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发[2004]160号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09-27

工银发[2004]160号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通知(共7篇)

工银发[2004]160号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1

工银发〔2004〕160号

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直属学院:

为强化全行诉讼案件管理工作,总行在对现行经济纠纷案件管理办法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各行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本行的诉讼案件管理工作,自觉遵守诉讼案件授权规定,规范案件审批管理,严禁发生违反或规避诉讼案件管理制度的行为。

二、各行要切实加强诉讼案件的成本与效益管理,对各类诉讼案件特别是重大案件,要按照有关规定审慎做好诉前论证和

-1- 审批工作,杜绝出现无效益诉讼或低效益诉讼的现象。

三、各行要加强外聘律师管理,按照公开透明、集体决定、择优选聘、节省费用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外部律师代理本行诉讼事务,对外聘律师的工作进行监督考评,不断提高外聘律师管理工作的水平。

四、各行要加强对案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按规定登录各类诉讼案件信息,确保本行诉讼案件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平台,切实加强对辖内机构诉讼案件管理工作的指导,强化动态监测和考核评比,及时研究解决诉讼案件和胜诉执行工作中的问题,推动辖内机构诉讼案件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各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总行法律事务部反映。

二○○四年九月二十日(此件发至二级分行)

-2-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行诉讼案件管理,增强法律风险控制能力,维护工商银行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我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诉讼案件,是指中国工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直属机构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生民事、劳动或行政法律纠纷,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事项。

通过仲裁解决纠纷的事项适用本办法。

总行以及境内分支机构、直属机构发生的诉讼案件,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境外分支机构的诉讼案件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条 诉讼案件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一)直接处理本行发生的诉讼案件;

(二)审批、指导和处理下级行发生的诉讼案件;

(三)审批、选聘、委托诉讼案件代理律师;

(四)组织、协调本行和下级行的案件执行工作;

(五)审核、管理诉讼费用和律师费;

(六)对诉讼案件进行统计汇总、分析论证和调研总结;

(七)检查、指导和考核下级行的诉讼案件管理工作;

(八)与处理诉讼案件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 诉讼案件管理的目标是,运用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护我

-3- 行合法权益,提高案件的诉讼效益,尽可能避免和减少诉讼案件给我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第五条

总行对分支机构及直属机构(以下简称各级行)的诉讼案件处理权限实行授权管理,纳入法人授权管理体系。

下级行诉讼案件处理权限,由上级行根据该机构的法律风险控制能力、诉讼案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区别授权,动态监管。

下级行应当根据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及授权要求管理辖内诉讼案件。超过本行权限的案件,应按规定上报审批,并遵照上级行的批复处理。严禁越权审批或处理案件,严禁以任何形式规避上级行的授权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级行应加强诉讼成本核算与控制,以最小的诉讼成本谋取诉讼利益最大化,杜绝不计成本或成本大于效益的滥诉行为。

第七条

各级行应当重视诉讼案件的执行工作,认真做好诉前分析论证及财产保全工作,提高债权受偿率和胜诉执行率。对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我行承担的义务,当事行应当及时履行,避免损失扩大。

第八条

对被诉及败诉的案件,当事行应当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改进经营管理制度,防止此类风险再次发生,同时,有关部门应按规定严肃查处内部有关责任人员,惩前毖后,清除隐患。

第九条

诉讼案件管理工作由各级行法律事务部门归口统一 -4-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尽职做好与诉讼案件管理有关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 起诉案件的处理

第十条 拟以本行为原告起诉的案件,当事行和有关部门应当事先提交起诉申请和相关资料,报送本行或上级行法律事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申请起诉的单位应当在下列时限之前,向法律事务部门提交起诉申请和相关资料:

(一)本案诉讼时效届满前60天;

(二)本案保证期间届满前60天;

(三)与本案相关的其他法定期间届满前30天。

第十二条 起诉申请应当详细陈述本案的具体情况和起诉理由,并对债务人有无财产可执行做出分析和说明。

下列资料应当与起诉申请一并提交法律事务部门:

(一)全部合同、借据、会计凭证、债权具体数额及相关证据资料;

(二)诉讼时效是否连续及相关证明;

(三)债务人(含担保人)的现状和债务履行能力;

(四)抵押物或质物的现有状况、价值及权属关系证明;

(五)债权债务变更材料;

-5-

(六)已经采取非诉讼手段清收的情况及效果;

(七)与本案有关的其他资料。

案件资料不完整或有缺陷的,法律事务部门可要求申请起诉的单位予以补充,有关单位有责任及时补充、完善案件资料。

第十三条 法律事务部门收到起诉申请和相关资料后,应及时对案件事实和起诉理由进行审查,同时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诉前论证。

第十四条 诉前论证应当以审查案件事实和起诉理由为基础,重点对下列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案件法律关系及定性;

(二)现有证据的充分性及证明效力;

(三)诉讼成本分析;

(四)诉讼风险及诉讼结果预测;

(五)诉后执行情况预测;

(六)分拆诉讼标的可行性;

(七)采取非诉讼手段清收的可能性;

(八)选择最适合的法律手段。

第十五条 根据诉前论证的结果,法律事务部门应提出起诉审查意见。对于不同意起诉的案件,应当说明理由并退回申请单位另行研究解决办法;对于同意起诉的案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

第十六条 凡是超过本级行审批权限的案件,应当先按照本 -6-办法的规定履行行内起诉审查和诉前论证手续,然后以行文报送上级行审批。

报送上级行审批的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案件事实及诉前论证;

(二)本行处理意见及理由;

(三)需要上级行批准的事项。

第十七条

下级行报送审批的案件,由上级行法律事务部门负责审批。对事实不清楚、材料不齐全、诉前论证不充分的案件,上级行可要求下级行予以补充后再进行处理;对于情况紧急的案件,可先予口头答复,随后正式批复。

第十八条

经上级行批准起诉的案件,下级行应当在收到批复30日内提起诉讼;超过时间未起诉的,应当在15日内书面向上级行报告未起诉原因,并取得上级行同意;否则,上级行原先做出的批复自动失效,下级行如果继续诉讼,应当重新上报审批。

第十九条 凡报经上级行审批同意起诉的案件,下级行应及时向上级行报告案件审理情况。法律文书生效后,应当在20日内将诉讼结果、执行措施书面报告上级行。

第二十条 对一审判决不服,拟上诉的案件,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对终审判决不服,拟申请再审或提起抗诉的案件,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7- 第二十一条 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应当根据债务人(含担保人)可供执行财产状况以及抵(质)押物状况,合理确定诉讼目标和标的金额,制定周密、可行的诉讼方案,不得盲目诉讼。

第二十二条 经审批决定起诉的案件,由法律事务部门负责处理相关诉讼事务,委派本行法律事务人员代理诉讼或与相关部门人员共同代理诉讼,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律师代理诉讼。

法律事务部门或外聘律师在办理诉讼案件事务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和支持,及时提供与案件有关证据和其它资料,并根据需要参与案件诉讼工作。

第二十三条 案件起诉以后,当事行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了解有关信息,适时调整诉讼策略,努力实现诉讼目标,争取最有利的诉讼结果。

第二十四条 对重大、疑难的案件,当事行可请求上级行给予指导和支持。对特别重大的案件,上级行可以组成专家顾问团,以会议研讨、现场指导、异地协调等方式,帮助下级行做好诉讼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经二级分行或其上级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决定,不予起诉:

(一)借款人、担保人均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我行尚有未能收回的债权;

(二)借款人死亡或依法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我行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8-

(三)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且无财产可执行,我行尚有未能收回的债权;

(四)借款人对我行负有多份债务,其中一份债务已申请强制执行且无效果,其他债务既无法履行,也无偿债担保;

(五)借款人或担保人无财产可执行;

(六)没有胜诉的可能、胜诉后收回资产可能性很小、诉讼成本大于诉讼效益或者单纯为了保持诉讼时效而起诉的;

(七)有其他不能起诉的因素。

第二十六条 依本办法规定不予起诉的案件,当事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非诉讼方式继续追偿,或依法进行债权转让、重组和处臵。不予起诉的案件形成的损失,可根据行内有关规定予以核销处理。

第三章 被诉案件的处理

第二十七条 以本行为被告或第三人的被诉案件,由法律事务部门负责管理。

第二十八条 法律事务部门接到法院被诉通知后,应立即对案件进行研究分析,向有关部门了解或收集相关的情况、证据和资料,制定应诉方案。有关部门应积极协助提供资料、证据,配合做好应诉工作。

应诉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9-

(一)案件事实情况;

(二)结合案件事实对本案风险进行客观、详细的分析论证;

(三)结合与该案有关的确定或不确定因素,对本案诉讼结果进行合理预测;

(四)本案的诉讼策略及相关工作安排。

第二十九条 对于超过本行处理权限的被诉案件,当事行应当首先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做好应诉准备,并于接到应诉通知后15日内逐级报送至有审批权的上级行审批。

报批文件内容应包括:案件基本事实、应诉方案、费用预算、诉讼结果预测、诉讼代理事宜的具体安排等。

第三十条 对本行确实存在过错且有可能败诉的被诉案件,当事行应当主动通过协商、和解等方式,化解诉讼风险,尽可能减少实际损失。

第三十一条 被诉案件的相关诉讼事务处理工作,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被诉案件败诉后,当事行应逐案做出败诉案件分析报告。对法院判决裁定所确认的基本事实、法律关系的定性、法律适用及判决结果等相关内容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对案件暴露的内部风险隐患、管理漏洞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此类被诉案件。

第三十三条 各级行应按月向上级行报告被诉案件情况。一级(直属)分行应在每月7日前向总行报告上月辖内新发 - -10生的被诉案件情况,同时填报《被诉案件统计表》,并将被诉标的金额超过百万元的个案应诉方案一并作为报告附件。被诉案件情况报告包括:新发生的被诉案件总体情况及百万元以上被诉个案情况。

第三十四条 被诉案件情况报告中的百万元以上被诉个案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涉案当事人名称及诉讼地位;原告的诉讼理由、依据的事实、具体诉讼请求、诉讼标的金额;案件受理法院、应诉通知送达时间、证据交换时间、首次开庭时间;已经查明且有证据支持的事实;

(二)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我行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法学理论,结合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对本案风险进行客观、详细地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与该案件有关的确定或不确定因素,对本案诉讼结果进行初步预测;

(三)对该案被诉原因及相关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关的风险防范建议;

(四)已经或准备采取的应诉措施。

第三十五条 一级(直属)分行应按月向总行报告的百万元以上被诉个案包括:

(一)单笔被诉标的金额100万元或等值外币(含)以上的案件;

(二)在60天内相同原告以相同或相似诉讼理由起诉我行,-11- 诉讼标的金额合计超过100万元或等值外币(含)的案件;

(三)在60天内不同原告以相同诉讼理由起诉我行,诉讼标的金额合计超过100万元或等值外币(含)的案件。

总行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一级(直属)分行应向总行报告的被诉案件标的金额标准进行调整。

第三十六条 上级行应根据下级行被诉案件的发案数量、涉案标的、诉讼结果等因素,确定重点监测行名单,采取现场检查、指导等方式,督促其减少被诉风险和损失。

第四章 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第三十七条 以我行为原告获得胜诉的案件,债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的,当事行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申请执行。

第三十八条 当事行应根据对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调查掌握情况,灵活采取执行措施,努力提高执行效果;同时,主动做好与法院、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执行胜诉法律文书。

第三十九条 当事行应注重现金执行工作,想方设法查找被执行人的现金财产,尽可能扩大现金执行成果。

第四十条

对异地执行的案件,当事行可请求我行当地分行给予协助,也可以请求上级行对有关工作予以协调,当地分行应积极配合。

- -12第四十一条 对于以我行为被告或第三人且败诉的案件,当事行应主动与法院或对方当事人沟通,通过采取执行和解、债务抵销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实际损失,防止损失扩大或被强制执行。严禁发生因拖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导致上级行被变更为被执行人或增加对外赔付损失等现象。

第四十二条 当事行履行败诉义务后,应及时采取诉讼或非诉讼手段,依法向相关债务人或第三人追索,尽可能挽回我行损失。

第四十三条 对确有错误的败诉生效判决,当事行可采取申请再审、提请抗诉等法律救济手段,维护我行合法权益。

第五章 外聘律师管理

第四十四条 处理诉讼案件及有关的法律事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律师进行代理。

各级行可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本行法律人员代理诉讼案件,以节约诉讼成本。

第四十五条 外聘律师由法律事务部门归口管理,行内其他部门不得自行外聘律师。

按规定由上级行审批的诉讼案件,其代理律师应由上级行审批同意或聘请。未经上级行审批同意,当事行不得自行外聘律师或与律师签订协议,也不得先行向律师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

第四十六条 外聘律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3-

(一)集体决定、择优选聘;

(二)标准统一、公开透明;

(三)节省费用、控制成本;

(四)全程监督、动态考评。

第四十七条 各级行应成立外聘律师评审小组。评审小组设在法律事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吸收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外聘律师评审小组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审定诉讼案件的外聘律师人选;

(二)审定外聘律师的代理费用和代理方案;

(三)审定本行的《外聘律师资料库》;

(四)监督、考评外聘律师。

外聘律师评审小组采取集体审议、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有关事项。

第四十八条 本行人员在聘用律师过程中应当清正廉洁、奉公守法,严禁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或幕后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严禁利用工作之便为本单位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四十九条 外聘的执业律师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择优选聘: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有较高的法律专业技能;

(三)具有丰富的金融法律实务经验;

(四)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

- -1

4(五)具有较为突出的执业业绩。

第五十条 各级行可参考当地法律服务市场公认的评价方法、本行与外聘律师的合作经验以及对律师的考评记录,择优形成外聘律师资料库,作为备选的合作对象。

第五十一条 聘请律师代理诉讼,原则上实行风险代理,将律师代理费用同诉讼结果及执行结果挂钩,督促外聘律师尽职代理。

外聘律师确定后,应当与其签订代理协议,并约定律师的保密义务。

第五十二条 在律师代理诉讼过程中,当事行应及时与律师沟通情况,研究诉讼对策,对律师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做出评价。对未尽职履行职责或者因工作失误给我行造成损失的代理律师,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诉讼费用及成本管理

第五十三条 各级行应当按照节约诉讼成本、保证合理需要的原则,采取单笔授权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本行诉讼费和律师费的管理。

第五十四条 拟起诉的案件,事前应详细估算诉讼费用,科学预测诉讼结果和执行结果,确保通过诉讼至少可以收回诉讼费垫款。

诉讼费用的列支根据行内有关规定执行。律师费用据实列支,-15- 不得在诉讼费垫款科目核算。

第五十五条 凡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诉讼案件,相关的诉讼费用一律不得在诉讼费垫款科目列支。

第五十六条 以我行为原告起诉的案件,胜诉执行后收回的现金或资产变现后收回的现金,应当首先冲抵相关诉讼费用垫款,再依次冲减债权本金、表内应收利息和表外应收利息。

第五十七条 被诉案件败诉后形成的经济损失,各级行应当在两年内予以消化解决,不得长时间挂账。

第七章 诉讼案件统计分析和档案保管

第五十八条 各级行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认真做好诉讼案件的统计分析和档案保管工作。

第五十九条 各级行应依托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案件系统),及时录入诉讼案件信息,确保诉讼案件各项指标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第六十条 各级行应当为案件系统配备系统管理员或系统操作人员。

系统管理员负责案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本行用户管理,为用户设臵操作权限及密码;

(二)处理系统出现的各种故障,调查分析故障原因;

(三)负责系统使用、维护和故障情况的统计,定期进行分析,向上级行提出改进建议。

- -16系统操作人员负责案件系统的具体操作,主要职责如下:

(一)建立诉讼案件台账;

(二)在法院起诉案件受理通知、被诉案件应诉通知或裁定送达本行3日内,及时、准确地将案件信息录入系统;

(三)及时向本行系统管理员报告操作故障,协助做好系统维护工作。

第六十一条 各级行应当制定系统操作规程,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数据丢失及非法改动。

第六十二条 各级行应当对本行诉讼案件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经审核无误录入的数据,系统操作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和删除。录入内容确实有误的,必须按照系统提供的方法加以改正。

第六十三条 各级行应建立诉讼案件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对本行诉讼案件的特点、原因以及诉讼案件暴露出来的业务风险点和管理漏洞等进行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改进建议。

诉讼案件统计分析实行半年报制度。各一级(直属)分行应于每年7月20日和次年1月20日前向总行报送《诉讼案件统计分析报告》和《被诉案件分析报告》。

第六十四条 各级行应建立诉讼案件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归集各种档案资料,保证诉讼案件原始资料真实完整。案件资料在诉讼过程中由承办人负责管理,结案后,除重要凭证原件退回有

-17- 关业务部门外(可留存复印件),全部案件资料应及时移交本行档案管理部门集中保管。

第八章 奖 惩

第六十五条 各级行法律事务人员运用法律手段清收资产、挽回或避免损失、节省律师代理费及相关诉讼费用,应当给予奖励。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可以根据本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奖励办法,并报总行备案。

第六十六条 发生下列情形,应根据行内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一)违反诉讼案件授权管理规定,越权审批、瞒案不报;

(二)违反规定擅自外聘律师;

(三)因工作失误造成诉讼证据材料丢失、灭损或超过诉讼时效,导致案件败诉;

(四)案件胜诉后未及时申请执行,导致超过申请执行时效,造成损失;

(五)隐瞒案件实情,导致诉讼不利,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

(六)败诉后拖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导致上级行被变更为被执行人或增加对外赔付损失;

(七)违反案件系统管理规定,录入数据不实、擅自修改或删除系统内容,造成不良后果。

- -18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七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六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原《中国工商银行经济纠纷案件管理办法》(工银发[2001]46号)废止。

-19-

抄 送:各一级分行营业部,三峡、苏州分行,各数据中心,软件开发中心。

行内发送:各部室。

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 2004年9月21日印发

- -20

工银发[2004]160号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2

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畜牧法,按照合理布局、强化投入、依法监管、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良种推广和质量监测体系,切实规范种畜禽市场经营行为,提高种畜禽质量安全水平,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一、强化种畜禽生产的规划布局

各地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区域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本区域今后一个时期畜禽良繁体系建设重点,既要满足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防止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为加快生猪、奶牛品种改良进程,农业部已发布实施了生猪、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各地要按照要求细化改良方案,组织实施好本区域生猪、奶牛遗传改良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要抓紧制定其他畜种的改良计划。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要根据畜牧法的规定,组织开展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工作,制定细化登记方案,建立健全优良种畜登记数据库管理平台,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

二、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

《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农业部2010年第5号令)已经发布,将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各地要抓紧做好宣传贯彻工作,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组织好家畜遗传材料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各地要按照畜牧法的规定,抓紧制定或修订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办法。制定出台种畜禽场建设标准,适当提高准入门槛。要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不同级别层次的种畜禽场严格区别生产经营范围,种禽场按不同代次分曾祖代场(含原种场)、祖代场和父母代场;种畜场分原种场、一级扩繁场和二级扩繁场,种畜场属于配套系范畴的,可参照种禽场发放。生产经营许可证所列种畜禽,应与即将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中的品种名称相一致。农业部已建立种畜禽场生产经营许可证网络管理平台,各地要协助做好种畜禽场数据信息报送工作,加快完善全国种畜禽生产信息数据库。

三、加大种畜禽市场监管力度

种畜禽执法是畜牧法执法工作的关键环节。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意见》要求,开展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健全执法机构,完善执法队伍,保障执法经费,配备执法装备,强化执法培训,提高种畜禽执法能力。今年,我部已经启动种畜禽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有条件的地区也要组织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种畜禽质量监测中心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对假冒伪劣种畜禽的鉴别能力,为种畜禽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加大种畜禽执法检查力度,建立种畜禽执法互查互促机制。我部将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种畜禽生产经营专项执法检查,各地要经常性开展自查自纠,加大对伪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广告宣传、销售假劣种畜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要严防各类“炒种”现象的发生,避免给行业发展造成冲击,给养殖场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各地要加强培育新品种、配套系的中间试验管理,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新品种、配套系不得推广。各地要实行种畜禽场常态化监管,注重对种畜禽场资质的复检,加强对种畜禽场销售种畜禽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和家畜系谱“三证”的查验。行业协会要倡导种畜禽行业自律,坚持依法经营,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种畜禽市场秩序。

四、稳步推进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

生产性能测定是种畜禽选育的基础,是提升种畜禽质量的重要手段。鼓励和支持种畜禽场根据选育计划的要求,制定生产性能测定方案,系统地测定与记录种畜禽生产性能指标,确保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省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逐步将生产性能测定结果作为种畜原种场和种禽祖代(曾祖代)场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的重要参照依据,中央和地方扶持种畜禽场发展的政策或资金要向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展较好的种畜禽场倾斜。国家或省级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要发挥集中测定的优势,根据国家或地区畜禽遗传改良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集中测定,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各地要积极引导奶牛养殖场(区)参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强化数据分析,为种公牛后裔测定提供评估依据,同时根据测定结果指导养殖场(区)改善饲养管理,做好选种选配,提高奶牛生产水平。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应围绕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积极推动场间遗传联系的建立。2012年起没有后裔测定成绩的奶用种公牛,以及2015年起没有性能测定成绩的种公猪、肉用种公牛、种公羊不得参加畜牧良种补贴项目。

五、加强种畜禽进出口审批

引进种畜禽有助于提高我国畜禽生产水平,丰富育种素材、加快育种进程,提升优良种畜禽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种畜禽引进应与畜牧业发展实际需要相适应,既要保证种畜禽质量,又要避免盲目引进。种畜禽进口坚持“谁饲养,谁申请”的原则。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每年12月10日前应向农业部畜牧业司申报下一年种畜禽进口计划,申报数量应与本省区种畜禽场实际生产能力相适应。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查申请进口种畜禽企业的资质,对相关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填报数据的准确性严格把关,跟踪评价引进种畜禽的生产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引进种畜禽。各地要严格按照《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规定,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监管和出口审核,逐步完善畜禽遗传保护名录,防止资源流失;要密切关注本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合作研究利用的情况,严格开展年度审核,并及时将审核意见报送农业部畜牧业司。

六、加强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工作

动物疫病是影响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种畜禽疫病净化工作是动物防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全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提出本地区种畜禽疫病净化工作方案。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种畜禽健康标准和国家动物疫情监测计划要求,抓紧制定本省区种畜禽场监测计划,加强对种畜禽场猪瘟、禽白血病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种畜禽场要结合本地情况,着手开展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从生产源头提高畜禽生产健康安全水平。

七、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

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是加快畜禽品种改良的重要抓手。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畜禽良种推广网络体系,加快普及人工授精配种技术,确保广大养殖场户受益。要继续组织开展家畜繁殖员、家禽繁殖员等的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操作技能。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协助种畜禽场和企业制定实施畜禽品种改良方案,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畜禽品种改良机制。种畜禽场要强化售后服务工作,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小区)和散养农户在畜禽品种改良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八、加大对种畜禽场建设的扶持力度

工银发[2004]160号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3

银发[2007]384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加入、退出支付系统事项。

二、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细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的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并明确内部有关部门的职责。

三、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将《办法》转知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外资银行,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实施中如遇问题,请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附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附件

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的行为,防范支付风险,保障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支付系统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行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加入支付系统应同时加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办理特定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可仅加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直接参与者或间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支付系统。

直接参与者是指与支付系统连接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直接通过支付系统办理支付清算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间接参与者是指委托直接参与者通过支付系统办理支付清算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五条参与者应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编制支付系统行号,并确保行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支付系统行号是参与者通过支付系统办理业务的身份识别代码,由12位定长数字组成。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行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对支付系统参与者行名行号信息的新增、变更和撤销进行处理。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章加入

第八条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

(二)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

(三)满足加入支付系统的技术及安全性指标;

(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五)具有可行的防范和化解支付清算风险的预案;

(六)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以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的条件由代理其清算资金的直接参与者确定。

第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应按照申请、审查、实施、加入四个阶段的程序办理。

申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加入支付系统要求的行为。审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审核、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申请的行为。

实施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规定做好加入系统各项业务和技术准备工作的行为。

加入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接入支付系统的行为。

第十一条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一)申请书。应对机构全称、机构注册所在地、支付结算业务状况、内部管理状况、人员配置状况、接入方式(直连或间连)和支付系统行号信息等进行描述。

(二)工商营业执照、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防范和化解支付清算风险的预案。

第十二条审查。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受理申报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符合加入条件的,形成书面意见(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将书面批复转发申请机构,并向其提供支付系统接口规范和前置机配置指引文件。

第十三条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收到加入支付系统的书面批准后2个月内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一)按照规定配置安装前置机、网络和密押设备。

(二)完成支付系统相关业务、技术培训。

(三)以直连方式接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支付系统接口规范完成接口软件开发及行内系统改造。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组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的实施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软、硬件环境和接口程序开发等,验收完毕后应出具验收报告。

第十五条加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实施工作后,须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正式加入支付系统的书面申请,包括:

(一)申请书。应对工程实施、业务培训、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等准备情况进行说明。

(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验收报告。

(三)支付系统应急处置方案。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收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加入支付系统的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审核无误后,将书面意见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确定其加入支付系统的日期,并发布具体的操作流程。

第十七条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由其直接参与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提交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发送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无误后确定该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的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三章变更

第十八条参与者变更支付系统行号信息中的机构名称、联系电话等要素应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提出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发送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无误后确定信息变更的生效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十九条直接参与者变更接入方式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由间连方式变更为直连方式的应附接口程序验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受理申报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符合变更条件的,形成书面意见(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批复,并发布具体的操作流程。

第二十条间接参与者申请变更为直接参与者的,参照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的流程办理。

第四章退出

第二十一条直接参与者退出支付系统,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受理退出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将书面意见(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收到书面批复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转发申请机构,并撤销该机构的支付系统清算账户。

第二十二条直接参与者收到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书面批复

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下事项:

(一)办理支付系统行号撤销手续;

(二)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移交支付系统应用软件及相关文档资料;

(三)注销支付系统密押设备及密钥;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间接参与者退出支付系统,由所属直接参与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提出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发送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无误后确定其退出支付系统的具体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五章纪律与责任

第二十四条申请加入支付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本办法的规定提供申请材料,并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二十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认真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申请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及时办理,不得无理拒绝受理或拖延办理。

第二十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收到加入支付系统的书面批准后2个月内未完成有关准备工作且无正当理由的,该机构在6个月内不得再次申请加入支付系统。

第二十七条直接参与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可强

制其退出支付系统:

(一)提供虚假申请材料,采取欺骗手段加入支付系统的;

(二)严重违反支付清算纪律,影响支付业务正常处理的;

(三)自加入支付系统之日起,因流动性不足导致支付系统清算窗口未在预定时间关闭累计超过3次的;

(四)存在重大支付清算风险隐患,影响支付系统安全运行的;

(五)其他影响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支付系统的,应向其下发书面通知,其退出程序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办理。

第二十九条被强制退出支付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退出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加入支付系统。

第三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支付系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移交支付系统应用软件或注销密押设备、密钥的,中国人民银行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人民银行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将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理由拒绝受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申请的;

(二)因未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导致出现重大错误的;

(三)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相关事项的;

(四)未认真履行验收职责,协助出具虚假验收报告的。

第六章附则

工银发[2004]160号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4

原文如下:中国人民银行 工商总局关于“三证合一”

登记制度改革有关支付结算业务管理事项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规范支付结算业务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5〕50号)文件精神,现就支付结算业务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银行账户业务

(一)办理人民币单位银行账户业务提供的证明文件。

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为单位客户办理银行账户业务时,应区分实行“三证合一”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企业),未纳入“三证合一”的个体工商户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组织单位(以下简称其他组织),分别要求其提供真实有效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1.持新版营业执照(含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改革过渡期内使用的“一照三号”、“一照一号”营业执照)的企业,办理银行账户业务时,银行不再要求其提供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持电子营业执照的,已配备电子营业执照识别机具的银行应予以办理,并留存电子营业执照影印件。

改革过渡期内,企业持旧版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银行账户业务的,银行仍应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发布)及相关规定执行。企业持旧版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中任一证照过期的,银行应要求其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换发新版营业执照,再行办理银行账户业务。

2.个体工商户办理银行账户业务时,银行应要求提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无需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

3.其他组织办理银行账户业务时,银行仍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执行。

(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相关信息录入规则。

1.持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银行录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账户管理系统)时,“工商营业执照”、“国税登记证号”、“地税登记证号”字段录入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字段录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第9-17位主体识别码。

2.改革过渡期内,使用“一照三号”、“一照一号”营业执照的企业,银行应按照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税务以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关规定,将编码拆分为营业执照号、税务登记证件号和组织机构代码,分别录入账户管理系统相应字段。

3.个体工商户办理银行账户业务的,银行录入账户管理系统时,“工商营业执照”录入15位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注册号;“国税登记证号”、“地税登记证号”录入税务登记证号。“组织机构代码”无需录入。

4.其他组织办理银行账户业务的,银行仍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银办发〔2007〕74号文印发)及相关规定,录入账户管理系统相关要素。

(三)银行账户信息变更及销户。

1.已开立银行账户的企业,换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后,应及时到开户银行变更银行账户信息。银行通过日常业务、年检等发现账户管理系统信息与企业现有证照信息不一致的,应及时通知企业尽快变更银行账户信息。

2.银行在办理销户业务时,核查发现账户管理系统信息与企业现有证照信息不一致的,应要求企业变更银行账户信息后,再行销户。

(四)单位银行账户年检。

银行对单位银行账户的年检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进行:

1.要求存款人提交开户证明文件;

2.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

3.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实;

4.回访客户或实地查访;

5.通过政府或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

6.审核贷款证明文件等多种方式。

银行应留存账户年检的纸质或电子记录和资料。

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

(一)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组织机构代码录入规则。

持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开展业务时,“组织机构代码”字段应录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9-17位主体识别码,录入规则仍按照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报文格式标准中组织机构代码的要求录入10位,第9位固定录入“-”。在改革过渡期内,对于未换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仍然按照原业务规则录入组织机构代码。

(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接口和业务检查规则。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仍根据报文中录入的主体识别码作为票据权利人的业务检查要素,处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时根据主体识别码进行权利人匹配。银行、财务公司申请加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人民银行不再审核其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内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调整。

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参与机构应按照“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要求,对内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进行相应调整,具体调整由各参与机构自行安排实施。各参与机构在完成相应系统调整后,为确保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不受影响,可向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申请联调测试。(联系人:王环,电话:010-51709609)

三、管理要求

(一)有序做好制度衔接,保证改革顺利实施。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简政放权、便利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各单位应充分认识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统筹安排过渡期的工作衔接,减少“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影响,保证改革顺利实施。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过渡期相关规定,有序做好登记企业证照的换发工作。对“三证”中任一证照过期的企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合规为其换发新版营业执照。

(二)切实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后,银行应积极应对证照变化对审核客户资料的影响,通过柜台查验、登录全国或地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实地查访等方式,对客户提供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查,构建可靠、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

(三)加强跨部门沟通协作,强化账户监督管理。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加强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协作,有序做好辖区内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

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将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实现银行对登记企业信息实时查询,为银行金融业务有序开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保障。

(四)准确把握制度要求,加强改革宣传引导。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掌握“三证合一”改革相关制度,指导辖区内银行规范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各银行应积极向客户宣传“三证合一”登记改革制度,及时提醒客户按时更换新版营业执照,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提供办事指南,增设咨询窗口及人员,避免因证照问题给客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带来不便。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宣传“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加大对改革内容的宣传解读,及时解答和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社会各界充分知晓改革、支持改革,自觉应用改革成果。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外资银行和财务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本通知逐级转发至辖区内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工商总局

工银发[2004]160号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5

关于印发《共青团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系、各团支部、校学生会:

现将《共青团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总结全年工作,发扬成绩,找出差距,努力再创佳绩。

附件:共青团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

共青团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2004年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各团支部的不懈努力,校团委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和本部门拟定的2004年工作要点,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继续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新高潮。

(一)继续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在全校开展了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征文比赛活动。

(二)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培养。在此次团干部培训中,邀请了学校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党办主任以及社科部等相关教师作了各种主题的讲座,同时为加强团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法制意识,十月份校团委组织了全校100多名团干部,前往云南省第一劳教所八大队参观并接受法制教育,同时组织团干部参加了植树活动,多层面、多渠道的提升了全校广大团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团组织生活和主题宣传橱窗进2 行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继续进行基层团组织生活每月一布置、每月一评比。

三、四月份开展了‚践行‘三个代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五月份开展了‚诚信教育大家谈‛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五月份开展了‚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六月份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十二月份开展了以‚恪守诚信、文明修身‛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四)开展声势浩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形成多层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由校团委牵头成立了‚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部‛,组建环保志愿服务分队、社区志愿服务分队、‚三下乡‛志愿服务分队等分支机构,负责全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工作。在校学生会建立青年志愿者指导部,具体负责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指导部每星期组织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

(五)广泛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校团委从六月份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工作。

(六)积极筹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团省委关于今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校团委认真组织策划了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向各团支部下发了《关于2004年暑期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安排的通知》,十一月份校团委完成了对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及读书征文的评选工作,最后,普媛媛等8名同学的作品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作品并受到校团委表彰,其中普媛媛同学的《切实关注农民健康问题》还获得云南省高校大学生‚深入基层实践,讴歌辉煌成就‛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三等奖,受到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表彰。

(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以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为契机,开展‚诚信爱校、乐学好学‛的主题教育。

(八)开展团内‚创先争优‛评比表彰活动。六月份校团委对全校21个团支部进行了《责任目标书》的考核,最后评选出护理2班团支部等4个‚先进团支部‛以及田小超等20名‚优秀团干部‛,同时通过团员民主评议,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通过由下至上、民主推荐、张榜公示等形式和途径,评选出周维兴等63名‚优秀团员‛予以表彰。

二、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加强调研,以‚党建带团建‛探索新时期共青团自身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保持和发挥团员的先进性。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团干部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努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加强共青团工作调研。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更加有效地开展共青团工作,校团委加强了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调4 研。先后两次组织了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调研工作及校学生会工作调研等一系列调研工作,形成了《我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调研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二)完善共青团的工作机制。为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会的工作机制,规范学生会的管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辐射力,激活团组织在学生组织中的工作模式,结合我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校团委在校学生会进行了团建创新,建立了共青团组织进校学生会的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完善了《关于加强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意见》、《完善团的组织建设实施意见》两个团内文件。

三、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综合素质

(一)加强培训、提高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今年校团委举办了健美操培训班、篮球裁判培训班、普通话培训班、民族舞、现代舞培训班等系列素质培训班。

(二)开展大学生原创作品的征集评比活动。在校团委统一部署下,组织进行了文学作品、书画摄影创作、手工作品、音乐作品等大学生原创作品征集评比活动。校团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收到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各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最后,杨明颖、杨茜雅、罗亚等30名同学的作品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作品并受到表彰。

(三)组织开展了‚学习的天空、我们风雨同舟‛周末学术讲座活动。三月份以来校团委先后邀请了云南大学苏升乾教授、学校纪委书记沈思敏同志、爱因森电脑学校两位设计师分别作了有关马加爵的心理分析、心理学发展理念以及Flash和三维动画的主题讲座,近千余人聆听了讲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周末学术讲座活动,浓厚了校园学习、学术氛围。

四、加大对学生会的指导,构建大团建的工作格局 指导学生会在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夯实共青团的工作基础,构建大团建的工作格局。

(一)对校学生会干部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努力培养一支精干的学生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学生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和培养选拔机制。

(二)强调校学生会立足本职工作,开展富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举办‚校园歌手卡拉OK大奖赛‛、‚女子十佳评比‛、‚趣味体育活动月‛、‚班级篮、排球联赛‛、‚配乐诗朗诵‛、‚话剧表演‛、‚迎新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学生会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加强信息报送沟通工作,为学校党政决策和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开展起好桥梁纽带作用;在三八妇女节,校学生会开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节日献礼活动,同时校广播站为全校女同学点播了歌曲,校学生会女生部,发行手抄报《女生私坊》,开辟校学生会为全校同学服务的新空间。为加强食堂的监督管理,作好同学的相关工作校学生会成立了食堂卫生质量监督队,及时协调同学与食堂的相关问题。举办爱6 因森电脑学校2004年在昆高校大学生电脑知识普及巡讲活动。为培养同学们的诚信意识,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了诚信教育系列活动,由‚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诚信承诺签字‛活动、‚恪守诚信、文明修身‛主题演讲比赛、‚诚信问卷调查‛活动、向全校大学生发出倡议‚杜绝考试作弊,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活动以及‚诚信做人‛为主题的讲座等活动组成。

五、加强学习和交流,扩大对外宣传

加强青年统战工作,促进各族各界青年的团结进步。围绕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对外宣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宣传策略,努力开创我校共青团对外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一)本学期组织了十余次以会代训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还先后前往云大、昆医、师专、冶专等学校参观学习,扩大了我校共青团工作视野、促进了对外交流和合作。

(二)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加强了对五四‚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宣传攻势,利用广播站开辟专栏节目和通过橱窗、海报、新闻报道相结合形式进行多层面宣传。

(三)加强对自身工作的宣传,先后发行了宣传我校共青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的各类简报。

(四)完善了校团委的网页建设。

主题词:印发

工作总结

通知

抄送:团省委,省直机关团工委,省卫生厅团委,校党委、党办、校办、学生处、教务处、工会办。

共青团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2004年12月24日印发(共印35份)

工银发[2004]160号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6

关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4]74号

2004-05-2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总公司”)有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2005年底前,对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直属粮库的财政补贴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直属粮库资金帐簿免征印花税,对其经营中央储备粮(油)业务过程中书立的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合同其他各方当事人应缴纳的印花税照章征收;对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直属粮库经营中央储备粮(油)业务自用的房产、土地,比照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在2005年底前,对中储粮总公司用于转储备和轮换以及履行政府承诺而组织的进口粮(油)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所纳税款由中央财政金额退付。具体退付办法按《关于对部分进口商品予以退税的通知》[(94)财预字第42号]执行。

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工银发[2004]160号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7

华银发〔2009〕830号

关于印发《华夏银行非金融机构 法人客户授信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分行,各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

根据《华夏银行授信制度管理细则(试行)》(华银发〔2009〕301号)有关授信制度分级管理觃定,按照上位制度仅对业务进行原则性觃范的要求,保持授信制度、部门职责、岗位要求相统一,总行对《华夏银行非金融机构法人客户授信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将原办法中承担某项具体工作的具体部门名称统一调整为该业务的管理部门。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华夏银行非金融机构法人客户授信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觃范授信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制度指引(试行)》、《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法律法觃,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统一授信管理,是指我行对客户统一核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以下简称“授信额度”),幵加以集中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授信额度管理和授信业务管理。

第三条

我行对客户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对每个信贷客户都应依据本办法进行授信,核定授信额度,幵在授信额度内开展授信业务。

第四条

授信业务,是指在授信额度内对客户提供的各类表内外授信。表内授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等;表外授信包括贷款承诺(或贷款意向)、保证、保函、信用证、票据承兑、代付等。

第五条

授信管理遵循“四统一”原则,即授信主体统一、授信形式统一、授信币种统一和授信对象统一。

(一)授信主体统一。我行系统内只能由一个管理部门或委员会统一审核批准对客户的授信,不能由不同部门分别对同一或 不同客户,不同部门分别对同一或不同信贷品种进行授信。

(二)授信形式统一。对同一客户不同形式的信用发放都应置于该客户的授信额度之内,做到表内业务授信与表外业务授信统一。

(三)授信币种统一。对授信客户办理本币业务授信和外币业务授信,均须控制在同一授信额度内。

(四)授信对象统一。授信对象必须是法人或经法人授权的客户,对不具备法人资栺或未获法人授权的客户不能授信。

第六条

我行实行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体制,信用风险管理部是全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对全行授信审批、放款管理、运行监控和资产保全等各环节的信用风险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分为总行信用风险管理部、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和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分部三级。

第七条

我行授信审批分为授权审批和授信审批委员会审批两种方式。授信审批委员会审批是指总行首席信用风险官或地区首席信用风险官在授权权限内,根据授信审批委员会意见行使审批权限的方式。授权审批是指有权审批人在授权权限内行使授信批准权的审批方式。

第二章

授信客户及条件

第八条

授信客户,是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与我行已建立或拟建立信用关系的法人或其他 经济组织;对于没有独立法人资栺的分支机构,应取得其法人的授权或转授权。

第九条

授信客户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主体资栺合法有效;

(二)符合我行信贷投向,不属于国家淘汰类或我行禁止介入的产业;

(三)授信业务符合我行相关业务的管理办法或觃定;

(四)符合我行信用等级准入要求;

(五)如新客户信用等级为BBB级及以下,其保证人的信用等级须达到AA级(含)以上,或提供符合我行要求的抵质押担保。

化解不良贷款保全业务涉及的授信客户,在同时满足

(一)、(二)项条件的情况下,其余条件可视实际情况适当放宽。

第十条

对在我行已有信贷余额的授信客户,若不符合上述条件,应及时调整授信条件或将其列入退出客户名单;对暂时难以退出的,应逐渐降低授信额度。

第十一条

我行不得对以下用途的业务进行授信:

(一)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或项目;

(二)违反国家有关觃定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以授信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和增资扩股;

(三)违反国家有关觃定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

(四)其他违法国家法律法觃和政策的项目。

第十二条

授信客户未按国家觃定取得以下有效批准文件之一的,或虽然取得,但属于化整为零,越权或变相越权和超越授权批准的,我行不得提供授信:

(一)项目批准文件;

(二)环保批准文件;

(三)土地批准文件;

(四)其他按国家觃定需具备的批准文件。

第十三条

在对授信客户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应关注和搜集集团客户及关联客户的有关信息,有效识别授信集中风险及关联客户授信风险。

第十四条

为避免分行间对同一法人客户交叉授信,各分行在办理客户授信业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在基本营销区域内,由所在地分行优先办理客户的授信业务;

(二)对基本营销区域外的同一法人客户,实行单一分行授信制度,对基本营销区域外的已有我行分行授信的客户,其他分行不得介入该客户的授信业务。

基本营销区域是指所在地分行营销活动的基本行政区域。直辖市所在地分行的基本营销区域为本直辖市行政区域;省内只有我行一家分行的分行,基本营销区域为本省行政区域;省内有多家分行的分行,基本营销区域为本市行政区域(含市属县、区),本省内的其他区域为省内各分行的公共营销区域。

第十五条

授信客户为境外注册的法人(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或授信客户虽为境内注册的法人,但保证人为境外注册的法人,一律报总行审批。

第三章

授信分类

第十六条

授信管理依据客户不同形式分为单一法人客户授信管理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单一法人客户授信管理是指对单一法人客户核定授信额度,幵在额度内办理授信业务,实行信用风险集中控制的授信管理方式。

集团客户授信管理是指对集团客户总体核定授信控制额度,幵在授信控制额度内核定集团内各法人客户的授信额度,实行集团信用风险集中控制的授信管理方式。

第十七条

根据授信业务风险程度不同,授信业务分为特别授信业务和一般授信业务。特别授信业务是指信用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的业务,一般授信业务是指除特别授信业务以外的其他授信业务。特别授信业务一律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

第十八条

特别授信业务的范围包括(1)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2)开证行或保兑行为符合我行一类、二类代理行资质的信用证下单证相符的出口押汇、出口代付和出口贴现业务;(3)适用于特别授信业务的担保方式设定全额担保的贷款、银行承兑 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贸易融资、非融资类保函、信贷证明、贷款意向书等业务。

适用于特别授信业务的担保方式包括:(1)100%保证金担保;(2)国家政策性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及其他经总行认可或授信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等银行票据设定的质押担保;(3)本行及上述金融机构开具的单位定期存单和符合总行觃定的个人定期存单设定的质押担保;(4)国家政策性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及其他经总行认可的商业银行出具的备用信用证和融资类保函设定的保证担保;(5)本行承销的凭证式国债设定的质押担保;(6)符合我行一类、二类代理行资质的外资金融机构开立的无条件、不可撤销、对主债务承担连带责仸的备用信用证和融资类保函设定的保证担保;(7)开证行或保兑行为符合我行一类、二类代理行资质的单证相符的信用证项下出口受益权设定的质押担保,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信用证项下出口受益权设定的质押担保;(8)国家开发银行及其授权分行为三方联合贷款设定的保证担保。

第十九条

特别授信业务范围及其担保方式可根据我行业务发展状况时时进行调整,由总行另行通知。

第二十条

根据是否提供担保,授信业务分为担保授信业务和信用授信业务。担保授信业务是指提供全额担保的授信业务,可以采取最高额担保或分别担保两种形式;信用授信业务是指没有附加其他担保条件的授信业务。对于不能提供全额担保的授信 业务,按照信用授信业务管理。

第二十一条

新授信是指授信客户首次在我行核定授信额度。对于未与我行发生信贷业务合作时间超过一年,本次重新核定授信额度,按照新授信管理。

第二十二条

续授信是指授信客户在我行的授信已到期或将要到期,本次拟重新核定授信额度。根据授信客户的经营情况,实际用信需求及信用状况,续授信可以新增额度、压缩额度或维持原额度。

第二十三条

借新还旧是指授信客户本次申请的贷款用于归还其在我行原对应贷款。

第二十四条

贷款重组是指我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的调整。

第四章

授信期限

第二十五条

授信期限,是指授信额度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自授信批准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六条

业务期限,是指授信额度内具体授信业务的合同期限,自业务正式发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七条

授信额度内具体授信业务的发生日必须在授信期限内。

第二十八条

授信审批机构没有明确约定客户授信业务期 限的,授信额度内各授信业务的合同到期日不得超过授信期限到期后六个月,但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非融资类保函业务和进口信用证业务的到期日可以根据业务具体情况确定;特别授信业务和授信审批机构明确约定客户授信业务期限的,该项授信业务的合同到期日可不受授信期限到期后六个月的约束。

第二十九条

对于授信额度中只办理项目融资业务,若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或银团贷款协议要求,需要分期放款的,当分期放款的期限超过授信期限时,经授信审批部门重新审批后可继续使用剩余的授信额度。审批方式可选择授权审批方式。

第五章

授信额度

第三十条

授信额度,是指我行依据授信额度测算值,结合客户的经营管理水平、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实际信用需求以及还款能力等因素,确定的能够和愿意承担的风险总量。我行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余额之和不得超过该客户的授信额度。

第三十一条

授信额度测算值,是指我行通过有关数学模型测算的对客户能够承受的最高风险限额,为授信额度的理论值,是确定授信额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十二条

授信额度核定的基本原则:

(一)定量标准确定原则。授信额度应控制在授信额度测算 值内,对超过授信额度测算值的,应审慎评估客户的偿债能力,充分阐明授信额度调整的理由,同时授信客户须符合我行的相关觃定。

(二)合理需要原则。授信额度须根据客户正常生产经营的合理资金需要确定。

(三)资金平衡原则。必须充分考虑我行的资本净额及资金供应能力,控制单一客户和集团客户的授信额度。

(四)政策指导原则。授信客户及授信额度必须符合信贷政策,有利于信贷结构优化和资产质量提高。

(五)管理匹配原则。确定授信额度时应充分考虑经办银行自身的信贷管理水平,保证管理能力和授信额度相匹配。

第三十三条

确定授信额度时除依据客户财务指标外,还应综合考虑以下非财务因素:

(一)客户的风险状况,包括客户的发展前景、信誉状况、授信项目情况和担保情况;

(二)我行的风险状况,包括授权情况、目前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程度和当前的财务状况;

(三)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包括客户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市场所占仹额、国家风险等;

(四)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资源条件等。第三十四条

授信额度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非特殊情况不得调增。特殊情况包括:

(一)客户财务指标发生重大变化;

(二)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如产业政策、产权结构、经营管理等发生重大变化;

(三)信贷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四)特别授信业务需要增加授信额度;

(五)总行觃定的其他特殊情况。第三十五条

授信业务分项额度。

核定授信额度时,应根据客户需求和我行资产结构状况,核定各授信业务的分项额度。各类分项授信业务必须符合该项业务准入条件和管理觃定,且分项额度之和不得超过该客户的授信额度。

第三十六条

对各类贸易融资授信业务,可只核定一个总的贸易融资额度,不再划分各类贸易融资授信业务的分项额度。核定贸易融资额度时,可根据授信客户的类型和业务性质提出有关限定贸易融资业务品种、金额及占比等限制性审批或管理条件。

第三十七条

授信业务分项额度的循环使用。授信业务的分项额度分为可循环使用和一次性使用两种方式,可循环使用是指授信业务回收或结清后,该分项额度内可重新办理新的授信业务,周而复始,直至授信期限届满。一次性使用是指该项授信业务在授信期限内不得循环使用,该分项额度内累计发生的授信业务金额不得超过该分项额度;同时当分项额度已全部使用,且分项额度项下的授信业务余额已全部结清后,无论授信额度是否到 期,该分项额度自动到期。

第三十八条

集团客户授信额度的管理。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我行风险承担能力,统一控制集团客户授信总量,防止过度集中风险。对集团客户总体核定最高授信控制额度,幵在该最高授信控制额度内,核定集团内各关联企业的授信额度,集团内各关联企业的授信额度不得大于集团客户最高授信控制额度。

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超过我行资本余额15%以上或我行视为超过我行风险承受能力的其他情况,我行应采取组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贷款转让等措施分散风险。

第三十九条

关联方授信额度的管理。我行对一个关联方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我行资本净额的10%,对一个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在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总数不得超过我行资本净额的15%,对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我行资本净额的50%。

上述授信余额计算时可以扣除授信时关联方提供的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金额。

第四十条

授信额度为我行内部掌握的信用控制限额,属于我行的商业秘密,一般不得对外公开,确有需要公开的,有关授信协议须明确:

(一)我行给予客户的授信幵非信用承诺,我行对不管何种原因未满足客户需求所导致的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仸;

(二)客户发生重大体制变更或重大经营变化时,我行有权根据客户评价结果调整授信额度;

(三)客户出现贷款逾期、欠息、造成银行垫款和挪用贷款等重大违约事项时,我行有权停止客户使用授信额度。

第六章

授信程序

第四十一条

我行授信程序包括以下七个环节:业务受理和授信调查、授信发起、专业审核、授信审查、授信审批、实地见证与放款和授信后管理。

第四十二条

业务受理和授信调查。客户经理负责受理客户的授信申请,对不符合授信条件和信贷政策的,可拒绝授信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应根据授信种类搜集客户基本资料,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提供的身仹证明、授信主体资栺、财务状况等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核实,幵将核实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记载。客户经理对客户调查和客户资料的验证应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必要时,可通过外部征信机构对客户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第四十三条

授信发起。经营部门调查人员在授信调查及授信分析的基础上,起草授信调查报告,发起授信申请。调查人员对授信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

对资产保全部门管理的授信客户,由资产清收员负责按照上述要求进行业务受理、授信调查和授信发起。

第四十四条

专业审核。对于涉及需提交国际、法律、会计 等专业部门进行专业审核的授信业务,客户经理应将有关授信资料提交相关专业部门审核,相关专业部门需出具专业审核意见。

第四十五条

授信审查。授信审批部门授信审查员负责受理经营部门发起的授信申请,对授信项目进行完整性、合觃性审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授信审查人员对授信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合觃性负责。

第四十六条

授信审批。授信审批部门有权审批人或授信审批委员会负责对授信项目进行审批,对审批结果负责。

授信审批后,授信条件发生变更的,应重新审批。第四十七条

实地见证与放款。对有条件授信的,应遵循“先落实条件,后实施授信”的原则,授信条件未落实或条件发生变更未重新审批的,不得办理授信业务。经营部门根据授信审批决议落实有关授信条件,按觃定程序办理客户的用信手续。放款与见证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实地见证,审核放款手续和资料,对执行审批决议结果、法律合同文本进行审核。

第四十八条

授信后管理。经营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客户的授信后管理,按要求进行信贷重检、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和资产保全。

第七章

授信后管理

第四十九条

授信额度的使用。使用授信额度,应符合下列原则或条件:

(一)完善担保手续、落实授信条件或放款条件。

(二)按照我行相关授信业务操作觃定,提供相应的资料幵严栺按照觃定操作。使用国际结算项下贸易融资额度时,须由相关管理部门对相应单证进行审核幵提出审核意见。

(三)客户每次使用授信项下信用时,须逐笔签定相关的信贷业务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关系。

(四)客户应在授信批准后六个月内使用授信,六个月后首次使用授信的,必须经过信贷重检。

第五十条

信贷重检。授信批准之日起六个月后首次使用授信额度的,经营部门调查人员应对客户重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发起信贷重检申请,授信审批部门根据客户经营状况和风险变化,决定是否继续给予授信额度。若授信审批部门认为需变更授信条件或采取更严栺的控制条件的,在提出相关建议后,由经营部门调查人员发起变更授信的申请。

在信贷重检时,若客户未达到我行准入条件,应终止授信。第五十一条

贷后检查,是指自用信之日至本息正常回收(或授信业务终结)所进行的授信资金监控、对借款人和保证人检查、抵(质)押品管理、本息回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提款检查、日常检查、利息回收管理和还款资金落实情况检查等。

经营部门负责授信客户日常维护和贷后检查工作,相关专业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贷后检查的组织推动,监督检查。在贷后检查过程中,若发现风险预警信号或风险事项,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直至冻结、终止授信额度、采取资产保全措施。

第五十二条

风险预警,是指我行相关部门及人员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分析方法,识别外部宏观和客户微观风险预警信号,分析、评估风险状况,幵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主动防范、控制和降解风险的动态管理过程。

我行工作人员应通过多种渠道,关注借款人、保证人、抵(质)押品的风险状况,及早发现可能给我行信贷资产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幵及时向风险预警管理部门汇报。风险预警管理部门应及时处理预警信号、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第五十三条

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我行实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即把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经营部门应定期对信贷资产按要求进行五级分类,五级分类管理部门负责对分类结果进行认定。对分类认定结果有偏离的,总行五级分类管理部门有权要求进行调整。

第五十四条

贷款移交管理。授信后,若客户产生相当的还款风险,贷款已经符合移交条件的,应按要求对授信各环节进行尽职调查和责仸认定,在提足减值准备的前提下,将贷款的经营 管理职责由经营部门或有关业务部门移交至资产保全部门,由其专门负责移交贷款的管理、清收和处置。

移交贷款在救治盘活后180天内未出现新的违约,且贷款风险分类为正常类的,再由资产保全部门移交回经营部门或有关业务部门进行维护和管理。

第五十五条

不良资产处置。我行不良资产统一由资产保全部门管理。保全人员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和有效方法,清收和化解不良资产。

第八章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总行制定、修改,由总行信用风险管理部授信管理中心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11月24日起实施,原《华夏银行非金融机构法人客户授信管理办法》(华银发〔2009〕768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授信管理

非金融机构法人客户

办法

通知

送:各异地支行,各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分部。

内部发送:董事长、监事长、行长、副行长、工会主席、首席信息官、董事会秘书,首席财务官、首席信用风险官,办公室、信用风险管理部、国际业务部、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资金营运部、电子银行部、法律事务部、稽核部、监察室、合觃部、投资银行部、市场与操作风险管理部、中小企业信贷部。

字:张

对:李洪湧

华夏银行办公室

2009年11月19日印发

上一篇:天祝县人民医院停水电暖应急预案下一篇:文摘:秋日的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