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

2024-06-22

中职专业(精选12篇)

中职专业 篇1

“关键能力理论”认为, 我们在从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更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将学生一般素质与其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结合起来, 突出知识、技能、态度的素质培养, 强调将这种素质结构与未来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任务或工作情境联系起来。

那么, 我们应怎样去解读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呢?如何让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对于我们从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一线教学工作者而言, 寻找“关键能力”培养的“金钥匙”确实是一个关系到中职营销专业建设和发展应朝着哪个方向去走的现实问题。

1 寻找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 是指一种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 是指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中职专业的建构一般由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素质教育即知识、技能、态度这三个部分组成。中职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胜任基层销售岗位工作的业务员、跟单员 (业务内勤) , 终极目标为帮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当“老板”与“经理”的职业理想。

从多年跟踪调查看来, 我校营销专业毕业后的学生有从事汽车销售、保险推销、品牌专卖店店员 (鞋服化妆品手机家电电脑等) 、店长、商场采购收银客服、大卖场柜员管理、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员 (建材工业原料等) 、销售内勤、人事专员等, 也不乏毕业后直接回家族企业担任经理助理等管理岗位工作的学生, 当然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升学就读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去向岗位工作众多, 围绕这一实际, 我们做出了这样的探讨, 在这三年有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我们着手参考了不少高校及其他中职校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 经过比较归纳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专业能力:

1) 商品推销能力;2) 顾客沟通能力;3) 客户管理能力;4) 卖场布置与商品陈列能力;5) 手绘POP能力;6) 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7) 商务文案写作能力;8) 商品采购与商贸谈判能力;9) 营销策划能力;10) 销售管理能力;11) 销售团队建设能力;12) 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与企业管理能力;13) 营销案例分析能力与营销手段组合应用能力。

而教育和引导学生对这些能力的内化与整合、领悟与提升才是我们要寻找的中职营销专业“关键能力”所在!落到实处地做好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 积极探索出一条营销专业发展的阳关大道, 让中职营销专业的教学能真正走向其“关键能力”的培养之轨, 也正是我们时下应该力行的大事。

2 向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前进

明确了中职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所在之后, 我们的任务便是着手尝试有关理论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技能的内化实践。我们的做法是在对营销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的设置有了较为一致认同的前提下, 一方面开足专业核心理论课程, 另一方面则同时开展了大量的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尝试, 进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授知识的能力提升。

2.1 营造富有营销专业特色的班级团队文化

在班级营建伊始, 我们便可以进行构思团队的文化, 做好迎接新生创建新集体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 出好一期以“欢迎你-未来的商界精英”为主题的板报, 具体内容可以是商务人员的十大基本素质、励志性的小诗等, 让新生从走进教室那一瞬间开始就感受到营销专业的特有气息。继而开展第一次班会, 建议以“破冰融身, 团队为赢”为主题, 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参与“培训游戏”, 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 在互动中克服角色的障碍、信任的障碍、经验与习惯的障碍, 消除陌生感并尽快融入团队。如果策划得成功的话还可以在这个活动中成立各小组、选出小组长和班长。团队组建成功之后, 通过设计各种活动让每一位成员行动起来, 组员合作给小组取名字、设计LOGO、喊口号、唱队歌、摆造型、描绘愿景等, 各小组进行亮相表演。

班级基本稳定之后, 一方面, 在进行班级环境布置, 营造温馨和谐的VI;另一方面, 要开始必要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坚持下来力使学生形成善于表达的习惯并上升为一种能力。教室的布置可以适当参考并引入一些卖场的元素, 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在教室前面可以贴挂班级誓词 (各商业机构会议室皆有XX誓词, 可效仿。由全体成员共同制订, 引入公司晨会制度供学员每日诵读, 为班级MI的一部分) , 教室门口可制作玻璃相框选择能反映集体精神风貌的照片并用三言两语进行简介 (班级文化墙) , 团队LOGO、口号等均可以考虑其中。总之, 各营销专业班级一定要用心将自己的教室布置得富有专业特色, 建议专业组进行适当的引导, 让不同班级之间竞争, 打分评名次设奖鼓励。同时, 班级应该从成立的第一天起便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践行起来。通常的做法是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踊跃发言, 利用各种奖励机制引导学生敢于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班级可以经常举行诵读比赛、讲品牌故事比赛、交流近期阅读心得比赛、每日晨起诵读班级誓词、每日一演讲、每周一次讲新闻 (可小组轮流) 、时文点评、答记者问、班级班际友好辩论比赛、头脑风暴会等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如果能坚持几个学期下来, 相信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一定都会非常地擅长表达。本人的实践情况是该班级的同学在参加各级诵读、演讲、辩论等比赛中成绩非常地突出, 而且这些同学毕业后就业情况也非常喜人。

班级集体的文化对其成员的影响是极大的, 一个和谐奋进的团队能让其中的每一位成员乐于奋进, 营销专业的班级尤其是如此。我们在能认真解读校规校纪的前提下制定出团队的规约, 同学们均能以遵守制度为荣。我们在各级团队活动中时常能够制造亮点, 这是因为我们背后有优秀的团队在决策在支撑。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班级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团队活动。如每人拿手一道菜聚餐活动、大胃王比赛、同舟共济、开心风火轮、书画比赛、棋牌类比赛、球类比赛、迎新诗朗诵比赛、班级好声音等等。此外, 我们每学期还有安排一次户外拓展训练, 通过培训过程中体验到的具体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的观察, 进而提炼出对于培训内容的抽象性认识, 并最终积极地将培训所涉及的理念与方法投入实际学习生活中加以实践。

2.2 企业走访感知社会所需所求, 历练社会适应能力

为更好地提高营销专业的教学实效, 让中职营销专业学生能最直接地感知社会所需所求, 历练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每个学期均安排了两次以上的企业走访实训活动。走访的企业包括宝马汽车4S店、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国美电器、三力机车、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安踏、恒安集团等知名企业, 直接在企业内对学生进行营销与管理核心技能操作实践、企业实境训练等教学活动,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近期我们所组织的企业走访实践为例:

1) 高档的品牌体验, 纯粹的“驾驶”乐趣

2013年4月12日, 在XX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走进了宝马汽车经销商星之宝公司4S店。在那里, 我们受到了该公司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和热情的接待。感受最深的是该公司无处不在的企业文化和店堂一尘不染的6S洁雅环境, 作为一次高档品牌企业的体验式走访, 我们洋溢着渴学之心, 度过了最为充实的一天。

“宝马也被译为巴依尔, 正式全称为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 BMW是驰名世界的汽车企业, 也被认为是高档汽车生产业的先导。

…………

德国宝马汽车公司生产的宝马轿车, 被誉为高级豪华轿车的典范, 它风靡欧美, 世界各地的车迷们对它情有独钟……”

负责培训的程老师帅气十足地向我们介绍了宝马的品牌文化与品牌营销策略, 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该企业的相关情况。在下午的“汽车销售实战情景模拟”活动中学员们扮演顾客角色, 宝马公司员工耐心细致地为我们展现了从顾客进店接待到看车试驾的服务全过程, 并回答了我们所感到困惑的所有疑难问题。让我们对高档品牌的营销体验感受尤为深刻。

走访宝马结束前, 同学们纷纷与宝马车合影, 有些同学还亲自上车体验, “驾驶”着宝马拍了靓照, 其乐无穷。

2) 深耕寿险, 吸引、发展、激励和留存杰出人才

2013年5月17日, 由XX老师领队, 我们走进了位于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福建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进行电话营销企业实践。我们从认识泰康这家企业开始, 到企业的“电话营销”这一特色营销服务模式的学习认知, 公司接待人员为我们安排了六节彬彬有礼、生动有趣的课堂。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系1996年8月22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

…………

走进员工们工作室时, 我们所在的每一个角落听见的都是电话声。他们的工作挑战性是很大的, 但他们员工的热情相当高涨, 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吸引、发展、激励和留存杰出人才”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相当地完善。公司的发展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及核心发展战略等文化建设也十分地到位。通过对泰康人寿公司的走访及电话营销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原来每一个人都是“潜力股”, 只要我们善于自我开发, 成就自身并不只是梦想。

3) “薄利多销, 服务当先”, 成就品质生活

2013年6月13日, 由国美公司培训部朱经理到校为我们介绍学习了门店销售技巧及相关知识。并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国美的人才培训理念。

14日上午我们兵分两路:一队去国美电器宝龙门店, 另一队去中亭店进行门店销售实训。下午则集中在斗门总店交流学习, 由国美公司人事部曹主管对国美零售学校的建设、蓄水池集中营的训练以及校企联合办学的展望等进行了很好的宣传。

…………

怀着学习的热切之心, 我们在参加国美门店走访之前便设计好了不少与门店经营相关的问题准备考考店长。在宝龙门店, 我们有幸受到了朱店长的热情接待。他三十出头, 干练朴实, 先带我们参观门店的八大类产品分列及介绍完商品陈列、仓储、POP等相关知识后我们便开始了关于门店管理的轮番烘炸式的提问。在这一问一答的环节过程中, 让我们对店长的一天工作及电器商品经营知识、售后服务及企业大型活动策划等一系列知识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和认识。朱店长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连锁门店经营课。国美门店走访实践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 倍长见识!

2.3 丰富多彩的校内专业实训活动让中职营销专业建设如虎添翼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中职营销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我们的营销技能训练安排表中, POP手绘大赛、现场商品推销大赛、商务礼仪情景剧表演赛、跳蚤市场、淘宝爱心拍卖会、市场调查、讲品牌故事比赛、下企业实践两周等这些活动都是每年必须进行的技能考核项目。此外, 我们教室前的走廊和空地就是学生们的“门店”, 他们上课学习理论知识, 下课便直接进入销售实战, 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内专业实训活动让我校的营销专业建设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不实践, 你不会真正领悟到知识中的精髓。

不实践, 你学到的知识永远没有用。

一把锤子, 你不去用它, 它只是一块铁和一块木头, 只有当你拿起它去敲钉子时, 它才是你的工具———一把真正的锤子。

总之, 在寻找中职营销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途径过程中, 我们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调研实践, 处心积虑进行了一番探索。而实践教学是一把“金钥匙”, 找到这个突破口后, 我们便着实努力构思和尝试了一番, 确实受益匪浅。

摘要:本文围绕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这一话题, 从解读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谈起, 结合自身实践对“关键能力”培养的尝试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进而揭示了实践教学是一把“金钥匙”的主题。

关键词:关键能力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尝试

参考文献

[1]孔雷, 等, 编著.训练销售精英[M].企业管理出版社.

[2]文君.越玩越优秀—企业员工培训游戏大全[M].华夏出版社.

[3]张晋.创建良性环境促进职校生健康发展[D].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

[4]曹国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D].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5]廖丽达.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6]程宜康, 吴景松.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解决方案[D].苏州职业大学.

中职专业 篇2

1、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

针对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精神,应重新编写病理课程教材,新教材内容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适应与改进。

1、1降低教材难度,突出中职层次特点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实用性较强的通才,而非研究生、本科生那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专才”,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而对原有教材中较深的、较难的理论知识应删繁就简,使教材通俗易懂,更加贴近中专生的实际理解接受水平。

1、2联系护理临床,突出护理专业教材特点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除将病理、病理生理学内容依照系统特点有机结合,独立成节外,还要增加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的内容,使病理学更加贴近护理专业,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调整现行教材内容

在新的病理教材未出台的情况下,应针对现行教材中那些临床中用不着的抽象、深奥的理论性内容进行大胆的剔除,避免学生因文化基础、理解能力较差而出现听不懂导致厌学的现象,病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上,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讲授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常见病的基本病变上。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病理生理学的课时比例较以往应适当增加,重点放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缺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内容上。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中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应与改进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通过多种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借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1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使深奥、概念抽象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技术联系更紧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就病理学而言,临床病例、日常生活案例、病理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只要是与病理学内容相吻合,均可引入教学之中。

3、2强化精讲点拨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大胆删除本专业内容中偏难、偏深又与临床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尽量将授课内容概括、精减。如讲心力衰竭时重点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诱因、机体的代偿及功能变化,而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可用两句话总结为: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各部分舒张收缩活动不协调。对于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诱因应着重强调,如对心力衰竭病人输液应严格控制滴数、输液量,适时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到的知识立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职业自豪感。

3、3注重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内容繁多,病理变化复杂,对于有联系的疾病、病变,教师可预先制订详细的讨论提纲,找出病变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对大、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可从病变性质、好发人群、病变范围及好发部位、X线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此外如肿瘤、组织的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等均可以列表的形式予以归纳总结,使知识要点更有条理、更简洁,特征性的病变更加突出,方便记忆。

3、4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病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病变有大篇大篇的文字性描述,而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地将枯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感性认识,再由病变紧扣临床联系,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病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能极大加强。

4、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强化实践性教学亦应成为适应与改进的重要措施。

4、1调整充实实验教学课时与内容

根据新计划、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临床实际应用,对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比例进行了调整,大幅度的删减病理学实验课时,针对临床护理特点开设了空气栓塞、水肿、休克、缺氧等动物模型的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理分工协作的能力。

4、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中职生如何学好会计专业 篇3

关键词: 中职生 学好 会计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以培养合格的财务人员为根本任务,以适应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因此,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迅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财会专业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其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内容、作用的不断壮大而发展。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记量、计算、分类和汇总,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用以及时正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特定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及后的检查和控制,以维护财经纪律,保护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浪费和损失。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信息,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掌握会计的特点

(一)会计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和监督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取得经营管理指标,并据此考核经济效益的。如果没有货币计量,就无法进行记录、计算、总括和比较,会计核算也不可能存在,考核经济效益更成为一句空话。

(二)会计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完整的综合性

要全面反映各项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成果,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顺序的、不间断的记录和计算,通过分类、汇总和加工整理,取得综合性指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会计核算必须取得经过审核无误的凭证作为记账的依据,然后运用一套完整的方法进行核算,进而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

(三)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

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核算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进行的检查和控制,而且大量的监督活动寓于核算过程之中,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两者不能分离,没有会计监督就不能发挥会计的作用。

三、明确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在现阶段,会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強会计核算,真实、完整、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加强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任务,企业是通过会计核算来反映资金活动情况的,所以计算各项收入和支出要准确,要严格掌握成本和开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地核算经营成果,使其一方面能满足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企业外部各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需要。

(二)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会计核算要按照经营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对经济活动和全过程进行控制。要对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进行审核;对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实现情况进行控制;对企业的经济资源和其他的财产的完整进行保护;对违反会计法规、财务制度的收支行为进行制止;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三)加强考核分析,发挥会计核算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任务。会计人员除了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以外,还应参与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同时,财会部门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参与拟订计划,分析比较和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运用良好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科目和账户

如现金支付是十分频繁的收支项目,必须设立一个“库存现金”科目,并开设“库存现金”账户分别进行登记,以便随时取得现金收支的情况。通过设置科目和账户,把各项业务内容都分别开来记录,会计核算就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二)复式记账

通过复式记账可以相互核对监督,弄清来龙去脉。如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材料款,一方面要登记“银行存款”账户的减少数,另一方面要登记“原材料”账户的增加数,两者金额相等,就可以相互进行对照,并全面反映资金的增减情况。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在会计审核中以会计凭证作为核算的依据,可以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正确,是保证会计核算质量、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专门方法。如企业以银行存款购进材料时,必须根据购货发票填制进货凭证,经审核无误后与银行付款凭证一并登记入账,这样就可以保证付款的合法性,也明确了付款人的责任。

(四)编制财务报告

编制财务报告是指定期总结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并为有关单位提供投资的决策依据。

五、培养学习会计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教片、专家讲座、学者论坛等唤起学生的心理兴趣,使他们逐渐了解、熟悉、研究、领会这一学科的特点。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就会有一种昂扬、奋发、不怕学习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会计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达到“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效果。

中职建筑专业改革设想 篇4

针对这种情况, 从教学实践出发, 笔者论述了目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法。

一、学生毕业干什么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现在不能说某个厂家要学生, 我们就立刻给学生。一是我们一时培养不出来。二是学生临时去了也不能让厂家满意, 反而影响学校名誉。就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进行企业调查, 了解市场需求, 这样有利于专业对口。调查方面要涉及厂家需要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是基本的建筑施工操作, 还是建筑企业管理人才等。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另一方面是分类, 调查结果有了, 我们针对情况对专业分类, 大致可以分为短期班和厂家定向班。对于要求不高的厂家, 我们就可以以短期培训为主, 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 比如, 测量操作、建筑识图、安全施工等。对于要求高的厂家, 我们可以和厂家签订长期合同, 定期定向对学生培训, 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程改革

1.找准对象因材施教。华东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徐国庆博士在专家讲座中提到:“打破学科体系, 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 是当前项目课程的一个重要过程。”当前的教育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对象, 定好自己的位置, 才能使学校有所发展。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安排, 把握专业走向。对于专业课程, 不要总是守着旧思想一条道走到黑。应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需求, 根据社会的发展, 参照企业的需求, 依据自身的优势改变专业课程的安排。一个好的专业一定要有一个龙头项目, 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学, 整个专业才能良性发展。比如, 现在就可以以建筑测量、建筑装饰等为主专业, 建立专业建筑实验室, 联系相关实习地点,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龙头专业为中心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 它着眼于全课程, 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 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 要求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 但最后得以独立完成。最后模仿大学毕业答辩, 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设计相关的问题, 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这样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

4.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 联手企业, 形成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是培养基础理论适度, 专业技术应用操作能力相对较强, 知识面较宽的技能型人才。其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强, 搞好实习实训教学是关键。这方面的教学设备、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 单靠学院是很难满足的, 必须借助企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零距离就业”, 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前期在校内学习与实习, 后期到建筑施工现场顶岗实习, 或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 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和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 工程测量是建筑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 通过模拟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抄平、变形观测等工作, 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的能力, 以适应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的要求。建立建筑资料室, 陈列各种规范章程、法律法规文件、土建类中外文期刊、标准图集、定额、标准等专业技术资料。在钢筋下料实训中, 让学生学会钢筋的绑扎、钢筋保护层的支设、钢筋弯钩的加工及钢筋工程的质量检验等。

总之, 要真正改变过去的单一发展, 走综合路线, 这样才能使中职的学生有更广阔的天地, 使中职学生出人头地, 不再受社会的误解, 使中职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 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国庆, 《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 《中等职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家讲稿 (第一部分) 》, 2007.7

[2].刘兰明,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研究》[J], 《中等教育研究》, 2003.5

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论文 篇5

河北玉田职教中心 高凤玲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线专业课教师,我们时常在思考如何教授,教授什么,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应岗能力,才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本文积极探索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拓展教育教学空间,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总结了这个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积极意义,从国家、企业、学校、教师等方面思考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会计电算化 教学改革 教育理念

周济部长在2005年8月19日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肯定的提出“坚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2009年周部长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职业教育工作坚持以就业为导

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

大多数学生不能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学生在学校学的理论与实践和企业真正需要的相脱节,学生们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对会计工作估计不足,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往往在校时学习浮躁,上班时无所适从。好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大呼:不如上学好,老师,我还是想上学;可他们在学校时又是什么样子呢,整天叨叨着上班,上班后怎样怎样,急着去上班。真的上班了,又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意义 首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能够帮助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校学习更有针对性,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会计人员的角色转换。实施工学结合,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有利于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有机结合。

其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学会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双师型”

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双师型教师是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会计理论方面精通,在会计技术方面有专长,在授课时能引领学生学习贴近实际工作的知识,能够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会计教学少走弯路。使教师深入了解实际工作应用的知识,可以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更重要的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可以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企业社会。我国会计人员,特别是处于基层的中小企业会计单位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层次低等原因,普遍存在道德水准不高、专业知识及关联学科知识缺乏、业务视野狭隘、组织协调能力差等弱点,从而导致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公信力下降,阻碍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发展意识,从而更好的服务企业社会。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又如何切实深化教学改革,如何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好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都在探索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的问题仍然是难题。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决定了会计工作本身有其特殊性,因此企业很难安排我们的学生真正到企业接手会计工作。而且也无法批量安排学生到同一个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实践。所以这件事是学校在想办法做;企业考虑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合作;国家只是给出了发展方向,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那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该何去何从呢,这个难题我谈谈个人的几点意见。

首先,校企合作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去企业实践不能给企业创收,于企业无利,人家当然不愿意接纳学生。国家如能在政策方面出台具体措施,使企业愿意接纳我们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去企业实践会计岗位。或者由企业的会计带学生实习,就像是医院的专家大夫带实习生一样。比如说,国家可以给接纳学生实习实践的企业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来鼓励企业积极合作。

或者我们可以结合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参与我们的会计专业课教学。当然这也要经过企业老总的支持。

这样我们的教师可以与企业来的专家交流、沟通,也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加强教学保障制度

学校加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战能力,这方面可以借鉴保定财贸学校,他们每年寒暑假都由学校出面联系企业,送专业教师去顶岗实践,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教学也就生动,思路必然开阔,教学效果好。同时,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这方面也可以借鉴保定财贸学校,他们每届学生入学一学期后,开始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基础好,专业悟性高,工作志向明确,对这些学生在教学上进行专业培养,在各企业有会计岗位需求时,推荐上岗,这些学生适应工作能力强,为学校扬名,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训基地。

第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革

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在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认真研究学生的智能结构、水平差异、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行动上,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下企业做会计没商量。这点我有切身感受,我先后于2011年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在学校的鼓励下,抽时间下企业做会计,做兼职,做完后再回到课堂教学,感觉教学针对性更强了,教学视野更广了。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教师应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要进行调整,改变枯燥、死板的理论教学,代之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即将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对接,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开发会计学习领域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结构,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实际操作要调研企业,需要会计人员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会做哪些事,然后进行汇总分析,考虑学生的能力,进行课程结构安排,课程内容开发,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注重实践的同时,引导理论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理实一体,为学生未来的后续学习铺路。

第四,学校出面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我们学校方面可以试行由学校出面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找有合作意向的企业,选优秀生进入企业,同时派教师去指导实习,这样学生在单位实习,教师可以与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沟通交流,这样优秀学生学了实践,实践期满学生返校后可以与其他同学沟通自己的工作经验;当然合作单位也可以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聘用学生为正式员工。教师在实习单位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教学中会更加得心应手,教学相长,学生也会学到更为有实际意义的知识。

总之,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于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线会计专业教师,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先自强,我们有责任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刁哲军《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及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3.石建平《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策略探究 篇6

【关键字】中职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9-0034-03

【作者简介】高春梅,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宿迁,223800)教师,讲师。

“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17世纪吉森大学的两位教授提出来的,《塔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中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教师职业成为一个“专门职业”或成为一个“专业化职业”的过程;二是指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发达国家教师专业化的推进来看,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改革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和体现的,真正高质量的教育都是个性化的教师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进行个性素质建构的指导,因此各个国家都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面临的困境

(一)专业技能提升缓慢

中职教师不同于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因为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导向”,中职学校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文化基础课教师(主要负责语、数、外、德育、体育和音乐的教学),专业技能教师(负责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教学)。

文化基础课教师的初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停留在专科学历水平,有的已经达到研究生水平,多数教师满足于自己的状态,尤其是评过高级职称以后,个别教师认为个人发展已经到极限了,再也不愿意去写一篇教学论文或做课题研究,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地上几节课,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专业技能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支撑着各个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双师”多停留在表面,即通过应试的方法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就满足于“双师型”教师这个称号。例如,中职或高职学校的特色就是师生共同参与技能大赛,大赛级别有市级、省级、国家级几个不同级别,在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参加市级或省级技能大赛的总是固定在那几个教师身上,其余教师几乎从不参加,久而久之,能力越突出的越磨练,专业技能越平庸的越不锻炼,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不平衡且整体速度缓慢。

(二)教科研活动缺乏生机

笔者身为一名中职教师,深刻体会到中职学校推广教科研活动的艰难,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淡薄,多数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完就算完成任务,很少有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否存在漏洞或不足。多数教师的教科研活动都是被动的:被动去参加集体备课,被动提交论文,被动写教学设计、计划总结等,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或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绩效考核,教师很少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

教育科研是教师一项必备的素质或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是一直变化的,知识与技能也在不断更新与变化,一个教师如果不潜心研究教学,不阅读大量的教育专著,不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只是一味地上课,那么他(她)的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三)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

据一位同行的调查研究,大约70%的中职教师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其中男教师较女教师严重,老教师较年轻教师严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倦怠感比较轻。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存在各种问题,如学习障碍、心理障碍、习得性学习无助、不良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薄弱等,教育难度较大,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进行心理援助、精神鼓励、学法指导等,但收获的成就感有限。久而久之,教师容易形成心理疲惫,产生倦怠感。其次,工作压力大,身心负荷过重。由于中职教师上课任务重,特别是专业技能教师,有的每周要上26节课,此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开发校本课程、辅导学生考职业资格证等,长期超负荷运转使身体过度劳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应对策略

(一)坚持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这句话无疑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仅满足于自己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批判性地思考,那么他即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几十年的单调重复劳动,他的专业成长必然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因此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育反思是一种典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新手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反思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教学效果进行的思索和分析,是教师用教育科学研究方式主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一种方式。

教学反思“思”什么?下面来看一则教学反思的真实案例:

word——图文混排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中,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合作小组中有可能是佼佼者。尽管有的组员能力不是很理想,但是他可能在某些地方有突出的表现。我创造了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使失败者重新获得自信。

(二)适当的教学评价

作为教师我们深有体会,不经意的一句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在以鼓励为主的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三)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请学生自主探索,对文章进行排版,再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知识来完成作品的图文混排,使文档的整个版面更和谐、舒展、美观。为了培养学生探索尝试的精神,我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操练,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合理正确的方法,从而加强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存在不足

各环节之间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图片格式设置部分时间过长,艺术字编辑部分的练习时间偏少。另外,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进措施

课前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在任务设计方面更精细一些,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另外,以后在分组时除了考虑异质互补原则,更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是:分组时还是异质互补,但是分工时组员承担自己的弱项,向他人学习,同时还要承担指导任务,发挥自己的强项指导他人。这样既优化了资源配置,又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实现每个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篇计算机基础操作课的课后教学反思,从这篇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可以成为反思的重点。从时间上看,可以写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从反思对象的角度来看,可以反思教材、反思学生、反思教法学法;反思的方式可以是内省式、学习式、交流式或研究式。总之,教学反思形式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二)坚持做好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以教学实践为驱动,立足于校本,以教师为出发点,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之一。

网络上大家熟知的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薛瑞萍(网名“看云”),即是一位教育叙事研究的成功典范。薛老师是合肥市城郊结合部的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写教学日志,她的《薛瑞萍班级日志》以真实的教学案例为主线,重视对教育事件的丰富性和形象性描述,显得真实又生动。中职教师同样也可以做好叙事研究,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普通的任课老师,都可以从日常的教学中找到研究的素材。下面的这个案例是一个班主任教师撰写的一段教育叙事: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一 天气雨

今天因下雨取消军训改为入学教育。下午先参观实训楼,然后参观艺术楼。实训楼还没参观结束,突然班长来向我报告,有两个同学在三楼打起架来了。我一听非常生气,跑步上楼。张鸣(化名)和吴宇(化名)正纠缠在一起,我忙喝住:“怎么回事?”两个人抢着指责对方。得,先到教室再说。我将队伍交给班长,亲自“押着”他们去教室。到教室,我厉声道:“你们很过分,才来几天居然打架。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非要用武力?!太不像话!”然后我语气缓和下来,让他们分开陈述。一方陈述时,另一方回避。结果两人陈述一致。原来事情很简单,从四楼下来时因为很拥挤,张鸣不小心踩了吴宇一脚,因为言语上的不礼貌,两人互不相让动起手来。我问张鸣:“虽然是因为后面同学推你而踩到了吴宇,直接责任不在你,但毕竟是你踩到了他,而且踩得很重。那么你应该及时地向吴宇说声对不起,然后解释一下原因,我相信吴宇不会怪你,更不会骂你。”接下来我又转向吴宇:“张鸣是故意踩你的吗?”“不是。”“既然不是,同学之间就应该谦让一下,张鸣没有向你及时道歉,这是他的不对,你得理不饶人,用过激的行为来解决矛盾,这妥当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你自己认真地想一想!”……

这个案例选取教学中常见的场景,以原汁原味的对话的形式呈现,既真实又有说服力。教育叙事一般有教育自传、教育传记和教育故事等形式,一般研究者都选择真实的教育叙事(自传和传记),较少有人虚构故事。笔者认为中职教师主要从事行动研究,因此最好选择教育自传的形式,当然文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可以选择艺术化的教育叙事方式,如自传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等方式,这样读起来更有吸引力。不过要补充说明的是,教育叙事研究不等于教育叙事,在叙事的基础上应加上自己的思考与评价,不能只“叙事”不“研究”,应巧妙地将两者结合。

(三)积极参加各级教学竞赛

研究者认为一位教师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适应阶段(从教1—2年)、成长阶段(从教3—8年)、称职阶段(35岁以后高原阶段)、成熟阶段。如果一个教师在成长阶段中从未参加或很少参加学校或省市级的各项教学竞赛,那么他将很难走向成熟阶段,因为各种示范课、研究课评比是提升教学技能的很好手段。

中职教育新设专业研究 篇7

一、专业开设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除了分析自身办学条件之外,还要重点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充分调研社会需求,深入分析就业市场状况,清晰专业定位。各地中职教育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经济特征、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关系密切。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中职教育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紧缺人才专业,中职毕业生广泛受到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欢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2007年高达96.8%,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22.15万名毕业生中有18万名毕业生服务于第二、三产业,80%毕业生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就业。调查发现,学生就业的趋势已经向具有区域经济特征的汽车、能源、家电、机械等新型工业,以及金融保险、物流、连锁零售等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转变。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发新专业的时候,要注意区域宏观经济的转型特点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把握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

每一所中职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在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学校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调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2.做好长远规划,进行前瞻性研究。2008年,广东省有中等职业学校约600间(不含技工学校约200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39.8万人,增长8.9%;在校生100.08万人,增长10.3%;毕业生24.53万人,增长10.7%。广东省大多数文科类学校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相当多的理工类学校也开设了该专业。从学生规模上看,尽管中职教育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但是,在众多学校都开设相同专业的情况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则显得尤其重要。部分学校由于缺乏先知先觉,没有对专业开发进行前瞻性思考和统筹部署,一直以来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专业群,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使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呈现出新变化。中职学校在开发专业时要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行业的出现,以及其对职业岗位带来什么变化等开展市场调查和科学预测,在专业开发上体现超前性,结合产业升级的趋势,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带动的人才需求变化来规划专业,才能抢占先机, 更具竞争力。

3.调查个性需求,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职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培养技艺,而是培养一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和自我充实能力。新专业要兼顾职业属性与教育属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满足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在谈吐、社交、适应社会变化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调查显示,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内,更换工作的概率高达30%,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甚至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他们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构成了他们在创业之时的知识体系。所以,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应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先进的经验,注重宽知识,重技能。学生毕业后如果短期内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甚至是自己创业。

二、运用竞争分析模型来分析专业开设

目前,中职学校在新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上主观成分偏多,缺乏一套科学的标准,难以对新专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因此,本文从综合分析新专业开设面临的各种竞争力量入手,建立一个专业竞争分析模型,借此研究中职学校如何开设新专业。

专业竞争分析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专业的基本竞争态势。本文提出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学生的评价和选择,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群的提供,准备开设同一专业的学校,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设同一专业培训课程,以及来自兄弟学校之间的竞争。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新专业的设置和生命力。一种可行策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专业和学校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学生的评价和选择。学生通过选择权来对学校的专业实施影响,这种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生本身的影响力又是很特别的,他们往往是通过各种信息来源,来对某个专业进行评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最终选择专业。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呢?有以下几个关键的因素:(1)专业本身,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级;(2)就业情况,毕业去向,薪酬;(3)个人因素,兴趣,将来的发展空间;(4)学校因素,位置、背景、师资以及声誉;(5)环境因素,社会需求,外界意见等。一般说,满足如下条件的学生会对新专业开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学生所在地区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学生可以选择读书的学校较多,这些学校开设了同类专业,学生对学校的选择余地就大。学生对专业的要求高,挑剔也多,会在某学校招生点把其他学校的条件作比较,要求学校明确保证他们的实训条件不能低于人家。学生可以联合其他对同一专业感兴趣的同学,而学校则难以联合同行。

2.社会需求和岗位群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限制了企业的活动,企业岗位群设置是根据企业的业务要求产生的,岗位群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学校研究区域经济特点, 将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面向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等一线岗位来设置专业,为区域市场培养人才。

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企业是落脚点。社会发展、需求改变和岗位群变化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的能力。满足如下条件的社会需求和岗位群会对新专业开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经济高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需求,迫切需要学校为高新技术和新型服务业企业培养中级应用型人才;或宏观经济明显衰退,企业大批倒闭或裁员,都会让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专业对口的岗位群不多,就业面就窄,学校难以将该专业的毕业生推荐到其他岗位就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向多所学校招聘学生也完全可行。

3.准备开设同一专业的学校。其他学校看到该专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会考虑加入竞争行列。新进入者除了在给专业建设带来新思路、新资源的同时,希望在已被现有学校瓜分完毕的生源市场中争夺部分份额,最终导致现有学校招生人数减少,甚至可能危及这些学校因招生人数锐减而被迫停办该专业。其他学校准备开设同一专业与否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是否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条件,主要包括师资情况和实训条件。开设该专业能否对学校发展产生预期的效益。预测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是否出现饱和。

4.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同一专业培训课程。尽管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与全日制(或者说是“2+1”培养制)职业学校两者处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体系,由于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一致或接近的,在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竞争行为,体现在:现有学校专业学费标准的制定,将由于存在着能被学生接受的社会培训机构而受到限制。由于社会培训机构的进入,使得现有学校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或者使该专业更具有特色,否则,其招生规模和在校学生的稳定性就有可能受挫。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同一专业培训课程的收费价格越低、质量越好、学生从职业学校退学后重新接受他们培训的障碍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

5.校际竞争来自学校之间争夺生源和办学优势。事实上,学校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学校发展战略一部分的各专业的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专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学校之间的竞争。现有学校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行业背景、学费、招生宣传、专业特色甚至是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出现下述情况将意味着行业中现有学校之间竞争的加剧,这就是:专业设置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专业设置相同,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学生选择范围广。生源地相同,学生对各个学校的认知度接近,学生容易了解到学校的具体情况。政府部门扶持部分弱势学校,这些学校上等级后将对其他强手发起挑战。

本文通过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提出三种应对的策略,就是:校企合作策略、专业特色策略和品牌专业带动策略。学校应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专业开发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扩大自身的办学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来牵引这五种竞争力量,增强自己在区域内的龙头专业地位与竞争实力。针对以上五种竞争力量,学校可以分别采取相应的策略。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学校所处的环境不同,要求学校在开设新专业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采取对应的策略。下面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为本文提供一个佐证。

三、案例

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物资学校,是一所具有流通行业背景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6年,学校开始加快对新专业的开发进程,市场营销专业成为研究的对象。

(一)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可行性分析

笔者围绕区域经济、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毕业生的岗位群、开设专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师资队伍状况、品牌专业等方面对开设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1. 中国是世界新兴的大市场,其市场增长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与营销管理人才的努力。广东的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多样化,对经济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每年都大幅度增加。

2. 营销专业人才在中国市场上倍受青睐。国家人事部资料显示,2006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全国人才市场招聘数量居于首位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可见其受欢迎程度非常高。以广东为例,受其经济快速发展,营商环境好,待遇高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营销人才喜欢来这里工作。调查还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群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不高,大专及以下学历人才占了需求半数以上,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

3.2006年,笔者对(汽车)物流专业进行了专业调研,在物流企业中开展市场调查,共有37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的领导及各层管理人员接受现场访问或问卷调查。其中,受访者按要求回答了“(汽车)物流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下列哪些方面知识”这个问题。笔者汇总全部答案,就各方面知识对物流专业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市场营销知识的重要性仅次于物流管理知识,位于第二位。

由此可见,市场营销知识在物流行业企业的众多岗位群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知识。这个结果对我们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方面,物流专业是我校的龙头品牌专业,也是广东省中职教育的重点专业,具有政策性支持的优势;另一方面,以品牌专业为依托,拓展相关专业群和专业方向,可以保证新专业有一个良好的支撑基础。

4. 根据广东省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岗位的划分,进一步细分适合中职学生的岗位群,主要包括:销售员,开发、拓展、策划,营业代表,业务员,销售协调员,督导,促销员,推销员,市场调查员等。

5. 由于大多数经济和贸易类学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我校在调查该专业的社会需求之外,还必须对自身开设营销专业面临的各种竞争因素进行分析,围绕着几方面的问题入手:(1)学生报读的积极性;(2)学生毕业后的出路;(3)还有多少学校打算开设同一个专业;(4)社会上有多少教育机构跟我们竞争;(5)已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情况。

经过前后近一年时间的深入调研,获得以下反馈信息。(1)学生对我校的名称有着一种向往感和认同感,认为经济贸易类学校擅长做市场营销专业,希望来我校读书;(2)以往三年来,我校物流、经管等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平均高达96%,而且占总数80%的学生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基本上都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3)同类学校已经没有多少尚未开设同一个专业的学校;(4)社会上有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开设同一专业,但基本上属于短期培训,一般不超过一年。(5)已开设该专业的学校目前在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在专业建设策略上,大多数学校均采取独立开发的做法,市场营销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关联度和依存度相对较低。

6. 师资情况:目前,在教学一线的经营管理和物流专业的骨干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或本科学历,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大多数是“双师型”教师,充足优质的师资对我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二)开设市场营销专业采取的策略———品牌专业带动

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深入社会和企业开展综合调研,分析影响专业开设的五种力量,进行了综合的论证,决定在2007年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在专业建设策略上,考虑到我校现代物流专业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现代物流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彼此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决定采取品牌专业带动新专业建设的策略,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实训基地等重要方面, 由现代物流专业为市场营销专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事实证明,在我校品牌专业现代物流专业的带动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开设取得成功,发展势头良好。市场营销专业2007年首届招生录取人数超过70人,2008年招生录取人数更超过120人。与此同时,现代物流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有乐观的增长。因此,在办好优势专业的同时,通过品牌效应拓展专业结构,带动关联专业的建设,实现整个专业群的跨越式发展。

四、总结

本文强调新专业的开设应立足于社会需求,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利用品牌专业效应来拓展新专业,逐步形成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运用竞争分析模型对新专业进行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把影响专业设置的主要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分析,制定的三种策略为专业决策提供一个应用模式,提高新专业的成功率。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特殊性,并非文中所列的五种力量所能囊括。实际上,除了竞争之外,五种力量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共同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而不只是竞争关系。还有,新专业的培养方案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本文尝试以有别于传统思维和方法的角度来研究新专业设置的问题,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借此引起职业教育界和社会有识之士对新专业开发的关注,共同促进新专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丽华.广东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助推“双转移”.教育部网站

[2].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信息网.2008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职会计专业现状分析 篇8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与家长方面

大部分学生素质不高。现在的中职学生是在重高和普高层层选拔被淘汰后才来到中职学校就读的,这些学生问题多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地各校的问题生,导致生源素质相对较低,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实验设施上投入不足,硬件跟不上教学需要。如多媒体,会计实验室较少。使教学基本上还是靠教师的讲授,教学手段不多,影响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有近20 门课程,内容繁杂,作为未来从事财会工作的学生,学习这么多的专业课程是否有用,值得研究。现在的中职大多在春秋两季招生,春季班在校学习仅两年半时间,而课程安排是按三年制安排的,学生学习这么多课程,能够掌握多少,值得探讨。

2.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方法越来越多,但实践教学的效果仍然没有突破。这主要是实践教学内容跟实际工作内容有距离,实践教学内容仿而不真,使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要求,使用人单位在付出一定的培养成本后,才能承担工作。

3.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但现实是到中职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不是为就业而是为升学而来,考上大学是学生和家长的愿望,也是干什么都要有证的社会的要求,谁都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4.教师方面

会计专业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会计专业教师不是财会专业毕业的,因缺少财会教师才担任财会教学工作的。这种非财会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会计专业教学大多数仍是“满堂灌”、“一言堂”,缺乏双向交流,双边式教学不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部分接受能力、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教师讲的透彻到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因学习能力差,这种教学模式使其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倍感学习困难,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放弃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二、解决办法

首先,应解决学生与家长观念转变的问题。目前,中职招生仍然很困难,学生和家长不愿上职业中专学习,这种观念仍然很严重。其实,不见得只有上重点中学—考大学这一条出路,还有职业学校这条既能就业又能考大学的一条路。这些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到中职学校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其次,要加强教学软硬件的建设。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建设的力度,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对课程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达,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软件上,要优化课程设施。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而不是更高层次的人才。所以应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必修课,停开一些选修课,腾出时间让学生学习必要的会计知识,也有时间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跟那些从事具体会计工作的人学习,这样会缩短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的时间,减少培养成本。

要解决教师的问题。中职教育发展的好坏,专业教师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的培训师当务之急,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走出去的策略,让一些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一到两年,参加会计资格认定,取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使其具备“双师”资格,鼓励一些有能力的会计专业教师开始会计事务所,承揽会计业务。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上会计人士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借助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弥补校内师资数量上和能力上的不足。

(二)模拟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在教学上加强模拟实习,同时争取到校外实习,使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实习互相促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习的目的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模拟实习以及校外实习相结合,解决仿而不真的问题,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这对这些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培养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启发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不是一无是处,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还应该继续采用。但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会计理论教学中,不能只讲理论而忽视操作;不能只用粉笔黑板而忽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总而言之,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方法不是重点,结果才是关键。

中职专业 篇9

一、专业求新匆忙上马, 盲目追新易入误区

近年来,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受市场影响, 一些学校也存在着部分专业设置过于求新的现象, 甚至不乏“猎奇”色彩, 仅仅看到甚至听说某个行业很热门就盲目开设专业, 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研究、教学水平评估, 不但学校没有完备的相关教学条件, 而且这些行业很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极易造成一些专业的“短命”和“夭折”, 使很多学生耽误学习的机会, 甚至影响未来的前程。一些专业的匆忙“上马”, 也与学生和家长的心态有关, 因为一些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追新”, 重服务而轻技术, 其实这是一种对新专业的认识偏见和误区, 不仅误导学生的专业选择, 而且形成风气后会直接影响学校的专业设置。

一个新的专业开设有这样几个要求:一是新设专业必须符合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二是有行业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相关行业、专业等专家参与的论证意见;三是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及规范的专业名称、修业年限等;四是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而制订的科学、规范、完整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计划) 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 如专业调研论证报告、专业培养目标描述、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分析、教学和课程的进程表、实践性环节教学实施安排、主干课程教学大纲、配套教材等;五是有足够的开办经费。具备该专业必需的教室、实验 (训) 室、设施设备、实习 (训) 场所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六是有稳定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专业对口;每个专业一般要有1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名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2名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的实习指导教师, 外聘兼职教师人数合理, 并应保持相对稳定;七是有完善的教学机构和规范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二、老树需要发出新芽, 传统专业需要新生

旅游、酒店管理、计算机、电子电工等, 都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传统老专业, 如今在新形势下, 这些专业虽然“名头老”, 但是课程设置已经完成了“涅槃”。原来旅游专业培养的导游大都是针对旅行社的需求, 导游专业知识并不见优势, 对于旅游景点的了解比较泛泛, 他们从事的工作大都是旅游团队的服务性工作。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出游形式的多样化, 选择自助游、自驾游、深度游的人不断增加, 对于景区景点内的专职导游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景区景点的高素质专职导游都供不应求。针对市场需求开设了“景区景点导游服务”, 专门针对不同地区的景区景点培养导游员。现在学生只针对自己选择的区域内的景区景点进行深入学习, 不仅对区域内景点的导游服务非常熟悉, 而且对于这一域的历史、文化、特色等都开设相应的讲座, 这样导游员在服务于某个景区景点时, 所能展示出的讲解水平自然要远远高于以前泛泛培养的导游。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外很多知名的电子电工企业入住中国, 而国内也出现了许多中小型电子企业, 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电子电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创立, 电子行业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首先,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由于学习的还是比较传统的电子专业跟不上电子行业的发展, 毕业时候只能到一些中小型电子企业的一般岗位工作, 学生又心浮气躁, 导致学校在以后招收该专业的学生时出现了很大的困难。第二, 沿海地区电子电工的小企业很多, 在招工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门槛和条件, 致使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电子电工这个专业学的没什么用处, 学与不学一个样。第三, 学校开设的电子电工专业课程跟不上电子行业的发展, 很多学校还是开设的基本的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比较传统的科目, 一些比较新兴的科目如电子CAD、protel、LED等没有开设, 既缺乏相关的专业教师, 又缺少相关的实验实训。

类似这样的传统专业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 想办法紧跟时代的步伐, 创新发展职业, 服务地方经济。

三、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相结合, 开出职业教育新“奇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代生活每天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而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思想首先不能落后, 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职业教育同样如此, 跟不上技术的更新, 跟不上思想的创新只会一败涂地。对于前面提到的两点新兴专业的设置和传统专业的发展问题, 我们可以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1. 传统专业的升级

在传统技术上改进后的新兴专业, 我们可以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像新兴的太阳能技术和光伏技术都和传统专业电子电工专业相关联, 所以在设置太阳能专业和光伏这样的新兴专业时, 我们可以在电子电工专业基础上加上太阳能和光伏所新增的技术。前面所说的数控专业也是在传统机械技术基础上进行升级的。

2. 不同类型的传统专业和新兴专业的有机结合

前面分析传统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已不被学生和家长认可,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类型的新兴专业来扭转这种局面。如我们可以将电子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结合起来, 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 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 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 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专业可以利用电子实训生产一些比较时令的电子产品或玩具通过电子商务这样的一个交易平台, 把电子产品或玩具销售出去。第一, 学生可以学到两种专业的基本技能, 扩大知识面, 增加就业机会;第二, 加强了实践性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第三, 职业学校在招生宣传的时候又多了亮点, 不至于因为是传统专业而招不到学生, 使得新兴专业更有特色, 传统专业得以延续。

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开拓创新, 努力挖掘传统专业的特色, 加强与新兴专业的配合,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技能, 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再增添亮色, 为服务地方经济再作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涌现出一批新兴的产业, 为与社会相适应, 各职业学校分别开设了相关的新兴专业, 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追捧。与此同时, 一批传统的专业被搁置, 有的专业甚至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所以应加强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结合, 让传统专业得以延续, 让新兴专业更有特色。

关键词:职业教育,传统专业,新兴专业

参考文献

中职护理专业班级管理初探 篇10

学校的教学与教育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班级”是学校教学与教育的基层组织。为了把学生组织成一个班集体, 并培养成德才兼备的职业技术人才, 需要各科教师共同教育, 并需要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配合。这就需要班主任全面负责管理。只有素质较高的, 具有一定学历和一定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人才适合担任班级管理工作[1]。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 是学生教育的主要负责人[2], 是学生科教育管理学生的直接实施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 班级与班级之间不论是班风还是学风, 差别很大。有的班级秩序井然, 有的班级混乱不堪。这一切都与班主任的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所谓的“差”班就是班级管理得“差”;所谓的“好”班就是班级管理得“好”。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 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

2.1 以德育教育为先导

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 品德教育应放在第一位。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学生, 激励他们热爱祖国, 树立远大理想, 增强集体观念, 团结协作, 与人和睦相处, 具有团队精神及高尚的情操。

2.2 以职业教育为重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尤其是职业教育, 引导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 认真学好基础课及专业课程, 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引导他们热爱专业,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及爱岗敬业的精神。教会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 争取每个学生的功课都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 做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2.3 重视养成教育, 培养身心健康人才

督导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养成良好的习惯, 端正学习态度。纪律是学习的保障, 一个好的班级首先表现为有良好的组织和纪律性, 否则, 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让学生集体成才将变成一句空话。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身体健康的职业技术人才, 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之外, 同时, 也要引导他们参加班级、学校及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在增长知识的同时, 也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3.1 了解和认识学生

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兴趣、个性、成长经历, 以及家庭情况等。在此基础之上, 全面了解班级集体的发展趋向、学习风气、团结情况, 甚至要了解有没有不良的倾向等。

3.2 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 包括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选拔与培养班级干部, 建立健全班级各项制度[3,4]确的舆论导向, 促使学生明辨是非, 支持正确, 抵制错误, 引导班级向团结、友爱、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方向发展。

3.3 关注全班, 突出重点

个体是集体的一分子, 班主任不能把目光全部集中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 更重要是要关注那些成绩不好, 又不守纪律的所谓“双差生”, 只要他们变好了, 整个班集体才能真正变好。

3.4 多方参与, 全面评议

班主任要与授课教师、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正确地评议学生, 包括评定学生操行、评优评先。正确地评议学生, 把真正优秀的学生和干部评选出来, 作为一班学生学习的榜样, 可带动全班学生一起成长。

4 班级管理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4.1 阅览学生档案, 做到知人善用

在学生尚未开学报到之前, 通过阅读学生的档案, 了解学生的来源、性别、入学前的表现、是否担任过班级干部、个人爱好、有何特长、入学成绩及各科成绩等。对于曾担任过班级干部, 而成绩较好的可作为班级干部的观察对象, 对于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可考虑让其担任体育班委, 对于语文成绩好, 字又写得漂亮的学生让其出黑板报或作为班级通讯员等, 做到知人善用。

4.2 确立班级整体目标, 引导学生做好成长规划

依据班级整体情况, 确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班级集体有目标, 学生有奔头, 学生个人有计划, 学生自身有干劲。明确在校长远争先创优目标:按照学校先进班集体标准要求班级, 毕业前成为学校先进班集体, 争取评上市级先进班集体。明确班级集体学习成绩目标:第一学期班级集体各科功课达标率不低于80%, 以后每学期递增5%, 到第四学期, 所有功课成绩争取人人达标, 消灭不及格现象。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 做好学习规划, 包括近3年计划, 如顺利毕业, 并在毕业时考取执业护士资格证。

4.3 定期开好主题班会, 及时传达并布置任

在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后, 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按学校要求布置好各项工作任务。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是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围绕着各个时期不同的主题, 作好阶段性总结, 肯定取得的成绩, 指出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明确下一阶段的任务。主题班会可按不同的主题内容, 分为遵章守纪、人身安全、交流学习经验、专题活动、迎接检查等多种常见的类型。

4.4 通过各种方法, 了解并认识学生

了解与认识学生的方法有观察、谈话、阅览材料和调查访问等。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班主任通过开班会、上课、跟班听课、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外活动等, 对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 通过学生的语言、行为, 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还可通过找学生个别谈话或集体谈话形式, 了解学生的情况, 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谈话前要明确谈话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时间及适当的方式, 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 要善于倾听学生说话, 耐心听完学生的话, 让学生全盘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4.5 注重与家长联系, 共同教育管理学生

还可通过家访、电话、通信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现阶段以电话的形式比较常见, 通过电话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 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 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举措, 让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教育学生, 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 要了解家长对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与要求, 以改善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5 做好班级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每学期在开学时, 按照班级远期目标, 结合学校的工作安排, 做好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及每月的工作计划。包括要完成的教育任务、时间安排等。班主任除了做好专题总结以外, 每学期结束时还要做好整个学期的全面总结, 总结取得的成绩, 指出存在哪些不足, 以及下一学期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朱小红.做好班主任的诀窍[J].广东教育, 2009 (4) :53~53.

[2]田恒平.班级管理:回顾与前瞻[J].教育史研究, 2009 (2) :68~72.

[3]杜中兰, 甘岸献.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之我见[J].管理观察, 2009 (3) :120~121.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服装与设计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传统服装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是现在服装产业竞争的最重要环节。服装产业的新变化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无疑会增加,给承载着培养初等、中等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服装专业的教学与发展。下面笔者就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中的状况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为了真正尊重学生的实际和切实有效地改变因为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鼓励学生在中考后实现第一步分流,鼓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方面能使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存在困难和对继续读高中兴趣不大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选择,另一方面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本身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初、中级专业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常说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当前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现实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发展不乐观。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中等职业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但从实际来看,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习能力弱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中考中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而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意味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从服装专业来看,女孩子居多,按道理来讲她们应该是喜欢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也没有努力方向,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前途渺茫,从上学伊始就进入“混日子”状态。学生没有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2.教学理念滞后

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一项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服装产业也是如此。服装产业的发展就与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联系密切,而且带有季节性,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教学缺乏和市场发展的联系,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求知动力,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实效性下降。

3.实践环节不够重视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很快上手。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多采用课程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当前综合性人才需求是差距较大的,特别是热门的服装管理和服装营销方面涉及的内容不多,无疑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二、现代服装专业教学发展方向

衣食住行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也是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服装业更是如此。特别电商产业的兴起给服装业的生产带来更残酷的竞争现实,给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挑战。中职服装专业作为给社会培养一定专业型技能人才的基地,必须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学校教学,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1.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

现在教学理论强调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中职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结合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帮助,特别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开始大量应用到教学中,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呈现所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使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使复杂、烦琐的知识变得简单。这样使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其对象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体差异性,所以学校不应该成为一种模式产品的流水线,而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进而成为育人成才基地,这才是最好的职业教育。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分层次学习和实践,给他们制定不同目标,逐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社会和企业对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我们必须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多提供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工艺实习室。另外,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采取多种途径给学生创造参加实训的有利条件,既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技能,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针对性地为自己走向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活动探究 篇12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而中小企业往往需要的是有一定经验的会计能手。另外, 中小企业往往只需一个会计, 它需要揽多项工作于一身, 这可能比大中型企业要求专岗专职会计人员技能还要全面。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仍处在文字描述和校内实训的教学模式中。它所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岗位能力的需要。不能与实际会计岗位所具备的能力对接。而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 这给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增加了求职的难度。

实施“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即是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和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 依托各行各业提供的实践岗位, 着重采用仿真教学和真实的行业环境及业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力求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就业岗位的要求无缝对接。使学生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能力本位教育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简称CBE) , 产生于第二次大战后, 以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为代表。其核心是从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确定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通常由行业中一批资深专家组成研究小组, 按照各个不同岗位的需求, 确定各个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并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制定考核标准。然后, 各财经类院校以这些能力为目标, 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活动, 并进行阶段性考核。它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 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

三、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有了重大的变化, 注重理论与实践、证书与能力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会计实训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 多数财经类学校会计专业能采用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 模拟会计操作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尽管如此, 校内实训还是有不足之处, 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校内实训的仿真程度不足, 导致校内实训与实际岗位任务脱节的现象。 (2) 实训项目很难摆脱理论教学模式的束缚, 实习实训活动的安排也以最基本的经济业务活动为主, 岗位针对性不强。 (3) 实训室设备、材料多年未变, 不能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 缺乏时效性、真实感和仿真性。 (4) 实训模式比较单一。通常一名学生扮演多重角色, 既是会计又是出纳, 既登记总账又登记明细账, 缺乏岗位分工。 (5) 实训教师一般实践经验不足, 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训, 指导意见也多半停留在理论层面, 使得学生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

四、会计专业实践探索活动

课题组在2014 年暑假、2015 年寒假安排若干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通过实践活动, 观察生产经营活动、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等实际情况;熟悉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与会计工作环境、会计核算过程与会计管理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 发现问题, 以便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

现针对此次社会实践总结如下:

1.以分散型实习为主。发动学生自己联系企业, 以保证有足够的岗位供学生实践。但教师需要提出明确的实践要求, 并做必要的检查、指导, 学生实习时虚心接受企业会计的指导, 实训结束时学生要提交经过企业考核的实践报告。

2.校内做好企业实践的准备工作。在校内已学习过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进行过相关专业技能的实训。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到企业后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中。

3.校、企、生之间产生互惠关系。这种互惠关系包括企业的人才需求, 通过学生实习获得廉价劳动力, 并可提前选拔人才;学校获得企业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了解企业对育人环境的需求;学生通过实习工作, 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岗位要求, 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和技术技能, 毕业后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样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能受惠, 可充分提高三者的积极性。

4.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及会计实践能力。如:每个月会计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商业承兑汇票怎么做账?差旅费报销单怎么填制?企业怎么缴纳地税、国税?新公司的注册资金应该怎么处理?……这些新鲜有趣的实务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欠缺, 提升对会计知识的认识, 学到了不少与本专业有关的实践知识, 对以后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对教师以后的教学也具有明显的参考价值。

“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活动能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课题组进行的这项活动还需要不断加以修改、调整, 逐步完善。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上一篇:职业匹配下一篇:扩增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