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构想

2024-09-30

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构想(精选10篇)

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构想 篇1

西部大开发使得社会上对直接应用型和动手能力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长, 而我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则承担着这样的重任。

如何提高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效果, 让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手能动起来, 活能干起来”呢?笔者从自己多年教学经历感受中谈几点看法。

一、重新设计教学环节和灵活组织教学模块

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直是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 但由于种种原因, 始终将就着。目前, 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动手能力, 被认为是实训课或实践课的教学任务, 或者由最后的毕业实习阶段完成, 理论课程与动手能力无关, 这样做的教学效果不好。以前, 会计专业学生可到企业实地实习, 但现实是大多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 这就使会计专业实习由模拟实训来代替,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因环节孤立化, 学生只能为填凭证而填凭证, 为登账簿而登账簿, 为编报表而编报表, 少部分学生能在做完一套账后有所收获, 其他学生不知所以然。学生以为没钱就可开支票提款, 生产产品就可叫人送来材料, 而不懂计划、审批、内部控制等等诸如此类的管理制度。模拟实践被理解为一门作业课, 白纸黑字, 跟其他教材没有区别, 看不到企业经营的鲜活性, 失去了模拟实践的原意。其实, 动手实践最好应该贯穿于所有教学环节中, 理论知识讲到哪儿, 实训就做到哪儿。采取“学中做, 做中学”, 刚开始可以只做某种业务专门的模块, 最后做综合业务的完整模块, 造就一种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时时熏陶, 耳濡目染, 久而久之, 习惯成自然。理论和实践始终不分家, 知识构建由点到面, 牢牢搭建起实践能力的平台和向上继续深造的基础。在实训中, 为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 提高独立处理业务的能力, 建议实训资料的金额采取“学号*金额”或其他有效的手段, 保证每位学生的答案是唯一的, 防范学生抄袭,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培养实践能力, 还可以打破教材的固有组合, 优化技能模块组合, 岗位需要什么技能, 在培养过程中就加入什么特定技能模块, 让学生练就什么专业技能, 拓宽就业岗位渠道。比如:规范填制原始凭证, 各种发票的鉴别技能, 点钞验钞技术, 计算器、算盘的使用技能, 开设银行帐户的具备条件、会计基础工作达标规范具体细则的实施等。这些技能要任务化标准化, 可通过经常举行技能比赛达到提高和强化, 要求本校会计专业出身的学生一律有训练和比赛的经验, 毕业上岗后, 一出手就不凡。

二、提高实践能力的措施

(一) 情景模拟教学, 采用演示教学来克服会计教材缺少生动性的弊端

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优化、细化, 针对中职学生的接受方式特点, 教师可从交易的结算、原始凭证的取得, 到账簿的登记、过账、结账, 把一个会计主体某一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 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故事化, 对于初学会计的人来说, 类似亲临现场, 会对企业经营活动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

比如《基础会计》, 这门课是基础, 但对初中刚毕业的中职学生来讲, 很难想象, 若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为案例的教学光盘, 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进行演示, 能使学生直观地融入到会计业务的职场氛围中。如:在学习会计要素时, 显示企业拥有的资产:厂房、机器、材料等等, 告诉学生这就是资产的具体形态, 再从资产的形成中让学生明白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等;又如, 讲到资金筹措业务时, 播放企业设立的程序, 须具备哪些条件、需到哪些部门办手续, 提交哪些材料, 应遵循哪些法令法规, 什么样的人不准许设立公司等等, 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再如, 做会计实训, 第一课就是填制原始凭证, 利用配套光盘展现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情景, 买进材料, 需有什么样的审批过程, 最后怎么买进来的, 款项支付的过程, 入库的手续、共有哪几张凭证, 怎么审核原始凭证, 会计人员应作哪些账务处理等等, 将普通的业务鲜活起来, 接下来再动手填制原始凭证,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 知道会计业务的开展不是空穴来风, 它是有着丰富的前提条件的, 当学生看到了学到的会计知识为什么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 那么学生的学习会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这样一来, 课堂教学容量增加, 时间压缩, 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 教学效果增强。

(二) 更新完善传统的会计实训基地

建立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实施任务型实践, 完成角色型扮演, 引导学生真正入戏。可仿照中小企业内部结构, 建立最基本的职能部门, 配备多媒体、电脑等设备, 每科要有明确的职责, 每个岗位也订有职责, 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另附设银行、税务、工商等虚拟会计实体, 力求实训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 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办理业务。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内容合理设计实训内容, 做到详细、全面、真实、可操作性强。所有实习用品均采用标准会计用品, 模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可选用实训专门用品, 各种发票都与实际工作中用的一样, 加盖“学生实习专用”字样, 支票、汇票、现金参照点钞纸制作。既然力求仿真, 每一经济业务都应按企业实际管理程序处理, 真戏真演。指导老师由专业老师和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担任。如, 领用材料, 班组长要有生产计划, 找分管领导审批领料数量, 到仓库领料;仓管员审核后填写发料单, 班组长签名, 仓管员签名, 发料单一式三份, 仓管员一份, 班组长一份, 会计一份。班组长从仓管员手里接到实实在在的材料回车间, 用于生产产品;又如在采购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中, 采购员首先应说明其借款的程序:先填制一张借款3 000元的借据, 经有关领导审批签字后, 交出纳员, 出纳员审核无误后, 方可将款项借给采购员, 出纳员将款项交给采购员时, 要在借据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据此原始凭证制单员或记账员制作记帐凭证如下:借:其他应收款——××采购员 3 000 贷:现金 3 000, 再根据记帐凭证, 出纳登记日记帐、会计登记相关总帐、明细帐 。各岗位学生实行轮岗, 每岗一评, 最后综合作为实训成绩。所有岗位循环2-3回, 学生才会真实感受到工作的责任和办事程序、生产流程, 将知识点消化、理解, 加深了记忆, 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 扩大校企联系, 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从情景演练到仿真模拟, 学生对企业经营环节熟悉多了, 这时如果到企业见习, 实打实地帮忙或顶岗, 在实践中检验动手能力, 会很快融入到角色中去。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 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要特别注重校企合作, 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途径。”中职学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在企业建立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基地, 直接让学生到企业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 以消除他们无法真正到一线财务岗位工作的苦恼。这种校外实训一般属岗前练兵性质的综合性实训, 是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实习内容涉及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多方面的业务,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强化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培养。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涉及到实习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也涉及到毕业生自身的利益, 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考核及实训安全都是大事。为此建议, 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 建立政府、学校和实训单位三位一体的专业实训体系, 以保证学生实训的顺利进行。

(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多样化, 科技化

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应更新, 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 导入问题要形象;学生动手操作时, 引入角色法、任务法等,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斗志。教学手段上采用手工、电算化、网络等相结合的手段。如果说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是基础, 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 那么会计电算化和网络会计的模拟实训则是对手工模拟实训的升华, 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 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 可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 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 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 学校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这种需求, 利用现有的资源, 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 结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 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就发现, 学生利用会计软件做会计作业的兴趣要远远大于用作业本写呢。

(五) 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改变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会计实践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实践学习的环境氛围, 是实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所以应配备经验丰富的专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 例如:在模拟销售库存商品10 000元的经济业务中, 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设计在模拟实验中需要的角色 (销售人员、出纳人员、库存保管、记账人员) , 然后根据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针对性的指导,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目前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数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担任, 他们对于具体的经济业务环境一般也未亲身经历过, 在指导实验过程中, 他们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 凭自己的能力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 而往往理论知识与实际会计操作又有一定的差异性, 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不够准确, 脱离实践, 缺乏权威性, 不具说服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种纸上谈兵的状况, 学校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与一线专家达成协议, 建立一个优质人才储备库:选择那些既有扎实会计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担任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 除此之外, 学校还可以聘请在职的优秀会计人员来校兼职任教实践课程, 他们丰富的实践经历既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把最新的会计发展成果介绍给学生, 将最实用的会计技能展示给学生, 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实践, 增加学生实训的真实感, 现身说法给他们生动展示职业生涯的未来, 这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优秀兼职教师, 学校可通过提高报酬等手段与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教育部规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这一政策支持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 为培养“双师型”教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来说, 让他们定期到企事业单位中进行实习、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 掌握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 保证实训效果, 学校应加强考核, 决不能只是走过场。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动手能力, 能者见能, 智者见智。以上只是笔者在长期教学经历中产生的想法和积累的经验, 当然, 实现这些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学生的配合。现在的中职教育, 老师很累, 生源基础差, 有效的辅助手段难想;学生也很累, 传统的教授方法仍然存在, 兴趣无从提起, 好奇没法产生, 动力没有来源。现代新的教学技术与理念的应用, 改变了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倾心付出才可以造就。

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构想 篇2

杨则文1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广东 广州 511483)摘要: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要突破这种模式,必须从教学理念、实训设施、实训内容、实训方法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本文提出建设包括手工会计仿真和电算化会计仿真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分别包括“真账会计分析”、“仿真会计核算”和“仿真会计检查”三个部分组成的实训体系,旨在拓展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途径,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提供备选方案。

关键词:会计 模拟实训 仿真教学 实训室建设

以会计模拟实训室为核心的校内会计实训教学体系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财经职业学校,90年代初期形成了一个建设的高潮。此后,众多的非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综合性大学也陆续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校内会计实训设施。有称之为“会计模拟实训室”的,也有称之为“会计仿真实训室”的。虽然着眼点不一样,但其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则是相似的。十多年过去了,就全国范围总体上来看,除由于会计制度的改革使实训资料的内容有所更新,以及电脑的配置不断升级以外,可以说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与十几年前没有质的区别。在新的形势下,会计模拟实训室和会计实训教学需要有新的突破。

一、现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切教学手段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培养目标,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目的是从培养动手能力的角度服务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那么,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如果结合就业岗位的需要用通俗的语言就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培养学生做账的能力、查账的能力和用账的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做账的能力是基础,是会计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查账的能力是对大专层次毕业生的特定要求,是体现大专毕业与中专或短训班毕业的专业水平的分水岭之一,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内审机构所需要的人才的关键能力。用账的能力体现了一切会计工作的目的,没有信息的运用,一切会计信息都是垃圾。会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会计信息的运用,对经济业务的过程进行控制和在观念上进行系统的总结。没有用账这种能力的会计人员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记账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现行的会计模拟实训室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方法:通过环境仿真和角色仿真来指导学生做账,通过案例分析来指导学生查账,在如何使用会计信息也即是用账方面,目前的模拟实验基本没有涉及。分析现行的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不难看出,从做账能力培养的教学来说,有了环境的模拟,学生可以在不同于教室,而在介于教室与会计办公室之间 1作者简介:杨则文(1964-),男,湖北黄冈人,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研究方向:财税财会,职业教育。的一个仿真的环境里面做账,促使学生形成一种专业意识,从环境上让学生首先明白,模拟实验不同于做课堂练习,是实实在在的做账。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用比较极端的语言来说:在模拟实训室学习做账与在一个废弃的茅草屋里做账基本上只有形式的区别而没有实质的区别。这也就是后来不少学校的老师就干脆在教室而不是在实训室组织会计模拟教学的原因。

角色的模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心理暗示:我现在就是会计,我不是学生而是学徒。但是,有这种暗示就可以真正地实现角色的转换吗?显然不能。可以说从行业角色的角度看,学生此时还不知道真正的会计是什么样,也没有见过真正的账簿是什么样子。因此,环境仿真也好,角色仿真也好,事实上学生根本找不到被仿效的对象。教师在模拟实训室指导学生做账时,通常是发给学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单据让学生处理。由于学生没有可供模仿的成品,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些单据,甚至连最起码的这些单据应该怎样装订都不知道。于是,每个学生就想当然地在老师的描述中做自己想当然的账,结果学生做出来的既不像实际工作中的账,也不像老师所描述的账。

从查账能力的培养来看,我们在教学中所做的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是顺查法、逆查法,什么是全查法、抽查法等等。成绩好的学生对这些概念背得滚瓜烂熟,考试的时候可能得满分。可是,一旦到真正的企业打开账簿却不知从哪里下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些勇于改革的院校在这个环节引入了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大家都说非常先进,来源于美国的哈佛云云,似乎学生熟记一些案例就可以按图索骥进行查账了。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相同的案例,我们知道这个案例就能查出类似的案件吗?案例教学主要是告诉学生,曾经有一个什么事件,你要学会对这个事件怎么处理。这种教学事实上也不是在实训室进行,而是同所有的理论教学一样在教室进行的。那么,人们是怎样从看似没有问题的账簿中查出这些问题的呢?会计校内实训教学无法回答这一点。须知实际工作中越是有问题的账簿,从表面上看有可能表现得越是规范啊!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怎样发现问题,而案例教学主要是告诉学生如何处理问题。

用账是一切会计工作的目的,从用账能力的培养来看,通过理论教学学生也都掌握了诸如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工具,也都懂得会计报表的哪一行哪一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提供什么经济信息等等。但是,如果没有结合具体的凭证和明细账,这些分析依然是空洞的,让人不知道问题具体在哪里,也不可能写出有份量的分析报告、提出有份量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报表的分析如果没有凭证和账簿的支撑就是空中楼阁,而现行的教学做得最漂亮的就是这种空中楼阁。那么,专业教学的会计信息运用的基础在哪里呢?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院校的实训室里是没有这种作为会计信息分析基础的凭证和明细账的。以上所说的是会计的事后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的运用更具体、更有效的是事中和事前的控制,也就是事前的预算和制度安排,以及事中的会计监督和财务控制,但是现行的实训教学中给学生的模拟凭证都是所谓合法合理的,根本不需要监督。人们所追求的管理型的会计在此被舍弃。由于我国现行会计模拟实训存在上述问题,反映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动手能力状态就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能够简单地处理日常账务——这只是短训班水平充其量是中专水平;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毕业时都没有胆量到一个业务量中等以上的企业独立地进行查账,少数学生在师傅指导下通过一定时间的辅助查账的锻炼,可能独立地到业务简单的企业查账;能够通过会计信息的运用,系统地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出改进意见的更是凤毛麟角。在这种动手能力状态下,强调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如果不改进自己的实训教学,可以说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了。

二、完善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模拟”和“仿真”虽然在涵义上有很大的交叉,实际工作中往往也可以通用,但是在校内会计实训教学上,我更倾向于“仿真”一词。我们要做的就是仿照真实的东西来做出与真实情况相差尽可能小的东西。将角色模拟、环境模拟升级为在此前提下对真实对象的模仿、对真实对象的检查和对真实业务的分析运用。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现有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建立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

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包括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及实训指导书的编写、教学方法(包括备课、讲授、展示、辅导、练习、实训、成绩考核和评定等)的改革、仿真实训室的建设等系列内容,其基础是仿真实训室的建设。

要达到提高学生做账、查账、用账等三个方面能力的目的,必须按照能力的循序渐进将实训分成多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实训室能够安排不同的实训内容。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中,当我们讲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概念时,需要学生从形式和大体结构上看到相应的真实的账证实物。讲到凭证的填写和账簿的登记时,则要求学生基本读懂主要经济业务的真实的凭证和账簿内容。在讲到会计核算程序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弄懂会计核算程序图,而是应该要求学生从现有的账证体系中至少找出记账凭证汇总的方法和总账登记的依据。到“中级财务会计”阶段,就需要对有关业务的账证进行深入的剖析,如:这家具体的企业的投资是怎样核算的,折旧是怎样计提的,其原始凭证是什么样子等。剖析了至少一套账证以后,再让学生做账就比较轻松了,教师也会少了很多低层次的辅导工作。只有心中有账,才能做出理想的账。这一部分实训的目的就是改过去从书本中学习会计为从真实的证账表中学习会计。这不单是实训方法的改革,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革。

做账的基础是原始凭证,既然是仿真,原始凭证就不应该是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室这种完全合理合法的示意性的凭证。必须在形式上做到完全真实,其格式和内容应该没有任何的偷工减料。对原始凭证的账务处理,除考虑国家统一的准则和制度以外,还应该教会学生考虑本企业的制度和预算。比方说,业务部门拿来一张飞机票的原始凭证,会计部门是不是一定可以作为差旅费全额报销呢?必要的审批手续是在做账时必须加以审核的。同时,各部门的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各部门业绩考核的结果也都是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依据。这一部分实训的目的就是改过去通过以做练习为主学习会计为以制证、做账、填表为主学习会计。到学习“财务审计”或“税务查账”等课程时,就要让学生有账可查,显然,这里的账与前面所说的用作标本的账是不一样的,这里的账证之中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了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假账、偷税、错漏等等。当然,外表看起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找问题。通过找出这些问题,让学生写出审计报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当教师讲到顺查法时,就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先拿起原始凭证进行审阅;讲到逆查法时,就可以让学生首先拿起会计报表分析问题可能存在的大致方向。这一部分实训的目的是改过去通过以讲授原理为主学习查账为以直接审查账证为主学习查账,这同样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革。

在学习“财务管理”或“经济活动分析”等课程时,需要有可供分析的账证表及相关资料。这一部分不妨就用如前所述的当作标本的账证——仅仅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有单独的专门用于分析的账证表当然就更理想了。分析了活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写出的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就是可操作的了。

除此之外,“高级财务会计”里的合并会计报表、所得税会计等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纳入会计仿真教学体系的。

从会计的技术手段看,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会计电算化软件甚至ERP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了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基于同样的原因,电算化会计同样应该有可供模仿的账证,可供做账使用的资料及工具,可供查账使用的账证和工具。所不同的是账证表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三、会计仿真系列实训室的基本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会计仿真系列实训室应该包括手工和电算化两个系列,每个系列由真账分析(展示)实训室、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和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三个部分构成。

会计仿真系列实训室从其手工系列的三个部分来看:第一部分“真账分析(展示)实训室”主要是提供被模仿的样本并作为分析经济业务的账证基础。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应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账证的完整的样本,这正如医学院给学生提供人体标本、艺术院校提供模特儿一样的道理。正如医学院的塑料标本不能代替真正的尸体一样,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样本也应该是完全真实的。在真实的前提下,再考虑标本的难易程度和行业的代表性等问题。如果能有多个行业的代表性的账证在此,试想那对于学生来说该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专业宝藏。学作曲要读懂众多的曲谱,学做账就应该先读懂各种不同类型的账。医学院的学生需要对多种不同的尸体标本进行解剖,会计专业的学生同样应该对不同行业的账证样本进行系统的分析。会计分析需要有分析的对象,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要依据真实的会计信息。空洞的会计分析方法,在这个实训室可以实际地操练了。这时的操练不再是由老师告诉数据,学生仅就那一点数据算算说说。这里需要学生从账证表中自己去找数据,自己运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第二部分的“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是用于培养做账能力的。有了第一部分的基础,学生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本账,下面紧接着就是要自己做账了。这一部分目前各院校都是做得比较好的,有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有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的,甚至也有提出与管理和监督相结合的,大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几年来,教师们对关于如何做好这一部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仅核心刊物就发表了相关论文187篇。在此本文不再赘述。

会计手工仿真实训体系第三部分“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是用于培养查账能力的。这里布置的账证从形式上看,与第一部分是没有大的区别的,但是包含的问题有深有浅、有大有小,能查出多少问题就要看各人的专业能力了。查账作为一种比较高层次的会计技能,对于刚刚大专毕业的学生来说往往视为畏途,应该作为会计专业动手能力培养的重点。黑龙江省税务学校和湖北省黄冈财税学校(1991年)曾经从税务查账的角度建设过纳税检查模拟实验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围绕培养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查账能力而建设的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在如前所述的众多论文中几乎没有提及,限于本人的视野可以说在众多院校中目前尚未见到。从今年我院注册会计师方向招生的火爆形势看,建设这一实训室的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电算化仿真教学是各院校近几年建设的重点,各校不惜花费巨资进行了硬件的添置和更新以及电算化软件的购置和升级。但是,大部分院校在这个环节只不过安装了用友、金蝶等

一、两种电算化核算软件,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设置和数据输入和处理而已。会计电算化仿真系列实训室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手工系列实训同样的原理,通过看账、做账、查账、用账等多个环节的实训达到全方位培养动手能力的目的。因此,电算化仿真系列实训室也应由三部分构成。电算化仿真系列的第一部分电算化真账分析(展示)实训室是通过电脑提供典型企业的经济业务过程和会计处理结果来训练电算化看账(分析)能力的,它既是范本又是会计分析的数据基础。与手工看账不同的是,这里还可以通过电脑仿真展现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使抽象的业务与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在制作上,可以将业务发生的情景,利用录像片断或动画等表现形式,与相应的原始凭证建立超链接,使学生获得更加形象的认识,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到从经济业务发生到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第二部分电算化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的内容主要是运用电算化会计软件来记账、算账、报账。即通过提供形象化的经济业务和仿真的原始凭证,使学生运用典型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完成从初始化到报出会计报表的全部工作。第三部分电算化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到不同的企业进行电脑查账的能力,即通过提供已经做好的典型企业的账务资料,要求学生从中查出问题。同时,还应该配备电算化审计软件,使学生学会审计软件的使用。四、一个典型的会计仿真系列实训体系的构建

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全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开办有会计专业,我院的会计专业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改进实训教学、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为实施仿真教学两个系列、每系列三部分的实训教学,我院应该对现有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

1调整、整合、补充、充实,使会计模拟实训室升级为与仿真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室体系。“十一五”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建议我院的会计实训教学设施由如下六个实训室组成:

1.手工真账会计分析(展示)实训室:此实训室的基本布置是:墙面布置模拟企业的车间、仓库和环境图、生产工艺流程图、核算程序图、会计岗位设置及职责图示等图表。四周布置账柜,配备包括多个典型企业的装订整齐、内容真实、处理规范的完整的账证资料。至少按满足每班50名学生每人一套和教师一套进行配置,学生之间可交换使用,可多次重复使用。中间布置模拟会计办公环境的座位50个。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电脑、扩音设备。在这里,我们的口号是:“到图书馆读书,到实训室读账!”

2.手工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此实训室的基本布置是:给学生提供至少一个典型企业的业务环境,设计至少一套典型企业的基本的经济业务。第一个企业最好是实行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的机械制造企业。墙面布置该企业的车间、营业场所和环境的仿真图和示意图,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图、会计核算程序图、成本接转程序图、会计岗位设置及职责图示等图表。四周布置账柜,配备模拟企业至少一个月的原始业务凭证和业务说明、配备足够教学使用的空白记账凭证、空白账页、空白报表以及其他会计用具。其中:原始凭证按学生人数每人一套,一次性使用。中间布置模拟会计办公环境的座位50个。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电脑、扩音设备。在这里,我们的口号是:“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3.手工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此实训室的基本布置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企业的业务环境,设计一套从形式上基本符合要求,但实质上包含多种错漏或作假的会计资料。墙面布置该企业的车间、营业场所和环境的仿真图或示意图、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图、会计岗位设置及职责图示等图表。四周布置账柜,配备51套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即按每班50名学生每人一套和教师一套,可多次重复使用。中间布置模拟会计办公环境的座位50个,配备查账工作底稿及各种查账用品。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电脑、扩音设备。

4.电算化真账会计分析(展示)实训室和电算化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此实训室是两个实训室功能的统一体。其基本布置是:墙面布置与手工看账、做账基本相似。重点是软件的开发、选购和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及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这里同样应该有账柜,因为电算化真账也是有相应的纸质的原始凭证的。网络终端至少满足50名学生同时学习的需要。同样,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电脑、扩音设备。

5.电算化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此实训室的基本布置是:墙面布置与手工查账基本相似。重点是软件的开发、选购和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包括被查对象的电算化账务资料,不同使用主体使用的不同版本的电算化审计软件。网络终端至少满足50名学生同时查账的需要。同样,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扩音设备。

6.会计电算化多媒体专用教室: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的讲授越来越需要借助电算化专用课件和相应的业务软件,而这些软件和课件一般都带有加密狗,一般情况下只能安装在专用的电脑上。同时,在讲授会计理论或业务课程时也会经常用到电脑、算盘、凭证、账页等专用工具和耗材,因此,应该有专用的会计电算化多媒体教室。除软件的安装配置和会计用品的配备以外,其他设备同一般网络教室相似,只是在环境布置上应体现会计特色。其核心是至少50台电脑组成的网络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从长远看,会计仿真系列实训室的建设内容还应包括会计信息的开发与拓展。包括制度设计、成本控制、业绩考核、资本运作、预测与决策以及ERP软件全方位的应用等方面的仿真内容。通过这一部分的仿真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一个更高的专业层次,可以作为仿真系列教学的较长一段时间的规划。

The thinking of how to improve the tri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in campus

Abstract: The simulated tri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over ten years in development, has formed a well-established pattern.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form the pattern from these following aspects: teaching concepts, trial facilities, trial content, trial methods and so on.This paper proposes two systems, that is, the simulation of manual accounting and that one of electronic accounting which consisting of the analysis of real accounting, the calculation of simulation accounting and the check of simulation accounting.The author aims to tell the accounting majors how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practicing, and offer the alternatives to reform the tri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Keywords: accounting

simulated trial

the simulation of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ial-room

参考文献:

中职类学校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构想 篇3

关键词:中职类学校;艺术设计;实训教学

【分类号】G712.4

中职类学校艺术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能够从事艺术设计相关工作的人才,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适应艺术设计就业市场需求的学生,实训课程十分重要。

1.艺术设计实训教学的目标

1.1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中职类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的内容突出的是基本能力,如:造型、绘图变现、造型想象、创新等。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造型,物化、验证性能指标的具体内涵,从根本上理解专业知识,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

1.2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实训课程中的实际操作,逐步掌握绘图方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例如:正确绘制点的构成、准确进行造型的构造。

1.3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1.3.1自主学习能力

实训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所反馈,在实验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在实验后,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學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2合作能力

实训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式教学,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合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艺术设计实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中职学校大多采用“校内学习两年半,岗位实习半年”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老师在仅仅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等,或直接要求学生临摹优秀的设计作品,使得学生的设计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理论课程跟实际操作课程并没有进行科学的结合,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反馈的过程,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再实践中加以体现,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更没有培养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受实验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只有少部分动手操作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生能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学生只能在一旁观看、做记录。这样不仅使大部分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不深刻,起不到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而且影响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不能达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实训教学的教学目标。

2.2 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类的学校只强调实验开出率,而忽视对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量”,而缺乏“质”,只注重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团队合作精神。老师更是在实验教学的指导上关注过多,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验结束后,很少有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索,也就达不到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3. 艺术设计实训教学的构想

要达到实训教学的目标,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训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成果一定事半功倍。老师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学生正确的认识教学实训,并了解艺术设计相关岗位的素质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让他们理解、接受,激发兴趣。可以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开展小组合作,并进行评比。还可以不时地开展实验技能的竞赛活动,对胜出者进行精神。物资上的奖励。竞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强化了技能训练,又培养了守纪、协调、快速、准确的职业素质。

3.2独立设课,加强考核要求

在教学设计上,将艺术设计实训独立设课,并加强考核上的要求,从而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成绩可以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三个环节:预习、实际操作、实验报告,注重每个环节的规范性和独立性,成绩按等级进行评定;期末成绩可以使实验成绩,考试前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复习、临场操作,促进学生在实践这一环节的提升。

3.3加强条件设施的建设

条件设施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3.1加强实验指导

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水平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还要编排好实验指导用书,,让学生能短时间内理解实验内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还可以制定实训规范或大纲,使实训教学更科学、合理、规范的进行。

3.3.2完善实验的组织、安排

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调节好设备的使用和分配,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还应掌控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将课堂时间合理分配。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组,指导、帮助水平较弱的组,对水平较强的组主要进行辅助,每组挑选一个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实验操作及辅导,其他组员则要积极配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

3.3.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选择一些热爱本职工作、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优秀专业教师担任实训教学工作;其次,学校还应积极开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实验教学教师踏实、勤奋、敬业,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4.具体的实训教学方式

可以采取“拟景”教学,“拟景”教学是相对于“实景”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学生能够接触到实景的机会有限,但实践过程又必不可少,这时便可以采取“拟景”的方式进行教学。“拟景”虽然只是模拟,但在运作方式上十分贴近实景。中职类学校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而“拟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情景平台,还能使学生在就业之前得到充分的锻炼。这种模式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可以按照教学目的灵活地安排时间、地点和方式,其中包含的教学成分,能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保证实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等能力,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结束语

中职类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重要实践环节,不管是在教学模式、设施资源、师资力量上都应该加以完善,以确保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宁辰光.中职类学校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构想[J].中国科技博览,2012(17).

[2]贾陆.中职学校构建有效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3(12).

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构想 篇4

但中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现状不容乐观, 校内实训成为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的主流方式。校内实训内容只为高考或技能大赛而准备, 范围窄, 与会计实务相去甚远, 以致学生普遍出现厌倦的情绪, 学习效果差, 造成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

基于此, 笔者设想:将机械专业模拟为校内工厂, 然后设置会计岗位, 为学生制造实习环境。这样既能解决学生校内实习的“空洞感”, 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 又能较好地核算机械专业培养学生的“单位成本”, 为机械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研究数据”。推而广之, 形成专业互补发展的局面, 进而使中职教育更进一步。

操作理论依据:“有意识的教育就是一种特别选择的环境, 这种选择所依据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别能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来促进生长。”中职学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需要外力 (环境) 的促进。因此, 建设“校内模拟工厂”的实训基地, 更为必要。

具体操作方案:

一、按照企业财务制度建设“校内模拟工厂”

在这个首要环节, 校领导负责教师工作协调。

1. 教师调配

校内模拟工厂设立的初衷是为学生设立积极的外在“气场”,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实践指导教师“新面孔”, 能更好地创造“气场”。这需要校领导给予支持, 安排合适的教师参与实践活动。

2. 两个专业组教师的工作协调

在实践教学中, 需要采集大量原始数据。在这个环节需要机械专业教师给予讲解机械加工流程, 介绍各种材料的作用, 介绍安全注意事项等, 所以需要校领导予以协调。

二、实践会计资料的准备

这个环节, 需要会计专业教师准备相关专业资料, 并使学生了解, 正确运用, 为学生“做中学, 学中做”做好充足准备。

1. 财务制度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岗位工作制度, 各种核算方法的选择。例如:车间会计、材料会计的职责, 人工、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2. 会计初始数据的准备工作

这方面主要是为建账和以后核算做准备。主要包括材料、工具、设备和车间的原始价值。

3. 会计账簿、凭证的准备

空白凭证和账簿的准备, 为会计记录做准备。例如:领料单、工时记录单、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等, 为日后开展会计实践做好准备。

三、学生实习情况量化考核, 与荣誉考核挂钩

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建立一个评比机制, 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气氛。这个机制应该具备使每个学生“跳一跳, 就能够得到”的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 评出等级, 优秀等级与优秀荣誉挂钩。

“校内模拟工厂”会计实践模式简便易行, 无疑可以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 更广的实习内容。在这条改革之路上, 必然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 因此需要校领导的扶持和会计专业教师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如果可以实现, 无疑会彻底解决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难的“顽疾”。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01) .

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构想 篇5

由于成本会计是一门新学科,目前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师资不足、教材不完善、教学对象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绝大多数教学手段停留在自然媒体(如黑板和粉笔)上,教学方法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方法上,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学的需要。具体分析,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学能力不足,不利于不同地区的教育平衡。因成本会计是新学科,成本会計教师的数量有限,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成本会计教学能力不同,大部分呈明显不足状况。由于成本会计教学受教师的数量、质量和空间的限制,不利于不同地区的教育平衡。

2、教材不完善,使学生难以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目前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时重点放在掌握单一的费用分配方法上,而对各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环节不够重视。在讲解成本计算方法时,所举的例题从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看都不是完整的案例,因此,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形成中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使学生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成了成本会计教学的一个难点。

3、统一授课,不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是按照学生的平均程度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施教。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烦情绪;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又觉得程度浅,“吃”不饱,因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学手段单一,导致教学乏味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缺少相应的教学手段,讲课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也是成本会计教学的难点之一。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关系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由于对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接,而教师又受到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只能反复地在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既不好理解又感到乏味,教师常常因为难以讲清讲透而情绪不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5、知识的检测不及时,传统考试不够客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习者要了解自己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只能通过教师提供一些小考、测验等方式进行,而测试的时间间隔和内容把握等都掌控在教师手中。学习者自测的不及时,导致他们无法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影响学习者的及时、有效的学习决策。现在的教学都是以期中、期末等阶段大考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依据,而考试一般是由任课教师出试卷进行的,考试的内容由教师决定,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测作用。

6、教学对象单一,教学时间、空间受限。对象单一,指的是成本会计教学目前只对在校学生施教;时空受限,指的是学生只能在教室、课堂上进行成本会计学习。当今是商品竞争的社会,公司的经理们以及管理人员对成本越来越重视,他们迫切需要进行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学家巴纳塞在论述教育技术改革时说过,“新的教学系统必须支持所有的学习者,满足所有的学习要求,使学习者不为个体差异所苦,不受时空所限,有能力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成本会计的教学不仅要面向在校学生,而且应面向社会所有学习者;学习者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且还能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

二、成本会计多媒体CAI的策略构想

分析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及难点,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成本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很不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要求。针对目前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并按照教学活动的需要在诸多媒体元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联,从而把它们有机结合并呈现出来,同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的人机交互式操作,并在这个交互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大力引进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把教学内容以人类联想的方式,把多媒体信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使学习者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进行学习,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第一、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保持不同地区的教育平衡。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单机运行,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一个人进行学习,也可以集体学习。这样可以不受空间、时间和个体的限制,可以很好地克服成本会计不同地区的教育不平衡。

第二、教学内容个性化,实现因人施教。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中,能够提供给每一位学习者一个自由学习环境,使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个人特点确定学习重点,可以随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按照自己的学习决策进行发现式个人学习。

第三、教学手段多样化,多重性立体性地传授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运用信息媒体的多维化,达到多重感官刺激,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多重性地立体化地传授成本会计知识,大量的表格难以讲解等问题迎刃而解。

第四、教学信息集成化,显现出综合性教学成果。能把各种各样不同信息集成,既能把数据、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将结果综合表现出来。

第五、教学形式互动化,促进教学相长。多媒体教学在网上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传播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相互间信息可以适时交换,从而促使教学相长,有力地提高教学效果。

军队会计决算改革构想 篇6

推动军队会计决算改革, 目的是对现有决算进行优化整合, 做到以军队财经法规、预算科目分类以及重要财经统计分析指标为依据, 通过对各级资金收支、建设投资、专项开支等会计核算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汇总加工, 编制生成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和财力全貌, 辅助党委决策的分类化汇总报告, 以统一的标准、口径、制度等规范决算体系、内容、流程和方式, 回归真正意义的决算。

首先, 改革军队会计决算思路。实施军队会计决算改革, 应当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 着眼军队建设战略转型关键期财力资源统筹的新特点新需求, 合理借鉴“国家财政决算以会计核算信息编制”的改革做法, 以整合优化现有决算体系及制度规范为切入点, 以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为重点, 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会计决算体系, 实现决算与预算对接、与核算一体, 与各项财经改革接轨, 搭建决算新框架;通过构建“三分一统”的会计决算实施机制, 明确会计决算编制、汇总、报送、应用的基本要求, 形成决算新模式;通过优化“五点一线”的会计决算工作流程, 为各级编报决算提供操作指南, 形成决算新规范, 切实发挥出会计决算在反馈预算执行、反映财务全貌、服务绩效评价和辅助财务决策中的功能, 推动军队财经工作科学发展。

其次, 建立“四位一体”的会计决算新体系。整合现有决算体系, 统一调整建成以全军总会计决算为统揽, 单位综合会计决算为横向支撑, 部门分项会计决算为纵向依托, 重要重大专项会计决算为补充的“四位一体”会计决算体系框架。 (1) 全军总会计决算。以目前军队总决算为基础, 通过统计分析、综合汇总全军各级单位综合会计决算、部门分项会计决算、重大专项会计决算以及总部有关部门本级会计决算等编制生成, 其作用是:综合反映全军预算执行, 资金收支, 资产购置消耗, 基建科研投入, 战备项目建设, 综合、重大、临时专项任务财力投入情况等, 为军委宏观战略决策、掌握全军财力底数提供依据。 (2) 单位综合会计决算。以总部、军区、军、师 (旅) 、团级单位为主体, 由各级财务部门综合汇总单位经费收支、资产购置处置以及其他财务活动等会计核算信息编制形成的决算。包括单位本级会计决算和直属单位会计决算, 其中, 单位本级会计决算由本单位内的部门分项会计决算、重大专项会计决算、本级支出会计决算构成。 (3) 部门分项会计决算。以总部事业部门体制划分为依据, 综合汇总各级事业部门经费收支、资产购置处置以及其他财务活动会计核算信息, 由各级事业部门编制, 财务部门及上级事业部门审定决算。在结构上, 总部、军区、部队、基层分四个层次, 每层按“司、政、后、装”及所辖职能部门设置“一级、二级”部门分项决算, 按部门管理需求及职能任务设置“三级”部门分项决算。 (4) 重大专项会计决算。以各级决策需求、统计分析要求、经费属性及管理办法等为依据, 应用信息化手段, 直接从单位综合会计决算、部门分项会计决算中提取同源信息, 自动汇总编制生成。分为“经费型”专项决算、“资产型”专项决算、“任务型”专项决算、“决策统计型”专项决算。其中, “经费型”专项决算包括实报实销、标准领报、定额包干、专项管理等会计决算, 编制依据均为“反映经费实际收支情况”的会计核算信息, 而非向上领报数或供应数;“资产型”专项决算主要反映决算期内各级实物资产购置、处置总体情况及在建工程投入进度的完成情况;“任务型”专项决算是年初未列入预算, 由上级临时下达专项任务的经费实际收支决算, 跨年度任务或项目以年度、任务完成期为决算节点;“决策统计型”专项决算是根据总部、军区级党委决策需求, 设计统计指标, 提取核算信息, 汇总生成会计决算, 如信息化建设经费决算、行政消耗性经费决算等。

第三, 建立“三分一统”的会计决算编报机制。着眼会计决算的实施运作, 应建立“一统三分”机制, 明确决算编制内容方法、部门职责和汇总上报的具体要求。 (1) 分类编制, 与预算实现体系性对接。在决算编制内容上, 应按照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政策, 以预算口径“定”决算口径, 形成以“维持性经费决算、建设性经费决算、政府专项经费决算、作战费决算”为内容的“一类”决算;每个一类决算下, 与预算科目相对应, 结合部门分项、专项任务及资金用途等要求, 形成“二类”决算;在二类决算下根据单位、部门、项目的具体管理需求细分出“三类”决算, 实现会计决算与预算的体系性对接。例如, 维持性经费决算为一类决算, 其下位的生活费决算是二类决算, 生活费决算下位可以是干部工资、士官工资等三类决算。各类决算之间应保持数据的勾稽汇总关系。 (2) 分职负责, 理顺会计决算的部门权责, 各级各部门应依职权落实好决算编制和审核职责。各级事业部门主责审定下级事业部门会计决算, 汇总本级、下级直属部门的会计核算信息, 编制本级部门分项会计决算草案。承担综合、重大、临时建设项目、专项任务的机构, 负责编制“任务型”专项决算。财务部门负责审定同级事业部门分项决算草案, 汇总编报本单位综合会计决算;总部、军区级单位、军级单位财务部门还应按决策管理和统计分析需求, 编制“经费型”、“决策统计型”专项决算。 (3) 分级汇总, 明确会计决算的报送渠道, 应按军队编制体制和各级职能, 分五级汇总上报。师级单位负责汇总师、团级单位、部门分项会计决算。军级单位负责汇总本级及联勤、建制所属单位、部门分项会计决算, 统一编制军以下“经费型、任务型”重大专项会计决算。军区级单位在汇总本级及所属单位综合会计决算基础上, 结合事业任务分工, 单独编制部门分项、重大专项会计决算。总参、总政、总后、总装有关事业部门负责汇总本系统本部门分项决算。总后财务部负责汇总生成全军性单位、部门分项、专项等会计决算, 全面掌握全军财力配置、预算执行、资金收支、资产配备等底数信息, 用于决策。 (4) 统一口径, 与核算实现数据性衔接。按照会计核算的列支科目和数据口径, 结合经费分配、细化开支的具体品名、项目和金额, 统一取用会计核算数据, 编制会计决算。会计核算数据应涵盖所有军队单位、部门、项目的全部预算内、预算外经费, 实物资产等。

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构想 篇7

一、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

如今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与人们对其的理想和期待之间,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可以发现, 在现行的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中有许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 分析我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现状, 主要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1. 专业课程评价模式缺乏特色。

据调查可知现在较多的中职专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仍旧套用文化课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评价模式, 虽然指标体系面面俱到, 但专业内涵不突出, 不能体现职教专业课教学改革的特色。

2. 评价指标不切实际。

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 专业课学习评价缺乏激励性, 专业技能测试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 系统性不够。这严重压抑了人的创造性和个性, 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 评价主体、手段、内容单一。

评价主体单一, 被评价者被排斥在评价活动之外, 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结果;评价内容单一, 过分关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而轻视了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评价;评价手段单一, 大部分专业课程还在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以书面考试为主, 难以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目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关注的重点仍停留在教案编写的模式和标准、作业布置的次数和批改要求、考试命题标准与格式等方面, 限制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也限制了评价内容和功能的发展。

4. 评价功能片面。

现在课程教学评价关注更多的仍是管理和总结性功能, 其所应具备的发展性和激励性等重要功能都未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的评价重视结果而不关注过程, 忽略了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等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中职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即根据一两次的理论或实践考核衡量一个学生业务水平, 忽视了他们平时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违背了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 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二、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构想

教学评价研究是教育领域中永恒的一个课题, 从国内、外的教学评价现状看, 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完备、成熟的水平, 特别是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 它仍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和难点, 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我们明白, 对于课程教学评价, 必须针对其弊端做出改变, 才可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首先在评价功能上: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 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 立足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其次在评价主体上:调动学生、教师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最后在评价的方法上: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 由定量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由绝对性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

然而要推动职业教育深度改革, 构建崭新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观, 探索具有专业课特色的评价体系, 还要不断做出新的构想, 进行更多的研究。在此我谈谈主要观点和构想。

1. 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应该不同于中小学和高

等专业学校的, 必须有一套专属于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 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必须是一套专属的评价标准。

2.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可以分不同的类型, 应该有与其相对应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尤其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问题是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中更加具体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必须从教师、学生与社会需求层面上, 分类做好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可将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分成三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综合课程, 以此进行专题分析研究, 从而制定出不同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例如电子电工类的专业课程 (电子) 大概可分类为:

(1) 专业基础课程:安全用电、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子电工仪表与测量、机械知识、机械制图、电子装配工艺学等。

(2) 专业技能课程:焊接技术、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收音机和电视机安装、照明电路的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小型变压器的制作与维修等。

(3) 专业综合课程:电机原理和维修、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微机学原理与应用、PLC及应用、电子CAD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 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课程教学评价一定要坚持评价多元性, 坚持主体参与, 坚持用于服务, 坚持促进发展;

强调评价的系统性、控制性和调节性。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已成了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现行的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还没有达到完备、成熟的水平, 存在较多不科学的问题, 要想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 构建具有专业课特色的评价体系, 就必须不断做出新的构想, 进行更多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现状,构想

参考文献

[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万伟, 秦德林, 吴永军主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构想 篇8

一、本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一) 教学重点不突出、内容陈旧

会计信息系统简单的理解就是计算机在会计学中的应用。但严格地说, 它应该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 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思想建立用于处理会计核算业务, 提供财务信息, 帮助管理人员进行预算、分析、决策的现代会计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综合体。它能够代替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及部分分析处理工作, 是一项内涵丰富深刻、受组成它的任一学科的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人们习惯于将它称为会计电算化。但不管什么称谓, 本课程都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 即从非电算化逐步过渡到电算化;从单项应用向综合财务处理转变;从财务会计电算化向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后的电算化转变;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转变;对会计数据的管理从数据库管理向数据仓库管理方向发展;开发工具从基于DOS环境向基于网络体系发展。另一方面, 会计信息系统是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边缘性学科, 任一学科的发展变化都会引起会计信息系统随之进行相应较大的变动和调整, 且不论当今计算机技术的飞建发展, 仅会计学在近年就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比如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 这是我国近年来会计方面最大幅度的改革, 这也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与国际会计全面接轨, 同时也意味着目前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普遍地根据这次内容广、变化多、难度大、影响深的调整进行补充完善甚至彻底改变。

总之, 会计信息系统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受各方面影响敏感、发展速度很快的学科。但是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 很多高校开设此课程纯属摆设, 完全失去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会计学主干课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 教学内容片面。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特质使得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太多, 主要分为3部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知识和计算机在会计学的应用。由于计算机知识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普及, 再加上数据库知识理论性不强且有些高校在基础课中有所涉及, 因此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开设本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在会计学的应用, 甚至有的老师干脆只讲解某一种商品化软件的使用。这样不仅使得本学科的教学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而且重点不突出, 学生学完课程以后把握不住本课程的学科构成和精髓。

2. 知识更新速度慢。

前已论述,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牵一发动全身”的学科, 当今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等知识更新快, 本学科理应随之作出调整。而目前高校的课程教学中, 有的老师甚至还在使用6年前的教材讲解, 这势必造成知识陈旧、技术落伍的严重后果。

(二) 教学目标不明确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就学习该学科本身而言, 要求学习者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程序开发、会计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应用, 还要能熟练操作流行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从就业的角度讲,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上马会计信息系统, 这也使得学习者为了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 必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数据库开发维护的知识。但是, 由于学生在高校尚未毕业, 也就不能确定其工作岗位, 且从大多数已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看, 两种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人力资源, 只是数据库维护和开发一般交由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打理, 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从事会计本职工作, 所以有人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就可以了。因此, 这就使得大多数高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建立不够明确, 一方面学科本身要求理论和实践并重, 另一方面, 就业压力又不得不使学校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目标就被大致分为两类:理论型, 重点讲解系统的理论, 包括系统设计开发理论、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理论、财务管理理论等;实务型, 重点讲解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各学校甚至各位教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不同, 造成了各学校各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同, 也加大了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随意性。

(三) 教材建设不规范, 教学软件质量差

会计信息系统涉及面广、讲解内容多, 但其自成学科数十载, 除了必要的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以外, 它已拥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比如各子系统业务流程图的构建, 在讲解手工环境下的会计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结合计算机特点构建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基本方法。可惜的是, 在我国被开设为高校会计专业必修课20余年来, 关于本学科的正式出版的教材虽然很多, 但都不够全面和精良。这些教材一类主要讲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 这类教材一般来说太基础, 大多是知识的重复,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一类以FOXPRO、VB等语言为基础讲述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的程序设计, 这类教材不适合偏向文科性质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还有一类专门讲述某种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使用, 这类教材太单一, 很可能造成换一种产品学生就束手无策的局面。三类教材各有优缺点, 总的说来, 都不够理想。

另外, 实验教学所使用到的教学软件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软件版本落后。比如, 有的教材上所赠送的教学软件, 多是已经停产数年的版本, 装机以后虽然可以用, 但显然不合时宜。比如2006年以后, 各行业会计科目基本统一按新会计准则设置, 但有的软件不能按新准则预设, 还是只能分行业设置且科目编码明显不符合新的要求。 (2) 软件兼容性不好。有的教学软件装机要求非常高, 有的要求先安装大型数据库, 有的要求内存空间较大, 有的甚至要求电脑上没有安装其他操作程序, 否则将不能成功安装。然而不论是在学校机房还是个人电脑都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要求, 除非单独开设一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室, 但这个要求往往因为经费、人员等各种因素不能实现。 (3) 软件售后服务跟不上。教学软件一般是某商品化软件的试用版或演示版, 只能使用一定的时期, 比如1~3个月。然后一个学期至少有4个月教学时间, 这使得在软件使用过程中, 一方面要注意实验资料上关于会计期间的设定, 另一方面有可能超过试用期又需要重新安装系统。而且由于不是正版软件, 因此一般软件公司不会提供任何服务, 有问题也找不到人解决。

(四) 师资结构不合理,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从事会计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的机构很少,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专门培养此学科人才的专业,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的单位主要是软件公司和财政科研所研究生部等科研单位, 因此, 高校从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老师大多不是科班出生, 一般由会计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兼任, 更没有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教研室或者学科带头人。所以, 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师资力量不强, 结构也不合理。

(五) 重视不够, 课时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不够,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该系统软件, 但是对该系统的管理思想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同, 因此, 大多数企业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纯粹为了简化会计人员的工作, 而不是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有的企业花了几百万元上个系统摆在电脑里根本不用。企业的重视不够, 也就使得高校迫于就业的压力, 对会计信息系统教学重视也不够。加上各学科知识膨胀的原因, 有的高校任意缩短本学科教学课时, 有的教师上课就随便讲讲, 完全起不到知识传授的作用, 更不谈上创新。

(六) 教学和学习方式不恰当

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上要有专攻且能综合应用, 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要有基础会计学、中级会计学、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前期知识储备, 然而目前的状况是:教师不专业, 教学方式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上, 即便是能够使用多媒体或者上机实验等形式, 仍属于较低层次的应用;另一方面, 学生不能对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前期的学习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知识不能得到连贯应用, 学习兴趣也不高。

二、本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大胆提出如下构想:

(一)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计划, 正确定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管教学目标怎样制定, 都遵循一个原则: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具体到本课程, 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操作的能力, 能够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并能掌握其业务流程和开发设计理念, 能够进行系统维护, 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 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学质量起到重大影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到科研院所深造或者深入软件公司实践。另一方面, 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全面, 既要和教学目标贴合, 又要重点突出。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 完全可以组织任课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层次和教学目标、计划的讲义或教材。

(三) 课程内容的充实和更新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 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技术可以在学科基础课中学习,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中重点讲解: (1)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论, 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目标、意义。 (2)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思想、开发流程、开发方法, 包括原型法、系统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系统开发的方法, 重点讲解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技术。 (3) 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报表方面的优势应用。 (4) 各子系统的业务流程。 (5) 系统实施和维护的技术。 (6) 前沿课题, 包括不断在更新的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至于计算机审计, 笔者认为应在审计学课程中讲解, 而不用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占用本来已经不多的课时来单独讲解。

(四) 重视实验操作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不管是出于学科的要求还是基于当前就业的形势, 都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大众化的会计软件的应用, 有能力的学生还应该能在数据库开发、程序编写、数据维护等方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 本课程的教学应该重视上机操作实验, 可以专门开设会计实验室;可以选择知名度大的商品化会计软件, 甚至为了避免试用版软件的弊端可以购买正版软件甚至直接和软件公司合作培养学生;另外案例的编写也要符合目前的财经制度, 尽量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五) 教学形式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型的综合学科, 笔者认为课程的教学形式不必束缚在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方式下, 完全可以加强师生的互动, 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到软件公司考察, 实地了解其软件开发的背景和技术;可以支持学生到企业实际操作会计信息系统, 在实务中体会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数据传递关系;在学校机房上机的教学中, 可以将学生分组, 由各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自行研究设计案例, 这样学生的兴趣高、能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知识漏洞, 对各项操作能更熟练。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有一定历史沿革但不断充实完善甚至改革的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 其教学面临的挑战无时不在, 专业教师和高校必须重视该课程的教学, 时刻关注和研究其教学内容的更新,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规范教材建设, 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清泉.浅谈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J].四川会计, 2003 (7) .

[2]方永美.浅谈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本科教学[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2) .

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构想 篇9

1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构想:问题、依据和立足点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现存问题:是时量的限制, 优先考虑理论教学需要;教学安排及课程接续关系, 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账实训各自单独进行;弊端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为战。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般是将实践教学课程转轨为综合实训课, 即基础会计模拟账实训, 时间上在理论教学全部完成后独立进行。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是使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紧密联系、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如解决现有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紧密配合的问题, 使学生能够奠定过硬的理论基础及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职业化人才培养, 基本依据是要将培养目标系统的三要素——知识、能力、动手融于一体。可以依据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划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学习、综合实践三个阶段, 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活动, 每阶段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层次分明。理论教学体系分为普通共同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 分阶段循序渐进。基础教育阶段搭建普通共同课和学科基础课两个平台, 按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设课, 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专业学习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好本专业的本领, 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 开设就业指导、创业设计等专题课程, 充分体现高等会计专业的职业性。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立足点, 是理论教学、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 在内容上的高度统一、在空间上的相互分离、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处理会计实务的实践能力、手工做账的动手能力。高等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调整, 力争在不改变总学时的情况下, 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做出优化组合, 保证和突出实践教学。

2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内容、进程和针对性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理论与实践内容非常丰富, 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内容非常复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要对课程组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有个基本评估,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动手能力业务素质提升有个基本要求, 使课程组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 才能把握改革的内容和进程, 保证改革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即对学生培养和成长而言,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针对性。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进程的基本针对性:对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适应性优化;建立网络实验室, 进行课后单项实训的配套试验;进行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的合理性优化;对理论教学、课后单项实训、集中会计模拟账实训进行全面整合。有针对性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后, 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 远程登录网络实验室完成单项实训, 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全部完成后, 集中进行会计模拟账实训的综合实践, 只有这样的综合、整合, 才能达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改革目的。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 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巩固性的基础上, 通过课后单项训练和模拟账实训, 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有效结合, 通过理论知识带动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能力强化并促进理论知识, 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会计业务综合能力, 同时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以切实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的会计课程改革,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紧密配合, 使课堂理论教学和学生课后练习能够真正相互促进, 特别是使学生课后练习能够落到实处。在不增加课程学时量的前提下, 实现课堂教学、学生课后自练、集中模拟账和ERP沙盘实训三位一体, 相互促进,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3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目的、效果和着力点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目的, 是使学生课后单项实训能够落到实处;利用课后单项实训连接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账实训, 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紧密结合。教学模式改革,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实体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的有利条件, 建立网络实验室, 网络实验室存在于服务器上, 学生课后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网络实验室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及单项训练, 以解决目前理论教学后学生缺乏单项训练及练习的问题, 最后再通过会计模拟账及ERP沙盘实训进行对理论教学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完整的实践检验, 这样, 以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提高为标志的教学改革的效果才能显现。

教学改革的基本着力点, 需要解决的是理论教学、课后自练、实践教学的关系, 需要在内容上的高度统一, 在空间上的相互分离, 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 形成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具体建设项目内容主体方面, 要努力认同并着力构建的方面有:对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适应性优化;建立网络实验室, 进行课后练习的配套试验;进行课上理论教学与课后单项训练的配套;对理论教学、课后单项训练、集中模拟账和ERP沙盘实训进行全面整合。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要着重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预期人才培养效果:解决现有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无法紧密配合的问题, 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和相关实训后能够初步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处理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能力, 同时为后续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打好基础。

总之,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必须辨清、认同和把握的重要方面, 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依据和立足点, 内容、进程和针对性, 目的、效果和着力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践内容非常丰富, 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构成非常复杂, 改革的起点、过程和效果, 都是以学生的“实用、务实、上手”为评价标准, 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有功于学生贡献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段庆茹.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中国市场, 2011 (13) .

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创新构想 篇10

关键词: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会计学双语课程资源数据库,一库两台

一、我国高校会计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会计学双语教学的师资配备问题。

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 很多学校在开展双语教学时, 在教师的选拔上仓促上马, 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另外, 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表明, 双语教师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很多学校在推行双语教学时, 每个教师所教的班级人数多达60人甚至更多, 这样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很差, 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

2. 会计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问题。

关于会计学双语教材的选用有两种观点:有的人认为应该选用国外的教材, 有的人认为应选用国内的教材。笔者认为, 这两种教材各有可取之处, 只是要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学对象来选择。

3. 双语教学中学生语言情境转换问题。

众所周知, 我国的学生由于缺乏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 学习的是“哑巴英语”, 对英语的学习近乎疲倦。笔者认为, 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英语应用到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上, 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他们应用英语交流的兴趣, 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以及用双语摄取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基于新的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学双语教学具有实践性等特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对会计循环的了解是抽象、间断和分散的, 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和了解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 使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会计学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学内容, 但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会计学双语实践教学的平台。要构建一个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学双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重点和难点在于:一是对会计学双语教学资源的寻找;二是在于设计和构建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本文从宏观上对会计学双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构建, 从而得到“一库两台”式会计学双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框架 (如下页图所示) , 这为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系统的研究框架。

如下页图所示, 整个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框架由三部分组成, 即会计学双语课程资源数据库、会计学双语教学平台学习交流和共享协作平台、会计学双语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平台。

会计学双语课程资源数据库由四个模块组成, 包括教师对会计学双语课程的设计模块、课程搜索引擎模块、学生网页设计和管理模块、会计学双语课程设计的技术支持模块。

在我国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中, 关于课程的设计一般由技术人员来完成, 缺乏教师主动开发网上教学课程的功能, 难以让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与网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优势结合起来。因此, 为突出课程的特色,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 针对会计学双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制作PPT、Word或CAI课件, 并在教学设计工具的支持下将各种格式的课程材料, 如Word文档、WordPerfect文档、纯文本、HTML文本等转换为平台本身支持并使用的格式。在此模块中, 教师编制教学课件, 进行双语教材相关资料的整理, 设计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 根据章节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进行会计知识的更新及国际比较, 这就丰富了平台共享的会计学双语教学资源, 为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利用课程设计方面的功能, 教师在不需要太多网络编程知识的前提下, 能够利用这些平台有效地编写并管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材料, 这样他们在教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就能及时运用到会计学双语课程设计中, 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

会计学双语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由一般管理和课程管理两部分内容组成。一般管理包括安全登陆技术支持、会计模拟学习软件下载、其他会计学双语教学院校资源链接、数字图书馆链接等内容;课程管理包括语音及视频课件点播, 学生自测及成绩管理, 作业提交及评分, 双语教师 (教学论文、科研情况等) , 学生网上访问、学习反馈记录的统计 (教师或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学生网上活动的分析, 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提供支持和帮助并提高教学质量) , 会计学双语精品课程建设等内容。

三、结语

我国会计学双语教学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教学资源的配置现状、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存在的弊端已初现端倪。随着高校信息化的深入开展, 一种以优化教学资源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教学平台的集成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尝试性地构建了“一库两台”式的会计学双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在对我国会计学双语教学进行思考的同时, 也为新的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思路和系统的研究框架。

我们应该看到, 会计学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面临全球化、信息化、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我国教育状况, 在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同时还要提升教育质量, 那么构建双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 同时也是降低办学成本、缓解教学资源供给不足与学生人数增加之间的矛盾的现实选择。

【注】本文系湖南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资助项目“湖南省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XJK08BGD023) 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何克抗.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中国电化教育, 2001;82.曲宏毅, 韩锡斌, 张明.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中国远程教育, 2006;6

[3].刘淳, 章强.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1

[4].刘芳, 李何.利用BB教学管理平台开展生理学双语教学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8;6

[5].陈阳.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中的网络化自主学习实践.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5

[6].朱爱萍.“中级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集美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2

[7].刘永泽, 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会计研究, 2004;2

[8].王海燕, 刘迎春.高校双语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1

[9].何琳, 于明霞.会计、财务类课程双语情境教学模式探讨.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6

上一篇:护理思维下一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