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会计教学

2024-07-02

对中职会计教学(精选11篇)

对中职会计教学 篇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以为各行业、企业培养初级会计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会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前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不适应性。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了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核心课程。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核算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在讲授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时,都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内容展开的。目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讲授内容与目前中职生的实际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具体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深度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不相适应。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于规范我国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以及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内容广泛,包含一个基本准则和多个具体准则,且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尽管许多学校在讲授该门课程时,会考虑到目前中职生的实际,在内容上进行删减,但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仍与日益下降的中职生素质表现出不相适应。二是课程知识的适用范围与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不相适应。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实施,其实施范围不包括小企业。但是从对中职生就业情况所作的调查看,目前中职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各类小微企业。以东莞地区为例,作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东莞地区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主要特征, 民营、小微企业是吸纳中职学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企业。而目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讲授内容尚未充分考虑中职生今后就业的需要,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都有待提高。

2.会计课程教学中经济业务呈现方式的不适应性。在中职学校会计类课程尤其是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人们一直习惯用文字来表述或反映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例如,业务1:“2012年9月20日向正荣公司购入a材料1000吨,材料款100000元已通过银行支付。”业务2:“采购员张山预借差旅费2000元,企业用现金付讫”等等。用文字表述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对经济业务的基本概括,给会计教学以及学生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也给后续的专业学习尤其是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适应性。由于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进行后续会计课程(包括专业会计课程、会计实训课程等) 的学习时,只习惯文字呈现经济业务,对用原始凭证反映经济业务表现出不习惯,有的甚至感到无所适从,不明白凭证上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让学生由习惯用文字表述企业的经济业务转变为习惯用原始凭证反映经济业务,在会计教学中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3.会计实训教学缺乏明显的岗位性。 从目前各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组织情况看,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会计单项实训。 这种实训主要是配合各相关章节的学习进行的。如会计基础教学中所开展的会计凭证填制;总账、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等。会计单项实训活动的开展,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种实训活动既是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开始,也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 二是会计综合实训。这种实训活动一般安排在毕业前进行。这种实训活动较前一种会计单项实训活动而言,涉及的业务类型多, 会计核算难度更大,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会计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适应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开展的会计实训活动来看,无论是会计单项实训还是会计综合实训,都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开展的会计实训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分岗轮岗实训教学则不多见。

二、改进中职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展中职会计教学。根据中职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的实际,建议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讲授小企业会计准则知识点。同时考虑到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间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作适当延展,即在讲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可适量加入企业会计准则的部分内容。

2.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用原始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建议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用原始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初接触会计时,使其所学与会计实际一致,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激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笔者所在学校在2011级会计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改变了会计基础教学中一直沿用文字反映经济业务的习惯做法,改用原始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加强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认知能力;二是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也由原来的一学年(第一、二学期)改为一年半(第一、二、 三学期),进一步凸显会计基础课程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会计综合实训中采用分岗与轮岗相结合的方式。按企业会计工作,设立基本会计岗位进行实训业务,包括会计主管、出纳、 流动资产核算、存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利润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等,分岗实训可以创设一种贴近实际、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会计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在此基础上,通过轮岗,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综合实训中采用分岗与轮岗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要解决好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岗轮岗实训涉及各会计岗位的业务,业务处理涉及的知识点多,实操性也非常强,因此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经验和问题处理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二是分岗轮岗实训对课时量要求较多,必须对课程及课时做出合理的安排。

对中职会计教学 篇2

关键词: 中职会计教学    职业能力    影响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种初、中级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的任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中职学校一个普遍现象是学校生源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低,即使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因此中职会计教师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对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职业能力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教师教学能力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作为支撑,会计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直接影响专业教学效果。首先,会计专业的教师对本专业的知识要“精”。只有教师精通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概念性的或者对某项业务处理方法上的错误,显然就是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不“精”造成的,这样教授的学生会在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上混淆不清、模棱两可,这样可以说是误人子弟。其次,会计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博”。只有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把专业知识给学生讲透、讲明白。第三,会计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会计这种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每年会计从业人员含会计教师都必须接受会计继续教育,以便接受知识的更新,一成不变、一如既往地向学生讲解“陈年旧账”,使培养的学生适应不了会计行业的职业需求。

(二)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人们常常把大学比做“象牙塔”,主要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较少,教师、学生都非常单纯。但是,中职教育作为一种以强调应用为主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中职教育教师必须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会“教”,更重要的是会“做”,因此会计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对“以就业为中心”的中职会计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双师型”教师才能满足中职会计教学需求。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会计实践实训,这样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学好会计这项专业技术。因此,中职会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与社会接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三)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其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都是没有通过国家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会计专业的学生相对其他如理工类专业来说综合素质还好一些,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中,仍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指责,有的是单亲家庭缺乏关爱等,教师适时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来说就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走出考试失败的阴影,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积极面对日后的学习生涯。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心理教育能力是中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

二、提升中职会计教师职业能力的途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关键,职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中职会计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養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

(一)中职会计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工作状态,敬业爱岗,这是成为称职教师的前提。此外,教师还应通过自身学习、研究或参加一些专业培训、讲座、进修等,把专业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牢固。为了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可以要求专业教师日常集体备课,特别是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更应该共同探讨,或者教师之间经常相互听课,校内校外的、非本专业的课程都可以听,现在每年很多中职学校都会开校际公开课,这种形式不管是对开课的教师还是听课的教师都大有裨益。

(二)中职会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只会说不会做是不行的,理论必须付诸实践,提高会计教师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会计师来校讲座,他们对会计各项业务的处理可以说都得心应手,与他们交流可以学到很多实战经验,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更充实、更生动。

2.学校要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如可以与某家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或每学期安排一部分会计教师到事务所做真账,让教师在会计行业一线提高实践能力,这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不过这种形式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保障机制才能实施,如安排到事务所的教师本学期不安排教学任务但同样计算工作量,他们在事务所做账,那他们的薪资待遇要合理,都需要校方给予大力支持。

3.学校在教师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同时,鼓励会计教师去企业兼职,不仅可以增加个人收入,更重要的是自愿自觉并且长期从事会计工作,对会计教学质量提高大有帮助。而且他们作为本校教师,更愿意把所见所学在教师间交流,使大多数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总之,就是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才能教出有水平的学生。

(三)一部分中职生的心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中职专业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变化,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疏导知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疏导开通,让他们调整好心理状态,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没有观众,再好的演员都无的放矢,要上好课,首先就要抓住学生,让他们都专注到课堂上,再来传道授业解惑。

(四)明确中职会计教师专业能力的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师的工作效果对教师职业能力进行判断,并按照标准进行考核。如对一些年轻教师,除了对其课堂教学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外,还要保证新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能力。对于一些资深教师,在新教师的考核标准上还要再增加一些内容,比如课题的研究,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等,提高考核要求。考核的形式不限于此,还可以举行教师技能竞赛,就像银行要定期考核一样,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师,学校要有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考核不通过的教师,要组织他们向优秀教师学习,总结不足。考核制度对教师形成一定压力,促使他们提高业务能力。

中职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很多,应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与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这三种职业能力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非常重要,前两种职业能力是从知识与技术上对学生进行培养,第三种能力是从心理上关心教育学生,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偲玮.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夏卉荣,尼勃斐,等.提高中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5.

[3]谭碧.试论高职会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J].价值工程,2013(12):244-245.

[4]王朋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5]郭改英,郑河清,柴凤兰,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师职业素养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06):58-62.

对中职会计教学 篇3

一、会计技能竞赛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 有利于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

会计技能竞赛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评估方式, 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会计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同时可以很好地衡量其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开展有效的会计技能竞赛, 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会计技能型人才的重视, 与中职教育的理念相符合, 对于中职会计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会计技能竞赛的帮助, 能够有效地反馈出学生在会计知识学习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方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手段, 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会计技能竞赛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 可以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 还可以促进教师针对比赛的结果, 不断完善日后的会计教学计划, 从而有效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促进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 有利于联合教学和企业, 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

会计技能竞赛可以与企业以及市场需求形成有效的对接点, 对于会计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优化作用。在技能竞赛中, 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得到更加直接的反映, 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找到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而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的理念, 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提升,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一般来说, 有相关用工需求的企业往往都会比较关注技能竞赛, 并且许多企业会从技能竞赛中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人才。这样保证会计教学与企业招聘形成了良好的对接。从技能大赛中选择适合自己公司发展需求的人才,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的人才来源更加宽阔, 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二、以竞赛促教学, 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 结合社会发展, 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的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职院校举办会计技能竞赛, 应该以会计教学的大纲为标准, 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设置竞赛, 从而逐渐完善考核, 优化教学方法。例如, 在开展相关技能竞赛的时候, 应该结合所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时候, 可以开展相关的技能竞赛。因为在以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时候, 每个人都需要在法律的规定下开展工作, 应该遵守法律和基本的道德。同时, 通过竞赛, 还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教学的不足, 从而不断优化课程结构, 与社会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例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置案例教学情节, 使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案例, 对于会计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有更好的认识, 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生会计学习的水平。

(二) 注重实践联系, 提升会计技能水平

在会计技能竞赛过程中, 涉及的项目包括点钞、打传票等一些传统竞赛。通过这些实践性项目的竞赛,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注重开展一些与竞赛题目相似的教学, 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一方面, 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实验室中进行基础内容教学, 模拟真实的情境,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另一方面, 可以开展校企结合, 进行校外实践。与一些合作的企业进行联合, 到企业中进行实训。这样, 通过真实的情境, 可以使学生对于会计技能的实践应用有更好的把握,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在以后也就会更好地融入社会中。

(三) 完善评价, 建立模拟测试机制

会计技能竞赛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成果的考核, 是对于学生综合会计技能的检验。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更加真实地展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考核, 完善评价体系。例如, 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模拟测试, 选择一些与竞赛题目比较相似的题目, 这样可以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会计专业知识, 对于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水平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在模拟测试完成后, 教师可以对于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评估, 帮助学生找到技能存在的薄弱点, 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提升, 最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提高中职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 中职会计教学是众多学者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探索, 实现学生会计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 通过会计技能竞赛, 教师可以学习运用一些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情况进行应用, 从而有效促进会计专业教学的发展, 提高中职学生财会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秋, 徐正来.谈提高教师技能操作水平有效途径的建议[J].知识经济, 2015 (21) .

[2]胡蓉, 易晓冬, 覃兵.偏离与回归: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审视与优化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16 (6) .

探析中职会计教学 篇4

因此,在新环境下,中职学校必须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实现会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二、从职业角度开展中职会计教学的重要性

从广义上看,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

对于在校学生,从职业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环境下,从职业角度开展中职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新课标下,中职学校必须培养综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行业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必须将职业理念引入教学活动中,因此,从职业的角度进行中职会计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会计专业,有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丰富的练习,很难熟练的运用会计岗位知识和技能。

因此,从职业角度进行中职会计教学,不仅能对现有的中职会计理论知识体系进行完善,还能极大的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岗位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对于中职学校,从职业角度开展会计教学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三、当前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实用型一线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能适应市场发展,因此,对于中职会计教学而言,通过实践检验,是考察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从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情况看,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一,不注重实践教学。

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保证中职会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当前,中职会计教学中,还没有树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理念,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会计专业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并没有让学生将学到的会计知识应用在实际中,这就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水平低,难以满足会计岗位的职责需求。

第二,实训课时过少,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其教学活动大部分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课时很少,同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其提高到相应的高度,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并不能真正的掌握一种技术,从而严重的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基础知识已经成为每一个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但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停留在手工模拟实训且没有结合电算化应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就业后,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学习、磨合会计电算化软件,甚至有的会计专业学生难以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需求。

第三,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在当前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和学生没有更多的交流沟通,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这一方面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会对中职会计教学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前,从事中职会计教学的教师,要么是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缺乏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要么是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这就对中职会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职会计专业缺乏理论、实践双型教师是当前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职业角度下的中职会计教学

第一,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在新环境下,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教学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指明中职会计教学的方向,才能促进中职会计教育的发展。

在职业角度下,中职学校要从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会计专业学生德、智、体各项要求,培养具有一定会计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各项会计技能,并具有良好的会计实践能力,高尚的会计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不仅要依靠理论教学,更要依靠实践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中职会计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改革中职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其文化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差异,加上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的设置教学课程,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的改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经常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开展单项模拟实训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基础会计》时,可以分项开展审核实训、记账凭证填制、会计账薄实训、结账实训、错账更正实训等单项模拟实训活动;

在讲解《成本会计》时,教师合理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进行制造费用分配表编制、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实训、成本计算表编制等各项培训活动。

当学生学会一门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经济业务综合模拟训练,例如学生在学会《成本会计》的各项知识后,学生可能会学会一些关于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折旧费用、管理费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会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各个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计算,这样在培训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成本计算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基础知识已经成为每一个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转移到计算机会计实训中,让学生能利用相关财务软件进行建账、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自动生产财务报表等,培养学生的电算会计能力。

另外,为提高教师对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视力度,中职学校要将会计实训教学纳入整个会计专业的教学规划中,设置会计实训科目,并在考试中增加会计实训考核,从而为会计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职业角度下开展中职会计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课堂当成是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利用这个平台,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的应用启发、讨论、案例等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实训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适应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会计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这样学生能真正的感受企业对会计岗位的要求,从而找出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这对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对于会计专业,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职业素质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会计行为,才能保证学生自觉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五、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职业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改革中职会计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水平,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道德素养高的会计人才。

对中职会计教学 篇5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69-01

全社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早已达成共识,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也就是“操作型”人才。作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师,我觉得本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距离中职教育设定的培养目标还是相去甚远的。多年来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甚至在校期间《基础会计》课程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能独立或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我认为与下述原因有关:

一是与财会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性质有关。财会工作的性质主要是与凭证、账簿、报表等书面的东西相联系,财会人员的工作地点也是长期在办公室里进行。这样就容易引起人们误解,以为财会专业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书本教学和习题训练,而不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对财会专业操作技能训练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投入就比较欠缺。

二是与中职生生源素质和《基础会计》课程设置有关。众所周知,中职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基础会计》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课程,加上现在的中职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分析理解能力不强,学习上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学习起来十分吃力。而且《基础会计》课程一般只安排一学年的教学课时,既要讲理论又要进行实训,即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很多时候也有事倍功半的感觉。在教学实践中只能对一些必要環节进行账务处理训练,根本没时间对学生进行各环节业务的系统训练,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和掌握懵懵懂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只是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掌握上,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普遍低下。

作为中职学校,实践性教学已成为各专业教学的重要特征。《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基于长期教学一线的体会,我认为加强《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应该对以下方面进行关注。

一、调整《基础会计》教学设置

《基础会计》作为中职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建议把课程教学时间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理论教学和单项实训阶段,一个是综合实训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单项实训,比如讲会计凭证时,教师可以把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发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接触各种不同的原始凭证,体会实际工作中原始凭证是如何记录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讲到记账凭证的填制时,让学生观看一张完整的记账凭证是如何填制出来的,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如何附在记账凭证后面的,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期末把全部的记账凭证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的……等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穿插来达到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进入第二阶段,在对学生单项实训的基础上,就可以集中安排时间按照会计核算步骤对学生进行综合操作实践训练,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业务、初步了解和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这样做就相当于用实践训练“这根线”把第一阶段学生单项实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实践训练,就能理解、掌握财会工作的各个基本环节和操作步骤,把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实际工作的岗位资格。

二、用实践性技能训练来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生源特点,《基础会计》采用实践性教学训练,不仅适宜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学习《基础会计》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避免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也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多进行一些实际账务处理训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反过来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论知识学习中难以理解消化的内容,改善和提高学生理性思维理解能力,争取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会计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奠定基础。

三、利用技能大赛促进《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专业技能竞赛为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引领了努力的方向。对于财会专业而言,学校、市级、省级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主要是考察学生《基础会计》账务处理的掌握能力和会计软件的应用能力。这就为《基础会计》的日常教学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技能教学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努力压缩理论知识讲授课时,提高专业实训课时的比重,应尽量使实践训练学时占到课程总学时的二分之一,不断提高学生手工帐务处理和计算机账务处理操作能力。

四、对《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建议

《基础会计》的考核成绩应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书面笔试考核,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试卷内容,主要是考查《基础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题型可与会计上岗资格考试一致。第二部分是考核实践能力,这部分考核内容又细化为两部分:一是手工账务处理过程技能考核;二是电算化账务处理过程技能考核。这部分考核不需要组织专门的考试,可以放在学生平时学习实践过程中进行。这样既与我们提倡的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相吻合,又与目前大部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是我们财会专业教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期望和要求,才能不断提高财会专业教学水平,才能吸引更多人对中职教育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许瑞林: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内江科技[J].2011(7).

[2]张梅俊:浅谈《基础会计》课程中实施实践性教学的运用.素质教育[J].2013(4).

对中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改进原则,措施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和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成本管理人才,是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实际工作对成本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了解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改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无论是在教学计划还是实际教学工作中,成本会计教学都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培养应用型成本会计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被忽视

实践教学是成本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具备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成本管理工作的能力素质。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课程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小,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实践能力差,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多年来,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本职工作。如何加强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关注的主题。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成本会计教学一直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先完成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然后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进行模拟实验,毕业前到单位短时间实习,返校后写一篇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这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人为地分成两块。由于在校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成本会计工作,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感觉成本会计理论很抽象,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而学生在最后进行模拟实验及到单位实习时,又觉得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得不到有力的保证。

(三)现实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实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

专业实习,因为接纳单位、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不能落实实习单位,使专业实习不到位。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因一些单位成本会计业务少,会计处理方法简单,实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改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将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之中

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达到其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目标,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广泛有效的应用。比如,教师在讲授“成本和成本会计”这一理论问题前,可结合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观察或了解到的现象及事物,对该理论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具体问题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情境教学或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最后对该理论问题作出较为深入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讲解。这样“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产品成本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创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交融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能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它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技能;改变了教学交流和学习的单向性,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成本会计教学环境与互动空间,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枯燥无味的成本会计理论表现得生动有趣,动画、音乐、图像等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制作的成本会计课件,通过简单的操作,生动、清晰地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使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而有序。为加强对学生成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已成为必然。

(三)实现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最佳组合,力求实现教学形式和效果的统一

目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普遍采用的形式和手段有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单位实习、单元练习等。但是,情境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社会调查、课题设计等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尚未得到广泛而有效的运用,必须加强这些形式和手段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教学是一种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 有效地激发联想, 唤醒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 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信息强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在教学中, 可安排学生到某一工业企业参观产品生产技术过程, 也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产品生产技术过程、生产组织特点录制的录像片, 对成本计算对象的经济内容予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显示与剖析,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实际, 理解成本、生产费用、成本计算对象等概念, 掌握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设计成本计算方法的技能。

2.演示教学是一种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增强教学效果。比如,“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学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可通过教师制作的成本会计教学课件或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软件,对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予以形象、生动地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在理解生产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地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各项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的方法以及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技能。

3.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个教学案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 提出解决方案, 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可应用到“成本的作用”、“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章节中。比如, 通过近期媒体公布的有关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典型案例, 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依据和行为规范, 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 保证成本会计资料真实、规范、及时和有用。让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中, 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培养自己应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

4.社会调查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调查, 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 了解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高、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亏损企业作专题调查, 发现这些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让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训练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题设计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 (课题) 设计, 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是对学生学习课题相关知识情况的检验, 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这种教学形式可应用到“成本核算程序”、“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章节中。比如, 通过“成本计划方案”课题设计的完成, 不仅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成本计划的结构、内容、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成本计划在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 学生的成本会计职业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也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上述各种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 它们的特点、实施环境和条件要求不同, 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也有区别。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 对这些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和使用, 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英蓉.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思考.决策与信息, 2005 (8) .

[2]欧阳清.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财会通讯, 2005 (6) .

[3]于玉林.新世界会计发展趋势.审计观察, 2005 (4) .

对中职会计教学 篇7

信心是相信个体的愿望一定能实现的心理, 它会影响个体的智力等各种潜能的发挥。因此, 笔者十分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念, 告诉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不应该的, 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因为智力存在缺陷, 而是同学们在过去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 同时结合学科教学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一些方法,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例如, 在学生刚开始上“基础会计”时, 笔者就给他们列举了若干师兄师姐学好会计学科, 升上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或毕业后就能顶岗的成功例子;另外, 笔者还专门从二年级请来会计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 使学生树立起能学好会计学科的信心。随后, 在开始的几次小测验中, 笔者有意降低难度, 让学生都能及格, 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之觉得会计学科并非如想象般难学, 从而使学生有信心学好会计学科。

2 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巴尔扎克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说:“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记忆。”我国大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 笔者很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会计学科的兴趣。

2.1 利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会计实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学生往往比较关心、渴望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 关心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在讲授原始凭证时, 笔者解释说, 学生入学交纳学杂费获取的财政收费票据, 就是属于合法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 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接触过哪些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有的说车票, 有的说电费发票, 有的说水费发票……在讲授会计客观性原则时, 笔者列举了美国安然事件说明了该原则的重要性。又如在讲授什么是主营业务收入, 什么是其他业务收入时, 笔者就列举了潮州市名瑞服装厂出售其制成的晚礼服、婚纱等服装获取的收入就是主营业务收入, 而将制作服装用剩的布料、纱线等材料出售获取的收入就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这样, 学生马上就能理解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不同。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运用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艺术,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从早到晚坐在教室听课比较容易产生心理疲倦, 教师在课堂上就要适时巧妙地用趣味、幽默的言行给予适当的刺激。在讲授产品成本计算时, 针对现在的女生来学校读书会带上镜子和梳子, 爱打扮而没心思学习的现象, 笔者就列举时下女孩子爱漂亮的各项花费, 帮其计算爱漂亮的成本, 继而谈起家长培养子女的“成本计算”, 然后话锋一转讲述了产品成本核算与人的培养成本的共通性。这样在同学们大笑之余既调节了气氛, 使他们深刻地认识了产品成本核算, 同时也纠正了女生目前的错误消费倾向, 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 使其用心读书。

3 优化教学节奏, 活跃课堂气氛

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与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进度息息相关。教学内容的失准, 不仅会销蚀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加学生的认知障碍, 而且还会影响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因此, 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坚持“够用、实用”原则。在讲解重点、难点内容时, 如会计分录的编制, 账簿的登记及结账等要详细、深入, 必要时可重复, 放缓讲课节奏, 启发学生、让学生发问, 逐一攻破重点、难点, 讲练结合, 加深理解;对于难度不大的内容, 在加快节奏的同时可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表现, 不时地给予表扬鼓励,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主动参与、主动配合, 活跃课堂气氛。

4 改变课程教学形式, 突出技能训练, 增强学科吸引力

会计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在教学中应突出其实际操作性, 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 采取“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 以练为主”的方式。例如, 在讲授编制会计凭证, 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的过程中, 就可以边讲边练, 以练为主,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训练的过程中深刻地掌握知识要领和专业技能。

在上技能训练课之前, 一定要注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为学生准备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等实习用品, 以及装订机、计算器、会计印章、印台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工具, 为学生提供的原始资料力求真实。通过采用会计实物进行实训, 情景逼真, 让学生找到当一名财会人员的“真实感”, 学习兴趣倍增, 学习自觉性也从原先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现在主动的“我要学”。

5 课堂练习采用知识竞赛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为提高练习效果, 课堂练习时笔者采用了分组竞赛形式。练习题由各组完成, 遇到解题困难时, 共同研讨解决方法。在评分方面, 也把权力交给各小组, 笔者只充当引导者和仲裁者角色。科代表则负责统计各组累计分数, 在每次练习前把前期累计分数公布, 以优取胜, 营造一种激烈的竞争氛围。采取这种形式, 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被点燃, 在彼此协作的解题过程中深刻地掌握了知识点, 在充当评委的过程中开发了学习潜力, 增强了学习效果,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几年来, 优化会计课堂教学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信心、兴趣、主动性都增强了, 同学们逐渐喜欢上了会计课, 且越学越有味、越学越扎实。

摘要:近几年来, 在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也面临生源素质低、学习能力下降、学生对前途信心不足等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 结合会计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 笔者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进, 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中职会计教学 篇8

一、情景教学法

在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改变理论教学的单调性。

例如, 学生学习“制造型企业会计核算”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筛选学生较熟悉的制造型企业创建教学情境, 把学生分配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 并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会计、出纳、原材料采购人员、核算人员等, 学生经学习不同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后, 对于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并在学习情境中融入会计核算相关的知识, 使中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学习中了解具体的问题, 从而熟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步骤。学生通过此种情境方式学习, 可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会计课堂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

二、形象比喻法

会计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晦涩的专业术语、繁杂的报表、枯涩的原理、难懂的计算往往使初学者望而却步。考虑到中职生入学年龄小、基础薄弱、社会经验不足等情况, 可以引入形象比喻法来加强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

形象比喻法, 即教师用生动、熟悉、浅显、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生疏、深奥的事物或原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比如, 在讲到借贷记账时, 将“借”和“贷”简化成一种记账符号, 类似于“+”和“-”;在讲到固定资产时, 可以告诉学生, 固定资产就相当于硬件,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 我们可以说成“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在讲到流动资产时, 把流动资产比作企业的王牌军。

三、设计教学学案

教师在应用学案导学法进行会计教学前, 首先应科学设计教学学案, 教学学案的设计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而定, 合理分析教材, 突出学案设计的重点, 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案设计首先应紧扣教材内容, 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尽可能一课时一学案, 提高教学效益。其次, 学案应具有启发性, 通过设置一定的思考题来引发学生思考, 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 使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银行存款的清查”有关知识时, 首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导学案, 将该部分内容分为3个版块, 分别为预习、课堂探究以及巩固拓展学案, 并对各学案进行精心设计, 在预习学案中,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设计预习任务, 如“银行存款有哪些清查方法?”“银行对账单与企业账目不符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学内容。在探究学案中, 教师可以先明确要探究的重点内容, 然后设置提示问题, “如果未达账项已达, 双方余额是否真的会一致?有什么方法进行验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学案中所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多媒体教学法

在现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很多学生对学习中所需的各种资料均从网络中搜寻, 这样可方便学生学习。

例如, 中职学生在学习“会计凭证”这部分知识时, 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多搜集会计凭证的图片, 让学生先查看凭证上有哪些内容, 对于不知道的内容做好相应的标记在之后的课堂上询问教师。学生查看会计凭证中所包含的内容后, 在之后的课堂上自己听教师讲解, 这样学习起来就相对简单。而且中职会计教师可充分应用网络技术, 为学生构建一个学校平台, 将与基础会计相关的内容、教学重点、案例等传到学校平台上, 学生在课后可自行下载观看, 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起到很大的帮助。课后, 教师让学生对重点学习内容做相应的复习, 并选取一个时间点在平台上测试, 从而督促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五、组织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学案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对于比较简单易懂的问题, 教师可以简单带过, 不必赘述, 但是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应引导学生一起讨论, 得出结论, 对于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在讨论结束后进行释疑。

例如, 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有关知识时, 学生对该表都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给学生提供相关问题, 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如“为什么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步骤有哪些?”“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 各抒己见,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寓教于乐,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是当前中职教育课堂改革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张平.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3 (1) :388.

[2]夏昌平.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方法浅析[J].职教通讯, 2014 (24) :55-57.

对中职会计教学 篇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中职教育主要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各类型应用人才的任务, 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也偏向于使用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教学, 以便毕业生能够胜任特定岗位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 一些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初中生往往选择放弃高中学习, 而是直接转入这类中职院校进行技能学习, 以便顺利获得毕业后的工作。然而, 一些中职院校的毕业生目前也容易遇到求职不顺利的问题, 或者是入职之后发现自己难以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工作十分吃力。从这个角度来反思中职教育的模式和内容, 在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我国中职教育最早是从前苏联引进的, 早期的中职教育将侧重点放在了传授具体的知识性内容上, 而较少关注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后, 这一现象有所改观,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 我国中职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没有明显的增强。从这个角度来看, 中职教育同高等院校相比就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再加之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教育改革和教育实施困难重重。从生源角度来看, 中职教育面向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或是学习态度不佳, 对于财务会计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来说, 还是显得较为吃力。

二、改进中职教育“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对策

(一) 进一步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 中职学校在财务会计教学方面, 也应当与时俱进, 敢于打破过去较为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 积极引入互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客观来看, 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 专业难度较高, 应用能力较强, 教师可以根据上述特点, 在这门学科教学中采取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比如, 在教授财务会计课程中教材购买费用的方面, 可以将复杂的课程设计得更加生动, 以免学生对复杂的课程望而生畏, 因此教师可以编制一些更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案例,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度。在讲授商店、超市采购类问题的时候, 可以将其设计为能够应用于财务会计教学目标的问题, 以便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 并十分容易记忆。

(二) 建立健全成绩考察制度

成绩考察制度的确立对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开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中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方面, 还要重视通过建立健全成绩考察制度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态度。通过公开透明的成绩考核方式, 不仅能够有效反应出中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真实专业水平,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学习心态。中职财务会计教学应该深入挖掘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从财务会计学科实用性较强的特点, 将对学生的成绩考察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大部分, 这样能够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真实知识掌握度。同时, 期末成绩中还应当充分考虑课堂表现部分, 一来能够对学生们的课程纪律涣散问题进行制约, 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片面考察期末成绩而带来的片面性。比如, 可以考虑将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社会实践成绩, 均按照一定的比例设计, 最终构成学生财务会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样一来, 学生们想要取得好成绩, 就必须同时兼顾三方面的内容才可以, 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方式也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帮助学生学好财务会计这门难度较大的课程。

(三)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要想中职财务会计教学及人才培养取得预想的效果, 就必须重视加强中职学校师资力量的配备。唯有财务会计领域的师资力量得到强化, 才能够真正组建起一直专业水平过硬的高素质财务会计教师队伍。鉴于此, 中职学校要从建设层面来重点打造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师资队伍, 不仅要在专业知识方面进一步强化, 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广泛应用成功经验, 摒弃日常教学中的糟粕, 全方位入手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力争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专业道德高尚的专业财务会计教师人才队伍。在组建过程中, 中职学校的视野要开放, 不要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 还可以通过同企业解除并积极寻找优秀的人才来学校任教或者开设讲座, 进一步丰富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 更多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契合。与此同时, 中职学校的教师也要树立起主观能动性, 积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抓住时代机遇, 为中职学院的财务会计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中职教育的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流程中, 教师要具备能够发现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只有从事中职教育的学校从根本上认识到为社会培养财务会计人才的重要意义, 才能真正推动财务会计这一专业优势地位的凸显和可持续性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健全, 整个社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大, 中职学校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树立先进、科学的财务会计人才培养观念, 并形成与之配套的系列理论、实践措施, 共同推动财务会计实际教学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我国对于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力度也不断加大。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随着我国产业转型的深化, 中职教育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责任, 将为社会进一步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针对中职财务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也是如此, 将进一步补充社会中的财务会计人才, 我国广大中职教育学校应当对财务会计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思考

参考文献

[1]高红玫.改进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2.

[2]刘相杰.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J].2013, 14:.

对中职会计专业定位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中职;会计;定位

一、中职会计专业仍有发展空间

(一)会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中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指出要加快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为单位会计基础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形成不同类别和层级会计人才的合理布局,为高级会计人才提供重要储备。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着力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同时,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到2015年,实现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人才比例为5:35:60;到2020年,使这一比例为10:40:50。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需要高级会计人才、又需要中级会计人才还需要大量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初级会计人才。

(二)会计职业的具有层次性。会计职业分高三个层次,会计项目层次、会计综合层次、会计管理层次。会计项目层次是会计职业活动的基础层次,它们以技能性工作为主,是特定岗位上简单重复作业,通常仅以会计业务处理的精确程度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综合层次是会计职业活动的中坚层次,它们是以技术性工作为主,能在其负责的全部业务范围内,享有相对自主的会计职业判断权,并通过指导、沟通、复核、综合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会计管理层次是会计活动的最高层次,它们通常与行政权力有关,拥有明确的授权,能在具体有管辖范围内组织和领导其他会计岗位工作,并通过会计信息的优势参与企业管理。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长期积累,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经验,有能力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动手能力,掌握相应的会计技能。

(三)企业用工越来越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在招聘员工时对工作内容所对应的人才规格的要求更加符合实际,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很大的改善。对于会计基础岗位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工作勤恳踏实,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中职学生。特别是中、小企业会计业务量少、业务简单,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持证毕业生完全能胜任岗位需要。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是中专学历会计人才的需求主体,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留下空间。

二、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大环境下,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仍沿用过去人才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思维方式培养目前的中职学生已经不合时宜。原有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岗位面向和职业层次定位过高,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的实际能力很难达到目标要求,导致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对口就业率低,该专业的办学规模萎缩等现象,严重影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亟需中职学校转变观念,面对现实。

(一)中职会计人才就业现状

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记帐、出纳等基础会计职能岗位、仓库保管、收银、统计等会计前边缘职能岗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对口,从事文秘、销售员等。就业领域宽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二)确立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相关岗位职群的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会计职业活动是表现出来的多种综合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会计职业活动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从内容上看,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化基础、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身心健康等。

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中、小型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从事会计核算及与会计事务相关岗位的工作。

岗位层次:中、小型企业出纳、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银行出纳;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等。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市场定位

(一)为中、小型私营企业培养会计人员

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私营企业1136.27万户,其中小规模的占绝大多数。小型私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业务相对简单,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对会计人才规格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这为中职学校的会计人才的渗透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二)为农村培养会计人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继续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近年国家又进一步提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行农村村务公开化的民主管理进程等政策。提高农村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扎实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成为农村会计工作的方向。而现有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说明,农村对中低层次的会计人員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大量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将担当此任。

(三)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财会知识的基层经济工作人员

对中职会计教学 篇11

教学实效性的含义

教学实效性源于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可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结合现如今的教学, 有效教学则更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益。

提高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职基础课教师对教学的关注点应该由以往的理论、课本主导转为更加关注教学的实效性。但部分教师由于教育理论缺失和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对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认识不深, 把握不准, 教学目标形似神非, 缺乏必要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对于中职基础会计这门学科来说, 传统基础会计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

中职基础会计教师偏重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 忽视了指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 导致实践操作的薄弱。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育模式下, 学生也许学会了书本知识, 知道如何编制分录、如何编制报表, 但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去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科书为依据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 灌输理论知识, 等到课程结束时, 学生可能对该门课没有一个宏观和微观上的了解, 甚至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学习后, 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 “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反思:传统教学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

提高教学实效性已成为当今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其衡量标准是教学的效益, 这种效益体现在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实效性和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立足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 关注教学实效性,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和必由之路。

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对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对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 创设轻松氛围,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首先, 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教师要和蔼可亲。每堂课都能从愉快的氛围中开始, 这在中职学校, 尤其是在较为枯燥的基础会计课上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个传导现象:当教师走进课堂, 露出灿烂的笑容, 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时, 转过身来看到的也是学生阳光的笑脸———教师此时心情好极了, 学生们心理受到暗示。这样, 一堂课就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开始了, 学生的积极心理就会发生作用, 他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就更容易了。二是教师注意课堂语言, 要多运用诙谐幽默、生活化的语言或例子。因为幽默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助燃剂, 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 令学生轻松愉快, 消除紧张, 淡化焦虑。如在讲固定资产概念时, 其中一句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物质, 讲解时可举例:汽车开着、开着会不会变成飞机?楼房住着、住着会不会变成球场……”。学生会在开怀大笑中理解这一概念。

其次,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往往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他们有时甚至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因此, 对学困生来说,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调整学习和作业的难度, 让他们做几道简单的习题, 树立他们的信心;上课时教师针对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进行提问, 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告诫他们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天资不聪明, 应从学习态度、方法、意志力等方面去寻因。教师平时多用激励和肯定的语言, 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欣赏。

(二) 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本着“易教易学”的原则, 以教材为纲, 以人为本, 精心备课,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讲解内容。研读讲解内容前, 应先看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内容概述, 理解每一节的基本要点, 掌握每一节的梗概, 弄清每一节的重点、难点。对于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反复点拨阅读, 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 完成复习题、自测题,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如笔者在讲授“资产负债表”时, 就是运用“三步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出发, 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 会计来源于经济生活, 又服务于经济生活, 要用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 在学习“资产负债表”时, 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根据某公司2012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 我们把明细账的数据录入总账中, 然后分别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登记总账,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数据反映出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入本节课的思考状态, 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展。

其次, 鼓励质疑。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问题, 还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楚、或表现出不耐烦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所以, 即使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时, 教师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 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

最后, 实践体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实践资源”。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 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要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验等。比如学“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时, 我们应提供给学生账户式和报告式资产负债表,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等。

(三) 善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虽然新教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语言精炼, 图文并茂, 版式明晰, 举例简单明了, 但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如采用单一注入式教学方法, 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使课堂显得沉闷。因此,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如观看会计相关内容视频、PPT演示等, 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与理解基础会计知识的内容, 以便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首先,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媒体不仅具有听觉效应, 还具有视觉效应,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课堂感染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它不仅具有直观、生动、形象, 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 而且可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 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 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感受, 从而启发学生联想、思索、判断、创造, 最后得出结论, 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其知识面, 增加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第一, 在导入新课中运用多媒体手段, 可渲染气氛, 设置情景, 衬托主题。这样, 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识、新内容;讲授某些概念或职能、要素、方法、原始凭证种类、记账凭证内容、账页格式、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环节等问题时由于问题繁多抽象, 教师难讲清, 学生难理解, 而此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易讲、易懂、易记。第二, 可以在讲教材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不易突破, 此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启迪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有助于教学。第三, 在讲某些问题的比较说明时可运用多媒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 增强直观性, 这样印象鲜明, 容易理解, 便于记忆。另外, 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等功能, 可以将例题编制成实际演练的形式, 让学生有选择地加以演示。通过演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的好习惯。其次, 利用多媒体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的运用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知识具体化, 整体内容分解化, 特别是掌握宏观和微观知识体系和知识点时, 通过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方式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直观地联系在一起, 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掌握、拓展所学知识。例如, 在讲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模块八———会计核算程序任务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观看FLASH短片进行学习, 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操作, 还可以运用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归纳总结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如下: (1) 根据原始凭证来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 编制记账凭证 (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 。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 (3) 逐笔序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 (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 。 (4) 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 (5) 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根据记账凭证) 。 (6) 期末, 按照对账的要求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 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数, 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 (7) 期末, 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 编制会计报表。

另外,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拓展学习。网络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 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 为教与学开拓了更广阔的时空。因此,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和学生实际, 设计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 让学生到网络“海洋”中去遨游, 如解疑释难、观读案例、查找资料、交流学习方法体会等, 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 突出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

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思维能力的提高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其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就很难提高。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育学生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把学习的过程变为发现问题的过程, 并在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 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而不单纯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 提供充足、典型、完整的直观感性的资料, 让学生在尝试操作、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 学会学习。如教材中给出了会计主体含义, 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笔者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大胆猜想, 尝试着论证为什么先提出会计主体这个基本假设。企业如何被确定为会计主体?确立会计主体的意义?通过几个问题的分析、归纳、猜想、论证, 会计主体这个看似简单而理解又有些困难的问题, 就可以被学生解决了。

其次,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探究赋予了学生积极、主动和创造性, 学生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 从而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如在讲授“账户分类与结构”时, 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结论是“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账户同属资产类账户, 因此学生提出质疑:资产类账户结构借增贷减, 而累计折旧既然属于资产类账户, 那么, 第一, 它为什么贷增借减?第二, 它的结构显然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同, 为什么不把它列为负债类账户?笔者并没有简单地为学生下结论, 而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第一, 负债含义是什么?第二, 资产类账户结构是如何表达的?第三, 累计折旧账户按用途结构划分又可称为什么账户?学生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综合等一系列自主探究过程得出结论:累计折旧是具有资产类和调整账户双重身份的账户, 它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 它与被调整账户“固定资产”的记账方向正好相反, 所以从资产账户结构与负债含义来分析, 累计折旧是属于资产类账户是毫无疑问的。以问题为导向,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再次提出问题, 然后再解决问题, 这样就使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索而获得发展。

另外,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 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受到思维水平的限制, 在认知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往往比较容易发现他人行为上的一些问题, 而缺乏对自己行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因此, 在教学上注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方式, 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主地解决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组织交流能很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 在教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时, 学生对此公式又称“会计恒等式”提出质疑, 原因是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各种各样的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基本要素在数量上发生增减变化后, 它会不会打破这个平衡关系呢?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 讨论氛围非常热烈。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的列举了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 双方以等额增加, 仍然保持了平衡关系;有的列举了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 双方以等额减少, 平衡关系仍然保持;还有的列举了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权益之间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 总额不变, 显而易见平衡关系仍然成立。学生间通过合作交流, 进一步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互相得到启发, 共同获得提高。

(五)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

基础会计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而理论比较抽象的特点, 对于初学者, 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从未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 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 学生在理解了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后, 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 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会计知识, 让学生直接参加各种会计模拟活动, 参与各种各样的会计实践。这种实践可以是在学校模拟会计工作, 也可以直接到社会上见习会计工作。如笔者在讲授“资产负债表”时, 就运用了“实际模拟法”进行教学。根据公司提供的一套2007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在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制作资产负债表。通过学习操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使学生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从理性认识又回到了感性认识, 提高了他们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笔者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 通过“基础会计学模拟实验”, 对凭证、账簿、报表等账务处理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所以, 笔者认为在学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 指导学生通过做模拟实验, 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 账簿登记, 编制报表的具体操作方法, 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 既能通过实践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 又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反复的学习与实践, 更有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 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通过学生间相互点评, 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 获得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收获的喜悦, 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

结语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分类导学, 因材施教, 采用启发式教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 做好基础会计教育教学的研究,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样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 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的要求, 结合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重点论述根据课程特点、突出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索和研究, 以达到推进高效教学, 提高基础会计课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快乐、主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讲授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9.

上一篇:微电影的轻广告传播下一篇:协议控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