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再就业培训(共12篇)
就业再就业培训 篇1
现在, 县级政府把创业培训作为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得力措施之一, 通过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观念、掌握创业方法, 使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一些县级经常开办创业培训班, 培训失业人员非常多, 有许多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其中, 有不少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1 坚持“培训、引导、扶持”原则, 全力打造创业培训知名品牌。
加强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再机构建设上, 县级政府应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人社、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创业培训领导小组, 建立县级创业培训中心, 并配备工作人员, 负责创业培训的宣传、组织、培训、后续扶持等工作。再师资队伍建设上, 从教学一线选派有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参加人社部举办的创业培训教师进修班, 在大中专院校、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担任兼职教师, 同时聘请部分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担任指导教师, 形成了以专职教师主讲、兼职教师辅助、企业家示范的师资队伍体系, 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要严把学员招收关。学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创业培训的效果。为避免培训资源浪费, 严把学员入口关, 通过特定的筛选表格, 对学员进行初选, 要把有创业愿望的,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 有初步创业设想和一定经济基础的人选进来。在初选基础上, 由专家志愿团的专家通过面试、心理素质测试、简单的笔试等方法对报名人员进行进一步筛选, 最后经招生办研究审定正式学员名单。
要注重培训方法。在创业培训教学中, 可采用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培养微小企业家开发的《创办你的企业》 (SYB) 培训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他们将SYB培训模块的教学方法与互动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按照“五位一体三城市培训法”
组织教学, 多用案例, 多让学员参与, 将讲授法, 答疑法, 讲解法, 现身说法, 案例法, 参观法, 见习法等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 始终保持学员想学, 好学愿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建立创业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为对创业培训所实施的各种培训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 发放学员意见反馈表、学员创业跟踪表、学员个性辅导记录等, 并对反馈回的资料进行分析, 对创业培训进行系统的监控, 为创业培训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创业培训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 县里的创业培训工作由单独的培训, 向项目开发、政策扶持、专家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系列服务发展, 不断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创业培训模式。
2 加大后续扶持力度, 为学员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提供优质的服务。
建立创业培训指导小组。由人社部门牵头, 建立由工商、税务、环保、银行、财政、卫生、物价等部门组成的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小组, 主要负责创业培训的筹划、决策、组织协调、指导等, 同时, 各持有单位还要派出专业人员为学员进行政策法规讲解、答疑, 为学员创业以及以后的生产经营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学员开办企业的注册、登记、办证等手续, 全部由指导小组统一办理, 不用个人东奔西走, 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
组建创业培训专家志愿团。通过报纸, 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 组建创业培训专家志愿团, 参与对招收学员的资格审查, 担任创业实务课程指导老师, 指导学员评析、修改《企业创办计划书》, 为学员提供信息指导。
建立学员实习基地。创办企业对于绝大多数学员来说都是第一次, 缺乏经验, 心中无底。为了使学员树立创业信心, 拓展创业视野, 可专门建立创业实习基地, 为学员下一步经营自己的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发挥舆论宣传作用。为了帮助学员创业取得成功, 除经常向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部门提供创业信息外, 还专门在新闻媒体开办了专版, 跟踪报道创业人员的创业经验和先进事迹, 帮助他们扩大企业的影响, 为企业的生存负责提供强大有力的舆论保障。
3 落实“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
中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多年来对就业问题的深刻总结。就业是工业社会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从小农经济走向工业社会, 就业是一大难题。从社会学角度看, 人一生无非是两件事———成家、立业。就业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 就业局面成多元化的特点, 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为了生存而就业, 二是为了体面而就业, 三是食利者阶层, 他们不靠自己的劳动就可以获得收入, 就会从社会的主题价值观逐渐分离出来, 对社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就业是和谐之本。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与自然界之间关系和对外交往六个非常大的方面都讲了和谐, 我们处理所有人、政治、经济利益、国际交往和自然界的诸多关系, 都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谐问题。全社会各种各样的政治矛盾、利益冲突、民族矛盾都和就业矛盾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业这个矛盾得不到较好的解决, 所有其他关系都不能协调。这充分说明没有就业这个本, 什么和谐都没有。因此, 我们一定要搞好创业培训, 使所有下岗个人, 经过培训, 实现再就业, 使他们有饭吃, 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安居乐业, 国家长治久安。
就业再就业培训 篇2
为使再就业培训工作能够有效运作起来,成立了相应的再就业培训管理机构,综合管理和开展所辖范围的再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促进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再就业培训,弥补了各级再就业培训管理部门专业培训场地和师资紧缺的不足,极大地方便了下岗职工参加培训学习。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再就业培训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下岗职工要实现再就业,就必须提高其再就业的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可以说开展再就业培训是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希望通道,是其摆脱困境,实现再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我们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中,急下岗职工之所急,想下岗职工之所想,热情为下岗职工服务,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方便他们乘车或接送孩子等,由于我们想的周到,做的细致,使一件件小事汇成一股热流,温暖了下岗职工的心,使他们感到在这里学习像家一样的亲切,从而为学好本领实现再就业增强了信心。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下岗职工的实际开展工作,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一味追求时髦,而是选择一些社会急需、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或适合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第三产业的培训项目,真正把培训和就业结合起来,减少了培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精心组织培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下岗职工经过培训后,提高了职业技能。各培训单位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时,还不断搜集用工信息,及时提供给下岗职工。对于有创业意识,又具备一定条件的学员,鼓励他们用所学之长,走创业之路,重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许多下岗职工亲身感受到培训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信誉,纷纷把自己或亲属的子女送到培训单位学习,使培训单位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它能够培养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再就业培训心得体会2再就业培训工作是再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使下岗职工掌握一技之长,才能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现结合望花区建设街道锦州社区工作实践谈谈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的体会。
一、真诚工作、体现政府对离岗失业人员的关怀
下岗职工要实现再就业,就必须提高其再就业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开展再就业培训是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希望通道。锦州社区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中,急下岗职工之所急,想下岗职工之所想,热情为下岗职工服务,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方便他们乘车或接送孩子等,由于社区想得周到,做得细致,使一件件小事汇成一股热流,温暖了下岗职工的心,使他们感到在这里学习像家一样的亲切,从而为学好技能实现再就业增强了信心。
二、专业对口是出路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下岗职工的实际开展工作,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一味追求时髦,锦州社区选择开办了手工编织培训班,真正把培训和就业结合起来,减少了培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下岗职工经过培训后,提高了职业技能。锦州社区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时,还不断搜集用工信息,及时提供给下岗职工。对于有创业意识,又具备一定条件的学员,鼓励他们用所学之长,走创业之路,重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许多下岗职工亲身感受到参加培训的重要性,有了一技之长,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锦州社区再就业工作人员深深体会到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它能够提高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再就业培训心得体会3再就业培训工作是再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使下岗职工掌握一技之长,才能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1998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通知和劳动部一期、二期“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精神,把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手段,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共培训下岗职工10万余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的体会。
一、政府重视是关键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再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市实施再就业工程工作推进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配套措施和办法,推动了再就业培训工作。这项工作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再就业培训工作被列为市政府考核市劳动局15项工作目标之一。市劳动局作为牵头部门,成立了全市再就业培训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全市再就业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再就业工作的开展。1999年全市安置下岗职工9.6万人,XX年全市安置下岗职工8.2万人,XX年全市安置下岗职工10.86万人。
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是必需
为使再就业培训工作能够有效运作起来,全市再就业培训工作会议确定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各区、县(市)劳动局及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群团组织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成立了相应的再就业培训管理机构,综合管理和开展所辖范围的再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社会力量办学等单位的作用,促进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再就业培训,弥补了各级再就业培训管理部门专业培训场地和师资紧缺的不足,极大地方便了下岗职工参加培训学习。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再就业培训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市参与再就业培训单位达六十多个,形成了市、区、县(市)齐抓共管,工、青、妇等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覆盖城乡的再就业培训网络。
三、真诚工作、体现党和国家的关怀
下岗职工要实现再就业,就必须提高其再就业的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可以说开展再就业培训是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希望通道,是党和政府关心下岗职工,为其摆脱困境,实现再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我们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中,急下岗职工之所急,想下岗职工之所想,热情为下岗职工服务,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方便他们乘车或接送孩子等,由于我们想的周到,做的细致,使一件件小事汇成一股热流,温暖了下岗职工的心,使他们感到在这里学习像家一样的亲切,从而为学好本领实现再就业增强了信心。许多下岗职工报名参加培训时满腹牢骚,不愿意参加培训,认为参加培训白扯,重新就业是一纸空文。通过参加培训,改变了看法;有些下岗职工学一个专业感到不过瘾,兼学2—3个专业;有的学员刚来时情绪低落,怕学后也没人用,但通过培训后感到自己掌握了一些技能,有了择业的主动性。通过参加再就业培训,大多数下岗职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再就业培训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四、专业对口是出路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下岗职工的实际开展工作,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一味追求时髦,而是根据我市属老工业基地,用工需求少的实际,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状况,选择一些社会急需、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或适合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第三产业的培训项目:开办了市场营销、计算机、餐厅和客房服务、服装加工、烹饪、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维修等十几个专业班,真正把培训和就业结合起来,减少了培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精心组织培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下岗职工经过培训后,提高了职业技能。有的成为企业推销员;有的从事计算机工作;有的被宾馆酒店聘用,还有许多人根据自己所学的新专业,从事了个体经营。各培训单位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时,还不断搜集用工信息,及时提供给下岗职工。对于有创业意识,又具备一定条件的学员,鼓励他们用所学之长,走创业之路,重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许多下岗职工亲身感受到培训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信誉,纷纷把自己或亲属的子女送到培训单位学习,使培训单位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市局所属的职业高中、技校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招生率明显提高。省委书记徐有芳同志在我市考察社会保障工作时,到市劳动局培训中心察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情况,对市培训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示要加大再培训力度,办好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它能够体现党和政府对下岗职工的关心,能够培养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再就业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再就业的英文句子
2.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
3.社区再就业工作的总结
4.老大再就业散文
5.我国再就业培训中的问题及心理辅导模式优化论文
6.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7.再就业转正个人总结范文
8.再就业工作计划推荐
就业培训记 篇3
这不,教室里又炸开锅了!大家正在进行一场有趣的“就业培训”——制作正方体包装纸盒。
组长开始分配任务了,我和小杰画画水平不错,主动要求画平面图。我们自信满满地拿出铅笔,画了四个连在一起的正方形,还有两个画在哪里呢?我们出现了分歧,我想把另两个都画在一起,这样图形看起来整齐一点,但是小杰却说这样是折不成正方体的。“还没折呢,怎么就知道折不成?我们要敢于尝试!”我振振有词地辩解。我画好了平面图,并把它裁剪好,可是,怎么也折不成正方体,而小杰却轻而易举地折好了。难道画平面图也有学问?我们小组准备攻克这个难题。大家分工画图,用排除法进行尝试。我发现四个正方形如果组成田字形,就不能围成正方体,小诚发现如果五个或六个正方形连成一排,也不可以。小朱说,四个正方形连成一排后,还有两个正方形必须分别在它们两侧,否则是围不成的。真是这样吗?大家都兴奋地试验起来。
其他小组看到我们组埋头苦干,也好奇地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最后,我们竟然画出了11种平面图。平面图有了,可是,该如何让它成为一个立体的盒子呢?双面胶又该粘在哪儿?我们组犯了难。如果只是简单粘在每一面的边缘,发现很难黏合,如果在面与面之间塞进一点双面胶,也不美观。那该怎么办?
我们来到隔壁组取经。哦!原来如此,他们组的观察力更强,方法更巧妙。在需要粘连的面的边缘留下一些长方形纸条——用来粘双面胶。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考虑周全啊。
瞧,我们的盒子终于诞生啦!没想到小小纸盒还有如此多的学问,今天的就业培训圆满成功。
就业再就业培训 篇4
一、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
现阶段, 某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日常运行过程中, 肩负着培训企业失业职工的重任, 以下从教学管理、宣传和服务等角度出发, 对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展开了研究, 希望对于提升我国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教学管理方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必须加强对当地机构的教学管理, 首先, 强化内部管理, 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实。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 应首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从而为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应从学生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入手, 在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重要性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展示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强化内部管理的过程中, 还应当制定严格的监管力度, 引导学生提升时间观念, 做到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课等。其次, 更新教学设施。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应用, 增添各种失业职工培训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 提升其学习积极性, 为自身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次,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在培训工作需求基础上, 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 促使其日常工作中, 应用较强的责任心, 切实从学生需求入手, 努力完善教学内容和途径, 为提升失业再就业培训效率作贡献。
(二) 宣传和服务方面。
在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 需要将再就业培训部门的职业技能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 并增加对这一优势的宣传力度, 针对部分专业而言, 如果该专业运行过程中已经对拓展班进行了建立, 如餐厅客房服务员班和西式面点班等, 必须在日常经营中, 能够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努力引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创新思想和技术, 为提升以后失业再就业培训力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 拓展班在教学中, 必须注重有效结合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 从而有效结合失业职工培训和社会用工培训。在提升培训质量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服务意识的树立, 从而实现培训理念的更新和转变, 应用优质的服务为失业人员展开培训, 为提升失业再就业培训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档案业务建设。
由于我国传统的工作中, 忽略了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员工从事多项档案管理工作的现象。其日常工作中, 工作量过大, 不仅会忽视立卷的重要性, 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工作质量。在多数文件无法实现归档处理的背景下, 长此以往, 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严重的混乱性特点, 会阻碍档案业务建设。在这种情况下, 档案部门应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通过现场指导等方式, 提升归档立卷质量和效率;同时, 还可以应用综合评价的方式, 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准确的判断, 从而加大档案管理监督力度, 提升此项工作质量,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意见;最后, 在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指导的过程中, 可以对间接指导法进行应用, 加大对其工作的细化力度, 将具体的工作内容落实到个人, 引导其增加责任意识, 并从中有效地提升其工作责任心。
(二) 提高档案人员自身素质。
档案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同时其本身也拥有较强的政策性, 现阶段, 在积极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档案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同时, 在工作中应始终保持较强的责任心, 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应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为社会作出贡献。在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首先应确保档案内容的健全性, 通过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积极和谨慎的工作态度, 对档案内容进行合理的保存, 最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事实上,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档案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 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同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内在修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 现阶段档案部门应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 促使其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 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 提升其工作思想境界, 为提升工作质量做准备。
三、结语
本文从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角度出发, 对加大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同时从加强档案业务建设和提高档案人员自身素质的角度出发, 对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档案管理的措施展开了分析, 希望能够为我国人才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婷, 石芬芳.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职教论坛, 2016 (03) :64-68.
[2]南长金.如何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的档案管理[J].黑龙江史志, 2014 (19) :220.
[3]黄燕芬, 杨宜勇.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政策的核心--2004年中国就业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 2014 (61) :2-47.
县妇联再就业培训工作汇报 篇5
努 力 为 妇 女 就 业 牵 线 搭 桥
——县妇联再就业培训工作汇报
2006年6月8日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市劳动局、市妇联等11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按照此文件精神,为了更好的配合就业局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我们妇联组织从关注女性就业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中心”建设,积极组织妇女技能培训,引导、扶持妇女创业,努力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加快妇女服务阵地建设,以提高妇女的就业水平。为此我们很抓了培训中心建设,并以搞好培训和落实就业单位为两个突破点,为她们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寻找就业单位,使广大妇女通过技能培训找到自己合适的就业岗位。下面我们就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以中心建设为主线,强化内部管理
XX县巾帼家政培训中心自2005年4月成立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心以初具规模,各种教学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并且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较高的教学素质。中心围绕所设的家政服务专业课程,针对社会需求及学员要求,开设了《家庭保洁》、《下水道疏通》、《月嫂》、《中老年人家庭护理》、《养花知识问答》、《奶牛养殖》、《社交服务礼仪》等课程,结合理论课程组织学员实地参观学习等,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到了一技之长,为他们立足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广大学员及全社会的一致好评。去年一年,培训中心共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女劳动力等学员近1000人次。
对于中心的建设情况,单位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和学员素质优良化为管理目标,按照《民促法》,中心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科学规范管理,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办学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带头学习,认真负责,严格制度,使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教学思路,学校领导多次到北京等地参观、考察、学习。根据社会用工信息设置相应的家政服务专业课程,组织教师定期业务培训,并组建成立了家政服务培训教学评价小组、教师考核工作组、学员评价及管理工作组、课程设置及学生选课指导工作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了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系统的制定了《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
去年,学员大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女剩余劳动力,虽然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一定的专业技术,但在家政服务专业技能上基本是空白。根据这种情况,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思想与业务等方面的学习与交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使教学思路适应变化的需要,更好的全面完成了学员培训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专业基础因人施教,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溶入社会实践,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学员联系用人单位,为他们铺就业路,搭就业桥。
二、丰富授课内容,做大做强“妇”字号家政品牌。
按照上级妇联要求,针对就业需求和学员要求,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课程,必修课为《职业道德》、《劳动法常识》和有关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选修课包括家政服务的多项技能培训,主要有:中老年人家庭护理、科学看护婴幼儿、如何当好月嫂、家庭保洁、钟点工及疏通下水道等。今年我们又新增择业观教育、服务礼仪、社交礼仪等课程,围绕“家”字做文章,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准备聘请北京教授、唐山、县农口部门专家授课,采取集中培训为主,自学、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懂家政知识、知家政礼仪、能家政服务、长家政技能的月嫂、宴嫂、护嫂、洁嫂、厨嫂。
三、灵活培训形式,搞好岗前培训的新突破
为使参加培训的学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为他们立足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不断拓展培训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授课与参观相结合,改变那种单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传统模式,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加大外出参观学习的课时;二是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把培训时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便牢固掌握,避免“纸上谈兵”的培训方式;三是集中授课与自学交流相结合,使学员更好地把教师传授的知识稳固掌握,给其自学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此,我们选树了一批下岗再就业明星,为打响“妇”字号家政品牌,我们建立了“妇”字号基地,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到下岗再就业明星李述静、张建侠、申素英等创办的华烁公司、御名园食府、远大瓦厂和大学毕业自寻创业路的陈杰的海水孵化养殖场等民营企业进行现场参观,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参观、典型教育,进一步转变学员的择业观,使他们尽快适应形势需要,勇闯就业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开展定单定向上岗,落实就业上岗的新突破
培训是手段,就业才是目的。我们还立足职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到多种技能的同时,我们注重就业实效,积极帮其联系就业单位。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采取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广辟就业渠道,早日实现就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一是积极与县再就业局、人才市场配合,举办就业洽谈会,为学到一技之长的学员搭就业桥,铺上岗路。
二是与县内外多家合资、独资企业建立用工供求关系,发展订单定向上岗,有针对性地培训专业人才,安排学员就业。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唐山中厚板厂,恒安薄板厂,汽车零件厂以及承启大酒店、信达集团和远洋宾馆等就业需求量大的企业,并与这些企业挂钩,为他们急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签定劳动就业合同,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争取早日走上就业岗位。
三是延伸就业渠道,组织县内优秀女老板、女经理,建立“妇”字号基地,以典型人事影响学员,使他们树立敢闯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激励他们不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建新岗、立新业。
以上是我们在就业培训方面的做法,通过举办下岗职工培训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实现他们早日就业的前提和条件,以前由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使广大职工技能单一,知识面窄,自身素质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的需要。要实现再就业,在社会上占稳脚跟,必须彻底解决自身的弊端,多学新技术,掌握真本领,并能灵活运用和发挥。这样才能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即便是再下岗,也能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找到新的就业岗位。所以培训优为重要和关键。以后我们还需要在培训形式灵活多样上再下工夫,争取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技能培训,尽快摆脱无业的捆饶,成为社会上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对策 篇6
关键词:失地农民;地方政府;就业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55-03
地方政府是组织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的基层单位,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根据自身地方特色培训。
为了完成每年的就业培训目标任务,地方政府盲目地选择一些培训课程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关注于组织就业培训的场次、人数,很少考虑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恰当,培训的效果是否有效。四川省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社会保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少走弯路。“成都市的情况与全国一样,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的64%,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比约为3:1。成都19个区(市)县中,14个属农业区(市)县,人均耕地仅0.8亩”[1]。“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按传统的农耕方式,哪怕种金子,农民也不能致富。这也正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1]。2009年成都市推出的《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训就业行动计划》,这个计划结合了成都市当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实际,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扩大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就业力度。成都市各区(市)县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发展需求,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好各类技术培训,重点做好地方特色培训。
2.因地制宜制定培训政策。
成都市根据当地特色,出台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方面的意见。“(1)各区(市)县要按照培训与市场相结合、培训与产业项目相结合、培训与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失地无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建立起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合作开展定岗、订单、定向等针对性技能培训机制”[2]。“(2)鼓励失地无业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各区(市)县要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资金中安排专项培训经费,用于失地无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鼓励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失地无业农民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对获得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学员,由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后给予50%的学费补贴” [2]。如果只是将国家出台的政策生搬硬套地加以应用,这些总体政策落实到各个省市会出现“水土服”的情况,各省市地方政府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提供政策保障。
3.根据需求针对性地培训。
首先,失地农民需要什么培训,政府就开展什么培训。“为使全市就业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培训需求,适应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五大兴市战略’的实施,从即日起,市人社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成都就业培训请您支招’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对2013年度成都市普惠制就业培训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以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纳民智,实现普惠制就业培训实现群众参与、社会参与、媒体参与”[3]。政府在制定相关培训项目时,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深入群众中,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力量广泛搜集民意,跟据意愿,结合本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对就业培训项目进行调整优化,确保“需有所教、学有所用”,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失地农民就业。其次,地方政府要有针对性进行培训。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土地肥沃,空气清新,气候温和湿润,是猕猴桃最佳种植区域。80年代初,都江堰市从新西兰引入海沃特猕猴桃进行人工栽培,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努力,现在的种植规模、面积、产量和市场占有均居全国首位,现有人工栽培面积3.6万亩。为了提高农民猕猴桃种植的技术水平,都江堰市每年都会投入大量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对相关农户进行猕猴桃种植与管理的培训。猕猴桃产业是都江堰的朝阳产业,当地政府将本地的资源优势与劳动力优势相结合,进行特色职业培训,不仅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为为调整都江堰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培训意愿调查
地方政府要加大在失地农民中的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就业培训信息只是从省上到市上,从市上到县上、乡上,而信息深入基层的最后一步,却被忽略了。最基层的地方,各村、各组、各户成了信息公开的盲区。要让培训信息深入最基层,首先,可以开通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咨询热线,随时接受群众来电咨询;其次,可以在各个行政村张贴海报、发放传单,利用现有的村级广播室、信息公示栏等最直接的方式向每位失地农民宣传就业培训信息;最后,可以选择失地农民聚集的场所,例如广场、菜市场甚至茶馆等地摆放宣传展板、设立培训咨询服务台等方式进行宣传,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他们。同时,还要经常总结、评估宣传的效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时调整宣传计划,达到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家喻户晓的程度。
地方政府处于最基层,能够更加容易与失地农民取得联系,做好培训意愿调查摸底,能够有计划的安排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例如各乡镇的劳动保障所,负责将本乡镇辖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有就业意愿的失地农民进行登记、调查,主要掌握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培训意愿、就业意向等方面的状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台账,最后将这些信息录入信息库。地方政府根据这些详细的摸底调查资料,做好培训计划,以便更好的安排好培训工作。
三、加大就业力度,促进广泛就业
职业教育培训对再就业的作用探析 篇7
一、我国失业原因分析
1、经济体制转轨。
我国曾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企业办社会, “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劳动力能力没得到充分利用, 即“隐性失业”存在。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劳动用工制度不断深化时, “隐性失业”现象公开化, 变为“显性失业”。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机制, 企业优胜劣汰, 必然引起失业。
2、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萎缩, “岗位空缺”和失业同时存在, 表现有: (1) 农业的就业人数在逐渐减少, 从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大量流入第三产业部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2亿人, 转移不顺畅, 加剧了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劳动就业竞争。 (2) 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纺织等传统行业, 正在经历着从“短缺经济”到“供大于求”类型的结构性变革, 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 (3) 新兴产业需要高技术、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 而下岗职工, 文化程度不高, 技术能力普遍较低, 初级技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占60%。很难适应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工作岗位。广东省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技术人员、制图人员与空缺岗位比例为1:9, 该省至少还需要130万名熟练技术工才能维持当地正常的经济发展。就连沈阳等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严重的“技工荒”问题, 特别是40岁以下的熟练技术工人更是难找。
3、新增就业压力大。
我国现有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1%计算, 劳动力人数占人口总量的比例按50%计算, 则每年新增劳动力700万。我国已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 一方面新增就业压力大, 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 企业开工不足, 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4、不正确的择业观。
传统的就业观念使一些人有就业机会而不愿意就业, 造成摩擦性失业。尤其是一些下岗职工失业后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不主动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就业意识、择业观念陈旧, 认为要在国营企业工作才算正式工作, 而在民营经济、个体经济中从业只是临时工。即社会上曾流传的顺口溜:“一国有, 二集体, 不三不四干个体”, 这种落后的就业观念使失业人员拒绝灵活就业。
二、职业教育培训对再就业的作用
1、能提高劳动者的心理素质。
我国大部分职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 年龄相对偏大, 技术不高, 造成市场竞争力低, 一旦失业易产生压力感甚至自卑, 给再就业带来了很大障碍。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失业人员对的失业的正确认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失业是正常现象。这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对自身的认识, 提高自信,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里素质。
2、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
我国劳动人口文化素质过低, 第一产业半数以上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 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二产业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不足6%;第三产业特别是高层次服务业的人才结构不合理。完备的职业教育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培养和义务教育的普及有积极意义。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能满足经济建设对各类初中级人才和劳动者的需要, 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能培养在生产、企业第一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科技进步。通过提供各级职业教育与培训, 满足广大不同层次劳动者的需要, 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文化水平, 进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3、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术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对就业能力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 培养劳动者的创业意识, 自我谋职能力, 创新能力, 对基本的企业管理概念进行掌握等, 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宗旨。它的特色就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技术性和技能性, 一切教育教学环节都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服务, 它克服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课程体系完整性轻岗位需求等传统教育思想所形成的弊端, 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 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便失业, 也能从容应对再就业。
4、有助于创业。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和国企事业单位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减少, 而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吸纳能力在不断增加, 失业人员进入政府和国企是很困难的, 只有不断地流入民营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再就业。通过职业教育培训, 打破“一政府, 二国企、事业单位, 三私企、个体”的就业观念, 使失业者意识到“工作无贵贱之分”, 有利于在就业选择中, 更倾向于灵活就业。也可以自己创业, 一方面实现了再就业, 另一方面还能对经济作出贡献, 带动就业, 即实现了以培训带动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职业教育培训增加再就业的主要途径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积极为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营造氛围。
国家应鼓励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重点做好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虽和未能升学的城乡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培训, 形成就业前培训一就业一培训一再就业的良性循环。积极引导企业对现有劳动者加强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加强内部轮岗和技能培训, 在搞好定编定岗和竞争上岗的同时, 保持一定的企业内部待业率, 作为内部“蓄水池”以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劳动力, 提高职工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2、强化创业教育, 有效增加社会就业岗位。
职业教育必须把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劳动力的安置结合起来, 因此要培养劳动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和引导失业者创办中小企业, 让他们在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 推动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3、深化就业和工资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
深化就业和工资制度改革, 建立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市场工资的扭曲, 让工资能够充分与创造效益和市场供给挂钩, 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激烈的就业竞争, 引导并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许明.职业教育对就业增长贡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 (8)
[2]、尹晓燕.职业教育培训破解就业难题[J].中国培训.2009 (6) .
就业再就业培训 篇8
再就业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是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必要条件。培训的对象包括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就业再就业培训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2010~2013年, 仅江苏省徐州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就已达2万余人次 (不含创业培训和保安员培训) 。再就业培训要求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培训质量突显重要性, 为保证培训对象的切身利益, 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同时使参培者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实现再就业, 使得再就业培训的质量需要不断改进与提高, 本人近年来一直从事再就业培训工作, 下面就培训中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并提出一些提高培训质量的建议。
一、目前再就业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参与徐州市就业再就业培训的机构众多, 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光市区就有23家再就业培训机构, 其中公办10家, 民办13家, 平均年培训能力在9, 000人左右, 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 培训机构在教学设施设备、师资、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再就业培训的经费由政府补贴, 培训机构一般通过竞标方式获得培训许可, 为了取得竞争优势, 培训机构往往采用压低培训报价的方式, 过低的报价让正常开展的培训几乎没有了利润空间。这种情况下, 培训机构往往会通过其他途径, 如缩短培训时间、减少训练次数、压缩实习材料等方式找回利润, 最后的结果是培训质量下降, 政府的惠民工程打折。足额的培训经费是高质量培训的保证, 培训经费在拨付流程上存有不畅环节, 造成实际到达培训构、用于培训的资金一定程度上缩水, 资金缩水造成培训质量的短斤缺两。
SYB创业培训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的一种培训模式, 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一批成功的小企业者和自谋职业者, 并带动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创业培训在全国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环境、统一师资管理、统一教学模式, 一个地区完全有条件做到规范运作, 统筹安排。但目前SYB培训市场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 在学员的招收录取上存在无序竞争现象, 有些培训机构甚至采取每招生1人奖励招生人员80~100元 (甚至更高) 不等的奖励措施, 同时他们对每个参加考试的学员采取发钱、物、纪念品等手段, 拉拢和吸引学员前来参加培训和鉴定。
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城镇失业参加再就业培训中学历不超过初中毕业, 甚至还有小学文凭的企业下岗职工, 这种低学历的再就业人群给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带来很多障碍, 如教的听不懂, 学的不熟练, 电算化系统一窍不通, 专业的更新也跟不上目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总之培训内容吸收不到位, 也影响了再就业的能力与质量。更有相当部分受训者参加培训的目的并不是或不单纯是为了再就业, 而是为了其他目的。例如:学习计算机是为了自己使用方便, 学习保健按摩是为了自我或家庭其他成员的保健, 等等。致使其参培目的各异, 使得再就业培训达不到再就业的目的。
二、提高就业再就业培训质量的建议
1、培训机构的选择。
政府主管部门在选择培训机构方面, 适宜采取科学评价体系考评并选择培训机构从事政府补贴性培训工作。针对就业再就业培训, 可以建立一套科学评价体系, 从师资、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衡量培训机构, 综合评价培训机构的办学能力, 依此作为标准选取培训机构从事就业再就业培训。政府主管部门在培训机构日常办学过程中对培训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收集学员的反馈信息, 定期考评培训机构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情况, 根据考评结果淘汰、保留或新增培训机构。
2、培训经费的拨付。
在培训经费拨付方式不变的情况下, 可通过修改经费拨付流程的办法, 确保经费到达培训机构的速度快、数额足;也可以改变培训经费拨付方式, 变现行经费拨付方式为财政直接补贴。财政直接补贴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由政府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不同工种、不同等级培训的成本上限;然后由培训学员在培训前根据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先缴费, 待学习结束, 凭结业证书与缴费发票到政府主管部门, 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学员提供的凭据, 按核定的标准与相关规定给予报销;或由培训机构整理学员的学习资料, 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 报财政部门直接给予培训机构补贴。此种方法一举多得:首先, 通过成本监督了教学过程;其次, 学员先交钱, 再报销的过程, 让学员认识到学习其实是由政府埋单, 不是不花钱想学就学, 想不学就不学这么简单;最后, 培训经费的补贴, 以学员实际花费为准, 较好地保证了培训经费的使用和落实。
3、统筹管理SYB创业培训。
全国统一的培训特色决定SYB培训在宣传、培训等方面均可以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 目前我中心创业培训进驻各大院校, 使得应届毕业生可以不出校门便可进行SYB的培训, 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其次可以在各街道、办事处报名点进行就近报名, 报名后的资料应集中整理分类统一汇总到培训中心。这种统筹管理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分类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更能有效地杜绝各种形式的生源大战, 以便培训机构把精力用于教学、市场调研、学员的后续服务与指导上。
4、深入宣传、科学指导、灵活办学、完善服务。
多渠道开展培训宣传。再就业培训不同于职业学校的常规教学, 培训对象来源于社会各群体, 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技能需求等方面均不同, 潜在学员对培训机构的了解相对较少。在办学的过程中, 适宜采用广泛宣传与有针对性的深入宣传相结合的方法。政府部门可以有效利用报纸、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提供一个就业再就业的宣传平台, 充分展示各培训机构的师资、设施设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信息, 供学员自由选择培训机构。除此之外, 就业再就业培训学员的特点要求宣传要深入社区和居委会, 发动前期学员做宣传的方式也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创业培训不同于传统的技能培训, 在宣传上需要加大力度, 还有许多人员不知道有创业培训这一政策性培训项目。
参加技能学习的学员中, 有些具有创业的想法和打算, 培训机构在做好学员技能培训的同时, 可根据学员实际情况推荐他们参加创业培训。技能培训让学员掌握了创业必备的技术, 创业培训让学员了解到创业过程及创业知识, 这为学员今后的创业以及更好地就业做了更充分的储备。技能培训与创业培训相互促进, 更有利于提高就业再就业培训的有效性。
完善服务, 提高再就业培训质量。再就业培训要求培训学员的学习具有有效性, 但部分学员的学习没有目的, 自由散漫, 出勤率低, 这一现象显然影响再就业培训的质量。提高学员学习的目的性需要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若能定期统计并公布社会用工需求及岗位工资、待遇等信息, 并为就业再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相关服务, 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再就业人员学习的目的性。
5、严抓教学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就业培训,福建在前进 篇9
目前的工人大多是普工, 要让他们成长为技工, 现实的选择是技能培训。在福建这个生产企业众多的省份中, 要下决心走出一条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同步发展的新路, 就必须不能让工人像以前一样只靠力气吃饭, 更要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福建省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福建省政府认定的福建省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直在摸索中前行。从2011年开始,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就开始大力加强职业培训, 加强福建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面向大中型企业劳动者的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 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帮助劳动者实现更稳定的就业。2011年,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处“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 由福建省财政全额支付费用, 专款专用, “送培训进企业”争取做到“就业一人培训一人”。2011年实施后, 这个项目受到了企业和广大工人的热烈欢迎, 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培训结果是企业百分百满意, 参训员工基本满意。参训企业认为技能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技能, 也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 最重要的是还加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 这些都对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减少工作失误、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保障产品或服务质量提供了保障。而技能培训对职工来说, 自身素质的提高、技术的掌握是上岗和实现收入倍增的本钱, 这个项目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又满足了职工个人发展的需求, 使员工有一种与企业一起成长的感觉, 加固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于是, 福建省人社厅培训处决定将这个项目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来经营。
2012年, “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在2011年建立的基础框架上, 吸取经验和教训, 改进与完善, 扩大规模与影响, 行政为民的大方向不变, 细节上不断优化。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2012年有近4万名工人参加了“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有34所达标技校承担培训任务, 承训学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共培训了124个不同工种;共有227个企业受益, 与前一年不同的是许多外资企业、台资企业也积极参与了培训;福建省财政按参训人员指标拨款, 培训一个工人拨款2400元, 共花费资金7549万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其职工参加到技能培训中来, 只因“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 都在技能培训中受益”。
2012年, “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在吸取了2011年的经验教训, 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1.采取校企互认, 对接合作。让承训学校和企业间互相配合, 根据需求调整安排培训课程与时间, 让双方在不断磨合中提高配合的紧密度。
2.切实做好管理工作。采取专业软件签到系统, 严格管理好课程报备与学员签到工作, 伴以管理人员按照软件签到随机抽查授课情况的办法, 杜绝虚假培训的情况发生。
3.根据企业以及职工需求, 2012年培训的紧缺工种相较2011年更加多样化。
4.各地工作人员服务基层, 切实深入基层调研, 通过与参训学员座谈会、随机交流等方式了解工人实际需求以及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
5.对承训机构严格把关, 选择具有技能培训资质、具有相关软硬件水平的达标院校。对于一些违反培训制度的学校给予警告, 对于严重违反培训制度的学校实施“断头台”制度, 永久将其排除在“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外。
当然在2012年的工作中, 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
福州的工作人员反映:一些学员认为实训教学不够到位, 课程制定有所欠缺, 并且认为学校师资力量投入不够。
厦门的工作人员反映:发现一些企业担心课时太多耽误生产, 而参训职工又认为课程太短学习不够全面。
龙岩的工作人员反映:有些校企合作不规范, 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明的工作人员反映:参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足, 一些参训教师的资质不够, 导致培训质量下降。
泉州的工作人员反映:一些企业对课程安排不是太满意, 希望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课程然后由相关部门审批。
漳州的工作人员提出:希望将培训人员数量与培训教师的比例按标准配备, 让企业也提供一部分培训教师, 更好的提高培训质量。还希望做好企业和职工的轮换, 杜绝重复培训相同岗位, 从而杜绝资金上的浪费。并且认为应该在承训学校的布局上做更加周全的考虑, 方便企业与劳动者就近培训。
莆田的工作人员提出:希望增加公益岗位的培训。
宁德的工作人员认为:企业表示培训确实提高了职工的素质, 使员工更好管理, 但希望实训更加增强操作性。
南平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校企双方合作互动更加紧密, 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
另外基层工作还发现了许多共同问题, 比如基层工作人手不足;有些承训学校管理前紧后松, 软件使用不到位, 导致考勤不完整, 给培训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等等。
十八大报告把“劳动者素质提高”列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一, 列为“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点之一。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是让企业和员工双方收益的双赢活动, 对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注重职业培训, 对提高社会全民素质, 提高就业率、稳定就业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都将具有更好的社会影响。2013年, 职业培训工作更加成为福建省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稳定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 “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2013年计划培训职工8万人, 培训人数翻番, 福建财政投入资金也翻番, 争取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劳动者在项目中受益。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处陈群林处长也提出了2013年“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的工作要求:1.各地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合理制定培训计划。2.切实做好摸底工作, 做到企业、技校“两头清”, 突出重点, 选择切实有需求的企业, 做好校企对接工作, 有次序地组织技能培训, 争取在春节后就可以开班。3.各承训学校要抽调骨干教师, 提高培训质量, 切实解决好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 切实提高职工技术。4.培训中要规范使用管理软件, 提高效率、方便管理, 不得弄虚作假。5.进一步完善培训奖惩制度。希望2013年的“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能够进一步扩大层面、扩大影响, 各部门“少说空话, 多办实事”, 齐心协力做好培训, 为福建省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稳定以及产业发展做好保障。
就业再就业培训 篇10
关键词: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士兵再就业,能力提升
前言
国防是一个国家的固国之本, 我国退役士兵在为我国国防做出巨大贡献以后, 其退役后的就业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对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并提升士兵再就业能力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退役士兵经过了部队严格的训练和教育, 本身是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但是现阶段, 应加强对其职业技能的培训, 促使其同社会经济更好的接轨, 为社会进行服务。
一、现阶段退役军人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计划安置制度同市场化用人机制之间存在矛盾
现阶段, 针对我国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 我国国家部门应用的最主要措施就是计划分配安置, 即国家在提供一定就业分配计划的基础上, 充分尊重退役士兵自身的意愿, 运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安排我国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然而这种就业分配方式同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关联, 强制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但是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市场经济对人才具有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计划分配安置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高要求[1]。现阶段, 竞争机制是企业筛选人才的主要方式, 退役士兵只有在退役以前积极参加就业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才能够在步入社会以后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 退役士兵自身素质同岗位素质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企业之间最主要的竞争形势就是人才的竞争, 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过程中, 应聘者只有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才能够获得一席之地。据有效数据显示, 我国各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当中, 最低文化程度应在高中以上, 然而由于退役士兵文化程度存在普遍较低的现状, 因此在退役以后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相比, 就业竞争力较低[2]。同时, 现阶段相关劳动力市场在聘用工人的过程中, 通常不会选择退役士兵, 而更加倾向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选用。种种现象表明, 我国退役士兵应提早做好就业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才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市场经济的竞争当中。
二、退役士兵教育技能培训现状
现阶段, 我国相关部门, 为了提高退役士兵的就业率, 积极开展了教育技能培训工作。其主要培训方向为拥有较高人才需求的专业,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设计专业和食品行业等都是培训中的重要课程内容。例如, 在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培训的过程中, 主要以对CAM和CAD高端机械软件的充分掌握为基础。在培养退役士兵的创新能力过程中, 积极开设了数控及机械测绘等专业, 这些专业不仅是市场经济中的热门行业, 同时对于培养退役士兵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一系列培训, 退役士兵不仅能够胜任机械加工及产品设计等行业, 还能够将自身的创新能力有效应用到产品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在对退役士兵进行就业能力培训的过程中还包含了策划专业, 这一专业在促使退役士兵积极融入地方市场经济当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训, 退役士兵能够更好的从事服务及商贸类等领域, 同时能够在激烈的经济活动中成为商场营销人才[3]。相关部门在应用完善的培训制度基础上, 促使退役士兵不断提升自身从业技能, 培养起良好的团队协作及创新精神。
三、加强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提升士兵就业能力的措施
(一) 构建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新时期, 在加强退役士兵教育培训, 提升士兵再就业能力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首先应意识到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将其同我国科学发展观及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紧密的联系, 促使经济进步和退役士兵优秀人才培养相辅相成, 共同进步[4]。同时, 我国相关部门还应当意识到在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 提升就业率, 促使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 是搭建军民桥梁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有利于吸收大量士兵更好的为我国国防建设进行服务, 同时有助于军民沟通, 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这项工作的历史及政治意义非常深远。
同时, 还应充分意识到, 在进行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 当地政府及军政机关都具有一定的职责, 提高这些部门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的质量非常紧迫。因此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 应将此项工作最为最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并将其作为城县考察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这样, 才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并逐步构建起相对完善的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制度。
即将面临退役或已经退役的士兵, 应在相关部门的鼓励下积极接受相关技能及理论知识教育, 同时当地部门还应当实施免费的财政政策, 鼓励退役士兵积极参与进来。在制定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制度的过程中, 应明确其最主要的制定目的就是促进就业, 重要导向为市场需求以及培训主体为职业和技能培训等内容, 但是在进行基业培训的过程中, 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补充, 适当融入普通高等教育等内容。同时还应当充分尊重退役士兵的兴趣爱好, 鼓励其自由选择喜欢的职业并接受免费的培训。
(二) 加强教育管理
在进行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的过程中, 不仅要构建完善的教育制度, 同时还应当加强教育过程中的管理, 促使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及作用。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 我国在积极促进人才全面成长的过程中, 实施了新课程改革, 希望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及模式, 来促进我国人才的专业技能及个人素质得以同市场经济相适应。因此我国退役士兵的就业培训也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事退役士兵就业培训的相关部门, 如教育局、民政局和人力资源部门等应在充分了解退役士兵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及就业需求等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培训计划及培训模式。培训过程中, 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培训模式, 如半工半读和学分制等, 在对课程进行安排的过程中, 注重实践及操作部分的比例, 促使退役士兵不仅能够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 还应当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整个教育培训的过程, 坚持实施科学化。混合编班就是重要的管理模式之一, 这一形式下, 退役士兵能够积极同其他学院内一起进行学习, 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交流接受不同于军队的多种社会思想及学习方式, 有助于促进退役士兵的就业。同时相关教育培训机构还应当在完善的制度下, 严格管理退役士兵理论知识及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纪律, 保证其学习效率[5]。
(三) 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在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进行退役士兵就业培训的过程中, 相关培训部门应在当地教育、人力资源等机构的帮助下积极同当地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促使退役士兵能够在校企合作的制度下更好的参加实践和实习, 积极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同时, 还能够极大的提升自身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方向。在校企合作制度基础上, 退役士兵能够在进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身的价值, 也更能够了解自身的不足, 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方向和方式。而培训机构方面, 可以在企业相关制度及经营需求的影响下, 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模式及制度, 在这一过程中,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职能。
加强就业指导也是促进就业服务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退役士兵就业培训的过程中, 培训机构应积极同当地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连接, 以开展招聘会等方式, 促使用人单位同退役士兵之间构建起良好的选择平台, 这部分培训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退役士兵工作率, 在推荐工作人员的过程中, 对退役士兵实施优先推荐的策略, 同时还应当随时随地的将大量的招聘信息提供给退役士兵, 帮助其有方向的选择职业。国家在促进退役士兵就业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积极鼓励相关部门更好的对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及素质进行培训, 还可以试试优惠政策, 运用相关法律法规, 鼓励部分用人单位积极录用退役士兵。
结论
综上所述, 退役士兵为我国的国防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其退役以后, 国家相关部门应注重对其职业技能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促使其在步入社会以后, 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现阶段, 应积极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来制定退役士兵就业培训模式, 并加强教育管理和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张雪峰.退役士兵职业转向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4.
[2]丁寒春.新时期我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 2011.
[3]孟音.社会资本对于退役士兵就业的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4]剪万兵.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制度与社会发展同步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0.
[5]关于做好2007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J].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8, 08:2-4.
[6]市政府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J].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4, 08:22-25.
浅谈先培训后就业的意义及实施 篇11
关键词:先培训后就业 意义 实施方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在解决城镇青年劳动就业问题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形成一套新的劳动就业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就是劳动制度改革的一个方面。先培训,后就业,就是指到了劳动年龄的青年需要就业的时候,都要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能走上生产岗位,从事其专业的工作。
这几年,电信企业对招工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就是为了贯彻“先培训,后招工,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提高电信企业职工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贯彻《宪法》第四十二条“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的具体体现。
1 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原则的重要意义
1.1 开展就业前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一线技术工人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竞争。但是,由于大量青年劳动者没有经过必要的职业培训就直接上岗,造成企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致使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较低,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就业前培训,提高广大新生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并使其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步协调发展。
1.2 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就业的青年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劳动力是社会生产的要素。人到一定的岗位上去就业,就能使社会生产和其它经济活动得以实现,通过就业创造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业前的青年,虽然大多数是初、高中学生,受过一定的普通教育,但他们未经职业技术培训,还不能算是合格的劳动者。电信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现代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微波、卫星、光纤光缆、数字通信、光速宽带等现代化传输技术的应用,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劳动者不经过很好的职业技术培训,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能力,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是难以搞好工作,完成生产任务的,而且还容易出事故,给企业、用户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3 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有利于促进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要搞好一个企业,管理、科技与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在这三大支柱中,首要的又是人的因素,企业的全部活动必须靠人去完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人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生存之系、发展之本。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现在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在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竞争面前,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技术竞争的能力。一个企业要在经济技术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切实地转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轨道上来。
2 先培训后就业的特点
2.1 具备较强的目的性。就业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新生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上岗就业准备条件。
2.2 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业前培训的目标、专业(工种)设置、培训内容均依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以及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
2.3 突出技能训练。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要,突出技能训练,强化实践实习,并将学员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职业培训质量的主要指标。
2.4 突出个性化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指导思想,针对培训学员的不同需求,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突出个性化辅导。
2.5 侧重培养适应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培训中侧重培养学员市场就业的观念、自主求职的能力和应对职业变化的心理素质。
3 先培训后就业的具体实施
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工信部在《通信企业招用生产人员暂行规定》中也进一步规定“为进一步改革通信企业招工制度,保证招用生产人员质量,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适应邮电事业的发展,必须“贯彻执行‘先招生,后招工;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根据中央、国务院和工信部的规定,要贯彻执行这一原则,我们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3.1 加强就业前培训基地的建设,使培训设施、场所能满足就业青年学习邮电业务技术的需要。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省电信已建立了14个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并初具规模,这些基地完全可以承担邮电各工种就业前培训任务,但要加强这14个培训基地的建设,给予适当的投次。并在培训管理、师资队伍、教材编写、实习设备、学员食住条件等方面抓紧建设,使之日臻完善,适应各种教育培训的需要,充分发挥各培训基地的效能。
3.2 要制定教学大纲,建立科学的教材体系。就业前教育培训与在职职工教育培训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就业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从通信生产的实际出发,坚持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技术教育并举,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并重的原则,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三基”训练,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制定出各工种相应的教学大纲,建立起科学的教材体系,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的重要保证。
3.3 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实习训练。就业前培训时间一般为半年,在这期间学员要掌握“三基”知识,成为合格的就业者,就要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进度。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就业前培训的课程应按以下比例设置比较适宜:军训一个月180课时,占总课时的六分之一,目的是培训学员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电信法规和通信常识教育180课时,占总课时的六分之一,使学员了解电信企业的基本概念、电信职业道德和有关法规,接受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国情的教育,培养学员热爱电信工作,献身电信事业的思想。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培训360课时,占总课时的六分之二,使学员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实习)360课时,使学员掌握操作技能,基本上具备上岗的资格。专业技能训练以回原送培单位实习为好,因为各培训基地的实习设备、工具、材料、场所都不完备。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培训师资。一方面,要选拔具有较高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的人员担任教师,同时,应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和培训制度,为他们及时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提供条件,切实保证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聘请企业生产一线具有高超技艺和掌握绝活的技师、高级技师以及本行业的技能大师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5 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树立良好的学风。对学员的管理,除加强教育外,还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风。对违反班纪班规的学员决不能姑息迁就,视情节轻重及时给予扣学分,警告、令其退学,取消培训资格等处理,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考试是真实反映学员的学习水平,要加强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从试卷命题,审题、印刷、考试方法、判卷、成绩评定、监考职责等考试全过程作出明确规定,严肃考场纪律,凡作弊的学员,成绩要按零分计算。考试不及格的,只允许补考一次,并要将平常单元考试成绩与期末总成绩挂钩,按三七比例计算,避免平时学习放松,总考拼攻的倾向,结业时要对優秀学员进行表彰,并优先录用,这样才能促使学员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总之,我们要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积极探索办好就业前培训的新路子,为培训更多的适应通信生产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就业再就业培训 篇12
日前, 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培训专项活动的通知》, 自2013年起, 在全省启动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培训专项活动。
《通知》明确, 福建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培训对象是有培训意愿的福建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 毕业三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重点是应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其中, 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重点开展以定向培训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对企业拟录用的高校毕业生, 重点开展以定岗培训为主的上岗前培训。力争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同时, 《通知》明确,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培训专项活动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所需经费, 列入各设区市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
《通知》要求, 各设区市公务员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详细制定专项活动工作方案, 组织福建省国家级、省级重点技工院校和培训实力雄厚的职业培训机构, 多举措宣传动员有培训愿望和需求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报名, 扎实开展技能培训, 并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上岗前培训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技能鉴定。对定岗培训人员, 要根据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协议或合同, 培训后及时上岗就业;对定向培训人员, 培训后要及时为他们提供用人信息, 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