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政策(共12篇)
服务贸易政策 篇1
摘要: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服务贸易,政策,选择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务贸易急需更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未来几年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目标是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力争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1.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服务业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基础条件。
2.世界经济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高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业加快转移重组为特点的新形势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制造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全球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国际投资更加倾向于服务业等因素,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以服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为重点,将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
3.我国近几年服务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机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216.5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位于全球的第七位和第五位,其中出口超过意大利,进口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为3.7%和4.2%。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出口增速正在赶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二)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有机协调。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的国际规则,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越来越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服务贸易也处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端,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和附加值,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些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贸易的能力迅速提高,使服务贸易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和调整,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一个新特点。
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层次低、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不足、服务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统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都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各方面的要素资源,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结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做法,分享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把发展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并实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和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一)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充分研究和讨论,2006年我国出台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为了满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尽早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
我国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研究和制定规划,根据近几年服务贸易规模速度显著扩大的实际,确定快于“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建议到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8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使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同时,应提出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方向和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组织各地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研究制订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服务贸易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服务贸易能力,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先于全国和各地综合规划,力争在国家和地方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服务贸易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任务。
(二)研究制定更加优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指导目录
目前的国家产业发展目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上,应该根据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细化、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殊性,针对其离岸贸易的可贸易、跨度大、领域广、以创意和高技能、高知识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产业分工、业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等影响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千百十”工程的基础上,具有发展基础和经验的地方,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制订并细化本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目录,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使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几个象印度班加罗尔那样的服务贸易基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应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战略。通过服务贸易产业指导,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水平,促进出口继续扩大。提高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保险、金融、文化创意、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服务贸易达到进出口平衡,改变我国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
(三)研究制定更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顺应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推动服务贸易多层次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修改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扩大在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带动我国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业务量明显增加,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要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为发展开放型、走出去的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环境,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服务贸易出口服务。一是积极发展境外服务贸易集群或合作区。鼓励发展贸易采购分销、物流航运、研发设计、远洋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留学居住、休闲旅游等境外服务,形成几个境外中资服务企业集群或服务贸易合作区。二是有序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鼓励中医药、中餐、汉语教育、文化、体育、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服务,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领域人员外派规模。三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贸易在国外提供服务的能力。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现代流通、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机构。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五是国家各部门应尽快形成支持保障服务,提供各方面帮助。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尽快简化出入境手续。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竞争提供金融支持,对软件、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等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
(四)研究制定更为有力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
着眼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就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象当年支持货物加工贸易一样支持服务贸易。
1.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的基础上,应尽快扩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在服务贸易领域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点,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吸收就业多、不占用资源和无污染排放的服务贸易企业,应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和创造服务贸易的贡献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实行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
根据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和调控土地规划计划时,应对发展服务贸易留有充分的空间,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用地,特别是保障国家级服务贸易承接基地的用地。各地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应逐步实行土地上的产业替代,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
3.加大金融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改进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贸易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修订和完善有关股票、债券发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批准。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给予货物贸易同等便利,改进服务贸易企业外汇管理,保证合理用汇。抓紧建立中小服务贸易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给予服务贸易鼓励类企业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在业务范围内应积极开展涉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简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手续,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境外投资。
4.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在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产业基地的资金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规划内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同等情况下优先支持服务业项目。有关部门应利用现有渠道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发展服务贸易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地方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发展。
5.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实施服务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知名服务贸易品牌,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和市场认知程度的,应将其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大力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好服务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统计体系
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行业统计、企业统计和社会抽样调查互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发布权威统计数据和深入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建设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
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运行状况的分析,掌握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分行业的国内外服务贸易状况分析,引导服务贸易结构及时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企业发展和运行态势,及时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确定新的政策选择;对于双边服务贸易和多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把握服务贸易国别(地区)市场发展的重点。建立全口径、多层次的、实时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其价值不在于数据堆积,而在于数据库的分析产品的生产。目前,商务部已经不定期发布服务贸易进出口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国别(地区)市场分析报告等,对推动服务贸易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内外服务贸易统计信息的收集、展示、预警、分析与发布构建基础性平台的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服务贸易信息资源必将得以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为国家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交流与谈判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
建立更为完善和迅捷的服务贸易信息服务体系,使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条件。建设和提高服务贸易指南网站的水平,为国内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和海外进口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适时公开、公布和解读服务贸易政策。应建立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外使领馆为主体的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网络支持和服务支持体系,要向所有服务行业、企业和自然人公开,使在世界各地的服务贸易经营者,都能获取最新的和准确的政策信息。
(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体系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必须抓紧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服务贸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透明度。制定服务贸易标准,重在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形成先进的经营方式、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理念和经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境外在服务贸易中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等标准。同时,鼓励企业从国际上获得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资格,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
(五)大力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造就一大批精通业务、熟悉国际规则、熟练掌握外语、涉外工作能力强的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是推动服务贸易的重要基础。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建立服务贸易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建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对国内外相关外包服务等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对独资或与高校、企业合作的形式成立培训机构给予审批便利。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出口企业聘用的中国籍人员,按规定给予商务赴港、澳、赴国外的便利。教育、科技、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应按照服务贸易发展需要,调整完善和规范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尽快设置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称。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人才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培养和引进金融、保险、信息、商务中介等行业急需人才。
服务贸易政策 篇2
1.什么是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指在换货的基础上,把等值的出售货物和购入货物直接结合起来的贸易方式。传统的易货贸易,一般是买卖双方各以等值的货物进行交换,不涉及货币的支付,也没有第三者介入,易货双方签订一份包括相互交换抵偿货物的合同,把有关事项加以确定。
2.庆德堂为什么要开展易货贸易?
庆德堂有着悠久的易货贸易传统。辛亥革命前,庆德堂向江南运送胶枣,运回丝绸到北方贩卖,获利丰厚,全国各地设有饭庄、商铺和票号,还有自己的运输船队,进行贸易交流。首先采用的交易方式就是易货贸易,其次才是选择货币交割。开展易货贸易是新生的庆德堂既定的公司发展方略,为了减少物流费用和资金流转成本。
3.易货贸易操作原则有哪些?
一是诚信原则;二是遵守国家贸易法规和税收法规;三是遵循贸易的基本原则,进行非歧视的、更自由的贸易,通过合同约定实现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四是市场准入原则,各成员方参与易货贸易既要符合本国国情又不违背贸易自由化要求的原则。通过各成员方对参与易货贸易所做出的具体承诺,保证各成员方的货物、投资、服务等可以在易货贸易组织成员内公平自由竞。五是公平解决争端原则,各成员方之间一旦出现贸易争端,应通过公正、客观、平等和友好协商的方式使有关贸易争端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4.易货有什么好处?
易货创造新生意,使您把市场扩大到付现金客户之外的顾客;节省现金,您可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现金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把省下的现金用到经营最需要的地方;易货可以调动、盘活闲置的资源。多余的时间、库存商品和剩余的能力都可以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有的企业每年管理费支出的 20% 是用易货解决。
5.哪些公司目前参与易货?
全国范围内已有上万家企业参与易货,主要的公司包括:海尔、奥柯玛……世界上的大公司就更多了,世界 500 强中有 75% 的公司从事易货,像通用电气、IBM、希尔顿酒店、壳牌石油、克莱斯乐、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等每年都有大宗的易货交易。北京易货网的会员如北京华世通实业有限公司、瑞洁宾舍酒店、金色假日酒店、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景田水公司、汇源果汁集团、温馨之都美容院等都在积极从事易货交易。
6.易货交易是不是比现金交易费时间?
易货交易非常快,双方都有明确的数量需求,只要把价格谈一下就可以,电话就可洽谈,非常方便。
7.我们为什么参与易货?易货不是回归原始社会了吗?
评价事物的好与坏,主要看他本身的利与弊,过去也有很多值得 发扬的东西,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可以永远推动社会的发展,把货币使用到极限一定不是件好事,任何事物都不可走向极端。现代易货已被发达国家认定为:是企业的另一个突破和奇迹。
8.全额易货与比例易货的区别?
全额易货是指双方都无需现金的直接交换;比例易货是一方有部分现金进行补差。
9.我可以通过易货处理多余的库存吗 ?
可以,只要您的产品不是假冒伪劣和有害人体健康的,不是过期的产品就可以。这正是易货的长项,您易出什么是由您自己来决定。易货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解决您多余的库存,给您带来额外的利润收入。
10.易货产品是不是都是库存和积压产品?
当然不是,因为每个企业的库存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只不过用企业的库存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这也是易货当中的一个好方法,正常产品的易货才是我们倡导的发展方向。
11.易货能否对现有销售渠道造成冲击?
不能,因为易货是区别与现金交易的另外一个市场。解决的是现金交易中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企业可以易出现金所卖不出的东西,同时又可易入需要花现金才能买进的东西,这样既售出库存又解决采购所需,同时减少现金流,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12.易货有什么税收上的好处?
从税收目的看,易货收入和现金收入是一样的,并没有内在的好处或坏处。易货应看作开发市场的工具,而不是税务工具。和现金收入一样,与经营相关的易货采购同样可以税务抵扣。
13.谁决定商品或服务的易货价格?
市场决定易货价格。如果卖方会员的商品或服务在现金市场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他仍希望易货交易也保持同样的价格水平。如果现金市场利润很薄,他也可以在易货时调整价格。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电子行业,如电脑、复印机等。但卖方会员有时可能不改变易货销售价格,但要求收入一部分现金,用以增加销售的盈利水平。
14.易货价格大大高于市场价格怎么办?
一般不会,易货是双方利益的体现,如果恶意抬高价格,是不会找到合作伙伴的,商人都很聪明,双方都抬高价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庆德堂以网络直卖价为基准,希望贵公司也以最优惠价格报价才能成交。
15.我应如何易货起步?
服务贸易政策 篇3
本论文首先对医疗服务贸易进行概述,介绍说明在医疗服务方面部分WTO成员国国家开放情况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承诺,展示当今世界医疗服务贸易的开放现状。其次阐述现今中国的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加入WTO后中国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英美两国的医疗服务贸易政策,提出政策的成功之处。再者是介绍中国医疗服务贸易的相关政策法规,然后论述国家政府在转换职能的作用下如何从各方面健康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医疗服务贸易,最后依据现有的相关政策提出合理化的配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包括:调整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快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
关键词:服务贸易 医疗服务贸易 政策改革
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现代社会,服务贸易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展着。有人预言,21世纪将会是服务贸易的世纪。随着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完善,医疗服务贸易也成为了专业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之一。改善和发展医疗服务贸易,既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又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加强国际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因此,医疗服务贸易受到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整理了2000年到2008年中国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及此期间相对应的政策措施。将中国的医疗服务贸易与欧美一些拥有先进完善的医疗服务贸易的国家进行对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使得中国的医疗服务贸易得以健康发展。并基于此对未来中国医疗服务贸易应该采取的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2 各国医疗服务贸易概况与中国开放承诺
2.1 部分WTO成员国医疗服务贸易的开放情况
由于缺乏目前WTO各成员国医疗服务市场开放的资料,我们现在对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约50个左右国家情况做一简单的分析,涉及的国家包括欧盟成员国、马来西亚及墨西哥等。
①自然人流动方面,没有限制的仅1国,占2%;作部分承诺的有46国,占92%;不作承诺的有3国,占6%。
②跨境交付方面,没有限制的有17国,占34%;作部分承诺的有7国,占14%;未作承诺的有26国,占52%。目前一些国家正重视发展商业性远程医疗服务,如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及阿拉伯湾国家等。
③境外消费方面,没有限制的有44国,占88%;作部分承诺的有4国,占8%;不作承诺的有2国,占4%。一些患者到境外寻求医疗服务、境外医学教育消费等境外消费现已成为普遍现象。
④商业存在方面,没有限制的有15国,占30%;作部分承诺的有32国,占64%,不作承诺的有3国,占6%。
2.2 中国医疗服务贸易的开放承诺及政策
表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
■
資料来源:2001:引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中英文对照),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本减让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附件9中的有关医疗方面的内容。
3 中国医疗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1 中国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中国有中外合资、合作的医疗机构约200余家,其服务内容多集中在妇婴、口腔以及眼科等一些专科服务项目上。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医疗服务贸易领域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228个,累计合同外资金额为9.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48亿美元。2006年医疗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4个,全部是新批准项目,其中外商独资5项,无大型投资项目,合同外资金额为309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333万美元。外资主要来源于英国、新加坡、古巴和加拿大,分别占外方出资总额的45%、16%、14%和10%。
表3.1 2006年医疗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情况浏览表
单位:万美元
■
资料来源:孔祥荣,2008:《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理论学刊》,第9期。
3.1.1 外国医疗服务贸易在中国
截止2006年9月,我国累计共批准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医疗机构98家,实际投资约7亿美元。其中,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的医疗机构13家,实际投资约0.9亿美元。
3.1.2 中国医疗服务贸易在境外
与国外医疗服务输入相比,我国医疗服务的输出发展速度不快,规模也比较小。医疗服务形式主要可划分为:自然人流动、商业存在和境外消费。
3.2 中国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有人口13亿多,年医疗消费为3500亿元,只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5%。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这一比例为14%,瑞典为9%,英国为5%,韩国、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为6%~8%,而我国为5%,且个人卫生投入占60%。
表3.2 各国医疗消费情况
■
资料来源:2007: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www.trade in services. gov.cn
从人均医疗消费看,美国为4090美元、德国为2339美元、日本1741美元,而中国仅有31美元,可见中国的医疗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3.3 各国人均医疗消费情况(单位:美元)
■
资料来源:2006:联合国网站,http://www.un.org(根据所查资料整理得出表中数据)
3.3 中国医疗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医疗市场的监督执法没有紧跟市场发展
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放与竞争,给我国医疗市场的监督执法管理带来许多新课题,导致医院产权的多元化与经营多样化,卫生部门在行政职能上亟待由以“办”为主向以“管”为主转化。
3.3.2 医疗机构的分配管理不合理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以来,据统计,个体、私营、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营利性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44.2%,但是,其中医院数不到1%,床位数只有1.4%。民营医院和中外合资合作医院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不足以与公立医院展开竞争。
4 中国医疗服务贸易政策改革的建议
4.1 中国医疗服务贸易的政策调整
4.1.1 扩大中外合资医院的数量
中国在医疗服务贸易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还有待发展,正好需要发达国家在医疗服务贸易方面的加入,进一步放宽中外合资医院的数量限制有利于中国深入切实的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医疗服务贸易发展方式,同时改善我国管理体制僵化,人事分配制度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4.1.2 延长专业外国医生在中国服务期限
在承诺表中,对持有本国专业证书的外国医生,服务期限为6个月,并可延长至1年。但前提是必须要获得卫生部的许可。对持有本国专业证书的外国医生我们应该延长他们在中国的服务期限,甚至可以设立1年至2年的考察期来确定他们是否适合留在中国继续医疗服务。
4.1.3 合资医院和诊所的医生和医务人员不做国籍限制
我们应当进一步开放合资医院和诊所的国籍限制,建立起完善的外籍医师,护师的注册制度,允许非中国国籍以外的医生和医务人员在这里工作,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医疗和护理技术。同时也扩大中国输出医务人员的数量,加强医务人员的理论和操作的学习。
4.2 中国医疗服务贸易政策改革的配套措施
4.2.1 调整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4.2.2 清理、调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有待调整的法律法规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需要修订完善的;第二类为需要废止的;第三类为需要起草和制定的,主要是为适应入世形势发展,目前尚缺乏的。
4.2.3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实施WTO的有關协定
4.2.4 进一步加快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首先,使外籍医师进入我国的医疗服务领域,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中外合资和合作医疗机构的开办。
其次,在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医疗服务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再者,建立适应改革开放形式的监管体系。
第四,加快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我国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产权制度改革。
5 结束语
中国的医疗服务贸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有待发展,包括国内的市场好并不完善,医疗服务贸易的成绩还与世界发达国家有一段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根据国情出发,做出符合国情的改革:一是任何关于医疗保障的改革必须以健全的法律作为坚强后盾,二是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三是坚持效率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公平。中国虽然在这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中国的医疗服务贸易之路也仍需不断努力,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再加上利用中国的各种资源优势,应该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医疗服务贸易将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魏道阳,姚占荣等.2002:《入世对我国医疗机构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卫生经济研究》,第10期.
[2]石光,侯安营等.2004:《中国医疗服务贸易与投资进展研究报告》,《卫生经济研究》,第8期.
[3]杨慧艳.2007:《国际化医疗服务面临的挑战及法律对策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第2期.
[4]于学林.2008:《WTO对中国国际医疗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法律
对策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第3期.
[5]杨慧艳.2008:《我国国际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中国
医药指南》,第10期.
[6]孔祥荣.2008:《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
服务贸易政策 篇4
关键词:安徽省,服务贸易,政策效应,最大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技术进步、世界产业结构的优化, 服务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其兴旺发达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 服务贸易作为最具经济活力的增长因素, 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飙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亮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对于促进安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 提升安徽制造业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安徽省近年发展服务贸易的部分政策
2008年, 安徽商务厅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各营业机构建立了工作沟通与协调机制, 对安徽省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和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深入调研, 掌握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单位和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需求及困难, 积极采取措施, 利用各种传统和创新金融手段支持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 提升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建设投资主体和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能力。
2009年,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 要从四方面促进安徽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包括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健康发展、支持服务外包人才体系建设、推进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建设和营造服务外包发展环境。具体包括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定工作、落实服务外包企业税收优惠、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建立省级服务外包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对基地城市和园区 (示范区) 建设实行贷款贴息等基本服务。
2010年, 为了进一步促进安徽省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 对在合肥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对已征的应予免征的营业税税额, 在纳税人以后的应纳营业税税额中抵减, 在2010年内抵减不完的予以退税。
2014年, 安徽省商务厅和财政厅在《关于2014年安徽省外贸促进政策支持重点的通知》里指出, 对服务贸易重点企业的改扩建、技改研发、平台建设等项目以及服务外包企业平台建设等项目固定资产投入, 给予支持。
二、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基本现状
得益于以上这些政策的大力支持, 目前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总体来说保持着较快的增速, 主要表现在安徽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增加以及自然人移动数量上升。当然, 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服务贸易发展规模仍然较小、结构仍不近合理等等。
(一) 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保持较快增速
1. 安徽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加。
根据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贸司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安徽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04亿美元, 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11.62亿美元, 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2.42亿美元, 创造了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41.2%,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安徽省服务贸易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 2010年, 安徽省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0.66%。其中, 服务贸易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达到0.7%, 服务贸易进口所占全国的比重达到0.6%。
2. 安徽省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安徽省服务贸易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 在对外建筑服务、旅游和运输等传统优势行业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 计算机及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咨询和其他商务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进一步加速。
3. 安徽省服务业利用外资增加。
在利用外资方面, 安徽服务业利用外资异军突起。截至2010年11月底, 已核准外资第三产业项目共51个, 总投资54 706.43万美元, 其中外商投资42 576.24万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200%、174%、121%。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商业房地产开发、咨询、贸易等行业, 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合肥市、马鞍山市和黄山市。
4. 安徽省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数量上升。
在服务贸易自然人流动方面, 安徽省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数量也在逐渐上升。2010年安徽省外派劳务人员共12 631人, 年末在外人数20 236人, 为全国各省市排名第11名。从排名上看, 安徽省的自然人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 安徽省服务贸易仍然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加快, 显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与全国经济发达省份相比, 服务贸易发展还比较落后。这主要是因为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仍然存在部分问题。
1. 服务贸易规模过小。
目前, 安徽省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 供给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尤其是一些垄断、半垄断的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不高, 竞争力不强。这不仅影响服务业自身的发展, 也影响了服务的出口和在市场上的竞争, 制约了安徽省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
2. 服务贸易结构仍不尽合理。
虽然安徽省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但总的来说, 安徽省的服务贸易的输出仍然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的行业, 比如旅游、运输、建筑、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部门。而技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比如金融业、保险业、咨询、计算机、通讯等部门在安徽省才刚刚起步, 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这使得安徽省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难以保持。
三、安徽省服务贸易政策效应最大化的对策建议
未来, 为促进安徽省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加大安徽省服务贸易开放度, 提高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 可以实施以下对策。
(一) 多元打造服务贸易增长点
安徽省在坚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同时, 应积极自主创新, 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 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多方打造服务贸易增长点。目前, 安徽省服务贸易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建筑业这三大服务贸易项目上, 而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虽然获得一定的发展, 但出口业绩所占比重很小, 如金融、通讯和邮电等行业则几乎没有出口业绩。安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 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禀赋, 巩固发展比较优势所在的行业, 进一步扩大这一领域的出口水平, 争取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 扩大招商引资, 营造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良好环境
当前, 招商引资仍然是安徽省增强经济实力的主要手段, 同时还要拓宽金融、财政手段加以辅助, 要结合实际, 循序渐进, 选择适合自身产业发展和与优势产业联系密切的外资。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营造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良好环境。在软环境方面, 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为跨国公司提供一个更好的体制环境;扩大允许跨国公司投资的范围, 减少市场准入的障碍, 减少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管理控制等。在硬环境方面, 安徽省要继续加大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同时, 还应加强对FDI的监管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在带来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 也会带来一些冲击, 造成对某些行业的垄断, 抑制某些行业的发展。因此, 应完善相关法律, 强化涉外法规的执行和对涉外经济活动的引导, 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 使其符合安徽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 重视创新, 培育安徽省的服务品牌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当前全球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把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的战略性产业作为突破口, 加紧了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步伐, 争先抢占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因此, 安徽省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市场, 进而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就必须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产业革命的新形势, 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四) 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目前安徽省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 这是国际化经营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 安徽省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就要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培养一批复合型、国际型的人才队伍。安徽省目前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投入不成正比, 因此, 安徽省目前急需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等各方面的限制, 改善用人机制, 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 尽最大努力留住优秀人才。
总而言之, 目前安徽省应该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立足本省实际, 吸收国内外发展服务贸易的先进经验, 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多元打造服务贸易增长点, 扩大招商引资, 营造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良好环境, 重视创新, 培育安徽省的服务品牌, 同时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 利用电子商务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使服务贸易成为促进安徽经济腾飞,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周娈娈.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和对策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 (11) .
[2]王小顺.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 2012, (11) .
[3]邓庆.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开放度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 2014, (7) .
服务贸易政策 篇5
潘辉/徐雪松
【专题名称】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专 题 号】F52
【复印期号】2006年07期
【原文出处】《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沪)2006年4期第25~29页
【作者简介】潘辉/徐雪松,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容提要】 进口大国对我国出口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已呈愈演愈烈的趋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国实施绿色壁垒之后,内在的获利机制在发生作用。据此,本文通过建立进口大国绿色贸易壁垒福利模型,对进口大国实施绿色壁垒的福利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进口大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政策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了该模型对我国贸易政策取向的启示。【关 键 词】绿色贸易壁垒/福利效果/贸易政策取向
在WTO框架下,随着关税壁垒的不断弱化,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应产生。绿色贸易壁垒便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且愈演愈烈,给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在此笔者不再赘述。然而,从现有的绿色贸易壁垒原因的研究来看,大多是阐述我国产品的质量标准问题以及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刻意限制。笔者认为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即首先认清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获利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把问题归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恶意刁难。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引入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同时考虑到我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实际情况①,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模型来分析进口大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福利效果及进口国实施这一政策的影响因素,在这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可以权衡利弊,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口贸易政策和措施。
一、绿色贸易壁垒福利效果的经济学模型
欧、美、日等大国频频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除了其他的非经济原因以外,最主要的是因为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可以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福利。因此,可以建立模型对进口国实施绿色壁垒的福利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内在获利机制。为方便模型的建立和探讨,首先进行一些必要的抽象:(1)贸易品产生的污染是在消费阶段;(2)进口国是大国,其进口量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3)进口国自身的产品供给忽略不计(这样进口国面临的供给就是世界市场的总供给)(4)不考虑国家之间限制进口的政治因素。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消费商品所产生的效用是递减的,而这种效用是用价格表示的,在图形中即是边际收益曲线。边际私人收益MPB是指消费者消费每单位商品所获得的实际收益,边际社会收益MSB则是指消费者消费每单位商品时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整个社会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由于存在污染问题,边际社会收益MSB必小于边际私人收益MPB,如图1所示,MSB在MPB的左边。S[,1]代表世界市场供给曲线,其向上倾斜说明进口国的进口量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在没有进口限制的情况下,S[,1]与进口国需求曲线相交于点E,在该点达到均衡,进口数量为q[,1],商品价格为P[,w],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在进口国征收绿色关税的情况下
进口国征收绿色关税,从而进口产品的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进口商品的数量会下降。由于进口国是大国,进口数量一旦减少,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会改变(供给大于需求),导致该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如图1所示,S[,2]代表进口国征收绿色关税后进口国面临的供给曲线,这里S[,2]在S[,1]上方,是由于对原进口量征收从价关税的缘故,因此随着价格的上升,S[,2]上升的幅度越大。进口国征收P[,t]P[,w]的进口绿色关税后,进口数量减少使世界市场价格下降到P′[,w],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实际上升了P[,w]P[,t]的幅度。进口国征收P[,t]P′[,w]的绿色关税后,国内的消费者剩余减少了P[,t]P[,w]EE′,进口国获得的绿色关税收益是P[,t]P′[,w]FE′,进口国由于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口而获得的环保收益为d,这样进口国的净收益为:d+P[,t]P′[,w]FE′-P[,t]P[,w]EE′=d+P[,w]P′[,w]FG-GEE′
(注:S[,1]与MPB相交于点E,与E′q[,2]相交于点F;S[,2]与MPB相交于点E′;P[,w]E与E′q[,2]相交于点G;d代表s1、s2、Eq[,1]、E′q[,2]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
图1 当d+P[,w]P′[,w]FG-GEE′>0时,进口国征收进口关税对进口国提高福利是有利的。故d+P[,w]P′[,w]FG-GEE′的数额愈大,进口国愈倾向于征收绿色关税。
(二)在进口国不征收绿色关税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下,进口国一般通过采取绿色认证、设置市场准入标准,不符合其标准者不准进口,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与征收绿色关税相似,通过采取绿色认证、设置市场准入标准同样会提高出口国的出口产品成本,降低该出口产品在进口国的市场竞争力,减少进口国该商品的进口数量,进而影响世界市场价格。但是,与征收绿色关税情况不同点有二:其一,随着出口量的增加,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幅度会下降,而不是上升,如图2所示,S[,2]在S[,1]上方,但是S[,2]与S[,1]的距离会随着出口量增加而不断的缩小,这是因为出口产品应进口方的要求进行绿色认证和采取一些环保质量标准而进行质量改进时,都是初始成本比较高,一旦出口国通过技术攻关达标后,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其成本会逐步下降;其二,进口国没有绿色关税收益。其他变化同第一种情况,这里不再赘述。进口国采取绿色认证、设置市场准入标准后,世界市场供给曲线为S[,2],进口国该商品进口量从q[,1]变为q[,2],进口国消费者剩余减少了P[,t]P[,w]EE′
进口国由于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口而获得的环保收益为d,进口国的净收益为: d-P[,t]P[,w]EE′
=(d-GEE′)-P[,t]P[,w]GE′
图2
同理,当(d-GEE′)>P[,t]P[,w]GE′时,进口国采取上述绿色贸易壁垒有利于进口国整体福利的提高。且随着(d-GEE′)-P[,t]P[,w]GE′的变大,进口国实施绿色壁垒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
二、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进口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 进口国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弹性大,即进口国对世界市场的价格变化很灵敏,在前面图
1、图2中表现为MPB线比较平坦,这时进口商品价格略有上升,需求量就会有较大的减少。在前面图
1、图2中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下,当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时,由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就会下降,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净收益就会增加,这时进口国比较有利。因此进口国对进口商品需求弹性越大时,进口国越倾向于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反之则反是。
(二)进口国消费每单位进口商品时边际私人收益MPB与边际社会收益MSB的差别大小 该差别在前面图
1、图2中表现为MPB与MSB两条线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越大,说明此进口商品的污染越严重,同时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后,进口国由于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口而获得的环保收益d就会越大,从而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净收益越大。反之,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净收益越小。因此,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性与进口国消费每单位进口商品时边际私人收益MPB与边际社会收益MSB的差别大小成正相关关系。实际上,影响进口国MPB与MSB之间差别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出口商品对进口国的污染程度。很显然,污染程度越大,MPB与MSB之间差别越大,进口国就越会实施限制。二是进口国国民的污染敏感度或者称环保意识。敏感度或环保意识越强,进口国越容易进行绿色贸易限制。由此看来,出口商品对进口国的污染程度和进口国国民的污染敏感度与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性成正相关关系。
(三)世界市场的出口供给弹性大小
世界市场的出口供给弹性较小时,在前面图
1、图2中表现为S[,1]较陡峭,进口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稍有下降时,就会引起世界市场商品价格较大的下降。这种情况下,当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时,世界市场价格下降较多,而进口国的国内价格上升幅度却会下降,这对进口国比较有利,对出口国不利。此外若世界市场的出口供给弹性较小,当进口国征收绿色关税时,进口国面临的世界市场价格P′[,w]下降较多,从而P[,t]P′[,w]增大,这样进口国所得绿色关税额上升,同样对进口国有利。反之,世界市场的出口供给弹性越大时,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口国越不利,对出口国越有利。
(四)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后世界市场供给曲线在进口国市场上上升程度的大小 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后,世界市场供给成本增加,供给曲线在进口国市场向上移动。由前面的分析可知,S[,2]线向上移动,一方面增加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另一方面增加环保收益d,同时在图1中还对进口国的绿色关税额有影响,但对绿色关税额的影响效果不确定,要具体分析。综上所述,S[,2]线向上移动程度的大小最终对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净收益的影响如何,取决于上述几种效应的力量对比。
此外,由于市场机制是一个复杂系统,在世界市场上,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各个变量并不是孤立静止的变化的。因此,在最终决定这些因素的效应时,还须考虑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其他因素的效应,最后通过各种效应的对比,方可决定某一因素对进口国的净收益的影响如何。
三、对我国贸易政策取向的启示
通过对进口大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机制的分析可知,我国目前要想改善出口产品所面临的绿色壁垒状况,必须从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获利机制入手,设法缩小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获利空间。
(一)合理、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在制定出口战略时,应结合我国产品的实际情况,同时深入了解进口方市场状况,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选择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在图
1、图2中,即选择d+P[,t]P′P[,w]FE′-P[,t]P[,w]EE′和d-P[,t]P[,w]EE′比较小的进口国市场为宜。例如,将容易遭受绿色壁垒的产品出口到一些对环境要求不是太高的国家和地区,或者进口检验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技术含量、环保质量较高的出口产品则可以考虑出口到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二)减小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 减小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就是减小进口国的消费者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的波动性。通过减小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进口国消费需求曲线会变的比较陡峭,在这样情况下,即使进口国实施绿色壁垒,但对我国商品出口的数量影响也很小②。那么,如何减小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根据需求弹性的有关理论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应在出口产品的品质、特色上下功夫,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从而达到减小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目的。
(三)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 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即提高我国出口产品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在图
1、图2中即S[,1]曲线变得更平坦。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越大,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口国越不利,对出口国越有利。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其一,从静态的角度出发,应注意出口产业的选择,着重选择具有丰富原材料供应市场的产业产品、易转产产业产品以及在世界市场上产品需求比较分散的产业和产品③;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角度出发,我国企业应培育良好的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包括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如企业建立弹性生产体制,降低调节产量的成本、多方位开拓销售市场等,以分散市场风险。
(四)快速引进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加快我国出口产品的无污染化建设进程 我国遭受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毋庸置疑,与我国的产品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图
1、图2中表现为进口国MPB与MSB两条线的垂直距离太大。鉴于此,我国应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是目前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紧跟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另一方面,我国目前通过国际环保质量认证的企业比例还非常小,应大力推行ISO14000国际认证④ 及其他国际标准认证,增强企业的绿色产品意识,加快我国出口产品的无污染化建设进程。
注释:
① 根据我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大都来自欧、日、美大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探讨大国情形更具有现实意义。
② 进口国消费需求弹性变小,即图
1、图2中的MPB线较陡峭,进口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后,在进口国国内商品市场价格上升同样水平的条件下,进口国的消费量下降会变小,即进口量下降额度变小。
③ 原材料供应市场丰富,为企业扩大生产以及缩小生产都提供了保障。价格上升,企业能及时购买到原料;价格下降,企业又能及时出售原材料,保证出口供给的弹性。产品销售市场分散,即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当A国出现绿色壁垒时,企业不必降价来委曲求全,可以转向其他销售市场,以保证出口产品在A国的供给弹性。
④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总称,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统一标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东 梁东黎.微观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2] 胡涵钧.新编国际贸易[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4] 唐海燕.国际贸易环境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 邵来安,曹嵘:《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载《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45期.
[6] 陈松洲:《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唐任伍,唐天伟:《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二重性》载《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服务贸易政策 篇6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外贸发展;影响及对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一改过去旧贸易保护主义以关税措施为主要保护手段的传统,转而实行以配额、许可证、补贴等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的保护政策并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跌入低谷,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些旧有措施的作用逐渐削弱,但发达国家并没有放弃贸易保护,而是趁势调整措施,采取了以公平贸易和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面目出现的更为隐蔽和“合理”的新贸易保护措施,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当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和充分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般特征及特征演变,这对于分析目前盛行的各种贸易保护现象,研究与把握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积极提出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歧视性政策取向
随着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即:在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区域外则实行歧视性的保护贸易政策。如欧盟不仅通过关税同盟与共同的农业政策对外筑起贸易壁垒,而且将这种区域保护范围扩大到联系国(如对46个发展中国家实行优惠的洛美特惠税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标志着美国由片面的全球自由贸易退到强调“互惠”的區域自由贸易的立场上。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1.保护商品的范围日益扩大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哀落的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的具有竟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近年来在商品的保护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对于服务行业的保护日益趋于严厉。当前,服务行业的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已接近30%,其中美国的金融和快餐等行业对世界的扩张最为突出,这也促使世界各国加强对本国服务行业的保护。另一个是高技术产品领域的保护不断加强。
2.从国家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贸易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区域化和集团组织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性,组建区域性经贸集团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保护成员国的市场。同时,可以凭借组建经贸集团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性竞争。在当今世界上,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西非共同体等等经贸集团遍布全。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从而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化。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1.外国出于对我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嫉妒和报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外贸出口速度更快。高于全球贸易同期增幅的一倍多,与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遭到西方国家的打击是必然的。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会与外国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客观上会导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较高的数量。
2.反倾销措施中的反吸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反倾销案件中的吸收行为是指在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出口商或生产商可能与进口商达成协议,将本应由进口商承担的反倾销税由出口商或生产商来承担,从而继续向进口国倾销出口,使反倾销措施无法达到抵消倾销的目的。反吸收措施就是在存在吸收行为时进口国所采取的一种保护贸易措施,它对贸易存在着反面影响,也是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一大困难。
3.削弱了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
我国传统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较低并且难以迅速使之得到提高。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的利益等目的考虑,往往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这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对象国的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检和检疫的规定、环保等方面的限制。
四、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
1.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国家应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跟踪、研究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企业,让他们做好防范工作,政府、行业组织与企业应该共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2.树立“绿色”新理念
绿色产品是21世纪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保证。企业要注重绿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企业应通过绿色营销观念、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将绿色环保标志导入企业的识别系统等途径来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
3.实施主动灵活的国际谈判策略
近年来,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大国实力,在WTO中积极斡旋。我国在WTO的国际活动中,应坚持原则,团结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纳入多边国际贸易规则,在策略上“主动出击”;在标准的内容与实施方式上据理力争,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林狂:《试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J].世界经济研究,1994(6)
[2]梅俊杰:《新贸易保护主义何新之有?》,《社会观察》,2004
服务贸易政策 篇7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限制类商品,政策
2007年7月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 (以下简称《商品目录》) , 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 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 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 5%, 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这对正处在加工贸易转型期的国民经济和企业产业较大影响。
一、我国加工贸易正处在转型期
当前,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很快, 直接从业人员在3000~4000万人, 约占第二次产业就业人数的20%。200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8319亿美元, 占GDP的19.0%。但加工贸易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 主要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 劳动密集度高, 技术含量较低, 而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 以及品牌等环节上, 多数被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所控制。
从国外环境来看, 国际产业出现了新趋势, 即从一般制造业转移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从国内来看, 党中央确定了科学发展观, 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就要求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必须在资源占用、能源消耗、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出口贸易方面, 采取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措施, 可以说是我国主动适应国际产业变化的调整, 它可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促进加工贸易升级。
二、政策的出台会对我国加工贸易产生的影响
此次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 旨在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 减少贸易摩擦, 促进贸易平衡, 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每年都要对商品的税号进行调整, 限制类商品目录就会相应做一些微调, 由此每年发布管理目录, 以便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对未来趋势的预知。
此政策的出台会对我国的加工贸易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从近期来看, 对从事这些被限制的加工贸易产品的企业, 肯定增加了它的经营成本。但从长远来说, 如果企业按照这个政策导向来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生产方式, 不断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企业应该会获得长远发展、健康成长。当然, 这个政策肯定得到了中西部地区的欢迎, 因为他们拥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希望这次调整带来东部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加快产业升级。
《商品目录》中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 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过快增长。二是为配合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区域特点明显的加工贸易发展布局, 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 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此次政策与以往的最大不同点是采取了东中西部差别政策, 即东部地区新设立的外贸企业, 不予批准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中西部地区A类和B类加工贸易企业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管理。
三、企业的压力与应对之策
新政策给出口加工企业带来的压力对东中西部企业而言是不同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来说, 应该利用好这个机遇, 发挥本地比较优势, 对应承接相匹配的产业转移, 借力把国家已经确定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向前进。对东部地区来说, 还是要变压力为动力, 首先要客观地看待这次政策调整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认证核算细账;其次就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从技术、产品和行业都要有一个长远打算, 加快升级步伐, 主动应对比消极等待要强。
从目前公布的限制类来看, 新政策的出台主要是要限制这些相对技术含量比较低的, 有一些还是消耗能源、资源过大、出口增长过快的商品。对从事这些被限制的加工贸易产品的企业而言, 原来全部是保税的, 出口核销, 现在按照应缴税款的50%缴纳保证金, 这个保证金出口的时虽然退还, 但还是要占压一部分企业运转资金, 增加了经营成本。
给出口加工企业带来的最大压力, 是转型和升级。因为, 新政策直接体现了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样一种思路, 一种促进转型升级的信号, 因为列入限制类商品目录的, 大部分都是加工附加值不太高的, 或者说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的一些商品。从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开始限制和禁止那些低附加值、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出口, 迫使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增加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 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 增加科技含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 出口加工企业正面临着行业“洗牌”, 我国的的出口加工贸易将出现两个现象:一方面进区企业会大幅增加,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港区内要比区外优惠。因为区外的、东部的、限制类的A、B类企业, 在区外都需要征收5 0%的台账保证金, 但是进区就不需要,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优惠, 这就加强了海关监管。这种政策一旦实施, 区内和区外的差别就会越来越明显, 可能就会导致区外企业向区内转移的势头。特别是这次政策调整以后, 会更加优惠。另一方面, 这些企业也会向中西部转移, 因为企业除了享受上述A、B类企业的优惠外, 还可以新申请东部限制类的出口加工贸易资格。
服务贸易政策 篇8
近年来,在WTO的多边谈判中,关于贸易自由化、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问题越来越成为政策争论的焦点。一方面环保主义者认为贸易自由化会破坏环境,这是因为,贸易使得一国开放国内市场或扩张利用非友好的环境技术进行生产的产品的产量,从而增加污染。因此主张用污染税和绿色关税政策的组合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争论焦点。知识产权保护者认为,由于落后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贸易自由化会导致落后国家侵害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因而,一些环保主义者主张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和自由贸易问题联系起来,通过不同的政策组合来协调贸易自由化、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对贸易自由化、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三者关系的研究中,Markusen(1993)第一个探讨了企业选址与环保政策间的关系,在其模型中,包括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两个企业。企业通过比较在本国和外国的选址成本、运输成本和环保政策而决定在哪个国家投资建厂。此时企业有三种选择,或根本不进入市场,或在国内建厂而服务于两个国家,或在两个国家分别建厂同时分别服务于两个国家。其研究表明,环保政策对于企业的选址决策具有很强的影响[1]。而Michael Porter(1995)则研究了对于R&D的环保管制而产生的正外部性。他指出,环保政策通过所谓的竞争优势能促使国内企业开发绿色技术,以加强其长期盈利[2]。但C.Carraro和D.Siniscalcl(1994)则认为,更严厉的环保政策会对利润产生两个效应,一是增加生产成本的直接效应,一是通过刺激创新而降低可变成本的间接效应,通过比较这两个效应,他们得出环境管制不一定能增强产业竞争力[3]。而Alireza Naghavi(2006)则把贸易自由化、各国环境政策的协调性、企业选址和减污R&D放入一个模型,研究了这些因素的在规范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他建立了一个包括不对称环保标准的两国模型来检验绿色关税或者环保标准的一致性是否能刺激更多的减污R&D投资和更洁净的环境[4]。分析表明,绿色关税能增加发达国家(环保标准更严格的国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并导致其增加减污R&D投资,同时,认为贸易自由化并不一定导致企业的重新选址,绿色关税能降低企业重新选址的激励并鼓励企业增加R&D来作为减少成本的一种替代。由更高的减污R&D投资带来的更低的单位排放和更低的竞争程度以及由绿色关税引起的更少的全球污染,增加了人们对于环保协调性和贸易自由化的双重政策的有效性的怀疑。
但是,笔者认为Alireza Naghavi的模型存在以下两个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到进行减污R&D投资时所带来的知识外溢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是因为,由于知识外溢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South)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完善,企业进行减污R&D投资以应对污染税、绿色关税时可能并不有效,South国企业能轻易的对其技术进行模仿或复制,从而使North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及成本优势丧失,进而降低其减污R&D投资的激励。二是没有考虑到两国间的成本差异,如果North国和South国的成本差异过大,足以弥补由于绿色关税所引起的成本差,那么North国仍然有重新选址的激励。因而,笔者在Alireza Naghavi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成本差异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使模型能更接近于现实并更具解释力。
在模型中,笔者通过构建南北双方的博弈论模型,比较了企业在不同政策组合下的产出水平和减污R&D投入水平等行为。相对于已有研究,本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探讨了环保政策、贸易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这在国际上是首次;二是用博弈论和赋值法相结合来求解相关问题,这是方法上的创新;三是得到了一些富有价值并与现实相符的结论。
2 模型的基本假设
模型包括两个地区,North国(发达国家简称N)和South国(发展中国家,简称S),N国对产品征收污染税来实施环保标准,而S国可能征收,也可能不征收。此时,存在三种可能的政策环境:政策Ⅰ为N国征收污染税,但S国不征收污染税,这时,N国对S国产品征收绿色关税作为惩罚;政策Ⅱ为N国征收污染税,如果S国征收同样的污染税,则N国对S国免征绿色关税;政策Ⅲ时,N国和S国都征收污染税,但N国需考虑S国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假设,S国并不存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故N国为保护本国企业,增加本国企业的减污R&D投资有可能采取措施对S国产品征收知识产权保护税,即在S国征收污染税时,N国对来自S国的产品征收知识产权保护税。模型同时假设有两家企业即N企业和S企业,分属于两个国家,他们生产同质产品并以Cournot寡头形式竞争。N企业、S企业决定其在不同政策下的各个市场的最优产量和最优减污R&D投资。
企业的需求曲线为线性,即
i=N、S,Qi是第i个国家的总的需求量,N代表N国的需求量,S代表S国的需求量。每国的总的需求量为:
i=N、S;k≠i,j=E、F、D.第一个下标代表生产企业,第二个下标代表其产品销售市场。E(export)表示N企业在N国生产并部分出口到S国,F表示N企业在S国进行FDI并供给S国,D(delocation)表示N国企业完全在S国投资生产并出口到N国。在N国生产的非污染相关的单位成本为CN,在S国生产时其单位成本为CS,且CN≥CS(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要低得多),与S国企业一样,成本被假设为固定,与规模无关。与单位产出相联系的污染排放为
i=N、S,且Ai≤e02.e0为每单位产出的基本排放,与排污投入无关,Ai为i国的减污技术水平。式(3)表示技术越高,污染排放越少。不存在技术外溢或S国有着严格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时(假设当N企业采取E即出口形式时不存在技术外溢),有
x为企业投入的减污R&D金额,A0为自然技术存量,为分析的方便,假设A0=0,Ai是个递减函数,表示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当存在技术外溢(假设当N企业采取F或D形式或且S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力时存在技术外溢),此时N企业的技术函数有:
但对于S企业来说,它可以模仿或复制N企业,从而其技术函数为:
δ为技术外溢并被S企业模仿的程度。表示S企业的减污技术来自于自主投资和由于技术外溢带来的技术进步.
3 企业在各种政策下的产出和减污R&D投入
3.1 政策Ⅰ下的产量和减污R&D投入
政策Ⅰ下,由于N国与S国政府未能就环保达成一致协议,此时N国由于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而对在该国生产的每单位产品征收污染税τ,但S国由于环保措施较宽松,对本国产品不征收污染税。N国政府为平衡由于污染税带来的成本差和向S国施加环保压力,故对来自S国的每单位出口产品征收绿色关税,税率为t,此时,N企业在E(即在本国生产并部分出口到S国)条件下的利润函数为:
式(7a)表明N企业要为其全部产出支付污染税。当N企业在S国建立分厂,进行FDI时,它只对在本国生产的产品支付污染税,此时,N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Γ为N企业在S国进行FDI时的固定投入。如果N企业完全搬迁到S国进行生产,此时它可以规避污染税,但其产品返出口到其母国N国时,每单位要被征收t绿色关税,此时,N国的利润函数为:
S国企业的利润函数则为:
j=E、F、D;cN、cS分别为N国、S国企业的单位成本。可以据此求出企业在各种条件下的产量和减污R&D投资x.
(1)N企业采用E方式时,此时不存在技术外溢,各自产出为:
N企业采用F方式时,它维持在国内的生产以供应国内需求,同时在S国投资以供应S国,此时,各自的产出为:
在D下,N企业完全在S国生产,而返出口回本国,S企业也在S国生产,此时存在技术外溢效应,且各自的市场供给为:
比较(8a)、(8b)、(8c)可以看出,当N国在国内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时,绿色关税t能降低从S国的进口并增加N企业在本国的生产;同时,在D下,绿色关税的存在能减少S国产品出口到N国,这就是说,绿色关税在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看出,污染税τ能降低E、F下N企业的产出,但会增加S企业的产出。但污染税在D下不起作用,原因是N企业搬到了不征收污染税的S国生产。在E、F下,成本方面的差异也对各自的产出有影响,对方企业的成本对己方的影响是正的,而己方成本对己方的产出影响是负的理由是对方成本越高,其产出越少,因而己方面临的竞争压力就越低,从而可以产出越多,而己方的成本将直接降低己方产出。S国成本越低,产出由N国转移至S国的数量则越大,即从“洁净国”到“脏国”的产出转移越多,从而世界变得越不洁净,这从发达国家的高污染产业不断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实可以看出。由此,得到
结论1绿色关税能降低从南方市场(“脏国”)的进口,使世界变得环保;而成本差异会使污染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世界环境恶化;不对称的污染税亦恶化世界环境。
(2)在第二阶段,企业决定其减污R&D投资以减少污染排放和降低生产成本。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算式和式(8)的产出结果中,可以得出E时减污R&D投资为:
在F下,存在技术外溢效应,S企业可以模仿或复制N企业在S国的技术,如果不存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话,N国将降低减污R&D投资的激励,此时,各自的减污R&D投资为:
在D时,由于S国不征收污染税,此时企业都没有进行减污R&D投姿以减少污染排放从而降低成本的激励,故有
在E、F下,对于非污染密集产业来说,xNE和xNF关于τ呈单调递增,因为此时减污成本不高,且τ对于量只具有边际影响;但对于污染密集产业来说,减污R&D关于τ呈倒U型(1)。对xNE和xNF关于t求导,有,这表明,绿色关税能促使N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投资,其原因是t减少了从S国的进口,使得N企业在国内的供应增加,而进行减污R&D投资能降低N企业由于污染税而产生的成本。xNE和xNF关于cS求导,有,这是因为cS的存在降低了S企业的生产,增加了N企业的市场供应量,从而使N企业有激励通过环保研发投资来减少因污染税而带来的利润损失,但cN越高则会降低N企业进行减污R&D投资的激励。(1)由此,得到
结论2绿色关税能有效刺激N企业减污R&D投资,而N企业成本上的劣势却会减少其减污R&D投资的激励以应对国内的污染税。但绿色关税对于S企业锦污R&D投姿没有作用。
3.2 政策Ⅱ下的产出与减污R&D投入
如果S国与N国就环保政策达成一致,采取一致的环保措施,即对在本国生产的每单位产品征收污染税,此时,N国不再对S国的出口产品征收绿色关税,此时N、S国在E、F、D下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其中,j=E、F、D,利用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求解,可以得出D时的各自产出为:
(1)在N企业进行E方式时,此时不存在技术外溢,通过计算有:
在F下,则存在技术外溢,此时,各自的产出为:
在D时,N企业全部在S国生产但返出口回本国,S企业在本国生产并出口N国,此时,存在技术外溢,且各自的市场供应为:
比较(11a)、(11b)、(11c)可以看出,N企业在E、F、D下其国内的供给相同但考虑成本差异时,E、F下要低于D时其对国内的供应,原因是D时在S国的生产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减污技术的高低对产出的影响是正相关的,减污技术越高,产出越高,因为由此能规避更多的污染税。由此,得到
结论3在环保政策协调一致即各国都征收对称的污染税时,决定各国企业产出的是成本差异和减污技术的差异,成本越低的国家其产出越高,减污技术越高的企业其产出也越高;同时,成本差异是导致污染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原因(假设cN>cS)。
(2)在E下,不存在技术外溢,i=N、S,把它代入式(11a),可以得到。在F、D时,分析的结果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F、D时,存在知识技术的外溢,外溢效应为δ,把式(6)代入式(11b)和式(11c),并把QFN、QDN关于δ求导,有,即技术外溢程度越大,N企业的产出越低,而S企业的产出越多,这是因为由于技术外溢,使得S企业收益,从而降低其污染成本,增加其产出;而S产出的增加会导致N产出的降低。由此,得到
结论4在环保政策对称下,一国企业增加其减污技术投入,会增加自身的产出,而减少竞争国的产出。技术外溢程度越严重,技术领先国的产出会由于技术外溢而降低,而技术落后国的产出会因为技术外溢而增加。
(3)把式(11)和式(5)、式(6)代入式(10),通过求解,可以得出在E时企业的减污R&D投资xNE、xSE(此时,不存在技术外溢);以及在F、D下,由于存在技术外溢,S企业能模仿N企业的排污技术,即S企业的每单位产出的排放为,经过计算可得出xNF、xSF、xND、xSD值的函数形式(2),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发现:xNE和xSE关于τ呈倒U型(即在τ较小时,,但在τ较大时,其导数小于0,投资随τ的增加而减少),对xNF、xSF,xND、xSD关于τ的函数亦呈倒U型,原因与政策I时的论述类同。在E下,没有技术外溢,所以此时技术模仿程度不会影响企业的减污技术投资。对xNF、xND、xSF、xSD关于δ求导,其导数都小于0,即随着技术外溢、模仿程度的提高,各企业都会降低其减污技术的投入,原因是对于N国企业来说,技术外溢程度越高,它投资于研发的外部性越大,投资越多,并不能为其带来越大的竞争优势,相反还好因为技术外溢造就竞争对手竞争力的提升,使自己的市场份额下降,故N国企业没有减污技术投资的动力;对于S国企业来说,模仿的可能性越大,其进行自主研发创新的激励就越低,因为模仿比创新的成本低。在成本差异情况下,对xNE、xNF、xND关于cN求导,对xSE、xSF、xSD关于cS求导,其导数都小于0;对xNE、xNF、xND关于cS求导和对xSE、xSF、xSD关于cN求导,其导数也大于0。可得到
结论5在环保政策对称时,污染税的提高会加大各企业对减污技术的投资(在污染税率较低时),但技术外溢程度δ的提高会降低各企业减污技术的投资;同时,成本对企业的影响与环保政策不对称时是一样的。
3.3 政策Ⅲ下的产出与减污R&D投入
N国和S国实行协调对称的环保政策,都对单位污染征收污染税τ,此时N国不对S国征收绿色关税,但由于存在技术外溢问题,N国对S企业出口到N国的产品征收知识产权保护税η,但对N企业的返出口不征收知识产权保护税。此时N、S企业在E、F、D下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其中,j=E、F、D.
(1)求解式(12),可以得出E、F、D下,N、S企业的产出为:
从式(13)可以看出,η对N企业的影响是正面的,η的增加能促使N企业生产更多,而η却能有效的抑制S企业的生产,这是因为,η是针对S企业征收的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税,能有效的保护N企业,抑制S企业的侵权行为。同时,也可以得出,η的实施,会减少N国的产品供应,但对于S国的供应却没有影响,原因是η的征收是单向的,不对称,只对S国企业出口到N国的商品征收(考虑成本差异时,有QNE<QNF<QND,QSE>QSF>QSD.)。由此,可得到
结论6当两国采取对称一致的环保政策,为保护知识产权,N国对S企业征收不对称的知识产权保护税时,其影响是不对称的,能有效的降低S企业的出口,增加N企业的产出。
(2)求解此时的环保研发投资可以得到xEN、xES、xFN、xFS、xDN、xDS值的函数形式。并且,在政策Ⅲ时,对xEN、xES、xFN、xFS、xDN、xDS关于τ求导,可得出与政策Ⅱ下类同的结论,即在τ较小时各导数大于0,τ较大时,其导数小于0,原因亦与政策I/Ⅱ下类同。τ对xFN、xDN、xFS、xDS关于δ求导,其导数都小于0,即随着技术外溢、模仿程度的提高,各企业都会降低其减污技术的投入,这结果与政策Ⅱ下类同,原因亦类同。对xEN、xFN、xDN关于η求导,其导数都大于0,即;对xES、xFS、xDS关于η求导,其导数都小于0,即。因而,可以得到
结论7在政策Ⅲ时,污染税率和技术外溢水平对各企业投资的影响与政策Ⅱ下类同,即污染税的提高会使得各企业增加减污技术投入,技术外溢水平的提高则会降低其投资激励。而不对称的知识产权保护税则会抑制S企业的减污投资,增加N企业的减污投入。
4 不同政策环境和生产方式下企业的产出及R&D投资比较
不同的政策会使得企业出口选址的条件发生变化,为减少问题的复杂性和论文篇幅,假设企业进行选址的条件是满足的(选址问题,读者可参考Alireza Naghavi(2006)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已有很好的论述);同时,为突出比较不同政策对企业产出的影响,略去对不同国家企业差异的分析,即假设cN=cS=0(当考虑成本差异时,结果并不受影响);且,假设污染税税率τ、绿色关税税率t、知识产权说税率η是相等的,即τ=η=t,a=1。
4.1 在E时和政策Ⅰ、Ⅱ、Ⅲ下的企业投资和产出的比较
(1)在N国企业采取E策略且cN=cS=0,τ=η=t,a=1时,比较式(9a)、(11a)、(13a),并对N国企业在政策Ⅰ、Ⅱ、Ⅲ下的投资进行赋值比较(1)。从中可以看出xEⅢN>xEⅡN>xEⅠN,即N国在政策Ⅲ下的减污投资大于政策Ⅱ下的,政策Ⅱ的大于政策Ⅰ的(污染税、绿色关税和知识产权保护税一般都较低,现实中不会超过20%)。同样的,对S国企业的投资也进行赋值比较可以看出xEⅠS<xEⅢS<xEⅡS,即S企业在政策Ⅰ的投入最小,政策Ⅱ下的研发投入最多。加总N、S国在E时和政策Ⅰ、Ⅱ、Ⅲ下的减污投资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税率较低时,政策Ⅱ的投资最多、政策Ⅲ居中、政策Ⅰ最少。但随着税率的增加,Ⅲ政策下的总投资会逐渐超过Ⅱ的总投资。
(2)在N国企业采取E策略时,由式(8a)可得出政策Ⅰ下企业N和企业S的产出:
在政策Ⅱ下各自的产出为:
在Ⅲ下各自的产出为:
对式(14a)、式(14b)、式(14c)中的N企业和S企业在政策Ⅰ、Ⅱ、Ⅲ的产出分别进行赋值比较,可以看出,N企业在政策Ⅲ的产出最多,Ⅰ的产出最小;而S企业在政策Ⅰ时的产出最多,Ⅲ最小。这是因为,政策Ⅲ对N企业的保护最大,而对S企业的征税最严重,政策Ⅰ时则正好相反。加总N、S企业在三种政策下的产出并进行比较可得,政策Ⅰ、Ⅱ、Ⅲ的产出依次递减,这是因为政策Ⅰ、Ⅱ、Ⅲ下企业的税收负担依次加重,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故会降低其产出。因而,可得到
结论8随着税收政策的加重,N企业的减污投资和产出会逐渐增加,但S企业的投资在政策Ⅱ时最多。加总的产出随税收政策的加重而递减,但减污投资会递增。
4.2 在F和D时,N和S企业在政策Ⅰ、Ⅱ、Ⅲ的投资和产出比较
根据赋值法,得出和4.1节相同的结果,即N企业在政策Ⅰ、Ⅱ、Ⅲ的减污研发投资依次递增(F和D情况下走势相同);而S企业在政策Ⅱ下的投资最多,Ⅰ下的投资最少。N企业在F和D时的产出与在E时的产出类似,都是在政策Ⅰ、Ⅱ、Ⅲ下其产出递增,而S企业在正好相反,其产出依次递减。总和的减污研发投资在F和D时都是在税率较低时政策Ⅱ的投资最多,政策Ⅰ最少,政策Ⅲ居中。而总和的产出与E时的情况类同,都是政策Ⅰ产出最多,政策Ⅲ最少,政策Ⅱ居中,其原因与E下类同。因而以得出
结论9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强,N企业都会享受政策的保护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其产出会随保护的增强而增加,其投资的激励也会加强。但S企业的产出则会递减,其研发投资以政策Ⅱ时最多。总和的减污研发投资以政策Ⅱ最多,总和的产出以政策Ⅰ时最多,政策Ⅲ最少。
5 各种政策下的世界总体污染水平的比较
5.1 E情况时政策Ⅰ、Ⅱ、Ⅲ的总体污染程度比较
世界的污染水平由各国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的加总决定,加总的污染物越多,世界的环境状况越差,总体的污染程度越高。由前面的分析可以计算出E情况下政策Ⅰ、Ⅱ、Ⅲ的总体污染程度PⅠE、PⅡE、PⅢE.对其进行赋值比较后,可以得出E时,政策Ⅰ、Ⅱ、Ⅲ的世界污染状况,其中,政策Ⅰ下的污染最严重,政策Ⅲ下的世界最洁净,而政策Ⅱ居中。这是因为,政策Ⅲ下的环保政策最严厉,政策Ⅰ下的环保政策最缺少约束力,故政策Ⅲ下的世界最洁净,这与直觉是相吻合的。
5.2 F情况时政策Ⅰ、Ⅱ、Ⅲ下的世界污染状况比较
经计算,可得:PIF、PⅡF、PⅢF,对其进行赋值比较,可得出F时,政策Ⅰ、Ⅱ、Ⅲ下的世界污染状况,有PIF>PⅡF>PⅢF.
5.3 D时政策Ⅰ、Ⅱ、Ⅲ下的世界污染状况比较
经计算,可得:PⅠD、PⅡD、PⅢD,对其进行赋值比较,可知D时政策Ⅰ、Ⅱ、Ⅲ下的世界污染状况为PⅢD<PⅡD<PⅠD,原因同E时。由此得出
结论10世界的总体污染水平在政策Ⅰ时最严重、政策Ⅱ时居中、政策Ⅲ时最低,即随着政策的越来越严厉,世界会变得更加洁净。
6 结论及研究展望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贸易政策、环保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组合对于企业减污投资水平、产出水平和世界污染状况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出了10个具有很强逻辑及和现实一致结论,表明了不同的政策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治理结果。因此,一方面,要努力协调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环保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使之既有助于世界污染的减少,也能促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传播;既能增加总产出和增加对技术的投资,又能促进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也要努力协调好国内的贸易、环保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使这三者间的冲突降到最小,同时,也要在与发达国家的谈判中,加强理论的研究,有理有据地表达有利于中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主张。
由于计算的复杂和篇幅的限制,本文未能分析企业在E、F、D之间进行选择所必要满足的条件,只是简单的假设了满足该条件;同时,本文也未能分析各情况时的各政策下的社会总体福利(包括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政府税收和环境洁净水平)及政府应该选择的最优税率及各种税率间的组合,而这是把这些问题简单地留给了后续的研究。后续的研究应该加入本文所忽略的上述内容,同时,还可以加入不确定条件下的政策组合问题。
参考文献
[1]Markusen J R,et al.Environmental policy when market structure and plant location are endogennous[J].Journal of Enviro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3,24:69~86.
[2]Michael E.Porter,Claas van der Linde.Green and competitive:Ending the stalemat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1:1~16.
[3]Carraro C,Siniscalcl D.Environmental policy reconsidered: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4,38:545~554.
服务贸易政策 篇9
中韩贸易的开展可以追溯到1991年, 在1991年的中韩外长会议上, 中韩两国正式开启了贸易进程, 并在第二年中韩两国也开始正常化的邦交。到了2003年, 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 致使我国成为了韩国对外贸易的第三大贸易对象。到了2006年, 经过统计显示,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额高达1340亿美元, 到了2015年, 最新统计, 中韩贸易额达到了3000亿美元。这就标志着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已经开启了新的进程。随着我国与韩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逐步发展, 对韩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中韩贸易的合作进程
早在1992年, 我国与韩国正式开始建立邦交, 建交之后,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愈发的频繁, 针对这一大好现象, 中韩两国政府都积极的准备构建中韩两国之间的FTA, 以此来推进两国之间的贸易进程, 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创造有利环境。笔者对自从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对外贸易政策进行研究, 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早在1991年的下半年, 中韩两国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外长会议, 这次会议标志了中韩两国的邦交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在此条件下, 第二年的8月24日, 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
在1998年, 我国总理朱镕基与韩国总统金大中举行会谈, 在11月份, 我国与韩国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面向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的公告, 并通过了五项协议, 协议包括CDMA商业化、银行保险业审批、核电站合作、整车生产合作、高速公路建设合作。在2001年10月, 我国与韩国成立了中韩官民钢铁协会商会, 对促进两国的钢铁工业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两国还签订了农产品进出口的卫生管理协定, 对检验标准进行了统一, 构建了有利的贸易环境。在2002年3月, 中韩两国举行了中韩纤维事业合作协议, 并在6月份签订了通货互换合作协议, 协议的价值高达20亿美元。
在2004年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额高达794亿美元, 这就标志着两国互为对方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 中国也成为了韩国的最大的贸易合作对象, 并且在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同年的四月, 我国与韩国政府制定了流通领域的经济政策及相关交流合作标准及机制。
在2006年, 我国与韩国借着第六届第一期合作基金的机会签署了有关贷款修正的备忘录, 在7月份签订了有关关税的协定, 严格打击了双方贸易偷税漏税的行为。在2006年的1月17日, 我国与韩国政府在世贸经济商会首脑会议中达成协议, 从下一年开始, 两国的FTA产官学要共同研究学习, 促进经济贸易。在接下来的两年期间, FTA产官学研究交流活动长达五次, 先后在北京与首尔之间往返。到了2010年2月, 中韩两国的产官学联合研究首席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在会议中对五月份的产官学研究进行了协商, 并在5月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在2012年5月的北京举行的中韩两国的FTA协商会消息正式宣布, 并在11月, 我国时任总理温家宝与韩国总统李明博在金边会晤, 就FTA达成协议。
2015年6月1日, 在韩国首尔签订的《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签署的最为全面、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广的自贸协定, 标志着中韩贸易走向了高峰。
1.2 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中韩贸易的意义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 两国在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以至于举世注目, 这除了两国千年来的友好关系之外, 也与两国为了推动贸易, 改善贸易环境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有关, 尤其是韩国政府, 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尤为重大, 韩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其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取得如此成就, 其中与对外贸易政策是分不开的,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要想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就得对韩国的对外贸易进行借鉴。
韩国贸易政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要从1992年谈起, 到目前为止, 已经建交20多年, 对于其影响意义可以分为3个时间段来进行阐述。
第一个阶段是从建立邦交的1992年到2001年的这十年的时间内, 1992年是我国与韩国正式建立邦交并且邦交正常化的时间, 而2001年则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我国与韩国的贸易总数额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 从1992年的32亿美元到2001年的359亿美元, 贸易增长率达到1000%, 直接翻了10倍。而且在这一段时间内,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在1994年突破100亿美元, 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国与韩国经济贸易的第二个阶段是2002年到2006年, 这段时间里中韩贸易合作取得开放化成效, 之所以取得这一成效与中国加入WTO之后韩国履行组织的承诺是分不开的。2006年, 我国与韩国都对FT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也有了质的提升, 从2002年的贸易额446亿美元直接飙到2006年的1342亿美元, 贸易额翻了一番, 增长幅度将近200%。这段时期是中韩贸易的第二个飞跃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6年至今, 2006年我国与韩国都开始致力于对FTA的构建, 针对构建的活动中, 不断召开协商会议, 加强交流与学习, 因此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得到了迅速增加。2010年9月, 我国与韩国政府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政府间的FTA事务协商会议, 一直到2012年的5月FTA协商的正式开启, 我国与韩国政府已经经过了长达7次的事务协商。另外, 通过对中韩贸易二十年的简明统计表的查询, 可以得知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非常频繁, 立志对FTA的构建, 然而不难看出, 贸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两国在互相贸易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 存在的逆差也不断扩大, 随着开展贸易时间的推进, 逆差也在呈逐渐上升状态。
关于逆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韩国在对外贸易的政策中制定采取了相关的关税措施;第二是韩国政府制定的政策形成了非关税壁垒, 对中国进入韩国的商品进行了限制, 尤其是韩国政府制定的关税配额制度, 让中国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大部分商品在进入韩国之后失去了市场。这种地方经济保护政策不利于两国的正常贸易, 对本国市场的过度保护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增加了双方之间的摩擦。
2 韩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借鉴意义
虽然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贸易交往中, 韩国政府的地方经济过度保护政策刺激了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紧张程度。然而另一方面, 我国与韩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所以必须要有效地对这一市场进行利用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相同的, 有了这一出发点, 将会促使两国双边贸易持续扩大, 同时提供渠道和有利环境为双方贸易提供发展机遇, 所以我国要善于借鉴中韩贸易中韩国的外贸政策, 来保证我国在经济贸易过程中的有利地位。
2.1 以政府为主要导向, 制定积极的出口贸易战略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韩国就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来恢复经济, 并针对国内的经济成分和现实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关的经济发展计划。历届的韩国总统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都将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作为重点来抓, 可以说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韩国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 政府的各部门之间有效协调, 严格落实相关工作, 沿着共同的方向致力于经济发展, 在制定和执行相关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各政府部门相互协作和联系, 共同落实以出口为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反观我国,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 以出口为导向来实施对外发展贸易, 通过对外贸易将本国有竞争力的产品投入到国家市场以优化本国产业结构, 但是我国对外贸易显得粗放简单, 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技术支持, 使得经济增长模式极为简单, 出口量小, 在国际的对外贸易环境中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难以取得国外市场的认可。所以针对于此, 我国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制定相关的出口贸易战略,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提高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度。
2.2 进一步优化外贸经济投资发展环境
韩国在制定经济贸易的政策之前, 对于本国经济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认为本国在资本输出和技术发展等方面难以在发达国家贸易中取得优势, 因此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这两个不利因素, 韩国不断的向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高端技术、管理策略。利用本国市场来吸引外资, 这样就解决了本国资金不足的难题。除此之外, 韩国还利用本国的文化现状, 推进本国自主品牌。反观我国, 我国在打造民族品牌和研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所以针对于此, 我国要鼓励技术创新, 开发新型产品, 提高产品竞争力, 这样才能寻求经济增长点,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
2.3 发展大型跨国公司, 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韩国在外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为了对经济贸易中的劣势进行弥补, 另外抢占市场份额, 增强竞争力, 韩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国民族企业进行扶持, 使这些民族企业逐渐发展成了跨国公司, 逐步走向国际化。另外, 针对于此, 韩国政府还针对本国的民族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提升这些企业的竞争力, 使它们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立足。而反观我国, 我国作为进出口世界经济贸易大国, 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落后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因此必须要向韩国学习, 借鉴有利经验, 利用广阔市场吸引外资, 对国内的大型跨国企业进行扶持, 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3 结语
我国与韩国自从1992年建交以来, 在经济贸易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2013年我国的贸易统计结果中显示, 韩国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5年最新调查结果, 中韩贸易额达到了三千亿美元。随着双方贸易的不断发展, 韩国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将会逐渐提升。所以本文将韩国的对外政策作为借鉴, 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佳.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中韩贸易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4 (04) .
[2]郑燕, 张吉国.中韩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2) .
[3]孟繁华.中韩贸易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 2014 (07) .
[4]胡俊芳.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国际论坛, 2007 (02) .
[5]曲姝雯.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的影响[J].时代金融, 2011, 11 (62) .
[6]章传利, 何森.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原因探析[J].技术与市场, 2012 (04) .
[7]胡艺, 沈铭辉.中韩贸易20年:回顾与展望[J].东北亚论坛, 2012 (05) .
日韩动漫贸易政策及其借鉴 篇10
探索我国动漫的发展之路不能不仔细研究动漫强国的经验, 他们的发展模式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尽管成为美国那样的文化贸易大国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但由于欧美国家与中国的文化渊源较浅, 文化折扣较大, 短期内借鉴美国的经验, 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贸易并将中国的文化软件产品大量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尚不具备条件。而反观我们地缘与文化比较接近的近邻韩国和日本, 近些年来在发展动漫产品的文化贸易方面让世界刮目相看。究其原因, 这与日韩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三国动漫产品贸易政策, 希望能够取日韩之所长, 补我国之所短。
一、日本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
在日本, 动画片的起步虽然比中国晚, 但一开始日本政府就把动画片当作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 同时更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养。日本希望借助动漫跨越疆界的文化感召力, 潜移默化中加大日本文化的宣传力度, 在外交手段上实施柔性化调整, 以此影响他国的社会舆论。早在1985年, 日本政府明确提出要以动画片为渠道介绍和展示日本的经典文化, 使日本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变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2006年4月,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位于东京秋叶原的数字好莱坞大学发表题为“文化外交的新构想”的演讲。他表示:“日本以拥有高度吸引力的最新形式的文化而自豪, 这就是日本的大众文化, 包括动漫、音乐及时尚等, 外交部将会全力以赴推广它”。他特别指出日本今后要以闻名世界的动漫、动画进行外交, 大力开展“动漫外交”。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动漫文化来“打造日本的形象, 推销日本的梦想”, 通过“动漫外交”和文化输出, 让人听到“日本”一词立刻联想到明快、温暖、漂亮和cool。可以说, 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机器猫以及窈窕修长的美少女战士们正在帮助日本政府完成这个任务。
在推动日本动漫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方面, 日本政府可以说是不遗余力。1997年, 日本国际贸易产业部发起组织了一个数字动画研究团体, 旨在研究如何推进动漫产业发展。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得到了来自各地方政府的响应。由于日本动画产业70%集中在东京, 因而东京成立了常设的东京国际动画节组织委员会, 在2002年2月举办了第1届东京国际动漫节, 这是日本动漫产品的第一次国际贸易展, 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动画行业的一件盛事。
2002年5月,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作为后援组织了“日本动画制作者联盟”, 在获得法人资格后, 正式更名为“日本动画协会”, 有27家公司加盟。这个组织逐渐成为推动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将推广日本的“酷文化”作为其中心任务。日本经贸部于2003年专门成立了内容产业全球策略委员会, 此外还有日本数字内容协会 (Digital Content Association of Japan, DCAJ) 。DCAJ推动国际交流计划协助日本岛内业者取得海外发展所需的资料。对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方面, 还有由日本文化厅及经产省支持的“内容产业国外流通促进机构”, 其目的在于促进全亚洲内容产业的发展、文化振兴、著作权制度的确立以及执行, 出版、音乐、影视、游戏等数字内容业者以及著作权团体等, 都是其对象成员。
日本政府还利用各种充满“特色”的行政手段来支持动漫产业, 即给国外提供“免费午餐”。日本外务省利用“政府开发援助”中的24亿日元“文化无偿援助”资金, 从日本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漫片播放版权, 并将这些购来的动漫片无偿地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 使不能花巨资购买播放权的发展中国家也能够播放日本的动漫片。但对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讲, 这种“免费的午餐”只是暂时的, 等到其对日本动漫产品形成依赖后, 从免费到低价位再到正常价位的出口, 这种文化策略, 培养了很多国家的哈日青年。
二、韩国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
韩国政府一直认为韩国国内市场规模有限, 要取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必须开拓国际市场。其基本战略是, 瞄准国际大市场, 将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 大力开发, 促进出口, 利用国内市场收回制作成本, 通过海外市场盈利。以此为指导思想, 颁布了一系列主要措施:
1.加强调研, 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通过驻外文化院、一些机构和企业的办事处以及网络等多种手段, 进行调研, 针对地区特点, 开发不同产品。如:对亚洲地区, 以影视、音乐为主, 逐步推出游戏、动画等;在欧美, 则先将游戏、动画产品打入主要市场。
2.在文化出口战略地区建立“前沿据点”。2001年文化产业振兴院 (KOCCA) 已在北京、东京设立办事处, 至今已在海外设立了4个办事处。在美洲、欧洲也选点增设, 继北京、东京和巴黎事务所开业后, 洛杉矶事务所于2005年上半年作为韩国驻洛杉矶文化中心内的下属机构正式对外开展工作。通过这些“前沿据点”, 加强市场调研和开发, 开展市场宣传, 组织和支持一些活动。
3.开展跨国生产合作。为了解决资金不足、学习先进技术, 以达到打入国际市场的目的, 韩国近年来大力提倡与鼓励同其他国家共同制作产品。
4.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2002年国家拿出17.1亿韩元支持企业参加在中、日、美、法、德、芬兰等国举办的12项有关音乐、动画、漫画、游戏、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展销活动。在西班牙等6国举办7次文化产业投资洽谈会进行招商引资。2002年11月文化观光部在汉城举办的“数字化文化暨广播影像展览会”, 就有美国CBS、日本NHK、英国BBC、中国CCTV等24个国家的250个单位的6 000余人参展, 共签约1 200万美元。
5.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出口项目。例如:1999年1月韩国广播文化交流财团设立“影像制品出口支援中心”, 为每年生产1 000部以上出口影像制品提供资金支持;2002年文化产业振兴院选定10个出口唱片项目, 各支持3 000万韩元制作费和2 500万韩元外文版制作费。
6.设立奖励制度。2002年国家新设“出口奖”, 由文化观光部和文化产业振兴院从过去一年的出口产品和单位中评选出10个奖项。游戏《Lineage》获“第一届大韩民国文化产业出口大奖”, 奖金1 000万韩元。电视剧、电影、音乐、漫画、动画、卡通形象、移动网络各l项产品获“出口优秀奖”, 奖金各500万韩元。除奖金外, 国家还为获奖单位提供国内外经营出口的多种优惠。
为实现在今后数年内把韩国发展成漫画产业大国的目标, 2003年韩国文化观光部制定了“漫画产业发展中长期计划 (2003—2007年) ”。该计划提出了至2007年的漫画产业发展计划, 其具体指标是到2007年漫画制作规模达到5 000亿韩元, 消费市场达1兆韩元, 使国产漫画市场占有率提高到70%, 销售市场与借阅市场各占40%和60%, 出口占10%。同时, 要实现以创作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 大幅提高民间自身的产业发展能力, 扩充高品质动画创作队伍。为此, 将从实现创作、制作系统先进化、扩大内销市场、增加对外出口及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强化与相关产业间的联系和改革相关制度等5方面入手, 加大调整和改革力度, 推动漫画产业不断发展。
此外,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和文化观光部还成立数字内容出口信息系统 (Contents Export Information System, CEIS) 的服务, 提供数字内容之海外市场信息及支持在线营销。每年韩国还定期举办游戏展示会, 为韩国游戏业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搭建平台。
三、中国应采取的动漫国际贸易政策
从以上日韩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来看, 两国政府均高度重视动漫产业这一朝阳产业, 并都不遗余力的采取种种措施促进本国动漫产品的出口, 日本动漫产业经过几十年的洗礼已经成熟, 在其大力推进本国动漫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论调下, 目前在保护国内动漫市场方面的政策已经趋于缓和。而韩国由于产业刚刚起步, 国内市场狭小, 因此无论是在保护国内动漫产业或是进军国际市场方面, 政策支持力度都非常大, 而这也确保了韩国动漫游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而实际上, 在中日韩三国中, 中国制作动画片历史是最早的, 而且也曾经一度辉煌, 但是最近20多年的默默无闻, 使得中国动画在世界上早已失去了以往的地位。近年来,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文化产业, 尤其是新兴的动漫游戏这一朝阳工业的重要性, 正在奋起直追欧美、日韩等动漫大国, 不仅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也把动漫出口当作提高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加大了对动漫产品的出口支持力度, 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支持措施。例如在2004年4月颁布并于10月份正式实施的《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2004年6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第42号令《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布44号令———《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出台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32号) 》。在这些文件中, 都用一定的篇幅表达了保护、支持和鼓励中国动漫产业“走出去”的举措。笔者认为,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作为中国政府来说, 也应当学习日本韩国的经验, 推行“文化立国”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实施战略性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就可以取得双赢甚至多赢的国际分工格局, 政府无需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然而,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许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自然资源相似的国家, 相互之间的贸易却发展迅速, 这是传统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于是, 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运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等经济理论, 来解释产业内贸易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提出了著名的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由于当代国际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 如果政府对大企业采取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扶持政策, 就可以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帮助本国企业战胜国外竞争对手, 从而占领国际市场, 获取垄断利润, 以达到增进本国福利的目的。欧美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正是由于实行了战略性贸易政策, 大兴贸易保护主义, 因而牢牢占据了世界经济的前列地位。
当然实行战略性贸易战略的重要前提是政府能够识别出战略性产业部门, 即有产业吸引力的行业, 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依据科特勒的产业吸引力因素理论, 一个国家现在或未来的产业吸引力反映在以下几个因素:高附加值;产业关联度高;具有未来竞争力;产业专门化强;出口潜力大;本国需求前景良好。
从以上几种因素的选择标准看, 动漫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的战略性产业。首先, 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已经被各国普遍看好, 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 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其次,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迫使各国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经济萧条之时恰是文化繁荣之日。
战略性贸易理论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理论指的是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 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额垄断利润。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 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 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 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 以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 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利润转移论表现在贸易政策上可以制定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战略性出口政策是指以出口补贴支持本国寡头厂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战略性进口政策是指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 则主要是指通过国内市场保护使本国厂商获得规模优势, 进而扩大在国内外市场 (主要是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 的份额。
外部经济理论则是指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 厂商不能独享投资带来的收益, 且投资的风险很大, 打击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而这些行业又往往具有战略性, 其创造的知识、技术、产品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所以政府要选择适当的产业加以扶植, 降低其投资的风险, 吸引私人资本投入该行业, 推动战略性产业的成长。
随着中国加入WTO, 作为WTO的成员国, 用提高关税和进口配额的办法来阻止国外商品进入已经不合时宜, 那么只有借助于补贴这种手段。然而我国在加入WTO时曾承诺:取消所有属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禁止的出口补贴, 在加入之前, 停止维持先前所有的出口补贴计划, 自加入时起, 停止在此类计划下做出额外支付或支出, 也不再免除税收或授予任何其他利益。这一承诺涵盖了各级政府所给予的补贴。那么是不是就没办法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类:禁止性补贴、可申诉的补贴和不可申诉的补贴。禁止性补贴通常被称为“红色补贴”, 是成员方不得授予或维持的补贴, 包括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可申诉补贴通常被称为“黄色补贴”, 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实施, 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成员方的经济贸易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时, 受影响的成员方可对其补贴措施提出申诉。不可申诉补贴通常被称为“绿色补贴”, 是指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 或虽具有专向性、但符合《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的一切条件的补贴, 包括研发补贴、贫困地区补贴和环保补贴。对于绿色补贴, WTO成员方不得提出申诉或采取反补贴措施。
对于动漫产业来说, 可以充分运用好WTO规则允许的绿色与黄色补贴, 逐步取消容易引起贸易争端的红色补贴。可以逐步采取以下做法:
1. 调整补贴方向。
动漫企业在前期内容创意、技术开发期间, 会发生较大的费用, 对这方面的补贴是不受WTO组织限制的。因此, 凡是对于动漫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和技术研发、动漫文化内容原创等创新项目, 政府要增加更多的财政投入, 尽快缩短我国动漫产业在创新能力上跟国外的差距。二是对于容易形成文化折扣的部分予以补贴。比如韩国政府特别成立影音分轨公司, 对韩文翻译为外语和制作的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化折扣对文化贸易的负面影响, 促进了韩国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拓展, 刮起了韩流世界风。人们同样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 在容易引起文化折扣的语言翻译环节给予动漫企业补助。三是增加对西部落后地区的财政资助, 尤其是要支持西部地区积极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资源, 形成特色动漫产业群和独具特色的动漫品牌, 把民族风情浓厚的西部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再者还可以通过此种举措鼓励东南沿海动漫企业向西部渗透, 带动西部动漫产业的发展。
2. 改变补贴的策略, 变明补为暗补。
出口退税并不违反WTO规则, 可以有效促进文化产品出口。因此, 要提高出口退税率, 给予动漫产品出口更多税收政策上的支持。因为只要出口退税不超过在原产国实际征收的税款, 就不应被视为出口补贴。
外部经济理论则是要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动漫文化企业和动漫企业集团, 参与国际动漫市场的竞争。具体表现在:
1.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要严格执行和贯彻《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规定, 即经认定, 具有国产动画片制作资质的动画企业, 自主开发、生产动画产品可将享受国家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所给予的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生产动画产品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收入以及增值税、进出口关税等也将享受减免优惠。
2.积极推进动漫基地建设, 构筑产业集群,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1996年, 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 (即“5155”工程) , 建立起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部5个动画出版基地。目前发展比较好的动漫基地主要是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基地群。产业集群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知识积累性和学习创新性不仅将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且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又将反过来强化文化产业集群所据有的各类天然优势 (1) 。因此, 动画产业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无不具有动画产业的集中地和产业集群。在日本430家的动画制作公司中, 有359家集中在日本首都东京, 特别是JR中央线、西武新宿线及西武池袋线等各几条主要铁路沿线。其中练马区杉并区就有近150家, 已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一个卡通产业集群地。韩国的动画产业主要集中在春川和富川两地 (2) 。我国台湾地区的南港软体工业园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动画产业集群地。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形成了以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动画产业集聚地。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为上述地区的动画产业提供配套产业和服务设施, 产业集群则有望形成, 从而提高我国动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还可以尽快扶植基地内的几个龙头企业做突破口, 专门面向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 以龙头企业为主, 成立“动漫出口联盟”, 进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上中国动漫作品的市场份额。
(二) 引导鼓励多方合作
1. 与动漫业较发达的我国香港地区展开合作。
文化和语言上的一致, 让我国香港地区动漫产品较之于日韩具有更好的亲和力和竞争力, 加之香港和台湾动漫产品近年来已经凭借资本和创意优势进入内地市场, 因此, 政府可以促进大陆动漫企业与香港动漫企业联手, 不仅引进动漫产品, 还可以引进生产线和先进管理模式, 用来生产本土动漫。尽管创意还是来自于香港, 制作加工在大陆, 但这样的合作可让大陆动画人员把香港作为学习窗口, 从而了解到创意的全过程, 产生自己的创意人才, 促进出色的原创诞生。
2. 引导和鼓励中日韩企业组建战略联盟。
就目前中日韩三国的动漫贸易竞争优势的现状分析来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供给不足及产业链不完整使得有效投资缺乏, 同时中国动漫产业在整合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优秀的策划创意、专业的制作、大量的资金, 而且中国有日韩两国所不能比拟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题材, 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的人才;而日本是经济强国, 有尖端的技术, 有动漫策划创意的优势;韩国有把内容产业化的经验和速度优势。这使得三国联合开发动漫作品、发展动漫产业成为可能。
国际战略联盟自诞生以来, 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应对当今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国际合作模式日益得到国际大企业的认可和积极参与, 其范围已从制造业拓展到服务业, 从传统产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 至现在的文化产业, 乃至动漫产业。例如:2008年7月, 英特尔公司与梦工厂动画公司宣布结成战略联盟, 共同推动3D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英特尔将向梦工厂动画公司提供最新的高性能处理器技术, 而梦工厂的艺术家们将能够采用全新的一流3D制作工具实现更加快速和便捷的高质量图像渲染和修改。这一战略联盟结合了英特尔在可视计算产品和工具领域的优势以及梦工厂动画公司在内容制作方面的专业技术。而中国目前在动漫领域, 也与亚洲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韩国和日本也在谋求采用战略联盟的方式展开合作。中国“盛大”与韩国“NCsoft Corporation”强强联合的游戏合作、中国“漫友”与日本“角川”联手。
(三) 培养和引进人才, 促进人才对外交流
在我国自己培养人才的同时, 也应吸引优秀人才, 实施文化人才引进战略, 吸引国内外动漫游戏高端创意人才、高级运营和管理人才。为突破人才匮乏这一动画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可以与日韩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 积极组织动画专业人才交流与互访。中韩日文化产业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 实践证明, 中韩日三国在文化产业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 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在论坛上, 三国主要侧重于商讨如何组织技术及管理人才、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大规模的交流与互访。此外, 我国政府可以借鉴韩国政府的做法, 派遣学生到欧美等国进行学习交流, 促进我国动漫业人才的对外交流。
(四) 借鉴日本做法, 给国外提供免费午餐
目前, 我国动画片在播出环节的价格偏低, 影响了成本的回收, 以至于动漫制作企业在播出环节颗粒无收, 不得不借助于其他渠道维持生存。但是由于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产业链条, 致使很多动漫企业难以为继。中国政府可借鉴日本的作法, 设立类似专项基金, 购买国内动漫生产商的播放版权, 免费提供给非洲及拉美各国电视台播放, 培育这些国家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片的需求, 为进一步开发动漫链条中最有利可图的动漫衍生产品市场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总之, 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朝阳产业, 动漫在我国的产业基础还很薄弱, 产业环境还不成熟, 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 要想在国际动漫行业争得一席之地, 找出一种有中国特点的动漫发展模式还尚需时日。但中国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只要我们能学习动漫强国的优势, 取其所长, 补我所短, 中国的动漫产品一定会成功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文.韩国游戏扶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 2006 (2) .
[2]张永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和措施[J].北京观察, 2003 (12) .
[3]冯宗宪.国际服务贸易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6.
[4]陈家勤.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美国贸易政策中的政治 篇11
贸易政策也是党派性的
在美国,持不同政治观点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贸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工具,而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富裕和政治自由。根据美国一家全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在过去的10年中,自由贸易帮助美国的GDP增长了40%,就业增加了13%。目前布什政府的贸易政策是推动多边、双边和地区贸易的自由化。
然而,美国的贸易政策如其政治一样,一直是党派性的。1934年随着“互惠贸易法”的通过,使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待自由贸易的问题上态度日渐趋同,而且在关贸总协定(GATT)通过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是1994年通过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乌拉圭回合打破了两党在贸易政策上的一致性。
美国的贸易政治重新具有了党派特征。国会开始重新夺回宪法授予自己的对贸易政策的控制权。讨论NAFTA一开始,劳工标准和环境问题就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克林顿政府不得不附上一个关于劳工标准和环境问题的附带协议,才使NAFTA在国会获得通过。
为了使总统的贸易政策不受国会的过多牵制,“快车道”规则被建立起来,这一旨在促进贸易的规则要求总统提前90天通知国会其准备谈判贸易协定的打算,而国会必须在法案被提交后的60天之内通过或否决未经修订的协定的最后文本。2001年当该法案被通过时,布什总统在国会仅以一票险胜(215∶214)。而到了2007年,民主党控制的国会最终使“快车道”规则作废。
两党对自由贸易的态度
在整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贸易政治的特点是,共和党赞同保护主义,民主党则高张自由贸易,这是因为北部共和党想要保护北部“幼小的工业”不因国际竞争而被挤垮,而南部农业区的民主党人则对自由贸易更感兴趣。然而世事无常,现在它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民主党由于受到来自传统工会集团的压力而对自由贸易产生了怀疑,转而倾向于采取基于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2007年,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在最有争议的劳工权利问题上与国会达成了妥协。但是国会并不以此善罢甘休,不久,国会就让“快车道”规则过期失效,而且国会并不急于批准美国同哥伦比亚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分析家认为,这是因为国会不想让布什总统在选举年获得一个新的胜利,而且在大选中贸易政策很容易受到政治上的攻击,因此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妥协要等到新任总统上台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两党的争论
近年来,一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和越来越多的公众相信:由于美国同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失去了许多工作机会。其中最有争议的是NAFTA,它涉及了4.39亿人口,年产15.3万亿美元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认为,解除贸易壁垒和开发市场促进了美加墨三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繁荣。自从NAFTA通过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增长了228%,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428%。自1994年到2007年三个NAFTA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了两倍。然而,NAFTA在美国一直争论不休,支持者夸大它的好处,反对者过高估计它带来的损失。
在此次民主党预选中,对NAFTA的攻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两个候选人都保证要重新谈判协定,并指责自2000年以来,由于这个协定俄亥俄州损失了23.5万个制造业岗位。但辩护者说这其实是自动化、生产率的提高和中国的崛起所造成的,因为美国的制造业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就业机会却在减少。
对于美国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政策来说,仅次于NAFTA问题的是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由于一些国家政府,尤其是巴西,不愿在农业和其他问题上做出让步,协议最终没有达成。这一失败被认为是对布什政府贸易政策的一个不小的打击。
2005年夏国会在激烈辩论之后通过的美国—中美洲—多米尼克共和国自由贸易协定(U.S.-CAFTA-DR)几乎完全是根据党派划线。反对者认为在协议内容中缺少可以实施的最低限度劳工标准,认为这将导致美国的工作流失到贫困而缺少劳工权利的国家。
而此前2004年,美国开始同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谈判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与厄瓜多尔的谈判因种种原因失败了,最后美国与哥伦比亚和秘鲁于2006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巴拿马于2007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内容原本与CAFTA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国会“易色”民主党取得了多数,他们要求修改协定。2007年5月10日,布什总统和国会中的民主党议员达成妥协,布什政府同意把劳工权利明确写入协定,并在环境、知识产权和政府采购方面做出了其他让步。
然而,众议院民主党领导人却表示,在针对工会成员的暴力减少之前,他们不会考虑同哥伦比亚的自由贸易协定,虽然哥伦比亚总统认为他的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2008年4月初,在布什总统把美国同哥伦比亚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交给国会之后的几天内,国会就否决了该协定,这等于发出一个信息:民主党控制的国会要对当前美国(布什政府)的贸易政策进行重新审查。
关税优惠项目的政治化
在自由贸易协定引起激烈争论的同时,美国的关税优惠项目也受到了冲击。
实施美国关税优惠政策的普惠制(GSP)、加勒比倡仪(CBI)和中美洲贸易优惠法(ATPA)都声称是为了在贫困国家发展工业创造就业岗位,同时帮助确保美国制造业得到价格低廉的原料和中间产品,从而使美国制造业获得竞争力。民主党人支持这些项目,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国家中的贫困人口会由此获益。他们把这看作是援助而不是贸易。但是当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看到某国发生了他们所不喜欢的变化时,就会寻求通过改变优惠政策进行报复。
巴西受到的待遇就是政治如何影响这些项目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巴西的发展,适用于免税的产品数量下降了,但是由于它公开在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和多哈回合中反对美国,它遭到取消其GSP地位的报复。巴西反对为美国的一些服务开放市场,不同意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立场,并且是美国农业补贴和其他保护政策的最无忌的批评者之一。美国国会于是在2007年7月取消了GSP下的几个优惠项目,这使得巴西几亿美元的对美国出口失去了免税优惠。2007年巴西在GSP下的对美国的出口自2001年以来首次下降。
我国稀土贸易问题和政策研究 篇12
1.1 稀土用途简介
稀土是镧、铈、鐠、钕、钐、铕等17种较稀有的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的统称。稀土是很多高精尖产业所必不可少的原料, 用途十分广泛, 可以应用在军事、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养殖业、纺织、塑料以及超导、永磁、发光等众多领域。稀土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把稀土看作是对本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战略元素。很多事实表明, 稀土的开发应用水平,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与其工业技术发达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 各国对稀土资源的储备与生产安全以及出口安全都十分重视。
1.2 我国稀土贸易现状
1.2.1 2005—2009年我国稀土进出口情况
近年来, 我国稀土出口金额波动较大, 如下图表所示2007年出口额达到最大值约11.56亿美元, 此后由于我国出口政策的调整, 出口配额明显减少。到2009年我国稀土出口额为6.49亿美元, 同比下降36.66%;同时, 贸易顺差也呈波动型缩小趋势, 2009年降为4.65亿美元, 同比减少约43.5%。而我国对稀土的进口也呈现出波动型变化趋势, 但总体还是增加的。进口金额已由2005年的1.03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84亿美元。
1.2.2 2006—2009年我国稀土产品进出口创汇情况
2009年进口的稀土产品中, 只有稀土氧化物的进口金额是增加的, 当年的进口金额为2669.3万美元, 同比增长了128.51%, 其余稀土产品的进口金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 碳酸稀土进口额由2008年的647.9万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18.2万美元, 同比下降81.76%, 是稀土产品中进口金额降幅最大的商品;稀土金属的进口金额有2008年的235.4万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66.6万美元, 同比下降71.71%, 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大。
而2009年出口的稀土产品中, 氯化稀土的出口金额增幅比较明显, 由2008年的57.5万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37.7万美元, 同比增加58.24%。2009年稀土产品中只有氯化稀土的贸易顺差是增加的, 由2008年的50.7万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36.73万美元, 其余的稀土产品贸易顺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 我国稀土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缺乏贸易中的定价权
我国虽然在很多商品上都具有较大的进出口量, 但是有贸易定价权的商品可谓屈指可数。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但2004年国际资本运作大豆价格, 从而导致了我国国内大量企业停产甚至倒闭, 造成了我国的“大豆危机”, 我国大豆的定价权逐步丧失。不仅我国大豆定价权缺失, 我国对于铁矿石、稀土产品等众多商品也是没有贸易定价权的。
我国稀土储备量约占世界的60%, 产量为全球的95%, 是世界上稀土储量的第一大国, 还是第一大稀土产品出口国, 但是我国出口的稀土价格却十分低廉, 始终难以形成垄断优势。而是形成了过度开采、盲目竞争的现象, 我国的稀土资源始终没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资源效益也没有显现出来, 始终未能形成垄断优势。
究其原因, 我认为是以下因素所致: (1) 缺少技术积累, 缺乏产业指导。大卫兰迪斯在《新国富论》中强调工业革命的变化并非仅止于应用方面, 而是长期科学知识累积与创新的结果。而我国的大多数产业都缺少技术积累, 缺乏战略性规划和指导, 很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了新技术还没站稳脚跟就已经快速走向灭亡了, 进而得不到利润积累, 无法进行研发投入, 技术难以进步, 产业进入壁垒难以提高。我国的稀土产业也是如此, 其产业链短且产品较低端, 缺少进入最终消费领域的商品。 (2) 缺乏足够强大的商品定价中心。国际上大宗商品买卖大多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如国际四大粮商 (ADM、邦吉、佳吉和路易达孚) 垄断了世界两市交易量的80%, 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 因此期货市场的定价权益被跨国资本操纵。目前, 世界已经形成了以伦敦金属交易所 (LME有色金属) 、纽约商业交易所 (NYMEX能源) 以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CBOT农产品) 为主的极大世界商品定价中心。而我国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量还未能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定价中心。
2.2 过度出口缺乏安全保障
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稀土, 使用微量就能改变金属及废金属的性能, 同时也被称为战略资源, 在科技领域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展开, 稀土也作为一种新材料成为低碳经济的新动力。我国是世界稀土储量第一大国, 日本稀土进口的90%以上都来自我国, 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曾经说过“中东有石油, 中国有稀土”。但是我国稀土行业一直以来都缺乏规范的管理, 产业集中度低, 过度开采、大量贱卖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硬性的限制和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等问题的存在, 出口配额的管理不够完备, 我国的稀土出口过度, 严重影响到国内的生产和使用。
3 应对对策
3.1 提高贸易定价权, 延长产业链
在当今的贸易格局中, 贸易定价权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命运的战略性问题, 掌握了贸易定价权也就是掌握了主动权。相反, 缺失定价权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本国经济的发展, 不利于塑造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长期竞争力以及制约相关产业的发展。稀土资源是新材料工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材料, 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的必备战略性资源。因此, 谋求稀土资源的贸易定价权不仅有利于发展我国经济, 同时也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应该提高稀土产品的科技含量, 加强稀土工业人才的培养, 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同时, 提高我国期货交易成交量的国际影响力, 形成强大的稀土定价中心。还应适度的延伸稀土产品的产业链, 增加最终消费品的数量与结构, 以最大限度的获得效益。
3.2 适度出口增加战略储备
针对稀土产品出口过度, 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内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这一问题, 我们应该调整目前的出口政策, 制定适度的出口配额, 规范各种稀土矿的开采数量和总量, 尤其是要减少原料稀土的出口。同时还应提高行业准入标准, 建立独立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更好地服务稀土企业和政府。
稀土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相关, 市场全球化特点突出, 后续产业链的发展空间广阔。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努力使我国的稀土产业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张平.世界稀土市场现状分析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