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5月28日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2024-10-2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5月28日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精选4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5月28日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篇1

在扩大开放中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2年5月28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来首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隆重开幕。我谨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祝愿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

京交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服务贸易搭建的综合性国际展会。创办这样一个交易会,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参会企业不虚此行,收获更多的信息、友情和商机。

服务业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70%,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以上,服务领域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的近2/3。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新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内在要求。“十一五”期间,我们制定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2011年,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 3.1%,吸纳就业人口约2.7亿;服务贸易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服务业吸收外资552亿美元,首度超过制造业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领域。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服务业总体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要从43%提升至47%,2015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与扩大内需相辅相成,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办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我们要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坚决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充分释放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要深化金融、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公共文化体育等,坚持在政府负责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企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使相当部分事业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深化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为主转变。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 务业市场,坚决破除阻碍民营企业投资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

——我们要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思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中国就服务业对外开放作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承诺。中国完全兑现了承诺,开放了100个服务部门,其中54个允许外商独资,23个允许外资控股,基本没有设臵地域限制、数量限制和歧视性待遇。我们还在一些服务领域实行自主开放,比如开放交强险,提高外资在合资证券公司中的股比等。实践证明,中国是说话算数、勇于担当的国家,是致力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国家。今后,我们将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方针,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开放水平,努力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要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建筑服务等优质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使“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并肩进入国际市场;也要积极扩大服务进口,鼓励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服务,预计今后五年中国服务进口总额将超过1.25万亿美元。要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欢迎各国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也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地区总部、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

——我们要大力优化服务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的“心脏”和“大脑”,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中国处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商贸、广告会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健身、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鼓励传统服务企业改革创新和兼并重组,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之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

——我们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纠正“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行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取消针对服务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对合理的收费要依法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目前,上海市正在实行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我们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完善服务业税收制度。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充满曲折艰难。在开放中谋求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世界经济贸易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为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我愿提出几点倡议:

第一,加快推动多哈谈判,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服务贸易 谈判涉及150多个成员和100多个部门,是多哈回合谈判中的重点,也是谈判的难点。拆除贸易保护的藩篱,是各国服务企业的共同期待。中方一贯主张尽快结束多哈回合谈判,营造公正、自由、透明的服务贸易环境,增强各国对多边贸易体系的信心,为全球经济贸易复苏注入强大动力。中方始终是支持谈判的积极力量,将以最大诚意推动谈判早日达成实质性成果。

第二,加强服务贸易监管合作,营造更加便利的政策环境。除了市场准入壁垒外,各国服务业法律法规、管理政策、产业标准不一致,也是阻碍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国际分工日益加深,服务外包规模扩大,加强监管政策合作迫在眉睫。要推动全球服务业行政审批透明化,加强专业人员的资格互认,协调行业技术标准,确保各国出台的服务贸易政策更加客观、公正、合理,更加有利于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第三,加快高新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共同推进服务贸易创新与变革。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全球服务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国政府和企业应把握住科技发展的脉搏,加快普及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不断提高电信服务效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加强服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为服务贸易向高端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第四,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均衡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服务出口能力薄弱,制约了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中方呼吁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发展中国 家服务贸易发展环境的培育和能力建设,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尽快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发达国家应率先对发展中国家优势服务部门开放市场,以实际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服务出口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面临历史性的机遇,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京交会应运而生,承载着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使命。我坚信,京交会一定会抓住机遇,不辱使命,成为具有持续发展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谢谢大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5月28日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篇2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开幕式上致词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加快发展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才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才能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As a large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1.3 billion people, china is running the largest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world.Our experience has driven home to us that only by speeding up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entire citizenry can we turn our huge population form a sheer pressure into an enormous resource, pu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orbit of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and standards of the entire population.我们认为,实行全民教育,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我们确立了以政府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全民教育。

We believe that education for all is primarily a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Therefore we have established our education funding system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contributor.We are also promoting national education in four fields.一是把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有2亿多中小学生,其中80%在农村。为此,中国政府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实施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计划。

Firstly, we put a premium on universaliz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home to 80% of the nation’s 200 million and mo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For this reason, the government is striving for basically universal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basic elimination of illiteracy among the young and the middle-aged in rural and poverty-stricken areas.二是把扫除文盲作为反贫困的重要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开展扫盲工作,特别重视扫除青壮年、妇女和少数民族文盲。在过去十五年中,中国有9400万人脱盲,为降低世界文盲比例作出了贡献。

Secondly, we regard eradication of adult illiteracy as a major step towards poverty alleviation.Various measures are being taken in this field of endeavor, with special focus on illiterates among the young and the middle-aged, women, and members of minority ethnic groups.In the past 15 years, china has reduced 94 million illiterate population and thereby done its bit in reducing the global illiteracy ratio.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使教育成为面向所有人的教育。

Thirdly, we spare no effort in promo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emphasis on raising laborers’ vocational skills and job-finding and career-launching abilities, so as to achieve our ultimate goal of making education available for all.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近千万中小学教师,辛勤教书育人,为全民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我们一直重视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Fourthly, we are strengthening the ranks of teachers.In china, respecting teachers is a traditional virtue.The nearly 10 mill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is country are held in high esteem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We have all along given major importance to setting up a sound teacher’s training system, and we have never stopped improving teachers’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中国人民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思想源远流长。

Fairness is the soul of education for all.There is no social justice to speak of without equitable education opportunities.By tradition the Chines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nd the age-old saying, “In education there should be no class distinction” remains cherished until today.中国政府致力于保障所有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我们要使所有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5月28日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篇3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

(2012年6月28日)

尊敬的黄孟复副主席、陈竺部长、李学勇省长,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美丽的中国医药城泰州,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培育健康产业链”为主题,旨在展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成就、研究生物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探讨促进生物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意义十分重大。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大会支持单位,向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

生物产业是当前最具潜力和最富活力的产业领域之一。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大众健康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了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前沿研究、积极推进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努力扩大生物技术产品推广应用、鼓励研发人员创业和生物技术企业集聚发展。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分子设计和基因操作等重大生物技术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生物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加快涌现,全球生物产业已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社会各界对生物产业发展倾注

1了巨大的热情和努力,新世纪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活跃、创新企业大量涌现,产业技术能力大幅提升、配套支撑体系日趋完善。2011年,我国生物产业实现近2万亿元总产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现了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粮食安全挑战、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对又好又快地发展生物产业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此,我们要以促进企业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主动发展能力为主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领域,实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生物育种创新发展等重大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加速完善相关市场准入等政策和法规体系,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发展新业态,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活力的大批中小企业。我们相信,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奋发努力,我国生物产业一定能够快速成长,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能够显著增强。

女士们、先生们!实现上述目标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本次大会作为关注生物产业发展的有识人士智慧碰撞、合作交流、共

谋发展的一次盛会,必将凝聚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引导技术、资金和人才要素更好地向生物产业集聚,推动包括江苏在内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健康发展。

衷心感谢江苏省政府、泰州市政府和大会主办方的辛勤努力,衷心感谢与会各界代表的积极参与,预祝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5月28日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篇4

开创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新局面

——在首届中非文化部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国家文化部部长 蔡 武(2012年6月18日,北京)

各位非洲国家文化部长、代表团团长和大使阁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中非文化关系史上值得铭记和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中非46个国家的文化部长、副部长及代表们相聚北京,隆重召开首届中非文化部长论坛,共叙中非友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未来发展。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此,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并以我个人名义,向出席本次论坛的非洲国家文化部长、副部长、文化部长代表、非洲驻华使节以及中方各位同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我还想借此机会,向各位非洲来宾,并通过你们向兄弟的非洲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是1000多年前中国唐代的著名诗句,也是中非人民远隔重洋但友谊源远流长的生动写照。历史上传为佳话的是,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队7次漂洋过海,曾4次到过现在的索马里、肯尼亚等东非沿 岸,留下了许多中非友好交往的动人传说。郑和带给非洲人民的不仅仅是丝绸、茶叶和瓷器,更播撒下了中非友谊的种子。

在整个20世纪,无论是在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斗争中,还是在维护国家主权,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业中,中非人民总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广大非洲国家相继获得独立,中国与非洲国家陆续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非人民心心相印、患难与共、携手同行,成为真正的好兄弟、好伙伴、好朋友,共同谱写了中非友好的新篇章。

进入21世纪,为了共谋发展,同迎挑战,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共同做出了成立中非合作论坛的战略决策,推动中非关系进入崭新发展时期。特别是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新时期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10余年来,在中非双方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育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日臻完善,作用更加突出,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中非间进行集体对话和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南南合作树立了成功榜样,产生了示范效应。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今天召开的中非文化部长论坛就是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中非双方加强文化领域战略对话,开展思想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举 措,是双方积极贯彻中非领导人共识和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有关承诺的重要体现,也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开展多边合作的一个创新。我相信,这次中非文化交流上的盛会,不仅将有效增进双方文化思想、情感和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同时也将进一步夯实中非文化关系的基础,为中非在新时期深入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指引,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大家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有经济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致力于文化的发展,致力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一个民族的复兴,只有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繁荣也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和发扬光大。从上个世纪以来,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彻底摆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统治和羁绊,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经济上的自主和崛起,同时,也陆续走向了文化的繁荣和兴盛。今天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鲜明特色的文化,正因为如此,世界才显得绚丽多彩。我们历来主张,各民族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绚丽的花朵,要充分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要在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各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彼此欣赏对方的创造,理解对方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借鉴对自身文化发展有益的养料,共同抵制今天世界上还不时出现的文化强权和文化霸权行径,保障各国和 各民族人民所创造的文化受到充分尊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中国著名的学者费孝通先生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准确表达了我们对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基本态度。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基本摆脱了贫穷、落后状况,实现了温饱,并正致力于建设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让全体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倡导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十分重视同非洲各国的互利合作,十分重视与非洲各国的交流互鉴。

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都有着源远流长、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现在,又都处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中非两大文明间的交流对话,有助于推动中非文化互鉴,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有助于 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是联结各民族人民的最重要的精神纽带,人文交流是国与国、民与民之间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建立互信的桥梁,是中非关系深化发展的不懈动力。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引领下,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成果丰硕,《北京行动计划》和《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人文领域各项举措得到全面落实,文化高层战略对话机制日益完善,“中非文化聚焦”等品牌活动效应逐渐扩大,地方、民间互动频繁,中非传统友谊不断加深,树立了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互为借鉴、美美与共的典范,有效促进了世界文明多样性,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非传统友谊和务实合作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我手头有一组数据可以提供直观的说明。北京峰会以来的近6年时间里,在中非双方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通力协作下,中非已成功举办5届“中非文化聚焦”系列文化活动、3届“非洲文化人士访问计划”和2届“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安排文化高层互访共计43起;新签署36个双边政府间文化协定及执行计划;开展近70个共计1600余人的中非艺术团互访演出,涉及非洲近160国(次),参加了非洲国家举办的约30个艺术节;举办中非展览互访30多起;开展治国理政、造型艺术、大型庆典、手工艺、编舞、杂技等多个门类的中非人力资源培训合作20多项,互访人员共160余位。另外,中国还向非洲36国(次)提供总价值约720万元人民币的文化物资援助。这些文化活动为深化中非文化关系、增进彼此了解、发展传统友谊、促进友好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上是中非近年文化交流合作取得成果的一个概览。回顾近年中非文化关系,我认为具有以下5个突出特点:

一、中非领导人高度重视和支持文化交流工作

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永远是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并明确指示我们,要“加强人文对话,扩大相互借鉴的文化交流”,“为中非合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与此同时,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也多次亲自出席各类中非文化交流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

中非领导人的亲切关心、高度重视和鼓励有力推动了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平台建设更加完善、交流品牌初步形成

为推动中非文化关系的深入开展,在非洲各国政府和文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协作下,中国文化部近年来以“宣传政治上的平等互信、协助经济上的合作共赢、落实文化上的交流互鉴”为指导思想,特别推出了包括“中非文化聚焦”“非洲文化人士访问计划”“文化政策圆桌会议”和“中非画家客座创作”等一系列有规模、有深度、有影响、可持续的交流合作品牌项目,并进一步完善中国驻非文化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共同构成中非相互学习对方文化精华、进行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运作机制,成为近年中非文化交流合作领域一道亮丽而独 特的风景线,深受中非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以“中非文化聚焦”活动为例,2010年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专门给我来函,对中方举办“非洲文化聚焦”活动予以高度评价,中国国内网民也将此活动评为年度十大文化热点事件。

三、更加注重思想上交流交融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基本特征,各民族文化和各种文明的精神内涵是蕴含其中的价值观,是各种观念。不同文明的对话、不同文化的交流,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交流最为可贵,也最为重要。近年来,中非文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思想的沟通与对话,通过组织政府文化代表团互访、“文化官员圆桌会议”和“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等活动,积极开展中非间政府、民间机构、文化人士、文化企业等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互动,大大增进了中非各阶层人民之间的了解、理解,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拉近了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的观念深入人心。

2007年以来,中国文化部共派出8个部级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非17国(次),安排接待非洲国家35个部级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华。中非政府文化代表团互访期间,双方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积极会晤,就加强中非文化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而此次中非文化部长论坛的举办,更将中非近年思想上的交流交融推向了高潮,必将进一步加强中非文化交往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四、更加突出文化上的交流互鉴

去年10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我们中国 文化工作者,“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不久前,中国一位负责文化工作的领导在出访非洲后撰文指出:“非洲是一块文化沃土、文化绿洲,是一座丰饶的文化艺术宝库。一个现代国家的现代人,该有这样的人文观念和人文情怀。对人类的发祥地和今天依然守护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该致以礼敬。”

近年来中国文化部正是以上述精神为指引,除在华和非洲分别举办“非洲文化聚焦”和“中国文化聚焦”活动外,还先后推出了“文化政策圆桌会议”“中非画家客座采风”和“非洲文博专家挂职调研”等多个文化交流与互鉴项目。目前,已有非洲41个国家的司局级文化官员、20个国家的画家和8个国家的文化专业人士分别应邀来华参加上述相关活动。通过中非文化官员、专家和艺术家们的互动交流,双方共同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共同提高文化艺术技能,取得了良好的互鉴效果。

此外,在演出交流方面,我们亦十分注重中非相互学习、借鉴。我们要求所有访非的中方艺术团学习当地音乐歌舞,并与非洲艺术家同台演出;在非洲国家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华时,我们专门安排中方记者采访来访的非洲部长,请其介绍本国文化情况和管理经验。

2009年,我们协调《中国文化报》在全国举办了《我的非洲故事》征文比赛活动,共征集到500多篇稿件,分别在平面和网络媒体上登载。今年,作为“2012非洲文化聚焦”的重要项目,我们又专 门责成《中国文化报》的记者,对所有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进行采访,请他们介绍各自国家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使中国公众对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和人民有更多的了解。

今后,我们还准备在中国文化部专属的“文化传通网”上开设专栏,利用网络等新技术积极宣传和介绍非洲和非洲文化。

五、更加注重文化合作惠及非洲民生

我们在国内文化建设中,也把文化建设视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通过发展文化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与此同时,为使文化发展惠及非洲民众,我们加大了双方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我们邀请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文化产业代表团来华考察,与中方同行进行交流。我们专门组派青海掐丝手工艺人和广东制陶专家分赴贝宁、莱索托进行讲座培训,协助当地发展特色手工艺品,使文化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事实证明,政府在致力于发展均等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应通过制定政策,搭建平台,提供环境,来促使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有助于改善民生,使民众致富。我们愿与非洲朋友分享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之际,国际形势正经历着复杂深刻变化。继承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全面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

中国和非洲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多彩的文化,为世 界文明进程均做出过重大贡献。当前,中非都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时期,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有着相同的愿景和诉求。中非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诠释了两大文明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的广阔前景。

在此,我愿借此次中非文化部长论坛,重申中国愿同非洲各国一道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开辟新途径、充实新内容、注入新活力。为此,我愿就新形势下中非文化关系发展提五点建议:

第一,高瞻远瞩,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谋划和发展中非文化关系。双方应继续保持中非政府文化高层互访及磋商势头,加强战略对话,扩大共识,在国际文化事务上相互呼应和支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利益。

第二,继往开来,深入开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方拟在新的3年北京行动计划框架下,与非洲国家合作实施“中非文化合作伙伴计划”,推动中非各100家文化机构开展长期对口合作,并以此为平台全面加大中非文化艺术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协助非洲国家发展文化事业。

第三,文化惠民,积极探索和开展中非文化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使双方丰富的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以惠及民生。

第四,加强互鉴,进一步扩大中非“文化聚焦”等品牌活动影响,不断完善互动机制,丰富活动内涵,提升合作水平。

第五,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大中非文化中心的互设力度,推动中 非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常态化、深入化和可持续发展。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今年是中非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年份。下个月中非第五届部长会将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全面评估第四届部长会后续行动落实情况,并对下一阶段中非合作做出规划。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自豪和满意地说,在北京峰会和第四届部长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三年来,中非人文领域的交流成果显著,相关后续行动得到有效落实,新的愿景正在我们眼前展开。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论坛第四届部长会后续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果,是中国和非洲50个成员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体现了中非双方在新形势下加强团结合作的共同愿望和坚定决心。

非洲有句谚语:独行,可以走得快,结伴,才能走得远。我相信,在中非合作论坛的第二个10年,双方会以此次中非文化部长论坛的召开为重要契机,更加紧密团结、协力同心,进一步发挥文化在中非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中非传统友谊谱写出更加华美的乐章。

上一篇:陈设设计学习总结下一篇:柔柔的泸沽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