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通用12篇)
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1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国际贸易结构的重大变化就是服务贸易异军突起, 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1970年的700多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32600亿美元, 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 认清和把握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态势, 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加大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有必要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
二、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2006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914亿美元, 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8.9%, 明显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6年服务贸易逆差达89.1亿美元。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将是2l世纪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十几年来, 中国服务贸易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 但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 而且长期呈现逆差状态。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也不尽合理, 服务贸易收入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劳务派遣等项目, 而支出则集中于科技含量较高的计算机信息、专利特许费等项目, 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 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会 (JERTO) RCA设定标准和潘文卿、张伟 (2001) 的相关研究。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比较优势指数 (RCA) 、竞争力指数 (TC) 都很低。RCA指数处于0.1~0.80之间, TC指数处于-0.4~0之间, 按日本贸易振兴会 (JERTO) RCA设定标准和潘文卿、张伟 (2001) 的相关研究中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划分标准, 我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分行业的分析中只有旅游、建筑和其它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项目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而像保险、金融、专利特许等服务项目则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而这些行业则是一些高附加价值的服务项目,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该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货物贸易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及劳动力素质紧密相关, 这些要素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及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下面我们对这些要素在中国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一) 外商直接投资额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 2006年我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630亿美元, 其中绝大多数投资于制造业, 投资于服务业的外资相对较少。2006年, 中国金融 (银行、保险、证券) 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家,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4.5亿美元。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显著, 2006年, 中国房地产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10家, 比2005增长14.1%,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3亿美元, 同比增长52.7%, 占全国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3.7%和38.9%, 为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最多的行业。租赁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0.7亿美元, 民航业实际使用外资1.4亿美元, 外商投资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业新批设立企业223家,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亿美元, 这些项目利用外资相对较少。
2006年, 中国境内非金融领域服务业外国附属机构境内销售收入达913.2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 中国非金融领域服务业外国附属机构为44128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广阔市场的吸引, 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资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境内商业存在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当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建筑、租赁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 对计算机信息、专利特许费、咨询等行业尚少有投资, 外资企业服务贸易收支仍以传统项目和行业为主。
(二) 货物贸易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从总量上来看, 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互补性。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 服务贸易出口较多的国家也基本上属于货物贸易出口较多的国家。从表4中可以看出世界上主要国家货物贸易水平与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基本相当, 日本跟法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的排名不变, 美国、德国、中国香港的排名变化较小, 而印度虽然货物贸易出口相对较少, 但其软件等服务产品优势明显, 其服务贸易出口已排入世界前十位。
2006年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排在第三位, 而服务贸易却排在第八位, 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考虑到货物贸易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量大, 快速发展的今天, 更应当着重强调发展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贸易, 以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三) 服务贸易开放度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换算所得。
中国服务贸易开放水平较低, 加入世贸组织后, 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有所提高, 但也只是在6%左右徘徊, 早在1999年英国、韩国、意大利、法国的开放度就分别达到12.0%、11.9%、11.3%和10.6%。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升有赖于服务贸易的大发展, 关键在于吸纳国外先进技术、经验, 发展高附加值服务贸易, 提高中国的服务贸易产值。这其中政府及服务贸易行业协会应该有所作为, 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谏言献策。
(四) 劳动力素质水平
劳动力素质对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做一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06世界发展指标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06世界发展指标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2004年中国的公共教育支出仅占发达国家的43%, 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5%, 支出水平较低。1999年中国每个大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DP的百分比高达99.2%, 发达国家只占32.1%, 世界平均水平为38.5%, 说明中国高等教育支出过高,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低收入人群的受教育机会。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占相应年龄组的百分比只有15%, 远低于世界24%的平均水平, 更不及发达国家67%的高百分比。
中国从事科研的人员每百万人中只有663人, 而发达国家有3558人, 2001中国发表于科技刊物上的论文只有20978篇, 占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 研究开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为1.31%, 约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教育、科研投入还是相对较少的, 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及科技成果的创新。
四、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 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和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引导外资投资现代服务业
外资服务业的进入能以直接和间接方式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和加速成长创造条件, 提升国内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 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而言, 新型服务业外资流入, 同样具有强大的“催化和牵引效应", 不仅意味着我国能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潜在的比较优势, 通过扩大服务出口增加国际贸易收入, 而且还意味着竞争力增强所创造出的相当可观的外部经济效益, 从而有效地动员国内资源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并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
中国加入WTO后, 外资政策调整最集中的领域是服务贸易。今后应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 强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加强分类指导与企业监管, 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通过服务贸易领域有序开放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 继续按照稳妥扩大中国服务业开放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以开放促竞争, 以开放促发展, 发挥外资企业在高附加值服务方面的优势,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扩大外资企业设计咨询、技术转让、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鼓励各类企业积极承接服务外包, 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 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中心。
(二) 推动生产性服务贸易业的发展
货物贸易的发展, 可以促进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从发展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角度看, 应格外重视通过扩大货物贸易和对外投资促进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发展中国和国外市场的相互投资, 带动货物贸易, 通过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 实现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互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推进, 结合我国政府鼓励“走出去"的战略, 中国对外投资增加, 会展服务、电子商务网络、出口管理知识培训、专业性的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客户资信调查、市场调研等服务, 还有与国际货物贸易紧密相关的运输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 必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样, 这些服务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货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最终形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 大力倡导高校毕业生投身服务业
世界服务业的发展, 特别是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了, 甚至也不仅是以资本为导向了, 更多的是以知识、科技为龙头。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 说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中国虽然教育、科研投入偏低, 但是中国高素质劳动力并不稀缺, 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500万人, 而这个差距的存在归因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偏差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从上面的实证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因此, 要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如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的同时, 把有限的经费用到社会急需的专业及科研投入上, 在现有高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组织协调高校、服务贸易示范区、服务贸易发达地区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培训, 成立一些技术学院和现代服务研究机构等。同时政府、学校加强宣传, 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使其积极投身服务业。
(四) 服务性生产企业要加快加入服务贸易协会的步伐, 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2007年11月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成立, 其涵盖了旅游、海洋运输、建筑、金融保险、特许专利、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技术引进、对外文化贸易等广大服务产业, 是目前国内行业协会中涵盖领域最多的行业协会之一。协会的成立将为广大的会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提高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应积极地加入行业协会, 更好地与政府、行业协会融为一体, 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 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五) 开拓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
例如高等教育、医疗等服务贸易在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都没有专门列出, 但这些行业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截至2007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数量已达742所, 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加强海外办学宣传, 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我国高校就读, 增加我国服务贸易收入。同时目前我国向海外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医疗服务, 应把对外援助行为转变为服务贸易活动,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摘要: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重要,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 同时, 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四个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最后, 提出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七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2]江小涓.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 2004 (14) :4-15.
[3]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2:119-149.
[4]贺卫, 伍星, 高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2) :43-47.
[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J].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156-179.
[6]胡昭玲.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7) :78-83.
[7]雷兴长, 胡英华.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政策战略转变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7 (3) :65-69.
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2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目前正向世界贸易强国跨越。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不得不面临出口效益低下和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的难题。要有效化解这一难题,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成功跨越,就必须认真审视我国外贸发展状况,细致分析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 竞争力; 优势; 指数。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我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已清醒地意识到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时刻注意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因素分析 篇3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并不断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同行竞争、政府作用和机遇这六个方面,对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措施
一、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服务贸易都得到较大发展。中国服务贸易额从2001年的719亿美元发展增加到2012年的470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增长了6.55倍。中国服务贸易增速较快,但不能忽视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日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其经济实力不容忽视。然而,服务贸易发展却未能展现出与其经济实力协调的一面。以2012年为例,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为3155.8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为-897.7亿美元,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1.3%,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则达到4.33%,由此可知,中国服务贸易小于货物贸易的发展程度,因此,中日双方都应该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二)中日服务贸易均为逆差
中国开展服务贸易比较晚,在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情况日益严重。
(三)中日两国服务贸易行业发展失衡
理论上来讲,服务贸易应该主要集中于新型服务贸易行业,比如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然而,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传统服务贸易领域,比如运输服务、旅游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为落后。
二、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因素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其所表达的内容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一国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是该国要保持自身的优势,该国所有的产品和行业不仅要参与国际竞争,而且还要形成整体上的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突出了国内需求因素的作用,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做了充分的补充,强调了政府和机遇的作用,同时为各国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为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一)生产要素的分析
波特认为高级生产要素(高级劳动力、现代化基础设施等后天培养出来的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和科学技术,对保持一国国家竞争优势起到关键作用,在一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应该以高级要素为主,初级要素为辅,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因此中国主要进行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服务出口,外加中国在地理位置上与日本毗邻,成为了来往密切的贸易伙伴,这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优势。但是,在高级生产要素上中国在国际上处于劣势地位,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可知,2005年,中国的教育经费是日本1920年的水平,中国成人识字率和大学生入学率分别为81.5%和20.3%,在1995年,中国申请专利数和批准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1.45%和0.48%,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的创新比较不利。
(二) 需求条件的分析
波特认为影响一国某一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该国对该行业的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如果一国对某一服务需求大,并且对服务的档次要求比较高,就会对企业的创新起到激励的作用,促使企业进行改革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进而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并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首先,在人口方面,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内市场需要较大并且国内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服务需求很大;其次,在收入水平方面,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知,中国的GDP为大约为8.25万亿美元,但是人均GDP却有很大差距,中国人均GDP为5432美元,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人口数量大,但是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对于国内服务和产品的质量档次要求较低,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挑剔,这样使得中国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不是很高,从而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分析
波特认为,一国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发展水平较高的服务业内部行业,是服务贸易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一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是离不开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行业的支持的。
在中国,由于中国服务业起步较晚,其相关辅助产业发展不完善,外加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不合理。具体来说,在与服务业相关联的行业中,中国缺少一个核心行业来带动整个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使得服务业与相关的其他行业无法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四)企业组织、战略和同业竞争的分析
波特认为,与一国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的因素是该国国内企业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国内竞争力状况。
在中国,国内企业管理意识比较保守,创新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跨国经营的战略规划,使得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意识,具有自己品牌的中国企业比较少;从国内竞争力来看,由于政府垄断和干预的存在,使得中国部分服务行业(如铁路、电信、教育、保险和银行等)缺少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因为开放程度比较低,不仅导致中国服务业缺乏来自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而且还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从而使得这些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的地位。
(五)政府作用的分析
波特认为,政府虽然作为一个辅助因素,但是作用不容忽视,对服务贸易竞争力产生重要硬影响。
中国政府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且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律,并且中国在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不足。首先,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只有一些行业法律;其次,中国的宏观环境也有一些缺陷,对某些服务行业存在政府的过分干预和政府的垄断管理,使得企业无法对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缺乏了国际竞争力。
(六)机遇的分析
波特认为,机遇对一国的竞争优势也是起到辅助作用。虽然机遇只是有一个辅助的作用,但是也应该充分把握,让其辅助作用最大化。机遇既可以指科技创新,也可以指一些危机。
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了中国发展服务业和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除了享有一些最惠国待遇之外,也引进了高科技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之后北京奥运会(2008年)和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年)的成功举办又为中国的金融业、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 市场支持
紧密结合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中国在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应当注重货物贸易的发展,因为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货物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出口额,而且还可以提高货物贸易的流动能力。
(二)政府支持
多方位培养高素质服务贸易人才,重视服务业国内需求,培养服务业内部优势行业。具体来看,一是要建立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多方位培养复合型的服务人才,使其全面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各项条款,有利于对服务贸易的各行业的经营管理;二是要加大教育经费在高等院校的投入,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四是要制定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海外人才。
(三)企业支持
提高企业创新战略,并且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将引进和吸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同时要加强与国外公司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韩岳峰,张龙.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互补分析及政策比较[J].现代日本经济,2013,03:59-67.
[2]陈晓芬.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和协整分析法[J].对外经贸,2012,11:38-40.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4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国际比较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上升, 并超过货物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经济服务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全球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而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 加之兑现加入WTO时承诺的开放, 国内服务市场将日益融入到国际市场, 其面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因此, 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 进而制定正确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迅速
1997~2007年,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11年间, 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5.3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523.17亿美元, 年均增速为17.41%。其中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69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222.06亿美元, 年均增速为17.86%。进口额由1997年的279.68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301.11亿美元, 年均增速为17.02%。由以上数据可知, 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
2.服务贸易持续逆差
由表1可见, 从1997~2007年, 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1997年服务贸易逆差为33.99亿美元, 1998年略有好转, 逆差为27.77亿美元, 比上一年下降了6.22亿美元。但是自1998年开始逆差额逐步增大, 到2004年达到最大值96.99亿美元, 之后的3年有所回落。但是, 由于逆差额度过大, 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仍将长期存在。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3.服务贸易增长率变动幅度较大
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并不稳定。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看, 1998年增长率为-3.75%, 到2000年上升为14.91%, 经过增长率较低的2001年, 到2004年上升到最高值31.88%。其后的2005、2006年两年虽然有所回落, 但到2007年增长率又高达30.85%。而分别从服务贸易的出口和进口来看也有与进出口总额相似的情况, 增长率波动都比较大。尤其是2004年和2005年, 增长率的变化均超过10个百分点。这10年的增长率变化不稳定大致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是不稳定的。
二、基于NTB指数的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本文选取NTB指数 (Normalized Trade Balance) 即可比净出口指数来对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NTB指数也称TC指数, 是指一国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为undefined。式中, Xij和Mij分别表示i国j产业或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NTB指数介于-1和1之间, 越接近1, 竞争力越强, 越接近-1, 竞争力越弱。
1.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1997年以来, 我国的服务贸易NTB指数均为负值, 且数值均在-0.1和0之间, 这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比较, 本文选择美国和印度两国作为参照, 结果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1997-2007)
1997~2007年11年间美国的服务贸易NTB指数一直在0.1以上, 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度的服务贸易NTB指数有正有负, 竞争力并不稳定。从数值上看, 印度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是较弱的。
由上表可知, 除去2003年,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但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并且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而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 1997~2000年的3年间, 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高, 但是从2001年起到现在我国的NTB指数一直低于印度。
2.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竞争力分析
我国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部门如旅游、建筑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极弱, 而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失衡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从总体上看, 我国传统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 社会对现代服务产品年需求在迅速扩大, 而现代服务业部门发展缓慢, 供给不足。
从表3可以看出, 我国旅游贸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NTB指数各年均为正值, 参照服务贸易竞争力划分标准可知这两个部门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运输服务NTB指数一直都小于零, 但呈上升趋势。保险、金融、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的NTB指数一直为负值, 且数值较小, 说明这些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非常弱。建筑业的NTB指数11年间由正变负, 即使中间有所波动, 但是大体还是逐步提高的。其他的一些服务贸易部门的NTB指数均有正有负, 表明其竞争力存在波动。
三、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制定合理的服务业整体发展战略
服务贸易的基础是服务业, 服务业的发展为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应该从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尽快制定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在保持传统服务部门比较优势的同时, 也要注重提高这些部门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 提高附加值。对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部门应给予政策倾斜并加强扶持力度, 加快其国际化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合理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度
在经济服务化的大趋势下, 我国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 应当拓展国外市场, 积极构建服务贸易自由区。服务贸易领域涉及很多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 其开放远比货物贸易领域复杂得多, 但是只要合理掌握开放行业的开放力度, 科学严格地选择开放区域, 服务贸易自由区对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益处很大。
3.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服务贸易从业人员
在服务价值的构成中, 人力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性因素, 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但是目前我国依旧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专门人才, 因此, 各高校应加大对其专业课程的投入, 开设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程, 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月秀.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8 (15) :120-121.
[2]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赵景峰, 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 2006 (8) :31-36.
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5
08工商管理1班No.3陈焕花
【摘要】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理论超越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国家竞争优势的认识,本文通过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转化为地区的竞争优势理论展开讨论,通过对东莞竞争优势的分析,得出东莞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东莞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贸易理论 东莞 经济 竞争优势
一、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在20世纪80~9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三部著作。这三部著作一脉相承,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论述了“竞争力”的问题。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着眼于全球范围,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将一个国家拥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并指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未必具有竞争优势,从而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
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6个宏观因素:生产要素状况(factor conditions),需求状况(demand conditions),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态(firm strategy,structure,and rivalry),机遇(chance)和政府(government)。其中前4个为基本因素,后2个为辅助因素,它们共同决定一国是否能创造一个有利于产生竞争优势的环境。波特以这基本因素为基础,建立“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见图1-1。
图1-1 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
任何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的过程都会经历具有不同特征的发展阶段。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特别重视各国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强调通过主观努力来获取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作用。波特将一国优势产业的发展划分为4个依次递增的阶段:
1、要素推动阶段。在此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国在生产要素上所拥有的优势,这一阶段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主要来自于通过大量使用本国廉价的资源所造成的低成本。
2、投资驱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资本要素,持续的大量投资可以大量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这一阶段,企业仍然在相对标准化的、价格敏感的市场中竞争,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就业大量增加,劳动力和其他要素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一些价格敏感的产业开始失去竞争优势。
3、创新推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业中整个价值链的创新,因此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依靠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增强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从而较长时间保持竞争优势。
4、财富推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的创新、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都会出现明显下降现象,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推动,企业开始失去国际竞争优势。企业注重的是保持已获得的竞争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投资和创新的热情消退,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对政府施加影响来达到保护企业的目的。
二、东莞经济贸易发展的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
东莞北接广州、南临深圳。借改革开放、广东先行一步之“天时”,凭毗邻港澳之“地利”,东莞诞生了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创新出“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正是这种模式创新,让“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外向型发展模式一度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东莞因此也率先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30年来,东莞从一个的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一举跃升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闻名的制造业加工基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为我国改革开放史书写了精彩的一章,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
(1)、从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东莞的竞争优势如下:
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东部,原是一个传统农业县。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区,而东莞成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此,东莞搭上发展的高速列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当年,在港商可能的一众落脚点里,东莞的条件看起来并无多少突出的地方:东莞虽然也有大量的海外东莞籍乡亲,但比起潮汕、江门的五邑显然相形见绌;东莞本地并无多少工业基础,这一点也比不上顺德、南海,但是,30年后的今天,东莞却成了珠三角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几年前红极一时的顺德模式却陷入了危机。到今天,一提到珠三角的制造业,东莞的IT制造业就成了当然的代表。那么,东莞凭什么?
东莞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天时是改革开放和香港的产业转移,地利是濒临香港、深圳,是来往广州、深圳的必经之地,人和则是东莞抓住了机遇,大干快上。
显然,在这三个因素中,地利的因素更为根本。改革开放和香港产业转移对广东其他地方也同样具备,而这些地方当然也准备“大干快上”。深圳知名民间区域经济观察者金心异就认为,东莞的成功,除了表明了体制优势的不可替代外,又一次证明了地缘优势的一本万利。生存于三座国际性大都市的夹缝中,是东莞城市发展的巨大压力,却是东莞经济成长的难得条件,是其他同类竞争主体无法企及的独特优势。这就不难理解,在广东省内,同样面向香港、接续深圳,在九龙、罗湖到东莞市区、惠州市区直线距离几乎相等的情况下,仅因与广州距离的相对疏远,惠州与东莞虽比邻而居,甚至还曾一度是东莞直接的行政上级的所在地,却永远谱写不出东莞那样的辉煌。
而广、深都誓言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所以自1990年代初以来,两地的低附加值“三来一补”产业也开始转移,加上此时台湾的电子和IT产业开始转移大陆,东莞政府大力支持外来企业的政策,这些都成了东莞经济后来超越其他竞争对手而一枝独秀的重要推手。
东莞的竞争优势可以利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进行简单总结,如下图2-1。
(2)、东莞经济贸易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①、要素推动阶段。1980—1994年,东莞抓住撤县改市、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等历史机遇,以“三来一补”为切入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 全面启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以发展加工贸易为特点的工业基础,产业结构完成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的转变。
②、投资驱动阶段。1994—2000年,东莞在巩固港资的同时,把招商引资的着眼点逐步转移到台湾、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上,重点引进一批国际大企业,以IT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奠定了东莞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加工制造的地位。
③、创新推动阶段。2000年之后,东莞审时度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大力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扶持民营企业,营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城市面貌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强,现代制造业名城已经初现雏形。
④、财富推动阶段。2006年以来,东莞再次对自身的发展作出重新审视,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努力把东莞打造成现代制造业名城、创新创业热土、宜居生态城市、和谐幸福家园。
三、东莞经济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加速推进引资模式创新,开创利用外资的新局面。
1、加快对外形象推广。以提高东莞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为目标,突出展示东莞营商优势,同时充分反映东莞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城市形象、产业定位、发展理念和文化内涵,在重点招商区域和产业领域加大宣传力度,使东莞的国际化形象更加鲜明,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2、加速推进招商选资。有方向、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投资,优先引进高投资强度、高科技附加值、高税收贡献的项目,优先引进关联度高的龙头型项目、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项目、产业链和供应链较长的综合性项目,优先引进掌握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不选投资总额低于100万美元的项目,坚决不选高污染、易燃易爆、危险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3、积极开展专业招商。组织行业专业人才或聘请国内外业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对相应的产业领域和地域进行招商。借鉴我市驻日联络事务所的做法和经验,在有关国家和区域根据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设立招商机构,或委托国际专业招商机构开展中介招商,建立良好的合作推广关系和有效的合作推广网络。
(二)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
1、全面推进产业调整。鼓励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及上市公司前来投资;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引进研发机构,加工制造更多地进入ODM,提升加工贸易向更深层次发展;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成第三方物流服务基地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同时,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2、扶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抓好纺织、服装、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整机制造、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有选择地发展重化工业,努力在发展电气机械制造、特殊车种制造、汽车零配件、精密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等方面实现突破。
(三)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以园区为龙头和依托,大力推动加工贸易集聚发展。
2、实现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3、努力创造适宜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综合市场环境。
4、继续加大推动内销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外资企业内销业务。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积极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策略,鼓励优势产品先“走出去”。发挥电子、轻纺、服装等行业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东莞,实现市场拓展和企业跨区域扩张,培育一批“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内国际竞争力。努力扩大境外加工贸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外资源开展加工装配、投资办厂,催生和培育一批知名企业,提高我市外经贸发展水平。
(五)积极协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充实机构力量,培养专业化的队伍,以适应国际市场和外源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指导力度,鼓励和协助企业积极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为企业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创造有利条件。
(六)优化行政服务,促进外源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突破口,以提供全程服务为手段,优化企业服务。在审批、建设、生产经营等环节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全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投资前和投资后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提到最高,把企业办事成本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2】张晓甦,《国际贸易》,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08。
【3】经济日报,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探索发展新路,2011-04。
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6
关键词: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CEPA
一、引言
中国香港一直以来是内地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据统计,2008年以来香港出口到内地服务贸易占总出口的85%,服务贸易有着大量的贸易顺差,起着重要的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然而中国内地的服务贸易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自2004年1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生效以来,其有关服务贸易政策安排在促进双方服务业合作和双边服务贸易发展方面成效卓著。本文着重考察了2004年至2011年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得出CEPA对于促进香港和内地双边服务贸易交流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RCA和TSC的中国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与货物贸易不同的是,由于服务产品的特性及其在统计上的复杂性,计算和比较一国对外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困难。不过, Hoekman(1995)等的实证研究认为,在货物贸易有关分析中广为应用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专门化指数(TSC)可以用以衡量各国对外服务贸易的竞争水平。为了准确反映内地与香港双边服务贸易竞争状况,本文将该两指数做一修正。
借鉴RCA指数的原始含义,现将其修订如下:
RCA =xXwW
其中,x代表内地(香港)对香港(内地)服务贸易出口额,X为内地(香港) 对香港(内地)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w为世界对香港(内地)服务贸易出口额,W为世界对香港(内地)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如果RCA≥1,则前者服务出口相对后者具有竞争优势,反之则为劣势。更进一步,如果RCA≥2.5,则前者服务出口较后者具有极强竞争优势;如果1.25≤RCA ≤2.5,前者服务出口较后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若RCA≤0.8,前者服务出口较后者具有竟争优势。
其中,x的定义同上,m是内地(香港)对香港(内地)服务贸易进口额。TSC取值在〔一1,1]之间,数值越接近1,前者较后者出口竞争优势越强;数值越接近一1,出口竞争优势越弱;数值越接近0,越接近平均水平。
经过收集数据和数据测算得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由上表可知:2004一2011年内地和香港RCA指数呈明显下降态势,内地RCA指数从2004年的0.483降至2006年的0.452,2007年稍有回升,2008年又降至0.438;香港RCA指数自2004年开始下降,从0.977降至2007年的0.874,2008年有所上升。总体来看,香港对内地服务出口优势较强,与世界平均水平更为接近,内地对香港服务出口水平还有待提高。考察期间,两地RCA指数的下降表明,随着CEPA的实施和补充协议相继生效,内地和香港双边服务贸易与包括服务在内的全部商品相比,竞争性在下降,互补性在不断提高,CEPA促进了内地和香港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融合。
从双方服务贸易TSC指数来看,内地与香港贸易专门化指数绝对值持续上升,从2004年的0.278上升至2011年的0.437,这表明香港较内地具有相对较强的服务出口竞争力。
很明显,内地运输、金融服务部门的TSC指数一直为负,说明该部门较香港出口竞争力极弱。但截至2008年,内地运输TSC指数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内地运输服务的出口竞争优势正在加强。香港运输、金融服务部门的TSC指数为正,尤其是在金融服务上,2004—2011年TSC指数均在05以上,说明香港该部门较内地有更强的出口竞争优势,且优势被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内地和香港在运输和金融服务上的较强互补性切合了CEPA补充协议的政策安排和目标,已经并势必在双方及各自服务贸易发展方面产生持续影响。
香港旅游服务部门TSC指数为负,但其绝对值不断下降,表明CEPA框架下香港旅游服务出口竞争力得到提升,内地旅游服务部门TSC指数为正,且数值在高低波动中不断缩小。至2011年已经降为0.021,香港该部门较内地出口优势明显。自2004年CEPA签署以来内地对香港在通信、法律、建筑、公共事业、印刷、会展、娱乐文化和个体工商等众多商业领域扩大单向开放,使得内地相应服务部门进口增加,竞争力下降,实现了两地服务业的深层次分工和服务贸易的优势互补。
三、结论
中国内地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和不完善首先主要源自内地服务业发展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过少;其次,国内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部分服务业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如通信、金融领域。再次,部分行业的准入限制较多,如金融、通讯、铁路和航空运输等。最后,缺少专业高技术人才,会计师、精算师、律师等高层次专业人才仍然很稀缺。但是也要看到在CEPA背景下,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有着极大的互补性,可协调性。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篇7
(一)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规模不断扩大, 强劲之势一直延续至今。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国际服务贸易整体发展迅速, 但各主要贸易区发展不平衡。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高达24150亿美元, 与1970年仅710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 35年间增长了33倍;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由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五分之一, 增至90年代的四分之一。同时, 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世界各主要贸易区又是不平衡的。欧洲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居前列, 2005年欧盟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1040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发达国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业部门。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多为发展中国家, 虽然总体发展水平低于西欧, 但经济发展速度快,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居世界首位, 地区总体排名仅次于欧洲。
第二, 国际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领域扩大。二战之前, 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务的输出输入上。二战之后, 由于第三次产业发展, 电讯、金融以及各种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比重较20世纪70年代下降很多, 国际旅游的比重略有上升, 其他服务包话电讯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专利或许可、其他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可统计项目。这些大都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项目, 在新的科技浪潮推动下, 增长速度很快, 远远超过在服务贸易中一直占比重较大的运输和旅游业的增长, 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三, 国际服务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目前,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已基本实现服务化, 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服务业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均已超过65%。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贸易组织, 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的不同, 加之开放服务市场, 意味着大量要素的跨国流动, 一些敏感性领域, 如金融、保险、通讯以及航空运输等, 往往关系到服务贸易输入国的主权和安全, 各国必然对相应的服务业进口进行限制。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 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 各国纷纷采取诸如入境限制、技术标准、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
(二)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第一,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层次尚低, 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不仅总体的规模水平迅速的提高, 其种类也日趋多样化。但真正起支撑作用的主要领域还仅仅局限于海运业、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旅游业这类资源充裕型产业。即便是旅游业, 在旅游的“软件”建设方面, 同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低, 文化娱乐项目缺乏, 专业导游人员匮乏等。
第二, 服务贸易专业化水平呈现下滑趋势。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是用来衡量一国国际贸易是否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 系数越大越有优势。20世纪中叶以来,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专业化系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服务贸易扩展的势头也越发强劲, 而我国近年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呈下降态势。我国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 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及旅游业等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服务贸易中, 比较优势主要是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 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和政策会引起高技术人才的流动, 通过培训和教育, 人力资本的状况也会发生改变。然而, 我国的高等生产要素缺乏, 一些知识或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 如金融服务、技术服务, 发展该方面的服务出口要求出口国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 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现阶段所缺少而又急需解决的。从以上分析来看,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 在我国, 沿用传统比较优势思路运行的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日趋增大, 这有力地证明了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 尤其在服务贸易中, 拥有比较优势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比较利益。
二、以进出口指标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 服务贸易进出口指标
就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来说, 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贸易上。近年来, 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占比虽呈逐步上升势头, 旅游服务出口比重略有下降, 但仍占最大比重。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 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之, 我国服务贸易各项目的净出口指标显示出我国的竞争优势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仍处于相对劣势。
(二) 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标
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就是服务贸易出口额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值。它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 其比例提高说明竞争力增强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美国是世界上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家, 达15%以上, 其市场占有率远远高于其余7国。而我国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还不到3%, 不足美国的1/5。我国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排在以上7国之后, 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还是比较小的。
(三)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是某一产业净出口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例, 用来说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作为一个贸易总额的相对值, 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 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 它均介于±1之间。从出口的角度来看, 该指数越接近于+1, 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强。
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来分析, 我国总体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呈现出负数状态, 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行业上看, 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大于零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 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项目。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里呈现出正数状态, 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余下的所有其他项目服务中, 贸易竞争力指数多为负数, 着实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当低下, 尤其是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
(四) 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
近年来, 美国、法国、荷兰和英国的RCA指数均大于1, 其中美国的RCA指数最高, 一直保持在1.4左右, 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很显然, 这些国家是世界上服务贸易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和德国的RCA指数多年来一直处于0.7左右, 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弱。而中国的RCA指数近年来一直徘徊于0.5-0.6之间,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非常弱, 属于服务贸易发展极其滞后的国家 (见表2) 。
综上所述, 不管从RCA指数的大小还是其变化情况来看, 与其他经济体相比, 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国际竞争力很弱。
三、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培育服务贸易竞争优势。除了保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的稳定增长外, 我国必须顺应世界潮流, 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项目, 包括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必须加快发展, 不断优化结构, 加大力度培养这些领域的应用性人才, 汲取国外先进的、成功的经验, 提升它们的竞争力。
第二, 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 加快金融服务发展。在我国的服务业中, 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如交通运输、旅游等仍占主导地位, 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比重很低。而当今国际服务业竞争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知识、技术、管理类的服务行业中, 此类服务呈现出制约因素少、市场增长快、附加值高的特点。所以我国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知识、信息技术型服务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结构升级。此外, 还要加速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促进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作为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融服务在整个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 它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提供关键性的重要服务。但由于监管的真空, 导致了我国银行信用的缺失, 从而使我国金融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无立足之地。所以, 加快金融体制的进程, 加快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 不断完善和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和银行监管水平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是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资料来源:根据WTO官方网站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月报》, WTO Annual Report, 《国际统计年鉴》2000-2005年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2000-2005年计算
第三, 建立科学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 面对多行业、门类繁多的领域, 其宏观管理将主要表现为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 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 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商务部应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我国服务贸易, 主要侧重于全国服务业进出口政策的协调和管理。
第四,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 要加强政府间谈判与协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继续在互惠原则基础上进行服务贸易谈判, 就越发显得重要, 它有助于我们自己意见的表达, 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对方的要价,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通过双边尤其是多边谈判, 维护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 在服务出口措施尤其对我国有特殊利益的方面给予平等待遇, 从而使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环境中, 以谋求高质量发展, 切实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揭示了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培育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建立科学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的对策来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汉林.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4.
[2].谭小芬.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经济评论, 2003 (2) .
[3].黄俊.服务贸易壁垒的新特点与我国服务业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6 (10) .
[4].郭怀英.我国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与研究, 2003 (7) .
[5].王绍媛.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 (1) .
[6].王国安, 扬军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9) .
[7].韩可卫.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 (2) .
[8].邓世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 (3) .
[9].刘庆林.国际服务贸易[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10].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J].财贸经济, 2004 (8) .
[11].周怀峰.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 2005 (3) .
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8
一、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现状。
(一) 我国影视服务贸易虽然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但是具有较大的逆差
由此表1可以看出, 中国影视服务贸易虽然贸易总额有所增加, 但是贸易逆差不断增加。自2010年以来, 出口贸易额维持在1亿美元左右, 显示出国外消费者对于中国影视作品需求量增幅不大。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地不断增长, 市场开放加大, 竞争加剧。
从进口规模来看, 2010—2011年保持在4亿美元, 2012年和2013年每年的增长额达到2亿美元, 体现出国内消费者更加青睐于外国影视作品, 如果不是相关部门为了保护国产影视业, 严格控制影视作品的进口数量, 那么贸易逆差将会更大。
(二) 我国影视作品的主要进出口产品单一、出品国家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我国影视出口作品相对进口作品的多元化, 类型单一薄弱。至今中国电影却始终没有在国外市场开辟出另外一片天地, 仍然以功夫武打片为主。进口类型覆盖面广, 能较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同时体现出中国影视服务行业广阔的市场潜力。正是国内的影视作品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才为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进口提供了契机。从进出口的国家来分析, 进口国家主要集中美国、英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 出口国家则集中在具有类似文化背景的东南亚地区, 朝鲜等国家。总体而言, 我国影视作品的主要进出口产品单一及出品国家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二、我国影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通过对我国影视业现状的了解, 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地提升我国影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需要深入地分析。因此, 以下本文将结合出口市场占有率,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客观地衡量我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 出口市场占有率
出口市场占有率能够反映一国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 是指一国特定产业的出口额和世界同类产业的出口总额的比值。出口市场占有率越高, 则说明该国的该项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 若越低, 则证明竞争力越低。由于影视服务贸易的数据较为难找, 因此用文化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来替代分析, 可以从侧面反应我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到, 2008—2012年这5年期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呈现加速上升而又平缓下降的趋势, 整体增幅较小。在2008年到2010年间, 得益于全球金融危机下, 发达国家对于文化服务贸易的关注度减弱, 使得我国提升了0.9的市场份额。2010年到2012年之间, 全球经济复苏, 发达国家意识到服务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以更加成熟的作品冲击市场, 我国在此环境下竞争力不足, 市场份额开始下滑。
(二)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项产业的比较优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额所占的比重与世界该产业在世界贸易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之比。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 2003—2012年间, 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基本上是趋近于0。此迹象对于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来说, 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反观近几年我国影视作品在国际上的表现, 虽有参与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重大电影节奖项的角逐, 提升了我国影视作品的知名度, 但无法弥补重大作品质量差, 创意不足的缺陷。因此我国影视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水平提升有限, 无法从根本上与他国影视作品相竞争。
三、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影响我国影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中国该如何走出影视服务贸易在国际上十分弱势的困境, 还需对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进行探索, 故采用“波特钻石模型”理论进一步分析。波特认为,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这4个因素来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的竞争力。在以上四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 波特还增加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变量。
(一) 我国影视业的生产要素水平低
决定影视业竞争力的生产要素包括:渠道铺设上现代化的电信网络, 制作上尖端设备的研究机构, 创作上的复合型人才等。中国影视业起步较晚, 进展缓慢, 人才匮乏, 缺乏完备的影视制作基地, 竞争力水平提高缓慢。
(二) 国内市场对于我国的影视作品需求状况良好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有经济能力消费影视作品的中国人已经达到2.5亿~3.5亿, 其中大部分是城镇居民。但是紧随二三线城市, 城镇的影院数量增加, 百姓知识水平的提升, 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未来十年, 这个数字有可能翻几番, 存在庞大的市场。
(三) 相关与支持产业薄弱
相关与支持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影视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收视率, 票房收入, 还有影视作品以外开发的相关产品或者带动相关拍摄地的旅游, 中国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不断改革, 相关产业也有所带动, 如“横店影视拍摄基地”的影视旅游产业, 等产业的不断发展, 但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收入绝大部分都还是来源于票房本身。相关支持产业较薄弱
(四) 投融资体制不完善
我国在影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方面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时期, 我国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政府投资拍摄的, 题材限定严格, 创新性不足。而后虽然开放了融资市场, 但是由于市场运作不规范, 投资回报慢, 加上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影视工作室数不胜数, 使资金较为分散, 规模效应不明显, 只有像“华谊兄弟”等少数大型传媒公司能充分运用市场资金, 发展企业。
(五)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的扶持和对于该产业的指导方针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在对影视文化产业方面的扶持力度还不足, 一些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问题始终制约着其发展, 现有法律的不健全,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完善, 都打压着创作人的积极性, “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状况时有发生。
四、提升中国影视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于我国影视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以下从资源整合、体制改革和创新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运用广阔的市场, 整合国际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 中国媒体市场进一步开放, 中国影视业被纳入一个无退路, 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 要想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生存, 就必须融入国际市场, 整合国际市场上的各方面资源, 充分地利用国外的先进影视设备、特效技术、专门人才、技术专家等, 采取积极的态度, 把国外的高新技术运用于我国的影视产业中来, 提升我国的影视制作水平。
(二) 中国影视产业体制需改革
中国影视业长期以来存在着行业规模小, 封闭性运作等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市场, 就必需推动中国影视业的体制改革, 以资本为纽带, 实行强强联合, 组成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产业集团, 创造诸如美国好莱坞, 印度宝莱坞式的产业集群, 产生规模效应。政府应当给予政策支持, 多鼓励投资, 可以实现影视产业的规模化, 产业化, 集团化;可以加强人才的沟通与合作, 促进其自由化、合理化流动;可以节省费用, 降低制作成本, 得益于“集群效应”, 打造中国的“华莱坞”。通过这样的体制改革深化, 我国的影视服务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三) 创新是提高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
众所周知, 创新力自古以来就是每个产业要生存下去的必经之路, 影视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 能否不断推陈出新,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适合市场竞争的需求, 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创新力是关键。
五、结论
综上所述, 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良好, 贸易逆差显著, 国际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的状态, 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了中国影视服务贸易健康、平稳的发展, 我国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综合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 先进的技术, 优秀人才, 借鉴文化强国的经验;积极发展像电影产业的产业集群, 深化中国影视产业体制改革;同时建立健全影视法律法规, 加强对影视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我国的文化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创造出具有中国元素的影视作品。更为重要的是, 必须着眼于提升影视服务行业在创造力, 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婷, 夏宝莲.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 2008 (1) :59—62.
[2]梁岩.从美日韩文化外宣看我国的影视文化外宣发展[J].理论探讨, 2013:19-22.
[3]李薇, 于子涵.中美电影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 2011 (4) :75-76.
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篇9
1.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加入WTO以来, 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服务贸易的增长也较为显著,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 191亿美元, 比2002年增长3.9倍, 年均增长19.3%。其中, 出口1, 821亿美元, 进口2, 370亿美元, 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约10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2.7%上升至5.2%。其中, 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2.5%提高到了4.4%, 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1年的第3位。2012年前三季度, 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 44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其中, 服务出口1371亿美元, 进口2, 072亿美元, 服务贸易逆差达701亿美元, 同比增长55.3%, 且主要集中于运输服务、旅游、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服务类别。
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 具有比较优势的是传统服务贸易, 虽然近年来传统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但总体比重依然很大。2011年, 我国旅游出口额占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比例高达25.1%, 其次是运输, 出口额占19.4%。2011年我国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54.2%。
近年来, 我国现代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新兴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快速上升, 其中, 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出口增势强劲。2011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广告宣传出口额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9%。
1.2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同样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服务产业, 以此为基础的对外服务贸易不仅弥补了国际收支的巨额逆差, 同时还充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十几年来, 美国服务贸易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据世贸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初步统计显示, 2011年, 美国为世界第一大服务出口国和进口国, 服务出口额达5, 810亿美元, 同比增长10.6%, 服务进口额为3, 950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美国服务贸易的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出现了大幅增长, 且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 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 像旅游、金融、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这些行业占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都在10%以上。总的来看, 以上这些行业大多都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现代产业。这说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服务贸易要求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 美国利用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大力推进了服务贸易产业内的发展与升级, 不再依赖传统服务贸易产业。
2 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国际竞争力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 和其他各国家的竞争力相比较, 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服务贸易发展最发达的国家, 本文对中国和美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 并找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 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同类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 该值越大, 表明该国该类服务越具有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
据WTO全球服务贸易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 821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比例为4.4%;服务贸易进口2, 37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比重为7.7%;全球排名第三位。2011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高达5, 81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18.3%;服务贸易进口3, 95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比重为12.9%。从总额及占全球比重来看, 美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远高于中国。
2.2 传统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传统服务贸易主要是指运输和旅游业, 对一国总体服务贸易有巨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迅猛, 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比例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在一国的服务贸易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引入TC指数对中国和美国传统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TC指数即贸易竞争指数, 是反映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TC=Xij-Iij/Xij+Iij, 其中Xij为i国j行业服务贸易出口总额;Iij为i国j行业服务贸易进口总额。TC取值大于0, 说明服务贸易为净出口, 表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近于1, 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 取值小于0时, 说明服务贸易为净进口, 表示国际竞争力较弱;越近于-1, 国际竞争力越小。
数据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12
由表1可知, 尽管中国的传统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但与美国比较, 其国际竞争力还是偏弱。例如, 在运输业服务贸易中, 2011年美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出口额约为789亿美元, 约占世界9.2%,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额约为356亿美元, 约占世界4.1%。美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绝对值和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额比重都高于中国。
在旅游服务贸易中, 2011年美国旅游服务出口额近1, 496亿美元, 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高达14%, 而2011年中国旅游服务出口额为485亿美元, 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仅为4.6%。美国旅游服务出口额及占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均高于中国, 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TC指数看, 中国和美国的运输、旅游服务业的TC指数均较低, 中国的运输、旅游服务业的TC指数分别为-0.39和-0.20, 美国则分别为-0.04和0.27, 这是因为尽管中国和美国的运输和旅游服务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都较高, 但它们的进口额也较高, 因而TC指数显示国际竞争力较弱。
2.3 新兴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新兴服务产业是指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新起的服务产业, 主要包括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利权和特许费用等。
数据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12.
由表2可知, 美国现代服务贸易竞争力远远高于中国。从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标看, 美国新兴服务贸易行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总体保持着较高水平, 而中国在这些行业出口市场占有率极低, 差距较大。2011年, 美国的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利权和特许费用的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0%、18.1%、23.5%、6.1%、38.4%, 大大高于中国的1.7%、3.9%、0.3%、4.9%、0.3%。与传统服务业比较, 中国的新兴服务业与美国的差距更大。
从TC指数看, 中国的新兴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明显劣于美国, 如2011年美国的金融服务和专利权和特许费用服务TC指数高达0.66和0.50, 而中国对应的TC指数仅为0.07和-0.09, 国际竞争力远低于美国。中国想要成为服务贸易强国, 大力发展服务业, 就必须加强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
3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由上文可知, 我国的传统服务产业一直以来仍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 其出口占据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半壁江山。而且, 如运输和旅游等传统优势又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产业, 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考虑到目前我国仍是人口大国, 在发展服务贸易时, 不能随波逐流只注重新兴服务贸易行业, 而完全忽略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我国应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 继续大力发展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同时, 为了提高传统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如提高传统服务产业的技术和知识含量, 充分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增加贸易的附加值, 扩大进出口总量等, 从而通过传统服务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服务行业的发展。
3.2 鼓励技术创新, 提高服务业竞争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货物贸易的发展, 新兴服务贸易在全球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 我国的货物贸易发展迅猛, 但新兴服务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货物贸易的发展。对于新兴服务贸易, 技术创新是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源泉。技术进步不仅可以改变传统产业技术风貌, 而且可以带来产业升级和新兴服务产业的诞生, 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形成突出优势, 甚至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 创新体制、创新环境方面的落后, 技术研发投入的投入不足等, 给我国服务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 为了较快地培育我国新兴服务产业, 我们要重视创新体制的建立, 鼓励技术创新, 利用创新来加快发展我国的新兴服务业。
3.3 完善服务业人才培育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培养优秀的服务人才。人才的差距是中美服务贸易特别是新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 要想发展中国的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 就发须大力培养自己的服务人才, 加强人才资本积累。只有培育了优秀的服务人才, 才能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应从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出发, 以体制创新为切入点, 借助经济全球化契机, 努力发展知识经济, 创新高级人才培育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体制, 增加人力资本培育投入。
参考文献
[1]张希坤.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及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 2012 (2) .
[2]梁美华, 罗聃.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3]温明.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4]惊萍.美国服务贸易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 2010 (12) .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10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飞速增长, 对外贸易逐年增加,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据统计,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 比2006年增长33.5%, 较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了近59倍。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超过17%, 远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同时,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270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8.9%, 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 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八上升到第七位。但是, 中国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2006和2007年, 中国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左右, 而据世界银行统计, 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美国近80%, 发展中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由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导致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整体中的地位偏低。长期以来,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图1可看出, 1995年以后,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都小于进口额, 呈现逆差状态,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在全球趋于劣势。不过,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20亿美元, 比2006年下降了69.1亿美元, 延续了2005年、2006年逆差下降的趋势, 而且下降幅度很大, 逆差减少主要源于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它商业服务等项目顺差的增加, 这也体现了中国服务贸易随着出口增长幅度超过进口增长幅度逐步趋于改善, 比较劣势也并非一直衰退下去。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整理而成
2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2.1 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
就此指标来说, 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贸易领域。近年来, 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占比虽呈逐步上升势头, 旅游服务出口比重略有下降, 但仍占最大比重。
2006年, 中国运输服务出口210.2亿美元, 比2005年增长36.2%;旅游出口339.5亿美元, 比2005年增长15.9%。2000-2006年间, 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年均增长34.1%, 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2.2%上升到23%, 是仅次于旅游的第二大服务出口行业;同时期, 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3.1%, 一直为中国第一大服务出口行业, 但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却由53.8%下降为37.1%。运输和旅游出口两者合计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60.1%, 而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和知识密集的行业, 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之, 我国服务贸易各项目的净出口指标显示出我们的竞争优势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仍处于相对劣势。
2.2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
一个国家 (地区) 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强弱直接表现为其服务贸易出口。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即国际市场占有率。表1为2007年世界10个主要国家 (地区) 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序及占有份额,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虽上升到世界第七位, 但出口额为1270亿美元, 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3.9%。2007年, 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的国家除中国外均是发达国家, 美国仍居于霸主地位。中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仅为美国的27.97%、英国的48.29%、德国的64.47%。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还很弱, 所以目前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世界市场份额是首要问题。
数据来源:根据WTO秘书处数据整理
2.3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即TC指数, 是对一国 (地区)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 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即TC指数= (出口-进口) / (出口+进口) , 常用于测定一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数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 它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 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 它均在-1~1之间。指数值越接近于l则竞争力越大, 指数值越接近于-l表示竞争力越薄弱。
数据来源:根据1997-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计算
表2中, 从整体上来看,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中国TC指数一直为负数, 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处于比较劣势,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从发展趋势上看, 中国TC指数在缓慢上升,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1997-2006年, 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06年, 中国在运输、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上的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 说明这些行业竞争力低下, 其中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都接近于-1, 说明这些行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力。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竞争力指数虽为正值, 但都比较小, 表明其国际竞争力不强。从各行业发展趋势看, 中国运输、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和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步提高, 而旅游、保险、专利使用和特许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
2.4 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即RCA指数,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 (地区) 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它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 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 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如果一国RCA指数大于2.5, 则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 5 -1. 25之间, 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 则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RCA小于0.8, 则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WTO数据统计、《中国统计摘要2007》等相关数据计算
由表3可见, 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小于0.8, 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 虽然1997-2006年10年间变化幅度不大, 平均值为0.54, 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 中国服务贸易RCA指数在缓慢下降,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而言, 竞争力在相对下降。
(2)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 即CA指数, 即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 从而得到该国该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如果一国CA指数大于0, 说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比较优势, 若CA指数小于0, 则说明该国服务贸易不具有比较优势;该指数越高, 该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 该指数越低, 该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越弱。
由表3可见, 1997-2006年, 中国服务贸易CA指数呈上升趋势, 由1997年的- 0.26上升到2006年的-0.17, 但数值一直小于零。因而, 从总体上来说, 中国服务贸易不具有竞争优势。此外, CA指数是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 得到该产业真正的比较优势, 所以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受服务业进口的影响比较小, 主要受服务贸易出口情况的影响。
(3) 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即NRCA指数, 是用一国某一产业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例与该国该产业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例之差来表示该产业的贸易竞争优势。NRCA指数值大于0表示存在竞争优势, 指数值小于0表示存在竞争劣势, 指数值等于0表示贸易自我平衡。NRCA指数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 反映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 更能真实反映进出口情况。该指数值越高, 国际竞争力越强;该指数值越低, 国际竞争力越弱。如果考虑贸易壁垒的影响, 这种比较优势与真实的比较优势可能出现一定的差距。
由表3可见, 1997-2006年, 中国NRCA指数在-0.04和-0.02之间波动,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弱的竞争力。2006年, NRCA指数为-0. 03, 比2005年略有下降, 比1997年有所上升。
3 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服务业, 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产业, 服务业发展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实力, 全面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能力。政府要重视和支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3.2 加快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优化服务贸易内部结构
中国服务贸易在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具有比较优势, 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如旅游业, 今后应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继续深化传统服务项目的发展, 同时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信息、教育、文化以及社区服务等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以国际需求为导向, 促进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3.3 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 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要加大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一个国家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力资本的竞争, 当前, 中国缺乏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及律师等, 政府应当担当起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重任, 应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也可通过某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 引进人才和技术;但同时也要防止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其次, 要加大对教育、研发等要素的投入, 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及整体竞争力。
3.4 加快服务立法, 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 使中国的服务贸易尽快融人世界这个大环境, 我们应加强对GATT、GATS及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 尽快建立健全符合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目标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支撑和规范力度, 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 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因此, 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制定一部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②加快各服务部门的立法进度, 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③增加服务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④按照国际标准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立法, 使我国的服务贸易立法能够与国际接轨。
3.5 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加强国家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目前, 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对服务贸易实施间接管理模式, 政府部门侧重于宏观政策的制定,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一般不直接面向企业实施贸易服务。而我国现行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是直接型管理模式, 主要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或其直属的事业机构来实施, 容易产生官僚作风、不经济甚至腐败。因此我国可尝试采用间接型模式, 首先应迅速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 从战略角度制定出中、近期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和策略。其次明确各级政府商务机构、相关服务产业发展部门、各种半官方机构和民间社会机构的职能, 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再次, 建立健全服务贸易行业协会组织,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服务市场的协调作用。
摘要: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服务贸易已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取得迅速发展, 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 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对外贸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
参考文献
[1]胡曦, 钱聪.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市场论坛, 2007, (08) .
[2]王小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对策与战略, 2007, (11) .
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11
摘 要 本文以金融服务贸易为对象,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分析,指出中国在世界金融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比较弱,并在总结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服务贸易 金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一、金融服务和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
金融服务是服务的一种,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对金融服务作了如下定义:金融服务是指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方面的服务,包括所有保险和与保险有关的服务及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本文所指的金融服务是指除保险服务外的金融服务。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就是以提供金融服务为目的的国际性商业服务活动,有四种形式:(1)跨境交付,从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金融服务,如一国消费者购买境外外国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2)境外消费,在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如一国银行对外国人的旅行支票进行支付。(3)商业存在,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商业存在提供金融服务,如外国金融机构在东道国投资设立分支机构。(4)自然人存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金融服务,如一国从事金融服务的个人到另一成员国提供风险评估和金融咨询等服务。
当前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也是以商业存在和跨境交付为主,其中以商业存在为最主要的形式。这是因为服务贸易的无形性,以及其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特殊性,使得服务交易通常需要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完全沟通。此外,与众多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来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的动因一样,金融服务贸易以商业存在的形式出现同样可以规避服务贸易壁垒,获得信息优势,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个国家某个产业或某种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市场该产业或产品出口总额的比率。该指标从一个国家整体的规模和产业整体实力的基础上简洁清楚地反映了该国该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大。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表示i国j产业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表示i国产j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 表示世界市场上j产品的出口总额。在反映金融服务贸易时,采用某年某国的金融服务出口额和世界整体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来计算。
表1为2003年-2010年各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上的进出口额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及金融服务贸易占整个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3-2008年,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上,英国和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前两位,两者差不多占到国际金融服务的一半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英、美两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超强。就2008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仅占0.11%,而在随后的2009年和2010上半年,状况仍没有明显的改善。
因此,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来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还很弱,距离日本、印度、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与英美等发达的国家相比,处于很明显的竞争劣势地位。
(二)贸易竞争优势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称为TC指数,指的是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指数,它从总体上反映了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情况。计算公式为:
=( - )/( + )
其中, 代表了i国j产品或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 代表i国j产品或产业的出口总额, 代表了i国j产品或产业的进口总额。该指数剔除了各国国内通货膨胀等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各国之间因大小不同使得国际间数据不可比较的影响,因此能更好的反映一国某个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数的理论范围为[-1,1],当其数值接近0时,说明目标对象的比较优势接近于平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目标对象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越接近1,比较优势越大,竞争力一般越强;小于0时,说明目标对象的比较优势较弱,越接近-1,比较优势越小。如果值为-1,则意味着该国该种产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毫无比较优势可言,更谈不上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反之,如果值为1,说明该国该种产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到,英国和韩国的历年TC指数值保持在0.6以上,均值分别达到了0.66和0.74,说明這两个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一直保持很大的顺差,具有有很强的贸易竞争优势。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出口国,金融服务贸易指数均值维持在0.5左右,贸易竞争优势不及英国明显,这和美国的金融服务竞争方式的升级有很大关系。新加坡也一直保持着较大的比较优势。此外,除印度外,其他国家的历年TC指数都为正值,表明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就中国而言,中国的TC指数一直为负值,其中在2003--2005年有所提高,但在2006年迅速下降,为-0.72,表现出极大的比较劣势。直到2010年上半年,改指数开始反弹为正值。根据该指数的经济意义,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在近几年来处于贸易竞争劣势,与英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与发展势头良好的韩国、新加坡相比,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三、制约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金融服务业在我国起步晚,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金融服务业真正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时间并不长。大致以1995年作为分界点,1995 年之前是金融服务业恢复形成阶段;1995年后,金融服务业才进入逐渐完善和深化发展时期。目前,我国服务业的优势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如旅游业、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讯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服务总量较少且占世界市场份额较小。
(二)金融服务业的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比较低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低,缺乏持续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在制度创新能力上,我国的金融服务企业普遍没有意识到战略研究投入的意义。事实上,推动企业创新不仅在于技术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战略方面,加大对战略研究的投入是金融服务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金融服务业在战略研究方面还刚刚起步,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建立战略研究机构,战略研究投入更是明显不足。
(三)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人才匮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力资源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金融业服务业作为一项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要高于其他行业。然而现阶段,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落后,金融专业的教育仍以理论教育为主,导致培养的人才在外语水平、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上很难满足金融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而且,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后,外资企业突破了地域和数量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用更优厚的待遇吸引国内金融人才,加大了国内金融服务业优秀人才外流的可能性。
(四)金融运行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金融全球化的加深导致了只有小型开放经济才可以基本不考虑政策的溢出效应,而大国在制订货币金融政策时,就不能不事先考虑相互间的政策溢出并进行政策协调。发展中国家由于内部金融市场狭小,信息闭塞,金融机构自律和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会成为国际资本无序流动的牺牲品。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更是暴露了各国金融运行和监管机制的弊端。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很容易受其影响。
四、提高中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一些大金融企业纷纷破产倒闭,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暂时处于疲软。首先,我国金融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走出去的速度和规模,大力发展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增强我国金融业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走出去”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快收购海外金融企业,扩大当地业务,同时还可以定期派出员工去进行实习和培训;二是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投资参股跨国公司和金融企业。其次,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两个提升为目标:提升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金融服务业占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
(二)提高金融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
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业要应对挑战,就要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以商业化、股份制和现代化的要求,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决策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实行严格的行长经营负责制和离任审计制。改革产物管理体制,使利益和成绩挂靠,同时还要加快金融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脚步,在开放本国金融市场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本国金融机构走出去。重新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系统。
(三)加强金融业人才资源建设
首先,应加大人力资源特别是教育的投入,对普通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包装,同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优秀企业的高级人才投入到我国金融业建设中来;其次,改革高校的教育模式,注重对人才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且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措施减少我国金融人才的流失。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监管水平
首先,政府要推进和完善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使其现代化,商业化运作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规范市場准入标准,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超国民待遇”优惠,促进良性竞争,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再次,加强监管力度,强化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透明度,加速利率市场化,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规范金融市场。最后,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金融监管模式,并建立以央行为核心,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组成的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相结合的多方位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严启发.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化的思考.国际贸易论坛.2008(01).
[2]王静.中美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对比及启示.国际经贸探索.2008(04).
[3]李伟,韩立岩.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金融研究.2008(05).
[4]陈小静,张洁.股改后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国际商务研究.2008(03).
[5]韩景华.中国金融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金融与经济.2009(12).
[6]殷凤.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2).
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篇12
改革开放以来, 中日两国的服务贸易都得到了发展。中国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55.79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1571亿美元, 增加了27倍。与此同时, 日本2005年的服务贸易额与1985年相比也增加了6.38倍, 可见,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要快于日本, 但是中日两国的服务贸易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 两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偏低。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的5.8%, 服务贸易的出口在世界上占有的份额仅为3%, 而日本同期这两个比例分别为5.9%和4.4%, 可见两国的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来说所占比例都偏低, 而且中国服务贸易的比例比日本还低, 因此我国的服务贸易有待进一步发展。其次, 两国服务贸易都为逆差。从1992年起, 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已持续10年, 且呈逐渐增大趋势, 而日本服务贸易的逆差数额虽然比中国还要大, 但日本服务贸易的逆差是在逐渐减小的。再次, 服务贸易的行业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 而日本服务业的优势主要存在于知识密集型行业, 可见总体上我国的服务贸易与日本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二、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衡量一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有许多指标, 本文运用出口市场占有率来衡量两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整体竞争力, 运用TC指数来衡量中日两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运用RCA指标来分析中日服务贸易的相对优势。
(一) 出口市场占有率
出口市场占有率是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 反映一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整体竞争力或竞争地位变化, 比例提高说明出口竞争力增强。即:出口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下表是1999~2005年中国和日本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
由表1不难看出, 日本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总体来说保持平稳, 在4%左右波动, 而中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但上升的趋势比较缓慢, 一直未超过3%, 可见我国与日本相比, 服务贸易整体的出口竞争力是在增强的, 但是仍存在近1%的差距, 总体竞争力较弱。
(二) 竞争优势指数
竞争优势指数, 简称TC指数, 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 可对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及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Nij= (Xij-Mij) / (Xij+Mij) 。其中, N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额。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 (-1, 1) , 当其值接近0时, 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 说明比较优势大, 且越接近1越大, 竞争力也越强;反之, 则说明比较优势小, 竞争力也小。
1.中国服务业的TC指数
由以上资料不难看出,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我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是在逐渐增大的, 近几年来保持在-0.08左右, 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猛的同时总体竞争力不强。从服务贸易的具体部门来看, 劳动密集型行业, 比如旅游业的TC指数始终大于0, 说明我国在旅游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 建筑业的TC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 我国建筑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也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电信业的TC指数一直不是很稳定, 近两年来TC指数一直小于0, 这说明我国的通讯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的邮电部门长期处于独家垄断地位, 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 这从某方面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开始放松通讯业的管制并在通讯业中逐步引入竞争, 多多少少地影响了通讯业的竞争力, 但随着引入竞争的深入, 相信我国通讯业的国际竞争力会逐步增强。我国运输服务业的TC指数一直在-0.5左右波动, 处于比较劣势, 但是近几年来有所好转。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如金融与保险服务的TC指数则一直小于0, 说明我国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
数据来源:www.wto.org:trade of region 1999-2005
2. 日本服务业的TC指数
日本服务业的TC指数虽然也是一直小于0, 但日本的整体竞争力是在不断上升的。从表中可见, 日本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是建筑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版税和许可证。其中建筑业的TC指数始终大于0, 且呈增长趋势, 竞争力是在不断增强的。这与日本长期对建筑行业实施保护是分不开的。而金融服务业之所以具有较强竞争力是与日本政府对金融业的重视程度密切相连的。二战后期, 日本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对国内金融市场实行了严格的管制, 形成了限制性的金融体制。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转入低速增长阶段, 日本开始走金融自由化道路, 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又进行全面的金融改革。正是在这种政府针对本国的经济情况有限度的改革措施下, 日本的金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由数据不难看出, 日本金融业的TC指数一直稳定在0.2~0.3之间, 偶有波动。在版税和许可证方面, 日本的TC指数由2002年的-0.028增加到2005年的0.093, 增长显著。日本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是交通运输、通讯、旅游和保险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为了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巴拉萨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 他认为, 国家在a产业或产品的贸易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用a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总贸易额的份额之比来显示出来, 即: (RCA= (Xij/Yi) / (Xiw/Yw)
数据来源:据WTO官方网站数据计算所得
数据来源:据WTO官方网站数据计算所得
其中, Xij代表j国i种服务的出口额, Yi代表j国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出口额;Xiw代表世界i种服务的出口额, Yw代表世界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总额。这一指标, 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 一般而言, 若RCA<1, 则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若RCA>l, 则处于比较优势, 取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为了更直接地比较中日两国的比较优势, 可计算中日的相对RCA指数, 即:RCA= (Xi日本/Yi日本) / (Xi中国/Yi中国)
本文中所选数据为1995~2005年中国和日本服务贸易的出口以及两国的总出口, 下表为RCA计算结果, 比值为日本相对中国的RCA值。
数据来源:据WTO官方数据计算所得
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日本相对中国的RCA指数为1.3左右, 说明日本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要略高于我国, 我国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 但这种劣势不是很明显。从各个行业来看, 我国相对于日本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是交通运输、建筑服务、金融服务、版税和许可证服务。而在旅游方面, 我国处于比较优势。我国保险行业在1999年是处于比较优势的, 但近几年来日本在该行业的竞争力已经超出了我国, 截至2005年, 日本相对于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1.891, 可见我国的保险业有待发展。而计算机服务方面, 日本则由最初相对我国的比较优势变成了比较劣势, 可见我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发展之快。
三、对我国构建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 我国与日本在服务贸易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要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贸易行业, 就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中的促进作用
政府在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政府在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功充分表明政府在引导行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目前, 我国的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 但整体水平偏低, 竞争力偏弱, 部分由于在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行业还处于幼稚期, 因此政府应基于安全和发展的考虑, 给予适当的保护, 以避免我国部分服务业承受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政府应根据不同行业的实力和具体的发展情况, 实施逐步开放的政策, 确保这些行业生存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 这种保护性的政策是有范围和时间上的限制的, 一旦行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后, 这种保护政策就相应地撤除, 只有如此, 我国服务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经济才能稳定增长。
(二) 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促进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
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是在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我国可以继续发挥在这些行业的比较优势。在确定服务贸易的发展重点时, 可以优先考虑旅游服务、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行业, 提高这些行业的科技含量, 增加贸易的附加值;与此同时, 我们不难看出, 服务贸易要想长足的发展, 仅靠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是不行的, 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行业, 日本服务贸易优势行业主要集中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 比如金融、版税等, 因此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的竞争力是我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积极提供与产业政策结合的税收、信贷等财政优惠政策, 促进电信、金融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 使我国的服务产业不仅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能为其他各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支持。此外, 对于信息和计算机等新兴行业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使其成为提升竞争力的亮点。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 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但都同时存在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均为逆差、服务贸易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综合运用出口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竞争力指数对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中的促进作用以及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促进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RCA指数,TC指数,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谭晶荣.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7) :71-77.
[2]郑吉昌, 周蕾.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评价[J].经济问题, 2005, (11) :18-20.
[3]李夏玲.日本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江苏商论, 2006, (4) :86-87.
[4]陈虹.日本贸易政策的历史性转变[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 (6) :67-71.
[5]张蕴如.日、韩两国服务业的发展特征的对比分析[J].统计与预测, 2003, (4) :17-20.
[6]赵书华, 李辉.全球服务贸易10强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11) :77-81.
【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推荐阅读:
服务贸易竞争力08-29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05-17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05-23
服务贸易结构升级分析07-13
中印服务贸易比较分析09-14
中韩服务贸易现状分析06-15
河南省贸易竞争力分析05-19
服务贸易开放05-25
服务贸易壁垒05-26
服务贸易结构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