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课程

2024-09-17

中职会计课程(精选12篇)

中职会计课程 篇1

摘要:以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为出发点, 剖析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 同时也提出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 实现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但是目前经过中职教育的会计专业学生, 相当大一部分很难独立从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导致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不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 其中,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陈旧, 不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特征, 不符合会计职业的要求, 是导致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材内容的安排未能考虑学生本身的基础

目前, 中职会计专业所使用的专业教材都是在近几年会计制度改革大潮中, 通过融入国际会计准则, 并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而编写形成的, 内容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 但无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

1. 教材结构的顺序未体现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过程, 不

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未能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知识数量上安排过多、程度上过深, 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同时又削弱了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 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调, 因而学生学完会计课程后, 实际操作起来仍显得困难。中职校的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基础学习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自觉性较差, 能力不强, 对学习系统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普遍感到吃力。

3. 教材内容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会计的新问题、新动向。影响学生对未来会计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的展望与预见。

(二) 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是按“学科化”为导向来构建的, 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 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 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 课程标准偏难。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基本沿袭几十年不变的普通中专课程标准, 未能充分考虑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 在校学习期缩短等客观原因, 造成课程难度相对过大。

2. 课程设置存在陈旧、交叉重复的问题。

在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 交叉重复和“短腿”现象同时存在。例如, 教学中有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 重核算、轻监督的倾向;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重点介绍会计核算知识, 对会计监督知识涉及很少;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方面,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方面, 《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在财务分析方法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3. 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目前各中职校已开始重视课程模拟实习和社会实习的建设, 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实验室设备、软件落后, 跟不上会计发展的新要求, 实验室的管理不规范;社会实践方面, 目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之间没有形成固定长久的合作机制和关系, 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的社会实习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持久的运行机制, 无法达到实习环节的预期效果。

4. 不重视职业道德类课程的建设。

目前, 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把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 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等为主干课程, 辅之以课程实践和模拟实践。有的虽然开设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但只是流于形式。思想上的不重视和行为上的忽略, 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树立起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无所适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导致会计核算失真、会计造假以及审计舞弊等案件层出不穷的重要根源之一。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

(一) 基本思路

通过深入到社会、企业的调查研究及认真的讨论, 确定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即在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下, 以能力为中心,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 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为核心, 以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纽带, 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 具体措施

1. 以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依据, 设置课程模块。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对会计人员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可划分为三大模块:一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块;二是以培养会计专业能力为主的专业模块;三是以培养会计方法能力为主的实践和技能模块。 (1) 中职会计专业的素质教育模块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形势教育、就业指导、数学、英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体育等课程模块。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 会计专业应结合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 开设诸如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学、硬笔书法、艺术欣赏、心理健康等选修课,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模块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之中, 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 中职会计专业的专业模块应结合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岗位设置模块 (项目) 课程, 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即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出发, 面向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具体核算岗位来设置下列岗位 (项目) 模块课程:出纳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往来款项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费用核算岗位、收入核算岗位、利税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核算岗位等。教师开展以“项目课程”为主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3) 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和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各专业岗位模块校内模拟实习和集中实践两大部分。各专业岗位模块的模拟实习, 侧重于进行专业能力训练, 使学生真正具有动手能力, 缩短与实际需要的差距, 形成会计核算各岗位的适应能力。每一模块教学结束后, 均要在校内模拟实习室进行5~10天的模拟实习;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寒暑假期间和毕业前进行。主要包括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社会调查、毕业顶岗实训等实践课程模块,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得到上岗前的训练, 更好地胜任会计岗位 (群) 的工作。在实践性环节中, 还应注重学生的珠算、点钞与验钞、记账技术等专业技能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形成。

2. 按专业岗位模块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

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 在消化吸收现行教材的基础上, 从会计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 围绕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构思和编写。同时, 教材内容必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注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编订出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课程和教材———校本教材。

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专业教师不能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看做是一种空洞的说教, 而应将其看做是会计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在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领会其内涵, 把握其精髓,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会于会计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 这样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1)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 对新生进行专门培训。 (2) 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列为必修课, 将其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3) 结合案例教学,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4)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进一步推动和深入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活动, 使每个学生都具备诚实守信的基本职业道德。

三、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体系改革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是教师, 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课程的剖析、进程的拟定、技能的确定、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的组织都离不开教师。但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平衡, 个体差异较大, 同时教师的职业技能不足, 具有实际经验的实训教师尤其短缺, 教师的这种职业技能局限, 影响到改革的持续发展。因此, 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 同时要培训和引进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2.实践教学设备、手段和方式不能满足实践课程教学需要。实践性教学体系已经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但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条件的配套性能不足, 主要表现为实验室设施不足、实训基地不够、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影响到改革的效果与质量。因此, 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 丰富和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完善和培植实训室和实训教学基地, 是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雷振华.基于3+1+X+Y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山东商业会计, 2008, (4) .

[2]杨振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林业教育, 2007, (9) .

[3]孟焰, 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J].会计研究, 2007, (3) .

中职会计课程 篇2

1.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单一性强

现阶段,我国范围内各个中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仍然将教师放置在主导地位上,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枯燥,学生难以有效参与到教师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从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也就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仍然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板书教学模式,效率极为低下,在时间维度上限制了一节课程的容量。与此同时,也没有办法将理论之上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虽然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但仍然呈现出来一种不如人意的态势,即便是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使以往板书授课模式的局限性得到改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使用到的都是预先制作好的PPT,预期性准备阶段设计出来的课件难以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另外,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知识的传授速度,但是学生在提升教学速度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连做笔记的时间也没有,从而限制学生在课下的学习。

2.理论和实践之间呈现出来一种相互分离的`态势

核算流程仅仅流于形式,使会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像是在学习数学,从而也就难以培养学生的账证意识。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但现阶段我国范围内各个中职院校教学相关工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不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产品制造流程,只是依靠教师向学生讲述,学生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也就不会对车间、工艺流程等产品制造环节形成明确的认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将费用调度和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当成是客观计算工作,从而想要保证分配表格计算成果和记账凭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虽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了会计核心技能,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难以做到随机应变,最终想要妥善完成本职工作也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二、解决我国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编制和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材。在中职成本会计教学工作过程中,教材发挥出来的作用比较重要,编制出来的中职成本会计教材当中,除了应当包含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之外,也应当让基础知识和企业生产模式、生产核算程序之间形成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应尽可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真实的凭证、账簿以及成本计算单据等,以便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日后的工作形成一定的了解。另外,应当将职业技能培养当成是主要任务,使职业技能培养工作和课程基础知识有机相互融合在一起,尽可能使其和会计业务流程有机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于可以使成本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果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应当放慢自身的讲课速度,让学生做笔记,以便于可以在课余时间自学。

三、结语

浅谈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 篇3

关键词:兴趣 课程目标 情境教学 分层教学 实训操作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学科的入门课程,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概念的抽象性、内容的系统性是这门课最大的特点,这对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会计知识近乎空白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那么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之门,就得从基础会计的教学入手。

1、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进入中专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学的专业在社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将来能谋求一份理想的职业。因此基础会计的第一节课非常关键,因为它不仅是“第一印象”,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契机。利用学生对新学科的新奇感,不失时机地将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一一进行说明,并引用身边影响较大的成功会计人员的人生故事,使他们感到学习会计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从而激发其学习会计的积极性。

2、明确课程目标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布的《国际教育准则第9 号》中,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三类。同时将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沟通技能和理性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构建适应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教育体系,设置各个方面的目标,适应社会的需要。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对象及其会计核算的方法;能对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分类;能正确填制凭证并登记账簿;掌握会计核算程序;能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等,为今后的专业会计学习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2)能力目标。学生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凭证登记账簿;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的职业能力要求。3)其他目标。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诚实守信,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当然,从事不同层次会计工作的人员具备的素质不完全相同,对于中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生源普遍较差,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塑造学生的诚信品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

3、优化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探索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特点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学生的“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会所学内容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原始凭证的讲解中,课前让学生收集如购货发票、学费的交款条等单据,并对单据进行分析,提出“怎样才算原始凭证”,“怎样的凭证才能入账”,“它们的共性是什么”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出原始凭证的概念、填制要求和审核。

3.2分层教学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參差不齐,老师们普遍感到组织教学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课堂教学呢?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门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记账凭证的编制,也就是会计分录,而会计分录的关键是找准会计科目。所以我要求学生必须背诵会计科目名称及性质,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好一些的学生用1 周的时间,稍差一些的用2 周的时间,要求有的学生能总结出不同科目的性质,有的学生能像老师一样当众讲出会计科目的名称及性质,有的学生能编出练习并给出正确答案,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得到了展示的机会。

3.3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会使整个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如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及内容的更改,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费时费力,达不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真实的凭证、账簿投影到屏幕上,学生掌握起来既直观形象,又能明白填制凭证和错账更改的具体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4、加强实训练习

基础会计的重点就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即:凭证———账簿———报表整个账务处理程序的操作,而这几块的特点就是理论抽象、烦琐,解决的办法就是化理论为实训,打破“先学后做”的传统,采取“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通过实训来掌握理论。通过实训,首先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枯燥的理论教学变成了有趣的模拟实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其次,炼就了学生会计操作的基本功。通过实训,规范了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要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最后,巩固了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具体情况,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扎实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为学好其他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宗武,王惠珍.关于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7)

[2]刘英姿.提高“初级会计学”教学效果的尝试与思考[J].会计之友,2008(9下)

[3]邵瑞庆,刘睿洁,姚津.我国本科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08(10上)

[4]王雄.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革新及美国经验的借鉴[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72-73

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篇4

关键词:会计教学,中职学校,教学发展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职教育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有很大不同, 以前工作分配或中考、高考录取率偏低等因素, 选择中专学校的学生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 而现在恰恰相反, 大部分都是成绩不好, 被逼读中职学校, 或父母让其小孩在中职学校混两三年的现象大有人在, 这样造成中职学校的生源整体素质不佳, 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学习成绩一般, 厌学现象明显。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存在此种问题, 每天无所事事, 来学校上学其实就是为了敷衍父母, 没有方向, 没有目标, 对于老师上课的内容, 根本不听, 也听不懂。

(二) 上课喜欢讲话、聊天, 缺少对教师的敬畏。因为他们正是花季雨季的年龄, 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看法, 而且这一阶段又正好处于青春反叛期, 逆反心理非常明显, 稍有不如意, 立马体现出来, 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 弄得老师都下不了台。这可能与一些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举措失当或本身属于独生子女有关, 他们从小没被教育好, 练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上课爱睡觉。不想上课, 不愿听课, 是中职学生的通病, 加上不能讲话, 觉得睡觉是一种解脱, 而且有些学生天真认为上课睡觉是自己的权利, 老师无权关涉。

(四)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上课心不在焉。有些学生好像很认真, 不讲话, 不睡觉, 但是每天浑浑噩噩, 把学校、教室当作监狱, 对校外世界心神向往, 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当然, 还有很多爱学习的好学生, 但是厌学的学生比例较大, 普遍性存在于各个中职学校, 使得上面一些不好的现象见怪不怪。正是因为现在的中职学生的现状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也要及时跟着转变, 不能再按以前的标准进行课堂教学,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并且现在国家、政府及社会舆论都在强调要重视职业教育, 为此, 在中职学校上好每一门课程, 就必须要适当进行一些有益的教学尝试, 以期中职学生真正能学到点东西并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而不仅仅希望他们在中职学校不出大问题呆个两三年能顺利毕业了事。在此, 现以会计专业相关课程为例, 探讨一下如何在中职学校中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二、中职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会计是中职学校中广泛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 其生命力十分旺盛, 从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 在改革开放后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形势十分令人鼓舞, 受到我国学术界高度重视。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 在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至今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讲, 学生被动地听,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磨灭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二是教学设备继续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 效果简单, 会计教学成为纸上谈兵;三是在考核方法上, 继续采用单一的纸面试卷为主, 分数在成绩中占主导地位,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四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虽有实习基地之名, 但实习环境与专业相关度不高, 难以保证学以致用。

另外, 从现阶段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 及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会计工作情况来看, 成绩都不太理想, 这既有学生缺乏有效学习方法, 不懂得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等方面的原因, 也有教师在会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因素。

三、提升中职学校会计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 选择合适的会计案例, 深入浅出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会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此种方法紧扣案例的同时, 能把会计理论知识生动体现出来。在教学中, 案例引用有很多好处, 它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活灵活现。但是我们的中职学生知识素养普遍不高, 这样就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案例的引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学习欲望。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职学生视野不够开阔, 很多知识都没接触, 很多东西都不甚了解, 他们对一些经典的案例闻所未闻, 有的甚至连一些公司名称都没听说过。这样的话, 最好挑选耳熟能详的公司相关案例, 他们才能知晓。选择合适的案例之后, 还要把它通俗易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做到文字简洁, 案例太长, 学生不想花时间多看;同时要做到通俗化, 太书面或专业化, 学生看不懂, 易打击学习积极性。所以把一些经典案例呈现在中职学生面前还需要一定的技巧, 也是一门艺术。例如, 讲解原材料和库存商品会计科目时, 以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例, 讨论它们的原材料和产品分别有哪些。肯德基的强项是鸡翅, 而麦当劳的优势是汉堡包, 但是两者在争夺市场时, 肯德基也卖汉堡包, 和百事可乐联手, 麦当劳也卖鸡翅, 和可口可乐合作, 加上课件上直观的图示展示, 学生的好奇心就调动起来, 而且听课认真。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来说, 瓶装可乐就是它们的库存商品, 而对肯德基和麦当劳来讲, 瓶装可乐或许是它们的原材料之一, 加点冰块后出售给消费者的杯装可乐才是他们的库存商品。通过这样有趣、通俗易懂的案例使学生明白了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性质和联系, 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转化。

(二)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尤其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现在教室普遍安装多媒体教学设施, 作为教师, 要充分利用好它, 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如果一味用传统的黑板教学, 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如果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设施,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做好课件, 做到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最佳。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针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的教学, 即使一番苦口婆心也于事无补, 效果不尽人意。要想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应该制作精美的课件, 并插入合适的图片、音频和视频, 把学生的心引入到课堂中, 进入到快乐状态中学习专业知识。以固定资产折旧的特征为例, 展示一张千疮百孔的旧汽车图片, 然后再播放一个全新奔驰汽车的广告视频, 动感十足, 完美表现它的魅力, 也调动了学生的心思,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强烈欲望,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个视频, 学生明白了固定资产折旧的真正意涵, 随着时间的流逝, 各种有形、无形的损耗之后, 固定资产终究会成为一堆破铜烂铁, 其价值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 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三) 善于提问, 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提问, 是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并指引思维的方向, 让学生带着疑问边读边想, 思索探求, 因此对于提问的设计, 就必须考虑到难度、数量和时机等相关因素。在课堂教学中, 多提一些选择和是非判断型的问题比其他类型的问题更具效果。问题没选项, 学生怠于思考, 不愿动脑筋探究复杂的问题。另外还可利用其它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讲解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 为能使学生更好学习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的差异, 制成一个表格的形式, 然后和学生一起来练习哪些折旧方法考虑预计净残值, 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是否都一样, 这样的话, 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不容易忘却, 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回答, 因为回答这样的问题易于理解, 容易脱口而出。

(四) 注意强化联系和对比, 高效地组织教学。会计专业课程繁多, 有会计基础、财经法规、成本会计, 会计实务, 涉税会计, 会计电算化等, 涉及的知识面广泛, 专业术语多, 学生学习起来吃力, 甚至事倍功半。因此, 教学中要注意强化联系和对比, 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深入而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 从而牢固地记住相关内容, 考试时得心应手。例如,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中讲述四大会计基本假设, 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些专业名词的内涵各不相同, 教材易于一笔带过, 学生对它的理解模糊不清。因此, 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把它们进行对比,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才能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就该例而言,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持续经营与破产清算的区别;会计分期有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 公历和农历之分, 中国都是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但是一些国家则不是, 英国是4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 澳大利亚是7月1日至第二年的6月30日, 美国是10月1日至第二年的9月30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货币计量中以人民币作为计量单位, 特殊情况也可以外币作为计量本位币, 年终报表必须折算成人民币, 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 应改用通货膨胀会计进行核算。

(五) 搜集一些课外材料, 扩大学生视野。中职学生大部分不善于学习, 对一些常识知之甚少, 孤陋寡闻。这个时候, 可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讲授一些专业外的知识, 譬如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 或民间传说、谚语、成语等, 只要是对学生没坏处的知识都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时候出现, 起画龙点睛之用, 如果能和专业知识相关再好不过。以中美汇率大战为例, 讲解美国频频向中国施压, 要求人民币升值, 而中国不愿人民币升值, 为什么会出现此种局面。很多学生基于表面的理解, 觉得人民币升值, 美元贬值是一种好现象, 对中国来说是有利的。鉴于此, 告诉学生中美之间的国际贸易中, 假设中国赊销出口一批货物给美国, 不考虑其它相关税费, 价款1亿美元, 约定十年后付款。对销售方中国来讲这就是应收账款, 对购买方美国而言是应付账款, 2006年中美汇率假定1美元等于8元人民币, 10年后的2016年美国还钱, 还是以美元计价, 表面上看, 好像都不亏, 但汇率已变成1美元等于6元人民币, 同样的一亿美金, 换算成人民币已经缩水2亿元人民币, 很显然, 中国这一方不划算。何况在国际贸易中, 中国出口形成的大量应收债权, 以及政府持有的大规模外汇债权, 都是以美元计价, 美元愈贬值, 人民币愈升值, 对中国的伤害也愈深。从此例中,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汇率之间杠杆作用, 也明白了应收账款是一项流动资产, 但其流动性远没有货币资产那么强, 有其局限性。

四、结语

诚然, 职业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 老师指着哪里, 小学生跟到哪里;也不同于大学教育, 高校生基本上以自学为基础, 无需教师操心太多;更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 中学生都有一个梦想, 为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奋斗;中职学生的目标似有似无, 这样使得当今的教育体系中, 职业教育是特殊的, 是尴尬的, 也是最难出成绩的教育类型。然而当今社会, 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所以,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探索是必须的, 也是必要的。

中职学生其实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不能因为他们没有考上或者没有选择读普通中学, 就表示他们低人一等。普通中学学生面临严峻的问题是高考, 而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就业, 一个是应试教育, 另一个属于适应社会的教育。所以说, 职业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 也不能一蹴而就。总之,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有教无类, 只要在会计课堂上大胆地探索与尝试, 勇于创新, 方能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5

中职会计课程 篇5

【论文摘要】笔者根据21世纪职业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就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与认识。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经济管理学科,经济发展得越快、越好,会计就越重要。会计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是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为一体的。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现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以及会计职业教育课程本质的回归。通过课程的合理优化设置,使学生成为一个进修有基础、求职有技能、创业有潜力的实用型人才。

一、现有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仍受普教模式影响下的职业教育,有些尚未脱离学科体系的藩篱。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文化课为重、专业课为辅,尤其是对专业实践课的缺乏,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教学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的场地,无法进行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师只能向学生灌输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校内的专业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在这种以学科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受挫,其效果可想而知。不少毕业后的学生是“只动口不动手”,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专业设置定位不准,目标不明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校在给其定位时往往一味强调“做会计”、“做账”,不注重能力、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认为只要学会基本会计核算就行了,不用进行素质教育。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偏向于单一性、理论性、片面性。其实这种理解是很不科学的,把专业局限于某种工作岗位,忽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导致学生在今后很难胜任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

3.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实训教材缺乏

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与当地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市场变化和制度调整相挂钩,学校“闭门造车”,按传统上课,组织教材。结果是不少学生出去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还有,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企业有权对本企业的会计资料实行保密制度,不愿意被本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所用,所以学校在进行专业实训时经常无法得到真实的实训资料,造成模拟实训资料的缺乏。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里的总体构想

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具有高中文化和相应专业知识技能,在生产、管理、工作一线的基层管理工作人员。应能胜任出纳、收银、仓管、成本核算、材料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

1.课程设置中应遵循的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原则。职业教育最本质目的就是解决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决定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专业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原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使所设课程与今后就业紧密结合,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会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即使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再好,如果不会填制会计凭证、不会登账等这些专业工作,也无法就业。这也是职教与普教的区别所在,所以光学不练是无法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

只有在不断地专业实践中,才能学会并真正领悟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才能获得感性的认识,再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并进,相互补充,实现“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专业教学形式。

在专业教学中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课时比大约为1:1

(3)实用原则。会计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经济管理专业,且有很鲜明的时间性。任何一个人在专业学习上都无法做到一劳永逸。会计专业的准则、制度、核算方法会随着经济活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20xx年《企业会计准则》就有70%左右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所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要尤为重视实用性。

学校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之与新准则相配套。同时也应开设一些实用型的相关专业课程,如会计电算化、珠算、点钞、市场营销等技能类课程,也可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开设一些其他相关的财经类课程。总之,要建立一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课程体系。

2.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1)以能力本位制为主线,指导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职业高中的会计专业应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企业第一线,培养技能人才。

这类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首先,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其次,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会使用会计软件;再次,具有胜任出纳、会计核算、统计等工作的能力和具备珠算、点钞等技能;最后,能编制主要财务报表和分析能力,具有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等。

所以,应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有效地筛选、整合、强化,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筛选,就是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对不符合现代产业结构的课程或内容进行删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对实用价值差,偏重深奥理论的阐述进行去除。

整合,就是将有些相关专业的各门课程都涉及的相同或相近的学习内容,根据他们的内在联系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避免了重复性学习,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中学到的会计基本理论,在第一学年就已进行系统详细地讲解.在《企业财务会计》第一章中又出现大部分重复、类似的内容,那么在教学上就可以采取回顾复习性质进行简单学习。

同时对于教材中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置换前后顺序。如在教学《基础会计》的“会计凭证”与“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这两章时,可以按学生认知规律:从“实践理论”,先讲后者再回过头来讲前者。

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就更能接受会计凭证这一章的内容。强化,就是以实践能力为中心来组织编写教材,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着“宽基础,重实用”的宗旨,精选课程内容,要注重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渗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嵌入,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成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加强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要加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专业课程应占全部课时的70%左右,其中专业实践课应占专业课时的一半,构建起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做到两点:一是专业教授与技能实践训练相结合;二是专业实践训练与市场需要、岗位要求密切相关联,具有针对性。实行边理论边实践,理论学习为实践技能服务。如在《基础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就可以这种形式进行有效地单项模拟实训,在《基础会计》中涉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知识可以通过模拟资料进行填制,为以后的综合实训、见习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课程模块。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对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结合学生边认知边理解的思维,实行边学专业理论边进行专业技能操练的模式。改变以往的三段式教学,按功能不同将专业分成四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考核实训模块和德育模块。

每个模块之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模块教学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更加细化,专业方向课程里的组成项目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对于选修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同时在专业基础模块里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然后学校根据意向和需要选择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模块设置立足强化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集实用性和灵活性于一体,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更具有社会性和发展性。(课程模块示意见下页“课程模块结构示意图”)德育基础模块: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提高、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自主就业的创业精神,同时进行会计职业人格教育。文化基础模块: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熟练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培养自主锻炼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创业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模块:旨在根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宗旨,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

该模块是与专业考核实训模块组合成一体化的专业模块体系,课程教学上无前后顺序,应是相互加强、相互呼应、相互结合使用。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丁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本模块还设有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方向进行自由选择。

专业考核实训模块:该模块重在综合实训、考证、见习和顶岗实习。单项技能实训应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进行;考证主要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以三年制说,该项教程放在第三、四学期进行第五学期安排综合实训、见习。顶岗实习放在第五、六学期进行。

三、我校近年来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上的尝试

1.改革常规试卷题型

试卷内容与题型以技能操练为主导,本着理论教学为实操服务的专业教学理念。在《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考试中,加入操作题,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形式完成实操,此种类型题材占的分值约为50%-60%.试行后效果显著,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2.专业课程与考证相结合

以前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免考而直接领取会汁从业资格证书,从20xx年开始实行了“领证必考”.所以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加入《财经法规》、《会计基础》课程等,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领到“上岗证”。不用再参加社会培训,直接就可上岗。同时,由于本地保险业最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急需大量专业从业人员。

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从今年起开始进行保险代理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工作。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I

3.自编《创业者会计指南》校本教材

该校本教材是本专业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特征及当地企业对专业学生的要求而编写的。书中分为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还配有相关练习,以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去除冗长、深奥的理论知识,以实践为主导,是对现有专业课程的一个有效补充。

4.使用会计实训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该套软件包含了若干个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最大优点是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该软件系统尤其适用于第三学年在校外见习、毕业实习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边见习边完成实训练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之浅见 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职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会计政策法规改革力度加大,中职生源的变化,现行的中职会计课程设置暴露出不足之处,已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做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更是迫在眉睫。下面结合我校学生会计专业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浅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

一、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弊端

1、现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应以职业技能、岗位需求为本位,专业课程设置应与企业需求接轨,课程内容的选择及编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就业的实际需要,在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教学生有用的,教学生能学的,教学生想学的”作为教学的工作方针,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课程设置呆板欠灵活、脱离实际,一些不该学习不该设置而设置了的课程挤掉了最该学习课程时间。在目前我校会计专业设置的课程中,《审计》、《统计》、《财务管理》这三门课程是学生不能学、学不了、学了没用的。《审计》通俗的说就是查账,一般是诸如注册会计师类高端人才运用的,而我们的学生可能连基本记账流程还没弄透彻,这无异与让正蹒跚学步的幼儿练习百米赛跑般不宜。《统计》生涩难学且与会计业务毫无瓜蔼,一个丝毫不懂《统计》的人,半点也不会防碍他成为会计精英。《财务管理》学习内容难度高,学的是对企业各种形式资金运筹管理,如筹资,投资,运营,分配等。一般为会计高端工作岗位如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类运用,可以预料学生以后在此类领域工作可能性极小。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会计人员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对学生稳定率的影响

乍看之下,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不足与学生稳定率牛马不相及,但实则联系密切。“稳定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能否让学生感到“学有所成”、“能学到东西”,进而提高学校在学生心中美誉度、提高社会对学校评价,这是能否把学生留在学校关健,与“稳定率”息息相关。目前我们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其他情况恰恰与此背道而驰,对“稳定率”有不小负面影响。如:学生在校坚持把书念完了,工作也如愿的找到了,但突然却发现自已根本不会做。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些生长在农村,信从老师鼓动、笃信“技能改变命运”而坚持读完三年中专、试图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 命运的学生的打击、失望可想而知。而经学生、家长口口传播后,对我校的社会认知、社会评价所造成怎样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3、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十几年前的中专,那是精英学生才能读的。时至今日,初中毕业的均可读中专,初中未毕业的也可读,只要愿意,大字不识几个的也可读。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入学门槛的降低,是教育公平、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该学的学,该学的不学,因循守旧、拘泥于不合时宜的框框,就会导致应该好好学、认真学、安排多点时间学的很有用的基础性东西被挤用了时间,而不必要学的却占耗了本不充足的学习时间。这样,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多都只能作为普通劳动者工作在流水线上,会计专业对口就业不容乐观。

二、会计专业对口课程改革的方向

1、以适合、够用、实用为原则,适当调整课程。

以“适合、够用、实用”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主导思想、方向路标,建议取消《审计》、《统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适当增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会计岗位实训》,《税务会计》等课程。另外,,增加计算机课程,重点学习WORK、EXCEL,作为会计人员,不会这两个办公软件是难以想像的。通过这些课程的调整,就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益性和经济性,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筹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2、添置必要的教学辅助设备。

会计教学工作需应用到大量表格,特别是《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岗位实训》。这些表格较为繁琐,绘在黑板上几无可能,因为规范绘完每个表格需十几二十几分钟。而一个教学课时少的可能要应用到五、六张,多的甚至为几十张。如拿在老师手里向学生展示,巴掌大的图表需学生拥有金星火眼才能看清。这点在《基础会计》给学生展示一套完整套账时特别困难,涉及多达百张凭证、账簿。台上老师“指点江山”,下面学生雾里看花。下课后一切如旧,如同没上。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可想而知。如有实物投影仪辅助这些问题将得到最大程度解决。所以,在教学上应该多运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学生刚毕业不经实习马上胜任工作,无论是中专还是大学,也无论哪一专业(有人指导的例外),这是不可能的。从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过程是可以找到工作,但没能力保住,最终的结果是找不到工作,对口就业率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校未能为学生安排实习。没经实习,直接进入会计岗位会让人手足无措,但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大批量地、随时地到企业实习实训,所以,学校必须重视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改善会计专业实训条件,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通过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课程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综合处理能力。通过教学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会计后备力量。(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戴波《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商场现代化,2005,5。

[2]许长华《会计专业综合课程设置初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方法

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打开了面向世界的一扇门, 从此我国展开怀抱迎接世界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的增大, 经济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需要应用性方面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而中等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输出实用型, 能干型的技术性人才。因此我国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但如今中等职业教育依然面对着社会中的各种挑战, 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本身也面临着许多许多的困难与不足。只有不断的推进教育改革,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才有机会提高中等职业教学的质量。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中职院校办学模式早期是引进前苏联职业教育的理念。不仅直接加快了我国职业院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的步伐, 也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的学习, 但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却远远达不到要求。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 职业教育在国家的发展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一些学生在不上高中的情况下选择进入中等职业院校学习技术,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就现在中职教育的现状来说, 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依然面临着“就业难”的一大社会问题, 那么是什么导致中职毕业生得不到企业或者公司的青睐呢?

首先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上与高等院校在实验设备上是不能媲美的, 办学规模受到学生人数的限制, 同时相对于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 技术专业人员往往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在生源方面来说,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属于调皮生, 中高考落榜生, 对于课堂教学方面, , 学生课堂上开小差, 教学方式形式化, 这些都会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而职校实验设备落后, 不能将理论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加快中职教育改革是中职院校发展的唯一办法。

二、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中等职业院校中课堂教学的现状来说,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化。通过具体的分析,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 教学方式老套。

中职教育现行的课堂教育体系依然沿用以前的老套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呈现三步走的策略, 即“老师授课, 学生听讲,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让许许多多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讲解兴趣不大, 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过关, 加上《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学习难度相对较大, 课本中涉及很多的专业知识, 专业术语, 课本连贯性较强, 导致后来的教学跟不上进度。

2. 继续沿用老教材, 适用性不强。

现在财务会计方面的书籍对于中等职业教育适用性不高, 教学内容往往采用高等教学的书籍, 理论性极强, 让学生很难得消化学习内容。同时专业课本在对于专业知识方面编排不够合理, 不能做到孰轻孰重。例如:《审计》是财务会计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章节内容, 在编排上处于后续章节, 《审计》所阐述的内容是了解内部控制制度。但前面章节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介绍微乎其微, 使得教师在授课中非常吃力,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

3. 理论教学缺乏稳定性。

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在中等职业院校中一般开设两个学期, 平均每星期七节理论课, 同时《财务会计》课本中的专业知识对于从来没有接触到的会计行业的学生来说内容是十分抽象, 学生课后只有通过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来强行记住。对于学生来说, 《财务会计》中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同时随着我国对各项会计法的严格实施与不断完善, 财务会计课程随着法律法规不断的进行更新, 学生很难适应新的课程。

4. 课程实践性不强。

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注重实践, 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 现行的中职财务会计实践课教学存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师资力量上达不到标准, 其大部分老师是没有从事过会计行业的, 对学生在实践课上面的指导往往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二职校对实践课安排课时较少, 学生理论知识得不到巩固。

5. 考核制度不完善。

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制度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采取的是大众化的期末考试, 少部分学生往往采取临阵磨刀的方法, 或者直接在考试抄袭他人的答案, 大部分学生考试合格之后就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已经很全面,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而对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 学校也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 实践能力是检验是否学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方式, 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很熟悉但实践能力很差, 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 极大的影响了职业技能水平。

三、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 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生素质参差不齐, 对学习的兴趣爱好不强, 上课积极性不高, 导致教师在上课中面对课堂中精神萎靡的学生, 教师上课情绪不高, 授课质量急剧下降。另外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 对学校, 老师容易产生逆反心里, 这也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同时中职生对自己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没有上进心, 不想学习。

2. 教师方面的原因。

职校青年教师居多, 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 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的讲课不生动, 同时在授课的内容上不能够抓住重点, 使学生很难理解课本知识。另外, 《财务会计》理论性较强, 对于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实践课老师来说, 自身仍然停留在理论上, 对学生时间实训培训力度不够。

3. 学校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职校在学校教学设施资金投入远远不够, 在对于师资力量方面, 学校没有引起充分重视, 也没有引进财务会计方面的高级人才。更重要的是学校在对实验设备投入不大, 一些职业学校为了节省资金, 购买一些落后实验设备, 直接导致《财务会计》实践课效果不大。

四、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目前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必须加快课程教学改革, 推行新课改, 让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效率增强, 让学生学有所用, 为学生的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在以后的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主要需要改革以下几点:

1. 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学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将《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与会计具体的案例进行结合授课, 提高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 同时能够让抽象的会计学知识能够形象化, 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和掌握课堂知识。同时更新财务会计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用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找到自信心。

2. 避免大班上课, 实施“一帮一”课程辅导。

职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 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 提倡小班上课。有关调查表明:从教学的质量来看, 小班教学的效率是高于大班教学的, 中职学生往往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大班教学人数过多, 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能顾及到, 但小班教学, 在人数上远远少于大班教学, 老师能够更好的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 也能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同时也可以在学生当中采取“一帮一”的学习方式, 进一步的让学生在课外能够巩固知识。

3. 编制符合新时代中职财务会计的教材, 增加对实践课的投入。

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参加工作后得到企业的认可, 而中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课占学时两个学期, 极大的缩短了实践课的时间, 实践课的系统实训不够完善。因此职校在安排《财务会计》课程上应该增加实践课的课时, 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交叉学习, 不仅能将理论知识得到巩固, 而且也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应该聘请会计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时间实训中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理论知识的编排也应该贴近实际, 与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精密联系起来。

4. 对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

考核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约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用心, 采用先进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 将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大板块: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试, 而理论考试最终考试成绩分为课堂表现分和试卷考试分, 其中课堂表现分占总成绩的20%, 教师根据平常上课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成绩酌情给分。试卷考试分占总成绩的40%, 以前职校没有涉及到的实践能力考察同样也占40%,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达到“勤练”的效果, 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得到长远的进步。

总之, 在通过对中职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研究, 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照上述详细的措施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中职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叶月香.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设想.科技设计, 2010, 08[1]叶月香.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设想.科技设计, 2010, 08

中职会计课程 篇8

会计是技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始终服务于各行业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会计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面广,企业等用人单位不仅需求会计岗位人才,而且倾向招聘具有财会技能的其它管理类人才。 会计专业从学生(家长)、企业、社会三个维度均体现了其职业教育吸引力,我们目前亟需探讨与研究的是如何从课程体系上,构架会计中职、高职衔接教育的“立交桥” ,实现会计职业教育本质上的衔接。

一、会计中职、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实问题

课程衔接是中职、高职教育衔接的灵魂与核心。 教学过程和课程的衔接是会计人才培养的最重要载体, 但目前我国无论采用中职、 高职 “两段式”培养模式,还是中职、高职校际联合的 “3+2”或 “2+3”模式,均未对如何构建中高职贯通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 而在实践中,会计中职、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培养目标定位含糊

教育部对中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对高职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虽然中职侧重技能型,高职侧重技术型,但会计岗位哪些属于技能型? 哪些属于技术型,在绝大多数会计中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中定位不清晰。

(二)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会计专业中职、高职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必然导致课程体系设计无层次、 无跨度。 会计专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已形成体现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法实务等。 中职、高职虽都属于职业教育,但在2013年以前,高职归属教育部高教司管理,中职归属教育部职成司管理,中职与高职在不同主管部门的管理下,国家和地方从未规范过中高职可衔接,具有系统性、递进性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具体的课程标准。 多数会计中职、高职院校按就业岗位均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法实务等专业课程,造成中职、高职两段上一些专业课程内容重复,且多数中职学生对成本、税法等较深段专业课程理解不透,囫囵吞枣式学习,教学效率不高。

(三)文化基础课程脱节

搭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有效衔接、多元立交、终身职业教育的 “立交桥”,培养能够逐步提升职业层次、终身教育的职业人,最基础的是其文化底蕴,但中职、高职学生与普教学生相比,最大的缺陷是语文、 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薄弱,职业院校“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倾向又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脱节,这实际上反映出中职、 高职在课程结构设计指导思想上的偏差。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 我们应积极探索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中职、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中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一般从知识含量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等因素考虑, 分为技能型、技术型、工程型三类。 对应三个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划分,会计职业教育的低中高三段人才培养目标可分别定位为: 会计中职教育侧重培养具备单一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胜任企业出纳、收银、仓管、统计、基础会计核算等基层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会计高职教育侧重培养具有系统性财会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的, 能胜任企业一般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内部稽核等岗位的技术型人才; 会计应用型本科教育侧重培养不仅有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具有一定管理知识与能力,能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处理较复杂会计业务的会计主管级工程型人才。

三、会计中职、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一)构建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要提升会计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 关键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 根据我们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发现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态度最为重要。 因此对职业教育来说,不能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特别要加强学生身心道德、文化素质、行业通用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育,使毕业生既有不断提升的综合素养又有专业技术方面的职业能力。

会计中职、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应将基本思想素质、基本文化素质、 基本身心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始终,注重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好”(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好使用)人才。

会计中职教育侧重“文化人”与“职业人”的培养,倾向学生作为个体的职业人素质培养。 中职学生年龄小、处于思想观形成阶段,所以应发挥中职基础课教师力量强的优势,通过基础课程的改革,主抓:人生哲学、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等基本思想素质;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计算机办公操作、信息处理的等基本文化素质;身体健康,情趣、情感、情操、意志品质等基本身心素质。

会计高职教育则侧重“职业人”与“社会人”的培养,主抓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职业人素质培养。 高职学生处于社会观、 价值观等塑造时期,应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提升基本思想素质;通过应用文写作、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等提升基本文化素质;通过军事教育、体能训练提升基本身心素质;通过商务素养,社团活动、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职业教育以会计岗位能力为核心, 按照会计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来设置课程。 会计中职教育以企业出纳、收银、仓管、统计、基础会计核算等基层岗位的知识与能力需求设置专业课程。 中职专业课程的特点是知识与技能单一,综合性要求不高,上手速度快,但需注重技能操作的技巧性和熟练性。 会计高职教育以企业一般会计核算、 成本核算、内部稽核等岗位设置课程。 宽泛意义上,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不仅包括资金筹集、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的会计核算,而且涉及到税费计算、成本核算等,以及企业内部审计。 由此可见,会计高职对应会计岗位的知识与能力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职业能力上升到需要一定分析、判断的技术层面。 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相对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其知识系统性、结构性以及专业的体系性增强,职业能力强调思维性、方法性, 要求学生不仅“应用”,而且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三)设计开发会计中高职上下衔接、贯通的项目化、模块化课程

实践证明,国际上成功的中、高职衔接范例,都将课程作为衔接的核心内容和最终落脚点。 会计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设计开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模块化专业课程。 中职、高职衔接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时,应遵循技能技术人才成长规律, 尊重学生由浅入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特点,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的提升逻辑顺序,科学设置中职、高职两个层次递进式专业课程内容。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课程设计开发时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推行“做中学、学中教、教中做”。

会计中职、高职衔接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会计中职教育对应出纳、收银、仓管、统计、基础会计核算等职业岗位设置:出纳实务、收银员实务、基础统计实务、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实务、网上纳税申报实务等专业课程。

会计高职教育对应一般会计核算、 成本核算、 内部稽核等岗位设置:财务会计实务、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行业会计比较、审计实务、 财务管理、ERP管理软件应用、经济法等专业课程。

会计中职、 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改革之处是将会计核算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记账方法、记账流程以及财务软件基本应用、纳税申报等操作简单,感性学习较多,易理解的课程划归中职;高职则系统学习会计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税法、成本核算方法以及侧重一般性管理的审计、财务管理、管理软件应用等课程。 会计中职、高职衔接专业课程设置,有效解决了中职与高职专业课程重复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螺旋式提升,由点上升到面。

四、会计中职、高职衔接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教育部门主导、会计主管财政部门及行业企业参与制定课程体系

纵观英国、澳大利亚的国家资格框架下的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等西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 其共同点是政府在国家层面规范性指导,并充分调动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参与,统一制定某个行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 只有教育部门主导,会计主管财政部门以及会计各行业协会、企业参与,组织专家从宏观高度和顶层视野,制定会计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改革要求等,才能明确会计职业低中高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和相应职业资格要求,保障会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

(二)加强中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会计职业性

要办好会计职业教育,实现分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丰富的会计岗位职业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当前中职、高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大多数是高校应届财会类本科生、研究生,不熟悉会计岗位工作,无职业经验,虽容易胜任理论教学,但缺乏较强的实践操作指导能力,难以胜任指导学生实践课程。 会计职业教育要从师资队伍的根源上保障教育的职业性, 首先要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其次给予其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到相应的会计岗位挂职锻炼, 提升会计实践的指导能力。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还应搭建一个企业财务咨询平台,通过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积累会计职业经验,提升师资队伍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性职业能力。

今后,会计中职、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力争引进有行业企业会计职业背景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并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有实践经验、 又有授课能力的能工巧匠或热身职业教育的退休人员作为兼课教师,保障教学的高效性。

(三)统筹策划,校企合作,编写项目化、模块化的的中高职会计类教材

教材建设是实现会计中职、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环节。 教材建设的前提是教育部门主导、 会计主管财政部门及行业企业参与制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这样从源头上把握中职、 高职专业课程教材编写的尺度,厘清专业内容,避免教材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

中职、高职教材编写需按照项目化或模块化的体例编写,以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模拟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 重构序化教学内容,每一个任务明确其实施所需的必备知识与技能,细化操作步骤与关键操作点的说明。 项目化或模块化教材注重各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突显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

会计中职、 高职项目化或模块化教材建设的主体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共同调研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等人才规格要求,以满足企业会计人才需求为教材建设目标,让高质量的教材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并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课程衔接是中职、高职教育衔接的灵魂与核心,本文通过会计中职、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实问题分析,明确了中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可借鉴、参考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以及实施建议。

中职会计课程 篇9

一、款项收取

会计人员必须保证安全、准确地收取款项,顺畅地与他人沟通,会使用各种收银设备,维护相关设施的正常运行。

会计人员从事所有工作时不仅要满足技术要求, 还要能够遵循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在团队里符合规定地完成协同任务。

会计人员能够熟练进行现钞的清点、查验。 处理各种准现金的交易清算。

二、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

会计人员必须能够快速、 准确地填制及审核企业的原始凭证;另外,会计人员应凭借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及审核来判断经济业务实质,快速、准确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反映在记账凭证上; 期末,定期将记账凭证工整地装订成册。

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正确地填制原始凭证,并且能够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会计人员能够根据已有的原始凭证进行分析,判断出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而填制记账凭证。 会计人员能够工整地将记账凭证装订成册。

三、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

会计人员必须有能力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正确、 完整的登记账簿,进行对账、结账,并对登记账簿的错漏进行更正。 当一个会计年度终了时, 会计人员设置与登记所涉及到的账簿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类总账、明细账等。

会计人员能够进行账簿的启用与登记;处理各种会计凭证,依据相应的顺序选择相关的会计账簿进行登账、对账和结账;账簿登记后能进行交接、保管等工作。

四、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

会计人员必须保证安全、准确地收支各项货币资金;能够正确书写金额的大小写数字;正确填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此外还要熟练掌握会计和税务相关知识。

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时款项清点应准确快速;能够处理各种现金、银行存款的交易;对货币资金收支过程保留原始凭证并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 熟练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做好会计交接工作。

五、企业经济业务核算

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能力, 掌握会计基础工作处理能力。 在处理企业经济业务时,能够按照规定合理取得、并仔细审核原始凭证,准确编制记账凭证,及时、完整、真实登记会计账簿, 进行试算平衡并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人员能够参与完成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合理取得、审核并粘贴原始凭证,运用记账凭证的核算形式,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试算平衡以及编制财务报表,从而完成企业整月的经济业务。

从事所有工作时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谨慎,及时、真实、完整地完成各项工作,并且要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

六、成本计算与分析

会计人员通过成本计算,可以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可以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可以为企业进行成本和利润的预测提供数据, 参与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决策;可以为企业计算利润、进行利润分配提供数据。

会计人员在企业实际条件下,合理取得、审核并粘贴原始凭证,参与完成企业采购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并据实填制原始凭证,谨慎编制相关记账凭证,认真登记会计账簿。

七、财务报告编制与阅读

为准确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凭证、账簿等前期会计知识,在熟悉会计日常工作全流程的前提下,有能力将前期各项数据加以综合整理,并按照规范格式对外报送数据。

会计人员在服从企业安排的条件下, 配合他人或独立对某会计期间进行全流程参与,在完成日常经济业务记录后,认真阅读企业以前期间会计报表。 条件允许时可尝试自行填制本期间会计报表,并交由企业其他财务人员检验。 阅读及填制报表过程中,会计人员应保守企业财务信息、商业秘密。

八、税费计算与申报

按期交纳各项税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法定义务。 大多数情况下缴纳税金的额度通过企业计算与税务主管机关稽核相结合的方式确认。 因此,税款计算与征缴成为企业会计人员的职责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税款征缴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后续工作,相关税款的金额直接来源于企业会计报表体系。

财务信息的对外报送是会计人员的一项工作重点。 会计人员需要分别前往国税局、地税局完成月度会计报表申报工作。 条件允许时,还应参与企业季报、年报等工作。

九、会计电算化应用

企业会计工作自动化、电子化已经普及。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使用计算机搜集、处理、保存、传递财务信息的能力,能够独立操作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凭证录入,账簿登记,报表生成。 针对手工与电算化结果的差异额具备最基础的调整能力。

会计人员在服从企业安排的条件下, 应积极了解不同企业财务电算化软件环境的差异,经过短期培训,具备独立上机操作的能力。

会计人员在熟悉企业电算化软件的基础之上, 可以参与到企业日常工作自动化过程中,以Excel为载体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部分零散财务数据的生成、处理。

至此我们实现了用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描述会计职业工作的目标,以此作为基础我们即可为教学过程设计、确定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和教学顺序, 从而最终完成中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

参考文献

中职会计课程 篇10

会计实训教学的性质及其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础会计》无疑是核心课程。但在多年的会计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理论时,常常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原理的传统课堂教学理论性太强,学生社会阅历浅,没有对企业交易事项发生过程的感性认识,所以初学者普遍感觉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不好理解、难以掌握,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出现给传统僵化的会计专业教学带来了改变。

会计模拟实训就是以企业日常会计业务中发生的原始凭证为对象,模拟企业真实发生的交易事项,通过实际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簿、进行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演练,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会计理论的实际运用,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运作。

会计学的传统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知识,然后用例题来演示佐证。例题中涉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用文字说明来介绍,而不是以证明交易事项发生的原始凭证为依据。为了教学方便一般是以会计分录、丁字账来代替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造成学生特别是初学者的困惑和不解。

那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是否可以抛弃会计原理的传统课堂教学而直接通过会计模拟实训进行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职业技能训练。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有着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方法。学生只有先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会计基本原理,掌握现代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而后才能顺利开展实操训练。课堂理论教学仍是学习会计知识的基本形式,是会计模拟实训不能完全取代的。会计模拟实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适应性,加深、巩固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认识和领悟。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实训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形成会计教学的有效形式,使会计知识由抽象变得具体,会计理论由晦涩难懂变得生动形象,并由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形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多练,在模拟实训中也不缺少理论讲解。另外,会计模拟实训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在与企业交易事项的接触中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能力。

实训教材和实训内容的选择

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成功开展有赖于一套内容丰富、简洁实用、业务范围广、贴近实际的实训教材。笔者这些年在教学中接触的实训教材一般都存在以下问题:内容大而全,多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算对象;训练目的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原始凭证不全面,印刷内容和手工填制内容字体一样,不易辨识;有的甚至还存在错漏,造成核算结果不平衡。特别是缺乏小型工商企业的完整实训内容,急需补充。适用的教材也有不少,比如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会计模拟实训》,该教材将实训内容分为“出纳基础知识与技能”、“簿记基础知识与技能”、“工业企业主要业务分项模拟”及“工商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四部分内容。涵盖业务范围广,形式多样,资料丰富。近年来,我校一直采用该教材,教学效果较好。

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会计模拟实训的内容也相应地可分为“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等。笔者认为,会计模拟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的感受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不是要把以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所以,实训内容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有代表性和侧重点,一般以工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如某一会计年度的12月份)的全套业务资料为实训对象进行综合训练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

我校的做法是在学生学完《财务会计》后,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容结合起来开设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集中进行。平时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中,也可结合学习内容安排分项目的模拟训练,例如出纳业务、填制凭证业务、簿记业务、报表业务等。至于三年级的集中模拟训练时间,每周应有不少于4~6节课的课时量,以切实保证实训效果,而不是走形式。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一般为中小型工商企业及其他基层单位。从往届毕业生反映的情况看,许多小型企业的一些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在学校里都没有接触过。例如,往来业务的科目设置及核算、通过银行借记卡收付款业务的核算、服务性企业销售商品的核算等。因此不少学校都曾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编制教材,我校也正在着手编写一本专门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的会计实训教材,以更好地提高我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对不同企业具体会计业务的适应性。

实训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会计模拟实训既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也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实践,如何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重点关注。

(一)实训指导教师的选用

要切实发挥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实际效果,实训指导教师的正确选派应是关键的一环。而许多学校对会计模拟课程不重视,对实训指导教师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安排人选时也是随便指定,应付差事。主要表现为: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业务不熟练;没有责任心,没有与学生进行同步实操,而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不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实训指导教师应为从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理论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应是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专业知识全面,业务流程熟练,指导耐心细致。

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尤其要强调指导教师自己动手操作实训业务资料,这是正确指导学生实训的起码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标准的示范性材料,以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只有教师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发现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疑难。

(二)实训过程的组织形式

实训过程的组织形式要视具体的实训内容而定。如果是按业务性质分项实训,如货币资金的核算、存货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则应要求每一位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各项实训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便于教师组织学生集中实习。如果实训内容为某单位在特定会计期间内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资料,可以将学生分组,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实行分岗操作;也可像前面分项业务实训内容一样,由学生单独完成全套业务资料的操作。

根据平时指导学生实训时的体会,笔者认为,无论是企业全套业务的综合实训还是不同模块业务的分项实训,均以学生独立完成较为适宜。这样,便于学生集中统一操作,可相互切磋,也方便教师集中指导和组织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既能了解不同业务内容和不同岗位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又能掌握全套账务处理流程,熟悉全盘业务,而这对学生走上社会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训指导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在多年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训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几点应该引起重视。

原始凭证的整理这是很多实训指导教师在训练学生时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如果将原始凭证按正常顺序排列好,学生一般会据此推断出业务内容而填出正确的记账凭证。但是如果教师有意将不同日期、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混淆在一起,让学生编制记账凭证,很多学生则不知从何处下手,不是重复就是漏编或错编记账凭证。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缺少对原始单据的接触、了解以及对同一笔业务中所涉及的不同原始单据关系的认识。而这种情况在实际会计或审计工作中却是有可能出现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实训中加强学生对如何认识、区分和整理原始凭证的训练。

数字及文字的书写会计工作要求严谨、细致和有耐心,对文字和数字的书写要遵循规范操作,做到整齐、清晰、美观、易于辨认,特别是对阿拉伯数字的书写有一整套严格的规范要求。但是,不论是在平时作业还是在实训操作中,许多学生的书写总是龙飞凤舞,不论文字还是数字都写得很大,占满整行或整格,难看、难认、更难改。尤其是现在会计工作中电脑运用已普及,很多人就缺少了锻炼手写能力的机会。但手工会计凭证、账簿等资料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会存在,作为未来的会计人员,手工记账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也是会计人员工作面貌的一个展示窗口。所以从实训作业第一天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按要求规范书写,最好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会计数字书写的训练。

错账的更改在实训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时随意涂改、刮擦现象严重,这是会计工作中必须严格禁止的行为。虽然《基础会计》教材中有专门的错账更正内容,学生也知道错账更正的方法,但是一旦真正在登账过程中发生错误,如写错文字数字、记错借贷方向、原记账凭证有错而导致记错账等,学生很少会按要求规范操作,多半会随意涂改。此现象比较普遍是由于平时没有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习惯使然。由于即使是在实际工作中错账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错账更正的方法,更要养成规范更正错账的习惯。在会计实训教学中也要安排专门的错账更正内容,并且在整个实训操作过程中只要出现错误,都应要求学生严格按规定的错账更正方法进行操作。

会计凭证的审核对会计凭证的审核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会计监督职能的主要形式。传统的手工模拟实训侧重过程操作,忽视对资料和运算结果的审核、监督,而此内容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又是较难操作和把握的。可行的方法是在设计会计核算资料时故意出现差错,如设计成原始凭证中有涂改现象、专门设计科目或金额错误的记账凭证,训练学生的审核纠错能力,也可与错账更正的训练结合进行。

中职会计课程 篇11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16-01

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

2、传统的基础课过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实际安排中,一般有35%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其他65%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基本是1:1;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课程改革的思想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调整课程体系。 综合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应重组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准绳。

三、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

1、重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各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必要用的知识,同时,又有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选修课,提高自己就业的筹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2)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增加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允许学生以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时获得“双证”。

(4)开展“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在课程设置时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教育又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

(5)切实加强会计职业。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结合实际案例,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6)加强基础教学。近年来,电算化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在发达城市达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安排,不光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要争取提高学生计算机普通的维护能力。

2、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逼真的会计实物,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3、组织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搭建实践仿真平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是当前会计人员中层次较低的行列,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必须有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接触的理论知识由书面的转为当前企业实际,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汉东.中等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构想[J].职教论坛,2004(7):40-41.

[2] 戴 波.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5):187-188.

[3] 许长华.会计专业综合课程设置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39-40.

[4] 赖亚敏.对中职财会专业主干课程整合及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等,2005,(2):43-45.

[5] 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6] 杨贞斌.改进会计实验教学方法,培养会计学生综合素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7] 王丽花.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06/01.

中职会计课程 篇12

目前职业学校招生对象面向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学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年龄小、基础较差。初中刚刚毕业对数、理、化、语文、英语等课程有一定的认识, 而对经济领域的一些现象缺乏了解。社会知识也很贫乏, 厌学情绪严重, 学习缺乏动力。当前, 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学生进得来, 留得住, 出得去, 干得好, 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多年来会计专业一直沿用学科式的课程模式开展教学。存在着各门课程自成体系, 知识的关联度不够, 课程内容更新缓慢, 教学内容滞后, 课程结构单一, 重理论, 轻能力;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节, 教学方式呆板等弊端。在这种课程模式下, 难以激发出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结果是学生越学越感乏味, 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特别对会计基本技能课的学习更不感兴趣, 部分学生主观认为没有必要学基本技能。学习成了学生的负担, 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从调查会计岗位对职业院校会计基本技能的要求中得知,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远远达不到企业岗位的需要。因此, 如何搞好会计基本技课的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每位从教者关心的基本问题。

2 与时俱进改进会计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

2.1 课程目标

2.1.1 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 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书写技能、会计计算技能、点钞与验钞技能、计算器和计算机录入技能、电子收款机的操作技能等。

2.1.2 具体目标

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正确书写财经数字与文字;能正确并较熟练地使用算盘进行加、减的运算和账表算、传票算;快速并准确地录入数字和字符;能正确鉴别人民币的真伪, 能较熟练地掌握手工与机器点钞、扎把的基本方法和收银设备的运用。

2.2 课程内容和要求

2.3 实训教学评价

对于各项会计基本技能的考核评价, 可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 以实践考核为主, 特别注重正确性、规范性的评价, 在此基础上, 兼顾熟练程度、外表形态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如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已出台相应技能等级鉴定办法, 则按照该办法鉴定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 评价其实训成效。

各任务模块的考核评价参见下表:

2.4 教学设施建议

实验室建设: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重在反复练习, 加强实践训炼, 其本身比较枯燥乏味。为此, 在组织实施各项目内容训练时, 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 建设模拟会计室、实习超市等实训基地, 配备爱丁数码出品的“翰林提”传票翻打机, 让学生有实训的器材和场地。

教师能力要求: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不仅要掌握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 更须具备相关技能的操作技术, 并有较强的实训组织能力, 善于采取多种训练方式交互实施, 诸如同伴互助、分组竞赛、考核测试、能手评选、优秀表演、判别纠错等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训练热情, 实现本课程的预定目标。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开发相关技能单一实训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教材, 以满足不同教学训练阶段学生实训的需要。

3 改进会计基本技能学习方法

课程安排上作了一些修改, 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并喜欢上这门课呢?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首先, 上好第一堂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前提。其次, 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关键。最后, 开展多种竞赛, 以赛促学, 以赛促练, 形成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重点。

原课程中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这种方法单一, 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更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的要求。“翰林提”传票翻打机的出现, 不但具备计算器计算的功能, 并且还具有五笔练习、传票翻打等功能。尤其是传票翻打技术是会计基本技能新的项目之一, 通过学习该技能, 让学生利用小键盘对数字准确、快速的录入, 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当中全真模拟计算机实际操作, 满足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 满足财经类专业对财会技能的要求。更能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为会计人员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收银核算等岗位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传票翻打技术是最近二、三年掀起的一项新的技能, 尤其是对我们浙江省来说, 传票翻打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产物, 该项目作为今年的省赛和国赛的项目出现。我校结合“翰林提”传票翻打机对传票翻打的构成及操作步骤作了详尽的介绍, 为学生掌握该项技能提供了平台。

总之, 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的过程中, 笔者深切感受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是永恒的主题。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破解难题, 总结经验, 努力开拓会计专业各项课改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文件

[2]张成武.会计基本技能[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湖泊环境下一篇: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