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问题

2024-06-27

护理安全问题(精选12篇)

护理安全问题 篇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人员在护理安全方面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是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理人员表现在思想上对护理安全的不重视, 出现“屡犯屡改, 屡改屡犯”的情况;在知识和经验方面不足时拒绝向老师请教, 怕别人知道她的不足[2];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平时的护理工作之中, 出现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相互脱离的现象;缺乏“慎独”的精神, 不能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范, 而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 护理安全的隐患

1.1 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医院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 管理制度不完善, 质量监控无力等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3]。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缺乏护理安全的监控措施以及缺乏护理安全发生之后相应的应急预案等等都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暗礁。

1.2 缺乏护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

“少年”护士人数剧增, 导致各种操作技能低, 单个的护理工作不能完成;缺乏护理方面的临床经验, 不能保证患者得到的是高质量的护理;缺乏与其他护理人员的协作精神, 拖慢护理工作的进程等等, 这些都会威胁到患者的安全。同时, 新兴技术和大型项目的引进, 促使护理水平要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这也会对护理安全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4]。

1.3 护士的多元角色行为因素:

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 有着特定的职业内容、操作规范和行为标准[5]。护理工作繁复, 三班倒的轮班, 昼夜的颠倒;医院及院外的学习, 以及多种多样的考试等压力;有的医院没有为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 护理工作得不到重视[6], 很多护士试图脱离护理岗位, 以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因此, 对待工作消极, 对患者态度粗暴, 无端发脾气, 不耐烦, 导致护患纠纷甚至是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1.4 患者自身的行为因素:

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如: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对什么都心存怀疑, 随时都想留下证据, 以免对薄公堂时没有依据;对当前的医疗水平期望过高, 把医师护士过于神化, 到了医院用了药, 病当然就应该有好转;对医疗费用的计价方式不了解等, 这些极易造成患者的误解, 产生不满情绪而引发护理安全问题。

1.5 医院的设施设备因素:

医院的设施设备不全或者护士对设施设备的使用不当。曾有报道:某医院的一位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 患者家属发现输液管里出现了一块黑乎乎的东西, 患者没有任何不适, 但患者家属当即就找到护士, 说是护士在配药以及输液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正规操作, 导致难以预测的后果。结果经多方面查实, 是输液器厂家的生产线出了问题。

2 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2.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针对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及为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医院建立健全分级的护理安全监控网络, 即一级护理部、二级护士长、三级护理安全护士, 就护理安全的风险进行实时的讨论分析和向上级反馈, 提出风险规避方法及措施, 并积极检查方法措施的落实工作, 做到时时科室自查, 护士长每周夜查房, 每月护理部进行综合性检查, 并将结果进行公布, 最后进行相应的奖惩。

2.2 建立护理安全应急预案:

医院管理层专门建立护理安全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预案小组, 专门针对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开通护理安全上报的“绿色通道”, 当科室发生了护理安全问题时, 护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上报, 随即启动应急预案。虽然预防是关键, 但是, 当发生了护理安全事件的时候, 有相应的部门来处理, 可以将事件“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同时, 也不会存在患者“投诉无门”的情况。

2.3 加强对医学相关法律的学习:

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有调查显示, 我国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7]。患者的法制意识正在加强, 而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并没有随之增强。护理人员应该要加强学习《护士条例》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医院还可以找法律顾问对护理人员进行最新的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完善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体系”。

2.4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文书中的“普遍问题”在于:护理文书的书写过于简单, 没有突出的重点, 记录内容不够严谨, 护士写记录时添加了过多的主观判断, 从而破坏了护理记录的原始性、客观性及真实性[8]。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并掌握护理文书的规范写法,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水平, 保证记录的真实完整。还可成立护理文书写作小组, 帮助年轻护士纠正护理文书书写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每一位护士作相应的指导, 做到“一对一”指导, 能够更好更快地提高护士的护理文书的书写水平。医院还可组织了“护理文书修改活动”, 每个科室选出两位护理人员针对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抢答, 调动护士学习护理文书书写的积极性, 切实可行地纠正护士在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2.5 重视专业理论与操作技术“并举”:

对于“少年”护士加强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 加强“中青年”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 鼓励护士通过网络、培训班、教学光碟等进行学习提升, 时刻更新护理知识体系, 同时, 成立护理操作小组, 定期对护士进行技能操作的培训及考核, 将其结果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 以激励护士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还能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2.6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9]。临床大部分的治疗、护理以及患者的生活护理都是由护士来完成的, 劳动强度比较大;护士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全神贯注, 出不得一丝差错, 注意力高度集中;护士还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 容易出现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 因此医院应当做到合理配置护理的人力资源, 进行弹性排班, 对“超”负荷的中、夜班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数量。除此之外, 还可为护士提供休息间、会客厅、拨打家庭号、适当的补助等为护士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2.7 把好设备质量关:

对医院所用的仪器设备等进行招标, 根据国际国内的行业标准严格筛选, 选择合格的仪器设备供应商,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仪器设备, 并配专人对医院的设备进行检修, 确保设备器材的完好备用。

2.8 环境设施人性化:

患者到了陌生环境肯定有一些不适应, 这就要求医院为患者设置一些人性化的设施, 方便患者。例如:在病房, 建立爱心角, 在里面备一些爱心伞, 方便患者和家属在雨天无法外出作检查;备一些针线, 方便家属为患者缝补衣服;备一些报纸, 方便患者了解时事。在门诊, 可以在地上铺设几条不同颜色的线, 每种颜色的线的终点就是一项检查, 想做哪种检查只要沿着这条线走到终点就能找到。在儿童诊室, 尽量把办公桌的方角去掉, 改为圆弧形的设计, 室内设置“儿童游乐园”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减少孩子的恐惧心理等等。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 是医院生存的根本, 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也是护理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 尊重患者, 爱护自己, 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程,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减少安全隐患, 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全程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349-350.

[2]周倩, 李继平.护理人员护理安全相关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 2012, 19 (9B) :15-18.

[3]彭荣菊.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 2005 (12) :87-88.

[4]余云红.低年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6) :322-323.

[5]谭小华, 宋萍.传染科护士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中外医疗, 2012, 31 (36) :154-155.

[6]王玉梅.护理人才流失的分析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8) :94-95.

[7]蔡峰兰, 护理人员对法律常识相关问题及认知调查[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2 (21) :295-296.

[8]罗小红.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8) :384-385.

[9]Sochalski J, Carole AE, Charles KH.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outcomes:evolu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study[J].Can J Nursing Res, 2009, 41 (1) :320-339.

护理安全问题 篇2

摘要:在内科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不牢固,业务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导致护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问题,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风险防范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医嘱,或执行口头遗嘱,未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不能保证字迹清晰,并存在擅自涂改现象,使得医、护的相关记录不能照应,给内科安全护理也埋下了隐患。法律意识匮乏体现在护理人员对《安全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卫生法》各条文的了解不足,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造成了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忽略了对患者隐私权、知情权、安全权、监督权等有关权力的尊重和保护。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以提高内科护理质量。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教育,提高服务素质与风险意识

要求护士知法懂法,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内容,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规避风险,明确护士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执业素质,加强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转变服务模式,由被动到主动服务意识转变,尽职尽责,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问沟通配合。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及考核。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进而提高对常见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各项行为准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监控,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如定期开展“三基理论”与专业操作技能的考核,定期组织护理理论和业务技术学习等。还可以从选拔一批对护理相关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且个人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重点加强培养,形成一支护理骨干队伍。另外,还可定期举办专业性学术交流活动,如:可以和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让护理人员不断拓展学术视野:还可以定期在系统内让大家将自己认为的一些重难点以及热点问题拿出来,共同进行探讨,并寻找最有益的解决方案。在整个系统内,形成终生学习、积极进取的风气。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沟通是加强护患之间联系的纽带,为了达到护患双方所期望的疗效,护患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积极转变理念,树立起高度的服务意识,一切工作以患者为本,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日常护理中要注意言行举止的文明礼貌,并对患者进行真诚的人文关怀,树立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提高沟通艺术,根据不同文化素质的患者、不同病况的患者,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方式。对病程较长,痛苦较大的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站在患者及家属的立场思考问题,努力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并以乐观、积极、主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和影响患者及家属。融洽的护患关系将有力降低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促使患者早日获得康复。

2.3 正确评估患者状态,加强高危患者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职责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患者正确地评估,要有专业的预见性,特别是对高危患者,需实行高危管理。高危管理就是对高危患者、高危时问段的管理。高危患者是指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患者,如躁动、头晕、肢体活动不灵便、年老体弱、常年卧床不起、思想情绪易激动等患者;高危时问段就是夜班、中午班、双休日、节假日等,建立健全岗位职责。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3.1 舒适的病房环境。患者的心情会受到环境优劣的影响,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休息可提高休息质量,对其身心的早日康复非常有益。因此,为患者创造的病室环境应尽可能舒适,调整与个体生存的物理环境相关的各种因素,如有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湿度、合理的布局等;护士在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下对晨、晚问的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将工作流程简化,部分操作最好集中在白天进行,避免影响患者睡眠。

3.2 舒适的心理状态。在护理沟通方面,国内外的患者注重点不同,如国外患者关心的重点为权利的维护,而国内的患者关注的重点为是否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及理解。此外,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患者在要求知情权外,对自己的治疗方法及各项检查等也希望能深入了解。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教育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等深入理解,将各方面的解释工作做好,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不良因素刺激患者,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项治疗及护理能积极主动的配合。

3.3 加强人性化管理。成立督导小组,发现问题后及时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定期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总结会议,促进舒适护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3.4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病情告知、费用告知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对费用收支等提高透明度,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应细致周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严格探视制度,如果患者病情许可可将探视时问适当调整或延长。结语

临床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3

关键词:护理人员;患者;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90-02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質服务的关键所在,也是避免医疗事故以及纠纷发生的重要性环节。在临床护理的每一项工作流程之中,只有不断增强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扎实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切实做好安全监控的相关工作,狠抓各项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坚守底线筑牢安全之堤,才能大大提升护理质量。如何提升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切实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缺陷,保证病人的安全,这是时代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探索的课题。

1 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

(一)护理人员因素

首先,护士在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着自身的弱点。护士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知识都比较欠缺、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不熟练、与其他人之间不能很好地开展配合等等,以上种种因素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其次,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相对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到位,病人的权益长期被忽视甚至侵犯。最后,医患沟通存在不足之处。护患交流言语存在不妥之处,态度冷淡,解释工作不到位,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误会。

(二)患者因素

护理工作主要依赖于以下两方面人物参与其中,一方是护理人员,另一方是患者,护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与患者是否接受护理人员的指导,并且积极配合治疗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病人求医动机如何以及求医行为如何地展开,与病人是否能够与医护人员展开密切合作,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治疗疾病的过程之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自身的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肯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常常出现违背医嘱、护嘱或者不遵医行为的现象。

(三)管理因素

就护理管理人员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话,护理管理人员往往对于自身缺乏严格的要求,没有切实履行其所应承担起的安全责任;在差错事故高发时段没能做好防范工作等等。另外,护理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特别是随着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往往使得护士从事临床一线繁重的工作任务,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无法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在服务态度上难以留给患者一个好的印象,因此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一种不安全感以及不信任感。另外,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力度不够都是导致护理不安全的关键性因素。

2 防范对策

(一)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首先,护理安全总是与法律法规息息相关,不少护理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护理缺陷或者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尤其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工作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所有护理人员都要认真了解乃至熟捻于心,从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尊重以及维护患者与患者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其次,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强化“三基三严”,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是深化医疗质量的基础。加强“三基”、“三严”规范化培养,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进一步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按照护理人员不同层

次制定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计划,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整体素质。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员是提高护理质量最基本和首要的条件,因此管理者应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护士长应根据病房护理量的变化以及按照不一样的时间段对人力资源实行动态安排。当医疗高峰来临时要实行弹性排班制,遇重大抢救、突发公共事件时,都应实行动态排班,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若遇到患者增多或者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应及时启动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应急调配预案,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控制护理不安全行为

护士长要切实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对于护理不安全行为要合理控制。护士长在平日里的工作之中要结合各个科室自身的特点,对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薄弱性环节做到心中有数;综合考虑危重患者以及大手术患者的特点,对护理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结合每个护士自身特征的不同,比如在能力、技术、情绪、家庭上的不同,对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现存在护理不安全行为时,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以及应对措施,以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3 总结

护理安全是医疗安全的前提。为保证患者的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医疗护理纠纷主要源于疏于安全管理,护理安全将产生高质量的护理效果。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也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各级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教育,强调护理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防范于未然,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护理安全工作走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永花,喻荔琳;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10期

[2] 朱纯敏;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32期

手术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探讨 篇4

1 交接患者时可能发生的问题

1.1 查对

术前接患者必须查对病历, 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并检查术野备皮情况, 术前医嘱执行情况等, 准确无误方可接患者入手术室, 同时认真核对手术间号, 切勿送错手术间。这里最易疏忽的环节是查对手术间号。手术患者接到手术间后, 还要按手术安排表重新认真查对患者, 每个巡回护士进入手术间后首先拿病历查对患者, 麻醉医生麻醉前再次查对患者, 手术医生洗手前也要查对患者。以上措施中, 护士按手术安排表查对是最重要的一环。一丝不苟、认真查对是手术室护士职业道德的一种具体体现。

1.2 安全

凡行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的患者均需用平车接送。年老体弱者需用车接, 特别要注意的是五官科手术, 患者术前半小时常规注射镇静药, 切勿让患者自行走至手术室, 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摔伤患者。手外科手术后的患者, 在用血管扩张剂期间, 若做植皮等手术, 也一定要用平车接送。

2 防止遗留物品于患者体腔

纱布、器械等遗留在患者体腔里是严重的医疗事故。清点物品最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是在急诊手术, 择期手术一般都照计划执行, 人员配备齐全, 术前准备充分, 清点也较从容;而急诊手术则不分时间, 常在中午或深夜突然送来, 患者往往病情危重, 需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忙乱中, 容易出现问题;或者实习生配合手术缺乏经验, 以及巡回护士忙于台下抢救等。我们认为:手术室护士应具备头脑清醒, 忙而不乱的心理素质, 做到稳中求快, 越是繁忙越不可忽视规章制度的执行, 学生上台洗手时, 带教老师要特别注意清点, 不可放手不管, 酿成医疗事故。针对清点中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清点制度, 强调“三数”, 即手术开始前, 由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台上的纱布、针线、器械等物品并认真登记在巡回护士记录单上;关闭体腔前, 按记录单逐一核对台上物品, 与之相符后方可关闭;关闭体腔后, 做第三次清点, 确保无一遗漏。由于坚持了此制度, 狠抓薄弱环节, 因而有效地杜绝了物品遗留患者体腔事故的发生。

3 标本管理

所谓标本, 是指从患者身体上取下来的任何一个组织及体液等, 它大至—个脏器, 如:肾脏、子宫;小至一滴胆汁, 一滴脓液, 而更多见的是一个淋巴结、一块软组织等。标本病理检查的结果决定病变的性质, 关系到进一步治疗的方法和患者的预后, 手术室护士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妥善保管标本并送检。最易发生丢失标本的环节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 凡有洗手护士上台的手术, 标本由洗手护士负责管理;当手术时间长, 医生和护士都极为疲劳时, 易忽略标本;凡实习学生或进修生上台洗手的手术, 巡回护士要特别注意提醒其保管好标本;没有洗手护士的手术, 由巡回护士负责管理标本。另外, 标本丢失还易发生在连台手术, 第一台手术结束, 第二台手术开台时, 匆忙中稍有疏忽, 就容易将上一台手术取下的标本丢失。所以, 连台手术的标本取下后, 应马上固定并做标记, 以防丢失和混放。

4 安全使用电凝器

高频电凝止血和电切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仅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必用, 普通外科、骨科和妇产科手术也普遍使用。安全使用电凝器, 预防患者触电、烧伤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预防措施除负极铅板平整、放置位置正确, 包裹盐水纱布妥善外, 特别应注意高频电凝器本身的日常维护保养。新设备投入使用前, 我们都要请设备科工程师为全体护理人员讲授安全日常维护的常识, 并加强维修保养。每次使用前常规检查其性能。由于新技术、新器材的引进, 护士的知识面也应拓宽, 电学、光学知识都应有所了解, 才能适应科学进步、时代发展的需要。

护理安全问题 篇5

刘晶

(解放军第451医院 呼吸科,陕西 西安 710054)

【摘要】 由于由于危重患者病情危重而且复杂、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故需严密的连续的病情观察和全面的监护与治疗。护士不仅要有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以有效预防并发症,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从而维护患者健康。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生活护理,这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应引起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关键词】 危重危重患者 基础护理 不安全问题 对策者护 理;不安全问题;对策

基础护理以护理工作质量为基础,不仅反映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和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并且在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危重病人病死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不安全问题

1.1生活护理

1.1.1压疮 大多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肢体瘫痪, 大小便失禁, 长期卧床等, 故压疮是该类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

1.1.2坠床 因患者烦躁, 翻身时动作过大或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等致患者坠床。1.1.3烫伤 老年患者、昏迷或瘫痪患者, 在输液过程中,家属或陪护私自给患者使用热水瓶(袋)致患者烫伤。

1.1.4饮食护理 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也不重视疾病的饮食治疗,对饮食治疗不能按要求配合,护士又不能及时指导及协助患者进餐。

1.2基础操作不规范平时对护士的正规操作训练力度不够,在操作时护士为了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细节,违反操作流程,工作较忙时更加突出,表现为无菌操作不洗手、不戴口罩,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1.3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2] 1.4护理标识不清 如床头分级护理、饮食标志与医嘱不相符,特殊治疗标识和药物过敏标识不明显,如防跌倒、使用特殊药物(如化疗药物等)、输血等无安全警示标识,对危重患者造成安全隐患。[1]2原因分析

2.1因护理人员的缺编,护理工作量大,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不够。

2.2对生活护理重视不够 由于护士的工作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仍停留在被动地执行医嘱,机械地完成注射、输液等治疗性护理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上,认为生活护理是“软任务”,因而轻视或简化生活护理。

2.3护士的学历普遍偏低,专业发展有限,教育力量薄弱,职称晋升相对困难,是目前护理专业客观存在的问题 护理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神圣的劳动,目前护士待遇偏低,且各种护理服务项目收费低,甚至许多生活护理及预防性操作的护理是零收费,这种价格背离价值规律的情况,促使护士产生对基础护理工作的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础护理质量的发展。

3对策

3.1基础设施管理:在病区楼梯、过道、洗涤间、厕所均放置“小心地滑”的标牌;将病区内无床栏的病床换成了带有床栏的病床。

3.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随着《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的实施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护士法律知识的缺乏, 医疗纠纷层出不穷, 为了增强护士的法律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科室可以不定期组织学习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加强“三基”培训。

3.3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不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责班组长每天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修改。必须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真实、客观的书写各种护理文书。护理记录单上各项数据要准确无误,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以免贻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

3.4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凡是对患者施行的侵入性操作操作前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并征得同意后, 方可施行, 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例如约束带的使用等等.3.5加强基础护理质量 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我科护士长就有每天参加或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并有专门的危重病人管理小组。

护理安全问题 篇6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3-01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而精神病人是一群特殊的病人群体,往往是自知力缺乏,受精神症状支配的影响,常有意外情况的发生,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又无陪护陪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无处不在,易引起法律问题。

我科为精神科封闭病区,为提高护理质量,特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讨论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使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1 护理安全问题

1.1 未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活动紊乱,常可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患者入院时,未能将其病情,治疗风险,疾病预后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告知家属。如我科一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房走廊散步时,不小心摔倒,造成股骨经骨折,而引发纠纷。

1.2 对交接班不重视:有部分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病人一般只有情感障碍,行为紊乱等症状,无躯体疾病,所以认为病人的交接班工作无所谓,由此造成交接班工作疏忽大意,而导致病人出现意外事故。

1.3 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有自杀企图的患者未及时发现,发药时未检查患者的药物是否服下,使患者将药物聚积后一次服下,使病人药物中毒。

1.4 病情观察不到位:(1)精神病人感冒,发热及其他躯体疾患等不舒服,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告诉护理人员,主要靠护士的认真观察及检查。如生命体症的监测、病人痛苦表情的观察。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则延误病情。(2) 精神科患者的意外行为往往具有实发性,冲动性,隐蔽性及难以预测等特点。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表现,而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可发生流涎、低血压、吞咽困难、四肢震颤等不能反应,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及敏锐的观察力,未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则延误抢救,则引起患者休克,窒息等意外事故,引发医疗纠纷。

1.5 医嘱执行不到位:精神科病人往往是自知力缺乏,认为自己没有病,经常拒绝接受治疗与护理。护士不想方设法说服病人接受治疗,或采取有效的措施,而是因省事,以病人不合作为理由,听之任之,未能按医嘱及时用药,延误病人的治疗,使精神症状得不到控制。

1.6 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到医疗纠纷时是最关键的举证依据。如果护理记录字迹不清,陈述杂乱,随意涂改和签名,重抄护理记录等使护理记录失去了真实性,在出现纠纷时,造成举证失败。

2 防范措施

2.1 认真履行告知程序 患者在入院时,告知家属及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治疗与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意外等如实、反复地向家属告知,以取得家属的同意与支持,并在《知情同意书》上家属签名。以免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

2.2 强化交接班意识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1]。特别重视护理安全知识的教育,确保护理安全。交接班时,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士交接班的情况,组织护士不断学习交接班制度,以保证交接班的制度化。建立交接班登记本,在完成的项目上护士签名。

2.3 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对一些危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护士条例》等,使护理人员真正做到依法执业,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能够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护理记录[2].

2.4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3]. 要求护士认真仔细地检查护理文书,关键内容要认真反复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要求质控护士把好记录关,尽可能减少护理记录错误,防止引起纠纷。

2.5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奖优罚劣,以强化护士的责任心。

3 小结

通过本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对本科安全问题的分析及采取的相关的防范措施,使我科的护理差错明显减少,在精神科病房,只有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及培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才能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叶贞.基层医院的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4-65

[2]梁丽珍.一般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3):132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的探讨 篇7

1 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问题

1.1 缺乏风险责任意识, 忽视告知和沟通[1]

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对围手术期可能的发生的意外情况缺乏宏观的认识和预测, 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不知所措。同时由于手术室环境相对封闭, 在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中往往不能做到及时告知, 造成延误检查、治疗或手术时间。

1.2 缺乏手术护理专业知识

1.2.1 术前准备

手术前护理人员工作极为重要, 必须完成患者术前多项准备工作。可能出现以下错误: (1) 接送患者过程中搞错床号, 弄错患者; (2) 进错手术室; (3) 患者体位拜访错误, 长时间压迫单一部位造成淤血或压疮, 麻醉时体位不标准或麻醉后体位错误都可能影响手术治疗, 甚至出现压迫血管、气管造成呼吸困难或外周血压急剧改变; (3) 器械准备不全, 影响医生手术流程; (4) 与患者交流失误, 未能正确告知患者手术大体情况或不能安抚患者紧张情绪造成手术延迟或医患矛盾。

1.2.2 术中操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肩负着协助主刀医师完成手术的重任。必须时刻注意患者各项生命指标, 帮助送递器械,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 手术包选择错误, 耽误手术进程; (2) 扑巾过程错误可能引发不必要感染; (3) 手术过程中作风不严谨, 闲聊嬉笑, 给手术患者造成不良印象。引发纠纷。 (5) 传递手术器械失误, 可能延缓手术或急救过程。 (6) 使用未消毒或使用过的手术器械。

1.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1小时内患者多处于麻醉状态, 护理人员必须安全将患者送回病房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可能出现的隐患有: (1) 动作粗暴, 造成患者跌伤、撞伤, 甚至伤口撕裂等情况; (2) 送错病房或床位; (3) 与患者家属沟通失误, 可能由于手术时间延长造成家属紧张焦急, 不能良好的配合工作。 (4) 标本污染, 对于术中采集的病例标本未能妥善保管, 影响最终诊断。 (5) 物品清点不清, 可能造成部分物品滞留患者体内。

1.3 对于医疗器械操作流程和方法缺乏足够认识[2]

手术室手术患者最常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各种引流管, 一旦引流管发生扭曲、脱出、堵塞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同时对于各种侵入性器械的护理失当可能会加重患者自身痛苦或者引发感染。特别是对于胃管和呼吸机导管的维护和护理, 可能会发生误吸或者窒息的情况, 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同时对于电刀的运用也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必须保证电刀状态良好, 严格检查零件和正负极, 同时确保患者身上无金属物品。

1.4 对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缺乏足够认识

护理文书既是重要的病案资料, 又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对于患者的术前准备、接送过程、麻醉过程以及各种手术物品的使用情况必须严格记录, 这是护理人员规避风险, 承担责任的重要证据。护理文书的书写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对于时间、操作、药物等名称的规范书写必须是全面、真实、及时、准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物品滞留患者体内或危急重症的发生。

2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2.1 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素质修养, 提高职业素养, 增强法制观念,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3]。

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医疗护理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遇见性和判断能力。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对于潜在的医疗风险应当有一定的规避意识。

2.2 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强化技能业务培训, 更新知识。

特别是对于无菌操作和手术室常见意外事件的认识, 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医学水平, 能够对患者病情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护理工作是一项脑力和体力结合, 理论和实践交融的临床工作。在提高理论素质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医疗设别的使用能力和熟悉程度, 加强操作技能, 对护理的各项数据有着比较客观和清楚的认识。 (1) 严格无菌操作, 敷料、手术器械等必须严格消毒, 明确标注消毒时间; (2) 术前准备到位, 包括手术室消毒、接引患者、术前用药、手术包准备等必须确保无误; (3) 对于重症或急症患者处理。

2.3 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对病患及家属尽量做到充分告知, 必须使患者及家属明确其责任和义务, 保障其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受侵害, 同时务必使其对自身接受医疗措施的风险有足够认识。

明确告知风险, 必要时做出书面同意。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对病患的关心, 特别是对于麻醉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尽量安抚其情绪, 消除紧张心理, 可以与其适当闲聊, 转移注意力。此举既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又可以协调医患关系, 消除潜在隐患。

2.4 加强管理职能, 严格操作规范, 强化执行意识护理工作具有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

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质量、保证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制度是根本的保障。它是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保证患者安全接受治疗、检查、护理的重要措施。要提高和加强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并经常强调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记忆, 增强其执行的自觉性, 消除有章不循或执行不力的现象[4]。把严格制度作为护理工作质控检查的依据。这样, 使患者在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 能够安全、有效, 从而达到治病的最终目的。术前必须做到“六查”, 即核对患者病区、床号、姓名、性别等一系列个人信息;“十二对”, 即除了“六查”内容还必须核对患者病史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氧气、吸引器和电凝刀必须到位。

2.5

增强对意外事件发生的处理能力和认知能力, 培养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及时检查器械用品, 防止引流管脱出、扭曲、堵塞等意外的发生, 防止患者坠床或导管阻塞。同时对接送家属做好宣讲工作, 使他们对手术室的管理以及患者的手术状态有充分认识, 不至于对医护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2.6

增强对护理文书严格书写的责任意识,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学习, 严格按照程序书写, 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书写, 医护记录应保持一致。各项操作应做到及时准确记录。

总之, 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专心。既需要充足的专业知识又要求有过硬的操作能力和临床经验, 同时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伴随着现今护理风险的提高, 护理人员更应该树立一定的风险意识, 减少隐患的发生。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问题, 提出合理建议, 规避不必要风险, 改善护理状况。方法 通过笔者多年临床经验以及现代护理学研究成果, 提出解决存在的隐患。结果 鼓励和引导年轻护理人员提高专业水平, 规范护理操作, 减少医患纠纷和误诊的发生。结论 根据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问题, 提出实际而有效的防御措施, 减少纠纷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3.

[2]贺吉群.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中安全盲点的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 2003, 77 (9) :116.

[3]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4.

[4]陶新莉, 陶立新, 裴新平.手术室环境的噪声污染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4) :230.

[5]守玉梅.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安全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 16 (9) :1200.

护理安全问题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5月取肿瘤科存在护理安全问题的病历资料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0~83岁,平均年龄(62.1±2.9)岁;其中肝癌12例,肺癌11例,胃癌10例,肠癌9例,乳腺癌6例,淋巴癌4例,食道癌5例,子宫癌3例。从护理人员的资料上来看,护理人员35人,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3.1±0.9)岁;大专学历25,本科学历10人;初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11人,副高职称3人;护理人员的护龄1~11年,平均护龄(3.1±1.1)年。

本研究从护理制度管理方面、护理人员方面以及患者与患者家属方面对所有肿瘤科存在护理安全问题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肿瘤住院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出科学的护理管理对策。

观察项目与指标:①分析肿瘤住院患者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做好详细的记录。②观察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前以及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后(同比前1年)的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③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得分≥90分为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肿瘤住院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肿瘤科存在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包括,护理管理制度30%、护理人员因素55%、患者与患者家属因素15%,见表1。

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前与实施后在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的对比: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后的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从肿瘤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角度出发,存在的安全问题包括制度管理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方面的问题以及患者与患者家属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制度管理中,护理人员的配置不科学,治疗任务相对繁重以及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紧缺,使得部分护理人员时常自行省略护理操作步骤与核查环节[3]。甚至部分护理人员仅是凭借自己的个人护理经验进行护理,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件。医院在护理技术规范、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以及护理消毒隔离措施等方面的落实工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4]。从护理人员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不能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不能充分明确自身所担负的法律责任,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存在语言不规范以及治疗、抢救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引发医患及护患间的矛盾及法律纠纷。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记录不够重视,在护理记录中,时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准确、不及时、错记、漏记以及涂改的行为,不利于患者的后续病情观察与法律举证[5]。其次,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护理知识相对薄弱,相关的护理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护理失误。医院的一些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工作责任心,经常出现配错药以及打错针等情况。最后,医院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不足,缺乏交流、沟通的经验。通常情况下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提出来的问题敷衍地回答及态度生硬,严重影响到护患关系,最终引发护患纠纷。从患者与患者家属因素出发,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的肿瘤患者,通常情况下会由于疼痛、不良反应重、较大的经济压力等因素,产生相对较大的心理压力,非常容易出现焦虑心理、抵触心理以及抑郁心理等,若不对患者实施及时的治疗与必要的心理干预,患者甚至会出现厌世以及自杀倾向。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根据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化的护理管理对策。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护理工工作制度以及护理工作流程,并完善相关的护理质量考核制度标准等。建立肿瘤患者的科学化护理安全防范体系,比如在患者床头设置一定的安全隐患警示标识,对已经留置管道以及具有压疮风险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高危因素分析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6]。在患者的换药以及输液过程中,实行双人制核查制度,并需操作者与复核者双方都要签名。加强药品的质量管理,实施规范化的流程管理与责任制管理,保证医疗器械设备与护理物品的齐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与护理职业道德培训,并组织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理责任意识以及护理安全意识等[7]。科学调配护理资源,有效实行连续性的排班制,尽量让高学历以及高年资或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组长,确保护理小组的专业水平。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确保医院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研究发现导致护理安全的因素中,护理管理制度因素30%,护理人员因素55%,患者与患者家属因素15%,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后的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说明对肿瘤住院患者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科学的管理对策,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分析肿瘤科存在护理安全问题的病历资料60例,找出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原因以及护理管理对策。结果:肿瘤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包括护理管理制度30%、护理人员因素55%、患者与患者家属因素15%。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后的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分析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及原因,并采取科学的管理对策,可以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护理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吴剑辉,郑美春,邹本燕,等.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216-217.

[2]陈丽婵.肿瘤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22-323.

[3]徐开凤.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4,(15):570-571.

[4]王小盼.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036-7037.

[5]金东妹.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225-226.

[6]郭宇,吴庆娟,赵晓丹,等.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0):1461-1462.

护理安全问题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我院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120例, 其中, 男64例, 女56例, 年龄35~78岁, 平均 (59.72±2.33) 岁;肿瘤类型:29例胃癌, 32例乳腺癌, 37例肺癌, 22例结肠癌。2例发生静脉炎, 2例化疗药物渗漏, 55例骨髓抑制, 45例胃肠道反应。

1.2 护理差错:

2例化疗药物渗漏, 3例治疗操作失误, 1例剂量错误, 1例药物误用于他人, 12例医嘱执行不及时, 3例误抄医嘱, 1例无效医嘱, 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9.17% (23/120) 。

2 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2.1 药物因素

2.1.1 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发生外渗, 可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坏死, 严重时可累及相关肌肉、筋膜、韧带、骨骼, 甚至导致肢体功能丧失[2]。此外, 刺激性药物经静脉输注还可能引起局部疼痛、炎性反应等。

2.1.2 化疗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黏膜炎、疲乏、脱发以及骨髓抑制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3]。发生不良反应时, 如未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错失最佳抢救时间, 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2.2 患者因素:

疾病及化疗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较重的心理负担, 对于临床治疗护理产生疑虑, 产生焦虑、恐惧、易激惹、行为失控、挑剔以及缺乏耐心等, 临床治疗护理配合不佳, 增加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

2.3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缺乏肿瘤化疗专科护理知识, 对于化疗药理毒理知识以及安全用药等的认识与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局限性, 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在护理观察过程中, 多集中于生命体征观察, 而对于化疗特殊反应症状缺乏针对性、预见性观察, 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化疗不良反应, 构成潜在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或者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等, 未及时严格执行医嘱、查对不力等, 也将影响护理安全问题[1]。此外, 护理工作量及工作压力较大, 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 容易造成其注意力分散, 引起不良反应观察不及时或判断失误等, 从而构成安全隐患。

3 护理对策

3.1 完善化疗专科培训:

开展肿瘤化疗专科培训, 主要包括化疗药物知识 (药物分类、药代动力学、毒理学、作用机制以及护理要点等) 、化疗技能 (安全用药、化疗穿刺置管、导管相关并发症防治) 。培训化疗反复反应及生活质量等的观察评估工具, 提高患者对化疗护理安全的重视度, 切实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3.2 健全护患沟通机制:

完善化疗相关告知流程, 确保患者在化疗期间接受全方位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在化疗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康认知情况, 完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解除患者的疑虑、恐惧、担忧等负性情绪,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化疗期间鼓励患者抒发内心的想法与生理不适, 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化疗安全性。

3.3 健全化疗安全监控管理机制

3.3.1 健全化疗护理工作制度:

针对肿瘤特点、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特殊用药等, 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 例如化疗告知、药物管理、药物配置、预防处理化疗渗漏、用药观察程序和护理记录等, 规范化疗护理流程, 确保护理措施能够彻底贯彻落实。

3.3.2 化疗护理安全监控:

计划性组织开展化疗安全教育, 提高护理危险因素识别以及护理环节质量, 切实履行告知义务;重视话化疗安全事件事前控制, 做到于预查、预想和预防, 及时寻找差错责任人、发生时间以及环节, 并做好超前教育、预案以及监督管理[3]。关心一线护理人员, 加强道德培养以及专科技能培训, 合理调配护理自愿, 确保护理技术的同时避免护理人员因心理状态因素影响护理安全。

4 小结

化疗护理中的潜在护理安全因素相比于其他专科对患者的伤害更大, 完善化疗护理安全事件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机制,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以及专科技能培训, 切实落实各项护理流程以及安全管理机制,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化疗安全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疗护理差错, 确保患者获得及时、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护理, 改善临床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问题, 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住院化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 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120例患者中23 (19.17%) 发生护理差错事件, 包括2例化疗药物渗漏, 3例治疗操作失误, 1例剂量错误, 1例药物误用于他人, 12例医嘱执行不及时, 3例误抄医嘱, 1例无效医嘱。结论 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开展全程高质量护理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安全事假发生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肿瘤,化疗,临床护理,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丁荆妮, 李小林.品质圈管理在保障妇科化疗用药安全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8) :592-593.

[2]邱佳.56例肿瘤患者化疗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4, 24 (7) :4818-4819.

浅谈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 篇10

我科在2010年医院管理年活动中, 从分析护理人员、病房及患者的危险因素入手,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制定完善的制度, 通过人性化科学管理, 预防性评估, 找出危险因素, 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 最大限度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和纠纷的发生,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意识显著提高, 患者满意度提升。

1 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分析

1.1 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

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年轻护士有的年资低、有的学历低, 表现为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低, 协调应变能力不强。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 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 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 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1.2 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 服务意识差, 技术水平及沟通能力差有关。

随着护理人员年轻化, 岗前培训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发生交接班不认真, 观察病情不及时, 不按操作规程执行操作, 查对制度执行差等问题, 从而发生如给药错误、操作失误等, 增加患者的痛苦, 致使纠纷发生。

1.3 与行为言语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

由于护士语言或行为不当导致纠纷发生, 如言语不慎, 不能保护患者的隐私;言语生硬, 表情淡漠, 不能与患者有效沟通;操作不能做到四轻, 导致患者情绪易激动, 甚至引起病情突然变化等后果。

1.4 与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

医院护理人力配备规范要求, 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应为1∶0.4。据了解, 目前多数医院因诸多原因不能达到要求标准。很多科室的护理人员均在超负荷工作, 长期的职业疲惫, 护士压力加大, 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 一些护士便会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工作完成不好、应付, 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1.5 与设备、环境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

医院的病区设施配备不够, 或不能按患者个体化需求配备, 也是发生护理安全的主要原因。基础设施不完善, 如病床无护栏, 输液架升降失控, 插座不牢, 卫生间无挂钩, 地面潮湿、标志不醒目, 维修不及时, 卫生差等都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安全事故。

1.6 与患者行为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

患者住院后, 便与护理人员建立了一种护患关系, 护患之间应相互尊重、设身处地和彼此信赖。患者为了医治疾病出于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将自己的发病史甚至个人生活方式和隐私毫无保留地告诉医护人员, 同样, 医护人员也应尊重、信任患者, 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准则, 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一些患者入院后, 不遵医嘱, 不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 不按时服药, 不信任医生护士, 擅自离院;怀疑诊断有误, 护理不当, 无故挑剔刁难, 影响护理工作的完成等, 产生安全隐患。

2 防范对策

2.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

2.1.1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对外院或本院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 通过分析, 使大家认识到无论是医院或科室的管理, 还是护理人员的操作, 包括流程是否合理, 人员的责任心以及设施等方面, 只要出现漏洞, 便可能造成患者的安全事故发生。

2.1.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巩固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 提高风险意识, 定期培训“三基三严”, 定时考核。

开展技术比武, 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 使护理人员能轻、准、巧、稳地实施各项基础操作和急救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学习, 拓宽知识面,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1.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呼吁全社会关心护士、爱护护士, 根据收治患者的数量、病种,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实行弹性排班。针对特殊时段, 如中午更换液体高峰, 特殊患者, 如需要设特护的患者, 动态安排人力资源, 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解决护士超负荷工作的问题。

2.2 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做到三落实 (即组织落实、制度落实、监督落实) 。

2.2.1

组织落实即组建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网络, 分层落实即各级控制人员的职责,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2.2.2

制度落实即细化护理工作的日清体系[1], 落实护理工作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 强化每个护理人员每天、每项工作的目标责任, 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2.2.3 监督落实即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科室和护理部要定期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讨论会, 认真分析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安全缺陷, 通过分析与讨论, 找到问题的根源, 使当事人受到教育, 也使全科或医院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警钟长鸣。

2.4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信息沟通工作, 每项操作和检查前认真履行告知程序, 认真宣教, 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一个永恒话题, 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注重护理安全, 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 为患者创造价值, 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2], 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保证, 以实现护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即社会满意、患者满意、医护人员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伟, 乔淑兰, 张绍彩, 等.海尔集团的OEC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7) :611-612.

护理安全问题 篇11

【关键词】内分泌;护理安全;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28-02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是医疗安全的核心目标,是患者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10年9月到现在,医院派送一名护理人员进修内分泌专业护士,二名护士进修糖尿病专科护士。笔者就我院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1病房的管理

内分泌与心血管病员仅仅按男女病员安置,内分泌与心血管病员散在的住在同一病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按床位管床,常常出现心血管专业、专科护士护理内分泌病员较多,或者内分泌专业、专科护士护理心血管病员较多的现象。内分泌与心血管的病员混住与按病种集中安置相比较,增加护士护理的工作量,不利于健康教育落实,不利于病员及家属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学习。

1.2用药的安全

我院内分泌住院病员96%以上是糖尿病病人,98%的病员使用胰岛素治疗。50%的病员使用胰岛素加口服降糖、降脂、降压等药治疗。住院糖尿病人中80%大于60岁,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使病员接受知识的能力低,容易遗忘,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由于工作量大,护士把一天的口服药一次性给病员,虽然给病员及家属再三讲解了用法,仍然有病员一次性把一天的药吃掉或者未按时吃药等现象。

1.3护理人员的职责意识

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高,未按照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操作,导致差错的发生。如不严格执行“查对”、“执行医嘱”制度,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小,血糖控制不达标等等。

1.4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如用普通的1毫升注射空针抽吸胰岛素皮下注射,进针角度的掌握是关键,进针角度与皮肤大于45度容易刺入肌层[3],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胰岛素的高峰浓度与餐后血糖高峰时间不一致,造成血糖控制不好等等。专业知识同样重要,专业知识缺乏,观察病情就找不到重点、抓不住病情变化的关键,影响病员的抢救及治疗最佳时间。

1.5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个别护士态度冷漠、不耐心,沟通欠缺技巧等等。患者年龄偏大,有一定的沟通困难;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擅自离开医院,导致观察病情不及时、不到位等等。

2.护理对策探讨

2.1加强内分泌病房的管理

2.1.1我院已拟定五年内将内分泌与心血管分科。医院领导已经按照床位与护士1:0.4的比例增加了护理人员。现目前,内分泌与心血管病员分开集中安置,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尽量按专业分管床位,尽量使内分泌专业、专科护士管内分泌病员,由于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每个责任护士负责所管床病员的健康教育,内分泌专业、专科护士对内分泌患者的直接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专科专治得到落实,使专业、专科护士的价值得以体现。

2.1.2为了加强病房管理,内分泌病房设责任护理组长一名,护理组长由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勤奋敬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技能,有较强的表达、沟通、组织能力,善于学习、总结和创新的护理人员担任。内分泌科护理组长协助护士长指导内分泌工作并检查内分泌护理工作质量,使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2加强用药安全的管理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员,按时进餐,规律测血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注重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细节并加强细节管理。我科原来使用普通1毫升空针抽胰岛素皮下注射,无效腔大,容易算错剂量。现在全部用胰岛素笔注射,且强调每次注射胰岛素后必须立即取下针头,针头不能重复使用,否则可能增加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同时在温度变化时可能有药液流出或进入空气,也可能因漏液而出现药液堵塞针头,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这样改变后,血糖达标率明显提高。无论多忙、工作量多大,口服药必须服用时才发给病员,并协助患者服药,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5]。加强巡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3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责任心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操作常规等,是加强责任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4提高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

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勤练基本功。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分层级对护士进行练兵。经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是赢得患者与家属信任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持护患关系的纽带。

2.5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护士应耐心、细心与病员沟通,我院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礼仪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等。与年龄大的患者沟通,语速要慢,听力不好的患者,声音要适当的大点,对于健康教育掌握不好的患者,要重复、耐心的教,直到病员及家属掌握为止。饮食治疗是一切内分泌疾病的基础,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3.结论

我院内分泌科护士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注意每一个内分泌护理环节,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通过使用病区自制表对患者进行调查,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内分泌科患者满意度由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的88%~90%提高并保持在96%以上,出院患者随访满意度99%。我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护患投诉率由原来的每月0.9‰下降至0.1‰,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9%。

参考文献

[1]徐敬芬,儿科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中医学,2011年8月第30卷第15期

[2]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3] 李小寒,尚少梅,钱晓路等,皮下注射法,基础护理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257

[4] 杨文英,纪立农,陆菊明等,胰岛素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科普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9年版.119

护理安全问题 篇12

关键词:儿童患者,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由于儿童患者年龄幼小,身体娇嫩处于无知、能力低下的状态中,对患病表达能力、自我控制和分辨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沟通难度大,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不但要照顾其生活,还要启发他们的思维、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取得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是儿童学习的对象之一,因此必须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修养,要随时加强对儿童患者的观察,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1 儿童常见的安全问题

儿童患者由于年龄段的特点,随着感知能力、自我意识、自主性、独立性的不断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模仿,容易发生坠床、烫伤、误吸、误吞等造成意外伤害。由于小儿好动不合作,输液器管路、针头经常被拉出,家长医学知识缺乏,将污染的针头直接插回输液瓶,造成无菌物品被污染,致使患儿感染。由于医院的环境因素导致患儿遭到皮肤感染、脐部感染、口腔感染、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由于医护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若护士对家长的抱怨和迁怒不理解;情绪不稳定,则影响自身的技术发挥,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危重患儿抢救不及时、错误用药等,给患儿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用药的失误,如对注射器、药物剂量选择不合适、不精准,就会对儿童患者造成伤害。

2 护理对策

现代的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患儿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其身心痊愈。

要有丰富知识与技能,擅长运用小游戏、儿歌、寓言、童话故事、卡通人物与患儿交流和沟通;熟悉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身心需要而给予全面的护理;掌握各年龄段患儿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具备健康教育的知识及能力;能深刻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等;熟练掌握护理相关的技术,从而取得最佳的护患沟通效果。

要加强对家长护理知识的正确指导和告知,提醒家长对儿童患者要随时进行查看和巡视,不可随意调节输液的速度,一旦发生针头脱落,及时的通知护理人员,做好防范措施。加强护患沟通,根据不同疾病及家长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层次,选择针对性的沟通方式,要及时的向家长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做好药物、饮食和各种护理操作程序的指导,随时耐心的听取患儿家长提出的意见,并及时做出回应。

要提高护理的质量,护理部成立专项督查组,由科室安全管理小组每周自查,每月系统查,护理部每月综合查。把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若有差错事故发生,按其性质与情节组织本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事发原因,责成相关人员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使护理人员的纠纷意识和安全意识常备不怠。

要加强对药物的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建立药物说明专用本,掌握各类药物的药效和剂量以及半衰期,尤其是对于易过敏的患儿要进行皮试结果,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工作技能。尽量降低医院的感染源,室内器械、空气要及时进行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对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加强护理。对新生患儿,鼓励母乳喂养,提倡合理喂养,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做好病房内的设备管理,并对病房内的相关硬件及时的维修和定期的检查,保持病房内的温度在22~24℃,患儿在洗澡时要随时检测空调和热水器,以防止儿童烫伤或着凉,地面要保持干燥,不可以有杂物。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护理行为,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觉性,从而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要热情、耐心的解答问题,保持微笑和良好的情绪,在工作中不能马虎,在使用比较昂贵的药品、材料时,应及时的告知其费用,做到随时随地与家长沟通。要加强专业技能、护理水平、超前抢救意识的训练,以此来减轻患儿的痛苦。

3 结语

随着护理人员对儿童安全问题的不断深入,及时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大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营造了一个安全和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减少医患的纠纷,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优秀的品质以及敏锐的观察力,端正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专科技能,优质的服务质量,因此,加强对患儿安全护理措施是每位医护人员必须做到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兵.儿科护士慎独教育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 (1) :43.

[2]崔焱.儿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8-79.

[3]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6-52.

上一篇:国际科研合作下一篇:企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