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石油企业

2024-06-27

国有石油企业(精选9篇)

国有石油企业 篇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大型石油企业迅速走向海外。据统计,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事业已遍布非洲、中东、南美、亚太及中亚—俄罗斯等五大地区[1]。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 中国石油企业应借鉴企业全球化管理的先进经验, 在引入实施先进管理体系的同时, 需要不断推动企业内容管理 (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 简称ECM) 平台的建设。目前, 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存储的海量信息中, 80%多的信息是非结构化信息 (即本文所指的“内容-Content”) , 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项目往来邮件、传真、报告、表格、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等。有序地存储、管理并挖掘国有大型石油企业非结构化信息即企业内容, 给出相应的ECM平台建设思路, 充分地发挥ECM信息的利用价值是国有大型石油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手段。

一、相关工作与现状分析

目前, 国内外各大企业在整个信息资产管理方面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但是, 作为信息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仍然不足。究其根源, 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增长巨大, 海量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比较分散, 共享困难, 开发使用率低。据IBM相关数据统计, 全球来自交易中的信息每年增长的速度在60%以上, 而其他各种相关信息的每年增长率已达到90%以上[2]。

目前, 中国大型石油企业面临的竞争方式已从单一的企业外延 (如并购、兼并, 扩大投资等) 向企业的外延与内涵 (如SAP、ECM的建设和使用) 相结合转移。当前, 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已经投入巨资大力发展了IT应用, 初步建成了各自统一的数字油田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管理系统, 建设且实施了ISO9001、ISO14001、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ERP等管理体系, 并经过多年的运行积累, 存储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但是, 这些海量的信息资源管理分散、共享困难, 形成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企业内的海量信息资源尤其是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 已成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一些IT厂商针对企业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管理问题纷纷推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有名的有IBM推出的ECM解决方案[2]。该方案将企业内容 (即企业非结构化信息) 应用于具体的业务系统中来发挥其内容的价值。

国内研究将ECM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3~4]:第一个阶段是以物理介质的方式进行管理, 其问题是管理成本随着时间和量的增加将成几何级数增加, 利用率很低;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化管理阶段, 比如缩微系统, 可长期保存信息资产, 可部分查询, 但无法和业务系统集成, 无法集中管理;第三个阶段是使用数字化信息资产来改善整个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 使得所有信息的流转实现数字化, 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费用,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面向业务文档管理的ECM平台建设

(一) 建设意义

1. 有利于推动业务文档的信息化和数据的集中处理。

在石油企业全球化、电子化的趋势下, 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石油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对业务文档的高速扫描、归档索引、光盘存储、集中保管、网络查询和权限控制, 才能逐步实现业务文档的信息化, 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 快捷、准确、高效地为研究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增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资源的共享。ECM平台是将企业开展业务活动而生成、接收和维护的具有凭证价值和查考价值的信息 (如外文电传、工作往来邮件真、单据、报表等) 进行高效和系统控制的管理平台, 其主要管理活动包括信息的形成、接收、维护、利用及处置, 以及捕获并保存业务活动及事务处理的证据和信息的过程。采用ECM平台后, 不仅可以替代原有低效的纸质资料的流转, 降低人力劳动强度, 还可以将业务资料存储、保管、查询与使用过程的效率大大提升。另外, 可制定管理措施和机制, 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人员查询访问企业的业务档案, 实现跨企业部门、跨地域, 甚至跨时区的资源的综合利用。

3.有利于提高业务文档安全性, 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通过企业业务文档的电子化存储与管理, 能实现电子资料与文档实物的异地存储, 既安全又方便, 为业务文档提供了可长期保存的备份, 又能避免文档实物的大量积压, 解决纸质文档使用不便的问题, 提高了企业信息处理能力, 改善原有文档保管模式。通过ECM平台建设, 还能大量减少文档保管人员数量及工作量, 降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及成本, 而每天减少的打印数量、缩减的文档实物存放空间、降低的复印设备损耗和复印纸等, 都利于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

(二) 建设原则

总结国内外用户建设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经验, 企业ECM平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注重配合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其他业务系统的建设。

2. 注重体系架构设计与优化, 减少企业维护、改造、重建的实施成本与技术难度;

体系架构要符合集中管理、分布存储、统一稳固的需求, 又要满足先进、开放、合理的理念。

3. 建立能满足不同内容格式及种类需求的平台, 让企业

这些内容信息真正“活”起来, 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级ECM平台。

(三) 建设要点

1.把准ECM平台管理的范畴。按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常做法, 可以划作三类[4]:一类是业务系统平台, 即生成或管理业务活动数据的自动化系统, 旨在为各级业务之间开展交往提供便利, 这类系统更注重业务流程、版本控制等, 对文件信息固化后的管理不是它的关注重点;第二类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ERMS) , 主要针对电子文件的捕获、识别、分类、保存、使用和处置进行有效和系统的管理活动, 其关注的重点是电子文件的半现行阶段, 也包含该阶段与现行阶段、非现行阶段的衔接过程;第三类就是数字档案馆系统 (Digital Archives, DA) , 主要致力于解决数字档案信息并具备保管数字化档案的功能。根据一般大型石油企业的情况 (基于笔者的经验, 本文所研究和探索的ECM平台, 偏重于上述ERMS和DA系统的组合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 具体可涵盖: (1) 文档管理; (2) 网络内容管理; (3) 电子归档文件管理; (4) 文档捕获和影像管理; (5) 基于文档的业务驱动和合作管理; (6) 工作流管理。

2.掌握ECM平台管理的重点内容。行业中把由传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的数据信息称为结构化数据或结构化信息, 而把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传真、报告、表格、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等在内的信息称为非结构化数据或内容 (Content) [2]。通过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业务文档的梳理, 笔者认为ECM平台所管理的内容应包括 (但不局限于) :使用纸张的信件和申请表格、电子邮件和传真;计算机产生的结算单、货物清单和报表;电子数据表格、演示文稿和文字处理文档;各种多媒体记录, 如项目业务 (客户服务) 往来电话的数字音频记录或公司培训视频资料等。通过明确ECM平台管理的重点内容, 将对整个石油企业的内容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和再利用, 并且和其他业务系统能够进行紧密集成, 从而节省运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3. 明确ECM平台建设模式/流程。

(1) 管理内容的归集存储。如使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将业务文档拍摄录入或高速扫描仪进行扫描录入, 归集后的电子文档使用磁盘阵列、光盘库代替纸质载体进行电子化存储。 (2) 电子影像归档查询。如对归集存储的扫描影像、文档、E-mail、报告、音频、视频和Web内容等各种形式的海量内容信息进行管理和整合, 应能够随需应变地提供信息。 (3) 企业级信息搜索。企业级信息不仅包括数据库中业务交易信息、客户信息等结构化数据, 而且还有大量产品资料、服务记录、往来邮件、事件处理说明、规章制度手册、工作记录报告等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内容;也就是说大量的企业内容信息保存在文件服务器、邮件系统、网站的网页、内容管理服务器等系统中, 格式可能是文本、XML、Word文档、PDF及PPT文件等;对企业此类信息的搜索不同于互联网的简单信息搜索, 在企业内部实现此类信息的搜索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此类信息分布的多样性、信息访问控制的安全性以及与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等多个方面。如何从企业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 找到用户所需要的内容是ECM平台建设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也是为企业提供更大效益、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ECM平台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目前, 针对ECM平台建设问题首先要做的是企业内容的电子化存储管理, 然后才是针对存储的电子文件开展管理活动;做到电子化存储管理比较容易, 难在要满足各业务部门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管理和对电子文件的灵活使用。在这一方面, 业界都是依靠ERMS系统建设并重点探索其功能需求规范来主导的, 而中国在这方面才刚起步, 因此,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 为中国大型企业开展此类平台建设和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郭鹏, 晏飞.构建国际油气合作商务评价体系[J].国际经济合作, 2011, (3) .

[2]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data/[Z].

[3]彭开怀.内容管理三级跳[J].软件工程师, 2003, (1) .

[4]钱毅.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规范定位研究[J].北京档案, 2011, (4) .

国有石油企业 篇2

一、对国有股权转让法律政策变化及产权交易所法律定位的评析(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48条规定“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可以转让其持有的股份,也可以购买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这是国有股权可以转让及公司控制权市场可以形成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根据不同时期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国有股权转让及公司控制权市场形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法规政策时紧时松,最新的变化是越来越宽松。

重要的国有股权转让法规政策有以下几个。1997年3月24日,《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东行使股权行为规范意见》(原国资局和国家体改委发布,国资企发[1997]62号),对国有股股东转让国有股权做出了具体规定。如:向境内、外法人和自然人转让,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转让股份的价格必须依据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值、净资产收益率、实际投资价值(投资回报率)、近期市场价格以及合理的市盈率等因素来确定,但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值等。(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2000年5月19日,《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发布,财管字[2000]200 号),这是财政部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后出台的关于国有股权的最为严格的规定,也是目前国有股权协议转让的最直接依据之一。该《通知》对省级财政与中央财政部门的审批权限进行了详细划分,规定:地方股东单位的国有股权管理事宜一般由省级(含计划单列市)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国务院有关部门或中央管理企业的国有股权管理事宜由财政部审核批准。对于发行外资股(B股、H股等),国有股变现筹资,以及地方股东单位的国家股权或发起人国有法人股权转让、划转、质押担保等变动(或者或有变动)的有关国有股权管理事宜,则须报财政部审核批准。最严厉的时候,如2000年8月,财政部以口头形式命令地方暂停国有股权向非国有股东转让的审批工作。

 2002年9月28日,证监会发布,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002年1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加以规范管理。

 2003年5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第378号令:《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在该条例的第二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这一规定把十六大报告中“国家所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更加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实际上变为:国家统一管理、分级产权,让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有转让国有股权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资委目前正在抓紧制定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渐实现从条例到法律的转变。李荣融并且肯定时间不会太久就可以做到国有股权受让主体可以是个人,但要规范地到个人。

新的国资委成立后首次批复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批文已经发布。2003年6月11日西藏明珠股份有限公司(*ST明珠,证券代码:600873)董事会发布了国资委对公司国有股转让有关问题的批复公告。受让国有股权并获得控制权的山东五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11个自然人股东出资设立的公司。显然是民营企业重组收购ST上市公司借以买壳上市。尽管从时间上来判断,这不可能是国资委设立后新接新批的国有股转让事项,肯定是从原财政部移交来的国有股转让审批事项,但转交后很快得到正式批复,其意义不言自明。目前,负责国有股权转让批准事项的国资委产权局职能机构和人员已经到位,国有股权转让工作可望正常启动。

从这些国有股权转让法律政策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国有股权转让法律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其转让速率有加快的趋势,呼唤国有股权转让交易平台的依法诞生。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我国产权交易所担当国有股权转让平台的法律政策是空缺的。全国性的《产权交易法》至今未出台。现在各地产权交易机构可以说都是“私生子”,必须要靠法律正名。产权市场主要的障碍是无法可依。产权市场虽有20年的历史,但还只有地方政府的规章,没有全国统一的法规,造成产权市场定位模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产交所只作实物交易,有的只作股权交易,有的只起到履行程序的一个象征性环节,市场功能并未真正发挥。

事实上,我们还是可以间接性地为产权交易所担当国有股权转让寻找到法律政策依据的。如《公司法》第144条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这里的证券交易场所不一定理解为证券交易所才是进行股份交易的唯一场所。证券交易场所应该是指包括证券交易所的依法设立的多层级资本市场交易平台,当然包括产权交易所。在结合后来的《证券法》有关条款的理解就更清楚了。《证券法》地32条规定:“经依法核准的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因此,把两个母法相关条款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经依法核准的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在依法设立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主要是产权交易所进行。

综上所述,无论从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部门的政策法规,都为国有股转让大开政策绿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的国资委职能部门的到位和国有股权转让审批工作的正常展开,国有股权转让必将加速,产权交易所在其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必将大大加强。

二、国有股权转让新形势使产权交易所发展空间巨大

在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好的国有企业具有惜售心理,原因在于一方面出售收入不归地方政府所有,另一方面这些好的国有企业也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具有空前出售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原因在于一方面出售收入较大层面上归地方政府支配,另一方面“好日子自己这一届政府先过”,至于下届政府还有无国有资产出售了则不关这一届地方政府领导的事,由此提出了所谓国有企业出售的“靓女先嫁论”、“棒冰论”、“烂苹果论”等。在这种形势下,招商引资和出售国有企业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在这种新形势下,必将大大促进国有股权转让及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

据财政部会计决算统计,截止2002年底,中国国有资产总量共计118299.2亿元,比上年增加8982.8亿元,增长8.2%。在全部国有资产总量中,经营性资产76937.8亿元(占65%),非经营性资产41361.4亿元(占35%);中央占用国有资产为56594.2亿元(占 47.8%),地方占用国有资产为61705亿元(占52.2%)。面对全世界只有我国独有的10多万亿存量的国有资产出售市场,这从总体上国有股权转让及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十六大以后各级政府纷纷施行的“国资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改革措施,事实上其目的也正是为了把精力和资本集中到少数国有大型企业身上。

目前,新的国资委挂牌运行后,很快明确归自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为196家,随着把中央该管的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扩大,最终由国资委所管的企业还会有所增加。2003年2月初,西安国企改制计划被披露,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将“通过挂牌的形式出售近500亿元(499.42亿)工业资产,两年内,西安市属工业国有资本将从竞争性行业中全部退出,只保留少量国有资本,而无一家纯粹的国有企业。”同时向社会推出了第一批60家优质企业。目前西安国有工业资产共1054.36亿元,其中中央直属企业404.53亿元,省属170.4亿元,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约499.42亿元。在退出方式上,西安市拟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的部分产权,在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出让。

在西部的另一城市———重庆,总额高达1000亿元的国资也正在等待着买主。重庆产权交易所获得授权对1000亿元国资进行交易,因此重庆将配套出台《重庆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办法》出台。”根据正在起草中的《办法》,重庆市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的产权交易必须进入重庆市产权交易所交易,从2003年起5年内,1000亿元国资将全部变现。

在国资大规模退出方面,在西安和重庆之前,深圳已经率先施行———该市相比于全国其它地区,国企改革较早,也较为成功。2002年8月,深圳市宣布对能源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食品总公司和公交集团等5家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实行国际公开招标,出售部分国有股权,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在2003年,深圳将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确定第二批国际招标企业名单,并使国有企业国际招标的范围逐步扩大。深圳市国资办初步考虑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拿出30—50家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到中国产权网上公开挂牌出售。除了首批5家大型国企对外公开招标出售是由政府操办之外,今后的国有取权出售一律通过产权网或产权交易所挂牌进行。另外,深圳市还将制定并实施《深圳市上市公司重组总体方案》,以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改善上市公司质量。“通过2至3年的努力,重点对市属39家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做强做大一批、整合优化一批、出让减持一批、摘牌退市一批,从根本上提高深圳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经济强省江苏,也力图在2003年改变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相对滞后的现状。江苏省的最终改革目标是,将国有大型企业调整到230户以内,只占全省企业总数的1%。江苏省已经制定出了国企改革的方案。原则是:国有经济坚持有进有退;目标是:国资从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中退出,国有大型企业调整到 270家以内—————江苏省国有工业企业共有3322户,其中中小企业2985户,大型企业337户。

上海的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之所以有声有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上海领先全国建立了国有资

产管理体制。2003年2月16日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转向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在这些领域的集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速率在加快。2002年8月20日,方向光电(000757)国有股转让获财政部批准。这是自2000年8月财政部暂停国有股向非国有企业协议转让的审核后,政策为国有股转让重开绿灯。自此以后,财政部批准国有股转让速度明显加快。财政部对国有股转让审批加速。据有关统计,从2002年6月23日国有股向非国有股单位协议转让的审核工作解冻以来,截至2002年12月20日,公告国有股权向非国有单位转让的上市公司共有90家130起;已明确公告转让价格和转让股数的有67家公司96起,转让股数共计40.63亿股,涉及金额约102.22亿元。在90家130起转让中,受让方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共有56家公司,占62.2%,说明受让方收购股权的目的意在控股。在2003年第一季度披露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案例,以股权形式存在的国有资产转让占 92.86%。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动不动就是数亿和数十亿规模的国有股权转让并涉及公司控制权的转移。相关公告显示,在已发生或即将发生控股权变更的上市公司中,东风科技股权转让比例最大,为75%。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有比国外高得多的溢价。据上市公司年报统计,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所占比重为39.0%、法人股所占比重为25.4%,合计为64.4%;在上市公司总量的股权结构中占有绝对的控股地位。或者说,在目前我国1200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就占了80%的比重。这必然导致股市机构性畸型和治理结构的缺陷。在这种特殊股权结构下,使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和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较高。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项实证研究选取1999-2001年间可获取协议转让价格的87宗上市公司大股东(控股股东)发生转移的案例作为样本,研究表明,与发达资本市场一般超过5%至10%的股权转让即意味着控制权转移不同,在我国上市公司购并中为获得控股权,收购方需要购入的股份数量还是很大的,平均达到26.87%,扣除增长预期以后的控制权溢价也达到43.19%的水平。这一现象直观地描绘出大股东为了获得控股权往往愿意支付相当高的代价,同时也揭示了控制权获得者对控制权收益的乐观估计,或控制权转让者对控制权价格的较高要求。此外,样本公司购并过程中的平均溢价总值竟占了股份转让总值的近39%,进一步说明了被购并方的大股东往往在获得一个相当高的回报之后才愿意交出公司的控制权,可以想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权利。超过40%的控制权溢价和较高的相对水平,说明大股东通过购并谋求控制权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上市公司购并的重要动因之一。

国有石油企业 篇3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模式无法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因此,其必须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营销战略模式,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本文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涵义和国有石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国有石油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 国有石油企业 客户关系 管理 营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行业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巨头通过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抢占我国石油市场,威胁着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民营石油企业充分发挥着简单、快捷的便利,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青睐。由于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落后,国有石油企业无法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为了不被市场所淘汰,国有企业要认清市场形势,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创新管理机制,更新经营方式,建立现代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有石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概述

1.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涵义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战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庞大的数据库来保存和获取顾客的信息,根据需求的行为特征对顾客的信息进行分析管理,为顾客提供其所需的服务或产品,从而发展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加强顾客对企业的信赖度和忠诚度,以保障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和最大利益[1]。

2.国有石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理念非常落后,未能形成“客户自上”的营销理念。企业经营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润,所以要最大限度地保留老客户和发展新客户,但是国有石油企业并不能做到。其经营理念仍是加强对企业的内部资源控制,这明显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要转换思想,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并积极地将其贯彻到企业的经营行动中。企业要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不断保留老客户,增加新客户,提高市场份额,实现最大的利益。

第二,部分国有企业虽然采用了客户关系管理的营销战略,但是对其缺乏认识,不能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内容通常包含了销售管理、市场管理、分析决策和客户服务等,根据客户需求,将企业产品转化为企业利润,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收集和企业相关的客户信息,找出客户的潜在需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其并不能替代开发客户的具体活动。企业只有将内部资源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实现利益[2]。

第三,国有石油企业对客户信息的技术平台没有进行有效地建设和完善。大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客户信息极其积累的重要性,在获取到客户信息后,并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保存和分析。企业不同部门各成系统,缺乏信息交流,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客户信息资源。导致了企业缺少对客户信息方面的分析,无法制定出科学的决策。国有企业尚未建成以客户信息为主的数据库,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对客户信息的分析上。此外,企业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得不到综合协调利用,不仅给企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无法将客户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

第四,国有石油企业普遍存在营销人员的素质不高的问题。营销人员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纽带,既是客户眼中的企业代表人,又为企业带来大量有关客户的信息资料。现代市场发展要求营销人员必须具备使客户获得满足,同时公司获得利润的能力。这就使营销人员能够做好市场和销售数据的分析工作。而目前国有石油企业的营销人员缺乏新兴的营销知识,不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良好的分析能力与亲和力,这导致了企业无法有效地保留和发展客户。

这些问题都是国有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和寻求发展中的致命弱点,急需要解决。否则,国有石油企业必将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面临着被淘汰的严重局面。

二、提高国有石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水平的策略

1.加强对信息设施的建设

网络技术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核心,所以,国有石油企业要加强对信息的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信息设施的网络化和规范化。在近些年,虽然国有石油企业开始将强对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由于不同的业务部门都拥有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这导致了大量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共同享用,存在信息不规范、不全面和交叉储存等大量问题[3]。因此,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应用系统,将所有的业务系统和管理机构的分散信息进行统一的利用和加工,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与储存、加工与利用,从而促进企业做出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策划。

2.加强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借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运用和营销人员对企业与客户关系的具体维护中。当信息不充足或者出现错误的时候,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容易出现大量的问题。企业通过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和改变经营的方式,制定可行的营销方案和企业服务,来维护与客户的关系。

3.加强对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

为了促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国有石油企业要加强对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要促进组织的变革,建立一套功能完整与运作高效的机构。坚持以挖掘与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工作的中心,加强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建立扁平化和协作化的营销组织体系。

4.加强对营销人才的培养

在维护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中,营销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有石油企业要加强对营销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增加营销人员的现代营销知识和策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能力,从而促使其能拓宽业务范围和增长企业的业务量。加强对营销人员的企业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展现个人良好的形象,促进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信赖度,为企业增加更多的利润和无形的财富。

三、结语

国有石油企业必须加快应用和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赖度,真正地赢得客户的支持,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张静.我国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统计与决策.2006(12):23-25.

[2]涂振涛.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竞争战略.南昌大学学报.2004(3):31-34.

国有石油企业 篇4

一、财务人员风险与对策

不管是并购前的财务尽职调查, 还是并购交割后的财务整合运行, 国有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都离不开具体财务人员实施运作维护。海外财务人员是控制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 对并购财务风险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主要影响并购前能否充分进行尽职调查和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整合是否有效以及能否实现并购后充分发挥财务的支持保障作用。

要保证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财务尽职调查, 我们的并购行为必须得到目标企业财务人员的心理认同, 才能保证其理解与支持我们下一步的财务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向目标企业财务人员仔细解释我们调查的目的、法律依据以及并购对他们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 以保证得到他们必要的支持与配合。负责财务尽职调查的中国石油企业财务人员, 不可能像投行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那样精通并购相关的国际财务专业知识, 但要了解起码的石油基础知识, 要知道一定的国际业务背景知识和基本的业务沟通技巧方法, 要熟悉掌握国际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专业知识。

并购后财务整合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证财务对生产经营的持续有效支持。支持的基础是财务队伍的基本稳定。财务队伍的不稳定, 十分影响我们并购效果, 增加并购整合成本, 降低并购经济效益。面对财务队伍不稳定风险, 对策就是在了解目标企业财务人员相关背景前提下, 针对其性格、能力、工作目的、教育程度, 围绕工作需要, 进行文化和忠诚度培训。

二、货币资金风险与对策

海外并购, 支付形式比较单一, 通常都是支付现金。并购海外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 从并购实践来看, 国有企业海外并购资金10%来源于自有资金, 其它通常靠银行借款筹集。由于并购不确定性、时间跨度长、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和并购资金占用金额巨大以及资金时间成本原因, 使得并购海外企业不得不面临资金风险的挑战。这就要求并购方要事先和银行就并购资金做好合理安排, 必要时通知银行并购进度, 根据并购进展情况安排资金进入退出渠道, 保证资金支持无缝衔接, 不能等并购合同谈成确认生效后再找资金来源。

并购完成后, 适时整合目标企业资金结构是控制海外并购资金风险的主要途径。目标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是其原自有资本投入资金、经营产生的现金、自身发行的债券和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实践证明, 海外石油目标企业被卖的原因通常是其在资金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困难。我们的国有石油企业在完成并购后, 要对目标企业的资金来源分配管理进行调查分析评估, 利用国有企业政治优势, 重新开拓安排融资渠道, 积极改善目标企业的资金架构, 降低财务成本, 规避资金利率风险。

三、税务风险与对策

企业并购税务风险是企业并购过程中没有发现目标企业在被并购前因未纳税或少交税而在并购后要补缴、被罚款的风险。同时, 企业因为并购不熟悉产生的额外的不必要税收负担, 也属于并购税务风险。由于税收政策的复杂性、尽职调查时间有限、并购业务特殊性以及税务尽职调查者的个人业务能力水平限制等种种原因, 使得海外并购税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我们海外的每一次并购行为过程中, 制约着我们海外并购能否成功。

做好并购前税务尽职调查是防范税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为了防范税务风险, 国有石油企业必须了解目标企业注册地或经营地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和我国之间是否有最惠国待遇约定, 在税务上要对目标公司注册地和作业地的税收政策、税务安排、油田弃置计划、财务影响、会计系统、法律监管以及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经营风险进行详尽调查评估, 评估其对目标企业将来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的影响。研究明确税务对并购目的的影响, 选择综合税负较少的投资主体, 利用一些国家税务政策进行税务筹划, 通过关联交易价格控制, 采取多环节多方式合理避税。

四、外汇风险与对策

企业海外并购的外汇风险是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商业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给并购企业带来的可能财务损失。在我国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 国有石油企业必然因海外并购需要支付大量的外汇而面临外汇风险。

国有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前, 要对可能支付的外汇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预测, 尽量选择有利计价货币谈判, 争取签订有适当保值和使用软货币进行结算支付条款的并购协议, 降低外汇的交易风险。在海外并购中, 为防止并购协议签定日与交割日期间汇率多变风险, 国有石油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技术 (如结汇时期选择) 、金融衍生工具 (如套期保值) 进行规避。在海外并购完成后, 国有石油企业面临的外汇交易风险, 表现在不同币种计量下的债权债务因汇率不同而在核算时可能产生的账面损失。对此风险防范, 要进行具体分析, 做好币种之间、债权债务之间的平衡, 减少这方面的损失。

国有石油企业在海外完成并购后, 除了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外, 还面临外汇折算风险。对该风险, 可以通过选择合同条款、平衡资产组合进行规避。

五、审计师或会计师风险与对策

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及整合过程中, 聘用审计师或会计师负责财务审计和咨询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帮助并购企业做有关会计、税务、财务等内容的尽职调查、审计和咨询工作。在这方面遇到的风险, 是审计师或会计师没有发现目标企业的财务缺陷或漏洞而给并购方造成的可能损失。产生这方面风险的原因可能是具体审计师或会计师的业务技术水平有限, 也许是审计师或会计师职业操守沦丧违反职业道德而参与或纵容目标公司导致。

针对审计师或会计师风险, 考虑到海外并购需要国际企业会计准则知识背景, 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最好是从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等全球四大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中选择, 而不要签约目标公司当地会计师事务所, 以降低会计师业务能力风险和职业道德风险。这是因为国际所无论在并购经验能力方面, 还是在职业操守方面都要优于当地所。为进一步规避会计师业务能力风险, 针对海外并购最好选择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合作, 分别负责海外并购的财务审计和财务顾问业务。同时, 为更好避免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 在并购前、并购中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阶段, 不要轻易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摘要: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 海外并购已成为海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 海外并购数量急剧增长。然而, 海外并购中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等的存在, 使得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加剧。本文从财务人员风险、货币资金风险、税务风险、外汇风险、审计师或会计师风险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然后点对点地对每一类风险的对策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国有石油企业 篇5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 国有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项目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油田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行业竞争已经呈现出国际、国有和民间资本三方竞争格局, 国有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服务企业高端技术服务和国内民营企业低成本服务的双重挤压,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获取甲方的信任, 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2.国有油田企业和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经过改革拆分后, 双方施工结算价格由原来较高的关联交易价格向市场价格过渡, 导致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大幅度减收。加之成本刚性增长, 企地关系更加复杂, 安全、环保、外协费用不断增大, 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提升作业效率, 增加边际收益, 规避经营风险。

3.国有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市场结构单一, 大部分工作量依赖于关联交易,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低成本、市场化、高技术”将逐步成为工程技术服务发展的方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开发关联交易以外的市场, 拓展生存空间。

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1.进行战略规划, 实行项目分类管理

企业应以高端业务为项目开发的着力点, 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同时细分市场, 进行项目分类, 实施差异化战略。例如将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国外先进石油企业反承包项目作为效益项目, 将关联交易外其他国内石油企业的零星工作量作为补充项目。对于效益项目集中优势力量, 抓好施工服务和投标工作, 锻炼队伍, 提升水平, 提高效益。对于补充项目发挥地域、技术优势, 根据市场的潜力和效益有选择的进入。

2.建立健全机制和体制, 实现项目规范运作

(1) 完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高效、简捷、反应快速的原则, 建立集中管控, 分项目部实施的项目管理机构。在企业机关层面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 负责对各项目部的项目集中管理, 进行资源调配、问题协调和业务实施情况考核。对于常规项目, 由区域项目部就近承担, 对于反承包、煤层气等特殊项目, 成立专门的项目组, 各项目部依靠地缘优势和特色优势实施项目, 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项目管理, 突出利润考核。

(2) 建立项目管理机制

第一, 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及市场分析机制。建立市场信息收集、整理、改进、反馈等流程, 形成有一定覆盖面的市场开发信息网络。通过建立分析制度, 形成责任明确的、定期的、内容详实的市场分析资料, 分析市场特点、市场潜力、潜在商机、投入产出比等, 为科学有效的开发市场、选择项目提供依据。

第二, 建立以市场营销为内涵的项目服务机制。以市场营销为内涵的项目服务机制主要包括质量回访制度、投诉及追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将各项服务制度与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基础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连动的体系。

第三,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统一、公正的奖励政策, 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鼓励全员参与项目开发, 对效益好的项目、贡献大的人员实行重奖, 真正体现责、权、利的统一。

3.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实现提速提效

(1) 做好内外部沟通, 实现整体联动

牢固树立生产组织“一盘棋”思想, 通过建立内外部沟通机制形成覆盖项目运营全过程的信息沟通网络, 保障生产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处理, 实现各生产参与单位的整体联动, 促进全面提速。做到“四沟通”:一是做好项目管理部门与企业各资源管理部门的沟通, 保证资源调配及时到位;二是做好项目管理部门跟施工单位的沟通工作, 项目管理部门施工前及时了解各项目设备、人员、物资状况, 协调组织并发挥好项目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确保良好的施工表现;三是各项目部与企业工程技术部门保持畅通的沟通与配合, 加大技术支撑的力度;四是企业与甲方搞好沟通协调, 及时了解变化和要求, 争取多承担工作量, 确保利益最大化。

(2) 充分盘活内外部资源, 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

第一, 细分市场, 根据项目特点调配资源。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按项目优劣性和效益含量, 配置队伍、设备资源, 真正体现效益优先的原则。对大而优的项目, 配备足够的作业队伍和设备, 从而有效的占领市场;对小而优的项目, 配备资质好、等级高的队伍和精良设备, 保证生产组织的高效运作;对小而劣的项目, 依据生产能力, 以富余队伍及其它设备进行配套, 以达到牵制市场, 培育市场的目的;对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潜力项目, 尽最大努力进行资源的调剂, 在队伍、设备不足的情况下, 可考虑外雇队伍和设备, 进行市场储备, 增大收入, 增加利润空间。

第二, 灵活调配, 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建立内部资源调配机制, 根据项目生产组织特点, 打破区域、队伍界限, 按照效率优先、相互支持、就近调配的原则统筹调派设备和人员, 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实现生产共进、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依托社会力量, 对部分项目中利润空间小、风险高的辅助业务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由社会力量来实施。以便合理规避用工风险, 有效控制队伍规模, 优化业务结构。

(3) 精心组织生产, 实现项目作业提速提效

对生产组织流程进行优化, 建立生产时效、生产组织运行经济责任制考核措施, 用经济手段促进生产提速。做到生产经营联动、技术方案优化、生产保障跟进, 做到重要情况及时通报, 重大问题积极协商。针对水平井、超深井、复杂工艺井施工规模大、周期长, 占用资源多的特点, 从搬迁运输、井场布局、设备配置等方面系统思考, 优化组织, 持续改进, 逐步形成标准作业程序, 推进生产整体提速。

(4) 加强项目QHSE管理, 实现质的飞跃

为了不断提高项目QHSE管理水平, 企业应着力解决瓶颈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及时制定科学的项目计划书, 确定当年QHSE管理重点;二是搞好QHSE培训工作, 特别是将培训国外技术服务公司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工具作为重点;三是狠抓执行力, 尤其是必须执行的原则、禁令等, 定期监督检查项目作业单位的QHSE管理情况;四是重视对高风险施工的管理, 严格执行吊装、高空落物、废物管理等规定。

4.创新项目开拓模式, 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第一, 确定目标市场,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企业应广泛收集市场信息, 根据生产能力和面临的内外部状况对信息进行系统分析, 选取收益好、经济附加值高、潜力大的项目。针对目标市场主动上门进行技术推介, 以PPT宣讲等形式向甲方介绍企业的技术特色和服务能力, 争取更为广泛的市场影响和更多的市场机遇。同时时刻注意市场动态, 及时满足甲方的相应要求, 为顺利进入市场做好准备。

第二, 优化报价体系, 科学制定报价策略。项目报价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取项目, 以及能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利, 是企业进行业务开拓的关键环节。因而企业要高度重视报价体系的优化。在报价体系方面主要理清自身成本状况, 调研市场价格, 分析客户特点, 以设计或施工要求为基础制定报价策略, 找准赢利点。在具体项目的报价过程中, 项目部密切配合工程技术部门、项目管理部门, 提前介入, 精心进行技术和商务资料准备, 特别是在商务资料的准备过程中, 进行精细的成本核算并对比多方面的资料, 最终形成较为科学的商务报价基础。

第三, 做好项目后评价工作, 建立经验数据库。项目完成后, 企业对项目进行后评价, 完成项目后评价报告。并根据后评价报告建立经验数据库, 形成经验积累机制, 以便企业不断学习总结项目管理经验, 优化项目管理运营模式,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曾建杰.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若干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1) :76-77.

[2]梁振快.浅析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 2014, (26) :184-185.

国有石油企业 篇6

1 企业富余人员及项目外雇人员现状

(1) 企业富余人员:近年来, 国家层面已开始压缩产能, 石油企业市场在减少, 非直接创效人员太多, 企业经济负担很重。石油企业要降低人工成本, 削减开支, 富余人员的转岗培训势在必行。

(2) 石油工程项目:石油企业项目多为野外施工, 外部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 安保管控难度大, 安全、质量人员配备不足, 保安、司机厨师等勤杂人员基本多为外雇, 导致外部项目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项目费用开支增加。

2 富余人员转岗培训充实外部项目力量的意义

2.1 减轻基层单位负担:

富余人员的转岗培训充实到各外部项目中, 可以有效利用部分闲置人力资源, 极大减轻各基层单位经济负担, 有效解决部分富余人员问题。

2.2 为企业节支创效:

逐步清退项目外雇人员, 将经过转岗培训富余人员输送到项目上, 可以增强外项目施工力量,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压缩项目人工成本, 为企业直接创效。

2.3 转岗培训人员在外部项目的具体作用 (以项目安保人员为例) :

(1) 符合外部市场准入要求。近年来, 随着全国油田建设市场的逐步规范, 地方政府市场准入标准也在逐步提高。以天津市为例, 在外部项目准入方面, 要求承包商配备7大员乃至10大员, 其中包括配备经培训取证的民管员 (主要工作为施工队伍人员管理、协调及稳定等) , 而民管员的业务范畴正是安保人员工作职能之一。

(2) 充实、丰富外部项目管理力量。经转岗培训合格的安保员, 在外部项目不仅可以加强项目安保力量, 也可以担任外协工作, 处理好与地方政府部门、公安系统以及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协助项目安全人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 加强项目队伍的稳定管理。外部项目施工地点偏远, 作业环境和生活条件一般, 长期在外, 人员难免出现情绪波动, 发生摩擦、冲突。酗酒闹事、打架斗殴事件屡有发生, 严重影响项目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对外形象。项目安保员可以做好队伍稳定工作, 有效的防止各类恶性治安事件的发生。

(4) 相较于外雇门卫人员, 本单位职工担任安保员优势明显。一是外雇门卫人员职能单一, 仅限于打更值班、打扫卫生等工作, 而项目安保员可身兼数职、一专多能, 可安保、可外协、可协助安全管理;二是据目前调研摸底掌握的情况来看, 有上项目担任安保工作的意向人员, 多为40-50岁年龄段油田职工。他们在油田企业工作多年, 个人素质较高, 有企业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荣辱观, 可以更好的维护项目利益;三是可以更加有效的管控项目废旧余料, 防止发生外雇人员监守自盗、与外部人员里应外合偷盗等现象。

3 组织机构

石油企业统一组建富余人员转岗培训管理机构, 统筹人员培训、项目人员输出及绩效考核等业务。

4 实施步骤

富余人员的转岗培训应在掌握人员构成、意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各外部项目需求, 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专业的综合培训, 为各富余人员单位减负, 同时也为企业项目输送人员、充实项目施工力量。

4.1 调研摸底:

(1) 富余人员构成及意愿:在企业范围进行调研和摸底, 掌握全企业富余人员基数和人员构成 (包括性别、年龄、工种、身体情况等) 和上项目工作的意愿。

(2) 外部项目需求:根据企业生产安排及各分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 与外部项目及时沟通、联系, 了解项目对各类人员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步工作。

4.2 转岗培训:

根据外部项目需求, 组织相应富余人员集中培训, 地点:各石油企业职工培训中心;授课教师:主管部门相关业务人员 (视情况可邀请专业人员及学校老师授课) ;授课内容:结合项目和富余人员情况, 制作有针对性课件 (专业技能、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外部协调、安全管理、外部项目情况、当地风俗等) 授课。

4.3 绩效考核与薪酬发放:

富余人员经转岗培训合格后, 由富余人员转岗培训组织机构统一与各外部项目签订聘用合同, 双方协定薪酬待遇。绩效考核采用项目考核与富余人员转岗培训组织机构考核相结合双向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评分, 富余人员在项目的表现直接与薪酬挂钩。

5 具体事项

5.1企业富余人员转岗培训组织机构在企业层面推行富余人员转岗培训充实外部工程项目方案 (绩效考核措施、薪酬待遇确定、人员流动调剂监控等) 。

5.2人力资源部门机各主管业务部门为富余人员人员转岗培训具体实施机构, 负责人员的调研、摸底及人员转岗培训、绩效考核等相关事宜。

6 结语

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需要全盘考虑、多方布局。国有石油企业转岗培训不仅应着眼于企业的内部, 还要及时关注外部市场, 在满足本企业的内部需求的同时, 根据外部市场发展和需求, 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为国有石油企业的富余职工再就业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富余人员的安置和使用, 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 如何将这部分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彻底盘活, 成为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摘要:随着国企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近年来石油行业经济下行现状, 国有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经营形势严峻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现阶段的低油价“寒冬期”、降低运营成本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体制改革后凸显的富余人员安置和使用问题, 是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 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根据石油企业体制改革进程, 深入探讨了关于国有石油企业富余人员转岗培训的可行性。

国有石油企业 篇7

自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企业对最大利润化的过度追求而使得经济环境严重受损,一系列社会责任事件频发。在这些事故频发的行业中,石油行业由于技术问题、开采难度、保存运输等问题成为了事故高发行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大型企业和我国海上最大的油气生产商,更应该起到引导行业发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起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形象,进而增加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我国企业发展时间较晚,企业很多体系并不成熟,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认知很不够,跟国外的同期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研究石油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问题,进而推动我国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对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分析。

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对国有石油企业的意义

1、社会责任会计及其内涵

社会责任会计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所作出相应的反映和控制。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发展历史中一门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新分支,它以特定的会计方法对企业某一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伤害进行反映与控制的,使用社会责任的相关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综合实力。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保障创造经济效益,还须创造社会效益,计量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同时,社会责任会计还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其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与其经济效益进行权衡比较,从而对其行为计量和分析管理活动。

2、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环境和社会两个方面,而社会责任会计则主要是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让公众了解企业对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分为:一是员工责任,主要包括员工的权益与保障、成长与发展、培训与教育、健康与安全、工作环境、劳工准则、‘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内容;二是OHSE责任,主要是以SMS/QHSE体系为安全管理手段,为实现安全管理目标提供保障;三是社会责任,分为高级社会责任和海外社会责任,高级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对石油资源及相应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社会公益活动、海上救助等方面。海外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在海外发展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是外部人员了解企业对社会责任所做的贡献而要求企业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因此社会责任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企业及其外部相关人员对企业的总效益的评价,促使企业局部经济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协调发展。

石油行业作为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基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有着更高的要求。国有石油企业是由国家控股,其社会责任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具有行业指导性,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了解,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三、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石油行业受发展时间及理论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石油企业还未形成社会责任的观念,更别讲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体系,为其出具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特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其出具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也具有行业代表性。本文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对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其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报告信息不完整

较一般的企业而言,我国的国有石油企业在其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相当有限。在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9—2014年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企业披露的内容主要围绕“能源供应”、“OHSE责任”、“员工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等核心指标覆盖率仅为72.84%。这说明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在行业核心指标披露方面较少,行业核心指标涉及内容较浅,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不够完整,不利于专业人士对企业发展的评价。

2、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实践的信息披露较少

在查看国有石油企业的报告中发现,其对国家社会责任方面还有所报告,但对海外社会责任的实践情况难以披露。在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9—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分析中发现,企业在海外社会责任信息方面信息较少,内容较浅,缺乏相应的图片说明与介绍,报告只是采用简单的文字进行介绍,且介绍内容较短,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有效性。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对海外社会责任实践信息方面披露不足,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披露标准体系,这样将不利于企业对外传播信息及海外市场的开拓。

3、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行业可比性

社会责任报告的目的在于向社会大众披露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便于专业人士对企业效益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企业一般有三种披露方式:一是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或者是在附注中反应;二是在企业年报中单独设立一个章节进行相关信息披露;三是编制独立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相关披露。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虽然采取的是编制独立报告进行信息披露,但是在报告的编制中,定性信息较少,与同行业的同类信息指标比对较少,一般只是跟企业以前年度的数据指标进行比较披露,缺乏一定的可比性。从这里也反映出了我国石油行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没有统一标准,其体系也未形成。

4、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缺乏可靠性

由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不统一、评价计量标准不规范、相关会计准则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在社会责任审计上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我国国有石油企业出具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也多为一家之言,没有独立的第三方审计,这样也造成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靠性。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2012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引入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中的专家组对企业报告的评级及改进意见。这个也反应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正在逐步引进独立第三方的社会责任审计,我国的社会责任审计体系也在日趋成熟和完善。

四、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五年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导致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责任会计所需信息成本过高

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社会责任会计更多的是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核算,其原始数据难以得到,其核算方法更为复杂。国有石油企业因为企业的特殊性,所以在核算内容方面要求更加复杂和广泛,对企业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员工责任等方面责任要求更高,所需花费的成本不但多而且复杂。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其信息成本,而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根本就无力承担;而对一些大型企业而言,也是一笔大的费用。在经济效益之上的商业模式下,很多的企业都会选择放弃或是敷衍了事。虽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每年都出具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报告,但是受信息成本的影响,报告中披露的一些内容不够全面具体,缺乏完整性。

2、社会责任履行意识较为薄弱

在经济效益至上的现代商业模式下,只追求经济效益而罔顾社会效益就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首选。石油行业属于高污染企业,行业中的部分国有企业甚至还在肆意破坏环境,造成石油泄漏,损害公共利益,危害公众健康,更别提社会责任的承担了。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大部分国有石油企业及其外部利益者对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从而直接导致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

一些跨国企业虽然在本国社会责任履行的很好,但由于我国对社会责任的不重视,所以在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也是不到位。这一行为反应了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上的监管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

五、结论

社会责任会计引入我国时日较短,发展不成形。石油企业由于其特殊的行业性质,加之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完善。国有石油企业是由国家控股,其社会责任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具有行业指导性,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了解,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在对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以下四大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缺乏完整性、可比性、可靠性、海外社会责任实践的信息披露较少。然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成本过高、履行社会责任意识较弱。因此,我们应该推进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立法进程,创建良好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立专门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构建适合石油企业的信息披露模式、加强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计。

参考文献

[1]郭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1(1).

[2]李晓蕾: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师,2010(1).

[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9-2014年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书[Z].

国有石油企业 篇8

一、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一元投资

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很多投资项目规模较大, 项目建设难度大, 周期很长, , 投资收益率低, 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 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很多具有一定的政策壁垒、法律壁垒和市场壁垒, 很多投资项目有较高的门槛, 一些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很难进入到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去, 因此往往是国有企业作为单一投资主体, 承担投资项目全部风险。在很多国有企业具有完整的项目投资体系, 从项目立项、可研论证、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建设都可以由作为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单独完成。但是这种投资管理体制往往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无论是项目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项目建设的成本都落后于同行业民营或其他竞争对手, 使很多项目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不能因此简单地认为多元化投资主体比单一投资主体优越, 但多元化投资主体较单一投资主体有更多的市场化因素, 有利于促进项目决策科学化、合理化, 为项目建设提供多种资金来源, 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对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的效率和效益提升有很大作用。

(二) 盲目投资

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垄断性行业和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 以国有资本为后盾, 掌握着巨大的经济发展资源, 从而追求企业规模增长, 投资冲动强烈, 或是采取依赖投资扩大生产的增长模式, 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或是采取收购兼并的模式实现自身的多元化发展, 盲目进入不相关领域, 往往由于管理、人才、技术、市场等问题导致投资失败。就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现状来看, 国有企业往往什么项目热门就投资什么项目, 部分企业集团及成员企业热衷于跑项目, 企业领导追求个人政绩, 盲目投资, 只要是大项目就争取大干快上, 对项目技术成熟度、市场成熟度缺乏充分论证, 在项目决策时, 以家长制作风代替集体决策,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给后期项目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带来了许多隐患。这些年, 我国高铁建设、公路桥梁建设领域出现的工程质量事故和国有企业盲目投资钢铁、有色金属行业, 导致行业产能过剩, 造成了资源浪费, 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国有企业盲目投资的状况。

(三) 过度投资

现在不少国有企业为了扩大规模, 急于将各种投资项目揽入怀中, 却不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资金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情况, 尤其不考虑资金的筹集、投入、周转等问题, 不顾企业实际经济能力, 不量力而为, 过度投资, 依靠提高负债水平实现项目建设, 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部分企业在项目资金未落实, 项目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边设计、边修改、边建设, 很多项目短贷长投, 项目投资超概算, 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有的企业将项目建设作为解决现有矛盾和问题的方法, 期望增量带存量, 由于市场环境变化, 新增项目和资产并未达到预期, 企业困难局面不但没有解决, 还使企业状况进一步恶化。

(四) 低效投资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投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保守一些说有一半左右的投资是无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的。这里有客观因素, 也有主观因素。即使是客观因素, 其根本原因还是来源于企业对市场环境和自身能力的把握不准、措施不力。国有企业往往资金雄厚,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浪费现象也层出不穷。严重的资金浪费不仅使得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收益水平大打折扣, 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亏损现象。对外投资前期论证不足重复投资较多而造成投资效率不高。由于对投资单位和项目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 使不少对外投资项目效益不高或发生亏损。如有个别对外投资项目由于对市场情况论证不足, 投产后就亏损, 形成“投资之日, 就是亏损之时”。

二、引入外部资本参与项目投资的优点

(一) 解决合作问题

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开放, 打破国有企业一元化投资主体格局, 有利于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 形成市场竞争, 打破垄断, 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合作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 国有企业吸收民营资本使得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有机结合起来, 既保证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又使得企业能够作为自主经营的微观主体, 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 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的相对于国有资本的优势在于市场化程度更高, 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项目决策, 有利于项目风险控制。以中石油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开发西气东输部分管线项目为例, 引入的投资方包括保险、养老金、银行、公益基金, 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人寿、太平洋保险等来自保险行业的出资者,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长江养老、中国清洁发展基金等银行基金出资者共同参与, 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项目风险。

(二) 解决资金问题

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往往资金需求巨大, 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如由国有企业单一的投资主体完成投资, 需要举债完成项目建设, 在项目贷款资金无法取得或是不能完全满足项目资金需求时, 还可能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项目建设, 短贷长投, 极大地增加了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和财务风险。资金市场受国家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非常大, 近年市场普遍认为资金短缺, 但事实是市场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项目, 真正好的项目并不缺资金。中石油西气东输项目能够引入600亿元社会资本、民营资本, 是中石油2007年重回A股以来, 单笔金额最大的融资, 并且是社会融资, 这与中石油所面临的投资规模过大、负债率较高的现状不无关系。中石油也表示, 加快对这一油气管道的开发合作, 有利于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公正使用生产要素和参与竞争环境, 有利于拓宽民间社会资本投资渠道, 优化资本结构, 实现全民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 解决效率问题

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投资有确定的财务约束, 对项目投资有较高的回报要求, 并且对项目风险有独立的风险评估体系, 具有较高的效率。引入外部资本, 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项目建设成本控制、项目建成后运营管理的效率都有极大好处。

三、对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创新的建议

中石油引入600亿元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西气东输管线对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创新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上是否可以将是否能够引入包括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在内的外部资本, 作为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 有助于项目效益和效率提高。

摘要:以往我国国家重点项目主要由国有企业进行投资, 这导致一元投资、盲目投资, 过度投资和低效投资等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项目投资效益, 给国家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今年6月中石油引入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运营西气东输部分管线。这是国家重点项目多元化投资的重要尝试和重大创新, 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合理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资,社会资本,多元化,创新

参考文献

[1]邵巍.略论国有民营资本合作的优势[J].金山下半月2012 (4)

[2]李泽峰.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相关问题.[J].时代金融.2012 (36)

国有石油企业 篇9

一、自有现金流量假说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其一, 负债是提高公司效率和监督管理者的有效控制机制。詹森认为负债之所以有此功能是因为负债有一个“控制假设”, 即负债能让管理者有效地遵守他们未来支付现金流量的承诺, 而且此承诺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负债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 詹森曾明确的指出:“债务可以作为一种股利的替代品, 它可以迫使管理者吐出现金来, 而不是把它浪费掉。”这说明一个高负债的公司, 一旦经营不善, 马上会危及债权人的利益, 债权人会考虑如何对公司进行自愿重组, 更换管理层。其二, 自由现金流量是决定公司收购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收购是公司花掉现金流量的方式之一。管理者在不愿把自由现金流量还给股东的情况下, 收购成为一个不错的出路。只有收购那些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 而又执行浪费资源政策的公司才能够真正增加收购方公司的价值。在这里, 收购让控制权市场竞争实现了产品市场竞争所无法实现的效率。上述两个方面分析了负债和控制权市场对自由现金流量产生的代理成本的治理效用, 负债比重和股权结构是资本结构的两个方面, 因此, 可以说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对此代理成本具有治理效用。

二、自由现金流量及其危害分析

国内一些国有大型企业由于其垄断地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 (以如下公式计算) , 以2007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有关数据为例, 如表1。

来源:中石化、中石油2007年年报

自由现金流量=折旧前经营利润-所得税-债务利息-股利

如此大的自由现金流量会在股东和管理层之间产生相当大的代理成本, 此处将代理成本概括为两部分, 一是管理层滥用;二是管理层无效率的使用。现将代理成本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 企业中存在大量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管理层支付自由现金流量的一个途径, 由于现金流量的充裕, 管理者对组织效率的要求下降, 对资金用途的把关开始松懈, 这些行为的机会成本都属于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而在各项费用中, 最庞杂的莫过于管理费用, 组织效率在资金耗费上的表现也都反映在这类费用上。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都属管理费用, 管理效率低下、管理层在职消费等滥用资金的行为很可能在这个科目里都有所体现, 因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以推断, 管理费用作为这些滥用现金的众多费用项目中重要的一项, 受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问题的影响较大。管理费用, 或者说其使用效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代理成本。中石化的管理费用为359.64亿元, 中石油的管理费用为493.24亿元。在表1中现金流量基础上加上此管理费用, 现金流量上涨将近一半, 可以看出巨大的自由现金流量为管理者提供了滥用的空间。

其二, 无效率的投资。自由现金流量过多会导致过度投资, 张功富 (2007) 以我国沪深A股工业类434家上市公司2000年~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 对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考察, 结果发现, 过度投资显著地集中在拥有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中, 18.92%的自由现金流量被用于过度投资, 55.16%的自由现金流量以金融资产的形式保留在企业中, 并且可以继续从股东和债权人处筹集资金。胡建平、干胜道 (2007) 通过对2006年我国制造业633家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分析, 发现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显著正相关, 而且自由现金流量为正的公司更可能发生过度投资, 支持了代理成本理论。

收购是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管理层花掉自由现金流量的重要方式。被收购的目标公司通常分为两种情形:一是被收购前业绩一塌糊涂, 管理层表现糟糕;二是业绩好极了, 公司拥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 但公司的管理层拒绝将自由现金流量支付给股东。詹森认为, 只有收购这些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 而又执行浪费资源政策的公司才能够真正增加收购方公司的价值。2008年在油价将近147美元一桶时, 中石化以130亿人民币 (大约20亿美元) 收购了加拿大的油田公司坦根伊卡。此公司在四年前出价2亿美元出售未果, 2007年出价7亿美元。多次出售未果说明其被收购的价值不高, 而中石化高价将其收购, 真是“有钱”惹的祸。

自由现金流量产生代理成本的原因是: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 管理层或大股东拥有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控制权, 很容易滥用, 若对其监管需要相当的成本。因此, 可以通过对资本结构的调整, 引入外部监管机制来制约此代理成本。

三、资本结构及其原因分析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债务与其总资产相比较少, 特别是非流动负债, 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比重较高, 资本结构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可以利用其来对自有现金流量进行控制。

来源:同上表1

国有大型企业的资本结构的现状是与它们所处的制度环境相适应的, 要改变资本结构的现状必须先分析当前的制度环境。经过改革, 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力, 应进一步向着集约型管理方向发展, 向提高管理效率要效益, 但现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上, 国有股比重较高, 国有股股东缺位, 缺少股东监督, 而且企业债务较少, 缺少债权人监督。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是关联方关系 (会计准则上不承认) , 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国家财政“三位一体”的基本特征并未根本解除, 政府的隐性担保和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就成为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造成债权人监督的低效。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至今仍然处于弱式有效阶段, 甚至还未具备弱式有效性, 股票价格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 股市投机过度, 股票市场不能通过企业发行股票这一信号而作出低估企业价值的判断;而且我国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 发行债券的企业资信得不到公允的反映, 导致公司债券的发行受到严格限制,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这一系列原因造成股票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的成本。

四、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 根据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调整资本结构是一项控制自由现金流量产生的代理成本的措施, 但在我国现在的资本市场环境下, 需要完善很多方面才能充分发挥资本结构的治理效用。因此, 要调整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 产权关系方面。在进一步明确国有出资人的身份及产权关系的基础上, 适度降低国有股的比重, 吸收外商投资者、民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等投资主体,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体系和产权制衡机制;根据实际情况, 恰当地选择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式, 包括股权投资方式、债权投资方式、股权与债权混合投资方式等。

其二, 负债方面。应该适度增加负债的比例, 特别是非流动负债的比例, 把自由现金流量返还给股东, 以提高公司的价值。要强化债务融资在国有企业中的约束作用, 一是发挥债务的控制作用, 降低国有企业管理层所控制的自由现金流量, 二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发挥债务的相机控制机制, 在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时, 债权人接管企业的控制权。从而在“破产威胁”下, 管理者的行为会更倾向于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 提高对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效率。

其三, 资本市场方面。完善资本市场, 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发展控制权市场,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 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在股东效益最大化原则上, 因此控制权市场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向着效率高的方向流动, 使得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更加合理。明确国有控股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应该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 国有银行应利用其信息优势, 发挥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建立真正的债权债务关系, 制定信用评级制度, 使企业债券的发行尽快由指标分配制向市场化的发行方式过渡, 并以建立起充满竞争、交易活跃的统一的债券市场体系,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培育债券评级等中介机构并引导其规范运作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艺峰、沈洪畴:《公司财务理论主流》,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病理档案室的资料管理下一篇:互联网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