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专业(共12篇)
中职机械专业 篇1
根据教学大纲, 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专业特性, 让数学为专业课程服务。但现行的中职数学教材基本上是统一的, 大部分采用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教版《数学》的基础模块 (上下册) 和职业模块, 并没有按照专业所需的侧重点进行数学教学体系的构建, 任课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也决定了其教学活动与相关专业的需求相去甚远。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 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数学的学习尤其突出, 特别是在当前强调技能考核的条件下, 其技能训练往往会占用较多的文化课课时, 学生往往也认为到了职校, 终于可以摆脱文化课, 特别是数学等的学习, 对学习数学缺乏动力, 学习信心不足。总之, 在文化基础较差, 教师、学生不重视的前提下, 中职数学专业的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以机械专业为例, 着重从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来研究中职机械专业的数学教学, 使之服务于专业课学习。
一、整合数学的教学内容
中职机械类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形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NC等, 技能训练包括车工、钳工、焊工、电工、铸工、锻工、模具、钣金等。
“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正投影的基础知识、基本体、轴测图、组合体、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零件的测绘、专用图样、第三角画法和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等, 涉及的是初中的平面几何知识和中职的《数学》下册的立体几何中的内容;“工程力学”课程主要阐述的是静力学 (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 、运动学 (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 和动力学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等, 主要涉及的是《数学》下册的平面向量的内容。“机械制图”和“工程力学”这两门课程, 一般在中职机械专业的第一学期开设;同时, 作为基础的技能训练——钳工, 其课程开设时间也较早, 同时也需要与制图相同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支撑。由以上分析可知, 这些课程及技能训练涉及的数学知识较多、较难, 对数学知识有较强的依赖性, 但数学课程开设时间严重滞后, 极大阻碍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更谈不上服务于专业课。所以, 中职机械专业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首先系统复习平面几何知识及其作图, 重点是曲线和圆弧的连接等, 并提前教学《数学》下册中有关立体几何、平面矢量、直线和圆等内容, 内容应更多地涉及三维产品设计和制造、模型制作、模具设计制造等例子, 应简略涉及定理证明题之类的内容, 着重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内积等, 并同时为后续的“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 另一需要较多数学知识支撑的课程及技能训练项目是“数控技术”、普通车工、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的编程和加工, 其涉及的数学知识主要是相对坐标和绝对坐标、度和弧度的概念、三角函数的运算等, 因此, 《数学》职业模块中的相关模块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三角函数、计算及其应用等内容要提前开设, 服务于这些专业课和技能的训练。
同时, 由于中职中有60%以上的学生会参加高职升学考试, 所以, 相关的数学知识也不能省略, 但课程开设的时间可以安排在第三年。
二、改变任课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职教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性极大地局限了文化课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学校应形成机械专业专任数学教师的培养机制, 专任数学教师应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机械专业知识培训, 例如, 经常深入地听机械专业的课程, 充当机械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和课程设计的计算导师, 提高教师自身的机械专业知识素养, 逐步胜任机械专业数学的教学工作。
三、创建机械专业情境,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 课堂教学是它的主渠道, 遵循专业为导向的原则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尤其重要, 应注重机械专业情境的创设, 即应尽可能导入典型机械专业例题, 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就感, 自觉学习数学, 从而最大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例如, 在“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教学中, 可通过“假设学生为一名机械钣金工, 要制作一邮筒如图1所示, 该如何下料?”这一典型例子来引入, 让学生计算需要购买多大的钣金材料, 来引出求邮筒的表面积的例子;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教学中, 可引入如图2所示的例子, 机械车间要起吊一物体, 该重物重1吨, 每条绳子的最大起吊重量是0.6吨, 两条绳子与垂线的夹角为45度时, 能否吊起该重物?在“坐标变换”和“三角函数运算”的教学中, 可引入如图3所示的例题, 假设要用数控机床加工手柄, 该如何编程?
四、完善考评机制
完善的考评机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职机械专业的数学教学的考评应贯穿整个教与学的全过程, 既要有常规的各阶段的考试成绩的评价, 更要有对学生重树数学学习信心和热情的关注分, 应建立多元的评价目标体系来保障教学效果。
总之, 中职机械专业的数学教学, 要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遵循专业导向、强化与机械专业相关的数学内容,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 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热情, 并最终完成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宝妮.中职机电专业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叶环.机械专业中重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李智杰.以专业需求为核心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4]叶婉秋.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究[J].职业教育 (下旬刊) , 2014 (11) .
中职机械专业 篇2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朱新明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考,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到技术?作者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加强机械加工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工作过程;双师型
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那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则肩负着定向培养机械专业能手的重任,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有以下思考:
一、把握好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下功夫
中职学生普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是苦恼的,枯燥的理论只能让他们对学习更加疏远。他们更愿意从简单的动手实作开始,特别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如果他们自己动手车削出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轴类零件,他们也会信心倍增,从而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课程的设置必须与专业高度统一,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编写教材是实现机械加工技术教学的基础。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教学。如果目前尚未见到符合需要的教材,我们就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根据各自的师资、设备等情况,周密研讨,有选择地将部分课程组合起来,并编写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在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不能把理论教学课时和实习教学课时简单地相加,而是要综合考虑教学方式、教材处理,设备数量、学生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将课程内容分解给多个教师先进行演练,然后确定合适的教学时间。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来编写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按教学进程的要求编排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教材应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
(二)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不可以分割的
传统的课程体系分两大部分:一是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公差》等。二是专业主干课: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特种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而且,上理论课的是一位老师,上实训课的又是另外一位老师。学生在适应老师上,就已经很困难了,还要用这个老师的理论去解决那个老师的实践,又用这个老师的实践去验证那个老师的理论,相信中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按照机械加工专业的特点,适当拓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优化和整合,突出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的学习。根据专业的特点,重点介绍些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学生机械加工的能力,以适应岗位的需要。
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从感兴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是科学有效的,是适应中职学生实际的。
二、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变化,社会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第一线的操作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中等职业学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涵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有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以数控为例,数控编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以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必须探索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可以达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数控车床编程教学中我们选用了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等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编制车削加工程序,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各种指令及代码的使用、加工工艺方案的选择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很好。
三、培养机械加工技术“双师型”教师
(一)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技能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使专业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项技能赛事,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危机感,以便能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高。
(二)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
教师必须下到生产一线,到企业锻炼能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与新的设备。只有教师视野开阔了,才能教给学生更多新的东西,同时也能将在企业锻炼中获得的知识反馈到教学中去,制订新的教学方针和策略,以便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应严格落实“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两个月”的规定,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中职机械专业 篇3
一、任务引领
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教材内容围绕工作任务来选择,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教学活动也围绕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这一中心进行,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教学“项目”。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不强求教材的系统性。以教材中的机械制图部分为例,该部分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识读常用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与机械制造专业的机械制图相比较,对学生的制图能力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该删除就删除。例如对点线面的投影、轴测图等相关内容就可以省略不讲。教学也以识图为重点内容。这样,机械制图部分总共40学时就可以完成。而机械制造专业的制图需要两学期。这样既解决了时间问题,又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些专业课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对汽修专业《汽车机械基础》的教材处理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认为这样处理教学根本无法进行。在此,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要认识到汽修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与以招工和对口高考为目的的教学是不一样的。
二、突出实践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应该突出实践的主体地位。以蜗杆传动部分为例,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基础》只是简单介绍了蜗杆传动的特点、应用、类型、基本参数、涡轮蜗杆的材料和结构等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必然不能满足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汽车机械基础》里的教学中,除了讲授蜗杆的基本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蜗杆式的汽车装置和维修用的发动机翻转架。如前所述,以此为任务来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实践,可以安排两次教学活动。一是蜗杆蜗轮的旋向和转动方向的判定,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蜗杆传动机构的组成、蜗杆的类型、蜗杆传动机构的应用、蜗轮蜗杆转向判定,在理论教学之后就安排相同课时的实践课,可以使用蜗轮蜗杆教学模型让学生判定蜗轮蜗杆的螺旋方向和转动方向。二是蜗杆式发动机翻转架的使用,教学内容围绕这一任务,主要讲授蜗杆传动的特点,用一节课完成理论教学,第二节课就进行技能训练,指导学生使用蜗杆式发动机翻转架,重点要求学生注意蜗杆传动的自锁性。这样以完成工作任务安排教学过程,学生有紧迫感,并且因为接触到的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实物,增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完成教学任务,最好由具备很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来任教;二,尽量采用现场教学,以任务为核心,以便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三、专业特色
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中,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训练,都要体现汽车专业的特色。例如上面所举的蜗杆传动机构,在理论教学时,教师应该多举汽车中的例子,例如蜗杆传动在转向器中的应用。技能训练也是以发动机翻转架为训练器材。再比如,在讲轮系时可以举汽车手动变速器为例,在讲凸轮机构时可以讲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另外,教学中所用的挂图、课件、模型等也应尽量采用汽车中的零件和机构,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汽修”的氛围,而且在教学中所举例子就是后续课程中将遇到的,这也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而在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基础》里,这样的例子是很少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
由于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增强了成就感,端正了学习态度,最终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高考中职机械专业的转型发展 篇4
关键词:技能高考,中职机械,专业转型
2014年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无论是国家总书记对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还是教育部副部长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都着重地强调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以往的职业教育是个“断头桥”,培养出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学制偏短,全国大部分地区技术技能人才都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
浙江省在过去十多年对中职学校所推出的单招单考制度很大程度上给了技能型人才拓展的空间,但也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考试,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技能型人才的选拔。我校机械专业作为市重点专业,参加高考十余年,历年成绩优秀,本科人数一直高居全省首位,但2014年推出的技能专业高考对原先的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将改变目前高考的分布格局。
一、中职学校的机械发展实际情况
大多中职学校在机械方面开设机电一体化、数控应用技术、数控维修技术、模具应用技术等专业,但是学习专业课上,由于中职学校由于场地、设备经费、学习时间、师资力量等具体问题,导致了很多专业的学习内容重复性很严重。每班专业性质差距很小,依旧循环在钳工、普车、数车、数铣、线切割、数控维修等基本技能上。
随着社会对机床操作工逐渐饱和下,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与此同时,伴随学校对社会的培训任务,学校庞大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在此时也显得非常拥挤,多人操作一台机床后导致学生操作机床的时间尤为紧迫,学生的操作技能其实已经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而且这一问题正在严重凸显化,加上数控机床的种类越来越多,数控设备购买、维护、老化及更新与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
技能高考改革之下,中职教育的转型之路迫在眉睫,就中职机械专业发展而言,应该更加扩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业上,不能再是一锅端的、粗放式的学习教学方式。合理分配学习资源,配合更专业的师资队伍,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更贴近专业技术的领域,将专业更加细化,专业更加贴近区域经济,更加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合理的专业转型已经迫不及待。
二、现有专业未来的发展远景
制造类方向要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迈进。传统制造业过去一直是中职教育最重要的方向,无论是设备、师资都占绝对的优势,到目前为止,传统的加工技术也一直为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任何机械专业学生都会进行金工实习,但是却一直停留在大而不强,在未来的趋势中,传统加工技术只是低附加值与高劳动强度的体力工作,中职学生必须努力向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靠拢。传统制造业的低利润确实是“十二五”计划中阻碍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学校教育如何在技能高考改革的影响下,率先走出这一步,尤为关键。
另外,通过全国技能大赛的情况来分析未来数控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合理有效地利用软件(CAXA、Master CAM、Pro/E、UG)等进行自动编程,自动加工是全国技能大赛给我们中职机械类专业提出的指导性的方向。
三、建立相应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只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众多企业每年招聘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至使学生被淘汰率不断提高,企业再培训的负担不断加重。如果学生在学校打实基础,必然会受到企业欢迎。因此学校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大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课时比重,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的“练”和“干”的机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四、课程的改革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教材滞后,知识老化问题非常严重,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培训;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更浪费了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造成学生入厂需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
五、车间实行7S管理
根据技能高考要求已经社会企业要求,车间管理统一按照企业里面的进行管理,实行7S管理。
当前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应该拓宽视野,重新规划传统课程实验,创建更多符合“技能高考改革”的先进的合理的实训室。依靠深挖传统试验潜力,引入更多、更好的先进技术或实验设备,通过相互交流,及时跟进高考改革文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考出理想的高考成绩,上更好的高等院校。
参考文献
[1]王颖.产教结合,职业教育的光明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2007(9):18-19.
中职机械专业 篇5
10数控4 班:黎国彪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本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学生进行了宽松式教育。总体来说还算正常,和上学期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懂事,所以本学期的工作基本不费力;班风呈继续保持积极、活跃及较强的学习氛围;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一期来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耐心细致、严格要求是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
由于学生刚进入中职阶段,如果按普通学生那样去要求他们,肯定会使班级工作受到影响。所以,要做好中职教班工作就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绝不意味着放松对他们的管理。在管理与教育上我利用早自习及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讲文明讲礼貌,教育他们向雷锋学习,帮助他们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政教处的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其不断提高认识,端正思想。树立学生中好的典型,一旦发现好人好事便即时给予奖励,以个别的典型事例教育全班、带动全班。让班级快速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同时,又制订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对那些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人给予严惩。
二、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对后进生耐心教育,但不能迁就。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 “ 与人为善 ” 的爱心和班集体 “ 普遍的友爱 ” 倾注 1
给班上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尤其是本学期又经历了一次大的合班,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在吸收这些后进生 参与班级管理时,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严爱优等生。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三、加强学生品质、素质教育。
面对学生即将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们的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处事,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加强学生全方面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学习,尤其是像我们年轻人。班
中职机械专业 篇6
[关键词]个体差异分组协作自主学习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为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动手能力是教学中的关键。本文试图对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质量作一粗浅探讨。具体而言,针对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及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就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基础较好,一点就会,有的学生基础较差。要反复讲授才能领略大概。上课时。如果一味地示范讲课,基础较好的同学就会感到乏味,对该课程的兴趣就会降低,影响以后的学习,甚至影响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因此,应及时作出调整,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分组互助学习
首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制订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挑选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每节课布置一些稍难的练习让组长做,重点培养他们,并让他们负责辅导本组的同学,当“小老师”。通过此方法既可调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可让其他学生感到踏实,没有压力,愿意去学,从而在班里形成互帮互助的好风气,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每名学生都可能有自己相对较好的课程。通过开展分组互助学习,既可实现学生们的优势互补,又可以让每名学生都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个别辅导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认为个别辅导非常重要,教师每节课都应抽出一定时间重点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课堂教学中要顾及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可能经常反复地去讲同一个内容,所以每节课都要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再讲解或辅导,力求每名学生都能明白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从教学实践来看。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不强,存在相当严重的学习依赖心理,对此。应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专业课讲究操作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而在教学中经常以练习为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讲解完毕,让学生练习时。很多学生都是依葫芦画瓢,不愿思考,不愿变通,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识别与判断,失去主动追求知识的乐趣。由此,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持久,知识得不到巩固。对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习题课上,可以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力求内容实用、简单,由简入繁,循序渐进,让学生多练多做,举一反三,使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得到培养。
(二)运用“赏识教育”,多赞扬少批评
要消除学习依赖心理。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向学生介绍一些实际的案例,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把目光放长远,明白今天的学习对将来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赏识教育”引入教学中,多赞扬少批评,关注学生的进步,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鞭策,每次练习都进行抽查,对学生的成绩跟踪记录,尽量和每一名学生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在教学中,曾遇到一名较调皮的学生,他几乎对所有课程都不太感兴趣,各门功课都很差,在课堂上经常捣乱,跟老师作对。但这名学生对机械制图很有悟性,该门功课也完成得也不错,只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积极性不强,因此,笔者经常在同学面前表扬、鼓励他,和他促膝交谈,关注他的言行,还在课堂上展示他的作业,让他辅导其他的同学,经常派任务给他,慢慢地这名学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能约束自己、主动学习、尊敬老师,其他课程也都学得不错。
类似的激励方法还有很多,如对于机械制图、数控操作等专业课,可以多组织比赛、展示等,成绩好的学生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省、市级的比赛,不论结果如何,这些激励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三)循序渐进,逐级而上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差,面对新的课程,他们有一种既想学又怕学的心态。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要用“跳一跳,够得到”的方法,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并且充分讲解,循序渐进,帮他们搭起思维的小台阶,让他们逐级而上。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如数控操作,更应分步讲解,增加实例练习,合理安排好内容,把路铺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好每一步,自然能达到目的地。
三、注重导入,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入课堂任务的设计,力争为学生设计一个能够激发他们好奇心的课堂任务。这样,就能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促使他们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可事先准备一套图纸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导入,以此能牢牢吸引学生,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注重导人,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师与学生就能和谐地融为一体,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技之长,寻求到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生产企业的需要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如果一名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学,不懂得如何运用已学到的知识,那么,他就会缺乏创新能力,就会被瞬息万变的社会淘汰。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提醒学生要多动手、勤动脑,大胆创新。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在课堂上,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应怎么做,而是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指导下积极思考,按教师教的方法去认识各种部件。不管对错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努力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强求太高的标准,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目前,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市场对各种机械的要求也较高,教材内容的更新根本无法跟上市场的节奏。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及时获取新的信息,吸收新的概念,并将之传授给学生,同时,应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不段吸取新的知识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目前,有很多机械零部件的质量要求很高,有些工艺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能具备的,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应做好准备,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一线技术工人,应懂得技术的更新,应懂得变通。而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灌输好学上进、积极吸取最新技术的思想。不仅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更应注重培养他们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五、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去激励学生
教师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用积极的肢体语言激励学生。例如,每次上课举例讲解后,教师不应急于叫学生立即动手,而是应将重点部分再讲一遍,并询问学生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这时教师不但可以用微笑,还可以用眼神、动听的语言、手势等加强效果,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和个别辅导,都应面带微笑、和蔼、耐心地讲解,努力使课堂变得更人性化,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更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应努力使学生更爱学、乐学,也更会学,在无负担、高效高质的教学境界中,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篇7
作为制造业大国, 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比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制造业对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机械工程师更是炙手可热, 成为各企业争抢的重要人力资源。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线工人,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目前, 中职机械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充分说明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亟需进行完善和改革。
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经济的发展, 机械工艺和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机械企业岗位对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一些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变化, 缺少实践教学使用的教材。即使有实践教材, 内容通常脱离企业生产实际, 例如有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依然停留在普车、普洗阶段的实训, 学生到企业后没有发现普通的车床, 所学知识没有用武之地。有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没有计划, 教师随机安排实训内容, 让学生制作一个螺母或者锤子等, 学生实践技能无从提高。
2、“双师型”师资队伍缺乏
中职机械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实践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师, 不仅需要扎实的机械专业理论知识, 更需要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唯有如此, 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实践,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 纵观当前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师队伍, 年轻老师占绝大多数, 年轻教师学习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工作富有责任心, 但缺少教学经验, 尤其是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 缺少企业实践的经验和能力, 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且机械实践教学环境往往比较嘈杂、工作强度大, 很多年轻教师不愿意指导学生实践, 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与理论教学不同, 实践教学有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根据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 实践教学中主要采取工作过程导向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然而,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 这些成熟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我国中职机械教学结合的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是任课教师不了解, 也不会运用这些实践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依然沿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的观察和记忆, 教师讲解完操作要领, 学生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模仿操作, 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将项目教学法用于实践教学, 但完全走了样, 教师给学生提几点要求, 然后学生各做各的, 课堂气氛沉闷、纪律涣散;有的中职机械专业场地和设备欠缺, 仅有一台数控加工中心, 学生一节实训也操作不了几分钟, 自然无法掌握操作技能。
4、实训基地缺失
实训基地是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 如果没有完善的实训场所, 无法组织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有的中职院校受困于资金, 对实训设备和场所投入不足, 无法满足校内实训的需要;有的中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过于注重学生的人身安全, 不愿意学生走出校门, 到企业中进行定岗实训。有的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 建立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 真正达成深入合作的不多, 很多企业出于保密或其他考虑, 仅仅允许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 不接受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学习。有的企业愿意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 但主要是将学生作为免费劳动力使用, 没有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
三、完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1、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首先, 提倡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强调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作用, 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传授“车工工艺学”时, 车床的构造可以放在实训室上, 学生理实一体, 课堂教学好。其次, 中职机械实践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先进的软件、机械模型、展示动画等, 将一些不容易进行操作的技术要领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示,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最后,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注重引入案例教学。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 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 通过案例为学生塑造真实的工作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企业加工生产实践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获得真实的工作感受。
2、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
建立一支实践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首先, 中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 并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例如数控职业资格证、钳工资格证、车工资格证、模具设计资格证、机械工程师证等。从工资福利、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 对获得双师证的教师进行奖励。通过培训和学习的过程, 教师重新进行了专业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将亲身体验融入实践教学中, 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中职院校要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的制度规定, 要求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 熟悉机械企业的生产流程, 了解机械专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熟悉机械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这些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将机械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作为案例, 让学生讨论和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中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机械工程师等到学校进行授课, 给予其外聘教师的身份。通过他们将企业真实的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加强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和企业就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广泛地、全方位的合作, 具体包括对实训条件的优化、对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师资队伍的重新配置等。在这一教学体中强调的是资源的共享性、教学的互补性、培养的联动性。资源的共享性主要是教学资源的共享, 如共同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以应用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师队伍。教学的互补性是指学校和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上各自的优势, 如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 企业应用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培养上的优势, 使人才培养呈现出优势互补的态势。所谓培养的联动性, 学校与企业应该就培养计划、内容和目标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 使机械人才培养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也符合企业的定向岗位人才需要, 以真正实现双赢。
4、重视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考核是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最敏感的环节, 对理实践教学双方起着指挥棒作用, 影响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单独设置的实践课程, 单独考核, 单独评分。附属于课程的实践, 实践成绩按一定比例 (根据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定) 计入课程成绩, 实践缺做或不合格, 应予以补做并达到合格, 否则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理论考试。当然, 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进行考核, 不应有一个标准的固定模式, 而是根据中职机械专业实践环节特点和要求, 可分别采取口笔试、现场提问、实际操作、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价、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但重点应该是现场的实际操作考核, 检验学生对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总之, 目前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实践技能差、动手能力不足, 很难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这就需要中职机械专业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中职机械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也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 因此实践教学在中职机械专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 目前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存在, 主要原因是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不高。鉴于此,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机械,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勇军, 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9)
[2]郑文岭, 中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2 (21)
[3]刘勃, 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01)
论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8
关键词:机械专业,培养,教学,创新思维
机械专业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 从机械设计与制造到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 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设备的编程与操作到钳工、电工等一线工人, 涵盖了整个工业制造业。机械专业的创新思维培养是大有可为的, 也是最容易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实效的。
一、创新思维对中职机械专业的意义
中职主要招生对象是初中生, 这一时期的学生是思想最活跃, 也是最容易塑造成型的关键时期。首先, 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以后学生的思维方式会产生重大影响, 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马斯洛的人类五层基本需求来说,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创造性思维能结合学生自我实现在这一方面的需求, 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机械专业的现实需要。现代机械引进了电子科技, 是一门越来越复杂的学科, 每天在实践中都会遇到新的问题, 只有加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才能提高工人的技术才能与专业素养, 解决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并在工作中出彩、出新, 适应现代化工业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育中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如何在中职机械教育中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一) 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
当前, 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容乐观, 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授业教师和学校不重视, 也没有专门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其次是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三个学年的时间中, 既要学习基础知识, 又要进行实践操作, 还要培养创新新思维, 没有一个好的课程规划, 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最后, 中职教育中, 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合适的方法, 教育工作者不得其门而入, 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 浅析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有反常性、辩证性、开放性、独创性和能动性等特性, 基本方法有逆向思维、心理思维、跟踪思维、替代思维、物极思维、发散思维、否定思维、多路思维等。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了创新意识, 学生才会处处留心, 主动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教师要在教育思想上进行创新, 树立创新教育观, 把个性培养纳入学生的培养体系中,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怀疑精神;最后,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 加强教学模式多样化和现代化, 以学生为主体, 创建多种创新思维培养机制。这一点需要广大师生和教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三) 创新思维培养在机械专业中的运用
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全局角度分析, 要做到专门课程的设立、优化教学方案并广泛开展实践活动。从专门课程的设计上来讲, 可以相对系统的介绍专业上创新思维的方法, 开发创造力, 培养创新意识。同时要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介绍机器发明创造的普遍规律, 使学生了解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创新能力;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来讲, 先要重视提高创新能力, 结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授课。广大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运用双向互动策略,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创新思维。
除了总体意义上的规划外, 我们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笔者整理了如下几个步骤, 以供大家参考。一、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建议在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 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这样既可以寓教于乐, 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然后组建学习小组,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与发言, 培养学生自信以及创新意识;二、营造创新思维的学习氛围。建立提出问题-积极讨论-择优选择-解决问题-自我反思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使每个人参与其中, 归总学生的解决方法, 并与学生讨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把这种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与反思之后对于教学内容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三、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计算机和仿真技术在机械专业中的多门课程都有所应用, 可以通过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 机械原理主要论述了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机械机构分析的原理。在多媒体教学中, 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图案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加深教学内容, 运用仿真技术对相关程序进行编制, 学生能直观的观察机械运动的情况, 审视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数控课程中, 让学生设计、编制虚拟系统, 并进行检验, 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完善自己的设计不足, 并加深教学内容的印象。工程力学中, 通过仿真技术构建相关模型, 机械制图中, 引导学生进行高级绘图软件的编制, 既能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 又使机械绘图方面得到提高。对于知识的熟悉, 使学生能快速的进行发散思维和多向思维, 自然提高了创新思维。
对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是未来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以上仅作一些抛砖引玉之言。加强我国机械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需要我们一再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 然后有创新思维。中职学生一般都思想活跃, 发散意识强, 思想束缚少, 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绝佳年龄, 中职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更不应该错失良机, 积极推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利均.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35:46-47.
[2]马豪.基于就业角度探讨机械专业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J].青年文学家, 2013, 24:151+153.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育教学 篇9
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区之一, 尤其辽宁省是重工业、石油化工重工业基地, 更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老大, 辽宁省的环渤海经济圈更是为装备制造业奠定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 辽宁汇集着沈阳机床、鼓风机, 大连造船、机车制造, 鞍山本溪钢铁, 抚顺、辽阳、盘锦的石油、化工等, 聚集了大量的机械及相关企业, 同时传统制造业在辽宁迅猛发展, 振兴了东北老工业基地, 目前能够适应这方面需要的人才缺口很大, 尤其是高中级技术人才, 为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岗位。
二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职业学校要坚持“更新教育理念, 强化内涵建设, 全面提升质量, 服务区域经济”,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开展多种渠道,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实践环节,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能力强、会创新、能创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学生的学习现状
现在职校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 还有不少由于初中教育缺陷, 心理不健康, 文化课程教学很困难。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与很多学生探讨学习过程, 发现很多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很头痛, 很多学生无法提起对专业课的兴趣, 实践课程也不愿意操作实习。除了厌学以外, 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所学的知识没有多大用, 出现以上情况, 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家长听说机械制造类专业好就业, 没有考虑到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初中毕业生对职业学校专业只是模糊认识, 被家长硬性推荐来上学。 (2) 在学习的前期没有认识到基础课的重要性,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模式不同, 以至后面的课程愈发听不懂, 对所学的专业课产生逆反心理。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做好学生入校的专业教育, 让他们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基本知识, 教学模式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参观学校的实习实训车间, 介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聘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成长经历,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
五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第一, 精选好教材、备好课。现在专业课各种版本的教材较多, 任课教师要精选教材, 不能只选好讲的教材, 要结合本专业要求和学生益于学习的教材作为主讲教材。首先要研究教材备好课、分析课程重点和要点, 然后写好授课教案、做好课件是上好一堂课必备条件。
第二, 组织好教学。怎样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也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也不同, 不能教条式地“满堂灌”。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内容重点和要点, 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授课。最后要对本次课的重点和要点进行小结, 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留思考题。
第三, 做好课后辅导和答疑。辅导和答疑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 由于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 因材施教, 要耐心地给学生辅导, 用最简单的方法扎扎实实讲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 请进来, 走出去。尤其是机械制造专业课难度有点大, 都是工厂中的生产实例, 让学生走出去到工厂实习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把工厂有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 指导学生实训,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掌握专业基本知识。认识提高, 有学习积极性, 才能取得进步。让学生认识到机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 并结合企业案例, 结合就业实际让学生明白课程的重要性, 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五, 紧密结合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要求, 工学结合, 按实际内容讲解相关课程, 而不是完全围绕课本进行教学。实用性强的内容精讲细讲, 在教学过程对学生灌输一些企业文化和实例,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 这是我们教学中必须强调、始终贯彻执行的重点。
第六, 重点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教育。要求指导老师不但技能好, 还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校现有86台各类机床: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 让学生先在普通机床实训, 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然后在让学生到数控机床实训, 扩展学生的技能,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优势, 分配到企业后, 经过简单的培训可以直接顶岗生产操作, 成为生产技术骨干。
第七, 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 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重点内容, 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
六根据学生的特点, 多方面培养人才
学生到企业工作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生产, 就业稳定性好, 有的学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全国多家企业到我校招聘毕业生, 不少学生慕名而来到我校学习专业知识。我校学生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 多次取得一、二等奖。鼓舞了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检验了我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对于参加升学班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专业课程辅导, 参加升学班的学生今年全部考入高等院校学习。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让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顺畅。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有用之人,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坚持追求的理想目标。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机制制造专业教育教学模式, 探索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试论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生,机械专业,创新思维,培养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 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新的时代给我们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机械专业创新思维是现实所需
培养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机械专业创新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开拓精神。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自我表现的欲望也会更强。其次, 机械专业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在此过程中, 学生能逐渐认识到机械专业的学习是自己的职业兴趣。再次, 机械专业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合理充分地安排各种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使学生积极参加课余文化活动。最后, 培养机械专业创新思维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在培养机械专业的创新过程中,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专业或者学科基础知识, 培养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 提高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 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然而, 考虑到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在机械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教师在具体教学时, 往往习惯于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学生的技能训练几乎都是按照教师制定的操作要领、工艺方案进行的,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分重视学习成绩的优劣, 评判学生的操作方法和工艺方案, 设定统一的标准答案, 严重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同时, 很多学生因循守旧地一味服从、模仿, 形成一种机械式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二、加强中职生机械专业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1. 完善专门课程设立
设立机械创新设计类专门课程可相对系统地介绍创新设计的知识和方法, 提高创新意识, 开发创造力。目前, 不少学校在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中增设了“机械创新设计”, 通过系统地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机械创新设计的理论及方法、机械创新设计的实例等内容, 使学生了解新机构、新机器创造发明的普遍规律及实用方法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他们的技术视野, 同时通过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创新成果的技术分析, 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机械创新经验和新机构、新机器实用性创新结构方面的技术资料。
2. 注重提高创新能力
机械专业系列课程具有独特的内容和地位, 在其中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首先,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包含着很多创新内容, 要善于开发。“机械设计”中集成化设计与创新、模块化设计等, 这些都是最新的设计理念。如轴、齿轮、轴承、法兰盘的集成化设计实例。其次, 通过更新内容与体系, 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进行创新教学, 着力培养学生的构思与表达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在“机械设计”教学中, 精简内容, 补充创新方案设计、商品化设计、价值工程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 同时结合教学内容, 介绍国内外先进机械产品,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培养创新思维, 首先要从教师做起, 教师要研究教学规律与学习规律。课堂教学中, 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更多地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创新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外, 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机械学科注重实践与工程应用的特点, 将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
4. 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机械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深入、活化, 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机械创新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思维,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目前, 许多中职学校在这一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例如, 举办相关的科技讲座、学术研讨会;配合课堂教学,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进行各种设计性的科技活动;定期举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向学生开放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实验室, 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创新设计制作条件以及国内外优秀设计产品的展示环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银清.浅谈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 (26) .
[2]姚桂玲.例说中职机械专业实习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 .
中职机械专业 篇11
关键词:探讨 中职学校 机械专业 教育 教学
引 言 进入中职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相对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间距。中职机械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大专院校机械专业的课程内容差不多,难度并没有减少,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在學习机械专业课程时面临一定的困难。要求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教师不仅要能够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机械专业课的知识,还要根据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受众,灵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与学,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一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育发展的前景
随着国家深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进行,我国正努力打造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现全国各地发展迅速,制造企业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职业教育来完成。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教育。
二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①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
教师职业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决定专业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愈来愈高,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教师应从知识更新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自身建设。
②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途径
一是理论学习,形式有校本培训,大学进修,专家讲座等。二是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结果。实行校企合作后,校方可将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安排到企业进行锻炼,以提高教学能力,还可聘用企业实践型高级技能人才来学校指导生产实习活动。
三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实际”的技能课教学
可以说职校有点闭门造车,未处理好当前的教学和学生未来就业的关系,缺乏与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的沟通,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仍然依据旧的教学模式运行,而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综合水平,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需求,我校机械专业进行了技能课教学工作,对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摸索。
①明确培养目标,把握人才培养层次
现在的企业需要大批适应现代机械制造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将我校机械数控专业课技能教学教改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生产第一线,突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动手能力的培养。
②构建面向生产应用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课程建设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课程的选择及质量,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机械类专业属于多工种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
1)专业理论课:注重普通机械和数控技术的衔接、专业理论服务于专业技能。
2)专业技能工种:遵循“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为学生实现数控技能奠定基础。根据数控专业和普通机械的关系,遵循“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我校对机械数控专业课程设置做了一些设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教材使用:面向生产应用,开发适合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及知识储备层次、符合本地区企业生产实际的校本教材。
③开门办学,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
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的中职教育离不开与社会的结合。我校专门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提供可靠的实训场所,同时也聘请厂方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习指导师,给学生讲授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保障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学校还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自己,丰富自己。
④积极探索,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
当中职学校该专业设备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技能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在现有有限机床设备的基础上,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成了一大难点。另外,从企业生产需求的角度,企业需要能够直接参与生产的技术型工人,并且生产具有持续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原来以课时为单位的上课形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今后的就业。
⑤基于生产,开展校级技能题库建设以及校级技能鉴定,分解技能教学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专业技能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技能鉴定又是考核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对于技能鉴定的考核,除了原有的劳动部门的考核外,还需要更多、更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进行有效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
为此,我们对课程体系中学生所学的技能进行分解,制定了校级技能题库并适时进行校级技能鉴定。为了能够更好地衔接社会生产实际,我们进行了企业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张家港地区运用数控设备的企业大多只是初级的单工序加工。因此,我们所制定的题库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以加强他们今后的应用性。
⑥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紧密校企衔接
基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在校学习后,第三年需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于学生而言,“顶岗实习”是他们从学校学习到实际生产的一个过渡期。对于学校而言“顶岗实习”能够了解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距离。然而,由于学校自身的教学任务较紧,以及学生已经离开校园,因而对于高三实习学生的管理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加强高三实习学生的管理就成了一种必要。
四 结语
中职机械专业 篇12
随着先进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正面临着极大的缺口。同时, 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校机械专业也迅速发展。然而, 当前的机械数控专业教学, 特别是技能课的教学, 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当前很多中职学校该专业教学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1. 技能课教学存在着“机少生多”的现象
数控专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投入大、见效慢, 因此, 很多学校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对机床的投入相对有限, 从而造成了我们现今数控专业技能课教学的“机少生多”现象, 教学效果不好。
2. 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满足不了专业技能教学的需求
作为特色鲜明的工科专业, 数控专业技能课与传统的理论课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教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突破。而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晚, 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都或多或少地沿用、借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与本专业技能课的特点相违背, 也导致数控专业技能教学的相对滞后。
3. 学校的技能教学与社会实际生产需求衔接不够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这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然而, 现实的数控专业技能课教学却因设备不足等诸多原因, 学生所学和社会所用的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从而造成了我们中职学生出了校门就“迷失了方向”。
4. 当前学校课程设置以及相关课程教材使用存在一定问题
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由于起步较晚, 造成了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如何安排技能课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很多学校借鉴了部分高校的做法。而高校无论从教学设备、师资队伍上, 还是教学对象上都存在着与我们中职学校极大的不同。因此, 机械数控专业技能教学需要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实际”的教学理念下展开改革。
二、“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实际”的技能课教学改革在我校的尝试
中职机械数控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尚无成熟经验和固定模式。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需求, 我校机械数控专业于2010年进行了技能课教学改革工作, 对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讨与摸索。目前, 经过教学改革的2011届学生已经顺利毕业, 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1. 明确培养目标, 把握人才培养层次
现在的企业需要大批适应现代机械制造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 特别是既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又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 我们将我校机械数控专业课技能教学教改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生产第一线, 突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动手能力的培养。
2. 构建面向生产应用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学校, 课程建设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 课程的选择及质量, 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机械类专业属于多工种专业,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
(1) 专业理论课:注重普通机械和数控技术的衔接、专业理论服务于专业技能。
(2) 专业技能工种:遵循“宽基础, 活模块”的思路, 为学生实现数控技能奠定基础。根据数控专业和普通机械的关系, 遵循“宽基础, 活模块”的思路, 我校对机械数控专业课程设置做了一些设置,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教材使用:面向生产应用, 开发适合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及知识储备层次、符合本地区企业生产实际的校本教材。
3. 开门办学, 加强学校与社会 (企业) 的联系
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的中职教育离不开与社会的结合。我校专门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提供可靠的实训场所, 同时也聘请厂方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习指导师, 给学生讲授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保障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 学校还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 深入生产第一线, 锻炼自己, 丰富自己。
4. 积极探索, 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
当前中职学校该专业设备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技能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 如何在现有有限机床设备的基础上, 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就成了一大难点。另外, 从企业生产需求的角度, 企业需要能够直接参与生产的技术型工人, 并且生产具有持续性。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原来以课时为单位的上课形式进行改革, 以适应学生今后的就业。
5. 基于生产, 开展校级技能题库建设以及校级技能鉴定, 分解技能教学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 专业技能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技能鉴定又是考核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对于技能鉴定的考核, 除了原有的劳动部门的考核外, 还需要更多、更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进行有效考核。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
为此, 我们对课程体系中学生所学的技能进行分解, 制定了校级技能题库并适时进行校级技能鉴定。为了能够更好地衔接社会生产实际, 我们进行了企业调查。调查发现, 当前张家港地区运用数控设备的企业大多只是初级的单工序加工。因此, 我们所制定的题库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 以加强他们今后的应用性。
6.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紧密校企衔接
基于“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在校学习后, 第三年需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于学生而言, “顶岗实习”是他们从学校学习到实际生产的一个过渡期。对于学校而言“顶岗实习”能够了解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距离。然而, 由于学校自身的教学任务较紧, 以及学生已经离开校园, 因而对于高三实习学生的管理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 加强高三实习学生的管理就成了一种必要。
总之, 机械类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实际应用很广泛的专业。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指导思想, 机械专业教学应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以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操作能力为主线, 以应用为目的, 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特色。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搞好机械专业的教学, 从而实现符合市场需求的最终目标。
(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中职机械专业】推荐阅读:
中职机械专业08-30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07-17
中职学校专业机械制造08-24
中职机械类教材06-29
中职机械制造12-31
中职机械零件测绘05-17
中职机械加工教学09-29
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10-28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随谈06-15
中职机械识图教学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