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园艺专业(精选12篇)
中职园艺专业 篇1
摘要:中职院校中园艺专业的园林美术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和基础课,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艺术水平以及观察能力,还可以为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制图和园林设计的学习垫下坚实的基础。园林美术课程对于提升、培养、拓展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所以老师进行园林美术课程时,需要从教学形式、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进行总体教学思路的改革。
关键词:园林美术课程,园林专业,中职院校,重要性
园林专业是指具有强综合性、强边缘性的一门学科,它还结合了生物学、建筑学、生态学、美术学以及设计艺术等许多专业。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并且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也是越来越严格,这就使得园林设计人才在我国非常缺乏,但是中职院校中的园林美术课程教学经验不足、起步比较晚,就容易造成教学问题出现。
1中职院校中园林美术课程的问题
中职院校中园林美术课程的问题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比较少,而美术自身又是一种注重实践的学科,它是通过基础才能的反复训练使技术越来越熟练的,而绝大部分学校给的美术课程只有短短的几节课,这就让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园林美术;第二,内容覆盖面过广,目前还没有合适中职院校使用的园林专业教材,所以老师一般都是通过美术学院的专业教材进行混合使用的,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太复杂、 教学技法不整齐,再加上教材的不统一, 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教材,非常容易出现片面性教学,最终使得课程设计脱节、 表现技法背道而驰;第三,学生基础较差, 中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理科生,而不是艺术生,使得这些学生没有美术爱好和美术基础,他们对待美术只是一种新尝试,老师在课堂中非常容易产生学生与老师的障碍;第四,教学形式单一,美术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先进性石膏花,在进行静物画,最后进行风景画,这种形式通常都是靠老师的讲解,画画成了辅助,虽然可以让学生拥有比较坚实的美术基础,但是整体缺乏了趣味性以及互动性;第五,师资专业性不强,中职院校的园林老师绝大多数美术系毕业的,园林是结合了生物学、建筑学、生态学、美术学以及设计艺术等许多专业的具有强综合性、强边缘性的一门学科,这些老师不能把园林与美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所以非常容易出现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基础课的脱节。
2中职院校中园林美术课程的改革措施
2.1课程设置的完善
园林专业是指具有强综合性、强边缘性的一门学科,它还结合了生物学、建筑学、生态学、美术学以及设计艺术等许多专业,所以需要重视相关学科与园林专业之间的联系,并重新对园林专业教材和课程进行洗牌,让联系紧密、内容相关、内容相近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精简了课程设置,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构建。此外园林专业的特点使得工作者必须对多方面知识、文化都有了解,中职院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视野以及综合知识储备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完善课程设置、 加深文化底蕴,也就是说老师在园林美术课程中重视园林史的实用价值,因为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存在着时代特点,这些园林把人类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全部融合进设计中去,它体现了价值观和文化底蕴。老师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朝着未来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对行业动向时刻关注,及时的进行课程设置修改,保证知识理论紧随行业脚步和实用性。
2.2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
在园林专业中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树立自信心打下坚实基础,还是学生面向工作岗位、迈出校园的过渡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主要由三个步骤,第一,为学生量身定做严密有效、专业的实习计划, 从而保证了学生可以严格执行实习计划、 实习工作、实习目标;第二,为学生量身定做健全的一套工作实习制度,强制性让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进行工作操作,并且为所有学生尽量安排实习岗位。这样做的好处是为学生的顺利完成实习提供了保证,对于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方便协调,保证了学生可以从事自己相关专业的岗位实习和合法权益;第三,对老师的实践能力进行专业培养,并组建一支外聘队伍不叫经常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2.3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园林专业教育中比较长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现场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理论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让学生容易产生定式思维,从而遏制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和创新能力发展,但是现场教学法可以把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相结合。例如老师在进行花卉、植物的识别时,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走进植物园、校园、公园以及花场等进行讲解,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的兴趣,还提升了教学趣味、降低了教学难度。项目教学法是指将课程内容分成不同环节,最终形成一个有关若干细节的项目,或者将课程中的多种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完整的一个项目,老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这些小组独立对制定项目进行完成。项目教学法是启发形式的教学,它可以引导学生的经验总结、开动思维、团结意识以及严谨科学观形成。
2.3老师专业技术和素质的提升
老师自身只有加强对园林设计、园林艺术、园林特点、美术技能、园林造型方面的研究和了解,才可以让学生的园林专业更加适合社会需求。此外老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艺术修养、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循规蹈矩、由浅入深、从简到繁,注重实验课与理论课的相结合、思维训练,并涉猎其他领域课程内容,真正意义上实现园林专业领域的美术表现技法, 为专业基础课体现出来美术课的重要价值,同时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水平,所以老师需要经常与相关课程进行探讨、交流。
中职园艺专业 篇2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句话用在园艺与园林两个专业上一点都不过分,虽然都是和“园”相关,可二者从事的工作却各有侧重。比如说建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园林专业的人才是造园设计师,主管整体造园布局;园艺专业的人才是花草果树设计师,专攻奇花异草的栽培。
专业概况
园艺专业主要学习作物的栽培技术,研究方向为果树、蔬菜、观赏园艺,例如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栽培、生产、技术开发及推广,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园林专业主要学习景观的设计,将园林植物按照生态原则合理运用到所设计的景观之中。园林与园艺最大的不同是园林比较综合,研究方向包含了植物栽培、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文化(园林美学、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史),目前园林事业发展的趋势是大地景观规划,即走向景观生态学方向。
园林专业的学习更多强调灵感、灵性,走街串巷、游山览川都是学习。相比之下,园艺就略显“清苦”,学习这个专业更需要耐心、精心、静心,要深入了解种子、泥土、培植、杂交……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动手能力和“汗滴禾下土”的吃苦精神。
就业前景
园艺专业:城市的美化离不开园艺,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济管理等才能的园艺专业研究生,无疑会成为就业市场中令人羡慕的抢手人才。在云南省2007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上,园艺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园林、花卉、规划等行业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一次性签约率达85%。
园林专业:随着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逐渐推进,园林专业人才日益走俏。在上海,园林类学校每届的毕业生人数在200人左右,就业率高达98%以上;上海270多家绿化单位,每年约有1/3左右前来要人。除此之外,园林工程公司、物业公司、大型宾馆、苗圃、园林设计院等,也都是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而景观设计师和园林/绿化工程师更是被称为园林“金领”。
报考须知
园林设计人才要有景观的设计与植物配置能力,同时具备绘制设计图水平,例如植物种植图、施工设计图、景观效果图等,使施工者直观地了解你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者具备较扎实的色彩、素描、园林制图等方面的基本功,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熟悉CAD、Photoshop等绘图软件的运用。所以一些学校特别是名校在复试时往往会把这些技能水平作为一定的评价系数。而园艺专业对上述技能则没有专门的要求。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新兴产业。而这恰好是园艺和园林的交叉学科,它们可以作为园林专业和园艺专业同学就业时一个不错的选择。
浅议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篇3
关键词:园艺专业;本位教学; 岗位;全面发展
高校园艺人才培养质量与园艺专业的建设力度是紧密联系的。要想培养的园艺专业人才可以更好的满足国家需求,就要求各高校对园艺专业的教学课程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学有用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学校对园艺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模式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的合理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学校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园艺是一门涵盖广的学科,其中包括园艺技术与花卉研究方向。学校应培养在园艺技术的使用、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技能的高级实用性人才,能熟练的服务于园艺产业生产基层,符合园艺专业技术群与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且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可以在园艺事业里进行自行创业或有更高的研究成果。学校按照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园艺发展的趋势为依据,为学生构建合理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体系,岗位技能培训以结合实际,足够实用为目的,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缩减基础理论教学。学制时间的减少,对学校的教学任务完成进度,是一种有形的制约。为了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了解专业课,教师就应对专业基础课进行合理的知识整合。
2.改变授课方法。园艺专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场所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将过去单一的教学场所改为周期性的进行课外、田间教学,将更多抽象难解的专业知识直观化,让学生进行实地观摩,以便更好的接受知识、学习要领。
3.理论结合实践。每个植物都有相应的生长规律,教师可以安排理论课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定期的延长实训时间,观察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细节,学生在学习中全程对园艺植物进行管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会植物周期性发展规律管理的能力,综合素质也就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合理的课程设计
学校对人才模式的组织实施都是依据国家对园艺专业的岗位需求而定的,而学校人才模式建设的核心就是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但是课程的设计也要符合于岗位的需求,两者相互统一且又相互制约着。园艺专业教学过程及情境的设计都要以园艺活动为主线络,整个教学过程与园艺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境也要保持高度的一致。
1.园艺专家参与设计。学校虽然是大型的教育机构,但是有的时候教学条件设施却不相统一,各学校有各学校的优势之处,校与校之前强强联合、知识互换也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之一。与此同时,学校对园艺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应多请相关企业名家就园艺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内容进行整合补充,从实际出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园艺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可行的依据。
2.课程体系满足岗位需求。学校可以针对园艺专业的特殊性,联系一线企业家来校做访,确立园艺专业学生就业以后所必须的能力与岗位需求,然后将岗位需求的工作内容融合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改造,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情境。
3.依据职业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已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仅仅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咨询师的身份站在课堂之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①明确教学内容,按照课程要求制定教学过程;②设计计划、行动,确立设置小组需进行的活动及要完成的工作任务;③完成制定的计划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成果展示及互相参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完善产品;④对以上工作进行总结并完成工作报告。
4.教学模块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园艺专业不是独立存在的专业,它也是需要其他专业的助推的,其中尤其以外语教学为主,很多园艺专业的参考书等都含有大量的英文,如果学生们难以读懂英文就很难在园艺方面有很大的突破。而且要是一味的强调专业知识,在此过程中忽略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学生人际交往及应变能力就会相对很低,就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学校要想让学生们有更高层次的提高,就应该在教学模块中夹杂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专业知识,为以后更好的就业垫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平时训练考核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的与岗位对接,提高学校就业率。
总之,学校欲想培养全方面的园艺技术人才,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切莫实行“单条腿发展”的教学模式。对园艺专业课程进行精心的编排,提高教学质量,为园艺专业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与社会更好的对接,以促进他们全方面素质的提高,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希东.关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08(6).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尚 婧,女,教师,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中职园艺专业 篇4
一、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特点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 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特点。
园艺植物昆虫学的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课程内容包括前期的基础理论内容 (总论部分) 和后期的实践内容 (各论部分) [2]。总论部分从认识昆虫开始, 了解昆虫学基本知识, 昆虫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昆虫的种类划分以及生产中常见的害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等。各论部分针对具体的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植物上常发生的害虫逐一介绍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此部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实践性较强。
2.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 课时少, 内容多。教学改革使得园艺植物昆虫学的课时不断缩减, 在有限的学时内, 让没有昆虫学基础的园艺专业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全部知识不切实际, 加之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内容繁杂, 难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2) 非主修课, 专业认同度不够, 学了没用。大多数园艺专业的学生心存该门课程不是园艺专业主修课程的心理, 以及对课程内容实践性缺乏认识, 不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 (3) 不喜欢昆虫。个别学生不喜欢昆虫, 甚至害怕昆虫, 因而对昆虫课程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即使对昆虫感兴趣, 但只是一时兴起,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掌握方法, 死记硬背, 甚至看热闹。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授课积极性降低, 影响教学效果。
二、园艺植物昆虫学课堂教学思想需要改革
1. 教师思想改变, 知识更新。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是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课题[3], 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培养学生的方式和目标。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教师要本着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观念, 讲课要有目的性, 不能盲目地传授, 要结合当前的生产实践,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 加强生产实践锻炼, 积攒生产经验, 课堂授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吸引学生。教师的思想要时刻以学生的行动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一定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分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要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学生培养观念, 为学生的将来考虑, 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动手动脑能力。要结合学生特点因人施教, 个人志向不同学习的动机不同, 不能一概而论。课堂改革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中心, 掌握学生的心理, 把握尺度, 既要有形式的变化又要有内在教学质量的提高。
2. 转变学生思想, 因人施教。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 高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也在发生着强烈的变化, 呈现多方位发展的状况[4]。教师在这方面要引导学生本着学有所用的原则, 努力提升专业方面的综合能力, 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学好理论知识为基础, 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在引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价值取向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不同, 决定学习态度和效果, 大多数学生对待学习都会顺应教师的引导, 而个别学生对待学习有自己的看法, 他们认为有用的才为有用, 而认为没用的如何引导也没用。例如有的学生准备考研, 他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他考研所考的几门课程, 其他课程能混就混,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们要费一番心思, 让学生在不耽误考研的前提下对其他所学课程也要重视。
三、园艺植物昆虫学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改革
1. 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是前提。
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 严于律己, 上课时注意强调学生的课堂纪律, 坚决不允许学生的迟到、早退、缺课等现象。大学阶段, 学生自主能力较强, 业余活动较多, 但是不能无故缺课, 要让学生充分重视该门课程。课堂上坚决不允许学生出现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等影响课堂秩序的现象, 这些事情在第一次上课前就要强调给学生, 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很严厉很不好说话的老师。当然严厉不等于严肃, 与学生的沟通很重要, 尤其是心理沟通, 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
2. 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基础。
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 养成课上充分学习的习惯, 是学好课程的基础。教师在上课时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定期检查听课效果。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单独做思想工作, 有这种思想的学生说明对课程不够重视, 不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 此时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关键是自己对学习知识方法的掌握, 以及将来专业上的造就, 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园艺植物昆虫学注重的是学习过程, 认真掌握课程内容, 才会在生产实践中得以应用。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要占有一部分比例, 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好时间, 重视课堂学习, 可以节省课下学习的时间。
3. 培养学习主动性是关键。
教学改革以来, 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是重中之重,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5]。虽然以往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的现象已经有所改善, 但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高校课堂改革的程度还有必要更深入地开展。大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活力, 要适时地运用各种方法使课堂成为一个互动的课堂, 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主动性, 课程的内容才能记忆深刻。面对教学效果下降的现象, 教师不要教条地拘泥于教材的内容与授课的形式, 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互动的方式、方法多样, 结合园艺植物昆虫学教学经验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师生互动方式,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1) 提问式。课堂上学生们带着问题听课, 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提高对课程的理解能力、记忆深刻, 教师在课上多设问题, 如提问学生“毛毛虫如何变成美丽的蝴蝶?”“我们吃的美食有哪些是昆虫?”等等, 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对提出的问题不用急着回答, 给学生时间, 让他们在老师讲课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让学生思想活跃———思绪动起来, 就会提高听课效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有感兴趣的话题, 疑惑不解的知识点, 可以随时举手提问, 教师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这样可以增加课堂师生互动。 (2) 互换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 让学生充当一次老师, 老师坐下来听听学生的讲解, 当然这样的互换次数在整个教学中不能过多, 只有一两次就可以了, 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老师上课的用心。这种互动主要是针对书面上浅显易懂, 又要学生理解掌握的部分, 让学生自己课下提前预习准备, 课上随机挑选学生利用十分钟时间给其他同学讲授。经过几轮课下来觉得效果较好, 这种办法可以避免老师布置课下学习的内容, 学生逃避学习的可能。 (3) 探究式。结合生产实践, 教师课堂上多举与生产相关的例子, 如哪里发生虫灾, 如何治理?让同学们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生产上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注意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如到秋季蚜虫数量会增多, 穿黄色衣服的人很容易招蚜虫, 课堂上可以与同学们探讨并解释这些生物学现象, 培养同学们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 引导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各种引导方式让同学们对课程感兴趣, 如将已经毕业的学生, 在工作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害虫为害的生产实际问题, 而受到领导赏识的例子讲给同学们, 可以引导学生重视该门课程。
四、结语
当代的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价值取向多元化, 具有开放性、适应新事物能力强, 勇于创新, 但情绪变化强, 心理承受能力差, 个人主义倾向突出, 具有依赖性[6]。对待学习会表现出:自己不感兴趣的就不去学习, 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转变看法, 充分引导, 课堂上多费心思, 培养学习主动性。园艺植物昆虫学教学改革多年, 方法手段不断更新, 取得了良好的收效[7~8]。但理论与实践教学手段仍需不断改革, 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园艺植物昆虫学的积极性。
摘要:园艺植物昆虫学是农业类大专院校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课程内容的应用性较强, 课程涵盖学科较广, 有一定地域性。为了激发大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掌握并利用课程内容指导生产实践, 需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园艺植物昆虫学的课程特点, 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提高园艺植物昆虫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园艺,昆虫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仙红.提高《园艺昆虫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6) :60-61.
[2]徐艳聆, 吴利民, 吕文彦.论园艺昆虫学的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8, (5) :119-120.
[3]刘剑, 谢妙.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 (2) :125-126.
[4]全思懋, 方鹏.当前高校学生成就动机实证研究[J].人才培养, 2003, (5) :21-23.
[5]曾建军.提高植物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 2011, (6) :104-108.
[6]欧阳霞, 汪晓莺, 张发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 :261-265.
[7]刘玉升.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东农业教育, 2004, (3) :1-5.
农科本科-园艺专业 篇5
Bachelor of AgriScience in Horticulture 所属院校
梅西大学 Massey University
学术地位
新西兰国家级公立大学所属课程,学术地位较高。
评分4(2 4 6 8 10 12 14)本参数依据新西兰国家教育推广局最新发布数据(学习规模、教学水平、科研成果等)而设定,将同类课程进行数字化横向比对,分值越低,学术地位越高。
院校位置
新西兰--北帕默斯顿(Palmerston North)
办学性质公立
专业类型
自然科学类,农林业,园林景观类,园艺
海飓解读课程说明
A.3年制学士学位课程,毕业后可获一年工签。B.该课程属于新西兰临时移民短缺专业。C.学生可凭借当年高考成绩免预科直接入读。
D.该课程优秀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建议申请人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将该课程增加部分权重。
课程长度
3年
开学日期
2月,7月最近一次开学申请截止日期:2015-05-01
留学新西兰留学费标准
NZD 新西兰元 28,210.00
费用总额RMB 人民币 663,000.00
完成该课程需要花费的学费+生活费
课程难度
通过率较高,少数就读该课程的学生有出现挂科,属普通难度课程类型。
评分6
(2 4 6 8 10 12 14)宽进严出是西方院校的共同特点,某些课程会出现大量的挂科、转专业甚至中途辍学学生。本参数依据该课程的挂科率和通过率而设定,分值越高,课程难度越高。
语言环境
该课程国际学生占比较低,对中国学生而言有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评分4
(2 4 6 8 10 12)本参数依据该课程的大陆留学生和国际学生就读人数占比而设定,分值越低,代表语言环境越好,同时,也意味着融入当地文化的进度越快。
实习机会 学校给予就读该课程的学生提供1至3个月的实习时间,把握机会,尽己所能,将实习岗位转化为今后完全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评分2
(2 4 6 8 10 12)实习机会将增加就业几率。本参数依据实习期时间和带薪与否而定,分值越高,代表被录用的可能性越高。
就业前景
该课程优秀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建议申请人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将该课程增加部分权重。
评分22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本参数依据2012~2014年新西兰院校专业就业率而设定,分值越高,代表该专业就业率越高。
工作许可
新西兰政府规定,就读该课程的国际学生毕业后准许在新西兰居留1年,期间找到工作的将可以申请工作签证。
评分10
新西兰移民局对于部分专业留学生准许毕业后居留一年,期间找到工作即可办理工作签证,非此类专业课程则不准许逗留。本参数据此而设定。
移民机会
该课程属新西兰移民短缺专业课程,优秀的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后即可填表办理移民申请。
评分12
(2 4 6 8 10 12)选对课程对于能否获得移民资格至关重要。本参数依据新西兰移民局最新公布的移民专业种类和移民加分而设定,分值越高代表移民机会越大。
学术要求
A类申请人
国内全日制普通高中、中专、职高以及技校等同等学历毕业生,完成该校指定预科的全部学习内容,并达到入学成绩要求。
B类申请人
国内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达到当年一本录取分数线。
C类申请人
国内全日制普通高中(不包括中专、职高、技校等其它同等学历)毕业生,在该校认可的中国本科院校完成1年学习。
D类申请人
国内全日制普通高中、中专、职高以及技校等同等学历毕业生,并在该校认可的中国三年制大专院校完成2年学习或大专已毕业。
成绩要求
中职园艺专业 篇6
一、加强专业教材建设,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除了传统专业课程外,还要开设在工作中应用比较强的课程。如园林工程预算、园林绿化标书预算、常用的园林绿化设计方法以及在园艺园林方面最新的技术成果等,引入美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增设相关选修课程。
课程体系改革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根据本专业特点实行“一体化教学”体系,把课程分为两大体系:文化科和专业技术课。
“一体化教学”主要是针对专业技术学科。
第一,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结合,理论课和专业课授课都在园艺园林实习基地,上完理论课后接着到场地实习,理论指导实习,实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第二,模块化教学,打破课程之间限制,在所有专业老师共同分析研究下把整个专业技术课程分成模块,每一位教师掌握一个模块而不是一门课程,因为不同课程之间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如果按以前教学模式可能会出现时间和资源浪费,分模块后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且使所学知识能环环相扣,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园艺园林专业里面有园林树木学、植物学、苗圃学、花卉栽培课程,在这几门课程里面都有嫁接的相关内容,可以把这几门课程有关嫁接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嫁接技术”模块,这一个模块就把所有嫁接知识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非常系统,不易忘记。
二、改进教学方法,以实践促理论
1.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主动去学,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相互交流;掌握技能比较熟练的学生可以示范给其他同学,发挥同学的榜样作用,以提高整个班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设备应用上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教科书、挂图外要充分利用专业光碟,专业课件、网上多媒体教学。
2.要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讲授基本专业理论,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外, 要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 每一个问题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且能灵活应用。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又提高理论的高度,园艺园林专业的实践要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模式相似甚至相同,并且这种实践课时数要占到一定比例,这样学生才能在学校中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充分发挥示范园基地的作用
太平洋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示范园是我院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设绿色苗木种质资源圃、草木本花卉示范区、种质基因库、年宵花卉示范区,是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多数的资源圃和示范区建立的前提就是与学生所学模块一一对应,这样学生在掌握起知识来就不会觉得枯燥并且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另外,示范园也为全院师生提供了项目研究和开发的平台;可以和社会企业联系进行苗木出圃、工程承接等,这样就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踏上工作岗位时的感受。
四、以专业为基础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园艺园林专业学生众多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就是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拿到社会上展示,如花卉栽培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到花卉市场销售自己养殖花卉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加点经济收入以解囊中羞涩,另外如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参加社会上各种园艺园林设计投标,以真正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通过专业社会实践及一般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生源状况调查 篇7
对任何教育而言, 其相应的生源状况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生源状况既是某类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 也是教育教学实施的基础, 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决策[1]。
园艺技术专业作为传统的农学专业, 在农业类招生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园艺是指栽培果树、蔬菜、花卉等技术, 是园艺植物的生产管理技术, 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园艺内涵外延不断拓宽延伸, 已远远超出了“种果种菜”的范畴, 涵盖生态、营养、花卉、草坪、旅游、商贸、绿色环保等诸多内容[2]。于是, 各高校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身条件设定相应的课程, 设计相应的培养模式, 因此各高校课程设置不统一, 培养标准不一样[7], 培养的学生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 园艺概念的外延, 使得园艺专业岗位群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发展现代的园艺专业, 如何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培养, 就需要充分了解现有的生源状况, 如学生是不是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对自己的将来是否明了?学习目标是否明确?等等。将有助于对学生学习目的与将来去向的了解, 有利于园艺类专业的发展与壮大, 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
然而, 在现有的可检索的文献资料中, 生源调查的资料很少[3,4,5,6], 而且对于园艺技术专业高职的生源与学习目标调查则是空白。这部分资料的缺乏, 对扩大生源以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和实践造成了困难。本文希望通过该项调查对园艺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分析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 在问题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问题的明确性, 即对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方便地做出较明确的选择。访谈的对象是相关班主任和部分学生。调查对象为陕西省内两所高职院校与陕西省外一所高职院校。
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情况 (包括城市还是农村、父母的职业、有无从事与此专业相关的亲属等) ;对专业是否喜欢;选择该专业的原因;专业学习目标或方向;对将来工作的想法等。
3 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目标与方向的调查, 对家庭情况的调查也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3.1 家庭情况
从生源的家庭来看, 主要来自农村家庭, 城市家庭仅占8%。其中, 有亲属从事与此专业相关的人占18%, 而其中, 由此影响而报此专业的约占到这些人的一半, 占总人数的10%左右。父母职业是农民的占到了68% (图1) 。
3.2 专业选择原因
对于专业选择, 由于喜欢此专业而选择占43%左右, 而没有明确方向, 随便填的占到28%, 由于分数低而选择此专业的占18%, 还有一些人觉得该专业容易学的占8%, 认为容易就业的占15%, 其中统计数据中有双项选择的学生, 例如, 既选择分数低, 又选择容易就业 (图2) 。
3.2 专业态度
在调查中, 对于专业是否喜欢的问题, 喜欢的占87%。特别喜欢的人与因为喜欢此专业而选择的人是一致的, 占总数的43%, 剩下的为接触后喜欢, 其中有10%的人选择还可以。13%的选择不喜欢, 这些学生多数在后来转了专业或者退学 (图3) 。
3.3学习目标与方向
对于学习的目标与将来工作的方向, 选择花卉的占了1/3, 对于园林方面, 包括草坪、树木、景观规划与园林施工方向占到了44%, 果树仅仅占到10%, 农药、蔬菜等其他方向的占13%。这些学生中, 希望将来能自主创业的占到44%, 这其中包括有意愿回乡创业的, 占总数15% (图4) 。
4结论与建议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更多的是关注未来的就业状况[8]。从以上调查结果看, 本专业学生目标都非常明确, 方向分化明显。这就提示我们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有不同的倾向性。由于希望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多, 应从有助于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增加一些相应的实用性的课程。在传统的园艺方向, 主要是涉农方向, 学生倾向较少, 但农业需求量较大, 所以尽管人数不多, 但此类人才的培养不应中断, 应考虑部分院校为此服务。
如何改革课程体系, 以适应新型人培养需求, 是新时期园艺专业建设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9].总得来看, 对园艺专业, 各校应分开功能, 各有特色, 不应千篇一律, 即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但是, 又不能专业面过窄, 宜根据各自课程设置的特点, 扩大相关自选课范围,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就业面,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摘要:指出了对教育事业而言, 相应的生源状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有各校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差异都很大, 通过问卷调查, 对此专业现有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就业方向进行了定量的分析, 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源调查,高职教育,园艺技术,就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孝平.较发达地区中职生源状况的变化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 2007 (7) :28~29.
[2]佘远国, 周玉敏.从园艺人才社会需求谈我院园艺专业建设[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2) :34~36.
[3]李扬裕, 余建晖, 陈学红, 等.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生源状况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 2009, 219:79~81.
[4]张静, 杨春雷, 布都会, 等.西部农林院校研究生生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三农问题研究, 2007, 23 (9) :640~653.
[5]肖文宁.高职院校生源状况与管理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6, 2 (1) :64~66.
[6]朱孝平, 张晓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生源状况的比较——一个区域性的分析样本[J].职教论谈, 2010, 3:86~88.
[7]周静波, 张鑫, 罗劲松.对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 2011, 37 (3) :44~46.
[8]汤青林, 张洪, 周志钦, 等.园艺学本科专业现状及改革发展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5 (5) :231~235.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 篇8
关键词:园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专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和进一步把握技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将来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基础。我们对园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对各个环节规范化并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一、建设实践性教学平台
实践性教学平台包括实验教学平台和实习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又包括专业基础课实验平台和专业课实验平台。专业基础课实验平台主要是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课实验平台是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实习教学平台主要是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平台的建设,这是学生综合技能训练的平台。实践性教学平台建设是实践性教学过程管理的基础。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性教学教师队伍中的教师数量、素质、职责等是实践性教学过程管理的根本。实践性教学的特殊性和社会对人才实际工作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教师提出多方面的要求,“立体复合型”是其发展方向。实践性教学教师队伍建设,除做好个体建设(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良好的职业态度,有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需做好整体、多方面结构的建设,多专业相互配合和协作,年龄和职称结构(老中青结合,高中初级职称配套)适合实践性教学的比例结构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实现人力资源最佳优化。
三、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入学教育和军训、思政课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科技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论文等,是实践性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1. 入学教育和军训
新生入校后进行为期2周的入学教育和军训,让学生在部队教官严格训练下,体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增加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国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班级凝聚力,为本科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思政课社会实践
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专业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工作。社会实践的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与不合格5个等级。对不合格的学生应在下一个假期安排重新实习。把社会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的教学,使思政课教学更具科学性,实效性。
3. 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为了配合主要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而进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进行园艺作物的生育性状、农艺性状考察、田间测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等,从事园艺作物栽培、育种及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能及管理技术训练;参观农业生产基点单位、高新园区、公园、植物园等,了解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现状等;根据不同园艺作物的生长特点及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制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技术规程。
(1)利用假期,做好课程实习。大部分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长关键时期在暑假,植物病害和虫害也多在植物旺盛生长期发生,有的教学实习现场不可能单独反季节准备,为了利用科研材料和教学现场,把进行教学实习的的课程等安排在暑假,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放假和开学的时间,充分利用园艺作物的生长习性及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教学实习,提高了教学实习效果。
(2)根据季节安排课程实习。植物生产季节性强,错过季节很难进行实习。例如果树嫁接实习特别是芽接应安排在夏季,修剪实习应安排在冬季,蔬菜学课程实习应安排在夏季,但设施园艺学课程实习应安排在冬季,病理学和昆虫学应安排在夏季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4.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体系中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验证与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培养、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合格毕业生,从而促进学生顺利就业。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趋向多样化与集中毕业实习的矛盾,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与刚性教学环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状况在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课程论文中尤为突出。为了适应学生考取研究生、就业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指导,解决集中毕业实习、课程论文与就业、考取研究生的矛盾,调动教师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指导学生成才、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毕业实习进行了较大改革。
(1)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确保毕业论文质量。课程论文是为高年级开设的实践课程,根据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论文采用科研实践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专业对象的某一个侧面进行以田间试验为主的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园艺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的机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本专业业务范围内,以教师承担的科学研究任务为基础,从中确定某一相对独立的内容进行研究,也可根据课程需要设置题目,具体内容由指导教师确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试验设计、试验田管理、观察记载和分析化验等各项工作,取得完整、正确的试验数据,写出课程论文。以往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各自单独进行,学生在一位教师指导下完成课程论文,在另一位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进行两次写作和答辩。由于时间紧、实习内容少、数据资料匮乏,教师和学生都只能应付了事,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质量都不高。为了提高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质量,将两个实践环节合而为一,学生从课程论文到毕业实习都有一位教师指导,所做课题只有一个,最后写出一篇毕业论文即可。这样学生较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工作,利用课程论文活动时间和周末等课余时间,参与指导教师指定的课题研究,为毕业实习奠定基础,时间上有了保障,课题的系统性有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确保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
(2)实行“双选”机制,调动师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的第3学年开始,将全院业务教师个人有关基本情况向学生公布,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向教师、学生公布,每个教师指导毕业生数量不超过平均数加1人,原则上加在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身上。根据学生总数和指导教师总数,以每位教师平均指导的学生人数作为基数,确定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的学生数。根据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排序,按顺序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没有落实的教师和学生,由院协调安排,确定教师和学生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指导教师要负责学生完成课程论文、毕业实习和就业,同时要对学生的选课、学习、生活、思想进行指导,在确定学生成绩,推荐就业和免试研究生等工作中,学院充分考虑指导教师的意见。学院主要以此为基础,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完成质量,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相关工作量津贴,成绩突出者学院给予适当奖励。
由于“双选”机制的推行,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压力,同时也有了动力,双方都积极主动地进行实习工作,改变了原来由学院分配、指定学生给指导教师,学生对参加实习的课题不了解、不感兴趣和指导教师不满意学院分配的学生,致使部分学生和教师毕业实习积极性不高的局面,极大的提高了毕业实习质量。
(3)灵活安排学生实习,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就业意向来安排实习内容,有意识安排学生到准备接受毕业生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让学生和用人单位及早相互了解,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确定接受人选,学生通过了解实习单位确定自己的就业去向。学生也可以自主联系、选择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明确规定实习内容,确定指导教师,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择单位实习学生考评办法”,加强自择单位实习学生的管理,对实习学生的出勤与纪律状况、实习日记与实习报告完成状况、实习报告质量以及生产能力等的实习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监督、管理,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爱农、学农的思想观念
为了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了解农村生产形势和农民生活方式,熟悉主要园艺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和考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奋发学习的精神。结合农忙季节和本专业特点,安排学生在科研课题教师带领下,进行番茄、辣椒、黄瓜和豆角等的播种、田间管理、生育性状调查、收获和室内考种等具体操作,在劳动过程中由带队教师具体负责示范、讲解和成绩评定。
五、结束语
园艺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实践教学改革和完善是一个持续不断、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它会随着时代的脉搏变化而发展。几年的改革和实践使我们形成了自己办学特色,今后将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勇于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保同.植物生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2:53~55
[2]张立,李红玫,戴良英,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72~74
[3]钱春,刘素君,伊克林.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50~252
[4]李卫祥,赵付明,李长萍.高等农业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82~183
[5]李成华,张艳,康贝贝.德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管理的方式及特点[J].世界农业,2000,8:41~43
[6]丁艳芳.谈农林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实习及论文撰写的过程管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363~364
中职园艺专业 篇9
1.1 社会对于园艺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作为注重技术培养的职业中专, 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对于高能力、高技术的园艺工人的需要, 应该对园艺专业传统的教学和实践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 使专业教学注重于对学生创新、操作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并通过加强实践使毕业生能够具备花卉生产从种植到收获所需的全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了解花卉市场热销的花卉种类及花卉的流通渠道, 综合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1.2 当前园艺工人的专业素质比较低
由于中专园艺专业传统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欠缺, 外加上之间园艺专业不是很受欢迎, 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对于园艺工人的要求。学生不仅没有完全掌握花卉专业知识、不了解花卉的生活习性、无法对花卉进行有效养护、缺少必要的操作能力, 而且对于市场上花卉的销售情况不了解, 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帮助, 比如, 不了解市场上那些花卉的销售情况比较好, 比较受欢迎, 不知道市场上花卉的销售渠道等。
2 实现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有效方式
2.1 准确定位, 因材施教
作为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宗旨的中专来说, 首先要做到, 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抛弃无用的、学生接受不了也不想学习的理论知识, 以实践教学为主, 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
同时, 对于学生的教学也应该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优势和兴趣不同, 所以, 对于学习重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存在一定差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2.2 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偏向于理论知识,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却并不是很重视, 这是一个弊端, 也是限制学生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所以, 想要提升中专园艺专业的教学效率, 培养出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一线园艺工人, 首先要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
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 在中专园艺专业的教学课堂上, 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教学内容传统落后, 课程实践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学生对于花卉种植和养护操作的过程都不是很了解, 不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而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学校, 老师要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培养, 最好的方式就是带着学生从课堂走向基地, 亲自动手种植花卉, 并参与花卉养护。
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很强, 既然能够接受理论上的东西就同样能够接受实际性的东西, 所以, 中专园艺专业的教师应该快速摆脱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 创新实践课教学, 实现如图1所示的全新教学模式。
2.3 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传统园艺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对于高能力、高水平的一线园艺工人培养的需要, 所以, 在园艺专业的教学中, 一定要及时更新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对于过时、落后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效用的知识和操作技巧, 一定要果断舍弃。另外, 现在中专园艺专业的教学较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 而忽视对花卉种植技术以及养护操作技术的培养。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该情况, 中专园艺教学应该选择偏重于技术讲解, 注重实用性的能够直接引导着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的实用性教材。甚至, 在必要的时候, 我们可以设定专业的编写人员, 对园艺专业的教材进行实时改编, 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加入其中, 以便给学生提供最直接有效的花卉种植和养护技术。
2.4 多进行实践教育, 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所以, 为了迎合现代企业对于园艺工人需求的特殊性, 中专园艺专业的教育必须脱离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 以力求做到学以致用为导向, 鼓励学生亲自下基地对花卉进行种植和养护,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同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掘学生的潜能, 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的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型, 保证其综合能力满足现代企业对于园艺工人的需求。保证每一堂课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还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另外, 在课前老师要对学生课堂实践以及下基地实践做出明确安排, 明确每次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 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实践报告, 加深印象。
3 结语
当前园艺行业发展极为迅速, 对园艺工人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园艺专业的发展。因此, 为了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于园艺工人的需求量, 作为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中专, 就需要不断对园艺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 以求培养出更多的高能力、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
摘要:简要阐述了创新中专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并通过总结分析, 提出了实现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有效方式。
高校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初探 篇10
1 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必要性分析
1.1 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在我国, 备受关注的创业群体主要有下岗失业者、海归学子和大学毕业生三类。下岗失业者普遍选择技术门槛较低的服务业创办自雇型企业, 海归学子普遍选择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大学毕业生是刚刚涌现出来的创业群体, 有较好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比较适合创办那种只有懂得专业的人才能做好的那类“高门槛”的经营项目。
1.2 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必将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 这就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是生产环节中的操作者、新产品的开发者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者, 还应该是计划管理服务的经营者。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具有从业和创业的双重能力, 具备多方位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1.3 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1998年的毛入学率还只有9%, 在校生总规模为643万人。而到了2010年, 毛入学率达26.5%, 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一方面,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屡创新高, 1998年为100万人, 2010年则达到631万人;另一方面, 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此比例相应增加, 而且许多用人单位希望应聘者能有几年的工作经验, 这就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解决社会就业矛盾出路之一在于创业。高校必须变培养学生的适应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努力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 推动学生就业, 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
2 高校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2.1 创业模式多样
高校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模式较多。以城市为舞台的有开花店, 花卉租摆, 趣味花卉培养店, 承接都市阳台、露台、天台、屋顶等私家花园的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 承接城市绿地养护等;以农村为基地的有种植中高档蔬菜、园林苗木或中高档花卉等, 另外, 还可以成为园林、园艺产品经纪人。
2.2 创业门槛很低
上述创业经营模式, 只需投入3~5万元、甚至1~2万元启动资金, 聘请2~3人, 就可以开始经营。如开花店不需要昂贵的加盟费, 所以, 其初期资金主要用于店面的装修、租金、人员工资及插花所需要的资材。根据自己资金的投入多少进行适量调整, 最小面积10m2的即可满足, 无需任何设备需求。
2.3 发展空间较大
上述创业经营模式, 既可以在创业初期以资本积累为目标的小规模经营, 也可以发展成大规模经营或连锁经营。因为, 一方面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 对提升生活品味的园林、花卉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大;另一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中, 不仅政府会不断增加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资金投入, 而且还会通过政策导向作用, 引导社会资金不断加入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之中。可以说园林绿化是一个朝阳产业, 这是创业的有利条件。
2.4 知识储备丰富
园林、园艺专业以植物、建筑和工程学为主要学科, 引入生态学、构成学、游憩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 融合了人文、历史、经济、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掌握着工程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等专业知识, 可以说园林园艺专业大学生是一种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毕业后上手快, 动手能力强, 具有良好的创业优势。
2.5 创业政策良好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 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涉及工商、税收、融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如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 允许分期到位, 首期到位资金只需注册资本的10%;可视情况免征1-2年企业所得税;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提供小额贷款, 并简化程序, 担保最高限额可达到担保基金的5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2年;提供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 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服务等。
3 影响高校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的障碍因子及
破解对策
3.1 创业意识不足
经调查, 园林园艺专业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不到10%, 而能付之行动的更是不足1%。究其原因, 是受精英教育观念的影响。一方面, 学生读书、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毕业后能进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知名企业, 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往往被视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做出的无奈选择”。另一方面, 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施精英教育模式, 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制度、政策都是与之相适应的。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 高校仍然沿袭着原有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 将创业教育置于高等教育体系之外。
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高校必须转变创业教育观念, 提高创业教育的认知水平。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的出发点, 首先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使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 在毕业时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其次是从观念上要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 而是要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使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 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3.2 创业能力不足
园林、园艺专业学生虽然有一些与创业相关的知识, 但仍缺乏创业所需的各种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须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力求学以致用。
第一, 采用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业乐趣。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 不但可以增强自己的才干, 更能看到自己的价值, 品尝到自己参与创业成功的喜悦, 也就坚定了今后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实践教学的重点应由过去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转向具体问题的处理。如可引导学生对外承接小型绿化工程。让学生经历从资金筹措、标书制作、投标到现场测绘、图纸设计、组织施工、工程验收等全过程参与及自我管理, 并让学生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不仅可锻炼同学们的社交能力、协商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不差, 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取得成功。第二, 采用基地与课堂相结合。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是创业能力中不可缺少的能力。要获得第一手信息就必须到生产第一线去调查、去实践, 只有在生产中现场处理问题, 才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如利用果园、苗圃中不同种类与品种的园林植物要求学生进行枝、芽、叶等生态习性的对比观察, 以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特征, 科学记载观察数据, 获得信息的能力。第三, 采用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 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合作、分工, 以及对人员的管理。因此,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还应有全面的人文知识。为此,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艺术欣赏》、《社交与礼仪》等人文方面的课程,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3 创业心理脆弱
一些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往往是开始创业豪情万丈, 碰到困难就可能打退堂鼓, 甚至可能一蹶不振。创业过程是艰难的, 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初创者来说更是如此, 创业的征程始终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希望与困难同在。因此, 教育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也是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对事业追求的决心和信心, 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勇气, 坚韧不拨、持之以恒的品性和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情感。
3.4 创业指导不足
目前, 高校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 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历, 更缺乏第一手的创业经历和创业感受。教师的创业知识多来自书本, 对学生的创业指导难免停留在书本层次。创业指导的不足可能导致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交昂贵的学费。创业教育教学主体就是创业导师, 应通过调整教师结构, 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加强创业教育。一方面必须聘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设计人才担任创业导师, 结合实际进行指导和教学, 弥补高校专业教师创业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锻炼, 获取实际创业经验, 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 从而提高创业指导水平。教师指导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引导学生选择既适合自己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创业应立足于技术项目, 尽量选择园林园艺技术含量高的项目, 并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市场化工作。第二, 引导学生创业不能一味蛮干, 也不能看到别人能干就认为自己也能成功, 必须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经验不足, 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施管理的能力, 这将大大降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园林大学毕业生创业不能“纸上谈兵”, 而应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及市场运营知识和经验。开始时不求轰轰烈烈, 而是脚踏实地不断丰富和积累创业的经验。第三, 引导学生认识到凡是创业的人都有一部创业史, 一部挫折史, 在创业中要估计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事先制定应变对策。对每一条实现的目标的途径都要进行可行性、风险性、应变性的研究和决策。还有, 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 慎选合作伙伴, 采取强强合作, 取长补短, 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聚集创业优势。第四, 引导学生敢于面对风险, 开发新的园林品种, 适应社会发展。善于捕捉“区域差”和“时间差”, 这些差异对园林创业者来说是绝好的信息, 也是赚钱的绝好机会。
摘要:高校毕业生创业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 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有创业模式多样、创业门槛低等方面的优势, 分析了影响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因素, 探讨了破解障碍因素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林,园艺
参考文献
[1]王春彦、孙丽娟、顾勤等, 园艺、园林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0 (6) , 77-81.
中职园艺专业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园艺专业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余慧琳(1966-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园林食品加工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王海涛(1965- ),男,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园林食品加工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38-01
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历史上重大的教育改革,大凡都以科技的发展为背景,以课程的改革为核心。”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通过不断加重课程负担来满足社会对教育无止境的需求,既不可能也不合适,必须改革知识为本,即学科中心的课程体系。②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园艺专业的办学模式更新比较缓慢,高职课程体系存在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技能训练薄弱的问题,不能适应由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职业流动和职业替换对创业型人才的要求。高职课程作为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的状况还没有改变。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专业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对高职园艺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设置理念变迁
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园艺专业由原来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合并成一个新专业。新园艺专业包含的学科面广、基本内容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制订新的培养方案,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理念和源头上加以改变。
1.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从2006年起确立了“双线式·2-3-1”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通过育人和授业两条连续主线,采用“纵条式、递进工学结合”培养途径,打造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人才。其中,“2”是指第1、2学期进行基本素质模块和职业理论模块的人文素养和基本技能教学;“3”指第3、4、5学期以园艺专业职业技能模块的学习为基础,增加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强化专业技能;“1”是指第6学期在生产一线和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又注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其拓展新的就业领域。
2.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设置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实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不同专业交叉起来,如果树、蔬菜、花卉的有机组合,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开发等。把商丘这个农业大市由单一的粮食、蔬菜生产,转变为果菜花的组合拳,提高当地经济实力。
二、高职园艺专业课程设置结构改革
所谓课程结构就是指课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我国高职教育现行的课程模式是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习”的“三段式”结构体系。“三段式”结构的课程体系对于强调理论知识教育,为学术研究奠定基础的普高教育是适合的,但对高职教育来说,却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技术技能的养成,导致教学实际效益的下降。因此,现有园艺课程结构有必要进行改革。
从比例结构上看,根据职业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来设置模块化课程,包括基本素质模块、职业素质模块和拓展素质模块。基本素质模块占总教学时的20%,包括政治思想、身心发展、综合文化、创业教育等方面的课程;职业素质模块占总教学时的60%,包括职业理论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二者的比例分别为15%、85%;拓展素质模块包括特色技能、校本教材等,多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占20%。为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和竞争力,方便学生根据市场需求接受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应尽量设置小型课程。30~40学时的课程占总课程数的35%,40~50学时的课程占52%,而100学时以上的大型课程仅占2%。
三、高职园艺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改革
所谓课程内容就是指课程体系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内容的改革应解决好内容的选择与融合。目前,我国高职园艺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本素质课程模块、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和拓展延伸素质课程模块,涵盖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但是打破原有学科本位课程内容,构建新型课程内容不是把一些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拼盘”,而是应该把每一个模块中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渗透与融合。④
1.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融合。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的知识重点和技能重点,高职园艺专业开设有“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病虫害防治”等。这些内容大量重复,有必要进行重新整合。如“果树病理学”和“蔬菜病理学”“花卉病虫学”可以整合为“园艺植物保护学”。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节约了课时,增加了实践时间,还使知识更加系统条理,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2.专业基础课程的融合。专业基础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石,如“植物学”“土壤学”“化学”等都属于这个范围。由于高职院校园艺专业学生数学和化学基础较差,因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如将“高等数学”“统计学基础”合并为“高数与统计技术”并降低难度;将“土壤肥料”“农业气象”等按植物生长与光、温、水、气、土壤、生物、地理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形成“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压缩“高职英语”课程,减少难度,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3.有关职业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内容的改革。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不仅仅要加强技能训练,还要加强为人处世等综合素质培养,体现育人特色。这些课程可以少量必修和大量选修的方式进行。如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欣赏”“社交礼仪”“农村工作概论”等纳入教学计划,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
4.增加“产前”与“产后”课程内容。园艺作物栽培涉及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环节。传统的园艺学实践教学内容过分集中于“产中”,仅重视园艺作物育苗、建园、产中抚育管理直至收获的生产过程,而产前的市场预测、市场调查、综合效益分析及产后的市场销售、贮藏、加工、运输等内容较少涉及。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岗位复合、职业变动频繁的新形势,应该改变单一的“产中”实践教学模式,在加强“产中”过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强化有关产前、产后纵向发展的一系列课程。
[注释]
①闫利祥.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设施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L].http://
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99&CurRec=1,2004-09-22.
②迟景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英、美三国中学历史课程研究[D/OL]. 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182&CurRec=3,2003-09-12.
③何正贤.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6(1):89.
中职园艺专业 篇12
关键词:园艺教学,综合实践,策略提升
高校园艺专业的综合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园艺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把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内容, 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使学生能够系统和全面掌握园艺专业知识和技能, 达到综合训练学生的教学目的。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习技术知识,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条件。园艺专业综合实习这门课程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不仅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同时对于培养高水平、实用型的园艺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必须加强校企合作,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建立稳定的校外综合实习基地, 集中时间安排校外生产综合实习, 深入园艺业, 产学结合, 使学生不仅学到技术, 还学会管理,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目前园艺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园艺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遵循的是经过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改造的“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改“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为“能力本位”, 突出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它只是对“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当调整, 遵循“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教学规律。但是由于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仍沿袭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生产实习等环节, 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 暴露出不适于园艺专业教育的弊端, 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为: (1) 学生对园艺技术专业各项技术的熟练水平不高, 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2) 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存在着偏差, 这些偏差主要来源于社会上一些群体的误导, 在教学过程中,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3) 在教学过程中, 难以解决既要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时数, 又要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的矛盾。 (4) 学生在工作中很难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联系不紧密, 学生反映学习枯燥乏味, 用人单位反映学生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三、园艺教学综合实践环节提升策略
1、建立“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学做一体”即学中做, 做中学, 边学边做, 学做交替, 学习与实践融于一体。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交互融合, 相互贯通, 采用课堂实习、生产实训、综合实训、假期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形式, 着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提高。该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与具体工作情境相结合,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将学生作为工作和学习的主体, 以工作者的角色在仿真实训场完成模拟的工作任务, 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者, 从旁予以必要的知识讲解和技能示范, 让学生通过系统地完成工作任务掌握该课程涉及的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
2、建立综合实习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既是校内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 又为学校节约资金投入, 还有利于引导学生迅速与社会接轨, 有助于学校随时掌握人才市场变化规律,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主动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 使园艺专业的3个分支都与对口的行业、企业挂钩。近几年, 我们以“项目开发”为纽带进行合作, 进行植物新品种的培养和研发, 繁殖推广。综合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途径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 发挥园艺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将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转移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 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 即校企合作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综合生产实习时, 联系相关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完全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进行, 做到实习即就业, 使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做到零对接, 提高学生就业率。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校外实习由所在二级学院统一组织协调, 实习开始第1周将实习安排表报教务处备案, 由专业教研室联系落实实习单位集中组织。实习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 要求每个学生做出个人实践活动总结, 主要内容是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指导教师需及时收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成绩考核表, 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写出实习总结。为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精心组织选派素质较高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 同时基地也要组织选派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习指导, 并形成制度。
3、不断丰富学生实践环节的模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 以园艺协会、生产兴趣小组等形式继续参与专业课程的学习, 主动增加实践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 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将课堂搬到田间, 由学生在具体的生产情境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提高。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学生在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组员之间需要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 小组的评分还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必须主动融入工作团队, 从而使学生的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得以提升。促进了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实际的园艺生产流程, 掌握生产流程中各工作环节的相关技能, 能完整地进行实际的园艺生产, 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创业有了扎实的能力支撑, 自主创业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朱永莉, 瞿宙.《园艺栽培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2) .
[2]孙俊, 叶振风, 刘莉.园艺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3) .
[3]杨洋, 韦小英, 白先放, 陈桂光, 朱萍, 汪嵘, 莫柏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S1) .
[4]王俊东, 冀满祥.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
【中职园艺专业】推荐阅读:
园艺专业实践01-22
园艺专业论文开题报告08-30
园艺专业服务农业产业06-21
园艺专业参观实习报告05-11
关于组织园艺专业学生参加07-08
园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10-05
园艺专业综合实习报告01-21
园艺专业课的创新教育10-29
园艺专业大专生求职的自我介绍06-01
分析园艺专业的优势和就业前景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