初面我被分到3个面试官同时面两个应聘者的教室。三名面试官都很和蔼,开场就是自我介绍,我当然是把专门为海尔打造的自我介绍背的滚瓜烂熟(加入了一些海尔自己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之类的)!看面试官们面带微笑,算是对我的肯定。之后人力资源部的黄部长看到我的成绩不错,所以问我如何看待奖学金(我回答是,先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肯定,但只能说明一部分内容,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实践,又拐到自己做过的实习和学生干部经历之类的)总之看他们的表情是很满意。
就业实例五:大众(网友afrade,2011年9月24日)
本人985硕士,简历筛选没啥问题。笔试考的就是普通的行政能力检测,非常简单,90分钟,100 道题目,大部分同学都答完了。第二轮测试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一组11或者12人,给道题目,然后考虑五分钟,然后每个人一分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自由讨论,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HR自始至终一句话不说,只是在旁边倾听记录并看大家的简历。个人感觉未必是能够主导讨论的人才会被HR选中,只需要能清晰流畅的将自己比较独到的观点比达清楚即可。终面,典型的一对二,还是群殴时的两位HR,整体气氛非常
和谐,很轻松。HR先让我做了个自我介绍,简单介绍了下,之后HR就简历里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两位HR提问的时候还是蛮犀利的。最后一位HR用英语提问了几个问题,典型的口语对话,个人感觉只要能比较流畅的进行简单的口语对话即可。
就业实例六: 中兴(网友fangyuwei,2011年9月18日)
中兴笔试的题目有C++、Java、数据结构、网络基础知识,当然前两个占大部分。第二天上接到一面通知。一面是技术面,问我学过什么课程,我说我学过计量经济学,面试官貌似很感兴趣,刨根问底的问了我一通。然后另一位面试官开始问我实习的经历,我陈述了一遍4个月的实习经历,把做过的两个项目简要的说了下,当然不能忘了突出一下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回来等进一步通知,第二天早上接到了二面通知。坐下以后,右边的年轻小伙让我中文自我介绍一下。左边的面试官给我出了个情景,如果你在项目中负责接口的实现,本来已经实现好了的,后来发现有问题,需要重写,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我的回答是资源浪费、既然发生了就要尽快弥补,最后还提出一个建议,最好是在详细设计阶段多花些时间,负责实现的人最好同时是设计人员。
就业实例七: 淘宝(网友tennystime,2011年10月15日)
笔试题量比较少,第一部分是几题选择题,包括行测题和互联网常识题。第二部分三个简答题。第一题数学题,用5个5算24。第二题是个脑筋急砖弯,问多少只企鹅牵手能绕北极圈一圈。第三题,淘宝假设以后扩张到30w人,怎么解决领导层面与员工以及客户情况的信息沟通问题。初试:面我的是e淘的一个面试官,主要问简历上的东西。因为我实习的经历比较对口,所以基本问我在实习的时候做的事情和看法,然后针对我实习的情况包括实习的公司和行业提出了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问我的看法和解决途径。当场就敲定初试通过。复试是淘宝商城的一个面试官,主要针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一些技能做考核。之后又问了一下个人经历,然后问了最近委屈或者不爽的事情。
终面:一个是boss,主要问问题,另一个是HR,也会问一些个人方面的问题。终面大部分时间在问我对互联网的想法,然后问了我有么有想做什么互联网产品。针对我学过的专业课问了些问题,之后叫我找一个我学过的最喜欢的课程。HR问的问题就是家庭、朋友圈子、爱好等。
就业实例八: 浪潮(网友253197402,2011年10月1日)
本人985硕士,男生,机械专业,籍贯省内(山东),应聘职位是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笔试题型是选择,简答3个,两个附加题2个。选择题基本上涉及到C语言,数据结构和PROLOG语言。专业面试是二对一,主要是我介绍了我所做的一些跟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相关的项目,貌似这一点打动了两位面试官。我觉得专业面试最好是抓住主动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而且要跟职位对口,让面试官跟着你转,只能提问一些关于你的项目或者说你的强项的问题,那样你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篇2
一、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高职院校要紧跟市场变化,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专业技术的要求, 听取企业对专业规划与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做好科学预测, 为专业规划与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专业建设质量决定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专业建设要去调研社会需求、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挖掘专业特色、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抓好教学实施与管理、开展就业指导及跟踪。
二是从毕业生就业质量等各方面的工作来看, 对那些脱离市场、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万金油专业予以调整。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观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程度。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遵从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结构设置原理, 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及就业形势做出科学判断, 对专业及时地进行适应性设置和调整, 建立灵敏的就业市场调整与反应机制, 促使各专业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只有专业的设置与市场一致, 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为社会所需, 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三是高职院校专业委员会要在认真研究本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在分析各专业所培养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基础上, 构建课程体系, 体现出理论够用、重在能力、利于操作的原则, 教学内容上, 侧重于理论知识服务于实际操作, 使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手段上, 侧重于模块化教学, 任务驱动以及项目导向教学。考核方式上, 力求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将考核标准和职业能力统一起来, 将学校评价、行业评价与社会评价三方面结合起来,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多样性和多元化。教学目标上, 考虑岗位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 适应市场, 提升能力, 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如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凝练出了“两车间、三领域、三证书、五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 那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非常高的, 要想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零距离”上岗成为可能, 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无疑是学校的生命线。德国的制造业水平很高, 关键是有一支水平很高的高技能人才。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总数中, 兼职教师要比专职教师多得多, 且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如柏林应用科学大学, 全校教师800余人, 兼职教师却高达500余人;职业学院专职教师则更少, 如在教师总数为1680余人的德国斯图加特职业学院, 兼职教师则多达1600余人, 而专职教师仅为80人[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主体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 是指不但能够从事课堂理论教学又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 熟悉企业实践运作模式的教师。[2]因此, 笔者认为,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如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采取“内引外培, 专兼合用”的办法, 一是从企业引进企业人才和能工巧匠, 在学校担任理论和实训教学。二是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每年保证三个月的下企业挂职锻炼, 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技术改进、产品研发等, 逐渐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三是聘请企业的技能大师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短时期内可能引不进来, 引进多了对学校也不经济、更不划算, 那捷径就是从企业中聘请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 做兼职教师。
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校企共同体”
创新“校企共同体”的双主体办学模式是破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及毕业生就业的瓶颈。企业办学基础上的校企共同体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以共谋发展为基础, 以协议形式相约建设的相互依存、相互开放、相互促进的利益体, 是“以学校为主体”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双主体”办学形式, 其共同要素是资源共享、师资共建、课程共定、教学共管、利益共享、优势互补、文化共融、基地共建;其特征是共同愿景、共同组织、共同管理、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共担风险。[3]如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 校企共同推进了如上“八个共建”,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实现了校企文化一体化, 人才培养一体化、师资构成一体化、办学实体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 构建了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开办了30个“订单培养班”, 订单培养学生人数达1439人, 其总人数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34.6%。2008级毕业生就业率达99.17%, 企业满意率达到96%以上,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校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综合素质高, 适应能力强, 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实践证明, 这种“政府搭台、校企共融、互促共进”的校企共同体是促进高职教育, 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健儿.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33-35.
[2]MatsLindell&KennethAbrahamsson.The ImPact of Lifelong Learning on Voeational Edueation and Trainning in Sweden, Australian National Training Authority, 2002.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篇3
【关键词】学生 就业现状 促进大学生就业
随着新时期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金融危机对国内就业岗位的进一步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探索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2003 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 年的145 万猛增至212 万人,到2013 年达700 万,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高校连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入,人才资源储备大幅增加。然而,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速缓慢,以致就业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名牌效应”“性别歧视”非常明显
许多用人单位喜欢瞄准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导致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别很大。同时,重男轻女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企业只要男生,拒绝女生,导致很多专业女生就业十分困难。
(三)大学生就业思想准备不足,对自己没有明确定位
一些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自己该怎么办,不会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网络等新兴媒体搜寻招聘单位和工作岗位,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还有很多毕业生自立意识不强,在择业时,依靠父母、朋友、同学和师长给自己出谋划策来进行取舍,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家长、学校、老师身上,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错失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这种情况相当普遍。
(四)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企业需求与个人愿望不匹配,产生错位,影响就业。很多大学生盲目追求成熟型企业,盲目考研、参加公务员考试,在工作地域选择上“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一应俱全,强调追求丰厚的待遇、优越的物质生活而忽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的思想,常常导致大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而错失良机。
(五)大学生综合素质不过硬,缺乏有效竞争能力
一些大学生在参与就业竞争时,自信心不足,表达能力欠缺,很难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部分毕业生虽然专业技能较好,有一定的能力特长,但在日常的社交文明礼仪、为人处世之道上有很大欠缺。比如不会尊重他人,没有学习的意识和姿态,缺乏责任心,也丧失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法探析
(一)毕业生要做好就业准备
1.明确社会的需求,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而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大学生应从入学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自我培养,通过媒介、讲座、交流等各种途径找出自我差距和着力提升点,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开始有意识地改进和提升,以量变促成质变。
2.调整就业观念及期望值。积极转变思想,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择业观,降低期望值。眼光不能老停留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客观地分析就业现状,到中小城镇、农村、基层、西部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3.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和优势劣势深入分析,增进自己对社会现实及自身条件的理性认识,积极规划思考自我发展,主动走进就业市场,增加就业知识储备和训练应聘能力,作好充分的应聘准备。通过假期实习等方式提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调整,提升就业技能。
4.广泛收集信息,了解市场需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尽早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就业信息,分析专业状况,对自己的专业合理认识,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促进社会需要与个人理想的和谐统一。
5.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应积极加强自身修养.如: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创业精神、独立性等,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试时应以自己掌握的知识,客观主动地推销自己,适时地在有限时间内介绍自己、事业目标、兴趣、专长以及自己对所选单位的了解和态度,让用人单位了解你、接纳你;面试中要讲究语言艺术,恰当地评价自己,交谈中要善于介绍,善于理解,善于概括。最后,对面试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二) 学校方面需做工作
1.学校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规划作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和确定培养模式,建立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引导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更加自觉地接触社会,勤于实践,及早培育自己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2.加强人文素质及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修养。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把人文素质及社会公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公德意识,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做人准则,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习、会思考、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有修养的大学生。
3.就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请专门教师主讲
把毕业就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第一部分由学校专门教师主讲,第二部分由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主讲。就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含(1)就业心态的教育,(2)职业定位的教育 (3)应聘方法的教育,在短期内强化训练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就业难,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提高大学生本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就业技能,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 沈涛.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在理工科专业课中渗透的探索.水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9期
[2] 东山 陈 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中国电子商务.2012年第10期
[3] 包文斌.关于大学和谐性就业问题的思考.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第12期 (总第978期)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篇4
各高等院校团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九次党代会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区学校共青团工作会议的整体部署,进一步强化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自治区团委、乌海市政府共同协商,乌海市人民政府出台“2012年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优惠政策”,自治区团委联合乌海市人民政府在全区大学毕业生中开展“促进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乌海市就业创业和见习行动”,举办专场就业招聘会,现将《关于促进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乌海市就业创业和见习行动的实施方案》和专场招聘会情况下发至各高校,各高校团委要高度重视,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协同本学校就业部门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和组织毕业生参加专场招聘活动。具体事宜如下:
一、自治区团委、乌海市政府“促进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乌海市就业创业和见习行动”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2年5月5日(星期六)下午15:00,地点:另行通知
参会人员:各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就业部门负责同志、驻呼各媒体
晚上邀请高校分管领导专题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二、自治区团委、乌海市政府“促进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乌海市就业创业和见习行动”启动仪式
时间:2012年5月6日(星期日)9:00—10:00 地点:内蒙古工业大学(校本部)阳光广场 出席领导:自治区党政有关领导、主办单位及相关委办厅局有关领导
参会人员:驻呼高校为主体的全区高校团委负责人、就业部门负责人、参加专场招聘会的大学毕业生
三、“促进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乌海市就业创业和见习行动”专场招聘会
时间:2012年5月6日(星期日)9:00—12:00 地点:内蒙古工业大学(校本部体育馆)
参会单位:①乌海市企事业单位70余家,1100多个岗位:第一类.公开考录公务员134人,其中:市直行政机关29人,政法机关105人;第二类.公开考录市直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人;第三类.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6
人,其中市直各类事业单位384人,区直各类事业单位322人;第四类.企业招聘1161人。②自治区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单位50余家,1000多个岗位。
四、有关要求:
1、具体用人信息近日将通过内蒙古人力资源网首先()公布,同时各高校团委通过本学校就业网转载相关用人信息,加以面向毕业生公开宣传。各高校团组织要广泛动员毕业生,特别是家庭贫困毕业生了解相关信息,促进广大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见习。拟参加专场招聘会的学生可通过注册等方式提前报名,便于有关部门提前了解相关资料。也可通过5月6日在内蒙古工业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投递简历等方式参加报名。
2、为促进广大毕业生充分了解此项行动,近日,各高校团委将收到一定数量人网公司捐赠的专门为此次行动制作的宣传镜子,请各高校团委指派专人负责免费赠送到各学生宿舍,并配合集中宣传好此项行动中有关优惠政策。
3、各高校如有符合有关用人单位条件的优秀毕业生,特别是家庭贫困优秀大学毕业生,各高校团委可以学校
为单位,提前汇总相关推荐表和相关材料报送自治区团委学校部,备集中遴选推荐。
联系人:于海成齐斯琴索永平
电话:0471—6963546
附件:
1、《关于促进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乌海市就业创业和见习行动的实施方案》;
2、“2012年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优惠政策”。
自治区团委学校部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篇5
干意见
【颁布单位】教育部 商务部
【发文字号】教高[2009]5号
【颁布时间】2009-3-18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edoas/website18/26/info***6.htm
【全文】
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
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 商务部
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商务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商务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业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和《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事部 科技部 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6号)的精神,现就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重要意义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
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外包产业涉及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等领域,各类高校要在相关
专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在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2013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
三、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商务部和教育部负责联合认定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设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并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等标准。“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当地高校、社会培训机构、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和实训、实习工作。各地要加强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政策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培养培训质量,满足服务外包企业用人要求。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组织和接纳高校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商务部和教育部定期公布服务外包企业录用各个高校和经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的高校学生数量。商务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库,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储备。
四、调整专业结构适应服务外包产业需要
地方所属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以造就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职业技术软件学院要把培养服务外包人才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其中,示范性软件学院以培养高端服务外包人才为主,促进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总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提升。“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各类高校应在服务外包产业所涉及的专业增设服务外包专业方向。
五、采取灵活措施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所涉及专业的特点,采取灵活措施,按照国际先进技术和全球化的理念,探索多种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可在原有专业内开设服务外包专业方向,增设服务外包课程。可引入社会培训机构开设服务外包课程。可将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培训前移至校内完成,帮助高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工作。
六、加强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工作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设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要按照商务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有关标准,认定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为“服务外包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实习实训质量需得到参加实习实训高校和企业的认可。高校要积极改革原有的实习模式,与服务外包企业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要签订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实习实训协议,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加重实习实训学生的经济负担。服务外包企业要积极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和勤工俭学。商务部、教育部将服务外包企业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情况作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深化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
教育部和商务部将邀请“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人民政府、服务外包企业和高校,成立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联盟,推进企业和高校的战略合作。参加合作联盟的有关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产品和技术研发、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多边和双边合作。各地要加强对合作联盟的政策支持。合作联盟要促进人才交流,根据校企达成的共识,鼓励企业派遣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兼职,高校派遣教师到服务外包企业挂职。
八、建立服务外包课程教师培训网络平台
教育部将建立服务外包课程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合作联盟企业和高校的优质资源,大力培训服务外包课程教师。高校要将教师参加培训和到企业挂职计入教师工作量。
九、努力做好服务外包人才就业工作
要把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各地商务、教育部门要按照每年促进服务外包领域全国新增2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制订本地区的具体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商务部门要切实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加强引导和服务,积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高校广泛联系并吸引服务外包企业到校园开展招聘活动;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宣传引导,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服务外包企业和高校要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中国服务外包网等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高校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及毕业生情况、服务外包企业招聘信息和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的信息,增加高校毕业生到服务外包企业的就业机会。
十、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力度
鼓励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业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每录用1名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不超过每人4500元的培训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培训支持。
各地教育、商务部门要结合当地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需求情况,研究出台支持本地区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政策,促进本地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持续、协调、有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篇6
佛山市政府近日发出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通知明确,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和见习期间的本届高校毕业生,将获得政府资金补贴。
通知规定,各类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政府就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与社会保险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不裁减本市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的,可给予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及岗位补贴。
通知明确,本届高校毕业生在见习期间,可获得每月不低于90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补贴由见习单位和见习单位所在的区就业专项资金共同提供。对于等级失业半年以上的`本届高校毕业生,可申请708元的临时生活补助。
通知中规定的各项补贴政策,自今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今年全市应届毕业生达3万人,就业率达到80%。
佛山市劳动局表示,符合条件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需要携带相关资料到区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相关业务。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篇7
一、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院在每年11月 (就业前) 、6月 (就业后) 对毕业生的调查情况, 发现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实际情况如下:
1. 就业期望值过高, 不愿到基层就业。
我院专业设置以农科为主, 主要是针对服务三农、农业科研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但面临的实际情况是, 90%学生基本都留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 不愿到基层就业;75%的同学在就业时将薪酬水平定在2500以上, 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同时我院是在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最多的学院, 每年毕业研究生约有180人左右, 其中的农药学、植物病理学、农业害虫与昆虫防治等大多专业为农科专业。毕业后绝大部分毕业研究生都流向了以非农业主导的发达城市、珠三角地区等地, 而一些以农业为基础的单位 (如广西钦州农业局、江西正邦、惠州银农等) 来我院接收毕业生时, 往往是招不到毕业生, 或是在接收后1年内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离开。
2. 眼高手低, 欠缺吃苦耐劳精神。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 许多学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不佳。我院有5个本科专业, 其中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属农科, 在就业过程中, 有许多农科学生为了留在城市, 80%转行的同学大多选择了在销售、采购行业就业。而这些行业要求毕业生能吃苦耐劳、有拼搏精神, 如果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的话, 则更加要求有个人牺牲精神。2011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 有不少同学通过了一些外企、上市企业和笔试、面试, 进入了实习阶段, 但在实习过程中流失率比较高, 到最后真正能留下来的不多。据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看, 主要是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争先恐后, 但真正能花时间、花精力完成任务的不多, 在不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往往会找各种客观理由来为自己解释, 而没有从主观上找原因。
3. 法制知识欠缺, 劳动权益受损。
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了新的劳动合同法, 虽然在每年的毕业生职业指导时也给毕业讲解了一些重要部分, 但仍有95%的在每年就业前, 75%的同学在就业后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了解。在2007~2011年的就业工作中, 每年都有毕业生因为欠缺相关的法律知识, 而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或自己忍气吞声, 致使自己的劳动权益受损。如2011届的小张通过参加招聘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 正式建立劳动关系后, 在接后的2个月, 小张发现用人单位并没有依照劳动合同所约定的承诺支付劳动报酬。小张多次与用人单位交涉未果, 随后, 其与用人单位大吵一顿, 甩袖而去, 没有想到依法力争自己的合法权益, 后来在学院辅导员的建议下, 找到了天河区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才追回了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
4. 信息不对称, 没有充分利用就业信息。
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模式是:学校联系用人单位—发布用人信息-组织供需见面-双方满意后达成协议[2]。但在实际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用人单位过来后, 少人或无人参加招聘面试的情况, 而又还有不少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当然, 其中不排除有个别企业在知名度、提供的待遇、成长平台等方面有所欠缺, 对毕业生缺乏吸引力。但往往有些各方面都不错的企业、单位来招聘时, 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毕业生对企业的文化、背景、制度、成长平台等不了解而造成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 毕业生最关注的是单位的薪酬, 而对其他方面了解不多, 甚至有10%的毕业生对招聘的企业完全不了解。还有不少毕业生不了解国家、地方的政策规定, 导致了就业信息的利用不充分。
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实践做法
通过调查分析, 出现以上问题, 主要是由于毕业生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职业指导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针对实际情况, 我院联合各方力量, 通过改变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调动班主任积极性、校企合作办学等做法, 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1. 进行分类指导, 增强职业指导实效。
(1) 对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取向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学院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 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素质特征, 结合个人的价值趋向和兴趣爱好。并考虑人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学院在工作过程中, 将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在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中进行分类指导, 如团体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其次, 注重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需求、社会需求。学院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 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职业需求的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进行弹性规划。主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 (2) 调动班主任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学院职业指导人员有限,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个人进行职业指导, 学院邀请了专业师资对班主任进行了职业指导方面的培训, 使班主任具有职业指导的基本知识, 可以针对班上同学个人进行简单的职业指导。
2. 改变毕业生看法, 引导基层就业。
(1) 营造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校园环境。我们一是利用学院网站、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 大力弘扬献身基层、志愿服务西部的毕业生的崇高精神。二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基层就业氛围, 学校通过挖掘基层就业毕业生的优秀事迹并将其艺术升华, 排演出小品、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 对在校生进行启迪教育。三是树立典型, 弘扬先进, 增强榜样的教育示范效应。 (2) 协助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一是组织毕业生参加组织部门的基层选调。近年来, 我院通过广东省委组织部选调到基层42人, 通过广州市从化、增城委组织部选调到基层20人, 其中99届毕业生王某2005年已担任镇委书记。二是引导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 援藏支疆支边。2007年来, 全院共有25名毕业生被挑选奔赴西部。三是支持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创业。我院积极为回生源地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学院老师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鼓励他们发挥技术优势,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自主创业, 如创办特种种植场、养殖场、进行农业综合项目开发。
3. 丰富校园文化, 职业指导全程化。
(1) 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在课堂教学之外, 学院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开展“朋辈”帮辅活动, 请高年级优秀的同学与低年级同学交流;在课堂外积极开展就业技巧、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利用网络资源, 进行信息发布、问题咨询等多方面的远程互动。通过多样化、多形式的就业指导, 让大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知识, 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培养职业素养, 提高从业能力。 (2) 针对不同年级, 跟踪指导。在一年级在大学生中开展个性倾向测试, 职业素质测评, 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潜能、性格等,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为学生量身订做符合其发展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方案;二年级在大学生中开设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相关课程, 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观念和责任感、使命感, 让大学生对自我能力、优势进行评估, 自觉进行适应性或超前性学习, 不断完善未来职业生涯所需的知识结构, 促进职业素质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塑造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三年级在大学生中开展实习和培训活动, 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四年级针对毕业生在就业期间碰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4. 构建信息平台, 畅通信息渠道。
(1) 巩固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渠道是否通畅, 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获取。现学院拥有短信平台 (可点对点直接发送信息到个人) 、网页、宣传栏、Q群、微博、学生干部队伍等多重渠道, 保证就业信息传递到每一个毕业生。 (2) 拓宽企业—毕业生双方沟通渠道。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往往导致“招人难”与“就业难”的情况同时存在[3]。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学院主要通过与企业多沟通、企业到学院举进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企业工作校友的座谈等方面, 让毕业生对企业无论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产销售、企业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有更理性的认识。通过近年不断努力, 在2011年的招聘当中, 来我院招聘的企业基本都招聘到满意的员工。 (3) 宣传就业政策法规。对大学毕业生宣传国家政策, 必须与开展国情和形势教育相结合, 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树立做普通劳动者光荣的思想境界[4,5]。学院通过宣传国家政策与开展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教育结合, 使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 调整择业期望值, 确定位置, 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通过宣传就业法律法规与保护毕业生权益相结合。学院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就业小品、就业宣传手册、宣传栏、就业案例分析、就业知识竞赛等形式, 把宣传国家政策、就业法律法规在广大学生中宣传, 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5. 校企合作办学, 增强学生实践教学, 拓宽就业门路。
(1)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企业签订书面协议, 规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学院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企业成为学校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 双方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在原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 2010年与清远卓银农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在大三学生中挑选部分同学, 成立“卓银班”, 经过一年的培训并于2011年暑假的实践, 同学们都纷纷表示收获非常大。2011年9月,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 学院与深圳诺普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进一步扩大了校企办学门路。 (2) 加强校企互动交流, 增强实践教学。双方开展互动式交流与宣传活动, 企业派出技术专家不定期到学院开展企业形象宣传活动和举办职业指导报告、学术或科普讲座, 帮助毕业生了解企业和行业情况及就业形势和职业要求,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就业动员教育时, 我们都会邀请企业的专家、管理者来校作报告, 2007年累计共48场;学院也派出专家学者到企业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突出我院毕业生的品牌形象。2007~2011年, 我院共派43名教师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 (3) 校企联合, 组织学生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些实践环节的培养, 促进学生和企业的互相认识和了解[6]。对学生来说, 增强了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能力, 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 这是最好的形象宣传, 也是挑选新员工的良机。2008~2011年, 我院共派了243名大三的学生利用暑假期间到先正达、中化国际、拜耳等企业进行实践, 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每年它们都会在我院接收毕业生。
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个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 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要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国家、地方可以在宏观上对政策、就业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进行调控。在微观的层面上, 从职业指导的角度来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采用职业指导的手段及方法可以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问题, 并且起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 对在就业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从职业指导的角度展开原因分析, 同时开展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 对促进毕业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庄新豪.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研究[J].学理论, 2010, (3) .
[2]吴琼.高校就业指导专业化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 .
[3]张义秋, 李升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及对策[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22) .
[4]陈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发展[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 .
[5]吴长旻.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S2) .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篇8
王 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虎溪大学城,401331)
摘要:文章从分析高校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的现状出发,结合我院自主开发的就业管理平台并分析其特点,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实现信息化就业进程,进一步拓宽就业工作发展空间。
关键词: 就业信息化;大学生就业;就业平台
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攀升使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2005年毕业生人数是338万,初次就业率72.6%;2006年413万,初次就业率71.8%;2007年495万,初次就业率71%;2008年559万,初次就业率70% ;
①2009年611万,初次就业率68%;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
人,增量压力基本上得到缓解,但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仍很大。目前有关部门正共同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2009年11月20日教育部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并提出了八项要求。
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已经不再取决于建筑面积、摊位数量、人员规模,而将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相连。在“人际市场”与“载体市场”并存的同时,传统粗放型的有形市场正在向增加高科技含量、高质量服务的无形市场过渡,最终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全面信息化。在这种社会趋势下信息化就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人才就业的主渠道,高校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提高就业率显现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高校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实现就业信息化,为毕业生就业助力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就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历程
1999年首家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中国院校人才网”开通;2000年高校开始在校园网上发布招聘信息;2001年有近10%的高等院校尝试各种模式建设各自的就业信息网。在信息化手段用于就业的起初阶段,高校逐渐树立了信息化的意识。
从2002年至今,是一个政府重视,各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得以快速发展的阶段。如就业中的 “一把手工程”,“三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准则。2002年教育部明确强调就业工作要实现“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200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 开通,要求各地方、各高校加快各自就业服务网的建设,尽快形成国家、省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2004年国办35号文要求:“所有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开通就业服务信息网并与国家和省市网互联互通。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信息资源建设,尽快实现网上招聘和远程面试。” 2006年11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启动,是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五部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发起组建的网络平台。2008年教育部和网络联盟组建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这是教育部着力打造的立体化平台,2008年大学生就业工① 据《中国大学生就业》第24期《中国大学生就业年历》一文:截至9月1日,教育部公布的比例为74%
作的“一号工程”,它标志着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各商业性人才网站也开始关注高校毕业生市场,建立专门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频道,建立常年校园推广网络,这些举措激活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从就业服务网开始建设到现在网络建设中“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也预示着就业指导与服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就业信息化建设大大方便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用人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某学校就业信息网读取中心数据库中的毕业生信息,毕业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处理后找出合适职位,降低求职成本,加强求职成功率。
2.信息化就业平台的现状
信息化就业主要目的是用信息化手段去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传统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低成本大范围地收集和使用信息,建立学生和用人单位实时双选平台,实现就业部门与用人单位动态信息交换,以及对就业工作人员、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行为分析和效果监控等)。纵观当前形形色色的网上就业平台,呈现如下特点:
(1)由各自为战,到成立联盟,逐步形成国家、省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以及人才、劳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三网”互连互通,达到降低研发与运营成本、信息共享目的。目前高校就业信息化发展较快,由于在建设之初缺乏持续发展的思考,基本上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资源有效整合操作方案,更难达到良好的运作效果。
(2)就业信息脱离毕业生的个性需求。目前区域性、行业性的就业网站不下数百,但真正能提供个性化信息、全过程服务的比较少,特别是优质就业岗位少。网上全过程的就业服务包括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资料审核、信息发布、视频洽谈、诚信认证、签约等一系列过程,它摆脱了信息式人才网站的框架,真正达到了网上就业市场实现毕业生就业的目的,从而保证求职与应聘的成功对接。
(3)信息冗沉,信息可信度不高、针对性不强。非本校的网上就业市场仅掌握招聘求职的信息资源,而不具备用人单位的客户资源或毕业生的实际人力资源,单位与求职者对接的成功率、资料的可信度、实地见面的安排等问题根本无法解决。所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此类网上就业市场的要求仅仅是就业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需要,只能以信息发布为主,基本上不能提供全过程就业服务。
3.我院自主开发的就业管理平台的特色。
就业管理平台是将本校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让本校学生、用人单位可以快速地建立个人资料、浏览招聘信息以及内部管理员修改信息,发布消息等,学校能随时统计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于平台的每一个模块的设计和整体的信息维护都采用“适用,简单,智能”的原则,对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来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发布,对于平台的管理员来说可以方便、快速的完成信息的审核、发布、删除、回复等功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私密性。私密是把双刃剑,在保护隐私的同时也客观上增加了门槛,限制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人才市场竞争大,为保障学校的联系的招聘单位不被
外校学生竞争走,我院自主开发的就业管理系统只对本校学生公开招聘信息,建立了用人单位信息库,每年都可以主动出击联系用人单位并发动全校师生提供用人信息,并实现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所发布信息的审核、使用分析、统计。
(2)共享与整合特色。围绕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完善平台各个模块的功能,优化平台运行和软硬件系统,统一各外来平台的数据信息。开发整合全国、省级高校联盟、校际内部的资源,采取网上和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开展个性化深层次服务,增强平台的吸引力。
(3)自助性与互动性。平台具备发布留言及回复功能;开展就业指导咨询,网上答复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逐步引入专业化服务,借助就业管理平台逐步开展毕业生职业生涯指导、择业观、个人素质提高等多项服务,改变不适应用人单位期待培养模式,选拔优秀毕业生并经培训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重点工程单位等优质就业单位,并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4)信息权威、针对性强、可信度高。由于平台的“非职业中介”式特征,就业平台的动态信息都是经过严格筛选与甄别,又能涵盖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薪酬等重要信息,能满足毕业生的多样性就业信息需求。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的信息指导模块了解最新就业政策、公务员考试、征兵等信息。
(5)更新及时、便捷。有效的就业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公平分享,实现了信息快递,信息来源广,并进行分级分类;还可实行“一对一”帮扶措施,捆绑就业推荐;根据以往毕业生的去向进行跟踪实现就业反馈;还可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监测进而达到对就业市场的预测。
就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和使用,除了节约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外,还能促进高校优化管理机制,为招生的专业、地区分布提供参考,为课程设置优化提供参考,减轻就业工作人员事务性劳动,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
我们自主开发的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做到了四个满意:毕业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院系就业管理工作人员满意,就业中心工作人员满意。毕业生用户可以实现修改口令、发布留言、查看专业以及非专业的招聘信息、修改个人资料、查看重要通知、查询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查询用人单位录用信息、查询所报单位统计、查询面试时间地点、查询近期单位面试报名情况、参与职业测评等功能;用人单位经校方审核通过后可以发布用人信息,修正用人信息,查看学生报名情况,公布学生录用情况等;院系管理员经校方审核通过后可以发布用人信息,查询学生信息,实现各种统计目的等;学院管理员可以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发布招聘及面试信息,就业录用登记,用人单位信息审核,查询报名录用情况,学院专业介绍,各种数据查询统计等工作。使用两年来,平均每年的点击率接近12万人次。毕业生、用人单位、院系工作人员和就业中心管理员都已经非常喜欢使用平台开展就业活动。
为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自主开发了职业测评系统,选取目前最科学、最实用、最准确的测评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基本性格、基本素质、心理特征、职业性格、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六大方面42个项目的测评,能准确记录学生测评结果,能详细统计分析学生测评情况,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
2008年教育部明令就业指导课为必修必选课,通过建立职业发展教学体系、就业讲座体系、就业座谈体系和学生组织体系,提高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研究水平,加大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力度。推进就业指导的制度化、专业化、专家化、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社会化、个性化、分类化以及互助化建设。正视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解决求职难、招聘难、信息不对称的矛
盾,努力建成集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 监测评估为一体的高效率的就业信息化系统。
总之,中国高校就业信息网建设发展迅速,但信息化就业水平偏低,要想达到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信息化就业模式。还需要依托网络技术,找出现有就业网络的缺陷,克服自身困难,消除“信息孤岛”,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实现就业信息共享,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同时还要进一步实现就业状况的有效跟踪和监测,完善职前就业技能的网络培训功能,真正实现信息化就业,进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大为.对“十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回顾与思考.中国高等教育, 2006,(3)
2.刘大为.把握机遇,加强合作,努力开创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新局面.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16)
3.孙长林,刘锐.大学生就业信息集成管理网络平台系统建设思路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6)
4.杨雨龙,徐文.网上教育人才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2)
5.张凤有.提高就业信息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开创就业指导服务开发工作新局面.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16)
作者简介]王文(1968-),男,汉,四川西充,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理学学士,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招生就业信息化研究。
详细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文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招生就业处 邮编:401331 电话:***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 篇9
特殊情况就业的说明
特殊情况包括:出国(境)留学、自主创业。
为保证上报方案的正确性,避免因上报方案的失误影响就业率。这二类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学校就业信息网“资料下载”处下载《东莞理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出国(境)留学登记表》、《东莞理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登记表》(网址http://xsc.dgut.edu.cn/job/),如实填写于6月29日前交到各院系,各院系加盖意见后于7月1日前统一交回学校就业办。
在办理上述手续时,由于实习或因特殊原因不能回校办理各种手续的,应委托他人代为办理,同时出示由委托人、受托人签名的委托书。
东莞理工学院就业办
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篇10
各位领导:
近些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全员参与、悉心指导、拓宽渠道、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的工作理念,结合我院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意向实际,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渠道,全方位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学校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和我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保证了广大毕业生实现充分和满意就业。想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和特色做法和各位领导做一个汇报和交流。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消,世界各国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我国物价上涨,宏观调控压力加大,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本地区、本行业的产业专业升级,安全环保的客观现实,影响2011届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复杂多变,加上毕业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都给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自2010年9月以来,学院党政领导和师生高度重视,客观分析就业形势,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毕业生提供积极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力争全院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学院2011届毕业学生总量为480人(2010年9月),其中,本二批次304人,本三批次和专转本批次毕业生176人;2011届毕业专业共有4个,分别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共计198人,材料化学专业共计79人,制药工程共计136人,环境工程专业共计36人,安全工程专业共计31人。由于4名同学因学业等原因没有顺利毕业,实际毕业生总数为476人,其中本二批次301人,本三批次和专转本批次毕业生175人。
现将我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2011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概况
1、三个统计点全院就业情况
截止到2011年6月20日,首次就业率为76.25%,全部为协议就业。截止到2011年8月20日,初期就业率88.13%。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年终就业率为98.75%,其中协议就业率为80.42%,考研率为16.04%,协议就业率和考研率之和为96.46%。未就业的6名学生并不是年终没有就业,据了解有3名同学已经就业,但就业协议和证明没有反馈。和我院各专业往年就业情况比较,我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和考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就业率有了明显上升,而且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协议就业率好于以前任何一个年份。
2、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我院2011届5个专业本
二、本三及专升本毕业生就业和考取研究生总体态势优良。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100%。其中就业人数为165人,占85.05%,考取研究生29人,占14.95%;安全工程专业31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100%。其中就业人数为25人,占80.65%,考取研究生6人,占19.35%;制药工程专业136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99.26%。其中就业人数为120人,占88.24%,考取研究生15人,占11.02%;材料化学专业79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98.73%。其中就业人数为57人,占72.15%,考取研究生21人,占26.58%;环境工程专业36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88.89%。其中就业人数为26人,占72.22%,考取研究生6人,占16.67%。
3、就业面向地区和单位性质分析
从就业地区分布看,我院2011届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办学所在地——连云港的毕业生为88人,占393名就业毕业生总数的22.39%;在徐、淮、盐、连、宿等苏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134人,占34.10%;在连云港、南通、盐城三个沿海大开发龙头地区就业的毕业生125人,占31.81%。201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符合我省实施沿海大开发、振兴苏北经济、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的宗旨,也体现了我院办学“扎根淮海、面向黄海、服务沿海、辐射陇海”的战略思想,为地区和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但是,也不难看出沿江经济带、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到这些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215人,占54.71%。按就业人数多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南京44人,占11.20%;苏州43人,占10.94%,上海32人,占8.14%。我院2011届毕业生90.84%都把企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目标,他们能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选择基层单位就业,75.06%的毕业生到集体、私营、民营企业就业,反映了我院毕业生立足并深入基层企业生产研发第一线经受锻炼和不怕吃苦的踏实精神,择业观念趋于理性和现实化。
4、考研情况分析
我院2011届476名毕业生中,共有77名同学考取了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高校的研究生,占16.18%。其中本二批次62名,占本二毕业生总数301人的20.60%;本三和专升本批次15名,占本三和专升本毕业生总数175人的8.57%。考取985或211工程高校研究生情况分析:77名毕业生考取985或211工程高校研究生共计21人,占考取研究生总数的27.27%。经数据分析,反映了我院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质量总体良好,这是与长期坚持抓学风建设是分不开的。
二、特色做法
1、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
根据工作需要,学院于2010年9月重新调整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4月专门修订了《于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年4月和10月两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党政联系扩大会议,分析研究2011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院、系“一把手工程”。推行各系及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去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学生能尽快落实工作和适应就业岗位提供帮助,建立并实施院毕业生就业信息通报机制,通报招聘企业信息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所带学生的就业动态。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弹性模式。严格按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鼓励毕业生提前介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已提前完成的同学,第八学期可申请到就业意向单位实习或见习。进一步狠抓学风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举办考研专业基础课免费辅导班,为考研学生提供复试和调剂指导。调整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学期安排,提前半年为即将进入毕业班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鼓励假期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训工作。
2、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计了《与社会各界开展人才与科研合作征询函》,主要内容有:向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学院及专业简介和2011届毕业生生源及分布情况;设计学院和企事业单位人才与科研合作征询表;设计并征询相关企业中我院毕业校友跟踪信息反馈表等。此函通过网络Email、校园招聘会和省市人才市场等渠道广泛发送到相关单位,积极推介我院毕业生,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同时利用校园招聘活动和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等机会加强和用人单位主管沟通,为单位招聘提供积极地服务,建立了一批长期合作单位。目前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主要有:上海的药明康德、合全药业、现代制药;苏州的国环环保、常余化工;无锡的华燕化纤、宜兴协联;江阴的百川化工、长电科技、广信油墨;扬州的扬农化工;南通常海食品添加剂;泰州的中丹集团、森然化工、沙桐化学;盐城“保利协鑫”新能源、淮安的实联化工;徐州的伟天化工、利民化工;宿迁的阿尔法药业;连云港的益海粮油、恒瑞制药、康缘制药、天晴制药、豪森制药、罗盖特、华威电子、华海诚科、东海硅微粉、太平洋石英。和盐城滨海、大丰、响水陈家港、灌南、灌云、金山镇等工业园区内的多家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3、积极沟通,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咨询和服务
由学院就业办负责老师牵头,连同班主任、毕业环节指导老师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就业办老师建立了移动飞信群、移动和联通电话群发、“烛光心斗”QQ群,做到毕业生指导和招聘信息发布等全覆盖所有毕业生,及时做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信息交流。学院和系部分专业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班级召开班会,加强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教育及引导。定期分析毕业生就业动态,千方百计地帮助未就业学生,特别是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就业目标,工作体贴入微,耐心细致。先后举办小型招聘会和用人单位宣讲会近100场次,还组织毕业生赴徐州和赣榆金山镇现场考察。
三、保障机制
1、领导重视,师生协力。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我院学生就业工作,为毕业生工作出谋划策,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我院党政领导和老师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面向培养合格人才与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氛围,并对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从政策、经费等各方面提供了最大便利,在供需洽谈场所、办公设备等方面保证了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我院成立了由院领导、系主任、专职就业辅导员、毕业生班主任组成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指导和服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完善了就业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作为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力促学生就业。
3、全院教师齐动员,力促学生就业。我院通过周三教职工例会及时通报就业工作,学院领导、毕业生班主任与专业教师积极想办法,帮助毕业生就业,一年来,多名教师都通过个人关系联系用人单位,系部在指导学生考研和增强专业技能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4、精心设计,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学院先后邀请了毕业校友荣芳总经理、赣榆金山镇某企业武总来校做“大学生成才和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由课堂内集中授课与课堂外分散个别指导相结合。就业指导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制定授课计划,按照授课计划和相关要求备课与组织课堂教学。就业指导课紧密围绕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讲授求职择业技巧和求职简历的制作,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好评。
四、就业安全和心理辅导
1、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干扰大学毕业生正常求职的因素很多,如不正之风,设骗欺诈,信息泛滥等等。学院以正反面案例做好毕业生求职心理疏导和安全防范教育,督促学生远离求职陷阱。一是指导毕业生能够较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防止受骗上当;二是指导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善于捕捉最佳择业时机,防止因脚踏两只、三只船等丧失机遇。
2、加强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倡导文明离校。学院不断加强就业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毕业生请假外出实习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不发生意外事故。为了让毕业生平安、顺利、顺心地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我院认真组织了欢送毕业生专场晚会和形式多样的欢送活动,毕业生离校环节有序进行,做到了让学校放心,让学生满意。
3、按时、规范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流程管理,顺利完成签约上报、派遣改派、档案转递、户口迁移等工作。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告一个段落,本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具体分析如下:客观方面,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党和政府宏观政策的积极引导,是导致本届毕业生实现就业目标的根本保证;我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认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福、毕业生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民生工程”,始终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一把手工程”之一;学校和学院就业指导机构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积极吸引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咨询等服务工作。同时也是与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化学化工等相关行业积极举办各类人才市场,为毕业生提供便捷有效地服务是分不开的。主观方面:我院毕业生的优良学风形成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本届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不断调整个人求职期望,积极主动地求职就业,是搞好就业工作的核心因素。
【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实例】推荐阅读:
大学毛概社会实践心得及感想07-02
关于毛概社会实践调查的心得体会06-11
毛概义工实践报告05-26
毛概的实践报告06-16
毛概实践调查提纲07-18
2022毛概实践题目08-25
毛概实践教学选题10-15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正文11-17
大学毛概社会实践报告08-23
大一毛概课程实践报告范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