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于学问的谚语

2024-08-31

中国关于学问的谚语(精选16篇)

中国关于学问的谚语 篇1

中国关于学问的谚语大全

1.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2.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3. 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4.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5.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6. 懒人嘴里明天多。

7.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8.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9.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10.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11.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12.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13.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5.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6.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17. 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18.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19.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20.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21.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22.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3.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24.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25.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26.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27.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2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9.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0.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3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2.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33.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34.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35.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6.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3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8.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39.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40.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41.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2.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43.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44.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45.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46. 熟读游泳学,不如下大河

47.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48. 万事莫如亲下手。

49. 荆条编小篮,看着容易做着难。

50.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51.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52. 有知识不会运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种。

53. 闭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两腿泥。

5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5.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56.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57.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58.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59.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60.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61.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62. 读一书,增一智。

63.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64.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65.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66.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67.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68.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9.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70.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71.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72.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73.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74.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5.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76.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77.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78.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79.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80.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中国关于学问的谚语 篇2

1祭天建筑与玄学

昔日的艺术品都是深奥的玄学体系的作品, 建筑也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之所以使用玄学这个术语来说明问题,是因为其力图去思考超越显像世界的本初的最高含义,它是哲学学科中层次最高的,也是实际上唯一可能的真正的哲学。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著述了许多有关物理学的理论之后,历史性地开始研究哲学,并提到了“玄学”这个词语。玄学的含义是“超越自然的”, 涉及的是“超自然的问题”1,是超越广义物理学的现象研究,而有关该问题的论述则是“超理性的”[1]。

在汉语中,用表意的象形文字“天”来表示天或天空。“天”不仅指“天”或“天空”,另外还有“上帝”和“神”等诸多涵义。祭天意味着祭祀神灵以获得庇佑。在世界三个主要的神教体系中,神是惟一的,而且没有名称。在伊斯兰教中,阿拉有九十九个名字,第一百个才是它的的真名字;在犹太教中也的传统习惯中,神的真正名字不能被说出;中国同样存在阐述天地与万物关系的理念——“道”。《道德经》开卷格言写“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在传统文化中,存在神的概念或存在于万物中高度抽象的实体。与这些祭天殿宇联系在一起的神灵从来就不存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它们已被归入东方玄学体系的最高理念之中。

坛庙建筑成为天的原型的样板,甚至可以理解为宇宙秩序在大地上的复现。无论规模大小都遵循统一的定位、尺寸等执行范例。其中,神的形态往往被简化,甚至只用一个符号来象征。例如印度传统坛庙建筑的内外部反差极大:其外部的总体形式、雕塑和形态极为丰富,内部则极其简朴。主要建筑物置于建筑群中央,而建筑内只有一部衣着简洁的神像。在泰国或柬埔寨,用象征稳定的公牛其背上的隆起代表宇宙的中心。在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往往会建造一个为神灵供奉祭品的祭坛。中国古代讲求“天圆地方”,圆形屋顶成为祭天建筑最完整的表现形式;而对于露天的祭天建筑来说,整个天际便成为其屋顶。

2祭天建筑的本初含义

祭天建筑被称之为“坛”,本义为土筑的高台。坛是一种献祭的建筑,这种献祭的典仪是极其特殊的,是天、地、人之间的结合,而这种结合通过“王”(皇帝或帝王)来完成。王由三横一竖组成,三横象征着天、中间世界(人是其中最高尚的代表)和地(下层世界)。而一竖则是作为连接天、中间世界和地的帝王。

《道德经》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一切全都围绕着“法”字。 “法”字向来具有含义上的多重性。在当代其往往涉及一个国家的立法内容,常被译为“法律、 规则”或“行事的方法及手段”。但在古代含义中却更多地具有“伦理守则”的含义。此句中的 “法”字意为“天理启示的规则”,是由大自然的本初原理所设立之“法”。这句话从书写的顺序来看,依次是“人、地、天、道”。由此看出,超越天地和人的行为之上的是“道”。“人法地”不仅指人管理地,或是地来支配人的行为,而具有双向作用。因此它们的关系应是一一对应的,成为人←→地,地←→天,天←→道, 道←→自然,最终落在“道法自然”。这种解读正是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每一种理念和解释本身都包含着它的对立面,并在对立面的消除中孕育着真理。

3北京天坛中“数”的神秘含义学

关于“数”的概念人们往往会产生误解,即数和数字之间的区别。这两个术语意义不是等同的。数字仅限于代数学的范畴,表达一个纯粹数量的含义,而数则具有象征符号意义。因此,当我们描述一座坛庙建筑中数的元素时,我们不是指其数量元素,而只是把其理解为象征符号和含义。例如四根圆柱不是四根支撑物,而是解读某种复杂事物的象征符号。在中国,奇数为阳性, 属阳;而偶数则为阴性,属阴。由于这个原因, 偶数为地数,奇数则为天数,与天联系在一起。 下面主要就北京天坛主要建筑祈年殿中具有普遍特征的并具重大意义的“数”展开讨论。

祈年殿是古人祈求神灵以获得来年丰收的建筑,在此我们讨论数的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与数及数量联系在一起;第二层面与循环周期有关; 而第三个层面则与数的玄学含义相关联。关于第一层面显而易见,我们不去谈论;第二层面的含义则在建筑的名称祈年殿的“年”中得到印证。 “年” 在这里是一个时间单位,并与农业的循环周期有关。在传统的学术理论中,循环其设定的前提是按照不间断的周期和无定期顺序的再生, 循环周期的结束具有完美无缺的涵义。该建筑的不同部分所涉及的数,也是上述解读的对象。例如祈年殿建筑中包含了以下数字:4、5、12、 24、30等。中央的4根雕龙的圆柱表示四季(图3);5是四根主要的圆柱加上建筑顶端之和,以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即水、木、火、 土、金;建筑中心的12根圆柱象征年循环周期的结束;建筑周边上的12根圆柱象征白日和夜间的12个小时[3],等等(图4)。这些数字的重要含义表达了周期循环更迭的最高含义。

第三个层面则与数的玄学含义相关,它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以数字4为例证,4往往与四方形和十字有关,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城池的建立即是按把城池分成四部分的两条主轴而确立。另外还有四个方位、四种风向、四种月相(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月亮周期,即年循环周期的十二分之一)等。此外,前四个整数之和(1+2+3+4)结果为10,具有圆满和完整的涵义[4]。数字4众多涵义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空间和时间的结合,它将空间(四方的地)与时间(四季和夏至、冬至以及春分、秋分的循环周期)联系起来。

关于数字5,它是2+3的和,即第一个偶数和第一个奇数的和。意为第一个阴(偶)数和第一个阳(奇)数的和,有着宇宙平衡和阴阳结合的含义。由此来说,它是一个表示天地交合的数。 它象征五种感觉与五行,代表了物质性实体以及可以被感知的世界的整体。此外,5还由4+1组成,4与1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让我们在两种不同但又存在着含义上一致性的传统文化之间做一个比较: 在位于柬埔寨吴哥窟的巴戎寺(bayon)[5]中有一尊尤为著名的四面神灵。然而,最重要的数却不是4,而是与轴向上的、中央的,与不可见的第五张神面联系在一起的数字5。 它是超越物质实体表现之外的神灵的真正面貌。 北京天坛的祈年殿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殿中四根龙柱和与竖立在顶端中央的塔尖。顶部的塔尖具有与巴戎寺的第五张神面同样的含义。

数字123和它的补充数字24是循环数。正如前文所论述,数12是与循环周期联系在一起的, 它关系到一个周期的结束和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既是一个年循环的结束,还是与死亡对应的完美结束。在象征意义上,死亡并不是一个负面问题,而是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和紧随其后的无限长序列的再生。在东方和西方,十二个月都是用十二种动物表现出来的黄道带上的映像,它们代表一个循环交替的结束。在该循环周期结束后, 时间和空间重新结合在一起并消亡,以便产生下一个循环周期。这是因为12是4×3的结果。4即四个方位,在地面上表示与区域有关;3与时间有关。在这一意义上,4是阴性的,物质层面的,与显形世界联系在一起;而3则是阳性的,精神层面的,与非显形世界联系在一起。以此成为空间和时间的结合以及产生的结果。数字24与12×2联系在一起,即天地之间的纽带与和谐的平衡物。 它与印度教传统文化中用轮子的24根辐条作为象征的再生意义联系在一起。

4结语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不能详细地对所有祭天坛庙建筑加以描述和分析。此类建筑物现有资料的缺乏及其结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其相关含义的研究。实际上,本文的意图在于突出强调该类建筑普遍元素的一些含义,为未来更加深入的研究做铺垫。

摘要:通过对中国古代祭天坛庙建筑一些相关含义的探讨,深入研究其本初的涵义,以解读其中易被当代人忽略的传统学问。重点探讨祭天建筑之玄学意义,阐述“天、地、人”的基本概念并以北京天坛为重点案例展开对坛庙建筑中数的神秘含义学的讨论。

中国关于学问的谚语 篇3

关键词:谚语词汇考察

一、研究方法和目的

中国、日本和韩国无论哪个国家都与身体词汇相关的谚语很多。此三国具有相互邻接、位于东亚又同属汉字文化圈特征,因而具有类似既异性的一面。它们各自具有的特点如何,本文将提取三国PS一览表的前1500个谚语,日本和韩国的谚语分别参考郑的《PS-J1500》和《PS-K1500》、中国的谚语将参考笔者做成的目录《PS-C1500》(PS度数12以上),笔者将通过PS一览表来考察三国的身体词汇谚语的相似点及不同点。

在本文里笔者将把所有与身体相关词汇的谚语列举出来,但在本论文并不进行对于该此词汇用法的具体分析,而只进行简单的考察。

二、三国身体词汇谚语的考察

首先,考察三国的谚语的结果,中国的身体词汇谚语有36种,日本有38种,大体相同,韩国则稍多有42种。在这里,可以看出三国在身体词汇方面没有很大的差异,大体相同。

中国“头”最多,有58条,日本最多的是“目”,有31条,韩国的“粪”最多,有30件,本文只取了PS目录度数2以上的词条。在三国的谚语里出现最多的前十位是:

中国:头、口、手、身、眼、面、足、肉、嘴、耳

日本:目、口、手、体、头、腹、耳、足、首、齿

韩国:粪、目、背、腹、口、足、颜、鼻、耳、头

考察前五位的身体部位词汇在三国如何使用,结果如下:

中国谚语中的“头”最多有58条,而在日本的谚语中则排在第五位只有14条,韩国的谚语中则排在第十位只有9条。

日本谚语中的“目”最多有31条,可是中国谚语里的“目”只有5条,比日本少了很多。中国谚语里的“眼”排在第五位有17条,日本谚语里的“眼”一条也没有。韩国谚语里的“目”排在第二位有25条、也没有“眼”的谚语。

韩国谚语里“粪”最多,有30条;中国谚语里“粪”只有两条、“屎”有4条,合在一起有6条;日本谚语里“粪”的谚语只有一条。

中国排在第二的是“口”,有35条。再加上排在第八位的“嘴”之后就有48条。日本谚语里的“口”也是第二位。而韩国谚语里的“口”只有13条,排在第五位。

中国和日本的谚语中“手”同列第三位,从条目上来看中国有30条,而日本只有18条,可以看到差异。而在韩国谚语中只排在第十一位,只有8条。

中国谚语中排在第四位的是“身”,有28条。日本谚语里有18条,在日本的Ps目录里和中国一样也排在第四位。郑(2007)指出韩国的谚语里一条也没有。

调查的结果得知日本和韩国的谚语里有唇、屁股、屁和眉,这些是中国谚语里所没有的身体词汇。日本的谚语里有垢、脐、胫,韩国的谚语里有脚背、手指、脚后跟、肛门、脚趾甲、睾丸、侧腹和胡须这样的词语,相比较来说这和中国谚语的身体词汇的种类有一些差别。在这里,可以得知,日本和韩国的身体词汇比较细致。特别是韩国的谚语使用了身体部位中特别细小的部分。本文只考察了1500个使用频度在2以上的词语,如果将1度词语进行考察,也许会出现一些不同。而且,可以想像随着数量的增加,身体词汇的种类和使用频度也会增加。

其次,考察“心”,日韩的一览表里没有包括“心”,但是中国的“心”不仅有“心脏”的意思,而且还包含有比喻等修辞用法的表現,所以《PS-C1500》里则收录了“心”。目录的附录将日韩的“心”参考了郑的PS也加入其中,得出了如下表的结论。中国则最多有101条,日本的汉字音的“心”和固

三、结论

通过考察三国的身体词汇,我们能看出作为同样位于东亚并在历史上持续进行相互交流的一些残迹。而且,也可以得知即使是相同的身体部位之词汇在各国的表现法也有所不同。另外,虽然PS一览表的制作是需要很多时间和功夫的工作,但是在所得到的谚语一览表对于谚语的比较研究起一定的作用。

本论文的考察只限在三国谚语中身体词汇方面上,以后将继续具体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温端政主编,新华谚语辞典[M].商务印书馆,2005

[2]武占坤著,中华谚谣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3]温端政,谚语[M].商务印书馆,2005

[4]徐宗才,俗语[M].商务印书馆,1999

关于学问的名言警句 篇4

2. 爱为学问之始。 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3. 学愈博则思愈远。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四书训义》

4. 闲有余日,正可学问。明代文学家 书画家 陈继儒

5. 记诵之法,学问之舟。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章学诚

6.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清代文人 李汝珍 《镜花缘》

7. 学问欲博,而行己欲敦。唐代政治家 魏征

8. 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清初理学名臣 汤斌

9. 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中国饮茶礼仪学问 篇5

态度谦恭:

既然以茶待客是一种礼仪,既然主人在以茶待客时处处以礼待人,那么作为接受款待的一方,客人在饮茶之时,也应对主人投桃报李,勿失谦恭与敬意。当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征求意见,询问大家想喝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可以在对方提供的几种选择之中任选一种,或告之以随便。在一般情况下,向主人提出过高的要求,是失礼的。如果自己不习惯饮茶,应及时向主人说明。若自己尚未说明,而茶已上来了,不喝就是了。千万不要面露不快,更不可因此而责怪主人或为自己上茶的人。若主人,特别是女主人或者长辈为自己上茶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即起身站立,双手捧接,并道以多谢。不要视若不见,不理不睬。当其为自己续水时,亦应以礼相还。其他人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其答谢。

如果对方为自己上茶、续水时,自己难以起身站立、双手捧接或答以多谢时,至少应向其面含微笑,点头致意,或者欠身施礼。不喝的凉茶、剩茶,千万不要随手泼洒在地上。在社交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正在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如果自己或交谈对象正在讲话时,自己突然转而饮茶,不但会打断谈话,而且也会显示出自己用心不专。只有在自己不是主要的交谈对象时,或是与他人的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才可以见机行事,喝上一口茶润润嗓子。

认真品味:

在饮茶时,要懂得悉心品味。这样做,不仅体现着自身的教养,而且也是待人的一种礼貌的做法。饮茶之时,应当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心品尝。每饮一口茶后,应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这样品茶才香。无论如何,饮茶时都不要大口吞咽,一饮而尽,喉咙咕咕直响,茶水顺着腮帮子直流。以这种方法喝茶,只能解渴,却丝毫谈不上对茶的美妙之处的品味。

在端起茶杯时,应以右手持杯耳。端无杯耳的茶杯,则应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双手捧茶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样做,或是动作欠文雅,或是不够卫生。使用带杯托的茶杯时,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不动杯托。也可以用左手,将杯托连茶杯,托至左胸高度,然后以右手端起茶杯饮之。饮茶的时候,忌连茶汤带茶叶一并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叶,甚至放入口中食之。万一有茶叶进入口中,切勿将其吐回茶杯,或是嚼而食之。

饮盖碗茶时,可用杯盖轻轻将飘浮于茶水之上的茶叶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烫的话,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只茶杯去折凉茶水,而最好待其自然冷却。饮用红茶或奶茶时,不要用茶匙舀茶,也不要将其插放在茶杯中。不用时,将其放在杯托上即可。

若主人告之所饮的是名茶,则饮用前应仔细观赏一下茶汤,并在饮用后加以赞赏,不要不予理睬,或是随口加以贬低,说什么没听过这种茶的名字,喝起来不怎么,这茶有些走味或是没把好茶泡好之类让主人不快的话。

礼仪文化

我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礼有缘,古已有之。“客来敬茶”,这是我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礼还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的。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

”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饮。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现在当然没有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注意事项

1,大红袍不是红茶,铁观音不是绿茶,它们同属于青茶,也叫做“乌龙茶”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著名的大红袍和铁观音,其实都属于乌龙茶。

2 普洱茶不是红茶,而是黑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汉族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的加工工序更加接近黑茶种类的评定,因此,一般将普洱茶归为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

判断黑茶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黑茶有一个后发酵环节。“后发酵”即是将己制成的晒青茶,在符合卫生条件的仓库中渥堆,洒水,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使之发酵,加速茶叶的后熟作用。

3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绿茶。

安吉白茶是一种汉族名茶,产自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区分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最大的区别是:安吉白茶是干茶绿色,叶底白色;而真正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是干茶白色,叶底绿色。

4君山银针不是白茶,而是黄茶

我们都知道白毫银针是白茶,因此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君山银针也是白茶。但实际上,君山银针是黄茶。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黄叶黄汤是其主要特点。

5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不是湖南洞庭湖,而是江苏洞庭山

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6 越存越好,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达到最好

只有质量合格的普洱茶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茶品的品质会朝“好”的方向转化。一款茶品如果起初质量未能达标,或者是后期储存不当,那么不论放上多长时间,茶叶品质都很难脱胎换骨。1前的垃圾,放到今天还是垃圾。

普洱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在收藏过程慢慢氧化当这些物质被氧化光了这个茶也就达到最佳了,在这过程变化的同时由茶多酚等物质转化过的东西也在慢慢的又转化成其他物质,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物质,但稳定的物质随时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再氧化成不好的物质。

关于卫生的谚语民间谚语 篇6

2、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3、睡前烫烫脚,胜服催眠药。

4、饮食要卫生,一热二鲜三干净。

5、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6、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蚊蝇消灭净。

7、要讲卫生得清洁,要获本领得勤学。

8、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9、奉洁身体净,不得皮肤病。

10、烟伤肺、酒伤肝,色刮骨、气伤神。

11、灭虱无窍,洗衣换袄。

12、不喝隔夜茶,不饮过量酒。

13、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14、饱吃萝卜饿吃葱,不饱不饿吃花生。

15、饭吃八成饱,到老胃肠好。

16、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

17、脑子不怕用,身子不怕动。

18、四害除净,人畜无病。

19、六月六,晒衣服。

20、食不言,寝不语。

21、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2、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3、病好不谢医,天下无人医。

24、人橱先洗手,饭后要漱口。

25、少吃长寿,多吃多灾。

26、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27、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8、从小爱劳动,老来药不用。

29、讳疾忌医,难求良药。

《中国合伙人》:预告片中的学问 篇7

—《中国合伙人》剪辑师肖洋

肖洋,大学学的建筑设计,后留学德国,学不上电影只能退而求其次念了媒体专业的电视电影导演方向。毕业回国,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的少儿频道、体育频道干了两年编导,想通过电视圈进入电影圈,却发现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于是便和现在的合作伙伴常松一块辞职出来创立了工作室。这个叫“威影时尚”的工作室曾经依靠拍摄婚庆、网站幽默短片等各种活来维持营生,它后来更名叫“南北兄弟”,现在的名字叫做“天工映画”。

当初只是出于给哥儿们帮忙,肖洋剪了电影《夜袭》的预告片,被贴片在《哈利波特和火焰杯》正片之前,恰好被看电影的华谊营销总监看到,便邀请他参加了电影《李米的猜想》预告片的比稿,最后他剪辑的版本PK掉了另外两家,实现了与华谊的第一次合作。之后顺理成章见了冯小刚,一路剪了《非诚勿扰》、《风声》、《唐山大地震》、《狄仁杰》。

和冯小刚的第一次合作经历让肖洋很兴奋。剪辑《非诚勿扰1》预告片时,冯小刚说他想要的预告片不是“啪啪啪……”节奏非常快的那种,而是想剪一个类似于他在东京电影节上看到的预告片那样的,一个像《情书》一样的文艺片的预告片。后来肖洋他剪了一个只有5个镜头的预告片,也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那款预告片。肖洋回忆,冯小刚看完预告片后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过了半天才说:“好!很好!”之后拍拍肖洋的肩膀说:“今晚别干活了,咱们喝两杯。”

在肖洋的概念中,预告片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核心在于怎么勾起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影片有期待和观看欲。剪预告片有两种,一种是炫技式的,没有任何要求,怎么花哨怎么来,剪好看了就行,这当然最爽,这对于中小制作的影片可以。但预告片是一种营销产品,他必须承担起宣传电影的作用,真正专业的电影营销方对于怎样宣传影片的类型、格调是有要求的,这时候剪辑师不是完全自由的,但可发挥的地方还是很多,主要在于如何来组织诉求点,让观众感到一些不同的东西。

预告片剪辑在国内还不算一个行业,多是爱好者,而国外已经形成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专门给预告片做音乐、特效等的公司,分工明确。国内目前还只能靠剪辑师本人来控制,这次的《中国合伙人》前前后后一共剪了七八版,各有各的用途。这次我们就以最为广泛传播的国际最终版作为案例,看一下宣传片剪辑中的学问。

关于卫生的谚语精选民间谚语 篇8

2、千补万补,不如食补。

3、疮怕有名,病怕无名。

4、破梨烂枣,吃了不好。

5、云来云去晒好米,病来病去病死人。

6、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7、奉洁身体净,不得皮肤病。

8、毛巾不乱用,眼睛不生病。

9、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要少。

10、冬灭蚊子夏灭蝇,夏天秋天得安宁。

11、吃饭先喝汤,强似用药方。

12、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13、除了苍蝇消灭蚊,夏季疾病减七分。

14、冷不冷、带衣裳,饿不饿、带干粮。

15、萝卜就开茶,饿掉大夫牙。

16、上床萝卜下床姜,常吃不用开药方。

17、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18、干干净净,预防百病。

19、痰出人口,病随痰走。

20、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1、少吃长寿,多吃多灾。

22、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23、早起早睡,精神百倍。

24、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25、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6、脑子不怕用,身子不怕动。

27、饭吃八成饱,到老胃肠好。

28、瞒债必穷,瞒病必亡。

29、洗脸洗鼻窝,扫地扫黑角。

关于生活类的谚语日常谚语 篇9

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3、心如磐石固,志比松柏坚。

4、大路不走草成窝,人不挺胸背成驼。

5、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6、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7、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8、萝卜就开茶,饿掉大夫牙。

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0、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1、穿不穷,吃不穷,打算不到一辈子穷。

12、刀越磨越亮,体越练越壮。

13、雷公无雨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1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能用斗量。

15、饭菜清淡,身体强健。

16、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

17、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18、勤洗澡、常换衣,保证身上不招虱。

19、烟伤肺、酒伤肝,色刮骨、气伤神。

20、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21、冬天动一动,少得一场病;冬天懒一懒,汤药喝几碗。

22、好卖不用招呼,招呼没好货。

23、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24、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25、大霜毒日现,毒日无好天。

2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27、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28、疮大疮小,出脓就好。

29、太阳是个宝,常晒身体好。

用盐的学问 篇10

正确掌握用盐的方法

人们烹诃用盐方法不当,会使碘盐中的碘损失贻尽。最常见的不当烹调方法有:

一、加盐过早不少人家烹调食物常有过早用盐的习惯。一般的小炒,盐中的碘损失倒是极少。而如果是一些需要猛火爆炒,或文火煨沸,乃至需要焖、烘、烤两、三个小时以上有腱有骨的食品,那么盐中的碘损失就很多了。由此可见,盐加得过早实在不好。盐加早了,不仅会使肉块难烂,而且难烂势必续煮,续煮的结果,则将使碘损失更多。

二、反复回锅婚庆喜事,亲朋满座;佳节假日,合家欢聚;或友好碰头等,事前度算不够,往往形成菜多肴余,所剩菜馔需反复回锅。饭店、食堂炊事人员图省事,一次准备数日菜,菜肴也需一再回锅。殊不知菜肴多次回锅,更易使碘损失。煮沸总时数超过两小时以上,即能使食盐中的碘大量丢失。

三、爆锅、炒盐不少人害怕油中有黄曲霉毒索,常在油锅中加入盐,认为这样做能除去黄曲霉毒素,且认为油温越高,去毒效果越好。诚然,这种方法在那些无地甲病的地方是可行的。但是在地甲病发病率较高的地方效行此法,恐怕就欠妥了。其实,黄曲霉毒素可以通过多种办法去除。如油厂在榨油或浸出油液时将油料碱化。高温用盐爆锅,不仅会使碘盐中的碘损失,还会使油变枯,变焦,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致癌物。同样,炒盐的办法也不可取,炒盐也会使碘盐中的碘损失。

碘盐中的碘大量损失以后,如果人们从其他途径又摄取不到足够的碘,就会得病。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时期,食量大,食盐量也多。所以,青少年往往是地甲病首先受害的对象。缺碘还将使儿童或少年患克汀病(即呆小病),也会使母体中的胎儿骨龄延迟,骨骺骨化不匀。成年人饮食中碘长期摄入不足,还有可能导致癌症。

因此,正确掌握用盐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这一代人的健康,还有益于下一代人的成长。除了水质中含碘较高、能经常吃到海带等海产品地区内的人们,食盐入锅时间,方法仍可沿袭原来习惯外,其他地区内的人们,特别是饮食中的碘完全依赖从食盐中获得的人们,尤需讲究用盐方法。

适当掌握盐在食品中的用量

中国的经典谚语摘抄 篇11

1. 人背信则名不达

2. 凡事都要有准则, 以此准则规范自我。

3.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4. 我和演员之间是有信任的,有很多报道都说‘陈可辛说’,但很多时候都不一定是我在说。 —— 陈可辛

5. 永远不与任何人包括对你最不友好的人纠缠。你搞你的人际纠纷,我忙我的业务工作。

6.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7.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8. 一个地球,够了,一个海洋,够了,不够的是—环保。

9. 行车心莫急,适速最安全;驾驶心莫躁,抢道惹祸端。

10.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歌德

11. 忠者不饰行以徼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

12.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贵的东西。——乔臾

13. 技术天天练,事故日日防。

14. 成功应是多元化的,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独一无二。成功不要和别人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 李开复

15. 生命不止需要长度,更需要宽度。

16. IDG董事长麦戈文先生给我们充分的信任,让我们在中国慢慢玩,我们也逐渐摸索出门道。 —— 熊晓鸽

17.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关于冬至的谚语 篇12

关于冬至的谚语 冬至的谚语大全

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

11、阴过冬至晴过年

12、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九九歌

早时在民间,冬至九九歌也是口口相传,甚为流行,如今会的人也不多了,在北京,《冬至九九歌》流传了几百年了。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冬至九九歌(1)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九九歌(2)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九九歌(3)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冬至九九歌(4)

吃补品的学问 篇13

这种观点失之偏颇。补品是否养人,并非由价格决定,而是由其滋补功效是否针对进补者的体质而定。有的放矢并兼顾全身情况的“补”,才能真正起到补养的作用。如果不对症,即使价格较贵,吃得再多也属枉然,甚至适得其反,有损健康。现在市场上有许多补品价格昂贵,有相当一部分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服用后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买补品不能跟着广告走,应该多听听医生的建议。

误区二 西洋参人人可补

西洋参人人可补的说法是一大谬误。西洋参属于凉性,主要功效是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可治肺虚久咳、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所以阳气虚衰、胃有寒湿及舌苔白腻的人忌服西洋参。

误区三 多吃狗羊肉,冬天不怕冷

一般地说,冬天怕冷、手脚冰凉的人,多属阳虚寒症。狗羊肉确实属于温性,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功效,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阳虚寒症。有肾阳虚衰、外寒严重的病人,还应加用补肾阳的中药,如金匮肾气丸等。通过中药补肾温阳,再结合食疗,效果才会更好。

误区四 药酒不是酒,不会喝醉

大多数药酒都是用乙醇(酒精)度数较高的酒浸泡中药而成,药酒属于酒。心血管病、胃病或哮喘病人以及没有酒量者,服用后会导致心跳加快,诱发哮喘,引起胃痛,加重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即便有酒量者,服用药酒也要适可而止,不能盲目大量服用。

误区五 虫草炖老鸭,可治气管炎

冬虫夏草主要功效是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虫草炖老鸭可治肺虚久咳和气喘,是针对慢性气管炎的中医食疗方法之一。感冒或支气管发生严重感染(咯黄脓痰,伴发热)时属于实证,不应以虫草补之。应当先控制炎症,待黄脓痰转白,即由实证转虚证后才可服用。

误区六 年年吃膏方, 延年又益寿

关于礼貌的谚语 篇14

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路。

见着秃子不讲疮,见着瞎子不讲光。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不记小人过。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宽恕一切人,只是别宽恕自己。

蜡烛燃尽,照亮了别人;春蚕吐丝,并不为自身。

浪子回头金不换。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

礼尚往来,友谊长在。

礼貌要靠双方维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邻里和气,万事如意。

林中没有不弯的树,天下没有十全的物。

没有礼义廉耻,人必愚昧无知。

每个人的荣誉都操纵在自己手里。

美德是无价之宝。

美德可贵,缺德可卑。

美言美语受人敬,恶言恶语伤人心。

莫做花刺插在人脚里,要做花朵插在人胸前。

耐心即良药。

你敬人一分,人敬你十分。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你对人无情,人对你无义。

宁可穿上破衣,不可蒙上耻辱。

宁可吃亏,不可食言。

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千日行善不足,一日作恶有余。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人靠心好,树靠根牢。

人们喜爱太阳,是因为它永远消耗自己,无偿地供给光和热。

人们喜爱花,因为它无私地为美化人间而盛开;人们赞美花,因为它无畏地为人间丰收而自落。

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

人应为生而食,不可富而失节。

人,应该比石头还坚硬,比花还温柔。

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人无笑脸别开店。

若要好,大让小。

沙粒虽小伤人眼,小错不改遭灾殃。

山美不在高,而在景物;人美不在貌,而在思想。

山中盗寇易克,心中盗贼难制。

善必寿长,恶必早亡。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善人流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

伤心时别太难过,快乐时别高兴过头。

生命谱成的歌儿最甜,心血浇灌的花儿最香。

声誉比金子更可贵。

受到表扬不要笑,挨了批评不要跳。

谁如果追求美丽的蜃景,谁就可能被引进沙漠。

思想是根子,作风是花朵。

损坏你名声的不是别人的谗言,而是你自己的行为。

关于时间的谚语 篇15

1.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等人 2. Time flies!光阴似箭

3. Time heals all wounds.时间能够治疗一切创伤

4. He that gains time gains all things.赢得时间的人就赢得一切 5. Art is long, and time is fleeting.艺术长存,光阴易逝

6. Money lost, little lost;time lost, everything lost.丢钱事小,失时事大

7. Time tries friends as fire tries gold.时间考验朋友,烈火考验黄金。8. Time tries all things.时间检验一切。

9.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may be done today.今日事,今日毕。10. There is time for everything.凡事皆有时。

11. Do not squander time---that’s the stuff life is made of.不要浪费时间,因生命由它而成。

喝花茶的学问 篇16

品饮花茶,首先要欣赏干茶的香气。程序是取泡一杯量的茶叶,成小撮状堆放在洁净无味的白纸上,干嗅花茶香气。保存良好和新购进的上品花茶,花香浓郁纯净,既无刺激性香气,也无烟焦或其他异味。就香气而言,茉莉花茶清新芳香,珠兰花茶浓纯清雅,玉兰花茶浓烈甘美,玳玳花茶浓厚净爽,真是各领风骚。倘若只有茶叶,却无茶香者,多属拌花茶(即在茶坯里拌和已经窨过的无用的花干,乍看样子尚可,但并无真正的香气);如果香气浓烈冲鼻,且持续时间短促,那么十有八九是掺了香精的。

接着是欣赏干茶的外观形态。高档花茶的茶叶外形条索完整,常显蜂苗,白毫显露,色泽绿润,成茶没有花干,偶而一点碎花片也白净、明亮。反之,花干多,且呈黄褐深暗,是低档花茶为了增色而人为拌入的,则无法提高花茶的香气。

然后是冲泡品尝。高档花茶如茉莉毛峰、茉莉银毫、茉莉东风等茶的茶坯都比较细嫩,宜用透明、无色、无彩色花纹的玻璃杯冲泡。水温不宜过高,90 ℃较好。透过玻璃杯壁,可以观赏到茶叶徐徐舒张、复展叶形和茶由无色透明渐而变成黄绿色的变化过程。“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的美妙情趣,尽收眼底。冲泡3分钟后,缓缓移开杯盖一侧,用鼻端轻嗅杯中氤氲上升之气,继而深嗅,如此3次,可充分领略“香于九畹芳兰气”的韵味,行家称之为“鼻品”。高档花茶有鲜灵之气,无熟闷浊浑之感。茶稍凉适口时,小口啜入口中,使茶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与味蕾充分接触,上品花茶滋味醇和、清鲜灵香皆备而尽收。

如是三番,才能真正品尝到名贵花茶“茶味兮轻醍醐”,“茶香兮薄兰芷”的个中真谛。

上一篇:银行柜台应聘自荐信下一篇:2023年生产经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