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

2024-10-13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精选12篇)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 篇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 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尤其是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将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进一步增加。纵观当今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可谓一片大好:百分之九十的高就业率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透过现象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中职生就业质量的提升跟不上就业率的步伐。突出表现在:专业不对口;待遇低;工作不稳定。

1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

不少中职学校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坐在教室, 听老师讲授会计理论:基础会计, 成本会计, 流通会计, 财务会计, 会计电算化等等课程, 一个不少。至于学生在工作是否用到, 用到多少, 那是学生的事。结果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到工作实践中, 才发现原来在学校学的知识大而空, 不知从何入手, 动手能力很差, 还要从头学起。其实中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一种技能, 让学生到工作实践中真正能够做到“手能动起来, 担子能挑起来”。这样就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位培养学生的目标。比如针对出纳岗位, 学校就实时开设适合出纳岗位的课, 如点钞技能课、珠算技能课、识别假钞课、银行业务课等等。这样的话, 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不会手忙脚乱了。

1.2 校企联合停留于表面

在浅层次的校企联合的背景下, 企业没有责任和义务干预和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而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学校也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和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必然受制于市场的需求, 而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这些种种的不和谐或矛盾, 导致了校企联合现在只能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合作阶段。

2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2.1 转变思路, 重新设计教学环节

改变思路, 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是我们当下中职教育的迫切任务。如何改变?笔者认为要从学生开始上会计专业课的第一节就开始。也就是说要把实践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理论讲到哪里实训课就开到哪里, 让学生便学理论边实践, 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 时时营造一种实践氛围, 让学生身临其境。其次, 打破教材固有的组合, 优化技能模块, 给学生定身份和岗位, 从身份和岗位中找到适合的教学模块进行强化教学和实训。比如给学生定位往来会计岗位, 就要找出合适的实训内容让学生操作。等到学生掌握一定岗位技巧后, 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往来帐, 有哪些会计科目, 如何设置明细账簿, 坏账是什么, 如何计算等。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讨论解决, 老师实时进行点评。等到不同的岗位学生都实践过后, 最后做综合业务模块学习和实训。

2.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入情景模拟教学

以往的会计教材大多枯燥, 不生动, 不直观, 对于初学者来说, 进入状态比较慢, 也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会大大改善这种局面。比如对于固定资产的学习, 老师可以在屏幕上列示房屋、机器设备等, 让学生说出这些资产的特征, 老师再进行点评, 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

2.3 建立完善有效的会计实验室

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对当前的中职学校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学校可以在校园内找到一个合适的空间甚至是一间比较合适的教室来建这样一个实验室。可以按照中小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氛围来建造。既有工商、税务、银行等这些外围部门, 也开设企业内部的各种岗位, 如材料员岗位、收银员岗位、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等。上课时可给不同的同学分配不同的角色, 让他们各司其职, 从建立一个中小企业要给工商部门提供哪些手续;如何税务登记;去银行如何开户等等做起, 让同学们横向了解一个企业是如何诞生的。再给不同同学分配不同的角色:材料员, 收银员, 出纳员, 明细账会计, 会计主管等。从采购开始, 用实训的原始票据, 在各个环节流动, 各个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 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处理、登记账簿、出报表等等, 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流程。

2.4 深层次的校企联合,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已经经过从情景教学到仿真模拟实训的阶段, 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熟悉了很多, 这时要趁热打铁, 让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训。

在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虽然国情不同, 但是还是有可以“拿”过来用的地方。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 以企业为主;理论和实践结合, 以实践为主。让学生每个学期, 或毕业前学期, 以学徒的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两三个月。企业有专门的技师指导, 学校派相关的专业老师陪同。这样的话保证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

在这个环节, 我们一定要对合作的企业有所选择。一定要选择那些生产技术先进, 管理严格, 经营规范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业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均感到受益匪浅。学校方面认为, 由于针对市场和就业岗位办学, 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弥补了学校在实训条件和师资条件等方面的不足;促进了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推动了学校的招生、安排就业工作及职教改革和发展。学生方面认为, 这使他们熟悉和了解了今后的就业岗位和个人发展前景, 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企业得到验证和加深;在企业接触到很多在学校尚未学到过的东西, 回到学校后, 从理论上得到提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行为导向教学法被生动地应用于学校的教学中, 学生由于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 毕业时容易实现零距离上岗;另外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以及与人共事和小组合作等关键能力, 使其提前接触了社会, 学会了如何做人和做事。企业方面认为, 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职工素质偏低的问题。

总之, 中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老师肩负的责任重大。

摘要:中职学校现在面临的中职生就业难, 就业质量不高和直接导致的招生难的问题, 这些年来一直困扰中职学校。围绕这些问题, 我们一定要转变思路, 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 并通过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 加强校企联合等方式来有效解决。

关键词:会计实训课,情景模拟教学,校企联合,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高永芬.谈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山东电大学报, 2006.3.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3.

[3]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 篇2

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是摆在我们中职院校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问题,然后研究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学习兴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中职院校学生多为参加中考后未被普通高中录取而选择了职业教育,普遍年龄偏小,学习兴趣不高,这与十几年前的初中毕业生优先选择中专的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对学校和老师容易产生逆反心里,从而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的直接结果是学习起来很被动,年龄偏小有致使学生不容易接受讲道理的说服性教育。学生的这些特点,都会影响他们学习技能知识,妨碍他们提高能力水平。

2。教师工作经验少、授课方法简单。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加强学校的内部建设,年轻教师居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经验很少,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授课方法简单,讲课不生动,照本宣科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技巧,所以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会计专业对于中职院校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有会计从业经验、熟练使用各类会计软件、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内行”授课才能真正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现在中职院校教师大部分从普通院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从学校到学校,实际工作经历少,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3。教学思想保守。目前中职的教学思想仍比较保守。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毕业,这种模式依旧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子。过度的重视会计理论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

4。课程设计简单。课程设计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即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设计单一,先填鸭式讲授理论课,不重视学生接受消化程度,平时缺乏理论课与实践的衔接,学期期末却将实践课堆积在一起压给学生,造成学生前学后忘。在信息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也没有经常性的将知识更新,不能将最新的会计理论知识提供给学生,造成就业后不能及时胜任工作。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将要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书面知识,能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实践课则承接理论课上传授的知识,指导学生去亲自动手、去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传统上在教学计划仍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数偏低,安排衔接不充分,形成了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的分立局面。这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学什么就能干什么”明显脱节。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首要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存在差距。随着各个单位对于自身数据保密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像会计、出纳这类岗位更是不能随意让外部人员接触,学生前往单位实习的机会也相对减少。缺少实习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对于理论知识抽象的理解,仅仅为了填凭证而填凭证,为了登账簿而登账簿,只有少数学生能在学习结束后有所收获,多数学生不能掌握要领。学生会认为没现金就开张支票,材料少了打电话叫人送来就行,根本不懂计划、审批、内部控制等等诸如此类的财务管理的一系列程序制度。

三、问题改进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到学生、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等几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改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生源现状,我们不能再提更高的要求,只有尽力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对于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对经验少、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改进照本宣科、死读书等呆板授课方式。对于会计的新政策、新制度要经常性的更新学习。同时从其他高等院校、社会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会计教师和优秀会计人员参与授课,进行学术交流,引入新鲜的血液。

2。理论结合实践,改进课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一直被看作是实践课的任务之一,而与理论课关系不大。我认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所有教学环节中,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慢慢积累就能灌输给学生一种观念——任何环境下都不能忘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这种观念带动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动手能力。建立财会模拟实习室,设置模拟会计教学课堂,在学校里就可以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以达到下厂下店同样的学习效果,使财会模拟实习室真正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模拟财会实习课堂通过选择的实习主体,设置科学的实习程序,进行点钞、珠算、会计实务、电算化会计等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他们毕业后参加财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 篇3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职学校教学记忆教学应用

一、 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明显偏向实际能力操作。受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影响,致使目前的中职会计学生光会做,不会学,存在较大的缺陷。受改革现状的不良影响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只顾重视实践改革,忽视理论教学改革。中职学校在国际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不断向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行改革发展,重视实践技能操作。教学方法多数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实施性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方法;教学手段信息化,与多媒体相结合,重视“做”这方面;会计专业教材也是选用实际操作性比较突出的教材,同时学校或教师改编的教材也多重视操作这方面改革,往往忽视了理论改革。

第二,中职生受教学影响,重视实践操作,理论记忆诀窍尤其匮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实践操作上了,除了上课时间接触一些理论知识外,理论知识这方面掌握的很匮乏,只知道“做”而不会“学”,一到了会计从业资格入门考试的时候就难以掌握。另一个方面,由于学生没有一个系统的记忆思维,大部分学生都是照着书本长篇概论的背,尤为困难。

第三,中职生缺乏独立学习能力,主动学习意识淡薄。中职生因没有经过传统的“高考”复习磨炼,在中职学校氛围比较宽松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是十分淡薄的。造成现在的会计专业中职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道路上,对于这三门必考“门槛”课程内容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基础理论观点方面是需要记忆的,中职生光靠一字一句死记硬背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教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二、 记忆教学法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记忆教学法运用于会计课程改革中,也是发展新时代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最常用的记忆教学法为口诀记忆教学法、形象记忆教学法、图形记忆教学法等,教学中合理运用相对应的记忆教学法可以教学区的有效的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记忆教学法有助于激发中职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和创新欲望,有趣的课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师应时常借助像这样的工具主动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吸收新知识。记忆教学方法就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在《会计基础》课程上,会计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调,学生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我们教师就可以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帮助学生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简单的几句口诀很快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同时,有趣的顺口溜也让中职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提高。

(二)记忆教学法有助于中职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规律

会计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规律,记忆教学方法运用得当,通过讲解一些记忆方式,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加显著。如: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有位教师就编写了以下口诀: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曾经有一个学生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这口诀,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以及掌握会计核算的借贷关系。

(三)记忆教学法有助于中职生长久记忆知识

知识转变为能力是我们的目标,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中职生的科目众多。有些知识一时之间难以理解,故记忆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将所需要的知识点长久的记忆下来才有助于以后更好的理解,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对有些人来说实数困难,口诀、图形、联想的记忆运用,运用的好,可以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也就有利于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中职生的思维能力。

三、 记忆教学法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状况以及记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应用记忆教学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记忆并重

理论可用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考会计职称,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我们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记忆教学,即时记忆,并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中职会计专业知识要点分类,编制口诀、图形实物、形象勾画等,可专门实践记忆操作,让学生在实践记忆的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各知识点的要领,便于长久记忆和掌握会计知识。

(二)改善实践教学环境,运用多样化的记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进来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时运用新颖的记忆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记忆方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尝试新的记忆教学方法,比如编制顺口溜、打油诗、图表记忆等等方法贯穿教学过程。

(三)注重知识更新,打造潮流会计专业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师既要通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要很好的应用记忆教学方法,会计专业教师要适应社会,必须调整好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不论是从核算方法上还是从内容上专业教师都应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和掌握会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努力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多关注时事政治与潮流用词,去除糟粕,取之精华汇聚于会计要点之中。既新颖又实用,对教学成果行之有效。

实践证明,要想让中职生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记忆教学法的运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教师还必须指导中职生熟悉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更适合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还可以多种记忆方法相结合运用另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记忆时精力要高度集中,同时尽可能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和选择最佳记忆时间,使记忆力和记忆效果得以最佳的提高,一方面在未来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获得佳绩,以及能够轻松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另一方面对个人可持续学习和发展也大有帮助。因此,在中职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中运用记忆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温端政.中国谚语大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姜瑛俐.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东方出版中心,2003.

[3]钟启泉.教育科学新进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 篇4

一、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会计专业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之一,由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员有着与其他管理人员不同的要求。

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其专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熟悉相关的财经法规与方针政策,并能够严格贯彻执行,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获得与岗位相适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强调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大多数企业要求会计具备独立性、技能性、一专多能等特点。

2.社会能力。会计专业的专业性很强,但绝不仅仅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经常与银行、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客户,以及本单位的各层级员工打交道,处在较为复杂的人机关系中。因此,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既要熟悉企业财务运作流程,又要协调处理好各层面的业务关系和人际关系。

3. 强调职业道德。会计人员一方面作为企业职能管理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要听从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与安排,对管理当局负责;另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报表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企业外各利益关系主体的利益,还要对企业外各利益关系人负责。所以,会计工作中必须强调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

二、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对中职会计人才的总需求当中,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占很大比例,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特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全才”比“专才”更受青睐。规模小的企业经济业务比较简单,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但工作要求全面,除了出纳、记账、材料、成本、固定资产等专项核算能力外,多数小规模企业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收银、仓管、行政等工作能力,工作量比较大。

2.重视操作技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以基础会计核算为主,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处理实际的经济业务,且多数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缺少合理的员工培养机制,大多希望员工招聘进来之后能够迅速掌握岗位工作,承担岗位任务,因此十分重视实践经历和实际操作技能。

3.重视稳定性和忠诚度。因为会计岗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各个层次的用人单位都重视会计人员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而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由于人数所限,会计人员一般只有1~2人,因此相比之下,更看重会计人员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特点,结合中职学校的定位,我们提出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用人需求匹配的“全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较系统的会计应用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

三、“岗位聚变”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

物理学上,当轻原子核在一定的条件下,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物理学上的聚变反应。“岗位聚变”的专业建设理念也由此而来,笔者所在的广西银行学校会计专业希望通过将分散的知识模块、技能模块、素质模块等,按照各个企业会计岗位进行聚合,聚焦岗位职责和岗位核心能力,进行人培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从而培养出符合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会计人才,该专业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具体来讲,“岗位聚变”的专业建设模式是指以岗位能力为基础,按照企业岗位要求,以岗位交替实现岗位聚变的方式培养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所需“全才”,而要实现“岗位聚变”,要依赖于“岗位课程”、“岗位实践”和“企业环境”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岗位聚变”是在完成各种不同岗位工作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即“全才”的养成。要通过“岗位1+ 岗位2+ 岗位…+岗位N”的交替,使得各个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汇聚在一起时,使聚变发生,产生巨大的能量。

2.岗位是“岗位聚变”专业建设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岗位就没有岗位聚变,中职学生在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岗位,包括出纳岗、财务会计岗、成本会计岗、销售岗、采购岗、计划岗、仓储岗、人力资源岗等岗位,同时还涉及与银行、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客户等部门的联系,要培养中职学生这种既能解决会计专业问题,又能与外界各部门沟通的综合能力,必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

3.岗位交替是实现“岗位聚变”的机制。根据物理学的原理,轻原子核在一定的条件下,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物理学上的聚变反应,同样,单个岗位的实践并不能形成岗位聚变,使学生获得综合实践能力,要通过“岗位1+ 岗位2+ 岗位…+ 岗位N”的交替,使得各个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汇聚在一起时,聚变才可以发生。因此,在该专业建设模式中,岗位交替至关重要,而“企业环境”、“岗位课程”和“岗位实践”是岗位交替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它们三者的作用使得学生单岗位能力聚变成综合能力,释放出巨大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我校会计专业经过25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广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广西示范性专业、广西会计名师培训基地、广西会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会计人才。根据“岗位聚变”的专业建设模式,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会计专业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专业建设理念,创建并实践了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岗位核心能力,将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分为四个阶段,最后实现“全才”会计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跨岗位的专业实践,体现了“岗位聚变”专业建设模式的基本原理。

(1)第一阶段,岗位课程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第一学期。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以岗位为基础的核心课程,如出纳岗位课程、成本会计课程等,这为岗位能力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2)第二阶段,单岗位实践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以单岗位技能练习为主,如点钞技能、出纳岗位技能等。这一阶段促使理论知识转变为岗位技能,同时为综合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第三阶段,跨岗位实践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第四学期。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以“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为实训平台,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岗位实习,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岗位交替形成综合素质。跨岗位综合实践阶段是“全才”会计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4)第四阶段,顶岗实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学生在这一阶段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使得岗位能力在实践中得以重整,形成完整的岗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校牵头组建的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起着关键作用,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保证了以岗位为基础顶岗实习的进行,这也是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优势。

二是基于岗位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聚变”专业建设理论,“岗位课程”是岗位交替的决定因素,是实现岗位聚变的关键。因此,结合我校会计专业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构建了基于岗位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五大模块,通过职业素质模块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通过职业能力模块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职业岗位模块课程增加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通过职业证书模块增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证能力;通过订单培养模块课程增强岗位就业能力,以达到培养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职业人才的目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三是基于岗位的实践教学。根据“岗位聚变”专业建设理论,“企业环境”和“岗位实践”是岗位交替的决定因素,是实现岗位聚变的关键,那么,如何将企业环境和岗位实践引入会计专业教学中,基于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我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引入了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1984年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圈”的理念,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认知岗位职责和任务,使学生之间交流并共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有通过共享成果并应用于实践,才是体验式学习的目的。

为此,我校引进了“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平台(见表2),该平台以“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学生通过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为途径,训练学生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在毕业前的综合实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会计专业的“岗位聚变”。

(1)岗位标准。每个专业培养方向都对应着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特定的工作岗位,然而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基本都是统一的标准化内容,没有针对岗位的系统化训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好会计工作的认知及能力。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是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协同工作,除了要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还要理解和社会供应链中其他组织、个人的协同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凸显个人价值。通过“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平台,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完成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学会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处理,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理解岗位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真实感受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过程;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体验企业内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企业外围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达到全面体验岗位职位要求,胜任岗位工作的目标。因此,“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平台符合“岗位标准”特性,岗位是“岗位聚变”专业建设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该实训平台将会计涉及到的岗位分为18个,并配备相对应的实训教材。

(2)仿真性。“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平台构建“制造企业 + 商贸企业 + 服务机构”于一体的企业环境,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这正是岗位聚变所需要的企业环境岗位交替机制。

机构仿真: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中包含了制造业、服务业、行政管理机构等多种形态的仿真组织,每个机构中提炼了关键的职能部门和主要的工作岗位,构建了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环境仿真:现代企业组织无外乎两种管理环境,传统手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中涵盖了企业组织从手工管理到信息化实施到信息化管理的完整设计,使受训者深刻体验到两种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及工作要求的不同。

业务仿真: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以岗位胜任为第一目标,针对实习岗位提炼了近百个关键任务和日常工作任务,懂业务才能会管理,针对每项任务,均有任务流程及执行的指导。

(3)跨岗位。“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平台通过在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这对培养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所需“全才”具有直接的作用。跨专业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不指向某个专业,而是关注行业、企业、岗位、任务的工作过程的训练。既要求体验环境,又要求完成决策,同时还要求执行各种经验管理岗位的任务,达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岗位聚变”的专业建设模式,在充分调查分析研究会计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职业岗位能力核心能力分析,确定会计专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并结合会计职业岗位证书和中职会计技能竞赛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职业素质与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对接,真正做到了以“岗位”为原点,回归“就业”主题,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

摘要: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之一,在对中职会计人才的总需求当中,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占很大比例,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这要求中职会计专业做到重视“全才”、重视操作技能、重视稳定性和忠诚度的培养。“岗位聚变”专业建设模式可以实现培养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所需“全才”目标,通过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岗位的课程体系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聚变”。

于中职会计教学 篇5

在大部分的中职院校中,会计专业都被认为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学科,而忽视了其实践性。

由于缺乏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实践,这就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在面对以后的工作实践时会有很大的压力。

因此,基于中职会计教学的基本现状,开展体验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中职院校安排学生进行实践都是在面临毕业时,才会安排学生去相应单位进行实习,在这之前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活动,一直是老师讲,学生记。

这就导致学生在走进实习单位时,缺乏实践经验,面对实践无法与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无法下手。

2.教学方式不当

会计课程教学都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这种方式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综合实践能力较弱。

长期这样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3.教学手段落后

要学生在枯燥的教学手段下理解理论知识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会计成了枯燥无味、不得已而学之课程。

因此为了改变这些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验性教学就必须实施起来。

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体验性教学对中职会计教学的积极作用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理论,体验性教学可以克服这种教学模式,以及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困难,进而提高中职会计的整体教学效果。

目前,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最大的困境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断层。

但是开展体验性教学,可以通过学生企业实习,教学场景的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现代化对中职会计的要求,逐步养成合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操作能力。

三、体验性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有很大区别,体验性教学是一种行为,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

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只是学习理论知识,甚至有的学生不去思考,只是呆板的接受灌输。

并且中职院校有其特殊性,面对的都是一些需要直接参与到社会,进行工作的学生。

我们就结合中职院校的特殊性对如何让开展体验性教学做具体分析: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体验性教学方式侧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像培养知识,能力,增强情感等。

在设置中职会计教学目标时,作为老师既要在知识认知方面给与体现,并且在学生人生观以及情感方面也要特别重视。

从整体层面讲,对中职会计教学目标要根据综合因素进行合理设计,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比如,在《基础会计》的”财产清查”这一小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知识点,然后通过老师教学明确财产清查的概念,种类以及方法,前提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重点。

通过模拟企业等方式对“财产清算”进行演示,使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我巧妙地将价值观、人生观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中,运用体验性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设计的更合理,并且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学习。

2.将体验性教学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运用体验性教学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现状,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

并且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会计账簿”这一课程时,我先是讲解了关于会计账簿的理论知识,理解账簿的分类,对账结账的方法以及错账的处理办法。

我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设计小组讨论,每4人一个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错误的账簿,然后个分给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发现错误所在,让她们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对账结账等。

在次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并且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关于税务课程时,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遇到难题可以自己拨打说去系统电话进行咨询。

关于对账这方面,可以设置一些真账练习。

总之,体验性教学的方法很丰富,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发现,根据实际出发,寻求学生的探究点,带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3.体验式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设计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就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教学资料,课前准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想要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可以在课前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首先具有自己的自由性,尤其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老师可以自由准备课堂上教学情境,这都是在课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

另一点就是有其实践性,我们所说的体验性教学就是提倡师生共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可以要求学生对新课进行搜集资料,增强应变以及自学能力。

(2)情境创设

在这个阶段的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不仅是老师的教学任务,也不是学生单纯根据老师所创设的情境而去实践。

最主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设置情境,老师尽量做好旁观者,学生遇到困难可以进行适当引导。

在创设情境,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掌握会计的各项工作内容以及对工作的认识。

(3)学生体验

学生体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体验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自由组合,自由讨论,老师给与指导。

例如,在学习税务方面的知识时,每组由4名学生组成,各自扮演税务系统人员,报税人员等,自己设置问题然后小组内讨论解决。

学生体验阶段主要就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学生在自主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习会计的激情,进而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

(4)升华体验

学生在学习到相应理论知识,并且与实践相结合时,需要将学习的这些专业知识进行整合。

将这些理论知识升华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且在学生体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醒悟,发现自己的不足。

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

体验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求知欲。

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体验性教学的升华,与学生内心的感情产生共鸣。

四、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可实施性,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避免一些问题:

1.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指明灯

在进行体验性教学时,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指导经验以及突发事件的知道能力。

一开始说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是一件很艰难很复杂的工作,教师需要在平时搜集资料,设置教学情境,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在会计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提升学生感悟能力,学习能力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领悟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在学生体验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尽可能使他们达到深层次的体验。

可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仿真银行系统,税务系统等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应变能力。

3.注重升华体验环节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抽象的知识转变升华为直观,形象的实验,让学生可体验,可触摸。

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到感情的共鸣,但体验教学有其不确定性,有可能对原来的理论知识展示不精确。

因此注重升华体验阶段,需要教师注重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五、总结

中职会计教学目前最需要的教学方法就是体验性教学,因此,身为教师,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运用体验性教学,致力于培养一批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专业人才。

课题名称: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7-01

一、传统会计教育的不足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汇总、分析、记录,也就是《会计法》中提出的核算和监督,强调记账方法以及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反映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会计教材的更新比较滞后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的改革也已经深入人心,但从目前的会计教材来看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更新,但是,教材的更新赶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材仍然侧重于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解释、理解,对会计理论的分析。这样学生只会将老师理论上讲的会计分录按照固定的模式搬到记账凭证中,培养的学生缺乏各会计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记。学生思维闭塞被动学习。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上课抄笔记” “复习抄笔记” “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材,以教师为主体,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

二、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我们可以采用密切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会计学习的有用。例如假设他作为一个投资者,想要了解上千只股票中哪只最具投资价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报表了解企业的资金运转和盈利情况。而财务报表就是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也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不仅可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更易直观上给学生成就感。例如在讲授凭证填制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发票、支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快就能让学生投入到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来。

三、结合教材,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无非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原本就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更无趣,所以,我们在讲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适当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等,现举两例说明。

对于刚接触会计的学生来讲,很难站在企业会计人员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在《基础会计》“经济业务会计分录处理”教学中, 我们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一个简明的企业实例,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分别从案例企业自身角度来剖析会计案例,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之后要求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见解,总结出最完善的想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突出了可操作性,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由3-5人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会计科目表时,可互相默写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时,互相检查会计分录正确与否;学习会计核算程序时,可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孤独,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应根据当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补充设置相关课程

应根据当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补充设置相关课程,特别为了适应会计工作重心转移到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后的需要,必须加强会计监督、评价分析、决策预测等技术知识的应用,加大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聘请企业界成功人士与学校教师相结合、以讲座的形式来完成上述教学的内容的授。

五、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教材体系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优秀会计人才;鼓励教师进修或脱产学习,补充实践知识的不足;紧密联系企业,选送会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使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会计的工作实际,弥补自身不足;强化会计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职业会计师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这样既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会计实训教材的选定,对于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要慎重选用教材。一是选定和编写的会计实训教材要结合中职财经类会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实用、内容新颖;二是教材要形成体系,各实训教材之间相互联系,各有侧重;三是注重实训教材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结合,实训教材中不仅要训练会计核算方法,同时也要编写一些有问题的凭证,让学生识别、审核。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学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把中职会计学生培养成具有“双证”的优秀会计中职生。

参考文献:

[1] 荆 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

原型理论与中职英语词汇教学 篇7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 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过, 没有语法, 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 而没有词汇, 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中职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薄弱, 在英语方面尤为突出。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记忆单词, 词汇学习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词汇学习, 成为英语教师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原型理论的逐渐成熟, 把原型理论应用于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 可以对学生的词汇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认知语言学中, 原型理论是在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的经典范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可概括如下:其一, 范畴凭借典型特征建立“完型”概念, 如“麻雀”作为典型特征构成“鸟”的范畴;其二, 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彼此之间有隶属程度的差异, 如相比于“麻雀”、“燕子”作为典型范畴成员, “企鹅”就是非典型成员。其三, 范畴成员之间享有部分共同属性, 形成家族相似性。其四, 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认知语言学的逐渐成熟, 范畴的边缘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 这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发展过程 (赵艳芳 , 2004) 。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可以很好地诠释英语词汇发展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复杂性, 有利于找出英语词汇间的发展规律, 进而在实际词汇教学过程中, 融会贯通, 有的放矢, 辅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3.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与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单个词汇的孤立讲解不同, 原型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更倾向于词汇间的发展规律和逻辑关系, 重视语境与词汇间的联系。

3.1基 本 范 畴 英语 词汇 的 教 学

英语词汇范畴分为上位范畴、基本范畴和下位范畴, 其中, 基本范畴是最典型的原型范畴, 也是人们认知最广的词汇范畴。如“man”作为基本范畴, “animal”是其上位范畴, 而“woman”, “boy”, “girl”等可以作为其下位范畴。按照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 基本范畴的词汇先于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产生, 词汇之间是逐渐延伸和拓展的。因此, 基本范畴的词汇比较简单易懂, 与人们接触较多, 在认知角度上, 更容易让人们识记。如人们多使用“car”这个基本范畴词汇, 而较少使用“vehicle”这个上位范畴 , 在词汇习得过程中 , 更是先强调“car”这个基本词汇, 然后才是“bus”, “bike”, “truck”, “pumper”等下位范畴词汇。

除了基本范畴词汇有简单易懂、使用频繁这一特征外, 基本词汇还具有很强的构词功能, 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下位范畴词汇, 以满足人们认知和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由“man”这个基本范畴词汇可以衍生出“businessman”, “salesman”, “superman”, “spokesman”等一系列单词, 从而促进词汇的发展。

因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基本范畴词汇的讲解和识记应作为词汇教学的核心与重点, 在巩固基本范畴的基础上, 逐渐向上位词和下位词过渡与引申, 根据人们认知的特征, 更容易习得词汇, 而不易产生凌乱、复杂的词汇模糊记忆。

3.2多 义 词 的 词 汇教 学

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的常见现象, 运用原型理论可以进一步分析多义词产生的原因。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 一个词的所有义项, 总有某个义项先于其他出现并成为该词的基本义项。在词的使用过程中, 随着范围的转移、不同领域的不同专业修正和外来词汇的影响, 词被赋予其他含义, 从而产生一词多义。词义的变化可能有两种方式, 即辐射型和连锁型 (王寅, 2005) 。如“board”的基本意思是“一块薄木板”, 在不同领域人们使用的过程中, 产生了“甲板”、“舞台”、“布告牌”、“桌子”等不同意思, 此为辐射型词义扩展。连锁型词义扩展表现为从“甲板”派生出“上船”、“上飞机”, 从“桌子”派生出“董事会”等。

一词多义虽然表面看起来错综复杂, 但还是有章可循、有规律可讲的。在原型理论中, 通过基础词汇的迁移变化, 出现了很多和基本词汇相关的词汇, 形成了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语义特征。掌握这一特征, 可以更好地记忆多义词。

3.3隐 喻 对 英语 词汇 的 扩 展

在认知语言学中, 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段, 更是人们的认知途径。隐喻的实质即用一类事物理解另外一类事物 (李福印, 2009) 。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 , 隐喻的运用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用有限的语言符号表达无限的感知世界。如“head”的基本意义是“人或动物的头部”, 通过隐喻这一途径, 可以形容“领导, 首脑”;“face”的基本意义是“人或动物的脸或面部”, 经过隐喻的发展, 可以用来表示“面子”“自尊”、“地形”等。

隐喻的运用使得英语词汇的发展生动起来,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记忆过程简单且印象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联系词义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使其更全面地掌握词汇, 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使词汇习得事半功倍。

4.结语

原型理论对英语词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做出了合理诠释, 把原型理论的特征运用于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 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词义。在认知角度, 首先掌握词汇的基本词义, 然后进一步理解一词多义和隐喻的使用, 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词汇习得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5.

[3]赵艳芳.认知语义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中职会计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问题,措施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对于掌握一定技能的初中级专业人才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状况, 这对于承载着培养这类人才的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如何更好地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成为我们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中职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会计学科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选择, 这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特别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确立, 使我国的经济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当然也对财务制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样整个社会对于专业的财务人员的需求就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一、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是以培养初级、中级财务专业技能的主要阵地,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对于专业人才的业务和技能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财会人才, 是我们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来看, 我们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 但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 一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财会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表现在:

(一) 教学模式滞后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指导, 近几年来,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他们希望通过三年或者五年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技之长, 将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但是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来看, 大多数是不合格的, 再加上我们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惰性和应付思想, 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变化和创新, 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听”程式化的死板模式,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 但听得怎么样、掌握的效果如何很难有效地考量, 但可以看出的是, 被动状态的学生学习, 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会大大下降, 不利于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 教学设备单一

就目前来看, 我们很多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 教学设备比较单一, 主要是黑板和粉笔相配合, 再加上少量的实物呈现, 如账本、表格、各类报表等, 但对于我们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来说, 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的;并且因为教学设备的单一使学生们在消化、理解一些所学内容时存在障碍,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实践比重太小

中职学校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之外, 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真正胜任其本职工作。但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来看, 很多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 理论教学时段过长, 实践教学应用太少, 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强调传统而无视现实, 实践教学走过场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放任自流。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学生空有一身知识, 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

(四) 考核方式单一

中职会计专业的考核,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强调单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 分数往往成为我们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 这往往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 这样就会打击、伤害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进措施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 对于我们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改善课堂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对于我们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也是不一致的。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中职财会教学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自我学习提升, 对于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 与时俱进, 构建技能实训教学模式

技能设计型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为基础性实训。即学生在学习《会计原理》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训。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个感性认识, 知道会计工作做些什么、怎样做。这是实践和理论相联系的交汇点, 是技能设计型实训教学的基础, 也是关键环节。第二阶段是综合设计阶段。本阶段实训建立在学生对会计主题进行调查熟悉的基础上, 由学生对该会计主体设计会计核算方案, 教师指导方案设计好后由学生对该会计主体的主要业务分岗进行核算, 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设计阶段可以突出技能的综合应用, 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倡导的是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 即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在理论教学中, 改变“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多采用模拟现场教学、对话讨论教学、解答疑难问题式等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突出知识点, 由学生触类旁通, 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质疑, 培养创新思维, 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的指导应简明扼要, 讲清重点和实验中的关键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操作, 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切忌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

(三) 引导学生重视会计模拟实训

会计模拟实验, 是以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业务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和在各会计岗位间传递的会计凭证等作为模拟实验对象, 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 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演练, 从而使学生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获得直观、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注重实践, 从实践中获取真知的好作风, 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总之, 时代的发展给中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本职工作, 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这样才会把中职会计教学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芦杰.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 2000 (2) .

[2]董丽晖.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 2006 (9) .

[3]屈建云.谈财会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4]张华.提高会计专业技能训练的几点构想.

[5]刘书兰, 甘璐.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社会调查.财会通讯, 2008 (7) .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漫谈 篇9

1 教学形式

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模式设置上应该寻求突破性的变化, 坚决打破传统的教学套路, 采取具有开创性的教学形式。

1.1在教学时段安排上, 必须要保证足够的实践环节

1.1.1第三年的顶岗实习要坚决落实, 不能走形式。这一年工资是次要的, 最关键是要在财务相关岗位上得到实际锻练。很多学校把顶岗实习当做就业来安置, 把学生找到工作做为第一需要, 而忽略了岗位的对口率, 致使很多学生不能真正到财务岗位上实习, 顶岗实习也就成了空头支票。

1.1.2在校的两年时间要实现工学交替。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实际的认识和锻练, 他们对财务工作就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不知道什么是财务, 财务的工作流程、工作性质、工作手段统统不了解, 这样的结果必然使学生处于茫然的状态, 不知所云, 不知所措。让学生到企业去, 直接了解财务工作、参与财务工作, 这对他们的认识和学习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经过学习———实践———学习的不断反复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能懂得财务、学好财务、掌握财务。

1.1.3寒署假是学生提高水平的关键。寒署假对于中专学校来讲都是比较长的假期 (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 , 这个时间段要是能充分利用起来, 那效果是非常好的。一般来讲学校组织的阶段性实习很难满足学生一对一的需要。而我们学生回到家后, 通过亲戚朋友, 找到一个单位进行一对一的实习难度还是不大的。这样的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质的突破口, 学校如果能切实抓好这个环节, 那将是一个致胜的关键点。在这方面学校应该下大力气进行组织, 要强制性执行。假前布置给学生实习要求、实习作业, 返校后做细致全面的检查, 并将其纳入到学生的成绩册之中, 并且这个成绩要在比重上 (学分) 超过在校学习的任何一科甚至多科之和。重视一词在这个地方要绝对体现它的价值, 不容小视。

1.1.4课程设置上要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是一科一科分别设置的, 这样的效果会使学生对财务知识分离化和重复化, 造成工作流程的短板。实际上, 如果我们能够在知识的组织环节上按模块设置, 会使学生在财务的实际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我们重要的不是懂得哪些知识, 重要的是完成哪些任务, 所以, 模块化教学就更加实用一些。

2 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还是不能抛开实用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 项目教学必然是主打的教学方法。我们学校应该把企业的财务工作移植到课堂上来, 让学生真正进行实务操作,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掌握真正的财务操作手段和操作流程, 才能真正掌握会计知识、掌握会计技能。在项目教学的立项上, 我们最好能够走实用化的道路, 不能自己凭空制造项目, 应该以实际的企业项目为例进行实战训练。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请进来, 让企业的老会计师走上讲台, 走进实验室, 成为我们教学的必要补充。从接到任务到最后完成, 从策划到实施, 从计划到总结, 从做分录到订帐本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要按实际的操作步骤进行。这些内容的设计要有有实际经验的专家监督指导, 不能有任何差错, 要有严谨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

3 教学手段

可以这样说, 要想使学生真正接触财务帐目进行实际财务操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学实践工作中,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 制作或引用现成的高质量的课件, 让真正的会计流程能够在屏幕上演示出来。这样, 一方面可以弥补因为没有可用的会计环境造成无法实习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实际环境中不能满足教学环境的弊端。有的企业是不允许学员进入的, 这样的环境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完成认识的过程。有的企业虽然可以介入, 但师傅却不能详细的解释给学员, 不能做细致的辅导。这时,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进行细节处理。慢镜头、分解动作、暂停播放, 让学生看清每一个细节。不明白、看不清的可以反复播放, 直到弄清楚为止。总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全可以充实我们的教学环节, 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更加信手拈来。

4 综合素质培养

可以这样说, 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他们不仅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先进的、熟练的操作技能水平, 更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比如学生的礼仪、公关、应变、演讲、计算机、写作、书写等。可以这样说, 单独的某类人才社会需要量不大, 社会最紧缺的就是综合性人才。既要有良好的会计理论、会计技能, 又要有高超的计算机水平、社交水平的人才越来越受社会的欢迎。作为学校,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学校, 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学生计算机录入文字和数字的速度不能低于60字/分钟, 能够轻松完成各种应用文的计算机写作;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能力, 并具有较好的书写能力。虽然有些能力是天生的, 但后天的培养是我们学校的责任, 只有明确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作为一个会计老师, 一方面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成为一个多面手;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处处提醒学生、督促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综合素质的锻练和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发现, 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不愿意深入学习计算机, 而是专注于会计知识的学习。这时, 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地给学生讲道理, 让他们平衡发展。计算机和外语是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好的工具我们的工作必然会事倍功半, 影响效率。我相信在我们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会得到全面的提高。那时候, 我们学生的分配就不存在问题了, 也就自然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够很好地安置学生的工作, 那学校也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而这个功劳也非我们专业老师莫属。

以上是我个人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一些看法, 希望能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不当之处希望您谅解并给序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孙兆杰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面临艰难的选择, 以往重理论的教学模式需要彻底的改造。社会上招聘会计动辄就是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这让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难以接受。然而在抱怨的同时我们不妨从教学上下功夫, 寻求一条适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新路子, 巧妙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几方面, 希望能对各位同仁有所启迪。

中职会计专业现状分析 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与家长方面

大部分学生素质不高。现在的中职学生是在重高和普高层层选拔被淘汰后才来到中职学校就读的,这些学生问题多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地各校的问题生,导致生源素质相对较低,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实验设施上投入不足,硬件跟不上教学需要。如多媒体,会计实验室较少。使教学基本上还是靠教师的讲授,教学手段不多,影响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有近20 门课程,内容繁杂,作为未来从事财会工作的学生,学习这么多的专业课程是否有用,值得研究。现在的中职大多在春秋两季招生,春季班在校学习仅两年半时间,而课程安排是按三年制安排的,学生学习这么多课程,能够掌握多少,值得探讨。

2.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方法越来越多,但实践教学的效果仍然没有突破。这主要是实践教学内容跟实际工作内容有距离,实践教学内容仿而不真,使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要求,使用人单位在付出一定的培养成本后,才能承担工作。

3.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但现实是到中职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不是为就业而是为升学而来,考上大学是学生和家长的愿望,也是干什么都要有证的社会的要求,谁都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4.教师方面

会计专业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会计专业教师不是财会专业毕业的,因缺少财会教师才担任财会教学工作的。这种非财会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会计专业教学大多数仍是“满堂灌”、“一言堂”,缺乏双向交流,双边式教学不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部分接受能力、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教师讲的透彻到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因学习能力差,这种教学模式使其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倍感学习困难,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放弃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二、解决办法

首先,应解决学生与家长观念转变的问题。目前,中职招生仍然很困难,学生和家长不愿上职业中专学习,这种观念仍然很严重。其实,不见得只有上重点中学—考大学这一条出路,还有职业学校这条既能就业又能考大学的一条路。这些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到中职学校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其次,要加强教学软硬件的建设。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建设的力度,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对课程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达,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软件上,要优化课程设施。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而不是更高层次的人才。所以应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必修课,停开一些选修课,腾出时间让学生学习必要的会计知识,也有时间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跟那些从事具体会计工作的人学习,这样会缩短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的时间,减少培养成本。

要解决教师的问题。中职教育发展的好坏,专业教师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的培训师当务之急,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走出去的策略,让一些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一到两年,参加会计资格认定,取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使其具备“双师”资格,鼓励一些有能力的会计专业教师开始会计事务所,承揽会计业务。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上会计人士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借助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弥补校内师资数量上和能力上的不足。

(二)模拟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在教学上加强模拟实习,同时争取到校外实习,使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实习互相促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习的目的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模拟实习以及校外实习相结合,解决仿而不真的问题,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这对这些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培养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启发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不是一无是处,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还应该继续采用。但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会计理论教学中,不能只讲理论而忽视操作;不能只用粉笔黑板而忽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总而言之,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方法不是重点,结果才是关键。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 篇11

【关键词】中职卫校 非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55-02

基础会计作为中职卫校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桂林市卫生学校专门为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教材内容选择不合理,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的进程。如何结合专业特色,提升基础会计教学效果,是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药品营销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中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笔者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桂林市卫生学校2015级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开展调查,并随机抽取12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内容包括:一是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会计课程,通过学习希望达成的目标;二是学生对目前教学内容设置的满意度及建议;三是学生对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及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四是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五是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跟学生的座谈是在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喜欢的学习形式、学习困难的原因等方面。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分,有效回收率为98.24%。

(一)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会计课程,通过学习希望达成的目标。中职生思想意识活跃,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调查发现,66.21%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开设会计课程,对学习会计课程有一定的兴趣。89.32%的学生认为要完全掌握账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难度较大,希望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渠道和方法,进而能够看懂并有效使用会计信息。

(二)学生对目前教学内容设置的满意度及建议。调查发现,78.8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侧重于会计信息的生成,对如何在营销中运用会计信息则知晓不多。76.65%的学生更喜欢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会计知识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由此可见,该校侧重于会计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会计知识与专业融合度还有待提升。

(三)学生对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及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卫校会计课程仍采用教师课堂讲解的教学方法,教师居于主导地位。63.6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会计学的枯燥、乏味,甚至于产生厌学情绪,他们更希望在轻松、开放的课堂内,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中职卫校对学生会计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一般设有三个指标:作业、提问和期末笔试成绩,且期末笔试成绩占绝对比重。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突击性学习。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的一大法宝,只进行笔试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考核方式应多元化,要多注重过程考核,如课堂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对加小组讨论、是否敢于作小组讨论的总结性发言等,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发现,82.64%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一般或不满意。结合中职卫校会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不难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较低的原因。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策略

(一)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具体的财务会计工作,而是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或药店从事营销方面的工作。因此,中职卫校药品营销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设为: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渠道、方法,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及所蕴含的信息,初步具备将会计学知识与实战相结合,有效提高营销技能。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中职卫校的药品营销专业不开设会计学的后继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安排为32学时,应围绕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在向营销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基础知识之前,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理财小知识,让其了解“会计”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次,围绕会计报表的理解和使用,采用倒推的方式学习各个知识点,将财务报表的分析作为重点。最后,针对中职卫校的药品营销专业,添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如增加与销售环节密切相关的报销业务、税务处理、本量利和应收账款分析等内容。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课时安排上,可适当增加技能课时数,理论与技能课时相应调整为24学时与8学时。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刚步入中职学校的药品营销剂专业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没有必然的联系,再加上其本身是一类比较抽象的学科,超越了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会计的兴趣,学习的难度就更大,老师难以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应由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式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课堂,用动、静结合的画面展示繁杂、抽象的会计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指导学生学习。例如,在给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介绍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某一医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采用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公司的盈利质量、存货、应收账款、销售前景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营造开放式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课程教核方式。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应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不易测量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运用。笔者建议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平时成绩占65%,期末笔试成绩占35%,作业、课堂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实操的演练、案例分析报告等都视为平时成绩的构成部分,这样的构成及配比可以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基牢固了,课程内容自然就掌握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中职卫校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年轻教师居多,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直接参加工作,从高等院校到中职卫校,几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往往只具备传授一些理论知识的能力。再加上在中职卫校的大环境背景下,教师外出进修、参与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会计教学效果。为了改变会计教师理论知识强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中职卫校应有计划、有安排地让教师定期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学术交流,不断更新会计教育理念。对于会计的新政策、新制度要经常性地学习。通过多种学习与交流,教师掌握了最新的会计动态、最新的应用技能,会计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钢.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2010(17)

[2]肖含,张民田.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思考—基于专业定位视角[J].新课程研究,2014(3)

[3]王盈盈.管理类专业财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财会通讯,2011(2)

如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篇12

一、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的设置, 知道会计专业考试项目,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树立学好会计的信心和决心

学校一年级的新生, 由于刚接触会计电算化专业, 首先让他 (她) 们了解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 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有什么资格要求;同时知道应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项目的考试, 然后通过课件演示, 让学生明白会计专业的目标和方向, 做到心中有数。

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则应结合生活多举案例, 注意语言艺术, 来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标, 树立学好会计知识的信心和决心。

二、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较快的知道会计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首先应该认真把握好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与结构,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采用实用、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方法、技能技巧艺术性地传授给学生。为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应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授课内容,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地将“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坚持:A学生先“做”—B学生做中“教师教”—C学生学中再“做”的实践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实践的能力。

1. 教育教学中,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实际生活工作案例, 灵活多样地采用“实践教学法”

教育教学中, 应纵合考虑会计课的特点, 并结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 语言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比如:在会计科目教学中, 当我们学习了“库存现金”后, 适时要求某某同学把身上的"钱"点数, 如果为110元, 这110元就是该同学的库存现金, 也就是会计科目中的库存现金;假设该同学收到爸爸妈妈寄来1 000元钱存入自己的银行卡, 这1 000元是库存现金吗?从而导入了“银行存款”会计科目的学习。

2. 为了使学生对会计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巧妙运用“图文结合教学法”

“图文结合教学法”具有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系统的优点, 对学生联想思维的开发起到重要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分析、处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比如:在应收票据贴现的教学中, 怎样理解贴现以及有关指标的计算是重点、难点内容。比如:我们在《企业财务会计》应收票据的贴现业务教学时, 应该采用图表法, 引导学生理解并准确计算票据的贴现期。

“应收票据的贴现是企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背书后转让给银行, 银行在扣除贴现利息后, 将其差额支付给企业的业务行为。”

贴现期:

(1) 以月计算:月末对月末或者到期月的对日。

票据期限—票据持有期限 (5个月—3个月=2个月)

(2) 以日计算:“从票据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的期限 (根据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的实际天数确定) ”

三、长期进行会计专业实操训练, 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动手应用能力

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案, 实际操作与理论教学按1︰1的比例安排教学。当学习完每个会计知识模块后, 均安排相应的训练内容。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会计理论知识, 而切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际动手能力, 为学生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高速迅猛发展, 由于存在社会对用人的多层次需求以及学生求知、就业的渴望。所以学校必须以“校企合作”为保障。为了“校企”优优联合, 应该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 打破传统方式, 采用更加有效的模式, 让企业需要同学校培养目标匹配, 规避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达到企业需求同学校供给、就业与培养相一致。“校企合作”过程中, 学校应该长期邀请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行家里手到校进行专题讲学、授课, 说明课堂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差异, 多多运用实际工作典型案例穿插于讲座中, 以便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 介绍实际工作中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标准;学校教师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操作, 从而提高了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和能力, 丰富了“双师型”教师实际经验, 大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五、坚持以“学生为本”, 开展多层次教学, 让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 学习能力较弱, 他 (她) 们对未来没有规划等等。因此,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设计, 采用“摸底”考试, 以学生为本, 采用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因材施教的多层次教学措施。

1. 开设会计技能竞赛班。

我国现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每年各个省、全国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会计技能大赛。比如:会计电算化、翻打传票、点钞等。学校应根据竞赛要求以及学生的特长、兴趣、意愿开设会计技能竞赛班, 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 学有所长, 以便在今后实际工作的不同会计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

2. 开设考证班。

根据学生对未来的规划, 对那些专业成绩相对较好、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学习态度端正、努力勤奋的学生, 必须以会计专业理论为基础, 以会计实际操作为抓手, 贯彻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反之通过实践操作更深地理解、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要求他们积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专题辅导学习及考试, 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未来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3. 开设基础班。

通过阶段观察以及考核, 对于那些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不愿意学习的学生, 应该从实践出发, 以专业操作为基础, 激发他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渴求, 选择收银、营业员等为目标岗位, 为社会“定制”具有一定会计专业动手能力、遵纪守法的实用性劳动者。

当今, 我国的职业教育健康地高速发展, 同时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考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贵州省电子商务学校的优势资源, 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争做贵州省电子商务学校好老师,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技精德高”的会计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J].人民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平稳和谐下一篇:学习怠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