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生产企业

2024-09-24

国有生产企业(通用12篇)

国有生产企业 篇1

1 建立健全人本管理机制

1.1 动力和压力机制。

实施利益激励机制, 创造满足职工各种需求的条件, 激发职工的上进动机。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是基本需求, 特别在煤矿企业, 利益驱动仍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 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 力求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的实际工作相称。其次是实行弹性工资制, 使职工收入与煤矿企业的实际效益紧密相连。另外在收益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 并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化。同时以工资为杠杆, 引导煤矿企业职工, 想办法、积极参与解决煤矿企业中所面临的难题和关键问题, 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显著贡献的人, 加大奖励力度, 形成煤矿企业职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压力机制应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因为竞争经常使人面临挑战, 使人有一种危机感, 正是这种危机感和挑战, 会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所以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 要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而目标责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 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1.2 约束和保证机制。

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是人的行为应遵循的, 它使人知道应该做什么, 如何去做, 怎样做才对。特别是煤矿企业, 领导干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和相关法规,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全身心投入到煤矿事业中, 并激发员工的热情。同时,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让制度管人, 并形成企业的强制约束力。其次倡导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 进一步提高煤矿员工的精神境界, 使企业的强制约束力和自我约束力、社会舆论约束力转化为煤矿员工的自觉行为。

保证机制。除法律保证外,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能够正常生活。同时, 建立企业福利制度, 因为企业福利也是一种激励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1.3 选择机制。

改革用工体制, 实行用工上的双向选择。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力, 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员工的权力, 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同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 有利于建立煤矿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

以人为本的管理, 涉及到人的培育与成长, 人的选聘与任用,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以及职工参与煤矿企业管理、人际关系, 组织建设等诸多方面。所以, 人本管理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人本管理这一系统工程有效地运行, 使之互相协调, 互相配合, 达到人本管理的预期目标, 应开展好人本管理工程。

2 开展人本管理工程

2.1 行为规范与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煤矿企业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员工纪律松驰, 一部分企业甚至出现秩序混乱现象, 所以, 当务之急是“严”字当头, 强化管理。因为没有任何人喜欢生活在无序状态之中, 更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片混乱之中。制度、秩序也是一种文明, 也会产生效率, 是人们行为合理化的保证。

通过各种精神激励手段, 振奋员工的精神。组织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 争创八星级文明户等活动, 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成效和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 树立典范, 大力宣传。树立起良好的矿风和社会风尚, 促进文明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2.2 环境影响工程。

进一步加快煤矿企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改善煤矿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加快矿区绿化、美化建设。营造花园式矿区, 创造良好、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 使煤矿企业职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

2.3 职工培育工程。

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素质, 不断培育职工成长和进步, 这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为使煤矿职工适应现代化、知识化的发展要求, 必须研究和制定职工培训的中、长期计划, 并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2.4 煤矿企业形象工程。

随着煤矿企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煤矿企业必须创造出自己的主打产品和品牌, 加上自己过硬的员工队伍和服务信誉度, 树立起企业的整体形象。

3 借鉴国外煤炭生产企业人本管理理念

国外煤炭生产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人本管理的特点以及人本管理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给我们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人本管理以借鉴。

国外煤炭生产企业管理强调群体意识, 强调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国外煤炭生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精华和最富有特色的内涵之一。在生产中真正执行“安全第一, 生产第二”, 安全管理上采取了硬性措施, 使安全生产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很少有发生大的死亡事故。

国外煤炭生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成功地运用了以人为本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人本内涵。在国外煤矿组织中, 以人为本中的“人”, 不仅仅包括职工, 还包括职工以外的用户和当地居民以及一切关心、支持、帮助煤矿发展的个人。二是灵活的职务与组织方式。在日本煤矿组织中, 除安全外, 明确了的责任领域是有限的, 而没有确定的责任领域是广泛的。三是职员在企业内部的均衡与平等。在国外煤矿组织中, 职员没有大的等级差别。越来越把整个矿山视为人的协作团体或合作团队, 不仅将它看成是经济场所, 更重要的是将它看成员工价值实现、个性扩张、成就自我、发展潜能的共同群体。认为企业也是“人”, 具有道德人格, 它作为员工生活、工作的场所, 不仅应该满足员工的物质生活需要, 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为此, 国外煤矿普遍实行工作扩大化, 工作丰富化, 减少固定的工作岗位。日本太平洋煤矿于1990年进行工种合并, 将原来上百个工种合并为采煤、掘进、机械、电器、通风、巷修六大工种, 强调群体共同完成工作, 让职工在工作中体会到成果的喜悦。此外, 煤矿成立的各种协会为员工个性扩张、成就自我搭建了又一平台。

综上所述, 实行人本管理, 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国有煤炭生产企业的本质要求, 也是现代企业制度质的规定性。只有认真落实人本管理思想, 国有煤炭生产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站立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秀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管理与机制完善[J].经营管理者, 2010.

[2]郁金才.浅淡煤炭企业的人本管理[J].煤炭科技, 2004.

国有生产企业 篇2

质量安全监管部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负责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提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建议指标,向安全生产委员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特点,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二)负责响应安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突发事故(事件)的信息传递与报告,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根据集团公司安排,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或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回复落实,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情况。

(四)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取证、原因分析、责任鉴定,提出事故的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负责事故的统计、上报。

(五)组织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并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六)负责组织开展集团公司三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负责三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书管理工作。

(七)对子(分)公司和项目的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及检查结果,依照相关规定对子(分)公司、项目部和个人执行奖惩及提出建议。

工程部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组织重大专项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方案的编制、审查等工作。

(二)负责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技术交底,检查、监督安全生产技术交底的执行落实情况。

(三)负责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四)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新产品试制、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等工作中,充分论证其安全性、可靠性,采取劳动保护措施以满足其安全生产要求。

严禁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技术。

(五)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措施分析和事故调查处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和措施。

(六)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进行指导、监督、考核,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攻关活动。

设备物资部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执行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考核。

(二)参与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负责设备、材料部分的检查工作。

(三)负责机动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四)组织设备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工作,参与公司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从机械设备安全性能、安全使用方面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五)负责协调和监督集团公司所属项目特种设备进场的质检工作。

市场发展部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在编制投标标书时,合理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为报价时计算安全生产保障资金和措施费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投标报价时,在响应招标条件的前提下,足额计算安全生产保障资金,计入工程总造价。

行政部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负责公司本部所辖办公场所、停车场(库)等不动产及其相关电力、通信、空调、电梯、给排水等设备的使用安全运行、环境保护、消防等归口管理工作。

(二)负责集团公司机关公务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组织建立和维护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平台。

人力资源部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贯彻执行《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协助公司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二)组织制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特种工安全教育培训,负责对新招录的公司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

(三)按照安全生产委员会决议,依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落实相关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四)组织签订员工劳动合同,并在合同条款中提出安全生产工作要求,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五)负责组织对新招录的公司员工进行体格检查,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录用。

(六)按规定为公司员工购买工伤保险,负责因工伤残人员的管理,组织工伤鉴定,为因工伤或患职业病的员工取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办理因工伤亡人员的津贴事宜。

(七)负责督促、组织公司员工进行体检,身体不适应现任岗位的,应向公司领导及时提出调换适宜工作的建议。

协助员工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并做好安抚员工及家属的情绪和思想工作。

财务部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负责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到位,保证专款专用和合理使用。

(二)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各类安全费用的支出,并将其纳入集团公司的经济分析内容。

(三)负责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归集并建立使用台帐,负责监督、检查各子(分)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的使用情况。

党群工作部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落实、执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保障作用。

(二)配合各种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做好宣传工作;

及时总结报道安全生产的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

国有生产企业 篇3

一、企业党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性认识弱化。国有企业党组织不负责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不负责企业的日常运行管理,在以生产经营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中,容易被忽视 ,被“边缘化”。党组织的地位受到影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职工群众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存在。

二是“两张皮”现象。在国有企业机构设置思想上,就是交叉任职、互相进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和广大员工攻坚克难,保障和促进企业发展。可在实际工作中,却忽视党的工作或者缺乏“抓手”、“载体”,行政领导在布置工作时,往往忽视利用党的优势去影响带领员工,形成不了党政合力的局面。

三是“行政化”现象。党组织负责人负有一定的行政职能后,忽视党组织与行政手段的区别,忽视了党组织应发挥的作用,工作重心突出偏移向行政工作,“一肩挑”的负责人更是将全部精力放在行政上,弱化了党建工作。

四是“老套路”现象。党组织日常开展的工作,如:三会一课、组织发展、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虽然能正常开展,但形式上却还是念报纸、读文件、记笔记,党员同志对此有意见,但碍于党组织工作的的严肃性,很难有新的解决方法。

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影响了党组织先进性的表现。

二、应对措施

1、加强党性教育。目前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次最深刻、最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组织影响领导干部,深刻反醒自己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认真剖析思想根源,坦诚的向组织陈述问题和提出明确改正措施。同时要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一次党性教育,每个党员都要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达到全体党员都能牢固的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的目的。

2、建立活动载体。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依据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建立党员目标责任制,开展争创活动。活动的内容:既要有思想认识的内容,更要有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实实在在的要求,活动的形式上,可与工会、共青团组织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广大党群和一般员工参与。笔者所在单位近期开展了一次由党、政、工、团共同举办的娱乐活动,活动的形式是以消防演练牵头,采取接力、抢答等回答党的基础知识、生产业务知识、安全工作知识等,即使广大员工愉悦了身心,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实现了思想教育、业务、安全等方面知识的一次大融合。

3、摆正位置。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党组织要在重大人事问题、重大经营问题上要有决定权,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要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党组织负责人除了完成好所分工的行政工作外,要注重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引导人、激励人、教育人的作用,形成无形的正动力,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4、全程主导。国有企业是党的经济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党的经济政策的执行者,虽然是以企业形式存在,但实质是一支党的经济“部队”,企业的全部活动,包括生产经营都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和大部分管理干部都是党员。这就要求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用党的思想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凝聚全体党员的力量,同心同德的为企业谋发展,即使在经营环节上的放权,也要体现党组织的方针意志,充分体现国在企业的优势。

三、发展方向

1、坚持以发展为先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党建工作,要把党建工作放到企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思考,放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中去谋划,放到形势变化的大环境中去定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中心、凝聚人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企业倡导“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

2、创新工作载体。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当树立党建工作主动执行的理念,推行落实责任制,在落实上级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决策时,不保留、不打折、不变通,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党组织要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党建工作的“瓶颈”问题,健全党建机构,在人员、经费、时间上要提供充分保障,并将党建工作列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或者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切实解决思想上忽视、行动上拖沓、工作上无力的现象和问题。

3、创新工作机制。制度建设是关乎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核心问题。为了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适应,国有企业也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党建工作制度,以实现党对国人领导的政治优势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如建立企业党政干部换岗交流制度,建立“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和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龙头,创新党建工作形式。

国有生产企业 篇4

一、国有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绩效的主要类型

一是, 本土的综合管理模式。198年后, 很多国有生产企业开始逐步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部门和金融组织。所以, 对于国有生产企业而言, 责任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 在这个条件下实施绩效考核, 促使我国国有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绩效得以进一步完善。

二是, 美国的标准成本管理和日本的目标成本管理这两类较具代表性的西方成本管理模式。其中, 日本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就是细化成本, 层层分解给职员, 按照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兑现既定的奖励或惩罚。当时, 我国很多国有生产企业也推崇并使用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进而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然而, 这两类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也存在可操控性较弱的弊端, 既定的目标比率局限了企业的预算和生产成本控制范围, 且没有科学的流程和办法来平衡实践成本和目标成本之间的距离。

三是, 革命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这是最为典型的西方成本管理模式, 其应用程度并不高, 然而应用绩效却十分明显。对于生产企业而言,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作业, 从而保障机器作业的效率, 这足以证明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四是, 盈亏平衡分析法。不过这一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因为其应用绩效并不尽如人意。导致盈亏平衡分析法得不到广泛运用的原因在于:其一, 新的理念已经几乎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理念;其二, 实际生产过程中一些不可控因素对其产生影响, 而成本、利润和工程总量没有形成密切关系, 而盈亏平衡分析法也没有在这一情况下为国有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帮助。

五是, 增值管理模式, 其主要特点在于创新。而造成其应用绩效得不到认可的最主要问题在于, 很多企业内部尚不健全的管理机制。

二、探析成本管理绩效中的驱动因素

生产型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绩效的驱动因素主要受以下几大要素的影响:

(一) 项目规模的大小

假如以“项目部人数”的多少来评估一个项目的规模, 那么根据中值把样板划分成大项目和小项目, 进行差别性检验, 考查所有办法的应用程度。结果显示, 大项目的应用程度明显比小项目更理想, 但应用绩效却恰好相反。实际中, 大项目的成本总额较大, 成本管理已成为国有生产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已相对成熟, 其成本管理规程体制也已建立健全。与之相比, 小项目中的管理权力相对集中, 商谈成本更为适用, 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各类规程体制, 绩效也相对更好。

(二) 项目特性的困扰

通过对公共项目和民生项目进行比较观察分析, 结果表明:在对所有模式和办法的应用程度对比上, 公共项目的应用程度明显比民生项目更高, 但是实际应用绩效却没有存在太大差别。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 公共项目的筹备阶段需要准备谋划的内容太过复杂多样, 且建筑工程所用时间较长, 同时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较大。另一方面, 由于公共项目工程的建设投入主要来自国家拨款, 利润空间非常小, 此外还受到非常严格的监管和审计, 多种因素的制约下, 公共项目的成本管理绩效并不尽如人意。所以, 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成本管理模式更适用于公共项目。

(三) 受到其他元素的影响

成本管理应用办法或应用绩效均会受到生产的实际环境影响, 不过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模式在国有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绩效, 绝不可能与生产环境形成正比关系。所以, 这就说明了成本管理办法的应用绩效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在于企业的重视程度, 受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并不大。与此同时, 当企业还不能够完全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时, 其目光会更多的放在成本管理方面。

三、决定管理绩效应用模式的因素

企业在选择使用何种成本管理办法时, 往往会受到本土化的管理模式影响较大。有关研究显示:国内的成本管理办法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既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起来更快捷方便, 应用绩效也更理想。

虽然国内的成功模式得以广泛推崇并运用, 然而,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国有生产企业也不可能固步自封, 闭门造车。他们会积极考究国外典型的成本管理办法, 对比分析其优势特征,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企业自身实际, 认真探索真正适合他们使用的成本管理模式, 通过取长补短以及不断升华的基础上, 将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成本管理办法不断推向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四、结语

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国有生产企业, 国有企业的绩效直接关系着国有资产的整体构成和运用。所以, 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绩效的有效开展意义非比寻常, 在今后成本管理模式的选择中, 应遵循辩证的态度进行有效选取应用, 力争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 为国家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嫦, 杨兴全, 李立新.绩效考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成本费用粘性[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 (03) :78-87.

[2]吉利, 孙婷婷, 毛洪涛.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 2012 (06) :109-113.

[3]张嘉航.中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4]钱晓莉.构建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1.

国有生产企业 篇5

[摘 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将党建工作在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营造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新机制的现实必然性,对营造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管理新机制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具体阐述,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党建水平,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党建;生产经营;融合;

中图分类号:TM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71-01

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资源,成为区别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如何实现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杜绝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两张皮”或者重生产、轻党建等现象的发生,是当前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具体阐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路径选择,以供国有企业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工作手段提供思路。

1.国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未能有效融合的原因分析

首先,二者工作内容不同。党建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生产经营工作主要是做事或物的工作,对象的差异容易导致“两张皮”现象;其次,二者工作特点不同。党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工作周期长,短时间内一般难以见到明显成效,而生产经营工作较之周期短,成效明显;三是二者考评体系不同。生产经营工作的考评体系相对简单,容易形成统一标准;党建工作考评体系相对复杂,不容易形成统一标准;四是党建工作者兼职化现象比较普遍。在国企党的基层组织中,经常出现行政人员兼做党务工作的情况,容易导致抓业务多、抓党务少的现象,甚至认为党建是“虚”的、业务是“实”的,从而使党建工作成了脱离生产经营工作、失去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花架子”。

2.国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的路径选择

2.1 坚持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党建工作,在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上实现融合

一是要建立统一的目标管理体系,为实现目标打好基础。企业基层党建目标和生产经营目标总体上是统一的,目的就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二者应实现目标共担,责任共负,应建立自上而下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经营目标体系,实现目标任务同下达、同检查、同考核,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推进目标的实现。党组织积极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关键是要促进党员充分发挥在生产经营中,在急、难、险、重任务上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知,确保目标的实现。坚持党政一起深入开展形势目标教育,激发员工投身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与个人的意愿和远景统一起来,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2.2 坚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在企业决策上实现融合

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是党章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把好政治关和政策关,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执行,这是体现国有企业党建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企业决策上体现党委的作用,是党建工作融入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要在基层党组织推行党员“三先”制度,即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大部署、重要决策让党员先知道、让党员先讨论、让党员先行动,使党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先行一步,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决议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使党员在企业的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并通过这种个体上的高度融合,实现党组织与企业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入。

2.3 坚持人才兴企战略,在员工队伍教育培养上实现融合

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员工队伍教育培养上体现融合,要注重把员工队伍建设放到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下考虑,放到企业维护稳定的大局中谋划,树立全面、系统的人才观,提升员工的素质。这需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应建立和改进教育、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对各类人员分层次、按计划进行针对性、适应性培训教育,强化管理和技术技能知识的学习,推动员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企业应注重用事业发展、公平竞争、科学管理等手段凝聚人才,建立系统的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对全员进行绩效考核,开展专业岗评聘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优秀人员实施晋级、晋职等奖励。通过这样的激励措施,有利于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激励员工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促进了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三是对各类人才给予关注,通过提高待遇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手段,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

2.4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中实现融合

在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中体现融合,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建立大政工格局,拓展工作路径,切入中心、融入服务,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一是要关心人的多层次需要。党组织不仅要关心员工物质层面的需要,更要关心员工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员工精神境界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激励并重、教育引导与关怀服务并重原则,积极营造“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浓厚氛围,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二是要提升层次。把关爱员工上升到和谐文化理念的层次,是企业党建工作进步的标志。营造和谐稳定环境的主体是人,因此,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员工在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思想上解捆、情绪上解闷,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使员工有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从而有效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2.5 坚持“党政交叉任职”和“双责双考”,在党政共同作为上实现融合

“党政交叉任职”,能够较好地克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现象,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双“丰收”。坚持“党政交叉任职”和“双责双考”,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干部配备上,要注重“双向进入、党政互补”,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使企业干部队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做到既要注重政治素质,又要注重业务素质,选拔那些既通晓生产经营管理,业务能力强,又熟悉党务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二是在干部的培养上,要把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素养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又要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把干部培养成既懂生产经营、会企业管理,又善于做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干部。三是在干部的考核上,要采取“双责双考”的考核办法,既要考核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也要考核员工队伍稳定、综合治理达标、党建工作是否有创新、党风廉政建设是否有成绩,如此可以有效地克服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增强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好地投入行政工作和党工作中。

3.结语

企业基层党组织必须参与、融入到生?a经营和改革发展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深度融合,这样才能使全面从严治党落地到基层党建工作领域,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国有生产企业 篇6

摘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新时期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时代契合度的比较分析,提出传统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三层次维度分类体系有必要引入党建和经理人制度等新范畴作为中观维度,以党建工作为平台树立国有企业开拓创新意志,以经理人制度为基础树立国有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与此同时,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与TPP、TTIP等国际市场规则相适应,政府应当加紧推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由履行向制度内化转型,将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升级到2.0版本,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打造“优质企业”品牌效应,以便融入国际市场秩序、引领制定市场竞争规则。

关键词:分类改革;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内化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化原则,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以保值增值和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公益类国有企业则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指导意见》要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区别考核经营指标。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当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指导意见》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明确的要求,在分类推进市场化运作和进一步对接国际市场秩序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一般社会责任和特殊社会责任的分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要求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内化趋势。

一、 问题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最早由Oliver Sheldon(1924)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论战自此开始,期间虽然有Levitt(1958)“政府的工作不是企业的,企业的工作也不是政府的”和米尔顿·弗里德曼(1970)“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在规则内获取利润”等不少的反对声音,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却在各种反对声音中不断前行。

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作为研究热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一般社会责任与特殊社会责任的界定,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评级指标体系等研究文献大量涌现(李正,2006;沈志渔、刘兴国、周小虎,2008;徐传谌、刘凌波,2010)。研究表明,相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更加关注对员工、消费者和政府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则更加关注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根据2009年~2011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投资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与社区、环境等六方面指标比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相对好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徐珊、黄健柏,2015)。然而,这些政府文件和相关研究都只是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国有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外在目标。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断发展,Sandoval(2015)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同时关注企业的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这两个目标难以避免会有所冲突,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经常被质疑和批判。思考企业社会责任不应当仅限于企业经营的角度,更应该从责任—社会—企业的角度出发。Kirat(2015)指出,卡塔尔石油和天燃气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初期也相对忽视了劳工权利、劳动条件等问题,随着近10几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断深入,卡塔尔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制度,与企业发展策略、企业改革和企业战略相融合。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国有企业的分类、定位和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应当与时俱进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相同步。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对接国际市场秩序,在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下,我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不仅来自于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约束,更应当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制度约束。总地来说,目前我国应当着手建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实现的长效机制(彭红利,2015)。

二、 与《指导意见》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新范畴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利润目标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国有企业则是更加特殊的企业。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弥补市场失灵;第二,发展战略性民族产业;第三,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前两点源于市场经济的共性,是各国国有企业都具有的特征;后一点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国有企业的利润目标决定了国有企业一般社会责任,与之相反,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或社会性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特殊社会责任。杨静(2015)指出,国有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地位难以取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并不互相冲突,国有企业财务效率的提升会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相辅相成,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也是《指导意见》中国有企业分类的主要标准。《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在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要与时俱进,增加和完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范畴,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相一致。

传统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涉及到宏观、微观和企业内部三个维度,就业、宏观调控职能、社会稳定与进步、公益事业、商业道德、环境保护、客户至上品质第一、经济利润实现、法律依法经营、员工发展与培训等10方面内容。如图1所示,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内部虚线所包围的代表企业内部组织层面。微观层面是宏观层面的支撑;企业内部组织层面保障了整体结构框架的稳定。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三层次维度模型是以经济责任的利润实现和法律责任的依法经营为基础。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体系中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是总体都不会破坏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三层次维度划分体系的平稳性。

根据《指导意见》的最新要求,现代企业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当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等三个指标也应当被纳入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中。从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从就业、宏观调控职能、社会稳定与进步、公益事业、商业道德、环境保护、客户至上品质第一、经济利润实现、法律依法经营、员工发展与培训等10方面扩展到党务建设、现代经理人制度及以上共12方面主要指标。党务建设和现代经理人制度作为中观指标,连接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商业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应当更偏重于模型的下半部,公益性国有企业应当更偏重于模型的上半部。连接上、下两部分的中观指标在两类企业中都很重要,是贯彻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内化需要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提出与深化改革开放时代背景相融,与2008年前后国有经济功能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大讨论的背景不同,当时争论的背景是中国发展道路问题。目前中国发展道路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即明确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做大做强发挥国有经济功能的优势。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的改革,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遭遇了TPP、TTIP等国际市场规则的限制。以国有企业助力中国发展,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必然要解决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对接国际市场规则等问题。

随着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货币行列,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有了标志性的突破。但是人民币能否有足够的强势地位还取决于人民币的购买能力,这就要求中国的市场主体足够强大,市场秩序被国际投资者认可。以上问题都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定向补贴不符合准入前国民待遇的要求,不但阻碍了国际企业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引进来”,还直接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走出去”。这将直接造成国有企业改革脱离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阻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顺利推行。

面对以上问题,如果全面取消补贴会导致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过高,反而会产生对国有企业的不公平待遇。对此,中亚和西亚的资源型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Kirat(2015)指出,卡塔尔石油和天燃气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初期也相对忽视了劳工权利、劳动条件等问题,随着近十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断深入,卡塔尔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制度,与企业发展策略、企业改革和企业战略相融合。将企业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制度和企业营运标准有如下几点好处:第一,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内化建设,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内化过程是企业社会责任由外在条文向内在人文转变,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升华,可以称之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2.0版本;第二,融合企业社会责任的更高水平企业制度,等同于企业有更高的员工、环境、国民经济安全标准,对企业提出更符合利益相关者诉求的相关标准与TPP、TTIP等国际市场规则并不互相冲突,即以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更高标准推动市场社会和谐发展,符合国有企业引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理论,也有利于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形成。第三,目前的国际市场秩序以美国为首的“先发国家”为核心建立,前国民准入待遇等同于赞成先发国家的企业可以更加环保、更加有助于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却以相对国内更低的标准运行,这等同于制度掠夺,后发国家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的标准要求先发国家履行与其国内标准相适应甚至更高的准入标准更有利于公正公平的国际市场竞争秩序的塑造。

目前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推动已经7年有余,成果显著。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成果和前期沉淀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应当进一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由外在条文向与企业发展相契合的内在制度转型。如果说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推动的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改革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结合问题,是强制推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是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1.0版本;那么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深化改革开放相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应当将关注的重点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转向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内化问题,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提升到制度层面和内在自发层面,是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2.0版本。综上,目前我国政府有必要推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内化建设,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秩序,以推动国有企业为主体引领的国内市场秩序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 推动国企改革与国企CSR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1. 以党建工作为平台树立国有企业开拓创新意志。《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是我国新时期新常态下,指导和推进中国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首先,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共同富裕和二次分配财政来源的重要基础,是“铁打的营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建设好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成熟期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标志。其次,作为“铁打的营盘”,应当坚决拥护党的正确领导,以党建工作为平台,树立国有企业开拓创新意志,动员以大无畏的责任感和勇气,投身于开拓创新事业。再次,开拓创新是新时期新常态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以党建工作作为平台树立国有企业开拓创新意志是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思想保障,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内化引领更高水平的国际市场秩序是平等对话TPP、TTIP等国际市场竞争新秩序的重要桥梁。

2. 以经理人制度为基础树立国有企业市场竞争意识。“铁打的营盘”需要“流水的兵”。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全民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大做强国有企业需要杜绝小集体和小圈子的做大做强。在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背景下,引入现代经理人制度有利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与市场化相适应的现代经理人选拔—淘汰制度,可以有效地结合市场化经营理念以及市场化考评目标。同时,现代经理人制度相当于在“铁打的营盘”引入了“流水的兵”,以经理人制度为基础树立国有企业市场竞争意识,打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只上不下”的管理困局,与开拓创新意志相辅相成,推动国有企业现代治理转型,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3. 推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内化打造“优质企业”品牌。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为对接TPP、TTIP等国际新市场竞争规则,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应当由履行考核转型成为内在制度,塑造人力、环境、经济社会贡献等指标的企业运营高标准。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内化促进国有企业融入TPP、TTIP等国际市场新规则,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高标准引领制定市场竞争规则。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打造融入企业社会责任成绩的“优质企业”品牌,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的品牌效应。

4.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与“优质企业”宣传力度。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的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存在冲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优质企业的衡量标准也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也在不断趋向于同步。在同等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品牌企业,购买品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政府也有理由支持在员工、环境、公益和社会贡献等诸多方面做得更好的企业。王文成、王诗卉(2014)研究表明,当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存在联动性,但并未展示出较强的正相关性。公众媒体应当加强舆论监督,积极跟踪并正向宣传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通过媒体宣传和形象工作提升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对国有企业的正向认知,以便于形成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相适应的品牌形象,促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联。为进一步推进分类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内化,政府和媒体都应当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与“优质企业”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2] 沈志渔,刘兴国,周小虎.基于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3] 徐传谌,刘凌波.我国国有企业特殊社会责任研究[J].经济管理,2010,(10).

[4] 徐珊,黄健柏.企业产权、社会责任与权益资本成本[J].南方经济,2015,(4).

[5] Sandoval, M.From CSR to RSC: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J].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47,2015,(4):608-624.

[6] Kirat, M.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in Qatar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J].PUBLIC RELATIONS REVIEW,41,2015,(4):438-446.

[7] 彭红利.构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基于“政府—企业—社会”框架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1).

[8] 杨静.国有企业效率考量[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4).

[9] 王文成,王诗卉.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大课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项目号:13ZD022)。

作者简介:徐传谌(1953-),男,汉族,山东省东平县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产业经济学;陈黎黎(1978-),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理论与产业政策。

国有荣光农场橡胶生产与发展探析 篇7

1 自然条件

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 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年平均温度22.1 ℃, 最冷月均温14.8 ℃, 无霜期长达362~365天, 年日照时数1189.9小时, 年降雨量3213 mm, 阴雨天多, 年蒸发量1851.1 mm, 风速1.0 m/秒。同时, 由于濒临北部湾, 夏秋季常受台风影响, 风力达8~12级。1980~2007年的27年来, 本地区气温极端日最低温尚未出现零度以下, 均在2~4 ℃。

地表水较丰富, 境内有北仑河、滩散河、那良江, 流量大且为常流水, 还有数条小河亦均为常流水。地形地势北高南低, 北面有十万大山主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海拔高度500~1300 m, 南部多为丘陵, 相对高度50~90 m, 坡度20度左右。

土壤的成土母岩为沙页岩和花岗岩, 土壤为赤红土、薄层沙页岩赤红土和花岗岩赤红土等, 质地轻壤至中壤, 多为块状结构, 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 旱地有机质含量较多, 缺磷、钾。土层较薄, 表土0~30 cm有机质4.36%, 含N 0.20%, 含P 0.04%, 含K 0.44%, pH值4.7。原生植被为疏林草地及灌木丛草地, 主要组成种类有芒箕、桃金娘、零星松柏、禾本科草类。

2 胶园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荣光农场从建场以来一直以发展橡胶产业为经营方针, 上世纪50年代, 主要发展实生橡胶树, 60年代起, 虽然开发性引种并繁殖大量芽接树, 但这些芽接树在生产推广中, 很难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和植胶环境, 表现为高产不抗寒, 如PB 86、PR 107、GT 1等品系;抗寒不高产, 如天任31-45、五星Ⅰ3、亭亮62-5、清湾坡等品系。

1978~2005年荣光农场保存橡胶树株数及其产量情况见表1。

从表1看出, 荣光农场橡胶总株数大体上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①寒害。从表1中看, 胶树株数的减少量最大是1984~1985年受寒潮寒害的影响而减少, 其中第12作业区幼苗受寒害损失最大, 这部分幼苗是1976年种植的未经任何科研单位检测过的荣光4-9, 约3万株受害, 受害级别5级以上, 全作业区只剩下3400多株93-114和天任31-45等品系。该场50多年的植胶史上曾经历了11次中、小寒害年份 (1957、1961、1963、1964、1967、1971、1974、1976、1980、1983、1989年) 和4次较严重的寒害年份 (1955、1968、1977、1984年) 。从而使橡胶生产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第1代胶园中的PB 86、PR 107、GT 1等高产不抗寒的品系基本上被寒害冻光, 全场剩下的是抗寒低产品系天任31-45等。②人为损害和决策失误等。一是由于周边村民经常侵占农场土地和偷砍橡胶树, 从1978年以来从不间断, 全场各作业区不同程度受到损害, 被砍胶树约6.9万株, 特别是第1作业区与第11作业区交界处的胶树基本被砍光。二是市场因素及决策问题。1999年因橡胶市场价格下跌, 造成决策失误, 将种植有2.5万株中产93-114青壮树的第8作业区52 hm2橡胶山租给防城港市林业公司。③台风。强台风基本5~10年出现1次, 特别是1980年两次台风及1986年的台风, 吹断吹倒胶树约5.5万株, 2003年8月23日的强风暴也吹断胶树1.5万株。

1971年该场首次引种93-114品系 (粤西试验站培育, 亲本天任31-45×合口3-11) , 该品系经当时的试验站观测, 抗寒能力强 (自然低温及人工低温辅助鉴定) , 并且达到中等以上产量水平 (小叶柄产量预测) 。为此, 1972年、1973年该场确定93-114为当家品系, 并大面积种植。据统计, 这两年新定、补、换植的93-114品系达69876株 (主要分布在2、3、4、5、6、8、11作业区, 占全场胶苗26%左右) 。36年的实践证明, 该品系在该场不但取得较理想的产量, 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尤其是平流年份) , 较适宜该场自然条件下种植。

从2002年起, 农场在没有国家资金扶持情况下, 靠管理出效益, 对现有的橡胶开割树进行加强管理, 每个岗位进行每年砍芭覆盖1次, 每株年施5元的商品肥, 产量由原1.1 kg/株提高到2.2 kg/株。

从2003年起, 农场的发展思路是巩固发展橡胶666.67 hm2, 试种了热垦525、热垦628、云研77-2、云研77-4 2万株, 管理措施好, 年增粗量达到8 cm。因2007~2008年冬春长期低温寒害影响, 平均寒害级别热垦525为3.1级、热垦628为3.3级、云研77-4为2.8级。

3 发展与对策

天然橡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 在适宜橡胶发展区域的地方发展橡胶产业的总体方针要求, 同时考虑农场有50多年植胶的历程, 确定了巩固、更新、发展好666.67 hm2橡胶的发展思路。根据这一思路,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健全领导体制和管理机构

完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构, 农场要成立新一代橡胶发展领导小组, 组长由单位法人代表担任, 副组长由分管生产科技的副场长担任, 成员由生产经营部长、土地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二是成立橡胶生产管理小组, 组长由分管科技生产的副场长担任, 副组长由生产经营部长担任, 成员由生产技术人员、生产经营部门及基层管理人员组成。

3.2 逐步加快胶园更新

胶园更新是提高生产能力的手段, 是植胶业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 是世界主要植胶国家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荣光农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种植的橡胶树, 均为未经选择的低产芽接树和实生树, 加上历年台风和寒害的为害, 现存的胶林 (园) 已残缺不全, 产量低, 效益差。用3~5年时间, 对全场低产效益差的136113株胶树约466.67 hm2进行更新, 种植上新品系湛试327-13、93-114、云研77-4等, 到2015年, 全场新种、更新种植新一代胶树666.67 hm2, 橡胶新品系33万株, 产量达到825~1155 t。使胶园更新做到山、水、胶、林、路、居民点和胶、农、牧、渔业统一规划设计, 植胶做到胶园“四化”、“五提前”, 品种、环境、措施“三对口”, 并实行多种经营和多层栽培, 建立以橡胶树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系统。

3.3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在抗寒、抗风、抗病的基础上求高产来发展橡胶产业的方针, 选择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橡胶当家品系 (如93-114、湛试327-13、云研77-4等) , 注意选择避寒小环境, 合理配置中高产橡胶新品系 (热垦525、云研77-4、IAN 873等) , 湛试327-13是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用亲本93-114×PR 107进行杂交, 选育出的一个产量高, 抗寒性好, 综合性状优良的橡胶新品系。

3.4 加强抚育管理、实施“六龄苗工程”

①橡胶幼苗管理, 每一岗管理规划面积2.67~3.33 hm2, 约1200~1500株。为了解决劳动力, 吸引外来务工者到农场管理橡胶岗位, 农场应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 为外来务工者提供住房和自留地, 每年为务工者提供100元的工具费, 办理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②施肥、种植绿肥与深翻改土。针对该场土壤旱季易板结, 保水、保肥差的弱点, 重点加强小苗的肥料投入及深翻的改土工作, 施肥坚持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的原则, 确保1~6龄苗每株的年总肥量分别达6.75 kg、9.45 kg、10.15 kg、13.8 kg、14.55 kg、17.3 kg, 定植后第2年进行深翻改土 (规划40 cm×40 cm通沟) , 对于杂草较多的梯带, 可采取除草、松土结合压青工作, 在梯田埂种上山毛豆作压青绿肥。③抓好覆盖。该场气温高、雨量多, 且集中在5~9月, 因此, 造成这段时间有机质分解快, 肥、水、土容易流失, 为此, 加强丘陵山地的覆盖工作, 每株幼树覆盖物10~15 kg, 覆盖面积占梯田带面积的80%左右, 覆盖厚度在15 cm左右 (覆盖物为芒箕及其杂草) , 每年8月和冬季砍芭覆盖2次, 防止梯田带面肥、水、土流失, 提高土壤水分和肥力。④修芽与补换植。定植后及时修芽 (砧木芽) 、修枝, 对林段 (岗位) 缺株、病弱株和砧木苗及时用原植品系在当年内补换, 确保全苗齐苗。⑤做好防牛、虫、旱、涝、寒、风等工作, 提高保苗率。

总而言之, 橡胶产业是维持农场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支撑产业, 建场至今已56年, 橡胶产业的地位一直处于农场产业的第1位, 对于农场发展来说,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从而更加彰显了橡胶产业的主导地位, 是引领农场经济走向多元、多极发展的航船。因此, 必须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 积极稳妥发展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下的新一代橡胶园, 把橡胶产业做强做大。

摘要:论述了荣光农场50多年来发展橡胶生产的坎坷道路, 但实践证明, 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注意选择避寒小环境, 采取科学的“管、养、割”措施, 橡胶产业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国有生产企业 篇8

1 相关研究情况

针对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用C-D函数建立了海南省天然橡胶生产函数,选取了干含、有机肥使用量、开割株数、年割刀数、压青和胶工人数指标,证明了上述因素与橡胶产量的相关性[2]。上述指标通过定量分析,得出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性[3]。适当的变换橡胶生产的指标,如选用了海南农垦天然橡胶劳动力数量、固定资本、开割面积和价格等指标,得出了的资本投入、价格、开割面积对产量的影响明显[4]。可以看出上述研究中都使用了相同的指标,如化肥、面积、劳动力因素,但是上述研究在指标的选取上,都忽略了影响天然橡胶的其他两个因素———自然灾害和胶树自然生长。在分析农业生产函数原理和应用基础上,选用C-D生产函数,引入分别反映自然、技术、物质投入的10个影响海南农垦干胶产量的因素,得出结论为单位面积平均开割株数、年均干含、单位面积年有机肥施用量,胶工人数对海南农垦干胶产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影响,年割刀数和单位面积年压青有显著的负效应影响、其他因素为不显著因素[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影响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的主要因素和相关次要因素。众所周知,台风是影响天然橡胶生产最主要的因素,同时,胶树自然生长(本文用树皮的大小判断胶树的生长情况)也直接影响胶水的产量,甚至影响胶树的健康生长。本文试着把胶树茎粗、台风、风害割停数与橡胶总面积、劳动力、化肥、年割胶刀数、平均茎粗、割胶天数指标,构成新的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生产影响因素体系,从更加微观的层面来分析。但是由于台风影响的损失数据不是连续的,且台风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就把台风单独罗列出来分析。

2 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生产状况

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种植面积在1991~2007年间增加了16.9 khm2,增幅为6.89%,年均增加不足0.5%。同期国营天然橡胶的单产也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2004年达到1161 kg/hm2,为历史最高值,但是在2007年下降为832.5 kg/hm2,3年间减少328.5 kg/hm2,减幅28.3%,年均减幅为9.43%,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国营干胶产量在1991~2004年间增加87925 t,增幅为60.51%,年均增幅为4.32%,但是在2007年下降了62636 t,降幅为26.87%,年均下降近9%。因此,海南国营天然橡胶虽然在面积持续增加的基础上,但是总产量在近3年却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单产下降的幅度大体与总产量幅度一致,究其原因是:2005年台风影响了海南国营天然橡胶持续增产能力,成为海南国营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 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生产安全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3.1 指标选取与计算结果

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依据各因素数列曲线形状的接近程度做发展态势的分析。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态势是一致的,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可以认为两者关联较大;反之,则两者关联度较小。进行因素间时间序列的比较来确定哪些是影响大的主导因素,是一种动态过程的研究。在指标上选择上排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同时,还把台风作为最大的影响因素考虑,所有的分析都基于台风影响后分析。选取海南国营天然橡胶总产量为参考数列x0,海南国营天然橡胶地总面积、橡胶生产劳动力、化肥施用量、年平均割胶刀数、平均茎粗、割胶天数、风害割停株数、受台风减胶数为比较数列x1、x2、x3、x4、x5、x6、x7、x8。用1991~2007年海南省农垦局《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数据将上述影响因素与海南国营天然橡胶作为灰色系统,进行关联度系数计算,判断各因素对干胶产量的影响程度。由于2008~2010年数据中相关指标不具有连续性,仅以1991~2007年数据分析。

灰色关联系统关联系数的计算方法是,首先确定反映系统特征的参数序列和数据序列;其次是对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次是计算序列差值,其中ζ为分辨系数,0<ζ<1,Δmin是第二级最小差,Δmax是两级最大差;接着计算关联系数,ξ0i(k)={Δmin+ζΔmax}/{|x′0(k)-x′i(k)|+ξΔmax};最后,计算关联度,关联度是关联系数的算术平均值,r0i={ξ0i(1)+ξ0i(2)+……+ξ0i(n)}/n5,结果见表1。

3.2 结果分析及验证

3.2.1 根据海南农垦内部统计数据显示,根据资料上记载的有关自然方面的损失,在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分别遭受不同程度的热带风暴、寒潮影响,干胶减产分别为49669 t、23010 t、6000 t、7656 t、12648 t、57048 t,当年干胶的总产量为181598 t、207441 t、205123 t、221714 t、228969 t、162471 t,损失分别占总量的27.35%、11.09%、2.93%、3.45%、5.52%、35.11%,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2005年,占到35.11%,国营胶产业损失严重,造成海南国营胶产量在2004年持续增产后骤然减产,影响最轻的是2001年,占到2.93%,都给海南国营胶生产带来极大地不稳定性,本文认为台风仍是目前影响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生产的最重要因素。

3.2.2 海南国营天然橡胶干胶总产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依次是:胶树平均茎粗>橡胶地总面积>化肥施用量>年割胶天数>年平均割胶刀数>橡胶劳动生产力>风害割胶株数。表明胶树平均茎粗、橡胶地总面积、化肥施用量、割胶天数是影响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的主要因素,而橡胶生产劳动力、橡胶年割胶刀数、风害停割株数与干胶总产量关联度低,对干胶总产量的影响较小。

注:数据来源为1991~2007年海南省农垦局《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经作者整理所得。

3.2.3 橡胶平均茎粗是除台风之外,影响海南国营天然橡胶产量的主要因素,关联度是0.7009。在现实的割胶中,主要是靠割胶树皮使胶水流出,胶树的茎越粗,胶树皮越大,可供割胶的树皮也相应增加,从而胶树流出的胶水也越多,因此,增加胶树的茎粗是提供海南橡胶产量的最有效办法。橡胶地的总面积是影响橡胶产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海南橡胶单产不发生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增加海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可以明显的提高橡胶产量,这是符合农业生产的一般规律。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的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干胶产量的又一重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橡胶树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除了胶树吸收、生产胶水,还得对橡胶实施基肥、风害后补肥,最后还得增补水土流失带走的营养;而另一个方面,充足的化肥有利胶树茎干的增粗,增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加速养分循环和促进胶乳形成,从而提高干胶含量和产量[6],与现实符合。

3.2.4 年割胶刀数、年割胶天数对干胶产量的关联度低,说明年割胶刀数和年割胶天数对干胶影响小,验证了当前国营天然橡胶逐渐减少对胶树的割胶天数和次数是正确的,不仅没有减少胶树的胶水产量,还合理的保护了胶树。马来西亚、印度、科特迪瓦等国家都探索了7 d一刀甚至12 d一刀的超低频割胶技术,说明适当减少割胶刀数与割胶刀数适当是与现实相符合的[7]。橡胶生产的劳动力和风害割停株数对橡胶生产影响最小,主要原因是随着割胶天数和刀数的减少,加上割胶技术的改进,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针对风害割停橡胶树的处理是根据受风影响的程度、以胶树主干倾斜度数,采取适量的培土、截枝、扶正,主要是做好施肥工作,短期内即可恢复胶树的割胶,所以对橡胶生产的影响较小,这点又证明了橡胶生产对化肥的重要依赖作用。

4 结论

4.1 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威胁

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种植仍属于传统的农业,自然灾害仍是橡胶种植最主要的因素,具体表现为台风容易对其造成灾害性毁灭。应积极研究抗风能力强、较矮橡胶树品种;同时,在橡胶林的迎风方向大量种植防护林;调整整个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的布局,在处于海南台风背风坡的中西部发展橡胶种植业,多角度减少台风对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的直接冲击。

4.2 实施最严格的胶地保护制度,整合垦区土地资源

海南国营天然橡胶应该妥善处理“退场”事件,同时,加大对非法侵占国营胶地的处理,收回流失的胶地,避免国营胶地的流失;在海南开发国际旅游岛的同时,海胶集团应该合理开发土地资源,防止大面积橡胶地被开发成商业用地;做好国营胶的土地的统计工作,确保土地不流失的情况下,整合民营橡胶土地,争取最大的国营胶种植面积。

4.3 研究合理的施肥制度,适时补充胶地肥力

海南省本身可利用耕地面积小,国营天然橡胶可种植的剩余土地面积极其有限,在扩大海南国营胶种植面积空间不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合理的施肥,增加橡胶树的茎粗,获得更多的胶树树皮,以便获得更多的可割树皮面积;同时,通过施肥来弥补胶树产胶的土地肥力下降,防止胶地土壤衰退,特别是在台风之后,及时的补充胶地有机肥,在注重常量营养元素研究的同时也兼顾微量营养元素的研究[8];合理配置施肥比例,尽快恢复风害割停胶树的产胶能力,从而在有限的面积下达到国营胶的丰产。

4.4 海南国营胶可适当的减少劳动者

海南国营天然橡胶生产可以通过减少生产工人数量,来达到提高国营胶的劳动生产效率;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胶树树皮,可以通过减少割胶天数和割胶次数,结果都不会直接降低国营胶的产量,从而实现国营胶的稳产和可持续发展。这个结论与目前海胶集团把员工控制在70000人的做法是相符合的[9],从对割胶历史发展来看,减少割胶次数也是符合现实的。

摘要:海南是我国天然橡胶的主产区,海南国营胶生产安全不仅关系到海南农业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用胶安全。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海南国营胶干胶产量的主要因素,认为科学防范台风、增加胶树茎粗、提高种植面积、科学的化肥施用量是保障海南国营胶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海南,灰色关联模型,国营橡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柯佑鹏,过建春.世界天然橡胶经济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范红霞.海南天然橡胶和甘蔗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与应用[D.]海南: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许海平,傅国华.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2008(7):39-45.

[4]邓须军,傅国华.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的模型分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2):64-66.

[5]范红霞,过建春,刘泽隆.海南农垦2002~2003年度干胶生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5,25(4):210-211.

[6]麦全法,林运萍.海南农垦低产橡胶园施肥改造试验及效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169-173.

[7]魏小弟.我国割胶生产技术现状和建议[J.]中国热带农业,2010(2):5-6.

[8]海胶集团.http/:/guba.eastmoney.com/look,601118,6011727321.html.

国有生产企业 篇9

据2006年森林资源调查结果, 富宁县金坝华侨林场林业用地9713.4hm2, 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96.09%。有林地面积8111.5hm2, 占全场林业用地面积的83.51%;疏林地面积3.4hm2, 占0.04%;灌木地802.7hm2, 占8.26%;未成林造林地624.5hm2, 占6.43%;无林地171.3hm2, 占1.76%。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7017.9hm2, 经济林、竹林面积1093.6hm2。

富宁县金坝华侨林场发展现状特点是: (1) 林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2) 林产品经营企业逐步兴起。 (3) 林产业经济效益有所显现。 (4) 林业投资在加大, 归 (难) 侨及当地群众在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建设资金不足, 林业产业建设项目难以按计划实施。二是职工及场员大部分是越南归难华侨, 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林场发展的智力支持不足。三是基础设施落后, 严重制约了林场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如何做好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管理

2.1 科学生产经营国有林场, 增强自身防护功能

2.1.1 加强营林培育。

在国有林场生产经营中, 要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 适时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营林方式。一些不整齐以及立地条件较差的生态公益林, 应该进行大量的造林、补林工作, 在营林过程中尽量种植乡土常绿阔叶林。

2.1.2 调整树种结构。

国有林场种植中应该调整树种结构, 多种植一些生态功能较强的针阔混交林, 通过增强阔叶林的比例来提高树种的质量, 从而更好地发挥林木保持水土的功能, 不断增强林业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生态防护效益。

2.1.3 强化生态测林。

在林场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应该做好相应的病虫害预测以及护林防火的工作, 提高林场的防灾减灾能力。

2.1.4 着力抓好现有中、幼龄林森林的抚育管理, 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充分利用国家对森林抚育的补贴政策, 加大对现有中、幼龄林森林的抚育力度。通过中幼林抚育, 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森林质量、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功能。

2.1.5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力争年度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一是坚持24小时防火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 加强防火宣传工作, 落实防火工作责任, 深入重点林区、火灾易发区进行宣传, 张贴防火标语。二是林场林地较分散, 管理难度大, 各类森林案件频繁发生, 严重制约着林场的产业发展。为确保林场产业结构良性发展, 建议上级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力度, 重点做好非法开垦, 侵占国有林地案件, 盗伐滥伐, 特别是团伙盗滥伐林木案件的查处工作。

2.2 木材生产管理

在林场木材的生产经营中, 应该实现商品林的放活以及生态林的严管。通过对林场的木材生产限额管理, 坚持木材采伐实行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原则。对商品林进行相应地轮伐, 从而提高林地的整体利用率。木材经砍伐、集材、归楞便进入运输环节, 木材在伐区装车起运时, 首先必须详细登记, 然后开出木材运输码单。木材进入到木材加工厂后, 再进行每木检量核对检验登记, 开出木材检验登记单。加强运输途中的管理, 林场管护员必须每日巡逻, 严厉查处中途倒运和偷运行为。只有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环节, 森林资源才能做到少流失和不流失。

2.3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确保各项政策到位

(1) 推动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建设, 国有林场一般分为商品经营型以及生态型国有林场。对于生态型国有林场来说, 应该注重生态公益林的生产以及经营,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 从而保证其生态功能。 (2) 建立相应的国有林场生产管理责任制度, 对于一些在生产管理中有较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奖励, 同时对于生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及时的进行通报批评, 并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2.4 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

金坝华侨林场是富宁县林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保护、安置越南归 (难) 侨的三重任务, 集体林地的交错地方也有很多,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管理, 还需要稳定的林业政策作为支撑。只有保证林业政策的稳定连贯性, 才能够更好地为林场的生产经营做好服务。

3 结语

做好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管理, 不仅能够推动林场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归 (难) 侨生产生活条件, 也能够为富宁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通过对目前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以富宁县金坝华侨林场为例, 探究出提高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关措施。

关键词: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管理,举措

参考文献

[1]张永杰.林场经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林业劳动安全, 2012 (2)

国有生产企业 篇10

1 自然条件

1.1 气候条件

垌美农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年平均温度22.1℃, 最低温一月份平均14.8℃, 最高气温历年平均为31℃, 无霜期长达362~365 d, 年日照时数1189.9 h, 年降雨量2700mm左右, 每年5~9月为高温多雨季节, 10月至11月为寒露风和干旱少雨季节, 12月至翌年3月为低温阴雨时期, 风速1.0 m/s。同时, 由于濒临北部湾, 夏秋季常受台风影响, 风力达8~12级。

1.2 土壤条件

垌美农场土地多为丘陵, 相对高度50~90 m, 坡度10~20°, 土壤大部分是由沙页岩风化发育而成的赤红壤, 红黄色, 土层一般较薄, 深度在40~80 cm, 底层多为半风化母岩, 表土灰棕, 厚15 cm左右, 有机质含量在2%左右, 肥力中等, 缺磷、缺钾。原生植被为疏林、草地及灌木丛草地, 主要组成种类芒箕, 桃金娘、禾本科草类。

2 制约甘蔗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

2.1 品种单一

目前, 垌美农场种植的甘蔗品种主要是台糖22号, 占到总种植面积的80%。由于台糖22号适合在土壤肥沃, 排灌方便的土地进行种植, 而农场种蔗区域大部分都是山坡旱地, 再说台糖22号多年来没经脱毒处理及提纯复种, 品种已出现退化, 很难达到高产、高糖的目的。同时, 品种单一造成成熟期单一化, 直接影响制糖企业的生产。台糖22号已推广多年, 品种种性退化的负面影响已开始呈现, 甘蔗黑穗病、花叶病和宿根矮化已经危害到农场甘蔗生产。

2.2 施肥不科学

农场农工大部分是归难侨职工, 基本上没什么文化, 更不用说有什么科学种植技术了, 在种蔗过程中, 普遍存在超量施用化学肥料, 很少施用有机肥, 且在施肥时均采取撒施的方法, 造成肥料大量浪费, 利用率低,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造成土壤酸化、板结, 地力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没有突现“多投入、多产出”的目标。农场多数种蔗户甘蔗全年施复合肥达150 kg/667 m2, 单复合肥一项肥料成本超过500元/667 m2, 其他肥料如尿素、氯化钾也同样出现滥施乱施现象, 造成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2.3 农资价格上涨过快

生产成本明显增加, 职工短时间内无法消化, 目前每667 m2甘蔗的投入和收益情况见表1、表2。

2.4 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农场的甘蔗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 生产管理粗放, 种植技术水平不高、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低。由于大部分蔗农只种植几亩到十几亩, 不成规模, 一般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种植, 很难做到科学种植, 更谈不上推广良种化、机械化和专业化, 造成甘蔗产量偏低, 收益较少, 种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 促进生产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品种改良、更新和推广

大面积种植台糖22号 (未脱毒) 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已经呈现, 特别是品种适应性和种性退化问题, 必须引进抗逆性强和高产、高糖的甘蔗新良种来替代。通过适应性试验, 新台糖22 (已进行脱毒) 、新台糖28、园林6号、粤糖93/159等品种, 在农场主要蔗区表现较好。因此, 制糖企业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对蔗农进行良种补贴, 建立种苗繁殖基地, 保证种苗供应。同时, 要和甘蔗专业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做好后备替代品种的储备, 使制糖企业和蔗农真正从中获益。

3.2 加强基础建设投入

由于农场主要蔗区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政府要加大扶农力度, 以政府投入为主, 制糖企业和种植大户投入为辅, 加大对蔗区道路、水利设施等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 解决农场丘陵山地的灌溉问题。

3.3 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要提高甘蔗肥水管理水平, 需利用测土配方施肥, 即对土壤肥力进行测定, 根据肥力高低进行合理施肥, 多施有机肥, 逐步改善地力状况, 提高甘蔗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 彻底改变农场蔗田普遍存在的偏施化肥现象。同时, 探讨立体种植模式, 通过套种豆类、花生和西瓜等短期作物来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土地的生产附加值, 增加蔗农收入。

3.4 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早种、早管

深耕深松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抗旱能力, 增加甘蔗产量。播种前进行蔗地机械深耕深松, 耕地深度为42 cm以上, 深耕深松是夺取甘蔗高产的基础, 深耕后的蔗地保肥保水能力较强, 而且深耕1年, 收益2~3年, 实践证明, 经过机械深耕深松的蔗田年平均增产1.6 t/667 m2、增收750元, 增产增糖效果明显。在甘蔗施用基肥时增施各种农家肥如猪牛粪、土杂肥以及沼气池的废渣、糖厂滤泥、废液等。同时提早种植, 在2月底就要完成新植蔗种植, 并做好地膜覆盖和蔗叶还田, 及早进行查苗补苗, 保证足够的亩有效茎, 同时要尽早进行杀虫除草, 确保没有草荒或病虫为害的现象。

3.5 提高产业水平

传统的家庭甘蔗种植方式, 面积小, 管理水平差, 以致种植甘蔗经济效益差, 蔗农种植性不高。为提高蔗农的收益, 应把蔗农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 组成多个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 由甘蔗种植大户带头, 蔗农以资金入股, 由合作社统一安排甘蔗的种植, 技术管理和砍收。部分蔗农作为劳力参与其中, 也可以解放一部分蔗农劳动力从事其他行业, 年终按股分红。专业合作社可以更好的进行良种应用和机械化推广, 科学种蔗,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甘蔗种植效益, 使广大蔗农都能从中收益。通过试点推广, 最终使家庭单一生产逐步向合作社集中生产转变。

3.6 狠抓职工科技知识的培训

充分利用阅览室、新型农工科技书屋等阵地, 围绕“构建和谐丰收, 帮助职工树立致富信心, 提高职工致富能力, 增加职工收入”目标。按照“学习型企业、复合型职工”的要求, 有针对性的举办农工实用型培训班。以及在各个生产环节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经验交流和群众性技术创新的活动, 激发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而达到企业增效, 职工增收的目的。

3.7 积极招收一批年轻力壮的承包工人

忘掉“国有企业”! 篇11

这将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政资分离”变革。

5月1日,一部关乎几十万亿国有资产的重头法律将开始实施,这就是《企业国有资产法》。其最大亮点并不在其法律条文里,而在它艰难的诞生过程:这部法律从1993年开始规划,到2009年实施,足足经历了16年!

仅此一点,这就是一部非同一般法律。

新游戏规则

此法涉及的内容也确实非同一般。起草小组成员李曙光教授分析:《企业国有资产法》在人事任免权、行政监督、国有资产转让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的规定。

例如:国有资产转让这个敏感话题。大概10年前,笔者曾听一个企业老总说:现在哪有什么商机?就剩瓜分国有资产了!但是唐僧肉被分了多年之后,备受质疑的MBO终于被紧急叫停。遏制腐败的同时,好不容易形成趋势的国退民进步伐也大大放缓。目前的《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征集产生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转让应当采用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

由此,新的规定给出了一个国有资产转让明确、公开的新游戏规则。在新规则基础上,尽管仍然会有新的博弈,但可以预计,许多早应进行的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的工作将会再次启动。

再例如:人事任免权方面的变化。新法明确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任免权包括: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和监事(除此之外的高管职位,例如:执行团队的高管任命,都由企业自主完成),而对国有资本控股、参股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只是“向股东会提出董事、监事人选”。相比以往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新法在人事权上已经是大大放开。

政资分离新纪元

但是,新法各种变化中,最耐人寻味,也往往被忽视的一点,是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国有企业”这样的概念,而首次以“国家出资企业”的提法替代之!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称谓的变化,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名”上定性的调整是提纲挈领的。可以说,新法以及今后国企改革的更多变化,都将源于新定位的细化。

1990年代,国企改革一个重要成果是,以“国有企业”替代了“国营企业”的概念,这是政企分开的结果。而今,以“国家出资企业”替代“国有企业”,又将意味着什么呢?

原有“国有企业”虽然意味着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但是终归是一种特殊企业——一方面成为承包者和承租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另一方面有时候又像国家机关的附属物,成为极难定性的一类主体。

“国家出资企业”则有所不同。例如:从国资委的职能来看,起草人李曙光认为,新法“朝剥离国资委现有的行政监督职能与立法职能方向迈出了清晰的一步”。国资委越来越像一个纯粹的企业股东,而非有更多其他方面的权力。

换句话说,“国家出资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财务语言,表明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以国家出资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的,无论这个企业是国家独资,还是控股、参股。

这意味着,在法律定性上,“国家出资企业”在“国有企业”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进入了“政资分离”阶段!

“政资分离”的国家出资企业,各种管理、运营活动,都与《公司法》、《劳动法》等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法律“对接”,更易于与其他性质的市场主体建立平等关系。

相信,“政企分离”之后的一场“政资分离”的变革路线图,已经清晰地勾勒出来。忘掉“国有企业”,取而代之以“国家出资企业”,这将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管理

国有生产企业 篇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经历了对交易市场的排斥、犹疑、接受和强化的过程, 各类交易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同样走过了观念突破、形式创新、功能转型、竞争加剧的发展道路。

从创业到辉煌

1979年7月15日, 原上海市物资局在新中国率先设立了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都曾以重要版面和相当篇幅, 对生资市场的活动予以报道和评论, 肯定了生资市场对扩展流通、改善供求矛盾、搞活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上海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的设立之初实际上并非一片称赞, 理论界对“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曾有激烈争论, 甚至有人认为市场为“投机倒把”提供了场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生资交易市场坚持市场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定位, 不以盈利为目的, 严格遵守经营和管理分离原则, 按照政策划定市场经营者准入门槛, 强化管理措施、加大服务力度。

市场在创建过程中以服务为宗旨, 发扬上海物资人“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的“四千四万”精神, 涌现了如全国劳动模范朱婉娟、上海市劳动模范钱国琴那样热情为企业筹措紧缺资源、一心为客户服务的先进人物。

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江泽民同志曾为上海生产资料交易市场题词:“搞活物资流通, 扩大物资市场, 提高服务质量, 当好生产后勤。”领导的指示和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 鼓舞并坚定了生资交易市场参与市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30年来, 无论经营环境发生怎样变化, 生资交易市场始终坚持市场管理和服务的经营方向;从初创到辉煌再到平淡, 始终坚持诚实、诚心、诚恳的经营作风;从钢材、机电、化工以及上海首家二手车交易等面面俱到的生产资料交易品种, 集中到专业经营钢材为主的市场平台, 始终保持上海生产资料交易市场这块全国首家生产资料市场的“金字”招牌屹立不倒。

挫折与勇气

事实上, 生资市场前期因其具有国有企业身份, 处于行业“亚垄断”状态, 尽管没有物资系统兄弟企业拥有的计划物资分配权, 但却拥有开办市场的“特权”, 市场本身没有竞争者, 企业的生存不存在问题, 而企业的发展动力则源于企业自觉担当的社会责任和上级部门下达的指令性目标。“衣食无忧”的优越经营环境, “一亩三分地”的丰产效应事实上也钝化了企业扩张的“野心”, 对随即而至的竞争缺乏前瞻意识。

90年代开始, 市场经济机制基本形成, 加之国有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 生产资料流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开始快速增长, 交易模式、交易方式也有很大创新和发展, 生资交易市场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一方面, 各类市场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高峰时仅钢材市场达60余家, 除票据型市场外, 其他如仓储型、电子交易型、融资合作型等形式五花八门。这些市场的出现对便捷交易、扩大流通具有积极意义, 但客户密度被严重稀释, 竞争加剧并趋于无序。

另一方面, 95年间生资交易市场面临场地改建, 2002年市场被迫临时歇业, 损失巨大, 荣景蒙尘。2004年7月, 市场克服重重困难复业, 原有的数百家客户走的走、散的散, 特别是邻近的同类市场还采用价格、游说等手段竭力阻止市场老客户回流, 加之当时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正处高峰, 职工队伍还存在稳定问题。

尽管外部竞争不可回避, 自身原因加重了压力, 但生资交易市场坚持“诚实信用”这一商场根本法宝, 正确看待过往的辉煌, 正视遇到的现实困难和矛盾, 切合实际制定短期目标。

直至08年底, 市场客户入驻率仍难有突破, 客户结构不尽合理, 市场人气不足。面对困境, 生资交易市场可以利用地域特点作一般商务用房出租, 一改了之, 但“上海生产资料交易市场”这块牌子或许是全中国仅存的一块牌子也将就此消亡, 数十年几代人积累的无形资产将毁于一旦。面对不利局面, 企业经分析认为:尽管目前上海北部钢材主市场集聚效应明显, 但城区南部作为辅市场依然有其生存发展空间, 邻近同类市场久盛不衰现象证明了这种判断, 此外企业几十年来积累的信誉和服务水平仍具有竞争能力。因此, 几年来市场在收支基本平衡的条件下, 忍痛空置一批交易用房, 为市场发展预留空间。在信息服务方面, 市场恢复了“周三信息”纸媒体信息刊物, 建立了生资市场网站和企业内部局域网, 信息服务对场内客户和场外大供应商基本免费, 首先满足客户信息发布和查询的需求, 其次达到宣传市场企业形象、推广市场招商的目的, 第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力求信息在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方面满足客户的交易需求。市场为此设立的信息服务部配备专门人员进行信息采编、发行, 网站建设和维护等工作, 几年来投入资金达数十万元。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目前生资市场在客户入驻数和销售规模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高。

市场发展方向探讨

从生资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感受到企业的竞争环境逐年增强, 竞争中不进则退。生产资料市场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创新模式, 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优势, 扩大了市场的辐射深度和广度, 同时引入了金融延伸服务, 确实使生产资料市场出现了形式更新换代、规模日趋庞大的繁荣景象。

但是, 以本市60余家以钢材销售为主的市场的分类情况来看, 票据型市场六家, 电子交易型市场六家, 其余为仓储型市场, 其中以某地域投资商为主开办的市场大多引入融资服务且多兼作商业房地产开发。

企业的趋利性无可厚非, 但行业盈利方式仍有区别, 交易市场作为一个管理和服务型企业, 其盈利点在服务, 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点之一, 而融资服务、房地产开发盈利则非市场的本业, 这些服务可由市场为平台引入。至于电子交易型服务, 目前处于政策管理边缘项目, 易与“期货交易”或称为“准期货”混淆, 企业不易把握法律层面的尺度。

笔者以为, 生产资料市场就其本质而论, 就是围绕经营范围内的商品, 为经销商和生产商提供一个公开公平的平台参与交易, 通过可靠的交易场所、信息传递和结算系统等服务, 通过制定符合法律规定和交易惯例的交易规则进行有效管理, 从中收取适当的服务费, 维持企业的运营并为今后发展提供积累。

因此, 生产资料市场应该是一个“传统”的、“简单”的企业, 而不应当是“创新”的、“复杂”的企业。事实上, 企业既不排斥创新也不拒绝复杂, 但立足点应放在企业的服务接受者, 而非企业自身的盈利最大化上。忽视了这一点, 企业就难以真正达成营造诚信、成熟市场的目标, 不可能公平对待买卖双方。举例而言, 若经销商通过企业得到融资后, 被发现有不诚信交易行为, 如售卖货物出现短斤缺两、以次充好问题, 因两者利益相关, 企业如何行使管理职责?再如, 企业的房地产项目开发恰逢其时, 价值急升, 市场各项运作非常好, 脱手求利还是坚持办市场?从企业本质出发, 答案很明显, 但对一个市场而言却是一次失败。

观点与思考

生产资料交易市场长久以来就有“红旗还能打多久”的质疑声。理由是:生产资料市场是物资匮乏时期的产物, 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造就了市场的火爆;交易模式改变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出现, 改变了面对面的交易习惯, 互联网、电子交易等可以替代有形交易市场功能;生产商、供应商实力增强, 供销流程自立门户、自成体系, 跳脱出生产商或大供应商通过市场分流货源的旧有流通格局;其他如电子邮件、短信、手机、搜索引擎、快递等信息交互手段便捷价廉, 对有形市场依赖度降低等等。

笔者以为, 票据型市场包括钢材市场有其存在和发展空间, 但其生存空间将被压缩, 且市场分类将更趋细化, 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新的突破。

1、生产资料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业态的社会需求分析, 其发展环境不利变化的诸多因素确实存在, 但并不导致整个业态的消亡, 生资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 国人交际注重人脉和交情, 现代化信息技术不可能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其次, 儒家文化中深藏的归属感, 需要一个平台或一个具象的空间来容纳, 尤其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 完全可以soho方式开展经营, 但缺少一种“上班”的感觉, 缺少一种置身商场的快意和干劲。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讲, 除了公司总部之外, 市场是其服务延伸场所和分销窗口。市场也有“美食一条街”效应, 生产资料的供应商、经销商也需要“竞技场”;第三, 市场提供完整配套服务, 有效降低经营者自行布点成本。企业设立或增设经营网点, 涉及房屋租赁、物业管理、装修、电话、网络、办公用品和设备、安保、卫生保洁、工间用餐、信息管理发布等等一大堆事务性工作, 市场管理和服务涵盖了上述工作甚至更多, 市场入驻企业可将精力集中于自身经营和管理。

2、生产资料市场充满着激烈竞争。

不可否认, 票据型市场已经被严重挤压, 市场扩充阻碍重重, 新开市场连连受挫, 市场收缩趋势明显。由于仓储型、电子交易型、采购招标等其他交易形式的分化作用, 票据市场客户群趋于集中到数家地域、规模方面有优势的市场, 价格、硬件设施不能形成竞争的最有效手段。作为典型的票据型市场有进一步细化趋势, 专注于供应品种或销售对象的类别和层次, 逐步形成市场间错位经营格局。

3、生产资料市场诚信建设十分重要。

生产资料市场交易中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现象屡有曝光, 其原因复杂, 在此不作深入分析探讨, 但交易市场可以通过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采取互利的、商业的、引导的而非单向的、行政的、强制的措施和办法, 提供公平交易平台, 减少不诚信交易行为, 鼓励和倡导客户自觉提升企业品质, 树立诚实信用形象, 形成诚信交易的良好风尚。市场可探索“超市”或“卖场”模式, 对小额交易实行先行赔付制度, 经销商在缴纳一定保证金的条件下, 共同保证交易标的物的品质和数量等, 为市场“少、小、急、难”品种提供可靠交易平台。交易市场特别是票据型市场, 通过提供有利于客户交易的增值服务以及规范管理, 着力于推进公平、诚信交易, 促进生产资料市场的素质和层次的提高, 使之成为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4、市场经营管理企业应当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者。

国有体制下全国绝大多数县市级地方都成立了生产资料公司或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但目前留存且正常经营的或许仅上海一家, 关停原因多为过度自营亏损、市场管理者功能退化、“国退民进”政策导向下主动退出等, 导致生产资料市场呈民营为主的局面, 并出现交易市场“重盈利、轻管理”倾向, 市场经营创新频频, 资本运作、房地产开发、融资集资、期货博弈等跨界经营模式充斥各类市场, 以规范经营秩序和引导诚信经营为目的的市场则沦为配角。

上一篇:分析与排除下一篇:总部经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