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护理管理

2024-09-07

基层护理管理(共12篇)

基层护理管理 篇1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种背景下,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为进一步分析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方法和效果,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的39例护理人员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的39例护理人员, 其中男2例, 女37例, 年龄21~46岁, 平均 (32.15±10.35) 岁, 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中专10例, 大专23例, 本科6例, 护理人员的职称包括:初级25例, 中级13例, 副高1例。

1.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1.2.1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护理的安全性首先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相关护理标准[2], 并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进行明确和完善, 尤其是各项护理工作考核标准、护理文书、相关标本等规范标准, 形成系统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是按照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对各个科室、临床人员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 在该项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3], 充分站在患者的角度, 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作为护理考核重点指标, 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 及时接收和整理来自临床人员、患者的反馈信息并进行修订, 提高护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标准性;再次是由医院领导特别是科室长牵头, 组织相关责任人员成立质量检查小组, 其主要工作是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质量检查, 了解护理工作开展情况, 特别是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深入程度, 确保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贯彻落实;第四是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主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服务规范等方面制定了详尽的条例, 采取科室奖金二次分配的方式[4]。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开展“我最满意护士”和“最不满意护士”的投票活动, 由患者进行投票, 每月评选一次, 对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对表现差的护理人员给予处罚, 同时让表现优秀的科室及护理人员讲解其经验, 以此激发护理人员争先创优的热情;最后是严格依法执业, 该步骤主要针对于护理人员的招聘环节, 招聘的护理人员必须有执业证、毕业证, 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试用, 符合医院要求后方可聘用, 同时要按照规范对聘用的护理人员的简历表、申请表、档案袋进行规范化管理, 避免资料遗失。

1.2.2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首先是对日常护理管理的情况进行整体分析, 对新聘用的护理人员、实习护理生等发生差错频率最高的工作人员, 以及危重、精神异常、手术、儿童、老年人等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区分开来重点管理,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岗位职责、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重视;在以上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群体中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并及时评估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在细节方面, 很多方面的护理工作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 但需要重视细节, 一些护理人员往往会因为操作简单而掉以轻心, 不够谨慎, 最终导致了护理差错事件发生;也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往往在工作高峰期的时候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或者工作方式没有系统性, 没有合理的安排, 手忙脚乱, 最终导致护理差错事件发生, 降低了医院护理质量。而通过有效的培训则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引起护理人员对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的重视, 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最终提高护理安全性;其次是要加强科室的管理, 将重症监护室、儿科、急诊科等危重患者多、消毒隔离要求严、工作量大、应急要求高、基础护理多的科室作为重点管理科室;另外是要对节假日、夜班等重点时间的排班制度进行调整, 可采用二线排班、弹性排班的方式, 加强各科室人员的联系,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叮嘱护理人员务必重视体温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等护理文书的书写, 注意细节, 比如字迹工整等, 特别是危重患者记录单, 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规范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可从护理文书的准确、客观、科学、真实、完整、及时进行, 对护理书写不规范的护理人员予以处罚, 对书写优秀的护理人员予以奖励,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书写的重视度;日常护理中应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 定期检查急救药品准备是否完善, 并详细核对急救药品的名称、有效期、批号是否存在纰漏, 对没有差错的进行编号和登记, 有差错的要及时纠正。

1.2.3积极改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并注意掌握沟通技巧, 积极通过鼓励、安抚性语言和肢体语言等技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关心和呵护患者, 重视患者的利益, 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 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需求, 积极改善护患关系;另外是在病区环境上进行改善, 比如做好病房环境的消毒杀菌, 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清洁、安静、通风和采光, 在病区布局上重视色调和谐, 在病房及走廊处放置了花坛, 做好患者的接待工作等, 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

1.3观察指标

对2012年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间的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是通过医院自行建立的调查表进行, 各项评分满分均为100分, 100分表示质量/满意度最高, 0分表示最低。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后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 (P<0.05) , 见表1。

3讨论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是其重中之重。同时, 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体系中, 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指定的要求, 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 才能将制定的规章制度更好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最终使护理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 要遵循“患者第一, 医务人员第二”的原则, 尤其是要充分重视护理人员的利益, 当前形势下, 存在着严重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不被尊重”等现象, 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护理质量自然而然也就得不到提高。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 避免细节环节疏漏而引起护理差错事件发生, 同时,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适当的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保证护理人员对日常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 兢兢业业, 并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最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相关研究表明, 积极通过人性化管理、优质护理等措施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维护医院良好形象、促进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6]。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时焱.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基层护理管理工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11) :143.

[2]葛文娥.精细化管理在护士长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2) :175-177.

[3]山习芳.浅谈基层卫生院优质护理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8) :4437-4438.

[4]王春惠, 雷红霞.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5) :8-10.

[5]叶玉兰, 蒋洁珊.三级护理查房在基层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0) :106-107.

[6]玉爱碧, 黄英林.基层卫生院护理文书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3) :296-297.

基层护理管理 篇2

摘要:在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中,对于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对于护理风险实施良好控制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以及风险控制意识,进而避免各类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会通过对比分析来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起到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基层医院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5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82-02

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会以2008年-2012年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控制,在这5年间管控效果逐渐得以良好的现象。

2研究方法

2.1成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为了让风险管理更好的得以实施,我院成立了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担任主任,总护士长任副主任,各护理单元护士长为委员会成员。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于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全面控制与监督,任务执行过程中护士长负责收集本单元护理事件的基础资料,内容涵盖:事件名称、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效果评价。

2.2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评估。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集中表现为如下方面:①许多年轻护士或者资历较浅的护士业务水平普遍较低,不仅不具备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自身专业水平也很欠缺;②很多护理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差的状况,对于国家明文规定的许多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及义务范围等并不熟悉;③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相关工作制度及规范没有严格执行,对于高危病人的评估不够准确,没有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从而造成并发症的产生;④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查房不仔细,没有严格遵医嘱;⑤对于必要的护理记录存在很多不规范,记录不够准确及时,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护理记录;⑥与病患家属沟通时缺乏技巧,没有充分考虑到家属的感受。

2.3实施过程。

(1)共享风险管理信息。护理委员会会及时通报全院的风险事件,这些资料会在第一时间内向各单元进行公布,从而加强各部门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护理委员会会对于报告的事件进行评估,找出事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对于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干预。在此基础上护士长会对于事件采取进一步跟踪记录,并且对于风险干预及风险管控的实际效果进行评定,再将评定结果上报到委员会内。委员会成为会对于实施效果展开评定,如果效果不理想或者风险控制没有达到一定成效会对于事件展开二次研讨,并且制定二次风险控制对策,然而再来实施。

(2)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想要让风险管理更好的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得以实施,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应当不断完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章程,针对风险管理中的各个相关环节、风险集中表现的几个方面以及管理中的薄弱点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流程,让风险管理过程更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3)检测制度落实情况。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些理论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需要护理人员去严格执行,这才能够让风险管理的效果得以显现。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对于各个单元的护理情况进行考察,要考核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每个单元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等,只有对于制度的落实情况有深度检测才能具体了解制度的实际效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于制度进行完善。

4讨论

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风险控制意识,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护理委员会的监督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也明显有所提升。从实际数据中不难看出,随着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类不良事故的发生率在明显降低,这不仅规避了很多护理风险,也提升了医院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风险管理应当一以贯之的继续执行,只有将风险控制意识渗透到所有工作人员的理念中,并且通过有力的监管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这样才能够长效降低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让医院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5结语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很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知识缺乏,对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意识欠缺所致。从本文的对比研究中不难发现,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后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效率明显得到提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大幅下降,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有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04期

[2]田平;商玉环;姜超美;叶春花;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年03期

浅谈基层医院护理临床教学管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67-01

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中的最后阶段,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基层医院,每年有省内各大专院校、护校实习生到我院临床实习。笔者就如何培养护生,做好护理临床教学工作,对本院目前临床教学现状作如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部分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1.1 管理方面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将护理管理重心放在提高护理质量上,护理部没设立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护理教学工作被视为可管可不管的“软指标”。我院经过等级医院的评审后,虽然有了一套较完善的教学制度,但因缺乏教学管理组织,使教学制度难以付诸实施。

1.2 实习护生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接受的实习护生多数是自费生,她们面临今后毕业就业的困难,往往带来实习期间不稳定的心态,她们当中普遍存在对临床实习缺乏主动性,不重视所面临的工作,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工作忙碌时易产生工作辛苦不愿再干的心理。还有部分护生不愿按大纲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她们为方便今后自行开业,要求选择实习科室。这些问题无疑是临床教学中的难点。

1.3 带教老师方面的问题 综合性基层医院护理任务十分繁重,护理人员编制紧缺,而目前临床护理教学都由临床护理人员兼职完成。带教老师不仅要完成护生的临床实习指导,而且每天要承担大量的护理工作,压力较大,产生不愿从教的心理。

对于护理人员相对紧张的科室,带教老师参加值班,倒班休息,护生由当班护士轮流带教,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有些护理人员知识层次偏低,教学经验不足;有些护理人员则责任心差,怕麻烦、浪费时间,开始带两天,以后就让护生任意去做,这样势必影响带教效果。

2、改进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带教组织 护理部由一名副主任专职负责临床教学工作,各科室成立由护士长、带教老师组成的带教小组,实行护理部、护士长、带教老师三级负责制,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教学,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反馈。

2.2 重视对带教老师的选择与培养 在临床教学中,老师既要带业务、带技术,又要带思想、带品德,老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她们的一言一行,易被学生模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带教老师做出榜样,才能带出合格的学生。因此,护理部要重视对带教老师的选择与培养。首先选择具有责任心强、素质好、业务精,并且愿意花时间从事带教工作的护理人员负责带教工作,同时重视抓好带教老师的自身建设,采取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业务素质和带教技巧,保证带教队伍的质量。

2.3 加强对护生实习期的思想教育 护生实习前,护理部组织短期岗前教育,介绍医院及科室环境、各项规章制度,并进行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帮助护生正确理解护理专业内涵的同时,让其明白只有真正掌握过硬的技术,才有竞争的能力和上岗的机会。使她们从心理和行为上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

2.4 制订规范的带教制度 实行专人带教,明确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各个时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带教方式。护士长根据各专科特点,结合护理部带教计划制订出科室实习计划,具体到每一天的安排,由带教老师按计划实施带教。护生转科实习前必须通过该科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并对护生实习情况进行评定。

2.5 开展双向教学评价,促进教学互长 在临床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都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教学评价方式只有老师对学生进行的单向评定,缺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双向教学互评是对老师的带教情况、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护理部设计出(带教质量评价表),将老师的带教态度、工作作风与专业技术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制成表格,于实习结束前向护生发放,让护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老师则通过填写《护生实习情况评价表》对护生予以评定。师生互评促进教学互长,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基层护理管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肿瘤患者均为本院肿瘤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住院患者, 其中男54例, 女42例;乳腺癌23例, 食管癌5例、肺癌19例、胃癌14例、肝癌18例, 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等合计17例。

1.2 方法

1.2.1 做好动员工作, 传达核心思想

医院关于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通知下发到科室后立即召开全科室护理人员大议, 务必保证全员参会。全面传达医院关于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决定, 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 讨论优质护理工作如何能够更好地实施和执行, 以加深护士对优质护理工作核心要求的理解[2]。

1.2.2 纠正偏差, 统一观念

要让护士能尽职尽责的履行对患者的护理职责, 熟练掌握护理技巧, 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要从部分护士思想认识上偏差的纠正开始。组织优质护理工作文件学习和考核, 深化护士对于优质护理工作的思想观念及统一认识。

1.2.3 科学配置护理人力, 恰当安排工作

依据科室实际情况, 不拘泥于传统, 根据护士人数和人员结构特点, 灵活调整时间段, 科学改变排班模式[3]。实行护士责任制, 根据患者数量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护士中选择经验足、能力强、技术好、有责任心的护士任组长, 组长除从事检查监督工作外, 还要负责接受患者的投诉和意见的反映, 并指导年轻护士的工作。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 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在排班时要做到人性化, 在照顾患者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尊重护士意愿和权力, 但根本是要做到使患者能享受到随时随地的及时护理。

1.2.4 优化工作流程, 锻炼技术能力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建立药品统一配送、病历电子化系统, 完善岗位职责, 减少不必要的缓解。开展护理技术培训和评比活动, 调动护士积极性, 主动熟练掌握护理技术。通过以上措施使科室在护理人力资源不住、工作繁忙时能忙而不乱, 发挥最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工作质量, 做到把护士还给患者, 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1.2.5 加强与患者沟通, 体现人性化服务

肿瘤科患者由于花费多费、治疗时间长、疗效缓慢, 所以常常有很重的心理负担[4]。定期召集患者开展交流咨询活动, 能直截了当的知道患者的需求, 解答患者的疑问, 对有不良情绪、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能及时发现。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要进行一对一的交谈, 鼓励患者树立起希望。

1.2.6 调查统计患者满意度

建立完善的满意度调查制度, 调查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以便更好的提供护理服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实施优质护理工作前后96例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实施优质护理工作后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有显著提高, 见表1。

3 讨论

优质护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有效、可靠的护理服务, 主要工作就是在临床护理服务活动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生活的”服务。也就是说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 医院提供的护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治好病的程度上, 而是要提供能令患者满意的护理。

在本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 其对护理的满意度与舒适度在接受优质护理前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实施优质护理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运用管理手段进行护理工作的统筹安排还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首先, 在开展优质服务工作之前进行宣传和讨论是非常必要, 再加上对错误认识的纠正, 能使护士们对优质服务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其次, 在管理安排时能恰当安排工作、科学配置护理人力, 能保证护理的及时到位。工作流程的优化可以节约护士大量的时间, 让护士有充足的时间用到患者身上。技术能力的培训考核更是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最后, 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情况, 促使护理工作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工作应该成为医院的标准护理工作,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对改善医患关系及提升医院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郏群林.浅谈全科护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工作体会[J].全科护理2011, 9 (4C) :1096-1097.

[2]刘俐, 余春华, 钟婷.优质护理工作对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1, 24 (6) :337-339.

[3]叶琳.优质护理服务在产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与实践, 2010, 7 (22) :2379-2380.

基层护理管理 篇5

【摘要】目的:探究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不同时间段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划分为两组,分别为30名对照组(1月至6月)与30名观察组(207月至12月),分别实施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基层医院;护理管理

近几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高。在医疗服务质量中,其最为重要的条件即为护理管理,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及医疗质量[1]。为此,在基层医院中开展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是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及整体形象的重要步骤。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将人性化管理模式用于基层医院中的效果,为今后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抽选201月至年6月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另抽选2013年7月至月的护理人员30名为观察组。上述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3.16±3.07)岁。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线资料,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对年1月至2013年6月(对照组)我院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时间段内的不足进行总结,于2013年7月(观察组)开始,针对前期存在的缺陷,开展人性化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由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与技术、操作水平、基础护理及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估,由专家评审小组评定,分值均分为100分,得分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18.0版进行处理,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均采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且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与技术评分、操作水平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及护理操作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几年来,医患、护患纠纷及医院中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不断上升,使得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的管理备受重视[2]。在基层医院中开展一项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及整体形象均具有积极作用。本院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总结,由2013年7月开始逐渐实施人性化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通过营造人性化管理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完善医院内的相关设施,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在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放松;增加护理人员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定期组织护理知识、护理操作相关培训活动,同时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自身的护理经验进行交流,适当给予表现较好的护理人员奖励,同时将晋升及绩效等与护理质量挂钩,进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关心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情况,对其生活难题及工作难题给予适当的关心,为存在较大心理压力的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尽可能的排解其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的困扰;由于护理人员的教育背景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均存在差异,医院应当针对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在进行人力资源调配过程中需要结合档案中护理人员的个人特征、工作中的优势及情感变化等情况等进行,充分并合理的利用医院内的人力资源,争取做到不浪费每一位护理人才,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推行榜样作用,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自觉的将榜样的工作内容、目标及任务等当做促使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标准,使得护理人员可以主动的向榜样学习,激发其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将其责任心与专业素养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基层医院中可以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基层护理管理 篇6

【关键词】护理质量;内涵管理;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11-02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意识逐渐增强,当病人以消费者角色进入医院时,必定会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护理内涵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对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以人为本,加强护理质量内涵管理

1.1 制定护理理念更新护理管理

护理理念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宗旨、目标,是护理人员的行为指南。制定护理理念,可使护理人员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可确定护理人员的人生观并使这种人生观在公众面前有所体现。用精神力量凝集和鼓励护理人员,充分调动她们的敬业精神、争先意识,使护理事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我院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患者至上”。

管理者要更新护理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机制,制定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领着护理团队,从多角度入手让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

1.2 护理质量管理内涵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要求从单纯的治疗疾病发展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现代护理服务质量也不再是单纯的要求护士面带微笑,说话和气,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渐展开,护理服务内涵从执行医嘱为主(打针、发药等)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按照护理程序,在心理、生理、社会等诸多方面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满意的服务与护理。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识,要求我们加强护理服务质量内涵的管理。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门诊部除“按职上岗,学分考评”外,还采用不同形式对全体护士进行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教育,尤其重视病人对护理效果的评价,注重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调查的导向作用。“病人评价是对护理服务质量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病人满意就是最好的质量”。

1.3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使医学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动态,全面了解新的业务项目。针对这一变化,我们门诊部除定期安排进行基础、专业理论、技术操作培训、新业务、新技术讲座,还分批外派人员进行学习,鼓励大家利用自学、函授等多种形式,以加强业务素质的提高。

2 加强护理技术质量管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1 拓宽护理技术内涵实现角色转变 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士除具良好服务态度、精湛业务技术外,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代护士风采即集观察员、沟通交流员、教育者、支持者、保护者、管理者、专业人员等多种角色于一身,使得我们的护理服务质量也应“与时俱进”,使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最佳参数、最短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成本,达到最优化的治疗护理效果,使病人得到康复。

2.2 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创新服务 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将成为21世纪医院创新经营的关键。一般认为,把细节做到了极致就是精品,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把感情填进服务的每一道缝隙就是人性化服务。为了给病人营造更好的服务氛围,充分展示和体现我院的文化特色和办院理念,门诊护理工作围绕“以人为本”这个宗旨,努力实践对病人的关怀之情。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基础上。提出和拓展了“以人群的健康为中心”,在充分尊重和关怀门诊病人的同时,更关注亚健康人群。对就诊病人及陪护人员根据其心理需要安排门诊导医、分诊护士,利用候诊时间进行卫生科普知识宣教,对专科病人开展专题讲座,开设健康教育专栏以满足病人的需要。高峰期工作量较大。分配给每位病人诊治的时间有限;其次,门诊就诊病人多、病种杂,医生必须在有限的诊病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因此,医护人员应简化就诊手续,减少排队,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全程的优质服务。我们从一切更有利于和方便病人的角度出发,在门诊大厅设立了专家门诊一览表,上面有各科专家的信息,包括专家照片、姓名、所从事的专业及特长。同时,在挂号处、咨询处、导医台都有具体说明,病人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满意的医生。,开展“一站式”服务,为病人提供划价、交费、取药的一条龙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就医人员的需求变化不断加大创新服务。

2.3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根据流程再造的理念和方法对门诊原有的护理服务流程进行重新塑造,流程再造过程中重点关注不方便病人的细节、易发声隐患的环节及病人新的服务需求的环节,创建方便温馨的服务流程。

3 加强激励、增加凝聚,提高质量管理效能

3.1 因人施管、据需行激 管理者如何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搞好各种协调,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预期的目标,是对每一个护理管理者的现实要求。它要求管理者将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处理放在重要地位,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努力为被管理者的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创造各种机会。根据不同管理对象特点做到因人施管、据需行激,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2 增强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相互的吸引,所以管理者必须善于疏导缓解职业应激和负性情绪,改善护理职业人员的心理环境,注重护理人员的行为和心理管理,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沟通,耐心指导”,不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关心解决护士实际问题,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引导,在情感的延伸与交流中提高认识达到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管理的真正目的,发挥管理最大效能。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就会相应提高5个百分点。

4 设立病人投诉和意见反映的渠道

服务总台设立投诉外,公布投诉电话,并对每例投诉都进行落实,必要时回复;在门诊大厅设置病人意见箱,每月发放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满意程度,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主要问题与要求;意见及建议;调查日期等。满意调查表作为医护人员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对病人的提出的问题要求和意见建议,认真核实和考虑合理性,制订处置和整改措施。

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实践体会 篇7

1 方法

1.1 建立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

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 即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 以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 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管理策略[3]。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进行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的培训, 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 提倡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要求人人重视病人安全, 从患者方面、医护方面、管理方面、工作流程、操作流程、各项制度的执行及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 人人查找护理安全隐患, 识别潜在的和现有的护理风险, 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服务。

1.2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

成立了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 由业务院长直接领导担任主任, 总护士长任副主任, 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及1名主管护师为成员, 按照PDCA管理循环工作程序, 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各护理单元护士向护士长报告护理风险事件, 也可直接报护理部。护士长负责本单元事件的资料收集, 填写《护理风险管理登记表》, 内容有:事件名称、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效果评价。

1.3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评估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年轻护士及新聘人员业务水平低, 基础理论不扎实, 专业知识不全面, 基本技能不过硬。②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人员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 不熟知国家法律条文, 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③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常规:如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 对高危人群未充分评估, 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出现护理并发症。④责任心不强:多数护士被动执行医嘱, 病房巡视观察不及时, 签名不及时或不全。⑤护理记录不规范:内容不连贯, 重点不突出, 记录不及时准确, 无护理措施实施记录及效果评估, 未能体现“做我所写, 写我所做”。体温单的入院时间、入院天数、手术时间、死亡时间等与医疗记录不一致。⑥缺乏与病员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不注重语言交流, 解释不到位, 宣教用语专业化, 如“低盐饮食”、“无刺激饮食”等, 没有具体内容。

1.4 实施

1.4.1 风险管理信息共享

护理部对全院上报的护理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向各单元通报以加强防范, 同时组织护理安全委员会成员对报告的事件资料进行评估, 重新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查找不安全因素。对有可能引发的不良事件的风险及时进行干预,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护士长负责对事件进行跟踪督查, 在限定的时间内评价整改效果, 并将结果上报至护理部, 安全委员会再次对事件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如还存在安全隐患或整改效果不理想,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护理单元, 按持续质量改进 (CQI) 方法继续整改, 直至将安全隐患消除。每月的护士长例会上通报一月来的护理风险事件, 避免同样的安全隐患反复发生于同一个单元及个人或不同的单元及个人。护理部还利用全院性业务学习及护士大会对每季度和一年来的护理安全隐患、不良事件进行通报, 提醒广大护理人员注重安全意识,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1.4.2 改革传统观念

积极倡导、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护理风险事件, 不以护理风险事件的次数来评价护理单元的安全管理质量。重视对管理的改进而非对个人的处罚, 对个人的处理尽量淡化, 少用或不用惩罚手段, 对没有引起伤害后果或赔偿的免除当事人的处罚。在组织讨论护理风险事件的过程中尽量不暴露当事人及报告人, 以鼓励自愿与非自愿报告风险事件。

1.4.3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针对风险事件的每个环节、过程及管理薄弱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流程, 抓核心制度的落实,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明确质量管理标准。护理部先后制定了《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医院护理技术操作程序》、《提高用药安全性措施》、《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临床护理告知》、《各科护理工作流程》、《常见急症急救流程》、《导管护理操作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标准下发至各单元, 以规范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各护理单元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调整各班岗位职责, 将修订后的内容及时告知每位护士, 并在黑板上提示。为随时应对突发的、重大的抢救及其他应急事件, 制定了《护理人员应急调配方案》和《突发事件护理急救预案》, 成立了护理急救小组和梯队人员, 要求相关人员不得离开医院所在城镇, 并保证通讯通畅, 特别规定部分家住县城的护士在备班日必须住在医院附近。节假日期间各护理单元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严格管理各个护理薄弱环节, 检查急救仪器、药品的应急状态是否完好。

1.4.4 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 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 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4]。护理部每月组织质控小组人员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 对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各单元。各单元及护理部分别每月和每季度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讨论潜在的、存在的安全隐患, 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每月检查护士长的护理安全隐患自查、讨论记录和存在问题整改结果, 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 并将该工作的落实列入护士长考核内容之一, 发现隐瞒或漏报护理风险事件按规定处理。对新护士实行岗前安全护理教育, 进行护理风险教育, 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考核, 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 和急诊室、手术室人员实施上岗培训和考核制度, 要求培训率及合格率达到100%, 使病人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2 实施效果及讨论

自2005年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以来, 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 见表1。病人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由2004年的84.5%逐年上升, 2008年达到97%以上, 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得以提高。护理质量由原来的科室护士长一人抓, 到全员参与。护士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 查找现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积极采取对策, 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发生率, 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评价及处理服务和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以减少或避免机构及部门的经济损失的一种专门的经营管理方法[5]。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 只有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才有章可依, 有法可循。4年来, 我们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分析, 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改进工作流程, 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减少了护患纠纷。体会到要提高护理质量, 必须保证护理安全, 加强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人人参与安全文化的创建, 才能防患于未然, 保证病人的安全。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需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 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工作, 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缪微山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9) :830.

[2]铃木美惠子, 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5.84.

[3]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2-193.

[4]席淑华, 周立, 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监控网络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7.

基层护理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篇8

1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司法解释出台,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而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度不够, 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强, 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表现为操作不够规范、书写不合要求、说话不够严谨、语言行为不当或存在过失。

1.2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业务技能欠佳

护士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参差不齐, 临床经验与人力资源配备的不足等, 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由于责任心不强, 玩忽职守而导致患者死亡、残疾或因服务态度差而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件屡见不鲜, 这些因素均是护理不安全因素[2]。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 工作缺乏主动性, 不按级别护理, 不按时巡视, 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未能及时发现; (2) 病情观察不仔细, 不能很好地识别疾病的先兆、预见并发症等各种意外情况; (3) 不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 (4) 随意换班使资质搭配不当; (5) 让实习生单独完成护理技术操作; (6) 基础护理措施不到位, 出现并发症; (7) 工作时间注意力不集中; (8)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病情记录不及时, 漏记或记录不实, 随意涂改。

1.3 技术因素

知识及业务水平不过硬, 护士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目前, 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多数年资较低, 学历不高, 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护理业务知识欠缺, 护理经验不足, 在护理工作中不能预见和发现问题。技术操作水平低或不熟练, 不熟悉仪器设备性能, 操作失误或错误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 业务知识不够熟悉, 技术水平不熟练, 经验不足, 对患者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象不能及时发现, 缺乏应急、应变能力。

1.4 服务态度

个别护士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表现为对患者“冷、顶、硬、推、拖”, 不注重自身修养, 言语或行为不当, 极易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 造成不必要的护理纠纷[3]。

1.5 沟通不良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环境, 护士与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人际关系复杂, 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 尤其是护患关系, 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双方的权益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近年来有些护理纠纷不是护理人员技术与责任上的差错, 而是由于护理过程中不注重语言交流, 解释问题不到位所造成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是医疗过程极其重要的环节, 沟通技巧不当或效果欠佳都可以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 排便用力过度可导致猝死等。

1.6 护理告之制度缺陷

医疗风险告知已在各医院实行, 例如手术告知, 输血、侵入性操作告知等。在护理过程中, 同样存在着与医疗相似的风险, 却不为人们重视。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条文, 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较少[4], 如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化疗的血管刺激损伤问题;低蛋白患者的皮肤问题;气管插管、躁动患者引流管的固定问题等。

1.7 患者行为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 患者的求医动机和行为, 对患者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患者缺乏医疗常识, 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充分, 不配合治疗与护理;不按医嘱服药、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定期复查, 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患者摔伤、院内感染、病历遗失、输液反应、自杀等所致的临床护理安全纠纷时常发生。

1.8 管理制度不健全

护士职业有多种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不规范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合同制护士大量增加, 加上个别护士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够重视[5], 若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则会导致事故发生不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2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学习法律法规, 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 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 以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 这是一种最可靠的管理策略。采取各种形式分层组织全院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 认清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 从中吸取教训, 强化意识, 组织差错讨论分析会, 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

重视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 树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培养护士的主人翁精神。

2.3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 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娴熟精湛的操作技能, 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确保患者安全。制订各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分级培训计划, 并组织实施。狠抓“三基”训练与专科知识培训, 坚持每月分别组织2次以上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 每周1次读书笔记, 每月进行1~2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与专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针对护士年资偏低、轮转较快、临床经验不足的特点, 重点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与考核, 达到人人合格。同时要求护士加强心理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 拓宽知识面, 提高综合知识水平, 满足患者的身心服务需求。

2.4 加强交接班制度的执行

交接班做到“三清”, 重点抓好病情、治疗、护理等环节的交接。规范护理交接班, 要求患者的情况每班仔细交接并记录, 重点交接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有特殊检查及处理患者的情况, 以及下一班需重点观察的内容。

2.5 加强查对制度的执行

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制度, 通过查对, 可发现护理不安全的隐患, 并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护理文件书写中个人进行自查或互查, 每完成一项护理文件书写后, 护士应针对相应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查一遍, 每班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将上一班的护士完成的记录检查一遍, 发现问题督促及时改正, 保证每班、每人记录无误[6]。

2.6 规范书写, 严把书写质量关

护理文书是患者在医院治疗和护理过程的真实反映, 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的护理记录, 是对患者安全负责的表现, 也是发生纠纷时有力的法律证据[7]。护理记录是病案的一部分, 是临床工作的原始文字记录, 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住院病案材料中与护理相关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会成为法律证据[8]。护士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与医疗文件同步, 与医生记录相符。写你所做的, 做你所写的。护士长与护理组长每天对护理文件进行及时查看, 指导下级护士书写, 及时发现错误, 纠正不足以保证书写质量。

2.7 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控制

科室成立了以护士长为首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修订了各项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每月定期与不定期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 针对质量组工作计划和科内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每月至少考核5个项目。月底召开1次全体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总结分析会议, 针对护理部、科室质量检查情况进行信息反馈, 分析和讲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制订整改措施, 并纳入下一循环中, 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2.8 尊重患者权利, 严格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患者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 将住院规则、安全须知等向其作书面介绍, 并由患者或其监护人确认签字后保存于病案中。各种护理操作均要先告知患者, 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尤其是侵入性操作, 必要时让患者或其家属签字认可, 以证明患者知情同意。坚持每天发放住院费用一日清单, 主动解释费用细项, 让患者明白消费。

2.9 强化风险意识

通过学习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内容, 使全体护士掌握了护理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流程、病室内医疗仪器及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护理技术操作、告知程序等。让护士能够清楚地了解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方法, 如发现患者突然摔倒或有自杀倾向时按处理程序及时报告处理[9]。

2.1 0 加强交流沟通

医患沟通, 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 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与患者建立诚信关系, 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如根据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职位等的不同, 分别实行亲情称呼;做到了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 坚持在每项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交流;对每位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 深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 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患者的需求, 征求患者、陪护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提倡人性化服务, 针对患者心理, 切实关心患者的需要, 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 加强人文关怀, 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 应请主治医生给患者详细交待, 以免因交待不当或与医生交待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10]。

3 效果

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 防范护理风险, 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11]。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医疗安全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消除护理隐患, 提高护理安全, 必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实践证明, 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护理人员个人发展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 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强化, 竞争意识的增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注入了原动力。

参考文献

[1]何晓英, 闫翔, 王雪梅, 等.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 2007, 9 (11) :143-144.

[2]朱衍馨, 钱铮, 丁益强, 等.加强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医学研究学报, 2006, 19 (1) :76-78.

[3]夏纯, 邓瑛瑛, 王晓艳.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5 (2) :101-102.

[4]阎成美, 翁庐英, 李妮.护理不安全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7) :547.

[5]陈倩维, 陈丽萍.护理行为中“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01) :62-63.

[6]邓润霞.240份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 2006, 12 (3) :109-110.

[7]周冬梅, 徐菊芳, 裴啸.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 2009, 15 (8) :39-40.

[8]包远梅.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要做到“四性”[J].中国病案, 2005, 6 (3) :18.

[9]李加宁, 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 :47.

[10]鲁素芹, 蒋霞.浅析护患纠纷的预防[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2 (14) :1986-1987.

基层护理管理 篇9

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综合病房2011年1~12月实行表格式护理文书后690份归档病历, 由本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按照《浙江省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及本院根据此规范制定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考核标准进行对照检查, 并对缺陷病历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缺陷统计

690份护理病历质量控制缺陷统计表, 见表1。

3 原因分析

3.1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缺乏疾病专科护理知识及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

个别低年资护士遇到问题心中无数, 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内容, 采取什么措施, 如何描述, 以致护理记录没有专科特色, 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如:脑出血病人记录中无神志、瞳孔、肌力等观察内容;护理措施缺体位, 保持病室安静, 呼吸道通畅, 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及早期肢体被动活动等。

3.2 责任心不强, 质量意识欠缺

护士工作多以完成工作程序为主, 忽略了每项护理工作应以质量为主的原则, 在繁忙的护理操作中重视“做”而忽略了“做好”, 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整理, 造成漏记、错误记录等。如体温单上点浅不均或不按要求记录;眉栏、底栏填写不完整;出入量总结错误;页码写错;医嘱未及时签名等。

3.3 法制观念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差

个别护士忽视了护理记录与法律的关系, 导致做了不记, 多做少记, 医护不符, 前后不一致等矛盾现象;签名不规范, 给他人代签名、涂改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5条:严禁任何人涂改病历;第15条:医疗机构可以为申请人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护理记录单、三测单、医疗单等[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遇到病人投诉或需要复制病历, 必将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难以举证。

3.4 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及病人家属沟通欠缺

如开医嘱时间与执行时间不一致;入院时间、主诉、既往史时间、病情变化时间医护不一致;抢救记录不一致, 在抢救时往往只顾执行医嘱而忽视了及时记录用药及病情变化, 结束后完全靠回忆性记录所致。

3.5 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

虽说实行表格式护理文书减轻了护士书写的负担, 但基层医院护士与床位比例相对不足, 病人出入院多, 治疗多, 护理工作繁琐, 忙碌, 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书写, 致使病情记录不及时, 缺乏连贯性、完整性;特殊治疗无记录;护理措施实施后或用药物后无效果评价。如按医嘱灌肠后或服用泻药后无记录, 也无排便情况记录;发热病人降温后30分钟无体温及病情变化记录。

3.6 管理缺乏力度, 对书写质量控制不够

上级护士、护士长审阅不及时, 对查出的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护理病历质量评比未落实到人, 未与奖惩制度挂钩,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护理病历的质量。

4 对策

4.1 加强业务学习、培训, 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3]

解决护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整体职业素质。书写一份高质量的护理病历, 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学、健康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才能完成。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 必须加强对护士业务素质培养, 鼓励护士参加护理学历教育, 强调持之以恒的自学, 重视在职护士的继续医学教育, 轮流安排外出参加各种护理培训。院内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 掌握其中对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及各种记录单的具体要求。加大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力度, 通过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科内病历讨论、晨会提问等形式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 提高护士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和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文字归纳组织能力, 全面提高护士的职业综合素质。

4.2 加强责任心教育, 培养敬业精神

教育护士加强书写责任心, 按规范要求认真完成书写, 在出现错字、漏字时按规范修改, 注意保持护理记录的原始性和完整性[4]。多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 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使病人对护士信赖, 配合治疗和护理, 顺利完成护理病历的记录。

4.3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为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护士必须认真学习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5]。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等法规, 明确病历书写质量不仅仅是对医院负责, 更是对自己负责, 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处处以病人为中心, 自觉遵纪守法, 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高护理质量。

4.4 加强医护沟通, 达到医护记录的一致性

良好的沟通是医护患和谐的基础, 也是写好病历的前提。尤其是医护记录不符时, 病情变化时, 医嘱有疑问时, 要及时地沟通核实, 护士记录的所有内容, 均要与医生的记录相一致, 不仅内容要相符, 而且时间也要相同[6]。

4.5 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实行弹性排班

对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护士按计划实行轮科上班, 这样可根据科室工作量, 随时调配增加护士, 解决了因为没有足够时间观察病情, 书写护理病历的问题。各班还要注意人员搭配, 新老配合, 充分利用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病历书写进行指导、修改、审签, 护理书写质量也随之提高。

4.6 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全院护理病历质控

健全层级质控组织, 不定期抽查。各班护士要严把病历书写质量关, 下班前相互自查核对, 有问题及时解决。护士长将护理病历质量管理纳入护理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 每日对新入院, I级护理、病情变化、特殊治疗等病人的护理记录作重点检查, 对记录不完善的、漏记、不记或记录不当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病历, 及时补记整改。每周对出院病历进行终末质控并分析汇总, 提出整改意见, 在护理晨会上反馈, 将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并将缺陷率与科室奖金挂钩, 责任到人, 奖惩到人, 从整体上全面提高医院的护理病历质量。护理病历质控小组不定期抽项检查, 每月全面检查并记录、评价和反馈措施。通过层层把关, 严格控制运行病历环节质量及归档病历终末质量, 保证不合格病历不出科室, 不归档。

5 小结

基层医院护理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多, 涉及面广, 必须通过长期努力持续改进才能不断完善。本院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逐步规范了病历书写, 对保证护理病历的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起了重要作用。

摘要:总结了基层医院护理病历质量控制存在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主要包括护士业务素质欠缺、责任心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医护患沟通欠缺、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和管理缺乏力度。认为在管理上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责任心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医护患沟通、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全院护理病历质控, 可以逐步规范护理病历书写。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病历,缺陷分析,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林, 张淑英.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分析[J].护理研究, 2004, 18 (4) :619.

[2]曹正霞.零缺陷理论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10) :37~38.

[3]雷蕾.216例护理质量缺陷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4) :28~29.

[4]苏兰若, 谢淑娟.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687~688.

[5]巩玉秀.规范护理行为完善护理记录[J].中国护理管理, 2003, 3 (1) :25.

基层护理管理 篇10

1 院前急救护理的风险因素

1.1 人员配置因素

由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量极大, 专职的院前护理人员工作繁重, 且人员并不充足, 如遇到大规模突发事件、特紧急事件, 还需抽调其他科室人员补充, 由于其相关专业知识欠缺, 容易造成一定的风险[3]。而由于其流动性, 系统化管理工作不便, 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素[4]。

1.2 安全制度

我院十分注重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同时设置考核, 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与应急预案。但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培训不系统、考核过于形式化则会造成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对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 执业知识掌握不够, 带来一定的风险[5]。

1.3 心理素质

院前救护重在及时、科学, 许多疾病抢救时间只有数分钟, 因此护理人员工作、精神压力巨大。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牢记操作规范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旦在一个环节有所疏忽, 可能会错过抢救机会, 造成严重后果。

1.4 护患沟通

院前急救护理的病人大多有焦虑、恐慌、悲观等负面情绪, 如不能与病人有效沟通, 很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因素爆发。

2 降低风险因素的护理管理模式

2.1 科学的人员配置

为应付大规模突发情况造成的人员不足, 适量地增加护理人员的编制是必要的, 管理人员应当在人员与待遇上寻找平衡点, 提高现有护理人员待遇, 提升其工作热情, 增加新进人员, 预防医疗资源紧张。施行分组制度, 对新进人员和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混编, 使其更快地提高执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形成稳定高效的护理团队, 使病人得到高效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6]。

2.2 制定科学的制度和规范

由于无法提供优厚的待遇吸引高学历人才, 护理人员学历普遍较低, 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缺乏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 应当贯彻岗上学习的理念, 定期外派护理人员至兄弟医院学习, 并请专家前来我院指导是增加护理人员从业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另一个重要环节为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应当注意的是培训尽量系统化, 其目的在于需要院前急救的病人所患的疾病类型不同且繁多, 一味地灌输知识不利于记忆和使用, 管理以及培训人员应当尽量地使知识归类系统化, 并定量、定期的教导护理人员, 增加其对各类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7]。在日常工作中应专注、有耐心地的指导护理人员, 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风险意识为目的, 针对年轻人可塑性较强的特性进行辅导。另外, 为了解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 应严格考核制度, 拒绝形式化, 务必使教导的知识能被每一名护理人员牢记并使用。

2.3 改善护理人员心理素质

合理的安排工作, 使其有充足的时间自我放松是释放工作压力的好方法。工作过于繁重不能提升工作效率, 反而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造成工作热情消退, 形成恶性循环, 在护理工作中产生风险[8]。而采用分组、轮班等工作方式, 可以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娱乐, 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急诊科护士工作待遇并不高, 适当地提高其待遇, 给予困难家庭适当补助, 可能带来良好的工作积极性。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人文关怀, 切忌强调相互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十分重要, 多与护理人员沟通, 了解其最近的工作情况、想法、情绪、困难等, 并针对性的辅导, 以期最大化地降低护理人员的压力, 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应付突发情况, 提高病人存活及治愈率。

2.4 加强护患沟通

指导护理人员与病人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突发性疾病给病人带来的恐慌、悲观等严重负面情绪可能使其消极被动地接受治疗, 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 应当尽量开导、鼓励病人, 将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向病人讲解, 维持病人入院时的良好心态以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避免因护患关系紧张带来的各种问题[9]。

3 小结

综上所述,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的工作量大、风险因素多, 如何通过有限的现有资源降低风险发生率是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关键。通过整合资源, 合理分配人员, 能使护理更高效;制定科学的制度及规范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从业知识, 避免因误操作发生的风险;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明显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保证护患关系良好能提高病人对治疗的配合程度, 避免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模式应该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其对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

摘要:对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护理管理模式。认为系统、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士执业技能以及风险意识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基层医院,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蓉.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9) :172-173.

[2]吴明兰.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5) :70-71.

[3]任惠英, 王芳.护理学会介入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3) :2151-2153.

[4]邬丹丹.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13 (13) :83-84.

[5]王龙凤.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4) :487-489.

[6]Das S.Commentary regarding Severinsson E.discovering the value of research supervision[J].Nursing&Health Sciences, 2011, 13 (1) :9.

[7]Struksnes S, Engelien RI, Bogsti WB, et al.Nurses’conceptions of how an alternative supervision model influences their competence in assessment of nursing stud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2012, 12 (2) :83-88.

[8]魏建风.提高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执行力的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5) :72-73.

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综合探析 篇11

关键词:基层护理 科学 积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30-01

基层的护理工作是卫生服务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人们对健康需要的日益增加,新农村的合作医疗的建立,搞好基层的医疗护理服务,需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有效措施。当代的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的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心理学的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而且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尤其是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1 基层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基层医院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可靠的资料调查,从2009~2011年年末,全国平均每个医院发生护患纠纷的案例大约是36例。由于服务性差,不按时的巡访的纠纷共有12例,解释与沟通使患者无法理解的,护患双方发生冲突的占10例;护理技术差,使患者无法信任该医院的冲突8例;对重病病人的观察力不够引发的4例;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在护理记录中,书写的不是很完整,引起的护患纠纷2例。

1.2 生护患纠纷的原因:①由于医院内部人力资源不足,护士的人数不够,护理人员的数量配置不足,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1]。由于护理人员的短缺,就会导致护士们超负荷的工作,严重的超出工作时间和范围,造成了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中表现得很懒惰,不能按照患者的标准完成工作。②护理人员本身也缺乏一定的素质修养,由于现在的年轻护理人员都是独生子,在性格上为所欲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主要的表现就是没有耐心,与患者的沟通很困难,无法满足患者护理的要求,也无法读懂患者的内心。③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过于年轻,导致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临床的实际操作也不够熟练,缺乏一定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只会逃避,不会去解决。④护理工作没有一个条理性,因为基层医院的分工不够明确,导致有些护理人员在遇到患者较多时工作毫无秩序可言。⑤由于专业知识的不精,法律常识的淡薄,护理人员对护理的记录不规范,经常忽视书写病例的重要性和严谨性。护理记录是病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客观的资料作为法律的文件,为护患双方提供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

2 解决措施

2.1 要加强护理的力量,合理的配置资源: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充实护理的力量,要合理的配置资源,要有效的改善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在安排工作的时候,要将新老的护士进行合理的搭配,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配合解决。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工龄安排上班时间,重要病房要增加护理人员的人数,科学的安排人力资源。

2.2 要加强安全的管理:对于新进的护士,要实行岗前培训,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还有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的学习。对护士的行为规范,言行举止,语言的沟通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对通过实际的例子讲解使护理人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了解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问题,认真学习如何填写护理记录,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知法、懂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要制定一个细致的培訓计划:要加强对护理学的专业理论的学习,认真的操作训练,分成几组让年轻的护理人员进行实地演练,首先就是要做好基础知识的训练,其次强化专业操作的培训[2,3]。例如,心电仪器的使用,如何对急诊病人进行抢救,培养年轻的护理人员具有独立操作的能力,同事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护士的各种能力。

2.4 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上级要对下级进行关心,主动找到下属去谈谈心,能够了解下级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都需要什么,要主动热心的去帮助鼓励理解经验不足的护士,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勇敢的面对挫折,调节自我的能力,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作为一个优秀的上级领导,也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够准确的把握形式。在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3 小结

总之,基层中的护理工作不是很容易做。由于基层中薪水不是很让大家满意,因此大家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就容易在工作时与患者产生摩擦。同样,这也就要求了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要有丰富的学习、工作和娴熟的技能,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具有良好的品质及服务态度,懂得通过反思学习,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要勇于克服困难,更新自我,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护理事业。管理者在工作中,也要对护理人员充分的关心和尊重,在工作的过程中,实行奖罚的制度,对于在平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进行同意的奖励,对在工作中屡次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处罚,这样就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在基层护理时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剑涛,姚正国.基层医院实用临床检验方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

[2]李红,李映兰.临床护理实践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

基层护理管理 篇12

1 基层护理管理存在的难点

1.1 护理队伍人员结构多元化, 管理上更为复杂

军队精简整编, 新的编制体制, 使部队医院护理队伍由单一的军官护士变为军官护士、士官护士、招聘护士三者并存的护理队伍, 管理上更为复杂;尤其是士官护士的管理更为特殊, 她们在使用上归科室管理, 而行政上归连队管理, 这就造成了使用和管理上的脱节。

1.2 护理队伍不稳定, 结构不合理, 专业思想不牢靠

俗话说: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 军队基层医院的军官护士、士官护士无一例外地要受到走与留的冲击, 使护理队伍经常处于动态流动之中, 使护理人才流失, 队伍不稳定, 结构不合理;并且造成护理人员心态不稳定, 思想顾虑重, 考虑第二次就业的事较多, 不能安心工作。目前我国对护理专业还不十分重视, 有的医院重医轻护, 护理工作被认为没有前途, 因而, 造成了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 专业思想不稳定, 不安心工作, 想调离岗位的思想。

1.3 招聘不到合适的护理人员

军队基层医院大多位于偏僻的山区或戈壁, 条件差, 如果没有优厚的条件很难招到合适的护理人员。

1.4 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军官护士接受部队教育多年, 她们综合素质高, 军事和专业都比较过硬;而士官护士成分较复杂, 有的是地方医学一类学校毕业的学生, 有的是部队卫生员经过短期急训转变而来, 有的是毕业于部队的护校, 专业知识不扎实, 临床经验缺乏, 技术不过硬;地方招聘而来的护理人员, 有的刚走出校门, 有的在临床上工作过, 这就造成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2 对策

2.1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军官护士和士官护士、聘用护士的管理制度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适应新的护理队伍的管理需要, 在原来管理军官护士的规章制度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军官护士、士官护士、聘用护士的管理制度, 做到使用管理有章可循, 重点解决士官护士、聘用护士的使用和管理办法。这些制度包括管理、使用、技术职称晋升、奖惩管理办法等。特别是对于士官护士的管理要建立业务和行政管理的双重机制并有机结合, 使各种工作顺畅进行。

2.2 加强教育, 稳定思想

结合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开展我军的光荣传统和无私奉献精神教育, 使广大的护士树立在一天, 干好一天的思想, 并且把职业道德思想教育纳入长期的政治工作之中, 根据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人、不同岗位进行施教。使护理人员树立热爱部队、热爱医院、热爱护理事业的思想, 使她们安心护理工作, 使护理管理从思想上得以保证。

2.3 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特点, 合理调配科室人员

军官护士在部队工作多年, 军事和业务素质都过硬, 可以根据她们的工作特点, 把她们分配到不同科室, 作为科室骨干来使用;让她们承担科室主要的护理工作、培训和指导士官护士和聘用护士的工作和学习。而对于有临床经验的士官护士和招聘护士经过短期的熟悉工作, 结合以往的工作情况安排到相应科室工作。

2.4 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建立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和给予优厚的条件吸收和招聘地方护理人员, 使她们安心工作, 以院为家。

2.5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人员、不同情况有针对性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士官护士和聘用人员, 她们有一定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 她们需要在临床上获得新知识、经验和临床技能, 理论需要和临床结合起来, 指定带教老师, 安排科室轮转, 轮转结束后, 考核合格, 安排到科室工作。对于从地方招聘而来的护理人员, 她们没有经过军事训练, 军事素质欠缺, 要抽一定时间对她们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军事素质的培训。对于从部队卫生员培养而来的士官护士, 她们有一定的军事素质, 虽然经过卫生员工作和短期的急训, 但它们没有掌握系统的医学护理知识, 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和技能, 需从部队医院环境各项规章制度, 仪容仪表, 基础医学护理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教学、培训、逐一考核。合格后送往科室工作。对于军官护士要提高其护理科研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平时注重收集材料, 总结经验, 撰写论文;对于年度论文发表多的要给予奖励, 调动全体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预算管理理论下一篇:审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