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2024-07-1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共7篇)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篇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会协[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9年10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以下简称国办56号文件)。这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高度,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件,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中注协研究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现予印发。请各地方协会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二O一O年二月十二日

抄送: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附件: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2009年10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以下简称国办56号文件)。这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高度,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全行业要深刻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国办56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件,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是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现就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支持和引导事务所做大做强、做精做专

1.制定事务所合并的技术指引。就事务所合并前的合并伙伴选择,合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合并后的内部整合等问题,以及事务所合并中涉及的工商、税务、证监等相关部门所需要履行的手续、准备的文件材料、先后步骤等,制定“事务所合并重组若干问题指南”,为事务所合并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工作指导和程序指引。

2.关注事务所的合并质量。将事务所合并后的内部治理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整合情况,以及合并后总所对分所的管理和控制情况,作为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促进事务所合并后加快实现实质性融合。

3.加强事务所的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宣传推广信誉好、质量高的大型事务所,鼓励和引导国有大型企业和“走出去”企业在审计服务、战略规划制定、内部控制设计、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等方面,充分借助事务所的专业服务。

4.协调解决合并手续繁杂问题。积极协调和推动工商管理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为事务所合并中的登记、变更等手续办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5.做好评价引导工作。全面总结全国前百家事务所综合评价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兼顾中小事务所的特点,研究开发中小事务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事务所人才状况、内部治理、行业贡献、诚信水平和品牌形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科学引导企业和社会对事务所的选聘。

6.积极参与和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修订。通过行业立法大力推进特殊普通合伙制及普通合伙制。积极研究有利于事务所多元化发展的股权结构安排,实现审计业务与其他专业服务的融合发展。

7.组建“中小事务所发展委员会”。研究中小事务所的发展条件、内部治理、市场开发和业务特色等问题,研究制定“中小事务所管理实务指南”,加强对中小事务所发展的指导。

8.加大对中小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动审计准则在中小事务所的深入实施,研究开发适合中小事务所的审计程序及电子化审计辅助工具,为中小事务所的持续健康发展搭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9.研究制定事务所内部治理评价体系。通过检查评价,以及组织对事务所章程(协议)进行合法性、合规性检查,指导和促进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专题研究“大型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模式”,指导大型事务所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

10.积极引导事务所做好市场定位。引导和推动事务所发挥主体意识,认真研究确定自身的发展路径和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业务的拓展方向,在实现事务所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促进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大、中、小型事务所执业领域各有侧重、市场定位各有特色、服务对象各有倾斜、地域分布较为合理的科学布局。11.鼓励和推动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内部管理和项目管理。

二、积极推动事务所实现国际化发展

1.发挥引导、联络、协调作用。充分利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成员,以及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会计职业组织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着力发挥协会战略规划、政策协调、国际联络和信息引导作用,认真分析国际会计市场形势和各国会计市场开放政策,有针对性地联络有关会计职业组织,为事务所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到境外开拓业务和开办分支机构、洽谈结对、开辟市场等提供帮助。

2.制定事务所加入国际网络指南。深入研究国际会计公司网络的发展规律,以及各国际网络的管理形式、管理特点和网络发展政策,引导我国事务所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加入与自身发展目标相符的国际网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事务所建立中国事务所的自主网络。制定“事务所加入国际网络指南”,就事务所对国际网络的考察与选择,以及与国际网络合作中,如何相互尊重彼此的正当权益,如何取得国际网络对其包括技术、系统改造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内的必要投入,以及关注合作协议中有关加入、退出和权利义务等方面的条款,提供指导。

3.实现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根据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完成中国审计准则的修订工作,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持续全面趋同。以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为基础,就修订后的新准则与香港进行持续等效谈判,与欧盟进行等效谈判。同时,密切关注美国审计准则的发展动向,积极研究与美国实现准则等效认同的可行性。通过实现等效认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支持。

4.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在培训、考试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为国际广泛认可,鼓励中国注册会计师取得国际认可的境外注册会计师资格,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5.积极参与推动有关国家的会计市场开放工作。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等对外贸易谈判,推动有关国家会计市场开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中国事务所建立国际执业网络和跨国执业中的各种不必要的限制。

6.推动事务所“走出去”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协调和推动有关方面把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作为境内外国际服务贸易和经贸洽谈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在大型项目国际合作中,把会计专业服务纳入合作协议,带动事务所“走出去”。协调和推动有关方面为事务所“走出去”提供便利条件,在境外投资促进、扶持、保障、服务和核准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在资质认可、信息咨询、市场考察和对外联络等方面予以帮助。

7.加强事务所与“走出去”企业之间的联系,搭建支持事务所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交流合作平台。举办“走出去”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座谈会,搭建企业与事务所交流信息、沟通情况和洽谈合作的平台;组织和推动事务所参加各类贸易展览会、洽谈会、国际合作项目投标等活动。

8.探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海外办事处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香港办事处的作用,以香港办事处为重要平台,提高服务海外会员的能力,提升行业的国际影响,并为会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在积累和总结香港办事处开办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在欧洲等其他地区设立办事处。

9.积极开展注册会计师职业国别研究。研究各国会计职业发展规律和会计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其会计职业发展经验特别是国际化发展经验,为事务所“走出去”的目标、路径选择提供参考借鉴。

10.加强对境外业务的监管法规及会计审计问题的研究,为事务所开拓和从事境外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三、大力拓展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

1.研究推介新型业务。大力拓展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是解决当前市场过度竞争,实现事务所业务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要全面梳理包括目前处于政策酝酿阶段的新型业务,今后可能出现的新型业务,以及国外会计公司开展的非审计业务领域,制定“事务所业务拓展指引”,并通过新业务培训、专家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向事务所推介和辅导开拓新型业务。

2.逐步建立非审计业务指导系统。在继续巩固发展传统审计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管理咨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税务咨询、司法会计和财税法律服务等非审计业务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非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技术规范的要求,逐步构建非审计业务指导系统。

3.加强新业务的专业技术指导。密切跟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教育出版机构改革、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等政策的研究和出台,同步研究配套出台“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等注册会计师相关业务指引;与海关总署联合开展相关调研,为海关引入事务所参与保税核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启动大中专院校以及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财务报表审计指南的研究制定工作;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专业指导工作。

4.加快新业务人才的培养。根据新业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特殊需求,以及新业务对专业技术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和专业培训工作,提高注册会计师对新业务的开发能力和执行能力。

5.积极开展新业务的试点工作。协调和推动有关方面,选择有条件或有代表性的地区,试点推行公司(企业)秘书制度、会计服务外包服务基地以及开展农村财务公开试点等,通过分类试点,实现重点突破。

6.推动和跟踪相关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积极推动相关法律的修改和政策出台,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公司(企业)秘书服务、农村财务公开、司法鉴定和涉税鉴证等业务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积极支持事务所扩大代理记账、税务代理、外包业务、IT支持、个人理财、社区事业等咨询服务领域。

7.总结和推广新业务实践经验。密切关注行业新业务开拓情况,不断总结部分地区、部分事务所开拓新业务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积极加以推广。8.加强对新业务执业质量的监管。根据新业务的专业特点和属性,相应调整和完善监管重点及监管方式,确保新业务的有序开展。

四、进一步深化行业人才战略

1.深入推进行业人才战略。认真总结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的实施经验,继续以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为指导,不断创新培训机制,进一步丰富培训渠道和方式,着力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继续加强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投入,包括财务资源、政策资源和研究资源的大力投入;在加强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国际会计公司合作的同时,积极选派行业优秀人才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提升人才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做好行业领军人才后备队伍测试和英文测试工作,切实选拔出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品德优良的领军人才;对行业领军人才后备队伍实行分类、定向和跟踪培养,量身打造专业型、管理型、战略型行业领军人才。鼓励各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自主开展本地区行业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3.进一步加强行业后备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完善会计专业教育体系,推动提升会计教育质量;开展CPA专业方向专业知识社会需求的专项调查,推动CPA院校加强CPA专业方向的学科建设;继续实施CPA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扩大境外实习面。

4.继续完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完善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龙头,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各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支柱,事务所为基础,培训内容各有侧重,远程教育、面授培训、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培训体系。严格落实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培训效果。

5.深化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强化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重点加强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开发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案例和系列培训教材,培养注册会计师利用职业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建立“网上人才交流中心”。依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设立“网上人才交流中心”,为行业人才科学合理流动和吸引行业外专业人才提供信息平台。

7.指导事务所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指导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改革完善人力资源制度,进一步优化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分配制度及合伙人进入与退出机制,激发事务所开展人才培养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事务所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着力培养中青年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加快建立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企业文化。鼓励事务所选聘高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和海内外优秀人才,抓好人才储备,优化队伍结构。

8.研究设立行业人才培养基金,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鼓励事务所建立人才培养基金制度。

五、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提升考试质量

1.完善考试制度,严把准入关。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为指导,以考试制度改革总体目标为导向,建立健全考试大纲及辅导教材的编写编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命题指南,加强命题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以命题制度改革为抓手推进考试质量的全面提升。

2.进一步完善评卷制度。引入注册会计师参与评阅制度,坚持双重评卷及评卷质量控制制度,进一步探索规律,完善制度,使评卷工作服从并服务于考试改革的需要。

3.深化考试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考务组织、评卷管理、成绩管理、档案管理、违规处理、考试保密安全等考试组织管理制度,并结合考试工作的特殊性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推进考试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严厉打击考试违规违纪行为,维护考试公平。增强防范意识,加大防范舞弊设备的投入,建立起“制度严密、保障有力、监控到位”的科学防范体系;加强对考试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充分发挥警示教育效应,确保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5.积极开拓境外考点。在香港考区和欧洲考区良好运行的基础上,2010年开设澳门考场,并根据需要,逐步扩大境外考点。

6.积极做好考生服务工作。在考试报名、考试辅导教材配送等环节,进一步改善相关工作流程,改进服务,方便考生,并积极做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宣传工作,扩大考试的社会影响。

六、严格注册审批和完善会员管理制度

1.严格注册会计师注册审批。推进注册办法的修订,严格注册准入和退出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依照法定程序严格审批注册会计师。

2.加强任职资格检查工作。强化对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的检查,重点检查其执业情况、诚信记录、继续教育完成情况等,对不在事务所专职执业、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拒不履行会员义务等情形,依法采取不予通过检查等措施,确保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队伍具有较高的素质。

3.认真做好股东、合伙人胜任能力的评价工作。认真做好申请设立事务所的合伙人(股东)从事相关审计业务情况的证明出具工作;对事务所的合伙人(股东)的执业质量、诚信状况、管理经验和任职年龄等进行全面评价,确保股东、合伙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

4.完善行业管理的技术手段。以“注册”为枢纽,从完善信息结构、保障填报完整、适时动态更新、建立审核机制等四个方面,不断优化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加强对会员执业资格信息和执业活动信息的采集、监控和披露,做好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的应用和维护工作,全面实现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全面记录、实时监控、有效披露”的功能,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做到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增强管理的透明度。

5.完善会员分级管理制度。推进实施资深会员、荣誉会员制度,积极探索为不同层级会员提供不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6.完善会员管理工作流程。坚持以会员为中心的理念,按照方便会员,减轻会员负担的原则,改革完善会员注册、转所、转非、任职资格检查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7.加强对非执业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为非执业会员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培训及专业信息支持。

七、深化行业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1.切实做好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认真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国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证券资格事务所三年一个周期的检查制度,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执业质量水平较低的执业群体和风险较大的业务领域,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检查力度,增加检查频率。

2.突出检查重点。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大对外向型企业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企业的审计业务的检查力度;研究加强对从事H股、创业板上市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频繁转所的注册会计师以及高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检查。

3.建立专项检查制度。严厉惩治通同舞弊、挂名签字、兼职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采取回扣、恶性压价等违反职业道德承揽业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加强动态监管。以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为依托,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中相关监管信息的搜集和利用,发挥监控系统的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抓住焦点问题,实现动态监管和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

5.探索建立事务所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有效配置监管资源。结合执业质量检查情况和日常监管信息,对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事务所分级分类监管。对综合评价等级较高的事务所,适当减少检查频率,并在做大做强、专家推荐、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适当鼓励措施和政策倾斜。对综合评价等级较低的事务所,加大对其执业质量检查的力度和检查频率,扩大检查面,并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

6.修订检查手册,完善相关检查程序。根据准则制度变化和发展趋势,总结检查经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检查手册的内容,在检查方法、检查程序、检查证据、检查报告、检查结论等方面进行完善,充分发挥检查手册在指导检查工作、推动准则贯彻实施、提高事务所执业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7.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水平。制定兼职检查人员管理办法,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检查人员队伍,加强对协会监管工作人员和兼职检查人员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交流,进一步提高检查工作质量和监管水平。

8.进一步完善惩戒处理程序。坚持严格检查、严格惩戒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和惩戒制度,充分发挥惩戒委员会和申诉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专家论证制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惩戒工作的透明、公开和公正。

9.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在行业监管政策、监管方式、监管结果等方面,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合作,相互通报,协调立场,鼓励采取联合检查等方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业务报备的内容,尽量减少重复报备。

八、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

1.推广从业人员诚信宣誓制度和诚信公约制度。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完善行业诚信的教育监督体系,积极探索事务所信用评级制度。

2.抓好职业道德守则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宣传、培训以及遵循情况的检查,促进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和诚信水平不断提高。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纳入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推动大学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编写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教材,深入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3.推动建立和完善事务所执业责任保险制度、职业风险基金制度。促进事务所增强执业风险意识,提高事务所承担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提高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赖程度,进一步提升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4.积极开展优秀注册会计师的评选活动。不断总结完善行业诚信激励和失信惩处机制,宣传和表彰诚信行为,披露和惩戒失信行为,通过评先进、树典型,不断加大行业正面宣传和诚信引导,着力打造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诚信品牌,铸造行业诚信形象。

5.深入开展行业党员“践行科学发展,争做诚信模范”活动。以学习实践活动和加强行业党建为契机,大力弘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的职业风尚。

6.探索注册会计师提供社会公益型专业服务的方式与途径,树立行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九、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积极拓展协会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不断改进和加强协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丰富和创新行业自律手段,严格行业管理,提升服务会员的能力,切实解决行业发展和会员执业中的实际问题。

2.严格协会内部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要求。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责任心,调动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协会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协会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和加强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素质,着力提升领导班子的领导力。加强协会员工的教育培训,引进和吸纳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协会员工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协会整体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协会队伍的作风建设,强化协会员工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弘扬脚踏实地、改革创新、敢抓敢管、注重服务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协会的执行力。

4.加强协会决策和专家咨询组织建设。在财政部门党组和协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健全协会决策和工作机制,根据法律授权、章程规定和会员需求,积极行使职能,充分发挥包括专门(专业)委员会等在内的协会各类工作组织的咨询、决策作用。

5.加强工作协调。积极建立与工商、税务、国资、证监、银监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及联络机制,反映行业诉求,进一步改善行业执业环境,切实推进事务所有关支持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积极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及时有效解决事务所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6.加强行业发展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与有关教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事务所的研究合作,充分利用外部专家资源和研究力量,设立有关研究中心,就行业发展的国际化问题、市场开发问题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先导性研究。

十、进一步加强行业党的建设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事务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建立行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2.切实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党委的作用,指导和推进事务所党组织建设,加紧理顺事务所党组织隶属关系,抓紧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目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行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积极探索事务所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事务所党建的政治保障作用,以及事务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行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和促进事务所的健康发展。

4.加强行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以行业继续教育体系为基础,结合政治学习特点,探索建立囊括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普通党员等不同层次的行业党员学习培训体系,将党性教育与诚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注册管理与党员和事务所党组织的跟踪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改进和加强协会服务工作,将服务会员和服务行业党员紧密结合起来。

5.推动行业党的建设与业务建设两加强、两促进。指导事务所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加强党建为契机,深入领会和积极实践国办56号文件的要求,理清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模式,开拓业务领域,加强内部治理,重视人才培养,建设诚信文化。

6.大力培养并向有关方面积极推荐行业优秀人才,加大行业会员参政议政的力度。

7.加大行业党建的宣传力度,总结和推广行业党建先进经验,对行业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深入贯彻实施国办56号文件,关系到行业的中长期发展,关系到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全行业要高度重视,深入扎实地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办56号文件的精神为导向,充分发挥协会组织、推动和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聚精会神,一心一意,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篇2

2010年10月12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安监总办[2010]170号) 。通知要求: (一) 深刻领会《国办通知》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 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 细化责任分工, 强化责任落实。 (三) 强化配套制度建设, 统筹协调推进。

各单位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国办通知》为中心, 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和重点行业 (领域) 专项整治, 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篇3

关键词:内河水运;航道;综合运输;节能减排;沿江经济

国务院于2011年1月21日以国发[2011]2号文件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我国内河水运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提出要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宏伟目标。

1、《意见》出台背景

1.1内河水运发展得到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重视

中央领导多次对内河水运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全国人大、政协等领导也非常关心和支持内河水运发展。并多次赴长江、珠江等流域调研,指导内河水运发展。2009年底,全国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在武汉召开,提出要“下决心把内河搞上去”,并在内河水运发展的一些重要原则、思路上达成一致共识。会议为《意见》的出台指明方向,打下前期基础。2010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专题讨论内河水运发展。

1.2长江等内河流域成为国家区域政策密集区

针对长江流域,国家密集出台长三角经济区规划、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等区域经济政策,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江上游重庆航运中心和长江中游武汉航运中心等三大航运中心战略;在珠江流域,国家加快珠三角、粤港澳、北部湾等经济区建设。长江等内河水运已成为流域省市发展经济的重要依托和抓手,成为推动地区对外开放进程的重要通道。

1.3长江等重要河流发展已积累宝贵经验

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促进沿江经济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长江流域省市还建立发展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由部省市领导参加的高层会议,协调解决水运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在第一次、第二次高层会议上,先后出台《“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也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增强合力,工作成效显著。长江、京杭运河水运积累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推广,进而推动全国水运的发展。因此,《意见》总结了经验,并选择性地进行推广。

1.4内河水运发展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短板”

近年来,内河水运取得快速发展,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每年长江干线货运量逾13亿t,京杭运河从山东、苏北等地南下的煤炭运量逾1亿t。珠江水运在粤港澳一体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武汉、重庆等内河港口成为重要枢纽节点,长江、珠江、京杭运河等很多河流成为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内河水运公益性较强、融资能力较弱等原因,社会对内河水运的重视度依然不够,港航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这些问题及需出台政策给予解决。

2、《意见》的重大现实意义

2.1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扩内需战略

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消费需求萎靡不振,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在外需不断萎缩、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等大背景下,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显得更为迫切。扩大国内需求,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的战略重点。政策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此加大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进一步畅通区域水路运输大通道,发挥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等比较优势,能够为我国扩内需战略的实施提供运输保障。

2.2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工作

我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向投资、出口和消费协调拉动方向转变,交通运输业的结构调整也应加快推进。交通结构调整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更好地分工、协作和配合,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综合运输效应。《意见》提出,“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有利于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其实质就是通过进一步挖掘内河水运潜力,发挥内河水运优势,提高和发挥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和整体竞争力提高。

2.3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惠民工作

长江等内河大多流经中西部内陆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内河水运是当地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就是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内河水运发展通过航道整治、航电枢纽建设等,在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带动流域百姓的脱贫致富。如四川红岩子枢纽建成后,南部县县城扩大6倍,新政枢纽的建成使得仪陇县县城扩大6倍,金银台枢纽为阆中市提供逾20km2的人工湖区,每年吸引游客逾100万人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3、贯彻落实《意见》建议

3.1提高对内河水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意见》高度评价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意义,但近几年仍有很多地方尚未充分认识到内河水运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未能像重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那样重视内河水运。加上内河航道建设大多在水下进行,业绩不明显,其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隐性和公益性,不易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交通运输行业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抓住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做好内河水运的宣传工作,充分宣传内河水运的公益性以及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内河水运的认识。

(1)内河水运建设能够较好落实国家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应做好对内河水运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价,随时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的宣传工作。

(2)内河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主骨架,是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器”。应做好内河水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研究,并积极予以宣传。

(3)内河水运是最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运输方式,是经济发展的“低碳王”,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突破口。要做好内河水运节能减排的生态效益评价工作,宣传内河水运的低碳和环保优势。

(4)内河水运成为产业集聚布局的重要依托,是流域经济发展的“大平台”。要做好内河水运对促进产业优化调整、产业转移重要作用的研究工作,宣传内河水运对经济的辐射和产业的集聚功能。

3.2拓宽发展思路

发展内河水运的思路应该更加注重全面、系统、开阔,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审视内河水运发展。要注重提高水运的综合服务能力、综合运输组织调度能力和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等,构建现代内河

水运产业体系。

未来国家对内河水运建设的投资将会进一步加大。如何使用好这笔资金来推动我国内河水运业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在探索建设重点、发展思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未来建设资金可能相对比较充足。水运发展思路之一就是用好国家的水运建设资金,重点投资最薄弱和最关键的环节。项目目标要重在拓展水运的服务领域和提升水运的服务功能等方面。

(2)内河水运要利用后发优势,进位赶超,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注重依托内河重要港口、港区等建设多种运输方式“换乘”的综合枢纽。完善内河港口对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调度能力,促进港航企业由单一运输承运人向多种运输方式经营人的转变。

(3)内河水运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要依托上海、重庆、武汉等几大航运中心,拓展航运服务功能,形成航运信息、船舶交易、金融等现代航运要素集聚地,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创新能力。

3.3明确发展目标

(1)锁定未来关键10年。《意见》明确提出2020年内河水运发展的宏伟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仅跨越2个五年计划。“十二五”期将是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关键。各地在“十二五”规划中要明确提出5年内河水运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并提出严格的考核标准,加大“十二五”中期评估力度,确保完成或提前完成目标,为《意见》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2)紧扣《意见》中4个关键词。《意见》提出要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体系,这4个词是内河水运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是《意见》的灵魂。各地要结合实际,深入了解,创造性地完成这4个词隐含的各项要求,加快发展绿色、生态水运体系。

(3)发展关键看“十二五”。为巩固应对危机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国家对内河水运等基建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在《意见》的指导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尽快拿出本地区发展水运的落实办法,出台具有实质意义的水运发展优惠、扶持政策。

(4)目标关键在长远。《意见》提出2020年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t,建设1.9万km高等级航道,长江干线船型平均吨位达到2000t等明确目标。要更加注意《意见》中提出的注重内河水运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在航道立法、港航资源保护、节能减排、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方面,各地应更加予以重视。

3.4落实发展重点

(1)夯实水运发展基础,抓落实、抓重点、抓实效。下一阶段,内河水运要切实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加大跟踪力度,做好规划评估,确保目标实现。要明确当前建设的重点就是国家规划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集中精力,争取提前实现目标,为下一步发展争取时间。注重建设项目的实效。特别是航道整治项目,技术复杂,需要长期进行动态、系统性研究,及时跟踪建设成果,及时总结建设项目的经验、教训、成效等,并及时应用到后续项目中,充分发挥国家投资效应。

(2)切中水运发展要害,做到“贯通、畅通、联通”。内河水运发达国家的显著特点就是航道等级标准统一,干支航道成网,综合运输效益明显。我国内河水运下一步重点工作之一应在省际交界处、水利枢纽处和干支相接处,消除因行政区划带来的内河水运人为分割、通航河流人为断航、干支航道发展错位等弊端,争取在“十二五”期有较为明显的改观,在2020年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3)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共识,加强沟通,增强合力。内河水运建设和发展涉及面较广,涉及部门较多,沟通协调难度较大,特别是前期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占有相当长的时间。下一步国家发改委、水利、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要落实好《意见》精神,形成发展合力,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地方省市政府也要做好本地各涉水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建设步伐。

(4)明确服务经济目的,实现“互动、共荣、发展”。按照《意见》精神,水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将内河水运发展纳入地方“十二五”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挖掘内河水运发展潜力,促进流域经济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俭,长江水运协调机制经验总结与思考[J],水运管理,2011,33(1):36-37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篇4

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区市县教育局,各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局属各学校: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辽教电[2011]73号)精神,现将《教育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教电[2011]290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一并贯彻落实。

一、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和本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坚决防止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要结合署假前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11年中小学暑假工作的通知》(大教【2011】102号)和近期下发的有关做好汛期学校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通知精神,全面加强假期学校安全管理,强化安全保卫工作,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治解决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安全监管,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要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处置、全面准确上报信息。

三、各区市县教育局、各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务必将本通知精神迅速传达到辖区每一所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

大连市教育局

二O一一年八月十日

教育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学

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召开了第165次常务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会议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声誉。搞建设,谋发展都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可持续理念,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就有关要求紧急通知如下:

一、清醒认识学校安全工作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今年上半年,全国教育系统安全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应看到目前学校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和学校安全意识谈薄,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监管不到位,安全投入和设施设备不足,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零星事故仍时有发生。对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保持高度警觉,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全面落实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负总责。要狠抓制度落实,切实纠正有章不循、责任不到位的现象。要切实加强暑假期间社会实践、夏令营、军训等各类集体活动的组织,做好安全预案,细化责任,防止发生各类伤亡事故;要对做好新学期开学工作,高度重视,早作部署,精细安排,切实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尤其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管理,严防交通事故、溺水、火灾、煤气中毒、拥挤踩踏等事故;要会同有关方面重点加大对校车安全、学生饮食安全、校园周边秩序的综合整治力度,预防校园伤害、传染病、食物中毒等事

件发生,尤其要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由于责任制不落实而造成重大事故、群体性事件的,对没有及时发现、整改安全工作中重大隐患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三、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深入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强化安全保障条件建设,增强防范手段,构建安全防控体系,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提高学校和师生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要结合暑假情况和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深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认真查找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事故隐患,把校内外学生公寓,教职工宿舍、食堂、图书馆等人群集中场所作为检查的重点,认真排查、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果断措施,迅速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强化校园保卫,坚决防止不法分子入侵校园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密切与公安、综治等部门的联系,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尽快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保安人员。保安暂不能及时配备到位的,必须采取其他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都有人管、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不留盲点。要严格落实门卫制度、值班巡逻制度、出入登记制度,严防因保安脱岗或管理疏漏引发事故。

五、加强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继续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

今年是校舍安全工程的关键一年,各地要按照《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认真完成工作计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保不再使用D级危房,经过改造已经完工的校舍安全工程都要经过消防部门验收合格,配齐配足各类安全设施设备,坚决不留新的安全隐患。

六、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学校师生员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广播、校园网等手段,广泛宣传安全知识,落实相关学科课程中安全教育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要加强学校教师和学校安全保卫队伍专业知识培训,做到重点和关键部位持证上岗。学校要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推动安全演练的全员参与,动员和要求学校所有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到演练中去,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七、认真做好暑期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暑期值班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值班,领导干部带班,保证联络畅通。值班人员要尽职尽责,不得擅离职

守。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要及时、全面、准确上报,不得瞒报、迟报、漏报。

教育部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篇5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意见

(内政办字[2006]207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

由自治区农牧业厅组织制定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七月三日

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意见

(自治区农牧业厅二○○六年五月九日)

2006年2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9号)。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促进我区渔业健康持续发展,现就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区水域总面积0.9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0.8%,受北方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水生生物具有高原性、冷水性、耐盐碱性等特点,且水生生物种类比较贫乏,生态系统脆弱。近年来,个别地区阻断河流,占用水面,水域污染、非法捕捞等案件时有发生,导致我区水生生物资源量大幅度下降,部分物种已达到濒危状态。《纲要》的发布对于我区有计划、科学地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管理手段,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保护公共资源的主导作用,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规范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抓好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认真学习,加强宣传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渔业经济发展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实际,围绕《纲要》组织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学习计划,面向渔业系统、渔区乃至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同时,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和信箱,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到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中来,在全社会营造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良好氛围。

三、我区实施《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奋斗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10年,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得到改善,濒危物种数目逐步减少;在2005年的基础上,每年捕捞产量的增幅控制在2%以下;每年增殖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到5亿尾(粒)以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数量达到5个以上;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处理率达到60%以上。

2、中期目标:到2020年,实现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渔业资源丰富的目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捕捞产量每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每年增殖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到10亿尾(粒)以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数量达到10个以上。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远景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水域生态环境优良,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并得到高效利用,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实现自然、良性循环。

四、渔业资源增殖行动

(一)建设渔业资源增殖基地。自治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全区渔业人工增殖规划,在各大中型渔业水域建设天然鱼类产卵场和人工繁殖基地,增加天然水域经济鱼类苗种的投放量,提高优质经济鱼类比例,增殖、恢复渔业资源。

(二)发展天然水面增养殖。我区湖泊、水库、河沟的面积占渔业总水面的98%以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好大中型水面渔业综合开发,通过开展网箱养殖、围栏育种,小水面人工精养、半精养,大幅度增加水产品产量。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流通服务业、休闲渔业及其它相关产业,提升涉渔二、三产业的比重。

(三)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各级人民政府要专门划拨增殖放流专项资金,确保增殖放流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的人工增殖放流规划,建立增殖计划申报审批、增殖苗种检疫检验及增殖放流监督制度,在做好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黄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及呼伦湖、达里诺尔、乌梁素海、岱海等自治区重要渔业水域的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增殖鱼类资源。

(四)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主要生长繁殖区域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保护区的管理。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对水产遗传种质资源特别是珍稀水产遗传育种资源的保护,促进水产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开展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行动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在进一步完善黄河鄂尔多斯段黄河鲤、兰州鲶保护区,兴安盟阿尔山冷水鱼保护区及呼伦贝尔市根河冷水鱼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护区管理人员素质,强化保护区管理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调查研究,规划建设呼伦贝尔市陈旗鲫自然保护区、阿拉善盟卤虫自然保护区、鄂尔多斯市无定河甲鱼自然保护区及其它特有的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保护区。

(二)濒危水生生物物种救护。在呼和浩特市建设自治区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各盟市分别建设水生生物救护站,建立救护快速反应机制,对误捕、受伤、罚没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救治、暂养和放生。对鲟鱼、鳇鱼、哲罗鱼、细鳞鱼、黄河鲤、兰州鲶、陈旗鲫、卤虫、水獭等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要制定重点保护计划,实施专项救护。

(三)开展濒危物种驯养繁殖。要建立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的种质保护基地,渔业科技部门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做好种质的提纯复壮,强化对水生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水生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基地,提高人工繁育技术,扩大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量;要进一步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人工放流活动,建立人工放流制度、制定放流规划、技术和标准,抓好对鲟鱼、鳇鱼、哲罗鱼、细鳞鱼、黄河鲤、兰州鲶、陈旗鲫、卤虫等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人工放流,并对放流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

(四)开展对水生野生动物的规范化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制度,加强对渔政执法人员的培训,重点开展对捕捉、驯养繁殖、运输、经营利用、进出口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植物行为。

(五)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督管理。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海关、口岸的联系,把好外来水生生物的入口关,建立对外来物种监控、预警机制和检疫及疫病控制体系,在重点地区和重点水域建立监控点,适时做好监督管理,保障本土物种安全。

六、开展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行动

(一)加强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区的渔业环境监测网。在黄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呼伦湖、达里诺尔、岱海、乌梁素海等自治区重要渔业水域,以及黄河、西辽河流域的池塘连片养殖区建立日常监测点,对水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监控机制。对渔业水域附近的高污染企业的排污口进行重点监督,适时监控,确保水域环境安全。建立突发性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快速反应机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时确认污染主体,科学评估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者损失,依法对渔业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二)做好工程建设资源与生态补偿。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对遭受破坏的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补偿和修复。对修建水库、水电站、围垦、倾废区等建设工程,环保部门在批准或核准相关影响报告书之前,应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对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制定补偿方案或补救措施,并落实补偿项目和资金。相关保护设施必须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开展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健全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和渔业病害防治体系,配备技术人员和检测设施,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实施养殖水质监测、环境监控和投入品使用等各项制度,抓好养殖水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广“渔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池塘“上粮下鱼、以渔改碱”、稻田养殖等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建立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减少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做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水产品认证工作,严格执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七、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

(一)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执法协调机制,做好环保、水利、工商、交通、公安、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不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完善以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体系,保障《纲要》的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计划、财政、科技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合理整合生物资源养护有关经费并统筹使用。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将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及企业资金、个人捐助、国外投资、国际援助结合起来,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供资金保障。要建立健全水生生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修复的原则,做好资源增殖保护费和补偿(赔偿)资金的收缴,专项用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三)建立监督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处理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产开发的关系,在抓好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渔业生产开发。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无序开发和破坏资源行为的监督管理,打击一切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的行为,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

(四)严格执行各项渔政管理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渔政执法装备投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渔政执法工作力度。

1、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进行非法捕捞或者收购、运输、储藏、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在目前对黄河内蒙古段实行全面禁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实行常年禁渔。

2、严格执行渔业捕捞许可制度。按照《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严格《渔业捕捞许可证》申请办证的条件和程序,抓好对《渔业捕捞许可证》的管理,严格控制捕捞渔船、网具的数量和规格。强化渔船检验和报废制度,确保渔业安全生产。

3、严格执行捕捞限额制度。按照自治区各及盟市公布的部分渔业水域的捕捞限额,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捕捞限额制度的有效执行。对于没有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的水面,有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限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确定捕捞限额。

4、强化和规范捕捞渔船船员持证上岗制度。要加强渔业船员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培训,逐步实行捕捞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捕捞从业人员的数量。

(五)建立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的长效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我区渔业资源养护行动的近期、中期和远景目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建立健全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的长效运行机制,使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真正做到长抓不懈。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篇6

见》的通知

林改发〔2012〕2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以下简称《意见》)于近日印发。《意见》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后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决策,是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林业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林业建设的高度重视,必将对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增长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切实提高对发展林下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

《意见》是指导全国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事关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林业结构调整、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深刻领会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态和谐、促进农民增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林下经济、支持林下经济、参与林下经济的氛围,为全面落实好《意见》精神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采取措施,圆满完成《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

林下经济是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的新生事物,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认真履行对林下经济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上下形成合力,明确负责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充分发挥在服务林下经济发展中的牵头作用,做好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政策咨询、宣传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协调落实有关扶持政策。要立即组织开展一次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为编制规划等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要注重各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挖掘和培养,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林下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政策要求

林下经济发展是我国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一件大事。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像“五级书记抓林改”一样,按照《意见》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把林下经济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切实把握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安排相应的补助资金,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引导林下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意见》提出的七项主要任务和五项扶持政策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指导性、操作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请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于2012年11月30日前,将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部署和成效,报我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篇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

作的通知》的通知

园区各企业:

为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根据省、市、区安委会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通知》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我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贯彻落实《通知》的重要性,增强贯彻执行《通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通知》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之后,国务院出台的又一个安全生产的重大文件,《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

列政策措施,是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完全符合安全生产工作领域的实际。各企业要切实贯彻落实《通知》要求,采取具体化的硬措施,狠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按照“四不放过”的标准,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充分认识到《通知》对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主动地把思想统一到《通知》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工作,确保《通知》所提出的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努力推动我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通知》学习教育工作,把《通知》精神尽快传达到每位员工

各企业要把学习、宣传、贯彻《通知》作为当前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切实抓好《通知》的宣传工作。各企业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宣讲,广泛宣传《通知》精神,宣讲《通知》的重大意义,解读学习具体条文规定;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张贴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手册进行宣传贯彻,加大宣传力度。

二是《通知》宣传贯彻工作以部门为主,分班组进行。做好文件宣传贯彻工作,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我司将适时组织人员进行集中检查。

三是认真学习贯彻《通知》精神,各企业要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加深对《通知》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的理解,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安全生产状况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志;各企业的负责人要作好表率作用,率先学习好、领会好《通知》精神,把握好核心内容,为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习做好宣讲辅导,努力把学习贯彻《通知》精神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的自觉行动。

三、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确保《通知》要求执行到位 《通知》对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实现重大隐患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与公告制度,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状况与相关金融、保险等经济政策挂钩,事故企业负责人资格否决制,相关高危行业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和责任保险制,安全生产现场人员遇有危险情况临时处置决策权,扶持发展安全产品、产业、装备,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内容和时限,建设应急救援队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各企业要根据《通知》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建立相应的安全监管配套措施,明确责任,确保《通知》执行到位。

一是要健全完善安全监管配套措施。各企业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度的规定,抓紧落实《通知》精神,并结合本企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难点,制定贯彻落实《通知》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按《通知》要求,逐项梳理,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二是要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和方法。各企业要围绕《通知》确定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切实改进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注重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内部检查与外部监管相结合、负责人牵头与员工参与相结合。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实行企业负责人责任事故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度,并赋予企业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紧急情况停产撤人的决策权和指挥权。建立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制度和长效投入机制,积极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通过金融、保险手段促使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实效。

三是要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认识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基础作用,按时认真参加安全生产级别评定,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强化职工安全培训,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层层落实企业内部责任制度。对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要严格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确保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加强督促检查,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

我司将围绕全面推动国务院《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掌握各有关企业和各行业(领域)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协调解决贯彻实施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进一步

畅通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各项规定、措施落实到位。即日起,我司将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与当前工作切实结合起来,把《通知》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列为当前监管的重点内容,协调有关部门搞好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击非法违法”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各企业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通知》,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主体责任的落实,要针对当前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园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做出积极的贡献。

请各企业于10月25日前将学习宣传《通知》精神和落实情况报我司。

上一篇:在白露村老年节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标示标牌制作安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