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

2024-08-27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共8篇)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 篇1

专刊(15)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2008年7月21日

贯彻落实刘满仓副省长重要指示精神

进一步抓好秋田管理工作

7月20日上午,刘满仓副省长在农业厅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关于当前全省秋季农业生产情况的汇报,并就进一步抓好秋田管理工作,努力夺取秋季农业丰收,确保全年粮食总产1000亿斤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指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孟洲,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雒魁虎,有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农业专家等参加座谈。

刘满仓副省长要求在全面总结夏粮连获丰收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抓好秋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他指出,—1—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当前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空前紧张、粮价大幅攀升,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更是前所未有。我省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河南粮食连续四年获得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的粮食生产高度肯定、寄予厚望,组织有关部委正在我省考察规划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加强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大投入,把我省打造成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切实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今年我省夏粮已经获得丰收,能否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目标,当前成败关键在秋粮。因此,全省农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夺取秋粮丰收的重要意义和政治责任,明确认识到我省秋粮增产潜力大、今年秋季农业生产开局良好的有利条件,清醒认识到秋季农业生产灾害多、管理上回旋余地小的实际困难,摒弃、克服重夏轻秋的思想和作法,要象抓小麦生产一样,切实抓好当前秋田管理工作。要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切实把秋粮生产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实现秋粮总产450亿斤、全年粮食总产超1000亿斤的目标。

刘满仓副省长指出,要切实加强对秋季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一要适应农时搞好技术指导服务。要抓住秋粮生产的关键农时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农民群众适时加强田间管理,认真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2—

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应对自然、生物灾害搞好技术指导服务。要根据秋季农业生产期间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根据秋作物各类病虫草害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决不能因防治不力造成减产。三要针对农民群众在秋粮生产中的粗放耕作习惯搞好技术指导服务。要采取措施,逐步改变长期以来我省农民群众在生产中存在的重夏轻秋、秋粮生产管理相对粗放的耕作习惯。特别是针对普遍存在的施肥量过大、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肥方法不科学的现象,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效。四要立足于全面推动秋粮生产管理精细化搞好技术指导服务。要指导农民群众全面落实中耕、追肥、化学除草、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各种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条件,科学进行田间管理。

刘满仓副省长强调,扎实开展秋作物田间管理,要坚持统筹安排,分类指导。一要突出重点,均衡发展。在秋田管理中要突出抓好玉米、水稻两种重点作物,同时要管好大豆、红薯等其它秋粮作物及各种经济作物,促进各类作物生产均衡发展,全面丰收。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特别是各主产区要针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主要作物,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的秋田管理技术要点,并狠抓落实。三要整合力量,搞好技术指导与培训。要整合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及科研、教学部门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农技推广队伍的作用,立足乡、村两级,以技术骨

—3—

干、种粮能手为重点,大力加强技术指导培训,促进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四要充分发挥农机作用。在推动秋粮生产精细化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各类农业机械的作用,节约用工,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五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农村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农民提供易懂易记易掌握的生产技术信息、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实时实用的市场和价格信息。

刘满仓副省长就加强领导,创新形式,全力为农民搞好各项服务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开展高产创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生产水平,进行小面积高产攻关,大面积高产示范,树高产样板,带动全省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二要开展好社会化服务。针对农村劳力外出务工较多的情况,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探索发展植保、农机等社会化服务的路子,解决部分农户劳力不足的问题。三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各地在发展粮食生产中的先进典型、好的经验,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的良好氛围,调动各方面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四要搞好督导,落实责任。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秋季农业生产工作的领导,市、县、乡层层制订责任目标,把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市、县农业部门在关键农时季节,要派出专家指导组和工作督导组,分片包干,一包到底,确保秋季农业生产目标的实—4—

现。

朱孟洲厅长就贯彻落实好刘满仓副省长重要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扎实做好秋田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全年粮食总产1000亿斤的目标要求,强调六条落实措施。一是7月21日要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刘满仓副省长重要指示精神 进一步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广大干群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秋田管理,确保秋季特别是秋粮丰收重要性的认识,集全省农业系统之力,加强领导,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秋作物精细管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确保秋季及全年粮食产量目标的实现。二是组织省农业厅、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省农机局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教授、专家,组成18个专家督导组,每组分包一个省辖市,由正处级干部带队,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直到秋收结束。三是进一步加强秋田管理技术宣传,组织玉米、水稻、花生等方面的专家,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多种媒体,开展讲座,广泛宣传主要秋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四是近期召开18个省辖市农业局长会议,专题传达贯彻刘满仓副省长对抓好秋作物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当前秋季农业生产工作。五是抓紧筹备全省秋粮生产现场观摩会,选取秋粮生产先进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带动、促进全省秋粮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六是继续抓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工作,要求各地在创建活动中不仅要明确创建区域、地区,还要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技术人员,确保实现精细管理。

—5—

本期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人大农工委,省政府办

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政协农委,农业部办公厅,农

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发:各省辖市及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中牟农业

局,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各单位。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2008年7月21日印发

(共印85份)

—6—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 篇2

1 降雨分布特点

从图1可以看出, 此次降雨的特点是南强北弱, 2 d的降雨天气过程, 主要集中在21日, 黑河市辖区6个市 (县) , 有64个雨量监测站点, 其中北安的主星降了大暴雨, 有24个雨量点达到暴雨, 26个雨量点达到大雨, 其余的11个雨量点是中雨。此次天气过程的降雨特点:一是雨量大;二是范围广;三是突破2个极值, 即北安的主星地区降了大暴雨, 有24个雨量点达到暴雨, 突破了历史记录。

2 天气形势

从8个时次的850 h Pa实况场分析看, 2014年7月19日8:00 (图2a) 及20:00 (图2b) , 黑河市的西北部是一个低压, 伴随着冷风切变, 影响大兴安岭地区。2014年7月20日8:00 (图2c) 及20:00 (图2d) , 整个低压向东移动, 并与来自蒙古地区的低压合并, 之后消散, 同时来自蒙古地区的低压增强形成了较强的反气旋, 由于东部地区是阻塞高压, 形成了明显的东高西低阻塞天气形势[1,2], 黑河市处在低压中, 南部地区有暖湿急流输送带, 大量的暖湿空气在黑河地区堆积, 西北冷空气不断入侵, 这种天气形势对黑河地区的降雨非常有利。2014年7月21日8:00 (图2e) 及20:00 (图2f) , 低压加强后东移, 在8:00处于黑河地区上方, 20:00移出黑河地区, 但黑河地区仍受低压后部影响。2014年7月22日8:00 (图2g) 及20:00 (图2h) , 低压减弱并向东北移动。

3 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

3.1 稳定度θse

在2014年7月19日8:00的850 h Pa高空图上, 黑河地区西南部为θse的高值中心, 而在500 h Pa高空图上, 黑河地区东部为高值区, 黑河地区的西部θse为低值区, θse值在850 h Pa和500 h Pa同一位置, 2个不同高度值是下高上低, 说明该地区存在不稳定能量[3]。

3.2 暖湿能量的输送与堆积

强降雨及大范围降雨的形成过程往往是湿有效能量的堆积和转换变化的过程。从对图2的分析可知, 黑河地区西南部有较强的暖湿输送带, 在黑河地区南部堆积和维持, 同时由于冷暖风切变, 西北冷空气不断向东南入侵, 使大量暖湿空气发生垂直上升运动, 这样在黑河地区形成了一个深厚、面积很大湿云团能量, 这是发生暴雨的必要条件。这次天气过程的热力条件不佳, 虽有上升运动但不是很强烈, 云顶高度相对较低, 一般在10 km以下。

3.3 涡度与散度

通过对2014年7月19日20:00涡度图的分析发现, 500~850 h Pa上在黑河地区西南部到北部是正涡度大值区。

通过对2014年7月19日20:00散度图的分析发现, 在黑河地区西南部到北部区域内, 低空850 h Pa的散度为负值 (中心值是-9×10ˉ5/s) , 而500 h Pa的散度明显为正值 (中心值是4×10ˉ5/s) , 因此形成典型的底层辅合高层辅散, 而强大的抽气桶作用是发生强降水的条件[4]。

4 卫星云图特征

从黑河区域产生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分析看, 2014年7月19日黑河全市的西部为切变云系, 2014年7月20日夜间至21日白天, 形成完整的东北低压云系, 旋转力强, 移动速度减慢, 此时期是低涡云团发展最强盛的时期, 云顶最强亮温温度可达-75℃, 整个云团有强有弱, 有厚有薄, 降雨强度也是时强时弱, 整个低涡云团覆盖范围为400~500 km。

5 雷达回波图分析

C波段多普勒雷达探测范围直径300 km, 2014年7月20日夜间至21日白天, 雷达回波图几乎是全屏回波, 回波整体上是南强北弱, 南部地区50~60 d BZ, 北部地区40~50 d BZ。

6 数值预报能力分析

对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 在这次预报中, 欧欧洲洲降降水水预预报报图图的的预预报报情情况况与与实实际际降降雨雨量量相相比比较较基基本一致致, , 只只是是预预报报的的量量级级偏偏低低11个个量量级级, , 未未报报出出110000 mmmm的的降降水。即即便便如如此此, , 也也能能够够说说明明欧欧洲洲数数值值预预报报产产品品具具有有较较高高的的预报准确率[5]。

7 结语

通过分析, 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东北低压气旋降雨, 范围广、移动缓慢, 降水持续时间长。西南来向的暖湿空气和西北冷空气耦合, 产生了不稳定度Δθse500~850的能量, 加上水汽条件和上升运动条件适宜, 造成了此次暴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中, 周毅.2002年6月13日重庆区域大暴雨分析[J].气象, 2004, 30 (5) :30-32.

[2]赵玲, 王林凤, 王利.两次不同性质强降雨的对比分析[J].气象, 2005, 31 (11) :70-74.

[3]卢瑞荆, 樊兰峰.1961—2008年贵州暴雨时空分布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 (3) :17-21.

[4]王桂春, 蔡冬梅, 盖晓波, 等.2014年8月24日大连市金州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1) :242-243.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 篇3

7月11日凌晨8时50分,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季羡林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文字翻译家、教育家。他翻译的《罗摩衍那》,所作的《大唐西域记校注》,是外语翻译和古籍整理的典范;所著《中印文化关系论文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是东方学、印度学等领域的经典;《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回忆录、散文集,更为广大读者喜爱;晚年提出的中西文化“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说,指明了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

同日凌晨4时30分,前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学者任继愈在京辞世,享年93岁。任继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是大学哲学系长期使用的标准教材;所著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的经典之作;晚年提出的“儒学宗教说”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两位大师级人物同日离世,让人无比悲痛、无限怀念。同时,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如何继承大师们的学术事业,提高我国的哲学与社会科学的水平。说到这里,不免让人有些心寒。

学术不端频现论文制度作祟

近一个多月来,学术不端、论文造假成为学术界、文化界乃至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到广东体育学院院长徐永刚、郑州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贾士秋,都被证实为论文抄袭、造假。尽管有的是主动造假,有的是被动造假,但都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其中,因此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成崇德造假事件,更因为牵涉到国家重大课题,以及事件的起因是人际关系问题,更加引起我们对学术圈现状的关注和反思。由代表着真理的神圣、知识的公正的知识分子群体组成的学术圈被污染得变了样,而且到了发黑的程度,让人害怕。说到底,这是制度的问题。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非要采取强制性的量化考评,只能带来相反的结果。反观西南联大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制度很宽松。人事也光明的很,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自然就出来了。恐怕论文制度松绑,是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唯一一条出路吧。

国学娱乐化,开心远不够

中央电视台第二套经济频道,自7月13日起开始播出“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栏目。该栏目通过选拔赛、晋级赛、决赛的选拔,评选出一位民间国学高手,他将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代言人,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宣传中国文化。这种新的普及国学的方式,一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支持的很多,报名者也很踊跃,批评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这根本不是普及国学,只是炒作。其实,宣传国学采取媒体的形式是必然的,国学被一种娱乐的媒介方式所承载,也是在当今这个传媒时代、娱乐时代所不可避免的。通过这个文化事件,我们真正应当保持清醒、并认识清楚的是以下两点:一是不要被这种表面的繁荣所蒙蔽,真正的国学普及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潮下,其实仍旧很薄弱,真正被学生和家长重视的还是英语和数学,国学普及只是刚刚起步。二是国学的发展不仅要注重普及,也要致力于培育出真正的精英,做出新的成果来。否则,国学将永远只是我们民族自己的自我娱乐和小打小闹。应当说,只有大众普及和精英教育两条腿走路,才能真正让国学得到发展。

教授书有错,编辑责难辞

6月24日《中华读书报》刊载杨光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上册)指瑕”一文,给钱文忠挑错,都是讲座中的一些基本的错误。比如:把“妹喜”读作“妹喜”,把管叔误说作周公的弟弟。把子张误说成孔子最小的学生等。钱教授可能知道这些错误的正解,但是在讲授的时候一时疏忽犯了错,而在整理成书时也没有注意到。固然钱教授要承担一定责任,但图书编辑、电视节目编辑也必须负责。现在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浏览电视台的字幕,就会发现各种错误层出不穷。这其中有打字的疏漏,但更多的是编辑基础知识薄弱且工作态度懒散,相似的问题也在图书领域中发生着。虽说编辑改错误也和秋天扫落叶一样,随扫随生,但错误多到如雨后春笋一般,这就太说不过去了。现在正进行出版社改制,希望能借此机会实现对从业人员的优胜劣汰。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 篇4

(7月21日)

1、风车轮想转动很难,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让他第一次转动,转了几圈之后不需要用力也可以转动,重力和风力也成为一种推动力,谈谈你得到什么启示?

2、现在社区许多老人带孩子,然后组织一次关爱社区老人活动,你怎么策划?

3、下面是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日记

和村民多说话,村民反而不喜欢,多帮他们做事才是好的。

农村路难走,语言交流难,很多东西听不懂但是我一一克服了。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 篇5

网址: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12-07/21/content_2630649.htm

抄表到户分表改造不需交费

2012年7月21日

湖南省物价局昨日下发《关于我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通知》明确:供电企业要加快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工作,力争三年内完成改造任务,为全面实行居民阶梯电价和城乡用电同价创造条件;在实行抄表到户分表改造过程中,供电企业不得向居民收取表计及材料、安装、改造等费用。合表用户实行抄表到户分表改造后,执行居民阶梯电价,其用电价格每千瓦时提高0.016元的规定相应停止。

物价部门明确,专用变压器供电的在目录电价基础上按不超过6%加收损耗,公用变压器供电的不超过4%,严禁超标加价收费。以新方案的标准来计算,即专变用户电价不得超过

0.64元/度[(0.588+0.016)×(1+6%)=0.640];公变用户电价不得超过0.628元/度[(0.588+0.016)×(1+4%)=0.628]。

属于供电企业直接抄表到户的房屋出租户,一律按上述规定执行阶梯电价政策;属于物业小区、机关企事业等专用变压器供电的,按上述合表用户加价标准执行;一律不得擅自对租房户超标加价收费。物价部门明确,阶梯电价办法试行一年,各地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以便今后调整完善;各供电企业要严格执行价格政策,进一步提高居民供电服务质量,按照尽量方便用户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相关链接] “阶梯电价”有关结算事项

1、在实现远程自动抄表前,由供电企业实行“一户一表”抄表结算到户的城乡居民用电户仍按现行抄表结算周期执行阶梯电价。结算周期为两个月的,按两个月阶梯标准相加确定各档电量。

2、因新装、销户、过户、改类等业务原因,业务变更前(后)用电天数不足1个月的, 分档电量标准按1个月计算;超过1个月不足2个月的,按2个月计算。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 篇6

今天我应邀参加市政府全体会议,主要目的,一是来了解一下情况,二是来向市政府系统的同志们学习。作为市委书记也应该深入了解经济发展的情况,以便于更好地统筹各方面力量,同心协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刚才听了各位副市长的发言,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盘点,同时对下半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明确。建华同志的讲话,肯定了上半年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就下一步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讲话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操作性很强,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简单讲几点意见。

第一,对市政府上半年的工作要给予充分肯定

上半年的经济工作是在遭遇严重的冰冻灾害、防汛减灾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进行的,市政府带领全体组成单位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扎实努力,奋发进取,克服种种困难,整个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我认为整个政府系统的工作体现了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重点突出。始终抓住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项目建设、“三大战役”、“13579”绿色工程和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等等,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务实推进。各项工作抓得比较实、比较细,没有停留于一般号召,而是注重实际运作,始终坚持了“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将战略目标具体化,还有“三大战役”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务实的表现。三是合力干事。市政府一班人在建华同志的带领下,大家团结实干,合力推进,工作都非常出色,非常吃苦,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市政府各个部门和县市区政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开展解放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后,机关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46个市直单位参战招商引资,都取得了初步成效,包括一些没有承担任务的单位也主动参与了招商引资。四是运转协调。在突出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安全生产、维护稳定,还有社会保障、民生工程等各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推进有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是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的。

第二,对存在的问题和落后掉队的危险要引起高度警觉

刚才建华同志公布了“三本成绩单”,我听了以后,也觉得心里很沉重。这是我们上半年“考试”的成绩单,尽管从纵向比,我们有很大的进步,但横向一比,差距就出来了,特别是进位的指标少,后移的指标多。前段时间从统计局分析的数据也表明,如果稍有放松,我们有些指标可能从全省“第二方阵”掉入“第三方阵”,而且如果我们还是保持前三年平均速度的话,不出三五年,我们将被几个市超过,差距还会拉大,这是非常危险的。宜春作为一个有着众多资源和优势的大市,作为一个承载着省委、省政府重托的大市,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我们这一任班子绝不能在宜春的发展史上留下一段“平庸无能”的记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对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醒。市委、市政府提出赶超式发展战略,这是根据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差距提出来的。怎么赶超?定明和统计局的同志进行了测算,前几天四套班子务虚会也进行了讨论。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赶超式发展不是

一、两年的事,一定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加速、加压、加力推进。初步设想是,赶超式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止后移”,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今年乃至明年主要还是止后移的问题,我们的关键指标,特别是GDP、财政收入这几个反映经济发展结果的指标不能再往后掉,增幅不能再往后移。同时反映经济发展过程的指标,特别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反映发展后劲的指标必须加压加速。第二步“争进位”,即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实现整体排位前移,到底前移一位,还是两位?有关部门测算了一下,进一位的任务都非常艰巨,但既然是赶超式发展,哪怕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必须迎难而上,确保进一,力争进二,叫“保一争二”。第三步“站前列”,即通过5年左右努力,争取由目前的中游水平进入上游水平,由“第二方阵”进入“第一方阵”。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事在人为、志在超越,这应该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共为,应该保持这样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同时我提醒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数字,搞经济工作不能不熟悉数字。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数字、熟悉数字、掌握数字,并善于通过数字察形势、识规律、明差距、定目标、抓重点。当然,我提倡重视数字,并不是要大家去搞数字游戏,去弄虚作假,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数字里边有电闪雷鸣,数字里边有酸甜苦辣,数字里边有高低优劣,数字里边有春华秋实。我们要善于通过数字去了解分析形势,去研究制定政策,包括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宜春市在全省排位的变化情况,县市区的同志也要密切关注本县市区在全市、全省县市区里的排位情况,从而找到差距,增强紧迫感。有关部门和领导要根据数字反映的情况,对重点工作进行重点调度,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加强,对落后地区进行重点督促,通过数字调动千军万马创大业,你追我赶争先进。

第三,要始终坚持重细节、重落实、重实干、重实效

正确的战略制订之后,抓落实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不落实、不操作,再宏伟的蓝图、再正确的决策都是一张漂亮的废纸。因此我们一定要防止出现“宏伟蓝图在墙上,慷慨激昂在会上,措施得力在纸上,就是落实不到实际行动上”的漂浮作风,始终坚持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我们必须明确,成功在于细节,细节在于操作,操作在于实干。要把发展战略具体化、项目化、数字化,而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上、描述上。正确的战略决策在制订之后必须具体化,可操作化,也就是市政府提出的“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这样做才能使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包括赶超发展、宜居城市,这些都是很好的战略概念,关键是具体怎么操作,要明确具体的路径、步骤、任务和措施,要不然就是说空话、放空炮。要注重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要注重把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各项政策交给广大群众,让广大群众都知道,而不是只在各级干部当中转来转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措施,包括“13579”、人口倍增、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其中的政策措施都很好,关键还要落实好,不能让这些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淹没在文件堆当中,我们要把其中的干货抽出来,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向社会广为宣传,让广大群众都知道,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高度重视有关调研成果和群众意见建议的运用,不能浪费。对赶超式发展有关课题的调研,问计于民活动中社会各界提出的“金点子”,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要认真研究,凡是合理的、可行的,都要予以采纳。我们很多工作,包括发展运输业、做活做旺古楼步行街、打造禅宗文化、发展服务业、组建地方商业银行等等,大家都想到了,而且都提出来了,怎么落实下去,谁去干,谁去操作,什么时候到位,这些问题都要明确。要注意克服和防止工作飘浮、不干实事、怕苦畏难、贪图玩乐的不良作风。要赶超发展,要干事创业,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是不行的。前段时间的某个星期一晚上,市纪委组织人员到两个县抽查乡镇干部在岗情况,发现这两个县共有51名乡镇班子成员不在岗,走读现象比较严重,甚至还查到两个乡镇的个别干部在打牌赌博。“六条禁令”下了这么久,居然还有人赌博!还有,前不久防汛期间,市防汛办检查各个水库的安全管理员到位情况,相当一部分人打不通电话,有的打通了人却在外地打工,这就说明管理上有问题,有些管理员纯属拉伙凑数,根本不起作用。好在那些小

(一)、小

(二)型水库没出事,万一出了事就不可收拾。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务实的问题说多重要就有多重要,一定要让我们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求真务实、重视细节、务求实效这样一种良好作风。

第四,要把解放思想作为赶超发展的“头道工序”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最近,市四套班子成员都到分管的部门和挂钩的县市区督查解放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总体来看,通过这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搅动了思想、振作了精神、促进了发展。但对取得的成果成效,我们不能估计过高,解放思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加快发展的“头道工序”。要始终做好解放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干部素质相结合这篇文章。实践证明,解放思想绝不是“虚功”,解放思想与经济工作绝不是“两张皮”,解放思想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过程。能不能够和善不善于把解放思想与促进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干部素质结合起来,这是检验一个单位领导者的智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解放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活动,有结束的时候,但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头道工序”,永远不会有结束的时候。下一步,要把解放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并要体现在促发展、见实效上。一要体现在齐心协力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上。我们现在落后主要是落后在项目上,要实现赶超发展,关键在主攻项目、培植财源,出路在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没有大的项目投产见效,赶超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希望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要求全面完成任务。二要体现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优化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通过前一段的解放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部门各单位的干部职工越来越看清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有关部门还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这是好现象。但问题也还是有,最近我们又接到了几起举报,反映有的部门还在乱卡乱罚乱查,有的部门工作拖拉,影响企业办事进度。对此要严肃查处,并予以曝光。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姑息迁就。我们的理念是,不让任何一个投资创业者在宜春受委屈。只有把外地客商引进来投资,让本地的创业者能干成事,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赶超发展才能实现。三要体现在推进改革、增强活力上。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改革:①市直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菅管理的改革。市委常委会已经讨论通过了,市政府也已经拿出了具体方案,马上付诸实施。②融资方式的改革。通过融资方式的改革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包括推进企业上市、争取股份制银行在宜春设点、盘活现有的金融资源、丰富金融产品等等。③人才管理和使用的改革。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局已经在作调查,针对部分单位反映人才奇缺、青黄不接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人才归位、余缺调剂等办法搞活人才使用管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④林权综合配套改革。林权主体改革我们搞得比较成功,在全省创了经验、树了标杆,也得到省委苏书记和省政府吴省长的肯定和表扬。但我们不能满足。林权主体改革完成了,综合配套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方面有些县已经创出了经验,包括建立“三防”协会、搞好林权流转、建立专门的营林造林公司等,都是很好的做法,要在经验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⑤要改进文风政风。文风反映政风,政风反映文风。文风政风问题不容小视,它涉及办事节奏、办事效率问题,涉及到政府机关能不能高效运转,能不能突出重点,能不能让各级领导集中精力抓大事。这里我提“八多八少”的要求:少开会,开短会,多开解决实际问题的会;少讲话,讲短话,多讲管用的真话和实话;少发文,发短文,多发有“干货”的文;少“联系”领导,多联系企业和群众;少搞繁文缛节的迎来送往,多把心思花在工作上;少浮在上面搞遥控指挥,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少搞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多突出重点求突破;少搞没必要的检查评比之类的活动,多为企业、为群众、为基层办实事。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 篇7

南昌市教育局办公室编2008年6月16日

【国际教育】

●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在市政府办公厅呈送的《关于洪礼和副省长在高新区调研时反映的问题的情况报告》(内容:关于解决“南昌国际型学校少,难以满足外籍员工小孩教育需求”等三个问题的举措)上作出重要批示:“慧芬、喜民、晓武同志:几条意见很好,也很重要。每一项办成了,就为南昌人才高地添了一块基石。望将每一项事情落实到人,尽快解决到位,并告我。”(市委办公厅信息处)

●5月30日,罗慧芬副市长召集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外办等相关部门,研究省政府副省长洪礼和5月13日在高新区调研时,高新区企业代表提出的“南昌国际型学校少,难以满足外籍员工小孩教育需求”等三个问题。罗慧芬副市长要求市教育局做好“满足外籍员工子女受教育”工作,一是加强调研,全面准确掌握在昌外籍人士子女教育需求信息;二是寻求合作,与南昌凤凰城上海外国语学校等省外具有招收留学生资质学校联合办学,或邀请境外高水平国际学校来昌办学;三是扶持提高,安排一定数额的帮扶资金帮助南昌现有国际教育学校(国际教育部)做大做强。

●市教育局强化发展我市国际教育措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气开放、诚信图强”城市精神,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方向发展,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加快对外交流窗口学校建设,有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外籍教师聘请和外籍学生招收工作,提高国际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国际学校服务在昌外籍人士的能力。

(一)加强调研,全面掌握在昌外籍人士对国际教育的需求,为其子女享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提供优质服务,使外籍专家一心一意投身于南昌经济社会建设。目前,正在走访省外专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市外经贸委、市外专局、市台办,联合有关部门协助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同时,通过省、市政府门户网站、南昌教育信息网站,公示《南昌市外籍人士子女教育需求调查表》,力求全面、准确掌握在昌外籍人士子女教育需求信息。

(二)认真研究解决南昌现有国际教育学校(国际教育部)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其排忧解难,帮助其做大做强。一是拟安排一定数额的帮扶资金,改善其办学条件。二是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支持,解决其与国际教育接轨的资质问题。三是组织国际学校管理、教辅人员培

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三)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吸引、邀请境外高水

平的国际学校来昌办学,并为其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为在昌外籍人士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服务。

(四)积极协调我市有关学校与南昌

凤凰城上海外国语学校、上海中学等省外具有招收留学生资质学校合作,实行联合办学。

(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有关部门,代市政府起草

关于办好南昌国际学校、服务在昌外籍人士的实施意见。

【义务教育】

●16日上午,以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任组长,省政协教文卫体委副主

任张华东、丁萌任副组长的省政协义务教育调研组一行十二人在市教育局

会议室听取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开

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的情况汇报。市领导罗慧芬、侯捷,市政

协教文卫体文史委主任王健水、副主任徐尤良,市教育局副局长喻水保、助理调研员陈瑜,市财政局副局长万小华和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二十

八中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汇报会。

●16日下午和17日,以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为首的省政协调研组在少

春中学、南昌外国语高新学校、青山湖教体局听取高新开发区管委会、青

山湖政府开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情况汇报,听取4所公办、民

办中小学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的情况汇报,与区、校同

志座谈。市领导李广振和市教育局副局长喻水保、助理调研员陈瑜参加汇

报和座谈会。

【教师教育】

●12日,市教育局召开2008年全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会议,总

结2007年远程培训工作,部署2008年远程培训工作,表彰一批先进单位

和先进个人。熊晓武局长讲话,黄小华副局长作主题报告,邵梅珍副局长

宣读表彰决定,喻水保副局长主持会议。

●熊晓武局长对做好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提

高认识,认清形势,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教育工作。第一,抓好教师教育

工作,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第二,抓好教师教育工作,是提

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第三,抓好教师教育工作,是加快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需要。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不断做实教师教育工作。围绕

一个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支观念新、师德好、师能强、水平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我市各类教育事业又快又

好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用好二个载体。一是用好“现代远程培

训”这个教师教育载体,二是要用好“校本教研培训”的主阵地。搭建三

个平台。一是搭建教师交流的平台,二是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三是搭建

学术对接平台。做到五个坚持。第一,坚持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二,坚持教师为本的理念;第三,坚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第四,坚持把师

德建设放在首位;第五,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策略。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促进教师教育工作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到组织到位。各县区、各级培训机构和学校要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工作职责,实行校长负责制,把教师教育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评之中。其次要做到经费到位。建立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以及政府、学校

和教师个人培训成本分担机制,强化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第三要做到监督

到位。各县(区)、各学校要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

认证制度,形成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

建立一套奖惩标准明晰、评价体系科学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以及充满生机

与活力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培训过程的质量监督。

●黄小华副局长回顾2007年全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全市共

有1467所学校的33312名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9315

人,初中教师9434人,高中教师4563人。参训学校和人数比例分别占学校

总数的100%和专任教师总数的102%。全市参加网上学习人数为21365人,采用过渡方式学习11947人,分别占参训总人数的60.3%和39.7%,教师培

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主要特点和成效:一是远程培训软实力得到提升,学在远程的硬环境初步形成;二是强化过程管理凸显培训效果,采取有力

措施推动远程发展;三是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学习与运用激活

课堂教学。

●黄小华副局长部署2008年全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

(一)高中新课程培训。培训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12门学科。辅导教师培训(7月1日—10

日),通过过程会议系统或远程播放形式进行。班主任培训(7月1日—10

日),通过远程方式进行。教师培训(7月11日—20日),每天5学时,共

计50学时。培训总结(7月21日-26日)。

(二)远程培训。一要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二要落实措施,精细管理;三要加强领导,保障到位。

●新建县远程培训做到“五个确保”: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训有力进

行;做好宣传动员,确保全员自觉参训;制定方案制度,确保培训有序进

行;培训业务骨干,确保培训有效进行;落实培训经费,确保教师无忧参

训。

●西湖区远程培训做到“四保三动”:组织保障、管理保障、师资保障、经费保障;宣传启动、活动带动、常规促动。

●南昌一中远程培训做到“五个强调”:强调校情务求实效,强调学习

抓好辅导,强调计划循序渐进,强调反思重在成长,强调运用突出实践。

●东湖区远程培训管理做到“四促动四加强”:以规划促发展,加强远

程学习的主动性;以考评促学习,加强远程学习的自觉性;以教研促培训,加强远程学习的交流性;以督导促管理,加强远程学习的监督性。

●西湖区远程培训管理做到“五个把握”:把握内容,使资源共享更富

活力;把握学情,使教师发展更有可能;把握学法,使培训过程低耗高效;把握常态,使培训内涵更有价值;把握评价,使专业素养逐步提高。

●新建县远程培训管理做到“四个关注”:关注教师学习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关注辅导教师每一项功能的发挥,关注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的有机

整合,关注远程培训与课堂教学的相互生长。

●南昌十三中远程培训管理做到“四制定”:领导管理思路的制定,学

校工作制度的制定,教师个人学习计划的制定,校本研修方案的制定。

●南昌二十八中远程培训管理做到“六个注重”:注重学有乐趣,变被

动学习为主动追求;注重学有实践,变理论学习为真才实学;注重学有反

思,变单一学习为探索提高;注重学有问题,变书本学习为研究讨论;注

重学有手段,变平面学习为交叉互通。

●青山湖区远程培训管理做到“三个结合”:将远程培训学校教研和全

区课题研究相结合,将远程培训与全区中小学校长双休日培训制度相结合,将远程培训与健全教育评价机制相结合。

●洪都小学校本研修“十条途径”: “群体学习”式研修;“先导小组”

式研修;骨干教师引领教研;不同背景教师组合教研;连环跟进式研修;

教研组辐射研修;联结研修;任务驱动研修;项目合作研修;技术介入研

修。

●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校本教研做到“四开展四提高”:开展网上学习,提高教师新课改意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开展课例

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开展集体备课,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本

栏目信息由职成处提供)

————————————————————————————————

主送:各县区教体局、市直属学校(单位)、企事业办学校、民办学校、机关各处室抄报: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委宣传部

余欣荣书记、胡宪市长、雷武江副书记、周关常委、姚燕平副主任、罗慧芬副市长、侯捷副主席、朱敏华副秘书长审签:金安根编辑:谢金山校对:张雪平

河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8年7月21日 篇8

全 国 妇 联 办 公 厅 编 2005年3月7日

编者按:为了全面推进全国妇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3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为全会党员作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专题报告,深刻阐述了加强法制建设、发展民主政治对于保持先进性、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月28日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全国妇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黄晴宜为全会党员作了题为《保持先进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的党课报告,阐述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妇联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妇联组织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两个报告对于我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这两个报告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05年3月2日)

顾秀莲

同志们: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央决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在中央督查组的有力指导下,在全国妇联党组的统一安排下,全国妇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行动迅速,组织有力,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一个跟不上时代步伐、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政党,就不可能说是具有先锋队性质和保持先进性的党。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五十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志们交流。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亡图存,许多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斗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自那以后,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丝毫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中国人民从长期的探索和奋斗中深刻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全新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变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带领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而浴血奋战的同时,对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到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都是我们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我们党深刻总结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践,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部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重要文献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还要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在立法方面采取的方针是:‚不宜追求制定一些既不成熟,又非亟需的完备、细密的成套的法规,以致闭门造车‛,而‚应当按照当前的中心任务和人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可能与必要,把成熟的经验定型化,由通报典型经验并综合各地经验,逐步形成制度和法律条文,逐步地由简而繁,由通则而细则,由单行法规而形成整套的刑法、民法……‛。按照这个方针,制定了一些保护人民的法律法规:为了妇女解放,废除封建的婚姻制度,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为了反对封建主义,解放广大贫下中农,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度;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在总结‚镇反‛运动经验的基础上,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惩治反革命条例;为了反对腐败,保持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在总结‚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经验的基础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了惩治贪污条例,等等。

1953年,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的社会改革运动基本完成,国民经济从恢复时期到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时期,中央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提出今后‚要逐步实行比较完备的人民民主的法制,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并提出,‚应该加强全体国家工作人员和全体人民的守法教育,加强立法工作和司法工作‛。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

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从而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认真落实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各项规定,制定了关于国家机构、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方面的一批重要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联系制度等一些具体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56年党召开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提出:‚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完成,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国家必须根据需要,逐步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当时对法制建设进行了研究,法制建设包含什么?概括为两句话,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仅是立法,而且要依法。

彭真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不管是属于什么民族、种族、性别和职业,不管是什么社会出身,信仰不信仰宗教或者信仰什么宗教,也不管是不是党员,是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有多高的地位,有过多大的功劳,都应该无例外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他特别强调提出,干部、党员‚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守法模范‛,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级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大,都要严格地遵守宪法和法律。针对当时有些人的错误认识,他明确指出,认为国家机关可以违法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必须反对。

但是,由于对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以及随后在国家工作的指导上出现了‚左‛倾错误,党的八大提出的正确方针没能一贯坚持,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左‛倾严重错误,使建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党和国家的工作、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严重影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提出,‚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放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议程上来‛。邓小平同志总结我们党和国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刻地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出,‚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重演,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并使之成为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首先要抓立法工作。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说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立法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1982年制定了新宪法,五届、六届和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一系列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通则和一系列单行民事法律、刑法、三大诉讼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一批经济方面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涉外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我国法制建设的进展,党中央与时俱进,对法制建设和立法工作,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此,我国立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新阶段的立法任务是,‚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加快经济立法,进一步完善民商法律、刑事法律、有关国家机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立法的重点是‚要抓紧制定关于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法律。同时,还要适时修改和废止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法律和法规‛。1997年,党的十五大根据法制建设的进展,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加强立法工作,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在市场主体方面,先后制定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招标投标法、会计法、审计法、价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在金融方面,先后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信托法等;为了加强农业,根据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先后制定或修改了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乡镇企业法等;制定或修改了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振兴和发展基础产业等方面的法律。

八届、九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104部法(其中,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大都是在这一时期出台的),对57部法进行了修改,通过了8件法律解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2002年,党的十六大回顾了十五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地总结了十三年来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同时明确这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对新时期的法制建设和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要做到‚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强调要‚全面落实‛:‚全面‛就是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包括立法、守法、执法、监督各个方面;‚落实‛就是要求在这些方面都要真正办到。

十六大报告对立法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的立法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就是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重点‛就是提高立法质量。拟定本届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含起草和修订)共76件,其中,宪法及相关法类10件,民法商法类10件,行政法类16件,经济法类14件,社会法类6件(包括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在内),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类3件;起草、成熟时审议的法律草案17件。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不仅将对现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重要法律加以修改完善,而且还把社会保险法、公务员法、农民权益保障法等与妇女权益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作为新的立法项目纳入计划。国务院法制办将一批与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列入了立法计划。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参与制定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通过强化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加大了女职工权益保护力度。中华全国总工会对修订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政策法规提出了建议。民政部在指导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推动湖南、河南、甘肃、西藏、重庆、浙江等地出台地方性法规,对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的名额或比例作出硬性规定,保障了农村妇女的民主权利;起草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管理规定》,下发了《流浪儿童救助教育项目资助办法》。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及相关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司法救济作出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中,加大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力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通过采取向女孩和生育女孩的家庭提供奖励和优质服务,下大力打击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等举措,积极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治理工作。这一切,将使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截至到2004年底,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7件,包括宪法修正案1件,法律26件(其中新制定9件,修改17件),法律解释2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8件。已审议尚未通过的法律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0件(另有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尚未通过的1件)。

在此,还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重要的制度载体。两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难以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如果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没有依法履行好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不是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或者某个地方能单独完成的,而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也才能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工作不断加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在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将其成功的经验制度化、法律化。到目前为止,除现行宪法和宪法的四个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现在,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这些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充分肯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还有一些重要的法律亟待研究制定或者修改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公民权利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我们党之所以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这是因为: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必须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政治史上的一次巨大历史性飞跃。这个历史事实,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充分行使自己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改革和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这个事实,也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愿望也日益多样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协调、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时间还不很长,要建立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任务相当艰巨,需要我们作出长期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规律,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之呈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建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实现全面进步。

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25年前,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73亿美元,2003年已达到14000多亿美元。25年前,中国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2003年已达到8512亿美元。25年前,中国外汇储备为1.67亿美元,2003年已达到4033亿美元。2004年,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仍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年GDP增长9.5%,粮食产品达4550亿公斤,财政收入、税收都增长5000亿元人民币,外贸总额超1.1万亿美元。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四。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作为上层建筑总体上是与我国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党的十五大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治理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纵观当今世界,各种势力的矛盾和较量错综复杂,既发生在经济领域,也发生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冷战结束后,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上的斗争,说到底,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好了,我们才能更有力地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建国前,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就提出,民主是保证我们党不腐败、跳出旧政权兴亡周期率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民主。但必须明确,我们要发展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不是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另一方面,我们在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同时,要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而在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明确要求,包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把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实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决策和管理中去,落实到各项制度和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中去,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这些任务相当艰巨,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除建国前夕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有人称为‚约法‛,实际上是临时性的宪法)外,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宪法,共4章106条。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部宪法,共4章30条。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三部宪法,共4章60条。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第四部宪法,共4章138条。这就是现行宪法。

从形式上看,现行宪法是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实际上则不然,它并不是以1978年宪法为基础的,而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民讨论,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结合起来、统一起来,重新制定的新宪法。这是因为,1954年宪法科学地总结了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以后五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全面地、准确地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一部好宪法;1975年宪法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制定的,它对1954年宪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条文数量从106条锐减为30条,各部分比例很不合理,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反映了那个阶段很多的错误观点,抛弃了1954年宪法中正确的内容,存在着严重问题;1978年宪法是在我们党和国家还没有来得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清理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虽然基本上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但又承袭了1975年宪法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指导思想,存在着明显缺陷。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深入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恢复并根据新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使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精神,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为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在内容上有几个主要特点:

1、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确定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

3、规定中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它确认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赋予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方面,它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机构,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恢复设立了国家主席,国家设立了中央军事委员会。还对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尊严,切实保障宪法的实施,在立法和执法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1982年宪法通过以后,至今作过四次修改,共31条。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宪法修正案,共两条,内容是:(1)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2)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个宪法修正案,共九条,主要是: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这次修改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修改。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三个宪法修正案,共6条,主要是: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写进序言;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第二十八条中的‚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二十多年来,这部宪法既保持了稳定,又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为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新形势新经验,提出《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主张把实践中取得的、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写入宪法,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的作用。为此,去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有14条,主要是: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内容。总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心,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全体公民都要牢固树立宪法观念,要认真学法,才能知法、用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各级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全面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成立84年来,为在中国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焕发建设国家的强大创造力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作风的必由之路。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我们党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明确地把人民民主作为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根本途径,强调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今天,我们党进一步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讲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关键是两条: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二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所以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是最能够把中国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奋斗的民主政治,关键在于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

回顾我们走过的路,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都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一些人士为中国开了很多‚处方‛,核心是两条,一是在政治上搞多党轮流执政、搞‚三权鼎立‛,也就是搞西方那一套政治体制。二是在经济上搞私有化。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要走自己的路,绝不能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经济上,我们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三权鼎立‛,不搞两院制。我们坚持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都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最好的民主政治制度。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形成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国家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所有这些,都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实发展是历史发展的继续。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我们要积极借鉴,但不照搬别国政治体制的模式。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遵循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二)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5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是共产党执政的制度载体,是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要从制度上实现和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失去了灵魂,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可能丧失。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从制度和法律上维护和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在国家政权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各级政权机关,包括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都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权组织中任职的中共党员,要强化党的意识和执政意识,自觉遵守党的决议和纪律,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接受党的监督。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就是要保证社会主义的国家权力始终依照人民的意志来行使,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从制度上加以确认和规范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如何运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组织形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但是,也要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制度和形式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制度和形式,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解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问题。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与国家政权组织的关系。要按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和宪法的规定,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国家权力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使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告诉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发挥的越好,党的执政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越有保障。

(三)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党的先进性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决定着党能否在历史舞台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也决定着党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能否不断地走向兴旺发达。

在过去的8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广大人民的前列,也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以自己正确的路线纲领和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胜利地完成了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任务,当之无愧地确立了时代先锋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模范行为,在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创立了新的功绩。80多年来,我们党虽然也走过曲折的道路,但都是自己纠正了错误,因而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保持先进性依然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放眼世界,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不断深化,人类的社会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时代在进步,文明在升华。这种加速奔腾的潮流,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中国共产党要保持生机活力,把自己建设成为经得起任何风险和考验的党,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作用,就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刻认识时代进步的方向,继续保持在人民群众中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充分发挥先锋队的作用。惟有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有生命的活力,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不断推动历史的进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也是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党在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局势,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的前提、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才有资格代表人民执政,也才能够为人民执好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坚持依法执政,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实现形式。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将坚持依法执政作为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举措,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政治保证。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直接领导和控制着国家政权。党坚持依法执政,就是党依法领导国家,依法掌握和控制国家权力。因此,党能否坚持依法执政,直接影响着国家权力能否依法行使。只有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才能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运作,保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证司法机关司法公正。

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必须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个执政党,一个直接掌握着国家权力的党,最大的危险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滋生腐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防止出现超越法律的特权。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这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基本特征。党在国家政权中居于领导地位,并通过宪法和法律,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依照法律从事对全体社会成员产生约束力的国家管理活动。

党的领导方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时候,党作为革命党,主要是依靠政策,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党现在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作为执政党,尤其是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党的执政方式必须有所前进、有所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党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党的执政条件变了,任务变了,执政方式也要转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党要长期执政,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使党的执政方式体现和代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先进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坚持依法执政,是我们党顺应时代的民主法治潮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选择。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以后,党委领导的作用第一条就是应该保证法律生效、有效。没有立法以前,只能按政策办事,法立了以后,就要坚决按法律办事。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们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处于领导地位,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施领导的法治化。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是互为条件的,政治发展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为政治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持。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更加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也是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越来越完备,其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也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

同志们,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党代表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 13亿人民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任务而不懈奋斗的现实要求。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形势的发展、责任的重大,要求我们党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刻认识时代进步的方向,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不断推动历史的进步。因此,中央提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把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搞好,使我们党真正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保持先进性 体现时代性 富于创造性 更好地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005年1月28日)

黄晴宜

同志们:

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会是第一批单位。胡锦涛总书记在1月14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报告,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命题,内容非常丰富、思想极为深刻,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下面,我结合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报告和中央精神,就妇联组织如何保持先进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认识,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是深刻理解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二是正确认识妇联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是切实把握妇联组织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四是确保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落到实处。

一、深刻理解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在全党6800多万名党员、3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与任务,深入研究党员队伍状况的基础上,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展的一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集中教育活动,涉及全党、政策性强、任务繁重、意义重大。

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们党建党80多年来的历史,也是高度重视、艰苦探索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史。党在建立之初1922年的二大上,就对党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从总体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是集中在‚革命‛上,共产党人以其最坚决的革命精神和最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全中国人民心中树起了先进性的巍巍丰碑。建国以后,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长期执政党,要求共产党员全身心地投入巩固新政权、建设新社会,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之中。面对执政带来的新考验,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要求,1950年党开展了整风运动,1951年到1954年进行了整党运动,1960年开始在全党开展大规模轮训干部。当然,由于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失误,在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如1957年的整风运动,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1963年的‚四清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十年**,由于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等方面的错误,都没有取得应有的增强党的先进性的效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新形势与新任务面前,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的重大问题,并在思想上、组织上、纪律上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共产党人的创新魄力和勇气,在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新途径,采取了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党员思想等重大战略举措,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不断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深刻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回顾80多年的光辉历史,党在先进性建设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今天,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从新的实际出发,对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这一成功经验的运用,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开创党建新局面,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二,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衰败的深刻教训,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先进性建设。目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我们党也正面临着许多新的严峻挑战和考验。从政治上看,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各种力量进一步分化组合,但围绕多极还是单极的斗争依然十分激烈;全球范围内的局部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天下并不太平,前不久发生的8名中国人在伊拉克遭绑架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地企图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我进行渗透,并不断利用台湾、香港、西藏和所谓的人权等问题制造麻烦。从经济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虽然可望保持增长态势,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更加突出,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拥有200万党员时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在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丧失了长达74年的执政地位,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纷纷丧失。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西班牙人民党、印度人民党等一些大党老党也接二连三地丢掉政权。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政党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丧失了自己的先进性。先进性丧失了,民心也就丧失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这些惨痛的教训,对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重要的警示。面对国际风云变幻,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成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始终不渝地保持党的先进性,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形势;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必须始终不渝地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在时代前进的进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先进性建设。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5年,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从容地顶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带来的压力,稳健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巧妙地应对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效地制服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取得了2003年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顺利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这15年,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奇迹,GDP年均增长率达9.3%,居世界第一位,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3000美元的新台阶攀升;外汇储备翻了40多倍;对外贸易总额上升到世界排名第六位。这15年,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近170个,先后有近200人次的外国元首访问我国;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这15年,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像‚高峡出平湖‛、青藏高原修铁路、南水北调等几代人的梦想都已变成了现实,国家总体上实现了安定团结、繁荣稳定、政通人和。但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如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很大,农村有近三千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有上千万人失业、待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搞得好,我们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地向前发展;反之,则有可能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社会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拉美一些国家就发生了这样的问题。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趋利避害,带领全国人民维护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党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对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大考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教育全党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使我们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四,党自身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先进性建设。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从总体上看,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的主体是好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涌现出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一大批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近年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80%以上是共产党员,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队伍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截至2003年底,我们党已有6823.2万名党员,也就是每19个公民中就有一位共产党员,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位共产党员。其中,党的十四大以来入党的有2333.3万名,35岁以下的党员有1529.7 万名,新党员、青年党员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些在给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党员的教育管理任务更加繁重、更加紧迫。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其中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如,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不牢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主要表现为‚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信心危机‛,对马克思主义不相信,甚至有的‚不信马列信邪教,不信科学信迷信‛;一些党员对改革发展大局认识不清,对党和政府悲观失望,丧失革命斗志,精神萎靡不振,组织纪律松懈,宗旨观念淡薄,有的党员已不觉得自己是个党员,群众也不觉得他像个党员;极少数党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党员身上,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纵观党的历史,每一次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党员队伍状况都会有一个大改善,党的事业都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要求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目的就是要切实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总之,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都是势在必行、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

二、正确认识妇联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央要求,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促进工作。我们要深刻理解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妇联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一步,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妇联工作就促进一步。

妇女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长期以来,妇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妇女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事实证明,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党的领导是坚定不移的,服务大局是主动有为的,促进妇女发展是卓有成效的,维护妇女权益是不遗余力的,扶贫济困是满腔热忱的。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带着对妇女儿童的深厚感情,任劳任怨、脚踏实地、默默无闻、辛勤工作,总体上是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实、能战斗的队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妇联组织要更好地履行职能,切实发挥好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就必须教育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性观念,明确目标任务,发挥模范作用,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各项工作之中。

上一篇:心理学上的应对方式下一篇:撰写专利申请书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