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井下作业企业(共9篇)
石油井下作业企业 篇1
20世纪中期美国首先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石油开采业中, 这是一种更为科学和先进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 它遵循“成本动因驱动”理论, 通过将资源转向作业分配、作业转向成本对象分配两个分配过程, 科学地将成本分配与成本产生原因二者联系起来, 并经过一系列科学的作业分析及有效性与增值性的评价, 进而实现资源消耗逐渐减少、产出价值不断增加、油开采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对于当前我国存在的人多油少、大多数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 原油产量开始逐年下跌并且油气开采成本压力逐年增大的现象, 石油开采企业中成本、产量和效益三者的矛盾日益凸显。笔者依据实际的石油企业油气生产状况, 探讨如何有效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 为提高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以期促进石油开采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作业成本法运用于石油开采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1. 作业成本法运用的主客观条件分析
通过对油气开采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考察研究, 笔者认为在油气开采企业中具备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主客观条件。在主观方面, 随着我国面临着人多油少、石油开采技术和手段还不完善的问题, 油气开采企业对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尤为关注, 企业领导层通过开展多种活动, 引起员工对高科技管理方法的重视, 国家也在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 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客观方面, 油气生产是一项综合许多环节的复杂工程, 对资金、技术和资源管理及分配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 油气企业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 这种复杂性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客观环境基础。
2. 作业成本法运用具备组织和制度基础
当前, 在油气开采企业中, 虽未广泛将成本动因驱动理论应用于成本计算及成本管理中, 但作业成本中推行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管理与核算方法已不断扩展和延伸, 在实际运用中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责任成本中心, 从而为作业成本法理论的运用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例如, 当前许多老油田在各采油单位中已经开展了诸如“单井核算与成本管理分析”、“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等, 将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落实和应用, 并且为进一步坚持成本动因驱动理论创造了有利条件。除此以外, 当前会计电算化已广泛运用于我国油气开采企业, 石油开采业中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这就为顺利操作成本基础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有效条件, 同时也为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运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成本法运用的基本原则概述
通过调查和研究, 笔者认为在油气开采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中要想科学有效的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法, 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坚持科学合理的成本投入原则
针对油田行业的独特行业特点看, 在油气资源、开发条件和生产管理水平一定的条件下, 一般是根据油气产量目标来决定相应的实物资产的运行数量和生产业务量, 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成本的总耗费。当前, 我国石油开采企业中, 其管理体制是由石油公司下达的各项石油产量任务、各企业作为成本中心, 在运用成本作业法时, 相关部门应对各油气开采企业所管辖的油藏区块地质条件与开发状况进行充分考虑, 进而根据实物资产运行数量和生产业务量对成本进行配置。这样可提高成本投入与生产业务量两者的关联性, 减少企业间因争成本预算、争投资计划而产生地不公平竞争现象。
2. 贯彻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原则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现代企业科学管理中十分注重精细化管理内容。当前, 多数石油企业是根据企业所具有的历史成本水平对企业目标进行分解进而制定合理的预算, “吨油成本”是当前最常用的指标。然而由于石油企业的特殊性, 仅仅依靠“吨油成本”来控制成本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 应在采油、注水、集输、作业等各个系统和环节中深入成本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成本发生所具有的驱动因素和各个控制点。
3. 坚持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石油开采是一项难度和复杂性极强的工程, 当前在国内外企业界中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即在成本控制中应有工程师参与。因此, 在运用作业管理来加强石油企业成本控制中, 必须坚持将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新型的科技力量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不断改进和创新生产经营, 力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研究
赫峥峥
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来看, 补偿机制的实施决定了公立医院的基本性质, 同时对于公立医院服务模式、人事制度安排以及内部管理机制的实施等都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新医疗体制改革环境下, 基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 加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改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的重要任务。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三、有效运用作业成本法的途径探究
笔者通过调研采油厂成本核算的相关情况, 探索出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油气开采企业的成本核算中的相关措施。
1. 科学的对各类资源耗费进行确认和计量
为了更好的使用作业成本法, 企业首先要对各类资源耗费进行相应地确认和计量, 并将资源耗费价值系统地整理和归集到各资源库。企业生产耗费的最原始形态就是对资源的消费, 任何企业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投入产出的作业系统, 资源耗费包括对所有的人财物的消耗, 但在这个作业系统中, 并没有消耗掉所有进入该系统的资源, 因此, 在这一阶段首先要明确区分已消耗资源和未消耗资源, 将已被消耗的企业各项资源耗费价值整合起来。
2. 认真分析, 合理确定作业
在作业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最关键
一、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
近年来, 为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的医疗服务压力,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 并着力于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健全与改革。不管哪一项改革策略的实施,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实施。而随着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在我国新医疗改革中重点改革地位的确立,
的一步就是分析和确定作业, 它能够反应和决定所提供的成本信息, 并且通过科学地调查和分析, 测算出这种成本信息是否能够详细而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在这一过程, 企业的各项活动就可以被科学的分解成便于理解和操作的各个基本作业, 将那些具有相同性质的基本作业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库。
3. 合理整合作业成本库
资源动因是对资源结转分配的依据, 按照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来确定相应的资源动因, 明确反映出资源耗用量与作业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确定资源耗费的有效性及资源动因, 企业再把通过分配转入的各项资源价值有效整合相加, 这样就可以形成作业成本库价值。企业在在分配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情况确定成本价值库, 例如某项资源耗费如果可以直接在发生领域中分清某作业所耗, 就可以将这项消耗直接计入补偿机制改革工作中的部分难点问题也不断突出, 备受关注。
(一) 低水平的投入与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并不协调
2009年4月6日, 我国卫生部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该意见规定, 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离退休人员费用支付以及政策性亏损等负责, 并给予相应的补偿。但结合实际来看, 随着我国公立医
该作业成本库;而对于那些资源耗费从最初消耗上呈混合形态的消耗,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到各作业, 做到有区别地对待。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在石油开采业中面临着油多人少、石油开采多进入中后期阶段的严峻形势,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坚持作业成本法可行性的前提下, 遵循其具体的使用原则, 通过科学地对各类资源耗费进行确认和计量、认真分析和确定作业、有效地将各资源库归集的价值结转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以及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成本等多种有效途径, 不断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推动我国石油开采企业长远健康、稳定的发展。
石油井下作业企业 篇2
D: 采用团队(Team)组织形式和并行工程的工作方式进行新产品研制开发 E: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正确答案: A,B,C,D,E
(多选题)2: 纵向一体化的决策包括业务()。A: 方向 B: 资金 C: 范围 D:平衡
正确答案: A,C,D
(多选题)3: 基于时间的竞争包括()。A: 快速交货 B: 按时交货 C: 对抱怨的反应 D: 维修及时
E: 新产品开发速度
正确答案: A,B,C,D,E
(多选题)4: 在制品的种类包括()。A: 工艺在制品 B: 运输在制品 C: 流动在制品 D: 待售在制品 E: 保险在制品
正确答案: A,B,C,E
(多选题)5: 库存管理的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有()。A: 企业能及时补充所需库存 B: 库存单价不考虑销售折扣 C: 每批订货之间相互独立
D: 库存的需求量稳定或虽有变化但可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其概率 E: 库存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不变
正确答案: A,B,C,D,E
(多选题)6: 新产品开发方案,进行选择决策的依据包括()。A: 市场条件 B: 销售额 C: 财务条件 D: 成本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7: 某厂年需某零件5000件,存储费每件每年2.5元,订购费用每次20元,订货提前期为7天。对该零件的经济订购批量及订货点最佳库存水平(一年以365天计算),以下答案不对的是()。A: 28396 B: 38315 C: 200105 D: 10017
正确答案: B,C,D
(多选题)8: 服务水平是指()。
A: 整个周期内供货的数量/整个周期需求量 B: 提前期内供货的数量/提前期内需求量 C: 不发生缺货的周期数/ 总补充周期数
D: 及时接受服务的顾客数/需要服务的顾客总数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9: 生产控制主要内容有进度控制、资金控制和(?)。A: 物流控制 B: 质量控制 C: 成本控制 D: 人员控制
正确答案: A,B,C
(多选题)10: JIT的基本方法包括()。A: 适时适量 B: 弹性配置人数 C: 质量保证
D: 减少调整时间 E: 成组技术
正确答案: A,B,C,D
(判断题)1: 质量(品质)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 从——至表法进行设备布置定量决策是基于选择典型零件为数据采集依据而非全部零件,因而不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3: 设施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设施的地理位置,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4: MRP是一种既不出现物料短缺,又不出现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5: 排序问题只能获得满意解,不存在最优解。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6: 资源的利用程度由瓶颈资源(bottleneckResources)的能力来决定的.在非瓶颈资源上节省时间是没意义的。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7: 作业排序方案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使加工成本最低。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8: 生产系统在瓶颈上损失的时间就是系统损失的时间。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9: 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不会增加。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10: MRP是在定货点法(orderpointsystem)计划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库存计划与控制方法,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A: 错误 B: 正确
石油井下作业企业 篇3
一、石油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由于油气开发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油气生产成本的发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加之多年来油气开采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 实行粗放式经营与管理, 造成石油企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资源浪费严重。另外, 在传统油气开采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下, 计划部门掌管投资, 财务部门管理成本,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产量配置及开发方案审批。这三个部门由于各自对“产量与效益孰重”认识或重视程度的不同, 造成协作效果不理想, 影响了生产经营决策的制定与执行, 进而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造成企业管理出现重叠甚至矛盾。尽管近年来石油企业积极探索各种途径, 遏制了成本不断上升势头, 但由于传统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的局限, 致使成本控制管理的作用被弱化,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优化成本控制流程的发展需要, 从而迫切需要改进。
因此, 我们应按照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经营管理思路, 探索作业成本管理这一全新模式在石油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力求从各项成本费用产生的动因入手, 进行作业分析及成本管理与控制, 实现作业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控制的动态成本管理, 并通过对作业有效性和增值性分析, 寻求降本增效和节能降耗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加强精细化管理, 充分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二、石油企业实施和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1.通过考察油气开采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状况, 笔者认为油气开采企业具备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主客观条件。从主观方面看, 油气开采企业日益注重对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 无论是领导层的重视, 还是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 都为先进的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客观方面看, 由于油气生产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过程, 兼备了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以及管理细分等特点, 使油气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 而这正好与成本动因理论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环境相适应。
2. 目前, 油气开采企业的成本计算及成本管理尚未广泛应用成本动因驱动理论, 但其推行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管理与核算方法已扩展到三级单位, 并建立了各级责任成本中心, 为应用成本动因驱动理论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比如, 许多老油田各采油单位已经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及“单井核算与成本管理分析”, 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应用了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而且为进一步实施以生产环节为对象的成本动因驱动理论创造了条件。加上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已普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广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近年来也明显提高, 因此在成本基础数据库建设和运行上不存在操作困难, 也为作业成本法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石油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应用原则
首先, 笔者认为要将作业管理应用于油气开采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 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成本投入的科学合理性原则。从油田的行业特点看, 在油气资源、开发条件和生产管理水平一定的条件下, 一般规律是油气产量目标决定实物资产运行数量和生产业务量, 进而决定成本总耗费。在目前各石油企业的产量任务由油公司下达、各企业作为成本中心的管理体制下, 上级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各油气开采企业所辖油藏区块地质条件与开发状况, 根据完成油气产量任务所需的实物资产运行数量和生产业务量来配置成本。这样可增强成本投入与生产业务量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减少各单位争成本预算、争投资计划的现象。
2. 成本管理精细化原则。加强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石油企业目前主要根据历史成本水平分解目标和确定预算, 最常用的指标是“吨油成本”。要控制成本仅仅依靠“吨油成本”这一最终成果是不够的, 应将成本控制深入到采油、注水、集输、作业等各个系统和环节中, 这样才能找到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和控制点。
3. 成本控制中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原则。现在国内外企业界已经形成一种认识, 即“没有工程师参与的成本控制不是真正的成本控制”。因此, 在应用作业管理加强石油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将经济与技术相结合, 积极利用科技力量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参与并指导具体如何在生产经营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切实控制与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四、石油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根据上述作业成本法的一般核算步骤和体系设计, 笔者具体结合自身多年从事采油厂成本核算的实际, 并经过到采油一线实际调研, 摸索出作业成本法在油气开采企业成本核算中实施和应用的具体思路与方法。现介绍如下:
1. 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耗费, 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资源是企业生产耗费的最原始形态。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投入产出的作业系统, 则所有进入该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但并非所有进入该系统的资源都被消耗, 因此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区分已消耗资源和未消耗资源, 并将已消耗资源耗费价值归集起来。由于企业规模和作业状况的不同, 价值归集的范围也不同。大规模的企业生产流程复杂, 可划分多个作业中心, 又可以以不同作业中心为范围归集资源耗费。
2. 分析和确定作业。分析和确定作业, 是作业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它最终决定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能够详细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这一过程把企业活动分解为一个个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基本作业, 若干个具有相同性质的基本作业构成作业成本库。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动因, 即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方式和原因。
3. 将各资源库归集的价值结转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去。首先, 我们要判断各资源库归集的价值是有效还是无效的资源耗费价值。只有有效的资源耗费价值才分配计入各作业成本库, 无效的资源耗费如废品或停工损失等计入期间费用。当然, 结转分配的依据是资源动因, 即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它反映了资源耗用量与作业量的关系。然后, 我们把分配转入的各项资源价值相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价值。在分配过程中, 要区分不同情况:如果某项资源耗费可以从发生领域上分清某作业所耗, 可直接计入该作业成本库, 如提液作业直接发生的直接工资、修理费等;如果某项资源耗费从最初消耗上即呈混合形态, 则需要选择恰当的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到各作业, 如动力费, 一般按各作业实用电力度数分配。
4. 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成本。实施这一步骤先要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将非增值作业成本库的价值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增值作业成本库的价值按前述对作业的划分区别不同情况处理。共同消耗作业则需要以不同的作业动因作分配标准, 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成本。在这里, 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 也是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沟通的桥梁。
5. 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最终产品的成本计算单应分别不同产品开立, 并按作业种类设立成本项目, 汇集参与产品生产的各增值作业转入的价值, 各成本项目相加即可得出最终产品成本。
摘要:文章对石油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应用原则进行了分析, 并对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石油井下作业企业 篇4
2.1提升修井技术相关人员的作业水平
石油企业应该为修井技术相关人员安排定期的培训,这样一方面是保证修井技术相关人员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纠正,从而大幅度降低修井作业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石油工程安全部门还需要建立“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将具体的设施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单位或者个人身上,让他们各自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这样一方面是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认真负责地对待井下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因为人为原因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发生了安全事故,那么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从而更加迅速地发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这也为安全事故的解决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培训提升修井技术相关人员对修井作业的安全责任意识,只有修井技术相关人员充分地认识到修井作业过程中安全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井下修井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2.2加大对修井作业工艺技术程序的优化
在进行我国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工艺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修井程序过程进行优化,因为只有优化了修井程序才能进一步保证修井作业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修井过程中需要明确修井过程的实际目标,确定优化主题,收集与优化对象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并且分析确定这些优化对象之间的关联,最后根据实际的修井作业要求,将这些信息充分利用,从而制定出相关的施工技术方案。具体而言,需要根据井下修井作业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科学优化技术,从而大幅度提升修井作业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第一,石油工程安全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对井下修井作业设施设备实施24h不间断的动态监控,这样可以保证石油工程安全部门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引进现代科技建立自动报警系统,在关键设备处安装智能感应系统,一旦关键设备的参数出现异常,那么系统就可以自动预警,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及时地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排除效率大幅度提升。
2.3加大对修井设备的检修和管理工作
石油工程安全部门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油气储运设施,同时检修内容、检修时间、检修人员等都必须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够保证定期检修工作能够得以顺利的推行。在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详细地记录修井设备设施的相关数据信息,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证明检修工作确实被保质保量的完成,另一方面如果设施被检查出存在问题,那么记录的数据就可以作为安全问题分析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井控的工具和装置进行全面的优化能够促进对于油气层的控制,从而减少井下作业对地质层造成的污染。因为如果井下的油气层遭到破坏,将会阻碍井控的正常开展,还会制约油井的产油量。
3总结
综上所述,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工艺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加强对于修井设备设施的安全管控,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石油井下作业企业 篇5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石油企业,成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要想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生存下去, 企业必须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合理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 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石油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 优化了石油生产的流程,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经济效益, 更好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作业成本法在这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由国外研究开发的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以作业为核心, 以‘成本动因驱动理论’为基础内容, 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综合分析, 实现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从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着手, 通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降低企业生产消费成本来提升企业商品利润, 这种核心理念符合大部分企业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所以这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发展中有特殊优势。
2 石油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适应性分析
好的方法需要在好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的发展现状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能够充分体现出两者的适应性。
2.1 石油行业发展处于稳定阶段
油气资源的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节, 从石油勘探到石油处理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这其中的成本控制管理任务量很大, 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工艺流程为基础, 进行成本管理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管理优化设计, 石油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这中稳定的石油开采模式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石油产品的特殊性
石油企业开采的石油资源有着多方面用途, 在生产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石油产品, 这些产品应用在各行各业, 都是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来源, 作业成本法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 对石油产品的加工流程进行成本优化, 保证在低成本低能耗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类型的石油产品,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避免在产品加工阶段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费用消耗。
2.3 科学技术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石油企业的生产工艺得到不断优化, 这为石油企业内部成本优化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意味着随着科技的进步, 会对石油产品的生产流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作业成本法相互融合的深度逐渐加大, 近一步优化石油企业成本管理。
3 作业成本法在应用时的原则把握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应用在石油企业上要注重一定的原则, 更好的促进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升。
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以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为主要依据, 要求作业成本法在应用时符合石油企业的合理性, 从实际情况出发, 分析石油企业现阶段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优化资金使用途径, 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浪费现象。
精细化原则。要求作业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深入石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从细节出发, 进行精细化管理, 我们知道石油企业的生产流程复杂, 属于粗放型生产企业, 这就意味着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作业成本法应用时可从这些着手进行精细化管理, 切实满足成本管理上的要求。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将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整体化, 注重各个环节成本管理之间的相互联系, 将作业成本法同其它管理方法进行综合, 形成一种完善的成本管理模式, 同时也要注重成本管理人员的培养, 从技术、理念、经验上提升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确保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
4 作业成本法应用规划
首先要确定并详细了解石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这是作业成本法应用的首要环节, 对于石油生产这种复杂的工艺而言, 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 准确把握各个环节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研究。其次要合理把握各环节的资源消耗情况, 资源消耗是成本的主要来源之一, 要想做到成本控制就必须对资源消耗有清晰准确的了解和把握, 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进行资源消耗优化设计, 对各个环节的资源消耗进行优化, 进而实现成本优化管理。最后要进行外界因素影响分析, 对于影响石油生产成本的外界因素要有明确的了解, 各环节的影响因素有清晰的认识, 通过作业成本法合理安排预防措施, 降低外界因素对石油生产的影响。
5 结语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对石油企业成本管理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从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可知在石油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是可行的, 石油企业在应用时要注重在原则上进行把握, 确保作业成本法发挥出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暮霞.作业成本法在石油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v.2408:143-144.
试析石油系统井下作业工具的研究 篇6
一、石油系统常见生产工具介绍
1. 母锥介绍
母锥由接头和本体两个部分组成, 主要用于对柱状落物的造口和打捞, 其外形呈长锥形。母锥的打捞原理则是在打捞螺纹的扭矩以及钻压作用下, 通过吃入落物来进行造口打捞[1]。
使用方法:施工之前要做好地面矛杆尺寸以及卡瓦上滑动灵活性的检查, 确保矛杆尺寸的合理性以及卡瓦的灵活性达到标准;且当母锥下到鱼顶上部1~2m时, 开泵冲洗, 及时测得泵压和悬重, 再继柱续下放管, 当悬重明显下降时观察捧鱼方入和入鱼方入变化。然后上提管柱, 如果悬重增加, 则表明此次捞获成功。母锥倒扣时则将其提升至额定的负荷再增加10~20KN。
2. 公锥介绍
公锥属于一种专业的常用修井打捞工具, 主要是从有孔落物内孔实施造扣打捞。公锥的整体结构为长锥形, 由两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分接头与打捞丝扣。通常当公锥落入到打捞物内孔中, 会给予适当的钻压, 然后对钻具进行转动迫使打捞螺纹受到挤压从而吃入到落鱼内壁, 以实现造扣, 然后在其可以承受的扭矩和拉力中将其进行上提或者倒扣出部分落物或全部落物[2]。
使用方法:当工具下落到鱼顶上方1~2m时, 应该打开泵进行冲洗, 同时还要规范的将工具下放到鱼顶, 并严密的观察泵压的变化, 如果在操作中发现泵压快速上升, 指重表悬重快速的降低, 那么就表明公锥已经下放到了鱼腔中, 接下来就应该进行造扣打捞工作, 如果泵压并没有大变化, 而悬重在慢慢的降低, 这就说明公锥没有进入到鱼腔中, 而是进入到了鱼腔外壁套管环形空间内, 这时应该上提钻柱, 并进行适当的旋转, 然后重对鱼腔, 直到出现泵压上升和悬重下降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加压造扣和打捞工作。
3. 液压防喷盒子
液压防喷盒子主要用途是进行油井石油抽吸作业以及井口密封。因为液压防喷盒子可以有效的防止原油、酸液等喷出, 为工人安全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营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使用方法:当使用液压防喷盒子时, 用手压泵产生压力来控制液压管线, 使得控制阀全面的传输到防喷盒子中, 从而推动活塞, 确保密封胶筒形成多级收缩, 另外还要密封好钢丝绳和防喷盒体。当钢丝绳下放的过程中用手压泵来及时回油, 使得活塞复位, 同时使得密封胶筒松懈, 并使内孔扩大。
4. 卡瓦压缩式封隔器介绍
卡瓦压缩式封隔器能够有效的防止油管柱轴向移动, 它主要依靠的是下放一定管柱重力的坐封封隔器, 压缩胶筒, 增加直径, 套环行空间、封隔油, 能够在卡堵水、分层试油和浅层酸化压裂中进行使用, 卡瓦压缩式封隔器与丢手间进行配合能够实现无管柱封层。在封隔器下井过程中, 滑动销钉留在短轨道内, 卡瓦上行程被限制, 无法和锥体形成良好的接触, 也就无法实现坐封。这时, 扶正器摩擦块会受到一个弹力作用, 并与套管内壁产生一个摩擦力, 然后管串和扶正器共同运行, 让滑动销钉能够保持在短轨道内[3]。当位置问题解决后, 上提管串, 预留合适的距离, 使滑动销钉进入到长轨道内, 然后将管串下放, 迫使卡瓦打开, 让套管内部和卡瓦进行咬合, 从而实现封隔器的支撑。当管柱的压力达到满足值时, 锥体剪钉随之被剪断, 再将椎体上提压迫胶筒, 扩径约7~10吨, 整个封隔器坐封工作完成。解封时, 将管柱上提, 胶筒失去压迫力缩径, 管柱上行会带动椎体与卡瓦脱离, 支撑解除, 解封完成。
二、提升井下石油作业的安全对策
1. 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石油系统井下作业过程中, 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这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力度, 促进其预防安全性问题的意识提升。对于石油工人要做好安全劳动保护, 尤其是劳动卫生、劳动安全、劳作时间以及休假上给予更多的保护支持。因此提升石油工人井下作业应注重意识培养, 落实保护措施。
2. 落实安全责任制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努力加强石油工人的安全保护是当前的历史性任务。保障石油系统井下的安全作业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需要将安全责任制落实到实处, 切实有效的通过安全责任机制保护石油工人的井下作业安全, 这值得我们不断努力[4]。因此,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井下工具的具体使用基本操作作为安全责任建设的一部分内容, 不断提高对事故的重视。
总结语
随着社会针对井下作业施工的相关研究日益加强, 如何实现安全性作业仍然是当前生产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井下石油工具进行介绍, 研究了不同石油工具的组成以及使用情况, 为我们在日常操作中规范使用工具提供帮助, 切实有效的提升了工具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贺一.石油系统井下作业常见工具操作方法分析与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 03:245.
[2]韩虎成.浅谈石油系统井下作业工具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 08:142-143+120.
[3]李逵.石油系统井下作业常见工具操作方法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13:227.
石油井下作业企业 篇7
1 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的建立
石油井下作业涉及修井、作业、压裂三大作业板块, 井下作业风险大, 井喷事故时有发生。建立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 可以起到预防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的作用。目前, 对于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的预警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单一指标法, 另一种方法是风险定义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都无法有效防范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具体说来, 在单一指标法方面, 运用单一指标法进行石油井下作业风险预警, 是依照地层压力系数指标定义风险高低, 比较简单, 便于实施。但由于整个系统的复杂性、统一性和多因素性, 运用单一的指标法进行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 会导致高估或低估事故风险, 因此缺乏准确性。在风险定义法方面, 就风险定义法的定义而言, 风险定义法是指利用事故发生频率和事故严重程度的乘积来判断风险的大小。和单一指标法相比, 风险定义法综合考虑了整个系统的复杂性, 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由于井喷事故的频率和严重度没有赋予严格的定量分级, 在进行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判断的时候, 主观的评估下会产生误差;二是在风险评估等级标准方面, 对井喷风险的最终结果也没有一个公认的风险评估等级标准。
建立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可以弥补原有分级方法的不足。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具有13个指标, 避免了由于指标因素单一而影响分级结果的准确性;其次, 对每个指标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使评价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是现场得以应用的有利保障;再次, 风险预警等级标准的确定使最终的结果避免了主观臆断。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的建立, 从风险概念出发, 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得到13个评估指标, 包括事故频率指标7个, 事故严重度指标4个, 另外, 为了考察企业的控制风险能力以及减少事故损失的能力, 单独考虑了监测与控制措施, 具体指标见表1。
2 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的应用
井喷的发生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将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应用在石油井下作业中, 可以使井喷事故防患于未然, 对于减少石油井下作业井喷事故的发生和提高石油井下作业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 应结合企业实际, 根据风险原理, 预先得到风险等级, 实现预警、预控的目的。在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的应用中, 不仅包括了井喷的固有风险, 还考虑了监测与控制措施。根据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 对于高风险井企业就要进行高投入, 对于低风险井企业可以适当地进行低投入。石油企业面对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针对高风险因素, 应及时进行整改, 加强安全措施。不难看出, 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强, 不同风险等级的开采井应实施不同的安全措施, 通过对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的预警, 以确保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钟仕林, 张鹏.油气管道风险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山西建筑.2008, (36)
[2]段志雁, 安亚娜.油田开采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科技和产业.2011, (07)
[3]赵婧余.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钻井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 (02)
[4]宋本岭, 夏从亚, 王振平.钻井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模型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7, (03)
[5]赵东, 王震, 赵林, 刘明明.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分级与排序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01)
石油井下作业企业 篇8
油田属于爆炸、火灾高发区域, 油田井下作业作为整个石油生产作业中最具危险性的岗位, 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造成井下的工作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做好安全施工防范工作, 避免违规操作、禁止危险作业, 从各个方面消除安全隐患。分析石油井下作业的现状以及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对策, 对降低井下作业的风险系数, 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实现井下作业安全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缺乏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的淡漠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企业方面, 管理人员无视安全作业的重要性, 一味追求产量与业绩。在安全资金投入方面十分不到位, 使得井下安全设备以及工作人员安全设施缺乏, 安全帽、安全带发放不足;存在不规范操作作业现象, 忽略对安全设施的维护, 甚至将安全设备用于其它用途, 无法发挥其自身作用。工作人员方面,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麻痹大意、侥幸等心理, 对于发现的不安全作业以及违规操作行为视而不见, 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这些都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2 缺乏专职的安全员
专职安全员是专门负责井下安全作业的检查、监督的工作人员, 对作业现场的安全作业起到监督检查作用。由于专职安全员不参与生产工作, 许多企业为降低成本投入往往没有设置该职位。导致井下作业得不到安全保障。有些企业虽然进行安全员的设置, 但往往都是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兼职设置, 这类兼职安全员没有经过培训, 无法专业进行作业现场的安全作业监督检查工作。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缺乏全面的安全培训
缺乏安全培训是石油企业不重视安全作业的最常见的表现。由于国家部门的相关规定, 石油企业制定了许多井下作业安全操作规范以及法规, 却没有全面系统的进行员工作业安全培训, 有些企业将安全培训过程一再简化, 甚至不进行安全施工培训, 直接让新员工进入工地作业。工作人员对于许多安全操作规范以及法规无法进行全面了解, 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且安全意识淡漠, 这些都直接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2.4 缺乏到位的安全管理
目前, 我国许多石油井下作业存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现有的安全管理无法满足实际的作业工作需求, 此外, 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本末倒置, 并没有以人员安全放在首位,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安全作业, 经常出现无视警告、忽略不安全因素、违规操作等现象。安全管理工作名存实亡, 无法起到真正的安全管理作用, 导致井下作业安全事故不断。
3 安全对策
首先, 加大安全投入, 强化员工安全作业意识。安全设备是井下安全作业的硬件保障, 企业应加大安全投入, 购置发放足够的安全设备, 在硬件上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 并且强化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强化员工安全作业意识, 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 指导员工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 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反复强调各个作业环节的安全防范以及注意事项。制定正确的工作时间制度, 坚决禁止疲劳上岗作业。
其次, 优化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详细记录下井作业情况, 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了解更多信息, 也为企业从法律角度提供可靠的依据[1]。成立专门的井下作业安全管理部门, 明确各管理层的安全责任, 强化安全管理人员保护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年度预算要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等相关安全资金的预算充足, 避免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企业劳动力的安全是企业安全经营与生产的提前条件, 在进行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 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2], 将人员安全放在安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模式的革新, 将井下作业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 用激励型的管理理念取代被迫型的管理理念, 使全体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安全防防护工作中来。
H S E是集健康、安全、环境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 主要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生产作业安全预防管理[3]。然而, HSE管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管理方式、人员素质等原因, 许多企业的HSE管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甚至反而制约的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 改善管理方式。一切以预防为中心, 标本兼治, 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提高识别安全事故风险识别能力, 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将安全事故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在处理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事件时, 以人员安全为首位, 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处理安全事故后, 必须总结经验教训, 消除作业现场类似的安全隐患, 避免出现类似安全事故。此外, 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的素质水平。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HSE管理水平的高低, 因此, 必须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 对各个岗位展开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使每位员工都能够达到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总之,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HSE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出安全管理的巨大功效, 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最后, 加强监管力度, 实现标准化作业。国家十分重视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安全工作, 出台了许多针对安全生产的政策, 为加强了安全监管, 提出了标准化作业要求[4]。标准化作业的推行从根本上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 是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落实企业安全责任, 促使企业建立安全管理机制, 进行标准化作业管理, 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实现全员安全控制, 有效预防控制安全事故, 实现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4 结束语
生产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是人民利益的具体保证。然而, 石油化工生产尤其是井下作业存在着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与员工缺乏安全意识等许多问题, 井下作业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安全事故频发, 直接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 影响企业发展。因此, 企业必须加大投入,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 优化安全管理模式, 完善HSE综合管理体系, 加强监管力度, 实现标准化作业。从各个方面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受现场设施、施工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石油井下作业生产程序十分复杂, 属于高风险作业。本文通过分析造成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 为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研究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关键词:石油钻井,井下作业,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路利钦, 梁栋林, 朱国富.浅论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安全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08 (05) :960-965.[1]路利钦, 梁栋林, 朱国富.浅论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安全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08 (05) :960-965.
[2]张丽华.石油企业安全培训效果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1, 22 (01) :354-359.[2]张丽华.石油企业安全培训效果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1, 22 (01) :354-359.
[3]高明.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7 (02) :256-261[3]高明.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7 (02) :256-261
石油井下作业企业 篇9
油田井下作业条件差、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多, 面临安全考验较大。因此, 在工具操作上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并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 结合实际对操作方法进行改进, 以确保工作效率和人员安全。
1 加强石油系统井下作业工具操作管理的重要性
井下作业是石油开采工作重要的环节, 由于其工作环境、技术的特殊性, 井下作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员流动性大。目前石油系统井下作业人员来源和结构较为复杂, 而且流动性较大, 工作岗位固定性差, 导致技术培训开展效果不理想, 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整体水平较低。二是管理难度大。井下作业人员分布于各个工位, 较为分散, 管理制度的落实与监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外, 井下作业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 气候条件、作业工具、井下地质构造等因素都会影响作业时间与作业效率。三是安全要求高。由于特殊的作业条件具有诸多不可预料、不可控制的特点, 因此井下作业风险较高, 因此对安全生产制度设施及操作规程的要求特别高。基于这些特点, 加强井下作业工具操作管理十分重要, 在购置和配备使用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安全可靠。所用工具一定是有资质的正规企业生产, 而且经过严格检测, 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二是便于维护。井下作业工具使用时间一般较长, 而且受作业环境影响, 较易被污染和损伤, 因此工具要便于拆卸和安装, 故障维修也应易于操作。三是因地制宜。配备工具要充分考虑作业地区气候环境、作业地地貌地质特点、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特点, 找到最佳结合点, 确保作业效率。
2 常用工具及使用操作方法
2.1 公锥
公锥为长锥形, 其结构主要由打捞丝线扣及分接头组成。公锥是石油系统井下作业常用的打捞工具, 利用公锥, 可以对有孔落物通过内孔造扣处理, 实现打捞。在利用公锥实施打捞作业时, 作业过程为:首先找到落物, 进入内孔, 对落物进行钻压;其次, 开动钻具, 深入落物内壁, 实现造扣。之后, 对造扣承载能力进行测试, 在确保承载能力的情况下, 对落物予以上提, 打捞作业完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当公锥下放到鱼顶上部1 至2 米位置时, 须开泵清洗, 清洗后再继续下放到鱼顶部位。要时刻注意泵压指标的变动, 当泵压明显升高并出现悬垂下降的情况, 证明公锥已经进入鱼腔内部, 可进行打捞。如果出现相反情况, 则需要重对鱼腔并将钻柱上提。
2.2 母锥
母锥与公锥形状相似, 主要用途对钻杆、油管等柱状落物外壁进行打捞。其作用原理为通过打捞螺纹进入落物外壁, 实现造扣并进行打捞。使用母锥的过程为:首先, 认真检查地面矛杆和卡瓦, 确保卡瓦的灵活性达到标准。当母锥下入到鱼顶上部1 至2 米时, 须开泵清洗, 同时观测泵压和悬重, 继续下放至悬重明显下降, 然后上提管柱, 再对悬垂进行观测, 如果明显增加, 说明实现捞获。操作中需注意, 母锥倒扣过程中, 上提至设计负荷, 再增加10 至20KN。
2.3 液压防喷盒
液压防喷盒是一种密封工具, 在石油系统石油井下作业中常被使用, 其作用是在试油作业或抽汲作业中, 对钢丝绳和进口进行密封。利用该工具, 一方面可以防止原油、水等液体喷出, 避免石油系统作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操作程序为, 使用手压泵, 将压力油输送到喷盒, 进而推动活塞, 使密封胶筒产生径向收缩, 达到密封钢丝绳的目的。钢丝绳下放时, 需利用手压油使压力油回流, 让活塞复位, 当密封胶筒松开后, 可将钢丝绳下放。
2.4 卡瓦压缩式封隔器
卡瓦压缩式封隔器的作用是避免油管轴向移动。其原理是通过对胶筒予以压缩, 增大其直径, 封隔油、套环行空间, 并与丢手筒配合, 实现无管柱封层, 多用于分层试油、卡堵水和浅层酸化压裂中。下放封隔器时, 由于滑动销钉留在短轨道内, 限制了卡瓦上行, 不能和锥体接触。因此, 扶正器摩擦块受到强力作用, 并和内壁之间产生摩擦力, 从而使扶正器和管串共同运行, 使滑动销钉保留在短轨道以内。然后上提管串, 让滑动销钉进入到长轨道以内, 再下放管串, 卡瓦打开, 此时卡瓦和套管内部咬合, 封隔器得到支撑。
2.5 新型打捞工具
新型打捞工打捞颈为圆柱体, 打捞颈上部有外螺纹连接体, 下部有圆柱连接体, 和打捞筒上部相接。打捞筒有中心孔, 由喇叭口和锥孔组成, 锥孔内有压缩弹簧和打捞片。此工具结构简单, 操作简易, 可打捞落物种类多。使用此工具进行作业时, 连接上接头和捞爪, 捞爪为筒状, 筒体上部有轴向螺旋。使用这种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且对管柱密封性要求不高, 避免了因漏油而导致的失败。同时, 丢手筒可以反复使用, 降低了成本。
3 结语
综上所述, 应充分认识规范操作井下作业工具的重要性, 把握石油系统井下作业特点与规律, 对公锥、母锥、液压防喷盒等常用工作要了解其特点特性, 熟练掌握其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 实现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艳伟, 张延开, 白永占.石油系统井下作业工具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11) :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