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专业

2024-07-06

中职旅游专业(共12篇)

中职旅游专业 篇1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初级管理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才市场对初级技术人才、初级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 国家方针政策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院为更多、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服务于地方经济, 近些年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生源的生活背景、个性、智力的差异导致教学难、管理难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就旅游管理专业中职班而言, 100%的学生初中成绩较差, 一半以上的学生性格顽劣;90%的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想法。尽管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致力于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但基于生源现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的校内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成为旅游专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途径之一。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必要性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始终保持这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业隶属第三产业范畴, 被称为我国的“朝阳产业”。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地球村”的形成以及国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和各种度假机制的不断完善, 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出境游、入境游、境内游为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 政府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极大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2009年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 把我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 发展旅游业在经济上的先行作用, 促进旅游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铜仁地方政府也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致力于把铜仁打造成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文化相交融的旅游胜地, 努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 与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发展战略地位不相称, 当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这种现状在铜仁地区尤为突出。本地酒店、景区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大多只有初高中水平,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较少;履行社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但无论是酒店还是景区、旅行社, 经过专业培训或者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员工都很少。大多数本专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通常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对实践工作完全不能上手、适应性差, 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则因为实践操作比较强, 更容易为企业所接受。

三、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下, 我院当前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开始尝试向技能培训方向转变。但由于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始时间较短, 教学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 课堂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主。

我院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基本上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以教师为中心、以统一教材为中心、以讲授为主, 辅以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保证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只要教师事先熟悉教材、备课就能完成, 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对于绝大部分对学习缺失的中职生而言缺乏吸引力, 学生做不到专注听讲。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贪玩的特点, 往往比较好动。讲授式教学参与性不强, 多要求学生静静地听, “不好玩”, 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地方。这种课堂教学的结果就是教师“讲完了”就意味着这堂课结束了, 至于教学效果, 往往不尽如人意。

其次, 讲授式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复习, 对大多数中职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讲授式教学因为教学内容比较集中, 理论比较多, 通常需要课后花时间去消化、理解、掌握。中职生因其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 做不到及时预习、复习, 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第三, 讲授式教学对教师个人素质要求不高, 一部分教师图方便省时,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敷衍了事, 课堂教学“照本宣科”。不说中职学生没有学习动机, 即使他们愿意学习, 教师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也会让他们对课程退避三舍。

目前我院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如本末倒置、学习主体缺位、教学手段单一、操作流程机械、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与我院中职教育的育人目标、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明显。

(二) 实训课程实现不了“实训”要求。

我院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要求以“岗位能力”为导向, 开设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训课程, 如前厅、菜点、导游等等都有一定时数的实训课程。

首先, 教师个人素质影响实训课程的实训效果。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很多实操性课程隐涵对授课教师职业能力、企业经历的较高要求。但我院本专业的实训教师多由没有企业经历、没有实操经验的教师担任, 导致对学生的实训课程不能够较好地切合实际岗位。

其次, 现有条件影响实训课的开展。中职旅游管理课程中的诸多实训课程对实训环境要求较高, 如导游、前厅、旅游行计调、菜点酒水等实训课程的性质决定实地实训效果最好。但由于各种条件制约, 我院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多是在校内课堂以模拟的形式开展。尽管这些实训课程比单纯的理论讲授能更好地实现参与式教学, 但效果远远赶不上实地实训。这一现状导致实训课程的组织流于形式, 与培养学生技能的目标相关甚远。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结合我院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与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借鉴前人思想、总结个人课堂教学管理实际, 现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总结如下:

首先, 要实现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 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实践参与式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学”作用的现状, 致力于开拓参与式课堂, 意味着强调学习者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一起分析、解决问题, 该方法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主体间性, 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中职生而言, 参与式课堂更能适应他们贪玩、好动的个性特征, 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改变学习主体缺位的现状。通过参与式课堂教学, 把学生由被动受“教”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激发他们求知、自我表达的积极性, 使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 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沟通、解决问题、自我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契合我院中职旅游管理教育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第二, 强调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要针对时间观念差、纪律性差、兴趣缺失的中职生特点, 组织好每一堂课, 需要老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就旅游管理专业的中职生教学而言, 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中职生的心理特征, 了解中职生的喜好与兴趣所在, 精心设计课件, 用丰富的图片、案例使理论教学生动化, 尽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案例分析相结合,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其次, 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 将课堂活动的划分为若干小的环节, 精心思考各环节之间的衔接, 巧妙利用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 努力实现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课堂。就现状而言, 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里完成, 因此每一堂好课都要求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认真备课。

第三,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实训教学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在现有条件下旅游管理专业的中职生“工学结合”的实现度较低:受客观条件限制, 旅游管理专业很多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岗位能力的培养、锻炼基本上都是在教室中完成, 缺少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观摩、演练, 理论知识不能够较好地与现实生活结合,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高;诸多基本岗位能力如酒店营销中的营销策划因缺乏对真实营销活动的完整、直观体验而往往脱离实际, 成为纸上谈兵, 缺乏实用性。因此,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真实课堂”的呈现, 是能否顺利培养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第四, 加强有企业经历教师的引进及现有专业教师实操能力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除通用课程之外, 各门能力导向型专业课程都要求任课教师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鉴于我院现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兼任实训课程的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 对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课指导、技能训练停留在表层, 无法深入, 应从三个方向着手改变这一现状:一是引进企业人员进行实训课的指导, 二是让现有专业课程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 丰富经验, 三是针对现有教师经常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培训与研讨。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要求, 也是我们职业教育最核心的研究课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教改中受惠, 实现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发展, 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我们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尝试。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初级管理人才。基于生源现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的校内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成为旅游专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途径之一。

关键词: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泓.高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3

[2] 郭玉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10)

[3] 张艳蓓.20世纪90年代美国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 林克松.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D].西南大学, 2014.

[5] 唐智彬.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6] 梁美红.哥本哈根进程中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7] 马树超.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01:28-33.

[8] 阮小葵.以就业为导向的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中职旅游专业 篇2

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 孙金偲

[摘 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进入行业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多年总结,实习的效果和实习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现就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旅游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生在鸡西市兴凯湖和珍宝岛旅行社实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实施办法,妥善做好实习前到实习后全过程管理工作。

[关键词] 旅游专业 实习问题 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职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安排学生在行业的实习和校内的实验实训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

一、中职学生行业实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我校中职旅游管理专业采用“ 2 + 1 ” 的培养模式,将实习列入教学计划中,即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参加校内的理论学习和短期的实习实训、专业实践,最后一年的时间用于完成校外的集中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联系实习单位,签定有保障的实习协议,建立实习合作关系,由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分到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单位(旅行社)再负责安排指导老师(师傅),双方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单位实习期间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负责不定期地到单位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在学生和单位中间沟通协调,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生活和专业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进入珍宝岛和兴凯湖旅行社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暑期行业实习。

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根据本人在指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发现,学生从开始实习到结束实习整个过程会经历期待一失落一抵触一调整周期反复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很多学生的实习总结中都提到,自己在前两个星期中自己由十分兴奋变成十分疲惫。如果调整不好,这部分学生就会找不到方向,最后选择逃避(在实习第一个星期就有两个学生觉得自己不适应实习生活,主动放弃),而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好的调适,就能适应和安定下来,并逐渐找到自己的目标(最后共有26人完成了全部实习过程)。

经过带队老师共同分析,认为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对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中职学生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很多学生选择旅游专业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选择,而非出于对旅游业的了解和喜爱。进校后虽有所了解,但因缺乏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听信学生间的道听途说,认为旅游业是“伺候人”的、吃“青春饭”的行业,很多学生缺乏职业自豪感,没有远大的职业理想。

但我们也从中看到深的层面,在教学中一些方面的缺失:

1.缺乏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众所周知,其实职业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养成而非传授。而绝大多数旅游院校恰恰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和实训室里能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举止彬彬有礼、服务热情主动、和同学亲切友好,而一旦脱离了教学环境,便把书上的理论和老师的教诲臵之脑后,这样仅靠课堂上的讲授和训练,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非常困难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应该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2.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相脱节。虽然职业教育已经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理念,旅游院校也都明确了“请进来、走出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建设设备完善的实训基地等办学思路,但由于师资和资金的紧缺,企业要求的与时俱进,这些办学思路在落实上大打折扣,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规格仍然和企业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职业技能上的差距可以通过企业培训在短期内弥补,而职业素质的差距却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

3.课程体系设臵不够完善。由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旅游中职大多采取“2+1”或“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学生在校时间短。因此教学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尽量完成必修课,而忽视了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像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能不开就不开,而像旅游职业道德、礼貌礼节等课程的课时也是一再压缩,得不到足够重视。4.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由于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晚,现在各旅游院校的专业教师科班出身的较少,大多是半路出家,动手能力不强,没有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实践经历,再加上师资短缺,教学任务重,也没有时间进行自我实践提高。同时又因缺乏一整套对旅游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特殊教学形式,使旅游职业素质培养存在先天不足。

二、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校方面

1.改变传统教学先学后做一刀切模式,在学中做,做中学,加强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旅游院校可以争取政府投入,建设宾馆和旅行社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也可以选择一两家规模大、部门齐全、管理先进的用人单位作为学校的长期合作伙伴,定期安排教师和学生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行业动态,从而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而学校可以在员工培训、毕业生推荐等方面给企业提供便利,真正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

2.从行业需求入手,完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块。首先在普通文化课程内容选择上,既不能完全放弃语文、数学、政治、外语,也不能过分学科化。应当遵循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作必要准备。例如语文课程内容可以侧重于旅游文学和朗诵等口语表达训练,而不必拘泥于普通教育中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其次在专业课程方面,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到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法律、建筑、装潢、心理学、食品学、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对这些知识当然不可能要求学生都能精通,但要做到“博”和“杂”。为解决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课时少等问题,我们需要在原有课程设臵的基础上,将这些与旅游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优化,适当增加具有本地特色和应用性强的课程内容,例如礼貌礼节、公共关系、黑龙江旅游地理等。还可以结合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特色,开设二人转鉴赏、黑土地文化现象等选修课程。学生的知识面宽了,自然在工作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也更好的满足了旅游者通过旅游寻求知识、陶冶情操的需求。

3.改革旅游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一种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并且把学习者视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即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在进行旅游专业课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酒店、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谓“您”等,这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4.重视养成教育,在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虽然旅游教育起步较晚,但旅游教育工作者都深深地认识到,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旅游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如举办旅游专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通过参加义务导游、礼仪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自豪感。除了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还重在平时的养成。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的人格魅力都是养成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和平台。首先,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要让学生明白,学校的管理是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而提出具体措施并管理的。旅游专业可以结合酒店和旅行社的要求制定出有关仪容仪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方面的规范要求学生执行,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检查措施。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创建一些涵养德行、开阔胸襟、启发智慧、提高情趣、健康身心的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最后,“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的职业素质、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也十分关键。“其身正,不令而行”,言行举止,都在引导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敬业乐业、积极进取,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

5.系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理想。目前很多旅游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仅仅是在学生实习前安排几场报告了事。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期间,而且应该是越早越好。在入学教育时,实习指导部门就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在校期间,定期请旅游行业专家来校介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人才需求状况,加深学生对旅游业的了解和献身旅游业的决心。还可以邀请业界的优秀代表来校作报告,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二)学生方面

1.自身对行业了解不全面。对于学生而言,在实习之前对行业的了解仅限于课堂和一些电视剧的介绍。通过图片画面,学生往往只看到了在旅游单位工作比较光鲜的一面,幻想着管理工作的体面,对实习单位和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而忽视了实习单位基层工作的艰苦。很多学生在学校练习技能的时候,技巧掌握不到位,练习时间不够长,在单位实习的时候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相关景区知识储备不足,碰到言行出位客人如何应对等。

2.从单纯的校园环境到复杂的社会环境的不适应,角色没有得到转换。有的仍以“孩子”、“学生”的身份自居,而有的会以“专业”、“尖子”的角色出现。这些都给他们自身的工作带来了麻烦和矛盾。

三、改进实习管理的对策

要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实习的最终目的,就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切实做好实习的全过程管理。

(一)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基地的选择。学校首先要选择好实习单位,尽量选择资金雄厚,管理先进,有成功经验的实习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并与其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因为其管理比较规范严格,客源充足而稳定,这为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更好地掌握服务技能提供平台。同时,学校也能在不断的合作中,找到最适合本校学生和本企业的教育管理方法,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成本。、实习制度的制订。学校要有详尽的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细化实习制度的内容,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鸡西职教育中心在这一方面有一套业较为完善的制度措施,有着一系列的规范文件,比如教学实践申请表,学生教学实践协议,学生教学实践安全预案,教学实践计划表,学生实践教学管理手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文件在规范学生行为,保证实践教学品质方面起到了监督和保障的作用。、实习的准备动员。在平时的专业课上,学校就要求专业教师要灌输实习单位工作的职业思想和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实习之前,鸡西职业教育中心就委派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工作。5月份和6月份进行了两次选拔和动员会,在动员会上,校领导和专业教师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清实习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安全知识,让学生能够做好角色的转换,让其明确到实习单位上岗后,学生的身份就转换为实习单位员工的身份,在客人面前就是实习单位形象的代表,在领导面前就是一个独立成熟的员工。正是由于学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有效的防止学生太理想化而产生心理落差,减少甚至避免学生由期待到失落的情绪影响,最终我们这次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二)实习中的管理、明确的工作纪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除了遵守学校的实习制度外,必须以一个员工的身份遵守实习单位的员工守则。现代职校旅游部和良木缘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和合作,预先把两个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汇总,最终形成了双方都能满意的结果。这样既便于实习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深入了解和适应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这也是学校和实习单位评价学生实习情况的因素之一。、多元的培训。一般来说,培训是实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对于在实习单位实践的学生来说,培训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方面,学生作为一名在校的学生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他们是作为一名“员工”,进行正常的企业培训。在以前,很多实习单位企业只是在学生刚来的时候给他们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以后就由学生自己跟着“师傅”后面学。这样虽然节约时间,但由于“师傅”的技能水平不同,还有个人的习惯,“徒弟”们学到的也是凤毛麟角。经过我们和良木缘的大量沟通,良木缘在参考了我们在校教材之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岗前专业培训。整个培训过程,学校专业教师全程陪同,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量化打分。在这个过程,我们也发现,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和其他员工面对一样的客情,处理一样的问题,由于实习生初涉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可以以优秀员工的案例展示,以小组讨论、分组模拟等形式对他们进行专题集中的培训。比如如何搞好实习单位内部的团队协作、如何处理客人的投诉。条件许可的实习单位,还可以对实习生进行轮岗培训。良木缘在培训实习生的过程中,接受了学校的建议,采用轮岗的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轮岗培训不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素质,也增强了企业人力资源分配的弹性和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在长期意义上节约了成本。

3、及时的心理指导。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主要由学校的指导老师来做。学生初涉实习单位,既要处理好与客人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各级领导及其他员工的关系。能否正确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他们下一步的实习起到关键作用。而我们的学生很多才刚刚满法定年龄,此前从未到社会上工作过,极度缺乏工作和社会经验。此时,教师的引导就很必要。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可以降低甚至转变抵触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跟进观察,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心态。现代职校将教师安排到企业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这样既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习,及时地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教师自身实践素质的提高。针对实习点比较分散的情况,学校在各组挑选负责的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整体实习情况,在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中间起一个沟通桥梁作用。除了处理一些突发事情以外,教师的检查指导也要定期按计划执行,至少每个实习点上要去一次。在本人的实习指导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亲临现场指导好处颇多,不仅让教师能够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更是感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同时也让学生家长能够放心。除了这些好处,我们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对于双方的下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

(三)实习后的评估

正确的效果评估。根据现代职校的学生实践教学管理手册,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会给学生的实习做出评价和给分。学校可以在实习单位给分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教师平时掌握的情况,从德、能、勤、绩四个部分,针对礼节礼貌、积极主动性、适应性、遵章守纪、合理建议、客人领导评价各环节对学生进行量化打分。表现优秀的同学,不仅得到了学校和良木缘的高度评价,也为她下一步找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武器”。我个人觉的学校还可以在学生实习结束时开展技能竞赛,既能够检验学生的实习成果,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中职旅游专业 篇3

[关键词]中职 班级 快乐管理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大多是中招应试教育筛选后的“失意者”。在中职学校的常规管理中,班主任的严格管理往往引来其群体的对抗。对这一群体的教育管理,不妨引入班级快乐管理的理念。下面以旅游专业为例,谈谈班级“快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一、快乐管理内涵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快乐是人们思想愉悦时候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的实质是一种自觉自愿、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心态。快乐是实现真正的严格管理的心理基础。当前各行各业都倡导“人本管理”,不能把人当做工具使用。成功的管理,应该建立在对人性的承认和认识基础上。“人本管理”是对人性认识的必然产物,人本化的科学管理也可以称为快乐管理。快乐管理的实质就是用适合人性的文化教育人、管理人,使人遵从成功做人、做事的规律行事。具体到学校教育中就是要求班主任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育和管理,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快乐。

二、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性格偏差较大,各方面发育都处于末梢阶段,活泼好动,成绩低于其他中职专业的学生,但易于接受新鲜事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显著特点。

1.文化水平偏低。目前,当代中职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这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尤其突出。这种欠缺,不仅导致了他们日常行为的散漫和无序,也给整个专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在文化素质上的种种差别:

(1)入学时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是低分录取的。再加上入学后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文化基础学科呈现出一种不予重视、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学习态度,导致其文化素质愈加低下。

(2)学科的专业性较强,大多都是以理论来描述实际的课程,对学生而言较空洞。特别是对男生来说,折餐巾花、背导游词更让他们无所适从。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脱离实践的理论知识上,使得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下,精神资源极度匮乏。

2.行为易出现偏差。基于中职旅游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专业特点,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不够,对未来缺乏正确的认识。情绪波动较大,有些学生对教师批评说教无动于衷;而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指责却特别敏感,认为是一种人身攻击。他们的学习状况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事物和心情的影响,因而所产生的行为也极不稳定。

3.专业思想不稳定。许多旅游专业学生认为,不管是旅游还是餐饮,都是服务人的低档行业,对所学专业产生悲观、失落感,进而发展到抵触情绪及逆反心理。学生对于旅游专业的认识存在的误区,使之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厌学;有的学生急功近利,视专业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考导游证;还有的学生盲目追星,讲究穿着打扮;注重外表华丽,而忽视内涵的积淀。

三、中职旅游班级快乐管理的心理基础

1.基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专业特点,必须采用人性化的管理。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处于叛逆期,生理、心理极其不稳定,不喜欢应试教育,渴望轻松快乐的学习,期待学到真本事而不是夸夸其谈的大道理,容易对专业学习产生误解。因此,在中职旅游班推行快乐管理,既能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基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采取“快乐管理”的理念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不应简单地教课本,而应加强对学生的改造,注重对其技能的培养。面对这群特殊的学生,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面临的问题也很多,需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付巨大的考验。尤其是旅游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涉及强化纪律、品行、学习、卫生、实践等诸多细节,早中晚都要到班监督进行全面管理,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良好的心态、有效的工作方式和合理的管理模式,必然减轻压力。

四、中职旅游班级实施快乐管理的实施途径

1.有效疏导学生和教师的情绪。

(1)有效疏导学生的情绪。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专业和人生。对中职旅游班级的学生而言,或许他们并不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但渴望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有一个和教师交谈的平台。我们要针对中职旅游班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如当他们背导游词觉得烦躁时,可以适當地加以鼓励;当他们折餐巾花无从下手觉得苦恼时,可以及时做示范,抚平心理的焦躁。出现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稳定学生的情绪,并给予适当帮助,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

(2)有效疏导教师的情绪。相对于普通教师而言,中职旅游班的班主任工作难度较大,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多事情困扰着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参与导游实践,如何安排客房让他们进行模拟服务,都需要教师协调,以免学生闹情绪。学生的不满,要有一个疏通的渠道。因此,班主任应多了解学生,学校也要帮助教师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教育者,才会有愉快的情绪,才会善待学生。

2.组建优秀高效的班干部集体。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集体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管好班级的必要保证,旅游班也无一例外。班主任要善做伯乐,平时认真观察学生能力的高低、品德的优劣、态度的真伪,以慧眼识才。在充分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反复权衡。通过任命、民主选举、轮岗等方式确定班委,把德才兼备、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优秀学生选出来,让他们担负管理班级的重任。另外,要使班干挑起重担,尽快成熟,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首先要让大家了解班干的能力。比如,可以通过餐旅服务比赛,让学生对班干产生敬佩之意。同时,要激发班干的工作热情,把班级管理变为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敢管、善管。

3.实施有效的、专业性的班级管理方法。旅游专业学生应是未来职场上的多面手,班级管理方法应实施专业化的管理,这也是科学性的重要表现。可以制定班服,从外形上区别于其他班级,也可以联系某饭店宾馆定期让学生免费顶岗实习。为此,应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班级自身特点出发,在一定管理策略的指导下,以一种方法为主,把多种方法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最有利于实现预期管理目标的优化整合方案。比如,新生管理以激励和科学量化为主,老生以非正式和正式沟通管理为主,男生以权变和组织行为管理等为主,女生以柔性管理等为主。总之,尽可能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对象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以便学生成长。这样,快乐管理已初步形成。

4.以人为本,建立快乐管理的有效机制。要使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管理学生,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快乐管理的有效机制。教师将学生放在被爱、被关怀的平等对待的位置上,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快乐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旅游专业的意义和乐趣,把所有潜力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级组织。

教师须坚持把学生个人目标与班级整体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学习规划,拓宽其岗位适应渠道,加强专业实训或模拟训练,搭建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各得其所”的发展平台。贯彻落实“大教育、大培训”方针,努力构建“人人有学习成长机会”的教育培训机制,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旅游专业教育,正视自己的职业趋势,营造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管理的良好局面。

总之,中职旅游学生管理是一个长期性的、较为复杂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教育管理是对人——学生进行的工作,它的对象是有鲜活思想、有感情、有自尊心的人。管理本无常形,无定法。班主任要因人而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建立起一个个生机勃勃、团结上进的集体,教师才能真正快乐管理,学生才能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琛勇.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J].文教资料,2009,(7).

[2]方方.谈职校班级管理精致化策略[J].考试周刊,2009,(15).

[3]周美芳.旅游专业班级管理中的科学性、性与艺术性[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刍议 篇4

关键词:中职,旅游,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我国已跻身旅游大国。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这种趋势也为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十年, 我国每年需要新增一百万旅游从业人员, 如何适应市场需求, 培养一批素质高, 实践能力强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毕业生, 是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结构的调整,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缺乏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课堂教学模式不科学, 导致培养的大批人才与行业需要出现了灾难性脱节, 就业情况不理想, 旅游行业不满意。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 很多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广泛, 毕业生既能做导游, 又能做酒店服务员。课程设置、实践安排各占教学过程的一半, 看似面面俱到, 实际上捉襟见肘。要想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目标定位, 根据目标定位设计专业方向, 再按照专业方向进行能力与技能分解, 并进一步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 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 更适合用人市场需求。

2.实践教学不全面

一些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 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停留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 实践性教学没有形成架构体系, 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全面锻炼其专业技能的目的[1] 。同时传统的旅游专业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实训时间严重不足, 而且分散, 无法保证专业技能的掌握, 学生对某项专业技能还未熟练掌握, 实训就结束了,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师资力量不充足

旅游专业是一门较年轻的专业, 很多中职学校因为看到了旅游专业的巨大专业前景而开设, 实际上并无相关的专业力量。就市场需求而言, 用人企业需要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 无需再培训, 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实践技能。因此, 一支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但是实际上, 许多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 或者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行而来, 普遍缺少实践经验, 虽然擅长理论教学, 但指导实习实践能力较差, 因此, 要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核心能力, 关键在于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4.校企合作不深入

校企合作对于中职学校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是培养中职人才的有效途径, 它涉及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训基地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目标的制定, 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等诸多方面。但如今, 许多中职学校对“校企合作, 产教结合”的认识与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 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企业行为短期, 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2] 。而且, 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很难真正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受到一定影响。

5.创新培养不完善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综合性服务行业, 它不仅要求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具有广博的知识面, 更要擅长人际交往,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能够为五湖四海的人提供优质服务。而实际上, 这些恰恰是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不足。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一般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 对于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意识、思维方法和人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却疏于点拨, 没有对学生做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毕业生就业后在职业岗位上缺乏竞争力, 甚至造成人才流失。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进的措施

1.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 首先要做好专业细分, 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培养目标, 将现代旅游业的服务职能进行进一步细分, 根据专业细分开设专业课,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 应特别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立, 符合“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到“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点评—我再做给你看—你再做给我看—考核—点评”。旅游专业教学还要选用适合自己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教材, 实践指导教材应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注重行业操作规范, 将理论知识点分解为可操作的实践项目, 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升华。不同课程的教材要体现整体性和有机联系, 避免知识的重复与脱节。必要时, 也可根据校企合作的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订单培养。

2.加强实践教学投入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实践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 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 实践的方式除参观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外, 还可在假期安排顶岗实习, 如酒店调查实习、旅游景点调查实习等。此外, 要尽量建设如形体训练房、餐厅实验室、客房实验室、模拟导游实验室等功能教室, 并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专业课的校内实训, 既提高了实训效率, 也为校外实习做准备。最后, 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 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时间最好是一年。目前, 旅游专业的专业实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旅行社实习, 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综合业务工作及基本带团规范服务流程等。二是酒店实习, 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三是旅游景区实习, 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点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导游讲解的技能等[3]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和学校四个方面, 且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各方面的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查和完善。学校的兴趣是实践教学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市场、人才需求和社会有要求是实践教学内容调整的依据;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投入资金的力度是实施实践教学计划的关键。

3.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有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 还有一部分年轻教师则大多是本科毕业, 他们在学校中从事一门或多门具体课程的教学。随着时间推移, 知识停滞不前甚至渐渐淡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 但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很难估计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指导学生实践显得力不从心。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前瞻性、变化性、实践性很强的行业, 如果专业教师不能与时俱进, 培养出的学生就不能很好的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因此, 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性, 旅游专业教师队伍需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可以聘请业内资深人士到学校做报告或讲课, 通过他们了解行业的前沿信息, 并进一步探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让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 懂得竞争之激烈, 创业之艰辛,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学校要积极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选派教师到校外进修, 到旅游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经验。这样既提高理论水平又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同时, 从制度着手, 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改变传统“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4.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最好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与用人企业的接触了解就业形势, 同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建立一些旅行社、酒店、旅游景点、会展中心等校外实习基地, 既可以填补一些在校内无法开展的实践教学, 又可以在此基础上与旅游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进一步强化学生通过校内实践课、校内基地和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 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 学校直接了解用人单位需求, 可以有效解决供需脱节的关系。例如学校与酒店联合办学, 饭店既可以投入资金, 又可派管理人员、技师、优秀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 编写教材供学生使用,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学生毕业后可双向选择, 部分在企业就业,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学校也可根据企业需求编写教学计划, 即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的合作协议,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5.加强素质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 我国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大量灌输为主, 忽略了学生情感与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的“人才”只会生搬硬套, 缺乏创造力, 难以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当代教育有四根支柱, 他们是当代青年顺利通过21世纪的护照。这四根支柱就是四个学会, 即学会认知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生存发展。并强调只培养技能不够, 而是要培养能力。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 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情商”, 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育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为了培养更多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育要进一步落实以市场需求为引领,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 加强实践操作, 加强实习指导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 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玲玲.中职旅游专业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的思考[J].商情, 2010, (15) .

[2]王士星.中职学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职教, 2007, (3) .

中职旅游专业 篇5

中职旅游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论文【1】

摘要: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作为一门学科,礼仪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

文章探讨了中职旅游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法。

关键词:中职 旅游专业 礼仪 实践教学法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旅游专业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礼仪理论,更要注意理论的实践应用,必须强调理论与训练的有机结合。

礼仪课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符合职业要求的标准的坐、立、行等举止体态、仪态仪表、职业用语、旅游业各岗位的规范服务礼仪等等。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并熟练地掌握礼仪理论,但并不能自如地应用到实际当中,一走出课堂,便又恢复了原样。

二、礼仪课堂实践教学过程

(一)修订好课程教学计划

首先要增加实践训练比重。

目前,各中职校对旅游专业的训练课比例不尽统一,任课教师自主性较大。

查看各种版本的教材中训练课的课时比重一般不超过30%,现实教学中我们认为这个比例远远不够,建议提高到50%左右。

训练的方式和场地可根据具体训练内容来安排,如对坐、立、行等正确姿态的训练,除在课堂内进行外,还须到宾馆、饭店等地旅游服务场所进行一定课时的实地训练;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分组安排学生在校门口或教学楼门口等人流大的地方进行迎宾训练;课前或每天早读时取5分钟时间用于语言训练;到宾馆饭店进行岗位规范服务训练等等。

建立定点的实习基地是旅游专业各门课程加强和巩固学习效果的保证。

其次是在礼仪课程教学进程中,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制定和教材的纲目特点,把教学计划分为几个教学专题,并确定每个专题的教学目的,在每个专题下面安排实践操作的模拟情景。

重在培养学生相应的各种操作技巧和实践能力。

作为教学单位和学科老师要为实践教学模拟情景的进入准备好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并做好对相关场景的解说,分小组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二)教学过程

1.体验感受

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体验是抓住情感在认知转化为行为过程中这一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主动应对。

舞会礼仪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舞会礼仪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T·P·O原则(时间、地点、场合),精心准备穿着,同时要重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即邀请舞伴和共舞礼仪。

在场地选择上,可以选择学院的咖啡厅,在咖啡厅里设计出舞会场合的庄重典雅气氛,在这种情境之下,学生有着强烈的展示欲望,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饰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单位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虚拟而又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创造力,体验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质询问疑

在实践教学中,同样可以选择饭店或者咖啡厅,引导学生分小组模拟角色,选择座次,通过不同座次的选择,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获得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例如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的探究,可以明确在座次礼仪中,我国的政务礼仪与涉外礼仪对座次的讲究。

在课堂演示中,给出鸿门宴的图片,对其位次进行分析,明确中国传统礼仪是“以左为尊”。

3.强化操作

寓知识于实际操作中,突出训练环节,在训练中求提高,在训练中求能力。

礼仪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强化训练十分重要的。

训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设计不同梯度的训练内容与形式,让学生选择,从而激发学生以较强的主体意识投入行为技能的练习中。

在站姿训练中,标准站姿所要求的头正、微笑、肩平、挺胸、收腹、立腰、提臀、夹腿,练习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

对于条件差的学生,一个课时往往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对于条件好的学生,一个课时单项强化练习后就能进行综合练习和持久性练习。

练习进程因人而异,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都得到了增强,练习不再是一件被动、强迫的事,因为谁都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训练合格,考核过关。

同时,学生的练习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形式:微笑练习有“咬着一根筷子找感觉”;挺胸练习有“双人背靠背”、“单人靠墙”;腿形训练“膝盖夹纸”等。

学生回到宿舍后,可以自主训练,教师则可以督促其学习进程。

三、教学情况反馈

教学情况反馈是整个实践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情况反馈最终对各种能力和行为加以考查,以利教学单位和教师经验的总结提高。

教学反馈可以通过比较教学效果来进行总结。

例如,可以由卸去角色的扮演者开始,要求他对这个角色的感受和下个扮演者将要获得的感受做出区别,并把他们的体验与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联系起来,同时要求其他未参与表演的学生阐述自身的感受并写出相应的课堂作业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总之,礼仪教育课程的学习对于旅游专业学生重塑整体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强化职业道德,为提高我国未来旅游业服务水平,缩短我国旅游业与国外先进旅游业之间的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充分重视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并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兴国.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金正昆.涉外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可见工学结合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为此,我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采取了“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现简述如下: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中职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30

在中职教学中,设置旅游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旅游服务人员。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因而对相关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为中职旅游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为培养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旅游服务专业的教学上,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制约了旅游教育的发展和旅游人才的培养。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近年,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去而没有与时俱进,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很多学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只会一种服务技能,显然这已经不能符合当前旅游市场和旅游服务的需要。另外,旅游业在快速发展中呈现出的一些新的特点、新动向,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在中职旅游课程中基本上没有体现,对以前以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和酒店管理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出了新的要求。而旅游业中目前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又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引入其他跨行业、跨专业的课程内容。

(二)教学方法陈旧

大部分中职旅游教学都是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本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却严重脱节,教师教学理论时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枯燥无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资源有限,学生又多,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不多,每一项服务技能的学习,耗费的时间长,但是效果和效率一般,学生实际学到的技能项目不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课程开发的随机性比较大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进行课程开发的随机性比较大,各中职旅游学校还没有形成一种鼓励课程开发以及进行新课程评价的有效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中职旅游学校以及中职教师缺少课程开发的意识和积极性,即便开展了新课程,也很难保证其质量。

(四)实践教学无量化评价指标,目标和要求不明确,课堂实训时间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中职旅游教育应该以培养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人才为主,但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甚至脱节。比如,目前的实践教学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对专业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不能全面锻炼其专业技能的目的。同时实训时间严重不足,而且分散,在这种传统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下无法保证专业技能的掌握,往往是在某项专业技能还未掌握或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实训就结束了。学生看似面面俱到,什么都学了,其实是“蜻蜓点水”,学得不深不精,实训结束后大脑一片空白,忘得一干二净,这样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了。

二、中职旅游课程开发策略

(一)设置科学的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日标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制约着此后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对此后的课程内容确定、教材编写、方法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都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课程目标要具有针对性。在今天这样一个旅游经济的社会中,如果学校旅游教育课程目标设置时只停留在学校的“想当然”中,没有针对当前的旅游市场,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可能是未来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旅游专门人才。

所以,当前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开发目标要体现中职旅游教育的特色,以市场为导向。课程目标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在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科学技术也向着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对中职旅游毕业生来说,只精通专业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拓宽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故在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注意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针对岗位群设置而不是某一个岗位,满足培养复合型高技能旅游人才的需要。

(二)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内容开发策略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需要转化为具体的知识、技能和科研项目。专业课程内容开发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在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始终要牢牢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要把握好课程内容与职业的匹配程度。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其课程内容的确定必须面向市场与行业的需求,把握好与职业的匹配程度。

2.把握好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虽然强调实践性,但它不是纯粹的“技能本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也讲求课程的理论性,它需要专业理论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必须的理论支撑。

3.把握好课程内容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职业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除了需要客观知识外,还需要大量的具有个人性质的经验知识。

(三)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我国目前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如果以模块形式表示,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其结构可以划分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三个模块。不管以那种结构模式进行区分、开发,我们始终都要合理分配各个课程模块的教学时数,合理开发各个模块的教学深度,合理把握各个模块的教学广度,紧紧依靠行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教师共同进行职业分析,依据所面向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专业课程结构的开发,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职业要求。

对于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改革,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当然改革是必须的,但是改革的路却是曲折的,还有很多条件不完善的地方,如学生的短期实习需要得到相关旅游企业的大力配合,双轨制教学需要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教师等等,这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崔晓燕.中职旅游专业实践式课程改革初探[J].成功:教育,2012(7):12.

[2] 梅广龙.中职旅游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3(5):5-5,34.

[3] 尹顺丽.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大观周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8):15-16.

中职旅游专业 篇7

旅游专业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死板, 基本是老师根据课本备课, 然后进行讲解和教学工作。有时是照本宣科型的教学模式, 即老师告诉学生重点, 让学生自己理解并且背诵, 并且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同学们巩固课堂所学重点。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教授给了学生, 但是方式非常死板, 尤其对于每天应该与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景观打交道的旅游专业来说更与旅游专业的活泼性特色相违背。所以许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比较迷茫, 不感兴趣, 更有甚者产生睡意, 扰乱课堂秩序, 从而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在考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知识点缺漏。

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认真听讲但是对于知识点仍然是一知半解, 完全不理解, 也不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平时看学得很扎实, 但是在考试测验中往往得不了很高的成绩。

其实这些都是知识没有掌握的表现, 造成这种表现的原因不仅是同学们对于知识学习的懈怠, 更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 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改变教师的上课方式, 采取更灵活多变的方式使同学们接受知识,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旅游专业课堂教育模式构想

中职教育最终培养的是职业型人才而不是学术性人才,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 客观实际地教授大纲要求的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并且结合现行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模拟实践教育法

旅游专业学生以后会慢慢接触各种景点, 作为未来的导游和旅游业管理人才, 必须尽早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此要求下, 我们的课堂应该不以老师为主而以学生为主, 课下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课上让学生模拟情境: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名胜景点, 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并指出问题所在。这样每一个同学都会在课下认真准备以达到预习的目的, 课上认真听同学表述以达到认真听讲的目的。如此一来同学们自然对原以为索然无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网络视频教学法

现在科技已经走进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使用科技等工作却做得远远不够, 传统教学方式中所谓的科技即老师制作好课件在课堂上使用, 其余鲜有提及。

科技时代的教师必须跟随时代脚步, 多备资料让同学们开阔眼界。因此老师备课时不再以课本为主而应该以课本为基础, 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旅游视频和旅游资料, 不再以文字为主进行教学。

通过各种视频中对各景点的描述, 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旅游文化知识, 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科目

对于旅游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 他们以就业为目的, 然而教育过程中却需要学习一些无关紧要的科目,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厌恶情绪, 所以必须重新划定教学和实践科目,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效率低下的现状。

要改变传统教学科目, 并不意味着摒除所有旅游专业课以外的科目, 而是采取科学的划分和组合方式, 将公共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科目体系。

首先将所有科目根据学制分成若干类, 以三年制中职教育为例, 把传统公共课放在第一年, 把次要的专业课放在第二年, 把重要的、与社会接轨的专业课放在第三年, 这样的安排突出了各门科目的重要性。学生可以有序地学习, 分清主次, 最后一年学习在社会中真正有用的科目, 避免遗忘,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这三年中学生的学习强度逐渐加大, 自然会越来越重视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不可盲目推进。

四、提高课堂效率和对老师的要求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老师应该成为引导者, 而不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教学。只有慢慢引导, 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更有效地学习知识。

课下老师不能再同以前一样仅仅依据课本进行备课, 而应该广泛查阅并且筛选资料, 选取有价值的视频和录音, 并在课堂上播放, 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的魅力,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要求老师熟悉考试知识点。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单独讲授教学知识点, 但是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需要穿插更多内容, 在何处穿插、何处讲解都需要老师备课时更仔细地推敲。

最后是课下老师要更认真地模拟场景, 想好应该在模拟实践中用什么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足, 并且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而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中职旅游专业探索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不仅是学校教学的要求, 更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虽然有困难, 但是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本着对学生负责和对教育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旅游业的精英, 更多旅游业的栋梁之才。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职业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旅游专业作为培养导游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的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教授的知识和自我实践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 并且养成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脱离学校之后仍旧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争取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专业,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中职旅游专业 篇8

一、当前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教学的不足

(一)就职业教学而言,不够合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当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于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知识都应有所涉猎,这也是同其职业需求相关的,然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中职院校中大部分的旅游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储备有限,甚至对于专业课程知识难以掌握,不利于个人的就业。

(二)就师资力量而言,相对薄弱

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全世界的旅游行业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就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而言存在着起步晚、进程快、效益显著的特点,同时,我国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存在起步晚、发展快速的特点,教学体系不够健全,教学师资相对匮乏,从而直接导致了整体教学水平发展受限。

(三)就教学对象而言,年龄层较低

同普通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对雪对象相比较而言,高校大都是身心发展比较健全的大学生,并且在高校中学习了系统完善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养明显较高;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年龄层次较低、身心发展不够完善的学生,在课程的学习方面不够系统,导致职业素养明显偏低。

二、关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注重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

旅游业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良好的服务也是实现利润提升的重要保证。并且服务意识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课程教学而言,新生入学就应当明确其服务意识的塑造,教师对于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礼仪规范以及敬业精神等都要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意识都服务意识对于旅游职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与服务观念。同时,服务意识的培育不仅仅是职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服务培训平台与机会,如通过餐饮部门协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服务水平,在实践教学中实现提升。

(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旅游服务涉及诸多学科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产品与服务,对于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教学而言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切实注重学生综合知识以及素养水平的提高,以满足旅游职业的就业需求,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坚持实用、适用的原则,适当调整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结构,真正做到有所需、有所学,同市场动态相一致,同时还要避免过度繁杂的教学内容重叠,减少学生不必要的重复学习,为实现高效率适度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教学实践的力度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为后期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最后,强化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培育,多角度、全方位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强化学生人际礼仪交往的培训

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点,其特色在于为人们提供舒适与便捷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其中,职业礼仪成为旅游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礼仪礼貌对于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礼仪培训成为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从内心深处自发学习旅游礼仪及交往行为规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过失;其次,培育学生的服务气质,良好的气质对于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正面作用,主要教授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细节过程;最后,要求学生树立尊重他人,服务为先的职业意识,学会忍耐,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

(四)实现专业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伴随着当前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之相关的旅游服务也日趋多样化,。因此,就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课程教学而言,也应当同旅游市场的服务需求相契合,以旅游市场的需求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专业课程的多样化教学。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教授上要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上贴近现实生活与学生的职业化需求,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服务技能的提升;在教学方式上摒弃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采用合作、探究及互动教学的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视听教学或是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多元化教学的实现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中职旅游专业 篇9

关键词:旅游教学,地域文化,融合,策略

一、融合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在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有效渗透地域文化的融合教学, 值得各校大力推行。 因为它既能丰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受益, 又能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可谓一举多得。

( 一) 体现旅游本质的需要

旅游本质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审美活动。 旅游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参与和文化体验活动, 甚至日益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文化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如今各地都从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努力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力争有效地利用、合理地开发旅游文化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大都开始注重融合地域文化。 地方文化的学习具有其他课程资源无法替代的亲和力。

( 二) 解决学用脱节的需要

目前各地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 学科课程多, 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 教学内容模式化、板块化、凝固化和滞后化, 学用不一致, 学校专业教学没能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调整, 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紧密, 没能契合中职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兴趣等。

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中职教育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这一目标既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更有利于学生的毕业选择, 增强就业适应性。 以我校为例, 旅游专业75%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留在家乡发展。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愿, 学校应该针对本地的历史文化、景点情况和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将地域文化资源有效利用, 有机渗透, 或者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进行地域文化教育, 对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旅游业的需要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程教学中能融合地域文化, 开展地方文化教育, 使学生熟悉本地文化, 传承本地文化, 融入本地文化, 创新本地文化, 才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的旅游业, 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周期。

( 三) 凸显地方特色的需要

在最近的一次问卷调查中, 90%的学生觉得课程设置和教学中, 需要联系地方景点等实际, 讲授有关的地域文化知识, 才能凸显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 在旅行企业的问卷调查中, 80%的从业人员认为, 学校应加大针对衡山甚至湖南地区旅游资源、历史文化的课程教学。

相当多的景区存在一些同质资源, 如何减少、避免雷同, 凸显景区和景点的独特性, 增强景区的吸引力? 立足本地旅游资源, 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进行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是必然选择。 旅游景区要打造独特的形象内涵和外显形式, 构建差异性、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必须做好、做足地域文化这篇文章, 以突破旅游产品同质化的困境。 学生对本地悠久而独特的文化资源有了深刻认识, 他们就能在旅游景点布置、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营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融合地域文化的策略

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与旅游教学内容的方法很多, 笔者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一) 主题组元

中职旅游班的课程可以灵活调度, 以实用型知识为主, 理论型知识为辅。 把实用型知识进行整合归纳, 根据内容分成各个主题后施教。 一般可以把旅游教学划分为:山川旅游主题教学, 园林旅游主题教学, 水域旅游主题教学, 宗教旅游主题教学和民俗旅游主题教学等。 把相关的导游服务技能知识和导游法规知识融入主题教学中。 衡岳文化是以儒、释、道融合为基本特征和基本内涵的, 具有宗教、哲学、历史、文学、民俗、经济以及自然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的、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地域文化。“ 南岳文化博大精深, 分支繁多, 概括起来有五大特色: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湖湘文化炽盛浓厚, 抗战文化蔚为自豪, 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福寿文化独树一帜。 ”我尝试将南岳文化资源分为以下主题进行教学:寿岳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石刻文化、文学作品、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工艺文化、抗战文化等。

( 二) 引用资料

从教材内容引申到对相关地域文化资源的探究, 使教学更加切实深入。 资料通常包括景点中的历史文化、科学原理、宗教知识、神话传说、民俗风情和文学作品等。 介绍“ 水帘洞之奇”, 我引用宋代毕田诗《 水帘洞》 :“ 洞门千尺挂飞流, 玉碎珠联冷喷秋。 今古不知谁卷得, 绿萝为带月为钩。 ”水帘洞瀑布之边绿萝茵茵, 瀑布之上弯月高悬, 如在眼前。 介绍“ 会仙桥之险”, 我组织学生学习了明代孙应鳌《 会仙桥》“ 两巘亘长虹, 绝谷十万丈。 桥下望行人, 宛宛在天上”, 明代李郁《 试心桥》“ 颓然岩石堕峰腰, 下界烟云万丈遥。 顾我未曾履艰险, 扪心来过试心桥”。 学生对会仙桥的惊险有了形象的感知和深刻的认识。

( 三) 对照阅读

把相关地域文化内容与教材内容相对比,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更有针对性, 更易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感受与表述。 如要求学生介绍南岳衡山时, 除了阅读教材中的解说词以外, 我补充了南岳大庙长联让学生比照阅读。 让学生欣赏南岳“ 蜿蜒八百里潇湘, 屏藩楚岫”的自然美景, 缅怀“ 邺侯遁迹, 李杜赓吟, 韩愈云开, 朱张霁雪”的藻韵流风, 学生对南岳的自然美景和历史人文都有了更多的了解。

( 四) 寻踪觅迹

旅游路线设计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不同的旅游线路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 新颖的设计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除了景区提供的常规线路以外, 我们还可以在地方志记载的有关诗文中找到古人的踪迹。 通常在旅游文学作品中都或显或隐地存在着一条条游览路线, 一个个形、貌、声、色栩栩如生的景点跃然纸上。

如张栻《 游南岳唱酬序》 就交代了他与朱熹、林用中乾道3 年 ( 1167) 同游南岳的情况:11 月6 日自潭州 ( 今长沙) 渡湘水。10 日过石滩, 忽然大雪纷飞。11 日抵衡山岳北, 宿草庵。 13 日拂晓, 天色放晴。 他们从岳山后马迹桥登山, 经莲花峰, 夜宿方广寺。 14 日, 游览了福严寺、南台寺、马祖庵、大明寺、高台寺、登祝融峰, 夜宿上封寺。 15 日, 胡实、范念德来会, 同游仙人桥, 再登祝融峰。是夜, 风雪交加, 16 日天未明, 即被惊醒;因石磴冰结, 不可行走, 他们急由前岭下山, 路已滑甚。 是日步行30里, 到达南岳市, 夜宿胜业寺。

大旅行家徐霞客1637 年1 月21 日至28 日在衡山也游历了一个多星期, 写下了3000 多字的衡山游记。 他走的却是另一条路线:南岳镇—上封寺—观音岩—祝融峰—福严寺—罗汉台—云雾堂—方广寺—马迹—孟公坳—横口—衡州府城。 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 徐霞客游记》 中的《 游南岳衡山日记》 , 跟着徐霞客, 发现新衡山……

( 五) 虚拟再现

在教学手段上,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日益普及, 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 教师通过多媒体把大量图像、视频直观地展示出来,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网上有许多诗文、图片、视频可以利用, 如《 南岳的书院文化》 博文、南岳摩崖石刻图片、《 南岳独秀》 风光片等。 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当地景区景点的ppt、音频和视频文件, 大家资源共享, 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各种旅游文化资源。

以上几种策略要根据教材内容、 特点灵活选择, 以丰富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提高旅游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莉.衡山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190.

[2]夏剑钦.湖南纪胜文选[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中职旅游专业 篇10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端, 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沟通情感、明确目的、承上启下的教学程序。导入往往在新课开始之前, 有时也可以在某一教学阶段之前。教师要创设语言情景,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一节高效的英语课, 需要有一个得当的导入。它既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它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 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音乐导入法 (Music Leading-in) 。对于学生来说, 听音乐是一种无尽的享受, 美妙的音乐能使学生浮躁的心情立即变得舒畅, 也能使愉悦的心情得到进一步升华。根据课堂内容, 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导入, 将会使看似枯燥的文化课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比如在讲《Making friends》一课时, 选择了《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导入, 学生立刻就会心领神会, 这一课我们将谈论友谊这个话题, 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视频导入法。视频中真实的场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使所学知识点贴近生活, 学生更容易接受。视频导入有活跃学生思维的功效,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渴求知识的愿望, 为下一步的教育教学作好有利的铺垫。在讲《Is life fair》这一课时, 给学生们精心准备了一段尼克·武伊契奇 (Nick Vujicic) 的视频。尼克天生没有四肢, 但他勇于面对身体残障,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通过该段视频的观看, 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使学生明白了,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多么重要。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就是:无论我们是谁, 经历了什么, 只要我们有顽强的毅力, 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积极努力地进取, 把每一次挫折都看作是一次成长和历练的机会, 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生活中收获感动和硕果。通过视频的观看, 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德育教育。

(三) 名言警句和谚语导入法。在英语教学中, 将名言警句和谚语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名言警句和谚语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让学生学习和领略到语言的精髓;既能通过名言警句和谚语培养学生的品格, 熟悉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相通之处,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能巧妙地达到对学生的精神进行引领的作用, 一举多得。

(四) 提问导入法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将要讲的内容, 更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设计的问题可以多个, 并且由简单到稍有难度,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步学习。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 表扬和鼓励要因人而异。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任务, 学生有时小组成员间协作完成, 有时需要独立完成。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 要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 不能有优越感, 更不能让他们产生学得差不多了, 不需要再努力了这样的骄傲自满的想法。对这部分同学要有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相反, 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 内向羞怯的学生, 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发现一点点闪光点, 或者学习过程中取得的些许进步, 一定要当众表扬。这样, 这些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就能逐渐培养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 课堂教学中借用游戏手段。在英语课堂中, 恰当适时运用游戏, 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说英语的愿望, 从而逐渐养成说英语的习惯。通过英语游戏, 引导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游戏还可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功能, 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从而提高对学习英语的认知, 使英语学习的动力增强。比如, 记忆英语单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为了便于学生的记忆, 设计过这样的游戏。把学生分成三到四个小组, 每组分配到不同的单词, 大家一起PK故事接龙游戏, 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最有趣。把一些需要掌握的单词分成组, 由各组成员抽签, 各组成员按抽到的单词讲故事, 尽量做到所讲故事新颖、引人入胜。每组中由一个学生即兴说出一个英语句子作为故事的开头, 其他组员依次根据前面同学的表述将故事延续下去。在某个小组讲故事的过程中, 其他组员的任务是认真听。为使其他同学能够清楚地理解故事情节, 每个组员都可以使用任何可能使用的表达形式, 如肢体语言、教具等。在游戏中, 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 英语思维潜力得到充分激发, 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不仅使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 创设真实情境。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 学生必须在交际中才能学会运用语言。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何, 是验证英语学习是否有效的最高和唯一标准。如何在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 这就要求教师有创设语言环境的能力。下面列举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的一些方法和点滴体会。

1.设置真实情景, 使学生置身其中, 增加实际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 一定要注意, 情境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 把学生在不远的将来在实习中可能遇到的英语语言交际真实场景运用到英语课堂情境教学口语练习中来,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例如, 在学习购物一课时, 教师事先请同学们准备各种实物, 分别归类, 在口语练习时陈列出来, 变讲台为柜台, 同学们可以选择角色, 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角色转换。按照专业课学习到的工作流程, 用英语演绎出来。同学们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还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过“问路”、“收银”、“在咖啡店”、“餐厅服务”、“宾馆接待”等仿真情境的体验。这种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听、说和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和旅游专业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 这样的训练也为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和终身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相关研究表明, 由听觉器官引起的注意力可达到百分之六十四。在英语语言的运用中, 听是基础。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要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说环境,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微课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微课, 可以使学生在课前了解即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 在课堂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播放英语电影。英文原声电影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引导学生在观看原声电影的过程中学到, 而不只是看“热闹”, 对于英语教师来讲是一个挑战。通常选择思想性较强, 对学生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电影, 如:《Frozen》, 这部风靡一时的迪士尼英文动画片, 就深受同学们的喜欢。通过观看这部影片, 陶醉在影片精彩的情节和动听的歌曲之中的同时, 让学生学会了多种英语表达方式, 不仅如此, 同学们同时还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洗礼和陶冶, 知道什么才是真爱, 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 这很重要。对于电影中某一精彩环节, 邀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表演, 通过参与, 更能深刻理解影片的精髓, 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三、作业的设计

(一) 实践类作业。具有实践性质的英语作业, 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现状、生活实情紧密结合在一起, 而且还能高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为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搜集。对于当今的孩子们来说, 互联网的广泛接触, 使得书本已不再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 作为教师, 我们也不能裹足不前, 应该与时俱进。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 教师要有意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把学生从电脑和手指中引领出来, 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在实际生活中, 学会观察现实, 累积知识, 从而学习到生活化的英语。

2.调查。在教材的第十一单元《Friendship》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友谊的调查作业。如, How many good friends do you have?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通过对身边的亲朋好友的调查采访, 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体会周围人们的感受, 学生通过完成这类作业, 学会关注社会, 关爱家人和朋友, 培养出放眼看世界, 了解他人感受的习惯, 逐渐提高与他人和社会的融合度。

3.记录。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还设计了记录类作业, 比如让学生绘制表格, 记录自己和周围同学阶段性的成长变化, 这样学生习得了客观地评价自己。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其兴趣为支点、以课堂任务为引领, 与实际社会生活密切关联的作业设计, 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机械的重复、简单的记忆, 而是亲身经历、发现、体验。由于有情感投入, 有内在的动力支持, 学生就更容易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

(二) 制作类作业。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在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运用英语是生活的需要, 立足社会学有所用的需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 学习语言是为专业技能服务的。在英语作业的设置上, 也应加进实用元素, 即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些与英文有关系的物件, 使课外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和向外延伸。英语被真正地运用于实际生活。比如, 曾经给学生布置过名片设计的作业, 要求设计内容为介绍自己未来十年的社会职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可以给学生以目标感, 有努力的方向, 更加激发日常学习的动力。

(三) 想象类作业。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千万不要忽视了, 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德语教育的阵地———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乐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周围环境、追求崇高理想、坚定必胜的信念和创造奇迹的勇气与能力。在学习了Book I《Brave it out》后, 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 假如“我”是Patrick, 当突然遭遇不幸后, “我”的所思所想, 以及当“我”克服了重重困难, 最终攀登到人生的高峰之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等等。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 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遇到困难不畏缩, 树立起坚强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品格。

总之, 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学习的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对于旅游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 两年半短暂的学校生活是珍贵的, 要为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奠定扎实的基础,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做中学, 学中做”和“教与做合一”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 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 教学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在学中用, 在用中学, 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深谙学生的心理特点,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热情, 积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 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过硬的合格毕业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难题。

参考文献

[1]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897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15

关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探究 篇1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旅游人才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就整体而言,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一般比较简单、落后。同样,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相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培训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一、项目引导、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根据组织教学内容的任务,根据旅游行业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来组织教学过程,采用“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例如在景点介绍中,老师做示范,学生模拟讲解,也可以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如学生去酒店参观和体验旅行社接待游客的服务等。在“鸡尾酒调制方法”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专业实践感性的经验和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鸡尾酒操作程序,或老师当场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观察,以获得操作技巧要领等直观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最后,让学生分步的实践培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因此,看旅游专业的教学效果,就是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让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真正成为主要的教学实践者,巩固知识和实现技能的掌握,通过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促使教师进一步起到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模仿,纠错,实践和创造的主导作用。

二、模块化项目课程及教学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

模块化的课程是按照工作任务来设置的。就是把工作任务,分成若干个大的模块,通过一个比较大的、完整的项目来实现。基于项目的任务分析,就可以把几个项目设计融入到一个模块中。把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转化为项目课程门类的基础,通过工作流程和具体的需求分析,最终转化成各种合适的学习任务,使教学项目的核心技能得以形成,并对教学学时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实施整体任务驱动,组成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单元技能。

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得教学评价不再遵循学期考试的老路走,而应采取分阶段实施的信用评估。分层分类,分项目评估,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共同参与的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导入,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集光、形、声、色于一体,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它在视觉形象上生动新颖。学生可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旅游专业课里面的《导游基础》,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说教在课堂上,显得枯燥,也很难使我们将美丽的旅游资源,博大精深的旅游文化生动、形象地描述给学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一节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和架构,我预先准备了视频,体现苏州园林“完美的画面”中的亭台轩榭、假山池塘、花草树木等,向学生展示了园林古建筑的美学意义,而且在播放视频时,还配上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学生留在头脑中就留下了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之进入创设情境中不能自已。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扮演某职位及处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的职责,使他们得到不同的心理体验,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学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使用场景建模活动,根据被测试的人可能担负工作的职责编制一套与职责相类似的题目,受试者被放置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受试者被要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用多种方法,得出其心理素质的评价、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

五、职业场景化教学法

如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旅游管理类专业复习考试方面,我们可以直接将过去的内容整合到日常教学中来指导考试。我们学校还依托本地优势,与中国麋鹿园,大纵湖等景点合作,在旅游旺季,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黄金周的旅游景点进行实践锻炼,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学生导游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够从宏观层面了解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还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在模拟导游课堂教学中,教师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被分为中华麋鹿园,大纵湖旅游景点和大丰港三组,并要求小组收集景区材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在课堂上模拟旅游景点现场,让学生各组推选学生角色上台扮演导游和游客,以模拟现场导游的培训和讲解;最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进行竞赛。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团结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浅谈中职旅游专业课的有效教学方法[J].商,2013.24

[2]王惠碧.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职教育,2013.07

关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探究 篇12

一、项目引导、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根据组织教学内容的任务, 根据旅游行业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来组织教学过程, 采用“边学边做, 边做边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例如在景点介绍中, 老师做示范, 学生模拟讲解, 也可以用“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如学生去酒店参观和体验旅行社接待游客的服务等。在“鸡尾酒调制方法”的教学中, 因为学生缺乏专业实践感性的经验和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鸡尾酒操作程序, 或老师当场示范操作, 学生通过观察, 以获得操作技巧要领等直观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最后, 让学生分步的实践培训, 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因此, 看旅游专业的教学效果, 就是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 让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真正成为主要的教学实践者, 巩固知识和实现技能的掌握, 通过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反馈, 促使教师进一步起到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模仿, 纠错, 实践和创造的主导作用。

二、模块化项目课程及教学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

模块化的课程是按照工作任务来设置的。就是把工作任务, 分成若干个大的模块, 通过一个比较大的、完整的项目来实现。基于项目的任务分析, 就可以把几个项目设计融入到一个模块中。把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转化为项目课程门类的基础, 通过工作流程和具体的需求分析, 最终转化成各种合适的学习任务, 使教学项目的核心技能得以形成, 并对教学学时进行合理分配。同时, 实施整体任务驱动, 组成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单元技能。

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使得教学评价不再遵循学期考试的老路走, 而应采取分阶段实施的信用评估。分层分类, 分项目评估, 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共同参与的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导入, 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集光、形、声、色于一体,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 它在视觉形象上生动新颖。学生可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潜能, 使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旅游专业课里面的《导游基础》,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有说教在课堂上, 显得枯燥, 也很难使我们将美丽的旅游资源, 博大精深的旅游文化生动、形象地描述给学生, 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一节中,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和架构, 我预先准备了视频, 体现苏州园林“完美的画面”中的亭台轩榭、假山池塘、花草树木等, 向学生展示了园林古建筑的美学意义, 而且在播放视频时, 还配上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 学生留在头脑中就留下了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 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使之进入创设情境中不能自已。这样,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体现了学生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扮演某职位及处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的职责, 使他们得到不同的心理体验, 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学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使用场景建模活动, 根据被测试的人可能担负工作的职责编制一套与职责相类似的题目, 受试者被放置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 受试者被要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使用多种方法, 得出其心理素质的评价、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

五、职业场景化教学法

如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旅游管理类专业复习考试方面, 我们可以直接将过去的内容整合到日常教学中来指导考试。我们学校还依托本地优势, 与中国麋鹿园, 大纵湖等景点合作, 在旅游旺季, 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黄金周的旅游景点进行实践锻炼, 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学生导游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既能够从宏观层面了解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 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中, 我们还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 在模拟导游课堂教学中, 教师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 学生被分为中华麋鹿园, 大纵湖旅游景点和大丰港三组, 并要求小组收集景区材料,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在课堂上模拟旅游景点现场, 让学生各组推选学生角色上台扮演导游和游客, 以模拟现场导游的培训和讲解;最后, 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进行竞赛。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团结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浅谈中职旅游专业课的有效教学方法[J].商, 2013.24

上一篇: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下一篇:实时移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