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政策问答

2024-06-15

就业服务政策问答(共12篇)

就业服务政策问答 篇1

最近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以“安静的革命”为题,总结了当前发达国家的女性就业情况。报道认为女性已变成欧美地区劳动力的主力军。在欧盟国家,自2000年以来女性占据了新增8百万工作岗位中的6百万。在美国,“男性衰退”开始流行,四个男人中间就有三个失业。而到2011年,美国的女性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比男性多出260万。显然她们在就业时会占据更多优势。

女性的经济权利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社会变化。过去女性被限制在主要从事重复生产和仆人工作的岗位上,而且结婚和怀孕时可能被要求放弃工作。在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国家,女性大学生的比例正在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女性管理着许多世界级别的大公司,从美国的百事可乐到法国的Areva公司都是如此。

总的来说,男性是欢迎女性“入侵”职场的。但这项进步也带来了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女性在公司的高层代表性仍然不足。二是很难平衡工作和抚养小孩。双职工家庭的夫妻总是抱怨他们照顾孩子的时间太少。性别歧视已不是主要的原因:在美国,无子女的女性跟男性赚的一样多,只是做母亲后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被迫改为从事一些时间灵活的底薪工作,从而出现收入的下降。事实上,主要是冗长周期的带薪产假在使一些公司放弃雇佣女性。而母亲遇到的困境对孩子的成长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各国都在寻求成本更低且细致的方法,以便让女性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福利国家过去倾向于让女性成为家庭妇女,现在则需要改变这种运作方式。例如,一些美国的特许学校正在尝试提供更长的上学时间和更短期的假期,以减少儿童需要父母照料的时间。但美国现在仍然是唯一一个拒绝为母亲提供带薪休假的发达国家。这和它过于重视自由市场的劳动价值有关。而北欧国家则提供了许多国家出资的托儿所,从而拥有了全世界最高的女性就业率和最少的社会问题。这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就业服务政策问答 篇2

职业介绍(个人求职、单位招聘)

一、我想找个工作需要怎么做?

答:携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寸免冠照片两张、学历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登记求职。

也可通过开发区人才网进行网上求职登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宣传栏定期更新企业招聘信息,求职者可自主选择。

二、企业招聘要提供什么资料?

答:初次招聘:携带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和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到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厅登记备案并填写《招用人员简章》,招聘简章必须如实注明用人单位的性质、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招用专业工种和需求人员数量、录用条件、工作期限、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条件等情况。

《就业创业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

一、什么条件的人员可以办理《就业创业证》(就业失业登记)? 答:就业登记条件: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城乡单位就业人员、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不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

失业登记条件:失业登记范围是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乡常住人员,包括城镇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

二、如何办理《就业创业证》(失业登记)? 答:(1)办理就业登记

一是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后,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登记。

二是自主就业。从事个体经营人员或灵活就业人员,应在实现就业后30日内,到就业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申请就业登记。

(2)办理失业登记

一是有单位就业经历的人员,应在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60日内,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个体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应在终止就业后30日内,到就业地或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创业证》。

二是无就业经历的人员,到常住地街道(乡镇)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所办理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创业证》。

三、办理《就业创业证》(失业登记)需要什么材料? 答:(1)就业登记。

一是单位就业需要的材料。①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②单位法人代表身份证及复印件;③录用人员花名册;④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⑤录用人员身份证复印件;⑥《招用职工就业登记表》;⑦《就业失业登记表》(初次就业者)或《失业职工再就业审批表》(失业再就业者);⑧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二是自主就业需要的材料。①工商营业执照或社区出具的《灵活就业从业证明》;②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簿本人页复印件;③《就业失业登记表》;④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2)失业登记

一是有单位就业经历人员需要的材料。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证明;②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③《就业失业登记表》;④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二是有自主就业经历人员需要的材料。①个体工商户停止营业的证明或社区出具的终止灵活就业的证明;②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③《就业失业登记表》;④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三是无就业经历人员需要的材料。①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 印件;②《就业失业登记表》;③二寸照片1张(用于办理《就业创业证》);

下列人员除准备以上材料,还需提供以下相关失业证明: ①毕业年度内或毕业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学生证》或《毕业证》、报到证(派遣期内毕业生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②失地农民: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国土部门出具的被征地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③乡村失业人员:村委会(社区)出具的失业证明; ④零就业家庭:社区出具零就业家庭证明2份; ⑤退役军人:《退伍证》原件及复印件; ⑥刑满释放人员:释放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办理劳动事务代理参保手续

一、哪些人员可以办理劳动事务代理参保手续? 答:开发区户籍、在开发区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办理。

二、办理劳动事务代理参保的程序是什么?

答:个人携带相关材料,到劳动事务代理中心签订代理协议书。

三、办理劳动事务代理参保需提供什么材料?

答:

1、个人档案;

2、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

3、一寸照片6张;

4、身份证复印件3张。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发放

一、什么人群可以领取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 答:根据《关于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聊劳社字[2007]94号)规定,符合4050的失业人员,经过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养老、医疗保险)的,可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可享受多少额度? 答:根据当地最低缴费基数和规定缴费比例给予60%的社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三、灵活就业人员的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的程序? 答:灵活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就业创业证》及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有效证明(用人单位或经营场所管理机构等证明),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提出申请,进行就业登记,填写《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申报表》。经过就业认定后,于每年10月上旬持当年个人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到所在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提出申请,经乡镇(社区)受理上报后,由区级劳动就业办公室审查后,转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款。

技能、创业培训

一、个人或单位想参加技能、创业培训应该去那里报名? 答:各乡镇人社所,开发区内的定点培训机构及开发区就业办都可以进行报名。

二、什么人员可以参加技能、创业培训?

答:对有就业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全体城乡劳动者都可以参加,重点对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发区籍的被征地农民、毕业学年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企业在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和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

三、就业培训是否收费? 答:不收取任何培训费用。

四、培训有哪些项目(专业)?

答:培训分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专业主要有计算机操作员、营业员、电工、机械操作员等多项可以职业技能鉴定的项目组成。创业培训专业主要有创办你的企业、改善你的企业、扩大你的企业组成。

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一、什么样的个体工商户或小企业才能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答: 个体工商户申请: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被征地 农民、残疾人、随军家属、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乡妇女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的。

小企业申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条件是什么?

答:个体工商户的条件要求:①经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②有固定场所和自有资金;③从事的经营项目必须是微利项目;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无不良金融信用记录、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小企业的条件要求:要求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除建筑业娱乐业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养吧等国家限制性行业,以及其他国家产业政策不予鼓励的企业外)吸纳8类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随军家属、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乡妇女等符合条件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100人以上的企业达15%)。

三、小额担保贷款额贷款额度、期限多少?如何贴息? 答: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最高额度1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政府全额贴息。对于贷款满2年,且安置人员多、扶持带动就业效果好,还款及时、无不良信贷记录的,允许再申请一次小额担保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但原则上不再贴息。

小企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最长不 超过2年,按贷款时银行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四、我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需要怎么办理?

答:个体工商户:申请人→所在地人社所自主就业登记(办理《就业创业证》)→项目实地考察→人社部门审核→小贷中心审查→签订反担保合同→银行放款→贷后跟踪管理→贷款回收→贴息申请→贴息拨付。

小企业:贷款申请→贷前调查→担保机构初审→人社部门、财政部门认定审核→贷款担保→贷款发放→贷后跟踪管理贷款回收→贴息申请→贴息拨付。

五、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答:个体工商户(合伙经营)提交如下材料:①就业创业证及复印件;②申请人配偶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③工商营业执照,属于特殊部门需要提供相关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④经营场所租凭合同或自由房产证;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提交如下材料:①营业执照副本;②税务登记证副本;③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④招用符合条件人员的就业创业证等有关证明;⑤职工花名册及工资发放表;⑥企业与招用符合条件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创业两项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创业岗位

开发补贴)

一、什么样的人员或企业可以申领两项补贴?

答:登记失业人员、开发区籍派遣期内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城乡各类从事创业活动的劳动者。二、一次性创业补贴申领条件是什么?

答:在开发区内初次创办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工商营业执照或持有民政部门出具的有效资质证明,且有效期限在1年以上,经营期间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可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三、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申领条件是什么?

答:在办理营业执照或资质证明后招用本市登记失业人员、聊城籍派遣期内高校毕业生,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照有关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四、两项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按10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招用人员符合条件的,按照每招用1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五、两项补贴申领程序是什么?

答: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可向开发区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填写《一次性创业补贴、岗位开发补贴申请表》,并提报以下7 类材料:

①企业法人身份证、(高校毕业生提供学历复印件或失业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②税务登记证;③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和毕业年度年度高校毕业生名单(毕业证,派遣证)及就失业登记证、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明细账(单);④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⑤正常经营1年内3.6.9.12月份全部职工工资支付凭证;⑥完、免税证明;⑦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

创业孵化基地(园区)政策扶持

一、开发区有没有创业孵化基地(园区)?

答:开发区共有2处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其中:汇通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东外环高速路口汇通金属物流园内,兴隆市级创业孵化园区在辽河路东首兴隆金属物流园内。

二、怎样入住孵化基地(园区)?

答:创业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向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进行申请,通过基地(园区)组织的项目评审后就可以办理入住手续。

三、入住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后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 答:创业者入住后可以免费享受孵化基地(园区)提供的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配套创业服务,还可以享受房租、水、电减免等优惠政策。

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和社保补贴

一、企业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享受生活补贴和社保补贴?

答: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生活补贴。

引进的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特殊专家,5年内每年给予4万元的生活补贴及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补贴。

引进的正高级职称人才,5年内每年给予2万元的生活补贴及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补贴。

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才,5年内每年给予1.6万元生活补贴及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补贴。

引进的硕士、副高级职称、高级技师及其他具有特殊技能的紧缺人才,5年内每年给予1万元生活补贴及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补贴。

引进的211工程院校毕业的本科学历人才,只补助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费。

二、企业引进人才享受的生活补贴和社保补贴多长期限? 答:最长不超过5年,并根据单位落实人才待遇和人才发 挥贡献情况进行考核和动态管理。

档案借阅和调动

一、如何办理档案借阅手续?

答:个人没有借阅档案的权利。需借阅档案时,应由借阅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借阅申请,在“借阅登记表”上进行登记。

二、档案可以借阅多长时间?

答:借阅基础时间不能超过一周,如需延长时间,需提出延长借阅申请,并到期按时归还。

三、如何办理人事档案调动手续?

答:转移企业人事档案必须本人携带人事档案调动函或失业再就业登记表、城镇劳动合同制工人转移审批表,并在“人事档案转出登记表”上登记。

高校毕业生报到

一、高校毕业生如何报到?

广西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问答 篇3

答:(一)参赛条件:

凡属广西籍农民工和在广西务工的外省籍农民工,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和务工地报名参加农民工技能大赛。

(二)农民工技能大赛报名办法:

1.县级初赛和市级复赛由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报名。

2.自治区决赛以市为单位组队参加,各市均要参加所有竞赛项目的比赛。

(三)农民工技能大赛奖励项目有:

1.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对参加初赛者,竞赛成绩达到标准的,颁发参赛职业(工种)初级(五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对参加复赛者,竞赛成绩达到标准的,颁发参赛职业(工种)中级(四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对参加决赛者,竞赛成绩达到标准的,颁发参赛职业(工种)高级(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决赛奖励。决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奖励等次。(1)一等奖:取各项目竞赛成绩的第1名,共10名,由自治区大赛组委会发放奖金3000元。对获得竞赛第1名的选手,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后,授予“广西技术能手”称号,颁发证书。获得竞赛第1名的选手所在单位建立有工会组织的,可按程序申报“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二等奖:取各项目竞赛成绩的第2、3、4名,共30名,由自治区大赛组委会发放奖金2000元。对获得竞赛第2、3名的选手,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后,授予“广西技术能手”称号,颁发证书。(3)三等奖:取各项目竞赛成绩的第5-10名,共60名,由自治区大赛组委会发放奖金1000元。(4)优秀奖:凡参加决赛的选手未获得一、二、三等奖者均为优秀奖,由自治区大赛组委会发放奖金500元。

问:2016年是否继续开展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农民工创业园项目实施的“六大标准”是什么?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能享受到什么政策扶持?

答: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5]29号)精神,2016年,我们将在贫困地区继续开展农民工创业园项目建设,每个市可选择1个试点县创建农民工创业园。

农民工创业园项目实施“六大标准”:一是应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在道路交通、供电供水、消防治安、环境保护、通讯网络和职工生活等基础配套设施要有保障;二是建设规模10公顷以上,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有关集约用地标准,不能占用优质耕地或基本农田;三是农民工创业园应有10家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入驻;四是项目验收前农民工创业园要有1家以上企业投产,投产率应在10%以上;五是农民工创业园内应以农民工创业为主,农民工创办(含入股)的企业数不得低于创业园内企业总数的30%;六是要积极促进当地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后,入园就业的农民工人数不能低于创业园内就业总人数的60%。

经自治区确定为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试点的县(市、区)可获得自治区财政500万元的资金扶持和10-20公顷土地指标用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园区内的企业按规定享受国家和自治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初次创办的企业,免除属于自治区、市、县收入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农民工小微企业,以及吸纳农民工就业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分别给予补贴。

问:怎样申报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能享受到什么政策扶持?

答:技工学校和定点培训机构均可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向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申请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评审认定的自治区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获得自治区财政适量的资金扶持。在获得补助后两年内,市级农民工实训基地的农民工培训能力每年不少于500人,县级农民工实训基地的农民工培训能力每年不少于300人,到实训基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比获得补助前增加10%以上。

问:怎样申报“广西优秀劳务品牌”?获得“广西优秀劳务品牌”能享受什么政策扶持?

答:在广西人力资源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享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和竞争力的劳务品牌均可经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向自治区推荐申报“广西优秀劳务品牌”。经评审认定的“广西优秀劳务品牌”,获得自治区财政100万元的资金扶持,用于促进劳务品牌孵化基地建设,扩大品牌培训,发挥品牌效应。

问:入驻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可以享受到什么补助或补贴?

答:入驻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可以享受以下补助或补贴:

(一)场地和水电补贴。孵化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并与基地签订场地租用合同的,可按季申报场地和水电补贴,补贴标准最高不得超过1300元/户/月(两项合计),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二)一次性创业补贴。孵化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基地正常纳税经营满1年并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2000元/户的一次性补贴。

(三)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给予一次性补助。孵化企业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履行合同满1年后,按15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其中吸纳就业援助对象的,按2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并按规定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孵化企业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

问: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主要针对哪些群体?需要什么条件?额度多少?期限多长?

答:(一)贷款对象为:

1.具有广西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半年以上的进城务工经历的农民工;

2.具有广西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农民。

(二)贷款对象认定条件:

1.农民工,是指持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农民工;

2.农民,是指经“第一书记”推荐,且持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农民;

3.持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就业创业证》的农村转移劳动者。

(三)贷款额度:最高贷款额度为10万元。

(四)贷款期限: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贷款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或担保机构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经办银行可以按规定给予展期一次,但展期期限不得超过1年,且展期贷款不予贴息。

(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局供稿)

就业政策亟待梳理 篇4

如何将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 哪些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 紧迫之声连发中国能否破解就业难题?日前, 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

记者:国家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并出台了具体措施。但就记者对同学们的调查看, 由于基层就业与城市相比在环境、收入等多方面存在差异, 一些同学望而却步。您认为, 现行的促进基层的政策如何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杨伟国:国务院日前出台七措施扶助大学生就业, 其中一项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同时扩大中央有关部门实施的面向基层就业项目规模, 这一政策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会起到作用, 但是我们要关注两个问题。首先, 从政策本身看,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牵涉到很多细节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农村和城市在生活环境、收入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 一般不可能成为学生的首选。目前, 基层政府部门的确可以增加岗位, 但是在政策的执行力度上, 能否有效的将现行推广的补助、参保等措施落实到位, 是关键的问题。

由于角度不同, 政府考虑问题的思维和学生还是有差异的。

另一方面, 大学生们要想清楚, 去做这个事情是为什么, 它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间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临时的过渡, 还是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去的时候该怎么做你才能够清楚, 否则的话, 就会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下去抱怨, 但是外界的环境你作为大学生个体来说几乎是没有能力改变的。所以, 对于这个问题, 我想是大学生自己本身要去考量。第一, 我既然做了村官, 在这段期间需要达到什么, 这可能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你也愿意在这里长期发展, 那么你的整个身心就要转到以这种职业通道为基础的学习体验, 融入到所处体系中。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过渡或者一种经验积累, 那么你就需要考虑到我要在这里所获取的经验是什么, 你想干什么, 为将来做好准备。此外, 大学生应该把政策理解清楚, 现在各地村官计划大体上有时间限制, 和以前所说的挂职锻炼相比是不一样的, 相当于就业预备或见习的色彩, 2-3年后, 你可能还会选择其他的工作。

所以, 政策的最终落实, 一方面取决于政策的规定本身能否有效执行,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政策本身的理解。由于角度不同, 政府考虑问题的思维和学生还是有差异的。举一个例子,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地方政府可能首先会想到当地是否需要更高水平的人。第二, 这么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对社会来说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所以相关部门需要想办法解决就业压力, 而这个压力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而并非每个个体的就业状况是否都很好的问题, 以上两点是政府考虑问题的初衷。而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 他可能的期望是我去一个地方做事情有我期待的工作环境, 我的职责, 我需要的条件。但是在农村, 这些要求不能被一一满足, 所以导致一些人真正到基层后很难适应当地环境。那么, 这必然会导致微观个体的期望和政府解决问题的目标之间有差异的。

从形式上看, 大学生村官计划如果实现了每年每村有多少名大学生村官, 已经满足了所有的要素。但是形式上的满足是否解决了本质上的要求, 如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是否有需要深究的问题?对报名参加村官的学生, 政府是否需要给出其明确的权利、义务、职责、今后的发展机会?除了安排工作岗位外, 是否有补偿的计划, 比如参加公务员、研究生考试加分?接下来就要考量落实的情况如何, 这又是政策执行方面的内容。所以我认为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问题, 始终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对于国家制定的政策, 首先, 政府有责任把这个计划执行到位, 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出现了一些没有实施到位的事情, 政府有责任将其完善。然而, 政府制定的政策是宏观的, 也很难顾及到每一个人, 尽管我们从理论要求上是这样的, 但是政府没有做到的时候, 我们也不能整天去抱怨。所以作为个体, 要回到现实的问题上来想, 我要干什么, 我将来要做什么, 这个村官计划给我带来的是什么, 我利用这个计划能做什么, 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核心问题。所以, 这两项内容结合在一起, 我个人认为, 大学生本身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基本上给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但是, 不同的人因为所处的位置、社会关系不一样, 获取成功付出的代价可能有些差异, 而这也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情况。所以, 从个人发展的现实角度看, 在没有办法解决个人和外部宏观环境的“矛盾”下, 你需要思考自己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什么。

记者:在就业吃紧的形势下, 不少同学选择创业作为另一条就业途径, 国家和各省市也出台了诸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但是, 同学们的创业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据相关调查显示, 创业资金依旧是大学生创业路上的“拦路虎”。您认为, 目前大学生要真正实现创业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加以引导呢?

杨伟国:从政府的政策角度看, 对想要创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数量的创业贷款支持, 是很好的政策扶持, 然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还需要多项配套政策跟上。我不认为有好的主意, 能满足社会需求, 会有人不给你钱, 关键是, 大学生是否有能力想到好的创意, 将其转化为好的产品或服务, 是否能让企业的运行保持良好的状态。

就我了解的情况看, 中国大学生创业能力有待提高。作为一名大学生, 对社会的需求、职业市场的关注, 对于创业过程中间的环节了解的程度都要清楚, 才是一名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要求, 不过目前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是很少被提及的, 也没有受到大学生们的重视。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 一般情况下, 对于某个问题我们都在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恰恰忽略了在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创业, 大学生要有多方面、多维性、多角度的思考, 才能在看似没有机会的条件下抓住好的时机。

记者:针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国正全面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 从拓展就业渠道、放宽户口限制到提供创业帮助、落实《就业促进法》, 完善劳动合同法。您对目前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怎么看?

杨伟国:2008年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利好政策, 到目前很有针对性的“国7条”, 我认为从国家层面上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已经很充分了, 除了直辖市的落户政策之外。现在的户籍问题是, 对大学生而言, 到一个城市的小企业就业到底能否真正落户。据我从求职学生那里了解到的信息, 在一些地方如果办理落户也是附带其他的条件, 那么这样似乎就很难执行大学生自由落户的政策, 大学生真正实现落户没有办法得到保证。我看到很多省也相继出台了购买本省产品和服务可落户的政策或者是口头说法, 但是这对于国家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这个国家的资源配置肯定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变成一个国家内部市场分割的做法。所以, 我觉得户籍政策更多的是要关注到底有多少学生享受到了这样的政策。当然, 这项调查不能只到政府机构去了解, 也不能用一个绝对值说某个城市今年落户了多少大学生都不是本地户口的, 这样意义不大。肯定会有学生到当地落户就业, 但是在这个圈子之外还有多少人没有落户呢。我认同北京、上海有地域上的特殊性, 但是我个人不认同因此有户口限制的做法。我的原则一直很清晰, 实现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因为即便大学生暂时没有找到工作也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成为我们社会的负担吗?

我们国家政策方面有两个较大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政策不是没有, 而是政策太多了, 有些政出多门, 显得凌乱。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国家的政策始终面临着执行力和执行效果的问题, 比如现在国务院出台的户籍政策, 到底执行到什么层面, 在各个省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从政策执行的角度看, 我觉得政策不是不够, 而是让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所以我觉得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机构, 比如教育部, 其他所有涉及大学生就业的机构要和教育部联名联署发布相关政策, 如果这个政策在教育部的层面不能够得到实施, 那么就上升到国务院的层面来发布政策。另外, 由于现在实施的政策之间各有侧重, 那么事情的面就牵扯的很多, 也让政策变的难以执行。所以, 我认为政策的出台, 要有明确的为数很少的机构, 并且有层次性的分解细化, 而非多头政策。国务院不可能制定非常详细的政策, 如果能够逐级分解, 那么必然会制定一个非常详细的细则出台, 在这个基础上, 政府可能还需要有一个监督检查机构, 毕竟宏观政策和其运行中间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需要了解政策执行效果。

服务基层就业政策 篇5

目高校毕业生有关就业政策的通知

福建省公务员局 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完善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

生有关就业政策的通知

闽人发〔2009〕221号

各市、县(区)人事局,各有关市、县(区)“三支一扶”办:

根据中组部、人社部等五部门《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闽委办[2006]73号)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加强我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现就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有关就业政策通知如下:

一、服务基层项目主要包括:福建省级和设区市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福建省大学生志

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含研究生支教团)。

二、参加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为两年及以上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省、设区市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3分,报考县(市、区)、乡(镇)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参加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限为一年,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限报考县(市、区)、乡(镇)公务员,笔试总分加5分。

三、参加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为两年及以上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三年内报考我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既可按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报考,也可按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

四、参加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为两年及以上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省、设区市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3分,报考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5分。参加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限为一年,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限报考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笔试总分加5分。

五、参加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为两年及以上期满考核合格并愿意继续在我省农村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在我省乡(镇)事业单位编制内新增工作人员时,可免于参加统一招考,由接收单位直接报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相关手续。对于参加我省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并愿意留在服务县(市、区)街道(镇)工作的毕业生,由服务社区所在县(市、区)人事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选聘在相关街道(镇)所属有空编的事业单位工作。

六、参加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为两年及以上期满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可报考面向我省参加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高校毕业生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专门职位。参加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限为一年,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限报考县(市、区)、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门职位。

七、凡通过享受政策待遇,被录(聘)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不再享受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加分和专门职位招考优惠政策。

八、本通知从印发之日起执行,参加省外组织实施的上述服务基层项目福建生源高校毕业生参照执行。

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

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服务基层就业政策

一、(三支一扶)

3、对于服务期满两年考核合格、符合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并愿意继续在我省农村基层工作的,在我省乡(镇)事业单位

编制内新增工作人员时,可免于参加统一招考,由接收单位报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核准相关手续。

二、青年志愿者

(2)各级项目办要通过建立志愿者人才库,在充分掌握志愿者就业需求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包括青联、青企协等各个方面的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志愿者、了解志愿者,通过现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等形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志愿者,畅通志愿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渠道,为志愿者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县、乡各类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也应拿出一定职位专门吸纳这部分大学生志愿者

三、服务社区自愿者

就业服务政策问答 篇6

一、破解当前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当前,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偏差呈逐渐扩大之势,第二产业由于资本深化导致资本劳动比加速增长,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越来越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具体来看,由于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就业大量向其他产业转移,造成第一产业就业出现负增长,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不一致的是,第二产业就业增长非常缓慢,而第三产业成为就业增长最快的部门。

统计数据显示,与1995年相比,2007年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提高了3.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了7.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远远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自1994年开始超过第二产业。

从就业弹性(即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所能带动的就业增长)来看,1995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极其微弱,1995-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而同期就业人数仅增长1%:1995-2007年,我国就业弹性基本上在0.06-0.16之间波动,年均就业弹性仅为0.11。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远高于全国的总就业弹性。1995-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的平均水平为0.37,超过总就业弹性0.26个百分点;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最大且最稳定。

由此可见。我国第一产业成为劳动力流出的主要部门。而第二产业近年来较高的就业结构偏离度表明。第二产业并没有合理吸收从其他部门流出的或正在转移的大量劳动力。由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从农业、工业转移出的劳动力,正在大量流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吸收劳动力最主要的部门。

因此。基于当前我国面临的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破解当前就业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将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作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这也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服务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调查中发现,虽然当前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服务业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以及体制和机制上的制约,服务业作为社会就业主渠道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服务业有效吸纳就业的优势并没有显现。表现为:

(一)指导思想存在偏差,极大地制约了服务业在促进就业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

服务业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生产者服务(商务和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消费者服务(又称个人服务,包括旅馆、餐饮业等)、流通服务(或称分销或分配服务,包括零售业、批发、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和社会服务及公共服务(政府部门、医疗、健康、教育、国防等)。从当前我国各地发展服务业的实际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普遍将发展服务业单纯定位成发展高端服务业。而且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忽视了对促进消费、吸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活性服务业的规范和扶持,造成顾此失彼,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整体服务业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事实上。各地盲目上马与地方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不相符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不但很难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对带动就业增长和促进就业结构合理调整的作用也不大。

(二)消费者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滞后限制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

当前,能吸纳大量就业的消费者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滞后是我国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消费者服务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低于发达国家和同等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与印度相比。我国消费性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印度的一半。1990年消费者服务占GDP的比重,中国为8.2%,印度为24.8%;1995年中国为8%,印度为25.4%2007年中国为9.9%,印度为31%。我国社会服务业(主要包括住宿、旅游、租赁、咨询服务、居民服务等)的就业比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很大。2006年中国社会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为4.07%,印度尼西亚为11.1%,马来西亚为14.36%,菲律宾为7.53%,泰国为9.85%,墨西哥为13.77%,中国社会服务业就业比重只相当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三)新兴服务业的就业推动能力弱

国际经验表明,新兴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新兴服务业就业的带动能力也极强,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金融行业是发达国家服务业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但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金融活动的管制、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该行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就业比重仅相当于国外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国外平均水平为5%左右)。再比如,卫生服务业是影响人力资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外全社会卫生费用的总额增长十分迅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很高。2002年。我国卫生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加在一起,就业比重仅为0.67%,而同期韩国为2%,美国则高达10%。还有,科学研究和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也同样显示出我国与国外的巨大差距。因此,我国新兴服务业的严重滞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也大大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进程。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未来中国新兴服务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四)如何协调好服务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建立服务业促进社会就业长效机制的难题

服务业结构的不断演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体现在,一方面使服务业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一些传统服务部门萎缩甚至消亡,使劳动力失去了在这些部门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服务业结构的不断演进会带来原有产业的资本更新和工艺的进步,从而在排斥一部分劳动力的同时,又会吸纳一部分素质更高的劳动力;再一方面,在服务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新兴服务部门的不断涌现,也会提供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因此,在服务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即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有效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投资仍显不足和劳动者素质仍然较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服务业结构性失业和社会就业难问题。

三、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与措施

在当前强调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我国更应重视就业的增长,将促进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增长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出现无就业增长的经济增长。这也意味着,在注重提高投资的经济回报率的同时,更要重视投资对于就业增长的贡献,使投资不仅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带动就业的扩大。因此,服务业

作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吸收新增劳动力及剩余劳动力最主要的部门,政府应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和扶持。

(一)调整信贷政策,加大对第三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当前,许多服务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服务型企业,由于缺少足够数量的固定资产用于抵押。也无法将专利技术等虚拟资产作为抵押品,加上又不具备直接融资的条件,因而无法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极大地制约了服务企业的发展,阻碍了就业的增长。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调整信贷政策,加大对第三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各种不同形式的资金投入第三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二)促进劳动力在行业之间的充分且自由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有必要建立和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力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自由有序流动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产业结构演进的弹性的就业结构。还要加快服务业领域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使市场在劳动力等要素供求决定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国服务业部门工资制度改革滞后,劳动力要素流动不畅,要素供求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严重影响了服务企业按照市场机制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选择和配置。

(三)加强全民对提高教育水平和积累人力资本的认识

普及各层次的教育培训机构,正确引导居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增强未来服务业部门就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必须强化城镇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培训:加大职业培训特别是职业转换培训方面的投入,以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规模,调整职业培训结构。优化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提高劳动者的就业适应能力。

(四)正确处理好服务业资本深化和增加就业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就业弹性值虽然高于第二产业,但其数值已开始下降,同时服务业固定资本投资增长迅速。根据我们的估算,服务业占我国资本存量的比重在50%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2007年),这表明,我国的服务业还处于明显的资本深化进程中,存在着资本对劳动的一定程度的替代;同时也表明资本对劳动进行大规模替代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增长迅速。一般而言,资本对劳动替代的技术进步有助于迅速推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过度的技术替代可能导致大量的劳动力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大量的失业人口也将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同时,资本对劳动力的过度替代也要求大量投资的持续增长,这将降低投资效率。因此,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通过加强管理、资源重组、人力投资和培训等方式提高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五)大力发展带动就业能力强的消费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

就业前,这些政策值得关注 篇7

2010年福建省省内高校毕业生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总量将达21.3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7万人, 大中专毕业生的比重超过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待就业毕业生的数量也连续多年积累递增, 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 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成为我国就业的重要矛盾。福建省保证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上年水平, 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

2010年选调生和选聘生计划招募750名、“三支一扶”计划招募600名、志愿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招募600名、服务社区计划招募300名, 在岗位安排上进一步向欠发达地区和人才紧缺的乡镇基层岗位倾斜, 向急需补充人才的福州 (平潭) 综合实验区等重点地区倾斜。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时, 确保80%以上的岗位面向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招考, 并逐年提高;省和设区市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优先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

实施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

在福建省全省各地正常招聘中小学教师的基础上, 2010年增加2500个名额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担任紧缺学科的教师。

招聘50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临床医师。

招聘1000名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县乡两级农技推广 (畜牧兽医、种植业、农业机械) 机构。对其中到财政一般转移支付县 (含财力相当于一般转移支付水平县) 工作的500名高校毕业生, 省级财政按每人每年1.5万元的标准, 对当地财政给予财力补助, 连续补助3年。

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在工商注册、办理纳税手续、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进一步简化程序, 确保各项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实。通过财政和社会力量两条渠道, 进一步充实“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 扩大资金资助面。

继续实施大学生“十百千万”创业助力计划

依托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实行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等一体化运作和服务。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资源, 建设完善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基地。遴选并重点扶持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继续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洽谈会, 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对接平台。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 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注重依托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创业实习基地、孵化基地,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教育培训、配备创业导师, 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扶持一批高校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建立离校后待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机制

实行离校后待就业高校毕业生待就业登记制度, 引导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主动回生源地登记, 由人才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专门台账, 建立待就业毕业生信息数据库, 为离校后待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就业推荐服务, 促进离校后待就业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对凡是需要就业信息服务的, 至少提供三次基本符合其条件的就业信息;凡是希望提高职业技能的, 至少提供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凡是符合享受扶持政策的, 帮助其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各地、各高校还要针对女大学生特点, 强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促进就业公平。

开展“双困”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专项活动

对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的“双困”毕业生, 重点进行就业推荐, 优先安排参加就业见习, 优先招募到公益性岗位就业, 免费提供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就业推荐等, 并提供求职补助。把离校前三个月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纳入促进就业相关政策享受对象。毕业生凭学校出具的证明和学生证到学校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 视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免费职业介绍服务、职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促进就业政策。

链接

福建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顺利开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 帮助广大毕业生充分了解各项就业创业政策, 由福建团省委、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及福建省学生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福建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省级宣讲团于5月10日至5月14日先后到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师范学院、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共九所院校进行宣讲, 来自26个高校的近6000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与此同时, 福建省9个设区市也参照省级宣讲团的架构, 成立市级宣讲团, 正分赴各地高校开展30余场宣讲会, 参会师生代表来自全省50多所院校。2010年省市两级宣讲活动于5月21日全部结束。宣讲期间, 累计向广大师生现场发放6000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汇编、福建团省委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手册、《创业天下》杂志、资产评估师介绍等宣传材料。宣讲活动结束后, 还将下发700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汇编, 1000张就业创业政策宣讲视频光盘。

在此基础上, 福建全省各高校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力度, 通过开展校内宣讲, 充分利用校内媒体、网络等阵地, 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了解就业创业有关政策, 感受党和政府及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引导毕业生投身基层就业创业, 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信心;进一步增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提高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水平;进一步为有关部门及时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出台措施提供决策服务, 形成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合力, 推动福建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就业服务政策问答 篇8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特征及存在的不足

1.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特征

近年来,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 就业问题凸显。无论是往届毕业生, 还是应届毕业生, 在就业过程中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就业形式多样化。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新兴行业的发展,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形式, 如酒店试睡员等。其次, 就业结构不平衡: (1) 热门行业供大于求, 冷门工作供不应求, 供需矛盾凸显; (2) 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区域, 吸引着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而其他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3) 人才结构不合理, 表现出人才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两个方面。再次, 就业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大学毕业生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但其所需工作岗位是存在的, 由于就业信息不通畅, 导致企业和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需求都未能得到满足。最后,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缺乏规范性引导。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大学毕业生有畏难心理, 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2.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的不足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虽然提出了一系列就业政策, 但仍然存在不足。

政策主体之间存在着沟通问题。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体, 主要包括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公众等, 而政府占据着主导地位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政策主体之间存在着沟通不足的问题, 未能协同合作。首先, 政府的就业公布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高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是政府公布就业率的主要依据, 其信息内容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真实性。其次, 缺乏有效的就业信息监控制度, 使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弹性较差, 容易产生供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政策主体之间存在着功能结构问题。政策难以有效贯彻落实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推出, 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大学生创业需要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而政府未能给予大学生创业足够的经济、技术支持, 导致政策未能有效落实。

政策主体间存在着环境适应性问题。首先, 政府推出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缺乏创新性。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 与工作岗位差距较大, 使大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其次, 高校培养大学生时缺乏实践, 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 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二政策网络视阈推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必要性

基于政策网络视阈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具有必要性。首先,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年来, 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多, 加大了就业需求, 就业问题逐渐凸显。目前, 我国高校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而言, 就业难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持续。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又带动了社会就业。有关部门有必要从企业等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以更好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其次,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由于管理低效, 使政策难以有效贯彻和落实。例如:大学毕业生往往被北上广等大城市所吸引, 希望在大都市中一展身手, 更好发展, 而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小。由此可见, 要进一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仅凭借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将社会多个政策主体进行有效组织, 建构完善的政策网络, 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政策网络视阈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发展

1.充分发挥政策网络主体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社会公共问题, 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并与其他政策网络主体协同合作, 以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首先, 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提高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就业工作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社会就业。政府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和研究, 以发挥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其次, 政府积极调整角色。由于政府具有其他政策主体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条件, 因而应积极转变角色, 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一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引导, 有效消除地区歧视、性别歧视等,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使大学生在岗位竞争中保持平等, 优胜劣汰。最后, 充分发挥多维政策网络主体的联动作用, 建立或完善科学合理的就业状况公布制度和就业信息监测制度。

2.构建和优化政策网络结构

首先, 发挥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作用。一方面, 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实现充分就业。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 主要表现在就业门槛提高和岗位设置有限两个方面。另一方面, 要加强公平公正就业环境的营造。初入社会的大学生, 满怀理想和抱负, 其就业不仅是谋生需要, 而且是为了在社会上立足, 实现自我价值。为大学生营造有利的竞争环境, 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其次, 加强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一是政府完善相关制度和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加大信息输出力度, 加快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就业信息展示是就业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重视为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经济支持。此外, 应加强对无用信息的剔除, 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三是扩大信息共享范围, 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 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及企业的工作需求。最后, 建立健全就业保障组织或机构,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切实的保障, 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3.政策网络生态的优化

环境对大学生就业发挥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就业环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此, 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政策网络就业的生态性。

首先, 提高政策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一方面, 政府等有关部门应明确就业领域的细节,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可靠的环境。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等政策的辅助性作用, 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有利条件。其次, 高校作为政策网络的重要主体之一, 在大学生课程设置方面, 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 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再次, 用人单位应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最后,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合理选择工作。

四结论

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 也是社会问题, 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近年来,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加, 就业问题凸显, 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应制定有效的就业政策, 提高就业问题的解决能力。政策网络作为政策分析工具, 能够对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提供实践基础。总之, 积极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和提高其就业能力,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推动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近年来, 高校普遍扩招, 为更多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步入大学校园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素质, 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就业问题。对此, 政府等部门必须积极推出就业政策, 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本文主要从政策网络视阈研究大学生就业政策。

关键词:政策网络,大学生就业政策,政策主体

参考文献

[1]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 2012

[2]申怡.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趋向调查研究——以湖南部分高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钱晶.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效果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张可.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服务外包产业税收政策初探 篇9

(一)服务外包的成本优势

服务外包是企业在降低成本、集中强化优势业务、推行新的发展战略的考虑下,将非核心业务以委托接包方承办的一种运作方式。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被确定为采用外包服务的主要原因,其关键点是为买家降低成本,我国也以其低成本优势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接包国之一。以下因素的存在,使得服务提供商面临着利润降低与成本增加的压力:(1)发包方对于服务质量与价格要求的提高;(2)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包括人员培训成本、留住人才的高成本等;(3)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成本按照人民币计价,而收入按照外币计价。因此,在服务外包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正逐步失去其原有的成本优势。

(二)服务外包企业的税收成本

我国服务提供商的服务项目包括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其中,信息技术外包是我国服务提供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信息技术外包包括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软件开发等;业务流程外包包括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与会计、人力资源等)、运营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知识流程外包包括知识产权、动漫和网页设计等。服务涉及的行业包括:金融、政府、制造、零售、教育、能源与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媒体、电信、公共医疗卫生等。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服务外包最大和最重要的买家是国内高科技和电信行业、外国制造业和中国政府。按照我国税收体系的设置,服务外包提供商主要承担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等纳税义务。

二、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税收政策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展沿革

1. 关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我国关于服务外包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下列文件中:《关于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工作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第147号)、《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3号)、《关于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0】64号)、《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65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2. 政策的主要变化

财税【2009】63号文件失效后,其营业税优惠政策在财税【2010】64号文件中做了规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在(财税【2010】65号)中予以规范。除此之外,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政策适用范围方面。与财税【2009】63号文件相比,财税【2010】64号文件将营业税免税政策由“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扩展到“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即适用于示范城市注册的所有从事离岸外包业务的企业。

(2)技术先进型企业认定方面。与财税【2009】63号文件相比,财税【2010】65号文件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放宽认定条件,将服务业务收入占本企业总收入70%的比例降低到50%;取消企业需获得国际资质认证的要求,并且简化申报核准程序。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3】33号)将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免征营业税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税前扣除两项政策延续至2018年底;进一步放宽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条件,将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由50%调整到35%,先在苏州工业园区试点,根据试点情况适时推广。

(二)营改增条件下的税收优惠政策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营改增”试点率先在上海市开展。根据财税【2011】111号,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注册在上海的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提供的应税服务免征增值税。2012年7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营改增”试点从上海市进一步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等8个省(直辖市)。根据财税【2012】71号,扩大试点地区将继续适用财税【2011】111号,具体规定为:自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注册在属于试点地区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提供的应税服务免征增值税。

三、税收政策的效力及实施建议

(一)税收政策的效力

1. 原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外包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与一系列的税收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对于服务外包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力主要体现在:鼓励外包企业大力发展离岸外包业务;鼓励技术先进型企业的发展等。2009~2011年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由200.1亿美元增加到447.3亿美元,年均增长49.51%;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由100.9亿美元增加到238.3亿美元,年均增长53.68%,是2005年的25倍,跃升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另外,服务外包企业在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 营改增在节约外包产业税收成本中继续发挥作用

营改增之后,服务外包主要业务纳入营改增的范围,对于服务行业来讲,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划定为年应税服务销售额500万元(含)以上,远高于适用于生产型企业的标准50万元,相当一部分服务型企业将被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管理,适用3%的增值税征收率。另外,一般纳税人的现代服务业(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税率为6%,远低于现行增值税税率。文件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

(二)税收政策有效实施的建议

1. 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应逐步扩大

目前,关于服务外包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面对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外包企业。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其地理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等,在外包企业数量、从业人数、外包合同执行金额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地位。出于公平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应逐步向非示范城市过渡,帮助这些地区外包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倾向于提供离岸外包业务的企业,然而中国本土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内需市场正逐步释放,因此,建议对于离岸外包业务的规模限定应逐步取消。

2. 继续规范税收优惠条件的审核程序

文件对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条件及认定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对于技术先进型企业的认定,在企业提出申请后,由科技部门、商务、财政、税务、发展改革等各部门联合评审。为促进公平与效率,可建立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平台能够提供本地区服务外包企业员工信息、服务收入详细信息、离岸外包收入等主要评审信息。

摘要:在我国大力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服务外包产业因其具有提高城市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等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国家为鼓励外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劳动工时、电信、人才培训等支持政策。本文将从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入手,探讨其成本优势、税收成本,梳理我国鼓励外包产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分析其实施效力,并为税收政策的有效发挥提供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税收政策,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关于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工作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Z].2006.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Z].2009.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Z].2010.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Z].2010.

[5]苏本生,张华雨.浅析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影响[J].服务外包,2012,(01).

国外产后女性就业政策研究 篇10

关键词:日本,德国,产后女性,就业政策

0 引言

由于我国产后女性再就业形式严峻,在促进产后女性就业政策上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我国政府需要研习和借鉴日本促进产后女性就业新举措、德国产后女性再就业培训措施以及国外的生育保险政策,促进产后女性再就业。

1 日本产后女性就业新举措

日本女性的家庭观念很强。女性一旦结婚,就当起全职太太,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与职场完全脱离。但是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导致政府养老负担加重;同时,少子化的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缺乏问题,阻碍日本社会与经济发展。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新举措,促进产后女性重返职场。此外,很多日本女性为寻求自我独立以及社会归属感,愿意分担家庭经济压力,也希望重返职场,实现自我价值。

日本政府促进产后女性再就业新举措如下:

1.1 消除性别歧视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从法律层面切实保证女性的平等就业权以及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就业机会,真正消除企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在女性孕期、产假以及哺乳期内,不得辞退女性员工;产后女性有权休假照顾婴儿,在休假期间,企业不得中断计算其工龄,不得以休假理由将其解聘,产后女性休假期间的保险费支出由政府支付。政府在全国创立配置优良的托儿机构,为产后女性再就业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方便的保育服务,减少产后女性的家庭负担以及再就业压力。

1.2 拓宽女性就业空间

日本政府为产后女性提供无偿的资金支持,激励产后女性在教育、文化、家庭护理、设计等第三产业自主创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产后女性就业拓展空间。因此,日本产后女性就业机会增多,劳动参与率也得以提高。

1.3 实行弹性工作制

产后女性由于要承担育儿以及家庭的很多繁杂事务,她们青睐于弹性的工作方式,能够满足其兼顾工作与家庭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产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促进产后女性重返职场。日本政府给予女性灵活就业的权利,女性员工可以选择在家里工作,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这种就业方式既切合产后女性的实际,又能缓解其就业压力。

1.4 提高女性就业能力

日本政府加强对产后女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通过对产后女性的初次培训和继续培训,激励产后女性学习专业技能,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提高自我就业能力[1]。同时,培训内容要充分尊重产后女性的个人需求与工作需求,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产后女性进行系统培训,真正使产后女性的个人能力提高,能够应对重返职场的诸多挑战。

2 德国产后女性再就业培训措施

德国产后女性面临职场竞争压力以及家庭与育儿负担,加之职场就业歧视,产后重返职场不易。但德国女性自立自强,她们积极参与再就业培训,虽然有失业补助和儿童抚育金,但是她们仍然希望能够重返职场,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德国政府给予产后女性支持与鼓励,制定一系列制度政策消除男女就业不平等,保护产后女性特殊权益,开拓女性就业渠道,并积极组织再就业培训,帮助产后女性重新就业。

针对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暂时辞职的产后女性,对其进行再就业培训后使其重返职场;因长期脱离职场而又希望重新就业的产后女性,对其进行知识技能体系更新培训,使其适应工作中新的要求,提高其工作胜任力;而对能力不足或经验欠缺,需要转岗从事其他工作岗位的,对其进行基本能力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为此,德国政府对产后女性进行再就业培训,为其就业提供扶持与帮助。

2.1 提供培训信息与建议指导

大多数产后女性迫切地需要参加再就业培训,但是由于长时间脱离职场,她们对选择什么培训方向,从事何种职业,感到手足无措。为此,再就业培训企业为产后女性提供大量的培训信息,指导其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同时,培训企业针对产后女性的不同特征,整理广泛的培训种类和培训方向的信息,帮助在求职中屡屡碰壁的产后女性尽快就业。

2.2 重视科技发展与技术更新

由于社会发展加快,技术不断更新,要求产后女性必须及时更新行业资讯和专业知识,提高其任职资格与能力,部分产后女性由于生育原因而脱离职场,当其再重返职场时,发现自己离职时间太长已经无法胜任新的技术要求。因此,她们迫切需要培训企业提供相关培训,为她们补足知识断层,帮助产后女性适应技术日益更新发展带来的就业挑战。

2.3 关注劳动力市场动态

产后女性重返职场后,很难选择将来从事的职业,这就需要培训企业及时把握劳动力市场发展动态,在技术、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设置多样化的培训资质考核,帮助产后女性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入口。同时,培训企业在开始专业基础知识与任职能力培训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培养产后女性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帮助其尽早适应职业培训课程,促进产后女性顺利再就业。

2.4 弹性安排培训课程

照顾孩子和家庭的繁杂事务阻碍产后女性按时参加培训,因此,培训企业要多为产后女性着想,弹性设置培训时间和课程,当产后女性因为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培训,培训企业应给予其协助,避免产后女性中断培训,失去培训机会。同时,政府还采取健全幼儿园体系,增加女性和儿童的生活补助等措施,保障产后女性全职接受再就业培训。

2.5 给予产后女性心理和精神辅导

由于产后女性长期脱离职场,适应再就业培训存在难度,培训人员不仅需要指导其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而且需要应用社会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给予引导,保证产后女性能够高效的完成培训任务,克服其适应性困难。

3 国外生育保险政策

很多欧洲福利国家有相对完善的生育保险制度,能够使产后女性依法享有产假,专门在家抚育孩子,而政府又对育儿家庭提供各种津贴,减轻其家庭负担。因此,职场女性不必为抚育孩子而辞职,也不必为辞职后再就业而忧心忡忡。

3.1 法国

在法国,为安全保证产后女性的工作,政府强制规定带薪产假不得少于16周。小孩三岁前,每个月可再领津贴,如果妈妈决定专职在家带小孩,每个月补助的金额再提高。而且产后女性享有职业保障,可留职休假3年专职带小孩,并可领取日托幼儿津贴及居家保姆津贴,孩子越多,享受的津贴额越高。

3.2 日本

在日本,产后女性加入国民健康保险,便可获得医疗补助,报销其生育费用[3]。职业女性享有职业保障和“留职有薪”方案,在家照顾幼儿还可领取工作时40%的薪水;婴儿以及未满2周岁的幼童直到其满12岁为止,其父母每月可以享受育儿金,还规定托儿机构延长托儿时间,为产后女性重返职场提供良好的育儿支持。

3.3 新加坡

在新加坡,员工可以领全薪的强制性产假有8周,另外非强制产假有16周,员工可领半薪,时间长短可以与雇主协商,而员工产假期间的薪酬成本由政府买单。同时,政府还为每个家庭发放育儿津贴,以支付其入托和入园的费用支出。

3.4 瑞典

在瑞典,产假最高可以请到672天,育婴假有450天,小孩满8岁前都可以利用。其中,450天的假期中至少有30天必须是父亲请领,强制“准爸爸”休假。

4 我国产后女性再就业启示

4.1 对重返职场的女性进行职业培训

企业应将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见习相结合,开办形式多样的产后女性培训班,组织开展一些职场礼仪、说话技巧、日常交际的课程;还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引入案例、模拟情景进行案例讨论,进一步了解不同职位的不同职责。由于产后女性的文化程度水平不等,应对产后女性设置不同层次的培训教程,帮助其掌握培训技能,尽快找到工作。同时,应建立政府、企业、培训者和产后女性全方位的沟通系统,保证四方互通信息,各尽所能,按需所取,达到实现各自满意的目的。

4.2 完善女性就业保障制度

全国妇联副主席洪天慧建议对企业内女性就业人数达到规定比例、持续雇佣女性的企业,实行经济补偿,并提出构建企业生育保险激励机制,减轻企业生育负担,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因此,全社会必须重新认识女性生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女性的生育行为对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企业理应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应积极改革和推行女性生育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加强改革的配套措施[4]。因此,通过由政府补偿企业因雇佣女性员工而需要支付的哺乳期间的工资和各种保险项目,会大幅度降低企业雇佣女性的成本,使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消除性别歧视,有利于女性充分就业[5]。

4.3 增加企业雇用女性的正效应

政府给予雇佣女性超过一定比例的企业税收上的优惠,并给予企业适当的贴息补助,减轻其贷款压力,奖励其雇佣女性员工的行为。对雇佣女性员工少的或是不愿意雇佣女性员工的企业,通过适当增加他们的税收来惩罚他们,并把收缴的税收用于支持与补贴雇佣女性员工多的企业,激励企业雇佣女性员工的正效应。

4.4 大力发展服务业

作为产业结构发展重要推动力量的新兴服务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女性劳动力,比如信息服务与资讯、银行业务、保险理赔、通信服务、文化、教育、卫生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地促进了女性就业发展。同时,运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方式,改进餐饮、娱乐和维修等传统产业,形成以新型服务业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能激发广大民众服务消费的热情与欲望,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发挥传统服务业对女性就业的吸纳作用[5]。

4.5 运用政策激励

针对产后女性再就业比例偏低的现实,政府促进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部门,通过优化就业环境、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促进产后女性再就业。财政部门为促进产后女性就业和创业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同时,鼓励用工企业积极招收女性,并从税收方面给予优惠,资金方面给予补贴[7]。

参考文献

[1]卢萍,代春柳.日本促进女性就业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J].东北亚论坛,2009(7).

[2]侯莉莎.德国失业人群再就业培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大学,2007(12).

[3]卢萍,代春柳.日本促进女性就业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J].东北亚论坛,2009(7).

[4]林寒.湖南女性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刘丹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女性就业与再就业[J].女性研究论丛,2005(12).

[6]刘玛丽.女性再就业问题及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4).

五大政策保障就业目标实现等 篇11

目标确定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中国将与“下岗”一说拜拜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消息,我国将用2至3年时间基本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并在2005

年基本完成从下岗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的“并轨”任务。目前我国已有辽宁等7个省份实现了并轨,尚未并轨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并轨完成后,传统意义上的“下岗”概念将不复存在,企业裁员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进入失业保障或低保程序。

个人信用信息七城市联网查询

今年年内,央行将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这意味着,我国公民的个人信用即将有一份“全国记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各商业银行的信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主要采集和保存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全国个人信用信息即将在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湖州七个城市开通联网查询。

国内绑架险目标客户为中小老板

“绑架险”的全名为“经营管理人员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这也是国内首个通过国际合作开发的保险产品。据业内人士介绍,“绑架险”最适合的目标客户,应该是正处在“上升通道”的中小企业老板。他们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也可能遭遇生意上的恶意报复或勒索。据悉,“绑架险”自去年11月26日亮相后,除了获保监会认可外,还需在全国36个销售地进行当地保监部门的报备,因而离正式销售还有一定的准备时间。

国民获取信息四大渠道排行

《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2004)》结果显示,除时间因素外,新型媒介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冲击是导致阅读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1999年,只有3.8%的被访者有过网上阅读经历,而2003年则上升为18.7%。在公众对媒体的接触率方面,与2001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电视、报纸和图书仍居前三位,而网络则从最后一位跃升于杂志和广播之前,排名第四。

海归创业集中在三个行业

有关“海归创业环境”的调查显示,有两成多“海归”选择了创业,创业领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最高,占32.2%,其次是咨询业、教育文化行业和对外贸易业。参与调查的“海归”认为“国内投资创业环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人情社会”和“法律有待完善”两方面。其中“政府有无必要给予海归优惠的创业政策”,是一道面向所有公众的开放性问题,参与调查“海归”中的43%和无留学经历人员中的40.9%均认为“有必要”。

女性比男性更适合远程航天

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与男人相比,女人更适合进行长距离的太空旅行。男人由于生理上的一些不足,无法承受太空飞行中遇到的恶劣环境给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而30岁以下的女性在太空旅行时能更为容易地保持一种健康状态,因为她们荷尔蒙中的一些元素可以保护她们免受心血管疾病的困扰。所以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太空总署一项2020年左右将人送上火星的计划中,最佳人选应该是女性。

“美女经济”愈演愈烈

就业服务政策问答 篇12

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执行困境

新医改实施四年来,各项卫生政策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极大落实,有效推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何进一步落实农村各项卫生政策,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均,服务可及性差

卫生资源配置,主要体现为卫生费用的配置状况。对于卫生费用的开支结构,笔者通过对近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卫生总费用从2000年的4586.6亿元飙升到2011年的24269亿元,上涨了5倍多。但从费用构成比例上看,出现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日益减少、社会卫生支出与个人卫生支出增大趋势,最终趋向于三等份。这是在整体上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但具体到农村实际,政府卫生支出更是减少,加剧了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在服务可及性方面,基层地区的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县城,农村地区民众的卫生服务资源则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与乡村卫生室,而这些往往难以满足农村的卫生需求。曾有学者调查,发现某一农村地区由于乡村卫生室覆盖人群比例为1∶1307,远高于国家标准,致使有的村卫生室覆盖区域最远达100里左右。

(二)农村卫生投入不足,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着“剪刀差”政策,以掠夺农村资源、牺牲农村卫生事业为代价,把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城市卫生建设中。这些历史欠账直接导致了农村卫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虽然新医改实施以来,强调把更多财力投入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建设及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上来,但在实践政策执行中,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本应由政府公共财政负担的农村卫生服务职能,却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主要存在问题:缩减或占用公共卫生经费,如长期负债经营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各种便利优势挪用及占用农村公共卫生经费;虚报以套取政府配套经费,如虚报村民健康档案人数获取卫生服务费;“以医养防”,通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收取超额费用,以维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的各项开支等。

(三)农村卫生人才短缺,质量不高

当前,农村医药卫生人才短缺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严重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学历及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医护人员主要集中在县城;乡村卫生机构人员不足,学历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在乡村医生群体中,没有学历的达34.1%,半数为中专学历,专科仅为13.3%,本科生没有。这突出反映了农村卫生人才的缺乏,并且能力素质严重不足。近年来,新医改也提出通过政策引导,把更多的医疗资源引入农村,但如何引入、如何完善政策、引入后如何能留住等,都还需要一个检验和落实的过程。

(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松散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当前,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曾发挥着重要的历史性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日益显得松散,特别是乡村卫生室建设简陋、预防保健功能弱化、医疗水平差等,对村民的医疗保健与治疗功能逐渐削弱,而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也日益减弱,难以履行农村卫生服务的职能。因此,新医改政策与乡村卫生一体化等政策着力点也在于重构农村地区的基本服务体系,维护农村民众的公共卫生与公共健康。

二、作为政策工具的政策宣传

政策执行是政策循环中的关键阶段,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其核心就在于如何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政策工具。政策宣传作为政策工具的重要手段,对政策执行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如何理解政策宣传内涵及功能作用,协调处理政策宣传与政策执行关系,应是运用政策宣传的逻辑起点。

(一)宣传与政策宣传

宣传,在百度百科中解释“为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传播、宣扬、宣传福音”。在西方社会中,宣传本意为散播哲学的论点或见解,即如何把相关的思想对外散播,以接受及自觉认同其理论。到现代社会,宣传作为一个行为过程和策略,成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基础理论。政策宣传,本文认为,指关于公共政策决定、政策内容和政策实施方式的宣布和传播,是政策执行功能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宣传的目的在于把公共政策的目标、内容、精神向执行者、目标群体等进行宣传,以增强政策认同,加强政策有效执行。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通过政策与人们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和信念的认同而使人们接受政策的努力”,实现减少执行成本。在我国过去政策执行的实践中,政策宣传往往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导致政策科学发展的道路曲折多变。

(二)政策宣传的功能作用

政策工具,主要是指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法。近现代以来,许多学者对政策工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胡德、彼特斯、萨拉蒙等都从各自不同视角分析了政策工具的类型与功能,特别是美国学者拉米什依据政府介入程度把政策工具分成自愿性、混合性和强制性等三类工具,比较切合当前政府政策运作的模式。它主要通过宣示、告知、传播、教育、影响、劝诫等方式,把政策目标、内容向政策对象与民众进行影响与塑化,使他们自觉接受与认同政策,从而减少执行阻力。因此,作为政策工具中重要方法的政策宣传,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信息传播功能,它向民众传达政策内容、目标、主旨等;行为引导功能,它引导政策对象与目标群体认同政策目标,表现出接受、顺从态度;行为劝诫功能,它改变政策对象行为举止,自觉在政策的法制框架内运行。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政策宣传作为一种软性政策工具,更多倾向于通过思想、感情、意识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在当前信息社会与网络高速发展的环境里,其影响是深远而稳固的。

(三)运用政策宣传注意的限度

政策宣传在实践中更多表现为自愿性或混合性的政策工具,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度。一是工具选择的限度。政策宣传是一种软性的执行方式,不具备对民众的强制力与约束力。在运用过程中,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在特定环境下,应配合使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传播教育功能。二是宣传效力的限度。拉斯韦尔提出的5W理论,认为宣传受传播者、内容、载体、渠道、技巧与对象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环境或因素的差异,都可能影响宣传或传播的效果。因此,政策执行中,应针对5种因素的具体特征来加以运用,才能达到最佳宣传效力。三是政策环境的限度。从行政生态学上分析,政策宣传与政策环境联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政治危机与和平时刻、政策动员与执行阶段、国内宣传与国际宣传等不同环境下,政策宣传的运用、实施与开展等都是不同的。

三、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宣传工具创新的路径

对于政策工具的恰当运用,反映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也反映了政府的创新能力。上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困境,其逻辑归因是多元的,但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政策工具的选择及运用上出现偏差,致使政策执行出现阻滞。以下拟从政策宣传的理念、方式和体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有效执行。

(一)强化卫生政策宣传理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毛泽东、邓小平等对政策宣传理念都非常重视,强调政府与领导干部要具备良好的宣传意识,更要注重宣传方法与技巧。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日益重视,先后制定与出台了许多农村卫生服务政策,但受传统文化与农村地区的影响,政府及卫生职能部门往往对农村卫生政策宣传的意识不强,存在以高姿态俯视群众开展宣传活动的情况;政策执行者未吃透政策文件精神,把握不准,讲解不到位;未能研究农村民众与农村环境特点,宣传效果不佳等。因此,政府应强化农村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宣传理念,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农村民众、社会传播,以引导高层政府决策者关注农村卫生现状,及宣传党的卫生政策,把优秀医学人才引入农村地区。

(二)改进卫生政策宣传方式

政策执行受阻,很大程度上是因政策宣传不到位引起。在农村地广人稀、现代化宣传渠道滞后、民众接受能力有限的环境下,如何将卫生政策信息有效传递给农村民众,增强政策认同感,这就涉及政策宣传方式的选择。因此,我们需要拓宽政策宣传渠道,提高政策解释力与沟通力。可积极运用电视、报纸、手机短信、橱窗、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村民众宣传卫生政策,传播卫生常识、新农合作用、基本卫生保健知识等。同时应借助现代传播手段,由农村组织及基层政府向上级政府进行反向宣传,以增强卫生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如积极反映本区域卫生服务可及性状况、农村卫生室与乡村医生发展情况、乡镇卫生院面临困境等,为政府制定后续农村卫生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三)优化卫生政策宣传体制

政策宣传作为政策执行的一个环节和一种混合型政策工具,其宣传体制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状况。在农村地区,长期沿袭渠道单一、高度集权、强调意识形态等特点,使得卫生政策宣传效果欠佳。优化卫生政策宣传体制,就是要突破传统束缚,创新宣传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激发体制活力,促进政策宣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开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走以党的宣传喉舌为主、其他新媒体平台为辅的立体式宣传网络;应下放宣传管制权限,实行上级政府负责宏观卫生政策宣传,基层政府抓好具体政策实施宣传的格局;淡化宣传意识形态,正确认识农村卫生政策,及时把农村卫生状况、公共健康新闻、卫生危机事件等第一时间向外传播。

(四)改善卫生政策宣传环境

政策环境决定政策宣传效果,影响政策执行情况。彼得斯提出“5I”的政策宣传环境影响因素,即观念、制度、利益、个人及国际环境。“5I”理论对我们改善农村卫生政策宣传环境提供了良好参考,它要求我们在宣传政策过程中,要注重政策对象的传统观念、当前卫生政策的制度内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评估、个体的宣传技巧与能力、农村的客观环境等。因此,我们要改善的是农村民众的接受能力与文化水平、提高政策宣传者的自身素质、优化农村现代化信息传播形式等,以提升政策宣传效果,提高农民卫生参与度,也吸引更多优质卫生资源流入农村,巩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摘要: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中央出台了大量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配套制度,以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但在实践中,农村各类卫生政策执行却遇到诸多瓶颈,阻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本文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特别是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执行中的困境进行梳理分析,认为主要根源在于政策宣传的不到位。最后从政策工具视角,对强化政策宣传工具创新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卫生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宣传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中的瓶颈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2(1).

[2]钱再见.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宣传及其创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1).

上一篇:大学生“三下乡”下一篇:乳房胀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