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2024-12-27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通用8篇)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篇1

摘 要: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对于发展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甚至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析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实现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现状;政策建议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开始发展,到20xx年,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从19xx年的2.63亿美元,增加到395.6万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50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位次由19xx年的第34位上升到第5位,入境游客人数的增加,带动了周边交通,民航,住宿等行业的发展,也缓和了就业形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以及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届时不仅会对中国服务贸易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成为了旅游服务贸易大国,但并不是旅游服务贸易强国。

1、外国客源市场不够丰富

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统计,在外国客源市场中,日本和韩国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客源国,此外是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澳大利亚。虽然这几个市场很重要,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已经进入平稳期,当需求逐渐趋向饱和,其开拓能力必然也会受到制约,而有开拓潜力的欧洲等国的入境游客人数却没有显著增加,这反映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出更广阔的市场。

2、立法滞后

我国先后出台了十几部针对旅游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对规范旅游行业,加强旅游监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没有从法律层面对旅游业的发展加以保护和约束,旅游业法律的空缺不仅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在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也导致了旅游服务业监管的不力。

3、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

一直以来旅游业都被当做“无烟产业”或者“绿色产业”,旅游服务贸易由于前景广阔,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旅游当做支柱产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旅游资源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生态环境破坏,三是旅游景观资源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地区性不平衡,东部11个省级行政区旅游外汇收入大于中西部20个省级行政区,且东部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在81%以上,占据绝对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开发均不足,而东部地区刚好相反,不仅开发早且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配置到位。如果这种差异性发展持续下去,不仅将导致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长期负荷,而中西部地区旅游设施闲置,还会严重阻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

我国旅游市场既缺乏效果显著的营销方式,也缺少资金投入。首先在方式选择上,大部分旅游项目缺乏创意,自然资源没有和人文背景结合,宣传方式简单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就是旅游投入不到位,据旅游协会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就可以增加123美元的收入,但是我国国家旅游局的年营销投入只有350万美元,仅占世界总数的0.175%,可见,缺乏有力的营销,会直接影响到旅游收入.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客源市场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地区特色突出,适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因此我国必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创新旅游产品,并结合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旅游产品的供给,吸引国外游客。例如西班牙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不光是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还依靠一系列的措施,在产品的开发上注重多元开发,强调品质取胜。我国不能只局限于旅游观光这种传统方式,也应增加休闲度假,商务旅行,自助游等旅游方式的选择,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出精品路线,来吸引国外游客。

(二)加强政府主导,完善立法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和参与,我国应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扩大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消除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壁垒,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同时要加快旅游立法的工作进程,参照WTO的相关规则,建立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

(三)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中国早在1985年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这意味着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做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开发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眼前利益和将来利益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建设旅游服务基础配套设施。同时要从政策、科技手段、经济投入多个方面对旅游资源实行有效地保护。

(四)结合地方特色,协调区域发展

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整体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的限制,从全局出发协调区域发展,同时要结合地方特色,例如西部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而神秘,对外国游客很有吸引力,但基础设施薄弱;而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全面,交通便利,长期来是我国入境游客最大的集散地。因此对于发展西部旅游,要注重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走出一条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同时要注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的路子。对于东部地区要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加强各地区之间交流合作,发达的东部地区扶持中西部,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内部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开展多样化、特色突出的旅游活动和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任晓燕,霍朱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技术与创新管理,,4.

[2]陈洁.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3]张莉.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皖西学院学报,,2.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篇2

关键词:服务贸易,政策,选择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务贸易急需更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未来几年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目标是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力争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1.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服务业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基础条件。

2.世界经济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高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业加快转移重组为特点的新形势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制造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全球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国际投资更加倾向于服务业等因素,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以服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为重点,将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

3.我国近几年服务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机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216.5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位于全球的第七位和第五位,其中出口超过意大利,进口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为3.7%和4.2%。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出口增速正在赶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二)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有机协调。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的国际规则,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越来越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服务贸易也处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端,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和附加值,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些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贸易的能力迅速提高,使服务贸易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和调整,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一个新特点。

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层次低、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不足、服务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统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都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各方面的要素资源,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结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做法,分享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把发展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并实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和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一)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充分研究和讨论,2006年我国出台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为了满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尽早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

我国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研究和制定规划,根据近几年服务贸易规模速度显著扩大的实际,确定快于“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建议到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8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使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同时,应提出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方向和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组织各地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研究制订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服务贸易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服务贸易能力,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先于全国和各地综合规划,力争在国家和地方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服务贸易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任务。

(二)研究制定更加优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指导目录

目前的国家产业发展目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上,应该根据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细化、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殊性,针对其离岸贸易的可贸易、跨度大、领域广、以创意和高技能、高知识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产业分工、业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等影响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千百十”工程的基础上,具有发展基础和经验的地方,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制订并细化本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目录,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使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几个象印度班加罗尔那样的服务贸易基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应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战略。通过服务贸易产业指导,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水平,促进出口继续扩大。提高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保险、金融、文化创意、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服务贸易达到进出口平衡,改变我国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

(三)研究制定更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顺应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推动服务贸易多层次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修改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扩大在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带动我国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业务量明显增加,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要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为发展开放型、走出去的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环境,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服务贸易出口服务。一是积极发展境外服务贸易集群或合作区。鼓励发展贸易采购分销、物流航运、研发设计、远洋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留学居住、休闲旅游等境外服务,形成几个境外中资服务企业集群或服务贸易合作区。二是有序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鼓励中医药、中餐、汉语教育、文化、体育、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服务,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领域人员外派规模。三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贸易在国外提供服务的能力。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现代流通、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机构。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五是国家各部门应尽快形成支持保障服务,提供各方面帮助。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尽快简化出入境手续。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竞争提供金融支持,对软件、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等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

(四)研究制定更为有力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

着眼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就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象当年支持货物加工贸易一样支持服务贸易。

1.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的基础上,应尽快扩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在服务贸易领域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点,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吸收就业多、不占用资源和无污染排放的服务贸易企业,应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和创造服务贸易的贡献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实行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

根据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和调控土地规划计划时,应对发展服务贸易留有充分的空间,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用地,特别是保障国家级服务贸易承接基地的用地。各地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应逐步实行土地上的产业替代,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

3.加大金融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改进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贸易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修订和完善有关股票、债券发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批准。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给予货物贸易同等便利,改进服务贸易企业外汇管理,保证合理用汇。抓紧建立中小服务贸易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给予服务贸易鼓励类企业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在业务范围内应积极开展涉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简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手续,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境外投资。

4.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在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产业基地的资金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规划内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同等情况下优先支持服务业项目。有关部门应利用现有渠道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发展服务贸易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地方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发展。

5.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实施服务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知名服务贸易品牌,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和市场认知程度的,应将其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大力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好服务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统计体系

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行业统计、企业统计和社会抽样调查互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发布权威统计数据和深入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建设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

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运行状况的分析,掌握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分行业的国内外服务贸易状况分析,引导服务贸易结构及时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企业发展和运行态势,及时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确定新的政策选择;对于双边服务贸易和多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把握服务贸易国别(地区)市场发展的重点。建立全口径、多层次的、实时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其价值不在于数据堆积,而在于数据库的分析产品的生产。目前,商务部已经不定期发布服务贸易进出口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国别(地区)市场分析报告等,对推动服务贸易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内外服务贸易统计信息的收集、展示、预警、分析与发布构建基础性平台的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服务贸易信息资源必将得以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为国家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交流与谈判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

建立更为完善和迅捷的服务贸易信息服务体系,使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条件。建设和提高服务贸易指南网站的水平,为国内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和海外进口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适时公开、公布和解读服务贸易政策。应建立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外使领馆为主体的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网络支持和服务支持体系,要向所有服务行业、企业和自然人公开,使在世界各地的服务贸易经营者,都能获取最新的和准确的政策信息。

(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体系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必须抓紧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服务贸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透明度。制定服务贸易标准,重在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形成先进的经营方式、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理念和经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境外在服务贸易中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等标准。同时,鼓励企业从国际上获得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资格,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

(五)大力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篇3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现状;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67-01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开始发展,到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加到395.6万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50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位次由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第5位,入境游客人数的增加,带动了周边交通,民航,住宿等行业的发展,也缓和了就业形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以及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届时不仅会对中国服务贸易发揮更大的作用,而且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成为了旅游服务贸易大国,但并不是旅游服务贸易强国。

1、外国客源市场不够丰富

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统计,在外国客源市场中,日本和韩国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客源国,此外是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澳大利亚。虽然这几个市场很重要,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已经进入平稳期,当需求逐渐趋向饱和,其开拓能力必然也会受到制约,而有开拓潜力的欧洲等国的入境游客人数却没有显著增加,这反映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出更广阔的市场。

2、立法滞后

我国先后出台了十几部针对旅游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对规范旅游行业,加强旅游监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没有从法律层面对旅游业的发展加以保护和约束,旅游业法律的空缺不仅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在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也导致了旅游服务业监管的不力。

3、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

一直以来旅游业都被当做“无烟产业”或者“绿色产业”,旅游服务贸易由于前景广阔,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旅游当做支柱产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旅游资源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生态环境破坏,三是旅游景观资源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地区性不平衡,东部11个省级行政区旅游外汇收入大于中西部20个省级行政区,且东部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在81%以上,占据绝对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开发均不足,而东部地区刚好相反,不仅开发早且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配置到位。如果这种差异性发展持续下去,不仅将导致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长期负荷,而中西部地区旅游设施闲置,还会严重阻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

我国旅游市场既缺乏效果显著的营销方式,也缺少资金投入。首先在方式选择上,大部分旅游项目缺乏创意,自然资源没有和人文背景结合,宣传方式简单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就是旅游投入不到位,据旅游协会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就可以增加123美元的收入,但是我国国家旅游局的年营销投入只有350万美元,仅占世界总数的0.175%,可见,缺乏有力的营销,会直接影响到旅游收入.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客源市场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地区特色突出,适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因此我国必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创新旅游产品,并结合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旅游产品的供给,吸引国外游客。例如西班牙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不光是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还依靠一系列的措施,在产品的开发上注重多元开发,强调品质取胜。我国不能只局限于旅游观光这种传统方式,也应增加休闲度假,商务旅行,自助游等旅游方式的选择,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出精品路线,来吸引国外游客。

(二)加强政府主导,完善立法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和参与,我国应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扩大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消除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壁垒,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同时要加快旅游立法的工作进程,参照WTO的相关规则,建立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

(三)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中国早在1985年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这意味着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做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开发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眼前利益和将来利益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建设旅游服务基础配套设施。同时要从政策、科技手段、经济投入多个方面对旅游资源实行有效地保护。

(四)结合地方特色,协调区域发展

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整体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的限制,从全局出发协调区域发展,同时要结合地方特色,例如西部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而神秘,对外国游客很有吸引力,但基础设施薄弱;而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全面,交通便利,长期来是我国入境游客最大的集散地。因此对于发展西部旅游,要注重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走出一条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同时要注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的路子。对于东部地区要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加强各地区之间交流合作,发达的东部地区扶持中西部,在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内部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开展多样化、特色突出的旅游活动和交流活动。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任晓燕,霍朱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4.

[2]陈洁.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3]张莉.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皖西学院学报,2007,2.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篇4

论文摘要:本文将从中国粮食问题入手,对加入WTO中国粮食面临的新的国际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粮食问题的基本概况

目前,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主要是由口粮消费、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四部分组成。其中。种子用粮占整个粮食消费的比例很小,对粮食需求影响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较大。

1.口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居民直接粮食消费数量逐年减少,1993年以后粮食消费量逐年下降,到2002年仅为2.2亿吨。而同年粮食总产量为4.57亿吨,直接消费仅占粮食总产量的49.1%,我国粮食消费已经呈现口粮消费与其他消费各占一半的局面。

2.饲料工业用粮

目前,全国工业饲料用粮总产量达到6800多万吨,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据专家测算,我国现代工业饲料中消耗的粮食比例约65%。按此比例计算,所消耗的粮食已高达4400万吨以上。但是饲料用粮总的来说在粮食消费总量中占的比例较小,只有8.7%。

3.工业用粮

因为粮食价格低廉,酿造、制药、米粉、味精和副食品等加工企业大量增加粮食的消耗量。发酵工业中味精、柠檬酸、酶制剂、酵母、淀粉糖等产量1980

年为25.3万吨,1998年为166.3万吨,从1990年至1998年共增长了2.4倍。白酒行业每年生产白酒600万吨,以每市斤白酒耗粮3市斤计算.就需要消耗粮食1800万吨。工业用粮占粮食消费总量超过四成,为42.2%,在我国粮食消费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我国几年粮食消费增加主要是工业用粮增加所致。

二、WTO框架对中国粮食贸易的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未来农业发展政策将置于WTO的框架之下,农业管理部门必须减少对部分农产品市场的干预和保护。这对基础脆弱的我国农业而言,在短期内无疑将遭遇较大的冲击。我们如何按照WTO的基本框架,未雨绸缪,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和贸易政策,以趋利避害就成为当务之急。

农产品贸易纳入WTO管理后,各国以价格支持为主的传统保护方式出现了重大调整。1996年美国制定了《联邦农业发展与改革法》对以前的农业政策作了重大修改。7年内将逐步取消对农场主有关价格和收入支持方面的一切补贴;设立“生产灵活合同补贴”来代替原有价格支持补贴;取消农作物耕种面积;提高了政府贷款利率,取消农场主拥有的储备计划。欧共体则对原有的共同农业政策进行系统改革,通过降低农产品价格刺激消费并冻结一部分谷物耕种面积以控制生产,实施了保护和开发环境的农业保护政策等。

三、WTO框架下中国粮食政策选择

(一)要把粮食作为贸易保护的重点

首先要尽可能地给粮食保留较高的关税水平。如果粮食关税要价太低,国内生产的粮食无法与国外粮食竞争,稳定国内粮食生产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其次,要主动地调整农产品进口关税结构,建立合理的农产品关税体系。目前我国农产

品关税税率设置很不合理,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很大,但关税很低,而许多小商品进口数量较少,关税设置却很高。在进入WTO的谈判中.在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转换时,我们应采取“放小保大”原则。再次,采取关税配额政策,对配额内的粮食进口征收低关税甚至于零关税,对超过配额的粮食进口征收高关税。

(二)加大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力度

一是从主导市场出发,着重抓好粮食的吞吐工作,以省或中心集散地为单位,建立粮食储备周转机构,及时有效地发挥调控粮食市场的职能。二是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提高粮食吞吐能力和调控市场的余地。三是中央政府应作为行政领导者和法律中介人,强化粮食产区与销区的权益责任,协调好产销关系。四是注意调整粮食收购比例。五是各级政府应重视对广大农户的市场信息引导和生产科技服务,合理组织农业生产。

(三)加强粮食风险基金建设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业保险水平还很低.农业保险运行远远不能适应WTO框架下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宏观政策要高度重视农业保险问题,把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建设列入政府农业宏观政策的议事日程,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生问题。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通过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中国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

时,中国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更加复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各地政府必须抓紧时机,根据国家和本区域粮食流通规模,逐步建立和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建立地方和农村粮食储备,形成中央、地方和农村三个层次的储备体系以满足收购和紧急情况下粮食供应的需要。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篇5

“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样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共克时艰,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9月4日晚,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致辞,围绕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提出重要倡议,宣示了中国扩大开放新举措,向世界展现中国打造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信心和行动。

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盛会——在各国面临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等艰巨任务的关键时刻,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拉开帷幕。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致辞,为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提出3点倡议,宣布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新的开放举措。科学务实的中国方案,诠释着本届服贸会“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主题,展现了中国推动开放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智慧与担当,必将对促进全球服务业开放合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疫情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方兴未艾。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时”与“势”,辩证看待疫情蕴藏的“危”与“机”,我们才能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深化服贸合作,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的铁律一再上演。经济全球化大潮激荡之下,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计。服务业因其独特的轻资产、软要素等特点,更加需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更加需要各国努力减少制约要素流动的“边境上”和“边境后”壁垒,推动跨境互联互通。从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到利用服贸会等各类平台促进合作、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务实举措,着眼于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这既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也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动力之源。监测健康状况的“魔镜”,智能“管家”的交互系统……走进服贸会展馆,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加快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意在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消除“数字鸿沟”,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共同促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蓬勃发展,让世界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作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重大国际经贸活动,本届服贸会的举办,克服了重重困难。“中国能在疫情后不久举行这样的会议,本身就展现出中国开放的诚意,以及对国际合作的重视。

”正如一位世界贸易组织官员所说,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但服贸会依然吸引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机构参展参会。从应者云集的“云端”广交会,到参展热情高涨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系列盛况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投下的沉甸甸的信任票,更彰显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时代大势和人心所向。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篇6

毫无疑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机遇。首先,区内贸易中90%的产品关税都将取消,货物与服务,人力与资本在区内的流动都将更加自如,成本也更低,这对于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而言,意义不言而喻。随着区内关税等障碍被一一消除,区内各国人力、原材料、货物、资本、服务等资源充分流动,将迫使各国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应对区内竞争,最终通过改善区内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佳配制。这会拉动中国西部的发展,为东部城市减少农民工数量,加强中国内部地区的稳定。

其次,随着区内贸易壁垒的拆除,区内各国更加依赖区内贸易,随着美元的疲软和信用的丧失,就客观需要一种稳定的货币作为区内贸易的结算货币。中国已经在逐步开放人民币的资本市场,尝试分阶段让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人民币自然可以首先向东盟推广。

当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带来的并不都是好消息,它在一定程度对中国经济和国际能力治理能力是一个考验。

首先,区域内各国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各国之间存在众多现实和潜在的冲突对中国的能力是一种考验,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声誉及威望。东盟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政治体制完全不同,这将影响两方在处理共同问题时的态度和看法,很多情况下难以达成一致。

其次,东盟内主要经济体普遍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与我国发展模式相似。在一体化进程中,这将导致国内部分相关产业生存环境日趋严峻,产业的长远整体利益与当前局部利益的冲突也会日益显现,引起国内的相关社会问题,如失业、热带产业发展严峻等,不利于稳定团结。此外,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以及人民币逐步放开资本市场并可自由兑换,中国更加容易受东盟经济波动的影响。

最后,第三国干预和外部压力将时刻影响中国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区域外政治势力对区域内的控制和影响十分强大。此外,日本在东南亚的实力也不容忽视。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篇7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并没有打开国门, 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贸易, 而是针对产业发展进行了了强制性的干预, 这一情况持续到了改革开放时期。自改革开放后, 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 并步入了全球经济贸易这一行列中, 着不但促使全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增长, 而且也优化了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之后, 为了营造稳定的对外贸易环境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 我国又制定、颁布了有关的外贸规章制度、监管制度、进出口贸易检疫检验标准及流程等。值得一提的是, 在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 这标志着我国外贸程度的不断加深, 也提高了我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相关地位。在2015年的外贸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中, 我国的贸易总金额已高达284600亿美元,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 贸易总金额为206亿美元, 由此也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之快。

二、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一) 出口成本增加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 同时也是机械设施出口大国, 而这些产品大多为半材料加工品。而近些年来, 国际物价的不断上涨, 许多半材料的成本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且没有回落迹象。这无疑就减少了产品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 从而直接降低了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并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增加了较大的压力。不仅如此,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国际地位地不断提升, 人民币渐渐升值, 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我国产品出口的压力, 进而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些年来, 出口成本增加已经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一大阻碍和问题,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 全球经济的复杂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主要趋势, 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 迅速扩大的对外贸易使国家之间的相需度增强了, 经济的高度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就是与外国建立的贸易, 对外贸易能使本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但在对外贸易中, 由于产地与进口地间的距离较远, 因此难以避免会出现产品质量、产权纠纷等问题, 当然由于各国间贸易政策的不同, 也不可避免会出现贸易壁垒保护等问题。对中国来说也是如此, 近些年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受到越多越多的制约。比如, 西方发达国家以“最大顺差国”为借口, 迫使人民币升值, 从表面上看, 人民币升值是积极事件, 然而这同时也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下降, 进而会给中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随着全球经济复杂化的日益提升, 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不抓紧解决, 将给我国对外贸易事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三) 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就目前而言, 我国绝大部分的出口产品属于初级加工产品, 又或者是半加工产品, 而这些产品的实际价值并不高, 自主品牌也尚未打响, 因此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 缺乏竞争优势。除此之外, 无论是产品定价、加工科技, 还是售货渠道上, 我国出口企业都缺少自主能力, 所以只能单靠压低价格和增加货量来增加出口贸易额。从这些可以看出, 我国出口产品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市场所限制。一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就很容易受控于国际市场, 这不但会降低产品的利润空间, 还将影响我国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不利于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

三、调整对外贸易政策, 应对全球化冲击

我国必须加快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力度, 进而能够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冲击, 因此, 下面本文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实际情况, 对优化对外贸易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以便能够使我国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一) 加大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力度

一直以来, 我国的出口产品就以纺织品、机械设施为重, 然而近些年由于物价的上涨, 我国出口产品的利润额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应当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 把已有的比较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 将出口重心逐渐向其他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不但可以刺激我国企业研发、生产新型产品, 还可以有效改变我国出口产品单一的现状, 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增长。不仅如此, 优化产业结构还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打破以往受控于国际市场的局面, 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二) 结合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政策

在对外贸易中, 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 都应当切身维护自身权益。随着全球经济复杂程度的提高, 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如果不重视起来, 那么就很难在经济全球化这场战役中取得最终胜利。为了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权益, 也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在不违反相关国际贸易规定的前提之下, 启用有效的贸易保护以及贸易自由政策是必需的。具体来说, 我国可以利用政府干预、技术标准等方法来保护弱势产业, 从而减少经济全球化给它们造成的冲击。一方面, 我国应当运用贸易保护来减缓其他国家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与贸易影响;另一方面, 我国也应当充分利用贸易自由来取得市场占有额与利益。因此, 适当将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政策两者结合起来, 可以促进我国贸易经济的增长。

(三)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直以来, 加工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相对较弱, 而技术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强, 而且所具有的利润空间也较大。基于此, 政府可以鼓励、发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 企业本身也应当强化品牌管理, 加快相关的品牌建设, 从而打破原先初级产品加工的局面。当然, 为了摆脱我国出口产品受国际市场限制过多的现状, 企业还应当争取生产到销售方面的自主权, 这不仅关系到企业出口的利润值, 还与我国产品的出口权益有着密切联系。总之, 提升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但能强化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 还可以扩展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 这一要点应当引起各大出口企业的重视。

四、结论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 篇8

关键词:服务贸易;对称的比较优势;贸易结构

一、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分工的深化,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逐年上升,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浙江省服务贸易自1997年以来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但是整体规模较小。1997年到2001年间,每年服务贸易总额都不超过10万美元,由于服务贸易的规模较小所以1997到2001年间服务贸易的波动较为剧烈。从2002年起服务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增长速度上,服务贸易体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到2004年浙江省服务贸易总额是1997年的10倍。可以看出,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服务贸易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分别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看,服务贸易进口相对比较稳定,一直呈增长的趋势,而服务贸易的进口波动较为剧烈,尤其在1999到2001年间,服务贸易出口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从贸易差额看,浙江省服务贸易的整体上处于服务贸易的逆差状态,只有少数年份,1998,1999和2006年服务贸易出现顺差。从2000年到2003年服务贸易的逆差数量来看,服务贸易逆差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到2004年服务贸易出现顺差。

从浙江省2003和2004的服务贸易的结构来看,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其它商业服务,运输业在浙江省的服务贸易出口中占有主导地位,两者总共占到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的90%以上,其中其它商业服务2003和2004年都超过了75%,根据以往的1998到2002年的数据看,也都超过了60%。运输业的出口位居第二位,2003年和2004年的比例达到20.02%和16.6%,需要指出的是,自2001年起,浙江省运输服务的份额正在呈初见下降的趋势,2001年到2004年运输贸易的份额分别是26.67%,20.09%,20.02%和16.60%。其次,旅游和咨询的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比较低,而保险、金融、通讯、电影音像等项目的出口比重则微乎其微。这说明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比较单一,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份额小,现代服务贸易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从服务贸易的进口来看,运输、其他服务业和咨询所占比重较高,其次是专有权利使用费、特许费、旅游、广告宣传和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其它服务项目的进口都不足1%。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服务贸易个项目的进出口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二、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比较

为了更好的说明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寻找差距,本文对浙江省服务贸易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国际比较。

(一)国家的选区

本文选区了5各国家:韩国,印度,日本,美国和英国。印度和韩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日本,美国和英国则是发达国家的代表。

(二)比较指标的选区

本文选取对称的比较优势指数,劳伦斯指数和收益性结构指数对这几个国家同浙江省的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以及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和优化进行测度。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区了浙江省和5个国家1998年到2004年的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其中浙江省服务贸易数据来自于《浙江省统计年鉴》和《浙江金融年鉴》,其他国家的数据来自于联合国统计司的网站。

(四)指标的说明

1.对称性现行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将国部门产品的出口置于整个世界的背景中,与所有的竞争者进行比较,通过一国某各部门的出口在世界上的份额形成一个相对而又综合的比较优势指标,简便易行,因而被国际经济学界广泛接受,成为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之一就是以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但是,现性比较优势指数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即RCA以1作为判断比较优势的临界值,而在此临界值两侧RCA的值域却是不对称得,也就是说,缺乏显性比较优势部门其RCA值域为[0,1],而具有显性比较优势部门的RCA的值域为(1,+∞)的广大区间,这意味着衡量比较优势和劣势程度的标准不对称。

为了弥补RCA指数的不足,Laursen(1998)提出了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S其表达式为

其中,为一国在年出口贸易额,为世界在年进口贸易额。

(五)测度结果

根据测度的结果,发现对每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在服务贸易各部门中都有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和具有比较劣势的项目。总的来看,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较多,而发展中国家通常只有1到2个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常是资本或劳动密集型的部门例如韩国的运输部门,浙江省的其他商业服务,而印度是计算机信息与技术,这与其国内产业结构有巨大的关系,而发达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通常是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型部门。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贸易程度的较大差距。表3把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具有比较劣势的部门和优势/劣势不明显的部门进行了归纳。

从表4中,可以看出,韩国和日本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如运输和建筑,印度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是通讯和计算机和信息,与其国内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是相一致的。美国和英国的服务贸易优势集中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体现了较高的服务贸易水平。浙江省服务贸易的优势在于其他商业服务,比较优势过于单一,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较多。

通过结构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变化在减慢,收益性结构指数在两段期间都为正直,表明浙江省的服务贸易结构呈现优化的趋势。从整体上看,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服务贸易结构不易发生改变,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规模较小,服务业发展不稳定,所以贸易结构变化相对较快。从收益性结构指数看,浙江省、印度、美国的结构性收益指数大于0,说明这三个地区的服务贸易结构正在优化,而韩国的收益性结构指数都是负值,表明韩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不够优化。日本的收益性结构指数在2002到2004年为正说明结构较优化。英国的服务贸易结构的收益性结构指数由0.1868发展为-0.0233表明结构有所恶化。

(六)结论

通过对浙江省服务贸易状况的分析和比较,认为浙江省服务贸易在1997到2004年发展迅速,但是与国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单一,发展水平较低,通过与五国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和结构指数的比较,浙江省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单一,存在比较劣势的部门较多,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但是浙江省的服务贸易的结构变化比较明显,并且结构有优化的趋势。

三、促进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巩固已有服务贸易优势,发展服务贸易新优势

浙江省的服务贸易项目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浙江省已经取得一定的出口业绩,在服务贸易的比重中呈上升趋势,如其他商业服务,二类是虽然有少量的出口业绩,但比重较小的新型服务项目,如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三类是几乎没有出口业绩,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如金融、通讯邮电。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资源,发展浙江省比较优势所在的行业,扩大这一领域的服务出口,另一方面,根据浙江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选择有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浙江省在其他商业服务具有比较优势,作为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这一行业的发展顺应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浙江省应该继续保持,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行业竞争力。而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其他行业如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特许、金融和通信行业则具有绝对的比较劣势。但是从浙江省服务产业的结构发展来看,上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结构比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基础看,浙江省人力资本和技术的积累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可以看出,浙江省在这些现在还处于比较劣势的服务贸易行业还是有一定的潜力,通过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使之比较劣势的地位改变。

(二)发展服务贸易与优化贸易结构相结合,促进浙江省贸易结构升级

目前,浙江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层次比较低,大所是产业处于价值联的下游,主要集中于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型的装配环节。产业结构层次地,导致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出口壁垒越来越强,市场拓展日趋困难。因此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是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对于改善浙江省的产业发展环境甚至国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导致浙江省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原意很多,但是,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特别是金融、保险、咨询、技术和市场中介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加剧了浙江省服务业结构层次低的状况,也妨碍了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结构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专有权力使用和特许等服务的进口,先进技术或者技术密集型服务产品的进口,通过技术扩散,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吸引跨国公司来浙江省建立研发中心,加大对服务业FDI的吸引,并提高浙江省的技术吸收能力。通过服务贸易的发展,带动浙江省贸易结构的整体升级。

(三)按照因类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既要鼓励优势服务的出口,还要大力吸引先进服务业的进口

服务贸易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因此政府应当根据服务业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在贸易政策方面,一方面政府要摒弃改革开放初期的只重视出口而忽视进口的贸易政策。对服务贸易而言,对于技术含量高和人力资本先进的服务业,浙江省应该鼓励进口,扩大专有权力使用和特许等服务的进口。先进技术或者技术密集型服务产品的进口,通过技术扩散,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吸引跨国公司来浙江省建立研发中心,加大对服务业FDI的吸引,并提高浙江省的技术吸收能力。另一方面,贸易政策要鼓励出口具有优势的服务产业出口。制定符合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创建服务贸易出口的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提倡服务贸易的合理增长,既要体现服务贸易数量的增长,又要体现服务贸易结构的不断升级。另外,政府在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的同时,将服务贸易政策与服务业发展政策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宪,程大中.粘合剂: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中的服务贸易[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申朴.服务贸易中的动态比较优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谭晶荣.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7.

[4]夏晴.浙江省对外贸易转换.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

[5]谭小芬.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6.

[6]李博.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J].国际经贸,2004.4.

[7]俞淮深,沈慧.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和发展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0.7.

[8]杨圣明,刘力.服务贸易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经济学动态[J],1999.5.

上一篇:家具厂安全消防管理制度下一篇:局长在2007年市地税征管暨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