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2024-08-16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通用12篇)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篇1

0 引言

当前农业的生产和发展逐渐向结构优化、面向市场、效率和质量并重、生产广度和深度结合的方向发展, 现在中央大力扶持农业发展, 也推出很多惠农政策, 在政府的激励和引导下, 农业生产开始进入机械化阶段。随着机械化农作的增加, 相应的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也随之增加。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和规定各种制度来达到“平安农机”的目的, 然而交通事故发生的态势依然存在。所以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 必须弄清楚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以人为本、为农服务、帮民解困、为民增效”原则的基础上, 树立农机监理威性, 构建监理行为准则, 做好监理工作, 保证农机化事业安全可靠地实施下去, 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1 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已制订了相关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律法规, 如《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 同时也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方针。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具有一定威慑性, 然而在实际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中, 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机车辆违章现象多

农机车辆的违章主要表现在无牌或无证驾驶、超载、疲劳驾驶、违章载人、不按时参加年检等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报表, 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 全城区手扶拖拉机无证驾驶率达到60%左右, 手扶拖拉机年检率不到20%, 可以说大多数大型拖拉机都是在无牌无证下进行相关作业的。由于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不成熟, 且对驾驶车辆结构构造原理不明白,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 不能很好地应对, 从而使得农机事故大大增加。有时候因搭载物较重, 为了省时和省事, 而出现超载违章现象, 车辆超载极易导致车辆制动失灵和方向失控, 也会加大事故发生率。疲劳驾驶的情况时有发生, 再加上有些地区因交通不便, 往往利用拖拉机或其它农机车辆载人, 由此引发的事故也屡见不鲜。这些违章现象都是不允许发生的, 也是目前农机生产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1.2 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不够

农机安全生产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和广大从事农机操作的农民朋友的注意。有些地区领导还未认识到农机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农机生产必须落实实施的重要性, 而忽略了对农机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缺少相关的规定, 在法律层面就缺少了约束力。从事农机操作的工作人员, 有时候也误认为农机操作环境简单, 与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比较, 不易发生交通事故。然而数据显示, 农机作业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比从事道路运输车辆交通事故高出十几倍, 且事故发生率会有季节性波动。所以政府必须认识其重要性, 并加强相关的宣传工作, 不仅让人们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 同时扩宽该行业的知识面, 使得操作人员以更好的技术水平从事农机作业。

1.3 监管机制不到位

由于农机机器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具有用途广、涉及面大、从事农机作业数量多、战线长、跨度大等特性, 使得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全面实施。同时, 目前的管理组织网络也不健全, 不能有效地开展监管工作, 再加上现有的农机监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并不统一, 赋予农机监管机构相关权利和职能时, 也存在一定限制, 使得监管工作不能很好地配合实施。而且随着农村发展的变化, 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也必须给出相应调整, 如果不能及时变更, 会导致工作的可操作性降低。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 必须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保证农机作业的安全。

1.4 农机安全监理经费及农机监理人员不足

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 该城区农机局目前拥有的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人员5名, 下辖的四个乡镇及一个开发区各仅有一名农机安全生产监理员且没有执法权, 整个城区农机安全生产监察队伍力量薄弱。加上安全监理经费几乎没有, 正常的路检路查经费也不能正常支出, 使得宣传教育、安全设备更新的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进行。

1.5 农机操作人员法制意识淡薄

目前, 随着机械化的大力推广, 农机操作人员数目也大大增加, 由于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 从而经常出现黑车非驾、违章操作、非法载人、车辆超载、无牌无证和酒后驾驶等现象。这也是造成农机安全生产隐患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必须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法律意识。

2 安全监理对策

有效地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不仅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也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经济发展, 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监理工作的有效实行。下面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谈谈几点安全监理对策。

2.1 健全管理制度

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修改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 对于道路车辆的管理, 管理部门要做好责权统一, 尽量使管理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并建立“党委、政府领导, 农机部门主抓, 安监、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全社会广泛参与, 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机制”[1]。制定和完善《驾驶员考试工作规范》, 考试程序、纪律和资格审查需严格把关, 有效落实管理制度, 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2.2 建立农机政策性保险制度

应该对农机车辆实施强制保险, 但是农民收入有限, 要想得以实施, 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可以建立农机政策性保险制度, 将农机列入保险行列, 并且制定出合理的理赔和保费标准。可以与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合作来落实该业务。同时也需要进行宣讲工作, 使农机操作人员能积极参与投保工作。这不仅能提高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车辆的年检率和牌证管理率, 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农机事故的风险率, 对降低事故起到积极作用。

2.3 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

农机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经济问题, 更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监理部门要利用电视、网络、广播和报纸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农机安全生产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也可以采取悬挂宣传标语和张贴宣传图片等形式进行引导工作, 合理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努力营造有力于推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2.4 搞好培训, 提高素质

首先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政策管理水平, 熟练掌握行政执法程序、相关法律法规、机械的维修和保养知识等, 同时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素养。对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车辆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也必须进行, 提高操作人员的驾驶技能和守法意识, 监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 从而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水平, 保障农机安全生产进行。

2.5 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察队伍建设

从2001年起, 乡镇各站所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后, 原有的3名农机安全生产监督员缩减为1名, 农机安全生产监督队伍力量薄弱, 监督不到位, 必须加强农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农机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 无私奉献、忠于职守为核心, 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为根本要求, 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致富奔小康为工作目标。所以必须建立一只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以及高素质的监理队伍, 这只队伍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树立服务农户、服务机手、服务农业的思想意识, 正确处理服务和监理的关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把服务和管理结合起来, 以管理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管理, 提高农机监理的总体水平。

2.6 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了落实农机安全监理业务, 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 从而实现网上受理、审核和办理等一体化服务, 同时提升业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监理机构行政效能。也可以建立信息化网站建设, 完善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更进一步的落实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

3 结语

随着农机化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需具备较强管理工作能力, 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发展环境, 可以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整个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纽带, 也是保证农机化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全国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应该认清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明确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法制建设、提高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增加装备建设投入、加强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的协作与团结。从而保证文明执法、开拓创新、优质服务, 为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长友.浅谈如何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吉林农业, 2011, (2) .

[2]侯世民.漯河市农机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论坛经纬, 2011, (5) .

[3]于秋艳.谈农机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J].农机推广, 2011, (4) .

[4]王东峰.浅谈“十二五”农机监理工作思路[J].监理论坛, 2011, (4) .

[5]郑长友.强化农机生产管理确保农业安全生产[J].农机推广, 2011, (7) .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篇2

一、农机安全生产现状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机械保有量持续增加、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07年底,日照市农业机械总值达到23.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56.3万千瓦,拖拉机19.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662台、小四轮拖拉机12264台、手扶拖拉机181706台,联合收割机246台,各类配套农机具32.7万台(套)。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不安全隐患。近几年来,国务院、省、市政府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视,我们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精神要求,重点抓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员专项整治和农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开展了“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有效地杜绝了重特大农机事故,减少了一般事故发生,从未发生过重特大农机事故,但农机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且不容乐观。

农机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1、拖拉机无牌证驾驶、不按时参加年检违章现象严重,全市拖拉机牌证率仅占保有量的23.3%,其中手扶拖拉机牌证率仅占保有量的20.85%,大量的手扶拖拉机长期无牌无证作业,这些操作手,一不懂机械原理、二不懂驾驶技术,一旦遇到情况,往往是束手无策,极易造成农机事故。

2、违章超载现象严重,拖拉机在从事运输业中,严重超载是一种普遍违法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事故隐患。近几年有很多驾驶人员为了追求过高运费,私自加高拖斗,增加装载容积,严重者在原拖斗基础上加高2、3倍,严重超载不仅会加速机械磨损还会引发故障和轮胎爆炸等险情,由此而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3、拖拉机违章载人现象非常严重,有的驾驶员无视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经常违章载人,拖拉机已成了农村村民赶集、进城务工、走亲访友、甚至接送小学生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一台手扶拖拉机少则载3、5人,多的十几人,且多为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所以安全隐患极大。

二、农机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分析我市农机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没有造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致使部分领导对抓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群众、农机手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的把我们的正常依法管理,说成是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从而造成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难的现象。

2、由于拖拉机主要分布在农村,面广量大,它既能抽水打场,又能从事农副产品加工;既能从事农田作业,又能从事公路运输;由于农业机械的这些固有特点,增加了农机安全监督工作的难度。

3、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网络不健全、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装备差。我市专职农机监理人员仅有60人;每个区县仅有2、3辆面包车作为工作用车,但还不能专用;乡镇、村两级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薄弱,有的被撤消合并,没被撤消的也名有实无,人员在编不在岗,主要从事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常年不能从事农机管理工作,致使乡镇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无人管无人问;更谈不上村级农机管理组织,即便有的村指定农机安全员,但也因无法解决经济报酬而无法开展管理工作。更没有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县、乡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中去。

4、农机安全管理缺少应有的执法手段,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了农机部门管理拖拉机的法律主体地位,但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抓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消除“黑车非驾”,纠正各种违章,很大程度上是靠路检路查实现的,可是法律规定农机部门没有道路检查权,虽然有些地方性法规给了一些执法空间,但执行起来也不是理直气壮,有时还会受到有关部门制约,所以对行驶在道路上的农业机械的各种违章行为不能及时查处和纠正。

三、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抓好拖拉机及驾驶员的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我们本地实际情况,重点突出手扶拖拉机的专项整治,抓源头管理。主要做好县、乡政府领导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整治方案,进村入户,上门服务,从源头上消除无牌证行驶现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2、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手段,加大对农机安全的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牌无证行驶作业、超载超速、违章载人等违章行为,特别要加强对“三夏”、“三秋”期间农机安全生产的检查,及时纠正违章作业和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同时加强与安监、公安交警、交通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来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3、加强拖拉机强制保险工作,减少因农机事故造成的机手经济损失。由于农机拥有者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发生大的农机事故,肇事者就会面临倾家荡产的灭顶之灾,而受害者也由于得不到经济赔偿及时救助而酿成惨剧。为了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呼吁机手积极参加拖拉机交强险和其他商业保险,让机手明白,买了保险可解除他们因农机事故而产生的经济后顾之忧。

4、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指示精神,健全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重点建立完善基层农机管理组织,理顺乡镇农机管理机构,保持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使县区、乡镇农机执法人员在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得到保障,以增强县区、乡镇农机管理部门在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四、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成立农机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定期召开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当地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中,确实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并把各项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

2、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一是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将农机监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增加人员编制,改善农机装备建设,争取在有条件的中心乡镇设立农机安全监理分站,使之尽快适应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监督管理工作;二是要解决农机部门无上路权问题,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或建立“农机警务室”、“农机巡回法庭”等管理模式,把农机监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拖拉机交强险实施多年来,举步维艰,一直得不到有机户的认同,特别是手扶拖拉机驾驶员的认同,主要问题之一是保费太高,手扶拖拉机主要从事农田作业,其作业时间短、作业量少、无经济收入、车速低、易操作、事故发生率低等特点,与较高的保费不相符。建议细划车型,降低保险保额、保费。学习外地好经验、好做法,有些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利用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拖拉机交强险进行补贴,充分发挥国家惠农政策,减轻机手经济负担。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农机部门为了防范农机事故的发生,建立了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使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更为到位,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的交通事故。原本依赖于收费办证的方法来实行监管的手段更为系统化,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见,创新农机安全管理方式,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采用科学规划、积极创新的农机安全管理模式,是可以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交通事故发生的。

1.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乡镇地区,其交通特点与城市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上,乡镇地区的面积广、人口分散;而人为因素上,则是因为农民所接受的教育有限,那么对于交通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由于这两种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农业机械安全知识的普及受到了障碍,从而导致了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的比例要大于城市。面对着每年进入乡镇的农业机械设备及车辆都在不断地增加,那么,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备受关注起来。

1.1对于农机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脚步的时候,所使用的农机设备也越来越呈现出高科技的势头。一旦出现农机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后果。

(1)农民对于机械设备的接受能力和操作理解能力都非常的有限,除了农民的知识水平不够之外,主要还是由于有关管理部门对于与农机相关的知识,在宣传教育上以及相应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比较滞后所造成的。

(2)部分地区对于乡镇农机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漠视安全防范的状况,这就很容易致使一些安全隐患出现。相关管理部门虽然针对实际情况将安全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措施,但是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完全地落实到位。农机安全生产中所倡导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并逐步落实。

(3)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投入,但是在农机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投入不足,并欠账严重的现象发生。

(4)对于在农机安全生产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一些监管部门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从而造成了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出现。

1.2农村群众的农机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有关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对于安全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农民的安全意识的不够。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加之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生活水平也要求不高,很容易使得乡镇出现了各种由于对农机的不当操作而造成的事故。

此外,村镇的道路不同于城市中的道路,布局不够规范。乡镇道路的建设速度以及配套设施,如防护墩、防护墙等,都不符合规范。而农民对此也往往会忽视,从而导致了有关监管部门与农民之间的矛盾被激化了。

1.3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有待健全

目前来看,农村的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已经无法确保对乡镇农机安全的监控和管理。一些乡镇农机站与相关部门已经合并起来,成为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社会服务化的单位,其在管理上也相应地削弱了农机安全意识。

除此之外,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对于农机安全管理来讲,是一个必要的检查部门,而很多地区对此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甚至于取消了这一部门的存在。即便是一些农机监理部门被建立起来,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由于农村覆盖面广,要对分散在乡村道路上的农机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监管,显然是很困难的。农机监理基层网络不健全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牌证管理率甚至于还不超过70%。

(2)经费困难,成为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工作无法展开的一个因素。在一些地方,农机监理工作已经不再是政府行为,而是作为部门行为来执行的。由于在事业经费上没有被纳入到财政全额拨款的范畴,导致了重收费、轻监理的现象发生。

(3)业务装备的不规范,也导致了基层农机监理机技术水平低。在农村监理队伍中,没有统一的服装,没有统一的标志,加之装备不齐全,造成了监理人员工作在展开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妨碍。

2.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

农机安全问题,关乎到人民的生命财产问题,并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目前来看,农机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各种安全隐患也逐渐地复出水面。此时,农机管理部门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认真地履行好安全管理的职责。

2.1强化农机安全的宣传力度

针对我国乡镇地区所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宣传措施。让农民能够很快地接受农机操作规程,并提高安全意识。对于宣传工作,也要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必要的时候,还要采取“一帮一”的方法,将农机安全深入到每一位农民的意识当中。通过对广大农机手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可以将农机手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提高。

2.2建立健全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加大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将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列入到行政执法范畴,做到人员充足,责任到位。将所有的工作职责都细化,同时,还要对农机员进行适时的法律法规培训。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尤其需要得到重视,并加强管理。对于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除了要做好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之外,还要实施政策法规、政治理论等方面的教育,以实现农机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同时提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监理人员要与相关领域同步,将一些年轻而优秀的人才送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成为了较为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为了强化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完善工作队伍,还需要采取末位淘汰制,以强化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

3.总结

当前,乡镇农机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严峻了。一些地方的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由于对农机安全的重视不足,加之组织机构不健全,或者是经费不足等各种原因而导致了在开展农机安全监理的时候,出现了诸多的约束。另外,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不够,也是造成乡镇农机安全方面出现问题的一项重要因素。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可以推动农机安全管理上实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赵彦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06).

[2]张蕊,李丽.对我国农机安全管理措施的几点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5).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4

1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县乡道路交通具有线长、面广、人口分散的特点, 而占总人数75%以上从事农业的农民接受的交通安全教育相对较少, 农业机械安全知识不普及, 所以, 发生农业机械事故的比例比城市大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中央“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 农民手中有了钱, 加上政府对农机实行补贴, 故购买拖拉机、电动车、收割机及摩托车的人数不断增加。金湖县目前摩托车保有量近10万辆, 电动车保有量近5万辆, 小型拖拉机保有量近18 300台, 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近2 400台, 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近2 060台, 插秧机近1 060台, 变型拖拉机近600台。这些车辆每年不断地增加, 基本上在乡村道路上行驶, 成为引发农村交通事故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村级道路的通车里程及农村群众拥有的机动车数量大幅上升, 对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带来的压力将更加明显。

1.1 乡村道路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乡村道路不同于国道、省道, 有其特殊性。一是村级道路的建设速度与配套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不相适应。很多路修好后好长时间没有警示桩、防护墩、防护墙。二是乡村道路上行驶的多为本地农民驾驶的摩托车、电动车、拖拉机、农用车等, 对其交通违法行为, 采用罚款、扣车扣证等处理措施不仅难于实施, 而且极易激化警民矛盾, 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因而相当一部分交通民警、派出所民警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 致使乡村道路上的交通违法行为较多。三是乡村道路多接近农民的住宅或耕地, 有的农民在道路上打场晒粮、破路引水, 甚至临路搭建房屋, 有的路段路旁的灌木遮挡了行车视距, 对这些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 交警部门无权管, 村委会不愿管, 乡 (镇) 政府管不了, 也是造成乡村道路上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是道路本身设计不合理, 如道路太窄, 很多路段路宽不足3 m, 经常在会车时发生交通事故。有的弯道太多太急, 且多为反向急弯, 黑化时考虑到利用原有路基不占用农田、房屋等, 对弯道没有作取直等技术处理, 致使车辆经常冲出路面、会车相撞等, 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一大原因。

1.2 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近年来, 通过大范围宣传教育活动, 居民及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但农村群众由于数量较大、居住分散, 加之文化水平及生活水平相对偏低, 因而交通安全宣传的效果不尽理想, 交通安全意识总体偏低。在乡村道路上, 无证驾车、酒后驾车、驾驶摩托车载二人甚至三五人的随处可见, 其交通意识之淡薄可见一斑。

1.3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入, 过去建立的乡镇农机站与其他相关涉农单位合并成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变成了社会化服务单位, 只保留了一名乡镇农机员, 严重地削弱了农机安全的管理, 由于乡镇人员编制少, 农机员被借用或离岗现象几乎每个乡镇都有, 无法确保对乡镇农机安全的监控和管理。

1.4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

经过乡镇机构改革后, 各乡镇虽保留了一名农机员, 负责本辖区内农机具体工作, 业务上受县农机局指导, 但是, 按照行政执法的规定, 单人不能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而且乡镇农机员没有相关的执法证件及制服, 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落实。虽然乡镇确立了农机监理分管领导, 采取了农机员与当地派出所、乡镇安办人员联合执法, 然而农机安全管理毕竟缺乏主动性, 农机安全管理仍然得不到有效落实。

1.5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无保障

农机安全管理属于社会公共事业服务活动, 这种活动显然只有社会效益, 而无自身的经济效益。目前, 虽然解决了一名乡镇农机员的财政工资,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经费却难以解决, 需要开展的驾操人员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整治等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 农机安全管理得不到彻底有效保障。

2 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

乡镇是农机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与省、市、县 (区) 相比, 具有范围小、数量少、直接面向农机驾操人员、便于管理等特点。只有抓好乡镇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 及时督查、纠正违章行为, 整改安全隐患, 才能有效地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 才能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着手, 积极创新农机安全管理模式, 实行县、镇、村、户的四级管理网络, 确保农机安全长治久安。

2.1 明确责任, 健全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将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列入行政执法单位, 大的乡镇确定2~3名农机监理员, 小的乡镇确定2名农机监理员, 或根据现有情况按地域划分, 采取两到三个乡镇联合办公, 具体业务由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指导, 并做好农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和相关执法证件办理等工作。

2.2 强化管理, 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知识

加强和改进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管理, 全力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一是针对农村群众交通方式及交通违法行为的特点, 结合开展“平安农机”创建, 营造家喻户晓的农业机械安全宣传声势, 在公路沿线的村庄醒目位置, 刷写与农机安全知识密切相关的宣传标语, 农机监理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送农机法规、安全常识、事故预防知识“三下乡”活动。提高农村群众的农机交通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二是加大对乡镇 (村) 道路的巡逻执勤力度, 特别是在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及传统节假日期间, 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指导思想和执法理念, 及时纠正乡村道路上的超载超速、无证驾车、酒后驾车, 农用车、货车、拖拉机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切实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要坚决从严处罚, 形成震慑作用, 切实打消少数农民认为乡村道路无人管理的思想。三是充分发挥治保主任和乡村安全员作用, 在管段交警和派出所管片民警的指导下, 开展乡村道路交通隐患排查, 组织村民学习交通安全法规, 进行车辆及驾驶员的统计工作, 开展交通事故的群防群治工作等。

2.3 加强考核, 建立镇村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进一步做好镇、村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配备和经费的落实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原则, 对农机安全生产实行“政府牵头, 部门配合, 群众参与”和“以农机监管部门为主、乡镇为主、村为主”的立体式监督管理。建议由乡镇一级政府牵头, 组织乡镇安全办、派出所、农机等职能部门成立乡村道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将每条乡村道路、每个乡 (镇) 的交通事故起数及隐患整改情况分别纳入村、镇的年度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同时设立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 选择责任心强、热爱农机事业的村干部、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作为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 主要负责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村农机宣传栏内容更新, 及时发布有关农机政策。年终以乡 (镇) 为单位, 对辖区内的重大交通事故逐一统计分析, 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单位, 考核、处罚到部门, 以切实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形成交通安全大家抓的良好格局。

2.4 强化培训, 提高农机安全业务管理水平

近年来, 随着农业机械购买量的增多, 由于机驾人员对农机安全、交通法律法规以及驾驶 (操作) 技术、机械性能及保养、维修和安全用电等知识的缺乏, 农机事故比以住有所增加。农机安全管理首先要强化业务培训, 对驾驶人、机械拥有者进行安全培训、机械常识培训、驾驶技术培训、交通法律法规培训。县安监局、县交巡警大队、县农机监理所、县交通运管所要对乡镇农机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和管理, 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 确保农机安全。

2.5 政府协调, 建立农机警务室

由政府组织协调, 由安监、公安、农机、交通等部门开展农机专项整治检查, 建议成立公安交巡警驻农机监理所警务室, 由公安部门配备专用警车一辆, 常驻民警一人, 协警一人, 农机监理人员3名来实施对拖拉机的执法安全管理。加强公安交警与农机监理的配合, 及时沟通传递信息, 定期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拖拉机违法行为及事故典型案例的特点, 及时排查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提出相应的整治建议和防范措施。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与各乡镇农机安全人员及辖区范围的交警中队配合, 使拖拉机源头静态管理和路面动态监管有机结合起来, 预防和减少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促进“平安农机”建设, 使农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2.6 落实经费, 完善农机安全管理经费投入机制

为确保农机安全管理到位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严肃性, 乡镇农机员工资应纳入财政全额供给, 同时, 财政应给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解决必要的办公经费, 如完善办公设施、参加上级专业培训、安全检查、驾操人员安全培训等费用。

2.7 稳定人心, 及早明确农机监理人员公务员身份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篇5

近年来,肥城市农机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依据,以提高农机生产效率,降低农机事故为目的,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清理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和“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严把“挂牌、办证、检审”三关,消除了事故隐患,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8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的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7%、82%、68%,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全省农机安全“十百千”示范活动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省、泰安市评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先进单位。

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网络不够健全,部分乡镇农机管理力量较弱。由于受乡镇机构改革的影响,有的乡镇出现了农机管理站机构编制设置少,人员少;有的在编不在岗,还有的人员在岗无编制;有的人员流动性大,农机站安全监理职能受到了影响。全市14个乡镇(办事处)当中,有3个乡镇农机站仅有1-2人,满足不了承担本乡镇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

二是农机安全监理投入不足。近几年,由于各级农机部门经费紧张,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监理执法车辆数量少、档次低,检测设备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了对农业机械的检测质量,致使部分淘汰报废机械超期“服役”,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三是农机部门依法行政的职能受到制约。由于受环境治理等因素的影响,农机执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农机部门不能正常独立地开展执法工作。致使无牌无证的农机车辆增多,无证违规驾驶的现象有所增加,加大了农机安全事故隐患,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威胁。

四是农机执法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级先后出台了许多有关农机安全监理的法规文件,同时农机安全监理面临的实际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许多农机监理人员政治、业务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工作上被动应付,缺乏积极主动性。

二、搞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建议

一是强化服务职能,健全完善乡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农机站作为农机工作的前沿和支撑点,关系到农机工作的大局,在组织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上要按照“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搞好服务增实力”的路子,认真履行好“管理执法、技术推广、生产组织、服务经营”四大职能作用。通过抓改革,建机制,提高现有人员的积极性;抓服务,强功能,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明确一名副乡(镇)长分管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将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关心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生活及工作,充实人员,落实编制,配备1-3名农机安全监理员,确保乡镇农机安全监理队伍的稳定。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机专项整治活动。农机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的头等大事。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泰安市农机部门关于提高农机“三率”的要求,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抓好农机安全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要加强与安监、公安等部门的联合行动,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治理力度,深入各乡镇、村开展路检路查,搞好以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章载人、无牌无证行驶、脱检漏审、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拼改装报废车辆上路行驶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排查并消除事故隐患。要将农机监理部门流动路检路查,转变为以充分发挥村协管员关键作用开展清乡清村为主的拉网式整治;将农机监理部门单独的执法行为,转变为乡镇政府和村两委共同支持的政府行为。针对手扶拖拉机分布面广、量大,管理难度较大的实际,进行手扶拖拉机专项清理工作。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农机监理队伍。农机执法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好坏。要不断加强对农机执法人员的学习和教育,强化执法人员的岗前、岗中培训。教育广大农机监理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意识,勤政廉政,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规范执法,文明监理,不以权谋私、不以势压人、不搭车收费。在抓培训努力提高监理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抓团结努力提高监理队伍的凝聚力,抓廉政努力提高监理队伍的“免疫力”上狠下功夫,塑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农机监理队伍。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农机监理部门的装备水平。

农机安全监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6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问题;对策

1.农机监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农机监理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有了一技之长,成为村里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农机监理人员与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监理人员在机手的心目中既是执法者,又是朋友,还是农机生产者的参谋、顾问,机手有了困难愿找农机监理帮助解决,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加快了致富步伐;四是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农机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监理机构不健全,监理人力不足

农机监理机构直接担负着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使命,但在近几年的改革中,乡镇农机站撤并,使农机监理力量日渐薄弱。所有监理工作都是农机监理站直接面对全县机手,一人兼管农机的乡镇农机管理站不在少数,基层农机监理力量的不足,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名存实亡,农机工作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乡、村、社三级管理“缺腿”,直接影响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

2.2农机监理执法主体和路权不明确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明确农机主管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具有牌证管理权,而没有明确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安全检查权和道路事故处理权,导致农机监理不明不白,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无法实施有力有效的安全监管。

2.3农机监理执法手段薄弱、执法依据不足

农机监理的执法手段薄弱,执法依据不足,导致挂牌率、年检率、持证率持续下降,对违法、违规的人员及车辆,没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缺乏应有的力度,而且一年弱于一年,违章者不但得不到相应的处罚,反面得到了经济实惠(不交任何费用),示范效应导致违章者日渐增多,守法者日渐减少。

2.4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农机监理工作本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在实际中农机监理工作好像变成了一种部门行为,特别是个别地方政府对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人头事业经费均未纳入财政全额预算,致使监理工作经费短缺。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导致农机监理靠收费养人,形成重收费、轻监理,给农机安全监管造成负面影响。

2.5农机监理队伍专业素养不高

具有农机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占48%,加之个别农机监理人员平时法规学习和业务钻研不够,导致农机监理工作效率不高,整体活力不强。同时,农机监理人员还存在执法程序不完备等现象,给执法工作增加难度和阻力,并影响了农机监理队伍整体形象。

3.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对策

3.1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

要通过新闻媒体及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深入、持久、广泛地宣传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促进法》和各项涉农法律法规等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2加大對农机监理的投入

一是地方政府尽快将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人头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使监理人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机安全生产上来。二是加大对农机监理装备建设的投入力度,县(市)级主要是完善和添置农机技术检测线和事故车辆吊运车,乡镇主要添置安全检查设备和交通工具,村要建设农机手活动场所。三是要实现农机监理信息管理现代化,农机牌证管理的数据采集、汇总、归整、登记、处理、输出、统计、人档、调用、传递,都必须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来完成,因此必须建立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四是在乡镇设立农机监理分支机构,根据机车拥有量对乡镇和农场实行定岗、定员、定经费设立农机监理分支机构并配置必要的监理设施。五是有条件的村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农机安全员和并落实必要的经费,经常以村为单位组织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安全学习活动,从而逐步形成从县市到乡镇再到村组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网络。

3.3建议对农机监理制立地方法规

省级人大常委会应通过立法调研尽早出台《农机监理条列》,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农机安全监理的地位、执法主体和客体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各级政府应把农机监理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做到有目标、有部署、有督导、有激励。只有这样,农机安全监理才有新的突破和长足的发展。

3.4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从实施规范管理入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农机监理部门应把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严把监理人员素质关,实行考核上岗,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要求监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正确履行政策法规,还必须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服务农业、服务农户、服务机手的思想意识,自觉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3.5加大农机安全监管

发挥农机学校的作用,对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故障维修、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严格规范办证程序,严把驾驶员的入户关,未经培训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机手一律不得核发驾驶证;要严格执行程序,严禁给超标准、报废的或手续不合格的车辆办理牌证手续;农机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道路,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纠正违章,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加大农机年度检验力度, 坚决打击“黑头车”,保证机车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行驶,有效地降低农机安全事故。

3.6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篇7

一、政府部门有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平安农机是农机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而此项工作并未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 不愿意拿出资金投入平安农机建设, 有些领导甚至还认为拖拉机只是用来农田作业, 不用参加检验和审验, 否则就是加重农民负担, 孰不知拖拉机年久失修, 非常容易造成农机生产机械事故, 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二、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落后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机的用途越来越广, 由农田作业、运输作业向多种行业发展, 对于道路上的农机管理工作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管模式, 而对于农田作业的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力度相对薄弱。另外, 还有大量新式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运用, 如果操作不当也容易引发机械安全事故。在新式农机具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太落后, 已不能适应对新式农机具的管理。

三、农机操作人员基本素质和操作技能较低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很多文化程度高、懂技术的人员都进城务工, 所以在农村从事农业机械操作的大都是非专业人员, 再加上有的农民不爱学习, 不参加培训, 驾驶经验少, 水平低, 不掌握机械的原理和性能, 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机械的一些隐患, 而使有些家用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难以保证, 驾驶凑合车的现象增多, 所以不安全的隐患增多。

四、农业机械的报废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农业机械长久不保养会造成零部件的腐蚀, 引起机械事故。而农业机械和其他机械一样使用到一定期限后其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都会明显降低, 故障和事故率会明显增高给农机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所以农业机械也应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报废制度, 同时为确保报废制度的顺利实施也应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五、技术后备力量和经费不足

农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县级, 目前县级农机管理机构相当一部分为自收自支或差补事业单位, 靠管理收入维持工资和工作经费。另外, 随着人员工资和维修、拥有价格的不断上涨, 农机管理机构正常运转的费用在增加。农用车移交后, 管理的对象大量减少, 收入和支出的不对等, 是相当一部分县级农机管理机构工资发放困难, 执法经费严重短缺。同时由于机构的精减, 农机部门极少吸收新人, 致使农机技术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篇8

农机能否安全、优质和高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直接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20世纪末,美国工程技术界曾把农业机械化评为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1]。随着农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农机作业领域的不断拓宽,虽然近几年农机事故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06年全国发生各类农机事故3 522起,死亡891人,经济损失1 741.95万元,与2005年同比分别上升19.95%、40.09%和13.23%。这充分说明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存在问题还较多。因此,如何科学实行并加强政府对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促进农机安全生产,是直接面临的一个课题。从国内外农机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看,由于农机安全管理是一个很小的研究领域,所以研究公共管理一般不涉及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本文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就农机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做进一步探讨。

1 萧山农机安全生产现状与管理问题

萧山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全区总面积1 420km2,耕地面积为532km2,人口为1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82.93万人,辖22个建制镇和4个街道。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萧山区农机化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全区拥有农机总值6.16亿元,总动力68.89万kW,全区拥有各类农机10.43万近几年来,萧山区突出农机的安全监理和源头管理,通过完善安全制度、健全管理网络、深入开展培训教育依法开展整治检查、扎实抓好牌证管理等措施,标本兼治,依法治机,有效遏制了农机事故的高发态势,杜绝了群死群伤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但由于萧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道路交通错综复杂,车辆拥有量很大,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农机安全管理效果有待提高。表现为:一是一些农机安全性能隐患依然严重;二是一些农机从业人员安全技术、法制水平与法律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农机作业环境依然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四是农机作业中违法行为较多;五是农机事故发生率依然较高。据统计,2006年全区发生本地农机事故33起,其中农机死亡责任事故6起,死亡6人。2007年,全区发生本地农机事故39起,其中农机死亡责任事故5起,死亡5人,无特大农机事故发生。这表明,萧山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及“平安萧山”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基于公共管理理论的问题分析

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实施好一项管理,首先应开展战略管理,把握好方向;其次应加强资源管理,提高绩效[2]。农机安全管理作为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这一结论也同样适用。根据公共管理理论中战略管理和资源管理的标准与要求,从农机安全管理角度分析萧山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农机安全管理宏观把握不够准确,绩效考核不够到位,信息管理不够健全。

2.1 农机安全管理宏观把握不够准确

表现为管理内容相对狭窄,对象相对单一,方法相对简单。

1) 从管理环节来讲,农机安全管理一般可分为生产、销售、作业、维修及报废等环节。萧山区农机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作业和维修等两个环节,其他环节管理相对较少。

2) 从管理对象来讲,农机可分为耕作及种植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业设备、运输机械及其他农业机械等。萧山区农机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作为耕作的大中型拖拉机、运输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方面,其他农业机械管理相对较少。

3) 从管理系统来讲,根据鲍勃.菲尔恩兹(Bob.Firenze)建立的菲尔恩兹系统模型(The Firenze systems mode1),无论是机械师,还是化学家、铸造者以及其他人,每位作业者所执行的工作都是人—机系统网络的一部分,这个系统由机器设备、使用设备的人及其作业环境3大部分共同组成,作业的结果状况根本上决定于这3个因素,即人—机的可靠性和环境的有利性[3]。根据这个模型,萧山区农机安全管理对人和机械的可靠性管理较多,而对环境的有利性管理较少,还存在管理方法上的缺陷。

2.2 农机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不够到位

表现为组织及个人绩效考核不够全面与具体,责任难以切实落实到组织或个人。为了对农机安全管理绩效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这里引入Bouckaert 提出的模型作为评价的基本框架[4]。该模型认为,优秀的绩效管理应该符合有效性、合法性和功能性标准。有效性是指合理的、有说服力的和使人信服的,能真实反映一个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合法性是指评价不能被组织上层所强制左右,评价必须被下层人员接受支持,符合公众利益和需要;功能性是指使该组织获得明显的利益和效果。下面运用Bouckaert 提出的模型,对农机安全管理行业的组织绩效管理和农机安全管理组织对内部人员绩效管理进行分析。

2.2.1 农机安全管理行业的组织绩效管理分析

以萧山区农机监理站对区农机水利局4个派出站的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为例,进行如下分析。

1) 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突出了事故情况,相对忽视了隐患管理;强调了管理结果,相对忽视了管理效果,如年度检审验只考核比例,教育工作只强调活动,责任制只强调落实等。

2) 在合法性方面,考核时既没有听取被考核下一级意见,也没有让广大农机使用人员参与,合法性比较低。

3) 在功能性方面,通过考核,虽然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总的来说,对于推进隐患管理、科技管理、系统管理以及激励作用很有限。

综上所述,由于管理绩效考核存在较多偏差,导致管理组织实现管理目标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管理能力有效发挥。

2.2.2 农机安全管理组织对内部人员绩效管理分析

以萧山区农机监理站对内部管理人员考核为例说明。考核分3个方面:一是考评,对照岗位责任制,总结1年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然后考评小组考评;二是互评,职工相互之间对德、能、绩、勤和廉洁等5个方面打分;三是汇总成绩,只要在合格以上就可以全额领取奖金,而且工资与考核关系不是很大,工资主要与职称、工龄与职务相关。从上面介绍可知,考核在有效性、合法性方面都存在缺陷,而且在功能性方面问题更大。按照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此时管理人员最求考核最佳的途径并非是做好管理工作便可,关键是搞好同志之间关系,把职称升上去,把职务提上去。这样,最终使得管理工作受到重大影响。

2.3 农机安全信息管理不够健全

表现为农机系统内部之间以及农机系统与外部之间信息收集、存储、分析和传播不够及时、准确与有效。一是农机从业人员未能及时与准确地掌握农机、环境的安全信息;二是农机安全管理部门未能迅速、全面掌握人、机和环境的安全信息;三是农机外部系统更加难以系统掌握农机内部系统的安全信息,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机安全管理和农机安全生产。

3 推进萧山农机安全管理思路与对策

为推进萧山区“平安农机”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萧山农机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从战略管理和资源管理角度,提出农机安全管理思路与对策。

3.1 依托战略管理,正确把握农机安全管理方向

战略管理既是一种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又是一种政府管理的新研究范式。政府部门实施战略管理,可以全面理解和把握战略规划、实施、评价和控制的整个过程及其内在联系,积极响应环境和社会的变化,使政府不断与时俱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奥斯本和盖布勒1996年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以及特纳和巴可夫2001年在《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中提出的战略管理模式都可较好地应用[5]。基于战略管理要求,萧山区对于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围绕“平安萧山”的总体部署与以“平安农机”为标准和导向,从以下3个方面把握管理方向。

3.1.1 萧山农机安全管理地位要进一步提升

萧山农机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和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萧山农机安全管理地位要进一步提升,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萧山农机安全文化要进一步强化,在社会和农村中更加普及;二是萧山农机安全管理要进一步纳入政府层面,由政府作为其中一项工作来抓;三是农机管理队伍地位要进一步提升,对农机管理人员执法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各界对农机安全管理要更加关心与支持。

3.1.2 萧山农机安全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萧山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农机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工作:一是管理责任要进一步明确,管理网络将更为健全、有序和规范;二是管理内容要进一步拓展,对农机生产市场、销售市场、作业市场和维修市场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三是管理对象要进一步全面,从农机、人员、环境和信息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管理;四是法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管理将更加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

3.1.3 萧山农机安全管理方法要进一步发展

随着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和公共管理不断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安全水平不断推进,萧山农机安全管理方法也要不断发展。主要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农机安全管理对象上,要由农机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二是在农机安全管理的过程上,要从事故后管理进展到预防型管理;三是在农机安全管理技法上,要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四是要更加重视农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加快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

3.2 依托绩效管理,有效把握农机安全管理成效

自20世纪80年代初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与管理在许多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近几年也加大了绩效管理力度。绩效管理是把对组织的管理与对组织成员的管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体系,是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保障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萧山区要使绩效衡量对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有意义及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

3.2.1 指标体系

学者福林(Flynn)指出,绩效测量应包括经济、效率、效能和公平4个指标,即4E。

1) 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绩效管理指标应包括:

农机作业系统隐患指标和事故指标;工作指标(如监理制度、硬件建设、信息建设、方式创新、政务公开、效率、成本核算等);学习与继续教育指标(如农机专业知识学习、农机执法法律学习和管理知识学习等);农机使用人员和公众满意程度指标。

2)农机安全管理人员。

主要是业绩指标、服务对象评价、学习指标和勤政廉政指标,而且应该量化。

3.2.2 评估主体

应采用360°绩效考评体系。360°绩效考评体系也称全视角考评或多个考评者考评,就是由被考评者的上级、同级、管理对象及自我考评。对农机安全管理组织考评,应有上级组织、同级组织、下级组织、管理对象和自我考评;对农机安全管理个人,应有单位领导、同事、被管理对象及自我考评。

3.2.3 评估程序

美国的阿里·哈拉契米在《政府业绩与质量测评—问题与经验》中指出,一个良好的绩效评估应当包括7个方面步骤:鉴别要测评的项目,陈述目的并确定所需结果;选择衡量标准或指标;设立业绩和后果(成就目标)的标准;监督结果;业绩报告;使用结果和业绩信息[6]。农机安全管理中的组织和个人绩效评估完全可以参照这个程序设计与开展。

3.3 依托信息管理,科学地把握农机安全管理动态

信息公开已经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公共管理范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信息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节约管理成本,促进信息流通与共享,提升公共服务与管理品质。萧山区应在(2006年度)取得省市农机信息工作先进的基础上,按照信息管理(特别是电子化政府要求),加大农机安全信息收集、综合、分析与传播工作。

3.3.1 农机安全信息收集与分析

萧山区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及时收集农机从业人员、农机和环境的全面、详尽与准确的数据资料,并应用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存储、综合、比较和分析,及早查出农机安全隐患,预见农机安全生产变化趋势,提出各种安全管理方案。

3.3.2 农机安全信息传播

萧山区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快信息传播:一是继续发挥传统公文传送渠道,并加大信息量;二是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农机信息网站的作用;三是要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和短信平台作用,使信息得到快速、准确与全方位的输送,使农机系统内外信息尽量对称,确保共同、有效地控制农机安全生产。

4 结语

本文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分析了肃山区农机生产现状与管理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萧山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农机安全管理效果有待提高。从农机安全管理角度来讲,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机安全管理宏观把握不够,绩效考核不够到位,信息管理不够健全。为此,提出了以依托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和信息管理为思路的农机安全管理对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同时,作为案例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外部有效性问题,希望对此问题继续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茅临生.茅临生副省长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浙江农村机电,2006(专辑):2-8.

[2]张钢.公共管理学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75-197.

[3]Geysen W Jutee.Structure of safety science:definition,goals and instruments[J].1stWorld Congress on Safety Science,1990(6):51-57.

[4]Bouckaert G.Measurement and meaningful management[J].Public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Review,1993,17(1):31-44.

[5]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1-283.

农机管理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9

一、我国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 技术力量薄弱

原县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扩、并后完全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 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 或抽调到其它业务部门去, 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乡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也不键全, 有的乡镇有名无实, 有的已被乡镇政府撤销, 有的被企业兼并, 而村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大部分已不存在。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非常薄弱, 技术基础好的人已外流, 人老体弱者从事农机服务已力不从心, 而且对新技术、新农机也了解不多, 有的农机网点不但技术设备简陋, 甚至有的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

2. 农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

乡镇农机人员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绝大部分乡镇农机人员是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进站工作的, 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素质不一, 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知识不能更新,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影响了农机服务, 尤其是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 乡镇、村级农机服务队伍中, 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 不符合农机化发展要求。如服务质量、服务态度, 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 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 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 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入减少, 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县 (市) 农机管理服务机构, 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 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也不够。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 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 这样只能加重农机户的负担, 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二、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1. 大力宣传, 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 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大力宣传大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作用, 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 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1) 健全体制。乡 (镇) 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 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 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2) 职权法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享有执法主体资格, 县农机局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 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 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三、结语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篇1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各种农业机械不断更新, 农业机械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载体, 但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逐年增加, 农业机械的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提高监理效率, 有效地保障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 是我们农机监理部门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农业部《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拖拉机登记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的颁布实施, 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 新的法律法规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工作要求, 使农机监理工作有法可依, 农机部门在管理中执法有据, 农机安全生产状况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但在基层执法工作过程中,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机监理执法存在法律上的“盲区”

农机监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为农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就具体工作而言, 防止农机事故发生、维护农机生产秩序、农机事故处理和统计、农机作业现场管理、农机安全教育、对违章进行行政处罚等, 是农机安全监理全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 使农机监理机构在工作上出现了盲点, 使农机监理机构如同单纯的车管所一样, 只对所负责的拖拉机进行挂牌、办证、检验工作, 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被动的办理牌证的办公场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项的理解, “乡村道路”同属于“道路”的范畴, 应该不在农机主管部门的管理范围内。这样, 农机监理部门的执法范围仅局限于乡村、田间、场院, 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执法区域必将越来越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又没有赋予农机监理部门行使路上进行安全检查和处罚权 (包括乡村道路) , 也就是说与道路有关的执法活动, 农机监理部门去管理, 都应该视为不允许的。这种状态, 无疑给农机管理部门带来新的问题, 农机管理部门对所管理的拖拉机不能全面有效进行监督管理, 尤其是对拖拉机的年检审验和驾驶人员的教育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 很难保证农业机械良好作业状态和驾驶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 给农机监理工作造成困扰, 不干是不作为, 干了又可能是乱执法, 农机主管部门和公安交警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管理上的相互配合缺乏有效配合合作机制, 远没有形成足以震慑违章的合力。乡村道路、城乡结合部疏于安全管理, 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管理, 面临公安、农机管理出现“真空”状态, 违法载人, 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助长了无牌无证、不按时参加检审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形成了安全隐患, 严重制约了农机监理的大发展。

2. 经费保障不足监理装备配备不齐

当前, 农机监理机构归属事业单位, 执法经费没有保障。多年来, 县级农机部门用于农机监理工作的事业经费未能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同步增长, 加上无其他经济来源, 监理装备差、效率低, 给监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装备建设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 按照国家《农机监理技术装备标准》要求, 农机监理部门应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检验检测、事故勘察仪器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但以目前实际情况看, 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 配备情况也不尽一致, 有的省市有配备监理装备, 有的监理装备配备基本是空白;在宣传教育装备上, 有的县级还没有配备摄像机、电视机等;在检测设备的配置上, 有的虽然配备了一部分, 但已年久失修, 程序落后。在实际工作中, 检验人员还没有摆脱“眼看、耳听、手摸、脚踹”的传统做法;在事故勘察设备和牌证档案管理设备装备上, 有部分县还是空白。所有这些, 都在制约着农机执法规范化建设, 制约着农机执法的应变能力, 困扰着农机监理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3. 农机监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

我们的监理队伍在充实人员的过程中, 缺乏严格把关 (这主要是体制方面的问题) , 所以造成农机监理队伍思想素质高低不一,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人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法律法规生疏、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不强、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纪律不严明等问题。农机监理部门普遍存在着“重执法轻服务”的现象。工作实际中, 农机监理部门强调执法监督, 而应履行的义务却关注的较少。甚至还存在着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 突出表现在农业机械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检审方面, 只要交上检审费, 就算年检审通过, 既不对农机具进行检验, 也不对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和考核。机手交上了费用, 却不能及时得到应有的服务, 使群众误认为农机监理, 只是单纯的收费, 违背了农机监理工作的目的, 失去了应有的社会作用和价值。农机监理人员执行权利与履行义务不对等, 还造成农机监理过程中少数监理人员不尊重机手、态度恶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现象, 使机手对农机监理部门产生敌视的心理, 影响了农机监理部门和机手的关系, 使机手对农机监理部门的执法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4. 农机手认识不到位

农村道路错综复杂, 参与农机交通活动人员涉及千家万户, 部分农机手对农机安全监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认为拖拉机特别是小型拖拉机是自己的农具, 主要用于农田作业和生活服务, 很少上公路, 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容易掌握, 一般的技术维护和维修问题自己就能解决, 不存在安全问题, 也就没有必要到农机部门进行知识培训, 没有必要花钱费工夫办理牌证和进行年度检验,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出现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机手以众抗法的现象。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形, 而由于农机手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是屡见不鲜, 执法过程中遇到部分机手持有汽车驾驶证驾驶拖拉机, 由于驾驶员不了解拖拉机的结构特点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二、加快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建议

1. 健全完善农机安全监理法规

健全完善法规是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改革的前提, 分析农机安全监理体制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归根结底是法规不完善, 法规覆盖面不够专门和详细, 还存在很多空缺, 农机安全生产标准不健全, 给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要构建立足防范、长效监管、操作性强的农机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为农机安全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将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保证农机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和持续改进, 使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不断改善。各地要在严格执行国家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上, 结合各地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实际, 加快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并积极推动地方立法, 着力解决本地区农机安全的突出问题。

2. 建立多元责任主体定位工作重心

由县级人民政府牵头, 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的各项治理制度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全县乡镇“双文明”建设目标治理考核体系, 并通过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强化乡镇、村、组三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农机部门要与交警、教育、安监、宣传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在涉及农机联合执法检查、农机安全教育、农机安全治理工作的监督和协调、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时, 让参与部门尽职尽责, 将该工作视为本职工作, 并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重新定位工作重心, 农业机械分布于广大的农村,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好坏在农村, 因此农机部门应将农机监理工作重心下移, 以行政村为安全单元体, 大力推进农机安全村“一十百”示范活动向纵深发展, 充分发挥农机安全乡镇、农机安全村和农机安全户的示范带头作用, 形成广大农村人人讲农机安全的良好氛围积极为农机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 指导农机户进行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保养和维护, 消除安全隐患,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3.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农机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机监理队伍普遍存在装备落后、监理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 难以适应当前农机监理工作的需要。因此监理部门要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 加大对农机监理工作的投入, 有计划地培训监理人员, 加强农机监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农机监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机监理部门执法水平的高低, 监理人员要具备广博的业务知识、一定的社会经验以及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 履行政策法规时, 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服务农业, 服务农户, 服务机手的思想意识, 自觉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 保证农机安全生产。此外, 还要加强源头管理, 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 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 牌证核发, 驾驶员考核发证和检审验, 提高农机检审率。加强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整治违章载人、超速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非法拼装、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

4.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

本着“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目的, 深入乡村, 宣传安全法规知识, 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到学校、家庭, 并通过宣传板报, 发放宣传材料, 张贴宣传标语等内容丰富、浅显易懂、形式多样的方式, 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知识, 扩大宣传效果, 营造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宣传工作要长期抓, 要有长期宣传规划, 不能流于形式, 要拓宽宣传面, 宣传形式也要不断翻新,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加强农机安全的宣传和教育, 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 是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们农机监理部门执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5. 加大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关键是在人, 最根本的要注重培养大批优秀驾驶、操作员。一是向他们传授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和农业机械常识, 使他们懂得安全生产常识, 具备熟练驾驶、操作技术, 能够维护、修理机车。二是严格考试制度, 考试合格发放有效证件, 建立好驾驶、操作人员档案。三是利用好农机安全日的学习, 积极组织学好法律法规。四是搞好驾驶操作人员的定期审核, 严格把好检验关, 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和拖拉机可以继续使用, 不合格的拖拉机应保养修复, 驾驶操作人员要复训。五是及时纠正违章, 对违章作业的要说服教育, 耐心宣讲安全生产重要性和违章的危害性。六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 帮助驾驶操作人员办实事好事, 与他们交朋友, 做他们的知心人;帮助他们选择好农业机械, 解决维修、保养、操作的疑难问题, 动员机手和车辆参加保险, 急机手之所急, 想机手之所想。

三、结语

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篇11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问题;对策

0.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而现代农业机械则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农业生产的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得以落实,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导致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农业机械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为降低农机事故,保证农机安全生产,就需要对现有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新的对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1.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是行政执法行为,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法制性,必须依法执行[2]。我国的农机安全监理法制建设与其它方面相比,起步较早,但长期以来并未有明显改善,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发展。由于目前农机安全监理行政执法的法律效力层级较低,导致农机监理机构发展很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农机安全监理的执法效力。某些地区的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不能重复履行行政职能,造成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十分被动,从而影响了农机执法的权威性。同时,对于使用年限较长、技术状态恶化、无安全保障的农业机械应予以强制报废,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缺乏制约机制,这些机械仍在继续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机事故的安全隐患。对于老旧农机的交易,也缺乏必要的监控和管理,导致交易市场十分混乱,这也给农机的安全生产带来的隐患。

1.2农业机械装备落后

技术装备建设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农机监理部门应配备必要的交通、检测、事故勘察仪器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情况有所不同,配备也不尽一致。有的部门不能配备全部设备,有的老旧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在县级的农机监理站,约有1/3左右没有配备农机监理车,而乡镇的农机站基本是一片空白。在宣传教育上,很大部分的农机监理站没有配备摄像机。而在检测设备的配置上,由于对拖拉机的检测需要专用的检测仪器,大多数的县级农机监理站并没有足够的经费配齐检测设备,这将导致对拖拉机的检测不合格。随着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与之配套的农机维修网点也逐渐增加。但维修网点的维修设备老旧,维修工技术素质低下,甚至于有的维修工没有从业资质,这都为农机的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1.3农机监理人员素质偏低

在农机监理站人员的选拔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把关,也缺乏竞争上岗机制,很少引进新鲜血液,从而造成了队伍结构老化,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差异较大,专业技术更是相差甚远。在现有的农机监理机构中,某些监理人员一般不超过20人,但往往却承担全市区域内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管理难度很大。而且农机监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法制意识不够,这也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对法律法规的运用较为生疏,往往不能以理服人,只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蛮横执法。有的农机监理人员甚至自定收费项目;有的则对拖拉机年检把关不够严格;有的越权上路形成“三乱”,对农机监理队伍的声誉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同时,农机监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较差,并没有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而是高高在上。只顾自身利益,没有深入基层为农民排忧解难。此外,农机监理部门的执法纪律也有待加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某些农机监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随心所欲,甚至知法犯法,违章执法。也存在一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徇私舞弊,没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

2.1加快农机安全监理的法制化进程

为加快农机安全监理的法制化进程,首先应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颁布有关农机安全监理的法律法规,加快其法制建设进程。除了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外,有关部门也应按照法律制定一系列关于农机安全监理的行政规定,对农机安全检查、等级、专用设备的配备等方面出台相应的规范文件。从而保证农机安全监理有法可依,加快执法的规范化、标准化。

此外,对于老旧的农业机械,应采取强制报废制度。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尚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无法采取类似的高标准强制报废制度。因此,只能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适宜于我国的报废制度,这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鼓励农民购买先进的农机。对于报废的农机,应在物主购买新农机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优惠政策,并成立规范的报废农机回收站,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报废农机,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保证农机设备优质、高效地进行生产工作。同时,对老旧农机的交易市场也应确立规范制度,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对老旧农机进行统一的市场规划、检验、评估,防止报废农机进入交易市场,消除安全隐患。

2.2加强监理队伍建设

由于农机监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公平、公正的执法,因此,应建立一支勤政高效、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农机监理队伍。首先,应加强农机监理队伍的源头管理,这需要在农机监理站人员招募时,进行严格把关,对文化素质不达标或专业不对口的求职者,必须拒之门外,而对于年龄偏大,不适合于监理工作的,可建议其去其它岗位。对已经开始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需对其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增加法制理念,提高执法水平。同时,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对于新上岗员工,需进行两到三个月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后方能获得上岗资格。对老员工,也应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短期复训,保证其温故知新。除了技术水平外,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应以人民公仆的角色处处为人民服务,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利,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在此基础上,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接受群众的广泛监督,确保公正执法。

2.3加强监理技术装备现代化

为保证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是必须的。这需要各级政府的投入,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采购农机监理技术装备。而各级的农机监理部门也要节约经费,有计划地配备交通、检测、事故处理等技术装备,对于有条件的农机监理站可以引进更先进的检测装备,进行科学管理。加快促进农机监理手段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正规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结语

为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农机的使用十分重要。然而在现有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农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为保证农机安全、高效地进行生产工作,需要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从法制建设、队伍建设以及装备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农机的安全监理工作进行了初探,为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科]

【参考文献】

[1]包晓琴.我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湖南农机,2012,39:9-10.

[2]林爱兰.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福建农机,2005,1:29-32.

基层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2

关键词:农机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 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2015 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11 亿k W, 面对如此巨大的农业机械总量, 农机管理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也在急剧增加, 尤其是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担子更加沉重。随着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也在不断暴露和显现。现有的管理模式与高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力量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问题, 这不仅导致基层工作推进难度大, 也从不同程度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常态、新问题, 如何完善农机管理制度是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基层农机管理机构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宣传和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政策法规, 并承担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农机维修、作业经营和人员培训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和安全生产, 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种类复杂且见效较慢, 多数基层工作环境较差, 很难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员, 而另一面农机化和大农业却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 两方的不协调与不匹配现象越演越烈, 所以现阶段基层农机管理工作正处于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1 存在的问题

1. 1 体系不健全, 工作推进力度较弱

原属县级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在撤、扩、并后完全由县级下放至乡镇级管理, 多数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 或被抽调至其他部门, 造成农机管理基层工作人员不足, 导致基本体系无法保证, 工作职能难以履行。

1. 2 农机服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基层农机技术人员普遍存在老龄化问题。绝大部分基层农机技术人员还是20 世纪70 年代前后进站工作的, 这些老技术员苦于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知识更新速度明显滞后, 对现有新型设备、新技术了解较少, 随着大型、高技术含量的新型设备不断引入, 许多从事农机服务的老技术员已力不从心, 很难适应现代化农机事业的发展要求。

1. 3 缺乏政策扶持与资金保证, 农民积极性不高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一定量的资金作为保证, 如采购样机、现场试验和试点示范推广等, 如政府无法保证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机化推广应用中必要的资金, 必然给实际工作的推动带来困难, 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制约了该地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2 改善对策

2. 1 加大宣传力度, 摆正思路, 提高认识

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是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兴农、强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有力支撑, 对区域性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基础民生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一定要加大力宣传农机化在现代化大农业中的作用, 把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2. 2 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在农业机械化工作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业务能力、服务能力。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才能够科学的实现农机管理, 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益; 才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杜绝违规操作; 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 必须有侧重的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 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

2. 3 加强自身建设, 做好综合管理

( 1) 要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首先是实行工作分配制, 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指标量化, 分配到具体工作人员, 从而实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其次是实行考核制, 依据各人具体分工实行干部年终述职考核制, 从而实现约束和监督。最后是实行奖惩制, 实行 “三奖励”“三结合”, 即以奖励为主, 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以表扬为主,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以精神奖励为主, 精神与物质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推动农机管理工作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 2) 要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设立基层监督服务平台, 通过开放性的交流平台来促进管理者与农户的沟通与交流, 从而使农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社会化。

3 结语

上一篇:分段结构下一篇:学会使用抗生素