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共12篇)
中职会计专业 篇1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其教学内容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尽管如此,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与家长方面
大部分学生素质不高。现在的中职学生是在重高和普高层层选拔被淘汰后才来到中职学校就读的,这些学生问题多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地各校的问题生,导致生源素质相对较低,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实验设施上投入不足,硬件跟不上教学需要。如多媒体,会计实验室较少。使教学基本上还是靠教师的讲授,教学手段不多,影响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有近20 门课程,内容繁杂,作为未来从事财会工作的学生,学习这么多的专业课程是否有用,值得研究。现在的中职大多在春秋两季招生,春季班在校学习仅两年半时间,而课程安排是按三年制安排的,学生学习这么多课程,能够掌握多少,值得探讨。
2.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方法越来越多,但实践教学的效果仍然没有突破。这主要是实践教学内容跟实际工作内容有距离,实践教学内容仿而不真,使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要求,使用人单位在付出一定的培养成本后,才能承担工作。
3.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但现实是到中职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不是为就业而是为升学而来,考上大学是学生和家长的愿望,也是干什么都要有证的社会的要求,谁都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4.教师方面
会计专业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会计专业教师不是财会专业毕业的,因缺少财会教师才担任财会教学工作的。这种非财会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会计专业教学大多数仍是“满堂灌”、“一言堂”,缺乏双向交流,双边式教学不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部分接受能力、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教师讲的透彻到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因学习能力差,这种教学模式使其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倍感学习困难,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放弃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二、解决办法
首先,应解决学生与家长观念转变的问题。目前,中职招生仍然很困难,学生和家长不愿上职业中专学习,这种观念仍然很严重。其实,不见得只有上重点中学—考大学这一条出路,还有职业学校这条既能就业又能考大学的一条路。这些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到中职学校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其次,要加强教学软硬件的建设。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建设的力度,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对课程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达,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软件上,要优化课程设施。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而不是更高层次的人才。所以应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必修课,停开一些选修课,腾出时间让学生学习必要的会计知识,也有时间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跟那些从事具体会计工作的人学习,这样会缩短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的时间,减少培养成本。
要解决教师的问题。中职教育发展的好坏,专业教师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的培训师当务之急,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走出去的策略,让一些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一到两年,参加会计资格认定,取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使其具备“双师”资格,鼓励一些有能力的会计专业教师开始会计事务所,承揽会计业务。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上会计人士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借助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弥补校内师资数量上和能力上的不足。
(二)模拟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在教学上加强模拟实习,同时争取到校外实习,使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实习互相促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习的目的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模拟实习以及校外实习相结合,解决仿而不真的问题,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这对这些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培养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启发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不是一无是处,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还应该继续采用。但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会计理论教学中,不能只讲理论而忽视操作;不能只用粉笔黑板而忽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总而言之,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方法不是重点,结果才是关键。
总之,解决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学生和家长、学校和教师、政府和社会都要不断地转变观念,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改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为了中等职业教育能够良性发展,只有各方不断的努力,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中职会计专业 篇2
近年来,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和口碑,中职学校面对教育部提出的改革中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方案的要求,作出了一些努力,但对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精神要求落实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高,离要求差距甚远。
(1)教学目的偏离精神要求的轨道。自教育部提出改革中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方案后,许多中职校纷纷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增设了职业道德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是先充分与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融会贯通后才传授给学生,而是以应付考试内容为目的让学生学习,偏重于应试的效果,这种教学直接导致中职生对职业道德要求须形成的法律、责任意识和观念不够,在后期实际工作中遇到与职业冲突时,仍旧会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
(2)教学形式陈旧对学生无吸引力。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中职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多以职业道德理论教育为主线,以缺乏情感与新颖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手段为主调,不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使原本就具有很强理论性的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教育,让文化底子差、理解能力不到位的中职生学习吃力,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教学课程安排时间缺乏科学性。中职在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课程安排上,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设置不正规和缺乏合理性,每周只有2学时左右的课程教学时间,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中还要夹杂就业指导教学,严重缺乏科学性。
(4)教学文化氛围的创建严重缺乏。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仍然是以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学习为核心,氛围浓厚,而职业道德教育则显得冷冷清清,走形式,形同虚设。
2.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为改变上述现象,且不影响到会计专业正常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我们要让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但可吸引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兴趣,也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借助专业各类活动,激发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如邀请模范会计职业人物作报告,或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热点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或聘请行业名家作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脑海中潜意识地形成职业道德责任感,从而为培养出正确的服务观念和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活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思维逻辑。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应立足于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在知识理论教学中同时灌输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比如:通过会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通过实务核算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职业道德,等等。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筑牢学生职业道德防线。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教育本就枯燥、抽象,原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致使收效不大。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在讲授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案例,积极诱导他们独立思考,促使学生通过案例探讨,不但有效地巩固了会计知识,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这些围绕会计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精髓的掌握和运用,也为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构筑起一道高压线。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案件的法庭审判,通过震慑学生心灵促使其下定遵守职业操守的决心。
(4)创设教学环境,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效果。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会计实训课程,创设出模拟的会计工作岗位环境,让学生在实训活动中进行会计相关内容的实务操作。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指出每个学生在实训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疏忽或错误,并及时、公开、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与后期就业工作推荐挂钩,这种具体实践极大地强化了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3.结语
浅析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 篇3
一、专业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教育观念转变慢,教学手段落后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仍较多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理论切入教学,把全部专业概念、原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一开始较有兴趣,认为专业课与初中学习基础课有所不同。但用不了多长时间,由于专业理论较抽象,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学生就会发现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学起来很吃力,深入不下去。甚至有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想再继续学下去。
在教学方面,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专业教师也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上课内容可以增加不少,课堂效率提高了,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大部分课堂教学的方法还是使用讲授法加上多媒体演示,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再加上需要讲授的内容增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消化,课后不及时进行巩固,只能是越学越困难。
2.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资源少
从教材内容来看,其更新速度要滞后于社会发展实际。如会计电算化最新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于用友ERP-U850版的教材,而企业已经在使用用友通10.1版的软件了。
从教学资源来看,会计专业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料有限,并且内容都为东借西凑,较为陈旧,如会计实务案例、电算化操作案例等。
3.教师技能水平提升途径少
我校会计专业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其会计实务技能水平只限于大学期间所学,没有真正地接触过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一般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也没有机会真正接触会计实务,只能自己通过会计实务教学,锻炼和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其他途径的很少,几乎等于没有。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和实践先进教育理论与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实习、实践等自动活动把学生引到典型的实际事务中,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讨论和辩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案例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首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案例,通过模拟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牢固地掌握操作技能。然后学生依据会计核算程序“证-账-表”进行实务模拟操作,熟练掌握从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调动起学习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从实际而不太复杂的会计初级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在参与实践训练中巩固会计基础知识,打好会计操作技能基础。
(2)项目教学法:“项目”是指以加工、生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则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该过程可用于学习既定的教学内容,能将某一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而且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项目教学中,学生既要合作研究,又要独立操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展示生产成果,最后师生共同评定。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接下来学生分组,确定小组成员、合作形式,分配工作任务,按照计划的工作步骤实施项目工作。最后通过学生小组自我评估,以及教师对各小组项目工作的检查评分。再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方法。把形成的教学成果资料进行归档,把归纳总结出的有用信息与技能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与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学习发挥学生各自的特点和专长,使学生在准工作化的环境中,领会知识、锻炼技能,更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岗位模拟法:根据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工作设置需要符合相互监督、相互勾稽、轮换操作的要求,在技能课中安排学生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岗位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交流,从而共同完成会计工作。如一部分学生做制单员,负责日常业务填制会计凭证;一部分学生做出纳,负责与货币资金相关的业务,编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一部分学生做仓库管理员,负责材料和产品的收发并填制相关单据,填制材料,商品明细账;一部分做会计主管,负责审核凭证,登记总账。通过实际操作过程,学生能体会到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点,对今后进入企业踏上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结合实际,编制校本教材
整合专业教师各自的教学资源,通过集中研讨、整理挑选,结合专业技能教学实际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制。具体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专业技能课程(成本会计、审计基础、税收基础、出纳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以形成整个专业通用的、系统的会计实务案例。在此基础上,各专业任课教师对所任课程拟定教学计划,确定章节及具体内容的安排,编制各章节的重难点,编制电子教案和练习题目。最后组合成专业校本教材,形成实务案例资料库和练习题库。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技能教学有效进行
学校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市、县、校举行的专业技能比赛,在比赛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会计资格的技术职称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锻炼和提高老师专业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通过相关高校的师资进修和培训,让会计专业老师利用假期参加对应理论培训与实务培训,通过相应的专业技能考核,提高专业水平。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开展互助学习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可结合学校每年的实习学生管理,安排教师一边进行实习学生管理,一边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特别要优先安排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有经验的财务人员请教,可加速专业教师成长,帮助解决专业教学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与教学水平,为培养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应由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做起。通过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合理编制和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实用性人才。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活动探究 篇4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而中小企业往往需要的是有一定经验的会计能手。另外, 中小企业往往只需一个会计, 它需要揽多项工作于一身, 这可能比大中型企业要求专岗专职会计人员技能还要全面。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仍处在文字描述和校内实训的教学模式中。它所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岗位能力的需要。不能与实际会计岗位所具备的能力对接。而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 这给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增加了求职的难度。
实施“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即是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和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 依托各行各业提供的实践岗位, 着重采用仿真教学和真实的行业环境及业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力求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就业岗位的要求无缝对接。使学生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能力本位教育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简称CBE) , 产生于第二次大战后, 以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为代表。其核心是从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确定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通常由行业中一批资深专家组成研究小组, 按照各个不同岗位的需求, 确定各个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并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制定考核标准。然后, 各财经类院校以这些能力为目标, 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活动, 并进行阶段性考核。它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 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
三、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有了重大的变化, 注重理论与实践、证书与能力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会计实训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 多数财经类学校会计专业能采用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 模拟会计操作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尽管如此, 校内实训还是有不足之处, 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校内实训的仿真程度不足, 导致校内实训与实际岗位任务脱节的现象。 (2) 实训项目很难摆脱理论教学模式的束缚, 实习实训活动的安排也以最基本的经济业务活动为主, 岗位针对性不强。 (3) 实训室设备、材料多年未变, 不能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 缺乏时效性、真实感和仿真性。 (4) 实训模式比较单一。通常一名学生扮演多重角色, 既是会计又是出纳, 既登记总账又登记明细账, 缺乏岗位分工。 (5) 实训教师一般实践经验不足, 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训, 指导意见也多半停留在理论层面, 使得学生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
四、会计专业实践探索活动
课题组在2014 年暑假、2015 年寒假安排若干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通过实践活动, 观察生产经营活动、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等实际情况;熟悉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与会计工作环境、会计核算过程与会计管理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 发现问题, 以便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
现针对此次社会实践总结如下:
1.以分散型实习为主。发动学生自己联系企业, 以保证有足够的岗位供学生实践。但教师需要提出明确的实践要求, 并做必要的检查、指导, 学生实习时虚心接受企业会计的指导, 实训结束时学生要提交经过企业考核的实践报告。
2.校内做好企业实践的准备工作。在校内已学习过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进行过相关专业技能的实训。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到企业后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中。
3.校、企、生之间产生互惠关系。这种互惠关系包括企业的人才需求, 通过学生实习获得廉价劳动力, 并可提前选拔人才;学校获得企业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了解企业对育人环境的需求;学生通过实习工作, 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岗位要求, 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和技术技能, 毕业后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样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能受惠, 可充分提高三者的积极性。
4.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及会计实践能力。如:每个月会计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商业承兑汇票怎么做账?差旅费报销单怎么填制?企业怎么缴纳地税、国税?新公司的注册资金应该怎么处理?……这些新鲜有趣的实务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欠缺, 提升对会计知识的认识, 学到了不少与本专业有关的实践知识, 对以后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对教师以后的教学也具有明显的参考价值。
“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活动能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课题组进行的这项活动还需要不断加以修改、调整, 逐步完善。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中职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需求调查 篇5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形式对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需求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充分的了解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对推进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手段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问卷调查;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会计学只有将其自身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时,才能真正发挥出其独有的魅力。而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大多只注重理论教学,很少和实践结合。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仅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完美契合,更是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去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基于此,为了解广大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和其影响因素,我们以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学校的会计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广大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和其影响因素,从而达到推进基础会计学教学手段的改革的目的。本次调查以兰州市商业学校14级、15级会计学专业1班、2班和3班6个班共14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48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问卷有效率为85.8%。为了确保答卷结果的真实性,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填答。
二、调查结果
(一)对会计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认知情况调查
问卷主要从是否了解案例教学及了解的方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其效果等方面调查了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基本认知。调查结果见表一。
(二)表二对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我校学生总体来说对案例教学有一定了解,但对教学方法不够重视。有效问卷中有39.55%的学生不知道案例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重视度缺失。72.65%的问卷显示目前所学课程只有相对来说比较少的运用了案例教学方法,27.35%显示全部都没有运用案例的教学法。另外,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特点、效果的认识都是积极的、肯定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职生对案例教学的潜在需求和易接受的特点。
(三)对案例教学法需求的影响因素的调查
问卷还从外部影响方面调查了影响学生需求的相关因素。在127份有效问卷中,共有98份对会计学原理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选择,具体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见表三。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案例教学预期对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影响显著。总体看来,预期因素对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需求的影响最为显著,剩余的影响中任课教师的影响为主。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原理案例的教学需求比较强烈,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特点和效果比较了解,也易于接受这种授课方式。因此,此类学校可以并且应该开展案例教学。另外,预期因素在学生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需求的影响最大,剩余的影响中又以任课教师的影响为主,外部影响的作用最小。基于以上几种形式,我们认为,在中职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中普及案例教学是有必要的。因为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案例教学恰恰有助于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应该在会计专业基础课中普及案例教学这一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对中职会计专业定位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中职;会计;定位
一、中职会计专业仍有发展空间
(一)会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中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指出要加快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为单位会计基础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形成不同类别和层级会计人才的合理布局,为高级会计人才提供重要储备。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着力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同时,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到2015年,实现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人才比例为5:35:60;到2020年,使这一比例为10:40:50。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需要高级会计人才、又需要中级会计人才还需要大量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初级会计人才。
(二)会计职业的具有层次性。会计职业分高三个层次,会计项目层次、会计综合层次、会计管理层次。会计项目层次是会计职业活动的基础层次,它们以技能性工作为主,是特定岗位上简单重复作业,通常仅以会计业务处理的精确程度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综合层次是会计职业活动的中坚层次,它们是以技术性工作为主,能在其负责的全部业务范围内,享有相对自主的会计职业判断权,并通过指导、沟通、复核、综合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会计管理层次是会计活动的最高层次,它们通常与行政权力有关,拥有明确的授权,能在具体有管辖范围内组织和领导其他会计岗位工作,并通过会计信息的优势参与企业管理。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长期积累,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经验,有能力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动手能力,掌握相应的会计技能。
(三)企业用工越来越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在招聘员工时对工作内容所对应的人才规格的要求更加符合实际,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很大的改善。对于会计基础岗位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工作勤恳踏实,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中职学生。特别是中、小企业会计业务量少、业务简单,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持证毕业生完全能胜任岗位需要。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是中专学历会计人才的需求主体,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留下空间。
二、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大环境下,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仍沿用过去人才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思维方式培养目前的中职学生已经不合时宜。原有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岗位面向和职业层次定位过高,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的实际能力很难达到目标要求,导致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对口就业率低,该专业的办学规模萎缩等现象,严重影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亟需中职学校转变观念,面对现实。
(一)中职会计人才就业现状
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记帐、出纳等基础会计职能岗位、仓库保管、收银、统计等会计前边缘职能岗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对口,从事文秘、销售员等。就业领域宽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二)确立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相关岗位职群的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会计职业活动是表现出来的多种综合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会计职业活动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从内容上看,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化基础、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身心健康等。
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中、小型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从事会计核算及与会计事务相关岗位的工作。
岗位层次:中、小型企业出纳、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银行出纳;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等。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市场定位
(一)为中、小型私营企业培养会计人员
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私营企业1136.27万户,其中小规模的占绝大多数。小型私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业务相对简单,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对会计人才规格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这为中职学校的会计人才的渗透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二)为农村培养会计人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继续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近年国家又进一步提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行农村村务公开化的民主管理进程等政策。提高农村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扎实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成为农村会计工作的方向。而现有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说明,农村对中低层次的会计人員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大量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将担当此任。
(三)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财会知识的基层经济工作人员
中职会计专业现状及发展 篇7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现状,发展
0引言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不是研究型的人才, 而是根据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处于生产一线的会计初级技能型的人才。这是对我国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这样的目标与定位也就决定了我国中职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基础知识, 还必须教会学生会计职业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 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对会计实践过程的教学。但是, 纵观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现状来看, 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实训条件、教师的指导水平、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还不完善, 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有效改进中职会计专业现状, 保证中职会计专业发展的措施
(1) 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不同于普通高等中学的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都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 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培训结合在一起。这种注重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教育体系,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外,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 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 因此, 要想将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教师就必须具有真功夫。在加强对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可以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条件与机会, 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一线, 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的运用与实践的结合。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机制, 从外部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为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
(2) 不断完善并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设置时一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 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因此, 在理论学习的教学计划的设置上一定要做到"够用", 不能在教学中将很多深奥的理论介绍给学生, 应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加大实践、实训课程的设置。另外, 为了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岗位适应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竞争力, 学校必须使实训的环节更加真实。例如:在中职的《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不同会计职业岗位的设置, 对学生进行债权债务核算、出纳岗位的核算、对外投资核算、材料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费用成本核算、收入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不同方面的实训。这样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逐一细分到学生的每一个培训项目中, 将使学生在实训中逐渐体会到会计岗位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各中职学校应根据本学校的实际特点, 删除、简化教材中空洞的内容、或与学生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内容, 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3) 转变观念完善中职会计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中职学校面临着招生难、生源差的问题。进入中职的学生一般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匮乏、对理论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如果此时中职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观念, 摒弃传统的授课方式,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另外, 很多中职生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要在毕业后通过自己掌握的基本技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转变思想认识,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那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中职学生新时期的要求, 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创设轻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 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方法的转变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一课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如果采用项目教学法, 将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局面, 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掌握新的知识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 不断创新学生教学评价考核制度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设置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更加完善、科学。不能将评价体系单独的视为甄别与选拔学生的唯一工具, 例如:在实践中, 一般我们都是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岗位来完成企业在某一时间内的经济业务, 但是,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不能只看学生的实训报告, 而是要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融入其中, 包括:教师考核、小组考核、学生自评等环节, 而评价的内容则要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职业角色、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创新精神等不同方面、不同维度的评价。
总之,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资力度的增加, 我国的中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中职会计专业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粱婷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教学现状及建议[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2 (01) :212-213.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篇8
1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初级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特色, 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但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还是以学科为中心, 没有脱离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制约, 偏重理论课, 这与实际会计工作不相符。虽然某些课程增加了实践课时比例, 但对于实践教学来说还远远不够, 这偏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不利于实践技能的培养, 无法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1.2 实践教学教材太陈旧
实践教材质量对实践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在会计专业教材职业特色不突出, 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 脱离了具体的会计岗位, 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并且会计教材缺乏真实性, 一些会计业务以文字表述为主, 很少有相关的原始凭证, 这和真实的业务存在较大差距。现行的实训教材基本上是由学校教师自行编写的, 由于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在加上资料不充足, 编写的教材与实际情况存有差距。比如提供的原始凭证比较单一, 大都是按一个模式绘制的。另外, 会计实训教材没有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 不利于因材施教。
1.3 实践教学基地难保证
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校内实训主要是指实训室、实训设施建设,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训设施存在普遍不足问题, 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都配备不充足, 无法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不稳定, 校企合作、校外实训都停留在口头上, 学生实习流于形式。企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很多单位都将财务部门看作是机密部门, 不愿意接受实习生, 即使接受了也不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务操作中, 实训很难落实到位。
1.4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化
会计实践教学训练实践技能时, 大都是按着教学进度进行的, 先是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理论知识全部学完后, 抽出来一段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技能训练, 模拟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操作, 而缺少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实践中注重会计程序核算, 而缺少对出纳岗位、其他岗位的实训安排。实训缺乏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要求。
1.5 实践教学教师不充足
目前, 很多职业学校缺乏“实战型”的教师, 并且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没有亲身经历过具体的业务环境, 很难达到预想的实践效果。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有实践工作经历, 但现代社会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 会计领域改革频繁, 教师实践技能可能跟不上知识的发展变化。另外, 对专业教师来说, 由于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压力, 在实践指导上投入的精力往往有限。
2 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2.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应体现具体的实践性内容, 既包括专项实践性教学, 又包括综合实践性教学;既包括校内实践内容, 又包括校外实训任务。因此课程设置应体现理论与实践课的匹配, 树立“理论够用, 实践为重”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边学边实践。同时要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形成系统的实践训练模块, 包括认识教学模块和技能动手模块。另外实践教学计划应满足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逐步安排进行, 先进行单项训练, 可以随堂进行必要的训练;再进行综合训练, 课程结束后进行集中综合训练;毕业前进行岗位模拟实习, 通过仿真实训室进行岗位业务核算。这样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2 规范实践教材编写
实践教材是实践教学的指导, 是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选择实践教材应突出知识性、应用性、启发性、可操作性, 将有关的内容融入实践教材中。同时实践教材还要增加新理论、新政策。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注重模拟实践, 学校加大投入, 完善模拟实训室, 配置相应的设备, 建立仿真性强的实训室。实训室应包括手工和电算化模拟实训室, 确保基础设备和所需资料齐全,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多渠道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 不仅能给学生增加实训的机会, 还能把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
2.4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必须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 增强内容的真实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边讲边练, 让学生明白所以然。对一些操作性、技能性较强的问题, 教师可以做示范, 并让学生当堂练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篇9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 实现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但是目前经过中职教育的会计专业学生, 相当大一部分很难独立从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导致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不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 其中,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陈旧, 不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特征, 不符合会计职业的要求, 是导致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材内容的安排未能考虑学生本身的基础
目前, 中职会计专业所使用的专业教材都是在近几年会计制度改革大潮中, 通过融入国际会计准则, 并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而编写形成的, 内容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 但无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
1. 教材结构的顺序未体现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过程, 不
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未能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知识数量上安排过多、程度上过深, 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同时又削弱了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 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调, 因而学生学完会计课程后, 实际操作起来仍显得困难。中职校的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基础学习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自觉性较差, 能力不强, 对学习系统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普遍感到吃力。
3. 教材内容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会计的新问题、新动向。影响学生对未来会计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的展望与预见。
(二) 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是按“学科化”为导向来构建的, 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 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 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 课程标准偏难。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基本沿袭几十年不变的普通中专课程标准, 未能充分考虑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 在校学习期缩短等客观原因, 造成课程难度相对过大。
2. 课程设置存在陈旧、交叉重复的问题。
在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 交叉重复和“短腿”现象同时存在。例如, 教学中有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 重核算、轻监督的倾向;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重点介绍会计核算知识, 对会计监督知识涉及很少;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方面,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方面, 《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在财务分析方法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3. 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目前各中职校已开始重视课程模拟实习和社会实习的建设, 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实验室设备、软件落后, 跟不上会计发展的新要求, 实验室的管理不规范;社会实践方面, 目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之间没有形成固定长久的合作机制和关系, 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的社会实习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持久的运行机制, 无法达到实习环节的预期效果。
4. 不重视职业道德类课程的建设。
目前, 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把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 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等为主干课程, 辅之以课程实践和模拟实践。有的虽然开设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但只是流于形式。思想上的不重视和行为上的忽略, 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树立起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无所适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导致会计核算失真、会计造假以及审计舞弊等案件层出不穷的重要根源之一。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
(一) 基本思路
通过深入到社会、企业的调查研究及认真的讨论, 确定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即在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下, 以能力为中心,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 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为核心, 以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纽带, 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 具体措施
1. 以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依据, 设置课程模块。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对会计人员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可划分为三大模块:一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块;二是以培养会计专业能力为主的专业模块;三是以培养会计方法能力为主的实践和技能模块。 (1) 中职会计专业的素质教育模块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形势教育、就业指导、数学、英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体育等课程模块。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 会计专业应结合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 开设诸如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学、硬笔书法、艺术欣赏、心理健康等选修课,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模块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之中, 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 中职会计专业的专业模块应结合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岗位设置模块 (项目) 课程, 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即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出发, 面向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具体核算岗位来设置下列岗位 (项目) 模块课程:出纳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往来款项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费用核算岗位、收入核算岗位、利税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核算岗位等。教师开展以“项目课程”为主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3) 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和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各专业岗位模块校内模拟实习和集中实践两大部分。各专业岗位模块的模拟实习, 侧重于进行专业能力训练, 使学生真正具有动手能力, 缩短与实际需要的差距, 形成会计核算各岗位的适应能力。每一模块教学结束后, 均要在校内模拟实习室进行5~10天的模拟实习;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寒暑假期间和毕业前进行。主要包括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社会调查、毕业顶岗实训等实践课程模块,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得到上岗前的训练, 更好地胜任会计岗位 (群) 的工作。在实践性环节中, 还应注重学生的珠算、点钞与验钞、记账技术等专业技能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形成。
2. 按专业岗位模块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
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 在消化吸收现行教材的基础上, 从会计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 围绕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构思和编写。同时, 教材内容必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注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编订出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课程和教材———校本教材。
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专业教师不能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看做是一种空洞的说教, 而应将其看做是会计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在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领会其内涵, 把握其精髓,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会于会计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 这样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1)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 对新生进行专门培训。 (2) 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列为必修课, 将其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3) 结合案例教学,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4)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进一步推动和深入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活动, 使每个学生都具备诚实守信的基本职业道德。
三、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体系改革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是教师, 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课程的剖析、进程的拟定、技能的确定、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的组织都离不开教师。但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平衡, 个体差异较大, 同时教师的职业技能不足, 具有实际经验的实训教师尤其短缺, 教师的这种职业技能局限, 影响到改革的持续发展。因此, 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 同时要培训和引进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2.实践教学设备、手段和方式不能满足实践课程教学需要。实践性教学体系已经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但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条件的配套性能不足, 主要表现为实验室设施不足、实训基地不够、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影响到改革的效果与质量。因此, 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 丰富和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完善和培植实训室和实训教学基地, 是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雷振华.基于3+1+X+Y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山东商业会计, 2008, (4) .
[2]杨振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林业教育, 2007, (9) .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篇10
1.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突破
目前, 大多数中职学校虽然强调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技能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 实训、实习时间不多, 即使在实习、实训期间多数情况也不过是验证教师所讲授的“原理”,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清晰
虽然中职学校比较重视实践教学, 强调实践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 该培养学生哪些职业技能还不够清晰, 尚处于探索阶段。
3. 实践教学的教材质量不高
实训教材的质量是制约和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训教材一般是由学校教师编写的, 由于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 加之会计资料缺乏, 所编教材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没有完整科学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另外, 在设计会计实训教材时, 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群体分层, 不利于因材施教。
4.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不完善
一般来说在专业理论教学方面, 中职学校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还不是很科学、合理, 但是对理论教学质量的监控还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而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指标却还不完善, 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质量监控体系。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 对于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 所以指导教师各行其是, 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5. 实践教学的资源和条件不到位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设施建设普遍不足, 连基本的手工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会计实验室都不一定配备齐全。企事业单位又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样, 学生在校时不能得到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 社会上又没有相对充足的实习机会。
6.“实战型”的教师不足
目前, 大多数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战型”教师都比较少。而且大多数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从大专院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教学岗位, 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且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 实践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实训教师, 而是由会计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师兼任。
二、改革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
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是要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符合中职会计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并使之有机地融入教学的实践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重点增强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加强实务案例内容, 倡导案例式教学;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就业上岗的适应性。
2. 依据岗位技能标准, 确定科学的实践教学目标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在初步掌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 熟练掌握会计事务处理基本技能, 包括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等各种会计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能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技能型的初、中级会计人才。
3.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会计专业学习的关键是只有在“做”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要坚持专业手工单项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拟会计电算化实习一系列实训, 从而满足岗位技能要求。实践性教学的教材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要优先考虑出版会计专业用书较强的出版单位, 要突出实用性和现实性, 引用的资料要真实且符合新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 可以考虑组织由出版社、会计师事务所、财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学校会计理论教师和专职会计实训教师组成的校本教材编写组, 针对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特点, 编写适合会计专业学生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实训教材, 用直观的会计资料进行会计专业模拟实务演练, 从而使学生既增强了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4. 构建多元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不尽科学。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 不同的实训项目应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对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和单位实习的考核和考察成绩综合起来评定专业技能等级。
同时, 要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学生评价、教师互评、技能考核和业务部门专家考察相结合, 对实践教学业绩进行评价。
5. 建设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
校内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基本载体。可以建立会计实训中心作为校内实践教学的基地, 一方面增加会计专业各种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 至少要有配备齐全的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 同时确保各项训练所需资料齐备;另一方面要配备专职的实训教师, 每项实训由专门的教师负责。由于专业性强, 实习项目不多, 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同时也便于教师钻研业务, 逐渐向专家型、实战型教师发展。
加强与外界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探索建立集就业与实习于一体的实训基地。这样, 既能弥补学校对实习、实训投入的不足, 又能为学生实习乃至就业提供方便。
6. 依据实践教学要求, 创新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学校对教师提出实践教学工作的要求, 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实习、实训的指导;同时, 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广大教师参与实践教学, 激励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实践教学改革, 对专职实践教学人员要像对理论课教师一样, 使他们安心实践教学岗位, 并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 对教师要进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 提供更多的更高质量的培训机会。
参考文献
[1]许亦新.高职课程“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通讯, 2009 (9) :65~66.
中职会计专业的数字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会计传统教学方式 数字化教学 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53-01
会计专业是很多学校财经商贸类的主打专业。本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技能。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会计课失去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教学,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该文就数字化教学对传统教学形式、方法、内容的革新与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及数字化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对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影响
1.1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教师上课千篇一律,往往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只重视知识结果的传授,忽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安排讨论与答疑时间,使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环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听课没有积极性。而数字化教学则弥补了这不足,教师要认真的准备每一节课,不断将新知识、新内容加入课堂,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吸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点评,并就难点和关键点进行重点讲授,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1.2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教学模式,存在着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而数字化教学改变了教师对知识的单向灌输,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教学活动侧重于基于对知识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学习和交互式学习,教学方法也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传授型+学生被动型为主转变为创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引导型+学生探索型为主的质的飞跃。
1.3 在传统的会计手工做账教学中忽视会计岗位及职责的认识
在传统的会计手工做账教学中虽然比较重视让学生从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填制报表对会计整个流程的认识,但是往往忽略对每一个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的认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当前会计工作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与计算机互联网络同步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以电子信息为先导的远程教育、视听结合的声像教学,让学生通过数字化去感知、认识和交流信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视听感受,诱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时代的来临,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职业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给会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2.1 开展会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培训
学校应有计划地做好教师的技能培训,培训教师掌握Windows、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课程制作、动画制作、教学软件制作等。鼓励教师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培训、考核,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各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起来。在目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建议各教学部门设立“科研小团队”,实行强强联合,以强帮弱,以老带新,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通有无,促进了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彼此借鉴和相辅相长。
2.2 进行灵活的数字化备课,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教师运用多媒体电脑及网上多媒体备课平台进行备课时,可以依据课堂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共享备课资源,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有针对性的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作为当代一线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以及归纳,对学科的重点问题一级前沿性问题进行点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養,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2.3 积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开放学习与资源共建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有助于实现传统教学与网上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势的互补,从而形成科学性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师可以将制订好的课件上传到个人教学网站的相应栏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内的多媒体计算机,将已经上传的课件展现与学生面前。该课件往往都是图、声、文并茂,能够有效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学习、发现性学习;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艳,孙丕海,孙兵.会计数字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及改进建议——基于国内大学会计学专业的调查分析[J].会计师,2011(9).
浅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 篇12
1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未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培养一些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财会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 服务地方经济是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但是现实的工作实践所呈现的状态是要想从事会计工作, 就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所以由于这种工作要求的存在, 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就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获得上,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设置的主要方向变为会计资格证书获得的培训内容的讲解了, 而对于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被完全的忽视。
1.2 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教学农理念个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了, 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也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会计专业具有特殊性, 其对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是比较高, 但中职会计专业的学制是两年制的, 学生的学习会计知识的时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会计专业的所有知识在有限的时间中是不能够全部让学生掌握, 所以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掌握多一点的会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是很传统落后的, 满堂灌输知识的方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课堂的主体还是老师, 老师负责将理论知识讲解, 但对于会计的实践技能的掌握是不注重的, 而会计专业的理论文化的课时较多, 而会计实操的课时是较少的, 不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对仿真的教学手段运用不够, 仍然采用文字方法叙述经济业务, 用丁字型账户讲解会计账务处理, 偏重理论讲解, 对实践技能重视不够, 导致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不易接受教师传授的会计知识, 而且对应用方法不太了解, 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产生烦感, 即便学校开设的实践教学也是在教室内以手工账套模拟实习为主, 使得学生会计实践能力不高。
1.3 实践形式和实践场所不能落到实处
目前,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个方面, 校内实践一般是在财会模拟实习室里, 通常会发给学生一份完整的企业经济业务资料, 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套账务处理的过程。因为没有一种实践的氛围, 加上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 一部份学生就没有兴趣完成或无法独立完成, 有时也采用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做的方式, 最终都没办法达到实训目的。在校外实习方面, 由于一般的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有限, 导致同一企业无法接那么多会计专业实习生。很多时候的校外实习都是由学生自行解决, 这就使得校外的实习多是流于形式。
2 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思考
2.1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 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
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在选在专业课以及基础课的时候, 更应该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上, 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掌握专业课所学的知识, 从而使会计工作处理问题的能力优速增强。为保证学生能顺利通过会计证的考试, 要将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以及基础会计这三门课程安排到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 并且不要有课程上的重复。还可以更重视会计考试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 实践操作的教学中要重视岗位实训, 增加对应的实习实训课程。
2.2 积极革新课堂教学, 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在所有的教学中, 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注重教, 而是引导。新课改已经将原来教学中以“教”为主体, 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已经从教学为主转变为导学为主,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让学生以主体的教学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以使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都得到提高, 实现动手、动脑的多项思维开发。同时, 还要将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 使用仿真模拟会计实训软件, 如“企业一体化业务实训沙盘”、“出纳岗位实训软件”、“模拟网上报税软件”, 学生以企业会计人员主体身份真实模拟企业会计业务, 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的学习顾问去转变, 为学生担任教学主持人的角色,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也被激发出来, 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
2.3 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学校必须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宗旨, 强化技能型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会计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应鼓励会计教师参加会计专业资格的技术职称考试, 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并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轮流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 提高会计工作实操能力。参加会计工作实践, 教师可以从实践中吸收并充实教学内容, 用从企事业单位收集来的真实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 还应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参加理论学习, 不断地吸收会计领域的新观点, 学习新知识, 教学中及时给学生传递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 使学生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相接轨。
2.4 加强校企合作, 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为了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学校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公司及代理记账行业协会的合作。这些企业、行业协会很多的会计岗位资源, 能够提供相对较多的会计实习岗位。让学生到企业实践体验会计业务具体流程, 提高会计实操技能,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论
总之, 中职会计专业只有从社会需求实际出发,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才能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使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小玲.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尝试[J].财政界 (学术版) , 2010 (5) .
[2]王靖伟.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赤子, 2009 (10) .
【中职会计专业】推荐阅读: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07-04
对中职会计专业定位07-20
中职会计专业现状分析08-17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08-24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10-13
财校会计专业毕业中职生求职信07-12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08-17
中职会计06-07
中职会计教学06-22
中职会计课程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