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

2024-06-17

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通用7篇)

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 篇1

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

一、境内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审批程序概述

在通常情况下,中国企业投资者必须获得至少三个政府部门的登记或核准,分别是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商务主管部门(“商务部”)、外汇管理部门(“外管局”)其职权和管理事项分别为:

1、发改委,负责规划、监管和协调中国经济发展和行业政策,主管对外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

2、商务部(厅),负责具体境外投资事项审批或核准,并发放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证书;

3、外管局,负责对境外投资的外汇登记及备案。

二、具体审批流程及要点

(一)境外投资立项审批(发改委)

1、审批权限(1)核准

依照现行规定,根据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的不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主管机关为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具体权限划分如下:

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不分限额,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其中,中方投资额20亿美元及以上,并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核准。

敏感国家和地区包括:未建交和受国际制裁的国家,发生战争、内乱等国家和地区。

敏感行业包括:基础电信运营,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大规模土地开发,输电干线、电网,新闻传媒等行业。

(2)备案

除上述之外的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其中,中央管理企业实施的境外投资项目、地方企业实施的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及以上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地方企业实施的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以下境外投资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2、项目信息报告

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投资主体在对外开展实质性工作之前,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信息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收到项目信息报告后,对符合国家境外投资政策的项目,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确认函。项目信息报告格式文本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

3、核准和备案程序及条件(1)核准程序及条件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核准的境外投资项目,地方企业直接向所在地的省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由省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管理企业由集团公司或总公司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申请报告。

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的项目申请报告主要包括项目名称、投资主体情况、项目必要性分析、背景及投资环境情况、项目实施内容、投融资方案、风险分析等内容。项目申请报告示范大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

项目申请报告应附以下附件: a.公司董事会决议或相关的出资决议;

b.投资主体及外方资产、经营和资信情况的文件; c.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

d.以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权益出资的,按资产权益的评估价值或公允价值核定出资额,并应提交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有权机构的确认函,或其他可证明有关资产权益价值的第三方文件;

e.投标、并购或合资合作项目,应提交中外方签署的意向书或框架协议等文件。对于项目申请报告及附件不齐全或内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予以补正。

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函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受理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对于符合核准条件的境外投资项目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准,或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核准。如20个工作日不能做出核准决定或提出审核意见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批准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报单位。

前款规定的核准期限,不包括委托咨询机构评估的时间。

(2)备案程序及条件

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项目,地方企业应填报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并附有关附件,直接提交所在地的省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由省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管理企业由集团公司或总公司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备案申请表及有关附件。

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格式文本及附件要求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对于备案申请表及附件不齐全或内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予以补正。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受理备案申请表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备案条件的境外投资项目出具备案通知书。对不予备案的境外投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书面决定的方式通知申报单位并说明理由,投资主体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二)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审批(商务部(厅))

1、审批权限(1)核准

企业境外投资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实行核准管理。实行核准管理的国家是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建交的国家、受联合国制裁的国家。必要时,商务部可另行公布其他实行核准管理的国家和地区的名单。

实行核准管理的行业是指涉及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限制出口的产品和技术的行业、影响一国(地区)以上利益的行业。

(2)备案

企业其他情形的境外投资,实行备案管理。

2、备案和核准程序及条件(1)备案程序及条件

对属于备案情形的境外投资,中央企业报商务部备案;地方企业报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通过“管理系统”按要求填写并打印《境外投资备案表》(以下简称《备案表》,样式见附件2),加盖印章后,连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分别报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备案表》填写如实、完整、符合法定形式,且企业在《备案表》中声明其境外投资无本办法第四条所列情形的,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备案表》 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并颁发《证书》。企业不如实、完整填报《备案表》的,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不予备案。

(2)核准程序及条件

对属于核准情形的境外投资,中央企业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地方企业通过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企业申请境外投资核准需提交以下材料:

a.申请书,主要包括投资主体情况、境外企业名称、股权结构、投资金额、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投资资金来源、投资具体内容等;

b.《境外投资申请表》(样式见附件3),企业应当通过“管理系统”按要求填写打印,并加盖印章;

c.境外投资相关合同或协议;

d.有关部门对境外投资所涉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限制出口的产品或技术准予出口的材料;

e.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核准境外投资应当征求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意见。涉及中央企业的,由商务部征求意见;涉及地方企业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商 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提供投资事项基本情况等相关信息。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应当自接到征求意见要求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回复。

商务部应当在受理中央企业核准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包含征求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意见的时间)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商务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中央企业按照商务部的要求提交全 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商务部应当受理该申请。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地方企业核准申请后对申请是否涉及本办法第四条所列情形进行初步审查,并在15个工作日内(包含征求驻外使(领)馆(经商处 室)意见的时间)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商务部。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企业需 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地方企业按照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受理 该申请。商务部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初步审查意见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

3.两个以上企业共同开展境外投资的审批

两个以上企业共同开展境外投资的,应当由相对大股东在征求其他投资方书面同意后办理备案或申请核准。如果各方持股比例相等,应当协商后由一方办理备案或申请 核准。如投资方不属同一行政区域,负责办理备案或核准的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或核准结果告知其他投资方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

(三)外汇登记及资金汇出(外管局)

1、外汇登记申请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获得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持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 a.书面申请并填写《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b.外汇资金来源情况的说明材料;

c.境内机构有效的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证明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d.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对该项投资的核准文件或证书; e.如果发生前期费用汇出的,提供相关说明文件及汇出凭证; f.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外汇局审核上述材料无误后,在相关业务系统中登记有关情况,并向境内机构颁发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境内机构应凭其办理境外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收支业务。

多个境内机构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由境内机构所在地外汇局分别向相关境内机构颁发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并在相关业务系统中登记有关情况。

2、前期费用汇出

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是指境内机构在境外投资设立项目或企业前,需要向境外支付的与境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

a.收购境外企业股权或境外资产权益,按项目所在地法律规定或出让方要求需缴纳的保证金;

b.在境外项目招投标过程中,需支付的投标保证金;

c.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前,进行市场调查、租用办公场地和设备、聘用人员,以及聘请境外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所需的费用。

境内机构向境外汇出的前期费用,一般不得超过境内机构已向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申请的境外直接投资总额(以下简称境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5%(含),并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

a.书面申请(包括境外直接投资总额、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以及所需前期费用金额、用途和资金来源说明等);

b.境内机构有效的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证明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c.境内机构参与投标、并购或合资合作项目的相关文件(包括中外方签署的意向书、备忘录或框架协议等); d.境内机构已向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报送的书面申请; e.境内机构出具的前期费用使用书面承诺函; f.外汇局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对于汇出的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确需超过境外直接投资总额15%的,境内机构应当持上述材料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含外汇管理部)提出申请。

外汇指定银行凭外汇局出具的核准件为境内机构办理购付汇手续,并及时向外汇局反馈有关信息。

3、资金汇出

境内机构应凭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文件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手续。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真实性审核后为其办理。

外汇指定银行为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的累计金额,不得超过该境内机构事先已外汇局在相关业务系统中登记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总额。

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 篇2

(一) 以“内保外贷”方式进行融资。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境内银行直接向香港银行出具保函;二是境内银行向香港银行开具备用信用证;三是境内企业对香港企业提供担保。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 目前第三种形式越来越普遍。操作方式为:境内企业将一笔人民币资金以定期存款方式押给内地银行, 内地银行以此金额向海外开出一张人民币备付信用证 (或保函) , 担保海外的公司向境外银行融资人民币或外币。

(二) 通过“全球统一授信”以出口项下人民币协议付款融资。

该类业务主要以中国银行为主。中行有一个“全球统一授信”办法, 即境内中行对境内企业的授信通过授信切割方式把授信额度转移到境外中行, 境外中行可以凭此授信向境内企业发放贷款。

(三) 以人民币外债方式融资。

随着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日益充盈, 在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尚未疏通的背景下, 离岸人民币资金借贷成本较为低廉, 吸引境内有条件的企业以人民币外债形式进行跨境融资。

(四) 超远期人民币信用证融资。

由于没有时间、金额、外债指标限制, 境内企业通过境内银行向香港公司开具大额、超远期 (半年甚至一年期以上) 人民币信用证, 香港公司凭此信用证向香港的银行续作贸易融资。

二、资金调回方式

(一) 通过贸易货款回流。

境内外关联企业可以通过抬高出口价格、压低进口价格等定价转移方式, 将资金回流境内, 实现资金的往来。

(二) 通过“转口贸易”方式流入。

转口贸易两头在外, 银行凭贸易合同收付, 境外关联企业获得本外币资金后, 再与境内企业发生转口贸易, 存在将境外资金调入境内并结汇成人民币的可能。结汇后的人民币再次以定期存款的方式押给银行, 再开出人民币备付信用证海外融资, 如此反复循环, 企业就可以杠杆式套取资金。

(三) 以资本项目方式流入。

境内公司如果是外商投资企业, 在投注差范围内, 可以以借用“外债”方式将资金调回境内。投资款也有可能回流, 境外企业获得资金后, 可以改头换面、多次划转, 通过在境内投资项目的名义, 以投资款的形式回流。

(四) 通过个人账户回流。

境外企业获得人民币资金后, 通过小额、多次、分拆方式将人民币汇回境内个人账户, 从而实现回流。

三、境外融资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 人民币跨境流动方面。

外汇局不允许企业单独以境外贸易融资款的名义流入外汇, 以货物贸易出口项下名义流入的外汇要全部进入待核查账户, 只有在拥有出口可收汇额度内银行才可以办理结汇, 转口贸易项下流入的外汇也要全部进入待核查账户, 只有在该笔转口贸易项下付汇全部付清后才能办理流入外汇的结汇, 而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均没有这些要求, 此外, 银行开立90天以上进口外汇远期信用证列入外汇局外债指标管理, 而开立人民币信用证不列入银行外债指标管理。

(二) “转口贸易”方面。

转口贸易最大的监管难点是贸易真实性。企业能提供的基本上就是贸易合同, 其他单证的真实性、一致性很难判断。现在转口贸易资金流入基本采用人民币形式。正因为监管难, 转口贸易已成为境外资金流入的最大漏洞。

(三) 资本项目管理方面。

目前, 外商投资企业如果有投注差, 是可以以外债形式借用资金的。如果以人民币形式流入则更方便, 人民币外债直接进入公司普通账户, 使用基本没有监管和限制。

四、对策建议

(一) 统一本外币跨境交易监管步调。

信用证业务、对外担保业务等应统一监管步调, 相应的政策法规应加快完善, 本外币业务一并监管。

(二) 建立境内进出口企业境外关联公司报备制度。

目前境内进出口企业在香港、新加坡、BVI等地设立公司, 将原来的“二点贸易”变为了“三点贸易”, 增加了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但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监管带来了难度。因此, 有必要建立境外关联公司报备制度, 加强监测。

(三) 尽快推进货物贸易进出口改革。

将贸易信贷系统单独管理改革为以贸易为背景的一体化主体管理。统一从企业的出口收汇情况管理预收货款比率, 统一将预收货款纳入待核查账户, 一旦发现问题, 可以将企业纳入关注企业, 统一阻断资金流入渠道。

(四) 转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收入实行“专户管理、支后使用”。

即转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收入先入人民币专户, 凭对应的贸易合同、实际支付凭证等资料向银行提出转出申请, 银行审核通过后再把资金划转至企业普通账户。没有实际支付的转口贸易收入不得使用。

(五) 人民币外债实行“专户管理, 受托支付”。

即人民币外债提款后先存入人民币外债专用账户, 银行根据借款人的使用申请和支付委托, 将人民币外债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手。建议统一境内银行开立进口人民币和外币信用证的外债管理政策, 将境内银行开立的90天以上人民币信用证纳入银行外债指标。

摘要:今年以来, 在国内货币政策日益趋紧、境内融资成本不断走高的背景下, 辖内企业或其子公司境外融资需求愈发强烈。本文对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方式及资金调回方式进行总结归纳, 进而提出目前外汇管理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境外融资,方式,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徐永, 热钱寄生境外募资回调路漫漫[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11/01.

[2]靖立坤, 松绑对外担保拓宽融资空间[J], 中国外汇, 2010/23

[3]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课题组, 跨境人民币融资问题研究[J], 上海金融, 2011/03

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 篇3

摘 要:当前我国个人参与跨境经济交往的活动日益增多,境内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意愿日趋强烈。但受到当前国内个人境外投资政策的限制,变相境外直接投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个人跨境资金交易游离于外汇监管之外,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本文就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

一、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的政策现状

(一)相关的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对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做出了概括性规定,《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作出了具体的限额及其他规定。2014年7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4]37号)发布实施,虽然扩大了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管理的全面放开,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仍需按照2007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二)个人境外投资的意向

个人境外投资意愿强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手中已有部分闲置资金需要通过新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一旦放开个人境外投资限制,将有六成以上的居民有境外投资的意愿。另外,尽管我国个人境外投资尚未完全开放,但民间个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悄然出境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民间个人境外实体投资实际上已成为资本“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其投资形式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了个人资本输出的规模、方向、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个人资本正由小额向大额,由单一输出向双向流动,由零散向集中转化。

二、个人非正规渠道境外投资的方式

个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限制迫使一部分境内居民通过非正规渠道或非正规形式实现资金的跨境流动,据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应对方式:

(一)利用境内个人购汇年度总额政策分拆购汇

境内个人境外实体投资属于直接投资范畴,应办理资本项目下购付汇核准手续,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个人年度总额内的结汇和购汇,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境内个人往往利用年度购汇总额政策采取多人分拆方式进行购付汇,以境外邮购、留学、旅游等名义陆续出境。

(二)采用民间融资方式

其做法是个人境外投资者向境内的亲戚、朋友支付人民币,再由境外的人员将等值人民币的外汇直接支付给境外有关收款人,此种融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投资资金出境、部分投资收益汇回国内的问题。

(三)选择境外地下钱庄操作

由于个人投资者在资本项下结售汇的操作难度大,相比之下通过境外地下钱庄渠道汇兑资金,虽风险高、成本高,但方便快捷。不少个人境外投资者选择地下钱庄进行操作。

(四)直接携带现钞出入境

由于现行法规规定境内居民个人携带等值2000美元以下的外币现钞出境不需申报,因此,有需求境外投资的个人利用其亲戚朋友,由其自行携带2000美元以下外币现钞出境,几个人自行携带的累计资金足以实现在香港等地设立公司。

三、个人非正规渠道境外投资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一)个人非正规渠道境外投资的风险

一是政策风险。当前个人境外投资的资本输出及资本收益返回主要是通过非正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都涉及变相套汇或逃汇,一旦被发现,将面临行政处罚;二是信用风险。个人境外投资流出以及投资收益返回大量通过地下钱庄,极易面临“地下钱庄”自身的信用风险以及“地下钱庄”被查处而产生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三是经营风险。虽然大部分个人境外投资者在境外办理了营业执照,受所在国法律保护,但由于未获得我国法律认可,实际上处于“半合法状态”,使得个人境外投资者在被投资国的国民待遇地位难以得到保障,权益被侵犯事件时有发生。

(二)个人非正规渠道境外投资的负面影响

一是无法对个人境外投资总量及境外投资品种或类别等情况进行监测,也就难以测算个人境外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程度。二是个人境外行为难以通过正常途径得到反映,影响了国际收支报表信息的准确性。目前,个人境外投资采取了非正规形式,更多地反映在经常项目的非贸易结售汇,而并非资本项目的个人结汇,掩盖了资金跨境流动的真实背景。三是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受利益导向“驱使”,个人为实现境外直接投资,在国际收支申报时有意隐瞒其投资类交易的事实,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使外汇局无法准确把握资本类交易的规模。

四、政策建议

(一)适当放宽境内个人境外投资政策限制

可将等值50万人民币的审批权限下放到中心支局,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同时,适当提高一次性汇出的金额上限并减少甚至取消多次汇出的限制,提高个人外汇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对个人外汇管理政策的宣传力度

重点加强对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的宣传和解释力度,提高社会对外汇管理法规的认知度,增强涉汇主体守法意识。密切关注境内个人的境外投资动向,必要时以官方名义进行风险提示,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三)加强对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风险管理

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 篇4

【颁布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 【颁布日期】2009.07.13 【实施日期】2009.08.01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境外投资企业外汇管理类 【文号】汇发(2009)30号 【题注】 【正文】

为贯彻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促进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对跨境资本流动实行均衡管理,维护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予以发布。《规定》自二OO九年八月一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辖内各分支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应及时转发所辖分支机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和便利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规范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境外直接投资是指境内机构经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通过设立(独资、合资、合作)、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或取得既有企业或项目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对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外汇收支、外汇登记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境内机构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符合规定的国内外汇贷款、人民币购汇或实物、无形资产及经外汇局核准的其他外汇资产来源等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也可留存境外用于其境外直接投资。

上款所称自有外汇资金包括: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账户等账户内的外汇资金。

第五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可以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和境外直接投资情况,对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范围、管理方式及其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留存境外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第二章 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和资金汇出

第六条 外汇局对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及其形成的资产、相关权益实行外汇登记及备案制度。

境内机构在向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时,应说明其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情况。

第七条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获得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持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

(一)书面申请并填写《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二)外汇资金来源情况的说明材料;

(三)境内机构有效的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证明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四)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对该项投资的核准文件或证书;

(五)如果发生前期费用汇出的,提供相关说明文件及汇出凭证;

(六)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外汇局审核上述材料无误后,在相关业务系统中登记有关情况,并向境内机构颁发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境内机构应凭其办理境外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收支业务。

多个境内机构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由境内机构所在地外汇局分别向相关境内机构颁发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并在相关业务系统中登记有关情况。

第八条 境内机构应凭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文件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手续。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真实性审核后为其办理。

外汇指定银行为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的累计金额,不得超过该境内机构事先已经外汇局在相关业务系统中登记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总额。

第九条 境内机构应在如下情况发生之日起60天内,持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及相关真实性证明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变更或备案手续:

(一)境内机构将其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以及其所投资境外企业减资、转股、清算等所得资本项下外汇收入留存境外,用于设立、并购或参股未登记的境外企业的,应就上述直接投资活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二)已登记境外企业发生名称、经营期限、合资合作伙伴及合资合作方式等基本信息变更,或发生增资、减资、股权转让或置换、合并或分立等情况,境内机构应就上述变更情况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变更手续;

(三)已登记境外企业发生长期股权或债权投资、对外担保等不涉及资本变动的重大事项的,境内机构应就上述重大事项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备案手续。

第十条 境内机构持有的境外企业股权因转股、破产、解散、清算、经营期满等原因注销的,境内机构应在取得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相关证明材料之日起60天内,凭相关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注销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境内机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规定,向境外直接投资企业提供商业贷款或融资性对外担保。

第十二条 境内机构在外汇管制国家或地区投资的,可按规定在其他非外汇管制国家或地区开立专用外汇账户,用于与该项投资相关外汇资金的收付。第三章 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汇出

第十三条 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是指境内机构在境外投资设立项目或企业前,需要向境外支付的与境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

(一)收购境外企业股权或境外资产权益,按项目所在地法律规定或出让方要求需缴纳的保证金;

(二)在境外项目招投标过程中,需支付的投标保证金;

(三)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前,进行市场调查、租用办公场地和设备、聘用人员,以及聘请境外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所需的费用。

第十四条 境内机构向境外汇出的前期费用,一般不得超过境内机构已向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申请的境外直接投资总额(以下简称境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5%(含),并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

(一)书面申请(包括境外直接投资总额、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以及所需前期费用金额、用途和资金来源说明等);

(二)境内机构有效的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证明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境内机构参与投标、并购或合资合作项目的相关文件(包括中外方签署的意向书、备忘录或框架协议等);

(四)境内机构已向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报送的书面申请;

(五)境内机构出具的前期费用使用书面承诺函;

(六)外汇局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对于汇出的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确需超过境外直接投资总额15%的,境内机构应当持上述材料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含外汇管理部)提出申请。

外汇指定银行凭外汇局出具的核准件为境内机构办理购付汇手续,并及时向外汇局反馈有关信息。

第十五条 境内机构已汇出境外的前期费用,应列入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总额。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时,应扣减已汇出的前期费用金额。

第十六条 境内机构自汇出前期费用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完成境外直接投资项目核准程序的,应将境外账户剩余资金调回原汇出资金的境内外汇账户。所汇回的外汇资金如属人民币购汇的,可持原购汇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

所在地外汇局负责监督境内机构调回剩余的前期费用。如确因前期工作需要,经原作出核准的外汇局核准,上述6个月的期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第四章 境外直接投资项下资金汇入及结汇

第十七条 境内机构将其所得的境外直接投资利润汇回境内的,可以保存在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或办理结汇。

外汇指定银行在审核境内机构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境外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及其利润处置决定、上年检报告书等相关材料无误后,为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利润入账或结汇手续。

第十八条 境内机构因所设境外企业减资、转股、清算等所得资本项下外汇收入,通过资产变现专用外汇账户办理入账,或经外汇局批准留存境外。资产变现专用外汇账户的开立及入账经所在地外汇局按照相关规定核准,账户内资金的结汇,按照有关规定直接向外汇指定银行申请办理。

第十九条 境内机构将其境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股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其他境内机构的,相关资金应在境内以人民币支付。股权出让方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的变更或注销手续,股权受让方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受让股权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境内机构(金融机构除外)应按照境外投资联合年检的相关规定参加年检。多个境内机构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应分别到所在地外汇局参加外汇年检。

第二十一条 境内机构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参照本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境内金融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相关监管部门对境内金融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资金运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收支及外汇登记等业务,应按相关规定通过相关业务系统办理。

外汇指定银行应将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收支信息通过相关业务系统向外汇局反馈。

第二十四条 境内机构违反本规定的,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二OO九年八月一日起施行。附件2所列其他规范性文件同时废止。以前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附件1: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申请表

-------------------------------- |境内机构名称(盖章): | | | |------------------------------| |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 | | | | |---------------|--------------| |联系地址: |联系人及电话: | | | | |------------------------------| |投资所在国家或地区: | | | |------------------------------| |拟投资的境外企业或者项目名称: | | | |------------------------------| |境外直接投资合资合作伙伴名称: | | | |------------------------------| |投资性质:□境外资源勘探开发项目 □境外制造加工项目 □境外 | | 科技研发项目 □带动出口(含境外带料加工)项目 | | □其他 | |------------------------------| |投资地区:□港澳地区 □港澳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及地区 | | □北美洲 □中美及南美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总额及币种:______ | | 其中:股本金投资金额及币种:______ | | 其他类型的所有者权益投资金额及币种:______| | 股东贷款投资金额及币种:______ | | 股东贷款期限及年利率:______ | |------------------------------|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包括: | | 境内现汇出资金额及币种:______ | | 境内实物出资折合金额及币种:______ | | 境内权益出资折合金额及币种:______ | | 境外解决出资折合金额及币种:______ | | 其他出资折合金额及币种:______ | |------------------------------|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外汇资金来源: | | 境外解决:______(金额及币种)| | 其中:利润再投资:______ | | 其他:______ | | 境内汇出:______ | | 其中:自有外汇资金:______ | | 国内外汇贷款:______ | | 购汇:______ | | 其他:______ | | 已汇出的前期费用:______ | |------------------------------| | 声明:本单位在申请表中填报的内容真实、准确。如实际情况与| |上述保证事项不符,我单位愿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 | | 法定代表人签字: __年__月__日 | --------------------------------

附件2:废止文件目录

1、《关于发布<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90]汇管投字第381号)

2、《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及外汇资金来源审查的审批规范》(1993年9月20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3、《关于对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和外汇资金来源审查书面结论统一规范的通知》([91]汇管投字第434号)

4、《关于<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95]汇资函字第163号)

5、《关于部分项目免缴境外投资汇回利润保证金的通知》(汇发[1999]287号)

6、《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简化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43号)

7、《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5]35号)

8、《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部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06]27号)

9、《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放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权限的通知》(汇发[2007]47号)

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 篇5

分析

2010-5-24 13:57:00文章来源:中国税网【大 中 小】【打印】

------------------

当前,境内企业经常要求境外企业进行诸如产品包装、形象设计、融资顾问、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劳务合作以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力或影响力,这些活动除前期洽谈、信息搜集、成果交付、培训指导阶段偶尔会在境内短暂停留外一般都在境外完成。这些劳务所得,是否构成了我国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一、非居民企业劳务所得的营业税纳税义务的确定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

《条例》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实施细则》第四条 条例第一条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是指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的劳务即属于境内劳务,应当缴纳营业税。但是如果出现境外方在中国境外提供给境内方劳务是否也要被认定为境内劳务呢?例如,中国公民去美国考察,支付的餐饮住宿费用,显然定性为境内劳务就不现实。为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进一步明确: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完全发生在境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属于条例第一条所称在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征收营业税。上述劳务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根据上述原则,对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娱乐业,服务业中的旅店业、饮食业、仓储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中的沐浴、理发、洗染、裱画、誊写、镌刻、复印、打包劳务,不征收营业税。《营业税税目注释》(国税发[1993]149号)明确的其他服务业,是指除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以外的服务业务,如沐浴、理发、洗染、照相、美术、裱画、誊写、打字、镌刻、计算、测试、试验、化验、录音、录像、复印、晒图、设计、制图、测绘、勘探、打包、咨询等。在这些服务业务中,以设计、咨询类劳务活动更具有代表性,根据原来的营业税政策是不征税的,2009年后开始征税,境外企业为降低自身税务风险,力主与境内企业签订不含税合同。这种情况下,境内企业在履行代扣代缴手续时,就要注意,国家税务总局《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9]3号)第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凡合同中约定由扣缴义务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应将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不含税所得换算为含税所得后计算征税。

二、非居民企业劳务所得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判定分析《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具体判定上,非居民企业境内劳务所得所得税判定不能适用于营业税境内应税行为的标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上述为企业所得税的原则性规定,另外,由于非居民企业劳务所得多可以适用税收协定条款,所以,非居民劳务所得企业所得税应税行为判定及纳税处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具体分析。

(一)境外企业在境内设立机构的判断: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其发生在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境外企业负有主动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义务,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具体判定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进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三款所称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

1、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

2、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

3、提供劳务的场所;

4、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

5、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

其次,注意税收协定方面的特殊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活动常设机构判定及利润归属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694号)第一条规定,税收协定常设机构条款“缔约国一方企业通过雇员或其他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为同一项目或相关联的项目提供劳务,包括咨询劳务,仅以在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六个月的为限”的规定,具体执行中是指,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仅派其雇员到中国境内为有关项目提供劳务,包括咨询劳务,当这些雇员在中国境内实际工作时间在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六个月时,则可判定该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构成常设机构。“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劳务所得征收管理依据《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9年第19号)和《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19号)进行。

(二)判断劳务是否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如果经过上述判断后,境外企业属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则对于其非居民企业的劳务所得应按劳务发生地确定是否征收企业所得税:

如果劳务所得确实发生在境外,则不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对于非居民企业应仅就其来源于境内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境内企业也无需为其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但是境内企业在对外支付时,还要遵从国内的税收管理,例如开具《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和部分资本项目对外支付税务证明》等。

此外,需要注意支付劳务费与特许权使用费的区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9]507号)明确劳务所得通常适用税收协定营业利润条款的规定,但个别税收协定对此另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中英税收协定专门列有技术费条款。中英税收协定的“技术费”是指技术、监督管理、咨询服务,包括使用或有权使用有关工业、商业、科学经验的情报,作为报酬支付给任何人的款项。根据税收协定优先于国内税法的规定,境内企业与英国所属企业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就不能适用于劳务活动所得。

所以,一项劳务所得若被税务机关认定为特许权使用费,就会按照收入全额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不再区分是否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以及劳务发生地等,两者的境内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判定、计税依据以及税率都是不同的。

(三)非居民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间接影响境内企业劳务支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我国已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签有税收协定,非居民企业提供劳务所得是否能够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不仅仅是境外企业关注的方面,在双方合同约定境内企业负担税款的情况下,也将间接影响到境内企业的劳务支出。

1、非居民企业境内劳务所得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条件。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9号明确:本办法所称提供劳务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加工、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咨询经纪、设计、文化体育、技术服务、教育培训、旅游、娱乐及其他劳务活动。非居民企业在境内提供上述劳务,依据税收协定在中国境内未构成常设机构,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就必须按照第十三条规定提交《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报告表》并附送居民身份证明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证明资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124号)第十一条规定,非居民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常设机构以及营业利润条款规定的税收协定待遇的,在发生纳税义务之前或者申报相关纳税义务时,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填报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备案报告表》;

(二)由税收协定缔约对方主管当局在上一公历年度开始以后出具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与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有关的其他资料。

在按前款规定提交资料时,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可不再填报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9号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报告表》以及其他已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的资料。

2、非居民企业不能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税务处理。

根据税收协定,非居民企业劳务,未构成常设机构的,不需在我国缴纳企业所得税。国税发[2009]124号第三条规定“非居民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凡未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的,不得享受有关税收协定待遇。”非居民企业不能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实际征管方面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税务机关对不易区分的事项从保护国家税收利益的角度出发,将有特许权使用费倾向的劳务费按照特许权使用费全额适用10%的税率征收,如设计、服务事项等,两者确实存在不易划分之处。二是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19号)规定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该办法第五条确定非居民企业的利润率如下:

(一)从事承包工程作业、设计和咨询劳务的,利润率为15%-30%;

(二)从事管理服务的,利润率为30%-50%;

(三)从事其他劳务或劳务以外经营活动的,利润率不低于15%。

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非居民企业的实际利润率明显高于上述标准的,可以按照比上述标准更高的利润率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A房地产企业与美国B技术服务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A企业认为美国B公司不会在中国境内构成常设机构,与其签订了不含税合同100万元,估算支出100÷(1-5%)= 105.26万元,其中营业税支出5.26万元。但是B 公司出于自身考虑付汇阶段拒绝提供居民身份证明,A企业无法办理《税务证明》,还得另行支付一笔所得税,以30%利润率和企业所得税率25%计算,税负为7.5%.含税支出变成了100÷(1-5%-7.5%)= 114.29万元,较预计多承担劳务支出9万余元。

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 篇6

深圳信达律师事务所:

现就你所于2月19日关于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请示答复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员会1995年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全国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境内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将其股票在境外上市,都必须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审批;未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批准,任何境内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到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

二、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在为境内企业间接上市提供法律服务时,应当遵守上述有关规定,对其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承担责任。任何认为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不需要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批准的法律意见都是没有依据的,出具此类不正确法律意见的选题事务所及其律师应当对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在从事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上市的法律服务过程中,对有关问题如有疑问,可以向我会有关部门请示。

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 篇7

根据2006年《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称《规定》)第二条,所谓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境内企业,“系指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

股权并购的对象,按是否上市,可以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按所有者的性质,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国有产权)和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产权)。并购国有企业或国有股权以及并购境内上市公司,与并购非上市且非国有的一般境内企业操作起来有所区别。

一、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一般境内企业的程序

(一)初步调查

外国投资者在有了明确的并购对象后,首先要对并购对象进行初步调查,以排除有关产业政策上的障碍和垄断方面的限制。

第一,调查产业政策。外国投资者在进行并购活动前,首先应考虑该并购是否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有些并购项目是受限制的,如并购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如石油、天然气的风险勘探、开发)或者企业被并购后,仍应由中方在企业中占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如铁路干线路网的建设、经营),以及禁止外国投资者并购的企业(如邮政公司经营)[①]。

第二,调查对产业垄断的限制。《规定》第五章专门规定了反垄断审查,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境内企业时,如涉及产业垄断问题时,应报经商务部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查。外国投资者有了明确的并购对象后,必须首先确认是否存在遭到反垄断审查的可能,以及能否根据审查豁免的情形[②]。

(二)接触洽谈,签署并购意向书

在排除股权收购的有关产业政策的障碍之后,外国投资方和并购对象之间即可进行接触洽谈,签署股权并购意向书。意向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确定双方就并购进行合作;并购的形式,对价的支付形式;确定详细调查的范围、日程和顺序;约定由并购对象提供详细调查所需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股权价值的评估,包括评估机构的确定,评估的日程等;其他中介机构的确定;意向书的有效期;各方权利义务的协调,包括协助义务、保密事项等;其他条款,诸如约定在一定期间不与其他企业进行并购洽谈,确定该意向书无法律上的约束力,约定双方应为签订最后的正式并购合同而努力,等等。

意向书签订后,开始尽职调查,同时,双方共同指定资产评估机构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作为交易价格的参考依据。

(三)尽职调查

这一阶段,因现金并购与换股并购的不同,调查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在境外上市公司换股并购境内公司的情况下,不仅外国投资者要 对并购对象进行调查,境内公司或其股东也应当聘请在中国注册登记的中介机构担任并购顾问,对境外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调查的准备工作。包括全面了解并购案基本情况,从并购方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分析调查重点;列出详细的调查表清单;签署保密协议等。

2、调查实施阶段。调查对象包括目标企业、目标企业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如工商登记部门和劳动部门、目标企业的关联单位或个人。

调查内容:(1)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包括调查目标公司设立的程序、资格、条件、方式等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涉及须经批准才能成立的公司,还须调查其是否得到有权部门的批准。同时还要调查目标公司设立过程中有关资产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程序,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此外,还要调查目标公司是否依法存续,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法律障碍,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等等。

(2)目标公司的主要财产和财产权利。对于目标公司财产的调查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公司拥有土地使用权、房产的情况;拥有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情况;拥有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的情况;目标公司对其主要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3 的行使有无限制,是否存在担保或其他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况;目标公司有无租赁房屋、土地使用权等情况以及租赁的合法有效性;等等。

(3)目标公司的重大债权债务。目标公司的债权债务通常是并购者特别关注的内容,也常常是陷阱所在。必须调查目标公司应收、应付款情况,包括调查其是否合法有效;必须调查目标公司将要履行、正在履行以及虽已履行完毕但可能存在潜在纠纷的重大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必须调查目标公司对外担保情况,是否有代为清偿的风险以及代为清偿后的追偿风险;必须调查目标公司是否有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人身权等原因产生的侵权之债;等等。其中,对于担保的风险、应收款的诉讼时效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应予以特别关注。

(4)目标公司的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应当调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者可以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同时应当调查目标公司控股股东以及主要股东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者可以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

(5)目标公司的税务、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技术等标准对于某些特定的目标公司而言也是尽职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上调查内容是绝大多数并购活动中会涉及到的,而对一于某些特定行业、特定背景的目标公司则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尽职调查计划,进行详尽、全面、谨慎的调查。

3、分析调查资料并做出分析报告。在所需资料搜集到之后,要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做出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并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避免法律风险的建议以及根据并购者的目的和需求制定的并购方案。在提交报告时,应附上调查表和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具体内容,使并购方对报告有一个全面了解。

(四)正式签订并购合同

详细调查和股权评估完成后,外国投资者与并购对象取得一致意见,双方即可洽谈起草、签订并购合同。一般来讲,并购合同的主要内容有:先决条件条款、陈述和保证条款、拟转让的国有资产和股权的基本情况条款、保密条款、风险分担条款、不可抗力条款、企业债权债务的处理条款、职工安置条款、经营管理条款、索赔条款和提存条款、过渡期安排条款、价格条款、支付期限条款和股权移转条款、支付方式条款、并购后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条款、并购后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条款、争议解决条款、法律适用条款和定义条款等。

在完成上述谈判工作后,外国投资者与被并购企业及其股东即开始准备必要的文件资料,以便向相关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五)申请审批程序

1、审批机关的确定。《规定》第二十一条:“投资者应根据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企业类型及所从事的行业,依照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向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报送文件。”有权审批股权并购的部门为商务部或省级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

2、申请程序。申请程序根据并购方式是现金并购还是换股并购,又有区别。

(1)现金并购的申请程序。现金并购由境内公司报送文件,文件内容因审批机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就须由商务部审批的股权并购而言,境内公司需报送包括被并购境内公司依法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的申请书(委托中介机构办理的应有委托书和转报文)、被并购境内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一致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决议,或被并购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股东大会决议、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等[③]。商务部自收到全部文件之日起30日内,依法决定批准或不批准,决定批准的,由商务部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换股并购的申请程序。

根据《规定》第二十七条,换股并购有四种操作模式。a、境外公司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境外公司股权作为支付手段购买境内公司股东股权;b、境外公司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境外公司股权作为支付手段认购境内公司增发的股份;c、境外公司以其增发的股份作为支付手段,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d、境外公司以其增发的股份作为支 6 付手段,认购境内公司增发股份。采取哪一种模式,在于双方协商,具体申请审批的程序并无不同。

除特殊目的公司外,换股并购的境外公司应为境外的上市公司。换股并购必须报商务部批准,申请程序根据是否涉及特殊目的公司而略有区别。

A.不涉及特殊目的公司的跨境换股并购的申请程序。首先,申领加注的批准证书。这一阶段境内公司需要提交的文件比现金并购提交的文件多,包括境内公司最近1年股权变动和重大资产变动情况的说明、并购顾问报告、所涉及的境内外公司及其股东的开业证明或身份证明文件、境外公司的股东持股情况说明和持有境外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名录、境外公司的章程和对外担保的情况说明、境外公司最近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最近半年的股票交易情况报告等[④]。文件符合条件的,商务部颁发加注的批准证书。

其次,申领加注的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境内公司应自收到加注的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申请领取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同时,需提交境内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股权变更申请书、公司章程修正案、股权转让协议等文件[⑤]。符合条件的,即颁予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

最后,申领境外投资批准证书和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自加注的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境内公司或其股东应就其持有境外公司股权事项,向商务部、外汇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登记手续,需要向商务部报送的文件,包括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办企业的名称、注册资本、投资金额、经营范围、经营期限、组织形式、股权结构等)、境外企业章程及相关协议或合同等[⑥],同时须报送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商务部在核准境内公司或其股东持有境外公司的股权后,颁发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批准证书,并换发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B.涉及特殊目的公司的换股并购的申请程序:

首先,申领加注的批准证书。境内公司按规定向商务部提交文件[⑦]申请批准,符合条件的,商务部出具原则批复函。境内公司凭该原则批复函向国务院证监会报送申请上市的文件,符合条件的,证监会予以核准。境内公司在获得证监会核准后,向商务部申领加注的批准证书。

其次,申领加注的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境内公司应自收到加注的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申请领取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同时,需提交境内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股权变更申请书、公司章程 8 修正案、股权转让协议等文件[⑧]。符合条件的,即颁予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

最后,申领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境内公司应自特殊目的公司完成境外上市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部报告境外上市情况和融资收入调回计划,申请换发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⑨],同时,境内公司应自完成境外上市之日起30日内,向证监会报告境外上市情况并提供相关的备案文件。境内公司还应向外汇管理机关报送融资收入调回计划,由外汇管理机关监督实施。商务部核实后,发给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六)变更登记程序

在取得正式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被并购境内公司应向原登记管理机关(工商管理局)申请变更登记[⑩],领取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原登记管理机关没有管辖权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

对于股权并购的情况,由于境内公司已经领取加注的营业执照,故只需在取得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于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换发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

(七)交纳股权并购资金

根据《规定》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外国投资者一般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全部对价;特殊情况需要延 9 长的,经批准最长不超过1年付清,并且6个月内需付全部对价的60%以上,并按实际缴付的出资比例分配收益。境外投资者出资比例低于注册资本的25%的,以现金出资,最长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以实物、工业产权等出资的,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外国投资者以人民币资产作为支付手段的,应经外汇管理机关核准。

(八)办理后续登记

投资者自收到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税务、海关、土地管理和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二、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国有产权的特殊规定

根据《规定》第五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事宜的,应当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企业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可以统称为股权并购国有产权,外资并购国有产权应当遵守国家关于国有产权转让的规定。

在向外商转让国有产权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征求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或者经过公司股东会的同意,拟定转让方案,进行资产清查,经过主管部门批准,然后一般采取公开竞价的方式,选择确定外国投资者[11]。

从外国投资者这边来讲,在并购初期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静待有转让意向的国有产权所有者的出现,另一种是积极说服自己希望并购的国有产权的所有者转让国有产权。但是不论如何,都要等到国有产权转让申请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复许可后,才可以与并购目标签订并购协议。这时候的并购协议比与一般企业签订的并购意向书更接近并购,所以要求外国投资者在签订之前要做更加仔细的调查,也即,并购一般企业中的第二步,接触并签订并购意向书这一步,在并购国有产权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而是直接进入尽职调查阶段,以俟国有产权所有者公开竞价确定外国投资者时,迅速而果断地出击。

根据法律规定,并购国有产权之前,外国投资者要进行主体法律资格评估。确保外国投资者“具有被改组企业所需的经营资质和技术水平”、“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济实力”[12]。

在与国有产权所有者签订并购协议以后,需报请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批准,持批准文件到商务部或地方商务厅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手续,在外资到位、外商投资企业依法成立后,办理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手续,其后续步骤与并购一般企业后大致相同。

三、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上市公司的特殊规定

与并购一般企业相比,外国投资者并购上市公司时,程序上的突出特点是审核更加严格复杂。即,除了要遵守并购一般企业的规定,11 还要遵守国家关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规定,包括《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等[13]。

外国投资者并购上市公司股权,包括国有股权和非国有股权,如果并购对象是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不仅要遵守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规定,还要遵守有关国有股权的规定,报主管部门和商务部审批[14],其步骤与并购其他国有产权大致相同,此不赘述。

外资股权并购上市公司一般同样遵守初步调查、外资并购主体自我评估、发出并购意向书、谈判并签订并购合同这样的步骤,与并购一般企业大致相同。存在区别者,在于后面的步骤:首先,并购合同签订后的信息披露。如果外资并购方与股权出让方各自的权力机关(股东会或董事会)审议并通过协议并购方案,并购双方则要履行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包括公布收购人的一般情况、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相关备查文件、被并购公司董事会意见、独立董事意见和专业机构意见等,此外还需要对审核和登记情况进行的持续披露[15]。其次,转为要约收购或申请豁免。这个步骤不是必经阶段,而要达到一定的条件[16]。最后是报批。以后申请审核程序与变更登记程序等与并购一般企业大致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外资并购上市公司股权有一个到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股权转让和过户登记。然后可以凭商务部、财政部的转让核准文件、外商付款凭证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①] 参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②] 参见《规定》第五十四条。

[③] 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二十一条和商务部外资司网站http://bgjnqy.wzs.mofcom.gov.cn/。

[④] 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三十二条、商务部外资司网站http://bgjnqy.wzs.mofcom.gov.cn/。

[⑤] 办理变更登记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二十六条。[⑥] 所需文件参见《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第八条第(一)项。

[⑦] 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四十四条,可参见商务部外资司网站http://bgjnqy.wzs.mofcom.gov.cn/:“原则批复(审核)所需文件”。

[⑧] 办理变更登记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二十六条。[⑨] 所需文件参见商务部外资司网站http://bgjnqy.wzs.mofcom.gov.cn/:“正式批复(审核)所需文件”。

[⑩] 申请变更登记所需提交的文件参见《规定》第二十六条。[11] 参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八条。

[12] 参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第五条。[13]《规定》第六条第二款:“如果被并购企业为境内上市公司,还应根据,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14] 参见《商务部、国资委办公厅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向外国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转让申报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

[15] 参见《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2002年9月28日。

上一篇:收费员工星级服务标准下一篇:聘期内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