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

2024-08-10

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共7篇)

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 篇1

如何面对幼儿刚入园的哭闹现象

几乎所有家长最初送孩子进入幼儿园都要面对两大难题:哭闹和生病,被称之为“入园综合症”。对孩子来讲,入园综合症会在孩子对幼儿园的不安全感逐渐消除,对幼儿园的作息规则逐渐适应后自然好转,而家长们对孩子入园综合症的心理承受力和态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入园综合症的持续时间。因此,家长在幼儿园前不仅要调整好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一,入园前的准备

1、熟悉环境,诱发宝宝入园的欲望

一旦决定入园,年轻的父母就应该提前一段时间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告诉孩子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名字,将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描述给孩子。二,初入园第一周1、哭闹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正是分离焦虑表现较明显的时期,所以幼儿园难免有哭闹现象。但孩子这时的注意力也容易转移,在教师组织活动的情况下,孩子的哭闹现象会有所好转。孩子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形象性,看到家长又会想家,想爸爸妈妈,所以为避免增加刺激孩子的机会,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当然,对妈妈来说,听着宝宝的哭声走出幼儿园大门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想想小鸟总有一天要独自飞翔,如今的狠心只是为了让孩子的翅膀早一天坚强起来,所以,妈妈自己首先应克服这种与朝夕相处的宝贝分离的焦虑状态。

2、交流

一般来说,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妈妈特别担心,回家后总是问长部短,这时妈妈们要注意了,尽量多说一些正面的,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宝宝伤心备至,进而更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

3、“我不去幼儿园”

初入园的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幼儿园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惊醒

初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这主要因为孩子进入新环境,由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而赞成身体,心理上的不适应,家长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儿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帮助他们亲近班里的教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

总之,幼儿入园不仅是对宝宝,也是对家长的一次考验,细心的家长们一定要早早准备哟!

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 篇2

一、教师要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

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在入园前要做好对新生的家访工作, 在家访的过程中与幼儿建立情感。如, 询问“你叫什么名字?”摸摸孩子的头、脸或者亲一亲、抱一抱, 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喜欢他。

二、让家长提前帮孩子了解幼儿园, 熟悉环境

幼儿出生后从非常熟悉的家庭环境步入陌生的社会环境, 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这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现象。首先, 家长提前要多给幼儿讲讲自己上幼儿园时的快乐生活, 让他知道在那里能够玩许多玩具, 认识许多新朋友。其次, 家长应提前带孩子来园熟悉环境, 参观活动室、盥洗室、寝室, 产生好奇, 激发兴趣, 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三、入园后, 找准哭因, 因材施教, 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依赖感、信任感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教师要特别关注和呵护, 让幼儿感受到妈妈般的爱, 尤其面对不停哭闹的幼儿, 教师不能大声呵斥, 而要耐心使用各种方式去交流沟通。记得有一次, 我们班来了一位性格特别古怪的幼儿, 家长第一天送他上幼儿园的时候, 他就使劲拽住爷爷不放手, 我去抱他, 他转头就在我胳膊上咬, 并且哭闹不止。谁碰他, 他就咬谁, 甚至气急了跑到墙边咬墙, 当时我们几个教师惊呆了。后来我们采取冷处理方式不去哄他, 慢慢地他冷静下来了, 嘴里叨叨:“我就是不上幼儿园, 我要找爷爷……”眼睛还一直瞅着门。此时, 我主动和他沟通, 带他去操场上玩大型玩具, 慢慢地他内心的戒备消除了, 逐渐主动开始与我交流。因此, 我认为对新入园幼儿教师要做到: (1) 提供丰富的幼儿喜欢的玩具材料。 (2) 教师组织适当的游戏活动。如, 唱歌、做律动、讲故事、做游戏等分散幼儿的焦虑情绪。 (3) 可以满足个别幼儿的需求.如, 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物品上幼儿园, 根据幼儿的适应情况, 逐步改变这种现象。 (4) 一定要给幼儿多饮水, 防止焦虑上火。

四、家长一定要配合教师, 信任教师

入园时, 把幼儿送到教室门口交给教师后迅速离开, 不要过多和幼儿说告别话, 不让幼儿有可乘之机, 只要教师和家长在这段时间里充满耐心、互相配合、及时沟通共同给予科学指导, 每天坚持来园, 不要因为幼儿的哭闹就随意中断来园。一般来说, 只要坚持一周左右, 幼儿哭闹现象就会慢慢消失, 情绪会逐步平稳, 顺利渡过适应期。

把脉初入园幼儿的“哭闹症” 篇3

关键词:幼儿;亲情关爱;减少娇宠;科学育子

镜头一:与奶奶相依为命的4岁单亲小华华紧拉奶奶的大手不放松,哽咽着不让奶奶离开,老人竟也苦情巴巴地直抹眼泪。

镜头二:“留守娃儿”双胞胎小姐妹几乎是号啕大哭,哭声中显露出孩子生怕失去常年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年轻的小夫妇也是泪水涟涟,心酸不已!

……

这一幅幅发生在新学期幼儿园开学初的初入园幼儿“哭闹场”,真让每个在场的人揪心与动容!

放眼观察一下,幼儿新生入园“哭闹大战”,是新入园的幼儿跨进幼儿园大门的普遍的“共性现象”:有的孩子一走进陌生的幼儿园教室,第一反应就是哭;有的孩子则抓住大人的手不松开,要求大人陪伴他在“陌生地方”待下去;有的孩子在吃饭、睡觉时,还觉得孤单胆怯,抽泣不止;有的孩子则只“认准”接待他的“首位老师”,脚前脚后地跟着第一眼缘的“首位老师”当个小尾巴,只要这个“首位老师”一离开,便哭闹不停,等等。

这实实在在是幼儿园新开学时的一个“非常时期”。

探究一下:初入园幼儿为什么会如此普遍地“哭闹”呢?

笔者在多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曾注意观察,留意探索,着意“把脉”,努力从幼儿的心理状况和家庭成员的心理角度进行剖析、探析,基本“号准”了其中的成因“脉象”、原因“要素”,并针对性地“支招”,帮助“师姐”“师嫂”同事们“爱心施教”,更为新入行的“师妹”“徒弟”们传授“良法”,成功地引领孩子们快乐地迈进学前“乐园”。

把脉“症状”一:幼儿“陌生感”,支招“诊法”——亲情关爱

从心理学原理看,初入园幼儿的哭闹是幼儿的陌生感乃至恐惧感的反映。幼儿在入园前,生活的小家庭的环境是温暖的,家庭的每个成员熟悉的面孔和关怀,使幼儿感到亲切温馨。当孩子从牙牙学语、从搀扶走路、从摆弄玩具到玩耍、游戏,都是在家庭亲人的呵护下,逐步发展身心的。因此,孩子们在小家庭的“小天地”里生活得快乐和幸福。但让孩子一下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熟悉的环境氛围、熟悉的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大环境“新天地”——幼儿园,由于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中心从家庭生活转移到陌生的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从众手牵一双“小手”迁移到“小手”连“小手”,幼儿一下子要离开熟悉的环境、亲人而单独生活,这使孩子们真切感到幼儿园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生疏的。他的活动区域扩展大了,有了更多更新的学习任务,有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不能“一人独尊”,再也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要学会遵守集体规则等等。这些都会使得初入园的孩子,尤其是众多的独生子女觉得处处受限制,样样受制约,几乎失去了自由自在、任性逍遥,难免会在生活上、心理上都感到不相适应。

再加上,他们新面对的都是“生面孔”“新脸面”,总会产生不安全感,甚至会认为家长把他们放到幼儿园里会不来接他,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更误认为“代理监护人”会不要他,家长更不要他了。幼儿园里的老师或小朋友会打骂他、欺负他,由此种种,都会使幼儿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

此时此刻,幼儿们多么期盼和需要老师们的关心和爱护啊!

毫无疑义,幼师的职责,就是促使他们用和蔼的面貌,亲切的语言,充满师爱的爱抚,去关爱100%的幼儿,关爱幼儿的100%,100%地去关爱幼儿。面对那些哭闹厉害的幼儿,老师们应当走过去抱一抱他们,拿手绢给他们擦去汗水、泪水,亲一亲他们,孩子们定会在师爱中减轻“哭闹劲”。老师的关心和体贴,完全会使孩子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减轻和消除掉他们刚入园时的陌生感了。充满爱心的老师,定然成为幼儿们的安全保护者。

把脉“症状”二:家长溺爱心,支招“诊法”——减少娇宠

家长的过度溺爱和“不忍离去”的身影,加剧了幼儿的依恋感。现在的三口之家或五口之家,就独有这一个小宝贝,一家人百般呵护、倍加宠爱,这是常见的现象。当他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并不立即把孩子交给老师,而是抱在怀中久久不放。有的家长甚至坐进教室“陪读”“陪玩”。有的家长虽然也将孩子交给老师,但往往中途多次“回头看”,一旦让坐立不安的孩子发现,就不能稳定情绪,会产生新的期待,甚至哭喊着跑出教室去找爸爸、要妈妈。细细想想看,家长的这种种心态,让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够稳定好情绪呢?

把脉“症状”三:家长不理智,支招“诊法”——科学育子

应该说,家长的不理智会导致幼儿的哭闹。实践中看来,幼儿入园两周后,来园时的哭闹现象就会逐步减少,幼儿情绪大都逐渐稳定,慢慢地熟悉和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能愉快地和小伙伴一起玩乐和学习。但是,家长到了放学接孩子时,教室里又会上演一番放学“哭闹情景剧”。

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就要从家长接孩子时的情境来说:每当门卫打开幼儿园大门的刹那间,家长就会像潮水般涌进宁静的幼儿园,百米冲刺般地涌进孩子所在的班级教室门口。因为,大人都承诺过孩子:第一个来接孩子。看一下园里吧:一个教学班级,一下子涌来那么多家长,两位老师怎能保证他们都能第一个接到孩子呢?

于是“诚信”的家长都在教室门口,又是招手,又是呼喊,教室里的孩子就不安宁了,那就使一部分性急的孩子又在教室里上演“哇哇哭声曲”了!其实,家长们理智些,能按先来后到的秩序和幼儿园接应孩子的“家长规则”,自觉地在接送区排队等待,由老师组织一个一个地点名,按秩序一个一个地接好孩子,那样的话,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诚然,幼儿初入园时的哭闹现象,有其自身的原因因素、生活环境的变化,同时也与家长自身素养有关联。

因此,笔者发出真情吁请:让我们家园携手配合,共同努力,共护幼儿,让初入园幼儿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度过“哭闹关”吧!

专家:幼儿园如何对待孩子的哭闹 篇4

专家简介:张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近40年,丰富的幼儿园教学与教学管理经验。曾在多所知名幼儿园担任园长工作。现为红黄蓝和平里幼儿园园长。

主持人: 大家好,本周我们围绕了入园准备的话题进行了几期访谈,今天也是我们本周的最后一期:幼儿园如何对待孩子的哭闹。我们邀请的是幼儿教育工作近40年,有着丰富的幼儿园教学与教学管理经验。曾在多所知名幼儿园担任园长工作,现为红黄蓝和平里幼儿园张薇园长。请大家不要错过哦。

主持人: 欢迎大家来到摇篮嘉宾聊天室,入园哭闹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听着孩子的哭声离开幼儿园更是有几多的不放心。担心孩子是不是会继续哭闹呢?首先请张园长来给大家讲一下孩子哭闹的常见情形。

张薇: 首先孩子入幼儿园哭闹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孩子到幼儿园后哭闹的情形表现也是不一样的,一种孩子是分离焦虑反映比较严重的是大哭大闹型的,家长送的时候老师接不过来,有的时候还有一些攻击的倾向如打老师、躺在地目不起来,这样的孩子就是属于反映比较强烈,这样的孩子由于情绪特别焦躁,会不吃不喝,这是一种类型。

张薇: 另一种类型是比较胆小和腼腆的孩子,他会始终在那抹眼泪,抽抽嗒嗒,不大哭不大闹,如果老师触及到敏感的话题如提起其家人,这样的孩子也会忍不住放声的哭几声。

还有一种类型的孩子是情绪比较平稳的,入园后基本不哭,自己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吃喝都不受影响。

这些在一取决于孩子的性格,二是取决于孩子生活的环境,一些孩子的依赖性较强,是因为在家长的呵护中过来的,分离焦虑反映得比较严重;情绪比较稳定的孩子,一般都是孩子经常接触陌生人,经常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所以这样的孩子情绪比较平稳。

张薇: 家长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家宝宝的情形,是属于哪些哭闹呢?我们再接下来请张园长为我们讲一下幼儿园老师是如何对待不同类型的哭闹的孩子。

张薇: 幼儿园老师对待不同表现形式的孩子有其不同做法,首先对待共性的问题,孩子都会有一些哭闹,对哭闹反映比较强烈的,首先入园后基本上是老师专人看护的,尽量满足孩子的一些需求,比如说不愿在室内呆,想到户外玩,老师就带着孩子出去,转移他的注意力,暂时缓解一下他的哭闹情绪,这样的孩子基本3岁以下都是老师抱着、搂着,多跟孩子有一些肌肤之亲,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和陌生感,老师通过这种形式和孩子联系感情,因为2岁多的孩子对他说教是没有什么用处,他也不会听,所以老师用这些肢体的接触来安慰孩子的情绪。

张薇: 另外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看似比较好管理,因为他的情绪比较平稳,但是往往这样的孩子他的心特别重,所以老师也要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老师多是采取用余光去关注,通过组织全体的活动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因为这样的孩子本身他是小哭,老师过多的跟他交流,反而会引起大哭,不利于孩子的情绪。

张薇: 还有一类的孩子是情绪比较平稳的,这类孩子往往容易出现两种表现,一个是对幼儿园的环境很快就能适应熟悉,表现出来的是比较淘气,老师对这类孩子应该注意从入园起就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要限制孩子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刚入园情绪稳定,过几天也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也并不少见,而且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有些家长不理解可能会认为是不是老师对孩子不好了,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表现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就是孩子的新鲜感过去了。

主持人: 我们通过跟一些妈妈的交流也知道,在送孩子入园的时候可能孩子会哭闹,等到晚上去接孩子的时候一样还是很委屈似的哭了,想问一下张园长,这样的孩子在白天的表现如何?孩子为什么晚上见到家长还会哭闹呢?

张薇: 因为孩子的哭闹虽然是正常的表现,但是他也会有一些自我保护的形式,比如说哭累了疲惫了,他就不哭了,老师在生活当中还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用玩具来吸引他,来安抚他,所以孩子在幼儿园全天哭的很少,都是间歇性的,如果有的孩子反映特别强烈,老师就会给家长打电话通知将孩子接走。

同样是孩子哭闹,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哭的时间越来越短,哭闹的程度越来越少,大部分孩子大约在1周左右的时间情绪就能稳定了。

主持人: 另外还有一些情况,比如中午睡醒、尿裤子等有的孩子也会哭闹,通常这样的情况老师会如何处理?

张薇: 因为2到3岁的孩子生活还不能自理,另外这些孩子在家的大小便的习惯和环境也跟幼儿园不一样,所以孩子对入厕的习惯还未培养起来还有些不适应,还有的孩子语言发展还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识,所以新入托的孩子拉尿在裤子里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发现这种情况我们幼儿园都及时给孩子洗换,入园前我们都要求家长多给孩子带几条换洗的裤子,尤其注意这样的孩子老师在给他换洗的时候,绝不能责备孩子。

张薇: 另外幼儿园也不建议家长给孩子穿纸尿裤,要养成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主持人: 刚才听了张园长分析入园宝宝哭闹的几种类型,也讲了幼儿园对待哭闹宝宝的态度。家长是不是放心了很多呢?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请张园长为大家继续讲一下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老师,来缓解宝宝的哭闹,并逐渐克服。

张薇: 孩子入园的哭闹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相互配合能够把孩子这种哭闹情绪时间缩到最短,程度降到最低。

首先幼儿园在解决孩子哭闹问题想了好多措施,幼儿园一般会把年龄稍大一些有育儿经验的老师安排在新入园的班级,因为老师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细致的生活护理能够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因为上面说到了对孩子的搂一搂、抱一抱,3岁以上的孩子多跟孩子交流交流,摸摸他的脸、摸摸他的头这些动作都能够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

张薇: 另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及和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活动都能使孩子们逐渐的喜欢上幼儿园,所以我们提出来的是孩子喜欢幼儿园首先要喜欢班里的老师和班里的小朋友,要通过跟老师的这些亲近,老师会跟孩子说:“宝宝你想我了吗?”“老师都想你了。”经过努力,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平稳的过渡这个阶段。

张薇: 但是只有幼儿园老师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家长也要和幼儿园一起配合,对家长有这样几点建议:

1、家长要克服自己的焦躁情绪,对孩子的哭闹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因为有的时候家长这种紧张情绪会传递给孩子,会加重孩子这种分离焦虑的情绪;

2、家长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不要传递给孩子一些负面信息,比如,有些老人接孩子回家后会经常问“吃饱了吗?”“老师打了吗”这些负面的信息会增强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感;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上幼儿园受了天大的委屈,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补偿孩子,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孩子会认为幼儿园是不该去的地方,也会影响孩子来幼儿园的情绪,还有的家长当孩子在家里的淘气的时候会用“我送你上幼儿园”来吓唬他,这是更不可取的。

张薇: 希望家长能信任幼儿园,信任老师,多跟幼儿园进行配合。

张薇:

3、建议家长坚持送孩子来幼儿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实践证明越是断断续续来园的孩子,他的焦虑期就越长,只要孩子身体允许,不生病,家长要坚持送孩子到幼儿园;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中途退园,这样就会前功尽弃,孩子重新入园的时候还是会哭闹。

张薇:

4、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尽量和幼儿园保持一致

包括吃饭、喝水的一些习惯,比如用水杯喝水不用奶嘴,幼儿园一般都是12点睡午觉,家长也要尽量按照这个时间来调整家里的作息时间,另外要培养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喝水、大小便会表达,这些对于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习惯了幼儿园的环境,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身体舒服了自然就不哭闹了。

网友知心宝贝 :张园长:您好!我家宝宝三岁三个月,入园已经七天了。第一天送去时,哭着不让走,等我回家拿被子再去时,已经不哭了;第二天送去时没哭;第三天早上去时不哭,但是老师说情绪不稳定,持续哭,我三点就接回家了;星期

六、日休息,星期一感冒没去,第四天直到今天七天了,每天不仅去时哭得厉害,中途也哭,中午也不睡觉,下午去接时情绪还好,在家早上哭着说不去,问她为什么不去和不午睡,说:想妈妈。常跟老师说想妈妈,要老师打电话给我去接她。不知道今天表现怎样?也不知道怎样能帮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

张薇: 7天也正是孩子适应幼儿园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只要不是大哭大闹,不影响他的吃喝,就不会对孩子身体有什么影响,希望家长一定坚持。

主持人: 以上回答了网友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也有疑问想请教张园长:孩子入园后通常容易生病,这是否跟哭闹有关系呢?

张薇: 孩子入园初期容易生病肯定跟孩子的分离焦虑有关系,因生活环境变了,生活习惯变了,加上孩子的哭闹,饮食不规律了,睡眠不踏实甚至会做梦说梦话惊叫等,幼儿园的做法呢是加强对孩子的护理,一定给孩子喂饱,保证孩子充足的饮水量,在这基础上我们初期第一个月都要为孩子准备一些小零食,为孩子煮一些水果水,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所以家长也要注意这段时间多给孩子吃一些清淡的饮食,多给孩子喝水,帮助孩子降火,因为有些病不是因为身体情况而是因为心理情绪造成的。

主持人: 有些家长孩子生病后就不送孩子去幼儿园了,想问一下张园长,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张薇: 首先要根据孩子的生病的程度,如果能上幼儿园就要坚持上,可为宝宝带一些药物,因幼儿园与有保健医生,家长可以和幼儿园说明宝宝的情况,请幼儿园和家长一起照顾宝宝,让宝宝很快恢复健康。

因为幼儿园的生活是比较规律的,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增强休智方面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比如说天冷了,孩子在家里就不会活动了,但在幼儿园这些活动都会坚持,如果生病就送幼儿园了,这样孩子再入园时还易生病。

还有入园容易生病的孩子也说明其体质不是很好,所以更需要到幼儿园跟同龄小朋友一起多锻炼。网友大球 :请问园长,我家孩子现在2岁6个月了,准备5月份左右送到幼儿园,目前的问题是,我们也经常带孩子去参加集体的活动,比方说东方爱婴的课程,但孩子和外人接触,还是不爱说话,必须要特别长时间后,才和外人进行沟通,连邻居几乎是天天见面的,见面后问人家好,她都不说,但平时在家或是和她比较信赖的人倒是说的很好,思维也很敏锐,表达也很清楚,这种状态,在她去幼儿园之前我们还要做哪些工作,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呢?多谢

张薇: 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下有些性格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如果换了环境如到幼儿园就会发生改变,到幼儿园后要面对老师、面对小朋友,要表达自己的需求,还要和小朋友交往,所以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性格会得到锻炼的,好多孩子到幼儿园后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性格,朗了,敢于和陌生人打招呼了,这既是老师培养的结果也是幼儿园环境的熏陶,对孩子交往能力委有帮助的。

网友Long223 :张老师,你好!我儿子马上就满2周岁了。在我们大人一直的努力下,还没满一岁半前,他已经完全脱离了纸尿裤,白天有大小便他都会叫家人帮忙解决,最近两周也整夜不用起床拉尿了。他大便也习惯用他自己的小便盘,在语言方面,也能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们打算下半年送他入幼儿园,但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题:1.平时家里说粤语的,幼儿园的部分老师是说普通话,我担心老师不明白他要大小便的意思,来不及帮忙而让他拉到裤上了。2.在幼儿园时没可能用便盘大便,而且又在陌生的地方,担心他因此又拉在裤上。3.进一步的担忧:在陌生的环境里,有些小孩因为原来已经能很好地控制大小便,但因为上述原因而出现反复的现象,我就担心他到时会在心理上有压力。请给予专业意见,谢谢!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篇5

新学期开始,我们每个小班的老师面临的又将是一个极具艰苦的挑战,新生入园的头一个星期,几乎在每个小班教室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哭声、叫声响成一片,老师们是左手抱着、右手搂着、嘴里还得哄着,忙得满身是汗,累得气喘嘘嘘,也不见有多大效果。小宝宝第一次独立地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庭,走入幼儿园又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畏惧和不安全感,多数幼儿会抗拒或哭闹。如何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情绪稳定下来,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立新生档案、召开家长会、环境布置。

1、新生入园之前,建立新生档案,老师对幼儿的家庭要有个了解,如: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环境,以及幼儿在家的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以后开展工作非常有好处。

2、家长会是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最常用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家长了解班级情况,如;班上老师的配备,各位老师的工作职责,班上幼儿的人数情况,参观幼儿的教室和生活区等;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园的作息时间,其目的是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配合教育幼儿。

3、环境布置与生活用品的准备。幼儿来园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是教室,让教室里的一切都对幼儿有吸引力,老师应提前把教室布置好。墙壁上画上色彩鲜艳的壁画,顶上吊着各种玩具,小桌椅干净整齐,上面放着许多玩具,生活区挂着干净的毛巾,柜子里放着干净的茶杯,厕所干净明亮,这样的环境不仅对幼儿有吸引力,家长看到也会满意放心。二:入园后的工作

1、做好新生入园的接待工作。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园第一天的接待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入园第一天的孩子,心情往往会很紧张,甚至害怕,会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松,这时的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笑脸迎接幼儿,亲切的摸摸孩子的头,脸或者亲亲他、抱抱他,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很喜欢他,这样紧张会消除很多的。新入园的孩子总是不停的哭闹,家长们也会非常心痛。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哭,妈妈在幼儿园外哭;有的早早到了幼儿园,却始终不忍将孩子放下,或是在教室里陪伴,或是过一段时间再来探望一次,还有的悄悄躲在门外或窗子旁偷看„„这些举动对幼儿入园十分不利,为了让孩子尽快转移注意,教师要劝说家长学着狠一狠心,尽快的把孩子交给老师,时间拖延越久,孩子的不安只会越强烈。不但会使原本已转移注意或趋平静的孩子再次产生情绪波动,还会对其他孩子造成影响,2、教师要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幼儿逐渐产生安全感。

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摸摸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让幼儿感到老师像妈妈,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并且也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恐吓语言是必须防止的。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要知道这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对入园不哭闹的幼儿,在他们的小脑门上贴上聪明豆,或者给他们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这样,不仅给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对教师的依恋。另外,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3、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玩玩具、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4、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以上的方法对大部分的幼儿是很有效果的,但也有个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柴米不进、软硬不吃”的。这种孩子非常难哄,还就得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软硬兼施肯定要用上,但还要根据这个幼儿的喜好和性格特点,再凭借教师的经验,拿捏好尺度,来达到你想要的目的。这样的幼儿一般适应环境的时间要长一些,并且一定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这也需要考验老师的耐心和责任心。

三、鼓励家长共同配合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成人正确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也可增加孩子的不安与焦虑。因此,建议家长回家后帮助孩子一起回忆幼儿园中有趣的事,引导孩子喜欢老师,鼓励孩子和老师亲近。如: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说说幼儿园里好玩的玩具、有趣的游戏,漂亮的环境,告诉孩子老师就和妈妈一样喜欢你,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切莫问一些不利于孩子对幼儿园产生良好印象的问题,如小朋友有没有打你欺负你等。孩子适应新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会有一个过程,其长短和孩子的个性、生活环境、成人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不要过于担心,也不可操之过急。当过完双休日或放了一个长假后,孩子的情绪反复会显得很严重,这是很正常的,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所以,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家长督促孩子坚持入园,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千万不能包办。这也是让他们缩短适应期的关键,不要因孩子的哭闹就心软而妥协。

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 篇6

平阴县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李青

金秋九月,新的小班孩子入园了。他们将面临新的环境和生活,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挑战,更是对家长、老师的考验。因为孩子入园后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与在家庭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尿裤子、喝水少、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等多种不适应行为。如何帮助孩子渡过这一适应期,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需要家长、教师、幼儿园多方的共同努力。

一、家长要明确的道理--------进入幼儿园是宝宝成长的必然过程

上幼儿园是宝宝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宝宝成长阶段不可缺少的一步,帮他们迈好这一步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孩子今后适应环境和相互交往的能力。幼儿园生活对宝宝的成长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家长想象的让宝宝孤立无助的环境。在幼儿园幼许多小伙伴一起游戏,充满着欢声笑语,有着专业而亲切的教师,有着科学的教育方案,有着宝宝们感兴趣的各种玩具,运动器械,还有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配餐。要知道,宝宝上幼儿园和家长去上班是同一个道理,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家长要做的:

(一)宝宝入园前期阶段

1、心理上的准备:多和宝宝交流幼儿园的事情,告诉宝宝那是一个有许多小伙伴的乐园,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有许多喜欢宝宝的教师。

2、当家长确定选择的幼儿园后,要经常带宝宝到幼儿园去看一看,玩一玩,熟悉环境,并喜欢幼儿园。

3、结合幼儿园的作息安排慢慢改变宝宝的生活习惯,以便于宝宝正式入园时生活规律、稳定。

(二)宝宝入园阶段

1、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孩子的不适应现象,家长不要过于担忧,要明白这些都是孩子自身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免疫方式,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很快都会好转。

2、当宝宝正式入园时,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教师的工作。在正常情况下。要让宝宝每天坚持来园,不要因为宝宝的哭闹就随意终断来园。一般来说,幼儿园以7-10天为一个周期,坚持过来,孩子的反映会减弱一点,反之,如果连这个周期也坚持不下来,时送时不送,那孩子的情绪也出现反复。不良反映就会无限延长。

3、当早上送宝宝来到班级后,家长与教师简单交换意见后要马上离开,不要没完没了地“粘”着孩子,甚至承诺“我第一个接你。给你买小汽车,买好吃的”等等,要让宝宝明白“爸爸妈妈去上班,宝宝去上幼儿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4、在新学期开始时,宝宝一回家,有些家长会很紧张地询问孩子很多问题,如:“老师喜不喜欢你?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等等。表现过于在意会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更强烈的抵触情绪,认为这里一定是不好的地方。其实,宝宝的哭或拒绝上幼儿园是孩子对陌生环境产生不安全感的自然心理反应,家长的焦虑和担心可以和老师多加交流,寻求解决的最佳途径,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于明显则没有任何意义了。

三、教师要做的

1、对于新入园的宝宝要特别的关注和呵护,让宝宝感受到妈妈般的爱,多搂一搂,抱一抱,让宝宝对教师产生依赖和信任感。

2、当宝宝第一天进入幼儿园时,是哪位教师从妈妈手里接过宝宝,宝宝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依恋,每天都会象小鸭子一样和这位教师手牵手形影不离,而班级里的其他教师也要有意的多和宝宝接触,轮流看护,让宝宝对每位教师都产生依赖,而这时离宝宝适应新环境也就不远了。

3、宝宝正式入园第一天的中午,教师一定要和家长沟通宝宝在幼儿园的半日情况,让家长悬着的心放下,安心工作,并根据宝宝当天的情绪指导家长是否需要提前来接宝宝。

4、一定要给宝宝多饮水,防止上火。

5、可以满足个别宝宝的情感转移需求,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物品来幼儿园,随着宝宝慢慢适应,再改变这种方式。

6、提供幼儿喜欢的玩具材料。

7、教师组织适当的活动,如;唱唱歌、做做律动、做做游戏等、分散孩子的焦虑情绪。

幼儿入园哭闹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篇7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入园初期的哭闹现象, 主要是由于幼儿入园的时候大都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生长环境, 对幼儿园和老师有陌生感, 从而加重了幼儿对父母和亲人的依恋情结, 导致了幼儿不安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即出现了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当幼儿和抚养者分离,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 所产生的恐惧反应。通常, 幼儿离开抚养者独处, 称为直接分离。例如有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 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 就属于直接分离的情况。幼儿离开抚养者和其他相对陌生的人在一起, 称为间接分离。例如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就属于间接分离的情况。在间接分离的情况下, 如果陪伴孩子的人能够尽快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跟幼儿熟悉起来, 那么幼儿的分离焦虑就会很快消除, 哭闹现象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 尽快地在感情上接近孩子, 取得孩子的认同和信任, 成为他们心中的熟人, 可以有效地缓解幼儿入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 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新环境, 融入幼儿园的新生活。

心理学上按照幼儿依恋情绪的心理成因, 把幼儿的依恋情绪分为三种, 即安全性依恋、焦虑—反抗型不安全依恋和焦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幼儿的依恋类型不同, 其入园时的外在表现形式也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入园时不同表现, 来判断幼儿的依恋类型, 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帮助幼儿缓解依恋心理, 稳定入园情绪, 达到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目的。

牵着家长的手走进班里的孩子, 通常是安全性依恋幼儿。他们在初入园时, 大都喜欢观察周围陌生的环境, 对于陌生的教师和同伴, 他们并不排斥, 而是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虽然和父母的分离也会让他们很伤感, 但分离焦虑并不是很强烈。这类幼儿大都具有情绪健康、稳定, 自信、友善的性格特质, 兴趣广泛, 适应性强。对于这类幼儿, 教师并不需要特殊的照顾, 只需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物质环境, 如提供一些好玩的玩具或画册等他们喜欢的东西,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唤起他们的好奇心, 从中培养孩子对教师、班级和幼儿园的认同感, 就可以有效地消除他们的依恋和焦虑情绪。这些孩子开心的表现, 还能够感染其他孩子, 带动全班的情绪。

由家长抱着进门或者抓着家长不肯松手的孩子, 通常属于焦虑—反抗型不安全依恋幼儿。谨慎羞怯的个性, 使得他们过于依赖母亲, 不愿探究新的环境, 对陌生人也不太关注。当父母离开时, 他们会因为非常伤感和焦虑而大声哭闹;当与父母在一起时, 常常会表现出既想寻求亲近, 却又拒绝交流的矛盾行为。这类幼儿普遍存在着情绪容易波动, 排斥与接纳并存, 依赖性强, 缺乏自信的行为特征。对于这类幼儿, 教师要主动给予关注, 并且要让他们感受到这种关注, 把他们对父母的依赖, 转移到老师的身上来。用幼儿们感兴趣的事物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依旧是十分有效的办法。教师要通过主动关怀和积极引导, 使这类幼儿逐渐融入同伴群体。例如, 在入园时, 要把孩子从家长的手中接过来, 继续抱在怀里, 并用语言和轻轻的拍打、抚摸来安抚孩子的情绪, 让孩子感到亲近, 给孩子一个新的依赖对象。待家长离开后, 孩子情绪得以稳定时, 再把孩子放下, 这样有利于缓解幼儿依恋和焦虑的情绪。在平时的集体活动中, 教师要注意对这类小朋友进行引导与呵护, 使他们能够逐渐融入群体之中。

还有一类, 就是焦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幼儿。这类幼儿入园时的表现没什么特别之处, 在陌生的环中也能够自己玩, 只是显得不够投入。他们能接受教师和同伴的关注, 与陌生人相处也不会十分伤感, 给人的直观感觉似乎情绪反应不是很敏感。这类幼儿在与人交往时, 会表现出一些回避现象, 如不愿与人对视、转身走开等。他们对爱似乎缺乏反应, 有排斥、独立的行为特征, 情绪活动水平表现较低。这类幼儿的适应能力, 处于前两类幼儿之间, 也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转移法和顺从法, 是缓解和消除这类幼儿焦虑情绪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在他们入园时, 教师可以用玩具、图书等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籍此稳定他们的情绪。另一方面, 在幼儿活动时, 教师应注意要顺从他们的意愿,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而不必一定要他们加入班级的活动, 这样反而更有利于这类幼儿尽快地融入集体生活。

为了让幼儿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在幼儿入园前后, 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开展家访。通过家访, 全面了解幼儿的有关情况, 包括身心发育、生活习惯、个性特征等。通过和幼儿的初步接触, 消除幼儿入园时的陌生感, 还会有助于把幼儿对家长的依赖感转移到老师身上。

二是注意在幼儿第一次来到幼儿园的时候, 教师应该微笑着喊出幼儿的名字, 抱一抱或拉拉手, 传递亲密的信号;帮幼儿挑选他们喜欢的玩具或图书, 把孩子送到座位上等等, 这些做法会减轻初入园幼儿的陌生感。对于哭闹的幼儿, 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哄抱、抚慰和鼓励, 让幼儿找到情感上的依托, 把对家长的依恋迁移到老师的身上。教师还应善于观察, 及时发现那些表面没有哭闹, 内心却很焦虑的孩子, 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抚慰, 同时充分发挥适应能力较强的幼儿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尽快缓解初入园幼儿的焦虑情绪。

三是可以根据幼儿的依恋情绪的类型不同, 让幼儿分批入园。安全性依恋的幼儿适应能力强, 可以先入园, 其他两类幼儿稍后入园。我们在教学时间中试用了这样的方法, 实践结果表明, 由于先入园的幼儿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后入园的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 更容易消除焦虑情绪, 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四是注意利用幼儿的好奇心, 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 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进而减轻甚至抵消分离焦虑带来的消极情绪。

上一篇:餐饮员工基本培训内容下一篇:sqlce数据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