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监管(通用9篇)
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监管 篇1
供电企业如何面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和影响
加入WTO是我国政府多年来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我国加入WTO后,对国民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部分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机遇与挑战并存.供电企业作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也会因此而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挑战和影响.
作 者:高福安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供电局刊 名:广西电业英文刊名:GUANGXI TATL POWER年,卷(期):2002“”(3)分类号:F4关键词:
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改革 篇2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入世将对我国的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实质就是促使我国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改革发展为加入wto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国民教育的规模、数量有很大发展,教育的质量、效益有明显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体制框架初步形成,教育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但是,客观存在的种种局限与不足又使我国教育还难以全面适应入世的普遍要求,我国教育将面临着入世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会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一点就是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机会特别是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明显欠缺,所以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有可能丢失部分教育市场,流失部分教育资源。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教育发展方针和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其具体的行动策略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一、增加教育投入,创造教育机会,开发抢占教育市场。
在wto框架内,教育被列入服务贸易的范畴,要求各成员国普遍遵循自由、公平、开放的基本原则进行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跨国境的教育服务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因此,国际资本和外国办学机构更大范围地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现代教育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的知识产业,所以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力求用国民教育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就是我们加入wto必须的并且是符合相关游戏规则的基本行动策略。这一行动策略既是从政治、文化斗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维护国家与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从经济、市场竞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开发抢占教育市场的正确选择。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目前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国民巨大的教育需求,高层次、高质量教育机会明显不足。如果带着这一问题进入wto,实际上是为国际资本和国外办学机构抢占我国教育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极大的便利,将会使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陷于相当的被动。所以说,加入wto使我们教育投入具有了一种新的意义,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紧迫。增加教育投入,首先是要继续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因为政府财政投入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教育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也必须是一种国家行为,并且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财政状况的逐渐好转也为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合理政策,吸引国内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向教育事业,目前国内巨大的民间资金在寻求投资方向,相当多的资金拥有者也十分看好教育市场,这里欠缺的只是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对教育投资利益的明确保障。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道理指明了我国教育加入wto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的行动策略。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先于国外资本和办学机构抢占必要的教育市场,才有可能在愈加激烈的教育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进一步放开对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面对加入wto的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和办学机构普遍期待着教育的宏观管理对此作出及时的政策调整。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目前仍发挥重要作用的计划调控,特别是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高等学校招生指标的计划调控。因为高等教育将是国外办学机构谋求进入我国教育市场的主要领域,这一点已有充分的表现。毫无疑问,为了保证国民高等教育有序、规范、按比例的发展,计划调控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但这种计
加入WTO与我国外资法的完善 篇3
【内容提要】WTO多边协定主要是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规则,但其中有不少协定都与投资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对各国外资法、双边投资条约和国际投资公约均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一旦加入WTO,其多边协定将立即对我国产生约束力,并将直接影响我国有关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政策和法制。认真研究WTO多边协定的规则并尽快重构我国外资法以适应WTO多边协议的要求,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一、对WTO关于投资的几个协议的分析
严格地说,由于贸易和投资的密切关系,WTO多边协定的所有内容都将对国际投资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产生直接影响的协议主要有《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
1.《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是乌拉圭回合制定的新规则之一。因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尽管在谈判时遭到发展中国家(多为资本输入国)的极力反对,但最终还是将国际投资中与贸易有关的问题纳入了国际多边体系。(注:这里的贸易仅指“货物贸易”,而不涉及“服务贸易”。)该协议虽未否定东道国依据国家主权制定各种投资措施的权利,但却要求这些投资措施不得对国际间贸易自由起限制和扭曲作用。根据该协议,各成员国的核心义务主要是取消有关经营要求方面的投资措施(注:经营要求措施与投资激励措施相对应,是指对投资自由起抑制作用的措施,它包括13项内容:当地股权要求、许可证要求、汇款限制、外汇管制、制造界限、技术转让、国内销售要求、制造要求、产品指令要求、贸易平衡要求、当地成分要求、出口要求、进口替代要求。参见姜茹娇、朱子勤编著:《世界贸易组织法律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第121~122页。),而且只有那些与GATT1994第3条规定的“国民待遇义务”和第11条规定的“一般禁止数量限制义务”不符的投资措施,应在确定的期限内予以取消。协议基本上不涉及投资激励措施。(注:这说明发达国家并不是全面地关心投资措施对贸易的“扭曲”,而只是关心那些对它们不利的“扭曲”。因为,从经济上讲,投资激励措施与经营要求方面的措施一样,都可能影响世界可投资资源的分配,从而对正常贸易产生扭曲。至于“与贸易有关的”这个定语,是发达国家为避免发展中国家攻击它们把不相关的问题纳入到多边贸易谈判中而采取的障眼法。)
2.《服务贸易总协定》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与GATT平行的独立的多边贸易协定,对国际投资也具有直接影响,因为服务贸易与投资的关系十分密切,要提供服务就往往需要在当地设立机构或商业场所,这必然涉及到外资能否进入服务业及其待遇问题。
《服务贸易总协定》所确定的与投资有关的规则包括:(1)各国应尽可能地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承担相互给予跨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以最惠国待遇和政策法规透明度的一般义务;(2)以具体承诺的方式明确外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能享受市场准入的具体部门、分部门或服务提供方式;(3)凡属于市场准入的服务领域,不得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服务投资的金额或股权、服务交易金额和服务业务量,限制特定服务部门及服务所需雇佣的自然人的数量,或者采取其他具有同样效果的措施;(4)凡属于市场准入的服务领域,成员国应按具体承诺的条件承担国民待遇义务,确保外国的服务和服务业投资不受歧视待遇。
3.《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WTO规则所指的补贴是指在某一成员国的领土内,由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企业提供的财政资助,以及采取任何形式的收入支持或价格支持,和由此而给予的某种优惠。补贴是发展本国经济(包括吸引外资)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国际贸易中,对外国同类产品生产者而言,补贴是一种变相的不正当竞争手段,造成了不公平贸易的产生,因此,应予限制和禁止。根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补贴分为禁止使用的补贴、可申诉的补贴以及不可申诉的补贴三种,对于禁止使用的补贴和可申诉的补贴,受损害的成员国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或救济方法对其损失予以弥补。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协议之外,WTO的其他协议对国际投资关系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该协定不仅对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国内立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对各国外资法中的知识产权规定提出了要求。因为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是可以用于投资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将可能构成一种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对于外国投资者、特别是高新技术生产者来说,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无疑有助于其进入他国市场并防止他国仿冒其技术且低成本复制出口。所以,保护知识产权也有助于保护国际投资、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注:余劲松:《论国际投资法的晚近发展》,《法学评论》第6期。)
二、我国外资法与WTO多边协议的冲突及其完善
总体而言,中国一旦加入WTO,其多边协定将对我国外资法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因为WTO多边协定所确定的与投资有关的规则,代表着国际投资法领域最新、最重大的`发展,而且与各成员国息息相关,我国外资法必须积极而全面地适应这些多边规则的要求。然而,反观我国外资法,与WTO多边协议的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关于外资待遇和外资准入两个方面:
1.关于外资待遇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均规定了给予成员国以国民待遇的义务。所谓国民待遇,指一国在经济活动和民事权利方面给予其境内外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其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
我国现行外资法纷繁复杂,但从整体上看,对外资的待遇表现为一定范围的国民待遇、优惠待遇和差别待遇三个方面。(注:邹立刚:《TRIMS协定与我国对外资的待遇标准》,《法商研究》第1期。)在一些对国家安全与社会公共利益没有不利影响的领域,我国一般给予外资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司法行政救济方面(注:如《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一定范围内的投资活动方面(注: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64条的规定。);投资财产保护的某些方面(注:如《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的规定。);《公司法》对内外资逐步实现统一的企业组织制度;对内外资实行同一的流转税;对内外资实行统一的结售汇制度;内外资适用统一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生产质量标准、商品检验、卫生检疫制度;等等。优惠待遇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上,外资享有所得税减免、利润再投资退税、关税减免等优惠。差别待遇则主要体现在: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尤其是服务业领域;要求外商投资企业所需的原材料、燃料、配套件等物资在同等条件下应尽先在中国购买(注:如《外资企业法》第15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9条及《实施条例》第57条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应当依照经批准的销售比例进行,鼓励或要求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出口(甚至将产品出口作为设立外资企业的条件之一)和保持外汇收支平衡(注:如《外资企业法》第3条、第18条及其《实施细则》第45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9条及其《实施细则》第38条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9条及其《实施条例》第60条的规定。);以产顶进和进口替代(注:转引自邹立刚:《TRIMS协定与我国对外资的待遇标准》,《法商研究》19第1期。基于《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产品以产顶进办法的规定》,历年来有关部门制定的清单上以产顶进产品多达1751种。参见李万强:《我国外资法规的若干问题》,《国际经济合作》1995年第4期。);等等。
从现行外资法对外资待遇的规定看,与WTO多边协定的首要冲突是差别待遇的规定。规定外资投资企业所需原材料、燃料、配套件等在同等条件下应尽先在中国购买,可能被认定为《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所禁止的当地成分要求或替代进口;鼓励或要求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出口以及规定产品的内外销比例,可能被认定为《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所禁止的贸易平衡要求。这些差别待遇的规定,对外资构成了形式上或事实上的歧视,应予修改。
冲突之二是优惠待遇的规定。显然《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只关心成员国对经营要求措施的禁止,而不关心投资激励措施(因为经营激励措施可以给处于资本输出国地位的发达国家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是如果这些投资激励措施构成“禁止使用的补贴”或“可申诉的补贴”,则将受到《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制约。由此,为增加外汇收入,我国对于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出口给予的所得税和关税减免等优惠措施,如果不被认定为扭曲贸易的投资措施,就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补贴措施而受到其他成员国的反补贴制裁。对此,我国需要根据该协议规则的安排,逐步取消禁止使用的补贴和可申诉的补贴。
总之,外资待遇发展的趋势是实行国民待遇。当然,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并不意味着内资和外资的绝对平等。任何主权国家都不是对外资实行绝对的国民待遇、而是可以根据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传统民族产业、特殊自然资源等需要,保留国民待遇的合理例外,这并不违背国民待遇的原则。我国即使加入了WTO,也只承担与本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义务,可以援引WTO有关协定的例外条款暂时背离国民待遇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暂时背离国民待遇义务是为了扶持国内幼稚产业,则对幼稚产业的保护要适度。其原因在于:对“幼稚产业”的准确定位并不易做到,而且一旦确定为“幼稚”产业,又容易形成既得利益集团,长期依赖国家的保护政策,不求进取,久而久之则形成“侏儒”产业。在这方面,已有他国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如:巴西的飞机工业在保护政策下经过了几十年,仍然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而韩国对幼稚产业实行开放型保护,定期进行业务评估,竞争力提高快的企业继续保护,直至完全有能力在市场上竞争;业绩不佳的企业则取消保护,任其破产。韩国的汽车工业正式在这种政策下顶住了外国汽车进口的冲击,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满足了国内需要,而且大量出口。(注:张向晨:《发展中国家与WTO的政治经济关系》,法律出版社20版,第168页。)
2.关于外资准入
外资准入与外资待遇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外资待遇是前提和基础,外资准入则是外资待遇的具体表现。根据国家主权原则,一国有权决定外资进入的领域及从事经营活动的条件,但是,WTO多边协定要求各成员国尽可能全面地开放国内市场,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达成,加速了放宽外商投资范围及外资准入限制的进程。
我国于1995年6月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根据我国利用外资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分鼓励类、限制类、允许类、禁止类明确外商投资产业的方向,同时第一次具体提出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1912月31日,又对《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行了修改。近些年来,基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利用外资经验的丰富,我国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许多新的领域如航空、零售、金融、外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旅行社等行业也逐步向外商开放,不过在地域、数量、股权、业务范围等方面仍有限制。但是,与发达国家所开放的市场相比,我国的外资准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期望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对于这种冲突,我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在谈判中维护应有权益。同时,可通过《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及时调整和有效引导,进一步向外资放开竞争性产业,扩大石油化工、建筑业等行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有区别、有重点地吸收外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积极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水上运输等领域利用外资的试点,扩大国内商业、旅行社开放的试点范围,扩大会计、法律咨询服务业和航空运输、代理业务等领域的开放,有步骤、有控制地开放金融和通信等领域的试点。(注:曹建明、贺小勇:《依法治国与对外经贸立法》(中),《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第11期。)需要重视的是,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外资审批制度,逐步取消目前根据外资规模确立审批权限及相关制度的做法,改为主要依据外资进入产业的类别建立审批制度,对于鼓励类和允许类的外资进入应予以放开。
三、应制定统一的《外资管理法》,作为调整我国外商投资的基本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调整外资的法律、法规已达200多项。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的外资立法主要采用了特别立法和单行立法的体例,并且所规范的着眼点不在于“外商投资”本身,而是放在“外商投资企业”身上,从而使得《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成为了我国调整外商投资的三个基本法律。(注:其实,把对外商投资的法律规制仅仅看作是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规制是片面的,这样并不能有效地把握规制外商投资中的规律性问题。本文认为,着眼点应放在规制“外商投资”上,围绕“外商投资”的这一具有特殊性质之投资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整,才应该是一国外资法的基本责任。)之后的多数立法,均围绕这三个基本法律展开,逐个问题,逐个规范。同时,在这三个基本法律中,既有政府管理法的规定,也有企业组织法的规定;既有对具有外资特殊性质之相关问题的规定,也有对税收、外汇、海关进出口、土地、信贷、会计、劳动关系等不具外资特殊性质之问题的规定。如此立法,必然导致不同类型的外商投资企业有着不同的法律来调整,同时在具体规定上存在内容繁琐、重复、交叉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
我国外资法的这一现状与加入WTO也是不相适应的。WTO多边协定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透明度原则”,它与“贸易自由化”和“稳定性”一起,构成建立WTO三个主要目标。“透明度原则”要求各成员国将其涉及或影响贸易的国内法律、法规、可依据的司法判决以及与他国签订的条约等予以公布,以让其他成员国知晓。据此,加入WTO以后,如果我国将现行外资法(严格说是“外资法群”)予以公布,其他成员国将会无所适从。
鉴于此,我国应对现行外资法进行彻底的结构调整,制定统一的《外资管理法》作为调整外商投资的基本法律。其内容主要是涉及政府管理外资的特殊性问题,包括外资准入、外资审批、外资待遇、外资保护、对外资的鼓励、对外资的管理以及投资争议解决等问题,至于企业组织制度层面上的规范应统一适用于国内的市场主体立法,如《公司法》、《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同时,对于不具外资特殊性的税收、外汇、海关进出口、土地、信
贷、会计、劳动关系等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般性问题,也应统一适用于国内的《税法》、《外汇管理法》、《海关法》、《土地法》、《金融法》、《会计法》、《劳动法》等部门法。只有进行如此结构性调整,才既能对具备外商投资特殊性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整,又能适应市场经济对立法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公平内外资企业的待遇。
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监管 篇4
[摘要]加入WTO,必然要逐步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同时,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利条件也将增多。这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而言,既带来新的挑战,又提供了新的机遇。挑战不可避免,这是由WTO贸易规则、双边贸易协议和市场法则共同决定的。机遇稍纵即逝,农业结构调整更多地面向国际市场只是一种可能,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因此,我们既要了解WTO农业贸易的基本规则和主要成员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更要客观分析入世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中经评论・北京)四、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区域结构
加入WTO对我国各地农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是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国内农业生产的影响呈现地区差异性。沿海地区是进口农产品的登陆处,没有远距离运输的天然屏障,将是进口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地。这对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施加的压力,要远大于内陆地区。另外,小麦。玉米油花等农产品的主产区将受一定影响。商品率很低的贫困地区几乎不受影响。二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机会在地区间的分配将是不均衡的。我国地域辽阔,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自然条件,东西不同,南北各异。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地区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因此,应当根据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情况,以及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原则,积极调整我国农业的区域结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把主要农产品的总量平衡建立在各地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和进出口的基础上。
在编制全国以及各地主要农产品中长期总量平衡规划时,应着眼于国内外供求状况。不能把全国总量平衡简单地分解为各地自求平衡,也不能把地区平衡简单地理解为各地自给自足。一种农产品的全国总量平衡,应当建立在优势地区调出、劣势地区调入和进出口的基础上。一种农产品的`地区平衡,对于优势地区而言,应当建立在调出的基础上;对于劣势地区而言,应当建立在调入的基础上。以粮食为例,实现全国总量平衡必须以地区间粮食贸易的存在为前提;实现优势地区的总量平衡,必须以为剩余粮食找到销。路为前提,不能理解为本地够吃即可,粮食调出是实现总量平衡的必要条件;实现劣势地区的总量平衡,必须以为粮食缺口找到粮源为前提,不能把提高自给率视作实现地区总量平衡的推一途径,调入和进口也是实现总量平衡的重要途径。当前,各地都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在制定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时,以本地供求状况为主要依据,而不考虑全国整体供求情况。如东北某省有玉米生产优势,但近年来玉米销售不畅。另一方面,该省每年需要调入大豆35万吨左右、小麦80万吨左右。于是,该省提出以实现大豆。小麦基本自给为目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又如,南方稻谷产区根据当地早籼稻积压、玉米需要调入的情况,得出本地粮食生产结构失调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这些地区提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之一是调减早舢稻、增加玉米种植。这些,都是从一个地方的供求状况出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典型事例。这种结构调整,不利于农业生产专业化,不利于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
(二)规范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
应当考虑两个背景:一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建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成为必然趋势。今后,财政应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投资,转向主要扶持公共产品的投资。对农业而言,今后财政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WTO农业协议对国内农业支持政策有要求,主要是限制运用市场支持政策(如价格补贴等),允许运用“绿箱政策”(如基地建设、地区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等)。对照这两个背景,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都有待规范。中央政府的农业投资要带头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多年来,中央财政投资的各种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对促进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形成集中生产地带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有的投资,如“粮食自给工程”,扶持粮食生产劣势地区提高粮食自给率,就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对于符合经济规律的投资,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对于违背经济规律的投资,应当调整方向。
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偏高,同时中央与地方在农业领域的事权划分不明确,导致地方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多数不符合经济规律。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需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以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外,还需要规范地方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例如,保障大中城市的副食品供应,应有新的思路。前几年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大中城市副食品自给率。一些城市为解决本地生产副食品成本高、没有比较优势的问题,由财政提供补贴。这样做,既增加了城市财政负担,又不利于生产成本低。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村发展副食品生产。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始改变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上海到苏北、吉林建生猪基地,到内蒙古建奶牛基地,发展“飞地”农业,把基地建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外省区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又如,解决沿海发达地区粮食不足的问题,应更多地依靠地区间的粮食贸易。浙江省为扶持当地粮食生产,对乡镇企业按销售收入的0.6%征收粮食附加费,或按职工人数征收“贴农金”广东省1998年早籼三级稻谷实际平均收购价为每百公斤130.8元,比内地实际收购价高20元左右;福建省在按高于内地实际收购价的价格收购当地稻谷的同时,还对农民实行价外补贴。这些做法,虽然提高了当地粮食自给率,但从全局看其代价也十分明显:地方财政和乡镇企业负担加重;当地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内地粮食主产区粮食销售困难,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沿海发达地区放弃粮食自给率目标,则既可以使自身得以解脱,又能为内地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提供市场。
(三)促进全国农产品统一市场的发育。
各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既不是国家计划安排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由一系列经济和自然条件内在决定、并通过市场竞争表现出来的。寻找并利用比较优势,一个重要前提是促进全国农产品统一市场的发育。应把发育市场作为促进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
一是加强产区批发市场、区域性和中央批发市场、销区批发市场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长期以来,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农田水利、种子工程等直接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的领域,以及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保障农业生产能力的领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被排除在外。目前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销区市场建设可以通过摊位费、管理费等形式收回投资,并有丰厚利润,因而各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很高,无需国家投资。薄弱环节是产区批发市场建设。产区批发市场具有社会效益明显的特征,建议将其界定为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范围。根据市场发展规划,在“十五”期间每年由中央投资扶持50个各类产品的国家级产地市场。
二是消除地区封锁,促进区域间农产品流通。地区封锁、画地为牢,是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地区间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各地比较优势的主要障碍。任何地方都不准限制其他地区农产品的
输入、本地农产品的输出。加大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三是发展新的交易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产品贸易方式必然会出现新的变化,如借助各种电子信息网络出现的农产品网络市场就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贸易方式。发展新的贸易方式,会提高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整合程度,从而有利于各地寻找并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十五”期间,国家应当把农产品网络市场建设当作一个重点,在完善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下功夫。
(四)扶持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
应在沿海地区建立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沿海地区在区位、市场、技术等方面有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比较优势。支持完;导沿海地区利用好这一优势,既可以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开辟新的途径,又可以带动内地农业发展。可考虑在海南、粤东的潮汕一带、闽南的夏漳泉一带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还可考虑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建立面向韩国、日本市场的外向型农业基地。对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其引进资金、设备、技术、良种象发展农产品保鲜和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出口提高档次、扩大规模。
(五)扶持落后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这是WTO“绿箱”政策允许采用的主要国内农业支持措施之一,应加大实施力度。一是坚持不懈地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我国扶贫的任务仍很艰巨,国家应当制订新的扶贫规划。扶贫应以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重点,以为贫困农户建立稳定的经济来源为目标。应根据各地实际经济状况重新确定扶贫规划的实施区域。二是加大坡改梯力度。在我国每年的水土流失量中,来自坡耕地的占 70%。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力度,是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坡改梯是坡耕地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应与退耕还林(草)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机械作业,还应加强梯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推广各种实用技术。三是加快防治荒漠化步伐。在沙漠边缘地区,采取综合措施,增加林草植被,控制荒漠化扩大趋势;以“三北”风沙线为主干,以大中城市、厂矿、工程项目周围为重点,因地制宜兴修各种水利设施,推广旱作节水技术,禁止毁林毁草开荒,采取植物固沙、沙障固沙,引水拉沙造田、建立农田保护网。改良风沙农田、改造沙漠滩地、人工垫上、绿肥改土、普及节能技术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各种有效措施,减轻风沙危害;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沙产业;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实行围栏、封育和轮牧,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和草地防护林网;加强草原鼠虫灾防治;禁止草原开荒种地。
(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监管 篇5
【摘 要】 中国加入wto后,远程教育作为要求开放的教育领域之一,必然会受到这一进程的巨大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wto;发展
随着中国成为wto这个国际贸易大家庭的正式一员,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即将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世界经济生活。
根据世贸组织各方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远程教育成为教育开放的四个领域之一。这既为远程教育大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同时也对远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入wto将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大发展
1. 量的方面将面临大发展的契机
(1)加入wto将使我国国际贸易环境更加优化,必将引发我国经济的又一次腾飞。而国内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也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规格也将提出新的要求与标准。另一方面,加入wto后我国的各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和更激烈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如此,不思进取,不求发展的人将为社会所淘汰。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流动性必会越来越强,岗位的再培训、知识的快速更新将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加上终生教育与教育消费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被人们所理解、所认可、所践行,这一切使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消费市场。
面对这一机遇,定时、定点、长期连续进行的正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巨大的却又是多样化的需求。要让社会成员放弃目前的一切,重新全脱产地走进课堂已不现实;人员流动性的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愈加灵活多样,普通学校教育由于长期形成的强大惯性与惰性,再加上师资、设备等水平和学校所在区域的限制,难承重任;身处经济大潮中的现代人的功利性更强,常常是需要什么补什么,学校教育严密的课程体系也令其难以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远程教育,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就成为人们的首选。但目前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得很不充分,开展这项服务的机构不多,且多处在摸索阶段,强烈的供需不平衡构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大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将形成一个发展的`高潮阶段。
(2)中国加入wto,自然要受到wto有关条款的约束,同时也要在相应的方面予以调整改革,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服务贸易的四大领域之一,它的对外开放必将引起众人的瞩目。
一方面国外的远程教育将长驱直入,大举登陆中国,它们有着较多的比较优势,必然会对中国本土的远程教育造成巨大的威胁。为了能与国外远程教育机构进行较平等的竞争,为了抢占中国远程教育市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本土的远程教育机构。
另一方面,远程教育的对外开放有可能吸引国外的投资。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十分短缺,普通学校教育已自顾不暇,投入到远程教育上的资金数量必然受到很大限制。而在发展初期,远程教育的投资或者说教育的直接成本是相当高的,资金问题(包括学费)可能会成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握好原则,吸引外资就将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资金的有效投入将会促进远程教育事业的迅速成长。
(3)虽然“引狼入室”对我国的远程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加入wto,除了履行义务外,我们同样可以享受到许多权利。国外大量的贸易壁垒将被拆除,准入“门槛”将会降低,这对我国的远程教育“打到敌后去”构成了很好的态势。我们同样可以运用wto条款,出口我们的教育服务,将我们的远程教育推向国外。
相比而言,我们的远程教育也有许多比较优势,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在教育内容上的优势。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国外的很多学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些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对外教育输出的主要内容,既发展了我国
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监管 篇6
中国加入WTO推进我国环保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环境服务业的`市场和产业状况;并提出了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对策.
作 者:曹凤中 沈晓悦 作者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29刊 名:黑龙江环境通报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ENVIRONMENTAL JOURNAL年,卷(期):200226(4)分类号:F7关键词:环境服务 产业 市场 重点
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监管 篇7
加入WTO后对我国水环境标准化的影响及对策
通过了解和分析国内外水环境标准的概况、选取案例对比分析、剖析加入WTO后对我国水环境标准化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从而提出了加入WTO后我国水环境标准化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作 者:周怀东 李贵宝 邹晓雯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刊 名:水利技术监督英文刊名:TECHNICAL SUPERVISION IN WATER RESOURCES年,卷(期):9(6)分类号:F7关键词:WTO 水环境 标准化 影响 对策
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监管 篇8
加入WTO、西部大开发与乐山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之四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对乐山轻工业发展的影响
乐山市轻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从整个工业结构看,我市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重工偏重,轻工偏轻,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所占的比重仅为39.33%(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轻工业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作 者:秦学 作者单位:中共乐山市委党校 刊 名: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UNIVERSITY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CP 年,卷(期): “”(3) 分类号:F1 关键词:加入WTO与非公有制经济 篇9
在产业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在国有企业垄断的产业和部门以外的产业和部门存在和发展。这形成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完整的畸形的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分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约占四分之一,其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1.32p第二产业47.8p第三产业50.84。在这些产业和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分布与国有经济的分布有很大不同。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没有了非关税保护p大大降低了关税税率p给予外国企业以国民待遇,在我国处于弱势的部门,例如,农业p汽车业p银行业p保险业p证券业p电信业等,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国企业的强大竞争。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很低,所以它受的冲击可以不计。(关于农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一般都认为农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实际上,除土地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都是农民自己所有的,究竟如何认定农业经济的所有制这里不谈)。而在我国居弱势的其他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受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冲击比国有企业小得多,而在那些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则完全不受冲击,这自然是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多少还是有的。在我国处于强势的部门,如纺织业等劳动密集部门p家用电器制造业部门p商业和餐饮业部门p建筑业p各种非金融服务业部门等等,正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多的部门,它们受到的冲击较小。相反,在加入WTO后,外国的市场对我国的产品也更加开放了,那些我国具有强势的部门将可扩大出口,获得进一步发展,由此非公有制经济也将获益。而且,在与有些国家的协议中就明确规定在从该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中我国国有进口企业的进口额将逐渐降至50,也就是说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可从事农产品进口,而且其进口额应占到一半。因此,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使得它受到加入WTO的不利影响较小,而得到的好处则更多。这只是概括而言。实际上,当然还得按部门仔细地分析。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方面,在非金融服务业的有些中介服务业,如独立的律师p会计师服务业,在部分涉外业务上非公有制经济也会受到较大冲击。
在规模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很小,大企业很少,规模大有利于经营的一些部门,在与国外大企业有竞争的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确实处在不利地位,例如,在零售业方面,外国的一些很有实力的大型商店p超级市场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商业,包括非公有制商业,构成了威胁,我国的非公有制商业规模很小,直接与其抗衡是很困难的。但是,非公有制商业正因为其规模小,可以广泛分布,灵活经营,外国大型商业企业不可能取代它们。
在技术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低是其很大的弱点,在那些技术水平有决定影响的部门,如制造业部门p新经济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往往也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如果说我国加入WTO,在利弊权衡上有利有弊p利大于弊的话,那么,与国有经济相比,对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利更大,弊更小。
二p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面临的形势t
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呢t这里提出几点。
第一,扬长避短,有进有退
【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监管】推荐阅读:
论加入WTO与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环保问题10-01
试论中国加入WTO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10-04
加入WTO05-16
加入wto的两个承诺09-02
加入WTO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及对策09-25
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飞机维修业11-09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10-27
会计研究 -加入WTO后政治环境的变化及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08-22
WTO规则在我国适用问题之探析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