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

2024-07-15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共9篇)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 篇1

安全生产是石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提高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对个人, 家庭以及企业至关重要的。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安全事故, 多发生在矿产开发、化学药品生产以及建筑工程方面, 如何来保障安全生产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自我国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来, 虽然在行政和法律上得到强化。然而在人们的具体生产过程中, 往往没有很好的安全意识, 总是对安全隐患抱有侥幸心理。

石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就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安全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不仅仅能规避安全风险, 还能够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树立企业形象、持续快速的影响力提供根本保障。石化安全文化的建设, 要通过上中下, 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这样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落实。

1 上层领导的重视与指导

由于石化企业的工作环境恶劣, 诱发事故因素较多, 在工作中需加强注意。因此, 应不断加强上层领导的重视, 在领导的带领下, 一个懂得安全文化建设的企业, 必然对于员工的安全生产, 员工的基本素质视为重要的无形资产, 只有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 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2 中层管理干部的严格把控和宣传

一个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如何来正确的把控和宣传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将导致最终在生产过程中, 基层员工对于实际操作中安全隐患意识的重视。中层管理,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指导, 将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真正的安排在日常工作中, 做到习惯性, 长效性的结合必将给员工在安全生产上带来最直接的影响。

3 员工个体的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由于石化企业涉及到用气用电、高空作业及立体交叉施工等危险作业, 因此提高员工意识至关重要。一个有安全意识的员工, 必然会有充分的责任感, 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同时, 能够真正做到零事故的发生。在基层员工中要大力的发现, 鼓励员工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通过身边的宣传员, 可以最大化的帮助企业减少因安全事故引起的相关事故, 安全生产作为关系到每个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 往往由于疏忽导致自己和家人的担忧, 只有真正的将安全生产同安全文化的结合, 使员工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 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生产的可控, 可防。

4 企业的责任感的原动力

石化企业属高危行业, 但是所有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控制的。通过安全文化的构建, 可极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安全生产, 不仅要通过领导、管理者及员工自身素质个体的重视, 还应该更加注重员工安全生产的长效性机制的建立, 通过构建安全文化, 提高安全生产保障。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的保证。

4.1 安全文化的组织者

强化企业管理层的文化建设意识, 在员工生活中、企业口号、标语以及员工手册中都要强调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 以有形和无形的视觉冲击、文化洗礼来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

4.2 安全文化的组织

强调家庭责任感, 巩固和强化员工对家庭的责任感, 是最重要的保证手段, 对员工做必要的安全理论性的学习, 培训, 并且组织员工和家属定期的举行联谊会, 通过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互动式的交流沟通, 让员工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安全生产保障的不仅仅是个人, 是企业, 更是一份家庭的责任。

理念导入技能培训

4.3 安全文化的环境

优化石化企业的工作环境是对安全生产, 安全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保障。企业给员工最好的氛围去宣传安全文化, 那只是一种阶段性的, 真正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从而强化安全生产的, 必然是员工真正生产工作的环境, 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处处时时都能够让员工感受到, 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 对自身价值的强化。

4.4 安全文化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安全生产的有效依据。在石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 应注重制度的长效性, 有序性, 才能真正深入到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不遗余力的安全文化宣导, 使员工在参与到有组织、有保障的文化熏陶中, 获得最大的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真正的安全文化必然是同安全生产的技能提高紧密相连, 只有真正的相互结合, 才能将文化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4.5 安全文化的法制宣传

建设安全有效的法制基础, 从法制化的建设中树立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真正实现有法可依的有序性。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驾护航, 需要有不断的文化作为支撑, 往往造成石化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 都是由于生产环境的恶劣和生产工具的落后造成,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能够真正的保证每个员工在生产条件中得到最大的实惠。可见,

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性提高, 是通过安全文化的潜在训导达成的。安全文化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利益。一是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安全意识好的员工, 不仅仅能够在安全技能生产中出类拔萃, 更能够带动周围的员工向前发展, 并且能够在整个企业中树立一种以“零事故”为倡导原则的安全文化氛围, 从而促进安全生产持续有效的发展壮大, 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上升到一定高度后, 必然变成一种企业的责任感, 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培育企业精神, 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突出的是“安全”二字时, 那么企业正在树立自己的企业精神, 保证员工的安全就是对每个企业个体的一种承诺, 企业精神的培养, 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 从而保证企业的长效发展;三是塑造企业形象, 一个能够拥有安全文化的企业, 在长期的经营中能够保证员工长期成长的基石, 更体现出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必将在同行业中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不仅保证了安全生产的有效性, 更能够为树立企业形象、提升社会地位做出长效、显性的贡献。

由上可见, 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各方面, 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财富, 更能够体现一个企业对于员工, 对于员工家庭的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 必将是安全文化做的相当出色的企业, 也必然是值得社会尊敬的企业, 安全生产是最终的目的。因此, 石化企业中的安全文化, 实际上就是安全意识的传递, 是石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充分体现。

摘要:石化企业作为特殊行业, 其物料具有易燃、易爆、易腐及毒性特征, 对安全生产提出较高要求。因此, 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是当前石化企业需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是关乎企业发展、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将对石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以促进石化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关键词: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梁波.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关键[J].陕西煤炭, 2011, 30 (1) [1]梁波.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关键[J].陕西煤炭, 2011, 30 (1)

[2]余国华.论安全生产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煤矿安全, 2006, 37 (3) [2]余国华.论安全生产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煤矿安全, 2006, 37 (3)

[3]王涛, 侯克鹏.浅谈企业安全文化[J].中国钼业, 2008, 32 (6) [3]王涛, 侯克鹏.浅谈企业安全文化[J].中国钼业, 2008, 32 (6)

[4]王小莉。深化群众性创新活动,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30) [4]王小莉。深化群众性创新活动,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30)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 篇2

本文针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设计井拟定其建设方案,希望能对其他行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 者:徐雅芩 何沙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成都,610500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8“”(3)分类号:X937关键词:石油企业 安全文化建设 方案

★ 石油企业标语

★ 石油企业HSE管理系统建构论文

★ 石油企业HSE管理系统建构论文

★ 评价方法

★ 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探讨论文

★ 石油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究论文

★ 石油工程安全管理的风险研究论文

★ 安全评价方法:确定论分析方法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篇3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充满了活力, 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开始在市场上搏击。“中国制造”冲开了一个又一个阻碍和壁垒, 让中国人自豪, 让外国人震惊。然而,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还不够完善, 大多数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 没有承担起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政府强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督导

企业应当在承担安全的前提下追逐利益最大化, 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因在于调节企业和社会的关系, 而政府担当着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公共管理结构的角色。因此,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约束和监督, 尤其是对能源行业不仅要求其安全生产, 更要求能源企业应当义无反顾的履行社会责任。政府采取的强有力手段, 促使广大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也提高了企业安全条款的执行力。

2.1 油田公司严格执行禁令

自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以来, 塔里木油田各级单位积极开展禁令相关内容的教育学习活动, 油田公司各级单位从宏观上把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并严格按照禁令内容执行。

2.2 油田安全审计逐步完善

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就要求企业面向国家编制报送关于企业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 是我国最早的关于企业安全责任的信息披露。然而遗憾的是, 这些信息的使用对象只是国家, 并未完全对外公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中国15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 我国2%的企业经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 26%偶尔发布, 71%没有发布过。而这2%的企业主要就是指国有企业, 这也正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安全责任、社会责任方面走在了前列。

尽管从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的机制, 但塔里木油田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却做足了工作。油田公司在与国外拥有先进安全管理经验的杜邦公司合作的基础上, 推出了适合油田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开通了安全经验与行为安全审核网页,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经验分享, 主动上报事故、事件, 将安全经验与安全审核作为一项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来开展, 使企业的安全责任审计逐步完善。

3安全的微观体现

3.1 基层单位强化员工安全理念

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实践开展两年多时间以来, 对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平稳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能源行业, 尤其是“三高”气井开采行业, 安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安全文化实践正好给基层单位安全生产指明了道路, 也最终验证了安全实践的可行性。在油田基层单位, 将安全文化活学活用, 提升前线生产单位员工安全意识的活动屡见不鲜。天然气事业部克拉作业区, 开展员工安全承诺后, 创意性的将员工安全承诺制作成手持卡片发给每位员工。一些基层单位更是通过安全知识竞赛, 让员工在掌握安全知识的同时, 将安全文化理念铭记于心。还有的基层站队依据站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团队管理实施方案, 要率先进入团队管理。

油田公司强调安全文化建设要转变安全观念、培养安全习惯、提高安全能力。尽管油田各基层站队已经围绕这三个方向开展了大量工作, 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从长期看, 转变安全观念、培养安全习惯、提高安全能力将成为安全文化实践和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转变安全观念要以安全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长期推进 “六条禁令”等安全准则的落实工作, 使安全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实现员工观念的共同转变。

3.2 企业安全责任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企业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越来越严重, 劣质奶粉案、广州的毒酒事件等, 使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危机。企业的这些恶性行为是短视的, 同时反映了现阶段中国部分企业的“社会道德”问题。从长远来看, 为了一时利益欺骗消费者的企业, 只能被市场抛弃。还有一些企业, 片面追求发展, 不注意生态和谐发展, 这都是不能长远的。大至中国经济整体, 细至每一个个体经济, 都在发展速度与环境之间细致地寻找平衡, 每一个企业都生存在一个循环系统里, 其发展都依赖于经济、社会、自然的完整性, 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死于工伤的有2-3万人, 每年有600-700万人在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004年4月22日《参考消息》)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03年对广东省外资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有25%的员工不能按时领取工资, 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8小时以上;约62%的人一周工作7天, 20%的人曾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骚扰, 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对员工基本权益的严重侵害。从表面上看, 这种现象是由管理不到位或者设施不完善造成的, 但是最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没有把员工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的维护作为应尽的责任。

企业安全责任的缺失, 让社会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刘开明博士在其所著的《身体的价格-中国工伤索赔研究》一书中提到, 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历史中最沉重而悲伤的情景, 就是工人生命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恶性工伤事故频繁发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资料显示, 仅2001年, 中国大陆就发生安全事故1000629起, 死亡130491人, 同比分别上升20.5%和10.4%, 平均每天非正常死亡人数竟高达357.5人。2004年8月25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在作关于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时说, 煤矿安全问题相当突出。2003年煤矿发生特大事故51起, 死亡1061人;2004年发生特大事故42起, 死亡1008人。今年1月1日至8月21日, 发生特大事故33起, 死亡951人, 比去年同期上升43.5%和134.2%。这份报告尖锐地指出:这是“采带血的煤, 赚带血的钱”。总人口占全人类1/5、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变成世界工厂的中国, 其环保问题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事, 对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企业安全责任问题也就显得尤为迫切而关键。

4石油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实例

事故是一个可怕的黑洞, 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全面停产, 形成巨大的损失, 而且它吞噬生命, 损害健康, 给人留下一生的遗憾和心灵上的创伤。党和国家本着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任的精神, 正确地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明确了安全的地位和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又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 进一步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不能长期得到贯彻执行, 存在时张时弛的现象。造成了安全生产中的漏洞, 使事故屡屡发生。因此, 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制约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各项活动, 以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和落实。

塔里木油田公司通过国际合作研究了一整套符合塔里木实际的安全文化模式, 使塔里木油田逐步形成能够与世界一流石油公司相媲美的安全环保生产企业。油田公司围绕安全生产, 利用各种渠道向管理层、员工进行了大力度的安全生产教育, 使安全文化扎根每位员工心中, 也使得公司的安全生产得到了保证。但是,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场长期的战役, 它对于传统安全管理来说是一场“革新”。既然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克服经验主义, 改变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 就必然会遇到困难, 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客观问题。因此, 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困难。对于在安全生产问题上经常犯老毛病的单位, 不仅要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更要强制他们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知识, 使企业真正走上安全生产的道路, 负起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而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领先的生产单位, 更应该承担起引导作用、模范作用, 履行其安全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 为早日建成具有塔里木特色的先进安全文化, 为油田大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摘要:在陈述了安全文化含义、发展等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塔里木油田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归纳提炼出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实施成效及构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重点强调了安全文化、企业安全责任的重要性, 并从宏观、微观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责任,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庆伟, 殷格非.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历史背景[J].WTO经济导刊, 2004. (11) .

[2]厉以宁.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流通经济, 2006, (7) .

[3]马蔚华.企业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EB/OL].新华网2006-04-11.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 篇4

1、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10 分)

A.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B.有利于弥补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高存在的缺陷 C.梳理企业的知名度

D.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2、关于安全标准在现场的执行力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 分)

A.安全是要靠监督来实现的

B.行为安全审核是促进安全标准在现场执行的有效方式 C.安全管理现状审核评估定级是强化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D.让员工理解和掌握相关标准是有效执行标准的前提

3、下列关于安全人员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D(10 分)

A.策划和传播者 B.培训和推动者

C.安全技术咨询师和各级领导的安全顾问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关于企业安全文化与员工行为安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10 分)

A.文化主导态度 B.态度主导行为 C.行为主导结果 D.无必然联系

5、下列关于文化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D)(10 分)

A.内在的 B.温和的

C.潜移默化的 D.被动意义上的

6、下列关于安全行为激励的说法,错误的是(B)(10 分)

A.将安全绩效与工作业绩相结合的奖励制度 B.严惩员工的差错

C.宜树立安全榜样或典范

D.员工挑战所遇到的潜在不安全实践

7、关于安全事务的参与这一要素,下列哪项不是重点要考量的内容?D(10 分)

A.参与主体 B.参与意识 C.参与形式 D.领导参与

8、关于安全文化具有的功能,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10 分)

A.教育和认识 B.惩罚和强制 C.导向和约束 D.凝聚和激励

判断题

1、杜邦公司统计表明,绝大多数的事故是由设备或环境因素引起。错误

2、文化体现在教育程度和行为习惯两个层面。错误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正确

4、安全使命是为实现企业的安全愿景而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正确

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正确

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在强制。错误

7、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际中,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是应用最广泛的要素。正确

8、安全文化是关于安全的理念体系和行为习惯。正确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 篇5

1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对于石油高危行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王晓秋[1]等在研究壳牌的HSE管理及其在中国石油化工公司的应用基础上,提出我国石油企业HSE管理的对策,即通过外部驱动催进HSE管理,加强HSE意识和理念,加强实质性建设等;陈雪飞[2]等研究石油企业项目安全文化建设后,提出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应从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以及物质层4个方面有序进行;单志刚[3]认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制度氛围是保证,物质氛围是基础,情感氛围是核心,因而要整合安全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和体系,建立系统本质安全,规范安全行为;杨怀杰[4]认为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承诺和责任落实,加强培训等解决石油企业HSE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胡得国等[5]认为建设并完善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工程及其管理体系,将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去认识,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整体安全文化素质,树立石油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王世娟[6]认为建设石化企业安全文化,要强化石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以营造石化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加强安全文化培育工作使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员工心中,强化石化企业领导者责任意识以发挥领导者的引导作用;赵忠[7]提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措施,即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优化安全检查方式,强化隐患治理,提高事故预防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安全应急救援水平。

综述观点,学者一致认为要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战略,就是要进行长期的安全文化建设。但如何建设石油企业安全文化,众说纷纭。基于此,笔者认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石油企业全体员工以现实样板企业为学习对象,通过组织员工的长期努力,达到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因此,本文选择标杆瞄准的方法对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以期加强和完善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的原理

“标杆瞄准”也被称为“标杆管理”,它由美国施乐公司创立,是一种鉴别、认识并创造性地发展关于优秀产品、服务、设计、设备、流程以及经营管理实践并用于改善组织实际绩效的系统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将企业与国内外优秀企业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帮助企业改善自身状况的信息,制定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最终达到赶超目的。它是一个持续、系统的过程。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学习和改善的管理方法,涉及到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从众多研究者的观点来看,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分为4个方面,即:石油企业安全精神文化、石油企业安全制度文化、石油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和石油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其中,以石油企业安全精神文化为核心文化层,石油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和石油企业安全行为文化为中间文化层,石油企业安全物质文化为最表层文化。本文认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也正是从这4个方面入手,瞄准学习由浅及深,包括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每个层面和环节,深度挖掘潜在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中的深层问题,并进行对标比较,找出差距,持续改善与优化。

3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的实施过程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分析,参照标杆瞄准的基本原理,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的实施可从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标杆策划、组建标杆瞄准小组、选定标杆、对标比较、实施整改和持续改进。

3.1 标杆策划阶段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的策划阶段亦即准备阶段,包括确定标杆瞄准的安全文化层次、内容体系、具体目标和指标。

首先,评价石油企业当前安全文化建设状况。评价阶段是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的关键阶段,要从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4个方面入手,做到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具体可参照表1的内容进行。

*注:优、良、中、差分别代表评价结果从好到差4个等级,高、中、低分别代表各评价结果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程度

其次,确定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主要内容。在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内容中,评价等级较低、重要性程度高的显然是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最薄弱和最需改进的地方,这些方面就构成了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的重点内容。

最后,提交标杆瞄准实施报告,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计划。实施报告中要阐述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标杆瞄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标杆瞄准做具体论证,标杆瞄准的主要内容,总体规划和构想,实现的安全目标和要求达到的安全效果,近期需要实施的标杆瞄准内容及工作流程,开展标杆瞄准所需要的组织机构,投资估算以及受益分析。报告提交至石油企业高层领导,经批准实施。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计划中应重点确定实施标杆瞄准的关键对比点、重要指标,为后期的信息收集、标杆比较做准备。此外,计划中应明确安全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实施阶段、时间和经费预算。

3.2 组建标杆瞄准小组

标杆瞄准小组(图1)是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的人力机构,主要构成有:

标杆瞄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石油企业各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石油企业最高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确定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战略,明确标杆瞄准的目标和方向,负责审批标杆瞄准实施规划和目标计划,对标杆瞄准方案选择拥有最终决策权。

标杆瞄准办公室由石油企业各部门分管领导、负责标杆瞄准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决策,做好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协调、沟通工作,帮助联系标杆瞄准的合作单位,推动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制定有关标杆瞄准工作的管理制度办法等。

标杆瞄准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石油企业内部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技术专家组成,必要时还可聘请外部专家。主要职责是开发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实施流程,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工作做具体的专业指导、检查、培训、咨询等等。

标杆瞄准项目职能部门。该部门由石油企业负责标杆瞄准的各业务负责人组成。主要任务是针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某一具体方面进行标杆瞄准,提出并实施改进措施和方案。

实施小组。各实施小组由石油企业各专项部门一线人员构成,负责完成石油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的各项具体工作。

以上组成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保证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工作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

3.3 对标比较

对标比较阶段是对石油企业自己的安全文化建设信息和标杆企业的信息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改进措施的制定做好准备。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小组做好对比信息的登记工作,提交对标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包括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内容、各内容指标的标杆比对、比对结果分析、差距因素分析及建议具体的改进措施等。

3.4 实施整改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的整改实施阶段是在整合出适合石油企业改进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分析,选出最佳方案并实施的过程。

首先,整合优秀指标因素。即使是安全文化建设绩优的企业,也并非每项指标都是最优的,总存在其优点和不足。石油企业需要将众多标杆企业的优秀指标加以整合,形成适合自身安全文化建设的改进指标体系。

其次,根据选定的指标,制定改进方案。石油企业在整合各标杆企业优秀指标时会形成几套可行的改进方案。根据每个方案的实施效果、指标水平的先进性、方案所需投入等因素选出最佳方案。

最后,制定改进计划并实施。石油企业可成立安全文化建设改进小组,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专业培训,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范,明确分工和责任,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保证改进计划的有效实施和进一步的改善。

3.5 持续改进阶段

持续改进既是标杆瞄准流程的必要阶段也是石油企业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首先,建立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数据库。石油企业需组建安全文化建设信息维护中心,专门负责石油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工作中的信息保存和更新。

其次,制定并实施持续改进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对石油企业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瞄准后的效果做准确评估,确定新的改进指标,制定新的改进计划。根据实际效果,重新选择标杆企业进行新一轮的标杆瞄准[8,9]。综合以上实施阶段如图2所示。

4 结论

石油企业通过标杆瞄准的方法,通过充分吸收行业内外具有优秀安全文化企业的最佳实践经验,通过组织全体员工的集体学习,不断缩小与标杆企业在安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创新和改进,形成适合石油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文化。研究表明:石油企业只有在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4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标和学习,才能解决石油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长期存在的疑难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晓秋,马永红.HSE管理体系在国内企业的发展情况[J].化工管理,2007(2):44-47.

[2]陈雪飞.海洋石油工程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项目管理技术,2010(8):89-92.

[3]单志刚.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66-68.

[4]杨怀杰.油田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6(9):38-39.

[5]胡得国,马燕珺.中海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2):4-7.

[6]王世娟.以人为本,建设石化企业安全文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7(5):56-57.

[7]赵忠.油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110-111.

[8]王萍.标杆管理推进方略系列[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2):38.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 篇6

石油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由于高架作业、重型机械、高压钻采、有毒气体等因素,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文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将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行阶段划分,以期更好地完成安全文化建设各阶段的具体任务,从而使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从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和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可以将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从大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阶段、培育强化阶段、实施与巩固阶段和跟踪评审与反馈阶段。通过对整个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并根据阶段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分解,制定具体合理的实施方案。通过具体规划,有序的推进,必将有助于保证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项目的阶段划分

1.1 安全文化建设规划阶段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阶段也可以理解为准备阶段,也就是为建设石油企业安全文化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做好具体的建设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规划,先要明确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和最终效果,然后明确如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观念文化体系。由此可见,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阶段要做好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完成这个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好规划准备、调研沟通、树立媒介三个具体步骤。规划准备过程中,要明确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主体,建立负责机构,指定负责人员,并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的作业日程安排,从而形成有计划的实施过程,按照有计划、有步骤、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建设程序,推进、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各项具体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符合石油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促进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建设规划上,抓住现状,着眼未来,根据石油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短期规划(大约1年)、中期规划(2-3年)和长期规划(3-5年),并在每一阶段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阶段目标和工作侧重点。调研沟通的过程中,石油企业领导成员、专家组成员要进行沟通,按照石油安全文化体系和运行模式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方面来确立。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内容是加强对石油企业员工的行为控制,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其在安全、良好的作业境中及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作业,不存在违章的条件。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工作标准化、放心化、正规化。树立媒介就是要制定《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手册》;加强其他安全文化媒介,比如: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手册、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纲要、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员工手册、石油简介、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内部报刊、石油安全局域网络、石油安全历史记事的光盘、书籍等的建设。

1.2 安全文化培育强化阶段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培育强化石油安全文化,通过教育、培训和宣传,灌输安全文化观念,有计划、分层次的导入安全文化。具体分为安全宣传、安全教育、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三个步骤进行。安全宣传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提高石油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安全宣传的内容主要是安全文化的由来、当今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状况、不安全行为的后果和严重程度、优秀企业安全文化的标准和做法、在安全文化管理中的典型代表和模范示例等等。石油企业价值观的内容抽象但可以通过具体晚会、汇演、综艺节目等形式得以表现。石油企业可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利用相关安全生产方针、标准、政策、法规等,有效的宣传安全生产和事故的预防。使安全文化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以思想上的安全保证行为上的安全。石油企业要重视事故资源利用,加强事故案例学习,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要加强变更程序管理,强化对因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人员、工艺过程、设备、工作环境变更而产生的风险的控制;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承包商管理,严格承包商准入资质审查,承包商HSE管理应满足企业的HSE管理体系要求;要加强一线岗位人员HSE技能的培训,强化其岗位HSE风险识别、控制和应急处置等技能。

1.3 安全文化实施与巩固阶段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实施与巩固阶段是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评价后对其进行确立巩固的阶段。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在保留旧有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大胆运用新的方法手段,针对企业安全文化的不同层面不同场景进行巩固。运用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实施手段,继续对各类员工,尤其是特殊岗位的技术性员工,要加强日常教育,要求持证上岗。在危险区域和生产现场,要通过安全标语、事故警示牌等方式强化对安全事故的防范,通过安全标志(指令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等)深入人心,融入意识,逐渐形成一种能够约束行为,转化为主动重视安全的行为。同时,要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实施手段,简化工作程序,促进技术及工艺的安全化。对于影响人员身体健康,危及生命安全的车间、厂区,要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的安全检查,采取灵活的组织方式来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和巩固安全文化建设成果。

1.4 安全文化跟踪评审与反馈阶段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跟踪评价与反馈阶段主要是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进行跟踪评审和反馈。通过跟踪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掌握各项具体工作是否满足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明确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体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的一致性,以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根据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观念要求,要对建设过程进行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提出修订管理制度的内容要求,经过石油企业文化管理部门批准后,修订和完善石油企业管理制度。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但要做好长期建设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持续改进的计划,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改善。安全目标是石油企业首要的目标,人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既要建立石油企业安全目标责任体系,又要将安全目标责任保证落到实处,石油企业各部门要做到抓安全任务抓到底的精神和魄力,各分公司经理负责本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项目,基层负责人每个人负责一个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持之以恒的参与安全活动,领导要跟踪落实安全目标责任。

2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2.1 完善安全人才保障体系

人才保障首先从安全人员的配备开始抓起,采取竞争上岗,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平的安全管理队伍,要求石油企业员工拥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经验,建立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合理的三级安全关联人才结构。此外,石油企业需加强对直接作业层的监督监察,将相关待遇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评价考核体系,优化聘解机制,便于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

2.2 创新安全评价沟通机制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改善激励机制和安全目标评价机制,实行安全工作周评价制度,评价每周安全工作、安全活动的完成与开展情况,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石油企业领导干部业绩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扩大每月一次的安全例行会议和安委会会议的与会人员范围,转变会议内容,即由安全工作的总结部署转为安全目标完成情况的阶段评估和安全管理问题的全方位沟通和系统反思。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可以对增强安全工作产生实际的效果。为更合理的确定石油企业各分公司的安全风险系数,石油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累计积分制度,实现安全生产周期越长,奖励系数越高,奖励幅度越大;反之处罚力度越大。对石油企业员工计分考核,违章行为严重的进行待岗处理。同时,推行石油企业全体员工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每位员工交纳一定数额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发生处罚规定情形,抵押金相应扣罚,以此从物质层面上激励石油企业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

2.3 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

石油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健康安全环境建设,加强对HSE管理体系的协调、指导、督促和审核工作;要完善HSE管理体系工作统一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线性管理责任机制,将HSE管理体系各项要求和职能落实到各部门和岗位。企业及所属单位行政正职是本单位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HSE承诺,制定HSE目标,保障体系运行所需资源;要任命一名同级副职为HSE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修订体系文件,开展体系审核和培训等工作;其他相关领导按照业务分工,负责抓好分管领域内的HSE管理体系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职能范围内HSE管理工作。要把HSE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用HSE文化理念培育广大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化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创造和谐。

3 结语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建立企业安全价值观、建立安全理念、培养员工安全思维方式。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维系员工的生命、健康与幸福,因而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企业效益;树立珍惜生命的情感观,因为生命的安慰不只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甚至社会的问题;树立本质安全的科学观,突出安全是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内部禁止危害他人或公众的工作;领导层需重视和关心员工的安全;培养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做到将安全视为己任,以安全运行为容,将企业的安全记录当作自己的安全记录并以次为豪,自觉遵守安全措施和法规,积极参加安全会议和座谈,主动重视安全问题。通过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熟知安全行为规范,形成事事警觉、预防事故发生的思维;管理层在决策程序、规章和会议中要把安全排在第一位进行考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得国.马燕珺.中海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2):4-7.

[2]郑成国.建设有石油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报,2006,(4):38-40.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 篇7

1 误区一:只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 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在发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也需要不断地提高, 因此有很多石化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计划和目标, 狠抓生产经营, 但是却不顾企业中职工干部的思想政治问题, 导致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 职工出现种种思想问题而无法解决, 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率, 反而使企业陷入政治思想不稳定的环境之中,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企业就如同一个小的社会, 生产经营工作就如同物质文明建设, 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精神文明是发展的灵魂。那么企业生产经营就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 要同时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 一手抓精神文明,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另外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 江泽民同志也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 提出了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 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应将这个理念运用到企业的日常建设和发展中, 生产经营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工作。作为新时代的石油企业要注重企业生产经营与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在做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上, 狠抓政治思想工作,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信心, 使职工团结一心, 促进生产经营的效率, 加速企业的发展。

2 误区二:只做思想政治工作, 不解决企

业职工的实际问题

近几年,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也在不断的进步, 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新的时代, 石油企业的干部职工面临着更多生活压力的挑战, 相应的引起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信心不足, 工作消极等问题。很多企业没有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只是一味的教育职工专心工作, 增强信心, 而没有以实际行动来关心职工, 并解决职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导致政治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脱离, 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了空谈。

企业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要去切身了解现有职工出现思想问题的内在原因。是否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实际困难和问题。职工的生活质量, 住房情况, 儿女教育等问题是否困扰着员工等。而不是只空谈理论, 并不关心职工的生活质量。马克思主义中就有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说法。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也正是发扬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精神, 才使社会主义建设得意快速的发展。而企业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教育就如同理论, 而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就是思想教育的一种实践。因此, 企业需要走出只讲理论, 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误区, 积极的了解和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 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才能使思想工作更具有信服力, 才能稳定企业的发展。

3 误区三:只做思想政治工作, 未加强企业的管理

很多企业已经看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也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 但是只做思想政治工作, 却未加强企业的管理。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导致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减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自古以来, 就有中国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面对当下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 面对企业职工的新的思想问题, 石油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健全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规范的管理制度。所谓企业管理制度, 是企业为求的最大利益, 在生产管理实践中制定得带有强制性义务, 并保证职工的权利的各项规定和条例。为了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性, 企业必须在做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强企业的管理, 严格落实企业的各项制度, 坚持严格教育与严格管理并存,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嵌入到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去, 从而通过过硬的企业管理, 来促进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只有通过政治思想正规的指引以及企业制度的约束, 才能使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4 误区四:只做思想政治工作, 而不讲究方法

企业在面临思想问题时, 如果不能利用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员工的问题, 打开职工的心结, 不但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败, 还有可能激化矛盾,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困难。正确的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捷径。它可以拉近职工与企业的距离, 使职工的思想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注重通情达理以及义利兼顾的方法。何为通情达理, 就是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 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合情合理, 具有人情味的解决企业中职工的思想问题。一方面要表现出对职工的深厚情感, 能以真挚的情感去沟通, 使职工产生共鸣。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尊重被教育者, 对其做到关心, 理解和信任。给职工畅所欲言的机会, 说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针对问题, 晓之以理, 以正确的方法, 打开职工的心结, 顺利的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义利兼顾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要讲道义、道理, 也要注意兼顾各方利益, 求的职工以及企业的义利兼容以及互通, 圆满的解决问题。马克思就曾经说过, “思想离开利益就会出丑”, 恩格斯也说, “利益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同时还要有做到义、宜、利三者相通, 才能既保证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又能兼顾各方利益, 使政治工作的效果最大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 思想政治工作是石油化工企业工作中的重点工作, 是企业谋求稳定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新时代的石油化工企业, 应该在注重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规范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思想工作的顺利进行,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干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运用通情达理, 利义兼顾大方法, 使思想政治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避免进入实施误区, 使石油化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半功倍, 企业快速发展。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天.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J].新长征, 1995-12-10[1]李天.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J].新长征, 1995-12-10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 篇8

车辆的安全管理是车辆在运营过程中保障运输安全的关键, 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办法。避免只收费而不进行维护的现象发生, 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以及综合性能的检测工作, 以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加强车辆的安全管理, 保证道路的运输安全。

2 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的变化也起伏多变, 各个单位企业的领导只注重经济核算, 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赚更多的钱上, 因此实行划块管理的管理方式, 将经济核算单位划小, 采用自负盈亏制度, 实施项目费用承包等, 缺乏对车辆的安全管理意识。对车辆的管理采用分散管理的办法, 虽然比较符合工作中的实际状况, 且在一定层面上能够调动基层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但是作为特种交通工具, 一旦使用权和管理权发生变化, 同时车管人员没能及时到位, 导致汽车在安全管理方面出现管理空档,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2 注重短期效益, 忽略车辆运行状况

一方面单位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通常较忙, 在人员配备方面, 由于多一人则需要多发放一份工资, 因此往往以能少则少为原则, 常常忽略落实专门的车辆安全管理人员, 从而忽略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管理问题, 导致车辆长期不检查, 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维修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 由于大多车辆运行人员认为, 车辆是单位配的, 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因此常常产生只管用, 不管修的错误想法, 导致车辆在出现问题时仍然在运行使用的现象。

2.3 安全管理工作不能落实

企业常常忽略上级关于加强汽车运输车辆安全管理的要求, 安全管理需求得不到落实, 一些企业往往简单的应付一下。即使有些单位配备了管理人员, 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但只办理了证照以及审验手续, 或者发放一些简单的学习资料, 根本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安全管理意识普及到单位和司机个人。导致大部分企业单位的车辆安全管理只是纸上谈兵, 没有人去落实管理要求, 也没有人履行管理制度。

2.4 车辆挂靠

车辆出现挂靠问题包括车辆挂靠审验问题以及非在岗司机证照的审验问题。由于单位职工子女个人或者其他个体购买车辆, 挂靠在本单位, 在车辆审验时, 车辆执照挂靠在单位户头内, 但是单位不能掌握这一类的车辆在外部的运行状况, 如果在外出现突发事故, 单位却还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3 车辆安全管理对策

3.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有效进行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 是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需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包括单位采用何种管理方式, 车辆如何分配使用, 以及单位配置专门人员进行车辆实施管理等。于此同时还应严格落实司机的安全学习和安全教育工作, 并严格把握车辆的年度保险以及行车监控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要统一安排车辆的安全管理, 切实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对于车况的检测以及司机行车规范的监督方面要重点加强, 对于要到较远施工地点的行车车辆, 需安排车辆管理人员定期到现场进行车辆检查, 检查结果需记录下来, 以便把握工作重点。

3.2 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

首先, 加强车辆的日常检测。监督司机在车辆出车前、行驶中以及收车后对车辆进行相应的技术状况检查, 对每一环节, 每一项内容均需检查到位, 以避免由于车辆技术性能的不完善而影响行车安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司机对车辆技术性能的掌握, 并及时掌握车辆的技术状况信息。

其次, 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 使司机认识到车辆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掌握车辆技术状况的基本知识, 自觉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另一方面, 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落实, 选择资历较深的车辆维修企业, 对车辆的检查、润滑、清洁、紧固以及调整等日常保养工作落实, 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存在的故障和隐患, 保证车辆安全运行。

第三, 加强车辆关键部位的检查。车辆关键部位包括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油路系统、电路系统以及车辆轮胎等部位, 这些部位一旦发生损坏则直接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定期进行监测检查, 发现车辆老化部位及时得到解决。

除此以外还要加强车辆的换季保养。由于车辆在不同季节, 不同部位会发生不同的故障, 车辆需根据季节变化进行环节维护保养。如夏季应由于雨水较多, 车辆容易造成车辆爆胎以及制动性能变差等现象, 因此需加强润滑油及轮胎的保养;冬季由于天气干燥寒冷, 应加强车辆的防冻液、机油以及暖风系统的检查, 保证良好的技术性能。

3.3 加强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培训

加强企业单位的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 提高司机队伍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搞好车辆安全管理。单位车辆是否能够安全运行, 与每个司机是否有充足的责任心有密切关系, 因此各企业的司机队伍需要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且拥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强司机个人素质的培养;其次各用车单位要尽可能的为司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用车单位可以订阅相关报刊以及杂志, 以提高司机的自学能力;第三, 加强司机驾驶技术的培训, 提高司机驾驶技能, 尽量避免由于驾驶操作失误造成的车辆损失。

3.4 清理单位挂靠车辆

关于与各单位相关的挂靠车辆及挂靠司机问题, 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需进行清理。由于各单位的管理办法不同, 在实际运行中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要解决挂靠车辆问题, 首先要征得单位领导的同意, 同单位领导讲清其利害关系, 加强领导清理挂靠车辆的决心;其二, 需要建立灵活的管理办法, 保证挂靠车辆及挂靠司机无后顾之忧;第三, 要积极与当地交管部门进行协商, 尽量将部分挂靠司机与单位进行分开管理, 将工作责任分开落实, 以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4 结论

车辆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 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不能简单的重复, 使得车辆安全管理过于形式化。因此,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 将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车辆安全管理水平, 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的发生。

摘要:车辆的安全管理是车辆在运营过程中保障运输安全的关键, 因此, 加强车辆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车辆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车辆,安全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宋明华.如何加强营运车辆的管理.经营管理, 2009 (4) :169[1]宋明华.如何加强营运车辆的管理.经营管理, 2009 (4) :169

[2]熊永超, 张维东.浅谈做好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企业家天地, 2010 (1) :32[2]熊永超, 张维东.浅谈做好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企业家天地, 2010 (1) :32

[3]陈海军.车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5) :6[3]陈海军.车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5) :6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 篇9

1.1 我厂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厂采用QHSE管理体系对全厂进行管理, 在实施方面, 我厂采用纸质管理的传统模式, 运行方法与油田公司各下属公司类似:监督检查方面, 我厂安全、生产、保卫等部门每月对基层单位进行月度检查, 发现问题开具隐患整改通知单, 限定整改时间, 在规定时间内纸质反馈验证, 质量安全环保科每月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每季度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ACT卡方面, 班站员工纸质填写后由区部收集整理, 然后由厂安全科汇总对填写较好的ACT卡进行奖励。目前传统管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 各基层单位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监督检查、ACT卡及违章信息是宝贵的资源, 但是目前管理模式是以安全科为中心, 其余各部门为节点的星型管理模式, 监督检查内容各区只能从整改单上知道本区存在的问题, 对其他区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共享, 不能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ACT卡共享范围也很局限, 区部级收集ACT卡后进行ACT卡总结上交厂安全科, 但是区部不能将所有信息都传达至每一位员工, 虽然每季度进行检查情况通报及ACT卡奖励通报, 但通报只是针对一些典型, 无法真正实现共享。

(2) 监督检查反馈验证及ACT卡填写实时性不好。在系统运行之前, 相关部门提出监督检查问题后, 基层单位在限定期限内进行书面整改反馈, 在检查到整改反馈的这段时间内, 检查项的监控不到位;ACT卡由站上员工进行填写, 每月由区部上站收集, 员工提出问题需要厂里及区部级反馈时间间隔较长, 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快速解决。

(3) 浪费人力物力、增加出车风险:ACT卡管理实行纸质填报管理, 浪费纸张和空间, 又给统计查询增加了困难。监督检查信息基层单位及厂安全科都要输入EXCEL表中, 需要进行大量重复工作, 作业许可审批过程为纸质审批, 一方面必须到区部找领导审批, 现场签字需要跑较远路程, 费时费力;一方面临时接到一个较小任务时必须到区部重新办票, 监督检查整改反馈以纸质反馈安全科, 距厂部较远的如作业四区、米脂处理厂需要派车送到厂里, 增加了出车风险。

1.2 我厂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建立的思路

(1) 实现A C T卡、监督检查的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通过工作流及对账户权限控制来完成。监督检查分级为公司级、厂级、区部级, 不同级别的问题实现不同的人员审核、销案;ACT卡分为区部级和厂级两级反馈, 确保合理的ACT卡建议均被采纳;作业许可票实现区部级和班站级两级审批, 实现与现行审批流程吻合。

(2) 利用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实时性, 实现监督检查信息 (检查问题及整改情况) 、ACT卡信息的全厂共享;可以实现对监督检查问题、ACT卡信息的及时传递, 大大提高油田安全管理信息化, 实现精细化管理。

2 平台各模块介绍

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包括的四个模块:监督检查模块、违章管理模块、ACT卡管理模块、作业许可申请模块。各模块通过管理员分配菜单, 确保有权限的人才可以进行相应模块的填报及审批工作。

2.1 监督检查模块

该模块下设监督检查整理、监督检查填报、监督检查整改、监督检查审核、监督检查销案、查询及汇总七个子界面。各子界面通过对不同级别人员分配不同权限, 完成检查、整改、审核、销案的闭环管理。

监督检查填报是对厂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区部进行检查由被检查单位录入记录问题的操作。监督检查整改是由被检查单位填写监督检查信息后填写整改措施等信息的操作。监督检查审核是具有审核权限的人员 (作业区安全员、技术员) 进行的操作。监督检查销案权限分配区级是作业区经理, 厂级是安全科。监督检查查询页面提供按级别、月份及被检查单位分类查询功能, 不可进行操作。 (图2)

监督检查汇总是对监督检查信息结果的汇总, 可以按级别、被检查单位及检查时间段导出格式分为EXCEL和Acrobat (PDF) 两种格式, 导出为EXCEL格式的可以编辑作为考核依据, 导出为PDF格式的可以防止人为进行修改。

2.2 违章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违章记录、违章管理、违章查询3个子界面。违章管理是对违章记录进行查询和新增的功能的操作, 并可以按违章事件进行模糊查询。点击新增按钮出现新增界面, 点击违章编号可连接到对应的违章事件上进行详细的查询具体的违章细节。

2.3 ACT卡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ACT记录、ACT区级反馈、A C T厂级反馈、A C T查询及汇总5个子界面。ACT记录是所有员工对所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及有污染隐患的行为进行填报的操作。ACT卡填报后由区部级人员填写反馈意见, 然后由厂级填写反馈意见。每月质量安全环保科可以对填报较好的ACT卡进行奖励, 可以按着上报单位以及被奖励单位按月进行查询, ACT汇总可以将ACT卡内容导出为excel表进行编辑。

2.4 作业许可申请模块

该模块下设作业许可票申请、审批、打印三个子界面。作业许可票申请后, 由区部有审批权限的人进行审批, 然后经过队站级审批再打印出来, 施工结束后由施工人和监护人签字。此模块功能框架已完成, 由于集团公司新颁布了17项标准中作业许可实施细则正在制定过程中, 计划在实施细则下发后再进一步修改。

3 监督检查信息平台特色

3.1 工作流管理

在该平台中采用了工作流管理方法, 让不同的人员看到不同的界面, 不同的问题显示在不同的界面。

由于厂级加区部级检查问题较多, 如果每个界面都显示相同的问题那么界面就显示比较乱, 不利于人的管理和操作。采用了工作流管理后当被检查单位填报检查问题后, 该问题就显示在监督检查整改菜单中, 有整改权限的人可以填写整改措施、整改人等内容。整改菜单填写完毕后, 整改菜单就看不到该问题, 问题转入监督检查审核菜单, 然后有审核权限的人进行审核, 同样是在审核菜单消失, 转入销案菜单进行销案。这样就保证了显示的问题只有少数几项, 便于人的操作和管理, 在ACT卡模块中也采用了同样的实现方式, 以实现ACT卡都得到区级和厂级反馈。

3.2 不同角色的权限控制

要使系统应用接近实际工作流程, 必须对安全科、基层单位经理、技术员与班站员工权限进行控制。这套系统涉及的权限控制方法有下面几种:

(1) 利用菜单分配控制权限。安全科管理员有人员管理菜单, 拥有最大权限, 可以进行人员控制、菜单权限分配等工作, 这样系统可以及时得到维护, 发生人员变动, 权限变动等情况可以随时变动人员, 其余人员没有人员管理权限。监督检查模块中班站只有监督检查填报和整改菜单, 技术员有审核菜单, 可以审核区级检查问题, 区部经理有审核和销案菜单, 可以实现区级检查问题的销案, 厂级检查问题由安全科进行销案。

在监督检查模块中, 安全科管理员有监督检查整理菜单, 可以实现录入错误信息的删除和取消审核操作, 而别的用户都没有此菜单, 实现对人员权限的控制。

ACT卡模块中, 基层员工填报ACT卡内容后, 区部级人员有ACT反馈填写菜单, 可以填写ACT卡反馈情况, 基层员工不可以填写, 确保ACT卡由区部或厂级对员工进行反馈, 而不是员工填写。

(2) 利用所在单位控制权限。在ACT卡模块中, 反馈信息中有奖励单位与奖励人员一项, 这里权限控制为只有安全科有权填写, 其余单位无权填写, 从而实现查询到的奖励情况是安全科评选出来的。

在系统不同模块中, 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在ACT卡模块中, 用任何账号都可以看到全厂填写的ACT卡内容, 实现全厂信息共享。在监督检查模块中, 在整改、审核及销案菜单项中只能看到本作业区的问题, 防止出现对别的作业区进行审批、销案现象的发生。在查询界面中可以查询到其他作业区的检查问题, 以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

(3) 对修改删除权限进行控制。在测试过程中发现, 为防止误操作, 平台中各模块都设置了删除或取消审批按钮, 班站权力放得过大, 监督检查信息班站用户可以随便删除, 这样班站可能会删除一些监督检查信息, 这是不允许的。为达到防止误操作及限制权力的目的, 监督检查模块中不设删除功能, 厂级管理员有监督检查整理菜单, 在这个菜单中有删除功能, 管理员可以进行删除错误录入项。ACT卡模块由于不涉及考核等问题, 所以保留删除功能, 基层单位可以自行删除错误录入项。

(4) 对手工填写和自动生成单位、用户名进行控制。系统要尽量减少用户名数量的同时又要完成对关键步骤的控制。这就需要对单位和用户名的生成方式进行控制。如果全部采用自动生成用户名, 就需要每人一个用户, 账号数量很多, 权限控制更加复杂, 增加维护工作量和服务器的负担。我们采用关键操作用户名自动生成、非关键操作手填的方式管理:ACT卡模块中上报单位采用自动生成、填报人员采用手动输入的方式;监督检查模块中整改菜单中整改人采用手填方式, 审核、销案实行审核自动加载登录用户姓名的方式, 防止冒用别人的名字进行审核、销案等关键操作。

4 系统完善建议

该平台是在全厂数字化平台下的一个子平台, 最终目的是实现全厂生产、安全、财务等平台的集成管理, 但目前没有人事平台, 因此在人员调动、维护方面工作由安全科进行, 这样对人事信息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而且增加了安全科人员的负担。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启用人事平台, 以实现人员信息规范管理。

该平台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细管理, 但是距离科学管理还有差距。例如我厂监督检查方面, 我们目前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情况通报, 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 但是只涉及具体问题, 不涉及问题数量, 更没有同类问题变化情况曲线, 看不出各类问题出现的规律。而科学管理要实现定量管理, 检查问题进行分类 (如人员、设备、环境、管理) , 按类别和时间段进行统计, 发现各类问题在每年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概率, 从而在特定时间内针对这些方面做出重点安排;还可以从较长时间段内通过检查问题的数量变化情况考察安全管理的效果。这方面可以借鉴集团公司HSE信息系统, 它可以将用户通过规律地业务数据录入所建立的关键信息流以HSE管理记录、HSE管理报表或台帐、HSE管理图表等多维、直观的信息表达方式反馈给用户, 并在决策问题上提供给用户较好的基础数据支持。

5 结论

要实现现代安全管理, 就要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 而建立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助推器。这个平台采用了工作流模式, 通过权限控制, 实现了监督检查信息的特定用户进行的填报、审批及销案操作, 实现了作业许可票网上审批, 提高了办事效率, 通过ACT卡的网上填报实现了更广范围的经验分享,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细管理, 对提升我厂安全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从阐述信息系统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入手, 介绍了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各模块的操作及特点, 分析了该平台特色, 通过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和作业许可票网上审批, 对企业实现HSE信息化管理,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上一篇:薄弱校改造下一篇:物流间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