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2024-07-12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共8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篇1

【发布单位】81602

【发布文号】豫政办[2001]65号 【发布日期】2001-06-20 【生效日期】2001-06-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2001〕65号二00一年六月二十日)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现就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充分认识搞好金融服务、扩大信贷投入对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全省经济正处于加快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也在金融领域集中暴露,金融也面临着防范化解风险的艰巨任务。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关键是在稳定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既是金融部门肩负的政治责任,也是降低不良资产、实现经营目标的正确途径。金融部门必须提高认识,把服务经济和人民生活作为金融工作的立足点,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通过积极高效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促进社会资金良性循环,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统一。

二、二、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

按照河南省2001年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确定今年货币信贷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适度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扩大货币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全省存款计划增加550亿元,增长11.5%,贷款增加500亿元,增长12.3%。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发挥贷款主渠道的作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要求,加快贷款投入,提高增量存贷比。2000年贷款增加过少,今年要积极争取总行在规模、授权和项目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其他商业银行要大力提高贷款比重,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不注重培育长期客户,贷款资产占比偏低的问题,保持存贷的同步协调增长,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各金融机构要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改革内部管理制度,积极进行业务创新。要注重积极培植新客户,开拓信贷市场,改变贷款过度集中于垄断性行业和企业的状况,尽可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增强对农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尤其是信贷管理制度,适当增加基层银行的信贷权限,鼓励业务拓展和创新。

三、三、改进农村信贷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发挥贷款的支、帮、促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认真贯彻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运用信贷杠杆,促使政策性收购企业落实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稳定基础农副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安排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国家级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现代农业。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积极为“三农”服务,全年要完成增加65亿元贷款的计划,并确保全年新增农业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高于75%。

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制度,面向广大农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等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方便农户贷款,努力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积极采取农户联保、“信用村”、“信用户”等多种形式,解决担保难的问题。

四、四、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数量的99%,提供的增加值占74%,其生产经营好坏直接影响全省经济的总体状况。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1999〕379号),分清层次,准确定位,择优扶持。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支持城市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要重点投向信誉高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在贷款手续上,要适应中小企业及个体经济的特点、在防范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前提下,采取灵活、高效、便利的做法。对于中小企业的合法票据,人民银行优先予以再贴现支持。

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协调运作,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全省已有9家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9542万元。当前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促使担保机构发展壮大。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济南分行下发的《加强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管理的指导意见》(济银发〔2000〕346号),对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优先发放、简化手续。进一步开拓其他担保形式,对个体私营企业贷款可采取联保、小额质押等多种方法有效解决担保难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要用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严格控制贷款投向,注重贷款结构调整,不准垒大户。要采取综合服务措施,满足农户、个体户和改制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提供多种金融工具,帮助中小、个体私营企业投资理财。中小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提供代收代支、代保管等投资理财顾问和融资安排,并就资产重组、合并、收购、资产评估等提供信息咨询,为个体私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结算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五、稳步推进消费信贷,促进扩大内需

适应大中小城市及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开发新的消费贷款品种,促进信用消费,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扩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今年,在继续扩大住房、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要重视其他消费贷款品种。一是充分发挥公积金贷款的作用。目前全省归集的公积金存款38亿元,而公积金贷款仅2.6亿元,与上海等地公积金存贷比率接近100%相比,存贷的比率偏低。银行要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推动公积金贷款和组合贷款发展。二是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6号),简化手续,稳步发展国家助学贷款和农村家庭助学贷款。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进一步做好农民住房贷款、农用机械贷款工作,拉动农村消费。四是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升温和旅游消费趋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旅游消费贷款的发放,积极为“假日经济”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但不得发放无标的的消费贷款和零首付的住房贷款。

六、六、加大对外经、外贸的支持力度,扩大出口创汇

各金融机构要综合利用贸易融资手段继续支持外贸出口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落实好国家信贷、外汇方面的优先、优惠政策,促进外贸保持较快增长。要支持外贸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增加高附加值、低换汇成本、高退税率的产品出口,增加对国内市场过剩的农副产品出口的支持。要大力支持省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国有企业到境外开展带料加工装配业务,带动国内出口,绕开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创汇。要增加对三资企业的贷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吸引外资。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税务、外经贸、海关等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率。

七、七、重视存量资产的盘活,提高资产整体效益

各金融机构既要重视新增贷款的质量和效益,防止出现新的不良贷款,更要重视存量资产的盘活,这部分资产数量大、占比高,潜力非常可观。在盘活不良贷款方面,要有新的思路和办法。对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一概采取停止贷款的办法,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分类排队,对症施策。凡是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确因管理不善、流资不足陷入困境的企业和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都要积极注入贷款,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发展,增强企业还贷能力。对这部分贷款,可实行封闭运行,由金融单位派驻企业客户经理专职负责,并适当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八、八、各级人民银行要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入

人民银行要增强货币政策区域调节能力,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对当年新增存贷比例达不到70%的金融机构,将不给予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以督促其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按调控办法收回的再贴现资金调剂用于河南省其他贷款增加多的金融机构,鼓励增加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确保金融秩序稳定和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各级人民银行要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制,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整顿金融秩序,保持公平的金融竞争环境,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坚决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金融资产安全,改善融资环境。人民银行要加强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定期向地方党政部门汇报金融工作,取得各级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当好党委、政府指导经济工作的参谋助手。建立银、政、企定期沟通机制,推广银企洽谈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形式、层次的洽谈会或企业(项目)推介会,由经贸部门介绍国家政策和行业信息,企业推荐有市场、有效益的好产品或项目,金融机构介绍服务品种,择优予以信贷支持,以进一步沟通信息,支持企业发展。

九、九、大力整顿信用秩序,塑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企业和地方的无形资产,关系经济发展全局。近年,信用环境差严重制约了贷款投入。各级政府要把整顿治理信用环境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塑形象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整顿信用秩序,打击背信行为。各地要抓住逃废金融债务的典型,公开曝光、严肃处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有关情况报告的通知》(国办发〔2001〕27号)要求,坚决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狠刹恶意逃债之风,促进企业树立信用观念,改善区域信用环境。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与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社会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揭露、制止和打击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大力清收不良资产;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协调和配合,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进行制裁。同时,对按市场原则进行改制和破产的企业,银行要积极参与,支持依法运作,进一步规范银企关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篇2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1]26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2011]27号) 精神, 经省政府同意, 现就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 工作通知如下:

一、扩大参保覆盖面

(一) 巩固和扩大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

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学校的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 继续将城镇非从业居民, 包括老年人、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 (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生) 、少年儿童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等, 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使2011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二) 完善参保个人缴费机制。

积极探索跨年度自动续保机制, 各地应设立灵活的缴费时间和简便的个人缴费方式, 采取委托银行代扣代缴、电话或短信提示缴费、开放日常缴费窗口等多种措施, 方便居民依法主动缴纳和自动续保。

二、落实筹资标准

(一) 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2011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 其中省级财政根据各地财力情况, 分档给予补助。具体为:省级财政对原有120元继续按照原财力分档补助, 对新增80元省级财政按照新财力分档补助, 补助比例统一为80%、60%、40%、25%。

在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 扩大对困难居民参保个人缴费政府补助范围, 将现行规定对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所需个人缴费由政府给予补贴的对象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人。各地要尽快按规定将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所在地财政补助范围。

(二)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在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的同时, 各地要充分考虑不同参保对象经济承受能力、居民收入增长、待遇水平提高等因素, 分类制定个人缴费标准, 原则上2011年参保居民人均个人缴费不得低于每人50元。积极探索居民医保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机制, 鼓励居民多缴费, 享受较高的医疗保障待遇。

三、完善待遇政策

(一)

各设区市应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 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基金, 稳步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减轻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

(二) 全面开展门诊统筹。

1. 建立普通门诊统筹。

普通门诊统筹是针对参保居民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以外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和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由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给予一定限额报销的保障制度。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所有设区市所辖县 (市、区) 全部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工作。

普通门诊统筹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普通门诊统筹的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10%左右。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出与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统筹基金支出分别列账, 统一管理。

普通门诊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由设区市确定。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为国家基本药物和我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费用, 以及符合规定的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按规定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 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各地要积极探索普通门诊统筹费用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等费用结算办法, 具体结算方式由各设区市确定。

普通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在已列入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学校医疗机构中选择, 启动阶段, 参保居民就近选择一所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本人普通门诊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选择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实行一年一定, 中途不予变更。

2011年当年大学生日常医疗继续按照现行办法执行。

2. 扩大门诊特殊疾病病种。

在对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保障的基础上, 2011年特殊病种的保障范围扩大到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各地要将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范围。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门诊特殊病种保障水平, 鼓励这部分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 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

(三) 调整住院报销医保政策。

1.提高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

各设区市要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 合理调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 各层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到10%以上, 优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住院费用支付比例。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 且不低于5万元。

2.全面启动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2011年各设区市建立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 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5%左右, 以各设区市为统筹单位。各设区市为城镇居民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可以采取由医保中心经办或委托商业保险办理等多种方式, 帮助解决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 具体报销比例由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加强医疗保险管理

(一) 加强转诊和异地就医管理。

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转诊的支付政策。加强区域间医保经办机构协作, 参保居民在异地务工或随子女异地居住的, 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就医办法, 办理异地居住登记手续并享受相关医疗待遇, 做好参保居民异地就医服务工作。

(二)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各设区市要加快推进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结合门诊和住院的特点, 实行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付费办法, 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评价体系, 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上涨。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机构的优势, 积极推广使用稽核软件, 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日常诊疗多维数据监督。要加大对欺诈、违规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研究逐步将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管。

五、加快推进设区市统筹

各设区市必须严格执行闽政[2007]29号文件规定, 落实设区市统筹, 在设区市范围内实现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经办流程、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 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险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 确保参保居民公平享有医疗保险待遇。实施中退到县级统筹的设区市, 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任务繁重, 各设区市要按照本通知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抓紧调整2011年所辖县 (市、区) 统一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 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设区市在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请及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报告。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财政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篇3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8〕59号 【发布日期】2008-11-13 【生效日期】2008-1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8〕5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国办发〔2008〕120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督促检查工作重要意义,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制度建设

开展督促检查工作是各级政府及其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各级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抓手。充分认识新时期督促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履行督促检查工作职责,扎实完成督促检查工作任务,是工作的需要、领导的要求,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制度建设是基础,各级政府及其办公室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督查工作制度,明确督查工作的任务、原则、程序及要求,建立健全请示报告、情况反馈、检查通报、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使督促检查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明确督促检查工作任务,改进督促检查方法

结合安徽实际,全省政府系统督促检查工作的重点是: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议定事项,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交办事项落实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督促检查要根据工作需要采取组织人员直接督查,深入基层现场暗访,发督查通知单限期报告结果或进度,电话催办等多种形式。要掌握动态,了解真实情况,找准问题关键,及时提出建议,推动工作落实。要把督促检查工作贯穿于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做到一抓到底,务求落实。

三、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督促检查工作水平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督查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督查工作汇报,对督查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督查工作。各市政府办公室(厅)要加强督查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省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室要根据工作需要,明确专门工作人员,并确定一名办公室负责同志具体负责。要赋予督促检查部门必要的组织协调、情况通报、问题查处等督促检查方面的职权。

各地各部门要为督查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安排阅读有关文件、随领导同志参加相关调研活动等,在业务经费、交通工具、必要的调查暗访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帮助督查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上、思想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督查工作人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探索和创新督查工作方式方法,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督查工作任务。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篇4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4〕112号 【发布日期】2004-12-09 【生效日期】2004-12-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督察队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

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4〕1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省政府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十二月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 省政府纠风办

(二○○四年十二月二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省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头上路问题得到制止,恶性“三乱”事件已基本杜绝,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处理,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上路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得到加强,行风明显改善,违纪违规上路案件逐年减少,为保证公路通行安全顺畅,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务院纠风办、减负办,各级人大、政协代表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由于我省公路里程长,执法队伍大,面临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巩固成果,防止反弹,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 ”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推进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工作

治理公路“三乱”是坚持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当前治理工作的形势,进一步加深对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治理工作。要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加强沟通和协调,认真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项措施进行再部署、再落实,抓紧对各地治理工作进行验收考核,确保明年上半年全省通过国家的检查验收。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治理工作措施得到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治理公路“三乱”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整体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部署,进一步健全治理公路“三乱”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责任制。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办公室、省纠风办要制订治理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对治理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对治理工作做得好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因领导不力,导致公路“三乱”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者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检查,强化监督,推动治理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专项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与自查自纠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治理工作与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相结合,将治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及时将治理工作的目标、政策措施及成果向社会公开,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坚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检查的制度,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治理工作的监督作用。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不断加大从源头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在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执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和完善运营市场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预防和治理公路“三乱”的根本方法和措施。通过健全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通过教育培训的途径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依靠加强监督的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治理公路“三乱”长效机制。

五、立足教育,提高素质,抓好队伍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上路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寓于执法活动之中。当前尤其要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超范围执法、刁难群众以及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督察队伍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各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督察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规范、创新监督方法,提高监督水平。

六、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治理公路“三乱”的氛围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近两年来,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公路收费站撤并力度,目前,我省各公路收费站布局基本合理,符合交通部的规定,收费站点“过多过密”问题基本解决,各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宣传我省治理公路“三乱”的措施和成效。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举报监督公路“三乱”行为,自觉抵制公路“三乱”,在全社会营造治理公路“三乱”的氛围。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篇5

整改工作的意见

(皖政办[2007]3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省审计厅)

为全面贯彻落实《审计法》、《监督法》和《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现就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

审计监督是《宪法》确定的监督制度。积极落实审计决定,强化审计整改,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对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少数部门和领域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屡审屡犯、屡禁不止,与被审计单位整改工作不力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自觉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

二、进一步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

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一是被审计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情况报告。整改情况报告包括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审计建议和意见的采纳情况及采取的改进措施,对有关责任部门、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等。二是审计机关每年应向本级政府综合报告全年审计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审计整改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建议等。三是根据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或审议意见,由同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审计整改工作,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公安、监察、财政、税务、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要依法协助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审计机关依法提请暂停拨付与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行为有关的款项,以及代扣罚没款等事项,财政部门要及时扣缴和清收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对审计机关作出的被

审计单位补缴税款决定或移送处理意见,税务部门应当依法足额征收;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有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审计机关应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有关部门应将查处结果书面反馈审计机关。

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和其他有人事任免权、奖惩考核权的有关主管部门,要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考察任用干部和考核部门工作的内容之一。对审计发现问题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审计机关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审计机关应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移送处理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进行审计跟踪检查,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情况、采纳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情况、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结果进行检查。对被审计单位未执行审计结果的,应查明原因,及时督促落实。对重大审计项目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应不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积极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审计发

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

实行审计整改公告制度。审计机关要在做好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上,逐步公告审计整改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审计整改典型,在一定范围内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

三、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各级审计机关要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努力树立审计权威。要加大对审计整改不落实或落实不力单位的处理、处罚力度。审计机关应定期分类汇总和通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对被审计单位不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执行;仍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提请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进一步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审计机关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建议可行。要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提高审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要严格规范执法程序,认真落实审计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依法界定执法责任。要认真研究评估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整改的实际效果,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进一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审计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审计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审计,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加强审计整改。对重要审计事项及审计决定的整改和落实情况,要及时组织专项督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查结果。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篇6

【发布文号】深府办[2001]42号 【发布日期】2001-06-01 【生效日期】2001-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

企业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有关配套政策补充意见的通知

(2001年6月1日深府办〔2001〕42号)

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有关配套政策的补充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遵照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

和发展实施意见有关配套政策的补充意见

市委、市政府作出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以来,各项具体改革已经逐步展开,开局良好。为了正确地把握方向,保证我市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最近,市委、市政府专门听取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汇报,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正确理解和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增值;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保证经济的有序发展;切实安置好富余员工,保证社会的稳定。要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与即将加入WTO的形势和当前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大力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扎扎实实地抓好经济工作。要在国有企业调整改组中营造干事创业的大环境,精心挑选好经营班子和优秀管理者,防止利用改革之机以权谋私。

根据上述精神,现对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补充意见。

一、一、关于富余员工的安置

1.安置富余员工要立足于企业自身解决。

对富余员工的安置,凡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应该由自己加以解决。属于关闭、破产和特困的企业,应先从其处置资产所获得的资金中予以解决,不足部分可由资产经营公司给予帮助。资产经营公司实在解决不了的,经过市国资委批准,由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不超过安置费总额35%的补助。

对于2001年1月1日以前已经安置了的员工,不再适用本次改革的安置政策。对于2001年1月1日以前宣布破产清算的企业,2001年1月1日以后仍然作为清算期间的留守人员尚未安置的,适用本次改革的安置政策。

2.安置富余员工应实行“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

企业在安置富余员工的过程中,只要员工同意,企业自身能够承受,并且不把矛盾推给社会和政策,就可以采取更为灵活变通的安置办法,但这些办法必须写进企业的改革方案,经授权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可在施工企业试行将管理技术层与劳务作业层分开管理,通过组建劳务公司对富余员工予以安置。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可探索阶段就业、轮流上岗等办法,积极消化富余员工。

3.对富余员工实行补偿安置的,要采取审慎态度。

补偿安置的方式主要适用于破产、关闭、重组和特困的企业。经批准确定为发展壮大的企业,一般不宜采取这种安置方式。

4.企业裁减富余员工时所欠缴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应予以追补。

企业裁减富余员工时,对以前欠缴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用,要予以追补,并在员工重新就业时能够续接。

对于员工年平均工资低于本市上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且补交欠费有困难的企业,可以向产权单位提出申请,由产权单位审核,经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国企办)批准,市社保局调查核实后,按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作为交费基数,补交养老和医疗保险费。

对于确实没能力补交所欠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的企业,应先从其资产处置所获得的资金中予以解决,不足部分产权单位应给予帮助,仍然不够的,企业可申请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不超过所欠养老和医疗费用总额35%的补助。

5.多渠道解决富余员工脱离企业后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的有关事宜。

富余员工与原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实现再就业的,由新的用人单位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没有再就业的,可以办理失业登记;也可以由个人委托劳动部门、人事代理机构代其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由个人持本人身份证及社会保险证到社会保险机构个人缴费窗口继续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费。

富余员工离开企业并办理失业登记后,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由企业保险基金为其继续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失业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0年或15年的,必须由个人一次性补缴后方可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

6.适当放宽符合要求的富余员工的病退条件。

国有企业改制中分流的富余员工,至下岗之日起,凡在该企业连续工作满1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2年以内(含2年)、身体有病、确实难以安置工作的,可适当放宽因病退休的条件,由市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经市社保局核准后,准予办理病退手续。

7.严格监管企业裁减富余员工后再招收新员工。

为了保证企业公平公正地裁减富余员工,防止个别企业发生连裁员边招工或借机安排亲友的现象,企业在裁减富余员工2年内重新招用员工的,必须报产权单位批准,在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前提下,要优先录用本企业裁减的富余员工。

8.妥善处理富余员工的档案管理。

富余员工与企业办理终止劳动关系的手续后,属于干部的,将其档案转存市人事局人才市场管理;属于工人并办理失业登记手续的,将其档案转存市劳动局失业人员档案托管处管理。如果员工拒绝转存档案,不能因档案放在原单位而要求承认其劳动关系。

9.准确认定关闭企业。关闭企业是指结束营业、终止一切经营活动的企业。企业关闭必须经股东会或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同意,上级产权单位认定,市国资办备案。市国资办出具备案证明后,关闭企业中符合条件的员工经市社保局核准,可参照破产企业的办法实行提前退休。

关闭企业的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企业合同、公章和财务章等,必须由上级产权单位封存,并不许重新开业。如果企业关闭后又重新开业的,已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员工应退回原单位,所领取的养老金由原单位退还社保局,并取消该企业的其他优惠政策。

二、二、关于资产损失核销

10.严格确认资产损失核销的金额。

市属一级企业、各资产经营公司、深业集团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认真审查准备核销的每笔资产损失,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准确认定核销金额、事因和直接责任人,查清资产损失的时间、原因和责任,并做出结论。

11.防止企业资产的不正当核销

对于债务人确因资不抵债造成逾期3年以上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经批准核销后,企业应作帐销案存处理,继续追款。但属于债务人财务状况临时性恶化,暂时不具备偿债能力的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原则上不能核销。

对于存货与固定资产损失的核销,企业应提供不同资产盘存记录、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品质鉴定或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进行报批。

12.加大对经营管理者的离任审计力度。

各资产经营公司和深业集团,对因企业出售、改制或其他原因离任的经营管理者,要加大离任审计力度,对造成企业不良资产的经营管理者,在审计报告中要提出处理意见。

13.必须追究造成资产损失的责任。

在核销资产损失时,产权单位要结合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追究造成资产损失的当事人责任。对凡没有经过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和必要程序,私自决定担保、借款和投资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集中办班,并组织其追讨应收帐款、不良投资、非法转入个人和单位手中的国有资金。对积极参与追讨、并挽回大部分损失的,可减轻责任;对不积极参与追讨的,要以渎职论处;对暗中帮助对方、继续制造障碍的,必须一查到底,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由市国资办牵头,公安局、经检和监察机关参加,组成联合追债领导小组,督促、指导我市国有企业应收帐款的追讨工作。

三、三、关于财政周转金转为国有资本金及房地产政策的适用范围及程序

14.分类确定企业财政周转金借款等是否可以转为国有资本金。

对于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名牌产品、属于发展壮大、但目前财务困难且无偿还能力的企业,对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差、无偿还能力、属于解困救活的特困企业,以及被国家确定为债转股的企业,其所欠财政周转金经批准可转为国有资本金。

对于效益好、有偿还能力的企业所欠的财政周转金必须偿还,在本内偿还清的,财政部门可免除其资金占用费。

对于放开搞活、国有股退出、员工和经营者持股或转包的企业,要收回其所欠的财政周转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对于已关闭或已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所欠财政周转金,财政部门准予核销。除财政周转金以外的各种专项资金、基金等,原则上不能转为国有资本金,如有特殊情况需转为国有资本金的,经资金或基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国资委批准。

15.企业财政周转金借款核销或转为国有资本金要按审批程序办理。

根据市国资委审定的企业在调整改组中的定位,以及国企办或各资产经营公司、深业集团批准的改革发展方案,凡要求将所借财政周转金核销或转为国有资本金的企业,应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财政局根据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市国资委批准。16.严格控制企业欠缴地价转国有资本金的适用范围。

欠缴地价转为国有资本金,重点适用于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确定为发展壮大的企业、解困救活的特困企业和国家确定的债转股企业。

上述企业由市国企办提出名单,市规划国土部门按照政策严格审核欠交金额,报市国土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后,企业欠交地价进入市国土基金,再转为国有资本金。

17.企业未建设的行政划拨用地实行新的管理办法。

市属国有企业未建设的行政划拨用地,由市规划国土部门收回,统一组织招标拍卖,所得收入除外交地价和其他费用外,其余全部返还给原企业,作为改革专项费用和补充注册资本金。返还给企业的收入由上级产权单位掌管和监督使用,不得用于发放奖金和各类消费支出。

18.对改制重组等行为的“国有企业”资格的认定。

市属国有企业之间在改制和债务重组中涉及的行政划拨土地转移使用权、变更房增产权以及国有企业非市场商品房出售等行为享有一定的优惠,为了防止滥用政策,必须严格界定“国有企业”的资格。“国有企业”资格的认定,应由企业提出申请,各资产经营公司和深业集团审核,经市国资办确认后,市规划国土部门根据市国资办的确认证明按规定办理。

四、四、关于员工和经营者持股

19.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确定是否实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

对于享有专营权和垄断经营权并从中获取超额利润的企业,对于承担社会职能且享受政府补贴的企业,不宜推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这类企业可选择年薪制、超额利润奖励分成、奖励期权或分红权等办法,对员工和经营者进行激励。

对于计划跨集团公司实施产权重组的企业,应暂缓实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以防止对产权重组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对于政府花费很大代价而脱困搞活的企业,应在企业正常运转、其资产潜力得到正确评估之后,再考虑是否实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

对于一般的一级企业应从严掌握员工和经营者持股;对一级企业中的三类企业可以有计划地实施员工和经营者持股;对二、三级企业可以积极推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

对于定位放开搞活的企业,尤其是国有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应积极推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

对于上市公司、不搞员工持股,但经批准后,可对经营管理者试行股份期权。

20.慎重对待占有大量资源企业的员工和经营者持股。

对于拥有大量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而一时不能作出正确评估的企业,不宜匆忙实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待确定合理的处理办法并经批准后,再实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

21.合理把握实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的度。

企业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实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不能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到个人;要合理确定员工、经营者所持股份占企业总股份的比例,以及员工和经营者之间的持股比例;员工或经营者借钱购买股份,不能让企业担保,应当由个人承担借款风险。

资产经营公司和集团公司总部员工及在下属企业兼任董中、监事等领导职务的人员,不得参与下属企业的内部员工持股。

22.员工和经营者持股享受优惠政策要有明确的适用时间。

在2001年1月1日以前已经实行员工和经营者持股的企业,不再适用新的优惠政策,但其增持部分经批准可以享受新的优惠政策。

五、五、关于国有股权退出或保留的原则

23.正确理解国有经济“退”的内涵。

对于国有经济从一部分领域退出,不能简单理解为消极被动的放弃,要根据国有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转转国有资本的价值形态和活动领域,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整。

24.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退出方式。

对于无竞争优势、无主导产品、无发展前景的企业,不论在什么领域,不论规模大小都要一律放掉,坚决退出。

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做法。有的可保留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继续发展壮大;有的可适当减持国有股份,引进其他经济成份的股东;有的可不必保留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但仍保留国有资本一定比例参股;有的国有股可以完全退出。

六、六、关于搞好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5.必须抓好资产评估这一关键环节。

要把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规范管理,列入到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中。

市国资办要从质量高、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中,选择20家左右参与本轮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的资产评估工作。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由上级产权单位选择具备资格的评估机构,并由产权单位负责支付评估费用。

要加强对资产评估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防止漏评和低估。企业有无形资产的,必须予以合理评估。对不动产的评估,在价格上要靠近市规划国土局公布的地价和房价指数。

资产评估机构必须诚信、客观、公正。凡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停止其从事国有企业的评估业务;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执业资格;凡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6.转让国有资产时资金必须到位。

企业出售部分国有资产或整体转让国有企业资产时,购买方资金必须到位,在资金没有到位前,不能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27.防止企业假改制真逃债的现象。

在企业调整改组的过程中,凡涉及到资产和债务重组问题时,要与银行及时沟通,防止刻意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

七、七、关于企业改革和发展方案的审批程序

28.企业改革和发展方案的审定要有一定的程序。

对于步及全市性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基本框架、以及各资产经营公司和深业集团的改革和发展方案,由市国企办审核,报市国资委研究确定。对于市属一级企业的改革方案,由各资产经营公司及深业集团分别审核,报市国企办研究审定,各资产经营公司及深业集团负责组织企业实施。

对于二级及其以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方案,由各资产经营公司及深业集团分别审定。属于归并、整合的企业,要服从全市的大局;属于整体出售的企业,要在市国企办备案。

对于定位重点做大、做强或脱困、解困的典型企业的改革方案,要经资产经营公司和市国企办研究并提出意见后,报市国资委批准。

在市属一级及其以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方案中,凡涉及需要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的,其具体事项需经市国资委主任会议批准。

29.必须明确企业制定改革和发展方案的责任。

为了保证企业改革和发展方案的真实性,其方案必须经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法定代表人签字认定。今后凡发现弄虚作假的,要对企业负责人给予免职处分,并不得再在国有企业担任领导职务。

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办公室

二00一年五月十八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篇7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7〕3号 【发布日期】2007-01-08 【生效日期】2007-0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关于金融支持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

意见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7〕3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转发。

我省为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依法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结合实际,指导湖北辖内各金融机构增加支农信贷投入,创新支农服务方式,完善支农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八日

关于金融支持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鄂发〔2006〕12号)精神,引导湖北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将支持新农村建设摆到金融工作的重要位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支撑湖北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省各级金融部门要切实增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按照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支持新农村建设作为金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落实。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不断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优化农村信贷结构。金融机构之间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形成合力,促进“三农”发展。要在开展传统支农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合“三农”需求特点的金融创新业务。坚持拓展支农服务与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相结合,坚持支农信贷服务与其他金融服务并重,拓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渠道。

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培育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

(一)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要切实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支农实力,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密切关注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全面、动态监测和分析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负债、信贷收支、财务变化情况和风险状况,积极实施法人代表谈话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实现专项票据兑付考核目标和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

(二)加大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支农服务力度。全省农业发展银行要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继续完善农产品收购融资功能和其他支农服务功能,加大对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国家开发银行要积极推进政策性贷款覆盖县域的工作,运用开发性金融产品,支持县域基础设施、担保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领域的发展,推广整合支农投资试点工作。凡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要适度加大对县域及农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农业银行要继续做好扶贫贴息、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贷款发放工作,在总行授权范围内,适当下放基层行的审批权限,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发展。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继续向县域及农村延伸服务。

(三)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机构改革。加快湖北省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进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试点业务,鼓励邮政储蓄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探索办理资金批发业务的途径,多方位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

(四)探索开展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研究将民间借贷纳入正规金融渠道的途径,努力争取政策支持,探索在湖北开展小额信贷组织试点的新路子,使其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五)发挥保险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6〕45号),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试点力度,探索建立适合湖北省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逐步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开展被征地农民和移民养老保险试点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效方式。

三、引导农村信贷投向,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支持棉粮油生产基地建设、特色农业的发展,促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有效传递。引导和帮助效益好、信用度高的龙头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短期融资券等进行直接融资。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大力支持农村供水、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水利、交通、能源、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大力支持科技农业发展。选择产品科技含量高、效益佳、诚实守信的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农业科研和新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信贷支持对象,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大力支持安全农业工程,促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培育,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

(四)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流通市场建设,支持商贸涉农企业发展“超对超”、“农入超”连锁配送,加大对超市下乡的支持力度。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促进具有区域特色、多种层次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构建。

(五)支持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湖北外管局各分支局要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进进出口外汇核销,简化购付汇手续,支持附加值高的优势产品出口以及先进农业加工技术的引进,在现有政策范围内简政放权,便利涉农企业生产经营。各银行金融机构要综合运用信贷、贸易融资、保函等金融产品和工具,重点支持省内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出口产业的发展。

(六)积极支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各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对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武银〔2006〕100号)精神,认真做好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每年培训和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各80万人”的要求,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等培训载体给予信贷支持。探索将农民工、农村贫困劳动力及农村适龄青年就业转移培训费用纳入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支持范围的途径。重点支持湖北海员、湖北数控、湖北建工、湖北厨师、湖北缝纫等劳务品牌的创建,以此促进农民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提高。

(七)支持培育和发展农村消费市场。按照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关于印发〈湖北省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武银〔2006〕7号)精神,积极开发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消费信贷产品,大力发展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打工消费、农机具、个人委托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在合适条件下探索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医疗消费贷款新方式,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拓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一)加大支农金融创新力度。根据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创新适合“三农”需要的金融服务品种和渠道。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提供项目融资、科研贷款、订单贷款、农产品出口卖方信贷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并予以贴现支持。在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贷款覆盖面的同时,大力推行大额农贷、农户联保贷款、订单质押、综合授信、“农户信用协会”信贷模式等多个信贷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合作,对数额较大的涉农信贷需求开展社团贷款业务。做好粮食抵押贷款等业务试点。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电子化建设步伐。发挥农村信用社支付服务基础设施的作用,扩大综合业务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系统在全省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尽早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农村信用社资金汇划的通存通兑。进一步完善综合业务系统,加大农村地区受理环境的建设,方便农民存取款和科学理财,为农民提供快捷便利的资金结算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加强中间业务拓展力度,为广大农户的资金汇划、个人结算业务提供方便,推广运用其他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票据的使用。

(三)充分发挥银行卡特色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有关金融机构要积极拓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邮政储蓄机构要充分发挥网点优势,加大“绿卡”村建设力度,联合当地劳动保障、居委会、街道办等部门对建筑、工矿、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用工情况进行调查,从市政建设用工入手,要求用工部门为农民工办理绿卡作为工资发放工具。加大对农村地区经商户、运输户、种植户、养殖户等使用绿卡的开发力度,打造农村地区结算品牌,使其成为农村资金流动的重要载体。加大邮政部门在农村地区的电子化建设投入,提升绿卡服务功能,从现有的异地交易、代收付业务拓展至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理财业务,以优质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改进国库支农服务管理方式。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的财政体系,为县乡政府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汇划通道。切实加强监督,保证中央、省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足额到位。利用国库直接支付方式,将“三农”资金和专项补贴安全、快捷、直接支付到个人和项目。

(五)加强对农村地区现金供应和货币流通管理。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农副产品收购、农产品深加工的现金监测、分析及发行基金调拨,保证农村地区现金供应总量充足和券别结构合理。加强对农村地区人民币收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督促金融机构认真开展残损人民币和零币兑换业务,进一步维护农村地区货币流通秩序。配合公安机关加大对制、贩假币的打击力度,遏制假币坑农事件,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五、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适时适度调控农村地区基础货币的投放

(一)进一步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限额,壮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认真实施《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武银发〔2005〕46号),加大各项指标的考核力度和支农再贷款调剂力度,壮大农村信用社实力,促其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

(二)运用再贴现工具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研究以票据再贴现方式解决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需求的途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将信用状况较好的涉农企业以及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环节的商业票据作为优先办理再贴现的重点。

(三)充分发挥利率政策工具支农的杠杆作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关于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指导意见》(武银〔2006〕15号),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积极开发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系统,增强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下,进一步完善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优惠利率管理规定,用好用活优惠利率政策,积极支持民族自治地区贸易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的活跃与繁荣。

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金融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

(一)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组织有关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坚持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等信用创建活动,延伸和扩大农村信用工程创建的对象与范围。各金融机构对信用农户、信用企业要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化、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措施。积极协助地方政府优化政策环境,改善法制环境,有效遏制恶意信用欺诈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维护农村金融机构债权。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征信服务体系。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平台,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各银行金融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农户和农村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制度,客观评定其信用等级。积极推动外部信用评级,利用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不断提高为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的效率。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引导建立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基金,多层面、多渠道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三)及时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推动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与保险机构的合作方式,转移和分散农村金融风险,保障金融资产安全。金融机构要强化自身建设,健全内控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高度关注、积极参与乡村债务问题的化解和清收,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最大限度解决乡村债务遗留问题。坚决打击农村地区乱集资、违反国家规定高息借贷等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四)加强农村金融业务与征信知识宣传。进一步发挥各种媒体工具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进家庭、进校园等宣传活动,以此拓展金融支农服务范围。进一步开展助学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贷款业务品种的宣传,使农民学会充分运用信贷产品提高自身收益。继续开展反假货币知识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反假意识和识假、防假水平。加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外向型企业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农民工银行卡开卡、使用和异地结算等用卡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同时加强对银行卡使用注意事项、密码保护等方面的宣传,提高农民工使用银行卡结算的意识。广泛深入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培植新农村信用文化。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篇8

广州市人民政府转发省政府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人管理意见的通知

(穗府[2004]31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意见的通知》(粤府[2004]40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积极拓宽非税收入渠道,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为加强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产生的收益,财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对直接或间接利用政府公共资源获取的收益,遵循“谁使用谁付钱” 的原则,逐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占用费全额缴入国库;三是由财政核拨经费的单位的物业出租、经营性等收入,缴交税费后一律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四是对公共资源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垄断)经营权等,尽快由行政审批改为有偿使用,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其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五是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必须通过市场公开进行,转让收益上缴财政。

二、继续推进部门综合预算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增强政府统筹调控能力。

非税收入属政府所有,而非部门、单位所有。要将“收支脱钩”政策扩大到所有征收非税收入的部门和单位。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部门和单位所有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其正常经费由财政部门根据其履行职能的需要,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核定,增强政府调控能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对法律、法规明确用途的基金(附加)和专项资金等,也要纳入统筹范围,在不改变规定用途的前提下,由政府统筹安排。为调动市属各征收部门的积极性,在建立非税收入征管绩效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市财政部门在征收部门当年收入(不含土地出让金、社保资金收入、政府性基金和全额返还专项收入等)实绩比上年收入实绩的增量(剔除项目标准调整等政策性因素)中安排20%的征收奖励经费,专项用于补充机构经费不足,并将其纳入下年度部门预算管理,统筹使用。对擅自取消征收项目或降低征收标准造成财政收入流失的,财政部门要根据收入减少的情况相应扣减部门的支出。

三、加强监督检查,转变监督方式,不断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积极创新非税收入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按照财政部要求建立年度稽查制度,实现稽查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要转变监督方式,由专项、事后监督检查向经常性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转变;在检查中引入新的评价机制,将审计检查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下半年由市财政局牵头对贯彻执行省政府粤府[2004]40号文件的情况进行抽查,各区、县级市财政局于今年9月15日前,将当地贯彻执行省政府粤府[2004]40号文件的情况书面送市财政局汇总上报省财政厅。

二○○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下一篇:队列比赛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