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我国民生问题

2024-08-20

如何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精选8篇)

如何解决我国民生问题 篇1

公安机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

解决民生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和热点。公安机关如何真正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公安机关在解决民生问题

方面担负的重大责任

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职能部门,其性质、地位决定了公安机关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职责和任务。

(一)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安机关职能所在。公安工作中,无论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还是惩治罪、服务群众,都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安机关的积极作为,公安机关履职尽责与否、工作绩效好坏,直接关系民生问题的解决。因此,公安机关要坚持执法为民,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一切警务活动化作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近距离防范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安机关服务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全国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36%上升到“十五”时期末的43%,城镇人口从4.59亿增加到5.6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业方式日趋灵活,已有60%以上的城镇从业人员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工作,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调整,当前需要推进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宽、利益调整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显增强,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利益之间的纠纷和争执也呈普遍化、常态化的趋势,社会问题更加复杂和集中,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加大。只有进一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三)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安机关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人民警察的整体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人民警察执法形象的问题还很多。如在执法思想方面,没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面对灯红酒绿和金钱美色的考验,极少数民警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宗旨观念淡化,执法为民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植,模糊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分水岭”。有的民警思想失落,不认真履行职责,对群众报案求助等正当要求无故推诿,小事拖大,易事拖难,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的重打击犯罪、轻公民合法权益保护;有的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特权思想严重,对待群众“冷硬横推”,作风粗暴,侵犯群众合法权益,伤害了群众感情。只有切实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才能有效防止各种侵民、扰民、伤民行为,巩固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

(四)解决民生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公安机关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解决民生问题,能让民警亲身感受群众对改善治安状况的强烈愿望,时刻想到群众受到犯罪分子伤害时的痛苦心情,增强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感;能让民警亲身感受群众对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强烈愿望,时刻想到群众受到不公正执法时的无奈心情,提高公正执法的自觉性;能让民警亲身感受群众对改进民警作风的期盼之情,时刻想到群众对民警中不正之风的愤怒之情,增强加强自身建设的自觉性。同时,解决民生问题是民警自我教育的好办法,与群众朝夕相处,晓群众冷暖,懂群众疾苦,知群众心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强化;解决民生问题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好措施,与群众熟了、亲了,刑情、敌情、社情就有数了;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公安民警素质的好途径,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接触交流,需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懂得法律和公安业务知识,迫使民警学习理论掌握政策做到有问必答,学法懂法做到释疑解惑,加强修身做到举止文明有礼;解决民生问题是争取群众理解支持的好办法,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使群众真正理解民警鲜为人知的艰辛和困难,更加理解支持公安工作。

二、找准公安机关解决民

生问题的关键环节

公安机关解决民生问题侧重点要放在宏观面上、出台政策措施上、推进举措上。制定政策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决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服务职能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考核评估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衡量标准。

(一)在涉及群众公众利益的政策上把好关。要严格

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稳步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政策措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妥善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政策措施的调整,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政策措施的实施,事前必须认真进行科学论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平衡点;有限警务资源的投向,必须首先用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安全保障问题,使得各项政策措施更加顺民意、谋民利、合民心。

(二)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生活安全上把好关。生命和生活安全是民生的第一需要。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捣乱破坏活动,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深入开展“命案侦破”、“扫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打击经济犯罪、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等专项斗争,不断组织开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的排查整治活动,在提高攻坚破案能力和防控能力下功夫,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上把好关。要建立利益引导机制,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获取利益要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观念。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联系群众制度、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投票制度,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对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深层次民生问题能够发现得早、化解得了、解决得好。要建立利益约束机制,加强有关制度建设,约束和规范群众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行为,引导人们合理选择利益目标,自觉调整利益需求,科学选择利益行为,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获取利益,减少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推行领导接待制度、领导包案制度等,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四)在为民执法执勤上把好关。要把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执法工作的生命线,找准执法与服务、公正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促进执法公正,真正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以更好的执法质量、更低的执法成本、更便捷的执法形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五)在处理群众问题上把好关。要坚持疏堵结合、重在疏导的原则,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主动发现矛盾、积极化解矛盾上下功夫,对有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苗头,要及时、主动介入,最大限度地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降低社会风险,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要迅速果断、科学处置,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促进社会安定和谐。要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既要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又要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宽严相济,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要对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人员和未成年犯、初犯、偶犯、“民转刑”犯罪人员,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各项公安行政管理中尽量做到有情执法,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激发社会的活力。

三、创新公安机关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方法

公安机关要将为民服务、为民执法作为公安机关的本质要求,把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努力建设一个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公安机关。

(一)转变思想,着力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要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民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的排查整治活动,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忧为民所解。

(二)改进作风,着力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联系群众是解决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的前提,心系群众是为民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要转变作风,深入群众,躬行实践,真正沉到基层一线,沉到群众中去,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公安民警的意见和呼声,广泛了解各方面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实事求是反映基层状况,努力把握好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创新机制,着力改进警务运作方式。要创新警务机制,坚持力量往基层使、工作往实里干,大力开展“三基”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进一步优化警力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打击防范控制能力,推进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探索建设“警务跟着警情走”的动态化警务机制,发展推广“联勤制”、“夜勤制”、“弹性制”、“错时制”等实效、实用的勤务方式,把警力部署到治安复杂最需要的街头、部署到安全防范最薄弱的部位、部署到群众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地方,主动适应社会生产、生活和治安的变化,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真正做到群众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就是民警应该出现的时候、群众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地方就是民警经常要到的地方。

(四)优化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公安机关。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思路,整合管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强化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要消除一些基层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完善制度,规范服务,建立方便基层和群众好办事、快办事的办事平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治安管理、边防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等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特别要从衣食住行这些事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入手,积极研究、尽快再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五)改善形象,着力加强警民关系建设。要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注意让群众了解公安工作的重大决策和行动部署,公安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公安机关的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及查处情况,突出治安问题及防控措施,重大先进典型事迹,民警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查处情况,需要澄清、辟谣、消除不良影响的事项及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的其他事项。重大突发案(事)件需立即向社会公布的,随时发布。要加强社会正面和先进典型报道,对负面报道要掌握好度,不可忽视社会舆论监督,互联网和社会上流传的信息,宣传舆论要及时介入,澄清事实,引导群众。

四、大力提升公安机关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效能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要把人民满意作为公安工作的基本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做好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

(一)顺应民意,积极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务新举措。尊重群众意愿,满足群众正当需求,就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取信于民、实践执法为民的重要措施,实现公安行政许可的主体合法,做到既无公安机关自行委托实施许可的事项,也无没有法律依据仍在实施行政许可的事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严格核定内容、范围、条件,严格监督制约措施。同时从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出发,进一步严格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完善联合办公制度,优化一条龙办证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相关听证的程序和制度,对涉及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安行政许可决定的事项,认真听取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

(二)尊重民权,切实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尊重群众的知情权,不断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实行“阳光作业”,才能让人民群众了解公安工作,进而支持、参与公安工作。要通过公开制度、听证制度、申诉制度、国家赔偿制度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促使公安行政管理稳定而高效。大力推进警务公示制,编印完善《警务公开手册》,督促各级公安机关办证办照窗口上墙公示,继续做好武汉政务网武汉市公安局门户网站管理维护工作,方便群众上网查询。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利用政务宽带平台和宽带交互中心,通过网络及时将公安服务程序、办事方法向社会公开,开设网上办理项目,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完善每周警情通报和每日播报制度,通过及时、权威、准确的警情通报和警方友情提示,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增强警民联防的互动性,树立公安机关亲民务实的形象。

(三)集中民智,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社会安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自身的事情,主要受益者是人民群众。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才能使我们耳聪目明,使治安工作发挥实效。公安重大决策等重要管理行为要实行公开透明运作,鼓励公民参与和监督公安行政管理,让公共服务的享用者参与某些决策过程,形成公安机关、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多元共同治理的局面。要完善特邀监督员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并不定期上门听取意见,接受特邀监督员的监督。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做到有诉必查,快速反应,对举报属实的群众予以奖励,有力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强群众信访工作,大力提高信访工作透明度、信访人满意率,确保办理进度和质量,做到隐患早发现、问题早解决、措施早到位。

(四)珍惜民力,精心构筑警民互助的治安防控网络。群众是预防打击犯罪的可靠力量,预防打击犯罪基础在于群众。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各种犯罪的信息和线索就上不来,公安机关在防范打击犯罪上就会孤军作战,无所作为。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探索因地制宜、能够长期坚持、并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大力发展社区安保队、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大力组建群防群治队伍,推进防控社会化。要坚持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防范之路,分类落实封闭管理、物业管理、单位包宿舍和保安进社区等有偿防范模式。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户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保卫组织建设,加强技防、物防设施建设,提高内部防范能力。要加强秘密力量建设,着力推进各部门建设一支覆盖面广、质量较高、能攻坚克难的秘密力量队伍,形成纵横交错,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情报信息网络。要加大对见义勇为的保护奖励工作,大力弘扬社会正气。

(五)保障民生,大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也是人民的根本愿望和基本要求。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犯罪分子得到法律严厉的惩治,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社会公共秩序良好,行业管理有序,重大灾害事故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治安案件得到有力查处,人民群众才会安居乐业。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要严打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要大力整治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净化社会环境。要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人民满意的公共安全环境。

(六)赢得民心,努力建设亲民务实的公安队伍。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和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有着内在一致性,只要秉公执法,公正办案,就必然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当前影响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积极性、决定民心向背的重要因素是队伍形象问题。树立好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从而推动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抓好正规化建设,切实抓好警风建设,切实抓好“三基”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夯实公安工作发展的后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为提高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可靠保证。

如何解决我国民生问题 篇2

1 责任会计的基本原则

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 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 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 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体现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1 责任原则:

要确定责任单位, 明确责任指标, 使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都有定量的经济责任指标 (资金、成本费用、利润) , 企业的总指标都能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

1.2 定价结算原则:

按一定价格, 分各个责任单位进行核算, 包括各单位之间往来结算和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指标完成情况的核算。

1.3 利益原则:对各责任单位指标完成情况要进行考核, 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奖罚。

这三个基本原则也就是实际工作中的事先确定目标、事中核算监督、事后考核奖罚三个环节。

2 责任会计推广应用难的成因

2.1 推广应用方法失当。

在普遍推行的号召驱动下, 一些地区不顾实际, 不讲客观条件, 一轰而起地搞“全面开花”, 片面追求推广应用的进度, 盲目推行与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相违背, 影响责任会计推广应用的效果和质量。也有一些地区在工作过程中, 重推广应用轻巩固发展, 在企业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后, 缺乏必要的检查考评和指导督促工作, 致使一些企业的责任会计应用流于形式,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依然老一套, 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突出。

2.2 陈旧观念的阻碍。

由于责任会计的应用并不具有强制性, 责任会计在企业的推广应用依赖于企业领导的重视支持以及会计人员的积极参与。但目前, 许多企业领导仍习惯于利用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管理生产经营活动, 对应用责任会计在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 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认为会计工作“记帐算帐是本行、参与管理是帮忙”的陈旧观念, 在企业领导及会计人员的思想中仍根深蒂固, 由于会计人员依旧把核算工作作为其最主要职能, 缺乏应用责任会计的机会和积极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

2.3 会计信息失真状况严重。

责任会计所需的信息资料, 基本来源于会计, 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是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也是责任会计得以应用并发挥作用的基础。但近几年, 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基础工作滑坡、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已成为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显然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不能取得真实会计信息的情况下, 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是不现实的, 即使勉强建立也形同虚设, 根本不能准确地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2.4 会计人员素质和核算手段难以适应。

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有“单轨制”和“双轨制”之分, 目前企业为了精简人员、节约费用, 大多采用“单轨制”核算体系, “单轨制”核算体系强调责任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全面结合, 在统一的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 增设一些内部会计科目, 通过两块牌子, 一套人马, 核算采用一套帐表, 以满足责任会计核算的需要。这必然加大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因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会计信息处理手段有着较高要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和会计核算手段的落后, 严重地制约着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

3 加快责任会计推广应用的对策

3.1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 促进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 是推广应用责任会计的必然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彻底根除企业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种种弊端, 使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使企业真正具有自主决策的权力, 可以激发企业经营者尽-心尽力地学习和正确应用责任会计, 加强企业管理, 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建立与责任会计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分权制职能管理体制。因此,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具有全方位的驱动作用。

3.2 提高对责任会计的认识和了解。

加快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 既是深化会计改革, 贯彻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 也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实现企业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针对目前有些企业领导及会计人员对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的现状, 在现有条件下, 除采取必要措施, 加大责任会计介绍、宣传力度外, 更重要的是, 有关部门应做好组织、支持、督促、协调、检查等方面的工作, 鼓励企业在运用责任会计过程中, 大胆试验创新, 通过实践工作中责任会计所发挥的作用, 来提高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认识, 改变思想中存在的“责任会计无用论”的陈旧观念, 为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扫除认识上的障碍

3.3 加快会计人员素质提高和会计电算化的步伐。

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 把责任会计及会计电算化, 纳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 为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 培养造就一批能掌握应用责任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复合人才, 一方面不仅要使会计人员尽快掌握责任会计基础理论, 从提高实效出发, 还应以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成功经验作为直观教材, 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 在重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同时, 应加快开发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 从目前辅助记帐向参与经营管理方向转化, 为责任会计提供更详细、更准确、更迅捷的信息资料。

3.4 从实际出发, 合理地推广应用。

各地在推广应用责任会计过程中, 应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 从客观条件出发, 不能急于求成地搞全面铺开, 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更应提高质量, 按照高标准的要求, 采取扎实有效措施, 做好巩固发展工作, 杜绝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消极应付状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千差万别, 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必须因厂制宜, 注重实效, 不能生搬硬套地搞一个模式, 应从企业实际出发, 在总结企业自身管理和吸收借鉴其他企业经验的基础上, 设计完善自己的责任会计制度。

3.5 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指导作用。

各地财政部门必须把推广应用责任会计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门首先要制定计划开展试点。根据本地区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并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试点, 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有步骤地开展推广应用工作。其次辅导培训人员, 财政部门可聘请专家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 编写简单实用、通俗易懂的教材, 举办培训班培训骨干人员, 也可通过以会代训或组织参观的方式, 引导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三是做好指导督促工作, 财政部门应定期到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企业进行指导督促, 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督促企业按照责任会计制度, 做好划分责任中心, 分解责任目标、建立责任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防止搞形式主义的倾向, 及时总结企业在建立责任会计方面的经验教训。

4 结论

总之, 责任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现代企业管理不能没有责任会计。希望我们的各种组织机构都能更新观念并仔细规划责任会计的各个环节, 重视责任会计, 让责任会计更好地为企业的管理服务。

责任编辑:周宝军

摘要: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 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 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 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 主要探讨了责任会计在我国推广中的困难, 并提出一些对策。

把握解决民生问题的规律 篇3

与过去几年一样,政府报告不避民生难题,继续直面民意关切。报告对会前媒体等民意调查中的八大民生热点都有“回应”。包括楼市调控、物价调控、收入保障、教育医疗就业、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等等,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生热点就是政府施政的重点,民生关切就是政府的关切,民心所向就是行动的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高度关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理念,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在近几年的两会上,民生一直都是焦点。

把工作立足点定位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基于对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做出的正确抉择。

国之兴衰系于民生,一个政权,只有服务于百姓的生存与发展,才有立身之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在长时段中始终为之困扰的百姓生存温饱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而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生其实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这个最大的政治成为两会焦点,合理又必然。每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开始复苏的3月,总结过去一年的民生成就,梳理新的民生期待,谋划新一年的民生攻坚方向,两会发出的是凝聚共识、蓄力奋进的动员令。

动员令既已发出,接下来需要的是行动。而只有建基于对规律的准确把握、对形势的清醒判断,解决民生问题的行动,找准着力点,才能真正举国同心、协力共进,有方向、有力度、有效率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民生难题,一点一滴地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十六大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应该把握这样一些规律---

聚精会神谋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前提。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止境,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利益诉求越来越突出,对幸福的期待也随发展程度而水涨船高。从总体上看,“蛋糕”不够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制约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矛盾。只有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为不断解决民生问题创造物质条件。

走科学发展之路,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出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科学发展之路。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质量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扭曲了发展的本意,还会积累新的民生难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新的突出矛盾,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酿造的恶果。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才能杜绝新问题,解决老问题。

深化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然要求。只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才能破解包括民生问题在内的各种难题。经济发展做大“蛋糕”,离不开改革,公平正义地分好“蛋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使共同富裕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之上,同样有赖于改革的推进。

民情日记:解决民生问题 篇4

“百里漓江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被确定为阳朔县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两个重点课题调研,当前,漓江沿岸村的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今天下午,我和部里的同志没有打招呼就来到漓江沿岸的兴坪镇水洛村进行调研。来到村委会,村支书莫庚生正在召集村“两委”定工干部商量村卫生室装修的工作,我们一行就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座谈起来。

1950年出生的村支书莫庚生算是全县年龄最大的村支书之一了,1973年就加入了党组织,在村干部位子上干了几十年的他,工作激情仍然不减当年。今天下午,村“两委”干部正在商量的就是,通过争取国债项目3万元,在这偏远的小山村建设一个卫生室,为群众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目前卫生室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3万元国债资金也使用完毕。而装修所需要的1.5万元,除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7千多元外,其余的8千元难以解决。看到基层干部千方百计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努力,我一下被他们的行为感动了,答应尽力帮助他们筹措一些资金。

在座谈中,村干部们如数家珍般向我们谈了村委今年计划为民办的几件实事。当前,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行路的问题,水洛村委地处漓江畔,以前,这里不通公路,经济发展滞后。为使水洛人能走出山区,村“两委”班子多方联系,争取上级支持,先后筹资50多万元,开展进村公路大会战。继19修建第一条进村公路后,xx年以来又新建进村公路7条,使全村委8个自然村都通了公路,改变了以前出村只能走漓江水路而导致水果贱价卖的现象。全村委长达24公里的村村通公路,基本上都是按照四级公路的要求建设的,但只有5公里路程通过了上级验收,下拨了养护资金,其余的19公里公路却由于年久失修,又成了坑洼不平的道路。路难管、难行问题再次成为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

水洛村维修水渠,大胆村人畜饮水,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发展水洛村至渔村沿漓江徒步游,利用新建成的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党员群众……。村干部们想的很多,越谈也越有兴趣。

如何解决我国民生问题 篇5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基因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温家宝总理用1小时45分钟的时间做了政府工作报告,现场的2000多名代表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同时仔细的聆听了本次报告。那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我们会有哪些新的期待?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约评论员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共同评论。

一届政府,五年工作,总理报告拿出怎样的成绩单?承前启后,换届之年,翻翻账本,盘点家底有多厚?

潘增旗: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天在京拉开帷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政府工作报告。说到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几个数据大家备受关注。今年经济的增速设定在7.5%左右,物价总水平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在900个人以上。说到今年的工作,一个重点就是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上来。温总理表示,7.5%左右的经济增速实现起来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定下了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放到提高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质量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冯燕(全国人大代表):总理的报告我用六个字来谈一下我的体会,平实,简谱,亲民。朱立秋(全国人大代表):调结构转方式,民营经济是一个主要力量,因为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部分民营经济占了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何激发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如果把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转型政策,我想那么我们国家的转型就真的有动力了。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扶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支持力度。李东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过去五年的发展进步,让大家印象深刻,经济总量来说,我们已经做到从前的第二位。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就是,居民的这种生活水平很大的改善,我注意到一个数字,就是在五年前我们百户人,私人的这种汽车保佑量是6台,五年以后是21.5台,等于说差不多增长了3倍。

李一飞(全国人大代表):其实说到底,教育是第一民生,从一连串掷地有声的数字让我们充满了希望,非常的振奋。对今后的教育我倒觉得,钱已经不应该是最主要的问题和矛盾了,我觉得政府应该解决真正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真正的解决立德树人的问题。辜胜阻:这一次报告体现了代表和委员对民富国强的重大期待

我在现场开会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代表和委员对国强民富的期待,特别是总理在讲到很多民生问题的时候,有很多鼓掌,掌声最长的一次是讲到我们国防的时候,那个掌声最长,这体现了老百姓一方面关注民生,另一方面关注我们国家的实力,我们国家的强大。我总的一个印象就是这一次报告,体现了代表和委员对民富国强的重大期待。从长期来看,很多掌声可能集中在民生,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还有就是国家的强大。最大的特点是总结这一届五年来的政府工作,它这个时间跨度是以前的报告所没有的,以前都是一年,这一次是五年,这次是换届报告最大的特点。

马光远:大家期待未来五年或者十年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因为辜主席是人大代表,在现场,当然我也在第二个现场,就是在微博上,大家讨论的非常

热烈,每一个人都很关注,我看到很多人主动地、不断地把自己认为的关健词拎出来。比如说过去五年的这个成绩单怎么样?这个报告对我来讲,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字化的解读,把很多的数据,包括我们经济实力的增强,比如说GDP从26.6万亿到超过50万亿,51.9万亿,那是整体的综合国力在增强。再比如说谈到民生的时候有很多的数字,包括医疗改革取得的成绩,教育经费的投入达到4%等等都用数字来解读,所以这个成绩单是一个在政治交接过程中,上届政府做的一个全盘的成绩。

当然从这个成绩中,我们看到,如果我们把这个成绩看成一个资产负债表的话,那么既有好的成绩的一面,就是取得一些重大进步,另一方面还有什么呢,还有一些做的不足的地方,包括结构调整方面出现的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的这种失衡,不可持续的一些因素仍然存在,一些社会矛盾也很突出等等,所以我认为是比较全面的。刚才辜主席讲了现场的掌声很热烈,我想这个热烈一方面是对过去五年成绩的一个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大家对未来五年或者说未来十年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的一个重大期待。

辜胜阻:污染治理的根子在城镇化和工业化 让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政府下一步要推进的重点工作

我觉得7.5%的这个指标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我们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觉得7.5%相对过去的目标来讲,因为过去都是保8%,那么现在我们不再保8%了,变为7.5%,我觉得这个7.5%是一个很重大的转变,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是稳中增长,不让它到6%,不让它到5%。还有一个是强调增长的质量,现在我们自然环境的瓶颈太大了,所以现在我们要保障环境,那么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调结构。

最近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高度关注,我觉得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工业化,我们要反思,我们可能太粗放了。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城镇化,我们也需要反思,像北京现在十面“霾”伏,那么很大的问题可能是很多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集中在北京,人口都跟着资源走,还有产业,我们把如此众多的工人都集中在有效的空间里,所以这跟城镇化失衡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污染治理的问题,所以根子还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它讲到我们国力的时候有几个重要指标,一个是GDP超过50万亿,这个已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还有一个制造业已经是世界第一,我们现在是最大的,但是我们大而不强,在强的问题上,我们可能下一步要做好制造业,关键是做强。还有一个出口是世界第一,我们的教育涉及的人口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特别这一次最感到振奋的是,我们教育的投入已经占到GDP的4%,这是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政府投入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那么现在总投入已经超过两万亿;还有一个就是外贸,进出口已经成为世界第二,那么这都是体现我们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我们在人口结构方面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5岁,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2%,所以就是一方面我们的国力在不断地增强,这是代表和委员高度关注的问题;另外一个还有很多民生的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再有就是不彻底的城镇化,现在有2.7亿人是实现了地域的转移,从农村到城市,实现了职业的转变,从农业到非农产业,但是没有实现身份的转变,他们还是农民工,没有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半城镇化,半城镇化里还有很大的空间,那么下一步的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怎么样改变这种半城镇化的局面,让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是政府下一步要推进的重点工作。

马光远:主要是调结构 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

7.5%事实上相对于我们目前50万亿的经济规模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了,我们以前是一个小船,跑起来快没关系,但现在是个航空母舰;第二,我们最主要是要质量,我们要为调结构留出空间,只要不要太慢,那么保持一个比较适中的速度,到2020年达到我们所预定的再翻一番的目标,人均收入再往上翻一番,我们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现在可

能这个速度是还得刻意的往下压,我们不要太快,主要是调结构,主要还是改变我们以前的发展模式。

民生领域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的医疗、社保,特别在农村领域的投入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本身跟我们的期待来比较的话,比如说社保水平,整体的覆盖面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水平,整体的社保水平可能还比较低。再比如说,城镇化的水平,我们从数字本身来看,超过52%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我们以前一直是个农业社会,50%是一个线,是我们历史上第一次突破。

辜胜阻:只有把政府自身的改革做好了 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总理在对新政府的建议中提了4条,那么第4条建议是提出来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那么深化改革一方面需要勇气,另一方面需要智慧,有些改革如果没有智慧,像我们的房地产调控那是考验政府的智慧,还有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如何协调好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协调好这个关系,也要考虑政府的智慧。所以智慧对于改革来讲非常重要。

总理在第4条建议中讲到了经济改革,关于经济改革一共讲了5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就是怎么处理好各种市场主体的关系,重申了十八大报告的三个平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个现在太重要了,就是不同的所有主体之间如何实现三个平等,这个是第一个,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要打破垄断,构建一个竞争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接下来讲了财税体制的改革,讲了金融体制的改革,还讲了事业单位的改革,最后讲到分配制度的改革。这几项经济改革讲完了以后,重点讲了政治改革和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我觉得当前要推进经济改革,那么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非常重要,刚刚闭幕的二中全会实际上对几个改革和政府职能的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谋划。我觉得下一步就是如何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最重要,只有把政府自身的改革做好了,理顺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那么我们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才能顺利地推进。

马光远: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主要手段和途径就是改革

事实上,这几年我们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都会看到把民生放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当然改革的主题也很重大,但是整个来看,你会发现很多的民生问题事实上本身就是一个改革问题。比如说中国的城镇化问题,怎么样把农民真正的实现市民化,那么你要给他市民的待遇,这是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改革问题。再比如说医疗体制的改革,我们看到在数字里面有建议,比如说从多少钱提到多少,一些病必须纳入基本医保等等,但这需要医疗体制的改革。再比如说社保,怎么样提高统筹,把目前的统筹水平提高到全国,打破全国的地域限制,这都需要改革,也是很重大的民生问题。

我觉得,无论是过去五年也好,还是未来五年也好,如果说民生真正成为一个重大主题的话,必须通过改革,那么这个改革有些可能比较容易,但是有些来讲,我觉得可能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能很复杂,所以可能还需要五年、十年,真正的去推动。所以我们谈到民生的时候,为什么老是跟改革弄到一块,因为现在要解决民生的最主要手段,最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改革的手段来解决。

马光远:最大的期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如何解决我国民生问题 篇6

一、发挥桥梁作用,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途径。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涉及的民生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很多,据统计,仅2009年,我县纪检监察系统受理信访举报446件次,其中涉及民生问题就达212件次,占信访举报的47.5%。因此,我们要重视群众的呼声,搞好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涉及民生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拓宽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听证、双向承诺、基层巡回接访、信访对话、吸收群众代表参与信访案件调查、信访听证处理疑难问题、信访问题公开答复等制度,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点、民情恳谈、民情信箱、网上信访、政风行风热线等举措,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同时,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逐人逐件建立台帐,落实领导包案责任。纪检监察干部要主动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尽心竭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此,我们开展了“进百村、访千户、见万民”和“进百企、察实情、优环境”活动;组织在全县镇村干部中开展“双述一询三公开”活动,仅2009年就开展“述、询、评”活动430余次,1100多名党员干部、5600余名群众代表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1200余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60余件。在本群众评议机关“两风”工作时,纪检监察机关群众满意率达95.6%。

二、发挥监督作用,营造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优良环境 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将监督推动工作深入到每件实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去,主动介入,推动落实。同时,纪检监察机关领导要积极主动深入第一线,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面对面、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加强民生工程廉政建设作为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着力点,深入推进“促廉从政工程”,围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业援助、市容村貌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创业基地、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和信息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的推进,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民生工程建成优质廉洁工程。一要加强对民生工程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廉洁教育。深入推进分层分岗教育和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廉洁推进民生工程、廉洁抓好民生项目建设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廉政准则》,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形成“建廉洁工程、做廉洁干部”的良好氛围。二要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制度。把民生工程建设纳入扩大内需专项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之中,协调有关部门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政审批、招标投标、物资材料采购、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资金管理使用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有效预防民生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发生。三要加强对民生工程建设的廉政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民生工程的监督检查,坚持查投向、查开工、查程序、查资金、查管理,确保依法依规开展民生工程建设。四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要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广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和咨询制度。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实施严格的招标公告发布、投标、评标定标以及评标专家管理制度和惩戒办法,健全工程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制度,深化统一招投标平台建设,拓宽公共资源交易的范围,改革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配置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我县出台了《关于对全县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权力运行重点环节与部位实施监督的办法》,明确监督的重点环节与部位。2009年,我县纪检监察机关直接参与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共44个,节约资金2110万元。五是抓好效能监察,提升工作效能。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覆盖面广,牵涉部门多,任务艰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顺利实施,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效能监察力度,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消除各种梗阻现象,切实保证民生工程实施的效率和质量。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使广大公民的人身财产权益、社会权益、经济生活权益、救济权益以及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得到更切实的尊重和保护。

三、发挥利剑作用,严肃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加强监督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反腐倡廉取信于民的重要体现。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加大办案工作力度,依纪依法惩治腐败分子,通过惩治,增强预防和教育的说服力和震慑力。当前发生在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是的违法违纪案件,虽然是少量的,但在群众中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要加大对民生政策落实、民生项目建设、民生制度执行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干扰民生工作、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处利用民生工程建设进行商业贿赂的案件;严肃查处在改善民生工作中,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背后的腐败案件,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

要着力开展专项治理,抓住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那些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给人民群众带来重大损失、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我县纪检监察机关先后开展对中央、省、市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开展对“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通村公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工作,以及对农村沼气建设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等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明察暗访,确保了资金落实到位。对扶贫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人畜饮水打井等进行专项督查和检查验收。加强对民政资金特别是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重点对城乡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2008年,对全县4380名五保对象进行了逐户逐人核查,共清理应核销五保对象528人,追缴违纪资金13万元,查处违纪人员12人;2009年,对民政优抚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出民政优抚违纪资金100万元,涉及违纪人员25人,对5人进行立案调查,移送司法机关5人;2010年上半年,联合民政、审计、财政对全县城乡低保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退低保对象达19.8%。

四、发挥把关作用,努力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 纪检监察机关要真正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在解决民生热点难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自身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要提高政治敏锐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就必须坚定政治方向,在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坚持正确立场,旗帜鲜明。要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特别是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信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有较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二是提高自我防腐能力。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纪检监察职责的同时,还必须自觉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不断提高抵御腐蚀的能力。根除“特权思想”,纪检监察干部要除掉“光环”,真正树立“在我们党内,任何人都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权”思想;加强内部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从关心爱护同志出发,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办案、执法、纠风等工作责任机制和廉洁自律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强化纪律观念,处在反腐败斗争第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有可能被消极腐朽思想侵蚀,甚至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增强纪律观念。确保纪检监察干部以更严的纪律意识、更强的法制观念,投身于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廉洁高效地做好工作。

三是提高具体业务能力。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机关要服务、保障科学发展,促进民生工作,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这不仅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掌握好专业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财会审计知识,而且要求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达到具有过硬的办案能力、较强的宏观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如何解决我国民生问题 篇7

(一) 报道缺乏平民视角

一直以来, 电视新闻的视角都是高高在上的, 注重自上而下的教育, 将群众作为了基本的教育对象。如果新闻节目长期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 无法联系群众生活, 那么从长远来说, 肯定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作为民生新闻, 视角应该密切联系群众的生活, 根据群众的需求而开展, 了解百姓时下最为关注的内容。

(二) 报道的娱乐化倾向

目前播放的一些民生新闻, 新闻当中较为注重娱乐、过分炒作, 让人往往觉得庸俗, 目前这些现象已经不再稀奇, 在新闻节目当中极为常见。民生新闻为了追求娱乐效果, 不断将硬新闻软化, 将名人逸事、暴力事件、花边新闻等作为新闻报道重点。新闻的讲述当中设置一些悬念或者强调故事性, 导致普通的民生新闻变味, 与以往的花边新闻和市井新闻毫无差别。观众会对民生新闻的价值方向产生一定的怀疑, 对存在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三) 报道流于表象

很多地方台的民生新闻存在这样的问题, 新闻报道缺乏相应的新闻价值, 许多电视台报道的都是鸡毛蒜皮、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的小事情。如果仅仅只是讲述这些新闻, 视野极为狭窄, 等同于市侩新闻、市井新闻。新闻报道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群众能够正确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如果新闻流于表象, 那么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无法体现, 直接让节目的整体质量下降, 品味不断降低。

二、解决对策

(一) 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引导

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信息的传输更为迅速, 观众获得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 对于观众来说, 并不能够满足仅仅从民生新闻当中获取信息, 而是更为希望能够通过民生新闻的报道来有效解决各种的公共事件。民生新闻想要真正转变为公共新闻, 需要不断扩展民生新闻的内涵和外延, 让新闻媒体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不再是作为一个观察者, 而是逐渐转变成为参与问题报道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角色。民生新闻真正转变成为公共新闻, 将是新闻层面上的一次巨大飞跃。目前的民生新闻想要实现不断深入发展, 首先就是需要实现新闻理念的转变, 转变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以往只是传播新闻信息, 未来应该不断传播新闻理念。以往只是进行信息的传递, 未来将会成为公民可以共同参与的议题, 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 最终有效解决公共事务。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相比, 具有自身的明显优势, 第一, 公共新闻能够真正构建“公共领域”。第二, 让公民对于公共事务进行正确的思考, 让社会更为民主。第三, 促进公共事件能够有效得到解决;第四, 加强各个媒体之间的相互合作。民生新闻要真实报道群众的问题, 还需要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问题, 想要实现这一点, 将民生新闻提升为公共新闻极为关键。

(二) 注意强化地方民生新闻的竞争力

民主新闻与其他的新闻存在一定的区别, 需要有所了解, 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民生新闻都是报道目前社会当中群众较为关心的各种事情, 真实展现群众的情绪和情感, 展现城市的特色和风土人情。各种具有地域性的文化, 能够让群众对新闻产生特殊的情感, 并且产生归属感。二是民生新闻可以构建虚拟的社区, 这样不同的群众可以更为认同地域文化, 并且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网络。地方台的民生新闻, 属于本土的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更具有竞争力。如果地方台能够紧密联系实际, 那么竞争力会不断加强。作为民生新闻节目, 应该引导群众对构建的地域认同更为关注, 积极传播地域文化, 在虚拟社区当中深化人际网格。类似的民生新闻相信得不到群众的关注, 民生新闻需要寻找自身的独特性, 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地方新闻台需要密切结合当地的优势,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三) 加强电视媒体间的资源共享

作为电视台, 要加强不同电视媒体之间的资源贡献, 重视交换新闻的价值, 最终才能够实现全球性的新闻交换。作为城市台, 需要将网络传播的技术充分运用, 这样不管是获取信息还是传播信息都可以获得巨大的发展。当然, “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新闻栏目的网络化, 这样网民可以马上看到新闻, 不会担心由于时间问题而没有赶上看新闻了。新闻节目的网络化能够大大拓宽传播的渠道, 让更多网民能够点播新闻, 哪怕是不上星的地方新闻也可以实现传播, 大大便捷了生活。

(四) 要多采用同期声, 让百姓在新闻现场多发出自己的声音

同期声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让电视新闻可以实现人、物、声的实时传播, 让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加以展现, 新闻更为真实, 感染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同期声还可以让新闻的交流性不断增加, 群众可以积极参与到节目当中, 让新闻故事变得鲜活, 带有趣味性、冲突性、戏剧性, 那么群众才会愿意积极参与到节目当中, 进行有效的互动。

摘要:最近几年, 地方台的民生新闻由于关注群众生活, 密切联系实际, 因此获得群众的普遍关注。民生新闻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自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引起关注。本篇文章对目前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且针对具体的问题给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视节目,民生新闻,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津震.我国电视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8) .

[2]王红.我国电视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14) .

不能用运动方式解决民生问题 篇8

近些年来,各地都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但也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在解决民生的问题上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超越财力、民力办事情,结果事情还没有办成,就留下了一屁股债,甚至还办成了烂摊子。有的地方办事情只重视表面轰动,轻实际效果。有的只重视看得见的事情,而对看不见的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有的解决民生问题喜欢用运动式,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过一段时间后就看不到什么动静了。

民生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很多领域和方面,解决的方式和手段也会不同。有些问题可能是短期的,有些可能是长期的;有些是当前比较突出的,有些是始终存在的;有些是当前产生的,有些是历史遗留的;有些是经过努力短期内是能够解决的,有些是需要长期不懈加以努力的。更要注意的是,民生问题也是动态的问题,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可能新的民生问题又产生了。因此,重视民生,必须把着力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善人民生活。那种指望靠突击运动式的方式来解决所有民生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运动式是短期的行动,运动一结束,力量就减弱或无人过问了,这样的方式怎么能解决好民生问题?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依然很多,比如解决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需要很多的财政投入,再加上我国一些地方的贫富差距很大等等。因此,解决民生问题要全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不能凭自己的喜好,高兴起来就多投入,搞一个运动,不高兴就不投入,对民生问题就不问了,更不能不切实际地嘁口号,搞华而不实的工程,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毕其功于一个运动。

我们一些干部喜欢运动式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说到底就是因為有的干部对民生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为了做表面文章,追求短期轰动效应和眼前的政绩。虽然有时运动的方式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也让群众得到了短暂的好处,但是运动一结束,老问题又来了,群众还是不满意。

汪洋提出的“不用运动方式解决民生问题”,很有现实意义,体现了对解决民生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好民生问题,正如汪洋所说的,要“把握好五个关系”,即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的关系、民生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党政决策与群众参与的关系。虽然各’地民生的问题、遇到的矛盾可能不相同,但是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态度上应该一致。

只有树立长期解决的思想,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只有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重视民生问题,实事求是的采取措施,民生问题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群众才会满意我们的政府。

上一篇:公文附件和附件说明标注位置下一篇:班主任对高中学生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