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竞争力(共12篇)
服务贸易竞争力 篇1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国际贸易结构的重大变化就是服务贸易异军突起, 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1970年的700多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32600亿美元, 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 认清和把握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态势, 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加大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有必要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
二、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2006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914亿美元, 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8.9%, 明显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6年服务贸易逆差达89.1亿美元。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将是2l世纪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十几年来, 中国服务贸易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 但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 而且长期呈现逆差状态。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也不尽合理, 服务贸易收入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劳务派遣等项目, 而支出则集中于科技含量较高的计算机信息、专利特许费等项目, 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 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会 (JERTO) RCA设定标准和潘文卿、张伟 (2001) 的相关研究。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比较优势指数 (RCA) 、竞争力指数 (TC) 都很低。RCA指数处于0.1~0.80之间, TC指数处于-0.4~0之间, 按日本贸易振兴会 (JERTO) RCA设定标准和潘文卿、张伟 (2001) 的相关研究中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划分标准, 我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分行业的分析中只有旅游、建筑和其它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项目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而像保险、金融、专利特许等服务项目则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而这些行业则是一些高附加价值的服务项目,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该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货物贸易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及劳动力素质紧密相关, 这些要素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及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下面我们对这些要素在中国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一) 外商直接投资额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 2006年我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630亿美元, 其中绝大多数投资于制造业, 投资于服务业的外资相对较少。2006年, 中国金融 (银行、保险、证券) 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家,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4.5亿美元。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显著, 2006年, 中国房地产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10家, 比2005增长14.1%,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3亿美元, 同比增长52.7%, 占全国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3.7%和38.9%, 为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最多的行业。租赁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0.7亿美元, 民航业实际使用外资1.4亿美元, 外商投资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业新批设立企业223家,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亿美元, 这些项目利用外资相对较少。
2006年, 中国境内非金融领域服务业外国附属机构境内销售收入达913.2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 中国非金融领域服务业外国附属机构为44128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广阔市场的吸引, 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资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境内商业存在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当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建筑、租赁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 对计算机信息、专利特许费、咨询等行业尚少有投资, 外资企业服务贸易收支仍以传统项目和行业为主。
(二) 货物贸易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从总量上来看, 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互补性。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 服务贸易出口较多的国家也基本上属于货物贸易出口较多的国家。从表4中可以看出世界上主要国家货物贸易水平与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基本相当, 日本跟法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的排名不变, 美国、德国、中国香港的排名变化较小, 而印度虽然货物贸易出口相对较少, 但其软件等服务产品优势明显, 其服务贸易出口已排入世界前十位。
2006年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排在第三位, 而服务贸易却排在第八位, 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考虑到货物贸易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量大, 快速发展的今天, 更应当着重强调发展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贸易, 以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三) 服务贸易开放度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换算所得。
中国服务贸易开放水平较低, 加入世贸组织后, 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有所提高, 但也只是在6%左右徘徊, 早在1999年英国、韩国、意大利、法国的开放度就分别达到12.0%、11.9%、11.3%和10.6%。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升有赖于服务贸易的大发展, 关键在于吸纳国外先进技术、经验, 发展高附加值服务贸易, 提高中国的服务贸易产值。这其中政府及服务贸易行业协会应该有所作为, 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谏言献策。
(四) 劳动力素质水平
劳动力素质对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做一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06世界发展指标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06世界发展指标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2004年中国的公共教育支出仅占发达国家的43%, 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5%, 支出水平较低。1999年中国每个大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DP的百分比高达99.2%, 发达国家只占32.1%, 世界平均水平为38.5%, 说明中国高等教育支出过高,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低收入人群的受教育机会。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占相应年龄组的百分比只有15%, 远低于世界24%的平均水平, 更不及发达国家67%的高百分比。
中国从事科研的人员每百万人中只有663人, 而发达国家有3558人, 2001中国发表于科技刊物上的论文只有20978篇, 占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 研究开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为1.31%, 约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教育、科研投入还是相对较少的, 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及科技成果的创新。
四、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 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和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引导外资投资现代服务业
外资服务业的进入能以直接和间接方式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和加速成长创造条件, 提升国内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 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而言, 新型服务业外资流入, 同样具有强大的“催化和牵引效应", 不仅意味着我国能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潜在的比较优势, 通过扩大服务出口增加国际贸易收入, 而且还意味着竞争力增强所创造出的相当可观的外部经济效益, 从而有效地动员国内资源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并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
中国加入WTO后, 外资政策调整最集中的领域是服务贸易。今后应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 强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加强分类指导与企业监管, 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通过服务贸易领域有序开放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 继续按照稳妥扩大中国服务业开放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以开放促竞争, 以开放促发展, 发挥外资企业在高附加值服务方面的优势,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扩大外资企业设计咨询、技术转让、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鼓励各类企业积极承接服务外包, 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 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中心。
(二) 推动生产性服务贸易业的发展
货物贸易的发展, 可以促进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从发展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角度看, 应格外重视通过扩大货物贸易和对外投资促进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发展中国和国外市场的相互投资, 带动货物贸易, 通过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 实现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互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推进, 结合我国政府鼓励“走出去"的战略, 中国对外投资增加, 会展服务、电子商务网络、出口管理知识培训、专业性的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客户资信调查、市场调研等服务, 还有与国际货物贸易紧密相关的运输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 必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样, 这些服务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货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最终形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 大力倡导高校毕业生投身服务业
世界服务业的发展, 特别是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了, 甚至也不仅是以资本为导向了, 更多的是以知识、科技为龙头。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 说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中国虽然教育、科研投入偏低, 但是中国高素质劳动力并不稀缺, 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500万人, 而这个差距的存在归因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偏差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从上面的实证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因此, 要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如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的同时, 把有限的经费用到社会急需的专业及科研投入上, 在现有高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组织协调高校、服务贸易示范区、服务贸易发达地区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培训, 成立一些技术学院和现代服务研究机构等。同时政府、学校加强宣传, 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使其积极投身服务业。
(四) 服务性生产企业要加快加入服务贸易协会的步伐, 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2007年11月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成立, 其涵盖了旅游、海洋运输、建筑、金融保险、特许专利、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技术引进、对外文化贸易等广大服务产业, 是目前国内行业协会中涵盖领域最多的行业协会之一。协会的成立将为广大的会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提高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应积极地加入行业协会, 更好地与政府、行业协会融为一体, 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 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五) 开拓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
例如高等教育、医疗等服务贸易在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都没有专门列出, 但这些行业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截至2007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数量已达742所, 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加强海外办学宣传, 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我国高校就读, 增加我国服务贸易收入。同时目前我国向海外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医疗服务, 应把对外援助行为转变为服务贸易活动,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摘要: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重要,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 同时, 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四个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最后, 提出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七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2]江小涓.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 2004 (14) :4-15.
[3]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2:119-149.
[4]贺卫, 伍星, 高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2) :43-47.
[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J].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156-179.
[6]胡昭玲.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7) :78-83.
[7]雷兴长, 胡英华.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政策战略转变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7 (3) :65-69.
服务贸易竞争力 篇2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目前正向世界贸易强国跨越。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不得不面临出口效益低下和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的难题。要有效化解这一难题,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成功跨越,就必须认真审视我国外贸发展状况,细致分析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 竞争力; 优势; 指数。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我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已清醒地意识到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时刻注意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3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陕西;竞争力
本文侧重于陕西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结合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的特征,最终选择了国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这三个指标。
一、指标分析
1. 国内市场占有率
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陕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若分析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在整个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则意义不大。所以文章研究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即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P=S/C
其中,P代表陕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S表示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C表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即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通过查询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可以得到2002-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这样就可得到国内市场占有率数据。通过计算发现:由于受到“非典”事件的影响,2003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相比较2002年来说都明显下降,从而导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但随着事件结束,这两者都有所回升并明显增长,从而带动市场占有率的回升。直至2009年,由于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势必会吸引大批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使得这两者纷纷增加,从而带动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总的来说,2002年到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基本稳步提升,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加强。但是,整整十年时间,市场占有率仅从1.7%增至3.2%,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规模还是非常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即一个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率之比。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到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中,则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就等于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比重的二者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RCA=X/aY/b
其中,X表示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a表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Y表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b表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根据2002-2012年所需数据计算,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在0.5处上下波动。由于受到2003年“非典”事件、2007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事件的影响,这几个年份的RCA指数都低于0.5,位于0.4左右的水平,其他年份都位于0.5水平之上。总体来看,从2002年到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有增有减,相对来说呈现了不稳定的趋势。而且,整整十年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没有一年是超过0.8的。根据前面RCA指数的分析,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也就是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3.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指的是一国或一地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增长率与该国或该地区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之差。把这个概念应用到本文,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优势指数,就是指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与陕西省货物、服务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的差值。二者差值越大,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越明显。其计算公式为:E=P1-P2
其中,P1表示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P2表示陕西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E大于0时,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E小于0时,说明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下降趋势。
通过计算可知,2002-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毫无规律可言。值得注意的年份仍为2003和2008年:2003年“非典”事件的影响,使得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为负值,而其他年份都为正值。除此之外,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优势指数也是这十年间最低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在其余十年的正值之中较低。2002-2012十年间,陕西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变化范围比较大,数值忽高忽低极其不稳定。陕西只有2004、2009和2011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大于0,说明这三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而其余年份的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均小于0,说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十年以来,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有正有负,且负数多达6个,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极其弱。因为影响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才会如此大幅波动,不过,这一点也恰恰体现了旅游服务贸易较强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两大特征。
二、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总结
从市场占有率指标来看,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还不到3.5%,且大多在2%左右浮动,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规模还是非常小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来看,其没有一年是超过0.8的,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来看,其多为负数,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极弱。
三、结语
综上所述,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薄弱。但是,这也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提升空间还很大,发展前景也还很广阔。只要政府高度重视,合理规划,给予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会得到明显提升的。(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2]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4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国际比较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上升, 并超过货物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经济服务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全球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而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 加之兑现加入WTO时承诺的开放, 国内服务市场将日益融入到国际市场, 其面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因此, 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 进而制定正确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迅速
1997~2007年,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11年间, 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5.3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523.17亿美元, 年均增速为17.41%。其中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69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222.06亿美元, 年均增速为17.86%。进口额由1997年的279.68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301.11亿美元, 年均增速为17.02%。由以上数据可知, 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
2.服务贸易持续逆差
由表1可见, 从1997~2007年, 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1997年服务贸易逆差为33.99亿美元, 1998年略有好转, 逆差为27.77亿美元, 比上一年下降了6.22亿美元。但是自1998年开始逆差额逐步增大, 到2004年达到最大值96.99亿美元, 之后的3年有所回落。但是, 由于逆差额度过大, 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仍将长期存在。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3.服务贸易增长率变动幅度较大
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并不稳定。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看, 1998年增长率为-3.75%, 到2000年上升为14.91%, 经过增长率较低的2001年, 到2004年上升到最高值31.88%。其后的2005、2006年两年虽然有所回落, 但到2007年增长率又高达30.85%。而分别从服务贸易的出口和进口来看也有与进出口总额相似的情况, 增长率波动都比较大。尤其是2004年和2005年, 增长率的变化均超过10个百分点。这10年的增长率变化不稳定大致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是不稳定的。
二、基于NTB指数的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本文选取NTB指数 (Normalized Trade Balance) 即可比净出口指数来对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NTB指数也称TC指数, 是指一国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为undefined。式中, Xij和Mij分别表示i国j产业或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NTB指数介于-1和1之间, 越接近1, 竞争力越强, 越接近-1, 竞争力越弱。
1.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1997年以来, 我国的服务贸易NTB指数均为负值, 且数值均在-0.1和0之间, 这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比较, 本文选择美国和印度两国作为参照, 结果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1997-2007)
1997~2007年11年间美国的服务贸易NTB指数一直在0.1以上, 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度的服务贸易NTB指数有正有负, 竞争力并不稳定。从数值上看, 印度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是较弱的。
由上表可知, 除去2003年,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但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并且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而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 1997~2000年的3年间, 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高, 但是从2001年起到现在我国的NTB指数一直低于印度。
2.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竞争力分析
我国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部门如旅游、建筑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极弱, 而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失衡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从总体上看, 我国传统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 社会对现代服务产品年需求在迅速扩大, 而现代服务业部门发展缓慢, 供给不足。
从表3可以看出, 我国旅游贸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NTB指数各年均为正值, 参照服务贸易竞争力划分标准可知这两个部门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运输服务NTB指数一直都小于零, 但呈上升趋势。保险、金融、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的NTB指数一直为负值, 且数值较小, 说明这些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非常弱。建筑业的NTB指数11年间由正变负, 即使中间有所波动, 但是大体还是逐步提高的。其他的一些服务贸易部门的NTB指数均有正有负, 表明其竞争力存在波动。
三、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制定合理的服务业整体发展战略
服务贸易的基础是服务业, 服务业的发展为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应该从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尽快制定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在保持传统服务部门比较优势的同时, 也要注重提高这些部门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 提高附加值。对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部门应给予政策倾斜并加强扶持力度, 加快其国际化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合理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度
在经济服务化的大趋势下, 我国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 应当拓展国外市场, 积极构建服务贸易自由区。服务贸易领域涉及很多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 其开放远比货物贸易领域复杂得多, 但是只要合理掌握开放行业的开放力度, 科学严格地选择开放区域, 服务贸易自由区对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益处很大。
3.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服务贸易从业人员
在服务价值的构成中, 人力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性因素, 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但是目前我国依旧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专门人才, 因此, 各高校应加大对其专业课程的投入, 开设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程, 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月秀.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8 (15) :120-121.
[2]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赵景峰, 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 2006 (8) :31-36.
服务贸易竞争力 篇5
一、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
1.出口增速较快,所占比重不大。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额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势态。由96年的0.09亿美元上升至08年的24.80亿美元,年均增长59.72%。从出口产品数来看,由02年的301个上升到07年2320个,年均增长50.45%。从绿色食品出口额占食品出口额的比重来看,由96年的0.088%上升到了07年的6.96%,年均增长48.79%。从绿色食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来看,由96年的0.006%到07年的0.176%,年均增长96.55%,但02年到07年年均增长却是负值,为-7.4%。虽然绿色食品出口占食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我国食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比重也不大,07年仅为6.96%。我国食品出口占世界食品出口的比重在06年为3.50%。06年全球有机食品产值达367亿美元,而我国有机食品产值估计在8.9亿美元左右,仅占2.4%。照目前全球绿色食品消费额为400亿美元计算,我国绿色食品出口额仅占全球消费额的6.2%,增长空间巨大。
2.出口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四类产品上。从产品结构上来看,2007年,农林及其加工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5.14%,畜禽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25.23%,水产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14.49%,饮品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27%。对比2007年与2006年,农林及其加工产品始终是绿色食品出口的重心,但2007年其比重下降了8.64个百分点,畜禽类产品07年较06年上涨了1.76个百分点,07年水产类产品出口增长较大,有6.83个百分点。2006年出口的绿色食品中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比例为91.51%,2007年出口的绿色食品中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占到94.51%。例如07年我国绿色蔬菜产量达到1019.13万吨,而出口的蔬菜仅有34万吨,算上蔬菜加工品17万吨和冷冻保鲜蔬菜9.5万吨,仅占产量的5.94%。鲜果产品出口量占产量的百分比也只有8.31%。有机蔬菜水果等产品由于受保质期限制,大多在国内市场销售,由于加工储存水平较低,生产、销售跟不上国际市场节奏,势必会影响出口量和金额。总体看来,绿色食品出口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原材料产品。
3.出口企业规模不大,力量单薄。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企业数目不多,占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由02年的15.55%到07年的18.29%,年均增长率为30.92%;出口产品数由02年的301个上升到07年的2320个,年均增长50.45%,但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到07年也仅为15.23%,出口产品数占产品总数比重年均增长为9.04%。单个出口企业的规模也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02年的307.69万美元/家下降到了07年的203.81万美元/家,年均下降7.99%。出口额占产品年销售额比重不稳定,呈下降趋势,到07年仅占产品年销售额比重的8.62%,02年到07年年均下降5.85%。单个产品出口金额由02年的279.07万美元/个下降到了07年的92.24万美元/个,年均下降24.79%。这与人民币不断升值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生产规模速度、产品等方面的问题。
4.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缺少多元化。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有机食品的(AA级)出口,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盟及北美,国内市场上几乎不存在。主要出口的有机农产品为大豆、蔬菜、水稻和茶叶,出口量最大的有机农产品是有机蔬菜,有80%出口至日本,这与地理位置有关;第二是有机大田作物,主要出口至日本和欧盟;第三是有机茶,主要出口至欧盟。欧洲是中国有机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地区,出口的有机农产品除了有机茶还包括葵花籽、瓜子、芸豆、黑豆等;美国和日本则是中国有机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国。虽然近几年我国绿色
食品出口的市场覆盖率逐步扩大,出口风向标向亚洲各国、南美洲国家、大洋洲、俄罗斯、北欧及东欧等国偏转,但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市场过于集中,出口的地区依赖性比较强也是现实。
二、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竞争力不足原因分析
1.绿色食品国际标准不断攀升。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该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产品、食品包装标签、食品贮藏、运输这六大部分,但国际标准日新月异,国内标准偏低以及存在体系差异,进入国际市场有诸多困难。例如农药及有害物质的残留标准明显低于国际:菠菜中毒死蜱MRL值我国为1.0mg/kg,日本规定值为0.01mg/kg;恩诺沙星中国规定为0.2mg/kg,欧盟标准为0.01mg/kg。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欧盟发布了上百个指令和决议对进口农畜产品严格要求。包装标准国际上对木质包装法令较多,我国绿色食品包装材料落后,可回收率低。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即统一限量标准0.01mg/kg)和欧盟的绿色壁垒使得食品出口困难重重。
2.绿色食品生产环境不达标。绿色食品生产和发展的三个重要环节为:生产基地、新技术推广、加工及贮运过程。基地生态环境质量是基础和重要保证。但国内产地环境由于早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全国高肥力土壤仅占耕地面积的22%,农药污染农田面积0.09亿hm2。加之发展中对环境问题的不重视,仅工业废弃物堆存占用和毁坏农田面积就达13.3万hm2。由于技术缺陷,国内在加工、贮运过程中对二次污染的控制不到位使得A级绿色食品在出口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隐患。
3.绿色食品监测手段不完善。绿色食品国内认证机构到09年4月止共52家(中国质检网);环境定点监测机构为71家(中绿网);产品质量定点监测机构为45家(中绿网)。很多不法机构自国家发布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后,泛滥认证、监测,导致绿色食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名不符实。检测手段不完善,法定检测的项目不多,加之认证周期长而绿色食品标志利润丰厚使得个体和机构趋之若鹜。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全国154家大型超市调查显示,388家绿色食品企业的955个产品中,违规用标的占30.7%,而对于绿色蔬菜的调查假冒伪劣高达66.2%;0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用剧毒农药致200多人食物中毒等案例都是检测手段不完备的真实体现。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检测手段上运用化学、生物、物理最新技术结合计算机、数学分析处理,达到自动监测一体化。
4.绿色食品品牌化战略不明确。绿色食品性价比高,对于出口来而言,更是认证齐全。从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来看,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出现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即使各方面认证到位,消费者对此国的产品仍会排斥。我国绿色食品单个产品出口价格从02年的279.07万美元下降到07年的92.24万美元,下降幅度较大,品牌知名度不高,只能依靠价格优势弥补。例如扬州邢江区的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拥有102个无公害食品品牌,16个绿色食品品牌,2个有机食品品牌,但尚未形成品牌的经济效应,因为名牌几乎没有,甚至连省级名牌都没有,企业对品牌意识淡薄,不能预见品牌带来的巨额利润。我国绿色食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品牌较少,一方面是企业规模不足以形成名牌效应,企业对此的花费较少;另一方面,政府支持力度还有所欠缺,市场导向有待进一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5.绿色食品产业支撑体系不完善。我国绿色食品特别是有机食品生产,面临较大的挑战是在该产业的支撑体系不完善上。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生产资料、加工原料以及技术服务等产业支撑体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绿色食品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和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包括四方面,分别为环境技术、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目前,出口绿色食品较集中在东、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出口较少,而大量优质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如青海的奶业、蜂蜜等,缺乏政府导向和技术、信息支持,2007年山东出口绿色食品92168.01万美元,占42.98%,而西部八省出口总额相加仅为山东省出口总额的15.80%。又例如我国绿色蔬菜水果的总产量并不是很低,但出口的蔬菜水果占产
量的比例不到10%,大多为内销,原因主要为产品保质期限、仓储水平和物流等。西部绿色食品发展不起来很大一部分因素依旧归结为配套产业支撑的不完备。
三、提升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加固绿色食品出口的产业支撑体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生产五环节: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扩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区域及绿色基地建设,对各类产品实行分门别类的档案、身份化管理,做到“标签在手、绿色看得见、健康可查询”。优化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注重新产品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冲破低价入世惯例。特别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生产出口,例如对于冷冻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国际需求旺盛,而我国技术力量不够、物流也不到位,导致受保质期影响较大,对欧美市场开拓不足。要努力使A级产品与国际接轨,政府应建立好绿色食品出口的产业支撑体系,加强对国内消费者的引导,尤其做好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配套服务。
第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增加产业附加值。开发绿色食品应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行有针对性的产业集群建设。比如西部地区政府可扶持建设绿色畜牧食品以及绿色奶制品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的块状化、带状化建设,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生产。而对于山东、黑龙江等生态环境较好、产品开发较多的区域,可以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确保产品产量和质量。对于出口较多的省份,要重点培养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头效应,以大带小,注重规模化建设,统一加强质量管理,增强产品的产业附加值。例如长白山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通过集群化发展截止06年底拥有全国驰名品牌6个,发展四大特色集群:中药材和保健品加工、矿泉水、林特产品加工和酒类加工。第三,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品牌知名度。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对欧美市场过度依赖。食品产业要从依赖某个国外目标市场逐步转向多个区域和国家,即出口地区国家的多元化,采取差异化营销手段,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内生产做好规划,对于出口要形成良性竞争,即某一地区集中生产优势产品,做大做专,主营国际某一区域出口,分散经营。对品牌的重视度加大,利用地区优势组合生产使得品牌在全球的认可度提高,一般企业很难做到品牌国际知名度的深化,而利用地区优势可较好的提升此知名度。例如东北大米、山东蜜枣、黄岩蜜橘等。
服务贸易竞争力 篇6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也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相比于巨大的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的逆差额却在逐年扩大,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所以,深入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找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战略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
(一)服务贸易发展特征
1.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98—2007上半年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997年的245.69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919.99亿美元,而进口额也从279.68亿美元增加到了1008.33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17%和16.5%。
2.增长起伏较大
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同时,也给我国的服务贸易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1998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出现了负增长,到了2000年才逐渐恢复;2001年中国加入WTO,使得国际贸易又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由此可以预测,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都将会带动我国服务贸易的持续飞速发展。
3.逆差长期存在,但正在逐渐缩小
1997—2007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地位,年平均逆差值为64.9亿美元。说明我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十分薄弱。但是从2005年开始,逆差值都相比上一年有所下降,2005年、2006年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1和5.57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更是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17亿美元。由此可以推测,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很有可能继续缩小。
4.相比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十分缓慢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息息相关、相互制约,因为服务贸易是伴随着货物贸易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货物贸易的发展自然会带动相关服务业的成长,而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又会进一步加快货物贸易的前进脚步。现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无法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单单依靠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所带来的货物贸易顺差是不能推动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因为这种成本优势很容易被其他资源和劳动力更加丰富低廉的国家所取代。
(二)国际竞争力比较
1.全球市场占有率低
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870亿美元,进、出口分别位于世界第7位和第8位,出口位次比2005年提升2位,进口位次保持不变。我国可以算是服务贸易大国,却不是服务贸易强国,2006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只占到世界总出口额的3.2%,远远落后于美国的14.3%。
2.贸易竞争优势十分薄弱
服务竞争优势可以通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来衡量,TC指数是指一国贸易进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取值范围为[1,-1]。TC指数越大,说明该贸易竞争力越强;TC指数越小,则说明该贸易竞争力越弱。
对比其他四个发达国家的TC指数,我国的贸易竞争优势十分薄弱。美国是全球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TC指数始终大于0.1,市场占有率2005年也达到了14.6%,是服务业中具有最多项国际地位的国家;英、法紧随其后,也是服务贸易强国。而我国的TC指数始终<0,尽管有减少的趋势,但是进程十分缓慢,竞争力依然薄弱。
(三)服务贸易各部门竞争力
服务贸易的各行业中,只有旅游和其它商业服务的TC指数从1997—2007年上半年为正值(除1999年),而其余都普遍为负值,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各行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竞争力有待全面提升。
旅游业和运输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旅游业常年处于顺差地位,竞争力呈现较强的态势,已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产业。但我国运输业却常年逆差,TC值一直为负值,并没有因为我国巨大的货物贸易顺差而有所改善。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偏向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远洋集装箱运输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的运输业还始终处于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层面,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竞争劣势。
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由于受到国家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影响,在入世之前还是有一定的优势,通讯服务从1998—2000年始终保持在0.6左右,计算机和信息服务1999—2001年保持在0.14左右。入世之后,随着我国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服务贸易的逐步开放,这两项的TC值于2001年和2002年下降为负值,分别为-0.101和-0.28。通讯业TC值在入世后浮动很大,2004、2005和2006年TC值均为负值,但是2007年上半年又回升到0.118。计算机和信息服务TC值从2003年开始缓慢增加,2007年上半年已上升为0.332,但是它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
建筑、广告宣传、电影音像的TC值分别在2001、1999和2006年从负值上升为正值。由于国际建筑业BOT方式的盛行,建筑业也开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我国的建筑业和运输业一样,都还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发展十分缓慢且竞争力较弱。广告宣传近5年来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发展,电影音像业也在近两年发展较快,TC值在2007年上半年达到了0.2,当然,这两项的竞争优势依然薄弱。
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值一直为负,都接近于-1,且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值一直在下降,2007年下半年更达到了-0.943。这些产业都属于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务产业,而我国在这些领域始终处于绝对竞争劣势。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转变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构,提高服务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含量,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战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大力发展服务业
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出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形式。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大力发展服务业,培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在开放的市场中不断更新传统服务业竞争力,培育新型服务业
旅游业和运输业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而这两者都是依靠初级生产要素的优势形成的竞争力,这种竞争优势很容易消失。所以,我们要主动摆脱对初级和一般性生产要素的依赖,重新审视管理价值链中的各个联系点,找出新的运作方式,采用新的工作流程、新技术或不同的原料,不断创造高级和专业性生产要素,使得生产要素能够持续升级和专业化,保持传统服务业的永续竞争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高新技术已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金融、保险、专利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务业已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项目。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我国应该在自己研制、开发新型服务产品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新兴服务产品,培育自己的高技术服务业。
(三)努力提高服务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培养高级和专业性生产要素
要加快建立并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以质量取胜而非数量;同时,加强对国内服务业人力资源的保护,防止人才流失,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增强我国服务业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四)大力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需求条件
要努力推动国内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与升级,并适时引导服务需求的比重,改善需求条件,创造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1、稳妥有序的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首先应该放松对国内服务市场的管制,进一步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国内企业在几乎具备相同的生产要素的条件下相互竞争,会激发企业的忧患意识,彼此竞相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研发新产品和新流程,以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国内企业之间竞争越激烈,实力越强,国际化的成功机会也越大。政府此时可以稳妥有序的开放本国的服务市场,为竞争机制注入新的活力,强化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
2、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制度
政府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服务业竞争规则,设立独立的服务业监管机构,同时,制定并完善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制度,使得各企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持服务贸易市场正常有序地发展。
(六)努力发展服务贸易的相关产业竞争力,推动服务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服务业产生于制造业,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也有赖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只有不断提升制造业的资本和技术因素,推进技术革新,加快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才会有助于服务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7
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 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目前普遍接受的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自WEF, 它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 出口数额是能够代表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从产业的角度看, 产品的出口额X是国外收入Y*、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 (Pm/P*) 以及替代品的相对价格 (Pm/Ps) 的函数1。我们假设出口服务产品的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收入均保持不变, 那么根据需求规律, 出口额则是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减函数。根据市场竞争理论, 本国服务出口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 (C) 和利润加成比率 (U) 决定的, 产品的成本 (C) 主要是由劳动投入成本 (w) 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 (r) 构成, 利润加成比率 (U) , 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弹性 (e) 、企业的声誉的无形资产的贴现值 (t) 和市场竞争结构决定, 因此, 国内价格的函数表达式为:P=C (w , r) × {1 + U (e , t , n) }2。
2 各个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假设:现阶段, 我国的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 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额、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1) 以金融、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更加显著, 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2) 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着一国国民收入的多少, 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和基础环境, 一国国民收入高, 则对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对提高; (3) 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得以改善我国资本质量不高和知识、管理要素缺乏的现状, 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我国服务产品供给水平和出口能力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贡献, 更长远和更根本的方面还在于外资企业通过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相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 从而可以带动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4) 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验证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中尤其是货物贸易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具有直接的显著促进作用。李静萍 (2003) 在《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一文中选取商品出口和商品进口等指标,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货物的进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 (5) 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出口提供了产业支持, 当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由发达国家主宰其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有着领先的国内服务业的支持。
依据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 (如统计理论、经济理论等) 为依据, 应当以较少的综合性指标, 规范、准确地反映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2)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是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数据, 指标的经济含义要明确, 口径要一致, 核算和综合方法要统一, 以达到动态可比, 保证指标比较结果的合理性、客观性、公正性。
计算方法:
首先利用SPSS12.0版软件计算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统计数据的相关程度, 结果如表二所示:
从软件的计算结果来看, 各指标与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相关系数均在接近1的水平上, 统计相关性显著。其中, 货物贸易进出口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性最强, 其值高达0.994, 这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货物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货物贸易的提升。产业增加值代表着产业本身的发展速度和潜力, 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3, 表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石, 有效的推动服务贸易的出口。在以上各指标中, 仅有外商投资额与服务贸易出口的相关系数为0.877, 相对其它值来看较低, 但也大于0.85的临界值, 通过检验。由此可以得出, 人力资本、收入水平、国内服务业发展状况、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 这也从统计的角度验证了有关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接着, 对各个变量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采用如下数学模型:
EXT=b + B1 (SNU) +B2 (FDI) +B3 (TAV) +B4 (TIV) +B5 (GTV) +B6 (GDP) +ūt
ū=pūt-1+εt
其中EX表示我国历年来服务贸易出口额, SNU表示在校大学生人数, 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 TAV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 TIV表示第三产业投资额, GTV表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 GD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 εt 表示残差部分, 将历年来的数据回归的结果如表3所列:
回归方程为:
EXT= (-8.416) +0.071+ (SNU) +0.054 (FDI) +0.003 (TAV) -0.008 (TIV) +0.004 (GTV) +0.001 (GDP) 各个变量的t值均很小, 方程的方差值为0.998, 杜宾检验值为2.188, 表明序列的自相关性并不显著, 通过检验, 且拟合优度较好。
由此, 我们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其自身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外诸多经济要素的多重作用, 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外在表现结果。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到,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人力资本的积累, 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以及货物贸易的长足发展都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从以上六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的服务贸易竞争潜力进行测算排名。
3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根据上述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在校大学生人数、外商投资额、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投资额、货物贸易总额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 选取2003年我国各省市的相应数据, 对我国各省市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测算排名。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排名。由于不同的经济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 有的指标值数量级上也有很大差异, 在应用主成分分析时先对所选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时提取三个主成分1、2、3。同时,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采用了6次因子旋转。
由表4可以看出, 三个主成分对原始数据的解释度已达到96.069%, 因此所选取的三个成分能够充分的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 三个主成分的解释能力均相当:第一主成分为33.296%, 具有最强的解释力;第二主成分为32.977%;第三主成分略次, 为29.795%。
表5中列明了所有主成分的构成:第一主成分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投资额, 本文将其归结于相关产业支持因素;第二主成分包括省内货物贸易额、省内吸引外资额;第三主成分包含了在校大学生人数以及省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
分析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发现: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各省发展差距很大, 东部地区的竞争力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8个少数民族省区都属于竞争力较弱地区。
根据各省市指数将全国各省市划分为强竞争力地区 (Ft≥0.40) , 次强竞争力地区 (0≤Ft<0.40) 以及较弱竞争力地区 (-0.35≤Ft<0) 和弱竞争力地区 (Ft<-0.35) 四个地区。东部各省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位居前五位的全部是东部各省, 分别为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 属于强竞争力地区;3个属于次强竞争地区, 2个属于较弱竞争力地区, 只有海南省属于弱竞争力地区;中部各省市中, 除河南和湖北两省属于较强竞争力地区外, 其余个省市均属于较弱竞争力地区;西部省份只有四川、陕西、重庆属于较弱竞争力地区外, 其余全部微弱竞争力地区。
东中西三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竞争力差距的同时, 各地区内部竞争力水平也极不相同, 一些省市由于在某项指标上突出, 其竞争力指数也就远远高于该地区其他省份。
从综合指数上看, 江苏、广东两省的指数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成为全国发展服务贸易最具潜力的地区。这两个省份处于前列的主要原因是各项指标的排名均靠前列, 如江苏省, 全国在校大学生总量以及吸引外资总额均位居全国第一, 货物贸易额仅次于广东省位居第二位, 省内生产总值排名第三位, 第三产业投资额和增加值也均位居前列。
4 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原因分析
形成个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 也极为复杂。
第一, 经济发展原因。
一个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首先,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业的发展为基础的, 服务业的发展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人民收入水平较高, 对于服务的需求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这种高需求促进了当地服务业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其次, 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于第三产业的投资的数量, 相关性分析表明第三产业投资额与服务贸易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经济总量大为政府加大对第三产业投资奠定了基础。计算结果表明服务贸易与GDP总量以第三产业投资额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74。例如, 四川省与陕西省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吸引外资额、货物贸易额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四个方面排名差距不是很大, 但由于两省在省内生产总值以及第三产业投资额两项上差距较大, 分别为12位和7位, 因而造成两省的竞争力指数排名相差4位。
第二, 人力资本原因。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知识要素, 交易产品以知识型软产品为主体是服务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 以金融、通讯、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以及保险为代表的现代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提升更加依赖于知识要素的应用。人力资本作为知识要素的载体和直接应用者更成为服务贸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本直接影响着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挥。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人力资本的储备量与服务贸易竞争力之间呈高度相关性。在对各省市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例如天津市和陕西省, 天津市在人力资本上远远的落后与陕西省, 其排名在全国各省市中仅位居二十二位, 陕西省虽然在其他指标上落后于天津, 但其在校大学生人数上远远领先, 位居十二位, 其综合排名也先于天津, 位居十七位, 天津位居十九位。
第三, 货物贸易原因。
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 货物贸易的发展促进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的增加直接带动一国运输业尤其是远洋运输业的发展。此外,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国际贸易的谈判和结算越来越多的通过电子手段进行, 促进了一国通讯以及计算机服务贸易的发展。从统计结果中也可以看出,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性最强, 其值高达0.98。如福建和湖南两省, 湖南省在人力资本、产业支持方面的指数均遥遥领先于福建省, 但湖南省的货物贸易出口额排名仅为二十一位, 其服务贸易竞争力排名为第十二位, 而福建省的货物出口额位居第八位, 服务贸易竞争力位居十三位。福建省货物贸易的发展将其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至与湖南省相近的水平。
5 缩小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战略
服务贸易是推动一国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为此, 各省市地方政府应当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中:
确立本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目标。各地区政府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利用好本地现有资源, 推动本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如在各类服务贸易行业中, 西部省市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 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 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和宣传力度, 积极开发本地旅游资源, 发挥民族特色, 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资源环境, 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江苏、广东等西部沿海省份的各项服务业的基础较好。
积极培育新的优势。从总体上说, 我国各省市的服务贸易以旅游、运输为主。但是, 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来看, 这些传统的服务贸易类型的附加值将越来越低, 取而代之的将是以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主的知识性服务贸易。因此, 从长远角度讲, 发展此类服务贸易才能够在未来的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在各个方面都具备大力发展此类服务的基础。西部某些省份如陕西、四川两省在人力资源尤其是科研人力资源上具有较强的优势, 因此, 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充分给予政策扶植。
促进更多的主体参与。政府作为提升本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推动者, 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推动对本省省服务贸易的需求, 另一方面, 还必须注重推动本省服务贸易相关产品的供给。这种推动并不是要求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手段强制参与, 而是必须通过开放的方法, 利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服务领域全面开放的机遇, 以及市场化的机制, 吸收公民个人、国内民间部门和国外组织的参与, 更好地保证本省服务产品的提供。
参考文献
[1]谢康, 陈燕, 黄林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12) .
[2]沈明其.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国际比较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9) .
江苏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评析 篇8
一、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总量分析
江苏国际服务贸易伴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上升, 也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一)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 进口规模大于出口规模
近年来, 随着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 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江苏的国际服务贸易在国家整体发展带动下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势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由2001年的14.8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46.26亿美元, 5年间增长了3.117倍, 是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期增长的2.179倍。在2002-2005年期间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年均增长33.62% (2006年1-6月份, 进出口28.3亿美元, 同比增长35.1%, 增速超过年初制定的30%的目标) , 远高于国家同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1.64%的年均增长率, 也远高于同期江苏省GDP16.06%的年均增长速度。其中, 服务贸易出口额由2001年的2.7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2.78亿美元, 5年间增长了4.733倍, 远高于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同期增长的2.323倍的速度。2002-2005年期间服务贸易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年均增长48.90% (2006年上半年出口9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0%) , 远高于同期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22.40%的年均增长率。服务贸易进口额由2001年的12.1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33.48亿美元, 5年间增长了2.758倍, 高于国家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同期增长的2.134倍的速度。2002-2005年期间服务贸易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年均增长率达29.73% (2006年上半年进口19.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1.1%) , 远高于同期国家服务贸易进口额20.99%的年均增长率。
但就江苏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额的比较而言, 2001-2005年各年进口额是出口额的4.50倍、5.02倍、3.75倍、3.46倍、2.62倍, 2006年1-6月份为2.14倍。这说明江苏服务市场对国外服务商品的需求要远大于国际市场对江苏服务商品的需求。
(二) 国际服务贸易整体规模较小
2001-2005年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各年占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9%、2.88%、1.98%、1.83%、2.03%, 年均2.322%, 2006年1-6月份占比为2.21%。可以看出, 就是这么小的比重却也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同期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各年占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4.24%、13.69%、11.99%、11.65%、11.12%, 年均12.538%, 是江苏的5.7倍。这一方面说明江苏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要慢于整体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江苏国际服务贸易规模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 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规模本来就小。
同期江苏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0.94%、0.93%、0.88%、0.80%、0.80%, 一直不到1%, 平均0.85%。2006年上半年占比1.27%, 略高一些。同期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各年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2.52%、12.21%、10.66%、10.52%、9.76%, 年均11.134%, 是江苏的13.1倍。同期江苏服务贸易进口额占对外贸易进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40%、5.31%、3.25%、2.92%、3.19%, 年均为3.67%, 并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而同期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各年占对外贸易进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6.12%、15.76%、13.40%、12.85%、12.69%, 年均14.164%, 是江苏省的3.86倍。说明江苏服务贸易出口、进口规模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 整体规模小, 发展速度慢。
(三)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慢于货物贸易发展速度
在2002-2005年期间, 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分别为36.6%、10.8%、39.43%、48.65%, 年均增长33.62%。而同期江苏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6.9%、61.68%、50.31%、33.41%, 年均增长45.58%, 是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的1.356倍。由于对外贸易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大类, 数据说明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要远慢于对外贸易整体的增长速度, 也就慢于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
同期江苏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速度分别为24.82%、40.36%、48.63%、81.79%, 年均增长48.90%。同期江苏对外贸易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3.25%、53.69%、47.95%、40.56%, 年均增长43.86%, 两种出口增长速度基本相当。同期江苏服务贸易进口增长速度分别为39.2%、4.97%、36.98%、37.78%, 年均增长29.73%。而同期江苏对外贸易进口总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41.59%、71.34%、52.87%、25.91%, 年均增长47.93%, 是服务贸易进口增长速度的1.61倍, 说明江苏服务贸易进口的增长速度远慢于对外贸易进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6年广东、江苏、上海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占当年全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9%。但目前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 基本上不能支持货物贸易的发展, 仍为一个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地区。
(四) 国际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加大
2001-2005年, 江苏国际服务贸易一直表现为较大的逆差现象, 分别为9.44亿美元、13.53亿美元、13.01亿美元、17.27亿美元、20.70亿美元, 5年来平均逆差额为14.79亿美元, 贸易逆差逐年持续加大。同期我国服务贸易5年来平均逆差额为80.75亿美元。由于服务贸易体量偏小, 其逆差绝对额平均水平只是全国的1/5.5。但从国际服务贸易逆差增长速度来看情况就不同了。江苏国际服务贸易逆差除2003年比上年降低3.84%和2006年1-6月份比上年同期降低5.85%外, 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均以较快的速度增大, 分别达到43.33%、32.74%和19.86%。2002-2005年江苏国际服务贸易逆差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3.02%, 远高于同期全国12.68%的平均增长速度。2006年1-6月江苏国际服务贸易逆差10.4亿美元, 主要来自于咨询、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逆差分别达到了4.3亿美元、2.9亿美元和3.4亿美元。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江苏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速度 (2002-2005年年均增长率为48.90%) 近年来大大高于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增长速度 (2002-2005年年均增长率为29.73%) , 因此, 江苏国际服务贸易逆差会逐步缩小。另一方面, 由于江苏国际服务贸易是以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出口去换取高附加值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项目的进口, 今后服务贸易出口价值的增大会低于服务贸易进口价值的增大速度, 其逆差会在高价值服务项目进口的拉动下进一步扩大。而江苏国际服务贸易逆差的未来走势将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强弱与较量, 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到今后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努力方向。
二、江苏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国或一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强弱直接表现为该国或该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即国际市场占有率。2001-2005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即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徘徊在2%-3%之间, 分别为2.24%、2.50%、2.59%、2.97%、3.08%, 年均2.676%, 呈现出逐年略有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很小, 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江苏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就更低了, 分别为0.018%、0.021%、0.026%、0.033%、0.053%, 年均0.0302%, 其竞争力真可谓是微乎其微, 但呈现出逐年略有上升的趋势。
从国内角度看, 江苏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0.81%、0.85%、1.01%、1.13%、1.72%, 逐年略有上升, 2006年上半年为2.23%。江苏在我国这样一个服务贸易出口额本来就很小的贸易体中所占份额这么小, 说明江苏尚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这与江苏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国比重前列的位置不匹配, 但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服务贸易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
三、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分析
(一) 服务贸易出口行业结构分析
在出口贸易结构中, 运输出口所占比重很大。近年来, 由于国际货物贸易和跨境人员往来的增长以及运输价格上扬, 涉外运输出口份额由2001年的34.1%上升至2004年的53.1%和2005年的39.1%, 增长幅度较大。所占出口份额最大一年是2003年, 达57.2%。运输出口收入2004年达到3.7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97%。2005年运输出口收入达到5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3.86%。2006年1-6月份运输出口收入达3亿美元, 占同期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2.9%, 其顺差达7776万美元, 比上年同期的2302万美元增加了3倍。随着江苏货物贸易增长, 江苏省在运输这一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上的优势还会进一步扩大。2001-2005年商业服务出口在各年全省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除2002年和2003年的出口额有所回落外, 2004年和2005年的出口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4年出口1.88亿, 比上年同期增长107%, 2005年商业服务出口5.5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93%, 比上年上升86个百分点。2006年1-6月, 商业服务出口4.5亿美元, 占江苏服务贸易出口的49.8%。
咨询、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旅游等服务贸易项目2001-2004年3类合计在各年全省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5%、21.7%、17.8%、15.8%, 其中又以咨询为主。近年来咨询在全省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一直在9%以上, 2005年咨询出口1.2亿美元, 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的9.4%, 比上年增长74.37%。2006年1-6月, 咨询出口7760万美元, 占江苏服务贸易出口的8.6%。需要指出的是, 江苏现有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企业164家, 对外劳务合作企业42家, 涉及建筑、交通、机电、纺织、电力、石化、水利、通讯、渔业、矿业等多个领域, 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2005年在1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业务, 形成“亚洲市场增长迅速、非洲市场稳步发展、欧洲市场初见成效”的经营格局。全年完成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家或地区有45个, 其中在日本、新加坡、孟加拉、沙特、阿尔及利亚、科威特、韩国等16个国家或地区完成营业额超过了5 000万美元。业务内容由过去的以劳务分包、土建分包为主逐步向总承包方式转变。2005年, 江苏省在境外超过1 000万美元的工程项目有44个, 是2004年的3.67倍, 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正在稳步提高。张震 (2005) 认为, 随着国际制造业向长三角地区的转移, 外资企业蓬勃发展, 他们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于一身, 通过承包和技术转让, 促进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在带动了金融服务、法律咨询、保险服务、运输服务、计算机服务、技术服务、工程咨询等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 对当地国际服务贸易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2001-2005年, 外资企业的服务贸易进口所占比重基本上维持在2/3左右, 同时外资企业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也较高, 基本上在30%-40%之间。
3.江苏外资企业服务贸易进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并在现代物流运输、医疗机构、研发中心及合作办学等领域也有了初步的尝试与发展张震 (2005) 认为, 总体上看, 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地区格局高度集中, 国际服务贸易格局类似于货物贸易, 即主要的国际货物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同时也是主要的国际服务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
四、江苏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竞争优势指数, 也称贸易专业化系数, 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惯用的一种工具, 是衡量一国家或一地区服务贸易竞争能力的重要参数。据测算, 2001-2005年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基于自身的TC指数绝大多数表现为负值, 分别为-0.64、-0.67、-0.58、-0.55、-0.45, 2006年1-6月为-0.36, 表明江苏省国际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在13个主要服务贸易项目中, 保险、金融、通讯、邮电、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其它商业服务9个贸易项目的TC指数很低, 接近于-1, 说明江苏大多数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非常弱。唯一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是运输业, TC指数2004年、2006年上半年为0.12、0.15。随着江苏货物贸易的稳定增长, 江苏在运输这一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上的优势还在不断增长, 但张震 (2005) 认为这种竞争优势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 并未体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五、江苏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国内部分地区比较
从服务贸易规模和国内地位看, 2001-2005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3.07%、13.46%、15.73%、19.19%、24.34%, 而同期江苏占全国总额的比重大体徘徊在2%-3%之间。2001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是江苏的6.39倍, 到2005年已经扩大到8.32倍, 差距在不断扩大, 较大程度地落后于上海。
从贸易结构看, 上海较江苏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相对要合理一些。2004年, 上海的运输、旅游、咨询服务业继续高居全国出口前三名, 且呈快速增长态势。运输出口比上年增长53.72%, 旅游贸易出口同比增长48.46%。咨询服务贸易出口排在前四位的行业分别为社会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上海服务贸易进口最多的是运输、咨询、旅游、专利权使用和特许服务四个行业。
从服务贸易竞争力看, 江苏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只有运输业, 就是江苏的运输业, 2004年其出口额也仅仅是上海的2.15%, 不到1/40。上海在计算机和信息、旅游、广告宣传、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咨询等贸易项目上的竞争力指数2004年分别为0.42、0.37、0.32、0.13和0.11, 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了一定地位张震 (2005) 认为从总体上看江苏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国内并不突出, 在全国处于第二集团军, 较大程度的落后于上海、北京等省市, 与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规模相近。
六、江苏服务业外商投资比较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的“商业存在”主要表现为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FDI) 。20世纪90年代以来, FDI大规模进入江苏。但外商投资江苏的行业分布非常集中, 截止2005年末投向第二产业的比重达85.374% (其中投资制造业达81.376%) , 投资服务业仅占12.084%。同时, 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的分布也很不平衡, 其中投资房地产业就占45.124%, 其他服务业投资则很少。交通、仓储、邮电业占1.34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0.712%, 批发、零售业占0.432%, 住宿、餐饮业占0.749%, 金融业占0.079%,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占0.872%,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0.94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0.38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占0.433%, 教育占0.01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占0.11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0.474%。
可以看出, 江苏服务业利用外资不足, 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服务业引进外资较少, 对江苏服务业能级的提高并未起到促进作用。因此, 外资在江苏的投向仍需作进一步引导和优化。当然, 利用外资不足可能与我国对一些服务行业的准入限制有关。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但部分服务行业并没有实行积极有效的开放, 行业垄断依然十分明显, 而这一环境对国内的任一地区都是一样的。
而上海则好于江苏。截止2005年末外商直接投资上海的第二产业比重为51.909%, 投向第三产业比重为47.858%。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加快了向商贸、物流、广告、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拓展。全年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73.15亿美元, 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 达到52.9%。其中,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合同金额13.71亿美元, 增长1.8倍;批发和零售业合同金额12.07亿美元, 增长1.2倍。至2005年末, 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实到资本金为35.69亿美元, 当年新增7.31亿美元。⑥
近年来江苏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等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 但总体上表现出“引进来的”远多于“走出去的”, 即进口大于出口。
七、基本结论及存在问题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起步的。服务出口始于1979年的海外工程承包和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旅游业的开放。因此, 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历程自然也就比较短, 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的特征:
起步晚, 增速快, 但进口增速远大于出口增速, 江苏服务市场对国外服务商品的需求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增长速度慢于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表现为较大的逆差现象, 并逐年持续加大, 逆差的平均增速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市场占有率非常低, 竞争能力微乎其微, 但逐年在增强, 同时出口的竞争优势仍集中在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上, 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 不仅出口总量少, 占世界市场份额也极其小;进口又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咨询、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方面, 其中外资企业是江苏服务贸易进口的主力军, 出口所占比重也较高;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都比较集中, 主要的国际货物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同时也是主要的国际服务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但在对外劳务输出、对外建筑承包工程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稳步增强。
从总体上判断目前江苏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很弱, 发展服务业, 增强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任重而道远。但江苏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未来会像当年承接制造业转移那样, 成为全国或全球的焦点。
摘要:服务贸易对一国或一地区国民经济整体效率的促进和质量提高的特殊作用, 引起了我国和地方政府的广泛关注。以进出口数据为依据, 从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总量、江苏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江苏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江苏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国内部分地区比较、江苏服务业外商投资比较等指标体系看, 目前江苏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很弱, 但将来江苏承接国际服务贸易的转移会像当年承接制造业转移那样, 成为全国或全球的焦点。
关键词:江苏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评价
参考文献
[1]胡景岩.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N].经济日报, 2006-12-14.
[2]黄毅.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张震.江苏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与比较[J].江苏商论, 2005 (10) .
[4]王维.江苏服务业国际化分析[J].学海, 2005 (6) .
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9
一、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现状。
(一) 我国影视服务贸易虽然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但是具有较大的逆差
由此表1可以看出, 中国影视服务贸易虽然贸易总额有所增加, 但是贸易逆差不断增加。自2010年以来, 出口贸易额维持在1亿美元左右, 显示出国外消费者对于中国影视作品需求量增幅不大。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地不断增长, 市场开放加大, 竞争加剧。
从进口规模来看, 2010—2011年保持在4亿美元, 2012年和2013年每年的增长额达到2亿美元, 体现出国内消费者更加青睐于外国影视作品, 如果不是相关部门为了保护国产影视业, 严格控制影视作品的进口数量, 那么贸易逆差将会更大。
(二) 我国影视作品的主要进出口产品单一、出品国家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我国影视出口作品相对进口作品的多元化, 类型单一薄弱。至今中国电影却始终没有在国外市场开辟出另外一片天地, 仍然以功夫武打片为主。进口类型覆盖面广, 能较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同时体现出中国影视服务行业广阔的市场潜力。正是国内的影视作品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才为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进口提供了契机。从进出口的国家来分析, 进口国家主要集中美国、英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 出口国家则集中在具有类似文化背景的东南亚地区, 朝鲜等国家。总体而言, 我国影视作品的主要进出口产品单一及出品国家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二、我国影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通过对我国影视业现状的了解, 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地提升我国影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需要深入地分析。因此, 以下本文将结合出口市场占有率,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客观地衡量我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 出口市场占有率
出口市场占有率能够反映一国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 是指一国特定产业的出口额和世界同类产业的出口总额的比值。出口市场占有率越高, 则说明该国的该项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 若越低, 则证明竞争力越低。由于影视服务贸易的数据较为难找, 因此用文化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来替代分析, 可以从侧面反应我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到, 2008—2012年这5年期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呈现加速上升而又平缓下降的趋势, 整体增幅较小。在2008年到2010年间, 得益于全球金融危机下, 发达国家对于文化服务贸易的关注度减弱, 使得我国提升了0.9的市场份额。2010年到2012年之间, 全球经济复苏, 发达国家意识到服务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以更加成熟的作品冲击市场, 我国在此环境下竞争力不足, 市场份额开始下滑。
(二)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项产业的比较优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额所占的比重与世界该产业在世界贸易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之比。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 2003—2012年间, 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基本上是趋近于0。此迹象对于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来说, 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反观近几年我国影视作品在国际上的表现, 虽有参与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重大电影节奖项的角逐, 提升了我国影视作品的知名度, 但无法弥补重大作品质量差, 创意不足的缺陷。因此我国影视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水平提升有限, 无法从根本上与他国影视作品相竞争。
三、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影响我国影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中国该如何走出影视服务贸易在国际上十分弱势的困境, 还需对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进行探索, 故采用“波特钻石模型”理论进一步分析。波特认为,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这4个因素来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的竞争力。在以上四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 波特还增加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变量。
(一) 我国影视业的生产要素水平低
决定影视业竞争力的生产要素包括:渠道铺设上现代化的电信网络, 制作上尖端设备的研究机构, 创作上的复合型人才等。中国影视业起步较晚, 进展缓慢, 人才匮乏, 缺乏完备的影视制作基地, 竞争力水平提高缓慢。
(二) 国内市场对于我国的影视作品需求状况良好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有经济能力消费影视作品的中国人已经达到2.5亿~3.5亿, 其中大部分是城镇居民。但是紧随二三线城市, 城镇的影院数量增加, 百姓知识水平的提升, 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未来十年, 这个数字有可能翻几番, 存在庞大的市场。
(三) 相关与支持产业薄弱
相关与支持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影视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收视率, 票房收入, 还有影视作品以外开发的相关产品或者带动相关拍摄地的旅游, 中国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不断改革, 相关产业也有所带动, 如“横店影视拍摄基地”的影视旅游产业, 等产业的不断发展, 但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收入绝大部分都还是来源于票房本身。相关支持产业较薄弱
(四) 投融资体制不完善
我国在影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方面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时期, 我国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政府投资拍摄的, 题材限定严格, 创新性不足。而后虽然开放了融资市场, 但是由于市场运作不规范, 投资回报慢, 加上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影视工作室数不胜数, 使资金较为分散, 规模效应不明显, 只有像“华谊兄弟”等少数大型传媒公司能充分运用市场资金, 发展企业。
(五)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的扶持和对于该产业的指导方针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在对影视文化产业方面的扶持力度还不足, 一些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问题始终制约着其发展, 现有法律的不健全,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完善, 都打压着创作人的积极性, “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状况时有发生。
四、提升中国影视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于我国影视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以下从资源整合、体制改革和创新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运用广阔的市场, 整合国际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 中国媒体市场进一步开放, 中国影视业被纳入一个无退路, 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 要想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生存, 就必须融入国际市场, 整合国际市场上的各方面资源, 充分地利用国外的先进影视设备、特效技术、专门人才、技术专家等, 采取积极的态度, 把国外的高新技术运用于我国的影视产业中来, 提升我国的影视制作水平。
(二) 中国影视产业体制需改革
中国影视业长期以来存在着行业规模小, 封闭性运作等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市场, 就必需推动中国影视业的体制改革, 以资本为纽带, 实行强强联合, 组成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产业集团, 创造诸如美国好莱坞, 印度宝莱坞式的产业集群, 产生规模效应。政府应当给予政策支持, 多鼓励投资, 可以实现影视产业的规模化, 产业化, 集团化;可以加强人才的沟通与合作, 促进其自由化、合理化流动;可以节省费用, 降低制作成本, 得益于“集群效应”, 打造中国的“华莱坞”。通过这样的体制改革深化, 我国的影视服务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三) 创新是提高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
众所周知, 创新力自古以来就是每个产业要生存下去的必经之路, 影视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 能否不断推陈出新,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适合市场竞争的需求, 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创新力是关键。
五、结论
综上所述, 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良好, 贸易逆差显著, 国际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的状态, 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了中国影视服务贸易健康、平稳的发展, 我国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综合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 先进的技术, 优秀人才, 借鉴文化强国的经验;积极发展像电影产业的产业集群, 深化中国影视产业体制改革;同时建立健全影视法律法规, 加强对影视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我国的文化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创造出具有中国元素的影视作品。更为重要的是, 必须着眼于提升影视服务行业在创造力, 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婷, 夏宝莲.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 2008 (1) :59—62.
[2]梁岩.从美日韩文化外宣看我国的影视文化外宣发展[J].理论探讨, 2013:19-22.
[3]李薇, 于子涵.中美电影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 2011 (4) :75-76.
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篇10
关键词:保险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近年来,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发展迅速, 已成为旅游和运输两大传统服务贸易外最主要的新型服务贸易之一。然而, 我国的保险业起步晚, 现处于发展阶段, 与国际成熟保险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因此, 了解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现阶段状况, 对于提高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 保险服务贸易进出口发展现状
2003~2014年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1.013亿美元上涨到5.655亿美元, 其中保险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由2003年的3.13亿美元上涨到46亿美元, 进口总额由2003年的45.64亿美元上涨到225亿美元。
这表明, 我国一直处于保险服务贸易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 保险服务贸易差也逐年增加。2003年到2014年, 保险服务贸易逆差由42.51亿美元增加到179亿美元, 表明目前中国保险服务贸易进口大于出口, 且增速较快, 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 处于竞争力水平低阶段。
(二) 我国保险公司发展现状
根据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 共有43家保险公司上榜。排名前5名的均来自发达国家, 而中国大陆共有4家保险公司进入世界500强。虽然当前我国保险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走向保险大国之列, 但保险业仍处于低水平阶段, 并不是保险强国, 无法与英、美、日在内的发达国家相比, 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二、影响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 生产要素的影响
1. 人力资本要素。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 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差异较大, 专业人才不足, 不利于保险业的发展, 进而使我国保险业在走入国际领域后缺乏竞争力。
2. 保险资本要素。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不稳定且较低, 与世界保险强国10%的收益率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低收益率水平使保险行业在扩大资金规模方面受阻, 制约了我国保险业对外投资的发展, 在国际市场中给我国保险服务贸易资本优势的形成和提升带来严峻挑战。
(二) 国内市场需求的影响
1. 人口老龄化。
当前, 我国社会出现了“未富先老”的局面, 给中国现有的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强烈冲击。人口老龄化使得保险资金不足, 社会基本保障匮乏, 政府压力加大, 需要保险业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及精算技术服务。老龄化群体的医疗、养老需求供给不足, 要求保险业对保险产品加以创新以满足此部分需求。老龄化对保险业服务及产品需求, 将会带动保险业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进而提升我国保险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2. 人均可支配收入。
保险服务是在满足基本消费的基础上较高层次的消费, 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后, 对保险服务需求才会提上日程。而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发达国家间存在较大差距, 导致我国居民对于如保险服务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 低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需求, 使需求不能成为保险业发展推动力, 进而影响中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
(三) 金融相关产业的发展
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与金融业内银行、证券业的发展支持,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保险服务业资金运用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金融业内的混业经营能够带来规模经济, 可以满足客户多种需求。保险与证券的合作经营, 给保险资金提供便捷的投资渠道, 增强企业风险防范力, 及竞争力。因此, 证券、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 可以带动我国保险业发展, 此外还可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共同促进中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
三、提升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 培育发展保险专业人才
1. 吸收经验, 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当前中国保险业已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在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同时, 大量具有高素质的海外优秀人才也流入中国保险市场。因此, 为充实中国高端保险人才的队伍, 应建立海外人才引进机制, 同时汲取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与经验。
2. 完善培训制度, 建立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并符合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培训体系。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作为考核重点, 建立起能激励跨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考核体系。要建立并完善国际业务部门, 把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组织机制建立起来, 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 多方位促进潜在保险服务需求增加
1. 政府要制定持续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 优化消费结构, 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拉动保险服务需求增长。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仍偏向于实物消费, 严重影响保险服务需求的扩大。政府应努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引导居民进行服务性消费。同时, 还要控制好货币信贷总量, 抑制过度通货膨胀, 使社会处于供求基本平衡, 在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有闲置资金, 在保险需求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进而提升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
2. 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偏好高于保险偏好, 在保险宣传方面应强调保险同样具备风险管理作用, 使居民认识到其储蓄动机也可通过保险来满足, 强调保险对人民生活保障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增强居民对保险的信赖, 从而促进储蓄这一巨大潜在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三) 深化金融合作, 在推进混业经营中提升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
1. 修订完善有关的保险法律法规。
建立以保险为龙头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 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带动保险服务竞争力。同时, 修订保险法律法规, 为中国保险公司的混业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2. 建立与保险混业经营相适应的统一监管体制。
应建立金融领域的跨行业监管信息共享体制, 动态监管, 互通信息;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谨防内部关联交易;建立科学的防范风险预警机制, 强化监管机构的监测能力, 加强偿付能力监管。通过强有力的防火墙机制, 提高保险业防范风险能力, 增强保险企业经营竞争力, 进而提升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梅, 王文苑.中国保险服务业壁垒及战略分析[J].当代经济, 2009 (15) .
[2]欧阳青东, 陈雨花.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南方金融, 2011 (10) .
[3]姜晶晶.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13) .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11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体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要性,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金融服务贸易1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对其他服务贸易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正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银行业已经于2006年12月全面开放,政府彻底取消了对外资银行本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等方面的限制,只对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金融服务进行审慎性审批,而不再进行经济需要标准和许可数量的限制。但是由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在参与国际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会,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扩大金融服务贸易的规模,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质量,从而增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真正成为对外贸易强国,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贸易也不断发展。2008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15亿,比2007年增长了37%;进口额为5.66亿,比2007年略有增长;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0.214%,进口额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为0.356%,进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0.288%,远远低于服务贸易中的运输服务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虽然我国金融业的结构与效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与提高,但与国外金融服务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有了提升。但与外资银行相比,在公司治理结构、资产质量、资本金与赢利能力及业务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证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金融服务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国外发达成熟的证券业相比,存在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证券市场股权分置与国际惯例相去甚远,证券市场体系单一无法有效分散潜在的金融风险,证券机构数量多而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等问题。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特點
1.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
从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差额上来看,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在1997年到2008年之间,除了2001年是顺差之外,其余年份都是逆差[1]。2006年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达到最大,将近7.46亿美元,主要是由于进口额的剧增。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2008数据整理得出
从折线图1可以看出,出口额比较平稳,2004年以后呈现稳步增长;进口额波动较大,受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随后几年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2亿美元到1998年的1.6亿,下降幅度接近50%,而从1999年的将近1.7亿美元到2000年的不到1亿美元和2001年的7700万,又发生了41%和24%的明显下降。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 2002和2003两年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反弹,回升至2002年的近900万美元和2003年的2.3亿美元, 2004年又下降了41%,到1.4亿,2005年恢复到将近1.6亿美元。2006年,由于我国境内机构境外上市增多带来证券承销等服务费用的增加,进口额攀升到2005年的5.6倍,2007年有所下降后维持在平稳的水平上。
2.金融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低
从金融服务贸易所占服务贸易比重上来看,如图2、图3和图4,无论是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还是进出口总额,金融服务贸易都呈现出不稳定性。1997年到2008年间,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服务贸易出口额比重大约在0.1%~0.45%之间,进口额比重大约在0.2%~1.2%。相较与其他服务贸易行业,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总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非常小,最高比重没有超过1%。说明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行业在整个服务行业中缺乏自身的竞争力。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本文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四个金融服务贸易经济绩效指标并选用世界主要经济体1997年-2006年之间的数据,对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一个国家某个产业或某种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市场该产业或产品出口总额的比率。该指标从一个国家整体的规模和产业整体实力的基础上简洁清楚地反映了该国该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Aij=Xij/Xwj
其中,Aij表示i国j产业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 i国j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市场上j产品的出口总额。
在反映金融服务贸易时,采用某年某国的金融服务出口额和世界整体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来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大。
从表1中可以看出,美国、英国和瑞士占据了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它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分别为18.97%、25.41%和8.78%。亚洲中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有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但明显地低于英美国家。我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值为0.09%,1997-2006年间最高的比率为0.15%。即使与发展中国家印度和印尼相比,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是处于劣势。因此,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来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尤其与发达的大国相比,明显是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叫TC指数,又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指的是一个国家某产品或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也称为比较优势指数或净出口比率,它从总体上反映了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Nij=(Xij-Mij)/(Xij+Mij)
其中,Nij代表了i国j产品或服务的比较优势指数,Xij代表 i国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Mij代表了i国j产品或服务的进口总额。应用到金融服务贸易中,Xij代表i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Mij代表了i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总额。
通常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0时,说明i国是第j种产品或服务的净出口国,第j种产品或服务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当TC<0时,说明i国是第j种产品或服务的净进口国,第j种产品或服务比较优势小,国际竞争力弱;当TC接近于0时,即水平分工,说明i国第j种产品或服务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当TC=1时,意味着i国第j种产品或服务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当TC=-1时,意味着i国第j种产品或服务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表2中数据显示,在1997-2006年10年时间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TC指数均小于0,低于样本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在1997-2001年之间,TC值呈现增大趋势,2002年下跌后又逐年上涨,2006年跌至-0.72。TC指数大于0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挪威、韩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TC指数小于0的国家有加拿大、巴西、法国、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从样本中计算得出的结论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国TC值最低。该指数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弱,在与其他国家竞争中处于弱势。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由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提出,它反映了一国某种产品或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巴拉萨认为,某国在某种产品或服务上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该产品或服务在本国整个产品出口额中的所占的比重与同期世界贸易中该产品或服务占世界贸易总额之比来体现。該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RCAij=(Xij/Yi)/(Xwj/Yw)
其中,RCAij表示i国j产业或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当期的j产品的出口总额,Yi表示i国当期的所有产品出口总额,Xwj表示整个世界市场同期j产品的出口总额,Yw表示同时期整个世界市场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应用到金融服务贸易中,则Xij表示i国当期的金融服务的出口总额,Xwj表示整个世界市场同期金融服务的出口总额,其他符号含义不变。
一般而言,若RCA>1,说明i国j种商品具有比较优势;若 RCA 表3中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的RCA指数在1997年到2006年之间一直徘徊于0.01-0.05之间,均值为0.02。与所取样本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金融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低于其他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发达国家瑞士、英国和美国金融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值分别达到6.02、5.07和1.61。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金融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值分别为0.56、0.07、0.11和0.24,虽然RCA都小于0.8,国际竞争力较弱,但均高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不具有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属于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落后的国家。从RCA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处于交替增减的不稳定波动中,表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尚未形成稳定,总体处于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劣势地位。 (四)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鉴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只是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来考虑其竞争力,并没有考虑到该产品或服务的进口对其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沃尔拉斯等人在1988年设计了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该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CA=RCA-(Mia/Mit)/(Mwa/Mwt) 其中,CA表示该产品或服务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RCA表示该产品或服务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Mia表示国家i在产品a上的进口,Mit表示国家i在t时期的总进口,Mwa表示a产品同期在世界市场上的进口,Mwt表示世界市场在t时期的总进口。运用到金融服务贸易中,则Mia表示国家i在t时期的金融服务的进口,Mwa表示同期世界市场上金融服务的进口,其他符号含义不变。 总体上来说,当CA>0时,表明一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国际竞争力;当CA<0时,则表明一国的金融服务贸易不具有国际竞争力或仅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数越高,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该指数越低,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越弱。 从公式计算得出的结果看(见表4),欧美地区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和瑞士,它们的均值为0.98、3.00和4.86。亚洲地区具有竞争力的有韩国、新加波和中国香港,它们的均值为0.14、0.36和0.73。其他国家包括我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0。我国在1997年到2005年之间,CA指数虽有起伏,但呈现出增高的趋势,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正逐步提升。2006年由于进口额的剧增,导致了CA指数变低。 通过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对我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后,可以发现,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整体上处于较弱的地位,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显示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与欧美和亚洲中的金融服务贸易强国相比,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无法与它们匹敌。 三、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稳步扩大资产规模,提高资本质量 我国整体金融服务贸易行业还存在资产规模不大,尤其是证券公司在资产和资本规模上与国际券商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资本质量较差,资本盈利能力偏弱等特点。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稳步地扩大我国金融机构的资本规模,这一是需要我国政府采取财政注资、减税、增加盈余存留比例、放宽呆账核销限制等措施,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进行产权改革,发行优先股或上市融资、发行长期金融债券等来引入新的投资者,拓宽资本来源,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其次要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资本质量,这需要完善现行信贷资产分类和考核办法,改善银行业资本结构,调整不同权重风险资产组合。当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得到不断的改善和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地提升。 (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金融服务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方式,我国金融机构还存在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的缺点,所以要优化我国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结构。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结构规划,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总量和专业、文化、分布结构,通过吸收引进和开发人才,增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核心人才在总量中的比重;其次要建立引进开发人才的激励机制,提高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核心人才薪酬待遇,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个人成长和职位升迁环境,改善员工队伍的知识层次;最后要加大员工的培训教育力度,逐步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培训教育体系,真正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准的文化和业务素质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金融业务创新力度 我國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与国外的金融机构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多数产品还属于低层次、简单模仿的阶段,存在服务落后、品种单一的状况。要想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加大金融业务的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我国金融机构应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先进金融创新产品和工具的同时,根据中国的市场特点,中国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客户需求,大力开发高知识含量,高科技包装和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同时应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运作和长期的规划,利用国内金融机构对本国文化的优势,开发出真正适合国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为了保证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能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实现金融监管的便利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必须在我国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考虑到我国目前金融业分业经营还将持续一定时期,因此,我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应重点突出“两大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首先是完善监管当局的监管控制系统,现阶段完善监管当局监控系统的重点是要增设监督控制系统的机构和人员,使其能单独完成或通过聘请中介机构共同完成对其监管对象的监管任务。其次是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现阶段的重点是合理设置内控机构。各金融机构都要建立与本系统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内部审计部门或稽核部门,并具有相对独立性、超脱性和权威性。同时还要建立金融同业自律控制系统等。只有建立了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才能保障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稳步的增长,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注释 1.本文中所指的金融服务贸易是根据《扩大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对金融服务的定义: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人寿保险企业和养恤基金的金融服务(它们包括在人寿保险和养恤基金内)和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其他保险服务除外。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2008 [2]中国银监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年报[M].北京:2009:32-25 [3]中国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年报[M].北京:2009:21-33 [4]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M].联合国出版司,2002:42-44 [5]郑展鹏.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9,(4):14-17. [6]邓世荣,陈珉,王丹一.江苏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J].财政金融,2004,(2):145-146. 1.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加入WTO以来, 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服务贸易的增长也较为显著,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 191亿美元, 比2002年增长3.9倍, 年均增长19.3%。其中, 出口1, 821亿美元, 进口2, 370亿美元, 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约10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2.7%上升至5.2%。其中, 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2.5%提高到了4.4%, 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1年的第3位。2012年前三季度, 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 44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其中, 服务出口1371亿美元, 进口2, 072亿美元, 服务贸易逆差达701亿美元, 同比增长55.3%, 且主要集中于运输服务、旅游、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服务类别。 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 具有比较优势的是传统服务贸易, 虽然近年来传统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但总体比重依然很大。2011年, 我国旅游出口额占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比例高达25.1%, 其次是运输, 出口额占19.4%。2011年我国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54.2%。 近年来, 我国现代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新兴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快速上升, 其中, 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出口增势强劲。2011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广告宣传出口额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9%。 1.2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同样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服务产业, 以此为基础的对外服务贸易不仅弥补了国际收支的巨额逆差, 同时还充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十几年来, 美国服务贸易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据世贸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初步统计显示, 2011年, 美国为世界第一大服务出口国和进口国, 服务出口额达5, 810亿美元, 同比增长10.6%, 服务进口额为3, 950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美国服务贸易的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出现了大幅增长, 且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 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 像旅游、金融、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这些行业占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都在10%以上。总的来看, 以上这些行业大多都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现代产业。这说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服务贸易要求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 美国利用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大力推进了服务贸易产业内的发展与升级, 不再依赖传统服务贸易产业。 2 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国际竞争力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 和其他各国家的竞争力相比较, 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服务贸易发展最发达的国家, 本文对中国和美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 并找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 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同类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 该值越大, 表明该国该类服务越具有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 据WTO全球服务贸易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 821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比例为4.4%;服务贸易进口2, 37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比重为7.7%;全球排名第三位。2011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高达5, 81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18.3%;服务贸易进口3, 95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比重为12.9%。从总额及占全球比重来看, 美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远高于中国。 2.2 传统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传统服务贸易主要是指运输和旅游业, 对一国总体服务贸易有巨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迅猛, 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比例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在一国的服务贸易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引入TC指数对中国和美国传统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TC指数即贸易竞争指数, 是反映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TC=Xij-Iij/Xij+Iij, 其中Xij为i国j行业服务贸易出口总额;Iij为i国j行业服务贸易进口总额。TC取值大于0, 说明服务贸易为净出口, 表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近于1, 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 取值小于0时, 说明服务贸易为净进口, 表示国际竞争力较弱;越近于-1, 国际竞争力越小。 数据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12 由表1可知, 尽管中国的传统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但与美国比较, 其国际竞争力还是偏弱。例如, 在运输业服务贸易中, 2011年美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出口额约为789亿美元, 约占世界9.2%,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额约为356亿美元, 约占世界4.1%。美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绝对值和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额比重都高于中国。 在旅游服务贸易中, 2011年美国旅游服务出口额近1, 496亿美元, 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高达14%, 而2011年中国旅游服务出口额为485亿美元, 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仅为4.6%。美国旅游服务出口额及占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均高于中国, 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TC指数看, 中国和美国的运输、旅游服务业的TC指数均较低, 中国的运输、旅游服务业的TC指数分别为-0.39和-0.20, 美国则分别为-0.04和0.27, 这是因为尽管中国和美国的运输和旅游服务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都较高, 但它们的进口额也较高, 因而TC指数显示国际竞争力较弱。 2.3 新兴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新兴服务产业是指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新起的服务产业, 主要包括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利权和特许费用等。 数据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12. 由表2可知, 美国现代服务贸易竞争力远远高于中国。从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标看, 美国新兴服务贸易行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总体保持着较高水平, 而中国在这些行业出口市场占有率极低, 差距较大。2011年, 美国的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利权和特许费用的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0%、18.1%、23.5%、6.1%、38.4%, 大大高于中国的1.7%、3.9%、0.3%、4.9%、0.3%。与传统服务业比较, 中国的新兴服务业与美国的差距更大。 从TC指数看, 中国的新兴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明显劣于美国, 如2011年美国的金融服务和专利权和特许费用服务TC指数高达0.66和0.50, 而中国对应的TC指数仅为0.07和-0.09, 国际竞争力远低于美国。中国想要成为服务贸易强国, 大力发展服务业, 就必须加强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 3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由上文可知, 我国的传统服务产业一直以来仍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 其出口占据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半壁江山。而且, 如运输和旅游等传统优势又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产业, 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考虑到目前我国仍是人口大国, 在发展服务贸易时, 不能随波逐流只注重新兴服务贸易行业, 而完全忽略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我国应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 继续大力发展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同时, 为了提高传统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如提高传统服务产业的技术和知识含量, 充分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增加贸易的附加值, 扩大进出口总量等, 从而通过传统服务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服务行业的发展。 3.2 鼓励技术创新, 提高服务业竞争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货物贸易的发展, 新兴服务贸易在全球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 我国的货物贸易发展迅猛, 但新兴服务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货物贸易的发展。对于新兴服务贸易, 技术创新是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源泉。技术进步不仅可以改变传统产业技术风貌, 而且可以带来产业升级和新兴服务产业的诞生, 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形成突出优势, 甚至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 创新体制、创新环境方面的落后, 技术研发投入的投入不足等, 给我国服务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 为了较快地培育我国新兴服务产业, 我们要重视创新体制的建立, 鼓励技术创新, 利用创新来加快发展我国的新兴服务业。 3.3 完善服务业人才培育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培养优秀的服务人才。人才的差距是中美服务贸易特别是新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 要想发展中国的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 就发须大力培养自己的服务人才, 加强人才资本积累。只有培育了优秀的服务人才, 才能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应从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出发, 以体制创新为切入点, 借助经济全球化契机, 努力发展知识经济, 创新高级人才培育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体制, 增加人力资本培育投入。 参考文献 [1]张希坤.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及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 2012 (2) . [2]梁美华, 罗聃.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3]温明.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4]惊萍.美国服务贸易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 2010 (12) .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