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模具专业

2024-05-18

中职模具专业(精选12篇)

中职模具专业 篇1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和模具制造加工能力, 使其能够满足当下企业发展对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要在使学生掌握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现场操作能力, 使其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的技能要求。

关于中职模具专业教学的策略, 学校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 以专业能力学习培养为本位, 多角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以下是对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策略的探讨。

1 教学内容策略

模具专业主要培养满足企业生产线需求的人才, 向企业输送模具设计、制造型人才。模具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以下两大类:1文化基础知识,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计算机应用等内容。这些知识是学生综合素质文化的基础, 也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以后继续接受教育的基础。2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例如《模具CAD》《机械制图》《模具制造技术》等基础内容, 包含模具专业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操作等工艺流程的每个环节, 是学习模具设计制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 让每个学生做到会看图、会画图。学校要根据企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精选最合适的教学内容, 使每个学生都能走到实践中去,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模具制造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它集机加工、电加工、装配技术于一身。知识和技术的含量较高, 所以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模具制造技术, 教学中, 必须长期围绕模具制造的主题。在教学内容上, 要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逐一训练和考核每个学生必备的知识点和技能, 让所有学生都学会用砂轮机、钻床等基本设备, 同时也要掌握高度尺、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量具的作用, 能够简单地拆卸、装配模具, 使其初步了解模具制造, 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掌握技能打下基础。

学校要淘汰教材中陈旧、落后的内容, 结合实际补充新内容, 倡导教师从实际出发编写校本教材, 不断改革, 不断创新, 做到与企业需求并进。

2 教学方法策略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是初中毕业, 大多数对填鸭式教学有较大的厌恶感。而模具专业知识较为机械化, 逻辑性较强, 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授课教师应该采用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例如启发式、讨论式、模块一体化等方式) ,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学习、爱好学习。将基础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运用基础知识, 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同时, 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挂图和实物模型等更加具象化的东西帮助学生去理解较为抽象和机械的东西, 将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点用Flash动画、课堂PPT、仿真软件等生动灵活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还能提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厚兴趣。

例如在塑料模具课堂上,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看一整套的塑料模具模型, 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塑料模具, 而不是对着课本上冷冰冰的注释图去想象。教师对照模型讲解一些基础知识, 例如《机械制图》《测量公差》以及卡尺等量具的使用, 然后让学生对比模型画出零件图和装配图。教师在讲授塑料成型知识和塑料模具设计的时候, 应结合课程设计, 让学生将所学书本知识运用到动手实践中。在课程设计中, 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所选图纸自己加工零件、自己装配。整个过程下来,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提高了动手能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

3 教育培养模式策略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 学校要想培养符合当代生产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从课堂中走出来, 结合实践去学习”, 校企合作是当前最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 尤其是中职类专业技术学校。学校和企业合作, 既能为企业输送定岗人才, 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平台, 还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企业实习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各种先进技术和各类专业设备, 可以结合实践让他们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 并增加对相关学科前沿知识和以后所从事岗位的了解, 为他们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习的过程中, 学生能从中了解本专业需要掌握哪些必备技能,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强化实践的实训环节。

学校要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实习课程, 让学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定型人才, 企业需要什么技术, 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真正实现学生与学徒身份的统一, 使其毕业后能迅速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这样所开发出来的课程更符合实际, 保证学生以后在岗位上能够学以致用。

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校企资源共享, 这个方式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共同进步。在这个方面有很多种合作方式, 比如企业提供项目、场地、设备, 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学校的技术人员为企业提供技能, 创造利润;而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学习机会。

实习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 因为动手能力是模具专业所必备的技能, 这项技能离不开实践。但是学校的空间有限, 所以学校只能借助于企业去建立实习基地。对于企业而言, 实习基地可以为他们创造利润;对于学校而言,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是学生实习的一线。实习基地是教学和实践的完美融合, 定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教育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是目前为止最具实践性的方式, 也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 可以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学校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而企业则提供亲身实践经历的机会。二者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4 结束语

在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的策略中,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育培养模式都要与时俱进, 不论是哪一点, 都要尽可能做到最好、最贴合实际、最适合学生, 这样才能培养出服务企业的技能人才。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对模具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增大, 模具制造的发展前景与状况随时都发生着变化。为了提高课程质量,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需要积极改变中职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梁国一, 刘锴.关于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探[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1 (16) .

中职模具专业 篇2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批阅我的材料。我是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xxx模具设计xxx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渴望能在贵公司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贵公司贡献一份力量。恳请您给我加入贵公司的机会。我有信心、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

四年的大学生活,十几年的求学经历,也算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大学期间我自强、自立、自信,高中、初中,我勤奋刻苦。这些年在校园,接触的还是很纯真的东西。没有经历实习的我,对未来的工作还是充满了向往。我会收集整理努力的工作,积极的探索,发扬勤学好问的品质,努力成为公司的好员工。

大一到大三我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课外时间,我也会和室友一起跑跑步,打打羽毛球,泡泡图书馆。大二暑假,在苏州园区的一家机械厂做过一段时间的暑期工。平时课余时间我会做些兼职,在学校我也在办公室帮助老师,做勤工助学的工作,还在校图书馆做过协管员。我懂得父母亲的辛苦,我更希望早点担当起一份养家的责任,希望自己能够更加的自立、自强,希望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去让爸妈欣慰。

大四我选择了考研的路,这一年,我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了备考上,自习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但充实。结果不尽人意,才加入找工作的大军,我知道我准备的不太充分,但我认为我有考研时备考的不懈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干劲,凭借这些,我会胜任工作中的困难,合格的工作人员。

希望贵公司给予我一次机会,我定会好好干出一份业绩!

此致

中职模具专业 篇3

中等职业学校的模具专业(冲压),为这类企业培养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冲压)职业核心能力,促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效率的提高,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需要。

根据认知规律,可以知道:要生产一副模具,首先需要加工一副模具所需的各种零件,再把各零件装配成一套模具。因此,中职模具专业(冲压)的职业核心能力,可以表述为:“模具零件加工能力、模具的装配及维修能力、模具设计能力、模具CAD/CAM能力。”

一、模具零件加工能力

模具零件加工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需具备零件图样识读和绘制能力。具有模具零件图样的识读能力,为进一步强化读图能力,需进行绘图能力的训练。CAD软件中具有工程图模块和三维造型模块,相应于机械制图中的绘图和读图部分。第二,要了解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基准的确定及工艺尺寸的计算、公差配合的性质及其选用。第三,要具备测量零件及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这是正确加工零件所必备的,同时也是绘制零件图样所要具有的能力。第四,必须具备钳工加工能力、普通机床加工能力、数控机床加工能力。这些能力是零件加工所必备的。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根据零件图样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同时,也要具备机床刀具的选用及磨削的能力,合理地选用刀具及保证刀具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这样才能保证零件加工的效率和质量。CAD软件中具有后处理模块,可以根据零件的三维造型自动输出数控机床加工所需的数控程序。

二、模具装配及维修能力

这方面的能力是该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要求能把前面加工好的零件装配起来,并要保证模具能正确工作及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该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熟悉冲压模具的结构,具有正确识读模具装配图的能力

熟悉结构是正确识读装配图样的前提。在CAD软件中,有三维造型装配模块与之对应。

2.能理解冲压的工艺过程,具有正确装配模具的能力

理解冲压工艺,对正确进行模具的装配具有指导作用。在CAD软件中,可以将装配好的三维装配体,进行爆炸操作,详细地显示出装配的步骤,能指导模具装配的全过程。

3.具有绘制模具装配图的能力。

能绘制模具装配图,将有效地促进模具装配图识读能力的提高。在CAD软件中,有相应的工程图模块,可以将装配好的三维装配体生成装配体的工程图。

4.熟悉冲压类零件工艺结构,具有模具维修的能力

熟悉零件的工艺结构,在进行模具维修时,就能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在CAD软件中,可以对冲压类零件进行工艺性能检查,确保在模具设计加工之前,保证冲压零件具有合理的冲压工艺结构。同样,也可以对装配体进行干涉检查,预先发现装配及冲压过程中的干涉现象,避免把错误带入生产环节。

三、模具设计能力

提出中职学生具有模具设计能力,是考虑到他们职业拓展的需要,而且这也是可行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中职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对冲压工艺,以及冲压零件的工艺结构、工艺性能有了较深的理解;其二,他们在模具的装配及维修过程中,对模具的整体结构和凸凹模的形态有了全面的认识。如上所述,让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是可行的;而进行模具设计,反过来可以进一步促进装配及维修能力的提高。在CAD软件中,有相应的冲压模具设计向导,可以根据相应的零件,在向导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操作,最终设计出一副合理的模具。

四、模具CAD/CAM能力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得知,在CAD软件中,这个能力贯穿于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及维修、模具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需教师不断重复、不断强化其CAD/CAM能力。

通过上述对中职模具专业(冲压)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加工出一套模具,并且具有较强的模具装配及维修能力。另外,考虑到中职学生职业拓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中职模具专业(冲压)的职业核心能力构成是合理的,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对模具专业(冲压)建设是有利的。

中职模具专业 篇4

一、什么是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 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 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 通过逐层打印, 从而制作出三维立体的产品。 与传统加工相比, 3D打印不再需要传统的机床 (如车床、数控机床等) 和相应配套的刀具、夹具、模具等, 只需根据零件或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 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 3D打印技术以CAD/CAE为基础, 通过设CAD软件生成的或通过实体扫描设备扫描实物所获得的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 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 通过逐层打印材料, 创建物体, 主要用于原型设计及组件或产品地制造。 运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流程是应用计算机三维软件 (如UG、catia、Pro / E等) 设计出立体的加工样式 (CAD) , 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 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 (CAE) , 然后保存成相应的格式 (stl、.obj、.thing等) , 最后通过Maker Ware软件将绘制好的模型转换为3D打印机可以识别的代码, 通过数据线直接传递给3D打印机。 在制造过程中3D打印技术实现了“设计即生产”的创想。 3D打印技术具有快速成型的特点, 不但能够实现从零件设计到整体设计的跨越, 而且生产的产品与传统方法生产的产品相比具有更精密的结构和更强的稳固性。 近年来在机械制造、艺术创造、建筑设计、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3D打印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3D打印对于企业来说, 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且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率,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还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制产品。 3D打印机既不需要用纸, 又不需要用墨, 而是通过计算机制图、远程数据传输、激光扫描、材料融化等一系列技术, 使特定金属粉或材料熔化, 并按照计算机模型图的指示一层层重新叠加起来, 最终把电子模型图变成实物, 突破传统的零件加工模式 (从毛坯到机床加工在到装配) 。 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减少成品, 提高效率。 可制造出具有自由曲面和更为复杂形态的零件 (如内部复杂结构等传统机械无法加工的情形) 。 3D打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能实现生产材料“零”浪费:3D打印技术的生产过程是根据零件的三维设计进行逐层打印, 与传统的“减材”加工相比, 实现生产材料的“零”浪费。

(2) 无振动、噪声和切削废料, 加工效率高。 可为企业节省宝贵的试制原料, 简化生产。 传统的制造中由于多是机械制造, 噪音较大, 且加工时边角料多, 造成资源的浪费, 大大缩短生产的周期、节约生产成本。

(3) 生产柔性高。 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切削加工所必需的刀具和夹具, 更无刀具磨损和切削力的影响。

(4) 提高加工效率。 3D打印技术可以加快产品的研发进度: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产品造型, 逆向分析, 成型一体化在进行将模型保存为打印系统所需的文件格式, 通过数据线将文件自动传输, 无需人的过多干预, 真正实现自动化。

三、中职模具开设3d打印技术课程的实施

1.课程的制定

当前模具专业在中职是属于机械类大专业, 作为机械专业的衍生专业, 其开设的课程包含机电专业的相关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基础、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注塑模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与编程、模具加工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金属切削原理、机械CAD/CAE/CAM等。在此基础上增设专业核心课程:3D打印技术概论、快速成型技术与应用、3D测量与逆向工程技术、3D打印综合技能实训等。

2.培养目标的修改

当前《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课标准》中规定模具专业培养的目标: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常用软件知识;具有基本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设计理论基础知识、模具材料及成形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掌握模具CAD/CAE/CAM基础知识;具有必要的模具维修基础知识。 具有模具工艺设计、工艺实施、技术管理能力;具有模具数控加工编程能力;具有注塑模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具有一定的钳工操作能力、模具修配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增设:掌握3D打印的知识与技能, 具备3D打印技术应用能力, 能从事3D产品设计、3D测量与逆向造型、3D打印设备操作、维护及管理等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3.设备的选择及实训基地的建立

当前适合学校使用3D打印技术具有融沉积法 (FDM) 和固化成型法 (SLA) 两种, 其中FDM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 因其价格便宜, 操作安全、入门简单, 且使用的材料及后期技术维护成本等相对SLA讲具有较大的优势, 就目前情况下可以说FDM在适用性上优于SLA。

课程体系的实施离不开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可充分发挥实训内容与教学大纲高度统一, 实训项目与技能训练高度衔接的优势。 为此根据3D打印技术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 应建在原有实训中心基础上增加“3D打印实训中心”, 加大设备的投入力度, 满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需要的功能完备的实训中心。

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为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提供实践性的学习与训练平台, 真正实现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

4.师资的培养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送出去 (年轻的专业骨干教师进企业、高校) 、请进来 (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才) 等形式。 因相关专业教师都具有相应的技术基础, 进过短期的培训即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设备, 短时间内培养一批适合专业课程教学的合格师资。 开展多层次培养及聘请名师等措施, 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

5.校本教材的开发

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 学校具有本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企业的工程师、技师等联合组建教材编写小组。 以企业的产品作为学校实训的项目, 根据项目的生产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项目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情境性、操作性, 让学生在“做”中发展能力, 形成职业素质。

模具专业工作简历 篇5

模具专业工作简历模板

姓 名: 性 别: 男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户 籍: xx 年 龄: 29 现所在地: xx 身 高: 172cm 希望地区: xx 希望岗位: 模具类-模具工程师 工业/工厂类-项目工程师 寻求职位: 模具工程师、 模具项目 教育经历 -09 ~ -03 xx省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 大专 培训经历 -03 ~ 2010-07 明基集团总部培训中心 品质持续提升活动(QCC)流程 2010-02 ~ 2010-03 明基集团总部培训中心 供应商资格评审及长期管理规范 -11 ~ 2009-12 明基集团总部培训中心 客诉处理流程 **公司 (-03 ~ -06) 公司性质: 合资企业 行业类别: 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 担任职位: 模具工程师 岗位类别: 模具工程师 工作描述: 整合公司资源为开发新机种产品提供优质的模具。 主要包括: 1:负责新模具开发前期的DFM报告审核。 2:新产品开发计划中关于模具制作的周期,质量,成本控制 3:新产品试做过程中的问题点总结和改善对策 4:客户端反馈信息的整理和及时回馈 5:技术交流和客户端培训 离职原因: 寻求新的发展 **公司 (-07 ~ 2010-12)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担任职位: 模具项目管理兼PE 岗位类别: PE/产品工程师 工作描述: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准备转型做工程相关工作。有幸被明基集团旗下子公司,达方电子聘用。 在达方电子BOBBIN(变压器骨架)厂担任PE工程师兼项目管理。 期间,主要负责新机种的开发,模具的外发及验收。产品送样承认等事宜。 在公司期间开发的产品大约20多个机种,客户满意度为100% 在集团公司工作的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离职原因: 母亲病逝,辞职 **公司 (2006-07 ~ 2008-07)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担任职位: 塑模设计工程师 岗位类别: CTO/技术总监 工作描述: 原所在公司主要承接日本CANON打印机产品,欧美方面主要承接DOUGLAS精密连接插件,汽车配件等。 还有过LG手机模具设计经验!担当整套模具从客户来3D图档检讨后进行全3D设计, 2D出图,到后期试模后的修正及改模的设计工作!工作范围包括从拿到客户提供产品图档, 对产品的加工可能行,产品要求,模具结构等问题进行打合。 确定正式产品图档后。运用CAD软件绘画平面结构组立图,运用POR-E软件进行3D分模! 包括模架和散件的订购。以及设计的2D出图加工和扫尾工作! 离职原因: 爷爷病重,回老家照顾爷爷 **公司 (-07 ~ 2006-03)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担任职位: 钳工补师 岗位类别: 计算机IT类-管理/技术支持 工作描述: 协助师傅完成模具的来图加工,组装,修理和试模结果处理对策! 离职原因: 朋友介绍设计工作 项目经验 光纤机械式冷接子 (2011-04 ~ 2011-08) 担任职位: 模具工程师 项目描述: 公司产线引进日本原装的光纤机械式冷接子全自动组装机,其塑胶零件全部由日本进口,成本巨大。 因此公司决定在拥有技术产权的前提下依据现有的产品图纸在国内新开模具。 成型关键塑胶零件,突破技术壁垒,从而实现成本控制。 该机种类包括5套精密塑胶模具。 因为国内模具制作精度达不到预期公差要求,经过改进产品最终达到自动组装机使用要求。 目前光纤机械式冷接子已经成功获得广东省电信年度集采(粤西地区)的投标份额。产品正稳定持续供货中。 责任描述: 具体负责工作内容 1:产品图纸审核,产品公差确认,产品技术要求审核。 2:模具图纸审核,模具结构审核。模具制作要求的制定和模具验收标准的制定。 3:模具报价审核,模具加工进度追踪。 4:产品试做排期,试做结果分析。 5:产品量试排期,量试结果分析。 6:量试OK后模具移交生产,模具验收报告审核。 光纤快速链接器 (2011-03 ~ 2011-07) 担任职位: 模具工程师 项目描述: 针对国家“三网合一”政策的下达,光纤到户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为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自主研发适用于光纤接入成端的光纤快速连接器。 该机种包括快速连接器,外部保护装置,光缆接续保护盒等共计26套塑胶模具,4套简易冲压治具,2套压接治具。 期间从绘画产品图纸后进行前期验证然后开模试做,最终签版试产通过后,转入量产阶段。 历时3个月产品从无到有的达到了量产阶段,生产线组装测试均无异常反馈,并且出货至客户端后反应良好。 责任描述: 具体负责工作内容 1:产品图纸审核,产品公差确认,产品技术要求审核。 2:模具图纸审核,模具结构审核。模具制作要求的制定和模具验收标准的制定。 3:模具报价审核,模具加工进度追踪。 4:产品试做排期,试做结果分析。 5:产品量试排期,量试结果分析。 6:量试OK后模具移交生产,模具验收报告审核。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 模具设计 计算机水平: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二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熟练使用PRO-E野火各个版本软件进行塑胶模具的全3D设计, 使用AUTO-CAD绘画2D结构图! 常用办公软件,图表制作,报表制作 技能专长: 任模具设计期间所在公司承接的模具包括打印机,手机前后盖,汽车零件等精密模具。 严格控制产品公差,具有效率的工作技能。能很快适应新环境,新标准,性格严谨细心。 任项目管理期间针对模具外发的追踪和前期产品图纸检讨,模具结构确认及加工周期的追踪 都有大量的实际负责经验。对模具的质量管控和验收流程都极为了解。 任研发经理期间,对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 在部门管理和协调下属工作方面也有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认清上级下达的任务指示,并且按时保质的完成 对工作认真负责,有时间观念,为人诚恳有担当!相信我的努力与您的信任必将为公司创造出最大的商业价值!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流利 粤语: 较差 英语水平: CET-4 英语: 一般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 希望能长期在塑胶模具领域发展。具体的职位期望为模具项目经理。 1:本人拥有多年的模具设计工作经历并且对现场的模具加工流程都十分了解。 2:对模具的品质管控有具体的管控手段和流程。对注塑成型也有所了解。 3:对于产品成型过程中遇到的常规问题亦能有效的提供改善对策。 4:善于沟通工作间人际关系,有效并守时的完成本职工作。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做人道理,希望在新公司能有全新的发展,接受新的挑战! 更想的是能找一家能够为之长期奋斗的公司。 优秀的人品,坚持的职业操守,是我最基本的`性格! 其他要求: 工作时间五天八小时制,须提供食宿。 公司必须提供合理合法的劳动合同,必要的保险。 自我评价: 本人没有傲人的学历,没有辉煌的工作经历。有的只是一份对于模具行业的热爱和执着支撑我走到今天! 我的工作从最基层的塑胶模具装配钳工做起,对于模具的加工流程基本都有所涉。对加工工时有实际了解。 之后从事模具设计工作,全方面的了解了模具行业。包括塑胶材料特性,塑胶成型缺陷及改善对策。 三年的模具设计经验也打下了坚实的绘图基础。 能熟练的运用AUTO-CAD和PRO-E软件。日常办公软件及报表制作。 由于想转型往模具工程及研发方向发展,之后有担任过模具项目管理及研发经理职务。 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在以公司利益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所能, 为公司投放市场的产品提供优秀的量产模具。 为人工作细致认真,善于沟通,爱岗敬业。希望您的信任和我的努力能为公司创造出最大的财富!

 

中职模具专业 篇6

【关键词】 机械制图;模具专业;后续课程;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一、目前《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图》课程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尚未具备本课程所需的前期知识,如空间思维能力、金属工艺知识、零部件设计及加工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无法理解机械结构、合理尺寸标注,不能理解零件图和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等,现行的《机械制图》教学沿着“投影理论→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件及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测绘实践”顺序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相对完整,但与工程实践脱节,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联性也没能体现出来,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分辨本课程的特点,感觉《机械制图》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多数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将制图等同于画图,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在后续学习中运用和提高,一年级学完制图,当后续课程需要制图知识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时,学生却显得力不从心。

二、如何实现与后续课程的结合

1.与《机械加工工艺》课程的结合

《机械加工工艺》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典型表面的机械加工方法等,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应能看懂零件图,熟悉相关的公差、尺寸标注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学生在学习编制机械加工工艺时,得先分析零件图,确定加工件的表面加工要求和其他技术、工艺要求;接着按照图样表达的工件特征,确定本工序加工的任务范围,编制合理的加工程序,按照图样表达的工件特征,和加工位置及加工尺寸等要求,正确分析选择加工设备和相关的工具,选定合理的定位形式和装夹方法,根据图样标注的尺寸及公差的特点,正确分析和选择量具及测量方法。所有的这些能力都要通过识读零件图来完成,可见识图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岗位或后续课程中的重要,如何能让这两门课程相互的渗透呢?在零件图的教学及实训环节中应有意识地与《机械加工工艺》的老师进行合作,从他们要训练的题目中选择部分典型题,让学生先抄画零件图,之后在《机械加工工艺》中进行工艺的编制,从中理解零件的精度设计要求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测绘训练中可选择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的零部件,比如:虎钳部件、齿轮泵部件、螺旋千斤顶、减速器等,把零件置于具体的部件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零件的作用,尤其是零件图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标注、技术要求如果不了解零件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是很难理解其为什么这么标注的,轮到自己测绘要标注时更有点无从下手了,明白了用途,才能清楚零件的重要工作面,这样在编制加工工艺时才知道如何保证这些重要加工面,也才不会对加工工艺觉得这么枯燥与深奥。尤其是在制图中学习公差与配合方面的知识时,学生对什么时候用基轴制什么时候用基孔制很难弄懂,而这个我们作为老师的都知道,公差的选用其实是跟零件或机器的作用、工作的场合、机器或零件的重要工作面有关的,所以,如果此时以机器或部件中的零件作为案例来讲解就容易理解多了。

2.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结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两门课是模具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塑料成型和冷冲压成型这两种不同的成型工艺过程及不同的模具结构,而模具结构图本身就是装配图,且还是全剖或局部剖的视图,所以,如果学生在制图课中装配图部分的内容没有学好,这时就肯定会影响到其对模具结构的理解,平时在上这两门课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模具图看不懂,其实细究其主要原因也就是看不懂装配图,毕竟模具结构图零件较多,而且剖开的视图中往往都还是阶梯剖,所以如果读图的知识欠缺那学到这个肯定是吃力的,要想改变这个状况就要在学习装配图知识时进行加强,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因为课时受限,对装配图的部分讲得不多,甚至有老师认为反正学生基础差,单个零件都还有看不懂的,而装配图那么多的零件就更不懂了,所以常常是简单地带过,但这却给后面的课程学习带来被动,纵观这几年关于机械测绘或模具加工方面的技能比赛,毫无例外都是部件或模具结构作为载体,所以如果这方面的能力欠缺是很难拿到好的成绩。如何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依本人之见是在学习装配图环节及测绘的实训周里还是要以常见部件或机构作为练习内容,比如前面提到的机用虎钳、齿轮泵、铣刀头等学生不陌生的组件来训练,因为在学习这些部(组)件前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弄清楚其工作原理,只有明白了这个才能理解装配图中各零件之间的关系,这就与我们后面学习的模具结构图是很相似的,在看懂一套模具前也首先要明白这套模具的工作原理,否则也很难理解各个零件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三、如何选用项目载体

要想实现《机械制图》与后续课程的有效结合,应对以往《机械制图》以知识点为主线的教材进行适当更改,尽量以项目为主线,而项目载体的选用既要实现一定的功能,同时也最好是学生相对熟悉的零(部)件,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包含所要学习的制图方面的知识,现以齿轮泵部件图为例,展示其学习任务与能力目标、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当然,通过不同的项目实施不同的任务来训练不同的能力,与此同时把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融合进不同的项目中,这样学生学习知识时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也不至于觉得制图课程那么枯燥,并容易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实现与课程间的横向联系。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人生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阶段,它既要前面的教育提供基础,又要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提供平台,《机械制图》课程同样要承担这样的任务,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制图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养成多角度读图和多工种身份读图,才能适应工作现场应用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多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工作本位学习”与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6期,周佳丽

浅谈中职模具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以及对模具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 作为输出专门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 其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 并且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兼并的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其教学不能只要求学生的理论掌握水平, 更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 实践教学就成为了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当前, 很多模具企业都已装备了较为先进的设备, 因此能够具备熟练使用相关设备的技能的专业人才, 是企业最为需要的。高职学校的教学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这就要求, 学校要针对市场的需要, 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具有专业技术才能的学生。但是,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使得培养的学生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出现了学生毕业无工作, 企业招聘无人才的状况。

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即为基本实验, 基本实验的进行有助于学生把理论联系实际, 即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实践化, 真实化, 既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 许多高职院校的设施不全, 实验的仪器、设备档次低, 种类和数量也满足不了实验的需求。

例如:因为很多模具的价格非常昂贵, 导致很多学校没有能力配置齐全的模具实体, 这就使学生很难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设备拆装的实验。使实践教学空有其名。

2. 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有待改进

模具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进行示范后, 学生照猫画虎的进行模仿, 这种方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很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教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缺少综合性以及设计性的方面, 这就忽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除此之外, 教学场所除了上课时间外, 基本上都不对学生开放, 这就阻碍了学生对技能的熟练掌握。

3. 实践与理论的教学相脱节

模具专业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 而许多职业院校由于设备配置不健全, 进而着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 这就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 实践基础差。虽然许多院校近年来对课程进行了调整, 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因为讲课的课时有限, 使教师不能对全部理论都进行详细的讲解, 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的时候, 不能掌握其原理, 使实践不能顺利进行。

二、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当前,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最基本的部分就是上述所提到的基础实验, 另外两个是实训和实习。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我们就不得不对实践教学进行进一步改革。

1. 完善实践设施, 建立校内教学基地

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 一是校外的实践教学, 另一种就是校内的实践教学。校外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的运作, 掌握具体设施的操作, 了解产品及其加工等。但是, 实习的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有所把握, 能够对模具进行基本的操作, 否则不会有企业敢尝试, 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非专业人士去操作价值不菲的机器的。因此, 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至关重要, 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最基本的保证。

比如, 学校加强资金投入, 引进先进的设备, 加强教学基地的管理, 例如, CAD机房应该开设模具的造型实验, 除此之外还应增加校内实践基地的开放时间, 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实践, 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 提高专业技能。

2. 理论结合实践, 要突出重点

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教学最重要的就是针对企业需求, 培养技术能力强, 理论基础扎实, 操作能力过关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高职的模具专业的教学不应该只重视理论的教学, 要突出重点, 即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 打造出有自身特点的专业性的实践人才。

首先, 要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 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例如: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 适当的安排基础实验, 比如, 机械制图, CAD大作业等。这不仅能使学生及时的把理论转化成实践, 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进行创新, 提高其创新能力。

其次, 进行课程整合, 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突出实践。

比如, 在理论教学和校内的基础实验后, 可以安排适当的学时, 安排学生到具体的相关企业去进行实习, 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培养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高职的特殊性, 以及模具专业的特殊性, 就要求教师是一个一专多能的综合性的合格教师, 既要求任课教师能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 又要求教师能够有足够的实践经验, 这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因此,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提高职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同时学校还要改变教师教学的传统观念, 即注重理论, 忽略实践, 只有从教师那里开始转变, 才能保证高职模具专业的实践教学高效完成。

例如:可以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让教师参加职称考试, 规定他们应获得哪些技能证书等。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以及新的挑战, 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专业的性质培育学生, 更不能忽视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 要结合现实,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调整适当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学习环境, 以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综上所述, 培养一支有素质的教师队伍, 完善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 是实践教学可以实现的基础, 突出重点, 有目的的教学, 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通过改善高职模具专业教学的不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实践性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竞男, 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职业, 2011年12期

[2]黄建娜, 提高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J]技术与市场, 2010年07期

中职模具专业 篇8

关键词:中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调整

伴随着长三角模具工业的迅猛发展,模具制造企业大幅提高了用工数量的需求,同时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就业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模具专业学生所学知识及动手能力仍难以达到工厂用工要求,即使是优秀的专业毕业生还是需要在企业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培训后,才能胜任工作。

如何提高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减小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从2005年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了改革。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调整课程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模具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模具人才的类型、知识与能力结构等要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从业于模具生产制造企业内的相关专业人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从事各类模具结构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其次是工作在一线能有效组织、领导、实施模具零件加工,进行模具装配、调试、维修的技术工人;第三就是从事模具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普通操作工人。从事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般都有工科类高校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不是职业学校所培训学生的就业目标。对于岗位人数最多的其他两个层次的模具技术工人,尤其是第三层次的一线职工,其来源主要就是职业学校。

根据市场人才层次分析,结合学校的教育能力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对原先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确立了模具专业的目标定位,即培养以冷冲模为主的模具加工制造行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新目标的最大变化是偏重于模具加工、调试、安装、设备的操作等生产一线技能,不再把原先的模具设计作为重点。我们认为中职生在校两年时间能够掌握模具制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已经很不容易,模具设计知识容量大、难度大,比如强度核算、热交换计算等内容,学生听不懂,教学效果差,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几乎涉及不到。既然如此,倒不如让学生对模具加工学得更细、更扎实一些,能够实现顺利就业、上岗。

二、调整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新的课程培养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使学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按照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及职业素养养成课等五部分构建教学体系,实行学分制。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按照模块化设置成三大模块:简易机构零件模块加工、自动送料机构模块制作、冷冲裁模模具制造模块。每个模块下面有四个子模块,如冷冲裁模模具制造模块包括:模具拆绘、模具CAD/CAM、简易冲孔落料模制作、冲孔级进模制作。前两个模块强调普适性,最后一个模块凸现专业化。我们依据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人的兴趣,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如注塑模加工模块、特种模具加工模块,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和个人的爱好,在选修课中选取一部分课程学习,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

三、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为更好地适应新的模具专业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我们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做了相应调整与改进,采取“精简、整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其实质是将课程提纯精炼,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使之与专业培养目标更加贴近,重点更加突出,实用性也更强。如对《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进行精简,删去了实际岗位中应用不多的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把《机械制图》、《技术测量》课程的内容整合为《模具制图》;把CAD和CAM整合成《模具CAD/CAM》;刀具、夹具、制造工艺及机床设备等整合为《模具制造工艺基础》;将数控机床与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重组为《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在钳工手动加工模块中增设了装配调试内容、根据企业需求需要增设了《气压传动》、《数控仿真》等课程。

在调整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一些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如把钳工装配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模具拆装模块中、将铣磨加工工艺融入到模具制作实习模块中,纯粹的理论课已经越来越少。为了适应技术变化的特点,体现内容的先进性,我们注重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模具专业教学之中,如在《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引入了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了解到毕业后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内容。

四、调整课程教学模式

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规律和原则,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我们对模具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一是变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模式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探究性课程模式,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目标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通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在自主学习中发展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是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以教学为中心”转变到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上来,采用项目式、核心实例贯穿式等多种“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岗位技能教学相结合。在课程内容环节安排上, 注重采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渐进的方式, 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加强岗位技能的培养,强化实物制作能力, 提高动手能力。

五、调整课程考核形式

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我们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效果考核,通过课业评价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掌握。为了真正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我们在考核上,加大了实操考核的比重。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实践考核,基本按模具行业要求的岗位能力来设定考核题目。考核评价方式从重视理论考试逐渐过渡到技能考核,重视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授课计划的教学单元的分项以课题的形式考核,在评定过程有学生的自评、小组评定,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成绩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以达到考核的真正效果。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保证拥有企业模具岗位能力的需求,缩短专业学习与岗位对接的距离,我校实行了“多证毕业”。确定了中级工证为模具学生必须考取的证书,并鼓励学生考取助理模具设计师、CAM高级程序员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六、反思与经验

模具专业课程改革对师资和实习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项工作也是今后改革能否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条件。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有力保证了课改的顺利进行。

1. 师资队伍建设

新课程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课程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因此,我校花大气力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组织理论教师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进企业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工厂师傅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习培训师参加各类培训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从其他企事业单位聘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以增强本专业的教学水平。

2. 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理实一体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和提高模具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是课程改革必备的条件。首先, 我校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局, 建设了既能满足理论教学, 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 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既改善了模具专业的办学条件, 也为提高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 我校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势, 先后选择了一批生产规模适度, 技术装备先进, 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企业与之合作, 建立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学校与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是成功的典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 学生的职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尤其在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和专业素质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增强,就业质量得到提高。我校还将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使中职教育培养的模具人才更能够适应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郭平, 马春荣.职业院校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4) .

中职模具专业 篇9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教育教学中, 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将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器皿, 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缺失。 因此, 在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教学中, 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将课堂重新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并不断创新学习教学思想, 实现教学目标。 机械加工模具主要以学生的技能学习为主,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在课下了解学生对于实践的看法与想法, 以此确定教学内容, 将课堂打造成学生喜欢的模式,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 教师还应当对机械加工模具专业中的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计划、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多加研究思考, 转变其中不科学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打造实用型的课堂。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机械加工模具专业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紧密, 专职教师不但需要储备一定的有关机械模具操作与实施的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熟知其在生产流程中的具体运用与加工方法, 这就对专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努力成为“双师型”的优秀教师。 唯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机械模具专业的具体教学活动中, 熟练、灵活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联系, 课堂教学才能变得如鱼得水。 例如, 在执教“四杆结构”一节时, 教师可以结合缝纫机脚踏板的结构进行讲解教学。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到各个车间进行实训观摩, 实训前还可设计一定的问题, 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习得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明白机械加工模具不仅是一门理论实践学科, 更是一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要想培养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正确的教学方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机械加工模具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实践, 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与动手实践。 因此, 在机械加工模具教学中, 教师要传统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例如,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机械加工模具相关的实验与话题,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与探讨, 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强对机械加工模具理论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在动手实践中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教学中, 才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四、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加强学生操作练习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重点。 如果教学中一味地依靠到各大企业进行实习与培训, 就不太现实, 因为学生不可能每天都去, 而且各个车间不是随时都有岗位可供学生实训。 所以, 在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教学中, 学校应当建立相对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保证学生实践次数与实践效率。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另一大优势是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 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弥补不足, 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最新状况, 对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能在自己所熟识的环境中积极操作与练习, 调动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习训练中, 树立自信心,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将来有能力在社会中生存与立足。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当重视实训的内容, 内容与项目的确定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实训的质量与效率。

总而言之, 加强中职院校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是整个中职院校教育改革中的必经之路。 教师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理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此外, 学校应当建立相对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规格与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动脑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是我国教育对中职院校的要求, 教师在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 更新教学理念, 才能有益于培养出适应于社会发展与需要的新型人才。对于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 教师更应当注重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动脑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学,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凤清.对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4, A3:181.

[2]吕丽禾.谈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4, A5:139.

[3]汤叶飞.浅议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下) , 2015, 04:63.

中职模具专业 篇10

一、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现状

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主要存在师资缺乏、教材落后、设备老旧、教学内容无法与社会发展对岗位的需求相契合。目前, 我国大多数的中职院校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专业知识教学、实训教学三个模块。中职院校作为应用性的实践人才培养机构, 应该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但是该教学模式各个教学内容都较为独立, 其各个教学内容间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融合, 再加上教学工作中教师对理论知识过于重视, 从而使教学实际效果并不能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由于近些年来中职院校的招生数量逐渐减少, 学校并没有对该专业相关的教学设施、资源等进行过多的投入, 所以即使不断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 还是无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满足企业中该岗位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所以要想实现模具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工作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相结合, 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学生开展定向的教育培养工作。

二、现代学徒制内涵分析

传统的学徒制主要应用于我国的民间, 即师傅将自身的所学以及工作经验等传授给徒弟,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但是只适用于一些较小的机构中, 并且培养的周期较长, 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工作, 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所以, 现代学徒制也正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特色应运而生的, 现代学徒制汲取了传统制度上的一些优点, 并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应用该项人才培养模式时, 都是通过与当地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 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 并由工厂中经验丰富的师傅担任学生的培养教师, 实现一对一, 或一对多的学徒制培养, 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满足企业模具岗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既需要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 又需要在企业中接受专业实训。所以, 在中职模具教学中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可以将行业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融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从而明确模具专业的教学目标, 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开拓专业教学新思路, 为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三、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该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该模式并没有取得一个良好的发展, 影响该培养模式的原因主要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不完善、该制度推广效果较差等, 这些都对现代学徒制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时, 首先要对该模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一) 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同程度较低

我国中职教学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应试教育, 使学生以及家长对中职院校的认识不够正确, 从而降低了对中职教育工作的认可程度, 这也就导致一些大型的企业很少录用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中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 其招收的学生整体的水平也比较低, 所以使我国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形式化

从目前来看, 虽然大多数的中职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合作关系, 但是两者之间的管理较为形式化, 学校与企业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合作制度, 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中职教育工作没有充分的了解, 对与中职院校之间的合作缺乏重视, 另一方面, 企业对该模式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该合作关系中对资金以及师资力量的投入较少, 所以这也就导致合作关系趋于形式化, 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训培养, 当然也就不会将企业自身实际的岗位需求融入实训培养工作中。

(三) 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力度不够

我国的中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时, 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的教育, 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主要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人生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 中职院校作为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院校, 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 还要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有一个全面的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将整个工作重心都放在了理论和专业技术内容的教学上, 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中职院校的发展的。

四、改善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模具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对新型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调整要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 开展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工作, 将教学工作与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 从而培养出可以满足岗位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一) 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

模具专业在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时, 首先要充分重视与企业间的合作, 企业作为实训场地以及实训师资的提供方, 其整个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与校企的合作方案有密切的联系。所以, 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培养方案时, 首先要对所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明确各个企业模具岗位实际需求的岗位能力, 从而针对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培养方案的制定还要明确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分工, 通常情况下, 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理论以及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 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企业的主体作用, 让企业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据主导位置, 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培养, 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岗位对专业能力的实际需求, 促进学生岗位专业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 加大师资建设力度, 改善教师的培养模式

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的培养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以中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还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水平。这就对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但要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 还要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的师资情况来看, 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 所以院校要想有效地提升该模式的人才培养水平, 就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 定期对教师开展一些岗位实践活动, 组织教师分批在企业中实践, 并建立合理的实践效果考核制度, 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 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岗位实际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将其有效地融合到教学工作中, 从而全面提升对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水平。

(三) 构建完善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具专业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中建立教学内容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 并在教学过程中将两个模块进行有效的融合, 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模块构建时, 要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 并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于教学内容模块的构建, 首先要注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避免重复, 然后就是注意教材设置的时效性, 确保教材内容设计可以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相契合。另外, 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时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讨论平台, 从而改善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 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 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由于整个模具生产中所涉及的模具数量较多, 只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增加对相关模具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从而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日常的技能训练需求。所需的相关模具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普通的机械加工设备、模具加工设备、模具结构拆装室等。另外, 在与企业合作时, 企业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训平台, 让学生对岗位生产中所需的一些专业设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切实地提升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 为学生日后在岗位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五、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 国家对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 我国中职院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 其教学效果也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还是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 所以为了实现中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共同发展, 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加强校企文化建设

校企文化具有企业与学校文化的双重属性, 通过校园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所以, 中职院校在建设校企文化时, 要对企业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从而实现两者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 例如, 可以在院校中建设单独校企文化展示栏, 设计具有校企特色的徽标、制度等, 从而营造校园中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好地留在企业进行工作。

(二)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考核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为了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效果进行有效的考核, 以便于培养模式的下一步改革。所以, 在培养模式的建设过程中,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 根据学校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 并将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效果。完善的考核机制还应该包括合理的奖励制度,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院校可以以企业的名义对其发放奖学金, 并提供就业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 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制度

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实现校企间的有效合作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所以,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政府要加强对该培养模式的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一些补贴、专项经费等措施, 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热情, 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另外, 学校还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一些培训服务,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在培训工作上的费用支出, 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本文对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该培养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模具行业的发展实际需求, 提出了有效的措施。通过本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中职院校在学徒制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需要同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其优化完善。希望文中的分析可以对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摘要:现代化的学徒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该教学模式主要运用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工作中, 因其自身的一些优势受到了中职、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从中职教育工作出发, 对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化学徒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根据目前在该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对我国中职院校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善, 实现中职院校现代化学徒制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黎震, 黄丽燕.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与安装》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 2016 (29) .

[2]魏永辉, 丁晓军.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农机, 2016 (9) .

[3]陈叶娣, 徐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模具专业中的实践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 2016 (10) .

[4]王洪志.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1) .

[5]李兴俊, 余健, 龚正朋, 等.基于项目共享的模具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模具工业, 2016 (10) .

[6]程婧璠, 刘兵, 陈帆.关于高职模具专业骨干院校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展望, 2016 (18) .

[7]王仁志, 阳娣莎, 吕小艳.浅谈就业教育为导向的“三型”模具专业人才培养[J].模具制造, 2014 (2) .

[8]张丹, 刘元林, 于信伟.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12) .

[9]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1) .

中职模具专业 篇11

关键词:模具钳工;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105-02

收稿日期:2015-03-05

作者简介:刘文嘉(1984-),男,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数控模具技术教学。(广东 茂名/5253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成本越来越高,企业不断引入新型的设备和工具代替手工操作,用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的效率。正因为加工制造企业利用机械设备加工代替了手工劳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有了很大的改变,为此,中职学校也应改变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数控模具专业应该从掌握模具的结构与构造、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模具材料及性能、模具标准化等专业知识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等以适应企业需求。

当前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的钳工项目均以装配钳工为主,而装配钳工的劳动强度大,与企业需求匹配度偏低,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热情低,且装配钳工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钳工项目技能竞赛今后将会做较大的调整,相应地课程改革就显得很有必要。为此,笔者拟从模具钳工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对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二、模具钳工的内涵

模具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方法进行工件加工、产品装配以及零件修理的一个工种。模具钳工加工灵活、方便,工具简单,能完成机械加工不能或者难以完成的工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对工人要求高。模具钳工要掌握的技能包括: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矫正与弯形、刮削与研磨、抛光、技术测量与简单的热处理、模具的调试与修理。模具钳工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模具的结构与构造、模具零部件加工工艺过程、模具材料及性能、模具标准化等专业知识。

三、中职学校模具钳工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提高学生对模具钳工的认识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对模具钳工有正确的认识。许多学生或者是社会人员对钳工的认识都是停留在传统的装配钳工上,认为钳工是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的工种。为了改变学生这种错误的观念,笔者通过播放企业模具钳工实际生产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对模具钳工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和生产情况有基础认识;邀请往届做模具钳工的毕业生回校分享自己的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薪酬情况,让学生感同身受并对模具钳工有一个新的认识;组织数控模具专业的学生到数控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亲临企业,使其从职业环境、使用设备和工作任务等方面正确认知模具钳工。

(二)对模具钳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中职数控模具专业是为了培养数控模具企业人才,为此中职模具钳工课程的实训内容和使用的工具必须与企业岗位要求接轨,根据市场要求对一些过时的加工进行改革,再也不能只按照传统的装配钳工的课程要求为之安排钳工实习,应该加入新兴的工艺。具体而言,有以下一些具体做法:

1.让学生加强五金模具和塑料模具的结构和装配专业知识的学习

要掌握好模具钳工的技能就一定要有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知识,因为模具设计和模具钳工是相辅相承的。模具钳工要根据模具的设计图纸来装配模具,同时模具设计者又要根据模具的制造和钳工装配来设计模具,所以《模具钳工》的课程要开设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与《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课程之后,保证学生在熟悉模具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好模具钳工。

2.根据企业要求,适当降低模具钳工中錾削、锯削工艺的比重

錾削主要是用于不便机械加工的场合,工作范围包括去除毛坯上的凸缘、毛刺、浇口冒、切割板料、条料、开槽以及对金属表面进行粗加工等,有时也作较小的表面粗加工。用锯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等的加工方法称为锯削。但是模具的加工和装配具有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的要求,企业已经用各种机械代替了人工的錾削、锯削。例如,很多企业已经用剪床、铣床、气割,甚至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等机械来开料。模具是属于高精度的加工成型或是成形的工艺装备,在设计、制造、维修和保养时能用到錾削和锯削的机会几乎为零。同时錾削、锯削工艺教学难度大,学生的体力消耗大,加工时间长,加工精度难保证。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錾削、锯削操作错误导致工件报废,而且企业中也不常用,容易造成学生对模具钳工的热情降低,有可能会导致消极学习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删除部分繁难旧的工艺,以确保质量的同时又不降低学生学习热情为基准处理教学内容。

锉削和焊接都是模具生产中必备的工艺。其中锉削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的操作。为此锉刀成为装配钳工中使用的重要工具,可以加工一般机械无法加工的地方。但是在模具企业中,钳工的加工余量少,锉削主要是用在修模上,同时要求钳工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小,锉削工具要满足加工精度高,操作灵活的要求。然而锉刀的锉削难以满足此要求,为此必须寻求另一种工具以代替锉刀。应运而生的是气动打磨机,刚好可以取而代之,气动打磨机是利用气动带动顶端的砂轮转动,转动平稳,速度快,加工的产品表面粗糙度小,加工精度高。它利用气动代替了锉刀的人力操作,劳动强度降低,提高生产效率,且可以随意更换成各种形状的砂轮头,操作灵活,同时也是最常用的修模工具。

烧焊是模具钳工必备的工艺。在模具的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啃伤或者磨损的情况,对这些损伤,我们必须先用焊接技术将有问题的地方补回来,再利用气动打磨机将其磨到合格的尺寸。为此,我们在数控专业开设《焊接》的选修课程。增加焊接实习,让学生掌握焊接的技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要求。

3.改造钳工实训室,满足模具钳工实训的开展

当前学校的钳工实训室主要是以装配钳工为主,很多设备不能满足模具钳工实训的要求,但是通过增加气动打磨、焊接技术等学习,使得学生的工艺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4.加强学生模具装配实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毕竟学校没有企业那样完备的模具加工设备设施和模具的生产经验,因此,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使学生通过见习和实习机会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并使学生学习模具钳工的积极性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模具钳工的专业技能。

学校可购买各种模具模型及一些报废的模具,建立以模具装配为主的模具钳工实训室,供学生进行拆装,了解模具结构、装配要点和装配要求。使用报废的模具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习修模课程内容,更好地掌握修模工具的使用和修模的要点。

这样,通过校企合作和在校内建立专业实训等方式,使得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总之,对模具钳工课程进行改革,就要提高学生对模具钳工的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要求,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刚,刘世乐.模具钳工实训课题指导[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2]黄涛勋.简明钳工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戴刚,夏海燕.省模技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4]张宏敏.模具钳工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8(08)(上旬刊).

中职模具专业 篇12

仿形状技术是一项采用数字化扫描技术提取已经成型的产品的轮廓数据, 经过处理转换成数控加工技术, 使计算机的操作根据数据控制机床的运行, 完成产品加工的最新技术, 仿形状技术主要运用与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之中, 仿形状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仿形探头将工件外形轮廓进行数字化转换, 并在软件中绘制成图形, 经过对图形的处理, 例如缩放, 镜像, 旋转, 凹凸模转换等程序处理, 再进行加工条件设定, 生成模具生产的程序并传送至数据机床完成对零件的加工。

2 仿形状技术在中职模具设计制造专业中的应用情况

目前,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开设了仿形状技术课程的专业并不多, 主要集中于模具设计方向的人员,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面向机械制造业, 培养从事冷冲模、型腔模及其工装的设计与制造的中级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和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C A D/C A M等等,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模具设计专业中与设计有关的课程主要是机械制图, 机械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工艺学以及CAD、CAM等制图软件课程, 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涉及到了仿形状技术, 尤其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和模具工艺学这两门课使用的仿形状技术居多, 对仿形状技术的要求了解度更高, 在数控编程与加工, 塑料模具设计等专业课中要求学生对仿形状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做支撑, 但是仿形状技术的学习又需要对数控编程与加工和机械设计等课程有一定的积累做基础, 因此很多学校在开设课程时有一定的冲突, 不能协调好这些矛盾。由于仿形状技术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比较高,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据方面的知识基础, 因此仿形状技术一般在二年级以上才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仿形状技术目前应用的范围不是很广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仿形状技术的掌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作支撑,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初中毕业生, 这类学生由于自身学习成绩不够好, 没有考上普通类的高中, 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因此进入了职业中学进行技术学习, 这类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困难就是自身的知识基础不扎实, 对仿形状技术的掌握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仿形状技术主要用于磨具设计的工艺之中, 中职生能够直接从事模具设计的人并不多, 在学校里面学的知识毕竟有限, 只有走出社会了之后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和摸索才能熟练地进行模具设计, 因此, 在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开设仿形状技术课程效果并不理想, 确切的说能够掌握这门技术的人并不多, 大部分人采集数据的方式是通过对现有的零件进行相关的公式测算, 得出零件的各项数据, 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得出结果。

仿形状技术目前成熟的技术不多, 国内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技术, 真正比较成熟的仿形状技术软件是来自于英国RENISHAW公司的RENSCAN 200软件, 因此学习仿形状技术的资源过少, 学习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自主研发的相关的技术还没有出现, 因此对这一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还不成熟, 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3 仿形状技术在中职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教学中的困难

3.1 学生的困难

首先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 中职生都是由初中生直接过来的, 在物理化学方面的课程和知识学得不够, 没有更深入一层的进行学习, 并且中职生本身学习成绩就比普通生差, 对掌握这一门技术的知识基础不够, 由于中职生学习基础差, 在职业学校学习中由普通知识的学习直接转换为技术类知识的学习, 很多学生还没有转变角色, 学习方法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遇到困难时往往不会主动的解决, 因此对于仿形状技术这种对个人信息和数字化知识要求比较高的技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

3.2 教师的困难

中职教师一般起点比较低, 知识基础偏向于技术类知识, 文化类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 在接受仿形状技术这类新技术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对这类新技术的学习不能吃透, 因此在教学时给学生的讲解不够透彻, 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对这种技术的掌握。

3.3 仿形状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由于仿形状技术成熟的技术过少, 国内还没有一款成熟的软件, 教学使用的软件用的是国外的软件, 由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 国外相关的单位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流传到他国, 因此学生学习时知识面过于狭窄, 不能从别的途径获得相关的知识, 导致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4 仿形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仿形状技术由于是最新出现的一项技术, 使用的范围十分广大, 除了在模具设计中使用, 在其他方面例如图像采集与合成, 印刷, 产品设计等各个行业与领域都有广泛的使用,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第一个方向是应用面进一步扩大, 在各种生产工艺中都要涉及到形状的模拟技术, 因此仿形状技术会应工业的发展要求走向全面化, 第二个发展方向是仿形状技术的成熟化和多元化, 由于仿形状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泛, 在工业制造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各国都会发展此项技术, 并且开发出多款相关的软件。第三个方面是仿形状技术的使用更简单,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起点比较低, 要掌握此项技术只能从技术的应用方面进行改革, 使得这些技术操作更简单, 学习起来更容易, 为培养更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作出巨大的贡献, 第四个方向是仿形状技术的课程教学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相结合, 会融入到模具设计制造的课程之中成为模具设计制造课程的一部分。

总之,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新的技术会不断的出现和完善, 仿形状技术作为一款最新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会不断地发展, 并且会深入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之中成为一款人人都会使用的大众化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赵葛霄.仿形状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8, 9.

[2]王荣.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 2006 (1) :3 5-3 7.

上一篇:采矿工程专业英语下一篇:人才培养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