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2024-10-07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精选11篇)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篇1

一、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涵义

近年来国际石油竞争激烈, 石油行业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 为平衡我国原油供需不平衡的状态, “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提高企业竞争力, 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为其注入新的文化血液, 成为我国石油企业现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所谓企业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企业员工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文化,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讲是指企业精神文化, 也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逐步形成的有个性特点的经营宗旨管理理念、行为准则、德规范的总和。

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 经过历史沉淀的具有石油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总和, 是石油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为油田培养优秀的工人队伍, 培育团队精神, 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不断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都是石油企业文化的内涵。伴随着我国石油企业一路走来, 形成了以大庆精神、玉门精神为精髓, 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三基”工作为理念, “宁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 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价值观, 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典型模范人物。经过半个世纪百万石油工人的共同努力, 为新时期石油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采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石油开采企业属于野外型、过程型企业, 有其独特的劳动对象, 独特的生产手段, 独特的生产过程和独特的质量评价。其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分散, 既在非常广阔的地面空间, 又通过狭小的井筒在井下进行生产活动, 其最终产品是原油。多工序、多专业、多项目联合作业, 相互关联影响。具有较强的网络性、关联性及隐蔽性。其质量工作的独特性表现为:

1. 油田开发质量是质量评价的目标, 它最终体现在油气产量的增加和开发效果上;

2.油田开发质量及质量管理受制于地质条件、勘探开发水平、工程建设、油水井维护、施工作业质量等多因素影响;

3.油田开采具有系统的大质量观, 即采油厂从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实施、工程设计施工, 到采油、注水、集输的质量控制管理中各工序质量控制监督是确保质量效益的关键;

4.各个子系统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油田开采各个阶段的开发质量和效果是采油企业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

从上述采油企业质量工作特征来看, 油气生产过程中技术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 油田的质量文化持续地作用于油气开发的全过程, 以减少劳动消耗, 降低成本, 为全面提升油田的经济效益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采油厂只有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确立和实施质量职能的纵向和横向展开, 严格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和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不断提高油田开发指标和经济技术指标, 才能确保油田开发质量水平及效益的提高。

三、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石油企业单位具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印记, 因此, 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存在很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管理模式过于死板, 缺乏灵活性。传统的“组织人”模式即“家长式”管理还长期在企业管理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实践证明, 在家长式管理模式的企业中, 高层管理人员注重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和服从性, 不会倡导员工的个人创新意识和能动精神, 也不会鼓励员工去承担风险, 久而久之, 企业就会陷入一种死气沉沉的管理状态中。而现代企业正面临着一种全新的竞争环境, 企业一旦陷入这种死气沉沉的管理状态,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会逐步走向死亡。2.企业精神缺乏个性难以引导人。目前我国的企业精神缺乏企业的个性, 比较抽象, 难以把握, 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3.价值观相背离。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 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所提倡的价值观。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种价值观正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 利己主义的冲击。少数员工甚至价值观扭曲, 由“爱石油”变为“爱石油的钱”, 甚而损害企业的利益, 阻碍石油企业的发展。4.规章制度不完善, 约束性不强。目前有的石油企业仍处于吃“集体饭”、“大锅饭“的局面, 没有一个合理的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体制, 也缺乏”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企业内部缺乏竞争力。

四、如何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延长石油集团举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以“汇聚能源、延长价值”为企业使命、“求实、诚信、奉献、责任”为核心价值、“资源为本、科技引领、发挥优势、创新致远”为发展理念等12项传承百年企业文化, 体现行业特色, 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贴近职工意愿的企业文化成果正式落地。

延长石油在企业百年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延长石油的企业文化在继承中创新, 在实践中发展, 对百年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自去年启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项目以来, 集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广大员工积极参与, 建言献策, 历时一年完成筹备、调研、创作、评估论证四个阶段, 形成初步创作成果。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对创作形成的企业文化初步成果进行评估, 结合专家提出的相关建议意见, 反复论证, 形成了以延长石油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和员工行为规范为核心, 内容涉及企业文化评估、调查问卷报告、员工礼仪等共十二项企业文化成果。这些成果不仅继承了延长石油优秀的文化传统, 而且充分吸纳了近年来加入集团的子公司优秀的文化基因, 体现了先进性、包容性、多元性、开放性等六大特色。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石油行业所面临环境的改变, 企业文化也必须随之发展。石油企业单位在建立企业文化时, 应做到“四个结合”:

第一, 做到“硬管理”和“软管理”相结合, 变“组织人”为“创造人”把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统一起来, 把“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相结合, 使“软管理”与“硬管理”相结合, 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中各要素的优化配置, 实现功能的整体优化。

第二, 做到“企业精神”与“鲜明个性”相结合, 变“无名”为“名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精明的企业领导者都把培育既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又具有鲜明企业个性的优秀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而涌现出许多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目标明确的企业精神。大庆油田就是以其鲜明的“三老四严”的企业精神, 走出一条品牌战略之路的, 中国石油企业也正逐步以“中国石油”的品牌形象打入国际市场。

第三, 做到“企业价值观与”主人翁精神”相结合, 变“雇员”为“业主”。这就要求我们要着重在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上下功夫, 给员工以当家作主的感觉, 营造一种和谐、互助、尊重、容忍的企业环境, 让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功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中, 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 才能真正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业主的职责, 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才会在员工中真正形成一种共识。

第四, 做到“规范立则”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各项经营发展的管理制度, 才能在根本上保证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利益这就要求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员工的自律意识, 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民主化的信息交流体系, 以此形成一种建立在同事之间的相互可比性基础上的自我挑战环境。

企业文化的建立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事,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 它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一个成功的企业得益于文化的成功, 因为资源是会枯竭的, 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一切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

五、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社会经济效益, 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我国石油企业应当深入剖析自身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快走出误区, 通过恰当的途径构建起充满感召力、向心力、执行力和创造力的企业文化, 充分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从根本上体现出企业的本质, 它从企业的各方面渗透出来, 表现于企业当中的一切活动。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 有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回顾了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指出了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条解决措施。

关键词:石油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白丽.浅谈企业文化[J]学周刊, 2001 (7)

[2]张立.与时俱进建设石油企业文化[N]中国石化报2006-08-29.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篇2

关键词:企业发展;文化建设;石油企业;文化软实力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

新时期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是多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对其进行简单调查分析之后,我认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契机,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的基础。石油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文化建设也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文化建设也受到高度重视。

(二)企业自身发展不断变革

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企业自身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之中。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自身在不断的变革,寻求更多的竞争点,不断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石油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新时期重视文化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变革的内在要求。

二、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内容丰富多样,从制度到生活都有涉及,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的规章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且朝着更加合理、科学、人性化的角度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也是文化建设的重点,营造出一种充满竞争且和谐的企业文化,给企业发展产生一种内部推动力。同时不断的丰富员工的生活,使员工的精神世界得到不断的丰富等等。

三、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推进作用

文化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精神力量。在新的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是企业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表现。同时文化的发展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作用不可替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人的影响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企业来讲首先表现在对人的影响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石油企业在新时期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整个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使员工的业余生活得到不断丰富,员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来迎接工作。而且石油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整个企业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员工参加多种多样的娱乐性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精神世界。

2.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爱国爱社会内容的演讲和朗诵等活动,而且还组织企业员工对党在新时期的重要决策内容进行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对于企业员工思想来讲是一种极大程度的提高,不断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使企业员工充满激情的参与的工作之中。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对于人来讲,也是如此,企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对于企业员工来讲,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企业员工在参与企业文化活動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影响,从而对自身形成深远持久的影响,不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作用

石油企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自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石油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社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石油企业自身的角色定位要在不断的变化。企业自身文化建设,有利于为企业发展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指明发展的方向。新时期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石油企业也要紧随时代潮流,塑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 完善了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期企业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之前石油企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存在问题,不少的制度有一些漏洞,并不完善,但是在文化建设之后,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比如说激励制度的建立等等。

3.提高石油企业综合实力。随着石油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不断增强,在整个石油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增强,企业在市场之中的影响力得到不断扩大,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四、小结

新的时期石油企业要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文化建设的浪潮中,积极推进自身文化建设,为企业自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方向保证。同时大力重视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自身文化软实力,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提供保证。此外,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双平.浅析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的关系[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7.

探析世界石油企业文化 篇3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本和动力之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明辨是非、赏罚分明的尺度和标准, 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根本。美国兰德公司 (RAND) 曾花费20年时间, 投入了大量精力对世界上的500家大公司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百年不衰的大企业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所有的企业都始终坚持着下面的四种企业价值观:一是用户价值高于产品价值;二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三是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四是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正是这种价值观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力点”, 同时也成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指出, 一个组织不只是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 它同时也是人文团体。像其它社会团体一样, 它也培育了特殊的形式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 是一个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是企业员工凝聚积极性、提高创造性和增强归属感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 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用人方式、行为准则的集合体, 当然, 这里面最为主要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它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指导原则。可以说不同的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而成的, 深深根植于企业的内部。在企业价值观的引领下, 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企业员工在相互认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气氛中, 为着共同的目标理想而奋斗, 使企业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竞争力, 从而赢得竞争中最后的胜利, 使企业不断地发展与成长[1,2,3,4]。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对企业本身和员工的价值和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它具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作用, 一旦形成良性循环, 就会持续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新员工的熏陶和影响, 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建立了企业整体与企业员工的依存关系, 从而使得员工本人的思想准则、行为规范、信念理想、习惯爱好与企业整体良好地统一起来, 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行为、心理取向、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非常强的规范和软约束作用, 借助文化的力量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调和各方面矛盾, 使企业成员能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 孕育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杜邦 (Du Pont) 公司企业文化案例

杜邦公司创建于1802年4月, 建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火药厂, 杜邦公司从此诞生。200多年的长寿企业, 在美国可谓凤毛麟角, 美国建国的历史也不过就是200多年;200多年的长寿企业, 在全世界来说也是屈指可数的。难能可贵的是, 如此一个长寿企业却充满青春活力, 长盛不衰, 不断发展且一直保持业绩有所增长, 杜邦公司好像一株参天大树, 树冠如盖, 遮天蔽日, 枝繁叶茂, 硕果累累, 这充分显示了作为“根系”的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200年前, 当伊雷内·杜邦创建杜邦公司后, 即身体力行地倡导“责任关怀”的价值观, 建设“坚持创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企业文化。杜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责任关怀”四个字。“责任关怀”有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 视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充分保障人的安全, 关心人的健康, 处处体现依靠人、尊重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二是“坚持创新”, 不断通过创新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为客户、股东、企业和社会提供新的服务和价值;三是致力于“科学发现”, 通过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让科技为人类服务, 帮助世界变得更美好。杜邦公司以其200多年的企业发展历程表明, “责任关怀”为核心价值观的“杜邦文化”理念在两大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组织创新。杜邦公司通过自身努力, 致力于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技成果转化为让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5], 让人们切实体会到了“杜邦关怀”。把“责任关怀”演化为“生产优质产品, 开创美好生活”和“创造科学奇迹”, 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世纪材料领域的很多发明都是由杜邦公司完成的, 在今天已经商业化生产的40多种聚合物中, 约有75%是杜邦公司发明的。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技术创新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又会推动企业的发展, 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加快技术进步, 建立竞争优势。如果把技术创新看作“硬件”创新的话, 组织创新就是“软件”创新, “硬件”作用的充分发挥, 需要“软件”的紧密配合。在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作用是不同的, 前者的作用在于为企业提供构筑核心竞争力的硬件基础, 而后者的作用则在于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组织保证, 两者相加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杜邦的发展历史中,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第一次是19世纪末, 杜邦股份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杜邦从家长式管理走向现代企业管理;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 企业产品由单一火药向多种产品转变;第三次是上世纪60年代, 公司“有效的富有伸缩性管理工具”的建立, 标志着杜邦由家族企业向现代巨型公司转变。这三次组织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 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发展[5,6]。

三、世界石油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种文化。企业中存在着文化, 文化中孕育着力量, 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的核心竞争力, 是一个企业存在的必要灵魂。总的来说, 世界石油企业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协调统一是世界各国石油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只有这种企业制度和文化的高度统一性, 才能保证企业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7], 不至于出现企业制度与文化发展工程中的相背而行。“制度”和“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的两大法宝。企业制度强调的是企业的工作方式, 是一种刚性的管理方法;后者强调企业的思想方式, 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方法。“秩序是天堂最好的法则”, 对于企业来说, 制度作为一种约束机制, 是维护企业能够正常经营秩序的必要保证。另一方面来讲,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相互促进, 缺一不可的。企业制度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反过来企业文化则从思想上保证了企业制度能够贯彻执行。

2.“以人为本”是世界各国石油公司进行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 以人为本、服务于人, 是现今世界企业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 是当今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目标点, 也是石油企业的立身之本。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 一切要体现以人为中心, 服务人、尊重人、依靠人、塑造人, 充分调动企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科技创造力, 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和毅力。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使“人”的因素主导并影响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8]。

3.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生命源泉, 是企业在长

期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是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核心能力。它具有动态性和独特性, 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保持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动态的能力资源, 具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性质。核心竞争力本身包含一种强大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正是这种调适和创新的能力使企业永葆青春活力, 长盛不衰, 因此,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DNA”。

4. 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经历建造、修正、完善的过程, 处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

杜邦公司的实践证明, 企业家直接主导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反映, 企业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企业家的推动。创始人伊雷内·杜邦以其身先士卒的行动倡导“责任关怀”的企业价值观, 建设“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企业文化, 他竟然把自己的家建在工厂火药仓库旁, 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管理者对员工提出任何要求都不过分, 都会得到员工的赞同。行动是无声的命令。企业员工的共同参与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高度重视沟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信息渠道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 保持核心价值观在一定时期内稳定的同时, 要不断随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进入新世纪, 杜邦公司宣布企业的全球定位, 将从严格意义上的一家“化学公司”转变为更加综合的“科学公司”, 因此企业目标由“生产优质产品, 开创美好生活”改变为“创造科学奇迹”。

四、结论与建议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而是企业长寿的“DNA”。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 由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 企业文化的特征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 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经营环境, 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定位, 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铸造百年之魂, 打造长寿企业[8]。

参考文献

[1]林黎明.企业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浅析[J].江苏航空, 2003, (3) .

[2]王成军.以人为本与企业发展[J].理论学习, 2003, (6) .

[3]程华.用文化塑造独特的企业精神[J].深圳特区报, 2006, (4) .

[4]董晓宇.从惠普文化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软肋[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8, (10) .

[5]刘昆山.企业文化是“化工帝国”的长寿秘诀——美国杜邦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EB/OL].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4/7/169055.html

[6]“责任关怀”——杜邦公司的成功秘诀[J].石油政工研究, 2011, (10) .

[7]董向玲.企业文化也是竞争力——对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报业, 2002, (9) .

中石油企业文化简述 篇4

现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是企业文化的碰撞和竞争

一、企业文化基本理论

1、企业文化的历史背景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提高劳动生产力为核心)、文化管理阶段(特点是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就是在企业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重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产生原因: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资本主义美国的经济危机,于此同时如本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1084年,企业文化这个词出现在我国,进行简单研究,邓小平改革后深入发展。21世纪,进入新时期。

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定义:从广义上来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并在这种群体意识的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狭义上,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

按照结构和具体体现,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层次,从外到内依次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核心)。是一个由内向外的推进系统。即怎样的精神,就有怎样的为之服务的制度,而后驱动行为,行为表象。

精神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它反映的是企业的信念和追求,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的精神文化越强,企业的和谐氛围就越好。

制度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是一些硬性规定和制度,企业只有建立起科学、严禁、完备的制度体系,用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的管理,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行为文化:主要反映的是企业领导人员、企业员工和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物质文化:只要指企业外在的气质表象,包括企业的LOGO、企业的产品、办公的环境,甚至是员工的着装、名片等。

3、企业文化的特征:

(1)人本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2)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继承性体现在继承了本国精神文化精华

(3)独特性与相融性的统一: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但是她又必须适应和融入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

(4)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企业文化的稳定性体现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救灾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不会轻易改变。而它又随着时代的前进,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企业文化的作用

(1)塑造企业灵魂的导向功能(2)培养团队精神的凝聚功能(3)促进企业发展的激励功能(4)规范企业行为的约束功能(5)展示企业形象的辐射功能

二、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基本内容

1、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发展史

四大产油国:美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中国(2亿吨,其中中石油近一半)

(1)50年代:玉门五种精神:一厘钱精神、穷鼓捣精神、找米下锅精神、小厂办大事精 神、再生产精神

(2)50年,以铁人精神(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注意:中石油是以大庆精神为核心的

2、中石油企业文化内涵

(1)形成了以中央文件形式肯定的“八字”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2)形成了以王进喜、王启民等为代表的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任务典型和以大庆油田等为代表的企业典型。

(3)形成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一石油工人共同追求的价值观。(4)总结提炼了中国石油的企业宗旨和核心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宗旨:奉献能源 创造和谐

核心经营理念: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

(5)形成了中国石油独特地企业理念: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个过硬。

八个制度:岗位专责制、岗位练兵制、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质量负责制、班组经济核算制、安全生产制

(6)拥有了最年轻的国家文物和企业形象标志

(7)拥有了一批以石油人、石油事为题材的石油文化艺术精品。

(8)初步形成了“系统思考、立体推进、重点突破”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

3、中石油企业文化特点

(1)“祖国尊严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色彩(2)“服从命令为天职”的部队化色彩(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色彩(4)“五湖四海是一家”的集体主义色彩(5)“各种地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大文化色彩(6)“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现代化色彩(7)“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自强不息色彩

4、中国石油企业文化体系

中石油文化体系的基本内容:企业宗旨、企业精神、核心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标识

企业宗旨:奉献能源 创造和谐 企业精神:爱国 创业 求实 奉献

核心经营管理理念:诚信 创新 业绩 和谐 安全 企业标志:宝石花

安全文化:安全第一、环保优先 廉洁文化

三、中石油销售企业文化

1、销售企业的基本属性

石油销售企业属于批发和零售业,其属性:一具有商业性,二是贸易性,三是服务性。销售企业的特点:对象是人、资金流量大、全员经营、高度分散、品牌服务、资本多元、市场用工、关联度高、责任重大

2、销售企业的文化内涵

销售公司发展目标:做最受信赖的油品供应商 营销理念:客户为天,至诚至信,互惠共赢

服务理念:关注细节,用心去做,把客户满意作为销售企业永恒追求的主题 质量理念:品质一丝不苟,数量分毫不差,服务无微不至 HSE:健康 安全 环境

人才理念:人才成就企业,企业造就人才 企业标识:宝石花、加油站和户外广告 加油站宣传语:中国石油为你加油,好车加好油,好油在中油 安全警示语:“关爱生命,安全第一”

“以一万的预防,防止万一的失误”

“安全造福社会,造福企业,造福家庭”

“安全伴着幸福,安全创造财富”

四、加油站文化建设

1、加油站发展历史

1905年,手动加油机的出现开始了加油站的发展,1907年,第一座加油站出现在美国西雅图·····

3、加油站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加油站经理的角色定位):

(1)建设以规范管理为主线的管理文化:突出精细文化建设(2)建设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3)建设以塑造品牌为核心的品牌文化(4)建设以我要安全为中心的安全文化

关于石油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篇5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企业,而企业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其自身的动力以及成功的重点在于企业的文化建设。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现阶段的战略产业,如果想要适应现代国情,并且保持住核心竞争力,那么唯一的途径只有对具有石油行业自身特色的,并且有着现阶段时代特点的企业文化进行建设。我国现在进行石油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提炼出以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摆脱一些负面的影响,并且要认真总结这几十年来石油行业的各种丰富经验,与现阶段的体制改革和发展相结合,建立一套崭新的、具有时代特点并且能够适应现在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从而更好的加快石油行业的发展。

1 关于石油行业企业文化的历史

在企业的不断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逐渐发展并形成的,具有行业特征的一种企业经营的哲学,被称为企业文化,它是把企业的道德规范和传统习惯等有机的统一起来,是以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为核心的。

我国的石油行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并且在不断发展和改善中形成了具有石油行业本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我国的石油行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具有铁人精神的企业文化,这个阶段有着艰苦奋斗、自食其力、无私奉献和创新发展等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庆精神和玉门精神;第二阶段是石油行业的价值观调整的阶段,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20年里,石油行业已经经历了重新的整合,并且从根本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第三阶段就是现阶段,现在我国的石油行业已经步入了世界领先行业的范围,能够用自身这种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迎接世界各地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而实现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加快石油行业高速发展的脚步。

2 现阶段我国石油行业中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里的各个部门没有做到共同协作,对于每一项工作都显得零散,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管理没有做到位,导致了出现问题和事故的时候,部门负责人相互推卸责任或者故意隐瞒,致使相关的监督部门没有第一时间了解到情况,造成了企业形成巨大损失,同时也影响到了企业的形象问题。

2.2 石油行业对于人才的筛选制度还不算完善,我国现在的形势是人才竞争相当激烈,而石油行业却始终贯彻着照顾油田职工家属子女的就业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无非会使得人才大量流失,而且失去了很好的发展空间,阻碍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且有很多的科技人员不断地去往沿海地区,最终导致给资金密集型的石油行业在企业制度的建设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2.3 石油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口号,虽然在早期,口号对于石油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可在现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如果只靠几句口号来解释企业文化,是绝对不可以的,石油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战略密不可分,只有有好的企业文化相扶持,石油企业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良好形象是用企业文化来树立的,企业间的竞争力也是要依靠企业文化来提升,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效益如果想得到提升,也必须依靠企业文化。以往我们总是把一些积极向上的词语(例如:勤奋、拼搏等)作为企业的口号,这些都不能很好的指导企业员工进行工作,甚至会严重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开展与实施。虽然石油行业资金雄厚,拥有很大的实力,但却是属于资源性的企业。所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把企业文化的口号和经营发展能力很好地结合,不能够给人一种又空又假的感觉。

2.4 有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思想上就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入,没有把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战略中去,没有作为一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来开展。很多石油企業的领导者都会误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种娱乐活动或者政治活动。但事实上企业文化则是为了展现企业的风貌,加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可,让员工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本企业的一份子,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的赋有生机活力。如果感觉只安排几次文娱活动就是企业文化,那么这样想就是错误的,因为它并没有真正做到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也不能从根本上去影响员工。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用文化区创造一种氛围,而不仅仅是文化活动,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氛围,才能够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企业理念。

3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3.1 转变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这就要求石油企业的领导必须从政治的角度,深入地去体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中的管理者更像是企业的领导者,而企业的领导者发挥的作用相比之下又偏重于作业者,所以,企业的领导者在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就要依靠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则是需要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的好坏取决于企业家,企业家管理好企业则是要通过企业文化。要让全体员工都认可符合时代标准的石油行业的企业文化,并且把这种文化精神真正灌输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促使企业文化可以影响到石油行业的各个部门。

3.2 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更新,做到与时俱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紧随时代的需要,并且做到不断创新,因为一个民族想要进步,就必须做到创新。我们只有以积极创新的精神来完善和建设企业文化,才能够确保石油行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可以不断壮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众多优秀的石油企业中做到脱颖而出。

4 结语

石油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只有认真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以及内在的特征,从而提高这方面的针对性,这样才可以使得石油行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国栋.论油田企业管理的创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22).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篇6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充满了活力, 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开始在市场上搏击。“中国制造”冲开了一个又一个阻碍和壁垒, 让中国人自豪, 让外国人震惊。然而,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还不够完善, 大多数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 没有承担起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政府强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督导

企业应当在承担安全的前提下追逐利益最大化, 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因在于调节企业和社会的关系, 而政府担当着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公共管理结构的角色。因此,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约束和监督, 尤其是对能源行业不仅要求其安全生产, 更要求能源企业应当义无反顾的履行社会责任。政府采取的强有力手段, 促使广大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也提高了企业安全条款的执行力。

2.1 油田公司严格执行禁令

自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以来, 塔里木油田各级单位积极开展禁令相关内容的教育学习活动, 油田公司各级单位从宏观上把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并严格按照禁令内容执行。

2.2 油田安全审计逐步完善

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就要求企业面向国家编制报送关于企业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 是我国最早的关于企业安全责任的信息披露。然而遗憾的是, 这些信息的使用对象只是国家, 并未完全对外公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中国15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 我国2%的企业经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 26%偶尔发布, 71%没有发布过。而这2%的企业主要就是指国有企业, 这也正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安全责任、社会责任方面走在了前列。

尽管从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的机制, 但塔里木油田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却做足了工作。油田公司在与国外拥有先进安全管理经验的杜邦公司合作的基础上, 推出了适合油田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开通了安全经验与行为安全审核网页,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经验分享, 主动上报事故、事件, 将安全经验与安全审核作为一项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来开展, 使企业的安全责任审计逐步完善。

3安全的微观体现

3.1 基层单位强化员工安全理念

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实践开展两年多时间以来, 对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平稳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能源行业, 尤其是“三高”气井开采行业, 安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安全文化实践正好给基层单位安全生产指明了道路, 也最终验证了安全实践的可行性。在油田基层单位, 将安全文化活学活用, 提升前线生产单位员工安全意识的活动屡见不鲜。天然气事业部克拉作业区, 开展员工安全承诺后, 创意性的将员工安全承诺制作成手持卡片发给每位员工。一些基层单位更是通过安全知识竞赛, 让员工在掌握安全知识的同时, 将安全文化理念铭记于心。还有的基层站队依据站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团队管理实施方案, 要率先进入团队管理。

油田公司强调安全文化建设要转变安全观念、培养安全习惯、提高安全能力。尽管油田各基层站队已经围绕这三个方向开展了大量工作, 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从长期看, 转变安全观念、培养安全习惯、提高安全能力将成为安全文化实践和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转变安全观念要以安全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长期推进 “六条禁令”等安全准则的落实工作, 使安全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实现员工观念的共同转变。

3.2 企业安全责任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企业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越来越严重, 劣质奶粉案、广州的毒酒事件等, 使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危机。企业的这些恶性行为是短视的, 同时反映了现阶段中国部分企业的“社会道德”问题。从长远来看, 为了一时利益欺骗消费者的企业, 只能被市场抛弃。还有一些企业, 片面追求发展, 不注意生态和谐发展, 这都是不能长远的。大至中国经济整体, 细至每一个个体经济, 都在发展速度与环境之间细致地寻找平衡, 每一个企业都生存在一个循环系统里, 其发展都依赖于经济、社会、自然的完整性, 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死于工伤的有2-3万人, 每年有600-700万人在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004年4月22日《参考消息》)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03年对广东省外资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有25%的员工不能按时领取工资, 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8小时以上;约62%的人一周工作7天, 20%的人曾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骚扰, 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对员工基本权益的严重侵害。从表面上看, 这种现象是由管理不到位或者设施不完善造成的, 但是最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没有把员工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的维护作为应尽的责任。

企业安全责任的缺失, 让社会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刘开明博士在其所著的《身体的价格-中国工伤索赔研究》一书中提到, 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历史中最沉重而悲伤的情景, 就是工人生命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恶性工伤事故频繁发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资料显示, 仅2001年, 中国大陆就发生安全事故1000629起, 死亡130491人, 同比分别上升20.5%和10.4%, 平均每天非正常死亡人数竟高达357.5人。2004年8月25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在作关于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时说, 煤矿安全问题相当突出。2003年煤矿发生特大事故51起, 死亡1061人;2004年发生特大事故42起, 死亡1008人。今年1月1日至8月21日, 发生特大事故33起, 死亡951人, 比去年同期上升43.5%和134.2%。这份报告尖锐地指出:这是“采带血的煤, 赚带血的钱”。总人口占全人类1/5、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变成世界工厂的中国, 其环保问题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事, 对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企业安全责任问题也就显得尤为迫切而关键。

4石油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实例

事故是一个可怕的黑洞, 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全面停产, 形成巨大的损失, 而且它吞噬生命, 损害健康, 给人留下一生的遗憾和心灵上的创伤。党和国家本着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任的精神, 正确地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明确了安全的地位和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又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 进一步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不能长期得到贯彻执行, 存在时张时弛的现象。造成了安全生产中的漏洞, 使事故屡屡发生。因此, 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制约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各项活动, 以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和落实。

塔里木油田公司通过国际合作研究了一整套符合塔里木实际的安全文化模式, 使塔里木油田逐步形成能够与世界一流石油公司相媲美的安全环保生产企业。油田公司围绕安全生产, 利用各种渠道向管理层、员工进行了大力度的安全生产教育, 使安全文化扎根每位员工心中, 也使得公司的安全生产得到了保证。但是,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场长期的战役, 它对于传统安全管理来说是一场“革新”。既然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克服经验主义, 改变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 就必然会遇到困难, 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客观问题。因此, 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困难。对于在安全生产问题上经常犯老毛病的单位, 不仅要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更要强制他们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知识, 使企业真正走上安全生产的道路, 负起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而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领先的生产单位, 更应该承担起引导作用、模范作用, 履行其安全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 为早日建成具有塔里木特色的先进安全文化, 为油田大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摘要:在陈述了安全文化含义、发展等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塔里木油田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归纳提炼出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实施成效及构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重点强调了安全文化、企业安全责任的重要性, 并从宏观、微观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责任,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庆伟, 殷格非.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历史背景[J].WTO经济导刊, 2004. (11) .

[2]厉以宁.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流通经济, 2006, (7) .

[3]马蔚华.企业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EB/OL].新华网2006-04-11.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篇7

国外已将一些方法和工具用于评价安全文化, 如用于评价航空公司飞行安全文化的FMAQ2.0 (国际版) , 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可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现成方法。国内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 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方面需要通过广泛的调研与专家咨询, 全面收集各种学说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内容的定义, 尽可能多地囊括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内涵, 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考虑石油行业特色。基于此, 本文以重庆净化总厂构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例, 介绍该指标体系在重庆净化总厂的应用。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因素

对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从哪些方面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 每一个衡量的方面可看成一个因素, 一个因素应该代表安全文化的一个特征。目前, 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的因素, 究竟应该有哪些, 还没有定论。一般来看, 安全文化至少有6个评价因素, 即组织的承诺、管理参与、员工授权、奖惩系统、报告系统和培训系统。

(一) 组织承诺。

即企业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对安全所表明的态度。组织高层领导对安全的承诺不应该口是心非, 而是组织高层领导将安全视作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指导原则。因此, 这种承诺也能反映出高层管理者始终积极地向更高的安全目标前进的态度, 以及有效激发全体员工持续改善安全的能力。只有高层管理者做出安全承诺, 才会提供足够的资源并支持安全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二) 管理参与。

指高层和中层管理者亲自积极参与组织内部的关键性安全活动。高层和中层管理者通过每时每刻参加安全的运作, 与一般员工交流注重安全的理念, 表明自己对安全重视的态度, 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 员工授权。

即指组织有一个良好的、授权予员工的安全文化, 并且确信员工十分明确自己在改进安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授权就是将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和权力以下级员工的个人行为、观念或态度表现出来。在组织内部, 失误可以发生在任何层次的管理者身上, 然而, 第一线员工常常是防止这些失误的最后屏障, 从而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授权的文化可以带来员工不断增加的改变现状的积极性, 这种积极性可能超出了个人职责的要求, 但是为了确保组织的安全而主动承担责任。根据安全文化的含义, 员工授权意味着员工在安全决策上有充分的发言权, 可以发起并实施对安全的改进,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并且为自己的组织的安全绩效感到骄傲。

(四) 奖惩系统。

即指组织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奖惩系统, 以促进安全行为, 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内部所建立的一种行为准则, 在这个准则之下, 安全和不安全行为均被评价, 并且按照评价结果给予公平一致的奖励或惩罚。因此, 一个组织用于强化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的奖惩系统, 可以反映出该组织安全文化的情况。但是, 一个组织的奖惩系统并不等同于安全文化或安全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的角度说, 奖惩系统是否被正式文件化、奖惩政策是否稳定、是否传达到全体员工和被全体员工所理解等, 更属于文化的范畴。

(五) 报告系统。

即指组织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报考的系统。有人认为, 一个真正的安全文化要建立在“报告文化”的基础之上, 有效的报告系统是安全文化的中流砥柱。一个组织在工伤事故发生之前, 就能积极有效地通过意外事件和险肇事故取得经验并改正自己的运作, 这对于提高安全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报告文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安全问题可以自愿地、不受约束地向上级报告, 可导致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需注意的是, 员工不能因为反映问题而遭受报复或其他负面作用;另外要有一个反馈系统告诉员工他们的建议或关注的问题已经被处理, 同时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去做以帮助其自己解决问题。总之, 一个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正式的报告系统, 并且该系统被员工积极地使用, 同时向员工反馈必要的信息。

(六) 培训系统。

安全文化所指的培训教育, 既包括培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也包括安全培训教育在企业重视的程度、参与的主动性和广泛性以及员工在工作中通过传帮带自觉传递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状况等。

二、安全文化评价指标

在安全文化因素划分的基础上, 我们构建安全文化评价指标:

(一) 一级指标。一是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安全行为文化;三是安全管理文化;四是安全文化建设。

(二) 二级指标。 (1) 安全意识及理念; (2) 安全态度与情感; (3) 安全知识与素质; (4) 安全信息沟通与交流; (5) 安全培训与学习; (6) 安全活动组织; (7) 安全能力表现; (8)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9) 安全生产系统管理; (10) 安全科学管理; (11) 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实施; (12) 安全文化推进; (13) 安全环境文化建设。

(三) 三级指标。 (1) 员工安全价值观; (2) 管理层安全科学观念; (3) 决策层安全系统思想; (4) 企业安全发展观及目标认识与明确; (5) 管理层安全承诺; (6) 执行层安全态度; (7) 决策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8) 管理层对生命安全健康情感; (9) 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10) 决策层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知识水平; (11) 管理层安全法规标准知识水平; (12) 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水平; (13) 安全专管人员专业能力及素质; (14) 员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掌握程度; (15) 执行层安全生产知识水平; (16) 管理层安全信息交流; (17) 执行层作业安全沟通; (18) 企业内部安全信息交流; (19) 企业外部安全信息交流与沟通; (20) 员工安全建议方式及通道; (21) 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22) 决策层安全培训考试成绩; (23) 管理层安全培训考试成绩; (24) 执行层安全培训考试成绩; (25) 各种安全培训效果; (26) 员工安全培训形式的多样化程度; (27) 对国家安全政策法规标准的跟踪及更新; (28) 激励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创新的程度; (29) 企业安全文化活动的频度; (30) 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 (31) 各类安全活动的效果; (32) 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33) 员工安全生产满意度; (34) 管理层安全生产满意度; (35) 决策层履行安全职责的状况; (36) 管理层履行安全职责的状况; (37) 安全专管人员安全职责履行状况; (38) 企业安全科技与管理创新能力表现; (39) 企业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处置能力表现; (40) 现场员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状况; (41) 现场员工事故预防及隐患发现能力; (4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 (43)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效果; (44)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立与实施; (45) 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设立与作用发挥; (46) 安全专职人员配备率; (47)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程度; (48) 工伤保险参保率与认定率; (49) 临时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 (50)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 (5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效果; (52) 合作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53) 消防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4) 交通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5)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7) 危险源与隐患管理制度与效能; (58) 安全生产现状评价工作实施与效果; (59) 安全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60)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与创新; (61) 安全监管全员参与的程度; (62) 安全监管家庭参与的程度; (63) 安全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与落实; (64) 安全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与生动性; (65) 全员安全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66) 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67) 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能力; (68) 安全文化测评制度的建立; (69) 安全文化的创新性; (70) 安全文化的创新性; (71) 安全文化建设奖励机制与效果; (72) 安全生产先进性表现; (73) 厂区安全文化氛围; (74) 车间安全文化氛围; (75) 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与作用。

三、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综合配套齐全、技术先进的天然气净化厂。该厂主营业务是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有机硫等有害物质, 为用户输送优质的净化天然气, 并利用脱除的含硫化合物生产工业硫磺, 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行业特殊性, 该厂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并在专家评价、员工抽样调查以及统计数据的基础上, 从上述各维度出发评价企业当前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阶段,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安全文化建设奖励机制等, 促进企业发展。

摘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分析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因素的基础上, 结合石油企业特点, 建立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将指标分解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介绍该评价指标体系在重庆净化总厂的应用。

关键词: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石油企业

参考文献

[1].毛海峰.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J].现代职业安全, 2003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篇8

一、融入中国石化企业文化体系, 精心构建特色文化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石化和河南油田的企业文化战略, 采油二厂党委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把落实河南油田企业文化战略、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作为实现企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提上议事日程。

在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中我们注重“融合”和“落地”的原则。“融合”就是要融入中国石化企业文化体系。我们认为, 采油二厂文化是中国石化企业文化理念在油田生产一线的具体化, 与中国石化企业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为此我们坚持在贯彻落实中国石化和河南油田企业文化战略的框架下不断探索、研究、建立和完善采油二厂文化, 统一使用中国石化标识, 把中石化企业文化理念与生产管理实际相结合, 形成有采油二厂特色的文化理念。“落地”就是使企业文化理念为采油二厂职工普遍接受并化作他们的实际行动, 以此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融入生产经营实际, 全方位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

美国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说:“企业文化就是让员工把自己的脑袋交给企业使用”。采油二厂在企业文化体系确立后, 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开展铸魂、育人、塑形、强基、超越等“五项工程”, 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对经营管理的促进、推动作用。

1、开展“铸魂”工程,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推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采油二厂企业文化建设在认真总结、继承建厂20年所形成的企业精神、共同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确立了“以人为本, 科技领先, 效益至上, 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建设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现代石油生产企业”的总体目标, 2003年确立了以原油产量3年翻番为主要内容的“跨越发展目标”, 2006年又制定了后三年稳产60万吨的“36180”目标。围绕这些目标, 我们以“团结务实、攻坚啃硬、争创一流、甘于奉献”的二厂精神为核心, 大力宣传采油二厂的企业文化理念, 使之成为全体职工的主导意识和企业的灵魂;促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把企业作为自己发挥潜能、施展抱负的平台, 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 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2、开展“育人”工程,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

采油二厂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以“敬业进取, 守法诚信, 严守规程, 爱岗奉献”的职工形象标准、“理解尊重、协作服从、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和“求实、创新、开拓”的工作作风打造职工队伍。在发展中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 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 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职工培训, 加强“学习型”职工队伍建设, 提高了队伍素质, 盘活了人力资源。三年来, 先后有3人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3人次获局级“技术状元”、9人次获局级“技术能手”称号。

3、开展“塑形”工程,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 打造“河南稠油”品牌。

采油二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等精神辐射,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如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以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提升员工的文明素质, 文明单位创建水平不断提高, 2004年被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 2005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和“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其次重视品牌辐射, 即以稠油开发生产主营业务为整体, 以“河南稠油”的品牌形象向国内原油开发生产市场辐射。2005年采油二厂成功进入西部塔河油田开发市场后, 通过高标准的工作和员工形象, 采油二厂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在西部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 生产规模和层次不断得到提高, 树立了“河南稠油”良好的品牌形象。三是重视宣传辐射, 即通过媒体等多种宣传工具传播企业文化。

4、开展“强基”工程,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全面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在基础管理工作中开展“三基”文化建设, 以创建红旗采油厂为目标, 以股份公司“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 以班组、岗位、现场标准化建设为重点, 促进“三基”工作, 基层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 职工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在股份公司开展的“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中, 我厂保持了“优胜采油厂”称号, 三个基层单位获得“金牌研究所”、“金牌采油 (气) 队”、“五星级联合站”称号。

5、开展“超越”工程,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保持企业的创新活力。

企业文化的力量, 能够不断激励优化人们的“心智模式”, 把潜在的智慧开发出来, 产生一种推动力———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创新和超越。超越的前提是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 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 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 又会持续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战略的创新, 最终促进企业超越发展。

近年来, 采油二厂之所以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突出重围, 实现持续跨发展, 最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创新超越观的树立和落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我们坚持不断地用这些创新的作为、创新的成果激励、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鼓励员工持续不断地保持创新超越精神, 以此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活力。

三、融入员工实际行动, 多层次促成企业文化理念“落地”

企业文化最终要落实到最基层的每一个班组、每一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通过认真研究基层实际, 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平台, 通过灌输、推展、固化、显形、实践五个环节, 把企业文化理念变成广大员工确定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标准、加强自身修养的实际行动, 以此促进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1、灌输:

用先进文化占领职工头脑。企业在确定了企业文化理念后, 就要进行导入, 也就是企业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企业文化要想得到很好的执行。就必须首先要得到大家的认同, 只有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 大家才能遵守和执行。为此我们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 在2005年开展了企业文化大讨论活动、2006年开展“一转三树”宣传教育活动, 全面宣传灌输企业文化理念, 发动职工共同探讨企业文化, 促使职工真正从思想上接受企业文化的新理念。

2、推展:

创造企业文化环境和氛围。一是装饰在环境中, 在各个生产单位和基层班站悬挂和张贴企业理念宣传品和职工自己创作的反映企业精神的诗词楹联, 在“月亮湖”、稠油联合站、稠油新区建设能够体现企业精神和现代管理要求的示范点等, 让职工工作在企业文化的环境氛围中;二是渗透在制度里, 用先进文化精神改造现有制度, 修订完善了《第二采油厂管理制度汇编》和《第二采油厂党群工作制度汇编》等, 建立了体现先进文化的制度体系;三是体现在领导者行为中, 对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要求, 树立了班子良好形象, 厂领导班子民主评议优胜率保持97%以上, 基层好班子、较好班子达到100%, 班子成员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培育者和身体力行者。四是聚焦在文化楷模的形象上, 认真选树典型, 大力宣传他们能够体现企业精神的真实故事, 从而使企业文化得到了生动形象的展示。

3、固化:

形成企业文化风尚。一是形象固化, 我们编辑制作了第二采油厂形象宣传册和电视宣传片, 统一企业形象的对外宣传, 同时也用这种形式使企业形象更加完整、更加具体可感。二是开展主体文化活动, 在积极开展经常性科技攻关、劳动竞赛活动的同时, 基层工会组织还利用春节、国庆等节日, 以“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二厂精神、凝聚职工队伍、提高健康素质”为宗旨, 坚持开展球类、棋牌类、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周末化广场”成为展示二厂形象、传承二厂文化的载体和窗口。三是礼仪固化, 礼仪是文化最重要的固化方式, 我们对企业的纪念性礼仪 (如厂庆) 、工作惯例礼仪、服务礼仪、接待礼仪等进行研究和规范, 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风尚。

4、显形:

建立有声有色、个性鲜明的团队文化。在创建采油二厂文化的过程中, 为使企业文化更具针对性、更好地促进实际工作, 我们积极鼓励、引导基层单位根据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 创立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团队文化。古城油矿在认真总结油矿发展经验、深入研究队伍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以“团结拼搏、勇争一流”为核心的团队精神, 坚持开展每周升国旗、唱厂歌等文化活动, 团队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工程技术研究所根据本单位人才集中的特点, 以“创一流业绩, 塑优秀人才”为核心打造具有特色文化的团队, 被评为股份公司“金牌研究所”。在2006年股份公司“五项劳动竞赛”中我厂有三个基层单位荣获金牌, 这三个队取胜的关键无一例外地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5、实践:

促进员工工作观念、工作方法与企业文化理念融合。为了最终把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到职工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在全厂职工中开展了“员工 (团队) 形象自我设计”活动。在团队形象设计上, 厂党委要求基层单位根据河南油田和采油二厂的企业文化理念, 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管理实际, 组织职工讨论、归纳整理, 形成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工作作风、团队精神、形象标准等基本理念。在员工形象设计上, 各级组织引导教育员工按照河南油田和采油二厂企业文化理念的要求, 结合本人、本岗位的实际情况, 对自已的职业形象、社会形象和家庭形象进行设计。

该活动的开展促成了企业文化理念在基层团队和职工这些管理“终端”的“落地”, 较好地促进了员工工作观念、工作方法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融合, 并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的日常运行机制。

四、融入企业发展目标, 不断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回顾采油二厂创建厂20年, 特别是近3年来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实现跨越发展的历程,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通过实施企业文化战略, 二厂文化作为采油二厂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日益增强, 已经成为推动采油二厂改革发展、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巨大力量。今后, 我们将重点从特色、回归、创新、形象四个方面, 着力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

1、特色。

就是要坚持服务油气生产主业,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使企业文化更富有采油二厂稠油生产的特色。

2、回归。

就是要重视回归石油企业文化传统。大庆精神、“三老四严”就是石油企业最有特色的文化, 我们要以发扬这些传统文化为核心, 结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不断发展和丰富企业文化。

3、创新。

就是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 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理念和载体, 使之始终成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促进职工队伍稳定团结的先进文化。

4、形象。

就是要积极研究企业文化的传播规律和传播方式, 促使企业文化理念形象化, 使之与社会、与职工更具接近性, 更易于职工接受、认同和融合。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篇9

1. HSE概述

HSE (Health and Safety and Environment) 是健康、环境、安全的英文简称, 为确定某项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 其主要是对该活动的事前风险进行分析, 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手段, 防止可能事故的发生, 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它将环境、健康与安全归纳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2. HSE管理安全文化建设概述

HSE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具体手段, 它体现出各级领导干部管理的价值取向、理想人格、思维方式、道德品质、业务技能及情趣爱好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个人公信力和工作效率。安全文化管理的内涵包括团结、严肃、紧张、活泼的职业氛围, 催人奋进、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与时俱进的昂扬斗志, 奉献、敬业精神。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 主要包括:优良的政治素质;较高的理论水平;精通的业务技能;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健康的体质和心理;高尚的职业道德。通过建设安全文化, 要把HSE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成充满温馨和谐气氛的团结友爱的集体, 从而实现HSE管理干部队伍所特有的职业文化、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建立安全文化的设想, 是对HSE管理内涵的最具体诠释, 也无疑是对HSE管理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最好协调, 从而提高HSE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 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坚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全面加强企业的HSE体系推进和运行工作。

二、HSE管理在石油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 有利于树立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文化观念

石油石化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与系统工程的创新策略主要表现在安全文化建设上, 安全文化建业也是企业消除事故隐患的一项重要措施。HSE管理体系将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融入安全管理, 其切入点是以树立企业安全文化观念,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让企业员工意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 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增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安全生产的效益观和科学观、安全风险的防范观。石油石化企业HSE管理可以影响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安全管理态度以及员工的日常安全行为, 有利于统一安全意识, 使全员达成安全共识, 奠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2. 有利于完善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制度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制度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安全法令、安全程序、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管理细节, 这些HSE管理体系中都有完善的表述。HSE管理体系可以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 加强企业各部门的安全责任意识, 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而且还可以促进文化建设管理。HSE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约束, 减少与避免违规操作的发生, 为石油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3. 有利于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文化行为

HSE管理体系可以为各项法规的执行提供保证, 提高企业领导者的决策能力与安全管理的重视性。HSE管理系统进一步明确了安全责任,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从根源处追求企业的安全化, 构建安全标准环境, 使企业全员从生产技术、工艺以及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做好安全生产。为确保安全生产检查监督的科学化、现代化与标准化, HSE管理还应该从加大安全设备、装置与物品的投入力度方面下功夫, 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规范奠定基础。

三、HSE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分析

1. HSE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企业应该从教育与约束两方面培养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一定的制度与标准是约束企业员工安全行为的前提与保证。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就是利用HSE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 应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 然后建立完善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使员工对正确与违规的操作行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并且意识到自己的操作行为可能会为自己带来奖励与惩罚力度, 实现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体制化;其次, 为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顺利进行应采取有效地措施。如建立预防体系、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安全检查小组等等。另外, 为了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应明确各项奖惩制度, 严肃处理违规操作的员工, 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 HSE管理的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人才的竞争越来越重要, 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就必须加强人才的竞争, 通过引进人才, 为企业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此,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在研究中发现, 通过对一些安全事故的分析, 发现大部分事故都与员工的操作行为有关, 主要表现为员工不按章程操作或是违章操作, 因此, 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避免安全行为发生的关键。为此,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文化教育,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其次,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促使员工更加主动规范约束自己;第三, 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不断向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理念的灌输, 使他们明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从而形成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3. HSE管理的安全观念的树立

企业中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不可预测或不可抗力之外, 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有关。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必须从树立安全观念出发。杜绝管理者的形式主义, 员工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 如果不能有效改变安全意识薄弱的现状,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镜中月、水中花。因此, 为树立企业安全观念, 企业应当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 对员工进行教育。利用宣传教育手段, 使企业形成科学的安全观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各种预防与自救措施的学习掌握,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 保护企业与他人的安全。

4. HSE管理的安全文化活动的开展

一个企业除了依靠生产经营的高效益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外, 还应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感情交融, 使员工从内心上对企业进行认可。为达到以上目的,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类型、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来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进一步的增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要注重实操, 选择娱乐性强的激励活动, 例如, 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等等。另外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活动开展应将重点放在基层和班组上, 这样才能使活动收到实效, 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接地气。

四、结束语

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 为进一步扩大企业发展规模, 确保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就必须要加强HSE管理文化建设。完善石油石化企业的HSE管理安全文化建设, 探索文化建设的发展模式, 逐步提高石油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新勇.探讨HSE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8:322.

[2]刘景凯.石油企业HSE管理文化建设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10:188-191.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篇10

【关键词】 企业文化;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

企业核心价值是企业的使命、理念和战略的立足基础,是企业员工共同经营的成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给企业树立了鲜明的价值观、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强烈的经营信念。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独特风格的载体,是形成企业根本性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我国石油企业在成长中,一贯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企业的核心价值构建与整合石油企业文化体系。

一、重塑石油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确立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经营理念及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要建立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根本的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在不断捕捉时代特征及企业文化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生产经营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积淀和创新。企业文化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塑造,要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化协调运作。构成企业文化的四个层面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则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突出价值观塑造的同时,将各个层面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协调运作。

在此石油企业重塑企业价值观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价值观需与企业愿景协调一致。战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与组织愿景的一致程度,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愿景协调一致时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价值观也就能充分发挥约束、指导作用。二是要体现时代精神。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深入,企业不断面临新挑战因此,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体现合作、共赢精神。三是要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价值观只有获得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才能为成员所接受,并付诸行动。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以“敬业进取、守法诚信、严守规程、爱岗敬业的职工形象标准,理解尊重、协作服从、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和“求实、开拓”的工作作风打造员工队伍。在发展中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经营理念,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员工的培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二、提炼石油企业的精神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按照这种原理,提炼企业精神的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

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把从历史中提炼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培育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胜利精神”等为代表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激励了几代石油工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当前,石油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色,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凝炼、丰富和发展大庆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塑造石油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石油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1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者之心,谁就能占居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1)质量形象。在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的今天,石油企业要树立“顾客至上”、“用户是资源”、“市场是求生之地”等经营理念,并落实到员工每日的工作中和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从而在市场和用户的心中塑造石油企业完美的质量形象。(2)员工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员工展示和表现出来的,员工的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企业打造学习型的组织中,员工通过学习,使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员工以高素质的形象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四、开展石油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方针和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要做好石油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培训讲故事者,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企业把这部分人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林平凡.略论企业文化竞争战略决策[J].管理科学.2006(1)

石油炼化企业物联网建设思考 篇11

在炼化企业中, 物联网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在企业的现场安装数据自动采集、监控、射频等感知设备, 实时采集设备、装置、罐区、物流、人员等各项现场数据和信息, 提升炼化企业数据自动采集率和完整率, 并搭建统一的物联数据平台, 与上层如ERP和MES等业务系统协同、实现生产运行可视化、安全预警自动化和管理决策系统化。

具体来讲, 炼化企业应该按照感应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搭建联网系统, 并着手建立炼化物联网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通过部署数据采集感知设备、建设覆盖生产现场的无线网络传输系统, 进一步提高企业现场数据自动采集率, 使企业掌握每个班次的生产数据, 做到每天平衡进出物料, 并能够将这些数据准确迅速的传递到像ERP这样的上层业务系统。通过智能化的终端设备和技术, 规范现场操作, 加强内外操沟通协作, 实现人员定位和厂区周界安防联动, 提升现场生产操作和安全管控水平。为建设数字化工厂提供基础支撑。

一、国内石油炼化企业现状

物联网建设关键在于数据采集, 石油炼化企业数采能力参差不齐, 主要体现在很多场合的数据通过人工测量手动输入, 传感器、仪器仪表等设备覆盖率低, 使用时间长, 工作状态不佳;数采设施很多是独立运行, 所采集的数据直接人工查看处理, 或者由人工录入信息系统, 并未实现与现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针对以上状况, 国内有些企业已经开展自动化接口升级更新工作, 将主要DCS接口数据接入炼化生产管理系统, 并对计量仪表改造换代, 努力实现生产、统计和财务核算数据的统一。

在人员管理方面, 相当多的国内炼化企业人员定位仍通过去向留言板制度和语音对讲机, 无法准确获知人员的去向, 容易出现人员在装置区违规穿行、进入禁止区等影响安全的情况。而当现场出现紧急状况时, 又难以有效撤离和救助装置内部人员。企业在加强生产现场区域内人员位置和行踪管理、保障现场人员安全方面有较为迫切的需求。炼化企业的巡检很多采用现场翻牌、纸质手工记录、离线输入巡检结果等传统巡检方式, 这些巡检方法主要依靠巡检人员的责任心和经验, 效率低, 不利监管。

在设备管理方面, 很多炼化企业主要以事后应对的方式处理, 即设备问题或故障已经出现之后, 才进行维修或更换。各企业已经意识到预知维修或维护对较少停产、提高设备寿命的重要性, 并通过设备生命周期信息维护、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等系统的建设, 努力提升设备管理的效果。

在化工品管理方面, 炼化企业化工产品品种比较多, 基本可划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类。液体化工品基本以储罐方式存储, 管理较为方便, 而固体化工品由于包装分散、数量大, 目前各企业的管理水平仍基本停留在人工清点盘库、手动计数等阶段, 缺少物流先进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支撑。

二、炼化企业物联网架构

通过调研石化企业业务现状和软硬件设施, 结合物联网理论, 炼化物联网宜采用三层架构模式。采集层通过智能终端技术、RFID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和空间测绘技术等实现对现场对象信息的感知, 实现人员位置数据采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现场巡检数据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采集、空间数据采集、现场视频数据采集、化工品数据采集、基础信息采集等功能;传输层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与有线网络技术结合, 实现现场数据的实时上传;应用层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实现对业务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三、物联网重要功能

生产数据采集

生产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液位、能耗及重点排污口等生产过程数据, 还包括动设备振动、位移等运行状态数据。生产数据采集通过现场的传感器等感知设备实现。国内石化企业需要重点提高生产数据采集水平, 特别是数据自动采集率较低的罐区和各装置之间的公用工程设施, 配备在线状态监测设备, 实现对机组级泵的数据采集和在线监测, 为巡检人员配备智能巡检终端, 实现巡检业务操作和数据录入以及设备的属性、状态等数据采集, 对企业已有视频监控点进行数字化转换、整合和集成, 并采集罐区气体泄漏、火灾等智能分析数据;采集周界入侵信号, 实现实时监控周界安全状况。

人员定位数据采集

可以应用于炼化企业人员定位的方案主要有卫星定位、工业无线网定位和RFID定位技术三种。

卫星定位方案是以导航卫星定位技术为主, 结合运营商2G/3G网络辅助定位, 定位精度约20米。进入生产区的人员佩带内置卫星定位模块的定位终端, 搜索导航卫星数据, 计算得到定位结果, 通过3G网络传输至定位管理平台, 定位平台即可追踪每个佩带标签的工作人员的位置。卫星定位方案优点是不需要布置定位设备和网络, 部署简单方便。缺点是定位精度受限, 且只适用于无遮盖物的室外环境。

射频识别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定位的RSSI技术目前应用较为成熟, 基本原理是射频信号的衰减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己知发射信号的功率, 通过检测接收信号的功率强度, 即可得到信号传输的距离。RFID定位多应用于小范围区域, 特别是室内定位领域。另外使用无线传输网络定位的原理与之相似, 通过在装置内部部署无线AP实现人员定位, 拓扑结构灵活、覆盖面较广。定位时, 由车间 (装置) 管理人员对需要进入生产区的非巡检人员进行信息统计和录入, 配发定位终端并关联人员信息;而巡检人员则通过专有的定位终端或者通过巡检终端登录系统关联个人信息。

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包括炼化企业厂区的地形地貌、装置及设备等空间信息。可以借助目前成熟的数字化工厂3D测绘建模技术, 得到静态空间数据。数字化工厂3D模型误差为2~5mm, 是实体物理装置的一种真实“镜像”, 也可以切换到实体的物理图像, 进行空间结构与空间关系的精准测量。对于一些较老的炼化企业, 可以采用较为经济的2维平面模型。

重要化工品仓储数据采集

炼化企业固体化工产品基本以袋装或托盘的方式进行仓储和出入库管理, 宜采用已广泛应用于物流环节的成熟RFID技术。RFID无源标签标识产品批次、下线时间等信息, 通过手持RFID读写设备自动识别和跟踪托盘在库房内摆放的区域和位置、进行库存盘点和出入库操作。

传输层建设

传输层建设重点在企业无线网络。采集层的定位、巡检和现场作业等数据的数据量大, 移动性强;泵群、无线仪表的感知数据较为专业化, 频次高, 数据量小, 建议分别建立满足这两种需求的企业无线网络。

无线传输网络技术包括3 G技术 (3 G-W C D M A、3G-CDMA2000、TD-SCDMA) 、4G技术 (4G-LTE) 以及工业无线网技术, 正在快速发展并应用到国内外各行业实际管理工作中。

运营商VPDN 3G是运营商针对企业用户推出的移动专用网, 基于3G无线接入方式, 利用L2TP加密隧道传输协议, 在现有的拨号网络上构建一条虚拟的、不受外界干扰的专用通道, 从而实现VPN方式访问连接企业内部网资源。

Wi-Fi技术基于IEEE 802.11协议, 信号传输半径在无遮挡情况下一般可达数十米。Wi-Fi的特点是信号覆盖较广、高速率传输、通讯协议统一, 支持产品多, 易扩展升级, 但防冲突能力较弱, 容易受外部强信号干扰。防爆基站出现后, 许多工业环境下也使用Wi-Fi技术作为无线传输网络。

无线传感网 (WSN) 是由大量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构成的无线网络, 协同工作, 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信息。以Zigbee和Wireless HART应用较为广泛。基于2.4GHz工作频率的Zigbee设备传输速率250kpbs, 功耗低, 部署成本较WIFI低廉, 较为成熟。Wireless HART工作频率和传输速率与Zigbee类似, 出现时间较晚, 抗干扰能力较强, 得到艾默生和霍尼韦尔等国际大公司支持, 价格相对较高。

应用层架构

软件技术架构应至少包括基础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基础软件提供基于硬件之上的基本运行环境, 包括操作系统、集群管理、数据库和文件管理软件;支持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中间协调和处理部分;应用软件直接提供面向用户的业务服务, 实现定位与巡检、状态监测、数字化工厂等功能, 并提供网络、标签等主要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功能, 如数字化平台集成应用软件、视频监控集成应用软件、巡检管理软件、人员定位软件、生产监测分析软件和开发平台软件等。

四、物联网相关的数据集成

企业中的物联网是一个集中的数据和服务平台, 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和应用交互多, 为了实现协同和共享, 应统一的集成架构和接口方案。

物联网与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先进计划系统、油品调合系统、流程模拟与仿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能耗管理系统、安全环保系统、等外部系统之间存在着较为频繁的数据关联。因此, 以上各系统应和炼化应用集成平台建立接口, 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系统集成建议使用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 , 以企业数据总线、服务总线为核心组件, 通过数据总线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交换, 通过服务总线的方式实现应用和业务流程的集成, 满足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的协同和生产数据的集成应用, 最大程度地推动信息的共享与交互, 使得企业能够在更准确、更及时、更全面地信息支持和依据下, 更加精确、高效地完成业务应用。

结束语

炼化企业物联网建设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改进的长期过程, 鉴于国内大多数炼化企业现状, 应着重提高装置数据采集能力, 引入各种无线传输手段, 并在数据应用和集成统一上下大功夫。物联网建设成效显著, 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使企业未来发展更加高效顺畅。

参考文献

[1]吴功宜, 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7月.

上一篇:中控管理下一篇:“注意”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