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服务贸易

2024-07-19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共12篇)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 篇1

摘要:金融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虽然起步较晚, 却发展得很快, 并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入世贸组织之前, 我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程度低, 总体竞争力弱。在经过了加入世贸组织5年的过渡期后, 我国于2006年起开始对金融服务实施全面开放, 且金融服务产业也直面发达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本文介绍了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和主要模式, 重点分析了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评述了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现实意义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金融服务贸易

我国在经历加入世贸组织5年过渡期之后, 金融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尽管这10年来, 金融服务业发展较快, 但是由于其起步晚, 竞争力弱, 在整个对外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仍然较低。本文就将剖析10年来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1 金融服务贸易概述

1.1 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金融服务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 对象为金融服务产品的交易行为。金融服务产品, 既可以是借助金融工具 (如股票和债券) 提供的金融服务, 也可以是不借助有形金融工具的单纯的金融服务 (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证券经纪) 。

1.2 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模式

根据GATS的定义, 可以将金融服务贸易按提供方式分为以下4类。

(1) 跨境交付, 指境内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向境外的非居民消费者提供服务, 即服务本身跨越边境。如咨询、统计、清算服务, 金融数据和信息处理, 资信评级等。

(2) 境外消费, 即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国或地区境内为其他成员国或地区的服务消费者 (自然人或法人) 提供的服务。

(3) 商业存在, 即一国或地区的金融机构获准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商业企业或专业机构从而向东道国提供金融服务。

(4) 自然人流动, 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 通过在其他成员境内的自然人提供金融服务。例如, 风险评估、经纪代理、顾问咨询。

2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与现状分析

2.1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但占服务贸易比重仍然很小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999—2009》统计, 在1999—2009年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额一直是上升的趋势:1999年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亿美元, 到2009年金融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50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为52.5%。从绝对金额和年增长幅度来看, 我国金融服务发展都是迅速的。

然而,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近年来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因此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在1999—2009年间基本在0.4%~0.6%间波动。根据UNSTAD的数据, 美国在2006—2009年金融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左右。可见,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2.2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地位

根据收支平衡表计算发现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逆差, 并且逆差额逐年扩大, 从1999年的18.8亿美元到2009年的100亿美元, 增幅达432%。

这主要因为金融服务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 仍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的阶段, 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较差。当然, 近几年国际贸易投资环境的恶化也造成了逆差的增大, 服务贸易中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限制、行业壁垒的普遍实施, 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带来的经济效应, 都对金融服务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

2.3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

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的成效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合理的金融开放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然而开放不当带来的风险又足以使整个国民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从2006年12月11日起, 中国开始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 中国的金融业也就此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时期。

下面本文就将利用Hoekman (1995) 提出的频度分析法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程度进行测度。Hoekman 的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服务部门在四种提供方式下的每一种可能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赋值, 方法如下:①对于没有任何限制赋值1;②对于不作任何开放承诺赋值0;③对于加以限制赋值0.5。然而, 在实际分析中, 有些模棱两可的承诺很难将其归为哪一类。因此本文在其建立的方法基础上进行扩展, 增加了两种新的开放等级, 即none-和unbound+。none-代表的是承诺限制比none多一些, 通常指除了指定的情况以外, 承诺完全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 对于none-赋值0.75。unbound+代表的是不太愿意作出承诺, 但是对于某种情况或部门可以例外, 对unbound+赋值0.25。

根据上述方法, 结合中国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具体承诺, 整理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模式1为跨境交付, 模式2为境外消费, 模式3为商业存在, 模式4为自然人流动。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附件9“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计算得到。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总指数为34.25, 中国在模式1、模式2和模式3上做了广泛而较大程度的承诺, 开放指数均大于等于0.5, 特别是在模式2上大部分金融服务项目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 这是由于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预先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承诺, 降低金融服务业门槛, 旨在与WTO其他成员国的开发水平一致。而对于模式4没有作出任何开放承诺, 这也是和大多数国家承诺水平相同的。当前, 我国金融服务的开放程度已超出GATS的要求。

2.4 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结构和区域不协调

(1) 部门内各行业发展不均衡。

目前银行业仍占绝对主导地位, 而证券经纪业、信托投资业、保险业的比重相对偏低, 发展较落后。目前我国金融业引进外资主要特征是在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中, 外资银行分行占绝对主导地位, 其他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极少。

(2) 地区分布失衡。

据统计, 外资银行中逾90%是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上海、深圳、厦门、珠海等地) , 内陆地区 (特别是北方和西部地区) 外资银行屈指可数, 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3 我国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现实意义

3.1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工业, 服务业持续上升, 这是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从20世纪70年代起, 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比重在本国市场上开始下降, 随之却是服务业的迅猛发展, 成为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目前,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70%。而在服务业的发展中, 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最为迅速。由于金融服务产业的特殊地位, 决定了其必然在一国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发达的信用经济, 它的运行表现为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 如果金融服务产业能够正常有效地运转, 则资本就能够有效的筹集与融通, 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 国民经济便能够运转良好。另外, 金融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纽带, 其联结了各行业、各地区的经济活动, 并且信贷、汇率及利率对国民经济都有重要影响。因此, 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比重, 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2 有助于促进我国离岸金融外包的发展

当前, 金融服务外包已经成为金融服务贸易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金融服务外包以其有效降低成本、增强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为越来越多金融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采取的一项重要商业措施。据分析, 金融服务外包对国内增值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30倍, 两种贸易形态, 创造了完全不同的价值量, 但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代价却很小。

4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促进金融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

就目前全球贸易形势来看, 技术密集型产业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以往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地位。在这个大形势下, 金融服务贸易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技术含量较高的金融服务产品的贸易份额。为此, 我国的金融机构应抓住金融业的国际产业转移机遇, 开拓创新, 要力争增加我国的金融服务业的知识技术含量。

4.2 要增强金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水平, 关键在于着力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经验也表明, 跨国银行的技术外溢固然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本土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作为金融服务贸易的微观主体, 金融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 清楚认识到金融服务企业的信誉、流动性、安全性以及赢利性的重要性, 以增强整体竞争力;其次加快从金融营销环节向自主研发的延伸, 提高金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才是金融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正确选择。

4.3 推进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一体化是目前国际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指金融服务在国际国内的充分配置, 其结果是金融创新产品在全球的快速推广, 不同地区的服务质量趋同;另外,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意味着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可以自由地向别国的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因此,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推动金融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进而推动国际金融业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自由化进程。所以, 实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我国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学玲.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 (23) .

[2]王勇.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中的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研究[J].上海金融, 2008 (7) .

[3]边柞而.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商贸, 2011 (18) .

[4]姚战琪.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及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 2006 (6) .

[5]刘辉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分析[J].国外财经, 2001 (1) .

[6]朱勇.浅谈加入WTO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状况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 (9) .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 篇2

一、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原产地规则。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国际服务贸易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对提升各国产业结构有着巨大作用,它日益成为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二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自由化程度加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它的强劲增长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服务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商品,与货物贸易一样也存在原产地。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是指各国用以确定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产品的原产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法律、法规及行政决定。在 WTO框架下,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共同构成国际贸易的基石。服务贸易是世贸规则框架规范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原产地规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各国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领域没有足够的重视。WTO 的 《原产地规则协议》 也仅适用于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并未提及。

在现有的 WTO 框架下,对服务原产地的确定主要依赖于 GATS相关条文的理解。

1994 年 4 月 15 日签署的 《服务贸易总协定》 (英文简称GATS) 为服务贸易国际化、自由化及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GATS仅仅是框架协议,具体的原产地规则需要由 WTO 成员通过谈判制定。尽管服务发展迅速,但是服务贸易谈判速度却不尽如人意,到目前为止仍未达成统一明确的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

二、我国对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探索和实践。

迄今为止,我国也没有制定完整的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只是在区域贸易协定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我国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展。

中国在区域贸易自由化方面起步较晚。步入 21 世纪,我国开始了研究、谈判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进程,积极参与各种形式和机制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截止 20,中国已经签订了 10 个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 和 1 个优惠贸易协定 《亚太贸易协定》,涉及 22 个国家和地区,其贸易额约占中国贸易总额的 20%。在我国签订和实施的 11 个区域贸易协定(RTAS)中,除了亚太贸易协定外都涉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容。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篇3

一、境外消费贸易方式

1.境外消费出口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状况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亮眼的表现,汉语国际化,孔子学院国际化,中国传统文化风靡全球的时机,各种跨国汉语远程教育机构、中国远程教育网站等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出现。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远程学院从1999年运行至今,已经吸纳了128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余名注册会员;清华大学更是早与麻省理工学院联通哈佛大学通过海底光缆同时开设“组织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国内外商界也是看准时机,大力投资中国的远程教育,南方卫星、新杰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世界对外汉语网络教育中心、清华永新有限公司等等都纷纷为中国的跨境支付教育服务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2009年3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综合性刊物《孔子学院》正式面向全球出版发行,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为期刊致发刊词。据统计2008年,国内高校共设立海外分校或举办境外办学项日42个。从出口对象上看,由丁地域因素,来华留学的亚洲周边国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我国留学生生源输入有近五分之四来自亚洲国家,但是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与国际的教育交流的加深,促进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来中国留学。

2.境外消费进口状况分析

从进口规模看,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每年输出的留学生人数保持在10万人以上。我国留学生人数连年增长,除了我国政府政策支持的原因,一方面由丁外围优质的教育资源深深地吸引中国留学生;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过剩,而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供不应求,再加上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直接导致了近年的出围热潮。

从我国教育进口的来源国看,进口围来自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教育均发达的西方国家。日前,位居中同留學生出国留学排名前几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加拿大。在过去的10年中,这些国家接收了我国85%以上的出国留学人员。尤其是美国平均每年吸收的中国留学生高达22000人,历年来都是我国最大的教育进口同。近年来,我国从英国进口的教育贸易额有较大的增长,平均每年有大约20000左有的中国留学生到英国留学。作为发达国家,英国能为各国留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研究、生活、居住、交通条件。英国的教育事业相当发达,教育水平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丁美国。

二、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较差,是制约我国国际教育服务出口贸易发展的瓶颈,也是进口规模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丁把教育服务仅仅视为公共产品,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即使举办各类民办学校也主要是针对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不足。由丁产权制度和竞争机制的缺失,在教育处丁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教育服务提供者就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去提高效率和改善品质,是我国教育服务低效率和优质教育供给匮乏的基本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建香开放教标化及其启示卟江苏高教,2009(3):22-25

[2]陈瑛浅析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U]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16-18

[3]张向丽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的对策研究卟河南社会科学,2008( 6)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4

1.1 金融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迅速

2001年刚刚加入WTO期间,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总量曾一度下降到1.4亿美元, 但是从2003年起, 金融服务贸易情况开始好转。2003-2008年, 中国金融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6.8%, 但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略微下降;中国金融服务进口年均增长28.3%, 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上升。

1.2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地位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除了2001年是0.21662亿美元顺差外, 从2002年到2008年都是逆差。

1.3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高度集中在以美欧和香港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7年, 美国取代中国香港成为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其次为中国香港、日本, 在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的比重均超10%;2007年, 中国香港是中国金融服务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所占份额约为1/4, 其次是欧盟和美国, 三者约占中国金融服务进口的60%。

1.4 金融服务贸易区域发展结构和内部行业结构不协调

1) 存在地区失衡现象。根据相关统计, 外资银行中约有90%是分布在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和上海等地, 内地、北方和西部地区外资银行屈指可数, 形成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现象。而且, 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 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2) 内部各行业结构不均衡。目前银行业仍居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

3) 外资金融机构的类型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类型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在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中, 外资银行分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其他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极少。

1.5 金融服务各行业竞争力较弱, 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

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 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创新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一方面, 目前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 电子化程度较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在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 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占领市场主动权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 国外金融业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相当强, 金融工具种类繁多, 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2.1 贸易竞争力指数 (TC指数) 的测量

我们采用较常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行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也称TC指数, 指一国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即:TCit= (Exit-IMit) / (EXit+IMit)

其中, TC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竞争优势指数;EX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出口额;

IM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进口额。

TC指数的测算标准是:若TCit大于0, 说明该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具有竞争力, TCit小于0, 则该国第t年在i部门不具竞争力。数据的绝对值越大, 说明该国该产业竞争力越强 (大于0) 或越弱 (小于0) 。

该指数的优点在于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 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影响, 无论进出口绝对值是多少, 它介于一1和1之间, 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间是可比的。

2.2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TC指数

本文采用1997-2008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数据, 测算贸易竞争力指数得到表1:从表1来看,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TC指数) 除2001年外一直小于0, 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 使得金融服务贸易面对的形势严峻。但是表1同时也表明, 自开始有统计数据的1997年的-0.8448起, 逐年上升, 至2001年达到最高的0.1227, 虽然在2002年下降到了-0.2756, 但此后又呈现了缓慢上升的趋势, 到2005年已经到了接近于0的-0.0467的水平;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虽然薄弱, 但是正在逐年提高, 呈现出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2006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逆差增大, 这一指数迅速下降到-0.719。2007年开始,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截止2008年这一指数上升到-0.2850。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2008年TC指数经计算得出

3. 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3.1 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金融服务业的调控机制

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金融服务业的调控机制, 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现阶段,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仍处于转型期, 发展还不够完善, 宏观调控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作用和功能还非常有限。因此, 应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和进程, 健全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机制。转换中央银行的职能, 使中央银行从传统体制下的以资金供应和资金分配为主的职能, 迅速转换为以金融宏观调控为主的职能, 并实现金融行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强化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增加市场透明度, 加速利率的市场化,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新金融工具, 发展多样化金融衍生产品;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度垄断局面, 发展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合作制的城乡信用社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

3.2 鼓励金融服务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寻求海外市场

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是十分必要的。要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 政府必须负担起相应的重要责任。在入世后, 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成为重点领域。随着外资机构的进驻, 服务贸易进口将快速增加。同时, 扩大优势服务贸易领域出口, 将成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

3.3 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防范金融风险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外资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 联合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一方面, 建立一整套严谨科学的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指标体系和防止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进和流出的措施。其监管指标体系包括以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清偿能力、资产集中程度、外汇风险、表外业务风险和资产综合风险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指标等。适时建立切实可行的评定外资机构的资信标准、信息公开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内控制度以及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等。另一方面, 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母国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以及金融机构本部的研究。

3.4 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建立严格的企业制度

依照《公司法》的要求, 完善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 实行严格的企业领导经营负责制和离任审计制度。首先是要改革财务管理体制, 使利益和成绩挂钩。其次是要真正落实经营自主权, 弱化和消除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个人对业务经营的干涉。再次, 改革现行的干部管理考核制度, 全面实行对企业的干部聘用制和行员制。最后, 金融企业要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做到“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3.5 加快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 特别是离岸金融产品

面对金融市场日益强劲的国际化趋势,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经营也必然国际化, 创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是提升我国金融业国际地位的良策。首先, 创建离岸金融市场能够吸引大批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 为我国国内金融企业的海外竞争创造锻炼机会, 从而尽早实现我国金融企业的跨国经营。其次, 大量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 必定带来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国内金融机构因而可以学习和借鉴。同时, 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还能扩大我国对外资的利用, 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为外国客商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融资, 便利进出口, 从而实现金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李伍荣.论金融服务业贸易能力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 2007, (4) .

[2]田华.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纵横, 2003, (11) .

[3]黄冠华.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2, (2) .

[4]张功英.关于金融竞争力研究的理论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 .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篇5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测评

贸易竞争指数是指某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用来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外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lance,NTB)用公式表示是:NTBit=(Xit-Mit)/(Xit+Mit)。

上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 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TBit=1,意味着该国第i种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反之,则表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本文主要运用该指数测算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在时间序列上的竞争力状况。

据调查,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且始终保持在-0.08左右,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行业结构上看,此段时间NTB指数均为正的只有旅游业和其他商业服务,说明旅游业一直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同时也仍是我国服务贸易创汇的第一大部门,但其竞争力指数仅仅稍大于0,说明优势还十分有限。而且在20其贸易竞争指数曾一度下跌到0.07,但2004年又回升到0.15。广告、咨询和其他服务的竞争力虽然比较小,但体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他竞争力指数呈现正值的部门还有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其他商业服务。2004年通讯服务业竞争力指数为-0.03,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主要原因是过去由于我国邮电部门尚未对外开放,体制性垄断起到了很大的扶持和促进作用,近年来面对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竞争变得越发激烈,邮电部门自身的弱势逐渐暴露出来。

建筑业是近年来值得关注的一个部门,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从开始转为正值,体现出近年来我国建筑服务业水平有所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和区域有所扩大,但2004年,其竞争力又有所回落,原因可能是我国对外承包在技术含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20出现负值以后,于年有所回升,且近年来上升幅度非常大,2004年达到了0.13,主要是依赖与硬件有关的服务贸易的支撑,从长远考虑,若没有产业内软件开发服务及相关产业的支持,其贸易系数还可能出现逆向变化。

WTO与我国的医疗服务贸易 篇6

从属于服务贸易中的医疗服务贸易,当然应该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以下简称“WTO”)的一揽子协议,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以下简称“GATS”)。GATS框架考虑到了服务贸易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现实阶段需要,其框架安排本身是务实和可供不断完善的。针对我国而言,按照现今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医疗服务部门的开放已经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在GATS提供的多边框架下合理安排我国医疗服务贸易的法律规制成为当务之急。

一、WTO与国际医疗服务贸易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于日内瓦成立,是规范国际经贸关系的国际组织。其主要目的在于:确实履行“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实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内容包含强制性的多边贸易协议与有选择性的诸边贸易协议。

所谓多边贸易协议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议(GATT),服务贸易总协议(GATS),与贸易有关之知识产权协议(TRIPs)。其中,与医疗服务贸易密切相关的是服务贸易总协议(GATS)。

作为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成果之一,GATS已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统辖当今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领域的一项多边贸易协定。GATS共分四大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指一成员方给予任何其他国家(不论成员方或非成员方)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须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方类似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市场准入原则,指缔约方通过实施各种法律和规章,对其他缔约方参与本国市场竞争的宏观掌握和控制要适度;国民待遇原则,指在贸易条约或协定中,缔约方之间相互保证给予另一方的自然人、法人、产品、投资和税收等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的自然人、法人、产品、投资和税收等方面的同样待遇;透明度原则,指缔约方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律、法规、法令、条例以及与贸易有关的国际条约都必须予以正式公布,非经正式公布,不得实施。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和信息系统局1995年7月公布的标准,国际服务贸易包括以下12大类: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工程服务;教育服务;分销服务(连锁店);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上述大类服务又具体包括160多个项目。医疗服务分别划入商业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两大类中,包括三个子类:医疗与牙科服务;助产士、护士、理疗医生、护理人员提供的服务和医院服务。医疗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属于服务贸易的规定就适用于医疗服务贸易。

根据GATS的规定,医疗服务贸易主要有以下方式:

1. 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指服务的提供者在某一成员国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医疗服务咨询。跨境交付使患者有机会向他国医疗专业人士购买医疗方面的服务,同时也使医疗专业人士之间实现国际间的咨询服务,例如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护理咨询和护理教育等。

2.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指服务的提供者在某一成员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其特点是消费者到境外去享受由境外护理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如日本老年人到西班牙接受养老保健护理服务。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指某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印度到欧美国家开设医疗机构,为欧美国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4.自然人流动(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指一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如菲律宾护士到美国,为美国人提供护理服务。

目前,就服务贸易整体而言,跨境交付以及境外消费的开放程度较高;商业存在以及自然人流动服务方式的开放程度较低;且比较而言,发达国家会员普遍承诺程度较高。但全球而言,基于专业服务具有知识密集的特色,因此透过通讯网络提供咨询及顾问服务(跨境交付)是未来趋势,但在医疗产业方面,由于涉及对人身的直接服务,所以利用该方式提供服务者仍较难大幅增长。即使在发达国家,医疗产业也面临着异常保守的态度,以上都显示出医疗专业服务上承诺程度尚有很大提高的空间。另外,也应注意到,医疗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仅仅是原则上彼此独立,实务上,若服务贸易采用一种以上方式时,只有在各有关服务方式皆获承诺的情况下,此一贸易的开放承诺才受到保障。

二、我国医疗服务贸易承诺及现状

(一)承诺

目前我国政府在健康及社会服务业的承诺情形如下:

我国签署的加入WTO的有关文件表明,我国允许开放医疗、牙医服务两个部门。在《附件9: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第2条最惠国待遇豁免清单》中关于“医疗和牙医服务(CPC9312)”的具体内容:

1.市场准入限制。跨境交付,没有限制;境外消费,没有限制;商业存在,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与中国合资一起设立合资医院或者诊所,没有数量限制,以符合中国的需要,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自然人流动,除水平承诺中内容和下列内容外,不作承诺,应允许持有其本国办法的专业证书的外国医生,在获得卫生部的许可后,在中国提供短期医疗服务,服务期限为6个月,并可延长至1年。

2.国民待遇限制。跨境交付,没有限制;境外消费,没有限制;商业存在,合资医院和诊所的大多数医生和医务人员应具有中国国籍;自然人流动,除水平承诺中内容外,不作承诺。有关国民待遇的水平承诺,主要是在视听服务、空运服务、医疗服务方面,对于目前给予国内服务提供者的补贴,不作承诺,即政府对中外合资医疗机构不予补贴。

事实上,相较于其它领域,各国的医疗执业体系是个较为封闭的领域,以发达国家为例,加入WTO的发达国家会员对专业服务自由化虽有较高意愿,但在人命关天的医疗方面,仍未敢掉以轻心,因此,在诸多有关专业服务的国际或区域协议中,鲜见医疗服务开放。

(二)现状

跨境交付方面,2002年,在被调查的190家国内医疗机构中,只有7家与境外机构建立了远程会诊网络,会诊3384人次;与境外机构建立远程教育网络的也有7家,培训千余人次。

在境外消费方面,境外人员来中国消费医疗服务的日趋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大城市为数万名常驻外国人口提供医疗服务。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大,临时在我国逗留的外国人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比常驻人口还要巨大。中医也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每年专程来华就医的患者不在少数,达到了在华就医人数的25%-30% 。目前,我国每年接纳中医留学生3000余人。反观之,中国公民一般缺乏到国外就医的支付能力,国民到境外就医的人很少,也没有相关统计资料;出境就读医学院校的学生也缺少统计资料。

商业存在方面,在我国设立外资医疗机构的具体操作法律是2000年5月15日卫生部颁布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只允许成立合资的医疗机构,不允许成立外资独资医疗机构。截至2006年9 月,我国累计共批准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医疗机构98家,实际投资约7亿美元。其中,新加坡在中国投资的医疗机构13家,实际投资约 0.9 亿美元。

自然人流动方面,国内医疗机构与国外医疗机构的技术交流比较活跃。据北京、上海两市卫生局2001年统计资料显示,外国医师来华学术交流共计722人次,短期行医181人次。此外,目前我国已派出中医临床医师2000余人,他们在境外提供的门诊服务每年达700万人次。

三、 医疗服务贸易国内立法现状及完善

其一,就跨境交付来说。1999年,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规定“远程医疗会诊是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异地医疗咨询活动,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内进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审定入网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在能够取得清楚影像资料的条件下,方可开展远程会诊工作。”同时规定:“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可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供咨询服务。”这一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的规定不符,由于《医师法》是上位法,该规定应予改革,不应以职称限定医师的执业方式;另外,该“通知”属于国务院部委创制的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效力等级过低,不利于参加远程医疗服务各方权利、义务的保障,也应明确对涉外远程医疗服务的管辖;该“通知”对远程医疗的应用仅限于“会诊”,而目前跨境交付己发展到网上检查、网络诊断、网上配药等诸多方面,应该扩大适用范围,明确网上会诊的含义, 并明确各会诊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了有力地保护我国的医疗服务消费者,明确我国网络医疗诉讼的司法管辖权也是必要的。

其二,就商业存在来说。1989年,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卫生部和原外经贸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办外宾华侨医院、诊所和外籍医生来华执业行医的几条规定》(医字(89)第3号,已于2000年废止),允许外商在华试办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之后,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以每年十几所的速度不断增加。1997年,为规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审批工作,外经贸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医疗机构的补充规定》((1997)外经贸资发第292号,己于2000年废止),就此类机构的服务对象、股权比例、董事长委任、经营期限等作了原则性规定。2000年5月,卫生部和外经贸部制定并发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对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申办条件、审批程序和执业标准等做出规定。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存在关于投资额、不许办分支机构等限制。该《办法》规定,建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投资额必须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该规定值得商榷,因为对于一个诊所来说,投资额2000万元成本过高,对于医院来说,2000万元又不足以应付所需。建议应该区分诊所和医院分别设定不同的投资额度要求,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吸引外资的需要,适当降低开设诊所的投资额要求,提高医院的投资额。《办法》还限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举办分支机构,如果要举办,也必须重新审批和登记注册,不能用同一个名称。这不免增加了审批成本,也限制了投资,这一规定必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其三,就自然人流动方面来说。我国的医疗专业人员注册制度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和《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法规中,实行的是医师、护士、外国医师分类注册管理制度,基本上符合当前国情的需要,但与我国对GATS的承诺相比,我国的注册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根据入世承诺表,我国承诺“持有其本国颁发的专业证书的外国医生,在获得卫生部的许可后,在中国提供短期医疗服务。服务期限为6个月,并可延长至1 年。”其具体的操作由卫生部门依《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执行,根据该办法,外国医师获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后, 可在华短期行医,但审批标准有待明确。又如,我国对持有外国医学学历的毕业生,申请中国执业医师的问题,没有规定。笔者认为,应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并建立起完善的外籍医师、护士注册制度。

其四,就我国在境外消费方面来说。尚无专门针对医疗服务部门的重要法规。境外消费是一种以消费者自愿流动为前提形成的贸易形式,一般不是政府法律监管的重点。但是消费者在国外往往处于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孤立无援的弱势地位,我国应该努力提供各种措施保护本国消费者。比如我国可以借鉴美国与墨西哥的作法,这两个国家举行由各州卫生部长参加的跨境卫生服务圆桌会议,讨论跨境卫生问题。同时,两国推出适用于对方领土的地区保险、跨境健康保险以保护本国消费者。我国也应建立境外消费信息平台,提供境外消费信息,解答我国消费者境外消费的疑问,为其提供帮助并建立消费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篇7

1.1 概念

服务贸易也叫无形商品贸易。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一系列的经济交流活动。我国对外贸易是指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进行交换的无形商品,如劳动和技术的交流活动。中国的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有两种形式-进出口。

1.2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1.2.1 低的起点

我国跨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982美元,占43亿4000万美元,占服务出口总额的百分之0.6。在世界上,世博会RTS的排名是前28位,而进口量排名前40位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基础设施服务状况较差。

1.2.2 低利润

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因此,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劳务服务贸易行业,和其他低端产业的低附加值。除此之外,这些行业的出口利润很低,而且回报率很低。然而,大部分进口的服务集中在高附加值产业的高科技,如计算机软件,高科技专利。如: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旅游业发展迅速,其经营收入增长了十倍的初始。如果我们对总收入的看法,我们会非常乐观。然而,中国在旅游业的投资也大;等于收入。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旅游业的利润已经非常薄。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逆差较大,因此对外贸易在服务贸易中具有低利润。

1.2.3 高速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982美元,43亿4000万美元,增长2005,增长35.5倍。其中,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39亿1000万美元,增长近29倍。一年增长率为15.9%。它大约是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2倍多。2008,中国的对外贸易德服务贸易总额为3044亿5000万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百分之4.2,世界贸易出口排名前5位,进口额为排在第一位。在这26年里,可以看到,中国对外贸易在服务贸易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计划,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将达到5000亿美元,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潜力在服务是巨大的。

2 中国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中国作为一个新的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立法不健全,新的服务贸易立法更加严重滞后。内容不规范,不符合国际惯例。其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我们缺乏一个专门的基本法律来解决对外贸易中的冲突,例如,由于我国的出口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是不合理的。不健全,我国企业出口秩序很不好,导致部分企业进行低成本的运动。这些原因使出口企业面临反倾销。面对反倾销,企业对它们的反应性差。并且,还有一些服务行业还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

第二,在现有的服务行业中,存在着许多法律和规范的真空现象,即一些基本的法律。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全是法律规范的部门和保护需要加强。市场体系也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这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服务贸易的安全体系不完善,而且特别是建立专业服务的保护政策。

2.2 结构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服务业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以及一些传统的服务业,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对外劳务合作等,都是以其为基础的。这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集中的主要原因在旅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中都有优势。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结构类似于中国的国家。贸易服务也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因此,由于类似性质的服务产品,中国的产品很难出口到这些国家和研究区。除这以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也很难为中国的服务提供服务。因此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的贸易在服务出口仅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

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服务贸易占55%左右,而金融、保险、电信等新兴服务贸易电子工业占不到8%。2008、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而服务贸易赤字增加到15亿6000万美元,去年,增加从51.9%。可以看出,在中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赤字是显而易见的。

2.3 低水平的管理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2001年来,我国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有了13多年的发展。由于国际服务行业的广泛的行业,行业的合作组成多个相关行业,国际机构需要国家投入其国内服务业的整体协调和管理。

此外,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对我国目前,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和贸易的国际多边谈判协调、利用外资的服务政策等。这一体系使得服务贸易的战略发展规划和服务贸易统计的年化问题在服务贸易发展的迹象已经不能够得到实施。

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管理体制在短期内还不能够完成,因此,系统的制度已经过时,存在着许多缺陷。

3 解决方案

3.1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历史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如果我们需要发展服务业,我们要从体制上的突破开始。有几种方法:一是做好规划,让国民经济的发展,繁荣发展服务业要努力实现一个协调发展;其次,要加大服务业投入,从国家政策上得到支持,克服对市场的限制,积极鼓励私人和集体的经济投资在服务贸易,以及注册资本,银行贷款,税务管理,和信息为他们提供方便。再次,开放市场,打破国有经济垄断的某些服务,如电信业、航空、铁路等,等国家垄断的研发部门,并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允许私人和集体参与,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并为他们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措施,最后要加强行业人才的培养,构建运动系统,实现最优配置资源。

3.2 努力制定法律法规

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服务的保障。因此,政府和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它可以填补空白,另一方面可以处理国内贸易法和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之间的关系。因为许多法律法规一直滞后在经济和发展贸易的背后,我们应尽快制定更多的法律和法规。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在服务国家对外贸易的法律不健全,同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政府必须加速方式对贸易规则和规定,重点参照了国际条约和国外立法经验,使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得以健全,监管服务市场的行为和市场秩序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保护服务贸易的健康和快速发展,中国应努力参与国际贸易中的双边和多边谈判,以获得更有利的国际环境,并缓解合作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

3.3 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是我国对外贸易服务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的关键。

因此,政府应明确有关国际贸易的服务,然后建立管理的组织和协调机制,负责贸易服务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并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下,我们可以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管理,除了一些准官方和非官方行业协会和组织,以监督这些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

4 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之一。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化结构的状态,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就业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们都知道,在服务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基础差,法制不健全,管理薄弱。但当代世纪是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政府、企业单位和个人要珍惜这个机会,牢牢抓住它,深化改革。

政府部门将从服务贸易顺差储备中获取更多的外汇储备,以使他们能够在国内外服务业进一步投入发展服务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思考.中国商贸,2012(20).

[2]陶亚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与趋势分析[期刊论文].经济师,2009(4).

[3]期刊论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时代金融(中旬),2013(3).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 篇8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呈平稳上升的趋势, 但是仍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表1显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 2000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额27.54亿美元, 2010年达到202亿美元, 是2000年的7.3倍, 可见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一直处于出口逆差的状态, 并且逆差日益扩大。其他金融服务贸易额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保险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 保险服务贸易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量的增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 从表1可以看到, 其他金融服务贸易额的增长趋势缓慢并且波动性较为明显。其贸易额在2000年至2005年一直介于1.41亿美元到3.85亿美元之间, 从2006年起, 贸易额迅速增加, 2006年突破10亿美元, 经过两年的下降后, 2009年再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 2010年达到27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保险服务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比例, 2000—2010年一直占到86%以上, 而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占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非常小, 不足14%, 这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类型结构发展不平衡, 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2000—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国际市场占有率 (MS)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该种产品或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 是这种产品或服务国际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该指标数值越大, 表明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MSij表示i国j产品或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Xij表示i国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 Xwj表示世界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

根据表2可以看出, 在2005—2010年的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市场上, 英国和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都稳居世界前两位, 两国占据国际金融服务市场将近一半份额, 一定程度上说明英、美两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日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2.98%下降到2010年1.36%, 说明其国际竞争力在逐渐减弱。韩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略有波动, 但一直保持在1%左右, 说明其国际竞争力并无明显变化。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 说明其国际竞争力一直在增强。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都处于0.5%以下, 处于竞争劣势。在所选取的国家中, 欧美国家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总体很强, 而亚洲国家除了印度外, 其他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较弱, 我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水平不足0.5%, 说明我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很弱。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WTO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公布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单位:%

资料来源:WTO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公布数据经整理、计算所得

通过表3可以看出, 在世界保险服务贸易出口商中依然是英国、美国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 其中美国的出口份额高于英国。在表3中的4个亚洲国家中, 印度处于领先位置, 中国依然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 但近年来已超越日本, 与印度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而韩国在这一指数上显示出较弱的水平。

(二)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C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C) ,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或服务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它剔除了各经济体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波动的影响, 解决了各经济体规模不同而不可比的问题, 是衡量某种产品或服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TCij为i国j产品或服务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Xij为i国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 Mij为i国j产品或服务的进口, 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 1]。如果TC指数接近0, 说明这种产品或服务比较优势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如果TC>0, 说明比较优势较强, 而且越接近1, 行业竞争力越强;如果TC=1, 则表明该国或地区这种产品或服务只有出口;如果TC<0, 说明比较优势较弱, 而且越接近-1, 行业竞争力越弱;如果TC=-1, 则表明该国或地区这种产品或服务只有进口。

根据表4各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 英国在该指数上依然优势明显, 由2005年的0.64上涨到2010年的0.69。美国该指数较为稳定, 紧随英国之后, 一直保持在0.5左右, 并呈逐年上升之势, 贸易竞争优势明显。在中日韩三国中, 韩国的TC指数十分突出, 甚至一度高于英美, 近年逐渐下降和美国持平。而印度的TC指数也明显优于中国, 说明印度在其他金融服务上相比中国更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的贸易竞争指数从2005年至今均为负值, 说明中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量远远小于进口量, 并且其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资料来源:根据WTO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公布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表5中各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 只有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TC指数连年呈正数且保持上升, 除2005年外, 每年均超过0.5, 表明英国在世界保险服务贸易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处于领先位置。而中国的TC指数在2005—2010年间维持在-0.8左右, 波动幅度不大, 但是低于日韩和印度等亚洲主要竞争对手, 说明中国与这几个国家相比在保险服务贸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

资料来源:根据WTO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公布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商品或服务出口额占该经济体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例。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 是反映该经济体这种产品或服务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RCAij表示i国j产品或服务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 Xit表示i国所有产品 (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 的出口总额, Xwj表示世界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 Xwt表示世界所有产品 (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 的出口总额。如果RCA≥1, 说明i国j产品或服务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如果1.25≤RCA<2.5, 说明i国j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如果RCA≥2.5, 说明i国j产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如果RCA<1, 说明i国j产品或服务没有显性比较优势;如果0.8≤RCA<1, 说明i国j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比较劣势;如果RCA<0.8, 说明i国j产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比较劣势。

资料来源:根据WTO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公布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从表6中可以看到, 在MS和TC两项指数分析中占绝对第一的英国, 在其他金融服务贸易RCA指数上依旧保持了强劲的实力, 2005—2010年都稳定在5以上, 显示英国的其他金融服务贸易极具竞争力, 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美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RCA指数不如英国, 但在2005—2010年也稳定在2.3左右, 与其他国家相比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印度的RCA指数持续上升并于2010年突破1.25, 在亚洲国家中具有较强竞争力。韩国的RCA指数先上升后下降, 并无明显进步, 日本的RCA指数持续下滑, 竞争力大不如前。我国的RCA指数一直在0.05之下, 远远小于0.8, 说明我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呈现出极强的竞争劣势, 且在选取的六国中处于最低水平, 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表7中可以看到, 在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比较上, 金融强国———英国依然稳居第一, 指数连年上升, 不断拉大与其他国家距离, 优势地位无可撼动。美国RCA指数波动变化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 位居英国之后, 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印度虽连年下降, 但在亚洲国家中仍处于领先地位, 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日韩虽有波动但总体稳定, 和中国大体相当, 并无明显优势。中国RCA指数虽然较低, 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且逐渐超越韩国, 说明我国在保险服务贸易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资料来源:根据WTO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公布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三、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 丰富资金来源渠道, 扩大金融服务提供者资本规模

资本是金融服务贸易的首要基础, 是影响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没有资本支撑就谈不上金融服务业。因此, 扩大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资本规模, 能够有效提升其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增加金融服务业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金融机构通过在海外发达国家上市, 来获得上市国家大规模的优质资本;提高商业银行贷款审核标准, 确保资金回笼, 减少呆账坏账;向社会发行长期金融债券, 通过聚集民间的闲散资金扩充自身规模。

(二) 注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金融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要想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就必须加大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做法有:一是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 建立门类齐全的金融服务贸易培养机构;二是建立与发达国家的人才交流机制, 通过与国际接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通过高薪厚职吸纳高素质的、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三) 提高我国金融服务机构创新能力, 不断推出新型金融产品

我国金融服务业之所以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大量依赖金融服务进口,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金融产品品种单一, 缺乏创新性, 无法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各项需求。要想提高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性,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大科研投入, 进行自主技术创新, 结合各国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应通过和国外先进金融机构合作的机会, 学习其先进技术, 借鉴其已经取得成功的金融服务产品。

(四) 强化营销, 扩大我国金融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

“酒好也怕巷子深”, 一种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与其采用的营销方式密切相关。由于金融服务贸易本身是抽象的, 不具有实体性, 所以服务的消费者很难事先对服务水平作出评估, 服务提供者的声誉和形象就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因此, 金融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在金融服务贸易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提升金融服务贸易营销力方面, 一是进一步明确面向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贸易的市场定位, 结合不同市场的特点推出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二是完善营销渠道, 建立能使产品直达营销终端的营销体系, 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在海内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 加大政府对金融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

为实现加入WTO的各项承诺, 我国将会进一步对外开放金融市场, 这必然会给我国的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 政府应妥善处理好对外开放与保护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的关系, 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公平的对外竞争环境。一是应掌握好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准入条件;二是应制定相关保护政策促进国内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三是尽快完善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适当增加对金融服务业的财政支持使其更好地发展。

(六) 加强金融监管, 适时化解金融风险

目前, 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消除,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在此形势下, 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应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保证金融服务贸易安全稳定, 一是加大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力度, 提高业务透明度, 随时做到自查自省;二是完善对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体系,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 确保金融业安全运行;四是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保持公平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潘茂.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国际比较及战略意义分析[J].国际服务贸易评论, 2010 (4) .

[2]黄桂良.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南方金融, 2009 (4) .

[3]钱敏洁.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1.

浅析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 篇9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延伸,效益也在不断增加。据WTO统计,我国服务贸易额已经从1982年的55.3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870亿美元(按当年价)。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也已经超过了其他几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开放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56家;服务业领域在利用外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9年服务业(含金融业)实际利用外资达385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43%,比2004年的比重提高近1倍。

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源于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整个贸易局势的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很多需要弥补的缺陷,表现较为显著的就是滞后性。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实力不容忽视,但与服务贸易高度发达的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步晚且管理滞后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是我国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一个发展战略,且服务贸易的规模也是近几年来才得以扩大的,然而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早在二战后就已着手并大力发展。同时,我国在服务贸易的管理方面基本上采取垂直的管理方式,直接由商务主管部门和各级直属部门负责管理,很难真正地深入到企业内部,且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政策不落实。此外,由于管理落后造成对服务业统计的不规范,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等,都是阻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规模小且基础较差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且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就已超过了我国货物贸易,但依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吸纳就业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吸纳就业人员26603万人,仅占三次产业全部就业人数比例的34.1%。这一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坚实基础,服务业如果严重滞后必然会对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服务贸易作为我国出口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三)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主要支柱就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领域,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也占有一部分市场。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我国还是薄弱环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四)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国内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广告法》等一系列关于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虽然国家已制定出这些法规,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相对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且针对外国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歧视性壁垒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必然会使我国企业利益受损。因而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完善。

(五)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

从整体来看,在服务贸易的交易过程中,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对于服务提供者的要求尤为严格。而我国在服务行业人员的教育与科技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直接削弱了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构建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必要性

(一)完善我国服务贸易政策制度的必要

商务部是我国服务贸易主要的协调和管理部门,然而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因而仅靠一个商务部门,难免会造成管理分散,服务行业之间各部门的职责模糊,服务业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不明确等管理上的缺陷。而且中央和地方之间对于国际服务贸易之间的政策差异,也会导致地方在执行有关商务部门政策的偏差。另外,在统计方面也不规范,在行业的划分标准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服务贸易促进体制来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再者,我国政府在服务贸易的政策管理中,对教育、开发、研究的指导和投入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力度不够。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最主要的还是要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我国在这方面仍然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大,我国有能力增强科研方面的投入。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措施。

(二)适应当今国际市场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必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变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力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也在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于服务贸易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促使国际服务贸易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WTO《世界贸易报告2010》的公布数据,2005—2009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同期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为4%,增速远高于货物贸易。同时,新型服务产业不断涌现,例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中去,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由于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使贸易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一直占据着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而新兴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却在不断上升。

自从2001年11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后,作为其重要成员,我国不但可以更大程度地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服务贸易的最大程度的优惠与便利,而且可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因而只有合理地构建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使与之相关的金融、外汇、财政、税务、商务管理和服务产业发展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为我国各类服务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才能将我国加入WTO以后所获得的各项优惠及有利条件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完善政府管理职能的必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各国政府为了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占据重要一席,通过行使各种政府职能,例如宏观调控等政策手段,不断地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实际上更多的是履行经济促进的职能。这是由于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与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是由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如财政、税收与货币等部门制定的,且这种宏观经济政策一旦制定便很少会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而相应的市场管理则更多地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来进行执行与监督,政府经济部门特别是有关地方政府经济部门更多时候则是为其提供一些相应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经济职能也在加速转变,在2005年初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但要我国的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经济管理部门更多、更全面地延伸到企业中去,还要制定促进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发展的政策,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管理。因而我国的商务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也应当将工作的重点更多投放到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的商务促进服务中。

三、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相关行业协会的发展

行业协会在整个服务贸易发展的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一,行业协会是服务贸易企业间和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可以解决企业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其二,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和宣传服务贸易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应当按照现行的市场机制和准则,加快培育出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从而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连接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建立的行业协会,应当按照现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符合职业道德准则,推行行业诚信建设且完善行业管理约束机制,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与此同时,不能只着手于国内的建设,还应当与国外服务贸易管理协会紧密联系,深入行业调查,及时了解到国际市场上服务贸易的动态与走向,参与相关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研究。积极为国内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紧密联系企业与政府,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更好地步入国际市场。

(二)培养优秀的人才

由于我国新兴服务业的不断涌现,新兴服务贸易的人才相对稀缺。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发展服务贸易所需的、各层次的、以及相应管理部门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大力培养和发展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修养等,培养出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人才。同时,还要适当地组织培训,让其熟悉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以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此外,企业自身也应当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国内高校也应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三)促进市场化机制的运作

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有效运营要以市场化为基础。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化机制,在促进服务体制的规划和资金方面主要由国家政府服务贸易管理部门负责,而运营操作方面则主要交由地方商务机构管理执行。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向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例如信息咨询、市场调查、技术调查等服务项目。第二,向企业提供商业化服务,或者政府不提供,但在项目完成后由政府给予相应的评定。第三,建立合理的评估方式,以便于评估各类贸易促进服务。

(四)建立核心服务贸易中心管理体制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且管理模式一般由商务主管部门和直属地方部门直接管理,使得这种模式难免会因为管理多头、交叉、力量分散等促使各部门之间难以相互配合,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发挥协调和管理优势。因而,这种管理模式必须转变,加强制度的建设,健全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有必要建立一个以商务部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即由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战略的制定、日常的管理、统计以及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等措施的管理工作,并负责协调各服务贸易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发生问题的服务贸易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式,使服务贸易的管理更加有效。同时,还应建立一些健全的服务行业组织协会,发挥其对服务市场的调节作用。

(五)完善现有服务贸易促进机构

各地方商务部门的职能是大力开展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促进活动,提供贸易促进服务。商务部贸易发展局,发挥在境内外举办一些全国性服务贸易类发展活动及服务贸易类相关信息的发布职能。中国贸促会及其分支机构及其地方分会、行业分会,应充分发挥其海外影响力,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开展服务贸易促进工作。

(六)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立法

由于服务业涉及范围广泛,例如运输业、交通业、保险业、教育等部门,涉及一个国家的基础结构,同时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因而还存在着服务贸易逆差的问题。所以,不但要大力发展我国服务业并推动进出口,还要对我国一些新兴服务业给与相应的保护。在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将健全的贸易立法、合理的机构设置、配套的管理体制、有效的市场机制、优秀的人才以及相关的行业协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建立符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实际情况的促进体制。这一体制不但可以促使我国服务贸易正常有序地进行,也可以促使我国商务部主管部门及其地方政府部门合理有效地制定有关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和管理体制。只有各部门之间协调统一、相互完善和促进,才能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促使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只有在国际市场中占据到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地扩大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利益,打造出属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品牌。当然我国服务贸易还应利用有力的促进体制,在完善现有服务贸易产品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产业的整体水品,保持服务贸易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具有坚实的基础,我国的服务贸易才能真正地走向繁荣和蓬勃。

摘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起步晚且管理滞后,规模小且基础较差,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国内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完善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应促进相关行业协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促进市场化机制的运作,建立核心服务贸易中心管理体制,完善现有服务贸易促进机构及服务贸易相关立法。

关键词:服务贸易,贸易促进,贸易体制

参考文献

[1]郑吉昌,夏晴.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1.

[2]余九华,曹鹏飞.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8(12):24-26.

[3]沈丹阳.商务促进[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17.

浅谈我国文化服务贸易 篇10

中国, 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灿烂的文化, 对世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在国际竞争却是“弱势群体”, 其不足之处有:

(一) 我国是文化服务贸易小国且文化服务贸易逆差严重

据世贸组织统计, 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了8%, 排名世界第三, 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2009年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量9%, 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在进口方面位于美.德两国之后, 位于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而出口方面超过德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9727.6亿美元, 顺差1831亿美元, 然而在文化服务贸易方面我国基本上市逆差, 2007年文化服务贸易我国仅占世界文化贸易的0.8%, 在世界文化产品市场仅占第18位。虽然世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但不是中国“创造”这正是软实力的表现。在贸易差额方面, 以电影音像为例, 除了06 07 08年是顺差外, 其余年份都是逆差, 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逆差达到最高点, 达到2亿美元。

(二) 文化硬件出口较强, 文化软件出口软肋

据有关权威贸易机构的划分, 文化硬件是指用来生产存储传播文化内容的器物工具盒物态散体, 例如:摄像器材视听设备影视器材艺术创造和表达工具等。而文化软件则是指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 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动画故事片印刷品载有文化艺术内容的光盘视盘和多媒体娱乐会展等内容。有关文件认为1995年后中国是既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之后第五大文化贸易国,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50%以上的文化产品出口都是文化硬件产品。从文化软件的出口看, 我国的出口规模远落后发达国家, 同时也落后我国外贸总体的增长幅度, 这与我国是贸易大国的身份不相符合。我国文化贸易软件出口较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国人把文化软件方面同世界接轨是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贸易。

(三) 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不高

用最新的科技水平包装文化艺术和不断对文化产业进行创新是文化产业取得成功的两大法宝, 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是主动和积极的, 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并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美国建国才200多年, 但是美国却利用他国的历史和文化, 《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让美国人赚取大量金钱。而反观我国在高科技运用方面可谓乏善可陈, 我国的电影业和演出业在制作加工欣赏等方面都还停留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的技术水平的差距。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 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资源的国家, 然而资源多并不代表强势, 由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我国文化交易竞争力远不敌外国, 传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曲高和寡, 涉外文化商贸领域贸易壁垒太多, 过多强调意识形态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而新兴的文化产品与艺术模式的开发受到资金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导致文化创新意识不够。

二、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增加国民财富的积累

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凸显问题, 美欧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 而我国在08年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仅有40.1%。由此可见, 我国文化贸易拥有巨大的潜力。

(二) 有利于传播我国文化, 加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文化产品因其具有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的属性。文化贸易具有对外宣传传播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功能。作为世界文化产业的霸主的美国, 文化产业贸易不仅给美国带来巨大的贸易收入, 而且也把美国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推向全球。文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进口国对输出国的文化的亲近感和认知感, 提升本国在世界的文化形象。

(三) 有利于开发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减少国际贸易的摩擦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拥有众多的廉价人力资源, 因此中国应成为世界的加工厂, 每年为全球提供大量的优质廉价的产品, 但是, 正是由于我国产品具有价格优势, 尤其在经济危机的时候, 国外时常发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等一系列的贸易壁垒措施, 严重阻碍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因此提高文化贸易服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不仅可以改善外贸的结构, 还可以减少对外贸易中的摩擦。

三、增强文化服务贸易水平的方针及对策

提升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 他们无不把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反观目前我国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状态, 要提升其在国际竞争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加强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 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待现在已经形成的国际文化标准和“文化折扣“的存在, 我国文化企业要强化市场观念, 在不丢掉传统的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的前提下, 结合现代观念, 在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和内容生产上与国际市场接轨。要主动适应国际文化市场的规则, 不断放开。依照国际市场的参照不断改善自己, 规范文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内容生产方面, 要以本土的文化为基础, 创造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产品。我国文化产业应该不要“坐井观天”, 应该走出去, 认识文化贸易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还会带来社会效应。为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主动融入世界文化市场, 创造拥有中国特色文化产品被世界所接受。

(二) 文化立国战略与支柱产业的产业政策的结合

20世纪90年代世界文化大国就已经把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 美国是在一战结束就把文化产业发展仅次军工业, 由此奠定美国的文化服务贸易的霸主, 英国是在1993年确立“创意英国”的发展战略, 这也使其成为美国之后。日本走过了军事立国贸易立国科技立国的发展道路, 于19995年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文化立国”把发展文化经济作为国家战略, 而新型发展中国家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看到了文化产业的魅力, 迅速把文化确定为21世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

作为经济大国的中国, 也应该确立文化立国的战略, 这与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去发展不仅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 只是双方强调的重点不同, 文化立国强调一国的发展战略, , 是一个框架。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对整个经济引导和推动作用的。但是目前文化立国发展战略与支柱产业差距太远, 需要把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家竞争力。

(三) 品牌效应和衍生产品的培养和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 美国有好莱坞日本有东映动画印度有宝莱坞等, 而中国却没有国家知名的品牌, 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 就必需有特色的品牌, 要不就会自缚手脚。要想把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首先就要培养自己的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 发展其核心的产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其上下相关的产品, 例如影视业, 单靠一个电影的票房收入是不足于支持电影业的发展, 电影只是一个媒介, 要通过电影传递其文化的魅力所在, 吸引更多的消费和关注相关产品, 产生购买欲望, 这才是一个产业振兴的基础。

(四) 区域与国际并重的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即文字文化圈, 而中国处于东亚文化圈, 它以中国为核心, 包括韩国日本越南等, 但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在注意区域的同时还需国际的突破。正如现在大多数国家在参与区域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获取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好处, 而且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和磋商促进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的发展, 这正是区域个国际的有机结合。同时, 文化产业也需要文化的地区特色和世界多民族的文化融合, 走区域和国际共存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文兰.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缺失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1 (19) [1]杨文兰.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缺失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1 (19)

[2]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1 (3) [2]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1 (3)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 篇11

从1992—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及差额的数据(见表1)可以看出,除1994年为5.6亿美元顺差外,其余各年均为逆差。近几年服务贸易国际收支逆差变动较大,而逆差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这说明我国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上处于比较劣势。

另外,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强弱还可以用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的排名比较来衡量。根据WTO在1999年、2001年和2003年分别公布的资料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的排名比较靠后。1999年列世界第14位,2001年列世界第12位,2003年列世界第9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尤其是与美国相比,无论是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绝对数量,还是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中国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尽管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上升到世界第9位,但服务贸易出口额只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7%。

二、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而我国在这些领域起步较晚,尚处于萌芽或较不发达阶段,尚未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站稳脚跟。我国的有些部门如电讯、邮政、民航、广播等由国家垄断,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我国服务贸易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劳务工程承包、远洋运输、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部门,而在大量专业服务和高技术领域,则处于净进口的状态。从结构上看,我国绝大部分服务项目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逆差较大。这与一些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中主要以智力出口(即向国外提供各种经营服务和转让知识产权)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就使我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难以与国外服务业竞争。

(二)服务贸易发展存在严重的城乡、区域不平衡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1.城乡发展不平衡。全国服务贸易总量中85%分布在城镇,而广大农村极其薄弱。

2.区域不平衡。(1)从总量看东、中西部存在显著差异。以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例,2001年4个直辖市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沿海5省服务贸易总量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量的50%以上;中部地区包括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西、海南等10省占全国比重的27.5%;西部9省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只占全国服务贸易经济总量的11.6%。(2)明显梯度差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最发达和发达两个梯度内,信息咨询服务业、公共设施服务业、房地产管理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房地产代理与经纪业等五大新兴行业增长迅速。广大的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除教育和旅游发展条件较好外,整体看服务贸易发展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3)在发展速度上呈现不平衡。东部快于中西部,中部与西部相比,西部发展较快。

(三)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

1.管理体制不顺,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中政策和规章不协调。全国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

2.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对外贸易管理上责任不明确。主要表现在管理上多头、交叉和条块分割,各部门难以行使行业管理职能。

3.服务业各部门内只局限于管理直属系统,有些部门对直属系统实行保护主义,造成行业垄断,不利于该行业的市场培育和发展,更不利于该行业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

(四)服务业发展比较弱后,整体竞争力较弱

1.我国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仅占35%左右,而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中的比重为60—75%,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在GDP的比重在45—55%。

2.我国服务贸易额在世界排位虽有上升,但总额较小,且处于逆差状态。

3.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2年底为2.109亿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8.6%,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与发展中国家50%以上的水平。

(五)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缺乏

服务贸易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在服务贸易领域里,近年来就业人数增长迅速,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人员所占比例极低。

(六)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

1.缺少一部统一的服务贸易基本法。目前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除了《对外贸易法》中有关条文涉及服务贸易外,就是若干有关特定服务部门的立法,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尚未颁布一部统一的服务贸易基本法。

2.一些重要服务部门尚无立法或立法不完备。

3.服务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低。我国以往除公开一切重要法律、条例外,一般习惯于制订若干内部规定,透明度不够,这严重影响了外商对华贸易的信心。

4.现行立法与国际规范存在差距。

三、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一)调整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有关部门和企业应从我国经济和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1.对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医疗等传统服务业,要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高这些服务行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

2.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电信、咨询以及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使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3.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提高服务业的研究投入,同时促进科技成果在服务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二)优化服务业地区结构

国家要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出发,鼓励、引导不同地区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确立不同的发展重点。中心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使之成为我国服务产品主要输出地区。有条件的要逐步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三)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确定服务业进出口的政策的归口管理和综合协调部门、管理范畴和管理机构与组织。

1.明确国家统一的服务贸易管理部门。根据外资法的规定,商务部作为全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综合管理职能部门,要统筹规划并及时修正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统一服务业进出口政策。

2.确定服务贸易管理范畴。商务部作为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的归口协调管理部门,面对多行业、门类繁多的领域,其宏观管理将主要表现为规划进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其他国家的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

3.建立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商务部应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侧重于全国服务业进出口政策的协调和管理。

(四)大力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的基础。我国服务业比较落后,在GDP中的比重仅占35%左右。要使我国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发展中国家和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实现服务行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2.制定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在具有一定优势的服务行业,可考虑采取出口导向战略;对于比较落后,不具优势的服务行业,可考虑进口替代战略和适当保护,并以引进促出口,从而达到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并为服务出口提供更好的基础。

3.充分发挥服务业的就业潜能。(1)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就业阵地。(2)大力开拓新兴服务业的就业空间。(3)引导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向就业需求弹性高的服务业发展。

4.优化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五)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人才培养

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表明在全球经济中,知识是主宰一切的,而掌握知识的人才就尤其显得重要。因此,要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培养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我们要培养出一批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尤其要培养熟悉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六)加快服务贸易的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1.制定一部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

2.加快各服务部门的立法进度,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3.增加服务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 篇12

关键词:服务贸易,货物贸易,FDI,回归模型

随着经济服务化程度的深化, 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能否在该领域占领制高点已经成为决定各国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 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上, 发达国家占绝对主导地位, 已占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 发展中国家处于从属地位。中国作为货物贸易大国, 国内服务经济不发达, 2008年, 我国作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基础的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 不但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 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远低于货物贸易, 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5616.3亿美元, 占世界8.1%, 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045亿美元, 仅占世界4%左右。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形势,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因此, 研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因素众多, 本文选取货物贸易、FDI两个变量, 结合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 利用eviews5.0对近十几年的数据进行研究, 以期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1 理论分析

1.1 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货物贸易以有形贸易为主要形式, 服务贸易则是以无形贸易作为主要形式。许多服务贸易是伴随着货物贸易而产生的, 特别是生产性服务贸易, 它的需求正是货物贸易扩张的结果。货物贸易增长速度越快, 会促进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加快。且货物贸易的附加值越高, 含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就越多。

1.2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 外商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恰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流入我国的一个主要途径, 它给我国输入了含有外国先进技术的产品和服务, 并给我国提供了获取其他形式技术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 FDI流入服务业改善了中国的资本质量, 有力地提高了中国服务部门的供给能力和出口竞争力。

2 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检验

我们以我国FDI,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 (GT) 为自变量, 以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 (ST) 为因变量。本文采用1990~2008年相关数据。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数据来自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FDI,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数据来自1990~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鉴于对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不仅不改变原有的协整关系, 而且能使趋势线性化, 并能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 本文将采用各变量的对数值, 分别记为LNST, LNFDI, LNGT。

2.1 单位根检验

宏观经济中很多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 若直接运用非平稳数据做回归分析很可能会导致“伪回归”现象, 因此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先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经过反复检验得表1:

注:表中检验形式 (C, T, K) 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差分阶数, K由AIC准则决定。“△”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H0:序列数据存在单位根。

由表1, LNST, LNFDI, LNGT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 5%, 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 所以上述三个时间序列均存在单位根, 都是不平稳序列。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后得ΔLNST, ΔLNFDI, ΔLNGT, 再进行单位根检验, 三个一阶差分的时间序列的ADF检验值分别小于5%, 10%, 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他们均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 可拒绝原假设, 三个一阶差分序列都不存在单位根, 为平稳序列。所以LNST, LNFDI, LNGT为I (1) (一阶单整) 。

2.2 协整检验

根据上述分析知我国ST, FDI和GT是非平稳序列, 但它们可能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本文使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得:

修正R2高达0.9939, 回归模型拟合得很好, P值接近于0, 回归方程通过了F检验。各偏回归系数的P值也接近于0, 通过t检验, 说明FDI和GT对ST有显著解释作用。查DW表得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对残差序列使用ADF检验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 若e为平稳序列, 则三变量存在协整关系, 否则不存在。检验结果为表2:

残差序列e的ADF检验值为-3.1962, 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2.6997, -3.1962<-2.6997, 残差序列e是平稳的, 即ST与FDI, GT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上述协整检验证实了LNST, LNFDI, LNGT三者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互依赖关系, 但是不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 以及这种因果关系的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 X应该有助于预测Y, 即Y对其他变量 (包括Y的滞后变量) 回归时, 若引入X的滞后变量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 能显著地增加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 则X是Y的格兰杰原因。本文将利用这种方法对上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上表, FDI是ST的Granger原因, 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会推动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 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且两者是双向因果关系。GT也是ST的因, 即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能促进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 但它们之间只存在单向的传导路径。

3 结论分析与对策

由前面的检验可知, 回归模型拟合得很好, 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解释作用, 回归方程是合理的。方程中LNFDI和LNGT前的系数均为正, 所以货物贸易进出口额, FDI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呈正向相关关系。且GT每变动1%, ST变动0.76%, FDI每增长1%, 会拉动ST增长0.34%。另外通过因果关系检验, 我们证实了三个变量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且FDI, GT都是ST的因, 二者的增长均能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国要推动和促进发展服务贸易, 需要加快发展国内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并在促进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 增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联动性。

第一, 改善货物贸易结构。我国货物贸易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 (集型产品为主, 附加值低;而现代服务贸易则主要是以技术密集型为主。货物贸易结构的优化对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 深化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完善服务业的制度。充分认识到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及服务业开放力度低的现实, 有步骤、分层次地放开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对服务业进行改革, 打破垄断与封闭, 引入竞争机制, 切实增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加快完善对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规范, 健全统一规范的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度, 改善我国服务业结构。

第三, 政府引导FDI投资方向。我国的各行业各领域吸收的FDI严重不均衡, 我国政府应对直接投资应该加以引导和调节。在控制第二产业外资规模的同时, 提高第三产业的FDI存量和比例, 使其更多地流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务行业, 有效地发挥服务贸易进口和服务业市场开放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恕立, 胡宗彪.服务业FDI流入与东道国服务贸易出口——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0 (11) .

[2]钟晓君.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关系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 2009 (9) .

[3]易行健, 成思.中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1984~2008[J].服务贸易, 2010 (12) .

[4]李伍荣等.中国服务业吸收FDI与服务贸易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6) .

[5]李杨, 蔡春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5) .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营销策略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