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因素

2024-08-06

护理风险因素(精选12篇)

护理风险因素 篇1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 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殊性外, 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医院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单位, 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护理工作则存在着诸多环节的危险因素。护理风险越来越大, 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我科针对血液病病人的特殊性, 以及客观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 提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的评估

1.1 血液病病人的护理风险

①血液病病人多数心理负担较重, 情绪往往焦虑不安、忧郁, 对疾病的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 心理承受力下降, 易产生厌世、悲观绝望情绪, 甚至自杀、自残的消极行为。②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 一般病种感染率为10%, 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20%~40%[2]。③病人疾病性质或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出现眩晕、乏力等情况, 加上血小板下降引发的凝血功能异常, 病人容易出现晕厥跌倒, 甚至出现摔倒后大出血等意外。④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 多数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 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3]。化疗药物性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注药物引起的严重损伤[4], 不但给病人造成痛苦, 增加病人化疗的恐惧心理, 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静脉穿刺难度, 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1.2 与护士技术和服务有关的风险

1.2.1 部分护士业务素质差

低年资护士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够, 对病人的预见性不够, 对重病人、大出血病人的应急抢救能力较弱, 容易发生抢救不及时或者对各种抢救设备及仪器的操作及使用流程不熟悉而延误抢救时间, 甚至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缺陷或纠纷。

1.2.2 责任心不强, 未能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5]。我科输血治疗较多, 如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给病人输错血或发错药、输错液体等, 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给病人造成严重损害。

1.2.3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法制日渐完善, 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 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 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 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 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 护士法律意识、护理风险防范和明确护患双方责、权、利的意识尚缺乏。

1.2.4 与侵犯病人合法权益有关的潜在风险

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化疗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或家属, 造成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 未征得病人或家属同意, 暴露了隐私等。

1.3 与医疗费用有关的潜在风险

血液疾病病人通常医疗费用较高, 是病人比较关注的问题, 尤其农村或低收入病人。随着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增加, 一旦病情反复未达预期效果, 就可能因收费差错引发纠纷。

1.4 与病区环境有关的潜在风险

如地板太滑, 陪护椅、开水器、消毒灯无使用说明,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影响病人起居。

1.5 护理文件书写记录存在风险

医护相符性差、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记录不及时不准确, 不能真正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

2 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2.1 转变观念, 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护士爱岗敬业、主动服务教育,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章制度、风险管理知识, 进行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 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培训, 使全体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 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 重视风险防范, 坚持严格事前控制, 做到有预见性, 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 改进工作流程, 及时杜绝和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制订并实施管理制度

我科针对以往风险事件发生原因, 补充完善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如血液病人发生意外危险因素评估指南、化疗药物安全防护制度、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血液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等。建立了常见的护理风险应急处理预案, 如化疗药物外漏外渗, 发生过敏性休克, 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 发生病人跌倒、突然停电等的应急处理预案, 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2.3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护士风险防范能力

注重年轻护士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 有针对性进行专科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6]。要求每位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 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考核合格后可独立进行化疗操作。每月进行2次理论知识讲座, 每季度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1次;每人建立1本读书笔记, 遇到疑难病例、新技术、新项目, 邀请医生讲课。

2.4 加强人文关怀, 提高病人满意度

①重视病人心理护理,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及时与病人或家属交流沟通, 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及心理需求,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处在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 给予病人心理、情感和精神支持, 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关心, 消除病人不良情绪, 让病人把情绪调节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状态。②正确维护病人合法权益。医学是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学科, 在疾病防治过程中, 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履行告知义务, 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7,8]。对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的病人, 真实情况告之其监护人, 实行知情委托, 在病人病情稳定时给予恰当解释, 取得病人或家属的理解和认同。在进行隐私部位护理操作时, 应进行遮挡。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加强与病人和家属的交流, 尊重关心病人,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也是化解护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2.5 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

做好病房空气消毒工作, 强调湿式扫床, 病室自然通风每天2次, 紫外线照射每天2次, 每次1 h。每天2次应用84消毒液擦拭病室台面、拖地;减少陪护的探视;病人白细胞<0.5×109/L时应给予层流室保护性隔离。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 降低因护理不当产生的医院感染, 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2.6 加强收费的管理检查, 按物价标准收费

为病人提供费用日清单, 对病人不明白的收费项目及时进行解释, 有错收、多收及时纠正, 以避免侵权而引发纠纷。

2.7 加强病区管理, 改善服务环境

病房设防滑标志, 卫生间加设坐便器、走廊加设扶手, 紫外线消毒灯与日光灯、床头灯的开关标志清楚, 注明使用方法。保证地面平整干燥, 合理摆放病房家具, 不影响病人生活起居, 给病人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修养环境。

2.8 加强护理书写的指导, 规范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的重要的法律文件。护士必须高度重视, 严谨记录。反复学习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护士长加强护理记录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加强医患沟通, 记录一致, 做到“做我所写, 写我所做”。

2.9 加强护理风险监控, 有效化解护理风险

科室建立以护士长为组长, 主管护师和高年资护士为成员的质控小组以及化疗病人管理小组、消毒隔离小组、专科技术操作小组、护理文件书写记录检查小组、收费管理小组、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小组等。明确管理职责、范围和内容, 每周定期检查1次, 护士长每日重点检查交班前护士工作完成情况;检查危重病人治疗护理完成情况;检查各种用物的准备情况;查护理记录的规范情况。对工作中问题及时与本人见面, 当场纠正, 每日晨会及时反馈, 使一些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有效的化解护理风险。

3 小结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 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后,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认真执行制度和护理风险管理预案, 做好班班交接、层层把关, 消除各种安全隐患。1年多来差错事故显著减少, 各种投诉明显下降, 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5%以上。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作为血液科护士须不断地培训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

摘要:分析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提出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秋瑾, 张国英, 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4C) :1040-1042.

[2]许洪志, 仲春红, 叙功立, 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6, 19 (3) :85-89.

[3]刘志霞, 郭淑婷, 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3) :67-68.

[4]邓本敏, 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 :58-59.

[5]吴欣娟, 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71) :56-58.

[6]李敏.护理风险管理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1 (7C) :1947.

[7]孟繁荣, 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 2008, 22 (8C) :2240-2241.

[8]曾登芬, 喻红, 邓小丽, 等.护理风险管理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研究, 2007, 21 (10C) :2735-2736.

护理风险因素 篇2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都有哪些因素并制定防范防止对策。方法:通过对2007年到2010年我院120指挥中心反馈的意见表及相关的急诊护理管理资料进行预见性分析。结果:使我院前急救理质量得到提高,医疗纠纷明显下降。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降低了护理风险,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准确和安全。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它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护是从救护现场到达医院之前的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的整个过程。其唯一目的是挽救患者生命、使院前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降到最低。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某些不确定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问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结果的可能性[1]。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由于长期处于急救状态,工作涉及范围广,具有多病种、多学科、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处置、抢救等多个环节和过程中,它要求护理人员要利用有限资料在短时间内做出临床决策对患者进行救护[2]。由于救援任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因此要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将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介绍如下。1直接护理风险

1.1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足或使用不当

由于现场救护的紧急性和复杂性,救护车上的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或者由于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和检查不及时,导致物品失效、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无法及时给予正确救治,延误抢救时机[3]。院前急救环境往往比较乱,护士在抢救时拿错药给病人注射,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

院前急救场所大多在家里或马路边,要求准确、迅速但由于人手有限、环境复杂再加上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护士在静脉注射时不能一针见血或气管插管不顺利等都会延误抢救时间。由于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过程,如果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及时或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手段就会致护患关系矛盾激化[4]。另外护士使用抢救仪器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全面、抢救流程不熟悉、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等,都易引发延误抢救时间,对患者造成伤害。1.3急救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不善

由于当班护士未及时检查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风险,仪器本身的潜在事故造成的风险,对于急救仪器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完好,要有专人保管、固定地点放置、按时清点、按时消毒、定期检查保证在外出使用中不出故障[5]。1.4未实行告知,知情同意

在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为了挽救患者,容易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或者忘记告诉患者或家属,以致意外发生如在使用急救仪器或紧急抢救技术如气管插管、除颤等未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一旦患者抢救不成功,容易引起纠纷[6]。曾有人报道[7]在院前急救护理操作时,遇到给一名危重病人吸痰时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而发生纠纷的事例。1.5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院前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告知或较少告知[8]。常见的风险包括:未严格按照预案流程,病情变化进行抢救,没有及时书写护理记录,涂改或遗漏,对执行口头医嘱的记录不完整等,尤其在涉及多学科的疾病时更容易发生。如果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准确的书写护理记录,不仅无助于护理经验总结和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9]。

2间接护理风险 2.1出诊不及时

由于个别护士急救意识不强,时间观念淡薄或者由于司机、担架出车速度慢,或是路上交通阻塞等原因致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拖延,延误了患者的抢救时间,从而导致纠纷。2.2 医生未进行详细体查

院前急救时,有些患者拒绝入院,医生未进行详细体查及未告之病人预后,结果第二天病人猝死而引发医疗纠纷等。2.3转送途中问题 转送途中,医生未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脊椎外伤患者在搬运或固定时不当,输液、输氧管道脱落,气管导管脱出等 或由于观察病情不到位,未提前评估路况,是患者输液速度改变引起患者病情恶化[10]。3预防对策

3.1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学习法律的重要性,让管理者要结合法律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11]。由于院前急救有很强的技术性、服务性、复杂性,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提高在岗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强化职业风险防范意识,让医护人员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应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己,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

3.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院前急救护理中,患者大部分为危重患者,护士素质的提高对抢救急、危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12]。因此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通过对护士进行急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使其熟练掌握心脑肺复苏技术、静脉注射技术、止血、包扎、固定等常用技术,确保护士能在复杂的情况中冷静工作[13]。要必须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当戴手套预防感染。

3.3规范接听120电话

接听120电话时要做到仔细询问、详细记录、正确评估病情,并且根据病情准备相应的急救物品。对于接听电话的技巧要在科内组织共同学习,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接听电话的技巧,建立内容详细的电话登记本,并逐一做好记录[14]。出车途中也要及时与呼救人取得联系,以便更好的了解病人情况并做好临时急救指导,来稳定呼救方的焦急情绪。

3.4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

转运途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抢救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15]。医务人员必须守在患者旁边,不能坐副驾驶座,随时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得到不间断的治疗和护理。

3.5 尊重患者及家属知情权

医务人员在对病人急救前必须向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存在的利弊关系以及失败的可能性,征得同意签字后方可执行[16]。医护人员接诊患者后应及时了解病情,对于病人潜在风险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交代,使家属在患者病情变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纠纷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颖,高秀芬,史忠兰.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1):53.[2]Morrow DA, Antman EM, Sayah A, et al.Evaluation of the time saved by prehospital initiation of reteplase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e Early Retavase-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ER-TIMI)19 trial.J Am Coll Cardiol.2002;40:71.[3]刘桂华.浅谈院前急救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7(3):94.[4]琪琪格,陈艳.院前急救风险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地方病通报,2008,23(5):98-99.[5]林晶.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l7):210-211.[6]李红平.院前急救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天津护理,2008,16(6)344-345.[7]黄斌英.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探讨及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9-20.[8]黄万英.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护理,2010,19(6):102-103.[9]李明凤.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87.

[10]吴振会.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8,8(9):115-116.[11]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19-2820.[12]Welsh RC, Chang W, Goldstein P, et al.ASSENT-3 PLUS Investigators.Time to treatment and the impact of a physician o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sights from the ASSENT-3 PLUS trial.Heart.2005;91:1400.[13]谢弘.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70-3371 [14]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398.

[15]徐龙,娄婷.浅议医院如何适应医疗纠纷举证的新形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8):469.

眼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篇3

【中图分类号】R24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9-0055-01

我院眼科门诊是集诊疗、屈光手术、眼底激光、眼科辅助检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门诊。担负着军地眼疾患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寒暑假及节假日门诊量较大。加之我院为教学医院、进修实习同学较多,均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确保眼疾患者来我院就诊的安全及满意度,现将我院眼科门诊的护理风险防范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门诊患者27 654 例,其中男15 323 例,女12 331 例,年龄12 d~86 岁。

2 护理体会

2.1 患者因素

2.1.1 表达不准 视力检查为眼科首要及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少数患者对视力表图形认知能力差或心理因素等原因,故不能准确表达视力表图形的开口方向,从而可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干扰医师的诊断。

护理对策:视力检查前,对认知能力差、文化程度低或反应慢者护士应耐心、热情地讲解视力检查的方法、目的、意义,直至教会患者能准确识别视力表图形后再进行检查。同时适时给予其鼓励,使其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2.1.2 固视不能 眼科大部分检查均在暗室内行光学仪器检查,故患者的配合十分重要。特别是屈光手术、微机视野检查等对固视的要求极为严格。但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患者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眼球的固视能力较差,从而导致检查治疗中断,而影响检查的准确性,甚至给屈光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性而被迫放弃手术。

护理对策:对需行固视要求者,检查或手术前护士应耐心给予固视训练指导,使患者了解固视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积极配合。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精神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因为只有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方能保证注意力的集中,以利于检查、治疗的顺利进行,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及患者的安全。

2.1.3 意外损伤 眼科门诊除行屈光手术者为年青人外,就诊患者多以老人、小儿和视力低下者居多。由于其对环境的陌生,加之老年人功能退化及小儿运动协调功能尚未发育,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极易发生跌倒、滑倒、碰撞等意外损伤的发生。而且眼科检查多在暗室进行,增加了患者意外损伤的风险性。

护理对策: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应主动招呼,热情接待,对视力低下、行动不便的高危患者应给予搀扶引导,协助检查,适时给予指导,使之尽快熟悉周围环境及设施。地面保持干燥防滑,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或拉手,公共区灯光不宜太暗,以确保患者的就诊安全,严防意外发生,杜绝医疗纠纷。

2.1.4 突发事件 眼科门诊专科治疗操作较多,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如球后注射、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常见护理风险还有药物过敏反应、药物渗漏致皮下组织坏死等。患者对治疗极度紧张出现一过性晕厥,甚至来院就诊患者企图到我科门诊跳楼自杀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此,医务人员虽然没有责任,但可引起医疗纠纷。

护理对策:门诊护士要树立护理风险无处无时不在的风险防范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安全隐患不能掉以轻心。加强进行急救技术训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要熟练掌握专科检查的护理配合,要像打造精品一样认真对待每一项操作和治疗,熟悉急救技术及抢救物品器材的使用,急救药物器材定期检查维护,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对潜在的风险因素有紧急处置预案。

2.1.5 遵医性差 少数患者对其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或工作繁忙等而不遵守医嘱,遵医行为差。如不坚持治疗或自行停药,致使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尤其是青光眼、糖尿病性眼病等需长期甚至终生都要医疗保健以控制眼疾者。但由于患者没按医嘱治疗或自行停药或不定期来院复诊,从而导致病情发展。

护理对策:眼科护士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专科疾病防治知识,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能对患者进行个别或集体健康教育。我科针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墙报、宣传栏、卫生健康手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眼病的防治知识,以提高患者自觉“爱眼护眼”意识。同时使前来就诊的患者来我科就诊后不仅能治好病,还学到相关疾病的自我保健知识。

2.2 护理因素

2.2.1 态度生硬 护士对患者缺乏同情心,特别是当就诊患者多,工作忙时,在语言、行为、举止方面,可表现出不耐烦,对患者态度生硬、冷淡,甚至使用不礼貌用语,对患者的问题不耐心解释,使其感觉受到冒犯,从而引发患者的不满,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对策。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用爱心去尊重、关心护理患者。工作中普及“普通话”及“文明礼貌用语”,要求护士对就诊患者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教育护士认识到门诊是医院及科室的重要形象“窗口”,对医院的声誉至关重要。因此,服务态度的好坏不仅仅是患者评价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也是护理人员爱院爱科的具体体现。使护士学会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合理安排人员及工作,以确保就诊患者多时,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2.2 业务不熟 当门诊护士轮换或新护士上岗时,可出现护士业务不熟,专科技术操作不到位等缺陷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致使其意见较大。

护理对策:门诊护士轮换时须先熟悉业务技术后,经考核确认能独立工作方可上岗。对新护士加强岗前培训及“传、帮、带”。对实习护士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工作。同时护理工作要紧跟医疗的发展,对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既要会护理,又要能配合医生给其护理指导。

2.2.3 护理差错 工作粗心疏忽,规章制度不落实,查对不严格,如打错针、点错眼药或眼别,视力检查不准确或记录错误,消毒制度不严格,操作中不遵守无菌技术规程等。

护理对策: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规章制度,进行医德医风规范教育,提高护士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用职业规范约束自己的护理行为。工作中严格“三查七对”,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文书记录及时规范准确,无涂改,技术操作严格操作规程,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制度,杜绝医源性感染。

2.2.4 管理不当 护士安排不合理,就诊秩序混乱,服务不到位,环境卫生差,患者满意率低,意见大。

护理对策: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做到新老搭配。规范门诊就诊流程,使之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缩短患者就诊候诊时间,建立护士导医制。开展“病人在我心中”的活动及评选“服务明星”等优质服务活动。树“窗口”形象,定期进行护理风险分析,以提高护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护士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及监督作用。

3 小结

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士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护理安全,无疑是对护理人员是个新的挑战,对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尽量避免和减少风险产生的危害,才能确保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 陶寅.医院可持续发展应重视规范医学行为.中国医院,2003,7(12):38-40.

护理风险因素 篇4

1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

1.1 护患关系特殊性

血液透析护理对象大多数是门诊、急诊合并多种并发症等危重病人, 由于长期病重及经济原因, 病人及家属的情绪、态度较差, 为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只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才能为治疗和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护理失误的风险

病人透析的效果与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行为密切相关。工作责任心不强, 操作技术不熟练, 违反操作规程, 观察病情不仔细, 应急能力低下, 均可造成护理失误风险。

1.3 并发感染

透析病人均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机体防御功能障碍, 同时伴有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高度营养不良等;输血、透析用水、反复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置管, 消毒不彻底;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这些均易并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1.4 护理人员的配置

由于透析病人的经济负担较重, 我血液透析中心存在透析病人治疗不稳定, 因此周转率高、急诊较多, 并承担全院的透析工作, 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 也成为护理风险发生的危险。

1.5 缺乏沟通技巧和健康宣教不到位

健康宣教在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 我科的透析病人大多数是门诊病人, 多数病人经济条件差, 文化水平低, 这就要求护士反复地宣教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2 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

血液透析护士在工作上应有高度的责任感, 具有细心、耐心、同情心;保持“慎独”的工作作风, 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2.2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护理人员职责

①发挥团队精神, 使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参与管理, 使得“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人, 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一个透析班次均有责任组长, 重点工作有专人管理和监督。②明确职责, 护士在治疗时定机、定人, 责任明确到人;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③做好交接班工作;特别是危重病人透析结束后与其所在科室的交接班。④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防止坠床及管路脱落, 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

2.3 感染的护理预防及监测

防止医院感染是透析中心十分重要的工作;制订完善血液净化消毒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洗手和换手套;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定期检测水处理系统, 并做好消毒工作;定期监测工作人员及病人的肝炎指标, 病人使用血液透析机相对固定。

2.4 实施弹性排班

根据医疗发展情况, 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同时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 实施弹性排班, 如中午是两班交接的时候, 进出的病人及病人家属较多, 工作人员忙着上、下机, 此时较混乱, 增加11:00~14:00班次。同时每周固定1个急诊班, 这样可使其余护士能在休息时间内踏实休息。

2.5 加强沟通交流

首选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由于透析病人大多数是门诊病人, 他们不是每天在病房;平时的健康宣教, 将病人分配给每个透析小组, 在病人入院时, 进行首次透析宣教, 以解除病人紧张情绪。同时每个透析小组每次为病人透析治疗时, 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 为病人进行健康宣教[1]。同时我中心定期每年举办2次“肾友会”, 2次大型健康知识宣教活动, 坚持为每个透析病人在他们生日时送上慰问的小礼物。

通过以上的管理对策, 我中心2005年—2007年未出现1例护理责任事故及护理医疗纠纷, 而且护患关系、医患关系非常融洽。由此可以看出, 积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能使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 保证病人与医护人员安全, 为病人及人类健康提供最佳服务[2]。

参考文献

[1]詹凤丽.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体会[J].家庭护士, 2007, 5 (6B) :60.

护理风险因素 篇5

【主题词】 泌尿外科手术/护理;风险调节 我院泌尿外科2006-12-2009-12的住院患者中,老年手术 患者86例,其中男72例,女14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 82岁。针对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护理 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如何防范,提高护理质 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老年手术患者的特点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 术的耐受力与年龄成反比关系,尤其是对伴有并存病的老人, 其耐受力更差。手术创伤可使并存病的病情加重,易引起其他 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1.2 泌尿外科的护理风险 1.2.1 各种引流管潜在的风险 手术患者多带有导尿管、膀 胱造瘘管等管道,存在脱管、堵塞、感染的可能,例如前列腺电 切术后的患者,如果引流管有血块堵塞而无法冲通时,必须二 次手术清除膀胱中积存的血块;在上尿路手术中运用双J管, 术后出现双J管的移位,需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解决问题。1.2.2 跌倒、坠床、烫伤 老年患者行动缓慢、自理能力差,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加之患者老年体弱、感觉迟缓,使用水袋保暖易发生烫伤。1.2.3 并发症的可能 因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差、抵抗力 低,术后活动少、卧床久等特点易并发其他疾病,如压疮、肺部 感染、便秘等并发症。1.3 护理管理风险因素 1.3.1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社 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 显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 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护理中潜 在的风险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熟知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范围。

1.3.2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专业知识不全面 由于业务 素质较差,技能操作不熟练,给患者带来痛苦,不熟悉专科抢救 流程、应急预案,而在抢救中延误抢救时机。老年手术患者的 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如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或无预见性 防范,就很容易加重患者病情。1.3.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常 规 护理评估不充分,使患者出现并发症;未严格执行交接班 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未严 格执行查对制度而给患者发错药、打错针。1.3.4 护患沟通不良 护理过程中不注重语言交流,尤其对 老年患者缺乏耐心,缺乏沟通技巧,回答问题简单。如患者病 情出现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不及时,又未合理地向患者及家 属解释,使患者产生不信任。1.3.5 设备、物品的管理欠缺 患者急救时,不能保证设备的 完好状态,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而发生纠纷。1.3.6 护理记录不规范 护理记录与医生病例相符性差,重 点不突出,书写不及时,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 写”。2 护理风险的安全防范 2.1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人人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法规》,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 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每天巡视病房两次,对老年手术 患者重点质控,对护理提出要求,要求护理人员评估危险因 素[1]。2.2 持续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每月组 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遇到疑难病、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务,邀请医师讲课,制定护理计划,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 核及抽查,对新进护士,每月考核,成绩合格才予以准入。2.3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专科应急预案 通过制 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护理

工作。制定泌尿外科专科疾病的应急预案,以业务考试、质控检查提问方式检查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早预防、早救护[2]。

2.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正确处理护患冲突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为患者服务中,礼貌用语,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和不适,疏导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避免发生护患冲突,一旦发生,护理人员也应从责任和义务的角度,去谅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同时尝试运用一些技巧如换位思考、冷处理法,可以降低或避免护理纠纷。

2.5 加强组织管理,明确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护士长既是护理人员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每日查房两次,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发现护理缺陷,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还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护士长在护患沟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巧妙弥补护士沟通的不足,及时化解护患矛盾,另一方面让患者理解护理工作,互相信任,让护理质量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持续提高[3]。

2.6 加强物品、设备的管理 保证病区物品和设备的完好,抢

救室和抢救物品专人管理,班班交接。

2.7 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组织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和《专科症状的书写》,建立示范样本。对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记录,护士长做到日质控,做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避免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及字迹潦草和涂改现象。

【参考文献】

[1] 刘春乔,李亚红,王晓玲,等.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护理风险因素

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890.[2] 白秀荣.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浅谈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52-02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风险因素分析,探讨风险防范措施。方法:(1)认知护理风险涵义;(2)分析护理风险因素;(3)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护理风险的认知及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加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在臨床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中,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医疗体制的改革,更多的病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权利,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时有出现,有了问题就要“讨个说法”,因此减少护患纠纷,就要切实做好护理风险防范。

1护理风险的涵义

1.1护理风险的定义: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

1.2护理风险管理的定义:是指对病人、护理人员可能产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2护理风险因素

2.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2.1.1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导致的纠纷约占各种纠纷的一半。常出现执行医嘱有误、交接班不清、抢救危重病人时护理不得力、查对不严,造成护理纠纷。

2.1.2护士法律意识薄弱,对患者合法权利认识存在误区,对自身职责权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带教老师的法律责任不明确。

2.1.3护理技术水平不过硬,为病人的治疗、护理措施不当引发各种并发症,也有因治疗技术更新,护理能力滞后,护士对医疗设备使用不熟悉导致严重后果。

2.1.4护理文书书写缺陷问题:为病人服务中实施护理措施后不能及时记录,对发生病情变化的观察、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漏记及记录中缺乏专科特点。

2.1.5护理沟通不当:护理活动中出现语言行为不当,忽视相关制度的告知,健康教育缺乏不及时、系统,催费技巧不当等都会导致纠纷。

2.1.6护士工作不严谨:着装不整洁,举止行为不严谨,执行操作后物品留在病房内等行为。

2.2管理者因素

2.2.1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或缺乏执行力,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2.2随着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护理队伍成分更新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事故的发生不能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

2.2.3护理人力资源未能合理配置导致护士缺编,护士超强度工作。

2.2.4管理者缺乏指导和监督,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措施的指导,对不常用的仪器疏于管理,出现故障延缓抢救、治疗,以及护士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纠纷。

2.3病人因素

2.3.1由于患者和家属缺少相关医学知识,对疾病转归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不良后果,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常常引起纠纷。

2.3.2病人对医护质量不满意,希望付了医疗费就应得到更好的服务,如事与愿违,病人内心难以平衡和接受。

2.3.3慢性病晚期病人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差,担心自己病情,难免积怨满腹,会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2.3.4住院患者管理存在隐患,如不遵守住院规则,擅自离院发生严重后果。

2.3.5病人及家属不顾医疗服务属特殊性消费,表现为过度维权。一旦不满就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医院交涉索赔,向新闻媒体曝光,甚至向法院提出诉讼等。

2.3.6部分病员对治疗缺乏信心,病人有冒险的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使护理过程中风险加大。

2.4社会因素: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引进,加之新药、特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影响患者与家属的心理因素,而导致投诉和纠纷。

2.5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因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可出现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医务人员没有责任,但可引起医疗纠纷。

3防范措施

3.1对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的防范

3.1.1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展,护理人员需掌握更多的技能及观察判断能力,才能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新、疑点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确保患者的安全,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

3.1.2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与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因这些制度与常规是前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医疗护理不出差错的法宝。

3.1.3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护理队伍,用爱心去尊重、护理病人,这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

3.2加强管理

3.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三级护理管理模式和信息反馈流程,正确认识护理差错的客观存在性,不隐瞒差错,不断总结教训,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3.2.2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定护理人员的劳动负荷,建立《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应急预案及程序》,防止超负荷运转带来的危险。

3.2.3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科室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实行纠错制度,采取弹性排班;加强护理风险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病人、高危意识的管理;规范抢救仪器的保养、检查及维修制度。

3.2.4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制定护理工作协调运行报告制度,并在操作台前放置查对警示牌,对危险性较大的药物应有明显的标志警示。

3.2.5制定重要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对重要操作前后有相应的告知流程,必要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3.2.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的颁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

3.2.7新技术及新流程的应用:定期进行法制知识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

3.3对病人因素的防范

3.3.1提高护患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心理患者实行个性化语言沟通,恰到好处地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3.3.2可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病人转至社区基层医院或实行家庭护理减少医疗费用。

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726例均为女性, 年龄23~67岁, 平均 (49.24±5.24) 岁;手术时间34~157 min;卵巢囊肿267例, 卵巢囊肿蒂扭转合并有早孕者6例, 卵巢囊肿合并有阑尾炎者3例, 子宫肌瘤314例, 子宫肌瘤合并有腺肌症者15例, 输卵管妊娠57例, 宫角妊娠8例, 卵巢妊娠2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 良性成熟畸胎瘤28例, 宫外孕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进行全身麻醉的345例, 脊髓麻醉的244例, 局部浸润麻醉的137例。对照组702例均为女性, 年龄22~65岁, 平均 (50.34±6.02) 岁;手术时间36~159 min;卵巢囊肿239例, 卵巢囊肿蒂扭转合并有早孕者11例, 卵巢囊肿合并有阑尾炎者4例, 子宫肌瘤315例, 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12例, 输卵管妊娠56例, 宫角妊娠6例, 卵巢妊娠2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 良性成熟畸胎瘤29例, 宫外孕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进行全身麻醉345例, 脊髓麻醉287例, 局部浸润麻醉70例。两组患者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一定的方差齐性和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702例患者给予一般性的管理措施, 观察组726例患者则针对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给予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包括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 对护理工作者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关心其身心健康, 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 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 确诊查对制度严格执行, 以免接错患者, 放错手术体位、弄错手术的部位等;如果术中需给药, 则一定要与医嘱, 药物过敏的试验结果进行详细核对之后再用药;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应当在手术开始前、中、手将敷料器械等进行清点, 对新护士强化培训, 严格培训考核的制度。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所取得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控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1。

3 讨论

3.1 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3.1.1 环境因素

近年来, 包括肿瘤等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 外科手术不断增加, 其难度、复杂性不断增加, 手术时间不断增增加加, , 使使护护士士的的神神经经长长期期处处于于高高度度紧紧张张状状态态, , 心心理理状状态态不不佳, 容易罹患身心疾病[2]。手术中护士常传递刀、剪等锐器, 常常不慎刺伤自己, 极易感染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设备等产生辐射、烟雾以及麻醉药和消毒剂等对护士的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3.1.2 人为因素

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常发生接错患者的错误, 医院手术室数量有限, 经常多个手术同时开始, 护理人员在忙乱中出现错误, 由于通知单项目书写有误, 接患者时未严格将手术单、病历、患者三项核对或核对时有漏项, 巡回护士手术间再次查对不严格, 医师及麻醉医师术前未再次查对等。手术中器械准备不足, 常因器械护士接手术通知单时, 未仔细查看手术名称, 特殊手术未与手术医生沟通, 常规及急诊手术包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发生。用药错误, 常见原因是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执行口头医嘱未复诵。手术器械和纱布遗留于创口或体腔内, 常见原因是敷料器械包内器械、敷料数目不准确, 手术开始前、中、后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未认真清点, 手术开始前, 未将多余敷料器械拿出室外, 长时间手术, 过度疲劳等。因输血单填写有误发生输错血的错误。

3.1.3 疏忽管理导致的风险

许多年轻新毕业的护士, 缺乏临床经验与临床技能;护士的流动性增加, 近年来聘用护士较多增加了护士的流动性。手术室虽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 但多未落实执行, 常以经验代替制度[1]。由于护士年轻化, 临床技能的培训考核制度未严格实施, 对某些设备不熟悉, 造成操作失误较多。出现护理纠纷, 导致护理质量下降[3]。

3.2 安全管理措施

3.2.1 改善工作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 要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 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减轻工作与生活压力, 缓解护士高度紧张的神经。改善设备, 定期检查, 尽量减低设备的噪声, 使用电刀切割组织时尽量吸尽烟雾, 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时, 人要尽量离开, 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如手被锐器刺伤应立即脱下手套, 从伤口处挤出足够多血液, 并用流水冲洗, 用2%碘伏消毒伤口, 必要时可注射高价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并定期检查, 以预防感染血源性疾病[4]。

3.2.2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

(1) 防止接错和摔伤、碰伤患者。接患者时, 应使用病历首页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以及手术名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患者, 应同麻醉师、医生共同核对;麻醉开始前, 与麻醉师再次核对;手术开始前, 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接送患者的平车要保持良好的性能, 患者上平车时, 将平车固定好, 由两人以上保护移动并上好护栏;平车拐弯时, 要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肢体;患者等待手术时, 应系好约束带, 小儿、神志不清的要有专人看。 (2) 如术中需要给药, 需与医嘱、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详细核对后用药。使用任何注射药物, 应做好“三查八对”工作, 并实行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字迹不清楚、瓶签脱落或者有疑问者是不能应用的。用过的空瓶应当进行保留, 以备核对, 等到手术完毕核对无误后才可以丢弃。麻醉中用药须做到取药时、抽药时及放药时核对。手术台上应当采取固定的、不同式样的容器来盛放局麻药液, 这样才不会和其他药物相混淆。如需输血, 巡回护士正确填写取血单, 交指定人员按取血条送血库取血, 回到手术间后再和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输入, 并将输血记录贴于病历中。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 应立即停止输血, 换输生理盐水,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情况严重者应通知立即停止手术, 保留未输完的血袋, 已备检验。 (3) 患者手术体位安放要遵循“科学、合理、舒适”的原则, 对于年老体弱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 约束带松紧要适度, 并于受压部位垫软垫, 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5]。需使用止血带时, 应选择好缚扎位置, 避免损伤神经, 并用衬垫保护好, 并需详细记录时间, 预防肢体缺血、缺氧而导致神经损伤等[6]。 (4) 防止纱布、器械遗留体腔。术前术后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要共同清点手术用物, 随患者带入的敷料于手术前要清理干净。术中, 台上物品由洗手护士负责, 台下由巡回护士负责。术中增减物品, 必须要由巡回的护士亲自进行递交, 详实记录。在深部手术留置止血钳或者填入纱布的时候, 手术者一定要及时将情况告知器械护士和助手, 以便及时进行清点, 避免遗留现象发生。凡是胸腹腔内所用的纱布垫应当系有金属环或留有长带, 应放置在创口外, 以免其遗留在体内。凡是在手术台上所卸下的器械、纱布、线郑、缝针等, 均应当及时拣起来放到固定地方, 而且应当嘱咐洗手护士, 未经巡回护士的同意, 任何人不能将这些物品带出室外[7]。 (5) 病理结果与术后治疗密切相关, 保管好手术标本至关重要。对于术中切下的标本器械护士应及时妥善放在器械台上, 较小的标本应及时装入到标本袋中, 防止丢失。手术后应将标本放置在容器内, 用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浸泡, 并且应和病理检查单核对之后交给相应负责人进行保管和送检。

3.2.3制订并且认真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风险管理

(1) 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 应当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 护士降低流动性。 (2)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护理成员由年资较高的主管护理工程师组成, 在每月月初定期召开会议, 对风险事情进行分析、总结、讨论, 制定相应风险干预措施;监督并定期检查各级护理人员遵守操作规程[8,9]。 (3) 年轻护士应由高年资主管护师带教, 定期进行业务考核, 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技能;所有护士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 同时选拔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护士到上级医院短期学习、进修或读成人本科等, 在学习进修后, 将所学到的护理知识以业务学习形式传授给全科护理人员[10,11]。

本组资料中, 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分别为0.55%、0.41%, 对照组分别为1.85%、1.57%, 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控评分观察组分别为97.80%、 (97.58±5.24) 分, 对照组分别为88.46%、 (95.21±6.01) 分,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针对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给予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是有效的。

眼科患者风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篇8

1眼科护理风险因素

1.1 专科疾病因素

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视野缩小、对比度降低、暗适应能力下降等症状, 术眼敷料包扎患者行动不便, 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 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使眼科患者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危险性增高。护士多为眼科专科护士, 对患者全身病情估计不足, 解决问题的经验不够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

1.2 治疗、护理水平不过硬

眼科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学科, 具有科学性、技术性, 整个操作都要轻柔, 尚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 加之动作粗暴, 可导致眼睛损伤。

1.3 护士责任心不强

执行医嘱有误, 未认真核对医嘱, 如:打错针、发错药;青光眼患者滴阿托品是严重差错, 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手术前未再次确认患者及眼别, 发生术眼错误, 后果不堪设想。

1.4 暗室问题

暗室是眼科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场所, 室内光线暗淡, 贵重光学仪器多, 容易碰撞, 导致损坏, 还可威胁人身安全。

1.5 服药安全问题

由于眼科老年患者居多, 服药种类也多, 在服药过程中易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等安全隐患, 有研究表明, 54%老年住院患者曾发生过忘记服药, 25%患者曾有不能按时服药的现象, 28%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丢失、撒落药物的现象, 47%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过呛咳[2]。

1.6 知情告知不具体

如因眼内的惰性气体在高空中会急剧膨胀可引起高眼压等并发症, 故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注入的患者应禁止乘坐飞机;某些眼药可引起眼部过敏, 导致红肿、角膜损害, 最终引起视力下降;某些药物使用不当可发生中毒, 引发全身症状等。

1.7 患者请假问题

虽然医院大都禁止住院患者请假外出, 但是许多有一定视力障碍却尚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仍擅自离开医院, 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不便, 而院外的不可预知的危险向护理安全提出了挑战。

1.8 护理人员问题

护士法律意识薄弱,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 护士只注重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 在工作过程中, 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不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执行, 护理从业人员低龄化, 安全预防意识不强等。此外, 护理人员缺编, 护士配备不足与工作量不成比例, 护士过于繁忙超负荷工作使护理风险上升[3]。

2护理对策

2.1 把好关键过程

强化护理工作的关键过程管理, 例如:碰伤防护措施把好健康教育关, 在患者人院时护士必须以手拉手方式带领患者熟悉住院环境, 按照《健康教育标准操作规程》和《眼科护理常规手册》, 告知患者术后禁忌内容, 必要时佩带防护眼罩, 防止碰伤术眼, 指导患者进行自护能力训练, 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把好基础护理关, 对手术后和卧床时间久后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s, 即醒后30s再坐起, 坐起30s后再站立, 站立30s后再行走。任何临床活动, 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 都有风险, 眼科病房大部分为低视力或视盲者, 要充分预测患者跌倒的危险, 病房及走廊通道应保持无障碍物, 地面有防滑设施。

2.2 规范眼科护理技术操作, 避免患者眼部受伤

为防止眼损伤, 操作时要求轻、 稳、 准, 对不同年资不同职称护士的技术操作有严格要求, 技术操作考核合格才在患者身上操作, 这是避免患者眼部受伤和不适的有效方法。

2.3 重视安全教育

规定的教育内容要及时告知患者, 避免带来安全问题, 通过文件形成, 将告知事项规定下来, 规范护理人员的告知行为, 从而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和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 如:向新患者介绍住院环境, 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有事外出, 请向护士说明, 住院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医院, 否则发生意外后果自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所服药物及药物毒性注意事项等, 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 安全意识要以细节培养, 提前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4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对于暗室问题, 应制定暗室安全管理制度, 暗室内各仪器摆放位置合理, 强调所有患者进出暗室前均应先开照明灯, 在医护人员扶持下进出暗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 术前准备时需由2人准确核对术眼后才能送入手术室, 发口服药时应坚持“看服到口”的原则, 以避免患者 ( 尤其是老年人) 在服药过程中发生错服或漏服, 发生误吸等意外;按照护理级别的要求及时巡视病房, 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提供护理服务,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减轻护士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排班要根据每个护士的年龄、个性、业务技术、工作能力等合理安排, 在节假日实行听班制, 随时听从调遣。此外, 护士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可系统学习以下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士与护生的法律责任》、《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等, 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护理教育, 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 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眼科,风险因素,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吴秋香, 黄星.住院老年患者服药过程安全管理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5) :52-53.

[2]姜青丽, 陈桂云, 吴云燕.健康教育在眼科病房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1, 7 (2) :148.

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篇9

关键词:护理风险,评估,管理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 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 它可能发生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现分析报告如下。

1护理风险因素

1.1护士自身因素

1.1.1护理风险意识不足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察觉不到风险的存在。如约束带过紧或衬垫不当造成皮肤受损, 热敷温度过高导致烫伤, 各种引流管、导管误接、脱出, 没有及时给患者加床档导致患者坠床等[1]。

1.1.2护理人员知识的局限性如对使用的新药不熟悉, 可能会出现配置输液时溶媒选择不当, 滴速控制不当, 导致用药后出现副作用, 甚至对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不能及时观察, 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用药风险。

1.1.3护理技术因素有的护理人员没有熟练掌握新设备、新仪器的操作原理, 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 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 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伤害[2]。

1.2护理管理因素

1.2.1护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如手术患者不能严格落实术前访视制度和麻醉会诊制度, 导致接错手术患者、术式、手术部位错误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而导致严重的院内感染、未严格落实查对制度、腕带标识制度而导致给患者用错药等。

1.2.2病区医用设备设施管理不善如抢救物品、材料用后未能及时补充, 摆放位置错乱, 抢救设备出现故障后没有及时维修, 各种备用导管型号不合适等, 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手忙脚乱, 延误抢救时机。

1.2.3病区人员配备不足护士工作负荷大, 每天疲于应付机械性的工作, 无法保证工作质量, 甚至出现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

1.3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患者和家属医学知识的局限性, 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不良后果及并发症, 对疾病治疗的结果的期望值过高, 在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 常常不能接受, 不再相信医生甚至不再配合治疗而导致更加恶化的结果。有的患者不遵守住院规则, 擅自离院发生跌倒、病情突然恶化等严重后果。部分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 采取不合作态度, 甚至采取冒险的行为、使护理过程中风险加大。

2风险因素评估

在发现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的基础上, 确认护理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几率, 为选择处理方法和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风险有可能存在于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 护理操作所带来的风险是护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所有的操作必须要重视和严格防范风险。比如热敷可能引起的烫伤, 皮试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与患者沟通不当可能出现的患者冒险行为, 侵入性操作检查造成的二次身体伤害, 无菌操作不当引起感染, 患者管理不当导致的院内感染等。

3风险管理对策

3.1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预防等讲座, 定期组织护理风险理论培训, 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部定期将护理质量监控过程中高发或危险程度高的护理风险环节和事件进行通报。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3]。

3.2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和护理技能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和护理技能水平的高低对风险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人, 同时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慎独精神和同情心, 对自己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对所管辖的患者负责任, 能够细心地观察病情, 耐心的与患者沟通,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事先预测、心中有数, 风险发生时能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从而避免危害的发生, 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4]。

3.3完善护理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 严格制度落实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保证。要合理配置护士, 护士严重超负荷工作,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是发生护理风险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之一,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实行弹性排班, 对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和患者身体危害的环境, 应给予改善及行为引导, 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 加强病区物品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急救物品交接、登记制度, 制定严格操作规程, 加强操作技术培训, 确保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 也将起到有效的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夏继春.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健康天地, 2010, 4 (3) :55-56.

[2]曾静, 邓艳.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确保临床护理安全.中外健康文摘, 2012 (39) :55-56.

[3]赵晓莉.风险管理在提高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与体会.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9) :89-91.

急诊输液中潜在护理风险因素探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60例普通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男93例,女87例,年龄3~76(44.56±3.11)岁;对照组男87例,女93例,年龄2~75(45.73±3.3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由医院领导和急诊科科室长及相关人员组织成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通过查阅文献等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符合实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输液前护理:护理人员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用温和、真诚、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和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积极进行沟通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简单地为患者制定输液计划,讲解输液的各项情况;为患者讲解输液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和输液方面的知识,检查药品的质量[2];(2)输液中护理:在输液过程中积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发现任何问题及时进行处理;(3)输液后护理: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完之后按照规定丢弃,如果护理人员要同时为多例患者输液则应该及时洗手,同时对输液室进行消毒或空气净化处理[3];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记录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及时上报,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有效的改正措施,并对护理实施效果进行考核,与预期值进行比较,对没有达到标准的环节进行讨论、分析和纠正。

1.3效果判定标准[4]

采用本院自制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显效:疗程结束时效果明显,患者的病情解除,患者恢复正常;有效:疗程结束时基本达到了输液效果,病情得到改善但没有完成解除,患者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疗程结束时输液效果轻微,患者的病情没有改善或者加剧。

1.4 数据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经护理后分值均发生了变化,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患者实施随访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所有科室中的一种重要组成科室,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科室。该科室患者往往病情较急,这就需要兼具高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的科室人员及有效的工作管理流程。据有关临床研究表明,在急诊输液中会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输液室环境、患者病情等众多因素引起风险事件,比如消毒过程中不彻底导致感染发生、输液用具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患者的病情一样但疾病程度不一样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输液的效果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出现负面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对医院正常工作开展及救死扶伤的形象均造成严重的影响[5,6,7]。临床路径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而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同理,护理路径也是按照某一疾病的特点和护理要求建立一套标准化护理模式与护理程序,使得护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先进化,这种护理模式也是国外众多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模式[8]。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也逐渐将这一护理模式引入过来,并以其高效性、规范性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早期实施临床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妮萍,李慧颖,张弦,等.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72-3073.

[2]陈夏冰,杨丽娴,张秀凤,等.静脉输液患者安全需求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3):73-74.

[3]张雪敏,麻立卿,沈晓,等.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222.

[4]谢利珠.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J].当代医学,2009,15(27):126.

[5]耿立华,罗荣娟,林艳玲.风险管理在急诊科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25(1):79-80.

[6]俞红文,徐玉莲,祝雪青.急诊科临时输液区责任制护理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103-104.

[7]马春芳.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4):556-557.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篇11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调查;处理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13-01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特点决定了手术室为一个高风险的科室[1]。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特殊和不可预知性使手术室存在很多风险和不安全因素,需要很强的协作能力以应对复杂变化的病情。为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的风险,本研究对我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报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1.1 管理不当的因素 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当管理制度出现不足时,容易出现以下现象:①由于院内自己的发展、改革制度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长时间的手术室人员配备不足,加上护士趋于年轻化,经验不足,方法不得当,技能掌握不熟练等,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风险。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制度,防止因手术室护士配备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②管理意识淡薄:有的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风险识别能力,没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护理操作流程,导致给患者输错液、输错血等差错。导致手术室护理出现一定的风险。③管理不当导致的标本不慎丢失,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殊耗材的使用不当导致遗失等,都会给患者带来意外伤害的风险[2]。

1.2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手术室内的工作质量。①新的医疗设备更新时,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护理人员在培训学习当中有个适应的过程,容易出现操作不熟练或者操作方面的违规等,造成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手术室设备不会用等,影响了手术时间的延误和风险。另一方面,当护理人员的技术达不到医疗发展水平时,能力提高不足等,也会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②护理人员为了追求书面的整洁性,对护理文书进行从新的抄写记录,导致一部分原始护理记录的丢失,或者有些护理人员为了方便,随意应付文书等,都会导致护理记录的失真等,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风险。③在术前访视,有些护理人员比较年轻、经验不足,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病情、既往史的掌握不全面,导致患者增加了痛苦,使家属对其产生不满等情绪。也会影响手术室的护理[3]。

1.3 环境因素 手术室内长时间处于高压紧张的氛围,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加上手术时,残留的化学消毒、麻醉药剂、手术室设备产生的烟雾、噪音干扰等,都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空气消毒不达标,导致手术室污染等。都能增加手术室事故发生的风险程度[4]。

2 采取防范措施

2.1 护理管理的加强 针对手术室内出现的风险及隐患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估等,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操作流程。培养护理人员的良好的责任态度,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流程操作。认真对待手术室工作和手术中所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避免在手术室内薄弱环节出现风险。并专门组织有经验的、责任心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将存在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扩大。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①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加强安全及法律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风险意识。定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的进行业务学习,可采用座谈会、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的经验分享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态度意识、工作经验等。②做好各项登记、记录、记载工作,如:手术室内环境清洁情况、空气中细菌的监测记录,手术中的器械的清点,核对工作,输血、液、药物等各项记录。并严格规范文书的书写格式。要求字迹清晰,书写工整。③术前随访病人: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所关心的问题,让患者和家属做到对手术有个了解,缓解患者及家属因手术带来的心理恐慌和压力,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了解患者的患病史、过敏情况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根据手术单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情、手术部位等。避免接错病人等。

2.3 环境风险控制 ①护理人员在长期高压的情况下,对心理、生理都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护士长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做到闲时能安排休息,忙时有人帮忙。关心护理人员,加强工作中的沟通,通过参加一些活动缓解心理压力。②做好特殊感染患者的安全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和自身感染,做好安全防范措施。③手术室内护理人员经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容易感染的物质,因此护理人员要熟悉手术步骤,防止刀、剪等弄伤皮肤,造成感染。做好自我防护的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强化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依法执业,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各种手术室规章制度,强化护士素质教育,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及细菌监测,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星.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6-67.

[2] 陈莉莉.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8):151-153.

[3] 朱巧梅,杨会萍.手术室护理分先因素分析与防范[J].延安大学学报,2009,7(2):69-70.

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篇12

1 产科护理风险存在及潜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不足及带教、培训不到位

2006年7月—2007年12月病区护士离职率22.41%, 日工护士离职率占15.52%;妇产科护士离职率占病区护士离职率10.35%, 妇产科日工护士离职率占本科护士离职率83.33%。由于病区护士中, 较多的护士离职, 造成病区护士不足, 引发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 妇产科表现尤为突出。妇产科原有护士已不足, 而该时段内还有产假和长期病假缺勤的, 有因政策性照顾不上晚夜班的, 致使能排晚夜班的护士更紧缺, 如产房3人、病房6人长期上晚夜班。由于长时间、高频次的晚夜班, 护士感到紧张和疲惫, 而护士离职、招聘或调入新员工, 给在岗护士造成更大的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根据工作量时段的需要, 新上岗护士一般都安排协助白天班的护理工作, 因带教人员不足而造成了新上岗护士得不到系统的、规范的带教和培训。经统计发现, 护龄3年以下或护龄3年以上、产科工作1年以下的妇产科护士, 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率为69.23% (9/13) 。

1.2 产科的特殊性

妊娠分娩本身虽属正常生理过程, 但容易受许多因素影响,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过大、头位但头盆不称、脐带缠绕、胎儿宫内窘迫等, 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偶发的产后大出血、子痫和新生儿某些疾病的快速变化, 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 我院产妇多数来自农村, 她们或亲属过去一般都在当地卫生院分娩, 分娩后就要求回家, 如果出现异常才打急救电话。因此, 这些产妇产后不足24 h就经常要求出院, 其主要原因是观念未改变、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忧费用问题。对于在产科岗位工作时间短的护士, 其工作预见性差, 处理能力不足, 潜在安全隐患;有时还因工作流程缩短而增加工作时间段的繁忙, 造成解释不到位, 容易引发投诉或纠纷。

1.3 护理技术操作欠熟练, 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产科因护士离职和招聘导致人员变动较大, 时段性的低年资、低学历人员增多, 缺乏产科知识和临床专业护理经验, 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欠规范, 风险意识不足、应急能力差, 遇到紧急事件或抢救病人时工作条理不够清晰、配合能力不足, 从而增加了其他护士的工作压力, 增加了护理风险程度。

1.4 执行护理制度不到位, 工作责任心不强

观察产程不到位, 导致产妇在待产室分娩。有时观察胎心、做胎监不记录结果。有的应宣教而不及时宣教, 应告知的事项未及时告知。有时查对不认真或不严格执行查对程序, 导致用药剂型错误, 漏发时间药导致病人用药时间延迟等。

1.5 护理记录风险

产科病历中, 护理记录表格填写较多, 产科记录要求接生完成后及时记录, 检查发现夜间接生记录不全发生率比白天高, 调查分析显示, 助产士精神紧张、困倦是导致记录不全的主要因素。有的护理记录前后不相符, 主要是个人业务水平问题;有的医护记录不一致, 主要是医护观察和记录的时间段不同, 双方沟通不到位所导致。护理文书修改不规范, 如在护理记录和医嘱单上, 采用刀片等涂改。

1.6 医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医护人员之间沟通不良, 在面对病人相同的问题时, 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使病人无所适从, 此时很容易发生护理纠纷[1]。而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 部分护士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语气不够温和, 引起孕产妇及家属的反感。有的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 使其不满而投诉。有的说话不注意场合, 工作不注意细节;有的不能理解产妇对收费的敏感, 反感产妇用卫生院的收费来做比较, 尤其是产妇要求解释费用清单时, 护士不能耐心解释和指导查询, 情绪比较急躁。这些都会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2]。

1.7 自身职业风险防范知识缺乏

产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产妇的血液及体液, 在进行伤口缝合、抽血、清洗手术器械等操作中, 都有被刺伤的可能, 潜在感染艾滋病等的危险。如果产科护士对自身职业防护知识缺乏, 不能有效地防护和正确采取职业暴露防护处理措施, 这对产科护士的生命安全将构成较大的威胁。以上各种因素中, 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 人员素质提高和规范化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根本[3]。

2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 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的调整

医院领导重视护士离职的调查并对结果认真地进行分析, 及时招聘补充护士, 对日工护士给予加大比例聘用为人事代理职工, 以增加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各级管理人员关心在岗的护士, 也关爱因病休假的护士, 发扬互爱互助精神, 逐步推进护理团队凝聚力。

2.2 加强带教和培训

规范带教, 方法灵活。带教人员不足, 更需要带教方法的灵活性。首先由科室针对执证或见习期的新上岗护士情况分别写出带教计划, 其次是根据新上岗人员在带教期内考核合格情况安排二次带教。带教分为白天班和晚夜班两个阶段。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工作量, 又有固定带教人员, 能做到“一对一”的带教, 在没有带教人员时, 即由护士长带教, 从而使新上岗护士得到规范、系统的带教。带教期结束经考核, 如果不合格再安排二次带教。第2次带教重点是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 经再次考核如果不合格作辞退处理。护士独立排班后, 由护士长定期进行专科逐项的护理常规和操作技术考核,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专科培训由科护士长组织, 内容为产科知识、护理常规、新生儿复苏技术等。护理部负责制度、法律法规、技术操作、心肺复苏术等综合性培训。带教和培训应注意同护理工作的实践相结合,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4]。

2.3 重视细节管理, 规范护理程序

产科是一个责任大、风险高的科室。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产程变化的复杂性, 因此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的可能性较大, 每一个细节的失控和忽视都可能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5,6]。护士长应做好重点与细节的管理。每月由护士长组织对本科室护士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评分, 对存在问题写出书面意见, 由相关护士按要求整改, 质控护士再次检查整改效果。护士长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检查, 重点在工作流程、技术操作规程是否符合要求, 特别要注意洗婴操作流程, 禁止护士戴手套给婴儿洗浴、避免水温过高烫伤婴儿。严格按照爱婴医院的要求, 婴儿洗浴前后均要与产妇或其家属核对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体重等内容, 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严禁将2个或2个以上的婴儿同时抱到洗婴室进行洗浴。

2.4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

护理文书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 成为病历中可以给病人复印的直接资料之一, 也是举证责任的依据。护理文书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完整、真实、无涂改[7]。为了提高书写质量, 我们优先安排高年资护士书写护理记录, 见习期护士不能直接在护理记录单上书写, 可以先写草稿, 让带教老师给予修改后, 才能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为便于产科护士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我们拟定1份表格式书写的“产科护理记录内容要求”范文, 以供产科护士书写参考。对于护理记录前后不符、医护书写不一致的问题, 除要求个人加强学习外, 要求护士主动与医生沟通, 对于护士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护士长与科主任沟通, 经双方查证后更正。医护都要求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责任心, 认真观察和询问病情, 对于复杂、疑难的病情, 护士多与医生沟通后再记录。

2.5 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护理缺陷和差错一般是由查对和交接不到位所引起。查对制度对产科更是具有其特殊意义, 可以防止抱错婴儿等严重事件的发生。为杜绝抱错婴儿事件发生, 在婴儿出生后, 在其手腕带及外包布标签上正确写上产妇姓名、婴儿性别、出生时间及体重。每次洗浴或迁床必须核对其手腕带及外包布标签;抱至母亲身边前要核对床号及母亲姓名;出院时, 婴儿手腕带不宜取下, 教会产妇回家后取下手腕带的方法, 如果产妇要求离院前及时取下的, 护士必须当面剪下并将手腕带交给产妇自行处置。严格落实各个工作环节的查对程序,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交接班制度, 床边交接班落实到位, 必须将病情、治疗、输液、监护、管道、皮肤等情况交接清楚, 并执行交接签名。

2.6 加强产科质量管理

产科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由在产科工作3年以上、考取执业和孕产期保健助产技术合格证的护士担任, 同时要求全科护士参与质量管理, 护理部质控小组由各科护士长组成, 各级质控要注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监控。加强产科护士风险意识教育, 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护理缺陷和差错, 上报者不予处罚;如有隐瞒、不主动上报被查出或被投诉, 则予处罚。对护理缺陷和差错, 要求分级组织讨论, 分析原因, 提出防范措施。对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或发生的护理缺陷和差错, 提出整改意见, 限期整改, 整改期满, 由科护士长总结整改效果向全科护士公告并向护理部汇报。

2.7 加强沟通, 履行告知

加强医护间的沟通, 对于病人询问的问题, 护士应知道是自己来解释, 还是让主管医生回答, 如果需要主管医生回答, 护士告知的方法要得当, 之后要回访, 查看是否已落实。护士要按要求向孕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住院须知, 对孕产妇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 配合医生完成知情同意签订和解释工作, 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多与孕产妇沟通, 及时给予安慰、鼓励等心理支持。在检查、治疗、用药时征得孕产妇的同意, 指导应用自动查询系统查询医疗费用, 需要时耐心给予解读费用清单。出院结账后给予免费打印收费清单。

2.8 加强产科护士职业风险教育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增强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8]。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制订完善职业暴露防护流程并组织演练, 提高产科护士对自身职业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对玻璃、针、剪等锐利器损伤者执行登记、上报和追踪。临床上要求护士做到在接触孕产妇的血液、体液时戴手套, 接产时戴帽、口罩、防护眼镜, 穿专用鞋、防水接生衣, 进行伤口缝合时, 应小心谨慎, 避免针刺伤。如不慎发生职业损伤, 按职业暴露防护流程正确处理, 并进行登记、上报和追踪。

3 结果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经总结全院各临床科室2008年1月—2009年6月的分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完好率、病人满意度及产科质量检查, 结果统计, 产科各项护理指标合格, 九项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有五项得分名列全院第一, 均分居全院第一。护理缺陷从5件降到2件, 护理差错从8件降到3件, 护理投诉从3人次降到0人次, 无护理纠纷现象;护士能正确回答职业暴露防护处理流程, 并能正确演练。除6人次在加药时发生安瓿玻璃损伤外, 未发生其他情况的锐利器损伤。

4 小结

护理风险无时不在, 风险管理必将持续。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需要培训产科护士掌握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存在和潜在的风险因素, 修订工作流程, 规范操作程序, 严格执行产科护理制度, 加强培训低年资护士, 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才能使产科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真正为孕产妇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对产科护理存在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修订完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护理投诉降低, 未发生护理纠纷。[结论]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能使产科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从而为孕产妇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葳.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0 (13) :146.

[2]孙孝芹.护理部在提高护士长防范护理纠纷能力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 2006, 12 (7) :675.

[3]张育萍, 毛丽娟.产房常见的护理缺陷与防范措施[J].家庭护士, 2008, 9 (6) :2515-2516.

[4]王妮.护理人员应如何规避职业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10) :42.

[5]曹淑芳.细节管理在产科护理安全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2) :159.

[6]郭惠丽, 曾晓霞, 岳宏.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1C) :267-268.

[7]张红霞.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9B) :2428.

上一篇:规范治疗?战胜乙肝下一篇:电影《地球上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