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规则在我国适用问题之探析

2024-05-28

WTO规则在我国适用问题之探析(共4篇)

WTO规则在我国适用问题之探析 篇1

郎 元 鹏

内容摘要

WTO规则作为一部庞大的“法典”,是由多边、诸边和双边条约所组成的;中国作为WTO的一员,这些条约与我国国内法律的关系及这些条约在国内如何适用等问题需要及时研究和解决。在近一年来,有关WTO规则与中国国内法律的关系及WTO规则在国内适用等方面的讨论非常激烈,在讨论的同时产生了一些争议。

本文从我国国内法和国际法律制度两个角度,就WTO规则与中国国内法律的关系及WTO规则在国内适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和分析,笔者认为,讨论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首先要分析WTO本身的性质和WTO规则的特点,也要考虑条约在我国适用的真正含义,而不能够将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简单地等同于法院依照WTO规则处理具体的国际贸易纠纷案件,从而简单地否定了WTO规则在国内的可适用性。

对于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应当从广义上进行解释,其本质就是我国履行WTO相关条约下的义务和责任;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包括政府部门的适用、司法部门(法院)的适用和其他部门和机构的适用等多个层次,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层次区别对待和分析。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WTO) WTO规则 条约在我国的适用 司法部门(法院)的适用

目 录

引 言 4

一、WTO规则及其特征 4

二、条约在国内适用的国际法理论 5

三、条约在国内适用的国际实践 6

四、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7

我国关于条约适用的规定 7

WTO规则在我国适用问题之探析 篇2

一、W T O协议中公法性质的条款在我国的具体适用

W T O从最初成立, 经过不断发展, 直到今天, 其具体的规则可以说浩如烟海, 但归纳起来,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关税减让和贸易措施为调整对象的, 其目的在于规范和约束成员的政府行为, 旨在消除或者限制个成员方政府对跨国贸易的干预, 属于“公法”的范围。从公法本身不会对国内商事主体直接产生权利和义务的角度, WTO规则对普通的自然人和法人并不具有适用性。但是, 正如其他国际条约一样, WTO规则在中国的适用也存在不同层面的问题, WTO规则在国内的适用应当包括司法部门 (法院) 、政府部门的适用和其他部门和机构的适用等多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其各自区别于其他的特点, 在具体的国际贸易活动中, 应根据所需要应对的实际商事情况, 分别加以区别分析和解决。

首先, 司法机关在对WTO规则的适用中, 鉴于WTO规则对普通的自然人和法人并不具有直接适用性, 所以我国法院在审理自然人和法人因国际贸易而发生的商事纠纷时, 并不能够直接使用WTO规则中的有关条款, 但尽管如此, 法院的判决却不能无视W T O规则的有关内容, 不能违背WTO规则所确立的国民待遇、非歧视等基本原则。但法院在处理其他方面的案件时, 并不排除参照W T O规则中的有关内容和原则处理案件。

其次, 政府部门对W T O规则的适用中, 他们对W T O规则的适用就是对W T O相关条约义务的履行, 政府部门为了履行条约义务 (即适用WTO规则) , 需要修改有关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清理与WTO规则有冲突的政策和法规。例如我国为了履行中国加入WTO承诺, 大幅下调了五千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 取消了部分产品的配额许可证管理;修改和废止了一批与WTO规则不符的法律和法规;同时新出台了一批新的法律、法规, 如《反倾销条例》等。这些都是政府部门对W T O规则的适用的具体体现。

此外, 对于其他部门和机构对WTO规则的适用来讲, 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已经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所以WTO的规则及其加入协定不再属于一般的“政府协定”的范围, 除了政府机构和司法机构之外, 国家的其他部门, 包括立法部门和地方各级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有义务履行W T O相关条约下的义务和责任。无论中央制定的新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 都要符合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 这是对WTO规则使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 对于WTO规则在我国的具体适用, 应当着重分析的是WTO本身的性质和WTO规则的特点, 与此同时也要考虑条约在我国使用的内在含义。从广义上进行解释, W T O规则的适用就是我国履行W T O相关条约的义务和责任的行为。

二、W T O协议中私法性质的条款在我国的具体适用

W T O协议的前身是G A T T的有关协议, 西方国家总体上认为其不具有直接使用的效力。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等都持类似的态度。欧盟在其1994年关于缔结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决议中也明确表明, 这些多边贸易协定无论是欧盟法院还是成员国法院均不得直接加以适用。尽管WTO呈现出明显的“公法性”特征, 但WTO作为调整国际经贸关系领域内容最为广泛的国际条约, 并非完全排除个别“私法性”条款在国内的适用, 我国的司法机关也并非无所作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它首先基于WTO的基本原则, 如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 对国际商事主体的实体权利和义务设定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即国际商事主体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的民商事权利, 享有不低于内国国民的待遇和国内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这是不容否定和质疑的。

当今世界, 一个国家的司法机关在审理国际商事案件时, 其所适用的法律主要是统一实体法、统一冲突法指引的准据法或者国内冲突规范指引的准据法等。而国民待遇原则恰恰是将一国际基于国际条约或内国国民享有的法律地位或待遇同等地给予外国商事主体, 从而使外国商事主体与国内主体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从国际商事关系法律适用规范的角度看, 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被归入到“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 但结合这一法律地位规范附随的具体的条约、内国法的内容来看, 它实际上近乎是统一实体规范和统一程序规范的表现形式。因为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对于解决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冲突、确定国际商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程序方面起着统一的基准作用。

知识产权协议是世贸组织协议中地位特殊, 在一国境内根据该国法律取得的知识产权, 旨在该国境内有效并只受该国法律的保护, 除国际条约约束外, 不能得到其他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但是由于采用了国民待遇原则,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冲突却大大减弱, TRIPS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及规定了大量的实体条款, 如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等内容;在程序方面, 它还规定了防止侵权、制止侵权和遏制进一步侵权三方面的救济内容。这些实体条款和程序条款与国民待遇原则以其作用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减少和弱化了法律适用上的冲突。但TPIPS本身乃至整个WTO协议却没有相应的冲突规范条款, 而国民待遇原则此事正好发挥了这一冲突规范的功能。所以, 国民待遇原则在这里就相当于这样一个冲突规范:也就是说在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上, 应当适用国际条约的统一规定, 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 使用被请求保护地的法律。受案法院在涉外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上使用请求保护地的法律, 即法院所在地法律, 实际上就是对国民待遇这一特殊的统一冲突规范的运用。

将国民待遇原则推及最惠国待遇原则, 推及到W T O协议中除了知识产权协议以外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那么在WTO成员方之间因国际商事权利受侵害而提起的救济程序中, 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赋予任何一成员方的商事主体在寻求救济的国家内享有最低标准的商事权利能力和商事行为能力, 包括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该商事主体实际享有的权利是其在一切应提供保护的成员国内所享有的权利的总和。这些权利的总和一部分是基于W T O协议统一的规定, 另一部分则是在国民待遇原则这一特殊规范指引下的国内法律的规定, 以及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互相作用而指引而比照适用的第三国商事主体已取得的权利内容的总和。

综上所述, W T O成员方和我国司法机关在审理国际商事案件时, 虽不能直接适用WTO规则, 但可以遵循WTO协议的基本原则。司法机关在审理相关案件时适用我国实施W T O协议的国内法, 实际上我国立法机关和政府机关承担和履行WTO协议的结果, 也是对WTO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具体化内容, 我国法院适用这些国内法律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当然, 在个别国际商事案件中, 对那些明显违背W T O规则的具体规定, 而国内法律又无相应的规定的商事行为, 也可以考虑直接适用WTO的原则和规则, 不过, 对WTO规则的直接适用, 除非这种原则和规则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得以发布, 否则只宜在判决说理部门予以说明和论证, 而不宜直接作为判决的法律依据, 这将是近期我国正确处理W T O协议在我国具体适用问题行之有效的一种解决思路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邵津.国际法 (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赵相林.国际商事关系法律适用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9

WTO规则在我国适用问题之探析 篇3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规则;沉默权

【中图分类号】 D9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51-1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通常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非法行为取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审判中采纳的规则。“非法”是非法取得之意,“排除”包括审前程序中不得以非法取得的证据为根据签发逮捕证和搜查证等司法行为,刑事审判中采纳为不利于被告的证据,被告方可以法院未排除非法证据为由进行上诉和请求最高法院审查案件。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国外的适用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于英美法系,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大都采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司法实践中,采取强制排除主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在强制排除的基础上,附加一定的例外规则,但对例外规则的适用有严格的限制。无论是非法言词证据还是非法搜查、扣押所得的实物证据,只要违反实体法或违背程序公正性所获得的证据,一律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刑诉法第91-118条对证据取得的程序也做了较明确、细致的规定,但缺少在对有关财产进行搜查和扣押时对侦查人员的限制的规定。特别是搜查证在中国由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与大多数国家由法官签发大不相同,实际意义不大。

从上述规定看,中国似乎已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没有相应的实施程序,也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适用的缺陷

(一)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只是停留在理论规定层面上,没有相应的实施程序,没有形成一种制度体系,没有可操作性。

(二)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并不完善,还有很多漏洞。而且在实施中也有很多的问题没有立法规定,立法上还有很多不足。

(三)缺乏专门的司法裁判程序。这是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难在实践中落实的最主要的原因。谁有权利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启动者须在哪个阶段提出?法院是否将此问题纳入司法裁判的范围?谁承担整理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证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能解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就是一纸空文。

(四)我国缺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措施和对追诉机关取证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我国侦查机关和羁押机关合二为一,侦查询问时不允许律师在场,这都是在一种毫无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很容易导致公安机关人员采取非法手段取证,刑讯逼供。

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适用的完善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对于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势在必行。

(一)设立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持沉默的沉默权制度,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删除“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反对自证其罪。

(二)允许律师侦查询问时在场,允许犯罪嫌疑人在羁押期间可以与律师见面交流。

(三)出台单独的《证据法》,明确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与《刑事诉讼法》相结合,确立完整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体系。

(四)完善对非法取证行为的监督和惩戒制度。对非法取证主体的行为定罪量刑,明确非法取证行为的种类,对非法取证主体应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受到刑事惩罚,给付经济赔偿或承担行政责任等等。

六、结论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证据规则,我国建立和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历史和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借鉴美国等英美法系国家和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结合我国的国情,在立法与司法、理论与实施上都要完善与发展,真正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之成为一种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对追诉机关形成真正的约束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将是我国对人身权利的保护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法制建设的重要一步,意义深远。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光中,张小玲.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J].政治与法律,2005,(1).

[2]左琦.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设想[J].中州大学学报,2005,(4).

WTO规则在我国适用问题之探析 篇4

WTO规则下如何完善我国的农业标准化

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业已成为当今全球贸易的.优先议题.在WTO框架体系下,部分发达国家正利用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问题构筑非关税的“绿色壁垒”来限制外国产品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面对这种形势,刚加入WTO的中国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国际贸易接轨,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努力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中国农产品品牌,以赢得这一挑战.

作 者:朱利群 卞新民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刊 名:农村经济 PKU英文刊名:RURAL ECONOMY年,卷(期):“”(12)分类号:F406.3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农业产业化 WTO

上一篇:党员活动周总结下一篇:初二湖南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