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机管理(精选12篇)
基层农机管理 篇1
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农村基层群众工作是党在农村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 它关系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巩固性, 关系农村党群关系的密切度, 关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过程, 是党的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过程, 是农民群众了解党, 感受党的利民惠民政策, 从而真心实意拥护支持党的实践过程。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领导农村社会的核心, 近年来, 农村群众工作出现新常态, 创新农村基层管理, 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需要, 就当前农村基层群众工作问题, 走访了所在的四会市部分农村, 对新时期创新基层管理与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情况, 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当前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存在的新问题
四会市 (县级市) 整体属于珠三角经济区, 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山区镇。 城乡之间、镇与镇之间发展不同步、不平衡, 成为制约我市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一大短板。 近年来, 我市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村 (社区) “三服务”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基层党的建设有所加强, 基层服务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全市基层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但在新形势下, 我市基层治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 如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我市城区人口增多, 人口构成更加复杂多元, 社区生活和管理的多样性、复杂性明显增加。 城乡结合部的行政村虽然实现了“村改居”, 但治理方式还是农村模式。山区镇虽然还有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但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空心村、空心户比比皆是, 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越发凸显。 对于这些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如果我们判断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当, 将会对基层安定有序、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极大挑战。
1.1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成为激化党群关系的诱因
发展不足带来的问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利益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发展不足以致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事关民生各领域距离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着差距, 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发展过程中的利益问题多数与土地直接有关, 包括重点项目建设中涉及土地征收、村集体土地资产处置和私人间土地权属纠纷等表现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 必然会激化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甚至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 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的高度重视。
1.2 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自身不适应基层群众工作
1.2.1 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突出。 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组织运行机制不规范, 对群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够, 在农村重大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不能够在领导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 有的村基础保障不到位, 村级经济发展落后, 无钱办事。 有的村公共服务平台散乱无序, 服务的形式、功能、内容模糊不清, 没有形成“一站式”服务。
1.2.2 部分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不适应服务群众的需要。 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工作不胜任, 说话没人听, 办事没人跟, 带队伍能力弱、统筹驾驭能力弱。 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 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 不能有效疏导和化解群众纠纷。有的作风不正, 漠视群众, 平时忙自己的事, 工作不在岗, 与基层群众长期“失联”。 有的责任意识不强, 工作怕得罪人, 对上级布置的任务, 能拖则拖, 能瞒则瞒, 对服务群众不尽心。 更有甚者宗旨意识淡薄, 把当选村干部作为以权谋私的资本, 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损害了党的形象。
1.2.3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治理整顿还有待加强。 有的地方制定整顿措施没有切中要害, 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少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甚至陷入 “涣散—整顿—再涣散—再整顿” 的怪圈。
1.2.4 基层基础工作抓得还不够扎实。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存在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空白点;党员队伍结构不优、活力不足、教育管理难度加大;有的党员不能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仍然存在, 少数地方领导口头重视、文件重视基层党建工作, 但行动不够重视, 抓工作落实的力度不够等等。 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如何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和创新基层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重大课题。 必须充分认识基层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有新的思路, 新的对策, 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治理与建设并举, 综合施策, 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治理。
2 农村基层工作的 “新常态”给农村基层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2.1 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 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带来新挑战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三化”趋势明显, 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突出。 针对“三留守”人员的特殊管理工作还不到位, 这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如果关爱不力、管理不当, 宗教势力甚至邪恶势力会打着关爱的旗号乘隙而入, 占领农村的阵地。 事实上, 我们走访了一些比较边远的山村, 墟天的农村市场上, 除了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外, 文化产品基本上是民间信仰的香纸蜡烛光盘, 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文化极不协调。 究其原因, 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人文关怀、心理咨询、科学教育及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跟不上, 给农村宗教势力的发展, 封建迷信的盛行, 甚至邪恶势力在农村的产生提供条件。 因此, 在劳动力转移加快形势下, 要求我们改进基层党建资源配置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方法, 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同时社会团体、宗教组织等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 如果群众不被我们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凝聚起来, 就会被其它组织吸引过去, 基层这块阵地如果我们党不去占领, 就会被其它组织占领。 这都是摆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2 基层群众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对扩大党领导的基层民主提出了新挑战
当前, 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对自身权益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2.3 基层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对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挑战
近年来, 因征地拆迁、旧城改造、涉法涉拆、社会保障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众诉求日益增多, 信访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应对复杂局面, 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 重视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引导和影响群众, 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是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2.4 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入推进, 对农村基层组织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提出新挑战
如何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村级发展, 需要认真研究, 积极探索。
3创新基层管理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对策思路
3.1 严格落实大抓基层责任
努力构建市委统一领导、市镇 (街道) 村 (社区) 三级负责、部门齐抓共治,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工作格局。 市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进一步加强直接联系基层工作, 市直各部门领导干部根据职能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镇 (街道) 要认真落实抓基层工作的主体责任, 党委 (党工委) 书记切实抓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 村 (社区) 党组织承担做好基础工作的直接责任, 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落实好基层工作各项任务。 镇 (街道) 党委 (党工委) 书记每年要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向市委进行专项述职。 各镇 (街道) 牵头建立辖区内村 (社区) 考核机制, 明确工作任务、考核内容和标准, 村 (社区) 书记实行“双向述职”制度。
3.2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三严三实”标准,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采用培养一批、选拔一批、交流一批、储备一批“四个一批”的方式, 不断加大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力度。 实施村 (社区) “领头雁”工程。 开展村 (社区) 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 严格按照“做人公道、处事公正、群众公认”的“三公”标准选拔培养村 (社区) 干部, 积极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确保每村有2~3 名后备干部。 开展村级组织届中考察, 通过现场查看、党员干部群众谈话、开展测评等多渠道考察村级班子的主要工作实绩和成效。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科学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 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加大对不及格党员教育、清理力度, 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的活动, 每年结合党员评议和“七一”表彰等工作, 对基层党员进行评先评优。
3.3 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3.3.1 进一步明确村 (社区) 党组织的职责。 突出党组织在重要事项决定权和管理监督权的核心地位, 实现基层党组织对村 (社区) 各项工作和其他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 进一步推行村 (社区) “两委”干部“一肩挑”和“交叉任职”, 增强基层班子整体效能。 进一步规范村级干部落实各项制度, 包括建立“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 健全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 落实村级“两委”联席会议、村民委员会议制度;完善重要事项决策机制, 落实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等, 每一项制度要明确内容、流程和责任主体, 每一项工作要形成标准。 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工作, 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严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 完善“村财镇管”和“村财通”制度。
3.3.2 深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对软弱涣散党组织, 通过派驻“第一书记”, 以领导挂帅入村、干部挂职驻村、部门挂联包村等方式开展重点挂联帮扶, 指导和协助村 (社区) 落实党的政策、抓好“两委”班子建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发展村集体经济, 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做到建强班子、选准路子、破解难题、群众满意。
3.3.3 抓好机关党建工作。 认真抓好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深化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 落实结对帮扶村级组织工作和推进“ 走基层” 常态化, 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 进一步抓好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做好群众工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2-24 (1) .
[2]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M].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基层农机管理 篇2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都是有着向上更加积极努力的心态,但是,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努力者不知凡几,但是成功者却是寥寥几个。所以,对于如何提升自己和提升自己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对如何提升基层管理者的领导力,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管理人员的分层,基本可分为3层,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所谓基层管理者,就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基层管理者就是基层管理者了,不会想到领导力的提升,首先,这就是观念的问题了,观念的转变的很重要的,就像人的目标一样,没有目标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所以,关键的一步是观念的转变。首先,先明确自己的位置,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需要的技术技能是最重要的,但是,不能仅限于重视自己的技术技能,如果只是一味的对自己的技术技能的专研,只会成为一个技术的高级工程师而已,在对自己的技术技能重视的同时,要考虑到别人不会去考虑的事,这就是观念的转变了。只要能想到这一点,就等于走出了一大步。
有了自己的观念,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于自己来说,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所以,人际关系的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重点。人际的关系对于自己以后的进步起到促进的作用。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别人不会排斥自己,这对自己很重要,受排斥的人是不会当成更高一级的领导人的。打好人际关系,也就是自己的人际技能,对于以后的的提升时很重要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只是专注当前,对于别的事情,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只会听从和服从,那样只会把自己的棱角越发的磨平。所以,要学会思考,而且是善于思考。每个人面对一推混乱的事情时,如果善于思考,抓住了事情是本质,进而解决事情。这就是自己对概念的把握了,对于概念技能,我们刚开始时,虽然还无法一次的去了解,但是当我们把概念的技能逐步提升时,那么,全局关就是更加的宽广,对于自己的提升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管理者,特别是一个正在提升的管理者,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就是要提升自己自己的管理职能。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一件事情的开始和结束,期间的过程是需要计划的,任何活动都是要在计划的指引下进行的,计划对于事情是统筹的开始。一个好的计划,对于事情开始是很重要的。宝洁公司刚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对于中国的日用品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最终成功的打入中国市场,并且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引领着中国日用品市场至今。一个好的计划,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宝洁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进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一个完美的计划,那就是,对于中国的市场,它已经垂涎已久,经过很细致的市场调查之后,在对中国的市场进行着它冲击的计划,最后,它成功了。一个基层的管理者,提升自己的计划能力,做出了一份好的计划,对于自己的今后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好的计划,要有好的组织。所谓的组织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协调能力。那么,怎么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呢?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学会为人处事的能力,一条是统筹全局的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就是自己人际关系的体现了。作为一个基层的管理者,要学会如何跟上司打好关系,也要学会如何跟下属打成一片。统筹全局,就需要为人处事的能力作为后盾了。也就是自己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那么对自己去统筹全局,就会起到帮助的作用,而不是拖后腿。作为基层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组织力,就必须在明确所在组织的性质和目标后,正确领会上级组织对本基层组织的要求,了解本基层组织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以此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而达到自己组织能力的提升。目标决定方向,没有方向的行动是盲目的,当然也是低效的。只有目标明确,步调一致,全体组织成员拧成一股绳,才可能形成合力,发挥出组织的最大力量。充分认识本组织的资源优势并加以优化配置。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作为基层管理者,必须清楚地认识本组织的资源优势和不足,然后才可能加以有效配置和利用,发挥出本组织资源的最佳效用水平。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唯一能够使组织保持长期竞争力优势的资源,是决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地管理人才是其必须承担的使命。必须注意扬长避短,将合适的人配置到合适的岗位。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除了要了解本组织的物质性资源的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本组织的人力资源状况,把握本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劣势,了解每一个下属的专长、缺点、个性和爱好,然后,据“能岗匹配”原则,配置好自己能够配置的人力资源,使本组织的人力资源形成合力,实现“1+1>2”甚至等于3的效果。人员一旦使用搭配不当,即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能人干将,但组合到一起,不但不会增加组织的力量,反而可能会使这些能人干将把聪明才智用于内耗,最终损害组织的执行力和工作效果。当基层管理者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把我的方方面面之后,自己的领导能力,就会随着工作的开展而一步步提升和增强。
当所有事情都在稳步发展是,也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也要需要应付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自己的控制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管理者,需要听从上级的领导下达的命令,布置上级领导的任务,布置完了也不要放任自流,还要学会去控制住任务的走向,和任务是否按照事先的计划去发展,当管理者做到这点,而不是只顾自己之后,自己的控制能力也会在增强者。
管理的只能提升和增强,只是能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但是一个好的、成功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只是这点。基本素质要求是: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这些只是最基本的东西。还要思路敏捷。思路敏捷是解决问题的必备要素。一个能成功处理繁杂事物的人必须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能够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质,做出判断,使问题迎刃而解。还要有团队精神,不要以为当领导就是一个人说了算,一意孤行必将众叛亲离。善待他人,尊重每一个人,是做好事情的关键。协调、沟通、协商才是管理者需要做的事。好学创新。竞争瞬息万变,社会高速发展,满足现状就是落伍。所以,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善于创新进取,才能求得不断发展。要有敬业精神。成功取决于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个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的人。所以要有积极的敬业精神。要有适应能力。适者生存的法则不光适用于自然界,人类更是这样。一个个性极端的人,即使很有天分,也不一定适合当管理者。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能够很快适应各种环境,使企业发展壮大。
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但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人数并不多,这并非谁有管理的天分,只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管理的能力这个问题。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善于激励员工,还要善于自我激励。要让员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工作,就要把员工的要我去做变成我要去做,实现这种转变的最佳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激励。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增强工作成功的信心。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该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一个领导者要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个情绪也将会影响下属,或者这个部门。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优秀的领导者都有很好的演讲能力,演讲的作用在于让他人明白自己的观点,并鼓动他人认同这些观点。从这点出发,任何一名管理者都应该学会利用演讲表达自己······
基层班组长在基层管理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基层;班组长;管理
一、班组的作用
班组就是企业根据劳动分工,协作和管理的需要,按照工艺原则或不同产品而划分的基本的作业单位。班组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
“小”是班组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一个班组所属职工少的只有几个人,最多不过几十人。生产方式比较单一,有的是全组从事一种工种,有的是从事同一工序。再大的班组与车间相比,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是小的。
2.细
“细”是指任务分配细,各种考核管理工作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一项生产任务从企业分解下达到车间,车间经过分解按照每个班组不同的生产职能分解到班组,班组接到任务后可以分解落实到每个成员。可见,班组的特点是面向每个人,把任务落实到人,考核到人,管理到人,所以是企业生产管理最细的一个层次。
3.全
“全”是指企业的任何工作都要落实到班组,都要贯彻的班组如,生产工作要落实到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班组,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要落实到班组,人员的奖金分配要落实到班组。所有班组工作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缩影。
二、班组长的作用
1.班组长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
(1)基层班组长每时每刻都与职工工作在一起,对每个职工的技术素质、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安全意识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等,掌握得比较全面。对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出现事故隐患的设备、工序了解得比较清楚,做起安全工作,隐患看得清,问题找得准,整改措施及时有效,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活动能有的放矢,切重要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能引起全体职工的重视。
(2)班组长在安全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强。他们身在职工中,干在职工中,职工的眼睛盯着他们。如果他们时时事事讲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具有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做到安全第一,职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促使职工养成人人讲安全、事事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
(3)班组长对各类事故隐患发现得最早,能及时整改,从而有效地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和事态的扩大。
2.怎样发挥班组长在管安全中的作用
(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作为一班之长首先要对安全工作有个清醒认识。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要安全。彻底消除那种认为安全工作是说起来重要、生产中次要、工作中不要的错误观念。消除工作中不按安全规定办,想当然地自以为是,总抱着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消除安全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去凑合应付上级安全检查的现象。试想,如果基层班组长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生产意识不强。那么,如何搞好全班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去说服教育别人遵守安全规定,如何检查监督别人呢?由此可见,提高基层班组长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发挥他们作用的前提。
(2)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对安全工作的责任心。基层安全工作搞得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班组长对安全工作的责任心。一个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班组长,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中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违章,除隐患,保安全。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班组长发现隐患不排除,发现违章不纠正,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任凭隐患存在,违章肆行,势必会酿成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由此可见,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班组长为安全第一负责人制度,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是发挥班组长管安全作用的关键所在。
(3)强化安全管理,突出一个“严”字。作为基层班组长在认真遵守安全法规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检查监督本单位职工遵章守纪的情况,对违章违纪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纠正,井要进行严肃处理。对安全工作中的问题要讲原则,不怕得罪人,不碍面子。只有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工作中才能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4)理解支持安全部门,共同搞好基层安全工作。为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坚持深入基层,进行检查督促,这是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个别职工认为安全人员查问题、挑毛病是无事生非,工作中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有抵触情绪,对此情况,首先我们基层班组长要消除这种思想,理解安全人员,积极支持配合搞好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其次是对职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配合安全人员,共同把基层安全工作搞上去。
(5)加强对基层班组长的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要作好安全工作,要提高基层的安全管理水平,没有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是不行的。加强对基层班组长的安全知识培训,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安全管理队伍,是搞好基层安全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应尽可能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班组长进行培训,这样,对安全管理工作将大有益处。
基层农机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篇4
一、当前农业机械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法制建设滞后。
依法行政, 必须有法可依。从现行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法律、法规可以看出, 农业机械化管理法制建设滞后表现为“三个缺乏”:
(1) 缺乏权威性。现行的农业机械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是规章与地方性法规,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部农业机械管理的法律或行政法规, 这里指狭义上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农业部发布了几个农业机械管理方面的规章, 我省也制定了一些农业机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农业机械管理无法可依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 《行政诉讼法》规定,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 地方性法规可以作为法院的审判依据之一, 规章在法院审判时只作为“参照”。显然, 农业机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其法律效力等级偏低。
(2) 缺乏系统性。农业机械管理法律的适用范围, 涉及农业机械管理、安全监理、教育培训、科研推广、鉴定、维修、销售、作业等方面。拖拉机以外的农业机械怎么管理, 尚无全国统一的法律依据。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安全技术检验、农机安全监理规费标准和分配制度、作业质量标准、报废标准及相关制度、保险等方面, 不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 不论是在与其配套的政策还是行业标准上, 没有建立起农业机械管理自身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3) 缺乏实用性。职责法定权责统一。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的职权与责任不对称。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都在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倒查制,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明确了农业 (农业机械) 主管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管理职权, 主要是拖拉机登记、核发号牌和行驶证;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核发拖拉机驾驶证及审验: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的资格管理。由此可见,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在履行“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管理职权时, 执法人员不能上道路监督检查、不能处理拖拉机事故、不能对拖拉机驾驶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农业机械管理法规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不能处罚就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违反农业机械管理法规的行为没有约束力, 没有约束力就无法消除安全隐患, 那发生了农机安全事故时谁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负责?怎么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负责?实际工作中, 我县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机构处于“不作为”与“乱作为”两难的境地。
2. 技术装备落后。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缺乏资金, 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现有的技术装备根本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具体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 办公设备不适应。办公设备落后, 管理方式陈旧, 信息利用、交换困难。全县15个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没有配备电脑, 更不用说和县农机局上下联网, 在组织拖拉机驾驶员或车主参加安全联组学习时没有合适的拖拉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影视片、图片、书籍。
(2) 安全检查设备不适应。全县15个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至今没有最起码的照像机, 在行政执法活动中, 对拖拉机载人、功率下降、当事人陈述等方面无法收集证据, 一旦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提起行政诉讼, 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往往因为举证不力而败诉。农机安全管理人员依靠原始的“眼看、耳听、手摸”的方式怎么能够从事现代化的管理。
(3) 执法人员着装不适应。全国没有统一的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着装, 因没有着装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有的不服从农机监理人员管理, 影响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工作质量。
3. 缺乏财政支撑。
我县的15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基本没有办公经费, 有的乡 (镇) 完全是靠罚没返还款开展工作, 靠罚没返还款开展执法活动, 更不用说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基本建设、装备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农机安全村建设等方面得到财政支撑。
4. 安全形势严峻。
当前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是“黑车非驾”拖拉机载人, 无证驾驶等隐患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三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认为农业机械就是生产工具, 拖拉机就是一头牛, 不用这证那证 (驾驶证、行驶证) , 不用培训, 这种观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二是乡 (镇) 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的人员被抽调驻村, 或者发展产业等其它中心工作, 从而无人从事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三是宣传不到位。宣传内容不全面, 宣传形式不多, 接受宣传的对象不广。
二、对解决当前我县乡 (镇)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的建议
1. 加大立法进程。
农业部和我省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大农业机械管理法律、法规的立法力度, 制定农业机械管理立法规划, 明确重点和难点, 为农业机械管理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2. 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1) 健全体制。乡 (镇) 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 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 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2) 职权法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享有执法主体资格, 县农机局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 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 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3. 尽快制定完善有关管理规范。
最美基层管理人员 篇5
XX,男,XX岁,中共党员,XX年X月参加工作,现任掘进事业部XX长,他始终把“安全监督无缝隙,一切事故都可防”这句理念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认真学习和执行安全法律法规和上级的一系列安全指示精神,带头遵章守纪,强化安全监督责任,实现了身边无违章、岗位无隐患、跟班无事故的目标。
一、以学强基,打造“学习”先锋。
XX充分利用班前会、团队学习日等时间,组织当班职工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学习上级指示精神,以学强基、以学促优,把学习转化为提高职工的自觉行动。带领职工学习掘进、机械设备方面的知识,调动广大职工“学业务、练本领、争先进”的积极性,为打造业务精英、技术标兵提供了学练平台。XX还同其他班组长一起积极探讨和研究新技术和新工艺,先后参与了综掘机电控箱空气接触器的升级改造、除尘阀座、瓦斯探头吊挂架等10多项技术创新的研发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以安固本,打造“安全”先锋。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来说,安全工作是头等大事。XX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严格实施精细化安全管理,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他从班前会入手,坚持20分钟班前会培训;坚持每日一题,点滴积累安全知识;坚持每周二安全互动一小时,让每一名职工参与安全讨论;配合工区坚持好每月一次安全培训考试,监督和检查班组职工的学习情况,进而调动职工重安全、抓安全的积极性,形成了以“遵章守纪为荣,违章违纪可耻”的风气。
三、以严求精,打造“责任型”先锋。
基层农机管理 篇6
关键词:农机;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56-1
1 当前基层农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弱
现在多数基层农机站,都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完善、体系不健全,主要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一些农机员在乡镇还担任行政职务,有的被来回抽调,这使他们很难专一的做农机管理工作。人员的不足使一些乡镇没有农机站,多数有站的也只有个名头,却没有人管理。没有专业的农机人员,就不能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推广。修理人员也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技术水平低,服务意识差,基层农机管理有很大的空白点。
1.2 农机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农机化的需求
现在乡镇农机机构的一些人员,很多都是从各个行业抽调的,专业的农机人员很少,他们多数年龄大,知识结构老化,对业务基本不懂,懂业务的都是实践出身,所学的都是老机型的知识和应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农机发展的需求。而刚毕业的专业人才,缺少对实际的了解,仍需一段时间来适应新农机的管理服务工作。
1.3 农机管理服务不到位,没有保障机制和资金支持
农机化服务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使这项工作出成效。农机的推广中,要进行样机选购、农田试验、实践示范,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对于基层来讲,这些资金从何而来就是个大问题,政府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和保障体系,基层农机机构的经费极其短缺,农机管理服务很难做到位,基层管理变得举步维艰。
2 基层农机管理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宣传农机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方面里,其中一项就是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只有农业机械化,才能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才能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新知识,更新固有思维,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农机管理和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如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讲座等方式,广为宣传农机管理服务的重要性,使人人都能重视农机管理和服务。
2.2 完善农机管理体制
要在政府主导加上各部门通力配合下,完善农机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农机管理的机构设置,设专岗专人,并执行到位,其他单位政府部门不得随意抽调。农机管理机构的职权由法律确定下来,享有执法主体资格,这样才能让农机人员伸开手脚,有效完成基层农机的安全管理与服务工作。
2.3提高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服务质量的好坏,要想做好基层农机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是思想意识上的提高,要意识到农机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重视管理,重视服务,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农机的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专业领域成为专家,能够通晓各种法律法规,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让人信服,便于开展工作。提高综合素质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参加培训、听讲座、和专家座谈,进学习班等,总之农机人员要不断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农机安全监理是农业机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职责。它不但体现了管理的职能,同时也体现了服务的职能,不是游离于农机体之外的一个简单的行政机构,而是和广大农机劳动者成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管理主要体现在理,管的功能要弱化,理的功能要增强,理顺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自然而然的就管好了;要想理顺好各种关系,更主要的是要加强服务的职能。这就要求管理者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质的服务投身到农机管理当中,规范农机管理,依法行政,把农机工作扎实做到位,发挥在农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HSE基层管理 篇7
HSE管理体系本身就是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产物, 它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英国北海油田帕波尔-阿尔法平台事故和Exxon公司油轮泄油事故的总结中, 它宣告不考虑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生产方式和安全理念已走到尽头。
当代, HSE体系体现出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 是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一脉相承的, 从根本上说, HSE管理体系就是科学发展观在石油石化行业领域的缩影和生动体现。
随着HSE体系推进工作的逐步深入, HSE体系更加注重务实, 注重将事情做到实处, 以求实的科学认识观来指导HSE体系建设工作, 总结推广可行实用的HSE管理工具, 落实领导承诺, 体现有感领导, 强化直线责任, 推行属地管理, 共享安全经验, 安全环保工作呈现良好格局。
基层单位的生产班组, 是中石油集团公司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是中石油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系落实的基本点, 班组建设的好坏影响基层单位的管理效果, 同时影响HSE体系的健康发展。因此, 班组HSE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自2001年基层组织开始实施HSE“两书一表”运行模式后, 基层单位的HSE建设不断完善, 班组在HSE管理体系中作为执行者, 负责落实各项管理原则的实施, 而基层班组人员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被动管理模式, 对HSE管理内容知道而不理解, 背诵而不领会, 执行而不参与, 虽然确保了HSE体系的落实, 却对管理体系的发展没有多少积极作用。
科学理性的HSE管理体系与感性化的个人思维碰撞, 强制约束的管理制度是执行的保障, 人性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前提, 而灵活机动的个性化管理方法, 是HSE管理体系向上完善的补充。
在基层HSE体系建设中, 重点是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认同感, 只有员工认识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认同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HSE管理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而增加员工对HSE管理体系的认同, 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的宣扬上。
如何提升员工的责任心, 是每个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只有员工充满责任心, 企业的制度才能真正有效的得到执行, 企业才能安全平稳发展壮大。在工况复杂的石油行业, 责任心更是员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往增加员工责任心的方式往往是靠严肃的制度管理, 公平的业绩考核等方法, 随着“以人为本”等新观念的兴起, HSE管理体系的逐步健全, 领导承诺落实, 直线责任的不断强化, 属地管理的全面推行, 中石油集团公司的员工队伍建设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 员工责任心培养也出现很多方式方法。
在班组HSE建设中, 对HSE管理手册的学习, 是第一要务只有员工真正读懂HSE管理手册, 才能认同HSE管理体系, 才能在操作规程的制定上积极参与, 才能将各项HSE管理规定落在心中, 确保操作规程不是一纸空文, 而要促使员工学习HSE体系的相关知识, 员工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
被人需求, 能够提升个人的价值感, 提升个人责任心, 冀东油田集输公司推行的HSE培训, 将于生产息息相关的设备基本操作, 安全应急预案, 流程切换操作, 等等员工需要掌握的技术问题, 交由班组总结整理, 由员工进行课件制作, 直属领导进行课件审核, 制作完善的课件, 由员工进行讲解, 看似简单的活动, 背后却隐藏着提升员工被需求感, 提高员工责任心, 促进员工主动学习, 促使员工积极探索的重要含义。提升个人的责任心, 才能促使员工去了解、掌握岗位相关的HSE知识, 才能使员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将员工从被动的执行者, 提升为积极的参与者, 使基层HSE建设充满活力。
同样是以提升员工责任心, 增强队伍凝聚力为目的, 公司推行的“三卡一单”管理制度, 彻底将每一名员工都定义为安全员, 每个人都是被监督者, 同时也是监督者。想要检查他人日常操作行为, 是否符合《HSE作业指导书》的规范要求, 首先要求员工自身能够深刻理解《HSE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这在无形中又促进了员工对HSE管理体系知识的学习和认知。而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自我定位, 更是凸显了员工责任心的强化, 使员工自觉提高自己, 监督他人, 为整个基层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HSE管理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制度, 是与生产和企业文化深深结合到一起的优秀制度, 是石油企业智慧与经验的凝练, HSE与企业的日常生产, 员工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科技的进步, 人们思路的扩展, 更是为HSE管理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班组”作为中石油集团公司最基本组成单位, 也在积极践行集团公司的管理方针, 同时在努力提高自身管理规范的建设, 提高HSE管理的活跃程。HSE管理从宣传, 到制度制定, 以及最后的执行, 都与基层员工的参与区分不开关系, 每一篇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都是员工及领导的心血凝聚, HSE制度的执行, 更是员工思想状态的体现。再完美的制度, 均需要人去执行, 去考核, 在“以人为本”观念盛行的当代, HSE管理体系, 更需要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 促使人们充分参与, 只有参与了, 才能去了解, 才能去关心;只有了解了, 才能真正将制度执行到位。HSE体系建设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自1997年开始, 中国石油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建设, 2001年基层组织开始实施HSE“两书一表”运行模式后。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 HSE管理幅度随之扩大。班组, 作为集团公司的最基本组成单位, 在HSE管理体系建设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班组,HSE体系,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邬燕云.我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J].劳动保护, 2007 (3) .
[2]廖海江, 孙庆云, 王银生, 刘铁民.化工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绩效对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2) .
[3]张亚丽, 牟善军, 王秀香.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4) .
基层农机管理 篇8
1 进一步提高农机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机械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现代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织部分,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抗御自然灾害, 保农时, 夺丰收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广大农村已经显示出这个优越性。一些农机基础扎实、经济条件发达的街道机耕作业量完成比重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大量劳动力已转移到其它产业, 他们充分发挥现有农机的作用开展运输、收割、农副产品加工, 还有的举办服务项目, 如农机修理、零配件供应等。为农村搞活流通, 发展商品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机已在农业生产中, 成为离不开, 少不了的东西, 在农村“无机不富”已传为佳话。
2 加强农机管理工作改革的步伐
改革是时代的需要。加快农机改革的步伐, 遵循“多种形势并存, 积极扶持、合作发展”的经营改革方针。农机服务项目从为社会服务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出发, 充分利用现有的机具设备, 结合农机装备项目, 国家购机补贴政策, 大量提高农机拥有量, 组织广大机手大力开展机耕、机收、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农机领域的服务。农机服务组织要坚持“立足农村、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方针, 实行“谁举办、谁经营、谁得益”, 兴办各种农机服务网点, 做到优质服务, 合理收费。创办农机合作社, 通过民间经济合作组织, 带动广大农民致富。抓好机耕、机收、机插等几项工程, 极大的调动农民购机, 用机的热情。
3 切实加强基层站的建设
3.1 街道站建设现状
我区共有10个街道, 人口约115万, 农机总动力达到43.8万k W。各街道都设有街道农机站1个, 在编人员31人, 平均每个街道有2个专职管理人员。
我区街道农机站人、财、物隶属街道管理, 区有专业主管的农业局, 街道有专职管理的农机站, 村 (社区) 有专业组织, 形成了以区为中心、街道为纽带、村 (社区) 为基础的服务管理网络, 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联动和合力机制, 切实杜绝了有编有人不专职的问题, 增强了服务功能。
为进一步抓好工作制定与落实, 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区农业局与每个街道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从基础工作、农机安全、科教推广等方面采用百分制考核, 明确任务, 强化责任;定期进行检查、推动、考评, 建立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列入年终绩效考核奖惩兑现, 形成激励机制, 调动了街道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3.2.1 经费严重不足。
街道农机站承担着组织管理、农机推广、安全生产、信息统计、农机抗灾救灾、扶持农机专业组织、跨区作业等都不能收费的大量公益性农机事业, 每年仅依靠财政给予一定的人头经费投入, 那只是杯水车薪。目前, 街道农机站缺乏必要的农机推广设施和安全检验设备, 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推出, 我区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年达到多台, 需要逐台上门核查, 工作量大。省市区财政要下拨购置补贴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很少, 占实际使用的10%左右, 差额太大。经费困难严重制约街道农机站职能的发挥。
3.2.2 街道农机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农机化发展后劲不足。
多年来, 由于资金、人员编制问题, 没有新增专业技术人员, 队伍出现断层、老化现象。
3.2.3 体制不顺, 包袱偏重。
因历史原因, 我区街道农机站不在编人员偏多, 实际从事管理岗位的人员只有50%, 其它不在编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费均由站里负担, 造成“用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
4 加强街道农机站建设的建议
4.1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
人是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 所以加强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各街道要加快农机人才的培养, 选用开拓型、实干型、技术型人才, 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街道农机站工作, 形成强有力的骨干队伍, 充实基层农机站, 逐步提高基层农机人员的年龄结构档次和专业知识层次。同时, 对现有机站人员分层次进行轮训, 组织他们到先进农机站参观学习, 激发广大基层农机人员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
4.2 全面加快组织和机制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基层农机站要发挥自身优势, 主动参与竞争, 壮大自身实力。从实际出发, 积极推进创新, 对目前集体所有的农机具做好转制改革工作, 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实体。当前要不等不靠, 大胆创新, 深化站办实体改革, 因地制宜, 积累壮大自身规模, 围绕管理抓服务, 抓好农机监理、农机作业管理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服务工作。要积极引导、鼓励、扶植有能力、有实力、有魄力的机站集体和个人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创办体制不一、功能各异的农机服务实体。通过技术和组织创新, 在发展中找出路、求出存。
4.3 积极争取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加大贯彻农机化法律法规力度,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把农机化发展纳入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大对农机服务体系的投入, 确保农机专项资金用于农机化事业, 推广适用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 促进农机的技术更新和组织创新步伐。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农机经营服务示范, 选择有条件的街道服务组织, 组建街道服务中心, 不分集体和个体, 谁有能力谁上, 负责全乡的农机化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械维修和柴油供应, 享受有关政策支持及资金扶持, 确保实现农机经营的效益最大化。
4.4 大力拓展扩大农机服务领域
基层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9
关键词:农机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 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2015 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11 亿k W, 面对如此巨大的农业机械总量, 农机管理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也在急剧增加, 尤其是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担子更加沉重。随着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也在不断暴露和显现。现有的管理模式与高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力量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问题, 这不仅导致基层工作推进难度大, 也从不同程度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常态、新问题, 如何完善农机管理制度是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基层农机管理机构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宣传和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政策法规, 并承担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农机维修、作业经营和人员培训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和安全生产, 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种类复杂且见效较慢, 多数基层工作环境较差, 很难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员, 而另一面农机化和大农业却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 两方的不协调与不匹配现象越演越烈, 所以现阶段基层农机管理工作正处于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1 存在的问题
1. 1 体系不健全, 工作推进力度较弱
原属县级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在撤、扩、并后完全由县级下放至乡镇级管理, 多数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 或被抽调至其他部门, 造成农机管理基层工作人员不足, 导致基本体系无法保证, 工作职能难以履行。
1. 2 农机服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基层农机技术人员普遍存在老龄化问题。绝大部分基层农机技术人员还是20 世纪70 年代前后进站工作的, 这些老技术员苦于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知识更新速度明显滞后, 对现有新型设备、新技术了解较少, 随着大型、高技术含量的新型设备不断引入, 许多从事农机服务的老技术员已力不从心, 很难适应现代化农机事业的发展要求。
1. 3 缺乏政策扶持与资金保证, 农民积极性不高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一定量的资金作为保证, 如采购样机、现场试验和试点示范推广等, 如政府无法保证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机化推广应用中必要的资金, 必然给实际工作的推动带来困难, 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制约了该地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2 改善对策
2. 1 加大宣传力度, 摆正思路, 提高认识
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是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兴农、强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有力支撑, 对区域性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基础民生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一定要加大力宣传农机化在现代化大农业中的作用, 把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2. 2 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在农业机械化工作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业务能力、服务能力。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才能够科学的实现农机管理, 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益; 才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杜绝违规操作; 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 必须有侧重的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 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
2. 3 加强自身建设, 做好综合管理
( 1) 要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首先是实行工作分配制, 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指标量化, 分配到具体工作人员, 从而实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其次是实行考核制, 依据各人具体分工实行干部年终述职考核制, 从而实现约束和监督。最后是实行奖惩制, 实行 “三奖励”“三结合”, 即以奖励为主, 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以表扬为主,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以精神奖励为主, 精神与物质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推动农机管理工作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 2) 要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设立基层监督服务平台, 通过开放性的交流平台来促进管理者与农户的沟通与交流, 从而使农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社会化。
3 结语
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对策研究 篇10
1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稳定、健全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是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及维修等社会化服务, 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 利用农作物成熟期的时间差, 组织农机跨区作业, 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和安全生产, 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2 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 技术力量薄弱
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扩、并后完全下放到管理区管理, 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管理区农机服务组织也不键全, 有的管理区有名无实, 而作业站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大部分已不存在。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非常薄弱, 技术基础好的人员外流, 且有些农机网点技术设备简陋, 不能适应农机的发展需要。
2.2 农机服务人员老化, 素质偏低
绝大部分管理区农机人员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站工作的, 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素质不一, 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知识不能更新,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对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 管理区级农机服务队伍中, 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 不符合农机化发展要求。如服务质量、服务态undefined
度, 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3 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
一是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 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入减少, 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机管理服务机构, 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 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二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不完善, 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 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3 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3.1 大力宣传, 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 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大力宣传大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作用, 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 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 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益;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 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 增加专业知识, 增强服务观念,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 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3 加强农机站自身建设, 做好综合管理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农机管理工作 篇11
【关键词】基层农机;管理;建设
0.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农业应用科技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广,国家对于农业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对于农业机械的购买程度也大大提高。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作为基层农机管理的相关部门,对于农机管理的力度也要随着农机发展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1.基层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业务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水平
基层农机的管理范围主要是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主的乡村农机服务机构。具有其自主系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农机发展的对策产生的对策也是不同的[1]。基层农机的管理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基层农机管理工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一下几点:对于农机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指导农民降低成本来进行农作业的实施,且要利用相关作物的成熟期间组织相关的农机进行跨区作业;对于相关的农机作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合理的指导,对于农机的作业过程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政策,要进行及时宣传和相应的指导。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农业法规进行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对于违规操作和互不相干或者不按照规定办事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肃的处理[2]。在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对基层农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实施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农机手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规范。
对于参与管理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培训和审核才能上岗,以便更好的为农民群众服务。在选择管理人员时,要根据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工作分配,使其能够尽情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的为农民群众做贡献。管理人员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清楚,对于相关的农机专业技术要精通,对于自身的职业道德要严格遵守。
2.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农机驾驶员的培训
对于有些乡镇农机员出现的素质低、老龄化、农机业务不熟悉的情况,要进行及时的辅导,进行系统的培训[3]。对于农机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时,要理论联系实践,能够使农机人员更透彻的理解农业机械的原理和工作状态。国家出台的相关优惠证策和农业机械的购买也要进行相关的讲解,使农机人员正确的认识农业机械,正确的购买农业机械。对于农业机械配套技术和当地农业产业的结构进行指导,以便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收入。在对农机人员进行培训时,农业机械的故障处理也要进行相关的讲解,以保证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机人员的安全。
对于农机安全的问题来说,加强农机人员对农业机械的认知程度和规范操作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对于农机驾驶员的培训,安排农机驾驶员进行取得相关资格证,对于无证的农机驾驶员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取得相关的资格证后再投入工作。
3.贯彻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随着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出台的措施也为农民群众带来了更大的利益。这些年,我国对于农机的补贴资金已经达到了八十四万七千多元,给农民群众增加了农业机械器具三百二十六台。对于国家进行惠农政策的补贴,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购买农业机械的购买率,增加了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4]。
为了能够让农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必须使农机购买的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应该进行透明的、公平公开的让农民群众看到实际的惠农政策。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指导,增强惠农政策的监管力度,在惠农政策实施完毕后,对接受优惠政策的农民群众进行回访和调查,检查工作的最终效果。
参照当地的实事条件来进行惠农政策的实施,通过相应的讲解让农民群众更深刻的理解相关惠农政策,由此激发农民群众购买农机的愿望。把补贴重点放在农业大户、专业户方面。通过对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的组织管理,开展规模化经营。快速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4.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对于培育壮大农机组织方面来说,最重要的是农机专业户的服务能力的扩展。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要对本乡镇先进存在的农机大户进行相应的组织管理,合理分配相关工作,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指导,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相关的资源浪费。另外,对于新型农机服务的组织要进行一定扩展,结合当地的农机服务模式进行整合[5]。并且进行相应的延伸,根据当地土地使用率的情况,进行农机的合理分配,以此保证现有资源不会造成浪费。建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其专业的服务模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服务,通过系统的管理,使得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成为专业性强的服务站,更好的帮助农民群众。壮大和培育相关的农机服务组织能够帮助农民群众更好发展农业产业,且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保证农机的使用率,扩大农业产业的范围,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5.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的建设应把生产的发展作为首要问题去处理。农业机械运用自身的优势,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农业机械的先进科技,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优化,增强农业生产条件的先进性,保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在一些方面能够代替了农民群众进行劳作,由此就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对于劳动成本也有一定程度的节约,这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农业机械的一个特点就是代替相应的劳动力,所以对于农业机械的普及是重要的项目[6]。另外,在对农机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时,最好把理论和事件相结合的进行指导,能够使农机人员更透彻的理解农业机械的原理和工作状态。对于机械常识和农机的全新科学技术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得农机人员的专业水平的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了飞跃发展的目标。
6.结语
要想做好基层农机的管理工作,需要长久的计划和规划才能实现。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农业法规进行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对于违规操作和互不相干或者不按照规定办事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农机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遵循自身的职责,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再为人民群众带来利益的同时,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绪英.全国农机管理暨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推广工作会议在山东省诸城市召开[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01).
[2]张卫东.我省举办全省现代农机管理干部进修班 徐志强站长对农机管理工作者提出新要求[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0(05).
[3]吴振祥,晓红,海良.激发活力——福建省龙海市质监局加强乡镇协管员队伍建设侧记[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01).
[4]赵龙生,王开喜,许中秀.心系农机谋发展 情系农民求服务 句容市后白镇水利农机站富民强机先进事迹[J].农业装备技术,2009(01).
[5]高英华,郭秀才,程荣民,周春波,孙学川.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9(04).
基层医院消毒管理分析 篇12
基层医院是疫源地, 它具备存在传染源和曾经存在过传染源的场所的特点, 因此, 医院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又具有无明确传染源存在的特征, 因此, 也应做好预防性消毒[1]。做好医院清洁、消毒和隔离必将减少医院感染。消毒是切断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基层医院的空气质量、医疗器械的消毒措施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2], 为此现将我县级一所医院的消毒工作进行监测分析, 分析不足, 以达到完善的效果。
1消毒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医院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点科室的消毒管理不规范。检验科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工作时不着工作帽、口罩、工作衣不干净。治疗室清洁区污染区不分, 有的重点科室没有洗手或消毒设施。治疗室、处置室未进行相对的洁污分区, 物品存放时消毒物品和一般物品混放。手术室术前洗手不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擅自减少洗手环节。
2消毒方法
2.1 根据作用选择
灭菌法包括热力、EO、戊二醛、过氧乙酸;高效消毒法包括紫外线、氯制剂、臭氧;中效消毒法包括碘、醇、酚类消毒剂;低效消毒法包括单链季胺盐、双胍类。
2.2 根据污染程度选择
凡是高度危险性的物品, 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凡是中度危险性的物品, 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 可选用高、中效消毒法;凡是低度危险性的物品, 一般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 仅在特殊情况下, 如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后, 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性质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2.3 病区消毒
病区的消毒包括病区的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 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使用物品的消毒, 运载患者的交通工具及用具的消毒, 手术器械的消毒, 口腔科消毒, 医护人员的手消毒, 污水的处理, 患者尸体的处理, 终末消毒等。
3消毒管理具体方法
3.1 基层医院室内空气消毒
医院空气消毒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定期消毒的有ICU病房、隔离病房、放射科机房、病区值班室、更衣室、配餐食、患者电梯间、门诊候诊室、病区走廊及其他非典型肺炎患者所涉及的区域。空气净化机采用科学的三级净化消毒的原理 (预过滤, 高效过滤, 活性碳吸附) , 可以净化空气使室内空气达到洁净清晰。可以在有人的状态下持续进行消毒, 空气中的菌落数随消毒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空气消毒器械, 特别适用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导管室、新生儿监护室、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消毒, 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能起到重要作用[3]。可选择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熏蒸或喷雾消毒。另外,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注意病房的通风, 特别是自然风的通风对流, 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
3.2 医护人员手消毒
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后应立即进行卫生手消毒, 以防止因医护人员的手造成交叉感染。外科手消毒采用刷洗手臂法, 在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的基础上, 取无菌小刷蘸取洗手液涂擦手、臂, 两手交替刷, 刷约2min, 丢弃小刷, 以无菌水冲洗干净后, 另取无菌刷蘸取洗手液刷手、臂2min, 无菌水冲净后待干, 或取无菌擦手巾擦干。将胍类 (氯己定等) —醇类 (异丙醇或乙醇等) 消毒液3~5ml涂擦于手和前臂, 约1min即干, 然后戴上灭菌手套。
4对策
经过对我基层医院的监测探索, 基层医院的消毒管理必须从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做起, 包括对患者的极端负责精神和提高医院消毒的技术水平[4]。尤其是重点科室的消毒, 加强院内空气消毒, 保证医院消毒灭菌质量, 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S].
[2]王文清.消毒管理办法[J].中国消毒学杂志, 1992, 9 (2) :112.
[3]段兰芳.护理人员手清洁消毒及效果监测[J].1998, 8 (4)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