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识图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中职机械识图教学反思 篇1
【摘 要】以教学实践为例,从整合教材内容、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做合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四个方面探究中职《机械识图》课程教学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中职 机械识图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63-02
2013年秋季我们学校新增了一个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学校安排笔者授这个专业的《机械识图》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专业需求,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整合教材内容上进行了初步偿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笔者又带2014级的课,继续采用教2013级时所用的许多方法,也取得了同样好的效果。笔者把这些做法整理出来,意与《机械识图》的授课老师们分享。
一、整合教材内容,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中职学校的课程建设正处于转变模式、建立特色、与时俱进的重要时期,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操作型和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如何把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简单、直接地呈现给学生,使其在实践操作中运用自如,是中职教师深思和探索的课题。《机械识图》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也同样要服从和服务于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人才目标。笔者曾在企业实习和工作五年,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突出画图和看图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会看图、看懂图是本课程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本课程定位在提高学生识读图样的能力,在精准理解图样的内涵上,要求学生能快速看懂零件图上尺寸标注的含义和加工的技术要求等,精准理解设计者意图,忠实执行图样要求。图样本是设计者与操作加工者之间交流沟通的语言。现行的《机械识图》课程教材,其内容侧重于难度较大的“制图”,难度、深度基本与高等教育的教材相似,这与中职学生的现状是极不相符的。就中职学生而言,“识图”应重于“制图”。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他们进行图纸的设计和修改。笔者在教学中,将教材分为两个模块,即识图基础和识图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任务引领,侧重基础知识和常用知识的训练,将每个章节贯以任务驱动。笔者从教材、网络和企业收集大量的图样,由简至繁,引领学生识读,将知识点穿插到任务实施过程,让学生在识图过程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达到预期的能力目标和感情目标。
二、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会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常常是因为遇到问题引起的。因此,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一个奇妙的案例或现象,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就尤为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扮演主角,围绕探究的目标进行观察、验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发现”和“成功”的乐趣更是一种艺术。在《机械识图》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立体空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知如何进行立体空间思维。在学习三视图时,大部分的学生很难接受和掌握这种思维形式,而这又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笔者是这样讲授这个章节的:教师根据教材准备好三个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可用白色硬泡沫板切割做成,另准备足够此材料给学生),教师逐个演示物体的单面投影(如图所示):
学生发现:这三个完全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在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投影却是一样的。此时,教师再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样的形状也可得到这样的投影呢?让学生动手,用之前老师准备好的泡沫板进行切割,不一会,就切出十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此时学生小有成功的体验了)。面对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怎样才能真实、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物体或零件呢?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同学们发现,只有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是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的。若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就得将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与形状都反映出来,需要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互相补充,才能把物体的整个形状表达清楚。通过实践,学生得出结论:用三个投影面足够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三投影面体系形成了,三视图就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同学们自己就能总结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九字口决。这一过程,若用传统的讲授法,哪怕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未必听懂。
三、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 做就是要动手,根据《机械识图》学科特点,对抽象思维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中职学生空间思维较薄弱,他们只能以具体物体作为思维对象。但他们动手能力强,我们可以从动手开始,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训练学生对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联系思维,训练在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快速转换的能力。如,在学习“圆柱体的截交线”时,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做道具,用截平面截切圆柱体,以三种不同的位置截平面分别进行切割,通过实物观察,观察截平面的形状和截交线的形状,得出不同的三视图。另,如根据三视图徒手作立体图,必须要让学生动手去画,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要求学生根据三视图,画出立体图。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要领,画得得心应手,提高在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转换的能力,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学习过程,并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要本着“先进性”的原则,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软件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多媒体以其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在中职学校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作为新时代的中职教师掌握现代信息化教学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在《机械识图》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用实物和挂图进行讲解,已很难被学生接受了。若把caxa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非同一般。caxa实体设计软件是集工程设计、创新设计和工程图于一体的新一代三维cad软件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更好的直观性,易学易用、快速设计和兼容协同,用于教学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在组合体、复杂零件图及装配图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拖动可视的操作手柄,即可实现在基本体上的任意叠加或切割演示,可观察到曲面或平面立体的表面相贯线或平面截交线的形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让学生感觉到这不过是搭积木般简单的组合过程。即便是画复杂的三视图,也不会出现错画、漏画、多画的现象。又如,简单装配图和复杂的装配图在传统的挂图讲授中很不好讲解清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讲解,但其效果也难如人愿。而在caxa实体中,只需鼠标拖放就能得到诸如紧固件、轴承、齿轮等标准件,在国标零件库能非常方便地使用垫圈、螺母、螺栓等,动态地显示所有零部件的装配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直观,且图文并茂,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这种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以动漫形式的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效教学。
虽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只要教师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就能找到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中职《机械识图》课程有效教学就能得以实现。
中职机械识图教学反思 篇2
一、以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学习注入不竭的原动力
形象化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孔子主张:“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处于积极思考、急于解决的心理状态。这时, 教师必须用各种方法来指导他们打开思路, 就是“启”;“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思考, 但却处于欲言而不能表达的心理状态, 这时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帮助他们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就是“发”。在制图课教学中, 要注重形象化教学, 积极为学生创设“愤”和“悱”的情境, 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利用直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将给学生注入经久不衰的原动力。
那么, 我们如何行之有效地落实直观形象的教学呢?在识图教学过程中, 如在讲到投影概念时, 学生往往对这一重要概念理解不深, 从而影响了以后的学习。笔者在上课时, 刚好用到投影仪, 此时可以要求把手投在屏幕前, 通过手摆出几个动作, 然后在幕布上能看到几处动物的形状, 这样就能形象地讲解投影的概念。如下图所示:
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引出识图中的平行投影的概念。我们又可以形象地比喻:“日当中午时, 在平整的操场上摆平一张桌子, 地面上会出现桌面的影子, 由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大小与桌面完全相同, 这个影子就是桌面在操场上的正投影。”通过形象化举例, 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另外, 我们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并贯穿于本学科教学的始终, 使学生爱上机械识图课。
二、上好投影作图一章, 这是解决机械识图课程教学的关键
(一)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1. 投影作图是机械识图课的重点单元。
机械图样的内容包括视图、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四个部分, 其中最主要和最基础的内容是视图和尺寸两个部分。这两大内容是机械识图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而投影作图一章正是视图和尺寸两大内容的核心部分, 所以本章是机械识图课的重点单元。
2. 投影作图是机械识图课的难点单元。
投影作图的教学内容, 最后应落实到组合体的看图和绘图上。要达到这一要求, 学生必须具备形体分析和尺寸标注的扎实基础, 而扎实的基础取决于空间形体的分析想象能力, 学生则主要通过本章培养空间形体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从前一章几何作图的二维平面, 发展到本章投影作图的三维立体, 这是树立空间概念、具备空间想象力的突破口。所以, 作为教师能否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攻破这一难关, 对学生以后章节的学习和掌握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空间概念的形成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恰恰是本课程的难点。
3. 投影作图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单元。
一方面, 投影作图是对第一章三视图画法和识读的继续和深化。通过第一章第五节的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简单形体三视图的画法和识读的基础, 但这只是机械识图教学的启蒙, 第三章投影作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提高;另一方面, 投影作图教学为后面“机件表达方法和零件图”两个单元做好了三个准备。首先, 在投影作图中, 不管组合体的难易程度如何, 一律采用三视图来进行“定量”, 这种“定量”的视图分析, 为第四章“机件表达方式”中对视图数量上做到少而精的要求做好了深化准备。其次, 投影作图不管形体内部多么复杂, 一律采用虚线表示, 这种视图的“定性”表达, 为今后在视图上作剖视处理, 使虚线转化为实线, 达到内外形清晰化表达做好了准备。再次, 组合体实际上是简化了的机器零件, 它在形体结构上接近于典型零件。因此, 这种“定性”为组合体教学过渡到零件图教学做了很有利的准备。
(二) 贯彻落实好投影作图一章的入门, 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告诉我们, 学任何东西, 做任何事情, 入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入不了门, 那他永远只能是门外汉。那么, 如何入投影作图的门呢?
第一, 第一章第五节三视图画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因此, 它是第三章投影作图的一个引子和前奏, 是投影作图一章的一扇“门”。教师应向学生指明这扇门, 讲清该章节的重要性,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 世间诸事, 往往是找门容易入门难, 如何牵引学生迈入这道门槛才是问题的关键。 (1) 合理处理教材。三视图的画法一节, 它是第三章投影作图的门, 但这部分的内容却被放在第一章。前后内容整整隔了一章, 显然内容不够连贯, 因而我们应对教材作合理的处理。在第一章的三视图画法一节, 我们应讲得简单明了, 而把真正的正投影法原理及投影规律内容放到第三章。这样前后内容连贯, 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 (2) 讲清概念, 抓住重点, 突出难点。概念是掌握一个新知识的基础, 而重点和难点则是掌握知识的关键, 我们在讲清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三视图的形成和三视图投影规律这个重点, 从而突出三等对应关系中宽相等和六向方位中的前后位置这个难点。 (3) 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三视图的形成时, 首先要建立一个三面投影体系, 我们可以使用三面投影模板来逐步演示。首先, 把实物 (机件) 放到三面投影模板所构成的三面投影体系中, 用正投影法分别向三面投影体系投影, 然后作展开演示, 形成三视图。如下图所示:
然后就可以比较直观地得到三视图投影规律的三等关系以及视图的六个方位关系。另外, 可采用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 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集图、文、像、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刺激和强化, 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为攻克某些教学难点提供了便捷, 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 从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入手,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在入门阶段切忌题目过难, 讲解过粗, 速度过快。
第三, 经过教师的课堂讲解, 学生课后的理解消化以及适量的作业巩固, 入门应该不是太难的问题。识图应该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一旦入了门, 他们很快就会发现门内的大好“风光”, 于是求知欲将会倍增。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 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事半功倍。
(三) 遵循教学规律, 循序渐进, 解决好识图课中的“字”“词”“句”三大内容
1. 制图中的“字”是指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元素。
在点、线、面投影的教学中, 要加强三等关系和六向关系的基本训练, 着重突出空间概念的培养, 这是树立空间概念搭起空间架子的起步。在教学中, 要突出空间位置的判断, 以点为基础, 以线带面, 线面的投影特性和辨认方法是线面分析法的基础。
2. 制图中的“词”是指基本几何体。
基本几何体是组成组合体的单元, 抓好基本几何体的投影教学, 将为组合体教学奠定重要的基础, 在这一节的表面求点这块内容中, 教材中缺少归纳总结, 讲得有些烦琐, 建议采用以下步骤求解, 便于学生的掌握。
(1) 根据已知投影点判断空间点在哪个表面上。
(2) 判断该表面有无积聚性 (是特殊位置的面还是一般位置的面) 。
(3) 选用不同的求解方法:
有积聚性 (特殊位置面) ———直接采用积聚性求点。
无积聚性 (一般位置面) ———用辅助线 (辅助面) 法求点。
(4) 判断可见性:正投影面 (V) ———前见后不见
水平投影面 (H) ———上见下不见
侧投影面 (W) ———左见右不见
在讲解每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时, 一定要突出三个视图的特征, 尽可能使其典型化、公式化, 这样有利于在组合体上根据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特征, 分解出各个基本几何体或变形体, 这是形体分析法的基础。
3. 制图中的“句”是指组合体。
它是投影作图一章的重点内容。“句”要以“字”和“词”为基础, 在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中, 应始终贯彻以形体分析为主、线面分析为辅的方法。形体分析法的要点及一般思路是:
(1) 叠加类组合体———应认清在主体的哪个基本体上叠加了哪些基本几何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解题时要逐块叠加画出。如下图所示:
(2) 切割类组合体———应认清切割前的主体, 如何进行切割及切割的位置。解题时要先画原始主体的投影, 再逐块切割画出。如下页图所示:
(3) 综合类组合体———应先作叠加分析出组成的部分, 而后对形体进行切割分析。如下图所示:
三、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 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以自己为主导传播新的知识点的同时, 也别忘了学生这个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四维活动实现的。识图教学重在实践, 要能观察事物, 分析事物, 还要能识图和绘图。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动起来, 动手做模型。同样地, 在讲解题目之前, 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要让学生自己先想, 先试着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的教学中, 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参考文献
中职机械识图课程有效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中职 机械识图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63-02
2013年秋季我们学校新增了一个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学校安排笔者授这个专业的《机械识图》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专业需求,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整合教材内容上进行了初步偿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笔者又带2014级的课,继续采用教2013级时所用的许多方法,也取得了同样好的效果。笔者把这些做法整理出来,意与《机械识图》的授课老师们分享。
一、整合教材内容,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中职学校的课程建设正处于转变模式、建立特色、与时俱进的重要时期,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操作型和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如何把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简单、直接地呈现给学生,使其在实践操作中运用自如,是中职教师深思和探索的课题。《机械识图》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也同样要服从和服务于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人才目标。笔者曾在企业实习和工作五年,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突出画图和看图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会看图、看懂图是本课程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本课程定位在提高学生识读图样的能力,在精准理解图样的内涵上,要求学生能快速看懂零件图上尺寸标注的含义和加工的技术要求等,精准理解设计者意图,忠实执行图样要求。图样本是设计者与操作加工者之间交流沟通的语言。现行的《机械识图》课程教材,其内容侧重于难度较大的“制图”,难度、深度基本与高等教育的教材相似,这与中职学生的现状是极不相符的。就中职学生而言,“识图”应重于“制图”。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他们进行图纸的设计和修改。笔者在教学中,将教材分为两个模块,即识图基础和识图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任务引领,侧重基础知识和常用知识的训练,将每个章节贯以任务驱动。笔者从教材、网络和企业收集大量的图样,由简至繁,引领学生识读,将知识点穿插到任务实施过程,让学生在识图过程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达到预期的能力目标和感情目标。
二、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会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常常是因为遇到问题引起的。因此,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一个奇妙的案例或现象,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就尤为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扮演主角,围绕探究的目标进行观察、验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发现”和“成功”的乐趣更是一种艺术。在《机械识图》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立体空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知如何进行立体空间思维。在学习三视图时,大部分的学生很难接受和掌握这种思维形式,而这又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笔者是这样讲授这个章节的:教师根据教材准备好三个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可用白色硬泡沫板切割做成,另准备足够此材料给学生),教师逐个演示物体的单面投影(如图所示):
学生发现:这三个完全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在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投影却是一样的。此时,教师再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样的形状也可得到这样的投影呢?让学生动手,用之前老师准备好的泡沫板进行切割,不一会,就切出十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此时学生小有成功的体验了)。面对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怎样才能真实、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物体或零件呢?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同学们发现,只有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是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的。若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就得将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与形状都反映出来,需要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互相补充,才能把物体的整个形状表达清楚。通过实践,学生得出结论:用三个投影面足够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三投影面体系形成了,三视图就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同学们自己就能总结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九字口决。这一过程,若用传统的讲授法,哪怕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未必听懂。
三、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 做就是要动手,根据《机械识图》学科特点,对抽象思维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中职学生空间思维较薄弱,他们只能以具体物体作为思维对象。但他们动手能力强,我们可以从动手开始,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训练学生对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联系思维,训练在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快速转换的能力。如,在学习“圆柱体的截交线”时,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做道具,用截平面截切圆柱体,以三种不同的位置截平面分别进行切割,通过实物观察,观察截平面的形状和截交线的形状,得出不同的三视图。另,如根据三视图徒手作立体图,必须要让学生动手去画,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要求学生根据三视图,画出立体图。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要领,画得得心应手,提高在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转换的能力,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学习过程,并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要本着“先进性”的原则,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软件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多媒体以其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在中职学校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作为新时代的中职教师掌握现代信息化教学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在《机械识图》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用实物和挂图进行讲解,已很难被学生接受了。若把CAXA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非同一般。CAXA实体设计软件是集工程设计、创新设计和工程图于一体的新一代三维CAD软件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更好的直观性,易学易用、快速设计和兼容协同,用于教学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在组合体、复杂零件图及装配图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拖动可视的操作手柄,即可实现在基本体上的任意叠加或切割演示,可观察到曲面或平面立体的表面相贯线或平面截交线的形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让学生感觉到这不过是搭积木般简单的组合过程。即便是画复杂的三视图,也不会出现错画、漏画、多画的现象。又如,简单装配图和复杂的装配图在传统的挂图讲授中很不好讲解清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讲解,但其效果也难如人愿。而在CAXA实体中,只需鼠标拖放就能得到诸如紧固件、轴承、齿轮等标准件,在国标零件库能非常方便地使用垫圈、螺母、螺栓等,动态地显示所有零部件的装配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直观,且图文并茂,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这种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以动漫形式的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效教学。
虽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只要教师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就能找到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中职《机械识图》课程有效教学就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闭柳蓉.略论中职任务驱动型教材《机械识图》的编写[J].广西教育,2010(27)
[2]苏福业.关于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1(2)
机械识图试卷 篇4
2、机械制图当中常用的线型有()、()、()等,可见轮廓线采用()线,尺寸线,尺寸界线采用()线,轴线,中心线采用()。
3、机械制图当中的汉字应写成()体。
4、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
5、在标注直径时,在数字前面应该加(),在标注半径时应在数字前加()。
6、尺寸标注由()、()和()组成。
7、在标注角度尺寸时,数字应()书写。
8、机械制图中通常采用两种线宽,粗、细线的比率为()。
9、线性尺寸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或()。
10、平面图形中所注尺寸按作用分为()和()。
二、选择题(20分) 1、下列符号中表示强制国家标准的是()。
A. GB/T B. GB/Z C.GB 2、不可见轮廓线采用()来绘制。
机械识图基础(六) 篇5
一、剖视图的基本概念为了减少视图中的虚线,使图面清晰,可以采用剖视的方法来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和形状,机械识图基础(六)
,1. 剖视图的形成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全部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剖视图,并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 机械基础知识点总结
★ 机械基础试题及答案
★ 机械基础教学反思
★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分析论文参考
★ 识图实训心得体会
★ 探索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新体系
★ 机械基础教学论文:浅谈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 机械辞职报告
★ 机械自我鉴定
中职机械识图教学反思 篇6
摘 要: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非常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中职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作者分析了现阶段机械基础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一、我国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1.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
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来说自身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的习惯也比较差,因此他们也很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
2.教材五花八门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各学校自行订的,教材五花八门,版本不一,有些是太简单了,知识点没讲清,有些则是本科教材的压缩,因此理论知识难度很大,使得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进行结合。所以选用合适的教材很重要,教材的选用与内容的组织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没有兴趣
很多中职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导致其教学观念跟不上现阶段的要求,这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内容的枯燥,导致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缺少学习兴趣,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师生缺少互动,课堂参与率低
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由于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多,课时又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为赶进度不停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跟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全身心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二、改进和创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效率
1.凸显教学重点
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常用结构、液压传动、机械传动以及常用结构四大部分,这其中常用结构以及机械传动又分为很多种类,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这部分内容很繁杂,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想要学生掌握传送知识整体,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常见的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进行一种机构的学习时就可以联想到另外几种机构,并进一步去引导学生对各种机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
2.使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
随着我国近年来教学的不断改革,中职课程系统也有了进一步的调整。当今世界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越来越发达,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来说,将多媒体、网络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机械的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结合起来以PPT 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相关的动画、微课小视频等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这样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更为直观、清晰、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抓住重点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见到机器和机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再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分析以及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最佳效果。目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已经具有多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教室,很多机械类的专业课程都可以在这些教室里进行教学,如在《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里配备了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惯性筛以及剪板机等机构和机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分析其所属机构,这就使学生对双摇杆机构、曲柄机构以及曲柄摇杆机构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的理论知识少了,但学生却学习和掌握到了更多的知识。
4.采用教学模型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所有的知识都和现代机械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建立在生产和实践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电化教学、实物直观演示教学以及现场参观教学的方法,让传动系统运动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对系统的运动特?c和工作原理进行领悟和理解。
三、加大实习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加强各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以及“机械制图”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的教学时要与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结合,例如,在《轴》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这几门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再以车床主轴箱为例进行轴的讲解,车床主轴箱这个例子涉及前面我们提到的好几个学科的知识点,即轴和齿轮等零件的尺寸确定、零件的结构图、热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加工工艺、末轮转速计算等。将各科之间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重新将原本孤立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进行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中职教学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在初中时接受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因此在升入中职后实践动手的能力就会比较弱。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听与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中进行学习。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去仔细地观察演示操作,观察完后再进行实际的操作,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期间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回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领悟程度来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和领悟能力差的学生一定要耐心地进行指导,让尖子生和学困生可以共同进步。
总之,笔者认为一个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将教学重点凸显出来,能使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领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法,耐心指导每一个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意识,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全方面地进行发展,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中职机械识图教学反思 篇7
一、项目教学法简述
1.定义
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处理一个独立的真实项目,其内容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最终评价。这可使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全面把握全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2.目标和实施方法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当作教学内容,让学生负责项目的全部工作,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及岗位技能。项目教学法重点关注的是教学内容中项目的真实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教师的指导性。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是学生组织并安排学习活动,独自处理项目中的细节问题。经项目驱动,学生能自主查询资料,自主工作,并积累经验,培养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3.作用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信息处理、事务处理、沟通交流、自我管理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岗位意识,加强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同时,项目教学法也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其职业教学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选择
本项目以某院1号楼工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贯穿项目,此栋楼属于8层的混凝土结构单元式住宅,首层为架空层,自第2层到第6层,每层为3套一室一厅带卫生间和厨房的住宅,水电全套,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有施工图纸以供学生参考对照。本课程便以此案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的主要项目,为学生学习制图和识图提供参考蓝本。同时选择同院2号楼为学生练习的工程项目,此栋楼为8层混凝土框架的教师宿舍,其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每层为4套两室一厅带卫生间和厨房的住宅,要求学生将其施工图纸制订并识别出来。
2.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①指导学生学习建筑构造:教师需组织学生对1号楼进行参观,主要了解每层楼的单元格局及组成要素,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所有的疑难点。教师需以本工程项目为中心,组织学生对住宅楼整体及各部分的作用、详细部位等进行讨论。教师需全面总结此建筑的组成部分、功用、构造和使用材料,以及国家对此类住宅的设计要求等。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让学生结合1号楼实况,完成教材中给出的课堂及课后作业。
②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制图与识图工作:教师需简要地向学生介绍1号楼的图纸分类及其反映的内容,同时将此栋楼的电子版施工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从平面、立面及剖面进行学习。向其解释投影及投影的表示方法,通过对照图纸讲解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投影原理,帮助其理解平面、立面和剖面等图形;依据建筑的构造部分知识,自房屋基础到屋面,对照1号楼的图纸,对各部分的构造进行复习,同时学习图纸正确的表达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图纸;安排学生对2号楼进行同步观察,自行设计建筑施工图。具体方法为:学生在课后自行参考1号楼的施工图纸,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及建筑方的规定,设计出施工图纸,并按照教学进度,回答有关的制图与识图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按照课程各阶段的要求,学习和制订相应图纸,并在各组员相互探讨中完成课外作业。依据2号楼的实际状况,每个小组完成2号楼一个单元的宿舍建筑平面图及剖面图的绘制工作,如室内装修图、家具摆放图、卫生器具位置、门窗形状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制图和识图能力。
③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考核:依据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的进展阶段或者知识深度,让几组学生分组讨论后,推荐出最佳的绘制图纸,并由绘制者向全班同学讲解绘制要点及识别图纸的重点难点,最后由教师对其图纸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成绩,其成绩为小组总成绩;同时教师还需对每位同学各阶段的作业及表现进行评分。每位学生的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阶段作业成绩+制图与识图成绩。
3.实际应用的要点
①选择的项目: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选择的项目必须源于生活中的实例,需与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知识点相契合,同时项目教学法选择的教学内容也需为典型的知识点。
②对于教材与项目两者的关系,需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不能依据课程的章节进行,需要有所取舍,也可组织教师编写与项目教学法相符的教案。
③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因此,学生在绘制施工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其想法过多干预,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
机械基础 教学反思 篇8
职业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职业教育是育人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职业学校教学反思
(二)我校德育教研组在20**年独立承担了一项课题,关于德育品德教育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惑,比如: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礼节礼貌等诸多基础性问题。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个人品德的要求、理论学习的理解、教育的动力、接受能力的下降都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极大的关系。
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反思和研究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精神不够,引起生源素质差。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职业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方面: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与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3)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
(4)不排除部分学生有“读写困难症”。国际上有研究认为,此症并非疾病,也不是学习者智力低下或不健全,而是对常规教育的读写理解方式不能适应,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就是读写困难症者。此类人可能需要特殊的教学方式。解决此类问题后,常常显示他们特别聪明或具有创造力。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多年,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从时代发展总趋势来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根本。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全面素质结构中占有首要地位,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德育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状况如何呢?我们遇到哪些实际困难?进行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有效地教育改革尝试呢?这里我依照我们学校的德育课题研究和学生的现状为例,分析一下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有水平
在宏观方面,他们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在我校组织的在校生问卷调查中,90%的同学能经常收看、收听新闻,阅读报刊,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取得的点滴成就而欢欣鼓舞。88.%的学生能在听到国歌时,心里感到很自豪。86.5%的学生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也有52.9%的学生对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表示满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及基本观点上的态度主流是好的。但他们认识上的矛盾和问题仍不可低估。
在人生观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我们做的调查可获知,70%的人认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应该把真正的友谊放在第一位,另有19.3%的人认为应该把温暖和睦的集体放在第一位,两项加起来达到89.3%的比例。在回答“对你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一问题时,39.3%的同学选择了身体健康无疾病,38.2%的同学选择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有34%的人认为在精神生活中最看重正义与诚实。在物质生活中,最看重家庭温暖和睦的有63.4%的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职专生,越来越实际,例如:在学习动机上,71.2%的学生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在选择职业原则上,29.3%的学生把与自己的爱好、兴趣相符合放在首位,25.6%的学生将工资福利好放在首位,18.5%的学生将“同事之间能融洽相处”放在首位。在选择职业种类上,较多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的管理、技术型人员等工作,虽然他们在校学习的是汽修、计算机等操作性专业,但仍然希望将来工作的脑力劳动的成分大些,少动手,多动脑。这一结果既是职专生的择业观,又是其人生观在择业方面的反映。
在道德观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关心集体、遵守纪律、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认同率较高。在问卷调查中,92.1%的学生看到学校里的水龙头开得“哗哗”做响而没有人管时会立刻把它关上。95%的学生能做到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88.9%的学生能做到遵守各项校纪校规,懂得自我约束。91.8%在学校集会时,即使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也不会扰乱秩序,干扰他人。93.6%的同学能做到谈吐文明,待人接物注意礼貌用语。
在职业观方面,现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显示出其特殊性。过去的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有重视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不太重视物质因素的特点,他们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与自己的能力、兴趣相符,能否实现自我价值。而当代的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整个社会环境的熏陶,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择业时把什么放在首位,36.9%的人选择工资福利待遇,23.1%的人选择符合自己的爱好兴趣,16.9%的人选择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的协调,13.8%的人选择发展余地大。比如在今年07级毕业班安排实习时,汽修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生,安排实习时仍然挑挑拣拣,维修站工作量大不愿意去,嫌累,活少的维修站不想去,嫌闷。对我们老师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劳动观念,健康的职业品德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二)现行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制约因素和困难:
第一,传统的教育观和文凭热的压力,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出路无外乎两条:一是勉强考个高职,实际上对他们来说很难,一些文化课他们有的放下好几年,初中时基础就差,有的学生甚至说初三就不上学了,是家长逼着来上个职业中专,将来有个工作就行;一是直接就业进入社会。
在我国,应试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读书做官”、“读书成才”是传统社会深入人心,获得广泛的社会理解。中等职业学校本来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的,但现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文凭压力,不得不使一些职业学校办起综合高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一个是“辅”,一个是“主”;一个是“面子”,一个是“实力”,表现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就是重智轻德。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就业形势较好,毕业后能顺利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是否能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呢?回答是否定的。他们跳出了应试教育的包围,却又陷入了应聘教育的怪圈。
第二,激烈的就业竞争和重技能的用人标准的制约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学历层次不高,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呢?用什么去和那些本科生、研究生一比高低呢?那就是技能。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重理论、轻操作,理论知识学了一大堆,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却是眼高手低,一遇到实际操作就傻眼,即使让他干也会因为自已的文凭层次高而不安心工作,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顾虑重重。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他们的理论知识虽然不深厚,但对于许多岗位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的技能娴熟,一到用人单位马上就能上岗,适应性很强,工作也很安心,颇深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看重学生技能等级的高低。一个很好的例证是:我们学校凡是在汽车维修、汉字录入、键盘输入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每年几乎都是第一批被用人单位录用。在这种招聘标准的指挥下,学校为了使学生在竞争中取胜,将技能放在重要位置也就显得十分自然。学校抓技能、任课教师抓技能、班主任抓技能、家长抓技能,在这种全民抓技能的氛围中,难免出现“重技轻德”的弊端。
目前,多数领导和老师已经深刻认识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重文凭、重技能的用人制度,一时也是矛盾重重、顾虑重重。
第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及长期形成的社会刻板形象的制约
按照专家的说法,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禁条”,因此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具有约束、禁止的功能。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肯定有约束或禁止青少年的一些言行的内容,而青少年在未理解这些禁止和约束的公正性与合法性之前,极易滋生逆反心理。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同其他素质教育相比,在如何令学生信服这一点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
学生及社会对思想道德品质内容长期形成的社会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人们印象中,思想道德是空洞的教条和说教,德育教师是矜持、刻板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很多人认为德育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的错误思想。教师天天面对不爱学也不会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兴趣都失去了。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学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开展。
第四,学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脱离实际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制约
现行的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内容仍然过于高、大、空,过于政治化、划一化、成人化、工具化。德育内容也存在着脱离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有的学生反映“教师讲的都正确、很崇高、很伟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用不上”。在本次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到你认为在校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最大的出入在哪里时,最集中的回答是现实与理论不符合,学校教育太单纯。学校德育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直接的帮助,必然影响其可信性和实效性。
第五,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特点给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带来的困难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从近几年来看是较差的,汇集了初中阶段中下等学生,学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校后不思学习,对自己放松要求,轻则得过且过,自由散漫,重则打架闹事,违纪违法,给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更为突出的是,有一部分学生是关系来的,认为自己的表现好坏无所谓,毕业后不愁分配不了。学校维持办学,对于这些学生在校表现较差却能首先就业的现象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其他学生,特别是家庭条件差、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学生,觉得自己表现再好也无望在毕业后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不思上进,学习没有劲头,通过近几年我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发现,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学习的劲头反而不大。
(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尝试(个人观点)
第一、贴近现实生活,把握职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几经调整、修改,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今年的暑假山东省要进行德育新教材的培训,对我们德育教师来讲是个利好消息,相信教材经过几年的运用和调整,会更加适合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符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但现行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还没有充分、完整、准确地体现时代特征,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贴近现实生活、把握职业特点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增减。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势必会使这门课失去蓬勃生机,甚至会陷入困境。一些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已明显具有陈旧性、脱离实际性的内容,如果仍然照本宣科,向学生强行灌输,势必使学生口服心不服、当面服背后不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知识层次等条件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老版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一书中,关于经济结构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大,而且难点多,“财政和税收”、“银行的储蓄”、“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权益”、“当代世界市场”等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陈旧内容,希望这次新教材的变动能更贴近中职生的实际。同时也要根据各不同学校的职业特色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学科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有关国家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等方面的内容,在《职业道德》中应侧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搞活教学形式
德育课由于其课程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行必须考虑到几个很重要原则或思想。
1、主体性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其主体性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尚处于一种未定型的有待开发的状态。如果任其自发发展或施以应试教育,就很难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动适应和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合格公民。引导、保护、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中学德育课教学的目的性原则,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
学生的主体发展是依靠其个性素质全面发展来支撑的。因此教学将主体性教育目的寓于个性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之中。一方面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依据现代社会对其合格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诸内容、诸心理要素和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协调发展;并与其他学科协同一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
在讲述关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经济学基本知识时,我就结合学生对商品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规律,学生自己讨论、出结论,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德育课教学就要依据当代中学生的身心、思想特点及其发展水平和认识规律,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知识与能力、观点与方法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也适度结合时政教育,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生活实际,以及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理论观点,分析实际,指导实践。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交往和社会实践,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获得协调发展,而且能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律性等主体素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们学校在这一点做过一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曾经要求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连续几周内,在同一个地点观察某个商品的价格情况,做好纪录,最后画出价格波动的曲线图并对其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学生都能理解价值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还要求学生制作手抄报,根据要求摘录新闻报道,讲发生在身边的哲理故事,模拟招聘现场等等。我们发现一些平时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这类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好,在各种课内外的体验活动中,许多学生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获奖、第一次表扬、第一本荣誉证书、第一声肯定、第一次掌声„„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开始发现自己都不曾了解的潜能,开始挖掘埋藏在自己身上的“财富”。很多学生在学校实现了“低头走进来,昂首走出去”的人生转变,开始了自信、健康、阳光的生活。
第三、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
在应试教育下,考试制度成为中学德育课教育评价的唯一方式,德育课成了一般的智育课,教师考条条,学生背条条,一些学生在卷面上答得头头是道,而行动上却是南辕北辙。这样的考核结果必然是不符合实际,无法让人信服的。
德育课是公民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评价目标上必须有学生的认知、情意、行为三个领域的目标要求。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水平。在评价功能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等发展性功能。在评价手段上,要从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发挥这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评价方法上,要变过去把学生作为单纯的被评价对象为评价的主体,由过去的教师一方评价,变为学生本人自评,其它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助评”,班主任综合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职业学校自从实行学分制以后,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本学期我校先后举行了时政知识竞赛、雅文诵读比赛、乒乓球比赛、感恩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形象。
同时,德育教研组教师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学生的市场调查报告、新闻报刊摘要、手抄报的制作、哲学小故事的编写、社区调查,都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方法,按一定的分值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
2、突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的。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培养的学生中大多数将进入单位直接就业,因此,应着重突出其道德品质教育的职业特色,为今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为此,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着重于以下几方面品质的培养。
第一、为他人服务,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每一份职业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但不同的分工往往会影响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向往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寻求能够施展自己才华和职业,是无可非议,甚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职业的选择,既是个人对社会的选择,也是社会对个人的选择。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个人原来的职业理想往往是不相符合的。如果一味地强调“自我选择”、“自我实现”,那只能使自己的处处碰壁。
第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如果他们违法乱纪,将直接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因此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遵纪守法中的“纪”包括组织纪律、劳动纪律、行业纪律等要求。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遵纪守法,才能不弄虚作假,才能够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为公。
当然我们不否认,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诚实吃亏,欺骗得利”的现象。要对学生讲明“一时利”与“一世利”的关系,“大利”与“小利”、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与人协作,团结互助品质的培养。
每一个就业的人都要同职业团体内部人员之间、同行之间及其他行业的人员发生关系。这些关系中有些是直接的利益冲突关系,有些是面对面的竞争关系,如何理智地处理这些关系,既帮助他人、利与他人,又能发展自己,确实是我们的学生最需要学会的。过去都说“同行是冤家”。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在今后的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任何人靠自己的单打独斗终将一事无成,甚至无法生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团结协作,并不排斥公平竞争。但竞争不能建立在贬低他人、损害他人的基础上。
第四、勇于竞争,创新意识的培养。
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业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接受社会对自身的智慧、能力和劳动成果的检验,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克服闭锁心理,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竞争意识还要培养学生不怕承担风险、不怕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培养跌倒了能再爬起来的勇气。同时要教育学生参与竞争,不仅要有勇气和决心,还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更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创造,做他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善于开创新局面。
3、在专业课、技能课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专业课和技能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学生普遍欢迎的学科,如能抓住这块阵地,进行德育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些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与专门的德育课程有着重大区别。它的重点是专业和技能的教学,教师必须在课程上按照教学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容许教师在此之外占用太多的时间单独讲德育理论。它必须是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空前的机遇期和挑战期。()一方面是政策给予的高度重视,国家史无前例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激增,尤其是随着大中型城市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相应的人才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首先,生源从过去的高分学生逐渐变为基础很差的学生,甚至出现了总分只有几分的学生;其次,生源的变化导致教师难以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育人能力受到挑战,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信念产生怀疑,教师的职业激情、职业信心和职业理想不断受到打击。曾经有不少一线的老教师都经历了从“喜欢上课”到“不想上课”再到“恐惧上课”的过程,还有的教师对于曾经热爱的课堂发出了“上课就像上战场”的无奈感慨。
这是一个社会观念的问题。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应该多读书,家里出了个大学生就觉得自豪。这种观念不利于职业教育,应该提倡一个尊重技术的社会风气,不要把工人、干部的身份分得那么低。另外,还要通过制度安排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中职机械识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07-17
中职机械加工教学09-29
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10-28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随谈06-15
中职机械专业08-30
中职机械专业09-04
中职机械类教材06-29
中职机械零件测绘05-17
中职学校专业机械制造08-24
机械识图试卷和答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