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2024-06-06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共12篇)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篇1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 是优质服务的关键, 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安全隐患。护理安全管理包括病人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现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1 存在的隐患

1.1 人员构成方面

近几年由于招生就业的比例不断提升, 毕业的护理人员来自祖国四面八方, 结构参差不齐, 语言沟通障碍, 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较多, 高年资、高学历的较少, 人员流动较大, 护理队伍成分的快速更新, 致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明显下降, 这些因素对护理安全的管理是不利的。

1.2 护士个体方面的因素

1.2.1 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1]

护士在学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 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缺乏潜在的意识, 从而忽视了本属于病人的权利, 给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程度不等的伤害,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2.2 护士综合知识水平偏低

年轻护士资历浅、学历不高、缺乏工作经验, 而住院病人又往往存在多种疾病, 涉及很多学科的医疗专业问题, 年轻护士很难准确全面地实施护理。加之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 理论知识缺乏, 未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 护理措施不到位, 在与病人沟通中, 语言缺乏艺术性、灵活性, 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需求。

1.2.3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够准确, 漏记重要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常有做了不记或记了不做的现象发生, 出入量统计错误或出现估计的现象, 未能及时修改入院后疾病诊断, 导致不能对症施护。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必然出具不了真实可靠的证据, 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2]。

1.3 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未按操作规程办事

1.3.1 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怀有侥幸心理, 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如执行医嘱时错抄、漏抄医嘱, 有疑问时不请示不报告, 配药时不注意配伍禁忌而加错药, 未查对效期导致药物或物品失效, 在换输液瓶时、发药中张冠李戴, 换错液体或发错药等。

1.3.2 交接班不认真

对危重症病人未进行床头交接班, 特别是夜间交接班时, 对病人病情变化心中无数, 接班后不按护理等级巡视病人, 导致观察病情疏忽大意, 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或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 失去抢救时机, 发生严重后果[3]。长期卧床的病人, 接班未认真检查受压皮肤情况, 导致压疮的发生。

2 风险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

护理安全与法规有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和纠纷屡见不鲜。因此, 要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尊重病人的权利, 遵法守法, 依法办事。

2.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不仅能调整自己的心情, 而且在工作中也能用积极的心态影响病人, 从而促进病人康复。不把自己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 这一点很重要。看待事情应该积极、主动、全面、灵活。因为护士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 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技术训练, 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和操作技能。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扎实的基本功是预防护理过失的关键措施。同时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减少纠纷的发生亦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3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及各项操作规程, 严格查对和交接班制度, 以医德规范为准则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 对科室重点护士 (年轻、技术差) 、重点病人 (病情危重或家属不重视的) 、重点环节 (医嘱查对、交接班、特殊治疗等) 做到科学管理。在护理用药过程中, 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不可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 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 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 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抓好科室各项薄弱环节, 对已发生的差错进行科室讨论, 批评教育, 吸取教训。

2.4 规范护理病历书写

随着近几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 护理病历已成为发生纠纷和事故必须出具的材料之一。对此要充分认识到病历公开后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 要求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数据准确, 材料真实, 及时完整。要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 与医生记录保持一致, 严禁涂改、拆装。在规范病历书写的同时, 护士还应注意履行告知义务, 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病情观察的重点告知病人, 引起病人的重视。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定期对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进行检查, 提高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需要, 是医院生存的根本, 是病人择医的标准之一。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安全管理是病人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我们要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明确任务, 树立风险意识, 加强防范, 加强自身修养, 加强工作责任心, 落实护理管理制度, 监测重要环节, 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 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使医院整体质量水平得以提高, 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晓英, 闫翔.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 2007 (4) :328.

[2]刘红, 刘云风, 陈淑玲.SHEL模式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12C) :3364-3365.

[3]郭惠丽, 曾晓霞, 岳宏.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1C) :267-268.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篇2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因此,医院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有效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服务。

一、发生猝死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坚守工作岗位,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按要求定时巡视病房,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等急救技术及流程、常用急救仪器使用方法、性能及注意事项。

3.严格执行抢救制度,确保各类抢救设备功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二)处理

1.发现患者猝死,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人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药物有效输入,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3.增援人员到达后,听从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医师采取各种抢救措施。

4.立即通知患者家属。

5.抢救有效,则继续监护,进一步支持治疗。如抢救无效死亡,应待家属到院后再送太平间。

6.向科主任、护士长(必要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汇报抢救经过。

7.抢救过程中注意对同病房患者进行安慰。

8.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二、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可采取脱敏疗法的药物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做过敏试验时配备抢救盒(肾上腺素、注射器、砂轮等)。

3.过敏试验阳性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或床尾挂醒目的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

(二)处理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就地抢救。立即协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

2.遵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lml,小儿剂量酌减。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遵医嘱继续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物等。

4.紧急时指掐人中,针刺十宣、足三里、曲池等穴。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6.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8.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三、输液反应的防范与处理

(一)发热反应

1.防范

(1)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质量。

(2)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使用特殊药物时,两组液体之间,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尽量避免反复穿刺胶塞,现配现用,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

(4)在治疗室或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配药,配药过程中减少人员流动。

(5)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输液操作规程。

2.处理

(1)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2)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留输液器具和剩余药液备查,抽血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

(4)患者或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剩余药物及输液器具进行封存,双方签字并送检。

(5)及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

(二)急性肺水肿(胸闷、咳嗽、呼吸急促,继则面色苍白,咯泡沫样血性痰。严重者可有大量泡沫样液体自口鼻涌出)

1.防范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患者、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迅速报告医师。

(2)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高流量(6~8L/min)吸入经过30%~50%乙醇湿化处理的氧气,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缺氧症状。

(4)遵医嘱用镇静剂和抗血管药物及洋地黄等强心剂等。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逐渐解除。

(6)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

(三)空气栓塞(突发的胸闷或有胸骨后疼痛,眩晕和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紫绀)

1.防范

(1)输液前严格检查输液器具质量,必须排尽输液管内空气。

(2)输液时加强巡视,及时添加液体。如需加压输液,护士不得离开患者,必须严密观察,以防液体走空。

(3)拔出较粗的近心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2.处理

(1)立即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停止或减慢输液,通知医师及护士长。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

(3)有条件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5)完善各项记录。

(四)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患者感到局部有烧灼样疼痛,有时还伴有发热等症状)

l.防范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3)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处理

(1)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2)用中药外敷,如意金黄散等,每日2次。

(3)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四、输血反应的防范与处理

(一)发热反应

1.防范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处理

(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

(2)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发冷者注意保暖,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及时通知医师,报告护士长。

(3)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袋一并送检。

(5)及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输血科等部门。

(二)过敏反应(轻度: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高度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重度:发生过敏性休克。)

1.防范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根据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2.处理

(1)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或地塞米松。(2)中、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师,遵医嘱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3)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

(4)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

(5)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三)溶血反应(第一阶段: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第二阶段:黄疸、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同时伴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第三阶段:少尿或无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钾血症,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1.防范

(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2)输血前由两人核对签名,确保血液正确无误。

(3)血液领回病房后,尽快输注。遇特殊情况暂不能输注时,立即送回输血科寄存(15分钟内),标明寄存开始时间,忌用非贮血冰箱储存。

(4)输血速度适宜。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15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可根据需要调节速度。

(5)加强巡视,保证输血安全。输血后30分钟内严密观察受血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

(3)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或中药热熨双侧肾区。

(4)遵医嘱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留置导尿管,检测每小时尿量,并做好记录。若发生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

(6)出现休克症状,进行抗休克治疗。

(7)将血袋剩余血、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本送化验室检验。

(8)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报护理部、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相关部门。

(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防范与处理同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皮肤粘膜淤斑,穿刺部位大块淤血或手术伤口渗血)

(1)防范

①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粘膜或手术伤口有无渗血。

②严格掌握输血量,每输入库存血3~5个单位,应补充1个单位的新鲜血。

(2)处理根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有关成分。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甚至心跳骤停)

(1)防范每输血1000ml,遵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 ml。

(2)处理遵医嘱补充钙剂等。

(五)空气栓塞

防范与处理同输液反应。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五、用药错误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三查八对一注意”。

2.落实执行医嘱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正确的医嘱,确保医嘱执行正确。

3.认真实施药品管理制度,按要求贮藏药物。药品领取坚持“先进先用”、“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时清理,及时更换快过期药物,报废过期药物。

4.严格执行用药管理制度,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保证用药质量。

(二)处理

1.发现用药错误,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为真菌或其他污染物质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如抽患者血样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抗真菌、抗感染治疗等,并保存剩余药物备查。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项记录。采取补救措施过程中,尽量不要惊动患者,避免正面冲突影响补救措施的实施。

4.妥善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得到理解和谅解。

5.患者或家属有异议时,在医、患双方在场情况下,封存剩余药物送检。

6.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整改,并根据情节和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护士长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上报护理部等职能部门。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六、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化疗前详细了解药物特点及副作用,按医嘱稀释药物,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2.化疗静脉穿刺的原则是:由小到大、由远至近,左右侧肢体交替使用。选择手背、前臂充盈弹性好、直、粗、静脉瓣少、无硬结、无压痛、无损伤、易固定的静脉。对强刺激性和发疱性药物,一般采用前臂静脉或PIcc给药。

3.使用化疗药物前,先推注生理盐水或其他无刺激性药物,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液体无外漏后方可使用化疗药物。

4.使用多种化疗药物时,先用非发疱性药物。如果均为发疱性药物,则应先注入浓度最低的。两种化学治疗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管道。

5.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患者,不应选择患肢静脉注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宜选择下肢静脉注射。

6.静滴化疗药物时,应观察静脉局部情况,询问患者感觉。强刺激性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在床旁监护,直至药物输注完毕。

7.注射化学治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管道和针头后拔管。

(二)处理

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报告主管医师和护士长。

2.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至皮下的化疗药物,并抽吸皮下水疱液,尽可能除去残留液体。

3.及时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方法,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药物损失量,如外渗药液损失量超过原药量的10%,在重新输注时应遵医嘱补足损失量。

4.立即遵医嘱给患者做局部环形封闭。一般化疗药物局部封闭1次,强刺激性化疗药(如诺维苯、多柔比星等)最好局部封闭3天,每8小时1次。封闭的范围都要大于渗漏的区域。

5.局部可用冰袋冷敷,一般冷敷时间为24小时左右,冷敷期间加强观察,防止冻伤。注射奥沙利铂不宜冷敷,以免加重末梢神经毒性反应。

6.局部中药外敷,将如意金黄散调成糊状,敷于外渗部位,用护肤膜覆盖于中药之上,防止中药水分丢失,影响治疗效果。敷药时间视情况而定,一般保持24小时以上。

7.外渗部位肢体抬高制动,禁止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

8.为减轻疼痛和肿胀,可遵医嘱局部用30%~50%硫酸镁、50%葡萄糖+维生素B12+地塞米松、芦荟等湿敷,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2~3厘米,湿敷时间应保持24小时以上。

9.对于小水泡,应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对于大水泡(直径>2cm),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泡的底缘穿刺抽吸。已破溃水泡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10.根据具体药物选用合适的拮抗药。氮芥、丝裂霉素外渗可以使用5%~10%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渗漏的区域做皮下注射;葸环类药物如多柔比星、柔红霉素外渗可用二甲亚砜涂于患处,每6小时一次,共2周;柔红霉素外渗可以局部注射50~100mg氢化可的松或局部注射8.4%碳酸氢钠5ml,减少药物与DNA结合;对于长春碱类药物除局部封闭以外,还可以使用磁疗以缓解症状。

11.严密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等变化。做好护理记录,严格交接班。外渗部位未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次进行各种注射。

12.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情绪,争取患者的配合。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2012-5

七、导管脱落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管道必须妥善固定,由置管者做好标记,详细记录管道名称、留置时间、部位、长度。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加强对高危患者,如意识障碍、躁动、有拔管史、依从性差等患者的观察,并作为重点交接班内容详细交接。

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其防范意识及管道自护能力。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治疗、护理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脱落。

5.加强培训,提高护士导管脱出、移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如PIcc置管,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用透明敷料固定体外导管,也可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更换敷料时,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

(二)处理

认真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和交接班,防止导管再次脱落。根据脱落导管的类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引流管脱落立即报告医师,将脱出的引流管交医师查看是否完整,如有管道断裂在体内,须进一步处理;观察伤口渗出情况,需再次置管时,协助医师做好相关准备。

2.胸腔闭式引流管脱落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夹闭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3.“T”管脱落立即报告医师,密切观察腹痛情况,告知患者暂禁食禁饮,必要时协助医师重新置管。

4.胃管脱落观察患者有无窒息表现,是否腹胀;如病情需要,遵医嘱重新置管。

5.导尿管脱落观察患者有无尿道损伤征象,是否存在尿急、尿痛、血尿等现象;评估患者膀胱充盈度,是否能自行排尿,必要时遵医嘱重新置管。

6.气管导管脱落对气管切开患者立即用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开处,确保呼吸道畅通,同时报告医师,给予紧急处理。

7.PICC置管/深静脉置管脱落

(1)导管部分脱出:观察导管脱出的长度,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回血,如无回血,报告医师,遵医嘱用肝素钠液或尿激酶通管,如导管不通畅则拔管;如有回血,用生理盐水冲管保持通畅,重新固定,严禁将脱出的导管回送。

(2)导管完全脱出:测量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破损或断落;评估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及渗血,用无菌棉签压迫穿刺部位,直到完全止血;消毒穿刺点,用无菌敷贴覆盖;评估渗出液性状、量;根据需要重新置管。

(3)导管断裂:如为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如为体内部分断落,立即报告医师并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导管尖端已漂移至心室,应制动患者,协助医师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

8.自控镇痛泵(PCA)导管脱落:立即检查导管末端是否完整,报告医师及麻醉师进行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八、压疮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对高危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2.对难免压疮患者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以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有大小便失禁,或高度水肿,或极度消瘦可申报),护理部指定专人核实、指导、追踪,必要时组织护理会诊。

3.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对大小便失禁患者注意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护理。

4.对长期卧床患者,定时更换体位。一般2~3小时更换体位1次,并记录时间、体位及皮肤情况,按摩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因受压而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组织不主张按摩)。

5.瘫痪或病情不允许翻身的患者,可用多功能按摩床垫等器具,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可使用减压贴等缓解局部压力。

6.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防止患者身体滑动,平卧位如需抬高床头,一般不应高于30度,半卧位时可在足底部放一坚实的木垫,并屈髋30度,长期坐椅时,适当约束。护理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7.增进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处理

避免或减少导致压疮的因素,根据压疮的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1.第1期

淤血红润期(局部皮肤出现指压不褪色的红斑)处理措施:避免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减少局部刺激。禁按摩,避免摩擦。局部使用减压贴或赛肤润及活血祛淤中药等。

2.第1I期炎性浸润期(疼痛、水泡或破皮)处理措施:(1)避免局部继续受压,定时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

(2)妥善处理创面,有条件者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感染。

(3)促进上皮组织修复,有条件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及祛腐生肌的中药外用。

3.第1II期浅度溃疡期(有不规则的深凹,伤口基底部与伤口边缘处可能有潜行、深洞,可有坏死组织及渗液,伤口基底部基本无痛感)处理措施:

(1)根据创面情况进行换药,必要时清创。

(2)使用水凝胶、水体胶、泡沫类或银离子等新型敷料。

4.第Ⅳ期坏死溃疡期(肌肉或骨暴漏,可有坏死组织、潜行、瘘管,渗出液较多)处理措施:

(1)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或生肌中药外敷,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2)必要时手术治疗。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九、跌倒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定期检查病房设施,保持设施完好,杜绝安全隐患。

2.病房光线充足,地面平坦、干燥,地面潮湿时设防滑警示牌。

3.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评估,识别跌倒的高危患者并予以重点防范。做好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4.服用镇静、安眠药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不要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等药物的患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预防跌倒。

5.术后第一次小便,应鼓励患者在床上小便,确实需要起床小便时,应有人在床旁守护,防止因直立性低血压或体质虚弱而致跌倒。

6.对长期卧床、骨折、截肢等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应有人守护,并告知拐杖等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7.对于躁动不安、意识不清、年老体弱、婴幼儿以及运动障碍等易发生坠床的患者,置护栏等保护装置,对照顾者给予相关指导。

(二)处理

1.患者突然跌倒,护士迅速赶到患者身边,同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评估患者意识、受伤部位与伤情及全身状况等,初步判断跌伤原因。

2.跌倒受伤程度较轻,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酌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跌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方法,协助医师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4.患者头部跌伤,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时,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迅速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5.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或0.9%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伤口止血,再由医师进行伤口处理。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

6.孕妇发生跌倒,应观察和记录有无阴道流血、流水和宫缩,早期发现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先兆。

7.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接班。

8.了解患者摔倒情况,分析跌倒原因,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提高防范意识。

9.填写“患者意外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备案。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十、烫伤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设置醒目的标识(如热水、开水等)。

2.及时、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烫伤的有关预防教育,强化对儿童和老人的安全宣教。

3.教会需使用保暖用具的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保暖用具。如使用热水袋时用布套或厚毛巾包裹,不直接接触皮肤,经常查看热水袋的位置及是否漏水;热水袋温度成人不超过60℃,婴幼儿、老年人、术后麻醉未醒、感觉迟钝、末梢循环不良、昏迷等患者低于50℃。

4.严禁直接使用热水袋为新生儿复温:新生儿沐浴时必须经过两次试温,严禁带手套为新生儿沐浴,因隔离需要必须带手套操作时,只能选择盆浴,并测好水温后方可进行操作。

5.安全使用各类医疗电器,防止因局部潮湿(汗水、血液等)导致电灼伤。使用温疗仪时,护士应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密切监测温度变化,观察治疗部位的局部情况,告知患者和家属不随意调节仪器。

6.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生活设施。调节水温时,先开冷水开关,再开热水开关;使用完毕,先关热水开关,再关冷水开关。热水瓶放置在固定且不易触碰的地方。

(二)处理

1.脱离热源,采取冷疗法。立即用洁净冷水或冰水冲洗,浸泡或冷敷烫伤部位30~60分钟,终止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害,有效减轻损伤程度和疼痛。

2.报告医师和护士长,根据烫伤程度、面积大小给予适当处理:

①I度烫伤(属于表皮烫伤,皮肤有发红、疼痛现象):冷敷,可用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或湿润烧伤膏等。

②II度烫伤(浅II度烫伤伤及表皮和真皮浅层,产生水泡,色素沉着。深II度烫伤伤及表皮下方的真皮层):正确处理水泡,避免小水泡破损,大水泡可在无菌操作下低位刺破放出水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污染严重者,应彻底消毒、清洗创面,外敷水胶体敷料或湿润烧伤膏。

③III度烫伤(烫伤直达皮下组织,皮肤有发硬、发白或发黑的现象,疼痛感并不明显,但却是非常严重的烫伤):立即请烧伤科医师会诊,进行清创处理、指导治疗。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十一、误吸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识别误吸的高危人群并予以重点防范: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障碍,呕吐物不能有效排出,鼻饲管脱出或食物返流,小儿、年老、体弱及进食过快者等。

2.对相关患者及家属进行误吸的预防教育:

(1)指导患儿家属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食的玩具和食物。

(2)小儿喂食后,应扶坐拍背,待食物无溢出的表现方可仰卧,并抬高床头15~30度。

(3)患者呕吐时,应弯腰低头或头偏于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

(4)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进食过程中避免谈笑、责骂、哭泣等情绪波动。

3.对可能误吸的高危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1)床旁备负压吸引器等急救装置。

(2)对意识、吞咽障碍等患者,护士应协助喂食,或遵医嘱给予管饲流汁,注意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脱出。

(3)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及时抽吸口鼻、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处理

1.患者发生误吸,有假牙者取出假牙,解开衣扣,立即清除患者口腔内残留异物,用压舌板、手指刺激其咽喉部,诱发呕吐,同时迅速报告医师。

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1)立即使患者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叩拍背部,尽可能使吸入物排出。

(2)意识清醒的患者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抵住患者的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勿伤及肋骨)。昏迷患者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患者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通过冲击腹部,突然增加腹内压力,抬高膈肌,使呼吸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的同时,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它异物)上移并被驱出。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1次。

(3)幼儿喉部异物:现场人员沉着冷静,迅速抓住幼儿双脚将其倒提,同时用空心掌击拍背部,如异物不能取出,紧急做气管切开或手术取出异物。

3.保持呼吸道通畅。因痰液堵塞导致呼吸困难者,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物,如负压吸引器、吸痰管、开口器、舌钳、生理盐水等,协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行负压吸引,以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痰液,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术。

4.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电监护等抢救措施,遵医嘱予抢救用药。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神志、瞳孔变化,作好记录并详细交接班。

6.病人病情平稳后,详细了解发生误吸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做好相关健康宣教,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十二、患者走失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对新入院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特殊情况需外出时,必须征得主管医师和护士长同意。

2.加强巡视和交接班。对有走失危险的高危患者(精神疾病、智能障碍、无陪幼儿、老年痴呆患者等)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其患者必须佩戴腕带,必要时随身携带联系卡。

3.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对于精神、心理、智能障碍患者,要求家属24小时陪伴。

(二)处理

1.发现患者走失,及时寻找。了解患者走失前状况,如有无异常表现等,查看患者物件(留言、信件),寻找有帮助价值的线索。

2.确认患者走失,立即报告医师、护士长及保卫科(晚夜班报告总值班),尽快与家属联系,共同寻找。

3.分析走失原因,进行相关处理。填写“意外事件报告表”报护理部。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十三、患者自杀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并及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进行重点交接班。

2.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情绪变化,与家属共同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告知家属24小时陪伴。

3.检查患者病室内用物,清除不安全的器具和药物,必要时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约束。

(二)处理

1.发现患者自杀,立即判断患者相关情况,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

2.通知保卫科,保护现场(患者病房及自杀处)。清理无关人员,减少不良影响。保存自杀用具,协助公安部门调查取证。

3.做好家属的联络和安抚工作。

4.对死亡者做好尸体料理。无家属在场时,需2名医务人员共同清理患者遗物并签名,妥善保存。

5.完善各种护理记录,填写“意外事件报告表”报护理部。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十四、停水停电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备手电筒、电池、蜡烛,并放于固定位置,应急灯处于备用状态。

2.后勤部门定期检查并及时维修水、电设施。

3.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呼吸机旁备简易呼吸器。

(二)处理

1.停水处理

(1)接到停水通知后,告知患者停水的时间,尽量储备水。

(2)突然停水时,白天与后勤部门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夜间通知总值班,汇报停水情况。

(3)向患者做好解释,并尽力协助患者解决停水带来的不便。

2.停电处理

(1)接到停电通知后,做好停电准备(如: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患者需使用动力电器时,应尽快找替代方法。

(2)突然停电时,开启应急灯或点蜡烛照明,正在抢救时,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

(3)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呼吸机旁备简易呼吸器,突然停电时,立即将呼吸机断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

(4)与后勤部门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早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5)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协助患者解决因停电带来的不便。

(6)加强巡视,维持病房秩序,注意防火、防盗。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十五、失窃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维持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向患者介绍住院安全知识,告知保管好贵重物品与现金。(二)处理

1.一旦发现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2.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2012-5

十六、火灾的防范与处理

(一)防范

1.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安全出口标识清楚,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无阻。

2.做好病房防火安全宣传工作,告知患者紧急疏散的路线,并定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

3.加强消防知识与消防器材的使用培训,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4.定时检查消防器材,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处理

1.发生火灾时,值班医务人员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告知准确方位,同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

2.遵循“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的原则,紧急疏散患者。疏散患者时优先疏散老、小、危重患者及离火源最近的患者,同时指挥能行走、病情稳定的患者及时离开现场,医务人员最后撤离。

3.组织患者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所有人员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的姿势或匍匐快速前进,防止窒息。

4.不得在楼道内停留、围观,同时组织人员积极扑救,尽量用灭火器材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5.立即搬出室内易燃易爆物品,如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邻近人员。

6.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7.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前提下,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病历资料。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脊柱外科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57-01

医疗护理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护理风险管理就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因而处理更全面、更科学[2]。神经外科由于专科疾病的特点,存在很多危险因素,须实施护理风险的前瞻性和全程动态管理,才能将护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神经外科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通过实施护理风险前瞻性和全程动态管理,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

神经外科共有床位58张,其中NICU病床7张,执业护士20名,年龄20—40岁;学历:本科6名,大专14名;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住院病人2376人。

2、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识别和分析

2、1病情观察不及时的风险:神经外科是一个急、危、重病人多的科室。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护理工作要求高,如病情观察不及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从而导致患者死亡或永久性功能丧失。

2、2用药中的护理风险:神经外科抢救病人多,执行口头医嘱的机会就特别多,在抢救病人时,医生口述或护士复述不清,执行容易出错;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取药和用药核对过程中也有发生错误的可能。

2、3护理操作中的风险:因病情需要,需进行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快速输液等护理操作。在紧急的情况下,病人病情重,操作难度大,也有可能操作失误或不准确,引起病人的创伤。

2、4使用抢救仪器存在的风险:在使用抢救仪器的过程中,因患者烦躁、翻身等导致计划外拔管或连接处脱落,也可因抢救仪器性能不良或出现故障而影响抢救。

2、5护士健康宣教不力的风险:护士对专科疾病知识指导宣教不力,患者及家属理解不到位,遵医行为差,导致很多意外事件发生。

2、6病人家属方面的风险:神经外科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工作预见性差,容易造成工作忙乱,患者家属心情急躁,当疾病發展到不可逆程度导致患者死亡时,如果家属的期望值过高或医患沟通不足,病人家属往往会迁怒于医务人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2、7住院病人存在的风险因素:、神经外科病人因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及长期卧床等因素,很容易发生坠床、跌倒、走失、皮肤损伤、肺栓塞等风险。

3、实施护理风险的前瞻性和全程动态管理的策略

3、1提高管理艺术,调控负性情绪:采用分享权利的管理模式,将科室的护理质控项目细化、标准化并根据护士的工作资历和业务能力进行分工,让每位护士都参与科室的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因为护士都希望完成与自已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已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作为护士长应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材,材尽其用,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关心每位护士的思想和家庭生活情况,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解决好她们的后顾之忧。工作之余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既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又增进护士之间的交流与感情,共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

3、2成立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实行护士长---科护理安全质控员----值班护士的三级护理安全质控体系。采取护士长不定期抽查,质控员每天检查,值班护士每班自查的方式,实行层层把关、质控,防患于未然。

3、2、1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养:把护理安全教育做为每周一护士晨会的主题,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制定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每位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护理差错的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长鸣。其次科内每月开展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和讨论会,使每位护士都融入到这项工作之中,从而增强她们的责任感,提高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科内还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知识,做到依法施护和做好自我保护。

3、2、2规范药品的管理:科内药品专人管理,每周检查、整理,防止药品积压和过期使用;急救药品则定位、定基数、班班交接、随用随补,保证急救所需;护士长每周五检查考评。其次是提高用药安全:高危药品单独存放,并用红色标签进行警示;口服药与外用药分类放置;特殊用药则严格按病情、年龄控制滴速和浓度,所有用药严格执行2人查对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3、2、3规范急救仪器的管理:急救仪器定点放置、专人管理,做到有检查、使用和维修保养记录;而且每台急救仪器挂操作流程卡,要求每位护士都会正确使用;急救仪器完好备用率为100%

3、2、4合理排班: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护士的排班按新老搭配,性格互补,能力互补的原则,各班次的工作量不同时实行弹性排班,确保在治疗和护理高峰及抢救病人时有足够的人力。

3、2、5重视急救护理细节管理:(1)制定各种疾病的抢救流程 ,(2)明确抢救过程中各位护士的分工,(3)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次,医生回答对方可执行,(4)规范抢救结束后的医嘱补录和医护记录的书写。

3、2、6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将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归类成册,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病人,完善签字记录。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要依照程序,把护士需要做的护理内容和目的告知患者和家属,取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共同承担医疗风险。

4、结果:

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p均<0.05),病人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大为下降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5、讨论

5、1护理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的根本保障

神经外科是护理风险的高危科室,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工作预见性差。因此应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抢救工作流程及风险应急预案,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对药品、抢救仪器、护理人员的有效管理。

5、2护理风险的全程动态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医疗护理活动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而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加强风险制度贯彻落实的检查督导,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发现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理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4-75

妇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 篇4

1 临床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1912例住院患者,年龄3~89岁。先兆流产176例,不完全流产40例,稽留流产8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55例,子宫肌瘤223例,其他1330例。

2 妇科护理风险因素

2.1 失血性休克

妇科患者中相当部分有流血病史,许多患者往往入院时无明显休克先兆症状,随着持续出血量增多,如不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就会发生休克,特别是宫外孕患者,后果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2.2 化疗药液外渗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1]。许多妇科患者需要在术前阶段先进行化疗,使肿瘤受到一定的控制后方可进行了手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术后大部分妇瘤患者仍需要在笔者所在科进行几个疗程的专科化疗,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就会潜在着不可避免的化疗药液外渗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2.3护理差错

护理队伍趋于年轻化,经验不足,护士轮转科室较快,加上制度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是导致护理差错的主要原因。另外,随着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福利的普及,住院病人大量增多,护理人员比例严重不足,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也是增加护理差错风险的另一个原因。

2.4 护理记录的风险因素

护理记录是对患者实施和处理各项护理活动的凭据,护理文书为护理科研、教学、分析医疗事故等提供有效的资料,同时也是法律取证的重要依据[2,3],如果护理记录缺乏客观真实性,或者记录不及时、错漏都会导致法律的责任,带来护理纠纷。

2.5 护患间缺乏沟通的风险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病人的情绪易受对疾病认识的承受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4]。在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时要先向患者或家属讲解该项治疗护理的目的、必要性以及护理操作的程序,让患者消除顾虑,理解配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避免因误解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3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有流血症状的患者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取得配合,注意卧床休息,以免发生意外。随时注意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温度、尿量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阴道流血情况的观察,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做好记录及交接班,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措施,根据病情,做好术前准备。加强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只有高水平和有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5]。

3.2 防止化疗药液外渗是化疗护理的关键

化疗药液外渗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会对病人造成心理恐惧和紧张,甚至拒绝化疗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化疗前首先向患者解释化疗的目的和意义,对目前治疗的重要性,该化疗方案中的药物疗效及在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以及临床上的针对措施和介绍治疗成功的例子,让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和护理,并积极参与“防渗”行动。全面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潜在因素,了解其浓度,掌握输入速度,提高穿刺技术,避开关节部位,选择粗直的血管,尽可能采用软管静脉留置针。对刺激性强的药物采用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以减少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在用药过程中,勤巡视观察,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发现局部红肿疼痛时,要及早处理,做好交接班,以减轻或预防不良反应,减少药液外渗所致的医疗纠纷。

3.3 护理安全是护理活动的基础

护理差错潜在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如果不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就会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敏锐的风险意识,否则就会引起不可估量的护理差错。在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首先要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执行医嘱要听清、问清、看清。工作要用心,操作要细心,对患者要有同情心,使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得到保障。抓住容易发生差错的时间段,如白天工作最忙的时间,节假日及交接班时间,要防范疏忽而导致差错事故。比如保胎孕妇与引产患者所用药物是截然不同,一旦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健全护理体系,落实护理管理制度,提高风险意识,加强专科护士队伍的组建,开展专科知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培训。新护士必须在基础理论和各项操作考试合格后再上岗,这样可以降低护理差错的风险因素。

3.4 护理记录是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证据

护理记录要规范,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活动,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6]。医学术语要恰当,字迹要清楚,避免涂改。如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再记录,保持医护内容一致。加强文化修养和专科理论知识的训练,定期开展书写语言专项培训,提高语言综述水平,使护理文件成为护理工作的动态表。

3.5 暖心的沟通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

良好的沟通是进行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做到语言通俗易懂、亲切,举止文雅大方。对患者或家属要有同情心、耐心和信心,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常换位思考去处理护患之间的矛盾,对不配合的患者或家属要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避免冲突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或检查前先与患者沟通,使其理解与配合。

4 小结

通过对笔者所在科1912例患者实施的护理活动,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只有提高护理工作中的整体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加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并落实到每一个护理工作中,对职业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病人及护理人员的安全。在当前患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7]。笔者所在科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无护理纠纷发生,实现了优质服务,提高了医院及科室声誉,为护理活动提供了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摘要:探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对1912例住院患者实施的护理,从中了解到护理风险在护理工作中是真实潜在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风险意识,对风险实施科学的管理,是减少护理隐患,避免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护理风险,科学管理,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刘雅娟.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新策略.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2(10):8624.

[2]朱月林.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311.

[3]陈桂萍,王艳,王加风.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风险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2011,17(4):449-451.

[4]赵晓莉,孟凡英.风险管理在提高病人满意度中的实施与效果.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614.

[5]李伟红,刘欣,刘华霆.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意识和护理纠纷的预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02):69.

[6]陈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 (4):663-664.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篇5

1.1临床资料

取10月至1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2组,其中A组(164例)男性112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在3-89岁之间,平均年龄(42.6±7.4)岁,包括殴打伤56例,车祸伤49例,意外摔伤31例,其他28例;B组(164例)男性110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在4-90岁之间,平均年龄(43.1±8.6)岁,包括殴打伤54例,车祸伤51例,意外摔伤29例,其他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水平、自身身体素质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者A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护理管理干预护理,而B组接受单纯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1.2.1常规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心血管的监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维持,呼吸管道通路的建立,营养液的供给护理以及其他的一些常规护理内容。

1.2.2风险护理管理干预

①护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急诊科护士长要在获得护理部相关领导认可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服务性。通过规范护理制度,要求急诊护士提高急诊护士的风险意识,明确急诊护理的操作目标,掌握在接待急诊患者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之间关于风险、治疗等相关内容的沟通要求,对应性临床操作要做好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签署工作。同时,在制度内容中要设定关于突发状况和救治程序规定,建立应急组合方案,从而使急诊工作过程中的护理行为规范有序,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的持续开展提供完善的规章制度。②急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加强急诊相关护理培训,对护理人员在急救设备操作、急救药品使用以及针对性急救技能方面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并、讲座以及座谈会等。通过相关沟通和座谈,了解本院急诊科护理常见问题,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建立具有急诊针对性的风险护理培训教案。③规范护理相关的病案文件管理。急诊护理相关病案文件主要是指急诊在接待患者及救治过程中,针对患者不同病情走向,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所采取的的相应急救措施记录及相关护患、医患沟通文书,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护理相关的病案文件的建立要建立在准确、严格、可观、及时等原则基础上,医保证所有文件的真实有效。相关护理上级部门要定期对门诊病案及住院部所有患者的病案记录进行审查,针对相关问题采取及时纠正。④加强药品和设备管理。提高对仪器设备和药品的管理,针对急诊设备要安排专业的专门的人进行负责,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保养,记录要准确明了,每天进行清点对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反映,以避免相关的手术器械滞留、操作缺失等现象的发生甚至处理延误。⑤提高护患沟通。通过普及急诊护理知识,强调人性化的护患沟通,加强急诊护士在处理护患关系方面的人性化服务,在忙乱的急诊救治分为中,急诊护士更应该承担起安抚病人和家属情绪,给予耐心、周到的关怀态度,加强沟通,尽量减少嘈杂的争论和冲突,同时提高对患者就医和病情的保密工作,预防隐私外泄造成的事故发生。

1.3评价指标

①护理缺陷和抢救物品完好对比:对比两组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以及抢救物品的完好率;②护理合格情况的对比:对比两组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导管护理合格率、护理病案文件记录合格率、护理人员三基考试合格率、护士专业操作合格率、护士医疗考试合格率等;③护理质量对比:主要对比护理基础水平、消毒隔离评分、护理病案文件书写、护士违规操作等。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数据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设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合格情况、护理满意度、缺陷和物品的完好性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A组护理评价结果在护理缺陷发生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满意度、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导管护理合格率、护理人员的三基考试合格率、专业水平合格率以及医疗考试合格率等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结果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

2.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A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在护理基础水平、消毒隔离、病案文件书写以及违规操作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结果组间差异P<0.05。

3讨论

3.1风险护理管理对急诊护理的护理服务效果改善

现在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在接受风险护理服务干预护理后,急诊护理的服务效果在各方面结果和评价均有显著改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急诊抢救过程中避免了物品损坏的发生,而且避免了无菌物品消毒问题的存在。同时,通过风险护理管理干预护理,开展相关急诊风险护理培训,护士在专业技术,交流水平,医疗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水平也显著提高,在应用导管护理方面护理服务水平也有满意的改善。同时,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在对就要要求及相关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而急症发作的突发性也造成患者的或家属的焦躁心里,因此,提高护患沟通,加强了医患了解和信任,使患者对急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3.2急诊科开展风险护理管理干预的重要性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理风险;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57-02

护理风险通常是说在整个护理工作过程当中对探视者、医护者以及患者被投诉或者是损害等相关事件,是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潜在以及明显具有的由医护人员承担的一切风险[1]。急诊科担负着整个医院的急救工作,是抢救危急重症病患的重要窗口,相比较其他的科室来说,急诊科更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性也更高。所以必须加以有效的防范,从而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1急诊科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1.1护理过程中因为患者因素所导致的风险基本上有疑难病症、突发病症以及病情危重等患者,这类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不可预见。由于患者和患者家属缺乏必要相关的医学知识,结果经常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产生怀疑,如果护理稍有不慎,就非常容易发生各类护患纠纷。

1.2由于护理服务人员种种因素而产生的各种护理风险

1.2.1由于护理服务人员的急诊意识欠缺而诱发的医疗风险 一般来说,急诊患者在进入医院以后,都非常希望能够得到有效并且及时的救治,若护理人员的动作缓慢,急诊处理不够及时,不能有效及时的救助患者,这样一来一旦患者的病情恶化,那么极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1.2.2由于医务人员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医疗风险目前医院中急诊科的护士年龄偏小,趋于年轻化,受到教育程度不同,护士之间的个人素质也各不相同[2]。对于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因为时常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加之存在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很认真,其操作的技术不够熟练等问题,所以,在对患者实施抢救与就诊的过程中,经常会处理不当,这样就经常导致医护人员出现很多医疗风险。

1.2.3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因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而出现的风险。急诊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接触的时间比较短,患者家属要求却十分高,因为部分医务人员言语生硬、态度冷淡,而且没有充分地重视患者以及其家属的各种选择权和参与权,从而造成患者和家属的严重不满,结果最终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1.2.4因为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从而引起的各种风险。 患者和其家属的维权意识相比于以往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强,甚至会出现过度的维权[3]。而护理人员常常因为个人的素质方面的原因,其法律意识较为浅薄,所以经常忽视患者的本身权益,从而引发各类纠纷。

1.3组织管理因素引发的医疗风险。 缺乏安全保障制度、风险管理体系不全面、组织领导不得力、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例如因为各级护理人员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抢救制度、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从而引发的风险。

1.4医院环境設施等因素诱发的风险 由于抢救物品不到位,或者抢救的仪器设备出现了各种故障,这一类因素都往往会严重地影响到急诊抢救工作的质量与效果[4]。此外,还有因为病房病床设施不佳或者地滑等各类因素所引发的风险。

2实施急诊护理风险有效管理的主要防范措施

2.1认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士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内容,积极发现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薄弱环节,将各种隐患尽早地在萌芽状态消除。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处置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

2.2强化急诊意识,患者在就诊时,医务人员应该做到忙而不乱,达到准、急和稳的状态。急救时护士要冷静、沉着,也要达到快的标准要求。急救器械和药品以及物品,也必须要认真做到“四定三及时”,各种抢救仪器设备,必须在二十四小时都处于应急的状态,确保百分之百的完好率。

2.3要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牢固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不断地强化护理人员的各种风险意识。护理服务人员应当和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良好的沟通,针对鱼患者过激的言情,必须给予必要的疏导和解释,对于高风险的操作对患者要认真履行告知的义务,从而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与理解[5]。只有护理人员积极的为患者服务,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最大程度避免医学纠纷等问题的发生。

2.4认真规范护理服务人员的护理文书的书写,对于所有的抢救记录都必须及时完成,准确记录[6]。特别是执行口头医嘱的更应该详细记录,记录要完整、客观、真实、准确、及时,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涂改,若患者的病情出现加重,则一定要及时地通知患者家属,并签字为据。若患者拒绝进行治疗,则一定要说清楚患者原因,签字留据,以便于纠纷时获得证据。

3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急诊护理方面的各种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小重大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从而收到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而医院通过护理风险的强化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意识、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能够不断地融洽护患之间的关系,还能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切实避免护患纠纷和风险产生,从而确保护理质量的安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秀红,李新萍,侯桂红. 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09(32)[2]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7(4):313~315.[3]黄斌英.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探讨及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1(1):19~20.

[4]张春肪,任景坤.实用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记录书写示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102~103.

[5]裴君敏. 浅谈急诊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8(06):105.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篇7

1 存在的高风险因素

1.1 护士方面的因素

1.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未重视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 未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及转归, 在执行高风险操作时也未做明确告知。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在急诊抢救时语言不规范, 操作不严谨, 护理记录与医疗病程记录不相符, 字迹潦草随意涂改, 或者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及时等,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时无法举证。

1.1.2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

(1) 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不熟练, 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 延误抢救时机。 (2) 危重患者病情观察不及时, 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 (3) 转运交接时对病人病情评估不够而在转运途中出现意外, 或者导管固定不妥导致导管的滑脱等。 (4) 昏迷或烦躁病人, 因护理安全措施不当导致意外坠床。 (5) 护士在抢救患者时, 谈论与抢救无关的事情。

1.1.3 护患沟通欠缺

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2]。 (1) 急诊工作量大, 病情复杂危重, 患者家属心情急躁, 每个患者和家属都希望尽快得到诊治。护士只忙于执行医嘱而未及时安抚家属或解释工作不全面, 引起患者的强烈不满, 导致纠纷的发生。 (2) 在执行医疗操作时未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配合不协调。据有关报道, 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 由于护患沟通不够, 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占总量的三分之二[3], 护患沟通成为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高危因素[4]。

1.2 患者方面的因素

1.2.1 急诊病人的特殊性, 急诊经常收治一些特殊病人如服毒者、酒精中毒、外伤病人、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三无人员等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5]。另外, 急诊工作量逐年增加, 内科、外科二级学科的普遍开展, 导致住院收治病种要求提高, 住院床位周转率慢, 滞留了很多危重病人, 如晚期癌症、多脏器衰竭、老年病人, 导致急诊服务内容增加[6]。

1.2.2 家庭因素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病情危重的影响、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 易产生不良的心境导致过激行为引起纠纷。

1.2.3 自身因素:患者文化水平低下, 缺乏医学知识, 或因群殴打架受伤、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 对护士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 导致护患冲突。

1.2.4 社会因素:"120"、"110"等送来的无名氏、弃婴、流浪汉等因无家属陪伴也增加了护理风险。

1.3 护理管理方面的因素

1.3.1 急救物品的准备不足

急救药品准备不足, 如药品过期失效或使用后未及时补充;设备器械未定时检查, 损坏未及时修理, 如除颤仪、心电图机电量不足, 简易呼吸器气囊漏气、连接错误等, 仪器设备陈旧、更新缓慢, 或配备不足, 不能满足抢救需求等, 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急救。

1.3.2 护理人力配备不足

急诊科护士的人力配置未达到要求, 造成护理人力紧缺;新护士未轮转而直接进入急诊科工作, 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应急能力, 不能胜任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落实差, 护理人员掌握不熟练。

1.3.3

各项规章制度不齐全, 操作流程不完善, 应急预案执行力差, 护理记录的简单、遗漏等, 导致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更新理念,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护理人员只有加强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质量, 优化服务流程, 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 才能促进医院的顺利发展。目前我科护理队伍趋向年轻化, 新护士的服务意识比较差, 缺乏工作经验, 易引起护患矛盾的发生。因此, 我们注重对年轻护士的培养, 在人力安排上坚持新老搭配, 合理排班, 另外, 积极参与"护理服务示范岗"、"巾帼文明岗"等的评选工作, 创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开展文明规范服务, 从思想上, 观念上, 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强化法律意识,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当今社会, 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已大大提高, 患者不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提高, 而且对医疗消费和自我保护利益观念也日益增强。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医院和护理部定期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 科室对其进行考核, 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知法、懂法、用法, 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 护理抢救记录必须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和规范, 这是作为护患双方的举证依据, 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风险意识的教育方面, 科室每月都有对护理不安全事件进行讨论, 包括科内发生的和他科发生的护理缺陷, 针对事件均进行讨论分析, 寻找原因, 落实整改, 使护理人员在思想上始终保持警钟长鸣状态。

2.3 加强技术培训, 严格制度管理

2.3.1 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级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培训计划", 此计划针对不同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培训课程, 真正做到了护士的分层次培训, 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可操作行和实用性,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

2.3.2 完善、补充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 并定期进行考核, 让每位护理人员知晓。定期对各种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2.3.3 加强各类急救药品和物品的管理, 做到"五定"原则, 保证药品及物品呈备用状态。

2.3.4 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如病人的跌倒、压疮、导管滑脱的预防, 完善急诊转运病人的交接等。

2.4 加强护患沟通, 增强急救意识

2.4.1 实施首问负责制, 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要具备较强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 危重患者来院就诊应护送至抢救室, 并立即通知医生及做好各项抢救措施, 开启绿色通道, 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2.4.2 在抢救的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 在执行技术性操作前要告知并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要求患者家属签字同意。

2.4.3 对流浪者、无名氏等应汇报相关部门, 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合理安置患者。

2.5 规范护理文件记录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人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 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7]。因此, 我院急诊将原有的文字式护理记录单更改成表格式护理记录单, 使之更加完善, 便于护士的记录, 同时在记录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3 体会

3.1 护士风险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对护士进行风险意识的管理培训, 增强了护士防范和识别急救护理风险意识的能力,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使护理人员由原来的怕出差错到现在的积极思考潜在的风险因素, 而采取应对措施、正确面对。

3.2 提高了护理质量, 体现持续改进

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改进工作的一部分, 重视对护理各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通过优化各项护理应急流程, 强化护士风险意识和责任心, 明确职责范围, 使护理行为规范化、合理化, 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从而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增强急救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避免护理缺陷、差错、纠纷, 才能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及融洽护患关系,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戴青梅, 陈丽英, 徐雪艳, 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8) :36~38.

[2]席淑华.协调急诊护患关系的重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 1997, 12 (5) :176.

[3]王晓红, 李明凤, 廖雪华.急诊病人告知程序探讨[J].华西医学, 2008, 23 (1) :143~144.

[4]张中辉.急诊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J].中医药导报, 2005, 11 (7) :69~70.

[5]黄岚.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现代医院, 2006, 6 (6) :125~126.

[6]桂莉, 陶红, 陈亭.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1) :22~24.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11月收治的41例妇产科患者, 年龄24~65岁, 孕产妇29例, 子宫肌瘤9例, 宫颈癌2例, 子宫癌1例, 病程4个月~2年。

1.2 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

1.2.1 以人为本, 提高服务意识:

妇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 病痛本身已经给她们带来很多的痛苦, 她们容易产生恐惧、忧虑等不健康心理。因此, 以人为本, 提高服务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现在的护士群体偏向年轻化, 社会经验不足, 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应加强对护士的业务培训工作, 提高沟通交流的技巧, 教育她们时刻谨记患者的健康才是自己的幸福[1]。

1.2.2 完善业务能力:

护理是一份技术性工作, 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妇产科护理任务多, 工作量大, 整体性和专业性强, 要求护理人员有全面的护理技能和较高的护理水平, 既要有相关的专业妇产科护理知识, 也要具备其他相关的知识。而医院目前的妇产科护理从业人员的现状是普遍年龄比较大, 文化水平相对偏低, 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普遍不高。因此, 应采取多种形式, 利用多种渠道,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她们熟练了解和掌握护理知识和操作过程, 使她们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 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纠纷。

2 结 果

41例妇产科患者在护理中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 无医疗纠纷发生, 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3 讨 论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 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完善, 但目前医疗卫生事业仍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近年来, 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 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妇产科是医学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科目, 妇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 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风险[2]。据有关文献报道, 我国医疗纠纷自2000年以来每年以11%的递增速度上升, 妇产科护士投诉排在第1位, 要求经济赔偿和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增多。妇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患者方面的原因: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 妇产科患者所存在的医疗危险也随之增加, 患者及家人对存在的风险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二是护理方面的原因[3]:首先,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对护理技术认识的局限性, 加上护理经验不足, 操作不规范, 都会产生护理风险, 发生医疗纠纷;其次, 现在医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长期繁忙的工作, 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 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在护理工作中, 有的护理人员会表现出不耐烦, 这也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索。三是药物性因素:妇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 患者用药十分关键, 用药不慎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危险[4]。如妇产科用的缩宫素, 要熟悉掌握该药的适应证, 在催产时, 如不准确调整液体的速度, 不仔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宫颈坚硬, 宫缩过强, 都有可能引发宫缩不稳定, 严重时还会导致子宫破裂。总之, 妇产科护理中如果出现护理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 妇产科护理中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5]。

妇产科是医学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科目, 妇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 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风险。妇产科护理中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 不仅可以预防护理风险, 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琪, 袁令芹.局麻内痔手术患者心理反应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6 (3) :294.

[2]李建宏.整体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2) :19-23.

[3]季宏波, 赵莉, 董艳红, 等.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中国病案, 2008, 9 (10) :44-51.

[4]邵红霞, 姜海波, 仲蓉.肛肠手术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7, 8 (4) :74.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篇9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理风险,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通常是说在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对探视者、医护者以及患者被投诉或者是损害等相关事件, 是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潜在及明显的由医护人员承担的一切风险[1]。急诊科担负着整个医院的急救工作, 是抢救危急重症病患的重要窗口, 相比较其他的科室来说, 急诊科更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风险性也更高。所以必须加以有效的防范, 从而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1急诊科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1.1护理过程中因为患者因素所导致的风险基本上是疑难病症、突发病症以及病情危重等患者, 这类患者病情较为复杂, 不可预见。由于患者和患者家属缺乏必要的相关医学知识, 结果经常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产生怀疑, 如果护理稍有不慎, 就非常容易发生各类护患纠纷。

1.2由于护理服务人员种种因素而产生的各种护理风险

1.2.1由于护理服务人员的急诊意识欠缺而诱发的医疗风险。一般来说, 急诊患者在进入医院以后, 都非常希望能够得到有效并且及时的救治, 若护理人员的动作缓慢, 急诊处理不够及时, 不能有效及时的救助患者, 这样一来一旦患者的病情恶化, 那么极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1.2.2由于医务人员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医疗风险目前医院中急诊科的护士年龄偏小, 趋于年轻化, 受到教育程度不同, 护士之间的个人素质也各不相同[2]。对于低年资的护理人员, 因为时常缺乏正确的判断力, 加之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很认真, 其操作的技术不够熟练等问题, 所以, 在对患者实施抢救与就诊的过程中, 经常会处理不当, 这样就经常导致医护人员出现很多医疗风险。

1.2.3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因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而出现的风险。急诊过程中, 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接触的时间比较短, 患者家属要求却十分高, 因为部分医务人员言语生硬、态度冷淡, 而且没有充分地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各种选择权和参与权, 从而造成患者和家属的严重不满, 最终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1.2.4因为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从而引起的各种风险。患者和其家属的维权意识相比于以往明显增强, 甚至会出现过度的维权[3]。而护理人员常常因为个人素质方面的原因, 其法律意识较为浅薄, 所以经常忽视患者的本身权益, 从而引发各类纠纷。

1.3组织管理因素引发的医疗风险。缺乏安全保障制度、风险管理体系不全面、组织领导不得力、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例如因为各级护理人员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抢救制度、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从而引发的风险。

1.4医院环境设施等因素诱发的风险, 由于抢救物品不到位, 或者抢救的仪器设备出现了各种故障, 这一类因素都往往会严重地影响到急诊抢救工作的质量与效果[4]。此外, 还有因为病房病床设施不佳或者地滑等各类因素所引发的风险。

2实施急诊护理风险有效管理的主要防范措施

2.1认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士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内容, 积极发现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薄弱环节, 将各种隐患尽早地在萌芽状态消除。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处置预案, 保证在风险发生时, 能够及时应对。

2.2强化急诊意识, 患者在就诊时, 医务人员应该做到忙而不乱, 达到准、急和稳的状态。急救时护士要冷静、沉着, 也要达到快的标准要求。急救器械和药品以及物品, 也必须要认真做到“四定三及时”, 各种抢救仪器设备, 必须在24 h都处于应急的状态, 确保100%的完好率。

2.3要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并牢固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 不断地强化护理人员的各种风险意识。护理服务人员应当和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良好的沟通, 针对鱼患者过激的言情, 必须给予必要的疏导和解释, 对于高风险的操作对患者要认真履行告知的义务, 从而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与理解[5]。只有护理人员积极的为患者服务, 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 最大程度避免医学纠纷等问题的发生。

2.4认真规范护理服务人员的护理文书的书写, 对于所有的抢救记录都必须及时完成, 准确记录[6]。特别是执行口头医嘱的更应该详细记录, 记录要完整、客观、真实、准确、及时, 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涂改, 若患者的病情出现加重, 则一定要及时地通知患者家属, 并签字为据。若患者拒绝进行治疗, 则一定要说清楚患者原因, 签字留据, 以便于纠纷时获得证据。

3总结

综上所述, 加强急诊护理方面的各种风险管理, 可以有效地减小重大护理差错, 降低护患纠纷, 从而收到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医院通过护理风险的强化管理, 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意识、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 能够不断地融洽护患之间的关系, 还能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避免护患纠纷, 确保护理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秀红, 李新萍, 侯桂红.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32) .

[2]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7 (4) :313-315.

[3]黄斌英.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探讨及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1 (1) :19-20.

[4]张春肪, 任景坤.实用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记录书写示范[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4:102-103.

[5]裴君敏.浅谈急诊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8 (6) :105.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抢救各类中毒及药物过量的患者108例,65例洗胃顺利,35例洗胃过程中出现刺激性呛咳,5例出现窒息,紧急抢救后恢复正常,3例死亡,所有患者洗胃的过程中均存在潜在的窒息风险。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均采用口腔置胃管法,取一次性橡胶胃管,向清醒的患者解释后,让患者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将胃管从患者口角一侧插入口腔正中,嘱患者做吞咽动作,迅速将胃管插入所需长度(一般成人45~55 cm),常规验证胃管是否存在于胃内,昏迷患者先用开口器或牙垫撬开口腔,吸出口腔分泌物,再将胃管轻轻插入。

1.2.2 根据病情,洗胃液每次注入量为300~500 ml,总量为4~10 L。直至洗出液为澄清无味为止。对重度中毒患者在第一次洗胃后,可进行第二次洗胃,并可留置胃管。

2 风险

2.1 洗胃前准备不充分

洗胃所用器材如洗胃机、胃管、吸引器、压舌板、开口器、口垫、喉镜等器材没有准备齐全;没有及时调试洗胃机和吸引器,没有处于功能良好状态;开口器、喉镜没有及时消毒,没有准备好相应的胃管和合适的洗胃液;洗胃机不能正常运行,进出水量不相符;患者牙齿咬胃管出现胃管漏水,未及时更换胃管,洗胃液流入患者口腔易致窒息。

2.2 操作方法不正确

体位不正确,平躺时易将异物吸入气管;没有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胃管盘在口中;没有标记胃管长度,一旦脱出不易发现,易致窒息;插管过程中如患者恶心、呕吐未及时停止插管清除口腔呕吐物。

2.3 洗胃出现窒息的原因

2.3.1 胃管从口腔或鼻腔经食管到胃内时,要经过三个狭窄处,其中通过咽移行处时,咽部黏膜受到摩擦,刺激迷走神经兴奋,致使喉痉挛,反射性呼吸心跳暂停。

2.3.2 插入的胃管对食管黏膜也产生刺激,黏膜受刺激后迷走神经兴奋,造成食管痉挛,反射性呼吸心跳暂停。

2.4 护士经验不足

护士紧张、慌乱,洗胃前未进行解释安慰,导致患者恐惧,不愿洗胃或洗胃过程中突然拔出胃管,引起窒息,洗胃前未询问患者有无义齿,插管时导致义齿掉入气管引起窒息。

2.5 未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

患者呕吐物比较多未准备好吸痰器及时吸痰引起窒息,未及时建立静脉通路用药时不能及时给药。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洗胃机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3.2 规范操作方法,洗胃时均取左侧卧位,松解领口和腰带,插入胃管长度要有标记,如洗胃过程中出现患者呕吐严重,要及时停止洗胃,吸出呕吐物后再继续洗胃。

3.3 选择比较有经验的护士洗胃,洗胃前向家属及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不能离开患者,专人固定头部及胃管,患者头略抬高,以防患者仰面或胃管脱出,液体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

3.4 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药品,建立静脉通路至关重要,窒息是洗胃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常危及生命,建立静脉通路为抢救赢得了时间[1]。

3.5 病情观察插管及洗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如插管过程中发生咳嗽、呼吸困难,表示误入气管,即拔出胃管休息片刻后重插。如突然出现发绀,呼吸心搏骤停,应立即停止插管,进行心肺复苏。

3.6 洗胃时间的掌握在抢救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毒物进入体内4~6 h都要进行洗胃,但有一些毒物或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即便误服时间较长,也应该进行洗胃,如镇静剂,麻醉剂等[2]。而有机磷农药可在胃内残留12 h以上,个别毒物(酵米面)可存留72 h以上,所以,原则上在非禁忌的情况下,误服毒物者均应洗胃。

3.7 来诊后的护患沟通非常必要:此类患者来诊时,多数家属都非常恐惧和焦虑,个别人还会有行为过激,情绪不稳定等表现,这时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与他们交谈沟通,了解情况时要语调平和而坚定,操作果断而利落,切忌拖泥带水,不知所措。通过观察交谈了解患者情况,取得他们的信任,更好地配合抢救工作。做好医护患三者的沟通,得到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尽早康复出院。

总之,在急诊洗胃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洗胃流程,严格操作程序是避免洗胃过程中潜在风险的主要措施,尤其是对年轻护士,应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急救技术。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在为急危患者进行操作时,须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指导,从而安全,有效地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洗胃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1(12):1527-1528.

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方法;常见风险;预防和处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5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1]。为了避免发生医疗失误而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目前优质护理得到了广泛应用。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舒适与安全。我院针对妇产常见风险实施了预防与处理措施,效果良好,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年龄19~37岁,平均(27.4±1.5)岁;疾病类型:早产20例,妊娠合并贫血1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8例,胎位不正18例,其他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26.8±1.6)岁;疾病类型:早产18例,妊娠合并贫血1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6例,胎位不正20例,其他2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文化水平均在小学以上。本次研究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者、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規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针对妇产科常见的风险,制定有关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妇产科护理的常见风险。①药物性因素:包括观察子宫收缩、准确使用催产素、及时调整用药速度等;②消毒隔离因素:如对会阴切口消毒不严格,导致感染等;③医疗设备因素:医疗设备准备不及时,对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突发情况处理不完善,造成恶性事件;④技术因素:新进护理人员缺乏理论知识基础,技术能力教材,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⑤医院因素:患者对护理质量有较高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承担大量繁琐的工作,一旦出现不耐烦、不轻易的情绪就可能导致护患纠纷,且自我防范意识差,无法约束自身行为;⑥患者因素:一些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巨大儿的产妇及家属不了解疾病知识,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2]。

预防与处理措施:①重视消毒隔离:确保护理人员了解无菌原则,在护理产妇与新生儿时严格无菌操作,严格处理切口,观察婴儿的脐部,对于分泌乳汁障碍的产妇,应帮助其挤奶,对于母婴同室者需进行紫外线消毒,避免发生感染;②科学管理药品与设备:指派专人管理急救器材和药品,使之处于应急状态,定量保存和定时检查药品,确保需要时可迅速完成准备;③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特别在围术期,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使其信任自己、信任医院,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④加强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操作训练,使护士严格、规范操作,提升其技能水平,保障临床安全,提升工作效率;⑤合理配备人力资源:确保人员数量足够,避免其工作压力过大,开展安全讲座,提高其风险意识;⑥加强产前检查:加强对产妇的安全教育,使其重视产检、正确认识疾病,在处理并发症时能够积极配合。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

统计两组发生医疗失误(如创口感染、窗口裂开等)的次数、投诉次数,比较其医疗失误发生率与投诉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程度约高,分数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分数在61~80分之间者表示一般,分数在81~100分之间者表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其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其组间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比较

对照组出现创口感染6例,创口开裂10例,其他11例,医疗失误发生率为27.0%,共39例患者投诉,投诉率为39.0%;观察组出现创口感染1例,创口开裂1例,其他1例,医疗失误发生率为3.0%,共3例患者投诉,投诉率为3.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经统计,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1.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妇产科人员流动较大,护理人员需要承担大量繁琐的工作,压力较大,而且药物性因素、技术因素、患者因素等多个方面均存在潜在的护理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医疗失误,引起护患纠纷。为了尽可能降低产科护理风险,医院需要制定全面的安全预防措施,使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端正工作态度,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与专业知识,了解药品与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熟练操作各项护理措施,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医疗失误发生率为27.0%,投诉率为39.0%,均大于观察组(医疗失误发生率为3.0%,投诉率为3.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1.0%,低于观察组(95.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院有针对性地制定妇产科常见风险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加强产前检查、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和消毒管理等工作,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发生医疗失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焕琴,冀新红.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方法[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9):208.

[2] 邵瑜. 对妇产科患者进行风险防范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35(17):75.

护理风险与护理管理 篇12

1 护理风险因素

1.1 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风险表现为越权操作, 擅自更改、错误执行医嘱等。由于护士忙于应付各种常规治疗, 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记录, 甚至关键的内容漏写;不能体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专科特点。

1.2 护理工作制度贯彻不力

不严格执行制度和操作规程, 不按时巡视病房,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用错药物, 抽错化验标本。对危重、意识丧失患者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对药物剂量不清楚、换算错误导致用药不准确和失误。

1.3 工作程序设置不合理

工作安排缺乏合理性或各班内容不具体, 导致在工作中注意力涣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护理人员缺编会造成护理的负荷增大, 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

1.4 护士因素

护理人员素质低、工作作风不严谨, 不能严格执行医嘱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因家庭与工作的多重压力, 造成护士身心疲劳、精神紧张或思维迟钝。个别护士缺乏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服务理念滞后。

1.5 患者因素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 患者不合作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安全执业;患者个体差异, 如高度过敏体质患者;许多人对自己要花钱看病感到不适应, 心理承受能力低, 常因收费问题引起纠纷。

1.6 工作环境及设备因素

医院环境及设备落后加重了护理的职业风险, 如:地面湿滑可致患者跌倒, 噪声分贝太高影响患者休息, 医院环境管理杂乱无章, 影响患者的舒适和康复, 老年人和小儿未加护床栏, 容易坠床而致摔伤, 医疗设备陈旧, 检查出现误差, 有潜在的风险。

1.7 护理管理因素

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不到位, 理论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特别是低年资护士, 由于临床经验不足, 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 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药物管理不规范, 如药品任意摆放, 过期药品不清理;物品不能按要求分类放置, 如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 不能熟练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 致使护理工作滞后;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 出现角色冲突, 长此以往, 将使护士身心疲惫, 这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树立法制观念, 加强法制教育

掌握法规的尺和度, 依法执业, 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条文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认真履行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2.2 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 安全第一”的原则。护理部定期组织各种制度、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 并严格考核落到实处。对新护士严格岗前培训内容, 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加大监控力度, 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 严格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3 合理设置工作程序

进行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利用;合理排班并使各班内容具体, 熟练各班工作流程, 尽量按床位比例配置护士, 责权利要明确。

2.4 提高护士素质

树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 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提高自身修养, 强化风险意识、法律意识, 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2.5 加强患者的管理

对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工作,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配合, 对于不合作的患者需加强管理, 多和患者做解释工作, 督促完成每一项操作, 力争把患者的风险因素降到最低。

2.6 改善工作环境增加设备

医院要加大投入完善各项设备, 改善就医环境, 制定风险预案, 病区卫生间应设置呼救铃, 躁狂患者用约束带, 老年、小儿病床加防护栏;地面湿滑时, 设立“慎防滑倒”警示牌;努力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安全的休养环境。

2.7 注意管理的科学性

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 成为学习、执行、落实制度的模范。不断加强业务新业务和各项技能的培训, 开展岗位练兵, 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关爱护士, 排解压力, 使护士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针对一些高风险的护理活动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相应措施。化快, 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防止并发症, 预防医源性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温度与湿度适宜, 病室通风每日2次, 每次30 min, 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正确留取各项标本,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合理抗生素, 配合医生抗感染治疗, 并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昏迷患者鼻饲流质或静脉补充营养。便秘患者鼓励其多饮水, 进高纤维素饮食, 进行腹部环形按摩, 自右向左, 必要时用开塞露促进排便。卧气垫床q 2 h, 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取舒适卧位, 并在骨突处垫中空软枕, 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本组69例患者无1例发生压疮。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时呼吸困难加重, 常易发生痰液堵塞或因咯血窒息死亡。痰多患者q 2 h翻身、叩背1次, 护士五指并拢呈中空状 (掌指关节呈120°角) , 手掌离胸壁不超过12 cm, 利用手腕关节运动叩击。依次在后背两边叩背, 叩背时从下至上、从外至内, 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6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 注意避开乳房及心前区, 力度适宜, 每次叩击的部位要与上一次的部位重叠1/3, 不可遗漏。叩击一侧后再叩击另一侧, 每侧叩击的次数不少于3遍, 每次叩击5 min~10 min, 以助排痰。意识清醒者予以雾化吸入, 每日2次, 必要时吸痰器吸痰, 禁用强效镇咳剂, 防止窒息。本组病例中有5例发生痰堵窒息, 护士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吸出痰液, 解除呼吸道梗阻, 恢复患者自主呼吸。

3.3 用药的护理

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氨茶碱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出现恶心、呕吐、多汗、面色潮红、面肌抽搐、心动过速等症状时, 应减慢静滴速度, 以防心律紊乱。本组病例中有3例静滴氨茶碱时速度过快感恶心、心慌。应用抗凝剂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等, 本组有2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 因出现皮下瘀斑停药。

3.4 控制性氧疗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低氧伴有CO2潴留, 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降低, 主要靠缺氧刺激, 只能采取控制性给氧, 即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1~2 L/min) [1], 氧浓度为27%~29%。氧疗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面唇、指端发绀情况, 调节好氧流量及浓度, 注意氧气的温度与湿化。本组病例中有7例在吸氧过程中呼吸困难加重, 经更换37℃蒸馏水, 吸氧15 min后呼吸困难缓解。

3.5 肺性脑病的护理

对于头痛、意识恍惚、谵妄、球结膜水肿、面唇指端发绀明显烦躁的患者, 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禁用镇静剂并加床挡保护患者, 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四肢防坠床跌伤。本组病例中有10例出现肺性脑病表现,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无坠床跌倒发生。

3.6 机械通气的护理

机械通气是当机体出现严重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时[2], 以人工辅助通气装置 (呼吸机) 来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效能, 使呼吸肌得以休息, 有利于恢复呼吸肌的功能, 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在机械通气时, 应加强呼吸道的湿化, 吸出气道内的分泌物, 观察病情变化, 有无自主呼吸, 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意识障碍程度是否减轻。如有烦躁不安,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 多为通气不足;发热时常提示感染, 皮肤苍白湿冷, 可能是低血压休克;皮肤潮红、多汗或浅静脉充盈, 提示CO2潴留未改善;腹胀、肠鸣音减弱, 提示气管插管漏气、低钾血症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尤其是尿量的变化, 上呼吸机后随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缓解, 肾功能改善, 尿量增多, 水肿逐渐消退。尿量减少或无尿, 要考虑体液不足、低血压和肾功能障碍等原因;尿量过多, 要注意电解质紊乱。如意识清楚, 感染控制, 脉搏、血压稳定, 紫绀减轻, 自主呼吸增强, 常与呼吸机对抗, 咳嗽有力能自主排痰, 血气分析稳定, 应间断撤机, 避免呼吸肌疲劳, 防止呼吸机依赖造成撤机失败[3]。本组病例中有4例撤机时发生呼吸肌疲劳, 及时再次佩戴呼吸机, 2周后二次撤机成功。

3.7 心理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程长且反复发作不能治愈, 患者缺乏治疗的信心, 表现为悲观、恐惧、厌世等不良情绪;在治疗过程中, 因反复多次动脉血气分析, 患者不愿配合治疗。因此在治疗护理中, 护士要与患者及时沟通, 体贴的语言、关切的问候、娴熟的操作技术, 会给患者安全感, 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回访时得知有1例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 因家属言语不慎致患者心情不愉快, 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自杀身亡。

4 结论

上一篇:传统养生类体育下一篇:实验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