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机管理工作

2024-05-23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精选12篇)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 篇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农村、农业和农民 (“三农”) 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着战略地位, 农业现代化建设将继续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机械化, 因此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是促进我国农业普及农业机械化的具体实践, 也是确保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必要方法。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是我国农机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特别是对于基层一线的农业机械推广人员, 其农机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传统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足

近些年来, 随着农机技术成果的革新, 以及农机推广业务的进一步扩大, 一些农机推广原有工作方式的不足慢慢显现出来,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面临了一些困境。

1.1 基层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认识不足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 也是事关国家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由于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或是当地政府对基层农机管理部门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 导致对基层农机推广站点的管理宽松, 农机推广工作效率不高。基层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 农机推广部门往往没有足够的人手, 特别是缺少专职人员, 办公场所和设备不能到位, 难以将工作真正落实。基层农机推广站由于没有收入来源, 经费不足, 当地政府仅支付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 办公经费、补贴等无法兑现, 严重影响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农机推广效果。

1.2 忽略农民参与农机推广的作用

农机最后是要交到农民手里加以使用才能实现农机的使用目的, 只有当农民接受机械化带来的高效率时, 农机才能被农民所接受, 并进一步得以推广。因此, 农民不仅仅是农机的最终操作者, 也是农机推广的关键因素。目前, 一些基层农机推广的工作人员往往只理解到农民作为农机操作者的角色, 而忽略了农民也可以在农机推广中扮演推广人员的角色。特别是在推广新技术农机时, 推广人员只是将农民当作单纯的农机接受者, 却没有做足够的宣传或解释来打消农民对新农机的疑虑, 不能将农民吸纳到农机推广队伍中去。

2 创新农机推广工作

2.1 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

依托农机推广相关的省级甚至国家级项目, 能够为农机推广工作带来很大的工作支持。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应当获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整合已有资源向上省级农机局努力争取农机科技推广项目, 加强农机试验、调试和相关技术培训。可以与当地财政部门等, 向省财政争取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补助等, 既有助于推进农机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也有利于进一步获得农机推广资金支持。但对于项目的实施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规范执行农机购买补助项目。也可以尝试展开县乡合作, 争取到新技术农机培训项目补助, 举办农机培训班, 普及新农机技术。

2.2 与农机大户合作推广

农机大户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大, 往往拥有数量较多的机械及配套机具, 能够跨区工作。一些有条件的农机大户还能开展农机销售和维修等多项工作, 扮演了当地农机服务站点的角色。县一级的农机推广站可以选择一些相对集中的乡村, 通过遴选有足够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的农机大户参加到农机推广工作中。由县一级农机推广站负责引进新机具、新技术, 再以优惠条件提供给有足够资历的农机大户进行示范推广, 并把他们作为技术传授点、“三包”维修点和配件供应点, 为他们提供可靠的后勤保证。

2.3 建立示范站点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农机推广示范站点的建设工作, 健全示范站点的组织机构, 保障对示范站点运作。农机推广示范站点应当成为新技术农机及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 甚至是科技创新基地。示范站点应该具备完整的功能, 包括农机使用培训、示范推广、咨询服务等, 使其成为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服务点。农机推广示范基地也为农机生产企业、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提供一个三方交流的平台, 这对于促进基层农机具推广工作有积极的意思, 有利于将农机的使用辐射到各乡镇, 提升当地的农机化水平, 提高农业生活的整体装备水平。

2.4 改进农机售后服务

制约农机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机的售后服务不完善, 由于农机的使用规模小, 且维修利润低, 与维修汽车等交通工具不能相比, 因此许多农机维修专业人员通常选择转行, 造成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维修网点少, 这使得农忙时的农机使用大受影响, 特别是地处偏远的乡镇农民, 一旦农机发生故障甚至要跑几十公里才能找到农机维修点。

为改进农机的售后服务, 政府在应当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上给予方便, 建立当地农机主管部门、生产厂家、销售商为一体的售后服务体系。工商管理、税务等部门可对农机维修网店经营方面给予支持, 促进扩充服务网点, 满足农机用户的基本需求。

摘要: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规模。如何创新推广农机是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本文在总结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足后, 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机推广,基层,农机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德成.试论农机推广对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J].农机推广与安全, 1994 (03) .

[2]刘月初, 张超群.农机推广拓宽富民之路[J].农机推广与安全, 1997 (05) .

[3]胡仕昌.建设平安农机服务农村经济[J].贵州农机化, 2009 (03) .

[4]初跃峰.谈基层农机推广[J].农机推广与安全, 1999 (02) .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 篇2

浅谈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于振和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2期

【摘要】农机推广工作是农业机械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农业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措施;发展

我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一般来讲,农机推广工作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是转型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由于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所以农业机械化成为了当时建设的重点和热点。第二是萧条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由于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和完善,农机化事业处于停滞状态;第三是复苏期,从本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的农机化发展中,不仅有农机化事业的需求,也有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发展迅速。农机化事业发展至今,已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基层更好的进行农机推广工作,是关系到农机化事业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做好了农机推广工作,才能使得农机化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本文就农机推广的工作措施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做探讨。

一、农机推广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1、农机化推广有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新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直至应用,都是对农业生产一次技术革新和推动,带给农业方面的科技进步会使得农业发展更加科学、高效化。农业朝着机械化、现代化方向的迈进,直接导致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以项目、推广、服务为重点,更新观念,把农机推广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加以重视,充分的发挥农机推广的先导作用。与此同时,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现行与深入进一步促进了农机培训、管理、安全监理等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机化发展的势头和进度;

2、农机化推广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农机化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技术,代表的是生产力中的先进工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机化的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投入,在推广应用后产生的效益显而易见,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是农业进步的重要载体与手段,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3、农机化推广有利于农机化科技的普及。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本质上就是将农机化技术送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作为科技兴农的一个重要措施给为经济发展助力。农机推广部门在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时,应该按照科学的推广秩序,并结合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完善科学的工作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各种形式开展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农机技术的覆盖范围,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

二、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在基层农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重加强农机推广体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农机化推广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机推广工作意义重大,在实际工作中,要:一是要广泛兴办多种形式的经营性农机服务实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承包与推广,服务于农业专业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将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二是要加大推行农机推广的产业化,加强推广单位与科研单位、学校、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加强与龙头企业的沟通,主动参与、积极服务,探索一条新时期农机推广的新路子,为农机推广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拓展空间;三是要优化农机推广的队伍,通过培训、教育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推广人才队伍,鼓励县级推广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的一线,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2、结合农业生产情况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现实情况,在推广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要围绕农业产业化推广适用的新技术,不能孤立的局限于田间作业这个小圈子,而是要扩展到整个与直线连的大体系中,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二是要根据市场情况开展新技术的推广,推广那些被市场接受、能够适应新型市场的农机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本着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增收的目的进行,促进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发展与前景

1、农机推广工作的信息化。传统农机推广工作在现当代是不适应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机推广将会上升为结合地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交运水平等在内的地理环境下利用高新技术的一种最终获取最大效益的活动,技术综合化、集成化程度高,信息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具备很好的科学素养的人才能进行的一项工作。

2、农机推广工作的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技术推动是农机化推广工作的一个显著动力,在掌握了新的技术之后,根据估算进行投入,将技术分成不同的类别组合开展;另一种便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组建课题进行项目的推广和应用,分析市场需求,针对市场定位。无论是哪一种推动动力,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技术从一般生产力转向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产、学、研”结合将是农机推广的模式。科技的发展进步,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机推广也正在向着以中心机构为推广主体的组织推进、“产、学、研”结合模式。多学科交汇,使得技术更加综合化,更加能够适应发展中的农牧业经济模式,并且通过这样的一种组织机构全方位服务夯实农机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引发农机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层级的农机推广工作,不仅需要加强体制体系的构建,也要加强与实际情况的结合,还要注重其信息化、需求化的要求,“产、学、研”结合,更好的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服务社会建设与广大农民群众。

参考文献

基层农机管理之我见 篇3

[关键词] 农机管理;基层;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农机补贴的年年加大。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成了农机管理部门的历史使命。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经验探讨我国基层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为在乡镇依法管理农业机械的农机部门,今后的工作量也会增加,担子也会加重,责任也会更大。然而,我们现在所运行的管理模式却远远落于机械化发展的步伐,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将最终成为阻碍农机发展的拌脚石。所以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改革我们现有的落后的管理模式,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应如何应对高速发展,不断更新的农业机械进行以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呢?

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稳定、健全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和安全生产,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二、我国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以前县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扩、并后完全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成立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他业务部门去,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技术基础好的人已外流,人老体弱者从事农机服务已力不从心,而且对新技术、新农机也了解不多,有的农机网点不但技术设备简随,甚至有的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

2.服务范围较窄,服务体系中缺少“龙头”企业

多数县(市)级农机服务体系中,还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也有一定的活力,但少部分县(市)级农机服务站农机服务内容单一、范围不广。乡镇级农机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更狭窄。原先受国家资助、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服务公司(站),目前已人无影、站无迹了.而尚在的乡镇级农机服务机构缺少“龙头”企业,部分乡镇农机服务站服务品种单一,缺少活力。

3.农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

乡镇农机人员普遥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索质不一,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知识不能更新,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乡镇农机服务队伍中,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不符合农机化发展要求。如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人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也不够。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这样只能加重农机户的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三、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1.大力宣传,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大力宣传大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作用,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1)健全体制。乡(镇)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他工作。

(2)职权法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享有执法主体资格,县农机局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

3.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益;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4.加强农机站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首先是制定各项制度。一是工作分配制度: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使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职责。二是考核制度:根据各自分工不同,实行干部年终考核百分制。三是奖惩制度:实行“三奖励”、“三结合”即以奖励为主,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与物质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整个农机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二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设立服务监督台,热情解答机手咨询,接受群众来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服务”,使农机管理规范化、社会化。

四、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管理是指国家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农业机械及其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组织或公民实施管理的活动。农机安全监理是农业机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确保安全”和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毕占伟.基层农机管理中的不良现象及该采取的措施[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4,(4)

[2]崔学东.加强村农机管理员队伍建设[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4)

[3]王永鸣,鲍树人.搞好农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机与农艺,2004(6)

如何搞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篇4

1 搞好宣传, 培养农民的推广学习意识

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技术工作的主体部门, 而另一个主体是农民养机户, 往往都被忽略了, 应该说他们是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 农机技术推广三要素中, “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在部分农村经济不发达, 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 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科技意识淡薄, 思想比较保守, 接受新生事物慢, 机械化种植观念陈旧, 担不起经济风险, 这就要求搞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培训等多种宣传方式, 加强对农机新技术的宣传。让农民认识农机新技术, 了解农机新技术, 掌握农机新技术, 使农机新技术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 再对农民因势利导, 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 改变他们固有的经济思想, 提高他们参与农机技术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农闲季节, 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机新技术培训班, 农忙季节, 农机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 实地开展技术培训, 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机技术的巨大作用。

2 搞好农机技术信息服务, 提高新技术传播速度

现在是信息时代, 农机技术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 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呢?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及时为农机合作社、协会等团体及养机大户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 服务好农民; (2) 引导农机技术推广全面发展, 组织人员编写农机技术手册, 提供给农民养机户, 并设立本地农机技术服务联系电话; (3) 定期发布农机新产品、新技术信息, 通过多渠道丰富信息来源,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通过信息服务拓宽推广视野,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运用农机新技术。

3 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区

建立基层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组织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系统, 为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作为重要补充的民间服务性科技组织, 必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 加快发展基层推广机构和各种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组织以及各地的种植大户, 依据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民技术服务组织, 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机推广体系, 从而保证能将农机新技术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 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但要健全基层农机技术体系, 除政府要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外, 还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抓好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体系, 落实农机技术推广责任, 提高推广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来源渠道、服务能力、技术宣传等, 营造一个热衷于农机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本着志愿合作、平等的原则, 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 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2) 建立健全基层农机推广技术网点, 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机种植大户应运而生, 他们既是农机推广的主力军, 也是农机技术推广最具有活力的突破口, 他们承包大面积的土地耕种, 利用先进农机技术得到好的收益, 在农村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因此在全镇范围内有目的地选择8~15个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机技术推广员, 利用他们的资金优势, 用项目推广资金进行适当补助和指导, 实施农机技术推广网络建设, 以点带面, 进行示范, 使推广项目很快传到群众手中, 用于大面积生产。

创建农机高新科技示范区, 就是给农民养机户一个样板, 通过示范园区中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自己干, 让农民养机户亲眼目睹示范种植效果, 吸引农民养机户跟着学、跟着做, 使高新农机技术尽可能多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4 加强农机推广人员培训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 需要大批一人多岗, 一岗多能的复合型、适用型、创造型人才, 农机新技术能否顺利的普及与推广与是否拥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密切相关, 农机现代化的技术必须是由掌握农机现代化知识的人来推广, 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必须将农机技术推广建设放在首位。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业务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总之, 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在实际推广时能讲解、能指导、会操作, 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林水.浅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机推广与安全, 2004 (10) .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 篇5

临邑农机局 孟宪雷

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保有量连年增加,做为唯一依法管理农业机械的农机部门工作量不断增加。而农机管理资源匮乏和所运行的管理模式落后于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构成的管理服务体系。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与基层群众接触紧密的先天优势,是农机管理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利用各地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和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等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二、当前基层农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原县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并后完全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它业务部门去,或与其他业务并行办理,农机管理职能难以履行。而村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有名无实,大部分已不存在。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薄弱,人员外流严重,人老体弱者从事农机服务已力不从心,而且对新技术、新农机也了解不多。

2、管理服务人员有减无增、素质不高

乡镇农机人员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绝大部分乡镇农机人员是从70年代中期进站工作的,新添加的人员很少。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索质不一,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知识不能更新,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乡镇、村级农机服务队伍中,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缺乏政府扶持和政策保障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人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

三、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1、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紧紧围绕农机化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创新农机化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在广泛宣传基础上,深入报道,专题报道。及时宣传各地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经验做法,结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全部宣传力量和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手机信息、发送宣传单的形式,让广大农民充分知晓国家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重点宣传各地扶持、引导、规范和服务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服务方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2、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基层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与否,关键是能否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财力、物力方面,加大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办公场所的建设和完善,添置必要的农机服务办公设施;二是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抽调专业的人才管理农机业务,并积极参与县农机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活动,熟练掌握全县农机化的发展态势和方向。

3、完善农机管理体制。

(1)健全体制。乡(镇)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2)职权法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享有执法主体资格,县农机局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4、提高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益;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5、制定有效制度,做好综合管理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篇6

【关键词】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推广工作

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最基础的工作,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需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这既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促进我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农机部门所面临的新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农业机械为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科技为先,大力抓好农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满足结构调整对农机化的新需求。

1.我乡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资金的扶持,才能保证其强大的发展后劲。近几年由于资金匮乏致使我乡农机推广工作发展滞后,农机推广队伍不健全,知识老化。再加上部分群众思想相对落后,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对千百年来马拉犁种的劳动习惯依依不舍。即使农机部门搞一些试验示范,也是流于形试,难见效益。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本法规定国家将逐步提高对农机化资金投入,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农机推广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

2.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面对新形势下农机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就我乡今后农机推广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一些粗浅见解。

(1)强化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建设,投入资金,加强装备,建立起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这对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充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人员,通过建立健全农机管理制度,落实农机推广责任,提高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服务,加强农机新技术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人人热衷于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本着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则,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它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机大户应运而生,他们是农机化服务的主力军,也是农机服务体制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一个突破口,如农机种田大户,他们承包抛荒地,购买先进适用机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既富裕了自己,也解决了耕地抛荒现象。因此在全乡范围内有条件地选择农机大户,担任村级农机推广员,利用他们的资金,场地和技术优势,实施农机推广和经营服务相结合,使农机推广工作上下连成线,网点带动片,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使推广项目不断增多,推广领域日益扩大。

(4)结合我乡实际搞好农机科技示范工作,通过示范,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5)紧紧围绕我乡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优势农产品这一主题,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集中连片,使这些新技术发挥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3.强化思想政治和職业道德教育

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高广大农机推广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听从指挥、尽职尽责、乐于奉献。

4.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在每个项目的推广过程中,首先要对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使其首先了解新技术的增产原理、使用规程等,实际操作时达到能安装、会调试、会维修、会排除故障,从而赢得机手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5.抓好生产技术服务工作

适时深入各村,帮助农民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好各类农业机械,把检修服务工作做到村、户、做到田间地头,保证农机具以良好技术状态投入到春耕、春播生产中去,积极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急需的农机技术服务,保证我乡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把农机化各项新技术、新机具广泛宣传、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保证了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层农机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篇7

一、当前农业机械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法制建设滞后。

依法行政, 必须有法可依。从现行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法律、法规可以看出, 农业机械化管理法制建设滞后表现为“三个缺乏”:

(1) 缺乏权威性。现行的农业机械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是规章与地方性法规,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部农业机械管理的法律或行政法规, 这里指狭义上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农业部发布了几个农业机械管理方面的规章, 我省也制定了一些农业机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农业机械管理无法可依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 《行政诉讼法》规定,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 地方性法规可以作为法院的审判依据之一, 规章在法院审判时只作为“参照”。显然, 农业机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其法律效力等级偏低。

(2) 缺乏系统性。农业机械管理法律的适用范围, 涉及农业机械管理、安全监理、教育培训、科研推广、鉴定、维修、销售、作业等方面。拖拉机以外的农业机械怎么管理, 尚无全国统一的法律依据。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安全技术检验、农机安全监理规费标准和分配制度、作业质量标准、报废标准及相关制度、保险等方面, 不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 不论是在与其配套的政策还是行业标准上, 没有建立起农业机械管理自身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3) 缺乏实用性。职责法定权责统一。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的职权与责任不对称。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都在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倒查制,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明确了农业 (农业机械) 主管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管理职权, 主要是拖拉机登记、核发号牌和行驶证;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核发拖拉机驾驶证及审验: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的资格管理。由此可见,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在履行“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管理职权时, 执法人员不能上道路监督检查、不能处理拖拉机事故、不能对拖拉机驾驶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农业机械管理法规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不能处罚就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违反农业机械管理法规的行为没有约束力, 没有约束力就无法消除安全隐患, 那发生了农机安全事故时谁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负责?怎么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负责?实际工作中, 我县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机构处于“不作为”与“乱作为”两难的境地。

2. 技术装备落后。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缺乏资金, 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现有的技术装备根本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具体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 办公设备不适应。办公设备落后, 管理方式陈旧, 信息利用、交换困难。全县15个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没有配备电脑, 更不用说和县农机局上下联网, 在组织拖拉机驾驶员或车主参加安全联组学习时没有合适的拖拉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影视片、图片、书籍。

(2) 安全检查设备不适应。全县15个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至今没有最起码的照像机, 在行政执法活动中, 对拖拉机载人、功率下降、当事人陈述等方面无法收集证据, 一旦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提起行政诉讼, 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往往因为举证不力而败诉。农机安全管理人员依靠原始的“眼看、耳听、手摸”的方式怎么能够从事现代化的管理。

(3) 执法人员着装不适应。全国没有统一的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着装, 因没有着装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有的不服从农机监理人员管理, 影响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工作质量。

3. 缺乏财政支撑。

我县的15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基本没有办公经费, 有的乡 (镇) 完全是靠罚没返还款开展工作, 靠罚没返还款开展执法活动, 更不用说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基本建设、装备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农机安全村建设等方面得到财政支撑。

4. 安全形势严峻。

当前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是“黑车非驾”拖拉机载人, 无证驾驶等隐患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三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认为农业机械就是生产工具, 拖拉机就是一头牛, 不用这证那证 (驾驶证、行驶证) , 不用培训, 这种观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二是乡 (镇) 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乡 (镇) 农业机械管理站的人员被抽调驻村, 或者发展产业等其它中心工作, 从而无人从事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三是宣传不到位。宣传内容不全面, 宣传形式不多, 接受宣传的对象不广。

二、对解决当前我县乡 (镇)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的建议

1. 加大立法进程。

农业部和我省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大农业机械管理法律、法规的立法力度, 制定农业机械管理立法规划, 明确重点和难点, 为农业机械管理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2. 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1) 健全体制。乡 (镇) 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 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 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2) 职权法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享有执法主体资格, 县农机局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 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 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3. 尽快制定完善有关管理规范。

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对策研究 篇8

1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稳定、健全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是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及维修等社会化服务, 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 利用农作物成熟期的时间差, 组织农机跨区作业, 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和安全生产, 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2 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 技术力量薄弱

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扩、并后完全下放到管理区管理, 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管理区农机服务组织也不键全, 有的管理区有名无实, 而作业站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大部分已不存在。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非常薄弱, 技术基础好的人员外流, 且有些农机网点技术设备简陋, 不能适应农机的发展需要。

2.2 农机服务人员老化, 素质偏低

绝大部分管理区农机人员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站工作的, 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素质不一, 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知识不能更新,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对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 管理区级农机服务队伍中, 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 不符合农机化发展要求。如服务质量、服务态undefined

度, 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3 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

一是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 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入减少, 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机管理服务机构, 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 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二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不完善, 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 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3 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3.1 大力宣传, 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 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大力宣传大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作用, 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 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 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益;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 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 增加专业知识, 增强服务观念,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 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3 加强农机站自身建设, 做好综合管理

浅谈基层农机推广机制工作 篇9

1 我国农机推广机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技术推广组织陈旧

现行的农机推广体系, 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 这种体系在过去健全的农村基层组织以及农民的收入还不高, 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大田作物的情况下, 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有权决定土地资源的使用方向时, 他们所追求的是经济收入的最大化, 如部分地区从事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小田种植, 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下降。

1.2 农机推广人员结构老化

农机推广人才匮乏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综合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观念落后等问题已成为限制基层农机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农机推广人员总数在许多基层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低于80%的标准。在从业人员中, 初中以下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占了较大一部分, 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人员总数的很少。

1.3 农机推广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现行的农机推广的观念出现两种极端现象, 一种是停留在“任务国家下, 经费国家拨”的政府运行机制上, 并有等、靠、要的思想, 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种现象是, 县、乡、村部分领导片面地把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商业行为, 忽视了农机推广的社会公益性。没有意识到农机推广不仅是引进机具进行销售, 更重要的是要对引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经济性、效率等各项性能进行全面的试验评估, 同时还担负着对农机户的技术培训、指导, 组织现场操作示范, 跟踪机具使用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厂家以利改进等一系列任务。[2]

2 面对现实问题, 对基层农机推广机制改革

农机化新技术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始终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 《农机技术推广法》、《农业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相继出台, 在进一步强调农机推广部门的重要职责和社会公益性职能作用的同时, 对农机推广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课题。[3]

农机推广队伍自身建设有待提高。要彻底解决农机推广系统知识老化、观念更新缓慢的现状, 必须把政策法规学习和业务技能提高这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一方面,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搞好政策法规学习, 活学活用, 不断提高政策法规水平;另一方面, 全面系统地学习业务理论知识,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广部门的知识优势、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 真正做到培育一流的技术队伍, 提供一流的服务质量, 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狠抓落实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 克服畏难情绪, 认真调研, 快速上马; (2) 避免盲目性, 突出生产需要和地方特色, 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 加大投入, 务求实效; (4) 抽调技术骨干, 成立领导小组, 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成效。以务实科学的态度, 本着服务示范的目的, 建成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示范园区,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服务农业生产。

强化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服务运行机制。随着农机科技的进步和服务领域的扩大和深入, 加强推广体系建设, 既是自身的需要, 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目前的现状, 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建立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技术队伍, 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认清形势, 理清思路;要创新内部管理机制, 坚决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倾向;要成立和巩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积极开展有偿技术服务, 增加经济创收, 增加推广实力。

3 基层农机推广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目前许多地方的推广部门职责不明确, 承担了许多不属于推广部门管理的工作, 农机推广部门要首先在职能上重新整合、定位创新。一是政事分开。把属于行政主管部门的农机修理、质量监督、农机市场管理等工作交给行政部门去管。二是重新定位。要明确农机推广部门是行政部门下属的农机技术项目实施、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技术推广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所以有必要利用改革的机遇, 重新定位, 明确职责, 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龙头的作用。三是解放思想。切实转变作风, 以科学务实的严谨态度搞好推广工作。[4]四是机制创新。以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为突破口, 在机制、推广、技术、信息化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创办农机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等新的农机推广运行机制。

推广创新。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突破过去推广工作的“试验、示范、推广”模式, 探讨在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推进推广工作改革与创新, 农机推广部门要重点推广节能减排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立自己的科技试验场, 新技术科技示范园, 运用新的技术和机具, 向群众和农机户展示新的技术项目与机具, 直接推广新技术实施。充分利用农机协会, 农机合作社, 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等, 重点推广以提高农户经济效益的果园、茶叶、大棚蔬菜等种植项目的新技术、新机具。配合新农村建设, 改善村容村貌的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定期召开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项目发布会, 向农机户、农户宣传农机新技术。建立农机新技术展示厅, 利用多媒体直接向农机户和农民群众演示新技术、新机具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结语

当前, 我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我国农机化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基本的任务和目的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民生活, 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 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普及农机化科学技术知识, 指导农业生产者改善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率, 有效利用资源, 满足人民生活及生产需要,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振兴, 张园.我国县级农机推广结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全国县级推广机构调研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2]尹和平.农机安全生产再敲警钟[J].湖南农机, 2006, (03)

[3]张吉营, 宋立华.浅谈农机推广应遵循的原则[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6 (4)

基层农机维修市场管理现状及建议 篇10

1 当前基层农机维修市场现状

近年来,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 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 农业机械由以前的小四轮拖拉机运输为主逐渐向大马力拖拉机农田作业、小型多功能和各种专业作业机型等过渡, 使现阶段农机发展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 农机市场逐步向高、精、专方向发展。面对当前日益增加的农机保有量、不断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不断扩展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迫切需要农机维修服务行业向更深层次发展。而现在的农机维修市场, 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局面, 首先, 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修不了, 汽车维修行业抢一部分;其次, 现在有机户普遍多少懂点简单的农机维修常识, 有时不用到维修点, 互相帮忙就能解决问题;再次, 农机大户作业量少时, 都自己检修机车, 简单的更换零件可以自己解决。以上种种因素, 制约着农机维修市场的扩大。

2 当前基层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2.1 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

大多数维修网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还是小作坊式作业, 修理作业时还是沿用几十年前的捶打棍撬的原始方式, 只能完成简单的更换配件, 不能完成复杂的系统性检修, 更不懂得执行修理标准及工艺。

2.2 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现在基层农机修理行业利润比以前有所减少, 造成了有的网点有技术的修理工人转行, 年轻的不愿干, 就算干也缺乏经验的现象, 而且, 大多数修理工没有学过专业理论和受过专业技能培训, 缺乏系统知识培训及知识更新, 面对当前农机更新速度加快和向高科技发展的趋势, 现有的靠师傅传授老经验的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农机新形势的发展。

2.3 维修设备陈旧

维修设备陈旧, 适应不了农机行业高速发展的条件下高新机具的精准要求。出于成本的考虑, 大部分农机维修网点对维修设备的添置和更新没有意识, 大部分维修网点是只能做焊接、更换配件等简单维护, 只有必备的老虎钳和常用拆卸工具的综合性维修点, 只有一部分维修点有车床、钻床等大型工具, 但也大都是购置的工厂淘汰的陈旧设备, 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精度修复。

2.4 农机具技术检测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太低

受技术条件和修理技术影响, 由于缺乏系统的检测设备检校, 维修后机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超标、修理质量不达标现象严重, 普遍存在排放超标、噪音大、作业成本高、安全性降低等诸多问题。

2.5 农机配件质量影响维修质量

现在的农机配件市场由于多头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等因素, 造成农机配件市场质量混乱, 它不仅影响农机修理质量, 而且大大降低了农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造成了有机户不必要的损失。

2.6 维修网点经济收入降低, 影响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近年来, 由于国家补贴力度的加大, 保有量大大增加, 造成农机作业竞争加强, 导致有机户收入降低, 有的有机户能自己动手解决的自己动手, 有的有简单问题也不维修, 用两年再通过补贴更换新的农机。再加上现在维修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市场竞争激烈, 使有些农机维修点因经济效益不好而关门, 导致维修网点逐年减少, 影响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2.7 监管力度不足, 导致维修业无序发展

近年来, 国家对农机维修业逐步重视, 先后出台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农机维修管理规章。但由于多部门管理, 互相制约, 能管的管不过来, 管过来的缺乏强有力法律支撑, 造成管不彻底的现象。加之维修管理收费取消, 基层农机部门对行业管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的地方农机维修管理科室是兼职, 只能做些文字工作, 导致农机维修管理市场管理没有达到一定力度。

3 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的引导和管理的建议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机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应作相应的调整和转移, 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机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 更好的为农村经济服务。

3.1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监管工作

强化维修行业的管理质询、服务职能, 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维修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教育, 要具备有关政策法规、疑难故障修理技术和新技术新工艺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1) 要严把行业准入制度。对维修点的审批要严格执行行业标准, 变注重维修网点量的增加为注重其质的提高, 建立完善的维修网点标准。严格行业准入制度, 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2) 要搞好农机修理技术培训及管理工作。对修理工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 考核时间要统一。对已取得从业资格证的维修工要加强在岗培训, 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3) 强化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由于维修方式已转变为以换件修理为主, 因此, 修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配件质量的优劣。强化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管理, 关键是从生产企业堵住假冒伪劣产品源头, 对重要配件实行质量认证制度。

4) 搞好农机维修质量监督队伍建设。重视农机维修监管, 健全农机维修管理机构, 从基层农机维修管理部门挑选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 负责所在地区的维修质量日常监督管理。

3.2 强化农机维修技术水平现代化

应用电子技术, 开发维修设备的工程化、智能化、综合化。配全配齐检测诊断设备仪器和拆装、清洗调试等专用设备。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及工具的功能要满足修理质量和效率的要求。随着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引进, 农机维修行业应有新的对策和新的农机维修理念, 应以大马力拖拉机和专业作业机具为主体, 进行具有针对性研究和完善体系, 应在原有的维修体系之外科学的完善未来的维修体系。

3.3 强化维修人才培养, 建立高素质维修队伍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农机从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维修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从农机维修业发展的前景看:应以培养维修大马力拖拉机、进口拖拉机和各种专业作业农机的高技能人才为主题, 以适应机、电、液 (气) 一体化大农机的发展为目标,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的管理体系。人才的培养应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 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应与大农业发展同轨。

3.4 研究制定农机维修网点的补助政策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 篇11

一、农机推广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的科技进步。近些年来, 农机推广工作的作用虽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但仍然得不到重视。各级财政用于农机推广工作的经费很少,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极其简陋,均不具备必要的现代办公设施和设备。特别是乡级,农机推广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农业机械现代化的社会需求,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一)整体实力落后。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加之机构改革农机系统几经撤并,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资经费没有保障等,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虽然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基本结束,但上述现象并没有改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机推广无从谈起。

(二)队伍素质偏低。近年来,农机推广人员数量呈逐年萎缩趋势。人员只出不进,新生力量薄弱,各县市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不少县找不出一个能为农民进行培训的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差。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根本没有经费帮助他们去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农机推广战线已经出现专业技术骨干严重短缺的局面,严重影响推广工作正常开展。

(三)职能作用不大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受基础设施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现在还无法独立履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现在基层农机推广要推广发展大农机(大中型农业机械),要集中大面积(地块集中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试验示范基地)。从这些方面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致使基层农机推广公益性职能很难体现。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农机推广工作作用的发挥和科学发展。

二、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中国向农业机械化迈进的助推器和先行者。它的工作职责是集所能集之人力、物力、财力,将最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来,通过试验、示范推介给农民使用。作为各级政府,应该有效发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机推广体系资金来源。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用于县乡农机推广机构的装备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推广手段和设施现代化。各级财政用于农机推广的专项资金应进一步加大,以保证各级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机推广队伍管理机制。应将各级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编制纳入法制化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推广聘用和持证上岗制度,各岗位用人按职责和条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加强农机队伍的管理与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农机队伍的活力。农业部门应建立完善岗位管理、考核、任聘和解聘制度,促进优秀农机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在基层服务中建功立业。

(三)大力发展民间技术服务组织。在抓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民间建立不同形式的村级农机服务组织,积极扶持农机大户,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开展有偿社会服务;培育农机服务产业,使农机服务向市场化、专业化、技术型、效益型方向发展。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 篇12

基层农机管理人员,一般是指县级以下乡镇农机站人员。目前,这部分人的工资待遇问题已经解决,并已明确其性质是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就安徽省固镇县而言,这部分人的管理权是在县农机局和所在乡镇。这样的隶属关系,使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本身就隶属于2个部门的共同管理之下。在现实中,始终无法理顺农机管理人员到底归谁管,搞得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被乡镇政府安排得整天到处跑,什么事都做(就是不安排干农机管理工作),整天忙的团团转,到头来竟是“两头”(乡镇、农机局)都不说好。难怪基层农机管理人员一到开会时就叫苦连天,总是怨言一大堆。究竟如何解决这一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问题,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得清。简言之,农机局要是把乡镇农机站人员的使用权拿过来,如五河县,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三权”(人、财、物)就已被农机局收回了,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管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只有隶属关系理顺了,才能落实农机管理人员服务农机的问题。

2 人员的有位、有为

由于农机站人员的“三权”(人、财、物)不在农机局里,农机局想管农机站人员总有一些不便,安排农机管理人员工作时都要看乡镇政府的脸色。直到现在,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有位、有为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好。在这种情况下,农机局应是对基层农机管理人员有所安排,也就是说,在农机系统内对于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工作要做出主动安排,自己要把自己的人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而不是等到乡镇政府已经安排好了,农机部门才想到自己的人怎么被别人长期使用了,那样就会既被动又尴尬,甚至单位之间还会搞得不愉快。也就是说,作为农机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对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工作有一个总体安排计划,使他们能够依照安排执行工作。同时,基层农机管理人员也可以据此给乡镇分管领导汇报,取得乡镇分管领导的支持,这样农机管理人员服务农机的问题就解决了。农机管理人员的有位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再解决农机管理人员有为的问题。既然乡镇分管领导都知道农机局已安排了工作,那么乡镇领导也就不好意思置农机局的工作安排于不顾,总要考虑农机管理人员的工作实际,留出一定的时间,使农机管理人员有条件来完成农机局布置的工作,从而解决了基层农机管理人员有位、有为的问题。

3 缩短与农机的距离

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能够直接进行基层农机管理工作,无形中就会缩短农机管理人员与农机的距离。目前,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都在强调加大农机管理工作力度。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和作业,不光是农机部门的事,其实也是各级政府的事,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大事。要想近距离抓好农机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好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作用,因为他们长期工作在基层,经常与农机手打交道,不少人都与农机手是好朋友,他们在朝夕相处中也都建立了一定的感情,若是有他们来传达、贯彻农机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可能要比下“红头文件”还管用。由此可见,只要缩短了农机管理工作的距离,就会使农机管理人员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 重视基层人员作用

上一篇:建设下一篇:旅游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