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精选12篇)
企业投资 篇1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不足
尽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但对外直接投资仍处发展初期, 当前的投资现状与预期的投资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1. 对外投资整体规模较小
《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 虽然近几年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有上升, 但是总体对外投资规模仍然较小。在所有进行过对外投资的受访企业中, 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现有对外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对外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占20%, 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仅达到6%。另外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区域还比较有限, 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投资的区域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将会有所减小。
2. 对外投资绩效较低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政策指引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出了国际经营的步伐, 但对外投资收益率较低。据世界银行估算, 中国对外投资的三分之一是亏损的, 三分之一盈利, 三分之一持平, 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境外投资是低效或无效的。有关调查显示, 沿海地区过半数的企业海外投资是不成功的。UNCTAD开发了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 (OND) , 如果某国 (或地区) 的OND为1, 意味着该国 (或地区) 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某国 (或地区) 的OND大于或小于1, 意味着该国 (或地区) 的绩效高于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UNCTAD的计算结果表明, 在2001年—2003年间, 中国OND为0.15, 排在第58位, 由此可见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绩
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状况与预期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快速增长势头, 并且已取得一些明显成绩。
1. 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
从时段上看,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企业才真正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迄今不过20余年的历史。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增速不断加快。2002年,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27亿美元, 2007年则达到265.1亿美元, 五年增长了近10倍。其中,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56%。特别是相对于2006年, 2007年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07年投资总量同比增长25.3%, 其中:新增股本投资86.9亿美元, 占32.8%;当期利润再投资97.9亿美元, 占36.9%;其他投资80.3亿美元, 占30.3%。截至2007年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179.1亿美元, 流量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4个, 较上年增加17个。
2. 投资模式不断创新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 因此, 初期投资多以试探为主, 通常采取合资方式。但近年来的投资模式不断创新, 投资办厂、兴建生产基地、构建营销网络、跨国并购、参股等方式逐渐开始兴盛。2005年, 以收购、兼并等方式完成的直接投资总量约占当年流量的50%, 境内投资主体对境外企业贷款形成的其他投资占直接投资的43%, 以投资控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投资占当年流量的40%。同时, 并购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国外企业或者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 开发技术资源, 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全球品牌影响力。
3. 区域分布日趋广泛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广泛实施,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外投资的区域分布越来越广。目前, 全球五大洲173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 投资覆盖率达到71.2%。以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为例, 亚洲国家依然是我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 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0%以上。其中2007年投资存量达到792.2亿美元, 占当年存量的67.2%, 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同时, 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2007年存量达到247亿美元, 占当年总量的20.9%, 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再次是欧洲和非洲, 分别占当年存量的3.8%, 其中欧洲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国家, 非洲主要集中在南非、尼日利亚、苏丹等国。最后是北美和大洋洲, 分别占2007年存量的2.7%和1.6%。
4. 行业分布不断拓展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从流量看, 涉足行业不断增多。2007年, 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采矿业、金融业等领域的投资占到当年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91%, 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从存量看, 行业分布比较齐全, 2007年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和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合计占存量的80%。
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只20多年的国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 现实状况与预期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分析研究发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并呈快速发展之势, 且伴随着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普遍意识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深厚潜力, 并把中国列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因此, 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不足及取得的成绩, 克服不足, 扬长避短,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大有潜力的。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企业开始大量走上跨国经营之路, 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 现实状况与预期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取得了显著成绩, 并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许多发展中国家把中国列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大有潜力的。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潜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商务部: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告, 2008
[2]张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2007
[3]张智: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及启示.商业时代, 2008
企业投资 篇2
定义: 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本公司的名义,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企业或购买其他企业投资者股权的行为。
条件: 外商投资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方可再投资:
1、注册资本已缴清;
2、开始盈利;
3、依法经营,无违法经营记录。
审批和登记:
1、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比照执行《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不得在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投资。
凡外商投资企业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的鼓励类、允许类产业投资并在境内新设企业(包括与其它中国境内法人企业共同投资新设企业),且不需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或外资成分低于25%的,可直接向工商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凡外商投资企业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的限制类产业、或国家对外商投资有专项规定的产业投资的,需按现行法律法规办理相应审批手续;
2、外国投资者与外商投资企业共同在境内投资并新设企业的,参照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的规定和程序办理,其中,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3、外商投资企业可在已设立的境内法人企业投资,被投资公司应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被投资公司属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按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规定》办理;
申报文件: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投资设立公司,并需外资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的,需提供:
1、外商投资企业关于再投资的一致通过的董事会决议;
2、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3、注册资本已缴清的验资报告、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
3、缴纳所得税或减免所得税的证明材料;
4、新设企业的其他申报材料;
企业投资 篇3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作为经济风向标的“两会”特别提到:如何在间接融资中对企业给予直接帮助,那就是股权投资以及直接上市。于此,展腾投资集团向中国证监会备案申请基金投资管理证照:一是展腾渤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是中科展腾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两张牌照代表展腾投资集团可以在合法、专业的平台上,为所有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的过程中,帮助企业直接融资。
北京中科展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展腾渤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都是集金融投资、基金管理、资产运营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在境内外拥有丰富的项目、市场及人脉资源,并与国内外多家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行业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及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为中国的高增长企业及高净值人士在大中华地区及海外的投资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资本运营等服务,帮助企业客户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完美结合,帮助高净值群体实现投资银行服务和私人银行服务的有效对接。
北京中科展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展腾渤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领域涉及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矿产资源、文化传媒、消费行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并拥有一支国际化的专业投融资团队。展腾投资集团的高级管理层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并在这些国家地区拥有多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执行团队由行业投资、法律及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专业人才组成,90%以上的团队拥有硕士以上学历,70%以上的团队成员拥有海外教育及从业经历。
展腾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成立。基金管理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人的利益,组建专业和完善的管理团队精心运作,合法合规经营,坚持专业、诚信价值的核心理念。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优化投资结构,使投资的利益最大化。基金相关服务机构包括:世界上最顶级的会计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国内最早设立的大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君泽君律师事务所等。
在两家投资管理公司的成功案例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深圳市淘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TG)成立于2011年3月,为香港TTGFINIECH LIMITED全资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开发经营软件和技术市场,公司核心业务为O2O优惠券服务“U联生活”。2012年11月正式在澳交所挂牌交易,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以每份0.6澳元的价格发行至少200万份电子存托凭证(CDIs),最少募集120万澳元,超过订购目标后最多可再超额认购120万澳元。公开资料显示,TTG首次公开募股已突破最大认购限额。
企业投资 篇4
关键词:投资项目,决策管理,投资回报
一、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概念与一般程序
所谓项目投资决策就是指企业针对经济项目所做的一项管理活动, 决策管理的内容包括确定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针对投资活动做出判断, 分析其成本与效益等。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的一般程序如下:
首先在进行投资决策管理前, 要先确定投资目标, 目标是一切投资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接下来选择投资方向, 可以说投资方向对企业后续的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三步是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 通常至少要制定两个以上的可行性方案, 经过多方位比较、分析后确定出最佳方案;第四步, 对投资方案做出客观评价, 分析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及回报率, 对投资决策方案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最后需要进行投资决策反馈, 因为投资活动会随着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 也要根据反馈信息对项目决策做出适当调整, 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通过科学的投资项目决策提高投资回报
(一) 树立正确的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理念
所谓正确的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理念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首先, 项目决策管理要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与投资战略目标为核心;其次, 项目决策目标本身也要设立一个对应的目标, 即投资项目不同, 所设定的决策管理目标也存在差异;最后, 所制定的项目决策管理目标要能够将项目投资过程中各相关利益关系处理好。项目决策管理过程中, 决策目标是整个决策管理的核心内容, 而确定决策目标的过程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决策目标既是决策方案实施的出发点, 也是最终归宿, 一切决策管理活动均要围绕决策目标来展开。确定决策目标要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具体化及可行性的原则;设计出多个决策方案, 实施方案不同, 其对决策者、企业的发展、甚至大的市场环境均可能产生不同影响, 因此, 决策管理人员要具备科学分析这些影响重要性与优先性的能力, 确定准确的评价指标, 选择合理的决策方案。
(二) 评估投资项目风险
通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主要针对自然因素、政策影响、技术因素、市场因素、财务因素及管理因素等多方面来进行, 风险评估过程中一般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综合分析的评估模式, 不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采用单因素风险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风险因素的关键性确定“权重”, 然后再进行整体风险评估, 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整体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其次, 风险评价过程中, 不能仅针对项目自身进行风险评估, 还要充分重视企业其他与投资项目业务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因此, 进行项目风险评估要针对各项目风险的彼此相关性进行评价。
(三) 企业项目能力分析
所谓项目能力包括资金、技术及管理等多项内容, 在进行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过程中, 通常会将关注重点放在资金及技术等方面, 其实其他因素也至关重要, 特别是最易忽略的管理能力。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无法通过定量的能力判断管理能力的高低, 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二是由于项目自身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不够明晰, 评价起来存在难度, 当然也有企业管理者对自身的管理能力过于自信。其实管理能力是生产力的直接表现, 可以说其是技术成果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在分析项目资金能力过程中, 企业的筹资能力与资金实力是重点内容, 它会对企业的项目资金投入量产生直接影响。不过在可提供项目所需资金时, 要将风险分散要求考虑进来。此外, 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会对项目资金的应用水平产生一定制约, 如果企业现金流短缺, 并且新增投资项目的现金流也出现短缺, 那么会加重对企业现金流的不利影响。所以如果企业负债过高, 则要尽量规避建设周期长或者回笼资金慢的项目。
(四) 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 重点就是进行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针对该项工作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完成。通常采用“静、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根据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进行分析, 并将其作为项目决策的凭证, 因此通过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 可以将项目的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效益相对准确的体现出来。其中净现值法的特征是突出投资运作期间的货币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风险, 在计算净现值时, 可以采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与资金成本率来进行。其实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 不仅会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 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定的无形资产, 即对企业来讲, 项目投资不仅会创造经济收益, 而且还包含在新领域发展、进一步投资的期权。
三、投资风险的预防与化解
任何投资项目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投资主体要在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 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与化解。
(一) 控制法
所谓控制法是在发生损失前采用相应的控制手段来降低风险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控制法包括以下三种:首先, 风险规避, 即主动放弃带来较大风险损失的某项活动, 这种风险控制法可以将风险率降为零, 不过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放弃高风险的同时也可以错失了高收益;并且需要决策者对风险因素进行准确判断, 才能保证其现实意义。因此风险规避法通常用于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其次, 风险分散, 即采用多样化投资的方法降低单个风险因素对项目整体的影响, 其融合了不同方向的投资组合。最后即为风险消缩, 即在发生损失前消除风险, 或者发生风险事件后降低损失。
(二) 财务法
所谓财务法是在发生风险损失后利用财务手段及时补偿损失后果。财务法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风险转嫁, 即投资主体将有可能的损失转嫁给另外一方,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风险转嫁, 即保险型转嫁与非保险型转嫁, 其中保险型转嫁即通过保险合同与保险公司建立保险关系, 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 以保证特定灾害事故带来的风险损失;非保险型转嫁则是指投资主体通过经济合同把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转移到另外一方, 其本质就是利用财务手段转移风险, 转让者可以从中获得外来资金, 对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另外一种即风险自留法, 即投资主体自行承担风险损失造成的一切后果。风险自留同样包括两种方式, 一种是计划性承担风险, 该方法是在充分分析风险的性质及影响后再采取对应的风险处理方法, 并进行相应的财务筹划, 这种方法相对更加主动。另外一种则是非计划性承担风险, 该方法对风险的性质、影响后果等未充分认别, 风险管理者在承担损失后果时相对被动。通常风险自留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工程预算中设置专项费用, 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 另外一种则是在生产经营中建立意外损失基金, 或者把小额损失摊入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子健, 刘伟.不同竞合模式下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及绩效——基于不确定条件的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10 (02) :104-110.
[2]顾乃康, 陈辉.股票流动性、股价信息含量与企业投资决策[J].管理科学, 2010 (01) :88-97.
[3]王冬梅.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初步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08) :195.
[4]王平.基于超效率DEA的企业自主创新项目投资方案决策[J].企业经济, 2011 (02) :156-161.
[5]阎大颖, 任兵, 赵奇伟.跨国并购抑或合资新建——基于制度视角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决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2) :80-87.
[6]李忠民, 仇群.企业家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资决策的相关性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87-91.
企业投资 篇5
3.1 境内外创业投资企业联合投资的模式研究
随着中国创业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境内外创业投资企业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状况正在逐渐改变,由于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境内外创投企业之间的合作尚处于摸索阶段,他们之间的相应合作模式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所以随着我国政策的逐渐宽松,研究境内外创投之间联合投资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这里通过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分析我国现实模式选择。
案例一:广东风险投资集团和台湾和通投资有限公司的联合投资模式
8月,广东风险投资集团和和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了广州冠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境内和境外分别募集两个基金。双方联合采取了一种更为灵活的思维模式:项目评估整合,投资决策分开。但这个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只负责项目的评估、推荐和投资后的管理,真正的决策权还是由各自的基金掌握。在一方决定向一创业企业融入创业资本的情况下,另外一方也没有必要一定跟投。所以冠通公司并不是这两个基金严格意义上的管理者,它也不负责这两个基金的短期运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双方通过这种较为松散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但同时又保留了个体决策的空间。缺点:境外创业投资企业一般缺乏大陆投资经验和投资关系网络,而且我国产业升级的政策目的和外资纯粹的商业目的之间往往是不相容的,这些都制约着联合投资的发展。
案例二: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和软库发展有限公司的联合投资模式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与软库发展有限公司的联合采取的是美元与人民币基金模式双方各出资100万美元注册成立创新软库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新投资集团募集1亿元人民币的基金并将其放在境内,软库发展有限公司在境外募集与1亿人民币等值的外币基金放在境外。这两个基金交给创新软库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如果投资的项目需要人民币背景,就用境内的基金进行投资,将来在境内退出;如果投资的项目需要海外控股的背景,则用境外的基金进行投资,将来通过海外上市或并购实现退出,投资后所得的收益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在双方之间进行分配。
这种模式为外资涉足境内人民币项目提供了机会。双方共同进行项目评估、投资决策,本质上来说就是重新组织了一家创业投资企业,其优点就是通过这种制度设计,外方得以广泛地参与中国境内人民币项目的投资,而中方除了借鉴外方的管理经验外,还获得了海外退出的途径。但是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虽然表现出良好的意愿,但在使双方效用协调一致时,尤其是在境内和境外基金投资收益有差别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地安排利益分配,是这种合作模式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的两种模式,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直接的联合投资模式还行不通,双方通过以上两种间接的方式进行联合有可能实现某种程度的双赢,以上两种模式很多程度上的设计实际上是局限于法律政策而做出的权宜之计,是我国联合投资模式的一个现实选择,对我国创业投资中外联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2 联合投资的注意事项
在创业投资中吸收多种来源的创业资本,虽然创业投资企业采取了联合投资而实现了风险分担,但这种分担并不意味着创业企业总体风险的减少,这种中外联合投资模式只不过是风险在创业投资企业之间的转嫁罢了。那么采取联合投资时,要使所投资的创业企业创造出超额收益,则根据创业企业自身的特点,应注意以下事项:联合投资各方要具有资源互补性,如互补,还需要有效整合;要处理好领投与跟投的关系;联合方式要符合中国特殊的法律环境和国情。
参考文献
大陆企业投资海外赌场 篇6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投资海外赌场一直处于法律和监管的灰色地带。2011年10月发生的13名中国船员被杀害的“湄公河惨案”,事后被证实与金三角地区最大、最豪华的金木棉赌场有利益牵连,而该赌场的投资者是一名来自内地东北的商人。
在此之前,已有多家媒体调查显示,东南亚国家特别是临近内地边境线众多非法赌场的投资者均是内地及香港人士。很多人通過注册一家餐饮或旅游公司的方式注入资金。在北方边境上的俄罗斯、中亚各国等投资赌场,同样是见不得光的行为。同处法律灰色地带的公海赌船也是内地投资人士的目标。2008年,昔日内地首富黄光裕被曝光案发前曾十余次登上海王星公海赌船,共输掉数十亿元资金。而带他上船的正是赌船的投资人之一,有“公海赌王”之称的广东汕头籍人士连超。
即使是在博彩业公开合法的澳门地区等,内地人士的投资行为仍然缺少引导。
企业投资风险研究 篇7
1. 投资风险定义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承担的风险, 也即以投资者为风险承担主体的风险。西方经济学家威廉·夏菩认为:“投资是为了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可能的不确定未来值而作出的确定的价值牺牲。”
2. 投资风险的种类
(1)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情况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盈利能力的变化, 从而造成投资收益水平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经营风险是指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如国家财政政策等。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上, 主要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如企业投资项目的运营、控制能力等。
(2)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借入资金而导致经营收益产生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企业举债经营, 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 一旦无力偿付到期债务, 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用财务杠杆来衡量。
(3) 系统风险。是指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的市场上所有资产的收益率的变动性, 它是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 因而又成为市场风险。如经济荣衰, 通货膨胀等。系统风险是企业自身所不能控制和影响的, 很难被投资者预测, 因此最容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二、企业投资风险成因
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按照是否由企业决定, 可以大致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1. 客观原因:
(1) 购买力变化带来的风险。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期, 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使同等价值购买力减少, 造成投资企业的投资到期或中途出售时, 所获现金的购买力下降, 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风险。
(2) 利率升降引起的投资风险。利率受国家宏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 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即当银行利率下降时, 企业投资报酬率上升;银行利率上升时, 企业投资报酬率下跌, 从而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风险。
2. 主观原因:
(1) 决策失误而产生的投资风险。许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 由于事先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科学的技术经济论证, 只是盲目追求超额利润, 不能正确判断投资时机, 投资时机与市场发展往往不吻合, 或由于自身素质较低, 而出现管理混乱、资金困难、效益不好等情况, 从而使企业投资蒙受损失。
(2) 现行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首先, 组织机构不完善, 项目投资决策时, 没有专门管理机制, 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并且, 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要求, 管理上也没有专职人员操作, 最终使投资行为很难规范化、科学化。其次, 前期工作质量不高, 缺少周密的完善的决策程序、可行性研究不能满足定项目定方案的需要, 市场预测和投资估算不准, 可靠性差, 项目前期计划管理不严, 为后期项目的成功实施设置了障碍。
三、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 投资对象的选择控制
企业在投资计划报送审批之前, 必须对投资市场估计的合理性、投资收益估算的恰当性、短期投资的变现能力、收益能力等进行复核, 特别是对于投资对象的各种风险应进行充分评估, 然后, 按照既定的对外投资审批程序, 经过充分论证、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
2. 财务可行性分析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财务可行性分析制度, 需要掌握被投资单位外部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 防止各种大环境因素对投资项目造成不利影响;被投资单位的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投资单位自身因该项投资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风险控制是财务可行性分析制度中非常重要的控制方法, 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报告等措施, 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3. 投资的授权批准控制
为保证对外投资的有效性, 降低投资风险, 必须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 保证一切投资活动都经过必要的授权审批程序, 并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相关的程序和制度, 确保投资活动在投资的初始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 为以后各期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奠定良好的基础。投资部或财务部具体负责投资意向的确定、初步可行性报告的研究以及投资方案经公司决策机构或权力机构批准后的具体实施。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 我国《公司法》赋予了董事会投资方案决定权。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对公司对外投资业务一般具有投资计划的决定权, 这意味着公司的权力机构所关注的是公司投资战略的确定, 投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则分别有公司董事会和经理负责。
4. 投资业务追踪分析制度
投资业务追踪分析制度包括两个阶段的分析:一是在制定投资决策之前, 通过核查企业资金额, 分析当前经济政策及未来走向, 把握本行业及其他行业具有较高盈利水平和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的状况, 在确定投资领域后, 及时收集各种可能影响投资价值的信息, 编制投资分析报告, 提交企业投资方案制定部门, 为确定最佳投资领域、选择适当投资对象和投资时机及降低投资风险提供帮助;二是在实施投资之后, 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政策方针的调整、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 使得投资的价值发生变化, 因此, 还必须重视对投资的追踪分析, 并建立一套对外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者和决策者, 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或制定投资退出策略。
5.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企业应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 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 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 采用比例分析, 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 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 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的一系列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
摘要: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承担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系统风险。企业投资风险产生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企业投资决策浅析 篇8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各类投资活动日益丰富,同时吸引了更多人群的关注,并使投资总量不断扩充。投资项目的最终结果势必直接影响投资人的根本利益,同时还关系到整体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在较多国家之中,投资决策制定的科学有效,对整体企业发展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依照时间顺序可将投资管理划分成早期的经营投资、中期阶段的执行以及具体的投资周期。依照工作属性,可将其划分成决策、工程设计、施工建设以及综合调试等。投资管理阶段中制定决策尤为重要,具体来讲主要由技术、市场管理、经济评估、财务管理等层面制定相应的决策。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且涉及到较多因素,只有决策制定的科学合理,方能节约整体投资金额,并可渐渐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而为后续的经营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二、投资决策内涵
不同的研究人员针对投资决策的具体概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释,然而意义万变不离其宗,即为经济主体赢得预想的受益,分析判断怎样做好资本管控或是否有投资的必要。项目工程投资决策为企业单位经济决策管理的主体活动,通过该环节可清楚企业具体的投资方向、主要的结构与具体的规模,评判投资行为以及制定决策所需投入的成本以及获取的效益。
三、企业投资决策存在的问题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然而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传统文化、滞后经营的理念仍旧根深蒂固。众所周知,投资决策为一项极为复杂的实践活动,然而基于采取决策方式的不合理,会导致投资冲动的不良行为。所谓投资冲动,也就是说在利益与诱惑面前,人们容易被表象的内容迷惑,因此会产生投资冲动。导致该类错误倾向的成因则在于没有进行有效的前期规划,无法把握经济指标,做好科学的财务计算与分析,通常仅仅由于某个领导的一个指令便决定投资,导致的结果往往令企业背负沉重的负担。另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会引发企业情感投资的错误倾向,进而导致经济纠纷甚至是非法骗取钱财的问题。
纵观我国较多企业,其投资决策的工作体制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欠缺民主、科学化的管理,无法对拥有资源、总体能力水平做研究分析。例如,在财务、应用技术等支持不充分的状况下,便急于投资;或是在自身能力不满足投资标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具体的投资领域亦不符合企业自身力所能及的范畴,最终均会令企业陷入困难境地。
由于一些企业在没能筹措到充足的资金状况下,便匆忙的进行投资,最终较易由于资金无法符合投资现实需要,使得投资项目由于供给经费不足而无法按期投入生产,影响了最终效益的发挥。另外,一些较为重要、规模庞大的工程投资资金量较多,还需要事先垫付庞大流动经费。然而由于一些单位制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仅片面的分析了固定资产需要的经费,却没能重视流动资金总体需求量,进而导致投资项目工程投产之后,由于欠缺流动经费,使得耗费庞大资金建设的项目无法全面发挥应有的功能价值。再者,一些单位在投资过程中要通过借款满足需求,而当建设投资工程或是运行失误之后,企业却无法按期还本付息,导致自身深陷财务危机,甚至面临较大的信任危机。
四、全面提升企业投资决策水平
(一)明确投资方向,有效应用会计信息
把握清晰的投资方向对企业来讲极为重要,在正确方向的引领下,企业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投资经营途径。相反,选择错误的投资方向,便会令企业的努力付诸东流。为此,企业单位唯有依据自身实际状况、所处的经营阶段清晰的明确正确的投资方向,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再者,企业应积极的抓住投资机遇,使自身全面发展、不断壮大。
伴随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披露价值逐步显现,其内容更加透明。为此,投资人可由该类复杂冗余的会计财务信息之中有效的采掘到各类对制定投资决策有价值的内容。企业应充分明确管理会计的核心职能,使他们利用会计信息进一步明确企业的收益、损失,具体的定量标准,相应的发展趋势以及投资财务指标,并向企业决策管理层提供有用的会计决策信息。具体可通过成本性态的科学划分、预期报酬率、贴现率标准的生成以及应用,促进投资人可更全面的明确企业资源状况,进而精准的制定出实现最大化利益的正确投资决策。
(二)客观进行投资分析,创建严明合理的决策管理责任制
企业制定投资决策前期,首先应对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的能力水平做客观的分析,评判有否具备了投资的精力与条件,而后方可组织后续的经营投资。倘若一味的盲目行事,不自量力,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收益,相反会浪费有限的资源,使企业投入较多不必要的精力。
投资决策针对企业单位经营发展来讲意义重大,制定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持续全面发展,赢得可观的收益极为有利。为此,应创建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管理责任制,明确企业决策人的具体责任。首先应清楚划分各岗位责任,即不同的决策主体承担的责任应有所不同。另外应通过法律形式,或明确的规章制度使负担的责任更为具体,体现一定的权威性。再者,应对投资责任具体的执行落实状况进行全面监督管控,做到实事求是,奖惩分明。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人人平等的工作原则,预防落实决策责任体制的决断中引发不公平的问题。再者,应加强投资决策人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工作能力评估考核,定期开展继续教育,令他们体现工作的严谨性,把握公平公正性,确保廉洁奉公、把握职业操守,并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扩充知识面,掌握丰富的职业技能,真正胜任本职工作,提升专业素质水平。
(三)组建投资风险管控委员会,做好风险防控
为预防投资风险,在投资决策制定前期,应做好可行性分析以及风险评估,设立化解风险的有效对策,预防企业存在决策有失的问题,进而真正提升投资效益水平。另外,还可成立风险管控委员会,针对投资决策存在的组合风险做动态跟踪监督,并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预警,在企业之中创建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投资决策阶段中,委员会可对具体的管理人员做进一步制约,进而预防他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危及企业整体利益,或是损害股东长久利益。委员会可纳入股东代表,引入高管人员以及员工代表,建立互相制约管理、监督管控、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这样一来,不但可确保股东享有利益,还可符合管理工作人员与基层员工的根本需要。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投资决策在其发展建设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其重要价值,我们只有以客观的视角研究企业投资决策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科学内涵,并就具体的不足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行民主化的管理,把握清晰的投资决策方向,有效应用会计信息,客观进行投资分析,创建严明合理的决策管理责任制,组建投资风险管控委员会,做好风险防控,方能真正提升企业投资决策整体水平,避免不必要的经营发展损失,有效防控投资决策风险,真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基于投资决策科学内涵,探讨了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有效的实践工作策略。对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企业,投资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傅桓.工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3-74
[2]赵杰.技术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87—89
[3]毕林.技术经济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65—70
企业投资风险分析 篇9
一、企业投资风险现状分析
1. 理论体系基本完善
企业投资风险是风险应用当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在实际的发展中, 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增长, 在满足自身的生产需求之后, 企业效益的累积会使得企业实现扩大自身规模的想法。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进行实际投资过程作为一种企业扩张规模的手段, 理论基础逐渐的被完善。现代经济发展速度逐渐的提升, 企业也随之增多, 我国的企业数量得到前所未有发展趋势。企业的投资方向由企业的财务系统以及决策者进行实际执行, 这就要求决策者需要具备发展眼光, 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进行投资工作的开展。虽然关于企业投资风险的相关研究逐渐的增多, 这为企业进行实际投资过程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复杂, 导致企业投资风险依旧存在, 成为限制企业投资发展的关键。
2. 企业投资风险系数较高
企业在进行实际投资过程中, 现代企业投资风险系数依旧偏高。在我国计委近年来的统计报告显示, 企业近期投资450多个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当中, 将近100多家的企业在投产之后出现明显的亏损现象, 严重亏损更是多达80多家。国外发达国家对于成功投资的企业家评价仅为所办企业成功率超过30%, 通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进行投资活动, 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同时在投资过程中存在风险贯穿企业投资过程的现象。同时, 投资风险的存在并不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损失以及风险的程度也不可控制, 导致企业的投资风险系数提升。
3. 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在实际发展中, 应该重视利益以及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同时企业的发展趋势同样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实际分析, 明确企业当中存在的投资风险, 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 企业未来的发展应该重视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 投资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 保证企业投资顺应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应该重视企业内部良好发展模式的建立, 响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投资风险问题分析
1. 投资管理风险机制未得到有效确立
企业的投资风险是企业实际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投资管理风险机制是指投资管理机制中, 能够通过风险以及收益之间的制约关系, 调动各个投资相关主体, 谨慎的控制投资的具体方向, 降低企业投资当中的风险, 从而起到调节以及控制的投资行为的机制。完整的企业投资风险的建立, 主要包括投资主体风险机制、资金融通风险以及投资审批风险机制。企业在进行实际投资的过程中, 保证风险机制的完整性是提升投资管理的关键因素。但现代企业的实际发展中, 并没有重视投资管理风险机制的完善, 片面的重视资金收益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张, 对着企业内部的投资管理风险机制没有起到重要的认识, 导致在实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出现。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建立投资风险机制, 完善投资管理机制的发展, 改善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
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足
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 没有重视投资风险可行性研究。并且在具体调查过程中缺乏市场的调查能力, 在进行投资以及决策过程中只是凭借少数的信息资料进行实际的投资工作的开展, 为投资风险埋下安全隐患。同时, 在进行投资项目可信性进行实际研究的过程中, 企业没有针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投资论证, 出现管理混乱、资金困难、企业亏损等状况的出现。企业针对投资项目, 没有进行科学分析以及制定可行性办法, 导致实际投资过程中问题的出现,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同时加大了企业投资风险。
3. 投资比较单一, 风险较高
目前的企业投资发展中, 由于企业的规模以及资金限制, 更存在决策者对于执行过程决策能力问题, 对企业的实际投资开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其中投资单一是影响投资安全的因素之一。投资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决策者问题。企业决策者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企业进行投资过程中, 决策者只重视企业收益, 以及市场目前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进行投资, 缺乏长远目标的实际考虑。第二, 市场经济发展导向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 主要是集中在某个项目实际发展的增长, 导致在具体发展中企业投资项目单一性。同时单一性的投资, 对于企业的实际投资发展会导致企业投资风险加大, 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4. 投资盈利能力不足
企业投资在发展中, 盈利是根本目的。对于项目进行实际投资, 寻求利益回报是关键因素。但现代的企业进行实际投资的过程中, 由于对市场机制的把握程度较低, 以及对未来的发展状况没有实现明确的认识, 导致针对项目的投资, 项目在开展中不能够实现利润增长, 导致实际发展中投资盈利能力不足。
三、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措施分析
1. 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应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总体思路。同时建立健全的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在投资主体风险机制、投资审批风险机制以及融资机构风险机制方面进行实际改革, 真正的建立起与风险机制以及风险效益的制约机制, 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完善。
(1) 建立投资主体风险机制
建立投资主体风险机制, 应该重视政府投资风险机制以及国有企业投资风险机制, 只有保证两者之间机制的构建才能够促进整体投资构建。国有企业投资风险建设, 需要给予企业自由的投资权益, 实现企业的自主投资策略的制定, 政府机构不能够对投资活动进行实际干预。政府投资机制的建立, 主要是依据国家的经济手段进行投资工作的开展, 实现风险承担主体的建设, 保证投资主体风险机制不断健全。
(2) 建立投资审批机构风险机制
建立投资风审批机构风险机制, 应该重视我国目前审批机构的权利分散状况。建立保证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 具体实施经济发展的策略, 明确责任、权利以及义务逐渐的关系。同时建立审批机构风险机制, 对于我国企业实际投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是保证主体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应该明确具体的审批权限制定约束标准, 为企业投资指明具体方向。
(3) 建立融资机构风险机制
建立融资机构的风险机制, 是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关键内容。在具体融资机构建立过程中, 应该具体明确融资机构的性质, 通过实际考核实现业务提升。融资机构风险机制的建立, 对商业性融资机构以及商业担保的发展以及完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 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企业在进行实际投资的过程中, 对于投资目标的具体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保证投资可行性的关键因素。增强投资的可行性, 对于企业投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投资机会是保证投资可行性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投资机会的选择应该按照自然资源的实际利用以及市场状况的发展, 针对投资目标进行具体数据采集, 实现对目标的具体理解。对实际的投资方向进行实际假设, 通过原则设想以及技术分析, 主要针对笼统的估算方式实现投资方向以及投资领域的发展。同时针对投资项目, 应该重视地理位置以及部门行业之间的资源研究, 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能够满足实际投资回报。对于选定的项目进行投资论证, 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进行投资论证, 只有通过详细的研究, 才能够实现企业投资可行性的提升。
3. 投资分散化
企业投资形式过于单一, 会导致企业投资风险加大, 导致企业发展受到影响。适当的投资分散化的发展模式, 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投资分散化, 能够保证企业投资风险呈现分散化状态, 增强企业的抗投资风险的能力。同时能够发挥社会各界介入投资风险的能力, 能够发挥各个环节的抗风险积极性, 实现投资风险最小化。企业在进行实际投资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投资风险的复杂性以及企业资金的安全性, 保证前期投资的同时, 重视后期融资。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 经济状况主要集中于个别规模的发展企业, 在进行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应该重视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 实现针对性的投资政策。分散化的投资形式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抗投资风险的能力, 对于企业利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 强化企业投资盈利能力
强化企业的投资盈利能力, 需要企业在实际发展中重视以下几种方式, 提升企业投资的收益率。第一, 重视投资质量。投资过程需要严格的质量保证以及合理的程序, 通过准确的市场调研进行投资项目的确定。第二, 建立决策管理队伍。在保证投资科学性以及正确性的同时, 应该在企业的实际投资过程中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 再投资过程中制定良好的投资计划, 保证企业投资收益。第三, 明确投资管理当中的风险管理。通过对企业的日常监管进行实际的工作的开展, 保证企业风险机制的评估, 保证收益预期, 实现利润增长。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 企业良好的投资效果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 应该重视投资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考量, 通过决策团队制定合理化投资方案进行实际投资开展, 保证合理的投资收益, 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2]张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企业投资统计与投资项目的后评价 篇10
关键词:企业投资,统计,评价,分析
在项目自规划设计直至效益获取的全过程当中, 投资后的评价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其评价的内容覆盖了项目立项决策、建设目标确定、设计施工、验收完工乃至后期运营维护在内的各个环节, 评价的对象不局限于经济性指标, 同时还涉及环境性以及社会性方面的综合指标。对于企业某项特定的项目投资行为, 通过对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 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 积极展开投资项目后评价, 能够使企业从直观分析得出通过该项目投资行为为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 了解项目投资中存在的不足,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从而不断提高企业项目投资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水平。
1 企业投资统计分析方法
按照所统计数据类型的不同, 多将常见的统计数据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计数资料;其二是预测资料;其三是等级资料。上述不同类型统计数据在所对应的统计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采纳与应用需要以数据统计质量的保障, 以及统计实时性的保障为目标。现就上述不同类型统计数据对应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1.1 针对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的获取途径为:将观察单位按照类别或者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组, 分组后对所形成各个单位的个数所对应资料进行清点。计数资料的特点在于:仅以各个分组在数量上的多少作为观察标准, 而并不将指标的质量、性状纳入考量范畴当中。因此, 在有关计数资料统计分析的过程当中, 主要是通过四格表或者是R×C表的方式对计数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在就多个样本率进行比较的过程中, 多应用双向无序表, 以确切检验方式验证统计分析准确性;在就不同方法以及不同组构成计数资料进行比较的过程中, 多应用单相无序表, 以卡方检验方式验证统计分析准确性;在就变量相关性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多应用双相有序属性不同表, 以相关分析方式验证统计分析准确性;在就属性相同计数资料一致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多应用双相有序表, 以一致性检验方式验证统计分析准确性。
1.2 针对预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预测资料是在投资统计分析行为中比较常见的数据类型之一。按照参数属性的不同, 可通过参数方式或者是非参数方式对此类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检验。该类型资料的统计分析检验方法比较常见。例如t检验、F检验以及秩和检验等。其中, 前面两种检验方法均适用于参数检验。其特点是:t检验依赖于将预测数据与前段期间所获取实际数据进行直观对比的方式, 探究两类组合数据的变化规律, 并对数据进行重新预测, 缩短所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偏差;而F检验则是以上述数据为对象, 依赖于方差对比的方式, 对预测数据进行校正, 控制预测偏差。而对于后一种检验方法而言, 则适用于非参数检验。其特点是以秩和作为统计量, 在假设条件下进行了检验。此种检验方法由于不受资料总体分布限制的因素影响, 因而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优势。
1.3 针对等级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等级资料是在预测资料与计数资料概念中间区域内的一种特殊资料, 其观察单位无确切数值表述, 但各个单位组别下的数据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等级资料一般通过数据构成比或率的方式加以表述。在统计分析的过程当中, 通常根据数据的特点属性, 总结若干等级, 将数据分别纳入以上等级, 以计数方式使资料量化。
2 投资项目后评价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 在项目投资行为实施下, 所对应获取的资料丰富且内容繁多, 如何选择最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这一问题值得思考。根据工作经验来看, 在选择统计方法的过程当中, 需要按照如下步骤展开:
第一步, 需要根据投资项目后评价目的宗旨, 对数据特征加以明确, 判断统计资料的类型归属问题;
第二步, 在把握数据类型的基础之上, 选择适宜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 综合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吸取, 遵循统计学处理基本原则, 灵活运用分析方法。
例如某企业需要针对所投资建设的产能区块一次加密、二次加密以及聚合物驱投资项目展开后评价工作, 根据该评价目标, 可以基本确定统计分析的思路, 即将大量属于定量属性的指标, 以一定方法进行统计归类, 研究各组别数据中的内在规律, 从而获取对应的评价结论。例如, 可定量的指标包括:初期产液量、初期产油量、初期含水量、泵径、泵效、载荷利用率以及扭矩利用率等。由于上述数据指标均属于计数资料, 根据本文前述分析, 对于定量计数资料而言, 建议通过R×C表的方式进行分析。因此, 可以通过建立该项目R×C表的方式, 对初期产液量、最高产液量等指标进行预测分析, 衡量其与实际数值之间的偏差, 从而评估该项目所选取的抽油机型号是否能够满足该产能区块的实际生产需求。
3 结语
投资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且科学的投资行为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从统计学角度上来说, 做好对投资项目的统计以及评价工作, 有助于为企业投资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总而言之, 本文从统计学分析的角度入手, 对企业投资统计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概述, 并配合实际案例, 研究了在项目投资后评价中, 对于各类统计数据所采取的统计分析方法, 希望能够有助于统计分析质量的提升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锦超, 朱显钢, 史宏, 等.铁路基本建设投资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3, 22 (3) .
[2]周松涛, 肖益培.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析初探[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6 (4) .
[3]魏新亚, 林知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构成的统计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1 (7) .
电网企业投资风险分析 篇11
1、引言
电网投资指的是包括各种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小型基建工程、其他专项工程等与电网基本建设有关的投资。电网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这使得电网投资的成本回收期与盈利周期较长。电网投资小则几百万,多则上亿,项目实施后,短期内成本较难回收。电网企业投资资金主要由折旧、融资和净利润等构成。其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达50%以上,企业自有资金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电网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迅速时,用电量需求增大,对电网的投资需求也随之增大;相反,经济发展缓慢时,用电量需求呈减少趋势,对电网的投资需求也随之减小。另外,电网投资还需考虑国家是否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是否符合环保政策等因素。
综上,电网投资开发周期长,资金规模大,同时受自然、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影响,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正是这些投资特点,决定了电网投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投资风险,风险分析是电网投资过程中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
2、电网企业投资风险
电网企业投资风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外部环境,二是技术因素引起的风险,三是投资策略制定及决策因素引起的风险。
2.1外部环境风险
2.1.1自然风险。电网工程项目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不同,对输配电工程会有相应不同的要求。另外,雨雪灾害、台风、地震、洪水、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有可能对电网投资的工程项目造成损毁和破坏。2.1.2经济风险。(1)利率变动引起的风险。该项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由于政策或者经济等各种因素会导致利率的变化,进而会给项目的收益来损失。当利率上升,而投资方采用浮动利率进行融资,其结果必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当利率下降,而投资方采取固定利率融资,必然导致机会成本的提高。(2)汇率变动引起的风险。很多电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通过世界性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汇率的变动就不可避免的给项目建设带来直接的影响。举例而言,当还款时,该币种的汇率相对借款时下降,项目融资成本变小;反之,项目融资成本增加,项目的收益收到影响。(3)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通货膨胀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工资和物价的上涨。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的幅度和速度会在某一个相对可以预计的范围,但往往也有很多时候会超过正常范围。关于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调值条款进行风险规避。2.1.3政策风险。电网项目投资建设的时间跨度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相关的政策难免会发生变更及调整,这些政策的变化会对电网投资带来相应的风险。2.1.4市场风险。(1)销售电价风险。我国的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对电网企业来讲,售电所得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售电价格微小的变动均影响着整个电力企业的收入。(2)销售电量风险。销售电量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经济不景气时,销售电量往往也会随之下滑。另外,节能电器的广泛应用也会对售电量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2.1.5土地征用风险。征地是电网工程的重要组成过程,输电线路的铁塔、变电站的站址往往都要涉及到征用农村土地。对于电网投资来说,土地征用补偿费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所占比重较大,对工程投资影响很大。这期间涉及到政策处理等一系列事情,所包含的不确定性较大。另一方面,在电网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对周围的土地造成一定的破坏,要注重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水土保持等。
2.2.技术因素引起的风险
(1)前期设计带来的风险。电力投资项目的前期设计包含多个要素,诸如选址、地质勘测、水文调查分析等。前期设计所涉及到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能力和制度缺陷。当前,国内电网项目建设密集,相关设计单位的任务繁重,设计能力严重不足,常常会存在一个设计人员同时承担多个任务的情况,必然会带来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的脱节问题,返工现象不可避免,直接拖延了工程施工时间的同时,也给项目方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关于制度层面,主要是指當下电力项目设计经常不通过招标进行,在设计主体的选择上没有做到最优化,再加上业主的专业度不够,经常会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这必然增加了项目风险。(2)工程施工质量引起的风险。质量是所有工程项目的根本,尤其对于大型电网投资来说更是如此。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工程建设中要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做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其次,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预算超支引起的风险。电网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在建设周期内,会有很多物料设备会有比较大的价格波动,甚至会超过项目前期成本预算的波动范畴,当波动比较大时,必然会给项目带来预算超支的风险。(4)完工风险。电网投资项目涉及的范围很广,经常是在复杂的地理地质条件下进行,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非常事件,给项目的施工时间带来影响。(5)设备风险。设备风险主要指的是电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风险。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电网投资项目涉及到的设备通常都是大型设备,价值高,结构复杂,加上作业环境往往很恶劣,这无疑会增加设备的维护、检修风险。
2.3投资策略制定及决策因素引起的风险
投资决策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不论何种行业,投资决策都具备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受行业相关因素的制约。投资决策是决定一项投资成败的关键。电网项目投资中,企业所面临的的决策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网负荷预测准确度风险。在做电网项目投资决策前,需要对电网的负荷增长做出准确的预估,过高,或者过低,都将给项目稳定性以及后期的持续运营带来影响。如果对未来负荷预测过高,按照高标准的投资会带来设备的闲置和浪费,项目投资的收益率大受影响。反之,预测负荷过低,项目建成后很快不能适应实际要求,出现网路阻塞或者设备过度运转,给网路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2)融资适度风险。电网投资项目往往规模比较大,资金的需求也比较大,单靠电网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往往不能满足,就需要进行融资。而融资也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任务,需要跟项目的建设进度相匹配,分阶段进行。也就是说融资额度要跟项目实际需要一致,不能出现资金短缺,影响了建设进度,又不能过度融资,造成融资冗余,带来不必要的利息成本,给电网项目投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3)区域发展协调风险。电网项目投资需要特别考虑区域协调统筹一致性,电网投资项目不是孤立的个体,必须整个区域统筹考虑。换言之,在电网投资决策之初要考虑项目所涉及的各个级别的电网企业之间的投资规模是否相互匹配,根据相互之间的电压等级和负荷变化情况决定投资的规模。这样才能保证不出现输电瓶颈,各个电压等级的分区容载比以及电网容载比都符合规程的规定,各级电网之间均衡发展。(4)网电协调风险。目前,国内电力市场是电厂和电网分离运作的模式,由于运营主体各自独立,由此造成了电网公司和电厂都是各自独立做规划方案,这给项目的投资决策带来很大的挑战。部分的利益最大化与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并不一致,电厂的设备选择以及选址都是从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考量,对于项目决策来说,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考量项目收益,实现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3、电网企业投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电网的投资需求来源于多个因素,既有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需求,又有电网企业本身发展的微观因素需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 确定具体的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电网企业投资需求因素指标体系
对图1进行分析,从电力供应这个层面出发,电网企业投资时要考虑的是装机容量、电源结构、电源分布等。从负荷需求这个层面出发电网企业投资时要考虑负荷特性、电力电量、负荷分布等。从安全可靠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短路电流、暂态稳定、安全备用、连锁故障、静态稳定等因素。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网损率、设备利用率、输电能力等因素。从结构是否合理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电压等级结构、网络结构等因素。从品质是否优良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电压合格率、频率合格率等因素。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经济结构、经济总量、经济布局等因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人口总量、城市化进程、城镇布局、供电面积等方面的影响。除了以上分析的影响因素以外,电网企业投资还需要考虑环保以及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根据电网企业投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可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及管理。
4、结语
企业投资退出渠道分析 篇12
风险投资本质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对于风险投资而言, 出售股权获得资本利得是其根本目的和动机, 也是创业投资得以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确保成功投资的收益顺利回收以及尽快从不良投资中抽身而出, 对风险投资至关重要。在投资之初, 风险投资家便开始考虑合理的退出战略, 因为这关系到整个投资活动的收益实现, 决定着投资的成功与否。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新建企业在短期内的迅速成长, 并在适当的时机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套现退出, 然后将资金转换到其他企业或项目继续下一轮的投资。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选择不好, 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并影响到新的投资计划的施行。因此, 在实践中, 企业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理的投资退出渠道。下边将就目前常见的几种投资退出渠道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以期能对我国企业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风险投资各种退出渠道的利弊分析
1、上市公司在海外或香港二板市场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是指已经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将其现有的资产分拆, 或对其以风险投资形式控股的企业进行改造, 实现在即将开设的二板市场上市的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可以从外部筹集资本, 资本来源不再局限于母公司这一渠道;通过分拆使得子公司的管理人才对财务和投资决策承担主要责任,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挖掘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分拆, 可以保留公司业务发展所稀缺的人才;通过分拆, 将有关投资、研究开发和资产收购开支的决策大部分移交给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处理, 极大地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和研究支出, 使公司从资本投资中获得极大的价值;在迅速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 依赖集权和层级组织进行决策可能会丧失市场先机, 而分拆正是基于分拆决策, 特别是在投资和购买资产的决策中采用分权决策有其独到的好处。对于在海外或香港二板市场上市和上市公司在海外或香港二板市场分拆上市两者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创业企业上市后, 需要定期披露大量的内部信息, 使竞争对手对其经营状况掌握较多;一旦企业业绩下滑, 股民会争相抛售股票, 使得股价一路下跌。
2、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 从而控制上市公司, 再通过各种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自己的资产和业务, 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然后将风险资本从资本市场逐步退出。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借助已拥有的上市公司, 通过资产重组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并逐步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目的, 然后将风险资本从资本市场退出。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绕开公开上市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各种要求, 间接实现上市的目的。但是, 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一方面, 这种方式需要风险企业拥有大量资金和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 并且具有反收购的风险。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不是没有充足的壳资源就是壳资源都是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 在买或借壳上市后, 不能立即发配新股, 从而使企业还要担负改良原上市公司资产的责任。
3、并购退出
并购退出是指资本通过由另一家企业兼并收购创业企业而收回投资, 这种方式相对较为便捷。这种方法可以使投资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 增加了退出方式的灵活性和吸引力。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 并购退出除了在收益上低于公开上市外, 创业企业的管理层会因企业失去独立性而设置障碍。其次, 如果并购是股权与股权进行交换, 则收益的变化要在交换的股票售出之后, 且实际收益会受该股票市价波动的影响, 如果是其它混合方式交换股权, 则交易结构的复杂性将使风险投资者面临多种不同的风险。
4、回购
为了避免因并购会失去公司的独立性, 于是产生了创业企业进行股权回购这种发展很快的方式。创业企业回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 管理层收购。创业企业的管理层通过融资方式将风险投资部分的股权收购并持有, 收购完成后, 公司就由管理层和股东所有。第二, 员工收购。创业企业的员工将风险投资的部分股权收购并持有, 一般在操作中要组建一个员工持股基金作为收购资金的来源。第三, 管理层与员工收购。管理层与员工共同出资将风险投资的部分股权收购并持有。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二次回购, 既可以让风险资本顺利退出, 又可以避免由于风险资本退出而给企业带来太大的影响。
5、清算退出
清算退出主要包括亏损清算和亏损注销两种方式。其优点是能阻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和资金低效率运营。其风险表现在:本来失败的项目已给投资者带来了收益的负增长, 而企业的破产清算又是有成本的, 而且耗时长, 这些会使风险投资者感到雪上加霜。
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合理选择
现行的四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各有利弊, 但均需进一步完善,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投资退出渠道。针对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和企业具体情况, 主要可从如下方面进行选择和改进。
1、投资渠道的合理选择
(1) 股票市场上市。股票市场上市就是风险投资机构通过风险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公开上市, 将风险投资机构拥有的权益性资产转换成公共股权, 获得市场认可后, 转手以实现高额回报的退出方式。股票市场上市不仅可以为小规模高成长的风险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有效的途径, 而且也在一定分散了投资风险, 为高回报退出提供了条件。高新技术企业板块的上市标准通常较第一板块市场低, 税收、法律上有一定优惠措施, 监管体制、会计原则、信息披露规定有所不同, 股权转让锁定条件放宽。但当风险企业实现上市后, 通常风险投资机构只能售出极小比例的股份,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确定后, 风险投资机构才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将所持股份全部售出。这就意味着风险投资机构即使在风险企业成功上市后, 还要承担收益不能变现或推迟变现的风险。此外, 股票市场上市较其他退出方式而言, 条件多、成本高、周期较长, 且涉及法律、会计等多种问题, 对小型企业而言负担过于沉重, 不具有可行性。
(2) 出售。出售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将其持有风险企业的全部股权予以转让的行为。与在股票市场上市相比, 风险投资机构出售风险权益时的谈判较为简单, 无需面对整个市场, 而只需与市场上少数的几个买家进行商榷, 在费用上更为低廉, 手续也相对简便, 同时现金回收速度快, 回收风险也较低, 并且风险权益在售出对象、方式和时机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灵活性, 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出售过程中, 政府应加大力度培植产权交易市场。首先,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其次, 完善区域性技术产权市场, 为科技成果与风险资本的紧密结合构建良好的交易平台, 提高产权交易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及早获得资本支持。再次, 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份转让制度。
(3) 清算。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投资失误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当风险企业无法持续经营或风险投资机构意识到投资无发展前途或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 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尽快退出清算, 以便让资本迅速进入下一投资环节来运作, 以便追求更高的利润回报。因此, 及时的出现投资失误或失败的项目进行清算是十分必要的。
2、完善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
完善的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对于投资退出渠道的优化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我国近年来施行的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完善和健全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 企业上市条件有所放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股本总额从五千万元降为三千万元, 并取消了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等的限制性规定。其次, 股票转让有所放宽。由“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放宽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再次, 实现了上市资本的全面流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 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 消除了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
摘要:近年来,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使我国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对目前投资的退出渠道进行了分析, 并深入探讨了各种投资退出方式及其利弊, 提出了优化投资退出渠道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投资,退出渠道,股票上市,清算
参考文献
[1]高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及我国的现实退出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02)
[2]邱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7)
[3]桑蕙, 吉小锐.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选择[J].甘肃农业, 2 0 0 6 (07)
[4]金永红, 奚玉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现实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11)
[5]郝宏展.排除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障碍[J]经营与管理, 20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