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教学

2024-06-01

中职专业教学(共12篇)

中职专业教学 篇1

中职学生在语言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学生,如果仍照搬中学语文常规的教学方式,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耗时低效。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有别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为了贯彻《大纲》所强调的“注意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中职语文应以专业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专业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定位也要从岗位分析出发,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目标的确定上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员语文能力水平的需求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满足实际生产岗位的层级、种类需要;在结构上满足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除了提高听问、听辩、听测能力外,我还补充了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的仔细聆听的技巧,听话的礼仪,接打电话的礼仪,结合到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安排模拟训练。只有把教学的课程贴近专业需求,符合专业学生需要,才能学以致用,达到以专业为本的目的。

2. 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式课程结构。

根据不同类别的专业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知识模块,或组合本专业的新的模块群,使语文课程更适应专业需要。建立语文教学核心模块,构建语文基本知识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各专业必学的知识,通过对这一平台知识的学习,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语文知识核心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商贸物流专业为主的中专学校,我根据商贸物流类专业的需要设置语文专门知识模块体系,教学内容分三方面: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每块教学内容又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课程两类。

基础课程的内容衔接初中,对应《大纲》规定的能力标准,所有专业的学生必修。职业课程的内容是就专业的需要、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而设计的教学模块,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弹性处理。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可以灵活拆卸组装每个模块,通过多重目标体系的设计,确保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实实在在的提高。语文教学在结构上采取开放式的模块组合,专业不同模块组合也不同,模块可以在课时上进行定量化,给予一定的“学分”相配合,保障模块有效运用,也有利于“学分制”教育的推行。

二、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改革中职语文的考试方式。

中职语文考试不应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更不应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我们不能用分数来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中职语文考试要体现专业特点和灵活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建立中职语文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富人性魅力;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具个性色彩;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力求让评价充满生活情趣。要贯彻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成长自我记录为主,实现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定评相结合。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促使师生双向互动的学习、双向互动的评价。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制造条件。

2. 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效果考评。

教师教学考评标准应一改过去以学生考试的平均分、升学率来考评的模式。评价教学效果不应只是看学生的分,而是应侧重考评学生的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中职语文的特殊性、差异性,决定了各专业考评的侧重点不同。试题分值有些不同,评价标准也有差异。如同样是书写题,财会专业的语文试卷设定分值可高一些,其他专业的试卷可设定低一些。财会、旅游专业的试卷上可在说明文上增加短文内容分值,文秘专业则可在记叙文上增加内容分值等。总之要尽量贴近他们的专业和职业实际,真正把中职语文的考与用密切联系起来。

中职专业教学 篇2

一、开发实施性教学计划目的

每所学校开设的专业都有自已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为什么还需要开发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学校机电/数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大都按照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83个专业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制定的,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培养目标发生变化、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更新、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旧的教学指导纲要已很难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要求,原先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也很难适应当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变革的需求,更何况教育部已重新发颁布九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电/数控专业颁布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工艺与实训》、《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等四门专业基础课程大纲,各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应以新颁布的专业基础课程大纲为依据。

2.20XX年江苏省颁布了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拉开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序幕,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施,创立“三以一化”的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取得一定成功经验,20XX年还组织开发了江苏省机电/数控专业指导性课程方案,各学校应以省机电/数控专业指导性课程方案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适应当今职业教育发展、适应各地区专业特色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3.近几年随着省课程改革实验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省内一些重点学校都各自进行了机电/数控专业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或多或少地将实验情况融入各自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但是通过实验开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否规范、合理、有效没有评判的标准,随着国家专业基础课程大纲及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的颁布实施,有必要两者接合参照,研发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发原则

实施性教学计划主要适用于各个学校,不同于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及国家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大纲,开发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具体性原则

实施性教学计划用于具体指导各学校专业实施的教学文件,制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详细且具体,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能力要求、到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时间安排等等涉及到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和方面都应具体、详细。

2.可行性原则

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开设的课程一方面要与国家、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要求相吻合,还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如项目化课程、实训课程应与本校机电/数控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相符合,与本校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相一致,做到开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100%得到贯彻和执行。

3.先进性原则

江苏省专业课程改革已进行几年,也已取得一定成效,构建“三以一化”机电专业课程模式基本成熟,各校开发的机电/数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能充分吸收近几年专业课程改革的成果,保证其先进性。

4.个性化原则

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只有办出特色,才有出路,才有较强的生命力,没有特色的专业很难保证可持续发展,很难吸引优秀的学生。机电/数控专业虽然省有指导性课程方案,也有教育部专业基础课程大纲,但就每个地区来讲,机电/数控专业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地区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本着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宗旨,必须立足本地区机电/数控专业发展的情况和优势,为本地区机电/数控专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实施性教学计划应体现本地区发展要求,在保证本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基础上,更多的体现为地方机电/数控行业服务。

三、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发方案

从学校层面出发,开发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一项较大工程,绝非一两个人随意拼凑、抄袭而成,学校应从组织机构到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研读、到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发及实施、实施后的总结与修订而成。

1.建全组织机构

开发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当今重点职业学校都已成立专业部,以机电/数控专业部为核心,集合部分专业教师成立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发小组是很必要的。此外,还需聘请部分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及高校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实施性教学计划制订与修改。

2.研读省、市指导性教学方案

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发应以省、市机电/数控专业指导性课程方案为基础,不能脱离或违背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精神,开发实施性教学计划之初,参与开发的成员应认真阅读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吃透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精神,理解省指导性课程方案开发的流程和要求,才能保证开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规范、合理。

3.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为基础,二次开发实施性教学计划要点

(1)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中有机电/数控专业参考的职业岗位群和所需职业能力,但各所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地区机电/数控行业发展不平衡,机电/数控产品也各有特色,培养机电/数控专业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有各地区特色,适应地区机电/数控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开发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深入本地区机电/数控工厂、企业进行职业能力调研,得出本地区所需机电/数控专业人才构成、知识能力要求。当然,职业能力分析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程,仅凭一两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难度较大,调研时可参考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中机电/数控职业能力构成,再进行本地区行业调查研究,以本地区最需机电/数控职业能力为突破口,减少工作量,也便于得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职业能力结论。

(2)专门化方向的拟定。专门化方向拟定是机电/数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中新的理念,将职业岗位纳入最后强化培养的一条途径,使学生能适应工作岗位的一种改革和偿试。通过设定一定的专业专门化方向及专门化方向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更能贴近岗位的要求,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3)课程的设置与选定。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九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及省下发的省机电/数控专业指导性课程方案都是在近几年各地区、各学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修订、改进而来,是各地课程改革成果体现,但是,各地区课程改革只是取得阶段性成果,还没完全形成一定的体系,配套的课程也只是在逐步完善之中,如教育部也仅仅对机电/数控专业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四门课程组织开发国家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及专门化方向核心课程都没有随之配套,在开发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对课程的设置与选定就至关重要了,除了选用教育部开发的国规新教材,还要选定与之相配的其他专业核心教材及辅助选修教材,保证学生达到机电/数控专业知识、能力要求。

课程的设置与教材选定也应符合这样几条:①与新开发的国规新教材相配套,与省指导性课程方案规定的专业主干课程及标准为依据。②针对性强,与地区机电/数控行业相适应。③体现课程改革理念,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④与本校实验、实训设备相配套,便于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4)教学安排。教学安排是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表,应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安排公共基础课、岗位群基础课、专门化方向课程的教学时间,制定学年制与学分制教学计划安排表,拟定技能训练与考核进程,人文类选修及专业选修课程及比例,社会活动与实践体现形式。学分制安排中还需规定各课程学分、奖励学分及最终达到省有关本专业应修完的学分等。

4.实施性教学计划实施与修订

一次性开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很难完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实施、验证才能知晓其合理与不足之处,故开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修订才能完善,才能适应学校专业发展需要。

四、几点问题及对策

1.国家教育教学方针的贯彻

教育应体现国家意志,从宏观层面讲,中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劳动者,为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相关共公基础课程内容及学时必须得到保证,如德育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每学期都必须开设并不少于28学时/学期。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课程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也必须开设并满足一定课时。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实践课课时比例的分配应协调各方面要求,一方面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另一方面保证专业课与专业实践课程时数,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知识与技能。

2.“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合理调配

构建“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是这次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发的突破点,也是区别以前实施性教学计划要点,专业课程中那些课程宜采用项目课程,那些课程还需要沿用学科体系课程,对一个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发也起一定制约作用,所有机电/数控专业课程都采用项目课程,是否合理,能否实施都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个人认为对机电/数控专业而言,《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沿用学科体系课程比较妥当,机电/数控专业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等得到得很好贯彻和学习,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奠定牢固基础。当然这些学科性课程能否采用项目教学形式进行开设,能否进行所谓课程的项目化改造是值得各个学校讨论与实践的命题。

3.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制定

现在中职采用2+1模式,即最后一年为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目的是将两年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具体应用于企业实践、体验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就业前有一个适应过程,是中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省、市指导性课程方案中一般只提出顶岗实习的要求,没有具体的操作范例,各学校在操作时也就无章可循,故而当今绝大部分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都处于放羊状态,负责一点的学校由班主任或委派专职教师对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纪律、生活等状况给予一定形式管理,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几乎无从过问,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几乎没有,各学校要想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在这方面应进行一定偿试与改革,将顶岗实习要求纳入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教学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将顶岗实习学生固定在某几家企业的某些通用性岗位,然后根据学生工作岗位制定一些特色的教学实施计划;将一年顶岗实习时间中的前半年分成两段或四段,分散到每学期去执行,每学期下企业顶岗实习一至两个月,顶岗实习结束后回校继续上课等。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 中职    建筑专业    教学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建筑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建筑行业人才,面对新形势,教师要敢于探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中职建筑专业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建筑专业通常以一套较成熟的专业教材为核心,在两年内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并在其间进行一些职业实习培训,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无法完成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另外,学校在技能培训方面投入力度不足,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内容过于简单,过程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发展,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教学与实训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很好地达到职业岗位所需的标准,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无法很好地融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在实际的职业操作中常常出现问题与错误。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建筑岗位的具体要求,制订具有时代性的教学计划,为建筑领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思考

1.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建筑专业缺乏兴趣,从而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致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专业知识薄弱的结果。因此,想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对建筑专业知识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将学业当做负担的思想,以愉快的心情学习专业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从而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2.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

在传统教法中,理论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体系,而事实上,这些知识的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任务教学法就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比在课堂上让学生单纯地听教师讲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上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这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分组测量教室的平面尺寸,记录好测量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将教室的平面图画出来,并比较得出最佳绘制方法。学生听说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实践,顿时便来了兴趣。接着学生开始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测量和绘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十分认真。任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对成果进行自我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正确步骤。最后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一次,体验正确方法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测量和绘图两个任务,不仅掌握了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方法,而且锻炼了测量和制图技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一堂课下来,在紧张的忙碌之中,学生们感到十分满足。

3.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构造知识的思维能力

建筑构造是很典型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建筑各部位的构造不会一成不变,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其也会随之改进。老师在教授建筑构造时只是把各部位的构造原理教给学生,对建筑各部位构造的种种变化,要靠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自行摸索。因此,学习构造知识的思考方式才是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学生以鱼。学生在学习建筑构造原理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时,可多列举一些同部位的构造不同做法的示例给同学们参考,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也可加强学生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千变万化不离其中的原理可衍生出多种的形态,逐渐形成学习构造知识的思考方式。另外,对于中职学生,可用单体项目教学法取代项目教学,通过对各部位小的单项项目的构造作业反复练习,让学生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而不会让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完全脱节。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了很大的不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使得现代课堂教育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被动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录像、实验、现场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建筑专业的教学效果。

在新时期,中职建筑专业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教师应不断努力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建筑学知识的兴趣。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提高我国的建筑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浩.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258.

[2]欧毓佳.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建筑教学探索[J].知识窗(教师版),2015,05:71.

中职专业教学 篇4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现代教育,会展,专业课

一、会展专业课程阐述

对于没有接触过会展的学生来讲, 会展专业是他们极其陌生而又不知所云的一个专业, 特别是刚刚从初中毕业步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由于会展专业课程涉及知识面的广, 相对其他专业而言显得比较枯燥, 既有管理的相关理论, 又有服务的相关技巧。而且, 我所接手的班级是中职新生, 刚刚从初中毕业, 对专业课懵懂而陌生, 有些甚至会有点不知所措, 对他们而言, 传统的“满堂灌”方法丝毫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 反而会使他们对本专业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

以笔者所教的《会展企业客户服务》一书为例, 里面穿插了各种关于企业、关于客户、关于供应商、关于CRM (客户关系管理) 、关于满意度等理论性很强的基础知识。如何将这些对中职学生而言, 晦涩难懂的理论与服务实践相结合确实花费了不少心力去琢磨。从一开始, 笔者尽可能地用各种例子向他们讲解“参展商”“专业观众”“潜在客户”等等专业术语, 但效果不佳。

直至一次次的培训和向前辈请教的过程中, 才明白了: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上, 需要运用“教学的生成性”来体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 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因为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知识点的传授, 而且还包括教给学生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技能。这种技能在很多方面表现在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思维, 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带着这种理念, 我开始了专业课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二、尝试和探索

以“会展客户满意度”这一章节为例, 关于“满意度”的知识点晦涩难懂, 如果仅仅是知识点的讲述, 就算勉强把本章节上完, 学生也会不知所云, 吸取不到真正的精华部分。因此, 根据这一章的知识点, 笔者将班级分为6各小组, 让学生自己真正的做一次会展满意度调查, 从中掌握满意度的相关概念、满意度测评指标以及如何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能力。

比较凑巧的是, 这一章节的课程学习恰好是学校校运会刚刚结束的那一周进行的。对于“校运会”这样典型的小型“会展事件”, 不作为案例加以好好利用实属可惜。因此, 我在课堂上一边讲述满意度的评价方法, 一边布置小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关于校运会满意度的调查评价”, 其中, 三组运用“调查问卷法”、另外三组运用“访谈法”。要求每组同学自己设计满意度评价体系 (满意度调查问卷和访谈题目) 、自己发放问卷、自己回收问卷, 并在此基础上做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其中, 问卷的设计要求不少于10个题目, 发放不少于30人;访谈法的设计要求根据参赛人员、非参赛人员等进行分类访谈, 得出结论。

本来, 笔者预先认为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仅仅想作为一次尝试性的学生“生本教育”。但后来的结果却得到了很大的意外和惊喜:在此次满意度的课堂上, 同学们积极的展示自己的想法、理解、成果。负责运用调查问卷的三组分别展示和说明了自己设计满意度问项的原因、发放人数、发放范围、分析结果直至得出的结论;负责访谈法的另外三组同学不仅访谈到了参赛同学和未参赛同学, 甚至访谈了老师裁判等工作人员和学生处主任等策划人员, 并用录像的形式进行视频播放和展示。

虽然某些地方有一些瑕疵, 但最后, 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理解并熟练掌握了原本晦涩的知识, 也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潜能。事后, 大家都纷纷反映通过此次课堂, 收获很丰富, 也很期待类似课堂的出现。

三、生成性教学的反思

通过上述自身经历的课堂教学案例, 笔者深刻感觉到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 运用生成性教学的理念的课堂不仅学生得到满足, 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下面, 将从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创造性、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误区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1. 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创造性

生成性教学中, 教师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创造性。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 作为教师以教师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学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教师的教不等于学生的学”。关于这一点, 通过此次的“校运会满意度调查”我深有感触。在课堂上, 很多时候教师认为简单的东西学生未必认为简单;教师认为复杂的东西学生有可能能进行理解。因此,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这就要求学生能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做, 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做,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2. 教师角色的转变

通过上述案例, 对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 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因此, 分组讨论、交流展示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组, 可以取得良性竞争, 也可以拥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转变, 由演讲者变成了主持人, 变成了引导者。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起到组织、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 教师可以少表现, 学生需要多表现, 只有学生表现得好, 课堂效果才能得以展现。因此, 这时候的教师不再是扮演传统意义上的演讲家, 不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不再是整堂课仅仅自己一个人的唾沫横飞;而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是组织者, 是激励者, 一切都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

3. 教学误区

当然, “会展满意度”这一章节课堂在操作中也存在很多小瑕疵, 例如有的小组在发言思维混乱, 想到哪说到哪, 缺乏深度思考, 有些囫囵吞枣、随心所欲。这生成从性质角度说, 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从效果角度说, 有有效的一面, 也有无效的一面。根据这一节课学生的表现,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 有些学生浑水摸鱼, 缺乏深度性的思考, 即使发言和理解也存在胡乱猜想失之偏颇, 失之公允;其二, 由于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 对学生缺乏特别有效的引领, 这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改进的地方, 这也需要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和锻炼;其三, 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是生成性教学在实践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不能盲目地追求生成而忽视生成性的规律。因此有效的引导、监督以及适当的鼓励是必备的。

参考文献

[1]陈杰.建构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新型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 2005 (9) .

[2]范强.在生成中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J].新课程教学案例, 2005 (5) .

中职专业教学 篇5

摘 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让物理教学能够体现出新课改精神,是每个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现就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实施意见。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25-01

中职教育定位在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企业培养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对于中职学校的工科学生来说,物理是他们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科目。它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课程,对中职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物理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重视学生科学素养,优化物理课程结构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解释、掌握很多自然现象和规律,而且可以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使职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中职物理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光学、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内容。根据新课改革“横跨学科、构建模块、服务专业、理实一体、改变评价”的原则,根据我校的不同专业,把物理与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整合,编写校本教材,如对计算机、电子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着重突出电磁学知识,同时增加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万用表的使用,二极管、三极管识别,各种电阻的认识及读数,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对机电、数控专业的学生,则把物理与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电磁学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内容的重复又节约了教学课时,为学生动手操作增加了更多的机会,当然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删除物理中的电磁部分或以电工基础取代物理中的电磁部分。电磁部分的基础知识将直接影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因此,物理学对中职电类的整个教学质量都会起到一个比较深远的影响。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出现了很多适合中职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它是指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同样在我们物理课教学中也能做到;演示教学法,教师要善于动手制作一些常见的物理演示实验,用以揭发事物的本质;探究式教学,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来学,作为物理教师,要大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这样的课堂就显得非常轻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就会事半功倍。物理教学离不开生活化教学手段,如右手定则,书本中主要用来判断与力无关的方向,如可以用来判断磁场、电流、磁感应等方向,而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右手定则来拧紧螺丝:用大拇指指向拧紧的方向,弯曲的四指则表示旋转螺丝的方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演示这个最简单的实验,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说服力。物理是离我们人类生活最近的学科之一,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个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来源于实验中。物理学中含有大量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或者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的步骤与方法进行的。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只是按规定的步骤与方法做实验,并不能完全领会实验的原理、思想与方法,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训练与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发散性思考。例如: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可以这样问学生: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否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成功测量出来,还应该需要那些器材?如何去测量?然后设计方案并画出电路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使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发挥自身技艺特长

新课改对物理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学的研究者。教学寻求的应该是教学相长,既要促进学的一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促进教的一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反思、积累等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自己的严谨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这些风格与技艺融合在教师对教材独到的见解,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课堂实践活动的教育机智中。如能利用身边的材料灵巧地自制实验器材;在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事件,机劫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在教学过程中能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然后或抛砖引玉,或取喻明理,让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老师像魔术师一样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艺特长,以发自内心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中,与课堂、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每一节课就像电影导演在拍一部精彩电影一样,从而让学生产生惊异感、新鲜感、亲切感、荣誉感、成就感。这样的老师学生欣赏,这样的课堂学生欣赏,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总之,中职物理教学的教学它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工作。为了使物理教学效果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学生的实际需求,注意教学设计的优化,讲课要有趣味性,经常实施演示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刘 波.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克服前概念的不利影响[J].中学生数理化,2010.5.

[2] 张 鹉.物理科学探究中的教与学[J].滁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3

中职专业教学 篇6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中职生现实生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一建议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中职生的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相联系,应充分关注中职生的现实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中职生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中。

一、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中职生的现实生活

(一) 关注中职生的日常生活

要想调动中职生内在的求知需要,转变中职生认为“学习语文无用”的思想,激发中职生探索生命及生活意义的兴趣,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尽量寻找教学内容与中职生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其与中职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与中职生日常生活体验之间建立联系,使教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中职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同时,还应倡导中职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尤其是在创造性运用中练就语文的实际能力。反过来,中职生再把课外练就的语文能力发挥于课内学习之中,将实践后的情感体验带入语文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活力十足、丰富高效,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服务生活的目的。

(二) 关注中职生的课堂现实生活

传统的教育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由于过于强调这种特殊性,因而教学活动走上了“见物不见

人”的境地,课堂成了从事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事实上,课堂教学活动同样也是中职生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和日常其他生活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是中职生作为“人”在这个人生阶段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认知需要以外,中职生作为人,与在其他生活中一样,有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因而课堂教学应关注中职生作为人的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需要,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成功、忧愁、喜悦、猜想、惊讶、思考、活动、交流、争论、笑声的课堂生活,让中职生在每个短暂的45分钟里都能享受人生,获得体验,认识自我,增强信心,人格得到高度尊重,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道德情感得到充分完善。

(三) 关注中职生的未来生活

教育需要“面向未来”,需要为中职生的未来及未来的生活作准备。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中职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中职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不但应关注中职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应关注中职生将来的可能生活,顺应中职生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发展需要,从中职生实际情况出发,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培养中职生毕业后走向岗位必备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应让中职生在校学会学习,走出校门可以利用校内学到知识,继续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为中职生日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的生活实际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中职生培养成具有“高尚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高水准的技能”的职业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的生活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一) 突出书写能力

传统语文强调汉字书写规范和书法技巧,电脑出现和普及以后,人们对此已不甚重视,这一现象在中职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许多中职生汉字规范意识不强,思想上并没有将它提升到中职生基本素质这个高度去认识,平时不注重汉字规范知识的学习,书写马虎潦草,极其难看,错字连篇。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语言表达效果,而且有碍于就业时被选拔、任用。因此,从中职生入学之日起,语文教学就应加强写字教学,让中职生充分认识到写好汉字的重要性。应认真教给中职生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使中职生掌握汉字的各种笔画、结构和书写方法,培养中职生认真书写规范汉字的习惯,要求中职生平时多临摹,多练笔。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应把写字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教学任务来抓,应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对中职生应多一些耐心和鼓励,少一些急躁与批评。切忌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事实证明,中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后,很有成就感。

(二) 突出听说能力

从职业岗位能力的角度来看,目前社会对中职生在语文能力上的要求主要是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从近几年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能说会写的毕业生普遍容易找到工作,而说写能力差的中职生就业时有一定的难度。口头表达是否准确、清晰和流畅,关系到中职毕业生求职的成败。可见,对中职生系统地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训练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首先,应进行普通话训练,使中职生能够摆脱方言影响,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其次,主要学习怎么说,即如何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包括声音的表达技巧、说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以及态势和一般技巧等。

(三) 突出应用写作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应用文在各行各业中运用越来越广泛,频率越来越高,应用文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较好的应用写作能力也日益成为优秀职业人所必备的素养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内容上,除了对教材中介绍的应用文写作认真训练之外,还应灵活补充教材中没有的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又高的其他应用文,如单据、便条、书信等。同时,还应结合专业,调整应用文教学内容,补充教材以外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应用文。以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应补充欢迎词和导游词的写作等。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大应用文体的教学分量,把与实际工作中密切相关的实用文体讲深讲透,让中职生熟练掌握,为中职生将来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础。

(四) 突出自学能力

要让中职生毕业后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光靠课堂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会中职生自学的方法比教给他们现有的知识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应让中职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培养他们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要突出自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转变观念,充分相信中职生。许多教师担心中职生学不好,凡事亲力亲为,其结果是自己很累,中职生成绩又得不到提高。教师应转变观念,相信中职生的智慧,该放手时就放手;二是创造机会,鼓励中职生自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少一些“一言堂”,多一些“自主探究”,这是提高中职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课前布置作业,课后进行拓展延伸练习,这些都是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三是加强指导,教给中职生学习方法。在备课中,应把指导中职生自学教材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仔细研究中职生阅读、自学有关教材可能产生的困难以及指导他们自学的方法,应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四是加深认识,提高学习自觉性。要想使中职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必须让中职生充分认识获得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只有让中职生明确培养自学能力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个体主观需要,才能发挥他们自学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中职生对自学能力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任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观念[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

[2]刘彩凤.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

[作者简介] 王革玲(1964-),女,广西柳州人,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讲师。

中职专业教学 篇7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着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人格品质, 更影响到所任职单位会计信息是否安全可靠的问题。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 利用岗位责任或忽视岗位责任所造成的后果绝不仅仅是个人问题, 更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1. 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基本保证

在会计工作中, 各种经济关系与之发生者必然的联系,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支配会计活动的进行, 讲求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会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履职尽责。其中, 诚信、守法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核心成分, 唯有具有相应的会计专业能力和素质并具有符合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才能使会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实现预定的会计目标, 相反, 则会发生一系列问题, 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譬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2001年在国内媒体上被曝光的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些上市公司在业绩上造假的案例;2002年世界知名企业美国安然公司进行关联交易, 将不确定的受益计入本期收益的案例, 都是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 弄虚作假,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实例, 带给企业的损失和社会的影响都是触目惊心的。

2. 会计职业道德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特征的总和, 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真实性、相关性、重要性、明习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 以及质量重于形式的原则, 这些质量要求相互遗存, 共同对会计信息以致整个会计体系发挥作用。”[1]从中可见, 作为会计人员要保证自己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合理的、准确的, 就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工作的原则, 将自己的工作原则性起来, 不疏忽于某一个方面, 不能感情用事, 不能因人因事而异, 不能马虎大意不负责任, 更不能徇私舞弊, 要做到这些, 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 确保从自己手中所披露出的会计数据是真实的、有效的。

二、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视专业技能培养, 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 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公德方面的德育课程内容, 但是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却很少。作为会计人员, 要求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 这样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学生说来是很难从自我觉悟中获得的, 需要学校的培养教育, 但学校教育恰恰缺乏这个方面。所以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没有获得足够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责任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和保密意识, 形成了学生虽然掌握了较为熟练的会计专业理论技能, 但在走向实际岗位后, 却忽视和弱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二是教材内容欠缺, 不利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应写入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教材中, 形成系统, 并占有适当的比重, 但从目前中职学校所使用的会计专业的教材看,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零散, 大都以案例形式出现, 学生对于案例了解多, 对于职业道德知识和法纪学习了解不足, 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关联性的认知, 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学习认识的积极性不足, 所重视的是如何通过学校的考试, 获取合格成绩, 如何通过社会所设置的会计专业考试, 获取会计证, 并没有将如何使得自己的职业道德与符合会计职业要求联系起来, 因为在教材中缺乏这方面的内容, 这方面的考试不是“硬件内容”。三是教学方式落后, 局限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 教师以灌输的方式讲授, 教师的一讲到底的结果是学生的死记硬背, 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绝对不可能从死记硬背中获得, 因而, 也就使得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受到了局限, 效果不佳。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 也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 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品质等道德情操, 使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会计岗位工作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 重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作为会计专业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重视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在课程建设上多投放力气。可组织本校优秀教师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也可广开渠道遴选包涵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中职会计专业的优秀教材, 依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在专业计划中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中逐渐形成, 通过课程学习的途径所获取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打烙印最深刻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更需要教材和课程建设作为物质建设上的必要保证。

第二, 转变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对学生所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中, 以讲授引路, 在讲授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以讨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真正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烙印;其他会计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也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还应外聘或外请会计专家、学者到校讲课, 现身说法,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启迪。

第三, 重视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是师德教育的直接实施和引导者, 教育和引导好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表现出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是会计师德礼仪行为规范建设的关键。培养和引导广大教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达成的目标, 也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正己”, 然后是“律生”。只有这样, 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他们更自觉地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将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加强专业技能, 将德育渗透到每个课程之中, 这样才能达到教师传道授业的目的。

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达到目的的。作为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师, 有责任和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品质, 使学生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都能遵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才能使我们的会计行业整体职业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玲.试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强化财务会计监督[J].学问, 2007 (7) .

[2]王锦璋.浅析法人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J].财会月刊, 2001 (6) .

[3]杨晓华.中职学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 (电子版) , 2012 (8) .

中职专业教学 篇8

那么, 我们应怎样去解读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呢?如何让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对于我们从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一线教学工作者而言, 寻找“关键能力”培养的“金钥匙”确实是一个关系到中职营销专业建设和发展应朝着哪个方向去走的现实问题。

1 寻找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 是指一种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 是指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中职专业的建构一般由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素质教育即知识、技能、态度这三个部分组成。中职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胜任基层销售岗位工作的业务员、跟单员 (业务内勤) , 终极目标为帮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当“老板”与“经理”的职业理想。

从多年跟踪调查看来, 我校营销专业毕业后的学生有从事汽车销售、保险推销、品牌专卖店店员 (鞋服化妆品手机家电电脑等) 、店长、商场采购收银客服、大卖场柜员管理、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员 (建材工业原料等) 、销售内勤、人事专员等, 也不乏毕业后直接回家族企业担任经理助理等管理岗位工作的学生, 当然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升学就读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去向岗位工作众多, 围绕这一实际, 我们做出了这样的探讨, 在这三年有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我们着手参考了不少高校及其他中职校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 经过比较归纳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专业能力:

1) 商品推销能力;2) 顾客沟通能力;3) 客户管理能力;4) 卖场布置与商品陈列能力;5) 手绘POP能力;6) 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7) 商务文案写作能力;8) 商品采购与商贸谈判能力;9) 营销策划能力;10) 销售管理能力;11) 销售团队建设能力;12) 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与企业管理能力;13) 营销案例分析能力与营销手段组合应用能力。

而教育和引导学生对这些能力的内化与整合、领悟与提升才是我们要寻找的中职营销专业“关键能力”所在!落到实处地做好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 积极探索出一条营销专业发展的阳关大道, 让中职营销专业的教学能真正走向其“关键能力”的培养之轨, 也正是我们时下应该力行的大事。

2 向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前进

明确了中职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所在之后, 我们的任务便是着手尝试有关理论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技能的内化实践。我们的做法是在对营销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的设置有了较为一致认同的前提下, 一方面开足专业核心理论课程, 另一方面则同时开展了大量的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尝试, 进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授知识的能力提升。

2.1 营造富有营销专业特色的班级团队文化

在班级营建伊始, 我们便可以进行构思团队的文化, 做好迎接新生创建新集体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 出好一期以“欢迎你-未来的商界精英”为主题的板报, 具体内容可以是商务人员的十大基本素质、励志性的小诗等, 让新生从走进教室那一瞬间开始就感受到营销专业的特有气息。继而开展第一次班会, 建议以“破冰融身, 团队为赢”为主题, 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参与“培训游戏”, 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 在互动中克服角色的障碍、信任的障碍、经验与习惯的障碍, 消除陌生感并尽快融入团队。如果策划得成功的话还可以在这个活动中成立各小组、选出小组长和班长。团队组建成功之后, 通过设计各种活动让每一位成员行动起来, 组员合作给小组取名字、设计LOGO、喊口号、唱队歌、摆造型、描绘愿景等, 各小组进行亮相表演。

班级基本稳定之后, 一方面, 在进行班级环境布置, 营造温馨和谐的VI;另一方面, 要开始必要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坚持下来力使学生形成善于表达的习惯并上升为一种能力。教室的布置可以适当参考并引入一些卖场的元素, 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在教室前面可以贴挂班级誓词 (各商业机构会议室皆有XX誓词, 可效仿。由全体成员共同制订, 引入公司晨会制度供学员每日诵读, 为班级MI的一部分) , 教室门口可制作玻璃相框选择能反映集体精神风貌的照片并用三言两语进行简介 (班级文化墙) , 团队LOGO、口号等均可以考虑其中。总之, 各营销专业班级一定要用心将自己的教室布置得富有专业特色, 建议专业组进行适当的引导, 让不同班级之间竞争, 打分评名次设奖鼓励。同时, 班级应该从成立的第一天起便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践行起来。通常的做法是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踊跃发言, 利用各种奖励机制引导学生敢于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班级可以经常举行诵读比赛、讲品牌故事比赛、交流近期阅读心得比赛、每日晨起诵读班级誓词、每日一演讲、每周一次讲新闻 (可小组轮流) 、时文点评、答记者问、班级班际友好辩论比赛、头脑风暴会等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如果能坚持几个学期下来, 相信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一定都会非常地擅长表达。本人的实践情况是该班级的同学在参加各级诵读、演讲、辩论等比赛中成绩非常地突出, 而且这些同学毕业后就业情况也非常喜人。

班级集体的文化对其成员的影响是极大的, 一个和谐奋进的团队能让其中的每一位成员乐于奋进, 营销专业的班级尤其是如此。我们在能认真解读校规校纪的前提下制定出团队的规约, 同学们均能以遵守制度为荣。我们在各级团队活动中时常能够制造亮点, 这是因为我们背后有优秀的团队在决策在支撑。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班级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团队活动。如每人拿手一道菜聚餐活动、大胃王比赛、同舟共济、开心风火轮、书画比赛、棋牌类比赛、球类比赛、迎新诗朗诵比赛、班级好声音等等。此外, 我们每学期还有安排一次户外拓展训练, 通过培训过程中体验到的具体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的观察, 进而提炼出对于培训内容的抽象性认识, 并最终积极地将培训所涉及的理念与方法投入实际学习生活中加以实践。

2.2 企业走访感知社会所需所求, 历练社会适应能力

为更好地提高营销专业的教学实效, 让中职营销专业学生能最直接地感知社会所需所求, 历练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每个学期均安排了两次以上的企业走访实训活动。走访的企业包括宝马汽车4S店、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国美电器、三力机车、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安踏、恒安集团等知名企业, 直接在企业内对学生进行营销与管理核心技能操作实践、企业实境训练等教学活动,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近期我们所组织的企业走访实践为例:

1) 高档的品牌体验, 纯粹的“驾驶”乐趣

2013年4月12日, 在XX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走进了宝马汽车经销商星之宝公司4S店。在那里, 我们受到了该公司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和热情的接待。感受最深的是该公司无处不在的企业文化和店堂一尘不染的6S洁雅环境, 作为一次高档品牌企业的体验式走访, 我们洋溢着渴学之心, 度过了最为充实的一天。

“宝马也被译为巴依尔, 正式全称为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 BMW是驰名世界的汽车企业, 也被认为是高档汽车生产业的先导。

…………

德国宝马汽车公司生产的宝马轿车, 被誉为高级豪华轿车的典范, 它风靡欧美, 世界各地的车迷们对它情有独钟……”

负责培训的程老师帅气十足地向我们介绍了宝马的品牌文化与品牌营销策略, 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该企业的相关情况。在下午的“汽车销售实战情景模拟”活动中学员们扮演顾客角色, 宝马公司员工耐心细致地为我们展现了从顾客进店接待到看车试驾的服务全过程, 并回答了我们所感到困惑的所有疑难问题。让我们对高档品牌的营销体验感受尤为深刻。

走访宝马结束前, 同学们纷纷与宝马车合影, 有些同学还亲自上车体验, “驾驶”着宝马拍了靓照, 其乐无穷。

2) 深耕寿险, 吸引、发展、激励和留存杰出人才

2013年5月17日, 由XX老师领队, 我们走进了位于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福建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进行电话营销企业实践。我们从认识泰康这家企业开始, 到企业的“电话营销”这一特色营销服务模式的学习认知, 公司接待人员为我们安排了六节彬彬有礼、生动有趣的课堂。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系1996年8月22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

…………

走进员工们工作室时, 我们所在的每一个角落听见的都是电话声。他们的工作挑战性是很大的, 但他们员工的热情相当高涨, 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吸引、发展、激励和留存杰出人才”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相当地完善。公司的发展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及核心发展战略等文化建设也十分地到位。通过对泰康人寿公司的走访及电话营销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原来每一个人都是“潜力股”, 只要我们善于自我开发, 成就自身并不只是梦想。

3) “薄利多销, 服务当先”, 成就品质生活

2013年6月13日, 由国美公司培训部朱经理到校为我们介绍学习了门店销售技巧及相关知识。并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国美的人才培训理念。

14日上午我们兵分两路:一队去国美电器宝龙门店, 另一队去中亭店进行门店销售实训。下午则集中在斗门总店交流学习, 由国美公司人事部曹主管对国美零售学校的建设、蓄水池集中营的训练以及校企联合办学的展望等进行了很好的宣传。

…………

怀着学习的热切之心, 我们在参加国美门店走访之前便设计好了不少与门店经营相关的问题准备考考店长。在宝龙门店, 我们有幸受到了朱店长的热情接待。他三十出头, 干练朴实, 先带我们参观门店的八大类产品分列及介绍完商品陈列、仓储、POP等相关知识后我们便开始了关于门店管理的轮番烘炸式的提问。在这一问一答的环节过程中, 让我们对店长的一天工作及电器商品经营知识、售后服务及企业大型活动策划等一系列知识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和认识。朱店长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连锁门店经营课。国美门店走访实践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 倍长见识!

2.3 丰富多彩的校内专业实训活动让中职营销专业建设如虎添翼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中职营销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我们的营销技能训练安排表中, POP手绘大赛、现场商品推销大赛、商务礼仪情景剧表演赛、跳蚤市场、淘宝爱心拍卖会、市场调查、讲品牌故事比赛、下企业实践两周等这些活动都是每年必须进行的技能考核项目。此外, 我们教室前的走廊和空地就是学生们的“门店”, 他们上课学习理论知识, 下课便直接进入销售实战, 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内专业实训活动让我校的营销专业建设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不实践, 你不会真正领悟到知识中的精髓。

不实践, 你学到的知识永远没有用。

一把锤子, 你不去用它, 它只是一块铁和一块木头, 只有当你拿起它去敲钉子时, 它才是你的工具———一把真正的锤子。

总之, 在寻找中职营销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途径过程中, 我们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调研实践, 处心积虑进行了一番探索。而实践教学是一把“金钥匙”, 找到这个突破口后, 我们便着实努力构思和尝试了一番, 确实受益匪浅。

摘要:本文围绕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这一话题, 从解读营销专业的“关键能力”谈起, 结合自身实践对“关键能力”培养的尝试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进而揭示了实践教学是一把“金钥匙”的主题。

关键词:关键能力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尝试

参考文献

[1]孔雷, 等, 编著.训练销售精英[M].企业管理出版社.

[2]文君.越玩越优秀—企业员工培训游戏大全[M].华夏出版社.

[3]张晋.创建良性环境促进职校生健康发展[D].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

[4]曹国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D].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5]廖丽达.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刍议 篇9

关键词:中职,旅游,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我国已跻身旅游大国。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这种趋势也为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十年, 我国每年需要新增一百万旅游从业人员, 如何适应市场需求, 培养一批素质高, 实践能力强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毕业生, 是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结构的调整,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缺乏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课堂教学模式不科学, 导致培养的大批人才与行业需要出现了灾难性脱节, 就业情况不理想, 旅游行业不满意。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 很多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广泛, 毕业生既能做导游, 又能做酒店服务员。课程设置、实践安排各占教学过程的一半, 看似面面俱到, 实际上捉襟见肘。要想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目标定位, 根据目标定位设计专业方向, 再按照专业方向进行能力与技能分解, 并进一步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 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 更适合用人市场需求。

2.实践教学不全面

一些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 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停留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 实践性教学没有形成架构体系, 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全面锻炼其专业技能的目的[1] 。同时传统的旅游专业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实训时间严重不足, 而且分散, 无法保证专业技能的掌握, 学生对某项专业技能还未熟练掌握, 实训就结束了,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师资力量不充足

旅游专业是一门较年轻的专业, 很多中职学校因为看到了旅游专业的巨大专业前景而开设, 实际上并无相关的专业力量。就市场需求而言, 用人企业需要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 无需再培训, 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实践技能。因此, 一支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但是实际上, 许多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 或者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行而来, 普遍缺少实践经验, 虽然擅长理论教学, 但指导实习实践能力较差, 因此, 要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核心能力, 关键在于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4.校企合作不深入

校企合作对于中职学校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是培养中职人才的有效途径, 它涉及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训基地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目标的制定, 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等诸多方面。但如今, 许多中职学校对“校企合作, 产教结合”的认识与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 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企业行为短期, 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2] 。而且, 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很难真正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受到一定影响。

5.创新培养不完善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综合性服务行业, 它不仅要求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具有广博的知识面, 更要擅长人际交往,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能够为五湖四海的人提供优质服务。而实际上, 这些恰恰是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不足。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一般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 对于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意识、思维方法和人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却疏于点拨, 没有对学生做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毕业生就业后在职业岗位上缺乏竞争力, 甚至造成人才流失。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进的措施

1.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 首先要做好专业细分, 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培养目标, 将现代旅游业的服务职能进行进一步细分, 根据专业细分开设专业课,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 应特别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立, 符合“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到“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点评—我再做给你看—你再做给我看—考核—点评”。旅游专业教学还要选用适合自己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教材, 实践指导教材应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注重行业操作规范, 将理论知识点分解为可操作的实践项目, 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升华。不同课程的教材要体现整体性和有机联系, 避免知识的重复与脱节。必要时, 也可根据校企合作的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订单培养。

2.加强实践教学投入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实践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 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 实践的方式除参观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外, 还可在假期安排顶岗实习, 如酒店调查实习、旅游景点调查实习等。此外, 要尽量建设如形体训练房、餐厅实验室、客房实验室、模拟导游实验室等功能教室, 并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专业课的校内实训, 既提高了实训效率, 也为校外实习做准备。最后, 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 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时间最好是一年。目前, 旅游专业的专业实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旅行社实习, 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综合业务工作及基本带团规范服务流程等。二是酒店实习, 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三是旅游景区实习, 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点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导游讲解的技能等[3]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和学校四个方面, 且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各方面的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查和完善。学校的兴趣是实践教学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市场、人才需求和社会有要求是实践教学内容调整的依据;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投入资金的力度是实施实践教学计划的关键。

3.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有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 还有一部分年轻教师则大多是本科毕业, 他们在学校中从事一门或多门具体课程的教学。随着时间推移, 知识停滞不前甚至渐渐淡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 但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很难估计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指导学生实践显得力不从心。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前瞻性、变化性、实践性很强的行业, 如果专业教师不能与时俱进, 培养出的学生就不能很好的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因此, 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性, 旅游专业教师队伍需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可以聘请业内资深人士到学校做报告或讲课, 通过他们了解行业的前沿信息, 并进一步探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让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 懂得竞争之激烈, 创业之艰辛,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学校要积极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选派教师到校外进修, 到旅游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经验。这样既提高理论水平又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同时, 从制度着手, 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改变传统“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4.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最好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与用人企业的接触了解就业形势, 同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建立一些旅行社、酒店、旅游景点、会展中心等校外实习基地, 既可以填补一些在校内无法开展的实践教学, 又可以在此基础上与旅游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进一步强化学生通过校内实践课、校内基地和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 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 学校直接了解用人单位需求, 可以有效解决供需脱节的关系。例如学校与酒店联合办学, 饭店既可以投入资金, 又可派管理人员、技师、优秀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 编写教材供学生使用,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学生毕业后可双向选择, 部分在企业就业,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学校也可根据企业需求编写教学计划, 即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的合作协议,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5.加强素质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 我国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大量灌输为主, 忽略了学生情感与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的“人才”只会生搬硬套, 缺乏创造力, 难以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当代教育有四根支柱, 他们是当代青年顺利通过21世纪的护照。这四根支柱就是四个学会, 即学会认知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生存发展。并强调只培养技能不够, 而是要培养能力。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 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情商”, 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育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为了培养更多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育要进一步落实以市场需求为引领,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 加强实践操作, 加强实习指导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 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玲玲.中职旅游专业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的思考[J].商情, 2010, (15) .

[2]王士星.中职学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职教, 2007, (3) .

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策略探讨 篇10

1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信息科技时代, 电子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这就需要从事电子专业的人才, 根据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 作为电子专业人才, 创新是必备的基础, 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前提。中职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发明, 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由于中职学生处于成长期, 其学习主动性和自制力不是很强, 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 毕竟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 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才会更好地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进而产生创新的激情。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笔者认为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毕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 能够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说, 在学生装配音乐门铃的基础上, 笔者就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制作新作品。有的学生把手控音乐门铃改成声控或光控音乐门铃, 有的学生把音乐门铃改成报警器。这样, 学生就会在探索、发现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自然就得到培养, 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索

对于中职教师而言,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是教学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电子产业的发展过程, 让学生深入探索电子产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异想天开”, 多鼓励、赞扬, 引导他们敢想别人未想的, 敢做他人未做的,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比如说在学习电子技术中“晶体三极管的测试”这一节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拿教具示教, 而是首先让学生猜测“晶体三极管”由什么构成, 起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测试验证。最终,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了解了“晶体三极管”由两个PN结构成, 具有电流放大的作用。这样,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实践欲望, 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安装放大电路打好了基础。

3 运用逆境, 培养实训操作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 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因此, 教师的教学也大都从正面切入, 让学生加强正面知识的印象, 从而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但从某种程度上看, 从反面切入, 让学生从反例中掌握正确技能, 也是电子专业教学的一种方式。比如说, 我们都知道在电子专业教学中, 学生必须要和电接触, 而这就会有一定的危险, 因此, 保证学生的安全, 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电子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中, 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另一方面还需要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细致操作的良好习惯, 在增强学生专业的动手能力的同时, 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操作意识, 保证操作的安全性。毕竟, 在电子专业教学中, 学生不正确的操作, 轻则导致仪器仪表的损坏, 重则造成触电事故。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学生从正面去学会正确的操作方式, 而没有从反例着手, 则可能会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毕竟, 正面的强化很重要, 但是反面的强化也必不可少, 特别是对电子专业操作训练而言。因此, 笔者认为, 电子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应该适当地运用一些反面的例子来刺激与强化学生的思维与记忆。如:在教学生如何使用万用表和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时, 笔者就特地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例子, 故意将万用表的档位选择错误就去测量, 结果万用表很快就被烧坏了, 不能再使用了。通过这样的一个事例来说明万用表在应用过程中, 合理正确地选择档位量程的重要性。事实上, 经过这样的一个反例教学, 大部分学生对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印象更深刻, 并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 提高了操作的正确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出错的概率。也就是说,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够适当地从反例教学着手,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4 结语

当前我国正进一步加强对中职教育的支持, 将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方面是为满足社会对中职技能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对中职教育自身发展规划的需要。而中职教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应该进一步强化教学体系, 从教学策略到教学内容, 再到教学的评估, 都应该按照社会的标准来执行, 并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实践中进行调整和改革, 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敏.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发展及其系统反思[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9.

[2]余莉.当代职业技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中职化学教学浅析 篇11

关键词:中职化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方法

化学是中等职业教育护理和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含了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包含了化学在护理和医学中的应用,更大地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所以,在中职化学的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找并运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学科的不同特点,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发展,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若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1.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自然科学。很多化学反应现象、化学与生活相关的景和物等都无法直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学习“碳族元素”时,笔者给它的副标题是“宝藏之旅”,并以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作为首页的背景,当学生看到这颗让人艳羡不已的钻石时,瞬间对本节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心——到底还有哪些宝藏呢?碳元素的单质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金刚石,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经雕琢后就变成价值昂贵的钻石,并由此来引出金刚石的应用及其他的碳单质。通过展示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这些奇妙的景观,从而引出碳酸盐的相关知识。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化学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确给中职化学的教学带来很多方便之处,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多媒体的使用中课件内容大都是简洁明了,但对知识点描述不够详细,所以利用课件讲解时,还应结合课本内容,使内容讲解更全面彻底。多媒体技术还应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重难点内容应写在黑板上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中职学生来讲,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动画的同时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重点内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

要更好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中职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1.化繁为简法

中职学生的理解力较差,基础相对薄弱。如果在讲解过程中涉及太多的专业词汇,他们就更难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时,方程式配平的定义非常关键,教材中的定义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的系数的过程。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呢?可以这样定义:原子不能凭空出现或消失,反应前有几种或几个原子,反应后也应该有几种或几个,要让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相等,就必须确定到底有几个分子参与了反应。而这个过程就是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通过这种简单通俗的语言解释定义,发现学生在配平反应方程式时,有了更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准确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2.疑问法

先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寻找答案,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疑问法,不只包括教师提出疑问让学生寻找答案,还包括学生自己提出疑问,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如:学习“卤族元素”时,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你能说出卤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吗?它包括哪几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有哪些性质?你能说出几种包含这些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如:在观看实验视频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现象并提出疑问,针对问题做出不同的见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原理就会掌握得更牢固。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学方法也有待于更好的应用和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丁秋玲.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马保业.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9,(16).

[3]程淑艳.多媒体在化学教学运用中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作者单位: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中职数控专业“小班化”教学 篇12

关键词:中职,数控,小班化教学

一、“小班化”教学问题的提出

现今社会,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加严苛, 不但要求其掌握坚实的技术能力, 还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 当前数控设备的价值昂贵, 应用于教学的设备数目太少, 所以大多数学生只能远远地观摩而缺乏上前动手操作的机会。久而久之, 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 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以45人为一个班级单位, 以数控机床教学的过程为示例, 五六人合用一台机床, 每周6节数控机床教学课程, 每节课45分钟, 除去借还工具、整理材料的时间, 每个学生每周的实际操作车床的时间还不到1个小时, 一个学期的总共实际操作时间不到20个小时, 再加上师资力量不足, 学生的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够强、自控力不足等原因, 学生远远无法达到教师的期望, 也远远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 也证明了“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性。

二、“小班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规模上的减小, 也是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中职院校实施“小班化”教学方式, 其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

(一) 中职院校学生的特质

1. 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类高中生, 他们的文化素质较差, 自控能力不足, 在学习能力上普遍存在不足之处, 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 给自身定下了“差生”的概念。因此, 想要他们掌握坚实的实践动手能力, 必须采用“教师帮助、学生互助、本身自助”的教学机制, 而这种教学机制与“小班化”教学模式十分吻合。

2. 另外有一部分学生, 他们的思维活跃度高, 动手能力强, 往往很容易掌握实践操作的要领。

这个时候“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就无法满足他们的动手需求, 间接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让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让操作能力一般的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 实践操作课程的特点

实践操作课程以学生的安全为首要前提, 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的操作动作, 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以求达到提升实践操作水平的目的。然而在进行难度系数较大的车床操作实验的时候, 不但学生要眼疾手快, 教师也要不停地巡视,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但是由于上操作课程的人员较多, 教师对负责学生的安全就已经感到吃力, 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 实践操作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宗旨, 就有些“纸上谈兵”。

三、“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科独进, 分科教学, 分段操作, 单科结业。这种模式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宗旨相违背, 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然而“小班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 严格遵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以循序渐进、滚动式的前进方式和螺旋式的教学步骤展开, 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 形成小规模教学和大规模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拿目前的数控专业来说, 数控专业有钳工、普车、普铣以及数控铣、加工中心、数车等实训工种, 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实训车间, 如果班级内人数较多, 就会产生“放羊式”教学的效果, 而采用小班专业化教学, 保持班级人数按照十人分组, 去参与不同工种的实习, 这种小模块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对某一特定的工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教学。数控教学的关键还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严格按照理论、示范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考核以及学生自评、教师总结这几个步骤来展开。而大模块教学就是在每一个小模块教学结束之后, 进入下一步教学活动中, 还是从某一个工种开始, 将所有的工种轮流更换一次, 形式相同但实践的内容不同, 从理论上看, 更加深刻、更加复杂, 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依次实现大模块和小模块的反复循环, 达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效果, 还能适当提高学生的技能, 实现有针对性、有层级的培养, 最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在具体的小班实践教学过程中,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 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重点开发。

(一) 教师要适当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尽可能地赋予课堂趣味性。比如, 在数控车床编程教学中, 教师可以选用国际象棋作为教学载体, 引导学生通过对32个象棋的加工程序进行编制, 掌握数控编程最基本的方法、熟悉不同指令及代码的使用方式、掌握多种加工工艺, 最后将成品象棋送给学生,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学效率必然会有所提高。

另外, 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形式能够达到非比寻常的教学效果, 对比数控车床和普通车床我们可以发现, 圆弧表面的加工比较简单, 很多学生第一次参加数控实训时, 看到往届学生加工出来的圆球往往很感兴趣, 这种兴趣点也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慢慢渗透, 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状态下展开教学, 效果会出奇的好。

(二) 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价机制

在中职数控教学中, 教师需要提前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意义向学生传达清楚, 让学生在实训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实训时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明确告诉学生每节课有每节课的任务, 教学内容要尽可能本节课完成, 并根据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对工具的使用方法、完工成品的质量, 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打分, 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对做得略差的学生适当给予惩罚, 不能让学生抱有做和不做、做得好坏都是一个结果的心态。

(三) 融入分层教学, 创造一个竞争环境

中职学生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 不同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等方面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状态, 这就造成同一个教师、同一个班级、同一种教学资源, 然而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现象,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整体性提高呢?分层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实践操作;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不断巩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冲击更难的部分,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创新, 努力使这部分人才成为技术尖子。这样一来, 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潜在的竞争环境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使学生在数控专业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中职院校作为社会的人才培训机构, 它培养学生就像是生产商品一样。学生的技术水平不达标, 就像是这个公司的产品质量不好。一个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 在市场上就缺乏竞争力, 长此以往, 公司就会陷入危机。学校也是如此, 学生在学校里学不到技术, 进入社会后也将得不到企业的认同, 学校就会面临着学生的信任危机。为了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 中职院校的“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冯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4) .

[2]李丽.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建设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3) .

[3]刘超平.浅析中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建构[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3) .

上一篇:科学研究的梦想下一篇:淤泥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