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2024-06-15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精选12篇)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在ICU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抽选该院ICU病房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 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 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差错率5%、投诉率3%、风险率1%,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2%、差错率为17%、投诉率为13%、风险率为16%, 实验组的优势较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应急能力、服务质量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ICU病房有效的护理手段, 可以有效的防止潜在风险的发生, 对于患者的康复、医患关系的协调有着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ICU,护理管理

各单位在识别、衡量、分析风险的基础之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置, 通过最低的成本确保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这样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就是风险管理。作为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救治的场所, ICU属于一个具有高风险的科室, 与普通病房相比, 其具有明显更高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通常情况下, 由于ICU的特殊性, 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被隔断, 往往会使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存在误解, 处理不好, 就会使得医患关系不协调[1,2,3]。对于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能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更能很好的协调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4]。同时, 建立有针对性的护理制度, 使得护理水平、质量提升, 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更从容, 使得护理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提高, 这也是改变当下医患关系的重要部分重要的衡量标准。为了对在ICU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该文选择该院ICU病房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该院ICU病房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100例, 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1~52岁, 平均年龄为 (36.8±2.63) 岁, 对照组年龄为23~50岁, 平均年龄为 (35.5±3.21)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针对ICU病房风险管理, 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 包括药疗组、质控组、卫生管理组、仪器维护组, 并且将各组负责人、管理事务安排清楚, 在工作过程中, 定期召开总结会议, 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下一步的工作具体落实, 通过不断的讨论、研究,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 培养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

1.2.2落实3级护理质量控制各组的护理组长要对高危患者着重观察, 并且细心观察、以防止护理人员的疏忽, 同时要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小组长要对本组的护理工作做好安排, 同时详细记录护理效果和其中出现的问题;管床护理人员要对所护理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 并在护理过程中, 观察患者的反应、变化, 以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护理水平。

1.2.3识别护理流程潜在危险因素在护理风险过程中, 加强风险意识宣传收益甚广。所以, 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对风险意识的识别和评估极为重要。包括在给药、高危药物注射、输血等环节警觉性地观察患者的反应, 并评估过程的风险程度, 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1.2.4提高ICU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理论结合实践, 护理的具体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 根据ICU病房的特点, 护理工作中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优化人员配置, 强化护理人员素质, 调整护理范围, 极大程度杜绝护理隐患。不断加强护理岗前培训, 考核与考试并行。同时, 加强安全护理培训,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强调护理书写的规范性, 降低护理差错, 总之, 秉承建立良好的护理氛围, 使得护理风险管理切实有效。

1.2.5护理风险控制定期开展护理查房, 开展示范性操作演练, 加强技能考试制度。并且, 落实导师制, 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做到记录无疏漏, 报告无遗漏。针对ICU病房患者的病情, 制定突发事件的发生的预防机制, 如大出血、窒息等, 使得应急流程不断的完善。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输血过程的管理,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统计方法

此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n (%) ]表示, 用χ2进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差错率、投诉率风险率对比

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差错率5%、投诉率3%、风险率1%,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2%、差错率为17%、投诉率为13%、风险率为16%, 实验组的优势较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病房护理质量情况

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护理书写、护理态度、造作过程评分进行对比,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临床管理中同样作用明显。临床上, 任何操作都具有危险性, 然而,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使得风险大幅度减小, 所获效益更为明显。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 能够降低潜在风险因素的发生, 从而使得医疗、护理水平明显改善[5,6]。

作为高风险科室, 由于各科室病危重症患者集中, 所以ICU病房的风险发生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病房, 加之ICU对于传染的严格控制, 所以患者家属进入较难, 潜在着医患关系的不和谐, 使得医疗纠纷也常发生于此[7,8]。

ICU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 绝大多数是由于原发病因影响导致器官或系统受损, 且以侵入性治疗为主, 风险较高[9]。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差错率5%、投诉率3%、风险率1%,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2%、差错率为17%、投诉率为13%、风险率为16%, 实验组的优势较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该研究分析,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沟通能力, 护理书写等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风险管理后, 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改观 (P<0.05) 。刘珊珊[10]的《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之后, 护理投诉率为45, 护理风险率为2.67%, 护理满意度为97.33%, 该结果与该文研究的结果相符合。

4 总结

所以该研究认为, ICU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 作用明显, 能够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 协调护理过程有序性,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达到患者对护理的理想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琳.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6, 3 (6) :1179, 1182.

[2]陶红梅.医院档案管理的改革及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 2015 (20) :103.

[3]熊志娟.浅谈医院档案管理现状与工作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 (4) :39-40.

[4]符冉.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5 (3) :127-129.

[5]崔晓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 2016, 10 (6) :248-249.

[6]高艳.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6 (6) :260-261.

[7]熊小玲, 黄苑玲, 何绍敏, 等.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4, 13 (4) :59-61.

[8]杨中气.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CI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2015, 25 (22) :162-163.

[9]林松茂, 李雁.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23 (12) :71-72.

[10]刘珊珊.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13 (2) :98-99.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篇2

作者:付大夫

笔者赴德国研修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其中,在Dr——Horst——Schmidt医院监护室病房进行6个月的临床研修,对ICU病房的护理管理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术。德国高科技的医疗护理水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护士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服务态度,实在令人叹服,给人启示。

ICU病房护理人员配备特点

1.人员配备充足。床位8张,护士24名,包括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2名,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3,护土长也按护士一样排班,基本每班有1名护士长在岗,以监控病房运作及处理紧急问题。

2.护士年轻化,且男护士占较大比例。年龄一般在20—40岁之间,30岁以下的占 70%,男护土占40%,年轻的护土精力及体力充沛,反应灵活,接受能力强,适合ICU病房工作量大,病情危,急、变化快的需要。

3.护士专业化。ICU病房护士70%获专科护士资格。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对呼吸机使用,心电监护、CPU监测、气管切开、静脉插管等的配合及护理均通过专业培训,对病人病情变化的观察,处理、急救等应付自如。

病房设置特点

1.病房设计合理。ICU病房与手术室只有一条通道相隔,方便护士到手术室接送病人,又减少污染,ICU病人病情恶化时方便到手术室抢救。ICX.T病房均为单间,病房之间有互通门及带活动窗帘的玻璃窗,使病人既不会互相干扰,又可方便护士观察病情。护士站在病房中央,中央有一台监视全科病人的心电监护仪,而每间病房的心电监护仪同样可显示全科病人的心电情况,现代高科技用于护理管理,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病房的设备先进:齐全。病房中央放一张多功能床,床的两旁为可移动的电源插座柱;一边插座柱上配有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吸氧装置等,同时还备有简易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用物等。另一边插座柱上配有输液泵和输液微泵,配有活动输液架、负压吸痰,中心静脉压测定等装置,仪器可根据病情需要及方便工作而随时移动。病房靠门处设有治疗柜,治疗柜放置急救物品及急救药物,生活护理用品及换药用物,药物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等。ICU病房虽小,但病人所有治疗,护理及抢救均可在病房内进行。

病房护理管理

1.科学的时间管理。病房实施计划排班和按需排班,护士长为了更好地安排职工的工作和度假,每年年底就做好下一年的休假计划。首先,每位职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自己的度假时间,护士长根据总体情况进行调整,在不影响科室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职工的愿望。此外,为了方便护士合理安排每天工作,学习和生活,病房实行按需排班制,每位护士提前1周填写下一个月的希望排班表,护士长排班时根据科室工作量、护士在位及人员搭配等情况,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当出现矛盾时,护士都会发扬协作风格,主动给予支持,以满足“按需”。这种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深受护士的欢迎,对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增强科室的凝聚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2.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医院的一切医疗护理都是以方便病人和有利于病人康复为宗旨,病房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每位护士鼬内负责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观察病情等。在工作过程中加强与病人沟通,并将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出院指导等灵活贯穿在全过程。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和探索,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培养护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专业知识。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护理的客观性、独立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全员参与,实施物品规范化管理。在人员紧、事务繁忙的情况下,科室实行人人参与,对物品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病房的用物均为定点放置,所有药物及用物有标准化基数,每天由护士清点并按要求填写补充单,第二天药房及消毒中心就按所需量准备,并通过自动传送中心传至病房。病房所有物品及药物均分类存于柜内,柜外贴有明显的标签,整齐清洁,一目了然。护士长起到监控作用,通过权力下放,全员参与,增强她们的责任心和彼此的信赖感,工作起来更主动,更能互相合作。

护士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

1.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护士都很爱岗敬业,她们总是精神饱满,积极热情,充满自信地来迎接每一天。他们工作认真、谨慎、责任心强,ICU病房全是重症病人,一切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承担,他们对病人从不嫌弃或急躁,而是非常认真,耐心地做好全部生活护理,如喂饭、擦浴、擦大便等,如遇上抢救病人迟下班,护士也毫无怨言。

ICU护理管理与控制院内感染 篇3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37-02

1 引起醫院感染的因素

1.1 医务人员因素:科室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是主要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1]。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无菌技术原则,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是否洗手或对手进行消毒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此外,ICU与院内多科室协作,进入ICU的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较多,他们是否执行ICU的相关院感管理规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2 医疗用具因素 医疗用具、用品,在使用前除主管部门监测外,护士是最直接的质量管理者。如一次性医疗用品中,在操作中应认真检查各种质量,防止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医院感染。另外在正常工作中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均应严格消毒。

1.3 环境因素:病房通风换气不良、病房内医疗仪器多且使用频繁、固定装置的消毒处理、出入通道的混用等都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患者因素:ICU内多种不同病原菌、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危重病人同室,抵抗力低下,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并且较多患者在转入时就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另外ICU内较多的有创性技术的应用,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使用等虽是救治患者必须的,但也破坏了皮肤的保护作用,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若留置导管时间长,气道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医院感染。

2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的预防

2.1 加强培训教育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并执行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同时也重视对护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定期、不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对其他科室进入ICU的医务人员加强解释和监督,使他们进入ICU后能自觉遵守相关院感控制制度。

2.2 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与竞赛,增强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增进了对手卫生预防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理解,手卫生的正确性和依从性得以很大程度提高。

2.3 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进入ICU更鞋换服,戴口罩、帽子,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每个床尾放置了快速洗手液,以减少致病菌通过手传播而致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减少探视人员。

2.4 病房消毒管理 规范病房地面、物体表面及医疗用具的消毒方法、时间、次数,切实做到一人一换一消毒;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掌握科室主要感染途径;指导选用恰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液,清除或杀灭医疗器械、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医疗器械及用品、被服和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及医疗废物处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2.5 病人管理

2.5.1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泌尿系统的侵入性操作,如:膀胱镜检查、留置导尿是泌尿道感染的诱因[2]。(1)严格掌握导尿的指针,必须留置导尿时,使用硅胶导尿管刺激性小,相容性好,减少感染的发生。(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外阴清洁和护理。(3)保持集尿袋不高于膀胱的位置,防止尿液逆行。(4)不主张膀胱冲洗,尽早恢复膀胱收缩能力,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

2.5.2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严格无菌操作规程。(2)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3)插管部位及导管护理 观察导管置入的刻度并记录,严密观察插管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保持导管的通畅,防止堵塞,保持导管连接紧密,每次操作时接头处用酒精擦拭。(4)根据病情需要,尽量缩短置管时间。

2.5.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1)病情无禁忌情况下,抬高床头30-45°。(2)加强口腔护理。(3)加强呼吸环路的管理 环路冷凝液是高污染物质,应避免倒流入肺。定期排空收集瓶,并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禁随手乱倒,以减少交叉感染。(4)加强气道的管理 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雾化吸入也应适时进行。(5)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的药物。(6)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离呼吸机。

2.6 强调过程监控 注重持续改进

每天院感专职人员到ICU对每一个病人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病人的一般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原体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等,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科主任、护士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达到监测-反馈-教育-改进-提高的目的。降低ICU院感发生率。

实践证明,医院中ICU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控制ICU医院感染成为目前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ICU的技术水平,直接反应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4]。要想有效控制ICU院内感染,不仅需要制订完善的制度,合理的病房布局,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控制意识,更重要的是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院感控制,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戚小敏,赵桂荣,王悦,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2] 贺彩芳,吴雪洁,杨碎丽,等。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与集尿袋更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12-414

[3] 王力宏,马文辉,张京利,等,APACHEII评分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51-653.

[4] 王力宏,马文辉,张京利,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状与防控策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5):610-613.

作者简介: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 年7 月~2015 年7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ICU患者临床资料, 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 (38 例) 和观察组 (52 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0∶18, 年龄18~76 岁, 平均年龄 (46.26±9.13) 岁;疾病类型:5 例重症胰腺炎, 8 例脑出血, 11 例呼吸衰竭, 14 例复合伤;观察组男女比例28∶24, 年龄19~76 岁, 平均年龄 (46.35±9.14) 岁, 疾病类型;6 例重症胰腺炎, 9 例脑出血, 15 例呼吸衰竭, 22 例复合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确保ICU湿度、温度适宜, 保持空气畅通,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对其进行生活、压疮及气道护理等。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 (1) 成立护理风险小组:选派护士长为组长, 设质控员、药疗、仪器监护与消毒隔离小组长, 制定各自工作职责与标准, 每月开展1 次风险管理会议, 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应对措施。 (2) 强化教育与操作技能:遵照ICU培训计划对护理人员予以培训, 每月组织1 次操作示范与专业知识考核;借助失效模式对护理流程的潜在危险性因素予以分析, 提高护理人员识别能力。 (3) 建立激励机制与加强护理记录管理:每年科室投票选出优秀医护人员予以嘉奖, 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用药等情况[2]。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标准[3]护理质量参照ICU评分表, 包括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与操作熟练度, 满分100 分, 得分与质量成正比。自制满意度评分量表, 内容包括护理态度与护理技能等, 总分100 分, ≥ 80 分为满意, 60~79 分为较满意, ≤ 59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 ( 满意+ 较满意) /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对照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与操作熟练度评分分别为 (80.15±2.60) 、 (82.21±1.50) 、 (78.26±2.50) 分;观察组分别为 (92.90±6.09) 、 (92.46±6.70) 、 (92.80±6.30) 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31、5.24、7.65, P<0.05) 。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40 例 (76.92%) 、9 例 (17.31%) 与3 例 (5.77%) , 总满意度为94.23%;对照组分别为20 例 (52.63%) 、6 例 (15.79%) 与12 例 (31.58%) , 总满意度为68.42%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53, P<0.05) 。

3 讨论

ICU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种多与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 加之患者营养状况较差, 肢体体位受限, 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 影响预后[4]。为寻求ICU护理管理有效方法, 本研究对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护士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与操作熟练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P<0.05) , 具体表现:观察组操作熟练度评分 (92.80±6.30) 分比对照组 (78.26±2.50) 分高, 表明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改善患者预后。考虑可能因为护理风险管理中, 注重强化护士专业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 严格遵照ICU培训计划, 每月落实操作示范与专业知识考核等, 并借助失效模式对护理流程的潜在危险性因素予以分析, 均有利于强化护士专业知识学习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度,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与操作熟练度等。此外, 激励机制建立和加强护理记录管理等, 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意识, 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2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 表明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考虑可能因为在对患者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时, 在护理风险小组中设立组长与小组长, 制定各自工作职责及标准, 各司其职, 且每月组织1 次风险管理会议以探讨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等, 有利于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从而提高护理总满意度。

综上所述,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 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90例ICU患者, 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 (38例) 与观察组 (52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 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等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秋琴.舒适护理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7) :13-14.

[2]张伟英, 王万娟, 陆冬妍, 等.重症监护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21) :67-68, 76.

[3]李景华.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2) :74-75.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篇5

吕丹

(89医院ICU,山东潍坊261021)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ICU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是指各单位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1]。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一方面病情危重、变化快、监护治疗仪器多;另一方面,随着新手术的开展,手术风险大、对护理要求高、护理工作量加大,护理风险也随之增多。因此,为了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地护理风险管理。现将笔者所在医院ICU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加强ICU人员配置

笔者所在医院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术过硬、应变能力强、专科以上学历的护士,经过在医院重点科室转科学习和外院ICU的进修学习、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ICU工作。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年资、工作表现和考核成绩,按其实际能力分层次上岗,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智慧和潜能。

2全方位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呈反比,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笔者所在科针对护理队伍招聘人员多、更新快、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开展岗位练兵,灵活运用系统教学和随机教学,结合临床业务的开展情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系统的业务学习,如讲课、查房等;以晨会为“园地”开展随机教学提问,并定期给予理论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鼓励多种形式的在职专业学习,并给参加学习的人员一定的优惠政策[2]。通过以上措施加之人性化管理,建立了一支业务水平高,队伍稳定,综合素质强的ICU护理团队。3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目前,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观念越来越强,在就医过程中需要尊重、接纳,需要安全感,在无陪护的ICU内这种需求更加强烈。因此,护理人员强化风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科结合医院现状及ICU特点,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置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风险实行主动管理。护理人员应牢记风险管理的4要素:①同情(Compassion):对患者要表现出同情心;②交流(Communication):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同时也要与其他医疗伙伴进行交流;③能力(Competence):应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④表格化(Charting):随时书写规范记录,并保证记录清楚、连续、完整[3]。4规范各种护理文书

《医疗事故处置条例》出台后,明确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应,因此,护士应当非常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针对ICU内重患者多,需要记录的护理表格多,笔者所在医院也重新制定了各种护理表格的书写标准。强调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要客观、真实、准确,对病情变化做到随时记录、即刻记录。这样才能反映出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5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

笔者所在监护室制定了“护士长每日查房重点”,将病房管理的内容平分在1周内,护士长根据每天查房的重点对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通过每日查房,可以掌握监护室里第一手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识别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患者出现的护理新问题制定或修改护理计划,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护士的工作不当之处进行指导,并估计1天的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弹性排班;同时通过查房还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降低了纠纷风险的发生。

6健全、完善管理体系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高新尖技术在ICU的应用,要求护士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的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及护理工作制度,医院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制度、重症监护病房药品、仪器管理制度、重症监护病房出入院制度、重症监护病房探视制度、重症监护护理质量标准、重症监护护理常规等,将管理制度融入实际工作中,指导、规范各项护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7坚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在工作中,运用护士长查房制度、护理质量检查、召开家属座谈会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将检查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全科护士,共同进行分析,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积极整改。每月将检查的结果及改进措施以书面形式向护理部汇报,以便护理部对病区的工作进行督导,真正做到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笔者所在医院ICU通过推行护士风险教育和培训护理人员应对护理风险的技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了护理人员自主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的主动性,提高了护理人员抗风险技能,同时还强化了护理人员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不论是在病情观察、生活护理,还是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中,护士在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也与患者家属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自运行以来无一例护理纠纷,护理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ICU护理风险事件及防范措施 篇6

【关键词】 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 风险意识 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14-01

前言

ICU护理面对的对象特殊,对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要定期加强护士各项护理常规与急救技术与仪器操作要点的培训,使其牢记规章制度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牢记护理安全,提高其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与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避免各种可能风险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12月收治的10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3例、循环系统疾病19例、脑血管疾患18例、各类外科大手术13例、其他5例。护理事件:意外拔管9例,发生率为8.33%;护患沟通障碍6例,发生率为5.56%;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不当3例,发生率为2.78%;人工气道堵塞1例,发生率2.81%;院内感染3例,发生率2.77%;药液外渗2例,发生率1.85%;压疮2例,发生率1.85%。

2 ICU常见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

2.1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障碍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可能存在意识障碍,护士往往忽视或缺乏与患者的沟通,患者因病情或治疗所需而长期卧床,同时患者身上因治疗而插满各种管道,有的患者意识清楚却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患者家属把ICU当做挽救患者生命最后的希望寄托地,挂念患者病情却不能陪伴患者身边,更加增加了家属的心理压力。这些,都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2.2 意外拔管

ICU患者使用多种仪器设备进行生命监测与支持,身上管道多是ICU患者最显著的特征,每根管道都可能有意外脱管的情况发生,各种管道中,以气管插管脱落或自主拔除的风险性最大。可能一部分患者自行拔管后能成功脱机病情好转,但大部分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插管,同时可能会因为缺氧烦躁或病情加重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气管导管滑脱问题不容忽视。

2.3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ICU危重患者大多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及时恰当地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稳定血流动力学。ICU患者一般有两个以上静脉通路,输液量较普通病房大,对于有正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在同一路静脉通路静推其他药物或快进微量泵中药液时均会使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药骤然增多而致患者病情变化,甚至死亡。

2.4 压疮的发生

ICU大多为长期卧床、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脑血管疾病)、体质虚弱、被动体位、各种消耗性疾病的危重及老年患者。由于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工作量大,年轻护士护理危重患者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欠缺,不全面,经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简化了工作程序,而忽视了翻身叩背的重要性,以致压疮的发生,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使患者痛苦。所以加强该护理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

2.5 其他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

主要有护理管理者风险管理能力低下,不严格查对制度,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个人防护不当,法律意识薄弱等这些都是造成严重后果的端由。或者能力较强人员自觉心中有数,工作中偶尔也会出现懈怠现象。仍有一部分是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容易让护士产生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患者冷漠,与医生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还有很多护士对护理记录的风险事件缺乏判断,主要为医护记录不符,字迹不清或涂改、记录不及时等。\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管理者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护理管理者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管理者的优秀与否直接决定所带领的整个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护理部应定期对各科室护士长及科室骨干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組织参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强化其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持续改进,将风险事件降至最低。

3.2 做好护患的交流沟通工作

入住ICU的患者病情危急,接患者时动作迅速,进行急救时操作熟练,工作紧张有序,同时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情绪。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式同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满足其合理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为患者进行操作时,应耐心对患者进行解释,征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应向患者讲解清楚,使患者对其治疗和护理有所了解。

3.3 正确血管活性药物的用法

在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注意标识要清晰,交接要清楚。药物现配现用,必须选择中心静脉给药,专用通路,不可与其他药物混用,用微量泵控制速度泵入,严格控制输入速度,换药速度要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3.4 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认识

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一位入住ICU的患者使用电动气垫床,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在工作中应协助卧床患者2h翻一次身,以减轻对某一部位的固定压迫,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交班时,应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把交接班制度落实到实处,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各班人员均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5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使护理风险事件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的始终。ICU患者病种多样,病情危重复杂,治疗仪器设备繁多,对护士的素质有较高要求,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对紧急事故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岗位责任制,可有效地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可指导监督年轻的护士进行工作,及时指出她们的不足并给予纠正,提高其业务素质专业水平。4、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分量,ICU又是极为特殊的科室,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之中,护理风险事件处理不当,是造成患者痛苦,病情恶化,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做好严密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ICU护理的风险管理与对策 篇7

1 IC U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原因

1.1 窒息人工气道建立后, 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功能丧失, 气道湿化不够导致痰液黏稠形成痰痂堵塞气道;

拔管前未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患者饮食误入气道;意识障碍患者鼻饲时胃管脱出, 大量胃内容物反流。

1.2 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起血管相关疾病;留置尿管患者引起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操作不规范造成交叉感染;消毒隔离措施不严格。

1.3 非计划性拔管[1]颅脑损伤、中毒患者使用解毒剂烦

躁不安, 清醒患者不耐受留置管道的刺激, 全麻初醒未拔管患者, 老年患者不合作, 在护理操作中搬动患者造成非患者因素的意外拔管。常置的管道种类有:气管插管、尿管、胃肠减压管、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部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

患者缺乏各种管道护理知识;意识不清躁动患者未使用镇静剂和保护性约束;对清醒患者心理护理不到位;翻身、转运患者时搬动幅度过大, 管道受牵拉;缺乏有效的固定, 如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时气囊放气, 患者呛咳将插管咳出;护士交接班检查患者皮肤解开约束带患者瞬间将导管拔出;进行膀胱冲洗时扎破气囊导致尿管自行脱出;夜间发生意外拔管未能及时处理。

1.4 压疮多发性骨折限制翻身;

高位截瘫患者;重度营养不良、低蛋白全身水肿患者;糖尿病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

1.5 危重患者护理要点不明确护士临床知识欠缺, 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全面;

对患者潜在并发症缺乏预见性;缺乏可行的应急预案。

1.6 护理文书存在的风险[2]护理记录字迹潦草、涂改、代签姓名;

病情变化记录不详细;药物剂量不准确;抢救记录、诊断与医师医嘱不相符;生命体征与体温单不相符;专科护理描述不准确;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7 其他方面的风险由于ICU病房里收治的患者是各

科的急、危、重症及需要生命支持和大手术后的危重患者, ICU医师只注重病情观察, 与专科医生缺乏沟通, 可能出现治疗方法不同等问题。

2 IC U常见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做好气道湿化, 定时翻身、叩背,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负压管道处于备用状态;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鼻饲时抬高床头并检查胃管的位置;备好抢救药品和用物。

2.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及循环风定时消毒, 保持室内温度20~22℃, 相对湿度50%~60%。

对卧床、昏迷患者加强口腔护理, 定时翻身、叩背, 促进排痰, 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医务人员给患者检查、治疗、操作前要认真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规范消毒、灭菌和隔离制度, 配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2.3 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讲解各种置管的作用, 取得理解和配合;

对颅脑损伤躁动不安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和保护性约束;注意观察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 并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是否合适;搬动患者时整理好各种管道, 避免插管移位或牵拉各种引流管;脑室引流管除引流口缝合固定外, 在头部加用头套;留置胃管患者除常规固定外, 将胃管末端固定于患者衣领口上;胸腔引流管贴胶布用别针固定在腹带上, 引流管置于患者胳膊下, 避免患者抓到, 协助患者翻身时注意管道长度, 搬动患者时用2把血管钳夹住胸管, 水封瓶放于双膝间;腹腔引流管除用腹带固定外, 再用别针固定在腹带上;中心静脉导管用大贴口膜固定整个针头及前端管道, 每次更换贴口膜时记录长度;双腔尿管留置时注入盐水15 m L, 在膀胱冲洗时要避免刺破气囊而致尿管脱出。

2.4 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决定翻身时间, 每种姿势不能超过2 h。

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防止皮肤擦伤。避免局部刺激,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无皱折、无渣屑。每次更换体位时应注意观察并按摩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受压部位用50%酒精按摩, 按摩时手掌贴紧皮肤, 顺着一个方向, 力量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进行按摩。对昏迷患者加强营养,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加强床头交接班制度。

2.5 定期组织护士业务技术培训, 了解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护士素质;

做好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工作中的有效沟通能力;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 严防由于工作不细致、粗心疏忽造成的护理风险。

2.6 要求临时医嘱须在开出后30 m in内执行;

护理诊断要与医师核实后再记录, 字迹要工整, 不允许涂改并签全名, 文书记录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7 护士陪同患者外出做各项检查时, 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 做好记录;

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防范途中发生意外, 如呼吸、心搏骤停等, 避免可能引起的医患纠纷。

当班护士与专科医师共同对患者进行查房, 制订诊疗计划、注意事项。患者入住ICU通知护士的同时询问是哪一科的患者, 在患者到达前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及床单元, 以免延误患者的诊疗;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纠纷的发生, 使用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仪器各种参数的调节除严格执行医嘱外, 必须2人核对后方可给患者使用, 使用期间不允许其他科室的医师和进修生动用, 以免参数变动。

3 结论

我院ICU自2004年成立以来, 通过早期预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既避免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又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重复劳动, 护士责任心增强, 病情观察及服务到位,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慧敏.ICU常见护理问题及防范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 (3) :192.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篇8

我院ICU科室自2010年在已有临床交接班的基础上, 实施层级护理管理, 为实现以人为本,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构建良好护理模式, 做了积极地探索, 通过前后评价数据分析, 效果显著, 现将我们的实施方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为综合性ICU开放20张床位, 承担着全院急危重症患者及术后患者的监护任务, 2008~2012年度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及术后患者均为1350例左右。我科现有护理人员共28位, 女性18名, 男性10名。护理排班模式为A班、P班和N班三班制排班, 分层级实施交接班模式, 管理模式采用N0、N1、N2、N3、四个层级分级管理, 信息共享共监督, 同时, 实施护理组长带班制。

2 分级实施原则以及角色

根据我科室护士人数及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年限、业务职称、学历水平、个人要求等要素, 将护士划分为四层使用 (N0、N1、N2、N3、) , 其中以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作为分层的首要指标。

N0级护士:共有3人, 主要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主要是助理护士和刚毕业护士负责。N1级护士:共有10人, 主要负责拿药、换药以及全面护理工作等。主要是注册护士负责。N2级护士:有10人, 主要负责分管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治疗, 康复及饮食指导。。主要是护师负责。N3级护士:共有5人, 主要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应变应急能力, 危重患者管理及护理专科护理、护理会诊、护理管理及监督全体护士工作质量, 能够组织参与现场临床抢救工作。主要由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担当。

3 效果分析及评价

通过对2009年初至2012年底, 近四年来的护士评分平台记录、《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和《ICU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汇总表》, 对所有护士对展开床旁护理质量检查的项目不合格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使用SPSS17.0数据分析, 定量资料采用 (χ—±s) 表示, 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发现:2008~2010年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期间和2010年至2012年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期间, 项目合格率有了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2012年, 四个季度数据分析不合格率明显降低, 标志着我科室护理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如表1、表2所示。

4 讨论

4.1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保证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的有效举措[1]。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可以保证不同级别、不同业务水平的护士共同参与交接班工作, 上层护士要严格把关, 要将交接班工作落到实处, 且保证护士间问题要点阐述的准确无误, 诸多环节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 达到了ICU管理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详尽化、仔细化的要求。科学、完善制定交接班制度的同时完善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 更加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2]。

4.2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护理人员质量意识和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各层级护理人员可以随机展开床边的技术探讨、科技创新、业务学习、共享护理资讯、护理会诊、病例分析等[3,4], 为多年深资护理人员和新护士之间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对提高整体护理专科队伍业务素质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4.3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将安全管理纳入四级分层管理中, 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 确保患者安全。

4.4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思考。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 完善了我科室护士管理制度, 改善了我科室的管理状况, 提高了我科室的工作水平, 但是, 我们还要看到不足和缺陷, 例如, 管理上, 人员多, 分工不明确等, 易出现盲区等[5]。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 要善于总结, 扬长避短, 继续探讨以寻求更佳的护理方案、制度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效芝.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18) :15-16.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1-192.

[3]王越霞.持续质量改进与护理安全管理[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7 (3) :1054.

[4]兰海英.护士长在护理安全防范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8) :121-122.

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的体会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ICU监护的患者762例, 男性397例, 女性365例, 年龄11-92岁, 平均年龄62岁。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08年度患者作为对照组为一组, 2009年度患者作为观察组为一组。观察组患者401例, 其中男性207例, 女性194例;对照组患者361例, 其中男性190例, 女性171例。两组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意外脱管率等情况, 并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中心静脉管感染、留置尿管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护理缺陷主要包括护理服务投诉、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等方面。意外脱管主要包括气管、导尿管、胃管、中心静脉管等意外脱管。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由表1可见, 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及意外脱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2009年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2009年度。

3 讨论

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 ICU这种高风险的特殊科室对医疗护理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4]。因此, 目前加强ICU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ICU院内感染感染率2009年虽较2008年显著降低, 但仍高达6.97%。曾有报道外科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率为15.9%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5.4%[5]。分析其原因:一方面, ICU本身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地场所, 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另一方面基层医院资金匮乏, 缺少先进的空气洁净设备, 同时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药物的合理应用未能严格把握, 因此院内感染率相对较高[6,7]。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以下的护理管理措施:①加强对ICU病房的流动管理, 严格控制ICU护理人员的流动频率;②提高ICU空气净化设备, 并定期常规对ICU进行无菌化处理如每日定时两次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及紫外线循环机杀菌消毒, 开窗通风1h;③加强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管理和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

随着举证责任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 护理人员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8]。据报道医疗纠纷近几年逐年攀升, 我院也屡有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以下的护理管理措施:①加强法规理论学习,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体系。具体落实以下几个方面:随时向患者家属通报患者的病情, 合理安排家属的探视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进行如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有创操作时,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详细具体向患者家属说明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预后;在进行导尿、擦浴等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时, 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护理文书的书写要客观、准确、记录及时。

ICU患者常需留置各种导管和监护导线, 患者常处于一种强迫体位, 难免造成导管或导线的脱落。此外, 国内床护比大约为1∶3明显低于国外ICU的床护比1∶5~6[9], 导管或导线的脱落后未能及时发现, 往往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因此, 自2009年起我院加强了护理床位监管力度, 意外脱管率显著降低, 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 通过一系列的护理防范管理措施, 2009年ICU护理管理较2008年有一定进步, 但还应继续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 确保护理安全。基层医院的ICU的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做到防患于未然,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方法, 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ICU监护的患者762例。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08年度组 (对照组) , 2009年度组 (观察组)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意外脱管率等情况, 并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及意外拔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2009年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2008年度。在2009年度, 院内感染共30例患者发生感染约占6.97%, 发生率是最高的。院内感染的来源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管和呼吸系统感染。在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管感染方面, 2009年度感染率明显低于2008年度, 且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

关键词:ICU,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Kleinpell R M, Ely E W, Grabenkort R.Nurse practitionersand physician assista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nevidence-based review[J].Crit Care Med, 2008, 36 (10) :2888-2897.

[2]蒋冬梅, 唐春炫.ICU护士必读[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3.

[3]林菊英.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4]Jensen J U, Lundgren B, Hein L, et al.The ProcalcitoninAnd Survival Study (PASS) -a randomised multi-center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ailymeasurements biomarker Procalcitonin and pro-activediagnosticand therapeutic responses to abnormalProcalcitonin levels, can improve survival in intensive careunit patients.Calculated sample size (target population) :1000 patients[J].BMC Infect Dis, 2008, 8:91.

[5]张桂屏, 黎维芳, 杨慧.ICU感染常见原因及控制措施[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 6 (5) :71-72.

[6]陈洁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5) :22-23.

[7]Kanouff A J, Dehaven K D, Kaplan P D.Prevention of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Care Nurs Q, 2008, 31 (4) :302-308.

[8]吴益芬, 郑艳萍.ICU实施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1) :44-45.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篇10

1隐患分析

1.1 护士的应急能力不强

护士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 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地使用抢救仪器, 救护技术不熟练[1]。

1.2 窒息

气管插管患者湿化不够, 吸痰不及时, 痰痂堵塞;喉头痉挛;无力咳嗽;大量咯血;呕吐物误吸。

1.3 口头医嘱多

抢救患者多, 医师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医师不在科室, 电话口头医嘱;夜间护士呼叫值班医师, 但医师不愿意起床开医嘱。

1.4 仪器故障

设备不合理;电源未接上;元件损坏, 保险丝断, 机内积灰多。

1.5 院内感染

危重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 用品缺乏。

1.6 管道脱开、扭曲

导管质量差, 不配套;管道受压、扭曲未能及时发现;患者不合作或不理解置管的重要性擅自拔掉。

1.7 交接班不严

对患者的病情不能全面了解, 对各项治疗的动态观察及注意事项不了解, 无连续性;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2]。

2对策

(1) 新进ICU工作的护士应进行短期规范化培训, 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等;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新进ICU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 要求其苦练基本功;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 并定期进行理论、监护水平、护理技能、应急能力的考核。 (2) 充分湿化气道, 吸痰及时, 方法正确;大量咯血时患者头偏向一侧, 如血压稳定, 取头低足高位, 及时除去血块、血液;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及其相关用物;正确判断窒息原因, 对因处理, 如血痂、痰痂等引起的气管插管堵塞, 可用气管插管内芯条疏通, 再吸引, 无法疏通者更换气管插管;如其他原因引起者, 则头偏向一侧, 紧急吸引, 保持气道通畅,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 抢救时对于口头医嘱, 护士必须复诵2遍, 抢救结束后, 护士应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ICU固定24h有值班医师。 (4) 熟练掌握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吸引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合理设置报警范围;遇故障时检查电路连接情况;定期检修监护设备, 由专人保管、维护、保养。 (5) 增强患者抵抗力, 必要时实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自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规范出入ICU的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CU, 合理使用消毒隔离用品。 (6) 使用前检查物品质量;使用过程中注意保证通畅, 妥善固定, 及时解除受压、扭曲等情况;向患者说明置管的目的与重要性, 以及告知患者擅自拔管的危险性及适应方法。对意识不清、烦躁的患者要使用约束带。 (7) 要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 对患者的病情要全面掌握, 包括患者的治疗、护理问题、措施、结果的动态观察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ICU护士要相对固定, 不可频繁更换。

3小结

ICU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场所, 也是体现护理质量高低和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我科自从开展ICU病房以来,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注意总结经验, 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 取得了满意成效。

关键词:ICU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余学燕, 杨凤琴, 计永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3) :107-108.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篇11

【关键词】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5-01

静脉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液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病人无不良反应。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位置,也是治疗ICU病人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因素,如环境,药物,人员,输液用具、输液泵使用,管道安全护理,等等都可能在输液的过程中成为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如不加以防范,则有可能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1]

1 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物品放置有序,无菌操作前湿式擦拭,抹布专用,每班空气消毒一次。工作人员配药前,洗手戴口罩。在配置TPN之前空气消毒,专人配置;在配置静脉营养袋期间,所有人员禁止入内。

2 用药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护士参与的环节特别多如处理医嘱、取药、摆药、更换液体等,都具有安全隐患,只有认真执行制定的操作流程,方可保证输液的安全。

2.1 查对医嘱 护士每班查对当班医嘱;每周一、四,两次大对医嘱,护士长参与,查对医嘱、治疗单、护理单、执行卡。

2.2 摆药查对 治疗班摆放液体,每班核对,执行液体查对管理制度。

2.3 药品、液体查对 ICU患者危重,应用的药品种多,护士要了解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药的配伍禁忌。

2.3.1 液体查对 ICU病房的输液一般是今天摆明天的液体,医生下医嘱后,主办护士处理,打印治疗单、输液卡、执行卡,双人核对后交治疗班贴输液贴。治疗班检查液体的质量,如查液体有无沉淀、浑浊、变质,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子有无裂痕。软包装需“一挤二照三倒转”核查,还特别注意检查液体的有效期后方可贴输液贴。

2.3.2 药品查对 治疗班护士每天检查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科室内设配用药明细表,设专人管理,设失效期标识(近6个月失效为绿色、近3个月失效为黄色、近1个失效为红色)。治疗班每天将第二天的药品摆好,有各组长核对。

2.3.3 配药 护士在配药前需执行双人唱对制度并记录。严格无菌操作,现用现配(要求配好液体8h内有效)。严格执行配置流程,特别是TPN的配置。具体步骤:①将电解质、微量元素、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中;②再将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中;③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加入脂肪乳中;④將氨基酸、磷酸盐、微量元素混合液加入脂肪乳中;⑤最后将脂肪乳、维生素混合加入静脉输液袋中。⑥排气、轻轻摇动三升袋中的混合物,以备使用。有文献报道:氨苄青霉素钠盐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在室温下放置3h后葡萄糖中药物浓度降至原来的88.66%,4h后仅为原来的80.12%[2]。

2.3.4 更换液体 严格执行更换液体流程制度:治疗室护士配好液体与责任护士唱对后,责任护士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和手腕带,准确无误,再次检查药液后,更换液体。输液贴和执行卡注明更换时间、护士签名、滴速(危重病人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情况允许使用输液泵)。相邻两组液体之间注意配伍禁忌,避免造成药液浑浊、沉淀,如ICU常用的抗生素与TPN、大扶康与脂肪乳、左克与TPN等等的药物之间要充分冲管,必要时更换输液器,以保证输液安全。

3 人员操作流程和安全意识的培训

根据制定的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培训,并进行演练。加强安全输液知识学习,如药物、各种仪器的使用、穿刺技术、病情观察等,使人人重视,人人参与执行。只有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要重视输液整个过程。

4 输液器具安全

必须使用国家标准文号、经严格检测合格的输液器具[3]。ICU常用的输液器具有: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三通、注射器等。使用之前护士严格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漏气,是否在有效期内,器具的安全是关键!

5 输液泵的使用安全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输液时需严格控制液量和药量的输入,且一位病人需多条静脉通路同时输液,恒速输液泵可以按需按要求完成输液任务。但是如输液泵使用不当则有可能成为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在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应注意:输液管正确安装,软管要确保彻底地卡在检测器中[4]。输液泵定期检查维修,泵只有配备三卡(完好卡、流程卡、使用登记卡)的才可使用。

6 输液管道安全

ICU病人为了监测血流动力学,输液通道一般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因此管道的护理和妥善固定非常重要。

6.1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 中心静脉置管处换药一般采取每周更换1-2次。用75%酒精和2%的聚维酮碘消毒,每次必须带干,后贴敷贴。三通和正压接头每周更换。各接口衔接紧密,避免脱落。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管道脱落。每6-8h脉冲式冲管,注射器要求10ml以上。封管要求先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再正压封管。

6.2 导管固定 导管固定牢靠,一般要求医生置管后双重缝线固定导管的两侧小翼后,再贴敷贴。每班测量导管外露刻度,并记录。在为病人做任何操作(翻身)时,都应避免导管脱出。

7 预防输液反应管理

由于危重病人输液通路多、药物品种多、输液时间长,病人的抵抗力低下等因素,很容易发生输液相关性感染:发热、静脉炎、局部皮肤/血管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等。为避免出现以上不良情况,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严格掌握静脉置管的适应症,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与类型,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及时更换敷贴,注意导管留置时间等。

静脉输液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手段,护士只有严格按照制定的操作流程工作,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华.ICU患者输液安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08).

[2] 张敏,王品.怎样保证输液安全[J].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6,2992.

[3] 张小钗.输液泵输液安全隐患分析[J].河北医药,2003,25(8):608.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篇12

资料与方法

我院综合性ICU科室2013年前后1年内护理人员人数并无任何变动, 共25名, 男3名、女22名;年龄22~43岁, 均值 (28.6±1.3) 岁;工作年限2~24年, 均值 (8.6±2.4) 年;本科12名、专科13名。

方法:我院综合性ICU科室从2013年加强护理管理改进,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模式改进:ICU科室内危重症患者比较集中, 为此护理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 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不断改进服务模式, 更加周到与细心地照顾患者[1]。比如主动将当日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情况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加强沟通交流, 同时设立家属休息室, 全天提供热水, 大大方便了患者家属休息。 (2) 加强专科护理人员培养:为了提高我科专科护理人员服务质量, 近几年陆续派遣专科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 回到本院后继续服务于临床护理, 分管危重、重大、疑难手术后患者的监护, 同时积极开展新项目与新技术的研究与探索。专科护理人员还应协助护士长根据循证护理情况及时修订工作流程与护理常规, 实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效果。 (3) 不断创新改进器具, 夯实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属于ICU护理基石, 从2012年底开始我科创新设计部分护理器具, 除了可满足危重患者的需求, 同时还提高了护理效率。比如非语言交流模板, 力求画面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可以改善人工气道患者交流障碍;防褥疮水垫等, 可降低本科室褥疮发生率[2]。这些小设计除了可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还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加强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理解, 从而更好地夯实基础服务。 (4) 加强本院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成立院内感染防控小组, 主要负责本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同时与各个科室紧密联系, ICU专科护理责任人领导护理人员积极开展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学习, 促使他们更规范、科学地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 从而减少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5) 多层面展开质量控制: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控制, 主要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等成员组成, 从早晚查房、小组间护理质量互查等方面展开质控。层次分明, 小组组长负责组内质量, 责任护士负责每天查房质控, 护士长则重点加强特殊患者的护理质量监控。每月对质控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优点要发扬, 而缺点则要及时改善, 务必提升ICU护理质量。 (6) 实施弹性排班:根据护理人员的个性特点、工作能力及本院ICU工作特性将ICU护理人员分为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4~5名成员, 然后明确他们在各个岗位中的职责, 参照ICU分级监护标准规范分班, 并制定合理的加班准则, 保障特殊情况下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本院ICU科室有部分外地人, 为此在保障他们一定工作的基础上, 应合理安排他们回家探亲, 从而调动工作激情。 (7) 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的因素之一, 为此要加强与完善本院ICU绩效考核机制, 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护理岗位劳动强度、工作风险及技术要求等确立分配准则, 保障公平、公正、客观与科学地实施奖金分配。工作量可采取积分制, 根据护理人员岗位、班次确定分值, 多往夜班倾斜, 力求多劳多得。此外, 还应加强激励机制, 对于优秀者要额外予以奖励, 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夜班补助, 促使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 计数资料用%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

结果

护理质量对比:护理质量指标包括科室管理、消毒隔离、专科护理、感染控制等, 研究组在这些指标评分上皆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随机抽取两组各10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皆全部有效回收, 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度100.00%, 对照组91.00%, 研究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讨论

从目前来看, 大部分医院ICU护理质量成为评价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 而且ICU为急救设备与检测仪器集中的地方, 危重症患者较多, 病情十分复杂, 使得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 为此加强护理管理改进就显得十分必要。本院综合性ICU开展护理管理改进之后, 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而且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为此, 在综合性ICU中加强护理管理改进措施效果明显, 要求护理责任人员要切实关爱护理人员, 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实施弹性排班制度, 满足护理人员的合理需求, 同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要公平与公正, 力求多劳多得,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促使他们更好地服务患者[3], 提高ICU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同时也能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值得重视[4,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ICU中加强护理管理改进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比实施护理管理改进措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与患者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指标与患者满意度皆有显著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性ICU只有加强护理管理改进, 不断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与护理质量, 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重视。

关键词:综合性ICU,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改进

参考文献

[1]朱庆捷, 窦英茹, 宋静等.护理管理改进对综合性ICU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22) :58-60.

[2]陈明君.ICU护理管理中加强基础护理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0) :81-82.

[3]曾惠敏."五常法"在ICU抢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0) :1932-1934.

[4]杨秋菊, 黄惠君, 袁婉欢, 等.绩效考核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16) :101-102.

上一篇:内生关系下一篇:药学系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