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 〔2011〕2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

2024-07-21

豫政 〔2011〕2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精选5篇)

豫政 〔2011〕2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 篇1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

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意见

豫政 〔2011〕2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对缓解资金制约、优化投资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富民强省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等文件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市场准入方面,在具备资质条件和达到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新增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资源,凡能够利用社会资本投入的,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投入,政府性资金主要通过补助、贴息、奖励、购买服务等方式,结合其他利益补偿手段,保障投资者获得合理收益。

(二)创新体制机制,为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土地供应机制,通过将社会事业项目用地统一纳入规划、以多种方式途径,依法帮助民办机构解决设立和发展中的用地问题;创新人才流动促进机制,通过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等方式,帮助民办机构解决人才引进中的问题;创新价格和收费审批备案机制,保障社会投资获得合理回报;创新融资政策机制,帮助民办机构解决在利用抵押、质押方式取得信贷支持时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融资公司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通过市场运作实现政府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直接融资规模偏小等难题。

二、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按照“非禁即准、一视同仁、竞争择优、合理回报”的原则,充分利用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等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以下领域:(一)城乡建设领域。积极引导、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城镇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公共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与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建立健全与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相适应的特许经营制度、价格形成机制、财政补贴机制和政府监管体制。对新建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通过投融资公司,运用BT(建设-移交)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对新建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运用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对已建成的国有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通过TOT(转让-经营-移交)模式向社会转让产权或经营权,筹集资金用于建设新的项目。改进各级政府建设资金投入办法,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积极性。支持省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组织实施“百亿城乡筹资计划”,推进产业集聚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工作。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府对村民筹资筹劳总额的奖补比例提高到50%,鼓励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赠赞助和集体经济投入。支持社会资本通过招标、投标形式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对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治理者的治理权和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

(二)水利建设领域。对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等综合开发任务的大型水库,政府可将供水、发电等收益权拍卖给社会资本,将拍卖所得用于工程建设;对不承担防洪调蓄任务的中小型水库,除移民安臵由政府负责外,工程建设和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经营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社会资本直接投资河道治理,并享有旅游、供水经营权和沿河土地开发权,或由政府拍卖旅游、供水经营权和沿河土地开发权,筹集资金用于河道开发治理。对社会及个人投资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健全收费补偿机制和政府补贴制度。对小塘坝、机电井、灌渠、小型泵站、小流域治理等建设项目,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清晰归属,明确权责,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三)交通建设领域。支持交通领域投融资公司与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交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BOT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铁路、公路建设,并可通过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等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以授权经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站房、地铁站、机场航站楼、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运输场站等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场站建设。充分利用道路、桥梁、公交车、长途车、列车、飞行器的冠名权,以及交通沿线和车(机)身广告权等筹集社会资本发展交通。向社会资本转让铁路、公路、机场等优质资产或股权,转让收益投入交通项目建设。

(四)能源建设领域。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煤层气(煤矿瓦斯)勘查和抽采利用,以及成品油管道、油库、加油站等油品储运设施建设。对地方燃气支线和加气站实行招标竞拍、特许经营。政府通过贷款贴息、电价补贴、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光伏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对采用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节能服务公司给予奖励。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规定条件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项目中的增值税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五)保障性住房领域。发挥政府在制度建立、建设规划、项目选址、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各种资金和各类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中长期贷款,引导企业债券、保险资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对社会资本投资建成的公共租赁住房,可由政府长期租赁并向供应对象转租,也可采取“公商搭配”办法,对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政府允许其建设一部分商品住宅,以商品住宅收益保障公共租赁住房投资获得合理收益。政府安排的公共租赁住房资金,可用于社会资本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助和贷款贴息。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及建成后占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公共租赁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建造或购买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免征契税、印花税,对经营公共租赁住房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等其他保障性住房和参与棚户区改造。

(六)教育领域。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购买服务、BOT、BT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建设培训、实训基地设施,特别是到贫困地区和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办学。民办学校在土地使用、水电配套、税收、招生等方面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相同的政策,教师在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学生纳入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资助体系。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政府根据接受委托学生数量和当地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水平拨付教育经费,并可根据学校申请为其选派一定数量的在编教师。在全省各级示范性学校建设中,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社会反响良好的优秀民办学校。县级以上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安排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探索民办学校用非教学资产作抵押和学费收费权作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为民办教育提供捐赠或设立专项奖励与发展资金。

(七)医疗卫生领域。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医疗机构。各地在制定、修订和调整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区域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和其他医疗卫生资源配臵规划时,要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改制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当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院同价,并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医疗服务、药品价格政策,对其提供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相应补偿。营利性医疗机构按规定交纳企业所得税,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自主定价,免征营业税。将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程序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服务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报销政策。各地要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房屋建设、城市配套、设备购臵及人员培养等方面,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积极扶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科研立项、学科建设、大型医用设备配臵、信息获得、融资、医护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享有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八)社会养老和福利领域。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主体、市场推动的投入和运行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综合福利院等机构。对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或组织,可在建设期按照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土地租期等指标给予建设补贴,或在运营期按照床位数、收养人数、入住率等指标给予运营补贴。对安排入住城镇“三无”(无依无靠、无法定抚养人、无稳定经济收入)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省级以上老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中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以及生活困难的其他老年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资助。鼓励社会力量利用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组织闲臵土地、场所和设施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扶持范围。(九)文化领域。研究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从事广告、印刷、演艺、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影视制作、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出版物发行、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活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影剧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在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场次补贴、项目补助等多种方式,鼓励文艺团体从事文化产品创作和深入基层开展文艺演出。支持实力较强的文艺团体建立全国性演出信息平台,开拓省外市场。对获得国家级大奖的文艺团体和文化人才,政府给予奖励。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从事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等活动。

(十)科技研发领域。省财政对经认定的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给予补助,对获得国家级研发中心资格的给予配套经费支持。省级财政科技经费优先对建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的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3%以上的企业给予支持,重大科技项目经费优先对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企业给予支持。对财政支持的竞争性科技项目实行公开征集遴选,民办科研单位与公办单位同等待遇。允许民办科研单位参与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招标。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鼓励省辖市、县(市、区)安排相关资金,扶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融资公司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将具备条件的国有资源、资本、资产、资金注入重点投融资公司,支持其充分利用信贷和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融资。上级财政补助以及本级财政安排的建设类专项资金,符合投融资公司经营范围的,可以改为资本金注入,壮大投融资公司实力。探索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优质资产注入投融资公司,依托其稳定收益发行债券,优化投融资公司债务结构。推动政府投融资公司以参股、控股方式引导社会资本介入我省重点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加快推进投融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治理结构建设以及与财政之间的“防火墙”建设,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

(一)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对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适当增补资本金;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支持业务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支撑作用较强的民营担保机构规范经营、做大做强;鼓励社会资本参股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争取到2015年,全省各县(市)至少有1家资本金在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支持加入行业协会、商会的民营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下,出资建立行业内融资担保机构,解决会员融资担保问题。完善担保机构的信用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支持全省再担保体系建设。

(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新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当地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或开办费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县(市)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国发„2010‟13号文件关于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等规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在当地发放贷款政策,探索通过创新担保机制、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和财政奖励制度等,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质押贷款办法。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发更多农业产品交易品种。探索设立农畜产品中远期交易现货市场。支持设立农村信用社专项风险补偿基金。

(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后备企业,财政涉企资金可优先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及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中期票据、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短期融资券,省、省辖市政府给予发行费用补贴。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

(四)鼓励金融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来豫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后台服务机构和分支机构的境内外金融机构,由省及所在市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用房用地优惠等支持政策。对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开展业务创新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基金、交易所等机构,由省及所在市政府按贡献大小给予奖励。对为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投资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的,提高奖励比例。各级政府要安排小企业贷款奖励、补助和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调整优化评价体系,根据商业银行对我省发展的贡献度确定财政专户资金存放银行。支持社会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和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支持组建省级股份制银行、农业保险公司和联合产权交易所。

五、完善保障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管办分离”改革,为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创造平等环境。完善支持社会事业单位改制的财政政策,对改制单位可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一定期限内财政支持力度不减小。对社会事业领域的民办与公办单位实行平等的财政支持政策、平等的用地政策、统一的税费政策和行业管理政策,建立合理的投入回报机制,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二)改进政府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并建立健全投资政策和信息发布制度。分类明确社会事业领域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机构界定办法,落实有区别的注册登记和政府支持政策。比照现有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境外、省外资本投入的社会事业项目给予奖励,并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三)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各类投资主体规范产权制度和财会制度,强化信用基础。在现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价系统基础上,整合各政府部门掌握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机构信用信息资源,推动建立开放共享的信用档案和数据库。对信用度较高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机构,在融资、担保、贴息、推荐上市、土地使用、发行债券等方面给予支持。开展区域信用评估,促进各地优化信用环境。

(四)制定配套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尽快清理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文件规定,及时公布清理结果。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省政府将对各地、各部门贯彻情况进行评估。

豫政 〔2011〕2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 篇2

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通知

云政发〔2011〕247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促进我省民间投资进一步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民间投资在我省“两强一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重要作用

(一)切实提高对民间投资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省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总量逐步攀升,领域不断拓宽。2010年,民间投资总量达到279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6%,民间投资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但是,我省民间投资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准入门槛高、投资渠道窄、资金融资难、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相对差等问题。“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关键时期,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有利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着力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障碍,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开放结合起来,与转变职能、优化发展环境结合起来,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二)加快确立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除政府投资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外,其他领域要加快确立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十二五”期间,民间投资要成为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投资主体,在多数行业发挥重要作用;要确立民间投资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主体地位,部分科技创新活动由民间投资发起或者参与,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

二、全面开放投资领域

(一)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所有领域一律向民间投资开放,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落实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环保、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金融、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教育、卫生、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商贸流通、政策性住房等领域的政策。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民营企业投资鼓励类产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的项目,享受项目资本金低限政策。鼓励个人或者法人依法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创办民营企业。允许新设立的私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年内分期缴付,其中,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可在5年内分期缴付。分期出资设立的公司,全体股东首期出资在达到《公司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前提下,合计达到20%即可。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一律不受资金限制,且无需审验注册资本金。落实国家放宽金融机构股比限制的规定。对连锁经营企业设立,全资或控股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可按照非法人分支机构进行注册登记。

(三)创建民间投资进入途径。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民间投资进入的具体措施,畅通进入渠道。实施股权出让,政府出资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新建的重大交通、能源等项目,要吸收一定比例的民间资本参股,向民间资本出让部分股权。组建投资基金,对投资额大,规模门槛高的铁路、港口码头、航空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组建股权投资基金,以基金形式参股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创业投资基金,并鼓励投资于孵化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发行建设债券,继续扩大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市政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债券发行规模,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推行业主招标,市政公用设施等可以向民间资本转让经营权,建立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投资业主、运营业主招标制度,健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实行综合补偿,民间投资参与土地整治、新能源开发、公共交通、城乡供水、福利机构建设等领域,由政府进行综合补偿,享受与国有资本同等的优惠政策;外资享受的政策,民间投资同等享受。

三、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一)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鼓励民间资本加快存量调整,积极利用产权市场,以资产、资源、品牌、技术和市场为纽带,通过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集团化公司。

(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资本的比例,加快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步伐,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参与其分离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已改制为国有控股和参股的企业,可通过产权交易、资本出售、增资扩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支持有条件的省属国有企业推出优良资产,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

(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民营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和驰名(著名)商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扶持与“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研院所与大企业的战略联盟、与中小企业的紧密合作,支持不同企业合作成立企业技术联盟。帮助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申报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及工程实验室。鼓励民营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实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并积极推荐争取国家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技术攻关,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方式进行技术改造。

(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开发战略资源,建立国际销售网络。支持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支持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组成联合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资源、劳动力和产业基础优势,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加强境外能源、矿产品等资源的合作开发与利用,发挥民营企业各自优势开展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健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发展平台和综合服务。建立省直部门境外投资工作协调机制,在融资保险、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便利。

(五)引导民营企业集聚发展。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以优势产业为主线,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引导民营企业向产业园区和各类开发区集中,鼓励民营企业在产业园区和开发区建设或租赁标准厂房。

四、全面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一)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制度建设,在制定涉及民间投资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要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及其他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为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完善公平公开的投资政策。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项目年度计划时,要积极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把民间投资重大项目列入重点项目库统一协调。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申请各类政府补助资金以及国外贷款。采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民间投资的农业开发、技术创新和改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教育、社会福利、文化产业、体育事业、商贸流通业等项目给予补助。

(三)认真落实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产品进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鼓励民营企业服务进入政府采购领域,鼓励云南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云南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确定的市政公用产品价格调整政策。民间资本投资的市政公用设施和民生工程,享受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收费减免政策。

(四)用好用足优惠的税收政策。企业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规定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民营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民营企业经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娱乐业营业税税率全部调整为5%。企业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低于税法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税法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国家出台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新政策执行。

(五)实施更加灵活的土地政策。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用地,除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外,凡符合《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21号令)、《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06〕114号)和《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第9号令》规定的,可采取协议、划拨方式提供土地。国土资源部门在每年土地出让计划内对各工业园区(基地)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利用指标,用于中小企业的开发利用。土地出让金可分期缴纳,分期缴纳期限原则上

不超过1年,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经确定的省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以在产地对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以及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工业项目,在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基础上,可按照有关规定适当降低土地出让底价。鼓励民间投资项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集约节约用地,对于新增工业用地,其建筑容积率高于对应的控制指标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利用企业自有存量土地进行建设、提高建筑容积率的工业用地,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六)改善融资环境。着力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突出的银行加快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改进服务方式,开发贷款新产品,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比重,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专营部门。加大民间投资信用担保支持,逐步扩大民营企业贷款担保规模,建立省、州(市)、县(市、区)共同参与的全省再担保网络体系,加强银保合作,完善再担保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对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激励与补偿机制,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对民营企业的收费标准,拓宽担保范围,创新担保方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各级分支机构中小企业信贷专营部门有效开展服务。支持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利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直接融资。民间资本投资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重大项目,探索以项目直接融资,允许以收费权抵押、项目资产折价抵押、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方式进行筹资,鼓励采取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基金融资等方式进行融资,创新信用方式,积极探索无形资产质押、定单质押、保理业务等融资服务。对发展前景好、具备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列为省重点后备上市资源,全省各级各类有关专项资金给予优先扶持,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大力发展全省统一的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地方产权交易机构作用,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融资和股权转让业务提供服务。

(七)规范民间投资行为。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同时,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督促民间投资主体履行建设程序,严格遵守产业政策和环保、土地、金融、节能、质量、安全等规定。指导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产权、财务、用工制度等,依法经营。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树立诚信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五、努力提升民间投资服务水平(一)进一步清费减负。加快做好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工作,严禁继续收取或变相收取国家、省历年取消和停收的收费项目,及时在政府网站公示现行的国家和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凡未列入国家和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的项目一律取消,省以下各级政府一律不准设置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任何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国家规定向企业收费、罚款、集资、摊派等,凡未持收费许可证收费的,民营企业有权拒缴。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收费政策的最低标准。规范质押登记部门收费行为,登记部门不得强行要求抵押人到指定的评估机构对抵押资产进行评估。

(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推行公开化、规范化的“并联审批”,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积极运用网上咨询、申报和审批等手段,为民间投资者做好服务。

(三)及时公布投资信息。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及时公布重点领域的发展建设规划、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的调控目标、主要调控政策等政策信息,引导民间投资行为。统计部门要改进对民间投资的统计方法,完善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民间投资状况,并定期发布。

(四)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对以民间投资为主的重点行业和产业集聚区,全省县级以上政府要积极推动设立行业协会和商会,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在支持产业发展、促进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鼓励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社会组织等自律性组织,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现有投资咨询、评估、会计、律师、设计、监理、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推动建立以法律咨询、技术支持、信用担保、资金融通、产权交易、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帮助民间投资者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会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同时,将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统一纳入全省企业信用查询、发布和评价系统。

(五)建立监督机制。全省县级以上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投诉办公室(中心)应当受理、调查和处理民间投资者的投诉,井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者和有关行政部门;民间投资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县级以上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投诉办公室(中心)或者其他主管机关投诉,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民间投资者认为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制定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反映。

(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民间投资的重要意义,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国家和我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和措施的宣传力度,使民营企业了解政策、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效果和作用。对阻碍民间投资的人和事进行舆论监督和公开曝光。

豫政 〔2011〕2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 篇3

琼府〔2011〕33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省民间投资加快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我省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形势下,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对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市县、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 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务实,把我省民间投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使民间投资在全面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坚持公平待遇原则,确立民间资本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凡是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投资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向投资者开放的领域,不得单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凡是给予国有资本和外商投资的政策待遇、投资优惠措施,民间资本均可同等享受。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各类先行先试项目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促进各类资本平等竞争;暂时必须由国有资本独资经营的,应创造条件逐步引入民间资本。

(二)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国有资本加快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投资空间。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集中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三)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展民间资本投资空间。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和地域限制,下力气清除阻碍民间资本进入的各类障碍。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培育形成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

(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思路,探索建立多元化交通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等项目。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等形式逐步将高速公路优良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完善股权结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和经营。在全省公路建设规划指导下,市、县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公路投融资方案,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相关公路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西环铁路、博鳌机场等项目建设,并将引进民间资本作为拟建西部机场筹资方案的重要内容。规范专用码头建设,给予港口公用航道建设维护合理补助,增强民间资本投资公用港口码头的积极性。

(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参股或租赁经营等方式参与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小水电、城镇水源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海防、城防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水果、瓜菜、南繁育种等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畜禽、水产养殖场和远洋捕捞船队,参与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现代农业服务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多种形式的扶 贫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海防林、商品林建设和立体林业经营。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市场方式参与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等项目建设,探索民间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六)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积极争取南中国海油气资源开发向民间资本开放,为民间资本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支持民间资本以参股、合作等方式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商业石油储备库、成品油储备库。〖HTK〗

(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积极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公开招标投标形式参与土地整理、复垦等工程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矿业权市场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进一步完善我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制,通过省地勘基金的财政投入开展基础性找矿工作,降低勘查风险,吸引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风险勘查市场。制订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产业政策,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

(八)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产品价格和收费制度改革,改进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规范的政府监管和财政补贴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供水、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研究制定建立健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的实施办法,规范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运营主体招标制度,保障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渠道顺畅。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 制,对道路、桥梁、路灯、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可将其养护、维修、保洁等服务作业推向市场,引进民营专业化公司,促进市政公用事业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拓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地区公用事业领域的渠道,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点村、镇和集市贸易中心的公用事业的建设和营运。

(九)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土地、税费、融资等相关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改组和兼并重组。支持符合资质的民办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定点服务。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引进高端人才、先进设备和技术。鼓励医疗人才资源依法在公立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指导民营医疗机构认真执行医疗保障制度和有关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保证医疗质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多元的医疗卫生服务。

(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合等多种形式兴办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研究制定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全面落实对民办教育的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财政资助、信贷支持和人才鼓励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障民办教育财产权、收益权。研究制定民办教育管理办法,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模式,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和 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

(十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采取用地保障、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税费优惠、信贷支持和政府购买等多种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康复、托老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凡符合法定的划拨用地条件或协议方式出让土地的,可以划拨或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全面落实民办非盈利社会福利机构的各类税收减免政策和收费优惠措施,支持民办非盈利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壮大。大力支持民间资本积极兴办盈利性福利企业,鼓励发展养老福利产业。

三、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海南优势和特色产业领域

(十二)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合作等形式参与精品旅游景区、特色旅游主题公园、文化名街和旅游风情小镇的开发建设;参与滨海景观大道、滨海公园、观光火车轨道、房车营地、邮轮母港、游艇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电子商务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参与西沙旅游和无居民岛屿旅游的开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度假、休闲、运动、体验、探险等旅游项目,发展邮轮、游艇、帆船、帆板和房车旅游等新兴业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轻型水上飞机、游艇、房车、高尔夫用品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开发具有我省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食品、服饰等旅游商品。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旅游酒店业、餐饮业的连锁经营和名牌创建,扶持民间资本兴办旅游研究、规划、设计和旅游教育、培训等旅游服务咨询机构。

(十三)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现代物流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参与洋浦保税港区、海口综合保税区等现代物流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以琼北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建设,投资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沿海渔港水产品批发市场、储藏保鲜服务设施、冷链物流系统、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和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等项目。支持民营批发、零售企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商业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参与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业。

(十四)支持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入股农村信用社。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提供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简化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民间资本设立的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除有明确政策规定外,同等享受有关政府对信用担保公司风险补偿、资本金注入和借款等优惠措施。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发起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创业 投资基金。

(十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信息软件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完善覆盖全省的高速、宽带、大容量信息基础网络。采取增资扩股、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我省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和“三网融合”工程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进入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和运营领域,参与国际网络领域交流合作,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民间资本发展软件产业,积极参与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发展服务外包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开发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十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体育产业。鼓励民间资本从事广告、印刷、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影视制作、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出版物发行、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活动,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投资生产体育、文化用品,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体育场馆、健身房(室)等文化体育设施。支持民间资本开发与国际旅游接轨的文娱体育项目,兴办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演出、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参与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集设计、加工、制作、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动漫影视娱乐产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海洋文化、体育产业项目,开发包含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高附加值文化艺术产品,扶持民间演艺团体打造精品剧 目。

(十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博鳌核心区、各类会展中心等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度假旅游、热带农业、海洋、航天、药业和高尔夫等为主题的会展业。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各类商务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民营法律、会计、审计、评估、咨询、租赁、广告、代理等服务机构,鼓励民间资本从事调查论证、形象设计、战略策划、投资顾问、公证等服务专业,建设海口等城市的商务服务集聚中心。

(十八)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旅游房地产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开发旅游房地产,建设富有我省特色、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房地产项目,重点发展以星级宾馆、度假村、主题公园为主体的专业型房地产和满足避寒、疗养、养老等不同需求的产权式度假酒店及酒店式(租赁式)公寓等,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分时度假酒店经营及房屋租赁经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等政策性住房,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旧城区、旧住宅区改造,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垦区、林区和水库移民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

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十九)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促进产权合理流动,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并在政策指导、信息交流及资金扶持 等方面提供帮助。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强做大,着力培育和发展具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集团化公司,对有突出贡献的龙头骨干企业给予奖励。

(二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优势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引导民营企业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资产处置、债务处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依法妥善安置职工,保障企业职工的正当权益。

(二十一)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完善我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为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我省各类科技研发项目,扶持民营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技术人才培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承担军工生产和科研任务。

(二十二)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制定支持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的政策和措施,完善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的盈利模式,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参股昌江核电配套项目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开展技术创 新,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投资建设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投融资环境和服务环境,为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二十三)实行最宽限度市场准入政策。实行“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政策,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领域和行业,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外,可依据实际情况,对民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注册条件适当放宽,对科技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等创办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注册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二十四)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财政支持政策,各类投资主体在获得政府财政支持上享受同等待遇。除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外,凡我省制定的涉及行业、领域的财政支持性政策措施,包括省、市县政府建立的各类政府性鼓励政策、产业引导基金、企业发展资金、奖励措施等一律适用于民间投资,政府性资金通过参股、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各级政府及部门在安排财政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等政府性资金时对民间资本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视同仁。对由以民间投资为主承担的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各级政府要积极协助项目业主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并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

(二十五)实行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土地供应政策。各市、县人民政府在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时,应合理安排民间投资项目用地指标,依法及时审批用地。引导和支持民间投资项目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民间资本投资营利性项目应当通过土地市场招、拍、挂的形式参与公平竞争获得建设用地;对民间资本投资非营利性的项目,可按照规定依法以划拨形式供应土地。尽快研究制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性质项目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办法,支持民间投资进入教育、医疗、文化、公用事业、养老服务和福利事业等领域。

(二十六)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按照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原则,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现行政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给予民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技术开发费,以及通过具有公益性税前扣除资格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捐款,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在税前扣除。民族自治县政府对本县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可以减征或者免征。民营企业涉及的费用征收标准设有幅度的,一般取下限;规定分多次收取的费用,不得强迫企业一次性缴纳;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应当及时调整或者取消。严禁向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国家和省政府依法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实行目录管理,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市、县以下政府以及省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涉企收费项目,一律取消。

(二十七)进一步完善价格扶持政策。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属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由企业依法自主定价,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企业自主定价权。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属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听取有关企业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充分考虑民间投资的合理回报问题。加快推进公共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价格与收费改革,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落实现代服务业企业用水(桑拿、洗车等特种行业除外)、用电、用气与一般工业并轨的价格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

(二十八)实施统一、公平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平等竞争、合理流动的机制,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课题申报、业务培训、教龄工龄计算、评先选优、户籍管理、子女就学以及因商务和技术交流需要办理出国(境)手续等方面,确保民营企业、员工享有与国有单位及人员同等的待遇。(二十九)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省和市、县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民间投资的融资担保制度和相关扶持政策,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融资租赁和股权质押、收费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三十)增强政府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责任。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列席各级政府的重要经济工作会议制度,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重大经济政策和部署重大经济工作时,认真听取、积极采纳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省和市、县政府定期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建立政府赔偿、补偿制度,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作出的承诺、行政许可等决定,不得随意改变,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原因给民营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赔偿、补偿。规范行政检查行为,执法部门应当统筹安排检查计划,各类检查必须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进行,不得随意向民营企业下达停产、停业、停电、停水以及封查企业生产经营账户等决定。严厉打击扰乱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投资者和经营者财产及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场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凡因社会治安问题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对企业保护不力的责任。

(三十一)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统计部门要将民间投资的统计列入专项业务工作,切实加强民间投资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工作,定期发布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反映民间投资状况。投资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投资政策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项目合作、招商引资等信息,引导民间投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为民间投资提供法律、政策、财务、金融、技术、管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服务。在搞好服务的同时,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切实指导和督促民间投资主体履行投资建设手续,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用地、节能以及质量、安全等规定。 各市县、各部门要深入研究民间投资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实际和本地区、本部门的新问题,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尽快研究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对我省已经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要总结经验,完善规则和程序,方便操作,进一步加大实施和落实力度。对在实际工作中促进民间投资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并上升为规范性文件。对一些向民间投资开放空间较大的领域,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城市公用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具体实施办法。同时,有关部门要对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凡与本意见要求和精神不一致的一律废止。

豫政 〔2011〕2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 篇4

【发布文号】豫政 〔2008〕1号 【发布日期】2008-01-08 【生效日期】2008-0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财政国税地税系统的通报

(豫政 〔2008〕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2007年,全省各级财政、国税、地税部门抓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时机,依法组织收入,强化税收征管,坚持均衡支出,确保重点支出,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年一般预算收入850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800亿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1%以上”的目标任务。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省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增收183.1亿元,是收入增加最多的一年。国税部门完成税收收入804.56亿元,增长26.2%;组织地方收入190.11亿元,增长31.3%。地税部门完成税收收入483.4亿元,增长32.8%;组织地方收入379.2亿元,增长32.8%。全省完成地方税收收入624.5亿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2.5%,比2006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全省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增支427.3亿元,增长29.7%,为调整预算的97%,支出增加额和完成预算进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支出规模由全国第六位上升为第五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此,省政府决定对全省财政、国税、地税系统予以通报表彰。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财政、国税、地税部门恪尽职守、狠抓工作落实的精神,进一步在全省营造自觉服务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氛围。各级财税部门要再接再厉,继续坚持依法征收,强化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为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一月八日

豫政 〔2011〕2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 篇5

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

实施意见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2〕5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扩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有利于建立竞争和互补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努力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

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

省发展改革委 省卫生厅 省财政厅 省商务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2〕19号)精神,促进我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就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品牌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建立起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竞争有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到2015年,力争全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的20%左右。

2.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共同发展原则,发挥政府规划和市场机制作用,合理配置资源,鼓励和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坚持完善政策、促进公平原则,完善和落实鼓励政策,营造非公立医疗机构良好发展环境,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坚持提升质量、优化服务原则,把服务社会、保障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依法监管、规范有序原则,强化政府依法监管职能,增强规范执业意识,促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二、放宽准入范围

3.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营方式可以是独资,也可以是合资等形式。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基金会及个人等各类社会资本举办具有慈善性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互补发展。支持举办中医、康复、护理、老年病等特色专科、特需医疗服务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4.统筹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将非公立医疗机构统一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定和调整规划时,要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留有合理空间。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并鼓励其做大做强;社会资本在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区域举办医疗机构,相同条件下优先予以办理。

5.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比重,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部分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可先行试点。优先选择并支持具有办医经验、社会信誉好的社会资本通过合作、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出台相关办法。

6.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省卫生、商务部门批准,境外资本可在我省以合资、合作形式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逐步取消境外资本在我省举办医疗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申请设立外资独资医疗机构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鼓励境外资本在我省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和专科领域举办医疗机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资本在内地举办医疗机构,按有关规定享受优先支持政策。

7.简化并规范审批程序。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分别经民政、工商部门审核名称后,到卫生部门申请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营利性医疗机构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设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的应征求中医药管理部门意见。中外合资、合作或独资举办医疗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

三、创造良好执业环境

8.拓宽融资渠道。允许非公立医疗机构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抵押贷款等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为社会信誉好、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金融服务。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购置医疗设备。各级政府应采取 多种方式支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在基本建设、按照规定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等方面,所在地政府应给予资金扶持。鼓励红十字会、各类慈善机构、基金会等出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非公立医疗机构接受境外捐赠,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9.保障合理用地需求。非公立医疗机构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和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卫生设施用地可按划拨方式,也可按协议出让或租赁的方式取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转让土地使用权、改变土地用途或单位改制的,应依法办理用地手续。

10.完善价格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药品执行政府规定的价格政策。社会资本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

11.落实税收政策。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其提供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其自产自用制剂,免征增值税;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助,按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纳税,对其提供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自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对其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12.执行收费优惠政策。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国家及我省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收费优惠政策,免征登记类、管理类证照费和工本费。对康复、护理等非营利性专业医疗机构,或在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短缺区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其基本建设项目可申请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13.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非公立医疗机构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民政等部门要按程序将其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定点服务范围,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政策。

14.支持参与公益性服务。鼓励各地采取招标采购或其他形式,选择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及政府下达的医疗卫生支农、支 边、对口支援等任务。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被确定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医改政策的,享受相应补助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在遇有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执行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并按规定获得政府补偿。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按规定设立救助基金、开展义诊等多种方式回报社会。

15.统一准入条件。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医师、护士准入等方面,要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不得额外增加限制条件。非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纳入卫生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申请配备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同等条件下优先配备;对符合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要求的,优先上报。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应充分考虑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合理预留空间。

16.畅通信息渠道。保障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政策知情、信息获取和数据统计等公共资源共享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权益,可将其纳入以医院管理、电子病历为重点的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部门、行业协会及学术团体举办的相关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

17.规范变更退出机制。非公立医疗机构变更登记事项,需提出申请,经原审批部门批准,依法办理相关手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变更法定代表人时,其资产增值部分必须留在原机构中,不得抽取或转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转变为营利性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确需转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应对该机构进行清算、注销,另行办理营利性医疗机构登记。营利性医疗机构转换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提出申请,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享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相关优惠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注销时,其资产经审计评估后的增值部分,必须全部捐赠给本地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或政府认可的慈善基金会、机构,所用土地由政府收回。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四、支持人才队伍建设

18.优化用人环境。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享有用工自主权,县以上(含县)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可为其办理人事代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应与招用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 立劳动关系。职工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有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多渠道保障其待遇水平。聘用外籍或港澳台医务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9.鼓励人员合理流动。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允许具备医师执业资格的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具体实施办法由卫生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非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多种形式聘用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各地应结合实际出台措施,为医务人员在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提供政策保障。对申请举办医疗机构或受聘到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的退休医务人员,原单位不得因此降低其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

20.加强人才建设。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要纳入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全科医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培训计划,与公立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享受同等补助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中聘用人员的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人才选拔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非公立医疗机构引进的人才可申报国家和省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并享受相关政策。

21.改善学术环境。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科研课题招标及成果鉴定验收、临床重点专科和学科建设、医学新技术引进、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资格认定等方面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医学类行业协会、学术组织和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要平等吸纳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并可依据规定的程序担任相应职务。符合名老中医资质标准的可参加国家和省名老中医师承工作室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评定,并享受相关政策。

五、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22.引导规范执业。非公立医疗机构作为独立法人实体,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将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院等级评审体系、医疗监督执法和医疗质量监管范围。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制剂使用监管。非公立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登记的经营性质开展营利性经营活动或非营利性医疗活动。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对无证行医、超范围执业、乱收费、违法违规发布医疗广告、欺骗患者谋取不当利益、出现重大医疗事故、骗取医保基金等方面的问题要进行重点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医疗机构和人员。

23.完善财务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得收入除规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于自身发展。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违反非营利目的,收支结余用于分红或变相分红的,卫生、民政部门要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规定责令停止营业,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卫生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审计监督作用。

24.提高管理水平。非公立医疗机构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本机构诊疗服务项目、流程、工作规范以及医务人员资质、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药品价格等事项,接受社会监督。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管,指导其在发展规划制定、等级医院创建、医疗服务改善、医疗质量保障、依法落实传染病防控、疾病监测等方面执行相关规范、标准。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强化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诚信。

25.维护合法权益。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鼓励发展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和维护合法权益中的作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在发生重大医患纠纷时,有关部门要积极指导、支持其依法依规处置,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主题词:卫生 医院 意见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上一篇:化雨之云寓言故事下一篇:江寺公园游玩五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